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川崎病”说课设计方案

浅谈“川崎病”说课设计方案

作者:孙桂云,万改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39期

孙桂云,万改红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平凉744000)

摘要: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

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着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

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更全面地说,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问题或具体

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观点或一个问题的。简单地说,说课其实就是教师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为了更好地对儿科学的教学进行完善和改进,本文选取“川崎病”的

说课设计方案,从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儿科学;川崎病;说课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70-02

一、说教材

1.在本教材中的地位。我们所用的《儿科学》是供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三年制所使用的“十

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是由于洁主编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用书。“川崎病”是本教材中第十二章免疫系统疾病中第六节内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onode syndrome,MCLS),它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由于“川崎病”目前已超越风湿性心脏病成

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首位病因,又主要累及婴幼儿,约80%~85%患儿小于5岁,男∶女约为

1.5∶1;所以,在讲授本节课时,做好教材的取舍,要紧抓重点,并争取做到主次分明。

2.编写特点。此教材能够紧抓医学专业专科学生的教育培养目的,能够适应新时期医学卫

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是为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培养医学高等专科人才的最根本的教材。本教材的编写参照了卫生部有关职业助理医师相关考纲内容,为医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医

学理论基础。

3.教学目标。(1)理论、知识方面:掌握川崎病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熟悉川崎病的病因、病理改变、辅助检查以及预后;了解川崎病的病理生理。(2)能力、技能方面:能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诊疗程序。(3)素质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医学工作,勤恳敬业,以乡镇基层医疗需求为目标培养“实用型”和“职业型”的医学专业人才。

4.重点、难点。重点:川崎病的定义、症状、体征、诊治过程;难点:川崎病的病理生理。

二、说教学对象

我们所教的教学对象是临床医学三年制专科生,我的这门课是开设在第四学期,因此,他

们在学习本门课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医学基础课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对本门课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仅仅是对医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比较欠缺,不能够把学过的医

学理论知识很好地联系到临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采用临床病例启发

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更好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

应用临床思维的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1.采用的教学方法。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和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以

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将启发式提问法、自己回答法、讲授法、图片展示法、

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共同使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图片清晰直观,形象生动,学生易懂,且印象深刻。2.教学思路。采用以上的多种教学方法,以川崎病的病例导入新课,然后进

行讲解,最后再以病例来总结本节课所学过的内容,通过对病例的导入,先让学生留一个问号,然后再通过对川崎病的讲解,最后对病例逐步分析,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归纳、

对比、分析问题,通过“思中学,思中教”达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逐级深入,

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讲解来锻炼学生对临床患儿进行临床思维的能力。

四、说学习方法

大二的学生,虽然学了一年多的医学知识,但是由于他们还缺乏对临床实践的分析能力,

那么综合运用能力就更欠缺,因此,本节课就采用了以病例为主线,通过对病例的提出、分析

和讨论,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对医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讲授川崎病,强调临床思

维观念,使学生在学习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实践,并为以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

的基础。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先用提问的方式来回顾上节课学过的重点内容,以检查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2.讲授新课。(1)展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掌握川崎病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熟悉川崎病的病因、病理改变、辅助检查以及预后;了解川崎病的病理生理。引

起学生注意,告知学生掌握的程度,使其明白学习的重点。(2)病例导入,先展示一个“川崎病的病例”,采用启发式提问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这个病例,思考此

患儿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并提出疑问,引出新课。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此病的症状有

了大概的了解,但又有很多疑问,很期待,因此也就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3)讲授新课。①川崎病的定义:采用病例导入法、讲解法、讨论法等几种综合法进行教学。先通过一个川崎病

病例让学生大概了解一下川崎病,该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症为

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也能从病名看出川崎病的定义,用讨论法进一步推导出

川崎病的定义和发病特点。②病因和病理生理:病因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和感染有关,一种是

和免疫反应有关,还有一种说法是可能遗传因素参与发病,由于病因不明,因此要求学生熟悉

即可。③临床表现:主要采用展示法、讲解法、讲授法等对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一一讲述,又都

互相联系。在讲这一部分内容时,可通过多媒体这样一个好的平台进行图片展示,改变过去传

统的板书教学,让学生一目了然,就好像是在病房看到这样的患儿一样,印象深刻,并利用了

启发提问时教学,采用启发式提问法、回答法、演示法、讨论法等综合方法。给出“双眼球结

合膜充血”的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先自己考虑一下,然后再回答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改变。这样逐步分析、逐步展开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并用同样的方法讲授其他的临床表现。④实验室检查:利用前面讲

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分析并讲述常用的检查方法。但是还要让学生明白:川崎病的大部分实

验室检查项目没有特异性,再用多媒体演示川崎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图片,内容形象直观,加深学生的理解。⑤诊断和鉴别诊断:在讲这一部分内容时,强调启发式教学,采用讲授法、

回答法、讨论法。掌握常见的症状———发热的特点“抗生素治疗无效”,结合川崎病多媒体

图片教学,让学生对少见病的临床表现记忆深刻,同时结合多媒体演示川崎病的心电图和超声

心动图特点进行诊断,强调诊断标准;并且要与不典型川崎病进行鉴别诊断。⑥治疗原则:主

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川崎病的治疗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小结。再次回到本节课开始给出的川崎病病例,并将病例完整地重现,让学生加深理解,并自己总结一下,该患儿应该如何诊治,通过对此病例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

所学习的重点内容加深理解,并且要掌握。4.课后作业。为了巩固教学重点内容,留思考题:

川崎病的鉴别诊断。

六、课后反思

为提高教学效果,留给学生三道复习题:(1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2 )川崎病

的诊断标准有哪些?(3 )川崎病如何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在海边》说课稿[DB/OL](. 2012-09-04)[2013-10-8].天天教学网.[2]于洁.儿科

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浅谈“川崎病”说课设计方案

浅谈“川崎病”说课设计方案 作者:孙桂云,万改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39期 孙桂云,万改红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平凉744000) 摘要: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 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着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 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更全面地说,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问题或具体 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观点或一个问题的。简单地说,说课其实就是教师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为了更好地对儿科学的教学进行完善和改进,本文选取“川崎病”的 说课设计方案,从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儿科学;川崎病;说课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70-02 一、说教材 1.在本教材中的地位。我们所用的《儿科学》是供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三年制所使用的“十 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是由于洁主编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用书。“川崎病”是本教材中第十二章免疫系统疾病中第六节内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onode syndrome,MCLS),它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由于“川崎病”目前已超越风湿性心脏病成 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首位病因,又主要累及婴幼儿,约80%~85%患儿小于5岁,男∶女约为 1.5∶1;所以,在讲授本节课时,做好教材的取舍,要紧抓重点,并争取做到主次分明。 2.编写特点。此教材能够紧抓医学专业专科学生的教育培养目的,能够适应新时期医学卫 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是为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培养医学高等专科人才的最根本的教材。本教材的编写参照了卫生部有关职业助理医师相关考纲内容,为医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医 学理论基础。 3.教学目标。(1)理论、知识方面:掌握川崎病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熟悉川崎病的病因、病理改变、辅助检查以及预后;了解川崎病的病理生理。(2)能力、技能方面:能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诊疗程序。(3)素质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医学工作,勤恳敬业,以乡镇基层医疗需求为目标培养“实用型”和“职业型”的医学专业人才。 4.重点、难点。重点:川崎病的定义、症状、体征、诊治过程;难点:川崎病的病理生理。 二、说教学对象 我们所教的教学对象是临床医学三年制专科生,我的这门课是开设在第四学期,因此,他 们在学习本门课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医学基础课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对本门课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仅仅是对医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比较欠缺,不能够把学过的医 学理论知识很好地联系到临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采用临床病例启发

“葡萄球菌”说课的设计及体会

“葡萄球菌”说课的设计及体会 杨晓娟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 【年(卷),期】2012(030)008 【总页数】2页(P84-85) 【关键词】葡萄球菌;说课;设计;体会 【作者】杨晓娟 【作者单位】运城市口腔卫生学校,山西运城0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程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这节课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笔者对中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材第五章第一节“化脓性球菌”——葡萄球菌,从教学分析、教学方法、学习 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5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 1.1 教材分析 “葡萄球菌”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2版)第五章第一节“化脓性球菌”中 的内容。在此之前,教材已编排了细菌概述,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本节

内容不仅是学习其他球菌的基础,也为后续病理学、药理学及临床各学科学习奠定了基础。因为葡萄球菌分布广泛,其中,致病性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细菌,目 前在医院的医护人员中,带菌率高达80%~100%,而且常为耐药菌株,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学习葡萄球菌对于医学生,尤其是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有着重要 的医学意义。 1.2 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是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思维较活跃,求知欲较强,但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授课前,学生已具备了细菌的形态、结构、培养及致病性等知识,对学习本节课将有很大帮助。 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葡萄球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熟悉标本采集与检查,了解防治原则。(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及职业道德修养。其中,葡萄球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为本节课的重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为重难点。 依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法、病案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解决新内容,达到知识迁移。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便于记忆。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终身学习理念为依据,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并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讨论中,使学生学会沟通、互助、合作、分享,并初步培养学生达到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整个教学过程分4个步骤,1个学时50分钟。 4.1 导入新课,展示目标(约5分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