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中的最值问题2(含答案)

高考物理中的最值问题2(含答案)
高考物理中的最值问题2(含答案)

高考物理中的最值问题

2(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高考物理中的力学计算问题2

1 如图所示,AB 为水平绝缘粗糙轨道,动摩擦因数为0.2,AB 距离为3 m ;BC 为半径r =l m 的竖直光滑绝 缘半圆轨道;BC 的右侧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一质量m =l kg ,电量q =10-3 C 的带电小球,在功率P 恒为4W 的水平向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到B 点时撤去拉力。已知到达B 点之前已经做匀速运动,求: (1)小球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2)小球从A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 (3)为使小球能沿圆轨道从B 点运动到C 点,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的大小范围? (4)是否存在某个电场强度E ,使小球从C 点抛出后能落到A 点?请说明理由。 【解析】(1)因为小球匀速运动

所以F 牵引=f ……1分

s m mg

f p F p v B /24====

μ牵引

……1分 (2)A 到B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02

12

-=-B mv mgAB pt μ……1分

得t =2s……………1分 (3)若小球刚好过B 点,得

r

v

m mg qE B 2

=-………………………………………1分

E =1.4×104N/C ...…1分 若小球刚好过C 点

所以r

v

m qE mg c 2

=- ………………………………….1分

又因为2

22

1212)(B c mv mv r qE mg -=

?--………..1分 E =9.2×103N/C……………………………1分

综合所述:1.4×104N/C ≥ E ≥ 9.2×103 N/C .…1分 (4)因为2

221212)(B c mv mv r qE mg -=?-- 又因为4

.0343v =

==

g

r t

x

c

得E =1.4625×104 N/C…………………………….1分 E 的值超出了(3)中的范围,所以不能。……1分

2 如图甲所示为一景区游乐滑道,游客坐在座垫上沿着花岗岩滑道下滑,他可依靠手、脚与侧壁间的摩擦来控制下滑速度。滑道简化图如乙所示,滑道由AB 、BC 、CD

三段组成,各段之间平滑连接。

3

AB 段和CD 段与水平面夹角为θ1,竖直距离均为h 0,BC 段与水平面夹角为θ2,竖直距离为1

2 h 0。一质量为m 的游客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底端D 点时的安全速度不得大于2gh 0 ,已知sin θ1=14 、sin θ2=1

8 ,座垫与滑道底面间摩擦及空气阻力均不计,若未使用座垫,游客与滑道底面间的摩擦力大小f 恒为重力的0.1倍,运动过程中游客始终不离开滑道,问:

(1) 游客使用座垫自由下滑(即与侧壁间无摩擦),则游客在BC 段增加的动能△E k 多大?

(2)

(3) 若游客未使用坐垫且与侧壁间无摩擦下滑,则游客到达D 点时是否安全;

(4) 若游客使用座垫下滑,则克服侧壁摩擦力做功的最小值。

解:(1) 重力在BC 段做的功即为增加的动能△E k

可得 △E k =W G =1

2 mg h 0 3分

(2)在AD 段,由动能定理,得 mg (h 0+ 12 h 0+h 0)-12f 2h 0= 12 mv 2

D 2分

v D = 2.6gh 0 >2gh 0 到达D 点时不安全 2分

(3)到达D 点的速度为2gh 0 对应的功最小。

在AD 段,由动能定理,得 mg (h 0+ 12 h 0+h 0)- W = 12 mv 2

D 3分

W=3

2 mg h 0 2分

3 某同学在设计连锁机关游戏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起始触发装置.AB 段是长度连续可调的竖直伸缩杆,BCD 段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三圆弧弯杆,DE 段是长度为2R 的水平杆,与AB 杆稍稍错开.竖直杆外套有下端固定且劲度系数较大的轻质弹簧,在弹簧上端放置质量为m 的套环.每次将弹簧的长度压缩至 P 点后锁定,设PB 的高度差为h ,解除锁定后弹簧可将套环弹出.在触发器的右侧有多米诺骨牌,多米诺骨牌的最高点Q 和P 点等高,且与E 的水平距离x =8R ,已知弹簧锁定时的弹性势能E =9mgR ,套环P 与水平杆的动摩擦因数μ=0.5,与其他部分的摩擦不计,不计套环受到的空气阻力及解除锁定时的弹性势能损失,不考虑伸缩竖直杆粗细变化对套环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当 h =3R 时,套环

到达杆的最高点C 处时的速度大小v ; (2)在(1)问中套环运动

到最高点C 时对杆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 h 可在 R ~6R 连续可调,要使该套环恰能击中Q 点,则h 需调节为多长? A B

C

12 h 0

h 0

h 0

第20题图

θ1

θ2

θ1

解:(1)当 h=3R时,套环从P点运动到C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9mgR

解得:

(2)在最高点C时,对套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 C =解得:F C=9mg,方向竖直向下;

(3)套环恰能击中Q 点,平抛运动过程:

x=v E t

从P到E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联立解得:h=5R

答:(1)当 h=3R时,套环到达杆的最高点C处时的速度大小v 为;

(2)在(1)问中套环运动到最高点C时对杆作用力的大小为

9mg,方向竖直向下;

(3)若h 可在R~6R连续可调,要使该套环恰能击中Q点,则h 需调节为5R.

4 (北京高考)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物

块,弹簧质量不计,物块(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在水平桌面上沿x轴转动,与桌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为 ,以弹簧

原长时物块的位置为坐标

原点O,当弹簧的伸长量为x时,物块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为F=kx,k为常量。

(1)请画出F随x变化的示意图:并根据F-x图像,求物块沿x轴从O点运动到位置x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

(2)物块由

1

x向右运动到

3

x,然后由

3

x返回到

2

x,在这个过程中。

a、求弹力所做的功;并据此求弹性势能的变化量;

b、求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并与弹力做功比较,说明为什么不存在

与摩擦力对应的“摩擦力势能”的概念。

【解析】:(1) F-x图象如图所示.

4

5

物块沿x 轴从O 点运动到位置x 的过程中,弹力做负功;F -x 图线

下的面积等于弹力做功大小.弹力做功221

21kx x kx W T -=??-=

(2)a 、物块由x 1向右运动到x 3的过程中,弹力做功为: W T1=-

21(kx 1+kx 3) (x 3-x 1) =21kx 12-2

1

kx 32; 物块由x 3运动到x 2的过程中,弹力做功为:

W T2=

21(kx 2+kx 3) (x 3-x 2)=21kx 32-2

1

kx 22; 整个过程中弹力做功:W T =W T1+W T2=21kx 12-21

kx 22;

弹性势能的变化量为:△E P =-W T =21kx 22-21

kx 12;

b 、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做功:W f =-μmg (2 x 3-x 1-x 2)

比较两力做功可知,弹力做功与实际路径无关,取决于始末两点间的位置;因此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由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弹力)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弹性势能;

而摩擦力做功与x 3有关,即与实际路径有关,因此不能定义与摩擦力对应的“摩擦力势能”.

答:(1)图象如图所示;弹力做功为:-2

1

kx 2;

(2)弹性势能的变化量为21kx 22-21

kx 12;摩擦力做功:W f =-μmg

(2x 3-x 1-x 2);不能引入“摩擦力势能”.

5 (广东高考)如图所示,一条带有圆轨道的长轨道水平固定,圆轨道竖直,底端分别与两侧的直轨道相切,半径R =0.5m ,物块A 以v 0=6m/s 的速度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Q ,再沿圆轨道滑出后,与直轨道上P 处静止的物块B 碰撞,碰后粘在一起运动,P 点左侧轨道光滑,右侧轨道呈粗糙段、光滑段交替排列,每段长度都为L =0.1m ,物块与各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1,A 、B 的

6

质量均为m =1kg (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A 、B 视为质点,碰撞时间极短)。⑴ 求A 滑过Q 点时的速度大小v 和受到的弹力大小F ;

⑵ 若碰后AB 最终停止在第k 个粗糙段上,求k 的数值; ⑶ 求碰后AB 滑至第n 个(n <k )光滑段上的速度v n 与n 的关系式。

(1)物块A 滑入圆轨道到达Q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

mgR mv mv 22

1212

20+=① 物块A 在做圆周运动故: R

v m F 2

向= ②

由①②联立得:v =4m/s

N G N F A 1032=>=向,所以轨道上壁提供压力。

合力做向心力 G F F -=向③ 带入数值N F 22= (2)在与B 碰撞前,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与B 碰前A 的速度为6m/s ,A 和B 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10)v m (m

v m B A

A +=④

AB 碰后向右滑动,由动能定理:

212

10)()v m (m

gs m m -B A

B A +-=+μ⑤ 由④⑤联立得s=4.5m 45s

==

L

k (3)碰后AB 滑至第n 个光滑段上的速度n v ,由动能定理:

212

)(21)(21)(v m m v m m gnL m m -B A n B A B A +-+=+μ⑥

解得:n L v v 2.09gn 221n -=-=μ m/s

6 (江苏高考)一转动装置如图所示,四根轻

杆OA 、OC 、AB 和CB 与两小球以及一小环通过铰链连接,轻杆长均为l ,球和环的质量均

7

为m ,O 端固定在竖直的轻质转轴上,套在转轴上的轻质弹簧连接在O 与小环之间,原长为L ,装置静止时,弹簧长为3L /2,转动该装置并缓慢增大转速,小环缓慢上升。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弹簧的劲度系数k ;(2)AB 杆中弹力为零时,装置转动的角速度0ω;(3)弹簧长度从3L /2缓慢缩短为L /2的过程中,外界对转动装置所做的功W 。 解:(1)装置静止时,设OA 、AB 杆中的弹力分别为F 1、T 1,OA 杆与转轴的夹角为θ1,

小环受到弹簧的弹力 2

1L

k F =弹,

小环受力平衡,F 弹1=mg +2T 1cos θ1,

小球受力平衡,F 1cos θ1+T 1cos θ1=mg ,F 1sin θ1=T 1sin θ1, 解得 k =

L

mg

4. (2)设OA 、AB 杆中的弹力分别为F 2、T 2,OA 杆与转轴的夹角为

θ2,弹簧长度为x 。.小环受到弹簧的弹力F 弹2=k (x -L ),

小环受力平衡,F 弹2=mg ,解得x =L 4

5

对小球,F 2cos θ2=mg ,22

22sin sin θωθl m F =,且 l

x

2cos 2=θ, 解得 L

g 580=

ω. (3)弹簧长度为

2

L

时,设OA 、AB 杆中的弹力分别为F 3、T 3,OA 杆与弹簧的夹角为θ3, 小环受到的弹力2

3L k

F =弹, 小环受力平衡,2T 3cos θ3=mg +F 弹3,且cos θ3=

l

L 4, 对小球,F 3cos θ3=T 3cos θ3+mg ,3233333sin sin sin θωθθl m T F =+,

解得 L

g

163=

ω. 整个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变化为零,则弹力做功为零,由动能定理得,

=

解得 W =L

mgl mgL 2

16+.

8

答:(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L

mg

4;(2)装置转动的角速度为L

g 58; (3)外界对转动装置所做的功为

L

mgl mgL 2

16 .

7 (江苏2018模拟)如图所示,长为3l 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穿过一长为l 的竖直轻质细管,两端拴着质量分别为m 、2m 的小球A 和小物块B ,开

始时B 先放在细管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手握细管轻轻摇动一段时间后,B 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A 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一切阻力.(1)求A 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 (2)求摇动细管过程中手所做的功; (3)轻摇细管可使B 在管口下的任意位置处于平衡,当B 在某一位置平衡时,管内一触发装置使绳断开,求A 做平抛运动的最大水平距离.

9

8 如图所示,不可伸长的轻绳穿过光滑竖直固定细管,细管长为l ,两端拴着质量分别为m 、2m 的小球A 和小物块B ,拉着小球A 使它停在管的下端,这时物块B 离管的下端距离为l ,管的下端离水平地面的距离为2l ,拉起小球A ,使绳与竖直方向成一定夹角,给小球A 适当的水平速度,使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上述过程中物块B 的位置保持不变,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1)求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和小球A 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ω1;

(2)在小球A 做圆周运动时剪断轻绳,求小球A 第一次落地点到物块B 落地点的距离s ;

(3)若小球A 从管的下端拉起时带动物块B 上移,B 到管下某位置时使小球A 在水平面内做角速度ω2的圆周运动,求整个过程中人对A 、B 系统做的功W .

解:(1)小球A 在重力和轻绳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轻绳的拉力为:T =2mg 竖直方向受力平衡:T cos θ - mg =0

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 sin θ=mω12l sin θ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θ=600,ω1=

l

g

2. (2)在小球A 做圆周运动时剪断轻绳,A 做平抛运动,设平抛运

动的时间为t ,则竖直方向上有:221

25gt l =

平抛的初速度:v 1=ω1l sinθ

由几何关系有:s =221)sin ()(θl t v +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s =

l 2

33 (3)设B 物体位置上移x ,小球A 做圆周运动时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竖直方向受力平衡:T cosα -mg =0 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 sin α = mω22(l +x )sin α 解得:x =

l g -22

由功能关系有:W =2mgx +mg [l -(l +x )cos α]+

2

1

m [(l +x )ω2sin α]2 解得:W =mgl mg -2

2

2

29ω 答:(1)绳与竖直方向夹角600;小球A 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

l

g

2;

10

(2)小球A 第一次落地点到物块B 落地点的距离为

l 2

33

; (3)整个过程中人对A 、B 系统做的功为mgl mg -2

2

2

29ω 9一轻质细绳一端系一质量为m =0.05kg 的小球A ,另一端挂在光滑水平轴O 上,O 到小球的距离为L =0.1m ,小球跟水平面接触,但无相互作用,在球的两侧等距离处分别固定一个光滑的斜面和一个挡

板,如图所示,水平距离s =2m .现有一滑块B ,质量也为m ,从斜面上滑下,与小球发生碰撞,每次碰后,滑块与小球速度均交换,已知滑块与挡板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水平面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若不计空气阻力,并将滑块和小球都视为质点,g 取10m/s 2,试问:(1)若滑块B 从斜面某一高度h 处滑下与小球第一次碰撞后,使小球恰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此高度h ;

(2)若滑块B 从h ′=5m 处下滑与小球碰撞后,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小球做完整圆周运动的次数.

解:(1)小球刚能完成一次完整的圆周运动,它到最高点的速度

为v 0,在最高点,仅有重力充当向心力,则有 mg =m L

v 20

--------①

在小球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并设小球在最低点速度为v ,则又有

21mV 12=mg ?2L +2

1

mV 02-------------② 由①②解得:V 1=5m/s

滑块从h 高处运动到将与小球碰撞时速度为v 2,对滑块由能的转化及守恒定律有mgh =μmg ?

2s +2

1

mV 22, 因弹性碰撞后速度交换V 2=5 m/s ,解上式得 h =0.5m .

(2)若滑块从h ′=5m 处下滑到将要与小球碰撞时速度为u ,同理有 mgh ′=μmg ?

2s +2

1

mu 2-----------------③ 解得 u =95 m/s ,

滑块与小球碰后的瞬间,同理滑块静止,小球以 u =95 m/s 的速度开始作圆周运动,滑块和小球最后一次碰撞时速度至少为V =5m/s ,

滑块最后停在水平面上,它通过的路程为 s′,同理有 mgh ′=μmg ?s ′+

2

1

mV 2--------------④

11

小球做完整圆周运动的次数为 n =s

s

s 2' +1-------------⑤

解④、⑤得 s ′=19m ,n =10次. 答:(1)高度为0.5m ,

(2)小球做完整圆周运动的次数为10次. 【同类题】一轻质细绳一端系一质量为m =0.05kg 的小球A ,另一端套在光滑水平细轴O 上,O 到小球的距离为L =0.1m ,小球刚好与水平地

面接触,但无相互作用.在球的两侧等距离处分别固定一光滑斜面和一挡板,二者到球A 的水平距离s=2m ,如图所示.现有一滑块B ,质量也为m ,从斜面上高度h =3m 处由静止滑下,与小球碰撞时没有机械能损失、二者互换速度,与档板碰撞时以同样大小的速率反弹.若不计空气阻力,并将滑块和小球都视为质点,滑块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g 取10m/s 2.求: (1)滑块第一次与小球碰撞时的速度v 1; (2)小球第一次运动到最高点时细绳的拉力T ; (3)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圆周运动的次数.

解:(1)滑块B 从斜面高度h 处滑下与小球第一次碰撞前瞬间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得:mgh -μmgs =

2

1

mv 12,解得:v 1=52 m/s ; (2)滑块B 与小球碰撞,二者互换速度, 小球到达最高点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1mv 12=2

1

mv 2+mg ?2L , 在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 +mg =m L v 2

,解得:T =22.5 N ;

(3)小球恰好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由牛顿得:mg =m L

v

2

2,

解得:v 2=1m/s ,

小球从最低点到最高点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1mv A 2=21

mv 22+mg ?2L , 解得:v A =5 m/s ,

从小球第一次到达A 点到小球速度为5m/s 过程中, 由动能定理得:-μmgL =21mv A 2-2

1

mv 12,解得:L =9m , 由于:s

L

2+1=3.25,则小球能完成圆周运动的次数为3次.

答:(1)滑块第一次与小球碰撞时的速度v1=52m/s;

(2)小球第一次运动到最高点时细绳的拉力为22.5N;

(3)小球在竖直平面内能做3次完整圆周运动.

【同类题】如图所示,高为H=0.45m的台面上有轻质细绳,绳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0.1kg的小球P,另一端挂在光滑的水平轴上O 上,O到小球P的距离为R=0.1m,小球与台面接触,但无相互作用,在小球两侧等距离各为L=0.5m处,分别固定一光滑斜面及一水平向左运动的传送带,传送带长为d=0.9m,运行速度大小为

v=3m/s,现有一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Q从斜面上的A 处无初速滑下(A距台面高h=0.7m),至C处与小球发生弹性碰撞,已知滑块与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与传送带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2=0.25,不计传送带高度,及滑轮大小对问题的影响.(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当小球被撞后做圆周运动到最高点时对轻绳的作用力大小?(2)滑块的最终位置与传送带末端的E的距离?

(3)整个过程传送带电机消耗的电能?

解:(1)对滑块Q从A到C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μ1mgl=

2

1

mv c2得v c=3m/s

PQ发生弹性碰撞,因质量相等,故交换速度,撞后P的速度为v c′=v c=3m/s

P运动至最高点的速度为v F,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

1

mv c′2-

2

1

mv F 2=mg?2R

得v F=5m/s

P在最高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

R

v

m F

2

得F=

R

v

m F

2

-mg=4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轻绳受力大小F′=F=4N

(2)PQ再撞后再次交换速度对物块有v c″=v c′=3m/s

对物块从C到D根据动能定理有:-μ1mgl=

2

1

mv D2-

2

1

mv c″2

得v D=2m/s

物块进入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1

12

13

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g =ma 1

得 a 1=μ2g =2.5m/s 2

由运动学公式知减速至速度为零时间为t =

1

a v D -=0.8s . 进入传送带位移为:s 1=2

+D v t =0.8m

因s 1<d 故物块从左边离开传送带,离开时速度大小为v D ′=v D =2m/s 在CD 上再次减速,设加速大小为a 2 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1mg =ma 2 得 a 2=μ1g =5m/s 2

由运动学公式知减速至0位移为 s 2=2

2

2'

a v D =0.4m 因s 2<L ,故不会再与球相撞

与传送带末端E 的距离为D =s 2+d =1.3m (3)在传送带上运动的两段时间均为t =0.8S

此过程传送带向左移运动两段位移d 1=d 2=vt =3×0.8m=2.4m 在传带上产生的热量为:Q =μ2mg (d 1+s 1+d 2-s 1)=1.2J

因传送带速度大小不变,物块进出传送带速度大小相等,由能量守恒定律知电动机提供电能为E =Q =1.2J .

答:(1)当小球被撞后做圆周运动到最高点时对轻绳的作用力大小为4N .

(2)滑块的最终位置与传送带末端的E 的距离为1.3m . (3)整个过程传送带电机消耗的电能为1.2J .

10 如图所示,粗糙、绝缘的直轨道OB 固定在水平桌面上,B 端与桌面边缘对齐,A 是轨道上一点,过A 点并垂直于轨道的竖直面右侧有大小E =1.5×106N/C ,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带负电的小物体P 电荷量是2.0×10-6C ,质量m =0.25kg ,与轨道间动摩擦因数μ=0.4,P 从O 点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经过0.55s 到达A 点,到达B 点时速度是5m/s ,到达空间D 点时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且tan α=1.2。P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受到水平向右的某外力F 作用,F 大小与P 的速率v 的关系如表所示。P 视为质点,电荷量保持不变,忽略空气阻力,取g =10 m/s 2,求:

(1)小物体P从开始运动至速率为2m/s所用的时间;

(2)小物体P从A运动至D的过程,电场力做的功。

解:(1)小物体P的速率从0只2m/s,受外力F1=2N,设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1,经过时间△t1,则F1-μmg=ma1①v1=a1△t ②

由式代入数据得△t1=0.5s ③

(2)小物体P从2m/s运动至A点,受外力F2=6N,设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2,则F2-μmg=ma2④

设小物体P从速度v1经过△t2时间,在A点的速度为v2,则△t2=0.55s-△t1 ⑤

v2=v1+a2△t2⑥

P从A点至B点,受外力F2=6N、电场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设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3,电荷量为q,在B点的速度为v3,从A点至B点的位移为x1,则有:F2-μmg-qE=ma3⑦

P以速度v3滑出轨道右端B点,设水平方向外力为F3,电场力大小为F E,有F E=F3 ⑨

F3与F E大小相等方向相反,P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为零,所以P从B 点开始做初速度为v3的平抛运动.

设P从B点运动至D点用是为△t3,水平位移为x2,

由题意知(10)

x2=v3△t3 (11)

设小物体P从A点至D点电场力做功为W,则有:

W=-qE(x1+x2) (12)

联立④⑧(10)(12)式并代入数据得W=-9.25J.

答:(1)小物体P从开始运动至速率为2m/s所用的时间为0.5s;(2)小物体P从A运动至D的过程,电场力做的功为-9.25J

11滑板运动是极限运动的鼻祖,许多极限运动项目均由滑板项目延伸而来。如图所示是滑板运动的轨道,BC和DE是两段光滑圆弧形轨道,BC段的圆心为O点,圆心角为60o,半径OC与水平轨道CD垂直,水平轨道CD段粗糙且长8m。一运动员从轨道上的A点

14

15

以3m/s 的速度水平滑出,在B 点刚好沿轨道的切线方向滑入圆弧轨道BC ,经CD 轨道后冲上DE 轨道,到达E 点时速度减为零,然后返回。已知运动员和滑板的总质量为60kg ,B 、E 两点与水平面CD 的竖直高度分别为h 和H ,且h=2m ,H=2.8m ,取10m/s 2。求:

(1)运动员从A 运动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B ; (2)轨道CD 段的动摩擦因数

μ;

(3)通过计算说明,第一次返回时,运动员能否回到B 点如能,请求出回到B 点时速度的大小;如不能,则最终静止在何处

解:(1)由题意可知:0

60

cos v v B 解得:

(2)由B 点到E 点,由动能定理可得:

由①②带入数据可得:

(3)运动员能到达左侧的最大高度为,从B 到第一次返回左侧

最高处,根据动能定理

解出

所以:第一次返回时,运动员不能回到B 点

设运动员从B 点运动到停止,在CD 段的总路程为s ,由动能定理

可得:

解得:

因为

,所以运动员最后停在D 点左侧6.4m 处,或C

点右侧1.6m 处。

高考物理中的最值问题2(含答案)

高考物理中的最值问题 2(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高考物理中的力学计算问题2 1 如图所示,AB 为水平绝缘粗糙轨道,动摩擦因数为0.2,AB 距离为3 m ;BC 为半径r =l m 的竖直光滑绝 缘半圆轨道;BC 的右侧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一质量m =l kg ,电量q =10-3 C 的带电小球,在功率P 恒为4W 的水平向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到B 点时撤去拉力。已知到达B 点之前已经做匀速运动,求: (1)小球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2)小球从A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 (3)为使小球能沿圆轨道从B 点运动到C 点,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的大小范围? (4)是否存在某个电场强度E ,使小球从C 点抛出后能落到A 点?请说明理由。 【解析】(1)因为小球匀速运动 所以F 牵引=f ……1分 s m mg f p F p v B /24==== μ牵引 ……1分 (2)A 到B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02 12 -=-B mv mgAB pt μ……1分 得t =2s……………1分 (3)若小球刚好过B 点,得 r v m mg qE B 2 =-………………………………………1分 E =1.4×104N/C ...…1分 若小球刚好过C 点 所以r v m qE mg c 2 =- ………………………………….1分 又因为2 22 1212)(B c mv mv r qE mg -= ?--………..1分 E =9.2×103N/C……………………………1分 综合所述:1.4×104N/C ≥ E ≥ 9.2×103 N/C .…1分 (4)因为2 221212)(B c mv mv r qE mg -=?-- 又因为4 .0343v = == g r t x c 得E =1.4625×104 N/C…………………………….1分 E 的值超出了(3)中的范围,所以不能。……1分 2 如图甲所示为一景区游乐滑道,游客坐在座垫上沿着花岗岩滑道下滑,他可依靠手、脚与侧壁间的摩擦来控制下滑速度。滑道简化图如乙所示,滑道由AB 、BC 、CD 三段组成,各段之间平滑连接。

盘点数学归纳法在近年高考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盘点数学归纳法在近年高考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在近年高考题中高频率的出现多过程问题,这类问题很多情况下能够用数学归纳法来解决,比如说一个关于自然数n的命题,由n=1命题成立,可推知n=2命题成立,继而又可推出n=3命题成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无穷的递推,从而命题对于n>=1的自然数都成立,下面略举几例说明这个方法的应用,供同行参考。 例1(2010年北京高考)雨滴在穿过云层的过程中,持续与漂浮在云层中的小水珠相遇并结合为一体,其质量逐渐增大。现将上述过程简化为沿竖直方向的一系列碰撞。已知雨滴的;初始质量为,初速度为,下降距离后于静止的小水珠碰撞且合并,质量变为。此后每经过同样的距离后,雨滴均与静止的小水珠碰撞且合并,质量依次为、............(设各质量为已知量)。不计空气阻力。若考虑重力的影响, 求(1)第1次碰撞前、后雨滴的速度和; (2)求第n次碰撞后雨滴的动能。 解析:(1)若考虑重力的影响,雨滴下降过程中做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碰撞瞬间动量守恒 第1次碰撞前 第1次碰撞后, (2)第2次碰撞 第2次碰撞后,利用(2)式得

同理,第3次碰撞后,………… 第n次碰撞后速度为 故第n次碰撞后雨滴的动能为 例2(2007年全国高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球与质量为M=19m的金属球并排悬挂。现将绝缘球拉至与竖直方向成θ=600的位置自由释放,下摆后在最低点与金属球发生弹性碰撞。在平衡位置附近存有垂直于纸面的磁场。已知因为磁场的阻尼作用,金属球将于再次碰撞前停在最低点处。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450。 解析:由题意知每次碰撞都发生在最低点,且为弹性正碰设小球m的摆线长度为L,向左为速度的正方向,第 一次碰撞前后绝缘小球的速度分别、,金属球的速度为 由动量守恒得: 由机械能守恒得: 且,解得, 第二次碰撞前后有,由动量守恒得:

(推荐)上海高考物理专题电路

上海高考物理专题电路 【高考考点梳理】 一.多用电表 将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多用电表。目前常用的多用电表主要有指针式和数字式多用电表。 2 .多用电表的原理 多用电表是一种多用仪表,一般可用来测量直流和交流电流、直流和交流电压以及电阻等,并且每种测量都有几个量程。 (l)测量直流电流、直流电压的原理和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的原理相同。 (2)测量电阻:内部电路原理如上右图所示,其原理是根据闭合回路的欧姆定律测量,即I=E/(R+r+R g+R x). 式中R、r、R,均为定值电阻,不同的R x对应不同的电流I(当然电流I和被测电阻R x不是正比的关系,所以电阻值的刻度是不均匀的)。如果在刻度盘直接标出与电流I对应的电阻R x值,可以从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被测量电阻的阻值。 (3) “调零”原理:当两表笔接触时,R x=0,此时电流调到满偏值I g=E/(R+r+R g)(最大值),对应电阻值为零. (4)中值电阻:(R+r+R g)是多用电表欧姆挡的内阻,当被测电阻R=R+r+R g时,通过表头的电流I=I g/2,即通过表头的电流为满偏电流的一半,此时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央,所以一般叫欧姆挡的内阻称为中值电阻. 3 .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 ( 1 )测量电流时,跟电流表一样,应把多用电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对于直流电,必须使电流从红表笔流进多用电表从黑表笔流出来。 ( 2 )测量电压时,跟电压表一样,应把多用电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对于直流电,必须用红表笔接电势较高的点,用黑表笔接电势较低的点。 ( 3 )测量电阻时,在选择好挡位后,要先把两表笔相接触,调整欧姆挡的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电阻刻度的零位置,然后再把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的两端相连。应当注意:换用欧姆挡的另一个量程时,需要重新调整欧姆挡的调零旋钮,才能进行测量。 4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 1 )观察多用电表的外形,认识选择开关的测量项目及量程。 ( 2 )检查多用电表的指针是否停在表盘刻度左端的零位置。若不指零,则可用小螺丝刀调整机械调零旋钮使指针指零。 ( 3 )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十”、“一”插孔。 测电压 ( 4 )将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压2.5V挡,测1.5V干电池的电压。

高考物理中的最值问题7(含答案)

高考物理中的磁场、安培力问题【练习】 1 (2017年4月浙江物理选考)如图所示,两平行直导线cd和ef竖直放置,通以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电流,ab两点位于两导线所在的平面内,则 A.b点的磁感应强度为零 B.ef导线在a点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C.cd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向右 D.同时改变两导线的电流方向,cd 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方向不变 【答案】D 2 (多选)三条在同一平面(纸面)内的长直绝缘导线组成一等边三角形,在导线中通过的电流均为I,方向如图所示.a、b和c三点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角的平分线上,且到相应顶点的距离相等.将a、b和c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记为B1、B2和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1=B2<B3 B.B1=B2=B3 C.a、b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c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D.a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b、c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答案】AC解:A、B、由题意可知,a点的磁感应强度等于三条通电导线在此处叠加而成,即垂直纸面向外,而b点与a点有相同的情况,有两根相互抵消,则由第三根产生磁场,即为垂直纸面向外,而c点三根导线产生磁场方向相同,所以叠加而成的磁场最强,故A 正确,B错误; C、D、由图可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得,a和b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c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故C 正确,B错误.故选:AC . 3 如图,水平桌面上固定有一半径为R的金属细圆环,环面水平,圆环每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空间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一长度为2R、电阻可忽略的导体棒置于圆环左侧并与环相切,切点为棒的中点.棒在拉力的作用下以恒定加速度a

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 一、数学物理法 1.如图所示,圆心为O 1、半径4cm R =的圆形边界内有垂直纸面方向的匀强磁场B 1,边界上的P 点有一粒子源,能沿纸面同时向磁场内每个方向均匀发射比荷 62.510C/kg q m = ?、速率5110m/s v =?的带负电的粒子,忽略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重力。其中沿竖直方向PO 1的粒子恰能从圆周上的C 点沿水平方向进入板间的匀强电场(忽略边缘效应)。两平行板长110cm L =(厚度不计),位于圆形边界最高和最低两点的切线方向上,C 点位于过两板左侧边缘的竖线上,上板接电源正极。距极板右侧25cm L =处有磁感应强度为21T B =、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EF 、MN 是其左右的竖直边界(上下无边界),两边界间距8cm L =,O 1C 的延长线与两边界的交点分别为A 和O 2,下板板的延长线与边界交于D ,在AD 之间有一收集板,粒子打到板上即被吸收(不影响原有的电场和磁场)。求: (1)磁感应强度B 1的方向和大小; (2)为使从C 点进入的粒子出电场后经磁场偏转能打到收集板上,两板所加电压U 的范围; (3)当两板所加电压为(2)中最大值时,打在收集板上的粒子数与总粒子数的比值η。(可用反三解函数表示,如 π1arcsin 62 =) 【答案】(1)11B =T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2)1280V 2400V U ≤≤; (3)17 arcsin arcsin 168π +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题可知,粒子在圆形磁场区域内运动半径

r R = 则 2 1 v qvB m R = 得 11T B =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2)如图所示 211()22L qU y mR v =? 且要出电场 04cm y ≤≤ 在磁场B 2中运动时 2 2v qvB m r =合 ,cos v v a =合 进入B 2后返回到边界EF 时,进出位置间距 2cos y r a ?= 得 2 2mv y qB ?= 代入得 8cm y ?= 说明与加速电场大小无关。要打到收集板上,设粒子从C 点到EF 边界上时所发生的侧移为y 0,需满足 04cm 8cm y ≤≤ 且

高中高考物理动态电路解析总结.docx

电路的动态分析 直流电流 分析思路 1 ( 多选 )(2015 长·沙四校联考 )如图所示,图中的四个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右端移动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压表 V 1的读数减小,电流表 A 1的读数增大 B.电压表 V 1的读数增大,电流表 A 1的读数减小 C.电压表 V 2的读数减小,电流表 A 2的读数增大 D.电压表 V 2的读数增大,电流表 A 2的读数减小 2. (多选 ) (2015 ·湖北省公安县模拟考试)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阻不能忽略,两个电压表 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触头P 移动时,关于两个电压表V 1与V 2的示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P 向 a 移动, V 1示数增大、 V 2的示数减小 B.P 向 b 移动, V 1示数增大、 V 2的示数减小 C.P 向 a 移动, V 1示数改变量的绝对值小于V 2示数改变量的绝对值 D. P 向 b 移动, V 1示数改变量的绝对值大于V 2示数改变量的绝对值 3.(多选 )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 ,R0= r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 a 向b 缓慢移动,则在此过程中 (

A .电压表 V 1的示数一直增大 B.电压表 V 2的示数先增大后减小 C.电源的总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D.电源的输出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含电容器的电路 解决含电容器的直流电路问题的一般方法 (1)通过初末两个稳定的状态来了解中间不稳定的变化过程。 (2)只有当电容器充、放电时,电容器支路中才会有电流,当电路稳定时,电容器对电 路的作用是断路。 (3)电路稳定时,与电容器串联的电路中没有电流,同支路的电阻相当于导线,即电阻 不起降低电压的作用,与电容器串联的电阻为等势体,电容器的电压为与之并联的电阻两端的 电压。 (4)在计算电容器的带电荷量变化时,如果变化前后极板带电的电性相同,那么通过所 连导线的电荷量等于始末状态电容器电荷量之差;如果变化前后极板带电的电性相反,那么通过所连导线的电荷量等于始末状态电容器电荷量之和。 1(多选 )(2015 东·北三校二模 )如图所示, C1= 6 μF,C2=3 μF,R1=3 Ω,R2= 6 Ω,电源电动势 E= 18 V,内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关 S 断开时, a、 b 两点电势相等 B.开关 S 闭合后, a、b 两点间的电流是 2 A C.开关 S 断开时 C1带的电荷量比开关S 闭合后D.不论开关S 断开还是闭合,C1带的电荷量总比C1带的电荷量大C2带的电荷量大

高三物理复习中的极值与临界问题专题

极值与临界问题专题 常州二中徐展 临界现象是量变质变规律在物理学上的生动体现。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物质的运动从一种形式或性质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性质时,往往存在着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常称为临界点,这种现象也就称为临界现象.如:静力学中的临界平衡;机车运动中的临界速度;碰撞中的能量临界、速度临界及位移临界;电磁感应中动态问题的临界速度或加速度;光学中的临界角;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边界临界;电路中电学量的临界转折等. 解决临界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是以定理、定律为依据,首先求出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的形式,然后再分析、讨论临界特殊规律和特殊解;第二是直接分析、讨论临界状态,找出临界条件,从而通过临界条件求出临界值。 所谓极值问题,一般而言,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求最佳结果所需满足的极值条件.求解极值问题的方法从大的角度可分为物理方法和数学方法。物理方法包括(1)利用临界条件求极值;(2)利用问题的边界条件求极值;(3)利用矢量图求极值。数学方法包括(1)用三角函数关系求极值;(2)用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求极值;(3)用不等式的性质求极值。一般而言,用物理方法求极值直观、形象,对构建模型及动态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而用数学方法求极值思路严谨,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若将二者予以融合,则将相得亦彰,对增强解题能力大有裨益。 在中学物理问题中,有一类问题具有这样的特点,如果从题中给出的条件出发,需经过较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到结果的一般形式,并且条件似乎不足,使得结果难以确定,但若我们采用极限思维的方法,将其变化过程引向极端的情况,就能把比较隐蔽的条件或临界现象暴露出来,从而有助于结论的迅速取得。 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中,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同时,物体有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特别是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句时,往往会有临界现象。此时要用极限分析法,看物体不同加速度时,会有哪些现象发生,找出临界点,求出临界条件。 解决此类问题重在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从而找出临界条件或达到极值的条件,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在解决临办极值问题注意以下几点: 1.许多临界问题常在题目的叙述中出现“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句对临界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是只要抓住这些特定词语其内含规律就能找到临界条件。 2.临界点的两侧,物体的受力情况、变化规律、运动状态一般要发生改变,能否用变化的观点正确分析其运动规律是求解这类题目的关键,而临界点的确定是基础。 3.临界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灵活性较大,审题时应力图还原习题的物理情景,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4.确定临界点一般用极端分析法,即把问题(物理过程)推到极端,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和满足的条件。 【典型例题与练习】 运动学中的极值与临界问题: 1.一车处于静止状态,车后相距s0=25m处有一个人,当车开始起动以1m/s2的加速度前进的同时,人以6m/s速度匀速追车,能否追上?若追不上,人车间的最小距离为多少?人不可能追上车 18 m。A、B 两车停在同一点,某时刻A车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开出,2s后B车同向以3m/s2的加速度开出。问:B车追上A车之前,在启动后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距离是多少?

高考物理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 一、数学物理法 1.质量为M 的木楔倾角为θ (θ < 45°),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木楔斜面上时,它正好匀速下滑.当用与木楔斜面成α角的力F 拉木块,木块匀速上升,如图所示(已知木楔在整个过程中始终静止). (1)当α=θ时,拉力F 有最小值,求此最小值; (2)求在(1)的情况下木楔对水平面的摩擦力是多少? 【答案】(1)min sin 2F mg θ= (2)1 sin 42 mg θ 【解析】 【分析】 (1)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利用正交分解,在沿斜面和垂直斜面两方向列方程,进行求解. (2)采用整体法,对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利用正交分解,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方向列方程,进行求解. 【详解】 木块在木楔斜面上匀速向下运动时,有mgsin mgcos θμθ=,即tan μθ= (1)木块在力F 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则: Fcos mgsin f αθ=+ N Fsin F mgcos αθ+= N f F μ= 联立解得:() 2mgsin F cos θ θα= - 则当=αθ时,F 有最小值,2min F mgsin =θ (2)因为木块及木楔均处于平衡状态,整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等于F 的水平分力,即 ()f Fcos αθ='+ 当=αθ时,1 2242 f mgsin cos mgsin θθθ='= 【点睛】 木块放在斜面上时正好匀速下滑隐含动摩擦因数的值恰好等于斜面倾角的正切值,当有外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列平行于斜面方向的平衡方程,求出外力F 的表达式,讨论F 取最小值的条件.

高考物理动态电路分析(20200815054749)

直流电流 分析思路 1 (多选)(2015长沙四校联考)如图所示,图中的四个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右端移动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3.(多选)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 E 、r , R o = r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由a 向 b 缓慢移动,则在此过程中( 电路的动态分析 总的 折 趾化 分 IU 变 A .电压表V 的读数减小, B. 电压表V i 的读数增大, C. 电压表 V 的读数减小, D .电压表V 2的读数增大, 电流表 A i 的读数增大 电流表 A i 的读数减小 电流表 A 2的读数增大 电流表 A 2的读数减小 2.(多选)(2015湖北省公安县模拟考试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阻不能忽略,两个电压表 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 R 2的滑动触头P 移动时,关于两个电压表 V i 与 V 的示数, F 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P 向a 移动,V i 示数增大、 B . P 向b 移动,V i 示数增大、 C . P 向a 移动, D . P 向b 移动, V 2的示数减小 V 2的示数减小 V i 示数改变量的绝对值小于 V i 示数改变量的绝对值大于 V 2示数改变量的绝对值 V 示数改变量的绝对值 % &

--------- 1 } ----------------- , h P R ------ '1 A .电压表V1的示数一直增大 B .电压表V2的示数先增大后减小 C.电源的总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D ?电源的输出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含电容器的电路 解决含电容器的直流电路问题的一般方法 (1) 通过初末两个稳定的状态来了解中间不稳定的变化过程。 (2) 只有当电容器充、放电时,电容器支路中才会有电流,当电路稳定时,电容器对电路的作用是断路。 (3) 电路稳定时,与电容器串联的电路中没有电流,同支路的电阻相当于导线,即电阻 不起降低电压的作用,与电容器串联的电阻为等势体,电容器的电压为与之并联的电阻两端 的电压。 (4) 在计算电容器的带电荷量变化时,如果变化前后极板带电的电性相同,那么通过所 连导线的电荷量等于始末状态电容器电荷量之差;如果变化前后极板带电的电性相反,那么通过所连导线的电荷量等于始末状态电容器电荷量之和。 1 (多选)(2015东北三校二模)如图所示,C i= 6 C 2 = 3 R i = 3 Q, R2= 6 Q,电源电动 A ?开关S断开时,a、b两点电势相等 B?开关S闭合后,a、b两点间的电流是2 A C.开关S断开时C1带的电荷量比开关S闭合后C1带的电荷量大

高考物理中的最值问题2(含答案)

高考物理中的力学计算问题2 1 如图所示,AB 为水平绝缘粗糙轨道,动摩擦因数为0.2,AB 距离为3 m ;BC 为半径r =l m 的竖直光滑绝 缘半圆轨道;BC 的右侧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一质量m =l kg ,电量q =10-3 C 的带电小球,在功率P 恒为4W 的水平向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到B 点时撤去拉力。已知到达B 点之前已经做匀速运动,求: (1)小球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2)小球从A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 (3)为使小球能沿圆轨道从B 点运动到C 点,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的大小范围? (4)是否存在某个电场强度E ,使小球从C 点抛出后能落到A 点?请说明理由。 【解析】(1)因为小球匀速运动 所以F 牵引=f ……1分 s m mg f p F p v B /24 === = μ牵引 ……1分 (2)A 到B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02 12 -=-B mv mgAB pt μ……1分 得t =2s……………1分 (3)若小球刚好过B 点,得 r v m mg qE B 2 =-………………………………………1分 E =1.4×104N/C ...…1分 若小球刚好过C 点 所以r v m qE mg c 2 =- ………………………………….1分 又因为2 22 1212)(B c mv mv r qE mg -= ?--………..1分 E =9.2×103N/C……………………………1分 综合所述:1.4×104N/C ≥ E ≥ 9.2×103 N/C .…1分 (4)因为2 22 1212)(B c mv mv r qE mg -=?-- 又因为4 .0343v = == g r t x c 得E =1.4625×104 N/C…………………………….1分 E 的值超出了(3)中的范围,所以不能。……1分 2 如图甲所示为一景区游乐滑道,游客坐在座垫上沿着花岗岩滑道下滑,他可依靠手、脚与侧壁间的摩擦来控制下滑速度。滑道简化图如乙所示,滑道由AB 、BC 、CD 三段组成,各段之间平滑连接。AB 段和CD 段与水平面夹角为θ1,竖直距离均为h 0,BC 段与水平面夹角

高中物理三种电路黑盒子问题专题辅导.doc

高中物理三种电路黑盒子问题 万洪禄 黑盒子问题是让判断盒内有什么元件及其这些元件如何连接或放置的问题。它分为电路黑盒子问题和光学黑盒子问题。本文所要探讨的是电路黑盒子问题。 在高中阶段,电路黑盒子内的元件一般涉及的是电池、电阻、二极管。探测电池用电压表,探测电阻和二极管都用欧姆表。在不知黑盒子中有无电池时,要先用电压表探测,在确定无电池时,才能使用欧姆表探测。 说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当欧姆表的黑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红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此时二极管加的是正向电压,它的电阻值很小,就像一个接通的开关一样;当黑表笔接二极管的负极,红表笔接二极管的正极,此时二极管加的是反向电压,它的电阻值很大,就像断开的开关一样。 高中阶段的电路黑盒子问题,一般有纯电阻黑盒子问题、纯电池黑盒子问题和电池、电阻、二极管三者混合或两者混合黑盒子问题。下面对这三类电路黑盒子问题的探索思路加以例说。 一. 纯电阻黑盒子问题 例1. 一个盒子内装有由导线和几个相同阻值的电阻组成的电路,盒外的1、2、3、4是该电路的四个接线柱,如图1,若1、2间的电阻是3、4间电阻的3倍,1、3间电阻等于2、4间的电阻,试画出盒内的较简单电路。 图1 解析:从电阻值最大接线柱入手:1、2点间电阻值最大(是3、4间电阻的3倍)画出如图2所示的电路,3、4间只能是一个电阻,1、3间和2、4间有电阻且相等,在图2的基础上找到3、4两点,如图2所示。考虑原题黑盒中接线柱的位置,把图3放入图1中所成的电路图4即为本题所要求的较简单的电路。 图2 图3 图4 二. 纯电池黑盒子问题 例2. 盒内有由导线和三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A 、B 、C 、B 是四个接线柱,如图5,用伏特表测量任意两点间的电压,测量如果如下,U U U U V U U V AC BD AB CB AD CD ======0153,.,,试画出盒内电池是怎样连接的?

高中物理中的极值问题

物理中的极值问题 武穴育才高中 刘敬 随着高考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物理极值问题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对理解、推理及运算能力都有很高要求的物理学科,如何提高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本文筛选出典型范例剖析,从中进行归纳总结。 极值问题常出现如至少、最大、最短、最长等关键词,通常涉及到数学知识有:二次函数配方法,判别式法,不等式法,三角函数法,求导法,几何作图法如点到直线的垂线距离最短,圆的知识等等。 1.配方法:a b ac a b x a c bx ax 44)2(2 22 -++=++ 当a >0时,当2b x a =-时,y min =a b a c 442- 当a <0时当2b x a =-时,y max =a b a c 442- 2.判别式法:二次函数令0≥?,方程有解求极值. 3.利用均值不等式法:ab 2b a ≥+ a=b 时, y min =2ab 4.三角函数法:θθcos sin b a y +==)sin(22θ?++b a 当090=+θ?,22max b a y += 此时,b a arctan =θ 也可用求导法:b a b a y arctan 0sin cos ==-='θθθ,得令 5.求导法:对于数学中的连续函数,我们可以通过求导数的方式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由二阶导数判断极值的方法.某点一阶导数为0,二阶导数大于0,说明一阶导数为增函数,判断为最小值;反之,某点一阶导数为0,二阶导数小于0,说明一阶导数为单调减函数,判断此点为最大值. 6.用图象法求极值 通过分析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找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作出其图象,由图象求极值。 7.几何作图法 研究复合场中的运动,可将重力和电场力合成后,建立直角坐标系,按等效重力场处理问题。 研究力和运动合成和分解中,可选择合适参考系,将速度及加速度合成,结合矢量三角形处理问题。 例1.木块以速度v 0=12m /s 沿光滑曲面滑行,上升到顶部水平的跳板后飞出,求跳板高度h 多大时, 木块飞行的水平距离s 最大?最大水平距离s 是多少?(g=10 m /s 2)。 解:2202121mv mgh mv =+, vt s =得:22022020)4()4(22)2(g v h g v g h gh v s --=-=

最新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最新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一、数学物理法 1.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 的光滑绝缘半球面开口向下,固定在水平面上.整个空间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一电荷量为q (q >0)、质量为m 的小球P 在球面上做水平的匀速圆周运动,圆心为O ′.球心O 到该圆周上任一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02 π θ<< ).为了使小球能够在该圆周上运动,求磁感应强度B 的最小值及小球P 相应的速率.(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答案】min 2cos m g B q R θ =cos gR v θθ=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题意,小球P 在球面上做水平的匀速圆周运动,该圆周的圆心为O’.P 受到向下的重力mg 、球面对它沿OP 方向的支持力N 和磁场的洛仑兹力 f =qvB ① 式中v 为小球运动的速率.洛仑兹力f 的方向指向O’.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cos 0N mg θ-= ② 2 sin sin v f N m R θθ -= ③ 由①②③式得 22 sin sin 0cos qBR qR v v m θθθ -+=④ 由于v 是实数,必须满足 22 2sin 4sin ()0cos qBR qR m θθ θ ?=-≥ ⑤ 由此得 2cos m g B q R θ≥ ⑥ 可见,为了使小球能够在该圆周上运动,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最小值为 min 2cos m g B q R θ = ⑦ 此时,带电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为

min sin 2qB R v m θ = ⑧ 由⑦⑧式得 sin cos gR v θθ = ⑨ 2.如图所示,直角MNQ △为一个玻璃砖的横截面,其中90Q ?∠=,30N ?∠=,MQ 边的长度为a ,P 为MN 的中点。一条光线从P 点射入玻璃砖,入射方向与NP 夹角为45°。光线恰能从Q 点射出。 (1)求该玻璃的折射率; (2)若与NP 夹角90°的范围内均有上述同频率光线从P 点射入玻璃砖,分析计算光线不能从玻璃砖射出的范围。 【答案】(1)2;(2)31 a - 【解析】 【详解】 (1)如图甲,由几何关系知P 点的折射角为30°。 则有 sin 452sin 30n ==o o (2)如图乙,由折射规律结合几何关系知,各方向的入射光线进入P 点后的折射光线分布在CQB 范围内,设在D 点全反射,则DQ 范围无光线射出。

高考物理回归教材绝对考点突破十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

高考物理回归教材之绝对考点突破十 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 重点难点 在电磁感应中,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回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则导体或回路就相当于电源.将它们接上电阻或用电器可以对用电器供电,接上电容器可以使电容器充电. 解决电磁感应电路问题的关键就是借鉴或利用相似原型来启发理解和变换物理模型,即把电磁感应的问题等效转换成稳恒直流电路,把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等效为内电路.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相当于电源电动势.其余部分相当于外电路,并画出等效电路图. 规律方法 【例1】如图(a )所示的螺线管的匝数n =1500,横截面 积S =20cm 2 ,电阻r =1.5Ω,与螺线管串联的外电阻R 1=10Ω,R 2=3.5Ω.若穿过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按图(b )所 示的规律变化,计算R 1上消耗的电功率. 【解析】由磁感应强度变化规律图象可知,螺线管中磁场磁感强度的变化率为2B t ?=?T/s 通电螺线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6B E n nS t t Φ??===??V 电路中感应电流大小为12610 3.5 1.5 E I R R r ==++++A=1A 所以R 1上消耗的电功率为2110P I R W ==. 训练题如图所示,是用于观察自感现象的电路,设线圈的自感系数 较大,线圈的直流电阻R L 与小灯泡的电阻R 满足R L <R .则在电键S 由 闭合到断开瞬间,可以观察到 ( C ) A .灯泡立即熄灭 B .灯泡逐渐熄灭,不会闪烁 C .灯泡有明显的闪烁现象 D .灯泡会逐渐熄灭,但不一定有闪烁现象 【例2】如图所示,MN 、PQ 为两平行金属导轨,M 、P 间连有一阻值为R 的电阻,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 ,磁场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图中磁场垂直纸面向里.有一金属圆环沿两导轨滑动,速度为υ,与导轨接触良好,圆环的直径d 与两导轨间的距离相等.设金属环与导轨的电阻均可忽略,当金属环向右做匀速运动时 ( B ) A .有感应电流通过电阻R ,大小为d B R πυ

一、高考物理中的“八大”解题思想方法

第二部分应考技巧指导——超常发挥,决胜高考 一、高考物理中的“八大”解题思想方法 现如今,高考物理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其命题越加明显地渗透着对物理方法、物理思想的考查。在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物理习题浩如烟海,千变万化,我们若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思想,就如同在开启各式各样的“锁”时,找到了一把“多功能的钥匙”。 .估算法 半定量计算(估算)试题在近几年各地高考题中屡见不鲜,如2018年全国卷ⅡT15结合高空坠物情境估算冲击力。此类试题是对考生生活经验的考查,要求考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使问题得到简捷的解决,迅速获得合理的结果。 【针对训练】 1.高空坠物极其危险。设想一个苹果从某人头部正上方45 m 高的楼上由静止落下,苹果与人头部的作用时间约为 4.5×10-4s,则头部受到的平均冲击力约为() A.1×102 N B.1×103 N C.1×104 N D.1×105 N 解析苹果做自由落体运动,则h=1 2gt 2,苹果从静止下落到与人头部作用的全 程根据动量定理有mgt-FΔt=0-0,其中Δt=4.5×10-4s,取g=10 m/s2,一个苹果的质量m≈150 g=0.15 kg,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F=1×104 N,选项C正确。 答案 C 2.如图1所示,某中学生在做引体向上运动,从双臂伸直到肩部与单杠同高度算1次,若他在1分钟内完成了10次,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 m,g取10 m/s2,则他在1分钟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及相应的功率约为()

图1 A.200 J ,3 W B.2 000 J ,600 W C.2 000 J ,33 W D.4 000 J ,60 W 解析 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kg ,他做引体向上运动,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 m ,单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约为W 1=mgh =50×10×0.4 J =200 J , 1分钟内完成了10次,则1分钟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 =10W 1=2 000 J ,相应 的功率约为P =W t =2 00060 W =33 W ,选项C 正确。 答案 C 3.(2019·山东日照模拟)2018年3月22日,一架中国国际航空CA103客机,从天津飞抵香港途中遭遇鸟击,飞机头部被撞穿一个直径约一平方米的大洞,雷达罩受损,所幸客机及时安全着陆,无人受伤。若飞机的速度为700 m/s ,小鸟在空中的飞行速度非常小,小鸟的质量为0.4 kg 。小鸟与飞机的碰撞时间为2.5× 10-4 s ,则飞机受到小鸟对它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约为( ) A.104 N B.105 N C.106 N D.107 N 解析 鸟与飞机撞击时系统动量守恒,以飞机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于鸟的质量远小于飞机的质量,鸟的初速度远小于飞机的速度,故鸟的初动量远小于飞机的动量,可以忽略不计,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碰撞后鸟与飞机的速度相等,为v ≈700 m/s ,对小鸟,由动量定理得F - t =m v -0,解得飞机对小鸟的平均作用 力为F -=m v t =0.4×7002.5×10-4 N =1.12×106 N ,接近106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飞机受到小鸟对它的平均作用力约为106 N ,选项C 正确。 答案 C 4.(2019·重庆七校联考)2018年2月7日凌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 成功通

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 一、数学物理法 1.晓明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握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绳的另一端系有质量为m 的小球,甩动手腕,使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球某次运动到最低点时,绳突然断掉。球飞离水平距离d 后落地,如图所示,已知握绳的手离地面高度为d ,手与球之间的绳长为 3 4 d ,重力加速度为g ,忽略手的运动半径和空气阻力。 (1)求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v 1和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 2 (2)问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多大? (3)改变绳长,使球重复上述运动。若绳仍在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断掉,要使球抛出的水平距离最大,绳长应为多少?最大水平距离为多少? 【答案】(1)v 12gd ,v 252gd ;(2)T =113mg ;(3)当l =2d 时,x 有极大值x max 23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绳断后球飞行时间为t ,由平抛运动规律,竖直方向有: 21142 d gt = 水平方向有: 1d v t = 联立解得 12v gd =从小球飞出到落地,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221113224mv mv mg d d ? ?=+- ?? ? 解得

2v = (2)设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大小为F ,这也是球受到绳的最大拉力大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3 4 R d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 1v F mg m R -= 解得 113 F mg = (3)设绳长为l ,绳断时球的速度大小为v 3,绳承受的最大拉力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3 v F mg m l -= 得 3v = 绳断后球做平抛运动,竖直位移为d l -,水平位移为x ,时间为1t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竖直方向有: 2112 d l gt -= 竖直方向有: 31x v t = 联立解得 x =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当2 d l = 时,x 有极大值,为 x max = 3 d 2.一玩具厂家设计了一款玩具,模型如下.游戏时玩家把压缩的弹簧释放后使得质量m =0.2kg 的小弹丸A 获得动能,弹丸A 再经过半径R 0=0.1m 的光滑半圆轨道后水平进入光滑水平平台,与静止的相同的小弹丸B 发生碰撞,并在粘性物质作用下合为一体.然后从平台O 点水平抛出,落于水平地面上设定的得分区域.已知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范围为 p 04E ≤≤J ,距离抛出点正下方O 点右方0.4m 处的M 点为得分最大值处,小弹丸均看作

高考物理量纲及特殊值解题方法(20题详细解析)

高考物理量纲及特殊值解题方法 1、(08北京卷)20.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力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的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定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 举例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滑块A 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 的滑块B 放在A 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 相对地面的加速度a = M +m M +msin 2θ gsin θ,式中g 为 重力加速度。 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 的。请你指出该项。 A .当θ=0?时,该解给出a =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B .当θ=90?时,该解给出a =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C .当M ≥m 时,该解给出a =gsin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D .当m ≥M 时,该解给出a =sin g θ ,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答案:D 解析:当m >>M 时,该解给出a = sin g θ ,这与实际不符,说明该解可能是错误的。 2.(2009北京)20.图示为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 1和R 2的圆环状均匀带电平面,其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取环面中心O 为原点,以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 轴。设轴上任意点P 到O 点的的距离为x ,P 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下面给出E 的四个表达式(式中k 为静电力常量),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此处的场强E ,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E 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B ) A .2E k x πσ= B .2E k x πσ= C .2E k πσ= D .2E k x πσ=+ 当x=0时,E=0,C 项错,当x 无穷远时,E=0 ,AD 错 选B 3.(2010福建)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要通过一定的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如图所示为两个彼此平行且共轴的半径分别为R 1和R 2 的圆环,

高中物理电路及故障分析习题集答案

电路及电路故障分析练习 1.下面四个电路图中,开关闭合后,三个电阻并联的是() A B C D 2. 如图,若只需L1发光,连接;若要求L1和L2串联发光,连接;若要求L1和L2并联发光,连接. 第2题 3.S1合,S2、S3都开联; S1、S2、S3都闭合联 第3题第4题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小灯泡L1、L2正常发光,请在甲、乙两个“О”内选填“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符号. 5.如图,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灯L1、L2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盏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灯L1短路 B 灯L2短路 C 灯L1断路 D 灯L2断路 第5题 6. 如图,当开关S闭合,两只灯泡均发光,两电表均有示数. 一段时间后,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示数增大,经检 查除小灯泡外其余器材连接良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 是() A.灯L1断路 B.灯L2短路 C.灯L1短路 D.灯L1、L2都断路

第6题 7. 为研究灯泡的发光情况,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路中两个灯泡规格相同(额定电压都是1.5V)、电源电压恒为3V,实验时,当开关闭合后,两灯发光,一段时间后,两灯泡突然熄灭,但电压表仍然有示数.经检查发现除灯泡外其余器材的连接良好.请简述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写出两种,并在每种原因中说明两灯的具体情况) 原因一: 原因二: 第7题 8. 如图是小强在做“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实验时连接的实物电路.当开关闭合时,发现灯L1不亮、灯L2亮,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读数.则出现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A.灯L2断路 B.灯L2短路 C.灯L1断路 D.灯L1短路 第8题 9.小勇晚上开灯时发现灯不亮,他用测电笔测试,如图,A、B、C三点都能使氖管发光,只有D点氖管不发光,则可判断出故障是() A.火线和零线短路 B.灯泡断路 C.灯泡短路 D.导线CD某处断开 第10题 10. 小明想在家里安装一盏照明灯,如图是他设计的电路,请帮他在虚线框内填上开关和电灯的符号.小明请电工安装完毕,闭合开关,电灯不亮.电工用测电笔分别测试电灯两接线处和插座的两孔时,测电笔的氖管都发光,则电路的故障是. 11. 如图,电路中除了有一根导线是断的,其余器材均完好,灯L1电阻为10Ω,灯L2电阻为5Ω,电源由两节新的蓄电池组成(4V),为查出断的导线,小刚采用下列方法:将电表的正接线柱与电源的正极a相连,再将电表的负接线柱分别与L1的b接线柱和L2的c 接线柱相连. (1)操作前,小刚选用电表应是下列哪个? 甲.量程为3V的电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