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台湾香港流行音乐感想

三十年台湾香港流行音乐感想
三十年台湾香港流行音乐感想

祝帅:两岸三地的歌课后感想祝帅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歌曲文化感悟课,感受很是深刻,当祝老师娓娓道来他的当年听这些三十年来的流行音乐的个人感悟和对其中所代表的文化的解读时,就更加吸引我了。

通过祝老师对三十年来流行音乐的变化的阐述,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文化的解放和对自由的追求,其中“唱自己的歌”活动还表现了不仅仅是台湾人民的对自己的乡土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自我认同的追求,还体现了当时的一种社会潮流,那就是表现自我,彰显自己的存在价值。

其中给我印象很是深刻的一点就是祝老师经常提起一句话,就是这个不是中国人自己创作的歌曲,所以我在推荐列表里没有列出来。这一段话给我一点启发,就是不论是歌曲创作还是科技创作,不管是文学还是纯科学的事物,当一个以创新为特点的事物被精心创造出来,有很大的可能被人珍视。而仅仅是对外国的现有事物进行表观性改造,不一定能出现好的作品(当然好的作品还是有的,不能以偏概全)。

还有祝老师不仅是想我们提及流行歌曲文化,还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市场化的包装给艺术界带来的危害,其中老师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一点说,台湾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确实在我们华语音乐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承担着改革的先行者形象,但是在这五六年以来,台湾的流行音乐有着过于娱乐化的倾向,这导致了台湾音乐的停滞不前和一些真正的音乐难以重现,给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台湾的流行音乐前景堪忧。这个也引发了我的深思,当一件事物被娱乐话过分包装以后,就失去了他原来的风采,也丧失了原来的质朴。而脱离了本真的思想感情的音乐必然会被腐蚀。

其中对“风告诉我”感受很深。歌词如下。

风告诉我

风告诉我春悄悄走

海鸥飞了好远好远

没有人问他从哪里来

蓝天里有多少白云

没有人问他何处去

风告诉我春悄悄走

也许你要说声再见

勿忘我在故乡等着你

如果你在遥远的地方

如果你在遥远的地方

想起我请你呼唤我

小燕儿飞呀飞

可知我深情

告诉我快告诉我

他是否曾在夕阳下

他是否曾在月亮下想念我

故乡的风很是好,所以把歌词抄了下来。

故乡的风歌词

南方故乡吹来的风

带着潮水的呼唤

吹着你的秀发

飘散着茉莉的香

茉莉的香哟

南方故乡吹来的风

带着渔船的归航

吹着你的欢畅

吹着渔帆点点醉哟

点点的醉哟

远方的姑娘你是否听见

我的心在嘿哟

你是否盼望美妙的爱语

让它带着你的心哟

你的心哟

南方故乡吹来的风

带着田野的花香

吹着你的热情

吹在我归乡的路上

归乡的路哟

南方故乡吹来的风

带着潮水的呼唤

吹着你的秀发

飘散着茉莉的香

茉莉的香哟

南方故乡吹来的风

带着渔船的归航

吹着你的欢畅

吹着渔帆点点醉哟

点点的醉哟

远方的姑娘你是否听见

我的心在嘿哟

你是否盼望美妙的爱语

让它带着你的心哟

你的心哟

南方故乡吹来的风

带着田野的花香

吹着你的热情

吹在我归乡的路上

归乡的路哟

归乡的路哟

归乡的路哟

总之,在这个过程中获益匪浅。

2019第五届国际流行音乐比赛(香港)章程

2019第五屆國際流行音樂比賽(香港)章程 一、活动概况 第5届亚洲国际声乐节~香港将于2019年1月举办,2012年起,由国际声乐联盟主办,国音艺术机构协办,获中国音乐基金会赞助,国际声乐节已成为亚太地区举办规模大、层次高、水平高的国际声乐赛事,受到了亚太地区声乐专家、学者、教授和歌唱演员、学生的广泛赞誉与关注。 欢迎亚太各地青年歌唱家、独唱演员、青年教师、研究生、大学生、小歌手及中老年歌唱爱好者均可报名参加。本活动坚持专业比赛、大师班与交流演出相结合的原则,努力突出国际性、时代性、开放性、艺术性、权威性和公平竞争性,是一次国际高水平的声乐盛会。 二、时间地点 报名初赛: 2018/09/26~12/31 亚太地区 决赛邀请: 2018/10/20~12/31 香港 报到抽签: 2019/01/27 香港 决赛: 2019/01/28~01/30 香港大埔文娱中心 决赛&颁奖: 2019/01/31 香港大埔文娱中心 三、赛事及报名条件 1、国际歌剧比赛 歌剧院、文艺院团、经纪机构的歌剧演员;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研究生、大学生和具歌剧演唱能力的歌者。 年龄为:16~44岁

2、中华民歌大赛 文艺院团、经纪机构的青年歌唱家、独唱演员;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研究生、大学生和具有中华民歌演唱能力的歌者。 年龄为:16~44岁 3、国际流行音乐比赛 职业与非职业的流行歌手、组合、流行乐队(含文艺院团的歌手、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研究生、学生和具有流行演唱能力的歌者)。 年龄为:16~44岁 4、国际少儿声乐比赛 『幼儿组(04~06岁)』 『儿童A组(07~08岁)』 『儿童B组(09~10岁)』 『儿童C组(11~12岁)』 『少年组(13~15岁)』 儿童音乐学会、少年宫、音协、儿童活动中心、文化馆、中小学校、幼儿园及校外艺术培训机构等单位的少年儿童歌手。 5、中国中老年声乐比赛 『中年组(45~54岁)』 『老年组(55~65岁)』 老年活动中心、文体协会、艺术团等单位的中老年歌唱爱好者。 6、申办个人独唱音乐会 青年歌唱家、独唱演员、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大学生、少年儿童歌手均可申

[音乐百科]台湾流行音乐百佳专辑(1993-2005年)

台湾流行音乐百佳专辑(1993-2005年) 1994年由我国台湾地区专业人士发起评选的1975年——1993年1月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囊括了罗大佑、李宗盛和内地摇滚鼻祖崔健在内的优秀音乐人的作品,曾掀起一股流行音乐的讨论热潮。近日,这股热潮得以延续,继续由台湾地区专业人士评选的新百大专辑出炉,1993年到2005年的12年间,又有100张专辑进入流行音乐的殿堂。 若说1975—1993 年间的百张最佳专辑偏向于某一种“台湾流行乐界主流人士品位的呈现”,音乐类型上的广度有限;则1993—2005 年间的这一百张专辑,便有如彩绘般色彩缤纷,展示出原住民歌谣、流行、摇滚、朋克、放客、R&B 、Hip-Hop ……多元风貌的涵括性,即使亦有遗珠,也适切反映了世纪之交、世代更迭的台湾流行音乐,其勃发旺盛的生命力。 排名/发行年专辑名称/演唱者/发行公司 1/1999年6月《海洋》/陈建年/角头 2/2005年4月《匆匆》/胡德夫/野火乐集 3/1994年12月《浪人情歌》/伍佰/滚石 4/2000年1月《圣民歌─太阳?风?草原的声音》/纪晓君/魔岩 5/1998年2月《树枝孤鸟》/伍佰 & China Blue/魔岩 6/1997年9月《流浪到淡水》/金门王与李炳辉/滚石 7/1997年12月《飞机场的十点半》/陶喆/侠客 8/1997年11月《回家》/顺子/魔岩 9/2005年10月《华丽的冒险》/陈绮贞/艾回 10/1996年12月《姊妹》/张惠妹/丰华 11/1998年7月《让我想一想》/陈绮贞/魔岩 12/1999年6月《第一张创作疯狂世界》/五月天/滚石 13/1995年5月《阿姐鼓》/朱哲琴/飞碟 14/2001年9月《范特西》/周杰伦/博德曼BMG 15/1998年8月《ONE》/杨乃文/滚石 16/1994年11月《天空》/王靖雯/福茂 17/1996年1月《摇篮曲》/黑名单工作室/滚石 18/2000年6月《孙燕姿》/孙燕姿/华纳 19/1993年3月《吻别》/张学友/宝丽金 20/2000年8月《泥娃娃》/巴奈/角头 21/1999年11月《我要我们在一起》/范晓萱/福茂 22/1993年12月《化妆师》/陈小霞/科艺百代EMI

三十年台湾香港流行音乐感想

祝帅:两岸三地的歌课后感想祝帅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歌曲文化感悟课,感受很是深刻,当祝老师娓娓道来他的当年听这些三十年来的流行音乐的个人感悟和对其中所代表的文化的解读时,就更加吸引我了。 通过祝老师对三十年来流行音乐的变化的阐述,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文化的解放和对自由的追求,其中“唱自己的歌”活动还表现了不仅仅是台湾人民的对自己的乡土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自我认同的追求,还体现了当时的一种社会潮流,那就是表现自我,彰显自己的存在价值。 其中给我印象很是深刻的一点就是祝老师经常提起一句话,就是这个不是中国人自己创作的歌曲,所以我在推荐列表里没有列出来。这一段话给我一点启发,就是不论是歌曲创作还是科技创作,不管是文学还是纯科学的事物,当一个以创新为特点的事物被精心创造出来,有很大的可能被人珍视。而仅仅是对外国的现有事物进行表观性改造,不一定能出现好的作品(当然好的作品还是有的,不能以偏概全)。 还有祝老师不仅是想我们提及流行歌曲文化,还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市场化的包装给艺术界带来的危害,其中老师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一点说,台湾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确实在我们华语音乐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承担着改革的先行者形象,但是在这五六年以来,台湾的流行音乐有着过于娱乐化的倾向,这导致了台湾音乐的停滞不前和一些真正的音乐难以重现,给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台湾的流行音乐前景堪忧。这个也引发了我的深思,当一件事物被娱乐话过分包装以后,就失去了他原来的风采,也丧失了原来的质朴。而脱离了本真的思想感情的音乐必然会被腐蚀。 其中对“风告诉我”感受很深。歌词如下。 风告诉我 风告诉我春悄悄走 海鸥飞了好远好远 没有人问他从哪里来 蓝天里有多少白云 没有人问他何处去 风告诉我春悄悄走 也许你要说声再见 勿忘我在故乡等着你 如果你在遥远的地方 如果你在遥远的地方 想起我请你呼唤我 小燕儿飞呀飞 可知我深情 告诉我快告诉我 他是否曾在夕阳下 他是否曾在月亮下想念我 故乡的风很是好,所以把歌词抄了下来。 故乡的风歌词 南方故乡吹来的风 带着潮水的呼唤

世界流行音乐发展史ppt

?.他包括所有民间音乐种类,发展风格也不受局限性,它是随着当时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变化的. ?19世纪随着欧美国家工业文明的兴起,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构成早期的产业工人,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产生于劳工阶、中下层市民中的新兴文化形式.就是早期的流行音乐.在当时,反映怀念故乡,眷念乡村生活的音乐题材,正好表达了那些远离家乡、亲人来到陌生环境求生存人们的心里状态和纯朴的思想感情. 六[3] 张惟楚

? 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 他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Pop Music)翻译过来的.又称“通俗音乐”.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一样,是一种音乐形式、风格和流派.“流行音乐”并不等于“流行的音乐”、“通俗的音乐”.“流行”、“通俗”只是“流行音乐”的重要的特征. ?例如:贝多芬的《致艾丽丝》世界流行,但它属于“古典音乐”,而非“流行音乐”;爵士乐在中国并不很流行,但它却是“流行音乐”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支系. ?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古典音乐三者之间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以至于有时候很难将其截然分开,同时在产生的时间上、传承及社会存在的方式上等方面又有许多不同.

?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曲如《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桃花江》、《特别快车》等。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 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这种风格可形容成婉转、轻柔、松弛、甜美.但音量、力度都不大.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 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代表歌星有周璇、白虹、龚秋霞、姚莉、严华、姚敏、张翠红、李丽华、白光、李香兰、张帆、黄飞然、黄源尹、吴莺音、欧阳飞莺、梁萍、逸敏、屈云云、金溢、白云、邓白英、佩妮、张伊雯、韩菁清等. ?作曲家有黎锦光、陈歌辛、姚敏、严华、李厚襄、严折西、严个凡、梁乐音、陈瑞祯、刘如曾、严工上、刘雪庵、贺绿汀、张簧、张昊等. ?词作家有吴村、陈栋荪、李隽青、范烟桥、田

流行音乐世界流行音乐发展史资料全

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教案 静宁二中王倩 一、导入 如今电子科技遍布全球,信息的传递也是飞快,相对来讲,对音乐也形成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那么我们接下里来了解一下究竟是什么推动了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世界流行音乐的分支。 2、了解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世界流行音乐的展史 课前流行音乐是在都市文明中发展起来的。有人认为其源头可上溯至古代希腊、罗马帝国城市中的游吟歌手,但绝大多数的学者还是倾向现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兴起于19世纪的欧美工业化城市。 在19世纪上半叶,流行音乐尚未形成独立的体裁形式。当时的流行音乐主要有两种形式:通俗化的的古典音乐和精雅化的的民间音乐。前者是将古典音乐中的一些篇幅短小、音乐语言通俗易懂的小品或选段加以改编,使之变得简单,然后通过各种传播手段使其为更多的人接受。19世纪中出版的许多根据歌剧和交响乐的片段改编的钢琴四手联弹乐谱就是供广大市民家庭在茶余饭后消遣用的。后者是将质朴单

纯的民间音乐用现代音乐手段加以美化包装,削弱地方色彩,使其能够在更大的范围里流行。如爱尔兰民歌《伦敦德里小调》(丹尼男孩)和《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19世纪中经过作曲家的改编后,在欧美各国广为传唱。即便到了今天,这种通俗化的古典音乐和精雅化的民间音乐依然在流行音乐(尤其是器乐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进入20世纪后,流行音乐逐渐产生了一些独有的体裁形式,如爵士乐、摇滚乐、“叮砰巷”风格的流行曲等,开始了独立发展的新时期。然而此时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层次和深度上比19世纪更甚。“乡村与西部”(Country and Western)音乐原是一种典型的处于原始状态的美国民间音乐。20年代后,经过广播电台、唱片公司等媒介的发掘推广,很快进入了流行音乐领域,成了美国流行音乐中的一处重要分支。在60年代中美国的“民谣复兴运动”、80年代欧美流行乐坛的“世界音乐”(World Music)潮流乃至中国的“西北风”中都可以看到民间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巨大影响。还有些民间音乐则与流行音乐完全融和为一体了。像拉美的一些舞蹈音乐(如:控戈、伦巴和桑巴等)就很难确定其窨应归属于民间音乐还是流行音乐的范畴。 本世纪20年代初,以格什温的《布鲁斯狂想曲》为代表的美国“交响爵士”(Symphonic Jazz)运动试图将爵士音乐

从流行音乐看台湾的爱情价值观

从流行音乐看台湾的爱情价值观:1998-2007 王柏蓁 铭传大学传播管理研究所研究生 摘要 流行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透过对流行音乐的了解可以得知当代社会的价值观改变。许多研究都发现爱情一直是流行音乐的主题,本研究透过内容分析法,分析1998年至2007年十年间「金曲奖」的「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的128首歌曲中的爱情价值观,结果发现台湾流行音乐中呈现了悲伤、压抑的爱情观,但随着社会脉动呈现了较多元的男女性别从属关系。 关键词:流行音乐、爱情、内容分析 壹、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流行音乐是一项重要的大众文化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要吸引最多阅听人,会以人们普遍认同的文字语言来制造出受欢迎的音乐商品。因此流行音乐一方面属于商业体制的一环,另一方面则有传递信息与娱乐的功能,同时更是再现及传递文化价值、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萧苹、苏振升,2001)。许多关于流行音乐的研究都发现,爱情歌曲是流行音乐的主要类型(柯永辉,1994;萧苹、苏振升,2001)因此谈到流行音乐,就不能忽视爱情歌曲的重要性,而流行音乐中所反映、呈现的爱情价值观也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主题。从1990年年代开始,台湾渐渐有学者投入流行音乐研究的领域,观察台湾流行音乐的歌词文本,为流行音乐的内容描绘出一个粗浅的轮廓,本研究尤其着重在分析流行音乐中与爱情相关的歌曲,探讨台湾的流行音乐处理和呈现与爱情相关议题与概念的演变。 贰、文献探讨 台湾的流行音乐的内容研究,一直到1990年代以后才渐有出现(赵庭辉,1990;廖炳惠,1991;于静文,1995;方巧如,1996;柯永辉,1994;曾慧佳,1998)。廖炳惠(1991)最早开始关注流行音乐歌词的意涵,她以朱约信和陈明章的音乐为例,分析1990年代台湾抗议歌曲中的内容,发现这两个歌手都以城乡意识的铺陈,发泄对执政当局不满的情绪。 苏振升(2001)以内容分析法和符号学的方法,分析了1989到1998年中台湾流行音乐中的爱情价值观,他发现台湾流行音乐隐含男女性别从属关系:女性常常是附从于男性的角色,除了不断被动地等待男性追求之外,还显现出柔弱、需要照顾的特质;相对地,男性则表现出主导爱情以及想要征服女性的欲望。 陈慧玲(2003)以文本分析研究青少女流行音乐团体「S.H.E」、「ASOS」之「形象、身体文化与情欲流动」,发现两个团体在歌词中,都不约而同的出现少女对爱情关系的主动性,企图挑战传统两性的性别系统,浮现90年代后逐渐改变的青少女爱情观,但仍有为数不少的歌词中呈现了「等待爱情、扮演被动角色」的少女形象。 刘晓燕(2005)探讨2002年到2005年之间台湾流行音乐歌词中的两性图

浅谈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浅谈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流行音乐有着独特的美学主张和美学品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它不仅给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音乐理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且还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使中国的音乐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使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现出中国音乐自我更新的活力和张力。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大量流行音乐作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的发展更为成熟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为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 (1).改革开放初期抒情歌曲的复兴。首先获得群众推许的作品为《祝酒歌》。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它们继承了50-60年代抒情民歌的传统,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旋律优美流畅,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 此时的抒情歌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而是处于“文革”之前的群众抒情歌曲与80年代中期的流行歌曲之间的一种过渡体裁。 (2).港台歌曲的传入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外面的东西开始不断涌进国内。音乐上人们最先接受

的便是港、台的流行歌曲。伴着录音机、卡式磁带的大量进口,这些歌曲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尤以邓丽君的流行歌曲盒带传播最广,它们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校园歌曲作为台湾年青一代流行乐创作向现代过渡的成就也影响到内地校园歌曲的产生。如《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韩先杰词、谷建芬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词、谷建芬曲)等。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态。 (3).多方位的尝试和走向繁荣。 “港台风”持续了较长的一个时期后,人们变得冷静了,听久了港台歌星的嗲声嗲气,洋腔洋调,已不满足歌曲中的风花雪月,柔情蜜意,于是开始寻找自己的通俗音乐创作的出路。这样“西北风”便应运而生。其代表作品有《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我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心愿》、《我们是黄河,我们是泰山》,以及电影《红高粱》插曲《妹妹曲》等。“西北风”代表了自邓丽君以来的阴柔的演唱风格的转变,在音乐观念上是对港台流行音乐、南方及中原音调为主的我国音乐创作现状以及前几年流行音乐界“阴盛阳衰”现象的一种逆反。它明显地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汲取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巨大能量;内容具有批判意识,风格慷慨激昂,带有强烈的宣泄色彩;是刚刚萌生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折中,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进程中是个很大的突破。 2.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新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徘徊,从90年代起,由于著作权法的实施,国家

简述流行音乐发展史

简述流行音乐发展史 摘要:音乐之美,首在意境。意境之美,崇高第一,童真第二,高贵第三,奋发第四,深情第五,豪放第六,淡雅第七,悲凉第八,绚烂第九,空灵第十,欢娱第十一,哀伤第十二,粗犷第十三,异族情调第十四,描模自然第十五。 关键字:流行音乐;发展史;感想 以前,喜欢听流行音乐,但说不出为什么,也许仅仅是随大众潮流吧,流行什么就喜欢什么。自从选修了《流行音乐解读》这门课后,才知道以前的喜欢是多么肤浅。对音乐的欣赏,不只是听谁的声音有多么的甜美。每一首音乐都有它独特的意境,音乐中的意境之美,要靠心灵去感受;每一首音乐都有各自的故事,等我们去发掘。我们在欣赏当今的流行音乐时,不要忘了去探寻一下它的发展史。 一、流行音乐的起源 流行音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美国流行音乐的三个源头分别是黑人音乐、乡村音乐以及丁班巷音乐。其中美国黑人音乐对流行音乐贡献最大,它源自古老的非洲,节奏感、舞蹈感强。 黑人音乐分为劳动音乐、宗教音乐(音乐和舞蹈在宗教仪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流行音乐(趋于流行化的民间音乐——布鲁斯)二、流行音乐的发展(爵士乐、美国乡村音乐) 爵士乐 爵士乐的起源:爵士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非洲的音乐形式,诞生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洲的新奥尔良。

爵士乐的演变:新奥尔良爵士→摇摆乐→比博普→冷爵士→硬博普→自由爵士→融合爵士→酸爵士 “爵士乐兴起于新奥尔良,后来沿着河流到芝加哥。”新奥尔良并不是爵士乐唯一的诞生地,但是新奥尔良绝对可以在爵士乐的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新奥尔良起初为法国殖民地,后成为美国领土的一部分,期间带有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黑人经历了生离死别,所以兴起了送丧铜管乐队,黑人与克里欧人的互动,促使了爵士乐的萌芽。克里欧人所接受的传统欧洲古典乐曲混合了黑人乐手的blues后,成为了新奥尔良街头乐队所演奏的音乐。这种音乐柔和了blues,舞曲,进行曲,赞美诗,流行歌曲,采用了切分音奏法,展现出一种变奏风味。新奥尔良爵士乐团通常为小型乐团,乐器通常是短号,黑管,Sax,长号,大号,大提琴,小提琴,钢琴,鼓等等,往往营造出一种热闹欢快的气氛。实际上这个时期已经具有了爵士的雏形,以后各种不同的爵士流派都是由此发展,所以新奥尔良爵士可以说是爵士乐发展的基石。 20世纪30年代,一种由大乐队演奏的带有黑人风格,并极具舞蹈性的爵士乐,摇摆乐开始在纽约发展起来。大乐队就是指10人以上的乐队,摇摆风格是一种带有黑人风格的活力爵士乐,这种乐曲最早是纽约舞厅舞客发展出来的。摇摆乐适合跳舞,其节奏和谐,旋律反复,节奏感很强,所以成为歌舞表演的伴奏乐曲。由于摇摆乐每小节4拍,所以又被成为“4拍子爵士”。摇摆乐在1935年到1946年间达到高峰,代表乐队就是“摇摆之王”Benny Goodman。

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浅谈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作者:————————————————————————————————日期: 2

浅谈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流行音乐有着独特的美学主张和美学品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它不仅给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音乐理念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且还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不仅使中国的音乐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且还使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现出中国音乐自我更新的活力和张力。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出现了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和大量流行音乐作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的发展更为成熟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为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 (1).改革开放初期抒情歌曲的复兴。首先获得群众推许的作品为《祝酒歌》。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它们继承了50-60年代抒情民歌的传统,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旋律优美流畅,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 此时的抒情歌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而是处于“文革”之前的群众抒情歌曲与80年代中期的流行歌曲之间的一种过渡体裁。 (2).港台歌曲的传入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 随着改革开放,外面的东西开始不断涌进国内。音乐上人们最先接受

的便是港、台的流行歌曲。伴着录音机、卡式磁带的大量进口,这些歌曲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尤以邓丽君的流行歌曲盒带传播最广,它们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校园歌曲作为台湾年青一代流行乐创作向现代过渡的成就也影响到内地校园歌曲的产生。如《清晨我们踏上小道》(韩先杰词、谷建芬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张枚同词、谷建芬曲)等。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态。 (3).多方位的尝试和走向繁荣。 “港台风”持续了较长的一个时期后,人们变得冷静了,听久了港台歌星的嗲声嗲气,洋腔洋调,已不满足歌曲中的风花雪月,柔情蜜意,于是开始寻找自己的通俗音乐创作的出路。这样“西北风”便应运而生。其代表作品有《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我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心愿》、《我们是黄河,我们是泰山》,以及电影《红高粱》插曲《妹妹曲》等。“西北风”代表了自邓丽君以来的阴柔的演唱风格的转变,在音乐观念上是对港台流行音乐、南方及中原音调为主的我国音乐创作现状以及前几年流行音乐界“阴盛阳衰”现象的一种逆反。它明显地引入了欧美摇滚思维,挖掘和汲取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巨大能量;内容具有批判意识,风格慷慨激昂,带有强烈的宣泄色彩;是刚刚萌生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折中,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进程中是个很大的突破。 2.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新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徘徊,从90年代起,由于著作权法的实施,国家

解读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音乐欣赏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2175506.html, 解读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音乐欣赏者 作者:薛亮亮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03期 【摘要】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歌曲在21世纪初期广为流行,其欣赏者可以分为“主动型欣赏者”和“被动型欣赏者”,青少年作为主动型欣赏者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流行起到了支柱的作用。另外,被动型欣赏者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 【关键词】中国风;欣赏者;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台湾“中国风”音乐自流行以来,拥有大量的欣赏者,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动的。但是,无论这些欣赏者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对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流行起到了传播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作为主动型的欣赏者成为了促使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的坚实基石。 一、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音乐欣赏者的分类 21世纪初期,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欣赏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自真心喜爱它们、主动欣赏和传播的欣赏者,这些人是21世纪“中国风”流行歌曲的主动拥护者,在听众中占有绝大多数,在这里称之为“主动型欣赏者”。他们存在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具有很大的分散性,不易集中研究。而他们之所以喜欢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根部原因,是他们都是中国人,具有中国人共同的审美观点。 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接受者中还有一些是比较被动接受的角色,他们一般是主动人群的周边人物,因受到主动人群的影响而被动欣赏和传播。被动接受和传播的人对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歌曲大多抱着实用的观点。无论带有什么样的想法,在无形中对中国台湾“中国风”的流行出了一把力气。 二、青少年对中国台湾“中国风”音乐流行的支柱作用 在主动型欣赏者中有一个占有相当多的数量,并且具有共同性格特点的人群:青少年。由于青少年人群数量大,具有鲜明的年龄特点,所以他们构成了这一类中的“支柱”人群。 (一)青少年人数众多,对传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青少年这个人群的数量很多,对中国台湾“中国风”的流行具有了一定的意义。如果说中国台湾“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欣赏者构成了其流行的坚实基石,那么,巨大的青少年人群就是这个坚实基石的支柱,对中国台湾“中国风”的流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台湾流行音乐年鉴-年(Taiwan pop music Yearbook for - years)

台湾流行音乐年鉴1969-1970年(Taiwan pop music Yearbook for 1969-1970 years) Taiwan pop music almanac (only from 1969 to 1988)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annual events, the famous songs of the year and the people of the year in Taiwan pop songs since 1969. Songs often drive the social popular, popular dynamic society also can often inspire songwriters, write occasional songs, so that pop music is a mirror of society, I think is not too much.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c in Taiwan over thirty years, what, what experience, we can't give you all the answers, but may make you a little memory, perhaps once you are familiar with the time. If you also lamented today renxinbugu, if you want to find some feelings in the past, and then I went into the time of echo Valley let us count...... In 30s, foreign EMI record company have in the birthplace of Chinese popular songs -- Shanghai was established, initially they only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drama mainly record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tropolis prosperity,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 should rawly such as Zhou Xuan, Wu Yingyin, Li Xianglan, white and a number of early Mandarin pop singer and songwriter. "Energy-saving" and "immeasurably vast difference" and "perfect conjugal bliss" and "archive" and other well-known works, overnight so that they have become a hot star, Mandarin music which makes the focus of world attention. While in Taiwan, but because the source of history and language habits, Hokkien (Taiwanese) is still the main language of contemporary people.

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概况

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概况 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伴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和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各地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并开设“乐歌课”,学校课堂中演唱的歌曲被称为“学堂乐歌”。20世纪的前二十年,当时社会上最流行的歌曲就是“学堂乐歌”,歌曲内容是以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达到“富国强兵”为目的,学堂乐歌大部分歌曲都是填词作品,曲调借用日本或欧美的,填上中国的歌词。如:《中国男儿》(石更填词)、《送别》(日本曲调、李叔同填词)等。这是西方音乐元素为我所用的开始。学堂乐歌首先由学生演唱,后来也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可以说,学堂乐歌就是我国流行歌曲的雏形。 1.“上海时期”(1927—1949)—早期流行歌曲的发展 近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则是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具体以1927年黎锦晖创作《毛毛雨》这首歌标志着中国流行音乐正式诞生。从1927年开始,黎锦晖先后创作了红极一时的《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等歌曲。“他比较注重作品的通俗性,其创作是在大量吸取我国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和外国的歌舞(如爵士乐等)曲调和节奏结合起来,形成我国30年代一直“洋金浜”式的风格”。它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但是,这些歌曲内容多反映“十里洋场”的生活,大都格调不高,与当时社会背景格格不入,黎派音乐被称为“黄色歌曲”、“靡靡之音”,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与指责。而以抗日救亡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歌曲和救亡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田汉词、聂耳曲);《到敌人后方去》(赵启海词、冼星海曲);电影音乐《渔光曲》(任光曲、安娥词);《天涯歌女》(贺绿汀曲、田汉词)等广为传唱的歌曲,则成为这一时期的佳作代表。 可以看出“中国早期流行歌曲的发展是畸形的、不全面的,这也是为何中国流行歌曲有‘先天不足,后天不良’一说,并且始终为主流文化所排斥的原因”。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 导论 ——有关中国流行音乐的几个问题 在探讨中国流行音乐史之前,有些问题必须预先阐明一下,否则可能会令人不解或产生误会。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对了解中国流行音乐,尤其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部分,我想可能会有一些帮助。 一、通俗音乐与流行音乐 我国歌坛上有一件怪事,那就是非把流行歌曲叫做“通俗歌曲”不可。其实这是错的,起码也是意义不确切。 音乐的大分类只有两种: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还有一些具体以音乐特点和功能为依据的小分类,决不能与这两大类相提并论。它们不是同一层次和流派的。如艺术歌曲、抒情歌曲、校园歌曲、队列歌曲等。通俗音乐是相对于严肃音乐而言的一个大范围,大概包括轻音乐、轻歌剧、民间音乐、民歌、群众歌曲、进行曲、舞曲,美国首先流行的爵士、布鲁斯、摇滚、迪斯科、另类(非主流)、乡村歌曲等。还有一大支,就是世界各国均有的流行歌曲。由此可见,流行歌曲是通俗音乐中的一种,这涵盖在通俗音乐之内,而不能代表全部通俗音乐。打个不一定完全正确的比方,它们是父子关系而不是兄弟关系,更不是一回事。现今歌唱比赛中分成“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历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一直沿袭了这种叫法。依上述的分类,民歌也属于通俗音乐范畴的,那么顺理成章民族唱法也可以叫做“通俗唱法”喽!这样岂不乱了套? 音乐界有那么多专家,难道他们不晓得这个道理?原来这件事在当年有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那个发展高潮的流行歌曲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黄色歌曲”,1949年以后都转到香港去发展了,所以1949-1979三十年,内地是没有流行歌曲的。有人形容流行音乐被扫地出门了。但它在港台却没有停止发展,形成与上海时期一脉相承。粉碎“四人帮”后,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政策,流行歌曲又转回了娘家。以前一段经历年轻听众不甚了解;粉碎“四人帮”后的情况还应记忆犹新。邓丽君的录音带最早传入内地,几次被明令禁止播放。李谷一基于歌唱家的敏锐,首先在演唱电视片《三峡的传说》插曲《乡恋》中,应用了气声技巧,结果引起轩然大波,批判之声不绝于耳。实际上,她只是位民歌手,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手。真正应用流行唱法的程琳,曾经历三次沉浮。连苏小明演唱的“军港之夜”也受到批判。当时发生这些事并不奇怪,因为计划经济是不会允许具有明显商业特征的流行音乐存在的。这是作为经济基础对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要求。但不应动辄就提到政治高度,流行音乐没那么坏!对流行音乐的态度,反映出当时不同经济体制的较量。 在1983年的全国轻音乐会议上,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对流行音乐不能硬性禁止,应允许其存在而因势利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但对于称呼,为了避免使人联想到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就定了“通俗歌曲”这个名字。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不是现在,毕竟那是1983年啊。但从此,流行音乐有了合法身份,与西洋传统唱法歌曲、民歌形成鼎足三分之势,却一直沿用了“通俗歌曲”这个意义不确切的名字。 还有业内人士提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歌坛开始出现一批抒情歌曲,如

华语流行音乐的现状.

华语流行音乐的现状流行音乐是一定时期内在群众中流行的音乐, 其形式简洁、曲调流畅。易于被大众接受的音乐作品都可以包括在内。流行音乐的流行面广,歌词多用生活语言,通俗易懂,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曲调顺口、音域不宽,唱法通俗;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它可以是民间小调、可以是艺术歌曲、也可以是古典音乐。 华语乐坛形成的历史 近百年的华语流行音乐就像夜幕的烟花,起起落落,不断地盛放着耀眼的绚烂。它产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八十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 一、20世纪初:流行音乐的初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作为南方经济文化的中心,上海的文化娱乐之风非常兴盛。1923年美国人已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广播电台,此后诸多民营商业电台应运而生,灯红酒绿的歌厅舞厅云集,这一切为流行歌曲的发展奠定了适时的基础。那时在市民大众中间流行着一种表现男女之情的缠绵歌曲,这就是最早出现的流行歌曲。 音乐大师黎锦晖被称为中国流行歌曲的开山鼻祖。他和他的黎氏家族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黎锦晖创建了明月音乐社,开创了流行音乐创作和歌舞演出的先河。从1927年起他创作了许多“家庭爱情歌曲”,如《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等,并很快红遍大江南北。其中著名歌曲《毛毛雨》,是我们今

天能够听到的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也是被音乐界公认的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 二、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音乐大兴其道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我国流行音乐创立和发展的年代,黎锦晖、黎锦光、周璇等人为世人留下了很多传唱至今的不朽之作,如《香格里拉》、《夜来香》、《秋水伊人》等。西洋乐器的引进,为流行歌曲的伴奏提供了更好的条件。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外国人云集。美国的爵士乐、欧美的舞厅音乐等充斥着上海的娱乐场所。这时,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华人乐队,这些都为华语流行音乐的演唱和演奏带来了新的变革。 当时的流行歌曲有很多来自电影插曲,如《采槟榔》、《玫瑰花开》、《玫瑰玫瑰我爱你》、《夜上海》等。这些流行歌曲被大量灌制成唱片,其中灌制最多的歌手是周璇,总共有150多张,被称为“金嗓子”。 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的第一个高潮,周璇以亲柔曼妙的中国流行唱法,创立了一代歌风。但后来又出现了另一种风格迥异的流派,那就是由出生在中国的日本籍歌星李香兰所演唱的以西洋传统发生方法演唱中国流行歌曲的形式。当时著名的流行歌曲作曲家都为她量身订做了很多歌曲。如陈歌辛为她写的《忘忧草》、《海燕》等。她的这种演唱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歌坛的发展,即在演唱技巧上即使不完全使用西洋传统唱法演唱,也普遍吸收了一定的西洋传统发声技巧。 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陆的衰退与港台的崛起 在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大多与资本主义相关的事物都被打压,起源于欧美的

浅谈中国现在流行音乐

浅谈当代中国流行音乐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浅谈当代中国流行音乐 摘要:中国的曲艺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但是现在国际乐坛上几乎找不到一席之地,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比如我们的音乐灵魂哪里去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学习欧美日韩音乐的哪方面,20世纪末我们辉煌过但为什么现在如此低迷……总而言之,要想在东方乐坛屹立不倒,没有创新,失去自己的风格就等于自我消亡,盲目追随外国风格来拯救中国音乐无异于饮鸩止渴! 关键词:创新流行音乐中国风 正文: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黑人的blues音乐为基础,最初以商业为目的,发展至今有着众多风格及多方面融合的调性音乐体系。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而既然是艺术,在之前就应该只是少部分高贵的人才能为之津津乐道的东西,而伴随着工业的发展,产品由机器生产而大大提高了效率,生产快速而廉价的产品可以被每一个人享有,而不单单是贵族,于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被广泛享有的一种新型音乐的形式“流行音乐”步入了我们的视野,所以可以说,流行音乐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自从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流行音乐在中国才真正的成为了可以“流行”起来的音乐。在今天,中国流行音乐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只是通过它的“本体”来进行展现,而且还明确的反映在诸如商业化制作、发行、销售以及演艺经纪与管理等一系列商业化操作的行为之中,因此可以说,今天中国的流行音乐

已经完完全全的成为了一种集艺术与产业于一身的文化商业。1986 年是一个被乐迷们铭记的年份。在那年的北京举办的纪念国际和平百年演唱会上,百名歌手齐唱《让世界充满爱》,而崔健的一首《一无所有》更是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于是 1986 年被称为中国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的元年。但从86年到今天,流行音乐已经发展了20余年。但中国流星音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首先,中国的流行音乐深受欧美流行音乐的影响,虽然说中国的流行音乐也发展了好几年了,但最吃香的流行音乐歌手大部分还都是台湾和香港歌手,虽然说都是“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但归根结底都是资本主义土地上生根的流行音乐,中国的流行音乐还是缺少特色,正在成长中,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可以说是半路出家,不像欧美的流行音乐,从爵士到摇滚,每个时代都有辉煌的人物,欧美开始是从音乐上发现了赚钱的渠道,而中国的流行音乐则是为了赚钱而去发展的流行音乐。 其次,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民众思想的侵蚀,具体表现在流行音乐上就是炒作和过度的商业化。许多歌曲只考虑到了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如何获得金钱上的收益,却忽略了音乐的本身。这样创作出来的音乐是没有灵魂的,他没有作者的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试想一下连自己都无法感动的东西怎么可能感动得了别人呢?当音乐成了次要的出发点,当行业内所有的人都不得不用这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起初的情况可能还不算太糟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恶性循环,音乐产品的可听性已经

香港流行音乐的兴衰

香港流行音乐的兴衰(中文版) 一.内容 我这里所指的香港粤语流行音乐是特指70年代后许冠杰开创的现代通俗流行歌曲,不包括之前的粤剧和粤曲。 香港流行音乐主要分三个阶段,我将一一给大家介绍。 第一时期就是开创时期,70年代由许冠杰创作的铁塔凌云打开了粤语歌曲的大门,当时的香港由原创的粤语歌曲替代了当时较为流行的英语歌和国语歌曲。这时期的香港音乐还是主要以英式风格为主,同时也有讲述当地文化,描写一般市民大众的经历和感受,所以十分受人民的喜爱。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许冠杰、温拿乐队、林子祥、徐小凤等。 第二时期就是巅峰时期,八十年代粤语歌的发展进一步扩大,粤语歌不仅在香港地区传播,在中国全国境内,乃至亚洲地区都影响巨大。强大的市场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创作,这一时期的歌曲,大部分借用日本的曲填写粤语词,多歌舞。这一时期的粤语歌星影响最大,其中以张国荣和谭咏麟所领导的粤语歌坛,还有如陈百强、梅艳芳、陈慧娴等等。而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如张国荣的Monica、 第三时期是衰退时期,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内地音乐的兴起,粤语歌曲虽然还有很大影响,但是活力不如八十年代的繁荣。这一时期的粤语歌曲音乐种类变多,并且一直持续至今。代表人物有张学友、刘德华、李克勤,近年来活跃的歌手还有陈奕迅、张敬轩、谢安琪等。 二.发展原因 1、和香港的经济腾飞离不开关系,70年代建立廉政公署,有效的打击了港英政府里一直存在的贪腐顽疾。此外港英政府从70年代实施一连串的经济利好政策,吸引了全球的投资商进驻,GDP开始迅猛发展。 2、1984年,中国正式开始宣布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制度,政治稳定。 3、香港电影事业的发展,带动电影配乐的发展。 4、娱乐工业不断强盛,培养了大量的香港乐坛新人,粤语歌手越来越多。 三、衰落原因 90年代中后叶,亚洲金融风暴,娱乐行业也受到重创,大批唱片公司破产。 其次,盗版猖獗,新媒体的兴起都导致唱片销售量减少 内地经济发展,国语歌发展壮大,市场减少 四、现状

第四章 香港流行音乐(1)

第四章香港流行音乐 第一节背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阵地开始由上海转移到咯香港。1949年以前,香港虽为英国殖民地,但是中国人可以自由来往。是年3月,随着中国大陆局势的变化,香港政府开始关闭了本来可以自由出入的香港大门,使内地的香港形成了隔离的局势。 在新中国成立的背景下,香港仔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具有相对较大的自由空间,同时内地又开始实行对流行歌曲的控制,于是流行音乐便南下来到了香港。 刘靖之教授著中国新音乐史论第三章‘五四时代’的新音乐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流行俗曲’在新中国,不但不再流行,而且,万难立足。于是‘流行俗曲’率众南下,作曲人.写词人,音乐人.歌星纷纷渡过深圳河来到香港。香港,在一夜之间取代了上海,成为国语时代的新根据地。 50年代以前,香港流行音乐基本是一潭死水,即使在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流行歌曲,也基本都是上海‘时代曲’的影子。市民的娱乐生活主要还是以粤剧为主,茶楼.酒馆均有粤剧清唱表演,用广东民乐队伴奏。40年代末,由于上海的局势不再适于流行音乐发展,流行音乐开始由上海来到香港,开始了它在香港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香港流行音乐的来源在文化上,受到英国的影响较大,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大陆移民从广东及岭南来到的香港,广东文化传统,尤其是再粤剧在香港的流行更加有力地说明了文化和广东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些文化因素,都为香港流行音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香港当代流行音乐的具体形态来看,他主要有国语歌曲.粤语歌曲和英文歌曲这三哥部分组成,而国语歌曲主要受到上海‘时代曲’影响,粤语歌曲受到广东粤曲和粤剧的影响,英文歌曲受到欧美流行歌曲的影响发展而来。 1 .时代曲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内地时局动荡,很多知识分子为了逃避战乱,纷纷来到香港,因而上海‘时代曲’便自然被带到了香港。 2.粤曲.粤剧 粤语歌曲自70年代以来,一直是香港流行音乐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他和国语歌曲.英文歌曲构成了香港流行歌曲的三大支柱。 粤曲是广东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50年代开始香港产生广泛影响。50年代,香港街头流传的很多歌曲都是根据粤曲曲牌创作而成。 3.欧美流行歌曲 50年代,香港的政治.经济逐渐与国际接轨,但是由于采用英文教学的教育背景,使其在文化上难以走出自己的道路,尤其是5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摇滚音乐的兴起对英国乐坛产生巨大冲击,这股潮流也自然地来到了英属殖民地----香港 60年代,披头士的成功使成功英国摇滚乐迅速崛起。于此同时,英国和美国流行歌曲同时对香港流行音乐产生强烈的挤压,国语时代曲.粤语时代曲逐渐受到年轻人的冷落,乐队潮流纷纷兴起。正是这股来自欧美的热性潮流,对后来香港流行歌曲以及香港的乐队潮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三节“时代曲”南迁香港(50年代) 1.“百代”及其他唱片公司 在50年代,“大长城”唱片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和“飞利浦”唱片公司,为“时代曲“成为在香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49年。大长城唱片公司在香港成立,在50年代初录制了大量的时代曲作品,尤其是在1920-1953年间,他的成绩由其显著。如(叹十声)(山东一把青)(小喇叭)等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