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之路(上)

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之路(上)

牛凤瑞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

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很高兴和大家共同学习十九大的报告,以便我们加深对报告精神的理解、贯彻和执行。今天,我对十九大报告解读的部分是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题目是“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之路”,围绕这个主题来和大家共同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的精神。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们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作的报告气势磅礴、内涵丰富,报告纵观历史、展望未来,浓缩了5年来党治国理政的经验和启示,描绘了从现在到202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和新举措。其中把“美丽”二字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专门章节来加以部署。这使我们印象深刻,也深受鼓舞。

前言:新时代、绿色发展的概念

下面我首先解释一下新时代和绿色发展这两个概念我个人的理解。

第一,有关新时代。十九大报告讲,中国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也就是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我们提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而是我们现在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所以我理解,新时代的第一个特征就是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二,新时代的内涵是什么?决胜全面小康的时代或者时期,或者我们向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迈步的时代,这个也可以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基本内涵。同时,我们还可以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这一点十九大报告体现的非常清楚。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进入了新时代,首先新时代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

接下来是绿色发展,为什么要讲新时代的绿色发展?进入新时代,对于绿色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或者说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基本内涵。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五大发展新理念的交集在绿色发展,所以十九大报告仍然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作为绿色发展,首先绿色是一个定义,发展是主语,绿色也是新时代实现新目标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今天围绕“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之路”来展开讨论。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平台和主要抓手,同时也是我们进行经济建设的主要抓手和主要平台。我们要把握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保与经济发展应该实现相得益彰、互补互促,实现这么一个关系。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来讲,虽然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的初级阶段还没有过去,发展还是我们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绿色发展就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发展,也是优化经济结构、坚持质量第一的发展,也是效益优先的发展。所以我们对绿色发展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理解。绿色发展也是节能减排、集约节约的发展,是提高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发展。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循环发展,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

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来理解绿色发展。最后我们可以总结为绿色发展也是科学发展,或者它是科学发展的应有有之意。绿色发展又是汇集广大民生的发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本质要求,所以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人民对高品质生态环境新需求的满足这么一个关键性、基础性的问题。这是我对今天讨论的主题作的一个解释。

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提法、新论断

下面我们谈第一个问题,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些新提法、新论断。因为我学习的还不充分、还不够,通过对文字的学习,我觉得下面几个提法是不是可以作为十九大报告中有关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提法。

比如十九大报告讲,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第二句话,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过去虽然我们强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但是讲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提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过去总书记多次提到,这次又重新讲了。同时又把“美丽”写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这几个方面是新论断、新提法。

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我个人理解有两点。第一,总书记用最通俗、最直白的语言表述了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理念问题,使人更容易理解、印象更深,这是第一个认识。第二,对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美丽中国建设问题,在认识上又有了一个新高度。最近我看环保部长讲,他说: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在认识上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他用了几个“最”,用了最好表述以往五年,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这是对的。因为“最”是在一定时期内的“最”,要展示未来新时期,我们怎么说好?我个人觉得可以套用部长的话,把它改成“认识上要更深,力度上更大,举措上更实,推进上更快,成效上更好”来表述未来,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总的指导思想和部署。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对十九大报告有关新提法、新论断的一些初步认识。

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方略、政策、战略

下面我来重点讲讲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方略、政策、战略方面,结合十九大报告的学习,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理解和认识。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分,大体上延续了十八大报告的提法,这体现了党的战略方针继承性和连续性,但是更加突出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点应该说跟十八大报告有很大不同,也体现了党对生态环境认识的高度和深化。下面我结合十九大报告谈四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思想方法

第一,中国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首先有一个指导思想和思想方法的问题,这是我以往写文章也好、讲课也好,一直在强调的。

1、把握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自觉和自信的关系

作为指导思想或者叫思想方法,第一个问题,要把握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自觉和自信的关系。我个人一直觉得,我们国家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有足够的自信,我们的一些口号、一些提法、一些战略、一些目标,很多都是超前的,都是引领世界潮流的,这没什么疑问。而且党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方针、目标也越来越高,在执法上我们是越来越严,我们不乏自觉,但是似乎我们少了点自信,这个表现在什么地方?

我个人觉得,当我们注意到环境问题的时候,比如大面积发生雾霾,很多人似乎就少了一点定力,中国的环境问题还有没有解决的那一天?表现出对环境的治理缺乏自信。这种自信的缺乏是怎么产生的?这里面有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我们看问题是看断面,同时也要看整个过程,也就是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分析,这是两种分析的角度。如果我们看目前,比如说2017年10月多少日某时的中国环境质量,似乎我们存在着很多严重问题。有些问题过去也存在,不是不存在,只是我们在认识上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或者在我们的监测手段还没有监测出来,现在我们感觉到不得了,何年是个头。实际上,这就涉及到我们怎么样看待过去以往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成就问题。很多人都讲,这几年我们的空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这是媒体非常关注的。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指标,大家都没有注意,我一直在注意,因为我是研究国土土地的,我注意到至少在近30年来,中国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7、8个百分点,什么概念?就是说中国最近2、30年来,我们的森林植被增加了7个百分点,这点好像不大被我们媒体所关注,可能只有林业部门才关注这个信息。最近我们宣传的塞罕坝,它是50年代就开始建设,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成就。同时我们在分析方法上,可能对我们环境污染的根源还有一些不完整的认识。所以今天我主要能够希望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系统论的思想来跟大家共同分享我们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指导思想和方法问题。

我个人一直认为,中国环境问题既是一个发展问题,又是一个发展阶段问题,或者更是一个发展阶段问题,本来发展问题必然是跟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同时这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又是我们面临的矛盾问题叠加、复杂化。所以我们现在有关生态问题的看法差异性是非常大的。总的来说,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或者正在发生着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的变化,这点我看咱们环保部长也这样讲话,我是赞成这种提法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美丽中国建设,所以你正在建设中,所以有很多问题是正在解决中,纵向的看中国的环境保护正在取得或者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

这里又涉及下一个问题,怎么样看待中国的环境问题和中国在环境保护上取得的成就问题,这里面我们应该说一句话,中国环境问题依然严峻,依然面临着严重挑战,但是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和进步。我们这样去看,既要有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自觉,又要有高度的自信、高度的定力,一步一步达到我们的目标。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思想认识问题。

2、正确认识中国生态环境的严峻性和新时代特征

第二个,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生态环境的严峻性和新时代特征。刚才前面点到这个问题,我们中国生态环境的严峻性,有的是自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是自然禀赋的原因。所以我们讲环境问题的时候,千万要分清哪些是社会经济的原因,也就

是人为的原因,哪些是自然的原因,是非人为的原因,至少我们应该这样来划分,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再进一步说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还要分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为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不同,所以生态环境问题表现的程度和形式也会不同。我们现在说,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在我们决策中权重越来越高。什么意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对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越来越重。第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诉求越来越高,所以对生态环境的质量、敏感、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这种要求也是有很大不同。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他的变动规律以及我们的监测手段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这里面稍微讲一句,2012年以前,我们在座的也好,中国人也好,有几个知道PM2.5?就是因为美国大使馆首先公布了这个监测数据,由于他的引导造成国内外上上下下,现在PM2.5成了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所以PM2.5也成为我们治理的一个重要目标。

生态环境问题因为产生的原因、根源有本质不同,我们如何对症施策,因为自然的原因我们是不是有一个遵循、适应的问题,因为是自然的原因,我们要去顺应、适应这种自然现象,这是我们无论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还是在我们基本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气候变化、地质的承载能力、地质的质量等等,这都是我们进行规划建设的一个基本依据和基本考量。只有人为造成的这种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才是我们人力、人为能够解决的问题,通过我们技术革新,通过我们改变发展路径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有些问题还属于阶段性问题。比如现在我们中国各个城市空气质量下降,PM2.5、PM10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很高。这里面既有技术问题,有人为活动的问题,人为活动里面还有阶段问题,比如我们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设施建设,当然工地扬尘问题,我们可以减少它,但是你很难说完全杜绝,所以我个人认为有关发展阶段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我们是如何缩小问题。自然的原因,我是适应和顺应问题,发展阶段问题我们是缩小和减少它的危害问题,只有我们人为的原因才是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或者是治理环境污染的着力点,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个思想方法。

3、辩证地看待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三个认识问题,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的目标是要达到一个相辅相成,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能够同步、同向。前面我们讲绿色发展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同时它也是我们破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总抓手。这一点,我们千万要记住,前面我讲,十九大报告、十八大报告都重申这个观点,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讲科学发展也是绿色发展的同义语。所以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上,要坚持打攻坚战、打持久战,这个思想我们一定要树立,我们的态度要坚决、要积极,指标要积极可靠,但是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把环境问题一票否决,要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看它是什么问题,如果就是人为的环境问题那就一票否决;如果不是,我们再对症施策。应该说,这是我们思考和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其实我们现在搞环境污染治理,也是一种补课。补什么课?在以往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或者说是我们的环境保护措施没有完全到位所造成的。现在我们讲供给

侧改革,如果讲生态环境是一种供给,这个短板应该努力补齐。同时,环境建设也是一种发展,无非就是说更坚持保护环境质量的发展,或者是对现在的污染进行治理,这种治理实际上也是一种发展,这是第三个思考。

4、坚持绿色发展,牵住生态文明建设的“牛鼻子”

第四个思考,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就是牵住了生态建设的牛鼻子。前面讲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现在我们讲绿色发展,大家想想有没有这样一件事,任何人类生存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自然资源,这个不用论证,人民生活水平越高,人民的群体越庞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就越多,这种消耗必然会产生排放,排放超过自然净化能力就会造成污染,这是一个逻辑。所以在很大意义上,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确确实实是发展的结果,但是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自然和环境问题,后面我们还要展开这个问题,推进技术进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是一个闭路的逻辑循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让人民过更好的日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心还是人民生活地更美好,为了这么一个根本目的。

坚持绿色发展是生态建设的牛鼻子,如果我们真想搞一个生态文明建设,你就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所有说绿色发展又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工程。在十九大报告里面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个专节的论述,绿色发展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节点与交汇点,怎么理解节点和交汇点,十八大报告是这么讲的,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法律制度与政策导向,上升到法律和政策,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请注意这是一个体系了,经济体系。实际上我们简称绿色经济体系,绿色发展、绿色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洁净生产产业,洁净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在十九大报告有关绿色发展这一节里面,总书记讲了三个体系,一个是绿色经济体系,一个是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再一个就是绿色能源体系。同时他讲到行动,行动是什么?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衔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的消费,开展创建节约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实际上,我们讲绿色发展是渗透到经济、社会、政治、法律各个方面,同时也涉及到我们生产、生活,涉及到我们的产业、建筑、交通,以及我们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5、正确认识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全球生态安全的关系

第五个,我想跟大家讨论的是,中国现在正在搞生态环境保护,解决我们突出的生态污染问题、环境问题,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认识,中国的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与全球生态安全,或者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

我先说说中国与全球的关系,这里面,作为中国,我们现在的媒体是这样讲,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经济占世界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将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与自己的地位相称的贡献。中国的模式、中国的智慧也将对实现全球治理作出贡献。在这个

问题上,我想中国是不是有几种战略选择,在指导思想上。第一,我们是全面的领跑者。第二,跟跑战略。第三,在不同的领域采取不同战略。

前几年我曾经写文章讲过这个事,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不能被发达国家牵着鼻子走,因为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的二氧化碳排放仅仅是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中国的排放总量还没有达到拐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气候变化领域,如果实行领跑战略,我们综合国力、战略空间就会被压缩。最近,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我看媒体最近报道,调侃说气候变化就是美国给中国下的套,不知道是不是他说的。的确,我们在制订战略的时候,应该考虑中国的基本国情、综合国力以及中国应该承担的或者能够承担的这种责任和义务。

比如现在我们在新能源领域争取领跑,这可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当然在新能源领域怎么样领跑?采取哪些策略?这应该是下一个层面,相关专家考虑的。不过有一个情况应该引起注意,以往对所谓的新能源汽车进行过度的财政补贴未必是一个好法,对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不在技术创新上去下足够功夫,而在财政补贴上作过多操作,可能弊端要大于好处。

这是我们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和方法上,更多应该辩证地思考、系统地思考,去构建我们基本的方略、策略、战略和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