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知识点归纳

国际经济合作知识点归纳
国际经济合作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概述

一、国际经济合作的研究对象就是什么?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前提就是什么?

研究对象: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移动与重新组合配置(即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重新组合配置就是国际经济合作的实质内容。)

基本前提:国家主权与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坚持平等互利就是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前提与基本原则。)

二、国际经济合作的特征与作用包括哪些内容。

最根本特征:在主权国家间进行经济合作(也就是判断就是否就是真正的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标志。综合特征:全球性、经常性、持久性、合作范围广、领域宽、方式灵活多样。

外部条件作用:通过国家间的经济协调与合作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互补作用:1、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国家间的互通有无,2、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国家间的合理配置,3、带来了规模经济效益。

三、国际经济合作的具体方式有哪些内容。

微观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内容(即国际经济合作的具体方式内容):

1、国际投资合作(直接投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间接投资:1、国际信贷合作—外国政府信贷、国际金融组织信贷、出口信贷、混合贷款、贴息贷款、国际租赁信贷,

2、国际证券融资合作—包括债券、投资基金、商业票据等多种方式的融资行为。)

2、国际技术合作(无偿技术转让—一般通过多边技术合作或双边无偿赠送来实现;有偿技术转让—即技术贸易。采用专利、专有技术或者商标使用权交换等多种许可贸易方式;另外一些带有技术转让性质的设备硬件交易、成套设备进出口中,有偿技术转让的成分也就是很多的。)

3、国际服务合作(就是指提供服务的企业与其她企业与国外企业或者承包人根据服务合同的规定进行合作的一种方式。境内服务:加工贸易的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图加工、来件装配,科研生产与文化艺术合作,国际旅游,咨询服务等;境外服务:对外工程承包,派遣人员参加外国企业与承办人承认的项目服务等)

4、国际劳务合作(有劳务进出口、国际旅游、国际投资、国际工程承包等)

5、国际工程建筑合作(就是国际服务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指一国的工程建筑公司以投标的方式进入东道国承揽工程项目建筑,待项目建成后或直接移交东道国、或参与管理与经营。)

6、国际发展援助(主要渠道就是多边援助与双边援助。具体方式包括财政援助、技术援助、物资援助、现汇援助等)

宏观国际经济合作方式:1、宏观国际经济合作与微观国际经济合作,2、多边国际经济合作与双边国际经济合作,3、垂直型国际经济合作与水平型国际经济合作,4、广义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狭义的国际经济合作

四、什么就是“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的实质就是什么?

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把对外开放推向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就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就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与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

“走出去”的实质就是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1、就是参与经济全球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2、就是深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的需要;就是中国行使在世贸组织中的权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3、就是促进中国经济战略结构调整的需要,就是维护中国经济安全、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就是形成中国式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所以,在21世纪,中国必须抓紧时机,发挥比较优势,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转移,努力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掌握主动,为国民经济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

一、国际直接投资概念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包括的内容。

国际直接投资:就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她经济组织单独或共同出资,在其她国家的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有有效控制权的投资行为。(在资本的转移形式上,国际直接投资不就是单纯货币资本的转移,而就是货币、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知识与经验等经营资源的一揽子组合转移。)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Theor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理论)包括:

1、垄断优势论(基本论点就是:市场不完全竞争与以垄断资本集团独占为中心内容的“垄断优势论”,乃就是战后市场投资急剧上升的关键所在。)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态形成过程,认为发达国家市场中的企业往往相对来说更有取得技术优势的长期条件。)

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主要内容:a、一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必须首先具备三种优势,即资产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与区位特定优势。b、选择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与国际技术转让三种方式所具备的优势组合或条件c、从动态观点瞧,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宏观经济结构的变动将会改变该国企业的厂商优势、内部化优势及区位优势,而这些优势的动态组合必将引起该国在国际直接透支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发生变化)

4、比较优势论又称“小岛模型”(由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她认为垄断优势论就是从微观经济理论出发,强调厂商内部垄断优势对海外投资行为的影响,重视对外投资企业微观经济分析与公司管理研究,而忽略了宏观经济因素的分析,尤其就是忽略了国际分工中比较成本原理的作用。)

5、凯恩斯主义的促进国民收入理论(凯恩斯学派认为,当国内投资机会贫乏而储蓄倾向又较高时,由对外扩张(资本输出)导致的出口贸易,就更有可能成为国内经济活动与国民收入维持一定水平的救生圈。)

6、托宾的投资选择理论(詹姆斯·托宾认为:所有投资对象,即资产,都有“预期收益”与风险两重性质,只就是预期收益与风险程度的大小有所不同而已。因此,对于投资人来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人要讲究如何组合风险程度不同的各种资产,以平衡投资风险。)

7、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任何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产生,都就是由直接诱发要素与间接诱发要素的组合所诱发产生的,直接诱发要素,主要就是指各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及信息等。间接诱发要素包括投资国政府对外投资政策诱发、东道国政府吸收政策诱发、世界经济变化诱发等等。)

8奈斯比特的全球经济与全球投资说(为了适应生产全球化与劳动力、资源全球化重新分配迅速发展的需要,投资全球化已成为必然,“在这样一个世界经济环境中,将有大量的机会在别国领土上进行工作与投资”。)

二、当代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变化与特征。

变化:1、发达国家继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

2、发展中国家(地区)吸收利用直接投资比重增加,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步伐加快;

3、对中欧、东欧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减缓,投放在该地区的外资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极小;

4、跨国公司仍然就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

新特征:1、国际直接投资增长呈现出马鞍形的起伏变化;

2、资金比重集中地投向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与市场体系完善的国家与地区;

3、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主要投向加工工业、石油工业与商业、服务业,而在发展中国家的外国资本主要投向采掘与加工工业;

4、对投资环境的要求提高,东道国市场的开放程度,劳动大军的技能、智能基础成为国际直接投资区位决策的关键因素;

5、收购与兼并成为主题,并已构成了进入南亚、东亚与东南亚越来越重要的模式,在1999年至2003年间共达到119

6、24亿美元。

三、国际直接投资采用哪些主要进入方式?各种方式的利弊就是什么?

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收购目标企业与创建新企业。

共同之处都就是跨国经营企业以股权参与的方式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或者参与其经营管理。

收购目标企业利益:1、迅速进入2、获得资产3、获得市场4、获得技术5、利用人员6、扩大经营。弊病:1、价值评估困难2、原有关系束缚3、规模与地点制约4、失败率高。创建企业利益:1、有利于决策者把握风险2、控制项目3争取主动。

弊病:1、速度慢2、周期长3、风险大。

创建新企业:就是由某一外国投资者依据东道国的法律,在东道国的境内设立部分或全部股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包括:1、举办独资企业,2、举办合资经营企业,3、举办合作经营企业。)

四、如何进行国际投资环境分析?

国际投资环境的认识与分析首先都就是从一般政治风险开始,以后又扩展为能够影响投资与经营活动的广泛意义的各种外在条件。国际投资环境按构成因素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投资环境评价方法:障碍分析法,冷热国对比分析法,抽样评估法,动态分析法,等级评分法

五、如何举办合资经营企业?

合资经营企业: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在选定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并按照该投资国或地区的有关法律组织建立起来,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合资经营企业由投资人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并按照投资的股权比例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国际合资经营企业就是一种股权式的合营企业。主要优点就是:可以充分发挥各投资方在资金、技术、原材料、销售等方面的优势,形成组合优势;不易受东道国民族意识的抵制,容易取得优惠待遇,减少融资风险;在经营上较少受到限制。

合资经营企业一般采用公司形式,组织形式包括:1、无限责任公司,2、有限责任公司,3、股份有限公司,4两合公司(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的两合公司;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的两合股份公司)

六、如何收购目标企业?

收购目标企业:就是跨国经营企业通过一定的程序与渠道,依照东道国的法律取得东道国某现有企业的部分或全部所有权的行为。收购目标企业的结果就是跨国性的企业接管或兼并。收购类型:从收购与被收购者的关系来瞧包括:1、横向收购,2、纵向收购,3、集中收购,4、联合收购;从收购行为的结果来瞧,分为:部分收购与全部收购。收购的基本方式:1、直接收购;2、间接收购。两者的基本区别在于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就是否直接接触,在双方共同意愿与互利的基础上完成所有权的重新组合或转移;3、杠杆收购,就是指一家或者几家公司在银行贷款或在金融市场借贷的支持下进行的企业收购。收购的基本方法:现金收购,股票收购。

第三章国际风险投资

中国法制史重点知识

中国法制史复习重点 一、夏商法制 (一)夏 1、夏代法律内容:统称为禹刑,泛指夏代所有的法律。 2、奴隶制五刑制度:是通行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一种刑罚体系,即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其中,前四种为肉刑,即身体刑,大辟为死刑,即生命刑。这种刑罚体系野蛮而又残酷,一直到南北朝时方为封建制五刑所取代。 3、司法制度: (1)夏代中央最高司法官称为“大理”,地方法官称“士”,基层则称“蒙士”。他们分掌夏代中央、地方乃至基层的司法审判工作。 (2)夏代监狱称之为“圜土”,中央监狱称为“夏台”。 4、夏代的法律规范:昏、墨、贼、杀。(也许有案例) (二)商 1、“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汤刑》是商代奴隶制法的泛称。《汤刑》是商代的立法思想。 2、商代婚姻继承制度: (1)明确确定一夫一妻制; (2)继承制度:商时为“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且“弟及为主,子继为辅”,亦即兄殛弟继,无弟子继,弟死兄子继。直至商王武丁时始立太子制,即商代末年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3、司法机构: (1)商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为“司寇”,位列六卿;下设正、史等审判官,地方与基层司法审判官则称“士”与“蒙士”。 (2)商代监狱承夏制仍称为“圜土”,另设有专门关押要犯之狱,称为“囹圄”。 二、西周法制 1、法律思想:承夏商“天讨”、“天罚”神权法思想,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政治法律主张。在法律形式上主张“礼”、“刑”并用,在这里,德等同于礼。并同时体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思想,这是“民本”思想的雏形。其礼的核心是尊尊、亲亲。 2、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形式: (1)周公制礼——尊尊、亲亲。西周时期的“礼”是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家强制性。 (2)“吕刑”、“九刑” 4、刑罚:仍以墨、劓、刖、宫、大辟五刑为主,并形成以“圜土之制”、“嘉石之制”为名的徒刑拘役等刑罚,以及赎刑、流刑等制,作为五刑的补充,这是封建制刑罚的萌芽。 5、刑法原则 (1)三赦之法: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2)三宥之法: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 6、刑事正策——“刑罚世轻世重” 《尚书?吕刑》:“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权”是权衡、度量。主张“刑罚世轻世重”就是说要根据时势的变化,根据国家的具体政治情况、社会环境等因素来决定用刑的宽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有机化合物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 2/H 2O )或(Br 2/CCl 4)褪色的物质 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 ≡C —的不饱和化合物 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 4/H +)褪色的物质 含有、—C≡C—、—CHO 的物质 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与苯不反应) 3.与Na 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 、—COOH 的有机物 (—OH --- 1/2H 2 —COOH----1/2H 2) 与NaOH 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 、—COOH 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酯反应(取代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有醇存在时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与Na 2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 3; 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 2气体; 与NaH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 2气体。 4.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CHO 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 3)2OH 2 Ag ↓+ RCOONH 4 + 3NH 3 + H 2O 【记忆诀窍】: 1—水(盐)、2—银、3—氨 (2)定量关系:—CHO ~2Ag(NH)2OH ~2 Ag HCHO ~4Ag(NH)2OH ~4 Ag 5.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 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 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 糖) 三、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特性 类 别 烷 烃 烯 烃 炔 烃 苯及同系物 通 式 C n H 2n+2(n ≥1) C n H 2n (n ≥2) C n H 2n-2(n ≥2) C n H 2n-6(n ≥6) 代表物结构 式 H —C≡C—H 相对分子质量Mr 16 28 26 78 分子形状 正四面体 6个原子 共平面型 4个原子 同一直线型 12个原子共平面(正六边形) 主要化学性 质 光照下的卤代;裂化;不使酸性 跟X 2、H 2、HX 、H 2O 、HCN 加成,易被氧化(使酸 跟X 2、H 2、HX 、HCN 加成;易被氧跟H 2加成;FeX 3催化下卤代;硝化。

化学物构知识点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ⅡA族、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P 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运用: a.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验证. b.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 I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

国际经济合作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概述 一、国际经济合作的研究对象就是什么?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前提就是什么? 研究对象: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移动与重新组合配置(即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与重新组合配置就是国际经济合作的实质内容。) 基本前提:国家主权与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坚持平等互利就是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前提与基本原则。) 二、国际经济合作的特征与作用包括哪些内容。 最根本特征:在主权国家间进行经济合作(也就是判断就是否就是真正的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标志。综合特征:全球性、经常性、持久性、合作范围广、领域宽、方式灵活多样。 外部条件作用:通过国家间的经济协调与合作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互补作用:1、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国家间的互通有无,2、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国家间的合理配置,3、带来了规模经济效益。 三、国际经济合作的具体方式有哪些内容。 微观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内容(即国际经济合作的具体方式内容): 1、国际投资合作(直接投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间接投资:1、国际信贷合作—外国政府信贷、国际金融组织信贷、出口信贷、混合贷款、贴息贷款、国际租赁信贷, 2、国际证券融资合作—包括债券、投资基金、商业票据等多种方式的融资行为。) 2、国际技术合作(无偿技术转让—一般通过多边技术合作或双边无偿赠送来实现;有偿技术转让—即技术贸易。采用专利、专有技术或者商标使用权交换等多种许可贸易方式;另外一些带有技术转让性质的设备硬件交易、成套设备进出口中,有偿技术转让的成分也就是很多的。) 3、国际服务合作(就是指提供服务的企业与其她企业与国外企业或者承包人根据服务合同的规定进行合作的一种方式。境内服务:加工贸易的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图加工、来件装配,科研生产与文化艺术合作,国际旅游,咨询服务等;境外服务:对外工程承包,派遣人员参加外国企业与承办人承认的项目服务等) 4、国际劳务合作(有劳务进出口、国际旅游、国际投资、国际工程承包等) 5、国际工程建筑合作(就是国际服务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指一国的工程建筑公司以投标的方式进入东道国承揽工程项目建筑,待项目建成后或直接移交东道国、或参与管理与经营。) 6、国际发展援助(主要渠道就是多边援助与双边援助。具体方式包括财政援助、技术援助、物资援助、现汇援助等) 宏观国际经济合作方式:1、宏观国际经济合作与微观国际经济合作,2、多边国际经济合作与双边国际经济合作,3、垂直型国际经济合作与水平型国际经济合作,4、广义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狭义的国际经济合作 四、什么就是“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的实质就是什么? 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把对外开放推向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就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就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与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 “走出去”的实质就是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1、就是参与经济全球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2、就是深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的需要;就是中国行使在世贸组织中的权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3、就是促进中国经济战略结构调整的需要,就是维护中国经济安全、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就是形成中国式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所以,在21世纪,中国必须抓紧时机,发挥比较优势,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转移,努力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掌握主动,为国民经济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法制史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楔形文字法 指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地区各奴隶制国家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法律的总称。它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公元前6世纪,随着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而逐渐走向消亡。 2.《汉穆拉比法典》 公元前19世纪,同一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在吸收原有楔形文字法的基础上制定的一部法典。其原文镌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石柱上,又称“石柱法”。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基本上适应了当时巴比伦国家奴隶制经济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历史影响。 3.吠陀 印度最古老神圣的法律渊源,约成于公元前1500-公元前600年,分为《梨俱吠陀》、《赞颂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四部,以诗歌体裁写成。它们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其中许多涉及当时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习惯。 4.摩奴法典 约成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是古印度第一部较为正式的法律典籍,它较全面地论述了吠陀的精义,规定了以种姓制为核心的基本内容。它对印度法制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传播至东南亚及远东地区,从而形成了以它为基础的印度法系。 5.印度法系 世界五大法系之一,指随着古代印度法的发展,以《摩奴法典》为基础的古代印度法律制度广泛影响而形成的,包括了当时东南亚各国。至15世纪最后一个印度化王国灭亡,印度法系也成了死法系。 6.解负令 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立法的一项改革内容,规定拔除立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作为债务抵押品的土地无偿归还原主,禁止人身奴役和买卖奴隶,因债务抵押为奴者一律恢复自由,因债务而卖身到外国为奴的自由人由国家出金赎回。7.市民法 又称公民法,是古代罗马国家固有的法律,包括民众大会和元老院通过的带有规范性的决议、法律以及习惯法规范,仅适用于罗马市民(公民)。其内容主要是有关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以及一部分诉讼程序的问题,涉及土地等财产方面的不多。其特点是体系不完整、带有保守性、形式主义比较浓厚等。8.万民法 万民法是规范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以及非罗马公民之间的纠纷的法律体系,是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结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同)醇、醛、(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羧酸等。 糖。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 。 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 金属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 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绛蓝色溶液。 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C(CH3)4]亦为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甲.醛.(.H.C.H.O.,.沸.点.为.-.2.1.℃.).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 H3(CH2)4CH3甲醇CH3OH 甲酸HCOOH乙醛CH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以上的烃 为固态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色溶液; 绛蓝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 1

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经济合作 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概述 1.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侧重生产领域)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2. 国际经济合作具体含义: 【简答】 主体: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的企业与个人 内容: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配置 范围:主要是生产领域 原则:平等互利 期限: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3.研究对象:国际间各种生产要素的移动和重新组合的规律以及各国间的经济协调机制。【填空】 4.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商品贸易的异同【论述或简答】 相同之处 A.都是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形式:两者都是各国参与国际分工,获得比较优势利益的重要手段。 B.都与生产要素有关:国际经济合作通过生产要素的直接转移,将各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生产要素直接结 合,生产经济上更合理的商品。同样,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每个生产与出口具有相对优势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且不具有相对优势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C.两者常常结合起来:国际经济合作项目中涉及的多项合作都与国际商品贸易相关联。往往是贸易先行, 导致合作,又带动贸易。 不同之处 A.研究对象不同:前者是生产要素的跨国界转移,后者则是商品的国际交换。 B.具体方式不同:前者是有关合作主体在生产领域内的直接合作,后者则是交易双方在商品流通领域中 开展的经济活动。 C.业务周期长短不同:前者是需要合作各方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经济往来,合作时间较长。而后者是断买 和断卖的行为。 D.国际经济合作可以发挥独特作用:前者通过生产要素直接转移和结合能直接获得别国有优势的生产 要素,有助于提高各国生产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后者则是通过进出口来影响各国经济。它使各国在产品上能够互通有无或节约本国稀少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耗费,一半并不直接促进各国的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 5. 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有:国际直接投资合作、国际间接投资合作、国际科技合作、国际劳务合作、国际土地合作、国际经济信息与经济管理合作、国际经济援助、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填空】 6、二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原因【简答或论述】 A.第三次科技革命 B.战后国际分工的新发展 C.经济生活的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本国际化、资本市场国际化 D.国际经济组织的诞生: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E.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改变 7、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通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国际间人员和技术的流动,越来越紧密地把世界经济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致

中国法制史笔记全整理

中国法制史 绪论 一、关于中国法制史学科 (一)中国法制史是法律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范围 (三)中国法制史的发展历程 二、关于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线索 (一)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法制的萌芽和成长 (二)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法制的形成和发展 (三)隋唐法制的完善 (四)宋、元、明、清法制的成熟及演变 (五)中国近代法制的演变 (六)新民主主义法制实践及其转型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法制的建设 三、关于中华法系 【中国传统法制的基本特征】 (一)以儒家学说为法制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和立论基础 (二)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三)家族本位的伦理发占有重要地位 (四)鲜明的专制特性? (五)融合了以汉族为主题的各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原则 (六)刑事、行政、经济立法比较发达,民事立法相对薄弱 (七)无讼是求,调处息争 论述中华法系及特点: 中华法系是指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为母体,在东南亚早期封建国家之间形成的一个影响广泛的法系。中华法系的母法就是经千年积累而成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华法系的子法系统,主要有封建时期的日本、朝鲜、越南等仿效中国古代法而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 中国法系的特点表现在:从立法和法典结构上看,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从司法体制上看,是“行政兼理司法”。但是,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应该是“礼法合一”。礼法合一”是指在中华法系法律制度中,中国传统的论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完全融为一体,法律的评判标准与道德的评判标准完全一致。 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 司考考点: 明德慎罚、出礼入刑、五刑、契约、婚姻继承、大司寇、五听、五过、三刺。

·神话传说时代——习惯法 ·夏商周——形成了礼刑结合的国家法体系 ·西周的法制思想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其内容趋于成熟,促进了礼刑结合的法律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司法制度。 第一节中国法律的起源 一、原始人的法 ·法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一)法是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 (二)无论原始社会还是文明社会都有其法律制度 ·中国原始人的法表现为礼与刑两个方面 二、礼来源于原始人的祭祀 三、刑始于兵,兵狱同制 (一)刑起源于部落战争----刑始于兵,兵狱同制 (二)战争产生了刑罚---- 奴隶制五刑的产生是战争的需要和结果; (三)一些罪名产生于战争----弗用命.不从誓言罪等; (四)刑官产生于战争----皋陶作士.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礼 一、周公制礼★ 西周的重大立法活动.西周初期在周公的主持下,以周族原有的习惯法为基础,结合 现实需要,对夏商的礼进行全面的整理增删,重新厘订了一套完备的典章制度和礼节 仪式,史称周公制礼. 二、周礼的分类 (一)可分为“本”和“文”;“本”指精神原则;“文”指礼节仪式。 (二)可分为“五礼”、“六礼”或“九礼”。(五礼:吉、凶、军、宾、嘉) 三、周礼的实质 ·西周的礼法制度以差序为基础,所谓差序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等级秩序。 ·礼的实质就是“别”,反映了西周的社会秩序是一种等差秩序。 四、周礼的内容 (一)土地所有权 1、土地王有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2、分封制度:“授民授疆土”; 3、贡赋制度:“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 (二) (三)婚姻 1、婚姻形式:贵族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民间实行一夫一妻制。 2、婚姻条件:(1)禁止性条件:同姓不婚、五不娶。 (2)成立条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最新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资料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 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 ....,沸点为 ...HCHO ...). ....-.21℃ ...-.24.2℃ .....CH ..3.Cl..,.沸点为 .....).甲醛(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甲醇CH3OH 甲酸HCOOH 乙醛CH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甲烷无味 ☆乙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 ☆乙炔无味

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知识点与习题

配合物结构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由提供孤电子对(NH 3、H 2O 、X - )或π电子(H 2C =CH 2 、 )的物种与提供适当空轨道的物种(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为配合物。 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1.配合物由内界(inner )和外界(outer )组成。外界为简单离子,配合物可以无外界,但不可以无内界。例如: Fe(CO)5 Pt(NH 3)2Cl 2 2.内界由中心体(center )和配位体(ligand )组成。 (1) 中心体:提供适当的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绝大部分是d 区或ds 区元素。用M 表示。 (2) 配位体 (L)(简称配体):提供孤对电子对或π电子的离子,离子团或中性分子。 三、配位化合物的分类(Classification ) 1.Classical complexes :配体提供孤电子对,占有中心体的空轨道而形成的配合物。 例如:+23)Ag(NH ,- 34Cu(CN) 2.π-complexes :配体提供π电子,占有中心体的空轨道而形成的配合物。 例如:255)H Fe(C ,)]H C (K[PtCl 423(第一个π配合物,Zeise ’s salt ) H 2C CH 2 M 配体提供:2个π电子 4个π电子 6个π电子 四、配位体(L )Ligand 1.根据配体中配位原子的不同,配体可分类成: (1) 单基(齿)配体(unidentate ligand ):配体中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 例如:NH 3、H 2O 、X - 、 (py) (2) 多基(齿)配体(multidentate ligand ):配体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由单齿配体组成 的配合物,称为简单配合物;由多齿配体组成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chelate )。 2.一些常见的配体: (1) 单基配体:X -:F -(fluoro)、Cl -(chloro)、Br -(bromo)、I - (iodo)、H 2O (aquo)、 CO (carbonyl)、NO (nitrosyl)、C 5H 5N (py)、OH - (hydroxo) (2) 双基配体:en (乙二胺) H 2NCH 2CH 2NH 2(ethylenediamine ) ox 2-(草酸根) (oxalate ion ) gly - (氨基乙酸根) bipy (联吡啶) (2,2’-dipyridyl ) (3) 多基配体:EDTA (乙二胺四乙酸)(六齿)(H 4Y) (ethylenediaminetetracetato ) 五、配位数(Coordination Number ) 1.中心原子(或离子)所接受的配位原子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2.若单基配体,则配位数 = 配体数;若多基配体,则配位数 = 配体数 ? 配位原子数 / 每个配体 3.确定配位数的经验规则—EAN 规则(Effective atomic number rule )或十八电子(九轨道)规则 (1) 含义: a .EAN 规则:中心体的电子数加上配体提供给中心体的电子数等于某一稀有气体的电子构型(36,54, 86) b .十八电子规则:中心体的价电子数 + 配体提供的电子数 =18,(n - 1)d 10n s 2n p 6 N O C O C O O H 2NCH 2C O O N N HOOCH 2C NCH 2CH 2N HOOCH 2C CH 2COOH CH 2COOH

中国法制史“首”“最早”“第一次”知识点汇总

中国法制史“首”“最早”“第一次”汇总 1.赎刑最早出现于夏朝; 2.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一条军法见于《甘誓》(夏启) 3.商朝晚期最早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4.我国最早的劳役刑规定也是最早的强制劳动改造出现在西周; 5.郑国“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6.《法经》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首创编纂封建成文法典的先河; 7.《法经》首创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 8.《法经》是最早规定对贪污犯罪进行惩处的封建成文法典; 9.《秦律》是我国第一部以“律”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 10.最早颁布的令是商鞅的《分户令》; 11.监察制度来源于战国(御史),创建于秦朝(御史大夫),确立于西汉(御史台)。西汉末年,御史大夫更名为大司空,御史府改作御史台,由御史中丞主管监察事务,东汉时御史台称为宪台,西晋政权首次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12.法律儒家化始于汉朝;《晋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儒家化的成文法典; 13.录囚制度、“亲亲得相首匿”(汉宣帝)始于汉朝; 14.《曹魏律》(《新律》)首次将“八议”入律; 15.《曹魏律》首次将类似于后现代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篇目置于律首; 16. 曹魏政权首创死刑复奏制度; 17.《晋律》(《泰始律》|《张杜律》)首次规定“准五服以治罪”制度; 18.西晋首设“登闻鼓”直诉; 19.《北魏律》首次将“官当”正式入律;“官当”正式规定在《北魏律》与《陈律》中;元朝开始废用“官当”; 20.北魏政权“以格代科”,首次创立“格”这一法律形式; 21.北魏政权首创杖刑; 22.西魏《大统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式;格成为一种法律形式始于东魏《麟趾格》; 23.西魏政权最早下诏废除宫刑;北齐时最终废除宫刑; 24.《北齐律》首次使得篇章体例定型化; 25.《北齐律》首创以“名例律”命名刑法典总则,并沿用至清末,确定12篇结构; 26.《北齐律》首次规定“重罪十条”; 27.北齐政权首次以大理寺作为中国古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28.《开皇律》首次使封建制五刑制度化; 29.《开皇律》首次区分公罪与私罪; 30.《开皇律》首次规定“十恶”;《大业律》内容上删除了“十恶”条款; 31.《贞观律》增设加役流;《贞观律》标志着唐代基本法典即告定型; 32.唐律首创疏议; 33.《唐律疏议》是到目前为止保存下来的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 34.《永徽律疏》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在元代以后称为《唐律疏议》; 35.唐律首次对自首、共同犯罪、比附、化外人相犯、六赃、六杀等作出完整规定; 36.《唐六典》是我国第一部经过系统编纂的封建行政法典; 37.两宋最频繁(最经常性)的立法活动是编敕; 38.《大中刑律统类》(唐宣宗时颁) 首创“刑统”的法典编篡方式; 39.《宋刑统》是我国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 40.凌迟刑首次出现于五代时期,但属法外刑;宋代确立为法定刑(《庆元条法事类》);《大明律》首次使凌迟正式入律;至清末废除(《大清现行刑律》); 41.宋朝首创刺配刑; 42.宋朝首创条法事类;至今只保留下一部宁宗朝编订的《庆元条法事类》; 43.宋代所有权分为动产所有权和不动产所有权,《宋刑统》对动产所有权做了明确规定; 44.宋朝宋慈编纂的《洗冤集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5.宋朝首创“糊名”(弥封)、“誊录”、和回避等考试方法和规则; 46.宋仁宗首创《窝藏重法》;宋神宗颁行《重法地法》(《盗贼重法》); 47.元代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成文法典:《至元新格》;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1、 反应条件或可逆符号打不上自己补上:) 4、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1 2、乙醇、水、碳酸、乙酸中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 O=O= CH3CH2—OH,H—OH,HO-C-OH(碳酸),CH3-C--OH中均有羟基, 由于这些羟基相连的基团不同,羟基上氢原子的活动性也就不同,现比较如下:

3、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它是取代反应中的一种。 CH 3COOH+C 2H 5OHCH 3COOC 2H 5+H 2O 实验装置图: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这是本节知识的考点) 1、加药品的先后顺序:乙醇、浓硫酸、冰醋酸。 2、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吸水剂(使可逆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3、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可逆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注意:加热时须小火均匀进行,这是为了减少乙醇的挥发,并防止副反应发生生成醚。) 4、导气管伸到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的目的:防止受热不均引起倒吸。 5、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吸收未反应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易分层析出。 6、不能用NaOH 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因为NaOH 溶液碱性强促进乙酸乙酯的水解。 7、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的方法:加入浓硫酸、加入过量的乙酸或乙醇、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 4 、酯化反应与酯水解反应的比较 浓硫酸 △

蛋白质盐析和变性的比较 淀粉、纤维素水解实验的注意问题 (1)淀粉、纤维素水解都用H2SO4做催化剂,但淀粉用 20%H2SO4,纤维素用90%H2SO4,均需微热; (2)检验产物时,必须用 ...NaOH ........,才能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进行检验。 ....溶液中和过量的酸 (3)淀粉是否发生水解的判断: 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反应和其水解最终产物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来判断淀粉是否发生水解和水解进行程度。 如淀粉没有水解,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如淀粉已完全水解,则遇碘不能变蓝色;如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遇碘变蓝色,则说明淀粉仅部分水解。 有机化合物燃烧规律 有机化合物的燃烧涉及的题目主要是烃和烃的衍生物的燃烧。烃是碳氢化合物,烃的衍生物主要是含氧衍生物,它们完全燃烧的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题目涉及的主要是燃烧的耗氧量及生成CO2和H2O的量的问题。 设烃的通式为:C x H y,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通式为:C x H y O z 烃燃烧的通式:CxHy+(x+y/4)O2=xCO2+y/2H2O 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的通式:CxHyOz+(X+Y/4-Z/2)O2→xCO2+y/2H20 (1)比较有机物燃烧的耗氧量,以及生成的CO2和H2O的量的相对大小:根据上述两燃烧通式可归纳出以下规律: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取决于(x+y/4) 的值,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取决于x和y的值。还

江苏自考 27184 国际经济合作 重点内容整理

27184 国际经济合作 重点: 1.国际经济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同主权国家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的利益,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的转移与重新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国家间的经济政策协调也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 2.国际经济合作的特征: 1)尊重主权、坚持平等互利是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提和原则; 2)国际经济合作以生产领域为主并具有综合性特征; 3)国际经济合作内容广泛时间较长:合作范围广、领域宽、方式灵活多样; 3.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特征: 1)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全要素国际经济合作; 2)生产要素需要进行全面调整和新一轮的组合配置; 3)通过协调与合作建立起的规则涵盖范围越来越广; 4)围绕人类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走低碳化道路; 4.国际经济合作(C)与国际商品贸易(T)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都是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需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换活动 2)都与生产要素有关 3)都和商品生产有关 4)两者经常结合在一起进行,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5)两者具有互补性与替代性 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C研究生产要素在生产领域里的直接协作;T研究流通领域里的商品进口与出口 2)领域不同:C生产领域;T流通领域 3)交易方式不同。C一种较长期的协作行为,T一种一次性的交易行为;C作价复杂,T作价比较容易;C交易形式多样复杂,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T交易方式比较简单;C可以直接促进各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C可以获得独特的经济效益。 5.多边国际经济合作: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之间,或一国政府与国际经济组织之间进行的经济合作 6.双边国际经济合作:两国政府之间进行的经济合作 7.生产要素:是生产的基本元素,即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资源 8.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包括:生产要素理论、国际分工理论、经济一体化理论 9.国际分工:世界各国商品生产与服务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和国内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 10.绝对优势:亚当斯密,主张世界各国都应该分工生产成本费用绝对低廉的产品,以绝对优势的产品的一部分换回自己生产成本绝对高的产品,形成国际分工 11.比较优势:大卫李嘉图,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货不力较小的商品 12.经济一体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经济联盟。 13.国际经济一体化作用: 1)有利于实现更高层次的规模经济,提高区域内各国市场竞争力; 2)促使区域内各国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和配置; 3)给区域内企业提供了重新组织和提高竞争力的机会与客观条件 14.经济一体化理论:关税同盟理论、大市场理论、相互依赖理论 15.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16.国际投资:国际间发生的投资行为,或者说是一国的个人、企业、政府对他国进行的跨国界投资。

2019年电大本科中国法制史重要知识点整理版

单选题 1.”昏.贼.贼,杀”是夏朝法律内容,其中”杀人不忌为( B.杀)”。 2.西周时吕刑制定了赎刑和有关刑法原则的内容.吕刑的作者是( B.吕侯)。 3.我国古代首次公布的成文法是在( B.鼎上)。 4.汉代对利率曾有明确规定,超过法定利率这叫做(A.取息过率)。 5.明律规定,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所谓”风宪官”的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他官吏处刑要加重(B.二等)。 6.在中国法制史上,”八议”最早规定在( A.(曹) 魏律)。 7.《唐律疏议》第二篇的篇名是( B.卫禁)。 8.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卖的制度,叫做(D.禁榷制度) 9.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刑法典是( D.《大清新刑律》)。 10.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机关是(C.法部)。 11.夏朝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 C. 启). 12.我国古代赎刑最早出现在( A. 夏朝)。 13.春秋时期在晋国铸刑鼎的是( A. 赵鞅). 14.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的一部封建法典,叫做( B. 法经)。 15.秦朝有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井用的刑罚是( D. 具五刑). 16.在《法经》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厩律.兴律三篇的是( C. 察律)。 17.清朝每年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司法制度叫做( A.秋申). 18.《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 D.臣民权利义务). 19.担任《大清民律草案》的总则.债权和物权三篇起草的外国法学家是( D.日本人). 20.《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 C.九刑)。 21.在我国,首次以年龄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是( B.汉朝)。 22.宋代初年出现的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叫做( A.红契)。 23.中国法制史上,确立”十恶”罪名的法典是(C 《开皇律》)。 24.保存至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 A.《大唐六典》)。 2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是( D.《大清新刑律》)。 26.《钦定宪法大纲》的正文是( A.君上大权)。 27.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第一届政府得以成立的法律基础是(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28.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机关是( C 立法院)。 29.1946年5月4日党中央发布指示,改减租减息为没收地主土地,这个指示即为( C”五四指示)。 30.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 A.神权法)。 31.春秋时期叔向反对郑国铸刑书于鼎,铸刑鼎的人是( D.子产)。 32.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的一部封建法典,叫做( B.法经)。 33.秦朝有—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叫做( D.具五刑)。 34.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此法律形式为( D. 比)。 35.《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 D.臣民权利义务)。 36.太平天国早期的革命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37.北京政府主管行政诉讼的司法机关是( D.平政院)。 38.西周出现了契约关系,买卖契约称为( A.质剂)。 39.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针对某类事情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此法律形式为( C. 科)。 40.“重罪十条”始于( D.北齐律)。 41.在中国历史上,将典卖制度化的朝代不是( A.西周)。 42.中国封建时代最完备的行政法规及行政立法总汇的法典不包括( D.《崇德会典》)。 4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文件是( B.《钦定宪法大纲》)。 44. 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传统的掸让制,确立了( A.王位世袭制)。 45.辛亥革命发生后,清政府用了三天便制订和通过了( B.《十九信条》)。 46.西固有一种刑罚是把犯罪者晒成肉干,这种刑罚叫做( C. 脯). 47.春秋时期,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是郑国的( C. 子产)。 48. 战国时期,在秦国进行二次变法改革的人物是( B. 商殃)。49.首次将”亲亲得相首匿”原则规定下来的法律是( C. 汉律). 50.晋律的特点是纳礼入律,将儒家的( C. 服制)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 51. 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 D.七十岁)。 52.宋朝将历史上最残酷的生命刑正式纳入法典,即( C. 凌迟刑). 53.明代刑罚除死刑外,以( D. 充军)为最重。 54.史书上记载:”吕命穆王,训夏( D. 赎刑)。” 55.秦朝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的长官叫( C. 廷尉)。 56.在我国法制史上,正式把”重罪十条”纳入法典的是( B.北齐律)。 57.首次{最早规定规} 定封建五刑制度的法典是( A.开皇律)。 58.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是( B. 《唐律》)。 59.我国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D. 《宋刑统》)。 60.清朝主管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A. 刑部)。 61.太平天阔的结婚证书叫( A. 合挥)。 62.武昌起义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四章( A.21 )条。 63. (在中国历史上)我国第一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制定,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纲领是(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64.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 B.三公九卿制)。 65.中华法系的代表法典是( C. 唐律疏议)。 66.正式确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 A. 开皇律)。 67.采用”重典治乱世”的开国皇帝是( D.朱元璋)。 68.《钦定宪法大纲》的正文称为( A. 君上大权)。 69.夏朝法律制度”昏.墨.贼,杀”中规定的刑名是( D.杀)。 70.商朝”立纣为太子案”进一步说明了王位继承实行严格的( C. 嫡长继承)。 71.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A.质剂)。 72.秦朝的判案成例叫做( B.廷行事)。 73.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律指导思想的核心是( C. 儒家思想)。 74.将”八议”制度最早规定在法典里的是( A.魏律)。 75.典卖制度法律化的完备始于( C. 宋朝)。 76.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法典是( C. 《大明律》)。 77.最早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法典是( A.魏律)。 78.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封建制法典是( D.《开皇律》)。 79.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 C.断例)。 80.通过胡惟庸案,可以总结朱元璋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重典治吏 )。 81.在我国,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开,始于( B.鸦片战争后清朝 )。 82.在太平天国的法律中,主张发展近代经济.提倡修铁路.造轮船的法典是( B.《资政新篇》)。 8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采取的政体是( A.总统制 )。 8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 B.工农兵代表大会)。 85.夏商周三代监狱的通称是( D.圜土)。 86.第一次将儒家的”服制”列人律典的封建制法典是( B.晋律)。 87.宋朝将中央主管官署就某项法令所作的解释叫做( C.申明) 。 88.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是( B.《资政新篇)。 8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采取的政体是( B.责任内阁制)。 70.朱元璋将重典治乱世的重点放在( A.重典治吏)。 71.《史记.殷本记》说”纣囚西伯( B.羑里)” 72.春秋时期对晋国铸刑鼎提出反对意见是( D.孔子)。 73.秦朝强制男犯白天修筑城的徒刑叫做( A.城旦)。 74.“重罪十条”是”十恶”的基础,确立“重罪十条”的法典是( C.北齐律)。 75.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 B.《开皇律》)。 76.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刑罚当属( D.凌迟)。 77.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 C.赎刑)。 78.西周法律规定,民事案件要缴纳诉讼费,形式为( B.束矢)。 79.《法经》共(C.六篇)。 80.《中华民国约法》采取的政体是( A.总统制) 。 81.在奴隶制五刑中,破坏犯罪者的生殖器官,进而残害生殖机能的刑罚是( D.宫刑)。 82.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中心是(A.取消旧奴隶主贵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权)。 83.汉代对被告人进行审讯叫( A.鞠狱)。 84.工农民主政权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刑事法规是( A.《中华苏维埃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