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名词解释

组织工作名词解释

基层干部关心:工作有待遇,干好有发展,退后有保障

干部新“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干部培训原则:抓什么训什么、管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服务改革,贯彻落实决策部署,做好宣传引导,协调处理改革涉及的群众利益问题,组织党员和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

服务型党组织六有: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规范、常态、长效),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

组织工作专用名词解释汇总

组织工作专用名词解释 一、干部工作 1.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2010年3月7日中央办公厅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2010年3月9日中央组织部发);《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2010年3月9日中央组织部发);《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2010年3月9日中央组织部发) 2.干部队伍“四化”方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这是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 3.干部队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党委(党组)向参加测评的对象报告本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由参加测评的对象对党委(党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干部进行民主评议。 4.干部考核评价“一个意见、三个办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以及中央组织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

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 二、人才工作 1.六支人才队伍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2.“四送一训”送资料、送科技、送新项目、送科技成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3.“双师型”师资既能开展科研推广的“农艺师”、“畜牧师”,又能贴近实际培训农村劳动力的“教师”。 三、基层党建工作 1.“五项基本建设”基本队伍建设,基本阵地建设,基本制度建设,基本活动建设,基本保障建设。 2.基层组织建设“三项行动”抓基础强堡垒、抓后进破难题、抓亮点树品牌。 3.“四项培训工程”基层党组织书记、新党员、大学生村官党员、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 4.“双育计划”:基层党员增强党性、提高能力。 4.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五大任务:一是建强骨干队伍,增强农村党组织带动力;二是推广“民情流水线”,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三是切实加强薄弱领域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四是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规程,提升党

党建工作常用名词解释

党建工作常用名词解释 1、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见中办发(2006)21号)。 2、四进社区: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进社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进社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社区和党员承诺制进社区。 3、四民社区:创安民社区,治安明显好转,让群众放心;创便民社区,服务功能完善,让群众省心;创乐民社区,文化生活丰富,让群众开心;创康民社区,人居环境优美,让群众舒心。 4、“三关”工程:关心外出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 5、“四访四问”:专访老党员问安、家访困难党员问贫、信访流动党员问需、回访违纪党员问变。 6、流动党员管理“五服务”、“五做到”:“五服务”:对流入党员提供接转组织关系、指导协调就业、提供业务培训、维护合法权益、帮助解决突出困难。“五做到”:对流出党员做到提供业务培训、接转组织关系、每年走访家庭1-2次、每年联系党员1-2次,建立流动党员台帐。 7、“五好”党支部: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8、“四型”机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效率型。 9、“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10、企业党建“四五六”:“四好”领导班子,“五好”党支部,“六先”党员队伍。 “四好”领导班子: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 “五好”党支部: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六先”党员队伍:思想政治领先、业务技能领先、工作业绩领先、遵纪守法领先、创新意识领先、践行宗旨领先。 11、三创三强:上下联创、城乡共创、示范带创;强基础、强机制、强素质。 12、三有一落实:即在职在岗党员和基层党组织要做到人人有一本读书笔记,人人有一本民情日记,党组织有一本难点热点问题梳理台帐;落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 13、三亮两评:“三亮”即:亮党员身份、亮党员工作职责、亮党员服务承诺;“两评”即:组织评议、群众评议。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最全汇总

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企业对于本组织的人力资源从获得、培养到配置、使用,以使人力资源在组织中与其它要素相结合、形成生产力,并取得预想的效率和效果的活动。 人力资源规划: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组织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环节,是有效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前提。 员工招聘:是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通过合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寻找、吸引和获取组织所需的适合人员,并将其安排到适合的岗位的过程。 绩效计划:是由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制定并修正绩效目标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沟通,对员工的工作标准和目标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协议的过程。 绩效考评:(performance appraisal)是评估者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一定的考评方法考评和评价员工在确定时期内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与组织期望的一致程度的过程。 正式沟通:是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一定的组织原则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非正式沟通:渠道指的是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督,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收入:指某个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劳动者个人或其家庭凭借各种资源获得的全部报酬。其中包括储蓄利息、债券和股票所得、接受馈赠和遗产等。 报酬:指员工为某一组织工作而获得的所有他认为有价值的回报。其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把报酬分成不同的形式。 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涉及员工经济性报酬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包括组织薪酬的多种决策和组织实施内容和薪酬分配的持续而系统的组织管理过程。 基本薪酬:指企业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本身或者是员工自身所具备的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而向员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是员工从企业获得的最为稳定的经济报酬。 福利: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除工资、奖金之外的各种保障计划、补贴、服务以及实物报酬。 培训:是指组织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的职业满足度,而对组织的各类人员采取各种方法进行的教育开发投资活动。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从事的职业及承担的职业角色,它是由个体的自我概念、职业兴趣和爱好、职业意向、职业角色、职业行为、专业和工作的匹配等组成的有机整体。 职业生涯设计:指组织及员工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自我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通道、发展个人职业生涯的计划安排。 职业生涯发展:指员工沿着设计的职业发展通道,不断地从一个岗位转移到另一个新的岗位,从较低的层次上升到较高的层次,直达生涯目标。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具体来说,是指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与劳动相关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劳动合同订立: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经过相互选择、协商一致,以书面形式依法签订协议,确定劳动合同内容,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 劳动争议:是企业和员工之间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及时有效的处理劳动争议,对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岗位:指人们在组织中从事具体职业的位置。这个位置有两个要求:一是必须与具体的业务工作相对应,二是必须有人去执行业务工作所规定的事情。 岗位管理:是指以企业战略、环境因素、员工素质、企业发展、企业规模、技术因素等六大因素为依据,通过岗位分析、描述、设计、培训、考评、激励与约束等过程控制,实现人——岗匹配,发挥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作用,谋求生产效率提高的过程。 岗位目标管理模式:建立于正确的组织分析的前提下,以各个岗位的工作分析为基础平台,以明确各个岗

《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名词解释

附:《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名词解释 1、P2第5行暖心行动:指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县组织开展的由县领导带头联系108户企业,91个县直单位联系100户企业,11个乡镇联系辖区企业,通过“说暖心话、开暖心会、办暖心事”解决企业困难的活动。 2、P4第17行四年行动计划、三百工程:指4年内生态工业园区实现100个项目建成、100个项目开工建设、100个投资项目签约。 3、P5第1行飞地经济: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模式。 4、P7第10行十有县:指2009年国土资源部对县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体制建设的十项具体要求。“十有”即有组织领导机构、“一划两案”(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稳定的经费渠道、落实到人的监测体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联络员、排查巡查报告决策等制度、宣传画和警示牌、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简易报警器材、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5、P7第21行六症:指不思进取的“平庸症”、形式主义的“虚假症”、铺张浪费的“奢侈症”、相互掣肘的“内耗症”、急功近利的“浮躁症”、脱离群众的“官僚症”。 6、P7第22行一设立、两集中、三到位:“一设立”指在行政审批职能部门按“撤一建一”、“并一设一”或“挂牌”等方式设立行政审批服务股;“两集中”指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行政审批服务股集中,部门行政审批服务股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三到位”指部门行政审批项目进入政务服务中心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首席代表授权到位,纪检监察部门、政务服务中心、各相关职能部门三个层面对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监管到位。 7、P8第10行三区一廊:“三区”指新站新区、生态工业园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一廊”指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 8、P11第13行“金边”工程:指政府在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中,同步规划建设商服等配套设施,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安置及生活生计问题。 9、P11第15行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0、P12第13行退二进三:指将老城区的工业企业(第二产业)整体搬迁到工业园区,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在原场地发展第三产业。 11、P17第8行森林碳汇: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12、P17第20行 33项民生工程:指省政府决定2010年在继续实施28项民生工程基础上,增加实施新建(改扩建)61个县级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在农村建设2万个留守儿童之家、建设30所标准化光荣院、在每个乡镇建设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确保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等5项民生工程。 13、P18第21行农村“五化工程”:指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庭院美化、山林绿化、农户沼气化。

管理学原理 第七章 组织工作概述

管理学原理 第七章组织工作概述 名词解释: 1、组织工作: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3、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者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4、分工协作原理:是指组织结构越能反应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是精干、高效。 5、管理宽度原理:是指组织中管理者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是适当,就越是能够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6、责权一致原理: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是对等一致,组织结构越是有效。 7、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理:是指对组织结构中职权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处理得越是适中,就越是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 8、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是指越是能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之间取得平衡,就越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 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组织工作的特点?P153 答:①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②组织工作是动态的。 ③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2、简述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P154-157 答:①技术②外界环境③组织的规模④组织的生命周期⑤组织的战略 3、简述各种组织所对应的技术分类?P154

答:①单件或小批生产技术②大批量或几种生产技术③连续流程性生产技术 4、简述分工协作原理?P158 答:①是指组织结构越能反应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是精干、高效。 ②分工协调原理规定了组织结构中管理层次的分工、部门的分工、职权的分工。 5、简述组织工作的基本原理?P157-159 答:①目标统一原理②分工协作原理③管理宽度管理④责权一致原理 ⑤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理⑥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 6、简述组织工作的内容?P152-153 答:①职位或岗位设计②组织结构的纵向划分③组织结构的横向划分 ④职权配置⑤纵横两方面对组织结构进行协调和整合⑥组织变革 7、试论述组织工作的内容?P152-153 答:①职位或岗位设计,组织工作必须明确实现目标所必需的各种活动并对之加以分内。 ②组织结构纵向的划分,要考虑决定管理宽度,引起组织结构分级的因素。 ③组织结构的横向划分,考虑决定各种类型部门划分的因素,对活动进行组合的分类和组合方式的不同,就形成了各种的组织结构类型。 ④职权配置,必须将监督各单位或部门所必需的职权授予各个单位的管理者,把组织的职权分散到组织结构的各部门。 ⑤从纵横两个方面对组织结构进行协调和整合,通过对各部分、各层次和各种要素的协调与整合,使组织形成为一个精干高效的有机整体。 ⑥组织变革,组织结构的设计部是一成不变的组织结构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8、试述组织的战略?P157 答:①组织的战略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组织的整体战略、事业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各个层次的战略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组织结构的构成与特征。 ②一个组织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总体战略,这种不同的战略选择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相应的最有效的结构类型。 ③事业层次的战略即影响着组织中相应的事业领域的结构,也影响着组织的总体结构。成本领先战略注重效率和控制,因此这类组织的集权程度较高。采用集中战略的企业一般会按照其所集中的因素来组织其活动。

劳动组织名词解释

劳动组织 名词解释 1 劳动组织:劳动组织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人与事匹配、事与岗一致、岗与岗协调的原则,将分散的人力聚合成一个整体的活动。 2 劳动分工:劳动分工是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劳动专业化。 3 劳动协作:劳动协作是指对有联系的劳动活动所进行的统筹安排,是劳动者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协同劳动。 4 作业组:所谓作业组是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把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相互协作的人员组织起来的劳动集体。 5 管理跨度:管理跨度(又称为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领导人所能直接、有效地领导的下级人数。 6 管理层次:管理层次是指企业生产行政指挥系统的等级层次。 7劳动定额:劳动定额是劳动者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合理组织劳动的基础上,完成某项工作预先规定的活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8 劳动定额水平:劳动定额水平是指国家或企业对职工完成某项工作所规定的应消耗劳动量的高低。 9 工时:工时也称人时,是计算工人劳动时间的计量单位,一个工人劳动一个小时称一个工时。工时消耗是指个人在一个工作班内全部工作的消耗,包括生产及各项活动的时间消耗。 10 定额时间:定额时间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必须消耗的工时。

11 非定额时间:非定额时间是指工人在工作班内从事劳动以外的其他工作所消耗的时间或停止工作的时间。 12 技术测定法:技术测定法是指在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进行研究和改进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观测和技术测算来确定劳动定额的一种方法。 13 比较类推法:以现有同类产品、零件、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分析比较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工序定额的方法。 14 定员:定员是指根据企业已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企业各类人员的数量界限和质量标准。 15 定员标准:定员标准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不同企业的同类型岗位人员制定的统一用人数量标准。 16 工作时间:工作时间亦称制度工作时间,使之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从事生产劳动或工作的时间,以小时为计量单位。工作时间一般由法律和制度规定。 17 工作班制:工作班制是指在工作日内组织不同班次进行生产的劳动协作制度。 问答题 1 根据劳动组织的范围,可以将劳动组织分为哪两个层次? 答:根据劳动组织的范围不同,可将劳动组织分为社会劳动组织和单位劳动组织两个层次。 2 有人说,劳动组织是共同劳动的需要。请对此观点进行评论。

社会工作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者 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社会工作者的特征(1)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2)他们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而不是行政官员。(3)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方法,这些方法可能是由国际通则所确定的,也可能是根据本地经验发展出来的。(4)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开展活动,需要一定的专业规范和组织约束。 2.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在个案工作中,在工作者与案主彼此信任的和谐关系中,充分调动案主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案主的问题,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案主本身及外部资源,增进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案主成长的目的。这个定义界定了个案工作的性质,指明了个案工作的目标在于增进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手段和途径是通过运用科学的助人知识及活动来帮助个人和家庭。 3.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论的前提是认为信仰、价值观、制度、风俗、标记、法律、分工等构成我们社会现实的事物,都是由一个文化中成员的互动建构起来的。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现实”不是存在于意识之外的世界,而是观察者的精神产品,是一种社会建构,这种“建构”的现实也不完全是个人的产品,而是深受所处的语言系统的影响,所以,人绝对不是完全自主的,而是高度可塑的。由此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不存在必然的、绝对的客观真理,人们拥有的只是个人观点和在这种观点指导下的行为。最后,建构主义关注语言在人们的社会建构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建构主义认为,所谓客观的现实并不存在,现实是人们的语言建构出来的精神产物。 4.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的概念最初由人类学这P.C.格里克于1947年首先提出来。 亦称家庭生活历程,指家庭自成立之日(夫妻缔结婚姻关系起),经历扩充、扩充完成、收缩、收缩完成等阶段,直至消亡的动态发展过程。它反映了家庭从形成到解体呈循环运动的变化规律。家庭随着家庭组织者的年龄而增长,而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并随着家庭组织者的寿命而消亡。在家庭生命运行中,家庭成员完成人生任务,家庭得到延续,母家庭孕育子家庭。

组织工作是什么

自我总结 组织工作是什么,有哪些成绩和不足,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有哪些举措和办法?党的组织工作是按照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以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全部实践活动,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的来说,组织工作主要是指为了更好地建设党所组织起来的各种实践活动。 成绩:大家都十分认真负责地做好党内的各种工作。 不足:个人来说,积极性还不够,有些组织活动不够严谨。 举措和办法:提高大家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党的建设中去,把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认真,耐心地去做好,在组织活动前先做好准备工作,以免造成时间和人力的浪费。 什么是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民意调查的意义、内容是什么? 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是指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组织干部形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对组织工作的具体意见,建议。简单来说就是指同学们对我们党组织所组织的各种工作及我们党员,预备党员工作的满意程度及建议。 意义: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就是要让同学们对我们党组织工作充分发表意见,提出真实看法,主动接受同学们的监督,就是要公开透明。增进同学们对组织工作的了解和理解。 内容:党组织可以经常找身边的同学谈心,了解他们的境况,心情,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还可以展开问卷调查,更加全面地了解大家对党组织的看法和建议。 批评与自我批评: 成为预备党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意识上已经了解自己不应该和以前一样了,但是行为上还是没有做的很好。对党的很多知识和党组织内的很多纪律还不是十分了解,积极性比之以前有所提高,但是还远远不够,在学习和生活上还是不够努力与自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去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经常做自我批评,提高自己的积极性,去学习更多党的知识和纪律,积极参与到党的活动和生活中去,在学习上更加努力进取,生活上积极向上,做一个乐观的人。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管理突破: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人才生命周期:人才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引入阶段、成长阶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主管人员培训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霍桑实验: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强化: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零期预算: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 管理道德: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为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直线职权:指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涡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沟通: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社会责任: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义务。 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控制工作:指管理者通过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重新拟订标准,对下发工作成交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结果。 简答题 1、计划工作程序: ①估量机会②确定目标③确定前提条件④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⑤评价各种方案⑥选择方案 ⑦制订派生计划⑧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2、内部提升制优缺点: 优点:1.由于对机构中的人员有较充实可靠的资料,可了解候选人的优缺点,以判断是否适合新的工作。2.组织内成员对组织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了解,能较快地胜任工作。3.可激励组织成员的进取心,努力充实提高本身的知识和技能。4.工作有变换机会,可提高组织成员的兴趣和士气,使其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情绪。5.可使过去对组织成员的训练投资获得回收,并判断其效益如何。 缺点:1.所能提供的人员有限,尤其是关键的管理者,当组织内有大量空缺职位时,往往会发生“表黄不接”的情况。2.会造成“近亲繁殖”。3.组织内没有被提升到的人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挫伤。 3、简述实现“管理突破过程”的步骤 实现“管理突破过程”的步骤:论证必要性;组织落实;进行“诊断”;治疗过程;克服阻力;在新的水平上控制。 4、领导工作的影响力来源于哪里? 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正式的权力或职位的权力,一类称为个人的权力或非职位的权力。职位的权力又分为奖赏权力、强制的权力和合法的权力;个人的权力又分为专家的权力和榜

管理学组织工作概述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组织工作概述》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将组织的输入变为输出的转化过程是指()( ) A.技术 B.外界环境 C.规模 D.组织的生命周期 2、较早对技术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是()( ) A.泰罗 B.甘特 C.伍德沃德 D.孔茨 3、组织的生命周期的第二个阶段的特征是()( ) A.萌芽发展 B.稳定 C.全面扩张和成长 D.衰落 4、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是指()( ) A.分工协作原理 B.目标统一原理 C.管理宽度原理 D.责权一致原理 5、企业采用防守型战略的组织结构,表现为()(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A.职权相对分散 B.高耸型 C.管理比较宽 D.特别重效率 6、从组织工作角度看,下面哪种情况会造成组织工作的窒息?()() A.高弹性的集权 B.中等弹性的集权 C.低弹性集权 D.无弹性集权 7、从组织工作角度看,()是社会大生产保持统一性与协调性的内在需求() A.分工协作 B.责权一致 C.集权管理 D.目标统一 8、对组织结构中的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处理得越是适中,就越是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这是()() A.计划工作的原理 B.组织工作的原理 C.领导的原理 D.控制工作的原理 9、从组织工作内容来看,组织工作包括了()() A.职位设计 B.职权设计 C.横向设计 D.纵向设计 E.组织结构的协调 10、各种类型的组织所采用的技术一般分为()() A.单件或小批生产技术 B.IT技术 C.大批量或集中生产技术 D.连续流程性生产技术 E.机电一体技术 11、组织的生命周期包括()() A.诞生 B.青年阶段 C.壮年阶段 D.成熟阶段 E.启蒙阶段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三.名词解释. 1.标杆管理:所谓标杆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杆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 2.标竿管理:标竿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竿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标竿管理最早 由美国的施乐公司提出,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 3.不确定型决策:所谓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而且这些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是无 法估测的。 1.参谋咨询系统:参谋咨询系统是由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采用官方或者非官方的形式专门从事智力开发,协助中枢系统进行 决策的辅助性组织。 2.成熟—不成熟理论:“成熟—不成熟”理论是研究人的个性和组织关系的一种理论,美国的阿吉里斯认为,在人的个性发展方面有一个 过程,就是从不成熟到成熟,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个性。 3.成熟-不成熟理论”:阿吉里斯创立的。他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 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 4.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是指那些常见的.定型的和重复性的决策。 5.冲突: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6.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 主监督。 1.单环学习: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 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单向沟通: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调查反馈法:调查反馈法主要是利用问卷向一个组织来收集有关组织与成员的资料,组织成员以这些具体资料为基础来共同诊断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 2.调查反馈法:通过问卷表调查和分析某单位的工作,发现问题,收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见,并把这些材料反馈给参加问卷调查的人。这 一方法可以发现组织的现实状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激发改革动力和确定努力的方向。 1.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 互感召和相互信赖。 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2.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意 识,并以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3.分权式组织结构: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 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的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4.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风险。 5.服务组织:服务组织的基本功能是以服务为主。组织的受惠者,是公众中与组织有直接接触者,如学校.医院.社会福利院等均属于这类 组织。 6.辅助机关:是指活动内容直接为行政首长和业务机关服务、间接力实现整个行政组织目标服务的机关。 1.格道式发展:格道式发展又称方格训练,是从布莱克和穆顿领导行为的管理方格理论派生出来的一种全面系统改进组织的发展技法。 运用此技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改进企业组织计划和沟通效率,以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 2.工作冲突:当人情货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相互依赖或密切相关而出现指责分歧和工作矛盾时,就可能产生工作冲突。 3.工作丰富化:所谓的工作丰富化是指在工作中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自主权和控制权。工作丰富化与工作扩大化.工作轮调都不同,它 不是水平地增加员工工作的内容,而是垂直地增加工作内容。 4.工作扩大化:工作扩大化是指工作范围的扩大或工作多样性,从而给员工增加了工作种类和工作强度。工作扩大化使员工有更多的工 作可做。 工作再设计: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5.功利性组织:功利性组织是指主要通过经济手段,诸如增减薪水.调整奖金.办法奖品等手段对其成员进行控制的社会组织;如工商企 业,银行等。 6.功利组织:功利性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7.管理层次: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8.管理幅度: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构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9.规范性组织:规范性组织以荣誉的报偿或规范作为管理部属的方式。如教会.学校等。 10.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日常办公机构,是协助国务院主要领导组织会议决定事项的实施的中央政府 机构。 11.过程咨询: 过程咨询就是用一系列的顾问活动,来帮助变革人员认识、了解和处理周围环境所发生的事件。 12.过程咨询:过程咨询是指组织成员借助于掌握专业技术的咨询顾问的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咨询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自行了解.认识.分析 和处理,包括沟通.角色扮演.群体功能.群体规范.领导.群体间关系等问题的能力,更好的完成组织的任务。 1.互利组织:互利性组织。这是一种以组织内部成员间互获利益为目标的组织,这类组织追求的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互惠互利,如政党. 工会组织.职业团体(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宗教团体。 2.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意味着组织的决策者不能得到关于环境因素及其变化的足够的和充分的信息,因而难以预测到环境的变化, 把握环境因素之间以及环境因素对组织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 3.混合制:又称委员会和首长并立制,是指行政组织的事权一部分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另一部分由行政首长个人决定的一种行政 组织体制。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以哈佛大学教授.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的总 称。 5.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 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

组织工作名词解释

组织工作名词解释

组织工作名词解释

组织工作名词解释 一、“一定三有”(定职责目标和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 (一)“定责权立规范”,加强对村干部规范化管理 针对一些村班子缺乏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问题,多方组织力量开展调查,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认为除了一些历史和客观原因外,对村级组织一向权责不规范,导致村干部人数不稳、素质不齐、权责不明、保障不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首先,卡定职数。1000人以下的村,干部职数一般为3人;1000―3000人的村,干部职数一般为5人;3000人以上的村不得突破7人。其次,重在选优。通过党内选、群众评、组织定等程序,对原有干部进行好中选优,做到宁缺勿滥,决不超编。第三,提倡“一人兼”。大力推行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安排原任村书记依法参加村委会主任选举,安排当选为村主任的党员为新一届村书记候选人。对安排参选而未参选,或在选举中落选的党员,原则上不再推荐为新一届村党组织成员人选。二是因需定员:打破村人治村模式。以“一好双强”的素质要求为标准,打破村人治村的传统模式,不拘

一格、不拘一地选人才,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走上村干部岗位。三是明岗定责:加大激励考评力度。为了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对村干部实行严格的明岗定责、严格的目标管理和严格的考评制度。首先,推行“双述双评”制度。即:村书记、村主任每年年终向乡镇党委和党员、村民代表进行双向述职,接受乡镇党委的考评和群众代表的测评。其次,把“双评”结果与干部的使用直接挂钩。第三,实行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由乡镇党委根据各村实际,具体确定村书记、村主任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年初建台帐,年中搞检查,年底搞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收入、待遇挂钩。 (二)全面推行结构补贴制,实现“收入有保障” 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村干部,是党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基干力量。村干部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待遇问题,直接关系到干部的积极性、班子的凝聚力和岗位的吸引力。为此,市委极大关注和支持,多次研究、反复强调,尽管张家口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可用财力十分有限,但是,“再穷不能不顾农村干部,再紧不能紧了农村工作”,只有村干部队伍稳定了,农村工作

人力资源答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重点)

三.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4.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 9.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指的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之整和。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指的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组织发展战略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和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制定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针的过程。 1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是指根据工作需要或个人意愿,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变换公职人员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变更或消灭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与过程。 18.挂职锻炼是指机关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上级、下级或者其他地区的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的职务,经受锻炼,丰富经验,增长才干的人事交流活动。 20.公共部门的工作分析指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公共组织中某职务或工作的目的、职责、隶属关系、工作环境以及任职资格条件等相关信息,对该职务或工作的性质以及完成该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资格条件做出明确的规定的过程。 26.文件筐作业又称公文处理,它是一种效度高、而又能为多数参加者所接受的一种面试方法。其操作方法是提供一定数量的备忘录、信函、报告等文字性资料,让应试者阅读完这些资料后,决定处理意见。 27.管理游戏亦称商业游戏,是评价中心常用的方法之一,以游戏或共同完成某种任务的方式,考察小组内每个被试者的管理技巧、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素质。 28角色扮演即让候选人成对地扮演各种角色并讨论各种相关的问题,主要是用以测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情景模拟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评价者设置了一系列尖锐的人际矛盾和人际冲突,要求候选人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情景,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评价者通过对候选人在不同人员角色的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测评其素质潜能。 2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是指以科学的测评手段和方法为工具,通过招募、甄选、录用和评估等程序,从组织内外获取合适的人员填补职位空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36.委任制是指由有任免权的机关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直接委派工作人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 37. 降职是指由原来的职务调整到另一个职责更轻的职务,是由高的职务向低的职务的调整。它意味着公务员所处地位的降低、职权和责任范围的缩小、待遇的减少。

党务专业工作 名词解释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常用名词解释 1、基层党组织建设“四个五”标准: (1)五个基本: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 (2)五个体系: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服务群众体系、宣传教育体系、民主管理体系、和谐稳定体系; (3)五个好: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 (4)五务合一: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要求,即强化党务、规范村(居)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 2、基层党组织建设“六个全覆盖”: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基层党组织书记选优训强全覆盖、党员“双育”计划全覆盖、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全覆盖、村级集体经济达标全覆盖、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全覆盖。 3、五亮五比五创:“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点评、亮评议”、“比素质、比干劲、比奉献、比创新、比作风”、“创一流科室、创一流队伍、创一流服务、创一流业绩、创一流形象”。 4、双联双促:双联——“机关联基层、干部联群众”;双促——“促科学发展、促社会和谐”。 5、三抓一促:抓作风、抓环境、抓落实,促跨越。

6、创先争优活动“五好五带头”: (1)基层党组织创“五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2)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7、创先争优“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 切实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三级联述”,要求市(地、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分别向上一级党委进行专项述职。“三级联评”,要求组织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对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抓党建工作情况进行评议。 8、基层党组织“五项制度”:党建指导及联络员定期联系制度、党组织定期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建工作及党组织书记目标责任制。 9、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即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争创农村党的建设先进县(市、区),争创“五好”乡镇党委,争创“五好”村党组织。 10、农村党组织书记“一好双强”要求: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 11、社区党组织书记“一好双强”要求:思想政治素质好、社区管理能力好、群众工作能力强。

名词解释-工作分析

名词解释 1、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也叫职务分析,是指在组织中通过采用标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收集有关工作职务的信息,包括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全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进而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位分类图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组织的人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设计、劳动关系、工作设计等一系列基础职能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的系统过程。 2、工作要素 工作要素是指工作活动中不能够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动作单位,是形成职责的信息来源和分析基础,并不直接体现于岗位说明书中。 3、任务 任务是指一系列为了不同的目的所担负完成的不同的工作活动,即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目的的要素集合。 4、职责 职责是指由一个人负担的一项或多项相关联系的任务集合,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上行动目标加以表达。 5、权限 权限是指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任职者必须具备的,对某事项进行决策的范围和程度。 6、职位 职位即岗位,是某一时间内某一主体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集合。 7、职务 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 8、职业 职业是指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工作要求相似或职责平行(相近、相当)的职位集合。 9、职位分类 职位分类是指将所有的工作岗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组、职系(从横向上讲),然后按责任的大小、工作难易、所需教育程度及技术高低分为若干职级、职等(从纵向上讲),对每一职位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作成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对聘用人员管理的依据。 10、职系 职系又被称为工作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 11、职组 职组是指若干工作性质相近的所有职系的集合,也叫职群。 12、职级 职级是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 13、职等 职等是指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要求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 14、工作分析的主体 工作分析的主体是指具体承担工作分析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实务和信息的收集等工作的人,简单地说就是来进行工作分析的人。工作分析的主体是工作分析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是工作分析的主要策划和实施者。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工作分析中广泛运用的方法之一,它是以书面的形式、通过工作任职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单方面信息传递来实现的工作信息收集方式。 2、资料分析法 资料分析法是一种普遍通用的方法,它就是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收集,借助资料分析的工具,直接提炼有用的工作分析信息的一种方法。 3、观察法 又名观察分析法,一般是由有经验的人,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记录某一时期内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有关的工作因素,达到分析目的的一种活动。 4、工作日志法 工作日志法是为了了解员工实际工作的内容、责任、权利、人际关系及工作负荷,而要求每个员工都要将自己所从事的每一项活动按照时间顺序以日志的形式进行记录,以实现工作分析目的一种工作分析法。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 2、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以及与该要素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它包括国家的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现有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发展速度等。 3、组织战略 组织战略是指组织对有关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目标的谋划和决策,即组织为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对生产经营和持续,稳定发展中的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目标的谋划和决策。4、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运作和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组织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组织制度、文化环境、组织产品等具有组织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5、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则,为完成某一共同的目标,正式组织起来的人群集合体。 6、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7、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指组织整体的结构,是在组织的管理要求、管控定位、管理模式及业务特征等多因素影响下,在组织内部调动资源、搭建流程、开展业务、落实管理的基本要素。 8、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9、组织的业务流程 组织的业务流程是指,为了为满足组织目标群体的需求和实现组织自身目标,以及保障组织进行正常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活动和环节的总称。 10、岗位 岗位是指为完成组织中的某一项或若干项任务而设立的,具有特定劳动对象及一定职务、权限和责任的工作位置。 11、岗位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