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SHZXZX 从小学开始,老师就让我们描写景物。结果是,越描写越不会。这是一篇旧文,是

至今为止看过的介绍景物描写方法最全面的文章了,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把这篇文章

读懂,老师再也不会说你不会描写景物了——而这篇文章的内容可以提炼为四句话,那

就是: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调动多种感官,运用修辞手法。

我们一一来看。

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

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

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

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的:

1.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

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

3.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

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

二、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

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

三、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

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

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要写好景物,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以

下方法:

一、抓住景物特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宋代诗人杨万里

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写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

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

SHZXZX 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一道白,一道暗黄”。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朱自清写《春》,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而描绘这几幅图景时又分别抓住了它们各自不同的

特点,细致描绘出春天“新”、“美”、“力”的总体特征。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要引导学生对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并将

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同时也要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比较。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学生描写的景物,之所以大同小异,甚至雷同,主要原

因是对所写的景物没有认真细致的观察,不善于通过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而成功的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则都是作者对所写景物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观察和反复

比较的结果。因此,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中

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

以描写。

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

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

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

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

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

自不同的景物特征,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却是特色。”

二、选好描写角度

描写景物要选准观察角度。对于同一个景物,同一景点,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获

得的对景物的印象也会不同。要选好描写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角度。要指导学生

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观察和描写出景物独特的状貌风神。

1、定点观察:即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固定的。所谓立足点,是指人们观察事物时

所站的位置。我们到一个景点去,固定立足点,视线随身体而旋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

写景状物也就有了多个角度:仰视、俯视、环视和远视,这样将景物一层层地

SHZXZX 写下来,从而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运

用定点观察法描写景物,要使学生明白:

第一,要注意选准立足点,哪里最能恰当地表现描绘对象,产生最好的艺术效果,就应把立足点选择在哪里。

第二,要把立足点交代清楚。

2、移步换景:就是立足点随着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看

到哪儿,把景物一步步地写下来。它是定点观察的连续。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作时,一

要注意把立足点的变换交换清楚,如交代不清,就会使读者如堕雾中;二是注意抓住景

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账”,一方面,从不同立足点看到的局部景物应各

具特色,另一方面,各局部景物合起来又要能反映出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样

描写景物才能成功。

3、散点观察:是选取某一范围内的若干景点分别观察,它是定点观察的分散。以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

就有一个写景的角度问题。老舍先生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

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就其每一幅图景而言,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描写角度,就三副图景总体而言,又

采用的是移步换景和散点观察的描写角度。这样由定点到动点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之间来说的,仅就各大层次内部来看,又

同中有异,如写城内既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又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

的山景,笔法活脱,不失灵活变化之致。

三、安排好描写顺序

景物描写还要注意描写的顺序,顺序恰当才能使描写眉目清楚,自然和谐,繁而不乱,多而不杂。大致说来,教师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要掌握以下两种顺序:

1、按照景物的方位顺序(即空间顺序)写景。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位置,我们应

要求学生选定一个地方进行观察,按照由远及近(或由近至远)、由内至外(或由外至内)等方位顺序去描写景物的情状、风貌,使景物的画面井然有序的展开。如《济南的

冬天》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及远、由细而大,

SHZXZX 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

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

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

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

的空间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远近大小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

纤毫毕现。

2、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时间顺序)写景。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物,就是在一天中,时刻不同,景物的色泽、颜色、情状也不会是一个样子。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按

照时间的变化推移,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

如朱自清在春雨图里,不但采用了空间顺序由城内写到城外,而且又运用时间顺序

由白天写到傍晚再到上灯,时空兼用,共同勾画出春雨图安静、和谐的“独特的美”。四、巧用联想、想象和多种修辞

朱自清的《春》写的令人欣喜、陶醉,可谓神妙之笔,因为作者把观察和联想、想

象等思维活动结合了起来,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老舍先生的思维则更为奇特,把济南城外山坡上积雪与草色错杂的“一道儿白,一

道儿暗黄”的景象联想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并进而心裁别出地想象到“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样由实到虚,再

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如此一来,也调动了读者

的想象,使人如临其境。

联想想象的这种神奇效果和作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悉心玩味体会并借鉴学习,同时也要教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学会多种

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灵活运用。

学生学习《春》时,要让他们看到,作者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

花赶趟儿”,用拟人描画出繁花似锦、竞相开放的图景;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

细丝”,用比喻和排比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写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比喻表现春风和煦、温柔的特点。文章最后,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从

刚落地的娃娃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耐人寻味。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

SHZXZX 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皆具匠心,使文章读来满

口余香,令人过目不忘。

五、调动各种感官体验和感悟

学生观察景物,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果文章犹如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

面画作。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么文章会生

动许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

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

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六、烘托映衬,使景物形象更为鲜明

要写好景物,还得运用烘托映衬之法。当然,这种方法的实际运用最初对学生而言

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只要教师指导有方、点拨得当、训练恰当,假以时日,学生是不难

掌握的。

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

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

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

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作者把它们放在“空灵的蓝水晶了”里一

映衬,这些物象也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的确,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

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

出美来了。所以我们在写景时适时巧妙运用烘托和映衬,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

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

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岗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

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②这样看来,学生在进行

SHZXZX 景物描写时,烘托和映衬的方法还需慎重使用。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

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七、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③说到底,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达意。“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点明了情与景的关系。大自然的景物

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的,但作者带着情感(如欢乐、悲伤、苦闷、烦恼等)去观察描写时,便赋予了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

于海”④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就是景物的色彩是由感

情色彩决定的,不是晴天都明媚,阴天都悲凉。同一个场景,同一种自然风光,在不同

作者眼里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是作者的感情不同,通过不同物象的细节描写反映

出来的。

同为秋天,何其芳说:“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字里行间溢满丰收的喜悦;马致远却说:“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极力

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以表达游子的乡愁。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

描写中,使之懂得流动着情感的语言才富有感染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要让

学生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使读者

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

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八、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

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学生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

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

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

文章方能情趣盎然。

这种技法的学习,可引导学生通过《观沧海》等诗文的欣赏来体会掌握: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以上全是实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则又转为写虚即诗人的主

SHZXZX 观感受,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大气概。

以上从八个方面举例谈论了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其实,景物描写的方法远不止这

几种,它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艺术,一段或一篇生动、具体的景物描写,应是各种手法综

合运用的结晶。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实践时,一定要对这些方法全面考虑,灵活

运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调动多种感官,运用修辞手法”,这是老师给学

生讲景物描写时一定会说的四句话,和上面的文章是不是英雄所见略同呢?

多角度描写作文教案

八年级“读写”结合:多角度描写景物 ——描写的专项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景物在记叙类文章中的作用。 2.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地描写景物; 过程方法: 1.通过教师的引导,以课文为范本让学生掌握如何选用感官角度和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2. 通过两两交流、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作文,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3.注重启发、示疑、引导、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会多角度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教学环节: 一、导入写作,激趣引思: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风景各不同,这样的美景如何在我们笔下写活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写景的方法――多角度描写景物。(板书)二、观察图片 引导学生明确写景要做到: 1.抓住景物

2.抓住特征 三、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 (多媒体出示)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学生交流讨论,后全班总结写作方法: 1.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2.虚实结合 3.人的各种感受相结合 4.动静相结合 5.各种修辞手法相结合 学习本册第六单元课文,加深理解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四、点评名作《荷塘月色》片断 五、我写我练(课件展示图片) 要求1:绘好色彩 要求2:动静结合 要求3:修辞手法 我评我点:按照所学的写景方法,评点同桌的写景片段,写出优点和不足 修改成段 作品展示:小组展示,选出佳作,全班展示。 六、总结提高:盘点知识点的收获 师小结:近代学者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如此,借助景物描写定能为你的文章增色,为你的情感添彩! 七、作业布置:任选教材“写作实践”中的一道题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反思: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SHZXZX 从小学开始,老师就让我们描写景物。结果是,越描写越不会。这是一篇旧文,是 至今为止看过的介绍景物描写方法最全面的文章了,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把这篇文章 读懂,老师再也不会说你不会描写景物了——而这篇文章的内容可以提炼为四句话,那 就是: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调动多种感官,运用修辞手法。 我们一一来看。 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 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 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 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的: 1.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 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 3.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 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 二、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 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 三、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 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 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要写好景物,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以 下方法: 一、抓住景物特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宋代诗人杨万里 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写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

多角度描写景物

多角度描写景物 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景物,调动五官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 课前学习: 一、欣赏优美的写景片段: 1、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夜空像无边无际的透明的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山,隐隐约约,像云,又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 2、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3、老渔民的脸上挂着几道深深的岁月的沟壑。深邃的眼神总是喜欢坚定的望着前方,偶尔被海水侵蚀了的双手搓个不停,那干涸的嘴唇还是喜欢说那两句:向前走吧,始终会看到大陆的…… ★请写出你所积累的一个精彩的写景片段: 二、请归纳下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初试锋芒

《多角度描写景物》

课题 多角度描写景物 主备单彩云主核常志 使用者单彩云课型新授使用日期2016、10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景物。 2.通过课堂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第一次集体备课(通案)第二次备课(个案)【导入新课】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风景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风景,因角度不同而给 人不同感受。 如何写好美景?今天我们就学习写景的方法——多角度描写景物。【板书课题】 多角度描写景物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景物。 2.通过课堂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自学指导】 一、我思我答 (一)观察篇 怎样描景状物,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细致观察景物,才能写好景物,那么你知道怎么观察吗? 1.定点观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移步换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动用多种感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二)描写篇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即便是同一事物,在同一时间,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为了避免其单调,就应该结合各种手法,对景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写。 4.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结合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我品我析 播放“春、夏、秋冬”的风景资料导入 说出左面红色诗句观察景物的角度。

1.定点观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师小结:观察景物时上看、下看、远看、近看,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把镜头摇远,一会把镜头拉近呈大特写,一会仰视、一会俯视,一会平视,这样文章才有动感。 比如:《答谢中书书》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生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先是仰视,再是俯视,接着再平视,写景秩序井然,文章多了一丝灵动,少了呆板之感。 2.移步换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或者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 如《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抓住渔人一路上走来看见的不同的景物,将我们一同带进了这个神秘仙境:世外桃源。激发的读者的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 移步换景类的文章,我们通常在描写的时候采用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有由中心到四周,或由左至右、由上到下、由前至后等形式。3.动用多种感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充分调动我们心灵的扫描器——眼、耳、口、鼻、肤等感官来体会眼前的景物,并赋予景物于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鲁迅先生的《社戏》中这样一段描写: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舍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善于调动多种感官来写,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使人身临其境。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时间变换观察: 一种景物,四时风情。 我们知道同一处的风景,时令不同,哪怕是朝暮不同,都会引起景色的变化,如泰山上日出前后的景色;北海春夏秋冬的景色是迥然不同、风情各异的。我们可以以时间为顺序,按照时间的变换来观察景物,以时间作为景物变化的线索,观察景物的变化,可以写学生结合课文第210页,理解定点观察,然后再举出学过的课文里用定点观察的例句,如学生说不出,教师可提示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教师小结。 方法同上。 提示学生从朱自清的《春》里找出并分析。

片段作文之景物描写

片段作文之景物描写 【题型示例】 日月星晨是天空的自然现象。它们五光十色,千变万化,我们要学会捕捉典型景象。像画家画速写那样,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典型天象进行观察和描写。请你采用捕捉典型的方法,写一段150字的关于云彩的文字,要求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0分)答案示例: 我忽然发现一道蓝光,像探照灯射出来的光柱一样,从天边射向天空。这时,我才注意到瓦蓝瓦蓝的天空上,有许多形状不一的云朵。啊,这朵像巍峨的大山;那朵像密集的树林;挨着树林的那朵像威风凛凛的“老虎”;天边的那朵像温顺可爱的“小花猫”真是形态万千。一会儿,云朵汇集成一大团,像一只正要下海的“大海龟”。“大海龟”前面的云像汹涌澎湃的海水。“大海龟”的前脚刚伸进海水里,后脚还留在海滩上,短短的尾巴微微向上翘。我越看越出神,可是,不久,“大海龟”不见了,它融进了汹涌澎湃的“海水”里…… 解析: 重点抓住云彩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特点,进行具体细微的描绘,先写云彩的形态,后写云彩的变化,把晚霞描绘得栩栩如生。 【解题攻略】 一.什么是景物描写? 所谓景物描写,就是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包括社会环境)。景物描写有比较广泛的内容,它一般包括大地山川、城乡村镇、路桥建筑、日月星辰、风雷云霞、露雪雾霜、花草树木、春夏秋冬……以及这些景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 诗人用美妙鲜明的形象与摄人心魄的韵味描摹意象,抒发情感,感动读者;画家以鲜活灵动的画面与扣人心弦的诗意再现景物,展现魅力,感化观众;作家因绘声绘色的情状与逼真传神的语言渲染气氛,刻画神韵,感染读者……这些艺术家笔下的“意象”“画面”“情状、气氛”简而言之,就是“景物”。 景物描写在我们在作文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在写作训练中必须认真对待。 二.景物描写方法 写景的文章是指以描写有代表性的自然现象、自然环境等为主的文章。写景离不开描写,描写是写好景物的最关键的、最主要的手段,现在我们就“描写”谈谈景物描写的技法。 描写景物,首先要注意观察。只有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才能把握景物的特点。将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是作者用一双慧眼细致观察的结果。当然这只是第一步,这也只是感性认识。最主要的还是要想办法把观察到的“物”采用什么办法“拍摄”下来,这样我们就必须借助“描写”这一技法。 描写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就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状貌、情态作具体的描摹与刻画,使读者对描写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描写抓住事物的形状、神态、声音、色彩、气味、质地等进行摹写、描绘,使“其面目精神跃然纸上,勃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象,美不胜收。怎样才能把这些美景描写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描写景物。 1. 学会多角度观察景物。 2. 学会使用不同的写景顺序,把景物写得有层次。 3.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把景物写鲜活。 你家乡的秋天有哪些富有特征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那金黄灿烂的田地?是高远的蓝天,还是天际处的山岭?是壮丽的落日,还是初升的朝阳?或许一片落叶会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会让你抒发思古之幽情?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以《秋天的赞歌》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二、写作导航 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实景,也可写想象虚景。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大家如何学习描写景物: 1.定点观察。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做细致描写。例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能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2.移步换景。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例如鲁迅《社戏》写“我”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后,跟小伙伴们乘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沿途所见夜景,包括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展现,甚至还写了返程时所见景物,有清晰之景,有虚幻之景,有远景,有近景……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各不相同,各呈异彩,细读之后会生出无穷的美感。 3.调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写景物,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甚至可以从现实之景延伸到想象之景。例如朱自清《春》中的这段描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例如上文中朱自清《春》中的这段描写,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写出了各种花的颜色和质地,给人一种姹紫嫣红的感觉,写出了春天的美丽。运用动静结合法,写出了春天的热闹与生机。 三、例文引路 秋天的赞歌 很多人喜爱春天,喜欢它的千枝吐蕊,蓓蕾待放,而我却喜欢秋天。我不仅喜欢它的秋高气爽,更喜欢那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景象,因为它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给人带来希望,带来喜悦。 金色的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实和农田里的庄稼都已成熟了,它们满载了人们殷切的期待

六篇多角度描写景物优秀满分作文

六篇多角度描写景物优秀满分作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景,琳琅满目的人文风景。以下是橙子为大家推荐关于多角度去描写景物的相关作文,欢迎大家参阅! 六篇描写景色满分作文 多角度描写景物作文篇一: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西江河畔,中心广场位于我们县城的中心地带,是人们运动、娱乐的休闲场所。 走进广场的正前方,首先映入眼幕的是一排排棕榈树和大榕树。踏进广场引道,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长方形的喷水池,池底铺有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水池里有相互交错的水管,喷水管喷水时,喷出的水是左右对射的,我们走过去,就像穿过拱形的水帘,水珠落在水池里,发出有节奏的“沙沙沙”的声音,清脆动听极了。水池两边还有花坛和绿茵茵的草地呢! 穿过水池再往前走,就到了广场最开阔的地方——中间有大圆盘似的喷泉区,那些喷水管和彩灯都是埋在地下的,地面上只能看见一圈圈圆形排列的小孔。白天人们在这里跳舞、打太极……每当夜幕降临,喷泉区的小孔喷水时,那水柱射上空中,相互交错着,此起彼落,在彩灯的确映照下,晶莹透亮,五颜六色,像节日的礼花,洒落人间,又像一幅大彩帘,美丽极壮观极了! 围绕广场这喷泉区,有两排弧形牌坊,高大宏伟,像广场的守护神,牌坊后面有一个椭圆形的湖,湖中央有一条小桥,把湖分成两半,

湖周围有很多茂密的树木,树木下有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还有石凳石桌,环境幽静,是人们打牌,下棋的休闲区。 这就是我们家乡美丽的中心广场,这里的草地、树木、喷泉,湖水,是多么惹人喜爱!我爱我家乡美丽的中心广场,更爱创造了这美丽的中心广场的家乡人民! 多角度描写景物作文篇二:美丽的白云 我喜欢天上的太阳、月亮、天上的一切一切,可我更喜欢天上美丽的白云。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门前玩耍时,无意中一抬头,看到了天上的白云,我想:这云真美啊!厚而白,很有层次,我为什么不坐下来观赏美丽的云景哪?于是,我便从家里拿出了一个小凳子。坐下来继续观赏云。 不一会儿,云儿变成了一只小羊,可奇怪的是这只羊没有羊角,我想:可能天空对它们来说是一片海,而羊儿再洗角时被水冲掉了,然后……还没等我想完,云儿又变成了一只猴子,可是这只猴子却不时候蹦乱跳的,而是老老实实的。不一会儿,云儿又变成了一支展翅高飞的老鹰,这只雄鹰展开一对翅膀,张着血盆大口,面部十分凶恶。随后,云儿慢慢散开,变成了一座座巍峨高耸的雪山,我常常怀疑那是不是喜马拉雅山?是不是昆仑山?这山是一座一座的,各不相连。这时的云山也很好看,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高,有的矮,在蓝天的映衬下,这云又像露出海面的,覆盖着白雪的岛屿,他们稳稳当当的在海上漂浮着。

多角度写景

多角度描写景物 一、教学目标: 1、由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片段,感受不同角度的观察和描写。 2、提升观察能力,掌握描写方法。 3、写作训练 二、教学重点: 提升能力,学会观察和描写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图片游戏导入 1、请你在三秒内判断图片中的四块积木相同吗 2、请你观察下图中这是同一个人吗 3、请你比较下图中的气球大小 4、这四朵玫瑰相同的吗 5、请你观察下图的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游戏总结:你的发现 【明确】 角度不同,效果有别 由此可见,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景,也可以写想象虚景。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可以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的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以下从几个方面提示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第一,定点观察。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

然后作细致描写。例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观潮》,远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近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这样,观景的点各有变化,景物形态、色彩、情状各不相同,写出了景物的不同特点。 第二,移步换景。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抓住渔人一路上走来看见的不同的景物,将我们一同带进了这个神秘仙境:世外桃源。激发的读者的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社戏》写“我”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后,跟小伙伴们乘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沿途所见夜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展现。写返程时所见景物,有清晰之景,有虚幻之景,有远景,有近景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各不相同,各呈异彩,细读之后会生出无穷的美感。 第三,观察和描写景物,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甚至可从现实之景延伸到想象之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例如鲁迅先生的《社戏》中这样一段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舍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善于调动多种感官来写,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使人身临其境。 第四、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记承天诗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突出月光明亮,环境静谧,写的是静态美;“水中藻、荇交横”突出月色清丽淡雅,写的是动态美。动静结合,写出了月色的不同的特点。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

最新写作《多角度描写景物》电子课文阅读

写作《多角度描写景物》电子课文阅读 第六单元写作 多角度描写景物 写作导引 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景,也可以写想象虚景。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可以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的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仔细阅读贾平凹的《风雨》,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有近景、远景,还有?? 有俯视、仰视,还有?? 以下从几个方面提示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第一,定点观察。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作细致描写。例如《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观潮》,远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近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这样,观景的点各有变化,景物形态、色彩、情状各不相同,写出了景物的不同特点。 第二,移步换景。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例如《社戏》写“我”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后,跟小伙伴们乘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沿途所见夜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展现。写返程时所见景物,有清晰之景,有虚幻之景,有远景,有近景??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各不相同,各呈异彩,细读之后会生出无穷的美感。 第三,观察和描写景物,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甚至可从现实之景延伸到想象之景。例如《春》中的这段描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 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段写到了哪些感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可以细细品味。 写作实践 一如果让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附近,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什么新发现。把这些观察角度和观察效果写下来。字数不限。 【提示】 1.重在训练观察能力,尽量多选几种观察的角度。 2.不同的观察效果由不同的观察角度产生,比如发现了不同的形态、颜色,突出了某些景物,忽略了某些景物等。 3.可以与同学一起观察,一起讨论,互相启发。 二找出你以前的写景作文,根据“多角度描写景物”的要求进行修改,尽量多增加一些描写角度,丰富文章的内容。 【提示】

多角度描写景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精讲----《多角度描写景物》 《多角度景物描写》教案 广西桂平市罗播乡初级中学梁富军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景物和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2.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方法: 1.通过教师的引导,以课文为范本让学生掌握如何选用感官角度和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2.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实践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作文,也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景物和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3.注重启发、示疑、引导、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讨论、交流。 4、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美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会多角度进行描写景物描写。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教学环节: 一、导入写作,激趣引思: 1、激趣引思。从宋代苏轼《题西林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导入,引出说明同一个景物从不同的视觉看,风景就会各不相同。这样的美景如何在我们笔

下写活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写景的方法――多角度描写景物。(板题) 2、情景导入。日月星辰,春夏秋冬,风花雪月,高山大川,草原森林……自然界的美景随处可见。(课件开始步展示)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有序地观察和描写景物。 2.指导学生从多种感官出发,借助修辞手法,多角度描绘景物。 三、知识讲解 1、认识“景物描写”的定义。 2、什么是景物描写。通过两个例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景物描写。 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景物叙述) B.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 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 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景物描写) 四、写作引导——-多种角度的写作方法 1、集体朗读课文第一段,初步认知多种角度的写作方法有哪些。并分点做好笔记。 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景,也可以写想象虚景。 2、示例解说:仔细阅读贾平凹的《风雨》,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角度观察和描写 景物。(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多种视觉的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3、小结点评: 贾平凹的《风雨》:本文主要从自然景物、动物、人等几方面进行描写。文中有远景、近景,还有俯视和仰视…… 文中有宏观的描写,如对树林子的描写;有微观描写,如柳条“乱得像麻团”“杨叶千万次的变着模样”等。作者观察的非常仔细,如“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

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

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 导读: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主要区别。 写景作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人物感情抒发出来的。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

的立足点。学习网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因此,大家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 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 1.描写景物的作文 2.描写景物的片段 3.描写景物的作文6篇 4.描写景物的好句 5.描写景物的排比句 6.描写景物的作文100字 7.描写景物的作文开头 8.关于描写景物的作文 上文是关于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文经典专题-多角度描写景物

多角度描写景物 【文题展现】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展现了秋天的画卷。你的家乡的秋天有哪些富有特征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是天际处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是壮丽的落日,还是初升的朝阳?或许一片落叶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让你发思古之幽情?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 【写作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品味别人的好文章,借鉴他人的创作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更好地写作。下面两段文字分别出自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位作家是如何描写的。 文段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文段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技法归纳】 1.抓住景物的特点。文段一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机勃勃的特点展开描写;文段二则抓住济南雪后小山“秀气”的特点展开描写,景物特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多角度描写景物:两段文字主要从视觉入手展开描写,其中文段一还从嗅觉写出了花儿的甜香。3.善用各种修辞。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文段一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4.发挥想象。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想象的技法。“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这些想象,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可谓是一举两得。 5.讲究描写的顺序。两段文字都采用空间顺序展开描写,景物的层次清晰。 【习作例文】 秋天的田野 美丽的秋姑娘提着一篮子香味弥漫的魔法花瓣飞向那美丽的田野,只见她左手一挥,右手一撒,顿时奇迹出现了,一幅迷人的秋景映入人们的眼帘。 你瞧那一望无际的庄稼地最先感受到秋天的讯息。田野里,高粱成熟了,红通通的,像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火焰,一阵秋风吹过,叶子就像无数面旗帜在迎风飘扬。大豆成熟了,饱满的豆粒胀开了狭长的豆荚,从豆荚里跳了出来,似乎在欢迎秋天的到来。稻田里,稻子也成熟了,在秋阳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金光。微风吹过,稻子此起彼伏,好像大海的波浪。农民伯伯正在田野里忙得不可开交,正把一车车碎金似的稻谷往家里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的还唱着歌呢! 稻田东边是一块菜地,菜地里的蔬菜长势也很好。白菜长得绿油油的,微风吹过,绿叶摇动,像翩翩起舞的公主穿着的绿色长裙。芋头长得很好,它们撑开一把把小伞,挡住了火辣辣的阳光。丝瓜架上爬满了瓜蔓,长着一张张绿油油的叶子,开着一朵朵金灿灿的丝瓜花,挂着一条条沉甸甸的丝瓜。微风一吹,丝瓜似乎要掉下来。 菜地旁边的果园十分热闹。你看,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熟透了的葡萄,晶莹透亮。秋天的早晨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文经典专题-多角度

xx描写景物 【文题展现】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展现了秋天的画卷。你的家乡的秋天有哪些富有特征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是天际处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是壮丽的落日,还是初升的朝阳?或许一片落叶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让你发思古之幽情?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 【写作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品味别人的好文章,借鉴他人的创作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更好地写作。下面两段文字分别出自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位作家是如何描写的。 文段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文段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技法归纳】 1.抓住景物的特点。文段一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机勃勃的特点展开描写;文段二则抓住济南雪后小山“秀气”的特点展开描写,景物特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写作中如何描写景物

写作中如何描写景物 写作中如何描写景物 一、教学目的:明确什么是景物描写,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描写景物。 二、教学重难点: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景物描写。 三、教学方法:利用所学应该课文知识采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语略。 教学内容: 1、确本课重点: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景物描写。 2、步骤: 课本第89 页《看云识天气》第一段中的句子。问:举例的两个句子各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它们在表达上起了什么作用?① 叙述表达直白② 描写表达具体形象 什么是描写?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从描写对象上分,可以把描写分为几类? 三类:①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③景物描写怎样才能让笔下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先看课本53 页 《春》第 4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他采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 ①生齐读后自由回答。 ②师小结:这段文字作者采用从上到下的顺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突出春花竞放的动态;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来突出花色艳丽;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突出野花的多和亮丽;借用联想来突出花的繁茂;通过味觉来写花香通过动静、虚实、高低、多个角度,集中笔墨描写春花这一景物,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的“春花图”画面。 欣赏完作者精彩的描写之后,老师请同学们用叙述的语言把这段文字的内容表达出来。 对比以上两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同一描写对象,要使它鲜明、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采用哪种表达方式更好呢? 明确:描写。因为叙述平淡、直白,描写具体形象。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能总结出几种描写景物的方法?明确:描写景物的方法:①加修饰语②运用修辞手法③融入作者的感受 ①加修饰语即有你所描写的景物前加上一些表性质、颜色、状态的词,把景物写活。 ②运用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加形象。

多角度描写景物的作文

多角度描写景物的作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景,琳琅满目的人文风景。描写风景的时候应该从多角度来描写,一些来看下相关的作文吧! 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西江河畔,中心广场位于我们县城的中心地带,是人们运动、娱乐的休闲场所。 走进广场的正前方,首先映入眼幕的是一排排棕榈树和大榕树。踏进广场引道,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长方形的喷水池,池底铺有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水池里有相互交错的水管,喷水管喷水时,喷出的水是左右对射的,我们走过去,就像穿过拱形的水帘,水珠落在水池里,发出有节奏的“沙沙沙”的声音,清脆动听极了。水池两边还有花坛和绿茵茵的草地呢! 穿过水池再往前走,就到了广场最开阔的地方——中间有大圆盘似的喷泉区,那些喷水管和彩灯都是埋在地下的,地面上只能看见一圈圈圆形排列的小孔。白天人们在这里跳舞、打太极……每当夜幕降临,喷泉区的小孔喷水时,那水柱射上空中,相互交错着,此起彼落,在彩灯的确映照下,晶莹透亮,五颜六色,像节日的礼花,洒落人间,又像一幅大彩帘,美丽极壮观极了! 围绕广场这喷泉区,有两排弧形牌坊,高大宏伟,像广场的守护神,牌坊后面有一个椭圆形的湖,湖中央有一条小桥,把湖分成两半,湖周围有很多茂密的树木,树木下有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还有石凳石桌,环境幽静,是人们打牌,下棋的休闲区。

这就是我们家乡美丽的中心广场,这里的草地、树木、喷泉,湖水,是多么惹人喜爱!我爱我家乡美丽的中心广场,更爱创造了这美丽的中心广场的家乡人民! 田园乡村风景 田园乡村风景田园乡村风景是幅美丽可爱的画卷,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田园乡村是一首悦耳的歌曲,让我听不厌倦。我的家乡在冷集的一个乡村,那儿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 乡村,美在小溪里。乡村的小溪,叮叮咚咚的流水声,谱成了一首欢快的歌曲,写在肥沃的土地上。小溪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和一条条欢快的鱼儿。岸边,一排排垂柳一一向水,倒映水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夏天,小伙伴们欢乐的笑声荡漾在小溪中,小溪也笑了,尽管小伙伴们浑身都湿透了,可还是舍不得离开小溪。 乡村,还美在田野里。小跑到田边的小道上,田野里的美景便涌入眼前。田野里盛开着一朵朵菜花,五颜六色,五彩斑斓,像是许多彩色的小精灵,风儿吹过,彩色的小精灵乐的手舞足蹈,远看就像是一片彩色的海洋泛起了波浪。秋天,田野里好一派丰收的景象,稻穗笑弯了腰,高粱羞红了脸,玉米穿上金色的纱衣,在田间翩翩起舞……瞧,农民伯伯正忙着收割呢,脸上还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乡村,也美在草地上。乡村的草地像大自然亲手精心编织的绿地毯。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小花,五彩缤纷,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娇媚可爱。它们像天边的红霞那么耀眼,像雨后的彩虹那么绚烂。草地映衬着花儿,花儿点缀着草地……

小学生作文写好景物描写的方法

小学生作文写好景物描写的方法 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的:1.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3.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一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二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三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要写好景物,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一、抓住景物特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写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白,一道暗黄”。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朱自清写《春》,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而描绘这几幅图景时又分别抓住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细致描绘出春天“新”、“美”、“力”的总体特征。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要引导学生对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同时也要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比较。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学生描写的景物,之所以大同小异,甚至雷同,主要原因是对所写的景物没有认真细致的观察,不善于通过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而成功的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则都是作者对所写景物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观察和反复比较的结果。因此,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

多角度描写景物------景物描写训练方法

多角度描写景物------景物描写训练方法 (一)概述 本次作文训练:主要是从感觉角度多方面地进行景物描写。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学会调动五官、运用修辞手法来写景;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地描写 景物; 过程方法:1、通过教师的引导,以生动直观的画面和通俗的事例让学生 掌握如何选用感官角度和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2、在美文欣赏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示疑、引导、总结,并引导 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初步欣赏美文和生动的视频画面来激发学生丰富 的想象力来描写景物; 2、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 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三)教学策略 本课以"如何描写好景物"作为教学目标贯穿课堂,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就是通过对常见描写景物的方法的指导和欣赏美文来达成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注重讲、品,导、练四者相结合进行教学。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 (四)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屏显《春》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春》让学生从优美的景物画面和动人的旋律中去感知情景交融的情境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和内心的共鸣。 二、生动形象描写景物 1、认真观察,力求细致

2、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现美。 图一: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图二:听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图三:嗅觉--"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着。" 图四:味觉--"花里带着甜味儿。" 图五: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设计意图:灵感来源于语文版七年级(上)的写景抒情散文名篇《春》,这篇文章有不少的地方用到了感官角度来描写春天,显得细致逼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五觉法" (眼、耳、鼻、舌、触)就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光、声、味、嗅、触等),从而表达出对事物的多重感知的方法。如果能够在描写过程中,视、听、嗅、味、触等"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三、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1、比喻 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赏析:运用比喻,形象的描写了雪落在矮松上的景色。 2、拟人: 例: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冬天》) 赏析:运用拟人,生动的描写了夕阳下奇妙的雪给山增添了妩媚,增添了情趣,突出了小山的秀气。 设计意图:比喻和拟人是常见而又十分重要修辞手法。它能使描写的对象显得更加的形象生动。我在课件中采用《济南的冬天》这文章的名句来作为例子分析,因为是学过的句子,学生因为熟悉理解起来就会简单了很多。 四、佳作欣赏(片段) 太阳又挥动它的画笔,把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也染成美丽的桔红色,把片片房屋的瓦顶涂成了金灿灿的;给路边的树木披上了浅红的衣裳,再瞧那些行人车上被镀上了一层金光。整个北京城都沐浴在夕阳的余辉里。(《观日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