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江西社会科学

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分析

■余焕新刘爱军

特色产业基地已成为加快江西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江西特色产业在形成方式上有市场主导型特色产业集群和政策扶植型特色产业集群两类。江西特色产业集群比较优势脆弱,发展条件存在短板,外源企业根植性不足。实现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转换和升级,根本出路在于培育区域创新环境。为此,江西应健全特色产业集群内的网络结构,打造优良的社会文化环境,扩大开放,融入全球网络。

[关键词]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区域创新环境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1)06-0080-04

余焕新(1966—),男,经济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刘爱军(1973—),男,江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江西南昌330013)

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研究项目“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特色产业集群已成为加快江西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十一五”以来江西共批准设立了50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这一数字将在“十二五”期间达到100个,届时江西每个县(市)都有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江西正通过产业集聚水平的大幅提升,把特色产业基地打造成为支撑地方财税增长、扩大就业、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新平台。本文将在对特色产业集群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解析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主要形态及形成方式,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探讨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一、特色产业集群的界定

笔者认同刘善庆对特色产业集群的界定:主要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合体[1]。这其中的“合作关系”、“网络”、“空间集合体”都是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本文认为,特色产业集群不是指某产业集群有特色,而是指特色产业的集群。

特色产业是一国或区域制造或提供特色产品与特色服务的部门或行业。特色产业的核心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与服务,特色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地域性,它总是依附于特定的地域空间,离开了一定的区域,特色产业将失去存在的基础和条件;二是相对性,特色产业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产业相对大区域是特色,而相对小区域不是特色,有的产业相对小区域是特色,而相对大区域不是特色;三是优势性,特色产业具有显著的地区比较优势,正是由于特色产业的优势性使得特色产业能够得以存在和不断发展壮大,进而可能发展成为地

JIANGXI

80JXSHKX

区优势产业;四是规模性,特色产业不是零星的、个别的、偶然的经济行为,它必须具有适度的规模。[2]相应的,特色产业集群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具有相当竞争力的特色产品;二是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形成一个协调的、有利于特色产业长足发展的系列性产业链条;三是以特有资源的转化为基础,抓住特有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历史景观、特有产品等)大做特色文章;四是以特色经济区域为载体,区域内部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构成内部经济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具体环境,通过科学选择,准确定位,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经济区域。[3]

二、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主要形态及形成方式

(一)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主要形态

江西特色产业集群中数量较多的是普通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陶瓷产业、家具制造业、中医中药产业等。

江西特色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这种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是江西农村工业化的产物。由于江西既没有很多国家投资,也没有利用外资的政策优势,农村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工业技术积累更单薄。在这种条件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现实且正确的工业化道路。

(二)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

区域优势和集聚效应是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动因。依据产业集群的形成中的主导因素的不同,本文将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分为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和政策扶植型产业集群。

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中,有关企业和机构自发地在某地聚焦成群,政府在集群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彰显,表现为“自下而上”的形成方式。江西这种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又可分为两类:一是资源禀赋型特色产业集群;二是社会网络型特色产业集群。资源禀赋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中,其主导因素是当地独特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以及地理区位资源,其特点是资源要素优势明显,围绕优势资源衍生出众多中小企业,企业处于分散、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行业技术内涵不高,共享程度低。江西这类特色产业集群典型的有:赣州稀土产业集群、赣州钨产业集群、鹰潭铜产业集群、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宜春钽铌产业集群。社会网络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中,其主导因素是交易费用降低或技术创新共享,主要特征是集群基础是根植于企业关系网络和区域文化的信用,集群内知识共享,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活跃。江西这类特色产业集群典型的有:文港制笔产业集群、高安物流产业集群、余江微型元件加工产业集群、南康家具产业集群、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余江眼镜产业集群、樟树医药产业集群。

地方企业家是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因素。江西特色产业集群是在很多不利的区域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既没有分享到短缺经济的市场大餐,也错过了乡镇企业发展的顺风车。江西特色产业集群无论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还是集群企业间的分工和协作,都与企业家(地方能人)密切相关。

政策扶植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是政府依据区域内一定的优势资源制定产业发展目标,通过政府的特殊优惠政策着力扶植而培育出产业集群。出台优惠政策,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江西发展此类特色产业集群的主要策略。这类产业集群典型的有:崇仁机电制造产业集群、金溪香料化工产业集群、黎川制鞋业、黎川陶瓷产业、宜黄塑料制品产业基地、南城冶金机械产业、九江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武宁节能灯产业基地、樟树保险设备产业、芦溪电瓷产业。地方政府为此类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因素。地方政府介入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受两方面因素的驱动:一是地方政府承担着发展地方社会经济的职能;二是产业集群在市场化运作中由于市场失灵,产生对公共政策的现实需求。

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优势根本上是基于要素资源集中所获得的低成本优势,这种优势很容易被削弱和模仿。江西特色产业的集聚经济优势需要向收益递增的网络优势演化,从静态的成本优势向动态的资源整合与创新优势转变。

三、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

江西各特色产业集群虽然产生方式不尽相同,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别,但面临着共同的基本问题。

(一)比较优势脆弱

一般来说,区域都选择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加以发展,江西各地也不例外。但江西特色产业比较优势有其脆弱的一面。就产业效率而言,这些特色产业效率高于本区域其他产业,在当地属于快速发展的成

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分析

81

江西社会科学2011.6

长性良好的产业,但却未必在全国同类产业具有效率优势。江西特色产业多是其占区域全部产业的比重较大,被寄予壮大区域经济规模之厚望,在全国同行业中却并不具有规模优势。

(二)发展条件存在短板

江西各地把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作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重要策略之一,但基础条件存在不足。一是高素质员工短缺。江西各地虽然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这里却存在着“普工易找,技工难招”的现象,技术人员及高层管理人员短缺。二是产业链不完整,采购、运输成本较高。尽管各地近几年在构建完整产业链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建立还需时日。三是园区社区服务功能不健全,社区服务功能及配套设施建设明显不足。

(三)外源企业根植性不足

企业根植性指外源与本地企业之间持续而稳定的产业关联性,具体包括原材料采购供应及其上下游产品供应的本地化程度、对本地企业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效应、与本地产业的接口、对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以及对本地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人力资源的本地化程度等等。江西工业园区企业之间的粘合度不足。企业离开沿海等地到江西来投资,主要是看中了土地便宜、人力便宜。这造成了外源企业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不明显。外源企业一般情况下核心技术都是在发达地区研发,然后直接移植到当地进行生产。它们的技术创新与改造较少与当地企业发生横向联系,这样影响了外源企业在当地的深度扩展,又制约了其“当地化”进程。

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虽然面临重重压力,但也适逢难得的机遇。一是拥有资源优势。资源优势为江西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种优势不仅表现在对特定自然资源的拥有量上,还表现在历史文化、产业传统等方面。二是市场机会。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都为江西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市场。三是产业转移的机遇。近年来沿海地区由于劳动力不足、招工难、用地紧缺,以及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使得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沿海一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急速向内地转移,而江西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劳动力价格及土地价格均低,恰好成为这些转移企业的承接地。

四、发展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基本方针及建议

江西各地基于迅速壮大经济规模的考量,都对特色产业予以政策上的扶持。然而,发展江西特色产业集群仅靠优惠政策和生产要素价格优势是不够的。产业区位理论认为,一个具备集聚特征的区域或地区产业发展存在两种竞争力前景:一种是转移而导致区域产业空洞化。这是因为区内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网络,产业链脆弱,不能深度扩展,一旦区域经济条件发生变化,它们就有可能移至他地,使该地区形成产业空洞化,导致区域竞争力逐渐衰弱。另一种是通过增进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社会资本积累,适时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和转换,从而培育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在追求注重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的同时,更需要质量增长和技术-规模扩张,从而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利用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解决外源企业根植性问题,实现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转换和升级,根本措施在于培育区域创新环境。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区域的成功与创新环境是分不开的。

关于区域创新环境,学者们进行了概括。Camagnir 等认为区域创新环境是地方生产系统、各种参与者和它们的代表以及产业文化通过一组关系(市场关系、权力关系、合作关系等)或网络统一起来,产生地方化的动态的集体学习过程[4]。王缉慈认为区域创新环境是发展高技术产业所必需的社会文化环境,它是地方行为主体之间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5]。换句话说,区域创新环境也就是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本地网络。通过这种本地网络,企业能够及时、便捷地获得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劳动力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将自己生产的产品供给客户,为企业实施柔性专业化生产提供条件。同时,通过相互学习、知识共享和专业技能的结合,网络组织成员之间容易创造出新的交叉知识,为成员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资源和创新动力。因此,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构建发达的集群本地网络,通过网络机制促进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从而不断提高集群的总体创新能力和集体学习能力。从实践上来说,培育区域创新环境主要是构建区域学习型合作网络,以提高企业集体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82JXSHKX

当今世界能源现状与发展综述

当今世界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日益加速,无论是在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都是处于人类历史上空前发 展最快的一个阶段。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大大加 强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对能源(如煤,石油)的需求和使用也大 幅提高,从汽车内燃机到家用用电器,无不需要能源去运作。 就中国目前来说,我国GDP每年以10%的速度发展,能源消 耗急骤增加,环境、生态日益恶化。这种对自然无序的、掠夺性 索取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实际上已造成当前十分严重的、不 可逆转的后果,大自然的惩罚已经不断地凸现出来,并还要继续 加重。 能源在历史上的利用状况: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主要有三大转换:第一次是煤炭取代木材 等成为主要能源;第二次是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导地位;而当 今世界是在石油逐渐枯竭的状况下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转换。

18世纪前,人类只限于对风力、水力、畜力、木材等天然能源的直接利用,尤其是木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首位。蒸汽机的出现加速了18世纪开始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到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能源转换。1860年,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24%,1920年上升为62%。从此,世界进入了“煤炭时代”。 19世纪70年代,电力代替了蒸汽机,电器工业迅速发展,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65年,石油首次取代煤炭占居首位,世界进入了“石油时代”。197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是:石油占54%,天然气和煤炭各占18%,油、气之和高达72%。石油取代煤炭完成了能源的第二次转换。因此,石油是现在世界上利用最多的能源,并且面临着枯竭的危机。 化石燃料的大量利用破坏了生态环境,间接上对人类的发展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发展新能源,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是当今人类所不可避免的。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一、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  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分布很不均匀,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

2020年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活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虚拟仿真“金课”建设规划

编号 课题名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虚拟仿真“金课”建设规划 一、课题相关研究在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 1.1国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在西方,对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Sokrates)的“助产术”。德国教育家和教学法革新家拉特克(W·Ratkel)最先使用“教学艺术”对其教学理念进行表述,爱培根思想影响,提出了“发现了根据天性而实施的教学艺术”,创建了他的关于教学原理的理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的教育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提出“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前苏联休金娜(Г.И.шукиной)的“教学的教育性是一种在任何时代和任何条件下都会表现出来的客观规律性。”;英国高等教育理论家纽曼在他的《大学的理想》一书的开篇演讲中就指出: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雅斯贝尔斯指出:“没有人能够不亲身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去而能真正在大学里面教育好学生。”。 1.2国内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建国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学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从1949年的11.7万,到1978年的86.7万,而到了2017年则达到了3779万。吴岩提到,2019年年底,中国高等教育将迈入普及化的门槛。本科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供给体系,专业齐全、类型多样、区域匹配度高。目前,中国拥有92个本科专业类、630个本科专业、56818个本科专业点,有1243所高等院校举办本科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了1648.6万,毕业生人数达到了384.2万。从这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本科教育的巨大压力,一旦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受益面非常地广泛。去年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宁波主办的“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的论坛主题是“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了“怎么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怎么建设一流本科?”的问题。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席卷全球的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工科建设的提出正是对这一挑战作出的积极回应[1]。所以把握住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势,并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的行动势在必行。 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化”向“普及化”方向发展,这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己得到社会的普遍共识。在这个发展轨迹上,研究者们越来越意识到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数量的发展上,更重要的是质量的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的话题是世界性话题。20世纪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在各个方面进行着频繁的改革,与以前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正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需要富有创造力、

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江西社会科学 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分析 ■余焕新刘爱军 特色产业基地已成为加快江西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江西特色产业在形成方式上有市场主导型特色产业集群和政策扶植型特色产业集群两类。江西特色产业集群比较优势脆弱,发展条件存在短板,外源企业根植性不足。实现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转换和升级,根本出路在于培育区域创新环境。为此,江西应健全特色产业集群内的网络结构,打造优良的社会文化环境,扩大开放,融入全球网络。 [关键词]江西特色产业;集群;区域创新环境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1)06-0080-04 余焕新(1966—),男,经济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刘爱军(1973—),男,江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江西南昌330013) 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研究项目“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特色产业集群已成为加快江西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十一五”以来江西共批准设立了50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这一数字将在“十二五”期间达到100个,届时江西每个县(市)都有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江西正通过产业集聚水平的大幅提升,把特色产业基地打造成为支撑地方财税增长、扩大就业、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新平台。本文将在对特色产业集群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解析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主要形态及形成方式,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探讨江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一、特色产业集群的界定 笔者认同刘善庆对特色产业集群的界定:主要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合体[1]。这其中的“合作关系”、“网络”、“空间集合体”都是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本文认为,特色产业集群不是指某产业集群有特色,而是指特色产业的集群。 特色产业是一国或区域制造或提供特色产品与特色服务的部门或行业。特色产业的核心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与服务,特色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地域性,它总是依附于特定的地域空间,离开了一定的区域,特色产业将失去存在的基础和条件;二是相对性,特色产业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产业相对大区域是特色,而相对小区域不是特色,有的产业相对小区域是特色,而相对大区域不是特色;三是优势性,特色产业具有显著的地区比较优势,正是由于特色产业的优势性使得特色产业能够得以存在和不断发展壮大,进而可能发展成为地 JIANGXI 80JXSHKX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江西省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

江西省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 为充分发挥我省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现产业上下游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突破,做大做全产业链,加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国防科工办近日联合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该规划是各产业牵头部门在广泛征求企业、科研院校等相关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意见基础上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编制的,共包括光伏、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和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铜钨和稀土、非金属新材料(有机硅)、非金属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部分)、生物和新医药、绿色食品、软件与信息服务等11个子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主要是基于各个 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将我省已存在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使得产业链向上游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深入到市场拓展环

节。从而不断提升产品层次,获取更高附加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的制定。2010年6月,苏荣书记、吴新雄省长在关于发展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批示中明确指出,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根本希望和主要路径所在,当务之急,务必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为重要方向,在制定每个产业延伸链的具体规划上取得重大突破。为此,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下发了有关贯彻意见,要求抓紧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随后,各产业牵头部门迅速行动,周密调研,密切配合,历时8个多月,制定了各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初稿,在经过多次修改后,经省政府同意正式下发各地、各部门实施。 该规划在深刻分析各产业国内外上下游发展的形势、市场需求、技术走向及成本效益基础上,确定了各延伸产业链发展思路、发展方向、主要目标以及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对象。根据规划,各产业延伸链重点发展方向与产品分别为: 光伏产业:太阳电池及组件等中下游产品,坩埚、逆变器、超白玻璃、TCO玻璃、EVA膜等配套产品,晶体硅电池

教育规划课题申报书

编号: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请书 学科分类教育学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课题名称策略研究——以萍乡学院为例申请人罗晓娟 位人单申请萍乡学院 详细通讯地址萍乡学院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邮编337055电话(手机) 电箱子信 时申报间日月 3年2017 5 计划完成时间月年2019 6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说明 一、本申请书由课题申请人如实填写。

二、本表报送一式2份,其中1份原件,1份复印件。本表所附活页须报送6份,每份单独装订。 三、本申请书一经审定,即行生效。在执行过程中,如需修改申 请书的某些内容,须经省教科规划办同意后方可更改。 四、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资助的课题经费,须按有关财务制度及时办理手续,省教科规划办和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按有关规定负责检查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 五、省教科规划办和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按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负责检查课题的进展情况。 六、课题完成后,课题申请人须向省教科规划办履行课题鉴定、结题手续。课题结题后,由省教科规划办发给统一印制的结题证书。 七、课题申请人仅限填报课题负责者一人。 八、课题申请人详细地址、邮编、电话一定要填写清楚,如有变动,请及时通知省教科规划办。 九、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详细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厦第17楼,邮编330038,电话:,E—mail。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萍乡学院为课题名性年学学申请人姓 公共计算副教4硕大罗晓教研室主研究兴程序设计,计算机教身份证号36030专职研究专职性年计算机应孙正3艺术设讲教研室主 软件工程刘副教计算机应3研室主学院副院李希4教计算机网络应高教研究王3讲教育副所软件技术吴新4副教计算机应研室主刘祥讲移动网络应3阳讲计算机教3软件技术邬思讲3计算机硬件维验室主

我国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周灵悦 学号:201233745108 指导老师:侯景鑫 时间:2014年12月

我国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引言 伴随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基于第一个20年(1981—2000年)我国实现“能源消耗翻一番,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可喜成就,国内外一些权威部门对我国2020年能源需求做了预测。在国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RC)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中心(ERI)在国际能源专家的协助下于2000年对中国2020年的能源消费需求按照不同的情景做了权威的预测,预计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采用相关先进技术和生活方式等措施,2000—2020年之间我国年均能源消费增长将保持在313%—418%之间,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在2417亿吨(绿色增长情景)与33亿吨(普通措施情景)标准煤之间。国际上,一些机构在20世纪末也对此做过类似预测,如美国能源部门研究认为21世纪前20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在315%—419%之间,202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2413亿—3212亿吨标准煤[1]。 二、中国能源危机现状 第一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资源质量较差。我国常规能源资源的总储量就其绝对量而言,是较为丰富的。1997年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评价:2000米内煤炭资源总量5.57万亿吨,1000米内2.86万亿吨,探明储量(A+B+C)6044亿吨,可采储量1145亿吨;煤炭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12%,褐煤13%;按用途分类:动力煤为83%,炼焦造气等原料煤为17%。1993年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石油总资源量为940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8万亿立米,专家预测可采资源量:石油为130-150亿吨,天然气7-10万亿立米。煤层气:2000米内测算资源量30-35万亿立米。水能蕴藏量为6.76亿千瓦,可开发量为3.79亿千瓦。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2/3国土面积年总辐射量超过60万焦/平方厘米,风能资源量估计为2530亿瓦,地热能已探明可采储量4627亿吨标煤,生物能:柴薪秸杆为3亿吨标煤,动物粪便等沼气原料为25亿吨;海洋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潮汐能可开发资源量218亿瓦,波浪能理论资源量129亿瓦,潮流能理论资源量140亿瓦,温差能13.2-14.8千亿瓦。 第二,能源生产消费以煤为主,在我国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由煤炭始终占有较大的比重,1998年,原煤在一次能源生产中所占比重为74.2%,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为75.6%。根据UNEP和UNDP1995年的世界资源报告,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世界为:液体37.1%,气体23.7%,固体29.2%,一次电能9.9%;发达国家:液体36.7%,气体27.4%,固体24.1%,一次电能11.7%;发展中国家:液体37.3%,气体14.1%,固体43.7%,一次电能3.8%;而中国:液体17.5%,气体1.6%,固体75%,一次电能5.9%。 第三,能源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劳动生产率较低。1998年,我国煤炭工业职工总数约占世界煤炭职工人数的52%,而煤炭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21.5%,

中国清洁能源现状分析及发展中存在问题

1 清洁能源概念 传统意义上,清洁能源指的是对环境友好的能源,意思为环保,排放少,污染程度小。但是这个概念不够准确,容易让人们误以为是对能源的分类,认为能源有清洁与不清洁之分,从而误解清洁能源的本意。 清洁能源的准确定义应是: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含义有三点:第一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是指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第二清洁能源不但强调清洁性同时也强调经济性;第三清洁能源的清洁性指的是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 2 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清洁能源在我国发展至今,主要有如下几种: 1.洁净煤技术 由于我国煤炭在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今后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煤炭的清洁燃烧。目前比较成熟的的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型煤、洗选煤、动力配煤、水煤浆、煤炭气化、煤炭液化、洁净燃烧和发电技术等。 2.核电 核能是清洁的能源。我国已经建有的核电站分别有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等,运行情况良好。目前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来源之一,地位仅次于煤炭和水电。根据新浪网消息,我国政府近期规划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将积极发展核电,重点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远期规划是到2020年,每年核发电能力,从目前的8700兆瓦,增加到4万兆瓦,意味着2006~2020年的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厂。 3.太阳能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目前已在我国得到较大范围的使用,主要体现为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使用。在山东等地,太阳能产业正得到快速发展,许多技术如太阳能电池等也日臻成熟。 4.生物质能 是指由生命物质排泄和代谢出的有机物质所蕴含的能量,我国生物质能储量丰富,70%的储量在广大的农村,应用也是主要在农村地区。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地区正在推广和示范农村沼气技术,技术简单成熟,正在逐步得到推广。我国在生物柴油研究方面也得到快速发展,在福建、四川等地已经建有小规模的生物柴油生产基地,但是目前并未形成产业化。 5.水能 水能在我国早已得到大规模的使用,主要用途是发电。较早期的有小浪底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规模较大的如三峡水电站等。这些水电站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能源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 6.风能 我国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风能在我国的利用也较为成熟。据中国风电发展报告指出,如果充分开发,中国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风电将超过核电成为中国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在我国甘肃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有较大规模的应用。 7.地热能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温泉有3000多处。地热应用前景广阔,主要指的是有效利用地下蒸汽和地热水,用途可以发电、供暖等。受资源所限,地热发电站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区。在其他地区,地热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山东省商河县已经建成的温泉别墅就是利用地热供暖,效果良好。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供应紧、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煤炭,在一次能源供给中一直保持在2/3以上的比例。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连续增长,2009年进口原油约2.04亿吨。据测算,中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的“警戒线”。同时随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城镇燃气行业改革加速,燃气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这种状况将在未来将长时间存在,毕竟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的美国的1/11。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将有十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来汽车保量的快速增加即是例证。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等储存量不断减少,而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仍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努力的方向,“到2020年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新能源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2 新能源的利用现状 2.1 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又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新能源

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程度高、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正在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 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发电两种途径。热利用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土地紧以及政策、规划和设计等因素,太阳能的热利用在城市属于个案,如位于市龙岗区的振业城是华南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社区,整个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采用的是联集式全玻璃真空式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板和屋顶结合,与保温水箱分离,这种安装方式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建筑较为完美的结合,这些太阳能热水器还设置了电辅助加热设施,即使在阴雨天也可正常使用,能提供适宜身体的水温。而集中利用则较少。 另一种主要的途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虽然近些年来光伏发电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常规发电方式和核发电相比太贵了,经济性不强。 2.3 风能 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一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300W/㎡以上,有的可达500 W/㎡,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h以上,有的可达7000h以上。二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以上,可利用小时数在7000h~8000h。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陆是丘陵连绵,所以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km之。 《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和风电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截

钨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钨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一、发展现状 的钨产业目前有规模以上企业5家,即钨业有限公司、钨业有限公司、矿业有限公司、钨矿、钨业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仍为钨精矿和APT。2020年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利税1.4亿元。另外,还有从事钨的贸易企业5户。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利税总额4 亿元,三项指标年均增长25%以上。 三、发展定位 以现有钨企业为基础,加大――黄沙地区钨矿资源勘查力度,积极推动建立国家、省、市、县和企业联动的钨储备体系,加快企业重组,重点发展多种晶形(单晶、复晶、球型等)和超细APT、超细粒、碳化钨粉、纳米和超粗级钨粉等产品;在控制钨精矿生产总量 和钨冶炼产品能力的基础上,以发展硬质合金及刀钻具为核心,重点发展超细和纳米硬质 合金、功能梯度硬质合金、硬面材料、特种钨丝、钨基复合材料、钨基高相对密度合金、 高纯异型钨材、添加稀土的钨系列材料及其他特大特异型钨制品。 四、发展重点 重点引导和发展生产氧化钨、钨粉、钼粉、碳化钨粉、混合料、硬质合金、钨材等钨 深加工产品。在构建“钨业研发及教育培训―钨品加工―硬质合金和钨材生产―钨业机械 及模具生产―钨产品销售与物流”产业链的战略进程中,抓住机遇,重点发展方向有:① 生产超细钨粉、炭化钨粉、高性能特种耐热抗震钨丝、特种钨材加工、新型钨化工等高技 术产品及提升钨废料的综合利用;②生产高性能大尺寸板材、纳米钨合金材料、钨基复合 材料、钨基高比重合金,以及具有特殊微结构的W-Cu复合材料(纳米结构钨铜复合材料、梯度结构钨铜复合材料);③生产中高档硬质合金,大力发展硬质合金应用产品,如切削 刀具、矿用工具、模具、顶锤、轧辊、耐磨零件等,以及纳米超细硬质合金棒材和微钻、 纳米超细硬质合金精密加工刀具,如可转位刀片和涂层刀片等。 五、发展措施 1、强化项目支撑,实现集约发展。重点瞄准前沿科技,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应用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县钨产业链条延 伸到APT、超细钨粉、炭化钨粉的生产;力争到2020年,全县钨产业链条延伸到的高品质硬质合金或耐热抗震钨丝的生产,锌产业链条延伸到氧化锌或纳米氧化锌的生产。坚持 “四定两保”责任制和落实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着力抓好项目论证工作,积极地为项 目落地创造条件;搞好要素配套建设工作,为项目开工提供原料和政策保障;加强协调督 查力度,确保项目建设落实到位。

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以河北省为例 作者:时间:2018-08-14 浏览次数:5367 次 摘要:河北省要实现县域经济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能力地产业集群.通过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及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研究,分析特色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地作用及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地问题,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以推进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地政策建议. 关键词: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县域经济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地重要途径.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有助于形成经济增长极,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地关键.河北省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相比发展滞后,各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如何破解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地问题与困难,增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活力,是关系到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地重大课题. 一、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河北省现有11个地级市,下辖172个县<市、区),其中22个县级市、114个县、36个市辖区.2008年,全省县域人口为5851万人,占总人口6989万地83.72%.实现生产总值达1.15513万亿元,占全省地71.4%,比上年增加1063.4亿元;突破100亿元地县级单位有37个,比上年增加5个.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0.2亿元,比上年增加28.8亿元,增长了10.6%,超过10亿元地县级单位有4个.2008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50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1%.随着县域工业地快速发展,全省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5.3%,提高1.7个百分点.县域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8年粮食单产达每亩314.6公斤,创历史新高;总产量2905.8万吨,增长2.3%,为1999年以来最高水平.棉花生产平稳增长,播种面积69万公顷,增长1.5%;总产量73.7万吨,增长1.?%.油料播种面积51.7万公顷,增长 3.7%;总产量152.6万吨,增长10.5%.蔬菜播种面积110.1万公顷,增长2.5%;总产量6684.6万吨,增长3.8%.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肉类、禽蛋、牛奶产量分别达到420.6万吨、411.0万吨和504.5万吨,分别增长 5.6%、3.7%和3.1%;水产品产量达96.6万吨,增长 6.6%.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56.1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8万公顷,有效灌溉率达77.3%;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4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955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6%.实际机耕面积达491.4万公顷,占年末常用耕地面积地比重达83.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当年机械播种面积601.8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地比重达69.1%,提高 5.8个百分点;机械收获面积284.6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地比重达32.7%,提高1.7个百分点.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020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

2020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 1 北京设施蔬菜产业集群 2 天津都市型奶业产业集群 3 河北越夏食用菌产业集群 4 河北鸭梨产业集群 5 山西旱作高粱产业集群 6 内蒙古河套向日葵产业集群 7 内蒙古草原肉羊产业集群 8 辽宁小粒花生产业集群 9 辽宁白羽肉鸡产业集群 10 吉林长白山人参产业集群 11 黑龙江食用菌产业集群 12 黑龙江雪花肉牛产业集群 13 上海都市蔬菜产业集群 14 江苏中晚熟大蒜产业集群 15 浙江浙南早茶产业集群 16 安徽徽茶产业集群 17 安徽酥梨产业集群 18 福建武夷岩茶产业集群 19 江西鄱阳湖小龙虾产业集群 20 山东烟台苹果产业集群 21 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

22 河南伏牛山香菇产业集群 23 河南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 24 湖北三峡蜜橘产业集群 25 湖北小龙虾产业集群 26 湖南早中熟柑橘产业集群 27 湖南湘猪产业集群 28 广东南粤黄羽鸡产业集群 29 广东金柚产业集群 30 广西三黄鸡产业集群 31 广西罗汉果产业集群 32 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群 33 重庆柠檬产业集群 34 重庆荣昌猪产业集群 35 四川川猪产业集群 36 四川晚熟柑橘产业集群 37 贵州朝天椒产业集群 38 云南花卉产业集群 39 云南高原蔬菜产业集群 40 西藏青稞产业集群 41 陕西黄土高原苹果产业集群 42 陕西关中奶山羊产业集群 43 甘肃甘味肉羊产业集群

44 青海牦牛产业集群 45 宁夏六盘山肉牛产业集群 46 新疆库尔勒香梨产业集群 47 新疆薄皮核桃产业集群 4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红枣产业集群 49 北大荒蔬菜产业集群 50 广东农垦生猪产业集群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 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大余县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2013-2020年)-江西省发展计划

大余县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 (2013—2020年) 大余县是国家认定的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一。为加快转型,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编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的指导意见》(发改办东北…2009?2173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字…2011?68号),结合《大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大余县转型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3-2020年,近期为2013-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 一、转型背景 大余县地处我国重要金属成矿带--南岭成矿带东段,盛产黑钨,并以质量好、品位高而著称于世,在我国矿业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但是,随着资源逐步枯竭,资源环境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突出,大余县成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城市之一,迫切需要转型发展。 (一)现实挑战 1.矿产资源枯竭。新中国成立以来,大余县先后有西华山、下垄、漂塘和荡坪等4个机械化中央直属企业,共开采钨精矿37.6万 — 1 —

吨,占全国同期总产量的12.7%,为出口创汇、三年困难时期偿还外债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长期高强度开采,现有钨矿可开采利用仅剩6.16万吨,开采年限不足10年。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治理,中央驻县四大钨矿、县属地方国有钨矿相继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钨矿采掘棚组数量从350家急剧减少到100家左右。矿产品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7年的51.3%降低至2012年的36.3%,吃资源饭为特征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2.工业结构失衡。大余县35户规模企业中,以钨为主的资源型企业20户,占规模企业总数的57.1%。2012年,规模以上钨采掘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08亿元,利税2.33亿元,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1.9%、79.8%。工业结构内部粗放型产业多,耗能污染行业多,初级产品多,单体企业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十分迫切。近年来,非矿产业在工业内部所占的比重有所提高,但规模小、档次低和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一直没有突破。 3.县城建设滞后。大余县城群山环抱的地理格局,限制了县城发展空间,盆地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仅有14平方公里左右,建成区面积仅10.6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规模仅9.8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92万人)。县城面积小,辐射带动能力不足。特别是受2009年“7.3洪灾”影响,灾后自建房多,无规划控制,高速公路出入口偏离县城。县城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公共配套设施薄弱,市容面貌老旧。 4.生态环境脆弱。长期的矿山开采,给大余县留下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全县共有5,59 5.9万吨含重金属的废石和尾砂,淤积堵塞河道258公里,占用损毁土地3.45万亩,污染影响农田林地22.5万亩。全县废弃矿山破坏的土地总面积约15.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 — 2 —

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我市发展特色产业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推动我市民营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最近,我们对全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集聚度较高、区域拉动力较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达到21个。截止底,这21个产业集群共有生产企业9293个、从业人员79万人,年营业收入2342亿元、上缴税金59亿元、利润161亿元、出口创汇91亿美元,拥有省级以上名牌77个、公共服务平台17个、行业协会27个。 从区域布局看,各县市区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的主要有:开发区、福山区、龙口市和莱州市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莱阳市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招远市的粉丝、黄金及金银首饰加工产业集群,莱州市的石材产业集群,海阳市的针织毛衫产业集群,蓬莱市的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栖霞市的苹果储藏及加工产业集群,龙口市的铝及铝制品产业集群,牟平区的肉食鸡产业集群,芝罘区的汽车贸易产业集群,开发区的

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等。 从行业分布看,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存。传统行业主要有:石材加工、食品加工、针织毛衫加工、粉丝加工等。新兴行业主要有:葡萄及葡萄酒、汽车及零部件、汽车贸易、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等。 从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开发资源、集聚发展型,如莱州市柞村、夏邱镇石材加工和栖霞市蛇窝泊镇果品产业等;二是由点到面、滚动发展型,如海阳市凤城街道毛衫加工、辛安镇针织服装、莱阳市龙旺庄街道食品加工产业等;三是龙头带动、配套发展型,如龙口市东江镇铝及铝制品、蓬莱市刘家沟葡萄及葡萄酒和福山区福新街道汽车配件产业等;四是规划引领、成片发展型,如招远市温泉街道金银加工、芝罘区世回尧街道汽车交易和开发区大季家街道水产品加工产业等;五是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型,如招远市张星镇粉丝加工产业等。 基本特点。 一是新兴产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葡萄及葡萄酒、汽车贸易、汽车零部件、修造船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蓬莱市依托“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的产区优势,确立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为“百年立市”产业,经过3年发展,优质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葡萄酒企业达到50家,葡萄酒年生产能力15万吨,

能源发展现状

1.世界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然而随着世界经济持续高速地发展,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逐渐加深,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关系到世界的未来,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多重压力的挑战,而支持社会发展的传统能源资源储量却越来越少,据专家预测,按目前的化石能源消费速度,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将在本世纪中叶枯竭,煤炭资源也只能维持一二百年。因此,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逐步减小化石能源的使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也出台了相应的新能源政策。 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发达国家温和复苏,新兴经济体增长普遍减速。受大宗商品价格下滑、金融政策收紧以及内部结构失衡等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世界能源消费缓慢增长,国际能源市场整体呈现供给充足、需求乏力的局面。 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的数据表明,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127.6亿toe,同比增长0.7%。 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延续和发展能源战略,变被动为主导,奥巴马提出了“新能源计划”,其目的是保证能源安全和环境。其核心思想是:(1)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化石尤其是进口石油燃料的依赖;(2)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加大投资力度,鼓励研究和应用新能源相关技术的发展;(3)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提高燃油经济性标准,并减少碳排放。 2009 年6 月,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法案要求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并规定美国2020 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 年的基础上减少17%,到2050年减少83%。

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分析及深化发展

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分析及深化发展 贾利娜 摘要:产业集群依据自身特有的优势,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现状分布,类型及形成特点;同时介绍了产业集群深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理论和浙江产业集群成功发展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深化发展的一些建议:明确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突出特色优势;同时集群各企业之间要合理分工,进行专业化的生产与协作,形成地方企业网络;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建立多元的融资渠道;扩展营销网络,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关键字: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深化发展 1 引言 产业集群是地理位置上集中的,某一产业及相关产业和机构基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而形成的聚集体。它能够给群内的企业带来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大动力。至2004底,河北省初步形成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各类产业集群139 个,在提升经济总量,扩大就业渠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城市化 [1] 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历史悠久,如有始于明,盛于清的辛集皮革;在明代就已有发展的安平丝网产业。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产业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处于简单的集聚状态。直到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已在当地扎根的特色产业中来,这使得河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形成了清河羊绒,安平丝网,辛集皮革,安国中药材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为县域经济增长做出 了重要贡献,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定义 2.1 产业集群定义及特征 产业集群一般是指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在一个 [2] 特定的产业领域内,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合在一起的现象。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如下[3]: 1 地域上的集聚性。地理空间的接近,是产业群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产业集群首要的根本的特点,企业间地理位置上接近有利于知识获取和社会资本的形成。在全球化不断加强的今天,全球化与本地化趋势是并存的,特别是在特定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都在有限的狭窄的地理空间。 2 专业化分工。专业化是产业集群中企业合作的前提。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这种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迫使企业朝专业化生产方向发展;企业集聚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也要求生产分工细化和专业化;此外,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只有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生产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