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人教版新课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数学领域的进一步细化,是以学科整合思想为原则,以数学知识技能为重要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许多学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了大量研究,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撰文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从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学校、教师等层面分析了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问题,高建方等一批教师则分析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形式和要求。纵观这些研究,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学习材料是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媒介,课程内容决定课程开展的方式,如果活动课程的课程设计方面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后续实施一定会面临大量问题。因此,从分析活动课程内容出发,探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特点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部分,国家为了更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定了四大领域,事实上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班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同伴间的交往、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非指定领域。在数学领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分,综合与实践要求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小学数学秉承新课改理念,教材每章节后的阅读及数学活动即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数学领域中的表现。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内容分为四大模块,这四部分内容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融合,合理安排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教科书内,保证了每学期数学的学习都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部分。以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材中活动课为例:

从教材活动课主题材料中,我们可发现活动课学习材料从编制上有较好的地

方,也有不足的表现。

(一)数学活动课学习主题材料表现较好的方面

1.活动主题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

新课程要求删去旧教材中繁、难、偏、旧的知识,数学知识的学习要与学生现有生活、已有经验相联系。从教材中表现的活动主题来看,数学活动课的学习超越了教材、课堂的局限,密切了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拉近了数学与人的距离。例如“帮助家庭记录一月的收入支出状况”通过家庭“收入”“支出”这一载体让学生体会正数、负数以及负数是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日历框数字规律”也是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日历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

2.活动主题学习与信息技术相整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学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工具。如“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让学生体会到用Excel对数据进行计算的方便和简洁,用几何画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探究点、图形平移规律,画函数图像探究函数问题等,形象生动地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变化问题,使数学中复杂难懂的问题变得清晰明了。

3.活动主题学习形式多样化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小学数学活动课主要以应用、探究、数学实验、数学调查、数学制作设计、数学主题阅读六种形式进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从多方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综合能力。同时,亲自调查、动手制作,加强了学生的自主体验能力,让学生领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知识、提升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动机。

(二)数学活动课学习主题材料表现不足的方面

1.主题阅读类比例较大

以表一为例,在14个主题学习中,主题阅读类占到6个,达到了42.86%,其次是数学制作、数学调查。主题阅读主要以数学名人轶事、数学史介绍、章节知识补充等内容为主,以语言文字向学生传输文本知识。阅读类较多,动手操作类活动较少易导致活动课上成传统的讲授式课程,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内容缺乏整合性

注重了形式的综合,内容的整合性却较缺乏。笔者通过翻阅这些主题学习材

料发现,数学领域活动课程的整合主要体现在数学知识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面,例如“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借助几何画板探究图形边、角变化”等。这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上的整合,而主题材料就其本身而言,整合性不够,主要表现在:知识点较单一,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某一知识点,并没有将这一知识点与多个知识点或是跨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学习,实际上还是单一知识点的学习。

3.主题内容本身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

调查统计类的活动主题课程,需要实际调查收集数据,或是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数据。例如概率初步部分要求,首先学生需具备基本的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事实上有些教师计算机能力较差,不能给予学生较好指导,学生的信息素养不足,导致这些活动开展的效果较差。其次,对于一些教育设备资源薄弱地区,学生没有收集资料的平台,缺乏整理数据的工具,这些主题内容实施确实是个难题。

二、主题材料设计与活动实际实施中问题的原因

活动主题在设计上出现问题,必然会导致活动课程中产生各种问题。通过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内容的分析及现实学校实施活动课程情况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存在以下问题: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形式多样,轻内容整合

从六种数学活动课学习类型来看,数学学习方式较丰富,有阅读、实验、调查、制作等,丰富的数学课题学习形式增强了学习的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但学习内容知识本身并没有较好的综合,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缺乏融合,联系不紧密,不利于学生形成综合的思维意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多种教学方式的随意组合也是重形式、轻内容的表现之一。科学、适量的教学方式组合,能促进学生学习,但现实是,大多数教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简单地理解为就是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等综合能力,表现在教学上即各种教学方式的堆砌,中小学教师演示课上最常设计的教学方式有小组讨论、分组报告、合作探究等,有些课程的学习不适合用讨论法,教师也将其机械地搬进来,实际上不利于学生学习。教学方式的综合要讲究策略,关键在于这种方式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内容决定形式,只有内容做到了综合,才能真正从源头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形式上的综合,没

有内容的综合,学习只是停留于表面,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教”活动课的倾向

小学数学教材每章节后的活动课材料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只是一个引子,大量潜藏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课例扩大学习面。这些课例中,主题阅读类比例较大,教师在本身对综合实践课程把握不准确的情况下,容易依赖课例,尤其是主题阅读类课程,教师容易在教室里形成“讲”或“教”活动课的现象。这样学生事实上还是通过传授获得知识结果,自身问题意识、学习的体验、综合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

(三)教师能力不足,限制活动课的开展

从数学活动课学习主题来看,有些课题的学习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例如用电子表格统计数据、用几何画板演示图形变化、发现规律等,一些教师缺乏信息技术能力,不会基本的电脑操作,同时还不愿意学习新事物,难以跟上课程的发展。其次,教师难以把握综合性的课程内容,学科教师可能在自己本专业领域较有研究,而对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不了解,其专业素养低下导致活动课缺乏有效的指导。

三、从主题设计出发提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建议

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学习内容,只有从本质出发,学习内容的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活动课程的学习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活动课程内容设计上,还需将纯粹的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通过实际情景做更好的衔接、整合,做到内容的综合,同时减少主题阅读类的活动课,增加活动形式,例如游戏类的教学、室外教学等。从主题材料来看,数学学习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教师应加强自身业务能力,运用多样化新式教学手段,适应现代化教学。

综合活动课程因其综合性、生成性等特点使其不易把握。它对教师知识的广度、能力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传递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者,要想使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实施,活动课程内容设计、教师这两个因素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需从最关键的两点出发,做到这两点,数学综合活动课程就能真正实现它应有的价值。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数学课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课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实践环节设计不合理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难度,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对策一:增加趣味性 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在学习数学几何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几何图形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策二:利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实践案例,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快乐地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参与度不够 在实践活动课上,部分学生的参与度可能不够,导致实践效果不好,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对策一:组织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对策二:设置奖励机制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比如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励。奖励机制可以刺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 三、实践环节设计不合理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 与对策分析 【摘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有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数学综 合素养。当前,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重视程 度不足、教学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因此要认真分析这些关键问题,找出相对应的 策略,使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以便更好地推进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强化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问题对策 【正文】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观念落后,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很多数学教师并不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讲授时基本是一带而过。还 有部分教师认为,综合实践课程非常开放,教师不需要教,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没有进行有效指导。当前,还有部分老教师还是 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而且小学数 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不属于学业评定的范围,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 个可有可无的课程,所以并未真正理解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2.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的定位模糊,经验不足,停留在知识讲解上。 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有着积极意义,但很多教师对综合实 践课教学的定位不清晰。对于小学生而言,自己动手操作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究出的结果才会印象深刻。然而,当前大部分教师 花了大部分经历在综合实践课的备课环节,课堂上讲授过多,唯恐讲授过程中知 识点有所遗漏。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难度大,知识点较多,但部分教师受传统教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措施分析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措 施分析

摘要: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提升,为学生发展带来良好的体验。因此,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在关注理论知识学习的情况下,还应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的情况下,也会更好的解决问题。教师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性举措之下,带动学生认真参与数学知识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问题;措施分析 前言: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展现出重要的价值,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重点探索,让学生展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构建过程中,活跃思维感受到数学综合实践的价值和力量。在形成良好的问题解决模式下,让学生拥有对数学综合实践的准确理解和认识。结合现阶段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出完善的解决对策。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存在了一定的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出现了形式化的问题。长时间在传统教学理念和形式的影响下,教师并没有树立新颖教学思想,没有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过程中,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形式化的不足,并不能合理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第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过程中,没有和实际生活进行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这所形成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陷入了困境中。教师不能全面激发学生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欲望,不能彰显活动的趣味性和时代性。第二,教师针对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比较单一,并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评价情况下,让学生难以突破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1]。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对其进行重点更新和完善情况下,让学生拥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知识的重点理解和研究,加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认识和理解的情况下,从根本上带动学生学习发展。

小学数学落实新课标的现状及对策

小学数学落实新课标的现状及对策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数学课程不断改革,新课标的落实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 话题。然而,实际情况却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落实新课 标的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 1. 教学内容不够全面:新课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了数学 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一些老师将重点 放在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实际应用。 2. 学习环境欠缺创新:数学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 决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室环境比较单一,学生缺乏互动和探索 的空间,难以培养出创新思维。 3.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注重讲解与练习,缺乏 趣味性,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新课标要求提倡多元化 的教学方法,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 二、对策提出 1. 更新教学资源:制定新的教学课本和辅助教材,加入更多实例和 情境,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

2. 构建实践环境: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技术,打造一个 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以实践为基础,通过探索与互 动来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3. 发展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数学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他们适应新课标的教学需求,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 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与合作。通过 家庭作业和亲子活动,让家长了解教学目标和方法,共同关注学生的 数学学习。 三、对策实施 1. 落实新课标:学校要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落实新课标,制定 详细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对教师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正确理 解和实施新课标。 2. 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学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工具和素材,鼓励教师利用实例和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建设有创造性的教学环境:学校要创建富有创造力和探索性的数 学学习环境,配备多媒体设备,提供足够的实践材料和游戏工具,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出现以下情形:有时,面对数学问题,无从下手;有时,明明思路很清楚,就是解不出来;有时解题到途中,却是:“山穷水尽”等等.这些疑惑可归结为没有掌握好解决问题的策略. 俗话说妙计可以打胜仗,良策则有利于解题,当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该把一般的思维升华到计策谋略的境界。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对学生解题策略指导的尝试探索,获得了一些初步的体验。 一、枚举策略 枚举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有很多较复杂的问题,常常是从具体情况一一枚举,从中找出规律和方法再加以解决的。 妈妈买来7个鸡蛋,每天至少吃2个,吃完为止,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 解:需要考虑吃的天数和吃的顺序不同。一天吃完:7;两天吃完:5+2,2+5,4+3,3+4;三天吃完:3+2+2,2+3+2,2+2+3。 答:一共有8种不同的吃法。 当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都按一定规律列出来的时候,思路非常清晰,此题就比较容易完整的解答。 二、画图策略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思考解决问题时难免会遇到困难。小学生在纸上涂涂画画可以拓展思路,使用这项解题策略,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象性的特点。 已知两数之和为14,两数之差为2,求这两个数。 这个题如果列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是很容易解决的:X+Y=14;X-Y=2。解此方程可知X=8,Y=6。但如果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尝试做此题,在没有学习方程的基础上,一般不考虑选用方程来解答。这样的题只能通过画图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要求其中较小的那个数,可以用两数之和减去两数之差再除以2,即(14-2)÷2=6。要求较大的数,也可以用两数之和加上两数之差再除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 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改进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的脱节问题。有些老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只注重实践环节,而 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重视,导致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 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在实践活动前提前讲解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 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标。 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问题。一些实践活动设计过于抽象和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与实 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测量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将数学知识与实际 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问题。一些老师过于强调传统的课堂讲授和书本知识的学习,无法 激发学生兴趣,在实践活动中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影响了实践活动的效果。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以小组形式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合作并彼此交流,也可以通过游戏、实物演示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体系不全面问题。有些教师在评价实践活动时,只注重结果,而没有考虑学生的 过程和思考能力,导致评价体系不全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 况。 教师自身知识水平问题。一些教师对于实践活动的设计和指导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素养,持续学习 和研究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但只要教师认真思考并采取相应 的对策,就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任务型教学策略实践分析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任务型教学策略实践分析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突出.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 因此,任务型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投入智力并亲身经历,促使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主动思考、分析以解决任务,并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与抽象性的学科. 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发展不完全,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因此,就需要教师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其能力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任务型教学策略注重的是在一个数学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实现信息的加工,并获取一定的知识与经验. 任务型教学策略的实施,强调任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现实意义,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参与和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获得认知与情感参与. 此外,数学方法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让小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并学会运用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来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有利于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而任务型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开放性,从而促使其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与途径,从而培养其一定的数学思维. 二、任务型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任务 每一名学生都各自持有不同的经验世界,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因此,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特点与能力水平,合理提出“任务”,并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尝试练习,灵活应用多种方法分析任务,拓展其思维空间,最后探求新知,完成任务.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布置分球、猜球、摸球等游戏任务,并引导学生成立学习三人或五人的学习小组,保持同组内学生基本能力的均衡,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清楚各自的学习任务,实现交流与合作;同时,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经历亲自摸球、分析与总结的过程,进而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 研究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深受欢迎,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 氛围,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由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深入理解,容易在学习过 程中形成错误认知,而教师以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发 散思维,形成良好的抽象逻辑思维,深化学习印象,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引言 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为目标开展探索,建 构覆盖小学6年的“综合与实践”结构化课程资源和基于实践的课程实施模型, 丰富了学科育人的途径。教师参与结构化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活动,获得了专业发 展机会,更新了“综合与实践”的育人价值观念,提升了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 的水平。学生参与丰富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改变了学习方式,在真实的问题 情境中,开展真研究,获得真体验,积累了学习经验,掌握了学习方法,发展了 核心素养。 1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现状 1.1教师对综合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目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存在部分教师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主要表 现在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综合与实践教学或忽略了 综合与实践教学。无论是新课标还是旧课标,都将综合与实践与数与代数、空间 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但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受传统思维影响较

深,认为综合与实践教学对提升学生成绩没有显著作用,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习惯性忽视了综合与实践教学。 1.2学生过度依赖教师 鼓励小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自主投入数学学习中,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部分家长的溺爱,小学生会在家庭乃至学校生活中,出现过度依赖他人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使学生形成消极的场依存型人格,还不利于其未来的创新发展。一些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未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一味地指导学生背记概念知识和解题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无法自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1.3情境教学流于形式 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身处特定情境中,多角度、全方位理解所学数学知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然而,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会过度追求效果而忽视了学生的直观体验,导致情境教学流于形式。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的言行会影响情境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过度追求效果,只是活跃了气氛,但未能融合教学情境与数学学习活动,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课堂教学资源被浪费,也难以取得预期教学成果。 2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策略 2.1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参与兴趣 新课标推荐综合与实践教学采取主题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题式教学即学生围绕教师给出的主题开展学习和探究,项目化教学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个人兴趣自由分组和选择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项目研究。主题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的最大区别是主题式教学较随意,而项目化教学相对比较严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主题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为基础,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计不充分: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时, 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导致课程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2.忽略创新能力培养: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知 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缺乏实际场景模拟:很多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缺乏实际场景 的模拟,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1.师资力量不足: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无法有效地 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 2.教材内容陈旧:一些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人 才培养的需求。 3.教育观念落后: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 念上,缺乏对“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重视和支持。 四、改进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课程设置: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 课程的重视,完善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经 验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 3.更新教育理念: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数学教育理念的更新,强 调“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重要性,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4.引入实际场景模拟: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入更多的 实际场景模拟,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五、实践案例与启示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发生着变革。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 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必要对小学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 活动教学效果。 1. 缺乏实践机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校和教师普遍存在着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忽视和轻视。 学校的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导致一些学校没有足够的实践设备和场地,学生缺乏参 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部分数学教师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实践活动 的有效指导和组织,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动手的机会。 2. 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脱节 一些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往往只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点的应用和实践,缺乏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而且,很多实践活动都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3. 缺乏教师的指导和监督 在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往往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监督。一些教师在实践 活动中过于放任学生,导致学生盲目进行活动,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缺乏教 师的指导和监督也容易导致实践活动出现安全隐患和学生受伤的情况。 二、对策 1. 加强实践活动的场地和设备建设 学校应该重视实践活动场地和设备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 参与度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和学 习效果。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 实践活动,培养其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需要进 行改革和完善。数学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 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小学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改善。

小学数学新课标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数学新课标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的 设计与实施 摘要: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我国要培养的不是纸 上谈兵的人才,而是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小学数学新课标课程中,综 合与实践活动课是必要组成部分,教师、学校和学生都应对其予以高度重视。但 在教学实践中,综合与实践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活动课有名无实、组织形式 单一及缺乏深度等。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新课标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并对其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引言:小学阶段的综合与实践活动,重在让学生集体参与和动手实践。而当 下的数学教学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学校并没有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 导致实践中活动课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也很难得 到提升,而这正是一个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一、浅析小学数学新课标综合与实践性教学的基本原理 1.1实践性原则 顾名思义,综合与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从理论教学中走到实践教学中去, 多进行自主实践、自主思考和自主动手。小学阶段是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学习的阶段,其中涉及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在这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多 少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从小就培养思维逻辑,这种能力都是从实践中锻炼所得。因此,在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需要明确其实践性原则,多组 织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 1.2趣味性原则

好动、好奇心强以及探索欲强都是小学生群体的特征,这些特征导致其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而在教学内容与环节的设计中,教师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就需要意识到学生的上述特征,在设计数学综合和实际操作时,要坚持兴趣原则。例如,可以在综合和实践中加入一些小型的游戏,或者将一些学生喜欢的糖果和玩具作为该活动的奖励。将趣味性原理应用于综合与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并确保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二、探索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路径 2.1 联系生活实际,以问题贯穿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所有知识究其本质而言,都是从实践中来,最终也要回到实践中去,数学自然也不例外。新课标数学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其实就是教会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板块,实践是数学学习的最后归宿。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时,要注意将该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特定的教学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有关的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技能。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好习惯,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入和问题贯穿的方式组织活动。其中在问题设计上,教师需要对活动主题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溯源,将复杂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问题,由浅至深地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让学生自主得出最终结论。这种将知识融于实践活动,并让学生自主探索而得到的知识比教师直接传授的知识更深刻。 例如,教师在人教版《观察物体》的活动课教学时,就可以用前述方法进行活动设计。本单元活动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立体物体组合有基本的了解,锻炼其立体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综合与实践活动设计时,可以让学生用日常接触到的物品进行组合,并对其进行仔细观察,画出其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教师还可以在活动中多采用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如“多个正方体组合后的正视图有什么特征”“正方体和长方体组合后的侧视图边长如何确定”。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实践动手得出最后的结论,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立体思维能力,也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2精心组织,引进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与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与原因 分析及对策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走向社区服务、走向独立探究等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生的“成长”为归宿。但不难发现,在小学生生本教育实施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里?原因何在?应该采取什么对策解决?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现状 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被当做可有可无的副科,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同虚设。 笔者走访了本县相关学校,发现一些学校只开设信息技术课、劳动技术课。这两个模块都有专职教师,但综合实践活动课只有课表的安排,却没有专职教师。这节课,有的学校是学生自习,有的学校安排语数英老师上课,美其名曰:语数英的研究性学习时间。甚至有的学校信息技术、劳动技术也没有抓好,常常被主科老师捡去上。这样,整个综合实

践活动课形同虚设。 2.综合实践活动课被学科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性质是“综合”与“实践”,它和学科课程的知识化学习有本质区别。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独立的教材要求,探究的内容可以来自学生,因此,这样的课程应该是真正体现生本要求的。但某些老师在教学中偏偏把它们当做学科内容一样讲解,这其实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性质理解不到位的体现。 3.综合实践活动课各自为政。 专业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缺乏,导致某些学校把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外的综合实践课分配给其他学科教师。由于学校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案,有的老师很受学生欢迎,但他的教学内容没有得到积极的推广;有的老师一到综合实践课就不知所措,干脆占用来补主科课程,也没有受到学校管理的限制。这样教师授课的随意性很大,教育效果差别也很大。 4.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空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的内容太多太杂,相关评价方案没有确立,某些学校没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某些学校甚至没有相应的主管综合实践活动的机构。 二、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现状的原因分析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门课中,学生不仅可 以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然而,在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 解决策略。 问题1:实践活动难度大,学生难以掌握 很多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前置知识和技能。然而,有 些学生可能由于缺乏前置知识或技能,难以理解和掌握实践活动。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 数学知识的掌握。 解决策略:课前引导和细致讲解 在开展实践活动课之前,教师可以针对活动内容和难度,提前为学生进行引导。可以 通过图表、视频等形式,介绍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帮助学生预先理解活动内容。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细致讲解,让学生逐步了解实践活动中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 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辅助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问题2:活动内容缺乏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实践活动课在设计时,如果不注重趣味性和活跃气氛,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 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挫败感。 解决策略: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活动设计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元素,比如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场景结合,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涵。同时,可以通过互动环节、小组比赛等方式,增加活动的互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措施,比如奖励 制度,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3: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和时长难以掌控 实践活动课的时间因素和活动形式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时间过长,容易让学 生疲劳和失去注意力;如果时间过短,活动内容可能无法展开。同理,如果活动形式单调,也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聊和疲惫。 解决策略:合理的时间长度和多样化活动形式 针对时间问题,教师可以在制定活动计划时,合理规划时间长度。可以按照活动的难 度和内容,制定相应的时间进度表,帮助学生清晰地掌握活动时间进展情况。同时,在活 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注重搭建活动场景,增加形式多样化环节,比如问答环节、讲解 环节、实践环节等,增强活动的多样性和互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育是一种对探索精神的探索,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大纲内容,融合教学特点,把数学神奇的一面告诉孩子们,这是小学数学教育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小学数学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展现有良好的前提条件。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在教会学生怎样更好地分工合作的同时也传授给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如今各个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与研究。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如今,小组合作教学的这种创新教育模式已经普遍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采用,同时众多教学成果充分表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1)小组成员分配不合理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通常把学习成绩作为分组依据,有的教育工作者甚至采取随机分组的教学方式,这些行为都会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教育工作者在组建教学小组学习时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到位的个性特征、性格和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分析,使每一位学生都真正参与到学习交流中。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参与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常规的小组成员分配会使成绩优秀的学生处于有利地位,进而对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不公平,一旦学生之间的关系出现罅隙就会阻碍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小组成员应当时常更换,避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依赖性和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降低学习效率。 (2)合作学习内容不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展教学内容的一种手段,教育工作者不能为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习,这一点就严重违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导致教学内容出现偏差。一些本应该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思考及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思考及教学 策略探析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当今新课 标背景下改革时重要的一部分,“综合与实践”是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输出, 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并通过三个步骤,即参与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 行趣味性的学习,以此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合作的能力。故 本文将研究小学数学中对“综合与实践”的思考以及在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这一部分相关知识的开展是为了帮助 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并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细处说,“综合与实践”的有效教学能够使学生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所 以教师应当被提倡将这种教学形式时刻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更加轻 松愉悦的学习。 一、挖掘教材信息,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在进行备课时,最主要的指导书籍就是教育部印发的教材,教师在授课 时要保证向学生传授更多有用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教材内的知识进 行仔细挖掘,挖掘时也要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并探索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教 学模式进而完成教学。学生在学习“综合与实践”内容的相关数学知识时,需要 从根本上进行思考,即与文本进行“对话”,充分研究数学教材要表达出什么样 的知识供学生们进行学习。教材上的内容是学生接触问题、学习知识的基础,只 有教师帮助学生对教材信息进行巩固,保证学生完全掌握教材知识,以此才能够 确保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六、美丽的校园--认识方向》时,教师要将“综合与实践”的知识内容展现出来,则首先需要在课本中将有关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分析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分析人教版新课标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而目前无论是小学生群体,还是教育环境都有了新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师面对更加严峻的教学形势。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等进行调整,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1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但是对于学习的热情维持时间比较短,尽管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教学,但是教学内容并没有被学生吸收,不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从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况来说,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教学方法存在失误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的传授比较重视,但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在考核的过程中对分数看得过于重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只是单纯的知识,没有掌握方法,不利于学生素质培养。 1.2 学生主动性差 在很多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设定,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在整个教学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让学生干什么学生就干什么,学生的主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降低,教学效果不明显。 1.3 不重视学生的层次性 小学生因为个人条件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更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因材施教,但是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层次教学,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了解,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化现象。 2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措施与实践 2.1 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较近,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学生能对学习知识有更好的了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对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指导方法与策略 古今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任何教育思想的实施,都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任何教育功能的实现,都要依靠一定的教育资源。课程的实施,最终要解决三个问题:要帮助受教育者学习什么?采用哪些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的目的?怎样组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所有这些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内容、形式、方法等等就属于课程资源的范畴。换言之,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为了实现课程的教育目标就必须认真研究有关课程的教育资源问题,为了有效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就必须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资源开发工作。 (一)课程资源及其重要性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课程资源,理解课程资源对课程的重要意义。 任何课程的设计与目标的达成,都要以一定的实施素材为基础,以一定的实施条件为转移。例如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知识,技能,经验,某些事物的事实材料或某些事物的发展过程等等,都可以做为活动开展的素材。对这些素材加以组织和运畴,便形成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这些都是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的组成要素。课程的进行又要借助于时间、地点、环境、人、财、物等条件,以及人们对该课程的认识水平和理解程度,这些虽不属于课程的素材要素但它们对课程的实施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被认为是课程的条件要素,课程素材要素和条件要素的总和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资源。换言之,课程资源也就是学校课程设计和实施全部条件的总和。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 课程与课程资源虽然是两回事,但它们的关系却十分密切,课程资源既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又是课程赖以实施的重要条件,课程资源的性质及其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教育方向和教育功能的实现。毫无疑问课程资源就是课程得以成功的基础条件,对于教育的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的作者才告诫老师们:课程实施的范围与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度①。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既然如此重要,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承担者,特别是各级教研员和一线广大教师,就没有理由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给予充分的重视,事实也证明,作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工作,恰是推动综合实践活动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实施问题及对策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实施问题及对策

摘要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Stolyar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活动是形式,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设置打破了原书教学知识,轻松直接的经验;结果是轻松的过程;封闭式学习更多,开放式学习更少;机械记忆更多,实际应用较少,等等。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由教师指导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体现了知识应用的实践课程。 为了能进一步的了解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应用在小学课堂上的情况,笔者深入三年级与六年级的数学课堂,进行观察学生上课的状态、反应情况以及教师的上课方式,对教师进行了面试问题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教学现状被忽略,教学内容被预订,教学目标偏向,教学方法简化,评价方法滞后。 本文分五个部分进行分析和论述。第一部分,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相关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教师访谈的调查结果。第三部分,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问题的成因分析,从教师、学生、环境三方面去分析。第四部分,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教学策略。第五部分,结语,对数学综合语实践活动课的展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实施问题;成因分析;解决策略 Abstract Stolyar, a famous math educator, pointed out that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activities". Activities are forms, carriers of mathematical content and means to achieve goals. The setting of mathematics practical activity class breaks the original book teaching knowledge, easy and direct experience; the result is light process; more closed learning, less open learning; more mechanical memory, les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so 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oints out that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ies are guided by teachers.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ctivities are based on students' experience and closely related to students ' life and social reality, reflecting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of knowledge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synthesis and practice in elementary school classroom, the author goes deep into the third and sixth gra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