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涤纶的染色

改性涤纶的染色
改性涤纶的染色

改性涤纶的染色

改性涤纶的品种较多,有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两类。物理改性主要是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化学改性主要以增加涤纶纤维分子结构中的非结晶部分,提高这一部分的分子间活动性能,即在聚酯纤维的大分子链中引入不对称的第三单体或极性基团。因此出现了不同改性纤维,如CDP,ECDP和ADP纤维。

CDP纤维是在涤纶中引入第三单体——磺酸基,通常为间苯二甲酸磺酸钠,包括α-—磺酸基—1,3—苯二甲酸,4—磺酸基—1,3—苯二甲酸和5—磺酸基—1,3—苯二甲酸。目前,CDP纤维多数采用间位第三单体,有时也用对位第三单体或同时加入此两种单体。CDP纤维根据所用改性剂的不同又分为高压型(高温型)即CDP纤维和常压型(低温型、易染型)即ECDP纤维。前者是在涤纶中引入第三单体磺酸基团及酸度较小的磷酸基团化合物,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但染色必须在110~130℃。后者除采用上述相同的第三单体外,还应加入第四单体如脂肪族二羧酸、二醇等改变纤维的非结晶区和扩大其分子活动性,同时降低玻璃化温度,因此可用阳离子染料在常压沸染下染色。

涤纶改性纤维除上述酸改性外,还有阴离子染料可染型(anionicdyeable polyester)简称ADP纤维,ADP纤维主要是在聚酯大分子链中引入碱性极性基团,疏松纤维内部结构,从而可使酸性染料上染。

分散阳离子染料:

具有阴离子性特性。因此很适合改性涤纶(CDP)纤维及其混纺产品的染色。与阴离子染料相容性好,可一浴法染色。

染料的溶解:用适量的50℃以下水搅拌至完全溶解。

染色:用冰醋酸调节pH=4-4.5,30分钟升温至120℃,保温30分钟。

可染阳离子染料:

部分阳离子染料也适合改性涤纶(CDP)纤维的染色:如:阳离子金黄X-GL、红X-2GL,红X-GRL、翠蓝X-GB、蓝X-BL、黑FDLT等。

铜改性聚酯纤维{铜纤维}

铜改性聚酯纤维{铜纤维} 在现代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知识积累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铜代谢与人体皮肤的红润、弹性和细腻程度均息息相关。铜和铁都是造血的重要原料。铜还是组成人体中一些金属酶的成分骨髓组织胶原合成以及皮肤、毛发色素代谢等生理过程都离不开铜。铜和锌都与蛋白质、核酸的代谢有关,能使皮肤细腻、头发黑亮,使人焕发青春,保持健美。人体缺铜可引起皮肤干燥、粗糙、头发干枯,面色苍白,生殖功能衰弱,抵抗力降低等 随着人类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穿着的需求和要求也向更高的层次和要求上发展。特别是产业用纺织品使用领域扩大,环保健康的功能性纺织原料需求量将大幅增加。 湖州珠力纳米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过不断钻研突破,结合人类发展趋势,成功将铜经高科技纳米技术制成了实用性铜纤维纺织制品,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先后得到国家纺织品技术监督部门,国家纺织品权威检测鉴定机构的肯定,赋予了铜纤维产品定性的国家级权威检测报告。 新型环保、健康、抗菌铜改性聚酯纤维的诞生,开辟了一个新型保健、健康的穿着新理念。让人们在美观、舒适的追求中,融合更高的环保、健康需求。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看得见的健康和幸福。 铜改性聚酯纤维的重要性 相对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而言,人类的皮肤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基。一般情况下,人们皮肤上的一些常驻菌起着保护皮肤免受病菌危害的

作用,然而一旦微生物中的菌群失调,它们中少量病菌就会大量繁殖,并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生殖道粘膜对人体造成危害。纺织品在人体穿着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汗液、皮脂、以及其他各种人体分泌物,同时也会被环境中的污物所玷污,在病菌的繁殖和传递过程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媒体,所以人们需要能抵抗细菌的纺织品来满足健康的要求,铜改性聚酯纤维的应运而生,改变了因自然环境污染而引起对身体皮肤引起的病菌伤害,消除了因人类身体外表自身病菌侵害而引起的身体危害。铜改性聚酯纤维,让人类在抵抗自然病菌的过程中,多了一道天然屏障。 铜改性聚酯纤维的特性和功效 铜改性聚酯纤维是将抗菌铜材料经高科技加工处理,添加了交联剂、偶联剂等纺丝助剂,再经熔体纺丝加工而制成的一种功能纤维。其抗菌、杀菌、抑菌效果持久、对人体安全无害。 国家权威机构对铜改性聚酯纤维的测试,铜改性聚酯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显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的抗菌指标检测,其抑菌率为99%,达到国家纺织行业最高的AAA级标准,聚酯铜纤维具有强力且持久地抗菌、消臭、自洁,天然抗菌、防螨、防臭,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明显的对人体保护、保健和护理作用。 铜改性聚酯纤维具有三大功效:

改性涤纶的染色

改性涤纶的染色 改性涤纶的品种较多,有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两类。物理改性主要是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化学改性主要以增加涤纶纤维分子结构中的非结晶部分,提高这一部分的分子间活动性能,即在聚酯纤维的大分子链中引入不对称的第三单体或极性基团。因此出现了不同改性纤维,如CDP,ECDP和ADP纤维。 CDP纤维是在涤纶中引入第三单体——磺酸基,通常为间苯二甲酸磺酸钠,包括α-—磺酸基—1,3—苯二甲酸,4—磺酸基—1,3—苯二甲酸和5—磺酸基—1,3—苯二甲酸。目前,CDP纤维多数采用间位第三单体,有时也用对位第三单体或同时加入此两种单体。CDP纤维根据所用改性剂的不同又分为高压型(高温型)即CDP纤维和常压型(低温型、易染型)即ECDP纤维。前者是在涤纶中引入第三单体磺酸基团及酸度较小的磷酸基团化合物,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但染色必须在110~130℃。后者除采用上述相同的第三单体外,还应加入第四单体如脂肪族二羧酸、二醇等改变纤维的非结晶区和扩大其分子活动性,同时降低玻璃化温度,因此可用阳离子染料在常压沸染下染色。 涤纶改性纤维除上述酸改性外,还有阴离子染料可染型(anionicdyeable polyester)简称ADP纤维,ADP纤维主要是在聚酯大分子链中引入碱性极性基团,疏松纤维内部结构,从而可使酸性染料上染。 分散阳离子染料: 具有阴离子性特性。因此很适合改性涤纶(CDP)纤维及其混纺产品的染色。与阴离子染料相容性好,可一浴法染色。 染料的溶解:用适量的50℃以下水搅拌至完全溶解。 染色:用冰醋酸调节pH=4-4.5,30分钟升温至120℃,保温30分钟。 可染阳离子染料: 部分阳离子染料也适合改性涤纶(CDP)纤维的染色:如:阳离子金黄X-GL、红X-2GL,红X-GRL、翠蓝X-GB、蓝X-BL、黑FDLT等。

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涤纶织物由于强度高,回弹性好,耐磨性优良,尺寸稳定性好,抗皱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纺织品及服装面料。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紧密,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不上染。只有将温度提高至90℃以上,染料的上染逐渐增加。达到110℃以上时,涤纶纤维中无定型区高分子链段的运动加剧,增加了微隙,降低了染料分子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阻力,提高了染料分子扩散速度,使分散染料的上染速率迅速加大。至130℃才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染料利用率达到90﹪以上,得色丰满,各种染色牢度优良。 1.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1.1生产材料及设备 涤纶100D网络丝、染料、冰醋酸、匀染剂、还原清洗剂、抗静电剂、RY-1180V型高温高压染样机 1.2工艺流程及条件及处方: 原纱进厂—松筒—倒角—装笼—进入染缸—前处理(退浆、煮练、漂白合一,在100℃条件下处理20min,皂洗剂1g/L去油)—水洗—染色缸加入已溶解好的染料和助剂依次侵入染槽—加入纱线染色(1℃/1min)升温至70℃匀染10min—(1℃/1min)升温至100℃匀染10min—(1℃/min)升温至130℃保温45-60min—高温排水—洗水—还原清洗(100℃处理30min,对于深色而言)—洗水—醋酸中和—洗水(上抗静电剂)—脱水—烘干。 染色处方(按织物重量): 分散染料(o.w.f.)x 冰醋酸1.2g/L 匀染剂1.2g/L 还原清洗处方

冰醋酸1.5g/L 还原清洗剂1.5g/L 抗静电剂处方1.0g/L 2.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1松筒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前需先松筒,松筒首选不锈钢弹簧管,其优点是有效穿透面积特别大,对获得匀染非常有利。可自由压缩,对不同数量批号的订单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筒纱卷绕密度大小是很重要的,考虑到染色机械的泵的扬程高度,涤纶筒纱的卷绕密度以0.33-0.39g/立方厘米为宜。卷绕太紧,染液难穿透很厚的纱层,局部因接触染料太少而得色偏浅造成色花或色圈等染疵,卷绕太松,筒纱容易变形脱落,造成乱纱,难于上机。如果绕筒的张力、密度不均匀就必然要造成筒轴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与穿透量不同。张力、密度较小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快,染液的穿透量多;张力、密度较大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慢,染液的穿透量少。染色结果是,张力、密度小的部位得色深;张力、密度大的部位得色浅。这是因为,染料上染纤维,是分为三步:第一步,染料随着染液的流动进入纤维表面的“扩散边界层”:第二步,染料通过扩散边界层靠近纤维,被纤维表面吸附;第三步,染料从纤维表面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染料从染液中进入纤维表面“边界层”的速度和数量是与染液的流动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染液流动越快,纤维表面染液的交换更新越快,染料进入纤维“边界层”的速度越快、数量越多。被纤维表面吸附的速度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染料从纤维表层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并发生染着的速度自然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的缘故。 对措施:绕筒要均匀 所谓“均匀”是指绕筒张力要均匀、绕筒密度也要均匀。实际生产证明手工绕筒速度虽快,但很难达到“均匀”的要求。因此,最好是采用机器绕筒,其绕筒效果相对较好。 2.2前处理 染前处理对天然纤维而言主要是去除其共生物。对涤纶等合成纤维来说则是去除其人为的后加“杂质” 包括纺丝或织造过程中加入的油剂以及沾污的油垢、灰尘、色素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油剂。油剂中含有润滑剂、乳化剂、抗静电剂等。施加油剂对涤纶等合成纤维的

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涤纶织物由于强度高,回弹性好,耐磨性优良,尺寸稳定性好,抗皱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纺织品及服装面料。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紧密,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不上染。只有将温度提高至90℃以上,染料的上染逐渐增加。达到110℃以上时,涤纶纤维中无定型区高分子链段的运 动加剧,增加了微隙,降低了染料分子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阻力,提高了染料分子扩散速度,使分散染料的上染速率迅速加大。至130℃才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染料利用率达到90 ﹪以上,得色丰满,各种染色牢度优良。 1.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1.1 生产材料及设备 涤纶100D网络丝、染料、冰醋酸、匀染剂、还原清洗剂、抗静电剂、RY-1180V 型高温高压 染样机 1.2 工艺流程及条件及处方: 原纱进厂—松筒—倒角—装笼—进入染缸—前处理(退浆、煮练、漂白合一,在100℃条件 下处理20min, 皂洗剂1g/L 去油)—水洗—染色缸加入已溶解好的染料和助剂依次侵入染槽—加入纱线染色(1℃ /1min )升温至70℃匀染10min—(1℃ /1min )升温至100℃匀染10min—(1℃ /min )升温至130℃保温45-60min —高温排水—洗水—还原清洗(100℃处理30min, 对于深色而言)—洗水—醋酸中和—洗水(上抗静电剂)—脱水—烘干。 染色处方(按织物重量): 分散染料()x 冰醋酸1.2g/L 匀染剂1.2g/L 还原清洗处方 冰醋酸1.5g/L 还原清洗剂1.5g/L 抗静电剂处方1.0g/L 2.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1 松筒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前需先松筒,松筒首选不锈钢弹簧管,其优点是有效穿透面积特别大,对获得匀染非常有利。可自由压缩,对不同数量批号的订单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筒纱卷绕密度大小是很重要的,考虑到染色机械的泵的扬程高度,涤纶筒纱的卷绕密度以-0.39g 立方厘米为宜。卷绕太紧,染液难穿透很厚的纱层,局部因接触染料太少而得色偏浅造成色花或色圈等染疵,卷绕太松,筒纱容易变形脱落,造成乱纱,难于上机。如果绕筒的张力、密度不均匀就必然要造成筒轴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与穿透量不同。张力、密度较小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快,染液的穿透量多;张力、密度较大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慢,染液的穿透量少。染色结果是,张力、密度小的部位得色深;张力、密度大的部位得色浅。这是因为,染料上染纤维,是分为三步:第一步, 染料随着染液的流动进入纤维表面的“扩散边界层”:第二步,染料通过扩散边界层靠近纤维,被纤维表面吸附;第三步,染料从纤维表面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染料从染液中进入纤维表面“边界层”的速度和数量是与染液的流动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染液流动越快,纤维表面染液的交换更新越快,染料进入纤维“边界层”的速度越快、数量越多。被纤维表面吸附的速度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染料从纤维表层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并发生染着的速度自然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的缘故。 对措施:绕筒要均匀 所谓“均匀”是指绕筒张力要均匀、绕筒密度也要均匀。实际生产证明手工绕筒速度虽快,但很难达到“均匀”的要求。因此,最好是采用机器绕筒,其绕筒效果相对较好。 2.2 前处理 染前处理对天然纤维而言主要是去除其共生物。对涤纶等合成纤维来说则是去除其人为的后加“杂质” 包括纺丝或织造过程中加入的油剂以及沾污的油垢、灰尘、色素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油剂。油剂中含有润滑剂、乳化剂、抗静电剂等。施加油剂对涤纶等合成纤维的纺丝、织造是必要的。但在染整加工时必须将油剂洗除倘若染前不洗涤,带着这些油剂染色,油剂会在涤纶表面形成一层“阻染膜”,妨碍染料向纤维内部均匀扩散、渗透。因而,容易造成上色不匀,产生色花、色斑等染疵。而且,还会使浮色增加,影响色牢度。如果染前处理工艺不到位,纤维上的油剂去除不匀,就可能产生云状色花;如果在染色过程中,染液中的染料分散稳定性差,出现凝聚现象,这些油剂又会与染料的聚集体结合,沾附染色物而产生色斑。 必须注意的是前处理后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容易造成染花疵病。 应对措施:加强染前净化处理 在染色前,先将染色物在淡碱液中(必要时可加入适量耐高温、不起泡的表面活性剂)于120 ℃处理 2Omin(注意,碱浓不可太高,以免涤纶水解)。排液后清洗一次,必要时经酸中和,然后再实施染色。目的有二个:

涤纶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

涤纶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 2012-06-25 来源: 张翠玲,赵国樑,,宋立丹,王甜甜点击次数:294 关键字:涤纶;表面改性;方法和原理 摘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涤纶表面改性的原理、方法、应用以及各种常用表征方法。对等离子体处理方法的3个方面的应用做了详细阐述;介绍了紫外光接枝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近年来对该方法的改进;阐述了碱处理的原理、应用及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涤纶;表面改性;方法和原理 涤纶是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回弹性适中,热定形性好,耐热和耐光性好,抗有机溶剂、氧化剂以及耐腐蚀性好,对弱酸、碱等稳定[1],等等。由于以上种种优点,在纺织及其他工、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聚酯分子结构对称,结晶度较高,结构中又没有高极性基团, 因此亲水性较差[2],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舒适性、可染性等。另外,由于涤纶对人体安全、无毒、低的吸水性,对人体的体液具有高抗渗透性[3], 近年来,作为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文献报道:涤纶的低亲水性结构使其血液相容性很差,这也是生物材料领域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使涤纶的应用更广泛,扬长避短,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涤纶的表面改性方法。表面改性是指在不改变材料及其制品本体性能的前提下,赋予其表面新的性能,如亲水性、抗静电性、染色性、耐老化性、生物相容性等[4]。 目前,对涤纶的表面主要有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法、紫外光引发接枝法、湿法化学法、离子束照射法[5]、光化学法[6]等改性方法。 等离子体处理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是通过等离子体处理以及在材料表面等离子体接枝来改变材料表面结构的一种表面改性方法[7]。低温等离子体在纤维改性方面的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此后美国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有应用该技术处理加工的聚酯纤维(商品名Refresca)投放市场[8]。等离子体对涤纶的表面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反应(Plasma-initiatedGraftedPolymerization);单纯利用等离子体处理,引发表面结构的变化;等离子体聚合沉积成膜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反应方面,很多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日本九州国立大学的 YoungJinKim等人利用氧气等离子体引发,接枝丙烯酸,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改变涤纶的表面结构达到改变其血液相容性的效果[9]。 天津工业大学的张晓林、马小光通过丙烯酸微波等离子体对涤纶的表面接枝改性来达到提高其染色性能的目的[10]。西南交通大学的潘长江等人利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方法在涤纶表面接枝不同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使涤纶的抗凝血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11]。 Shizuoka大学聚合物化学实验室的N. NAGAKI等人利用Ar等离子引发涤纶表面改性,通过XPS光谱发现其表面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接触角测试,发现表面改性后亲水性显著改善[12]。在单纯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进行表面改性的研究中, 日本静冈大学的NORIHIRO INAGAKI等人[13214]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来证实等离子体对于涤纶表面改性的显著作用。结果表明涤纶表面的N/C比例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其接触角也发生显著变化。西北纺织工学院的陈杰瑢等人单纯利用氧等离子体对涤纶表面进行处理,表面张力评价的解析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涤纶表面自由能增大。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涤纶表面被引入了大量含氧和含氮极性基团,最终使得涤纶的亲水性增强[15]。 近年来,人们已开始关注等离子体沉积成膜对涤纶进行表面改性的技术。西南交通大学的王进、潘长江等人采用乙炔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PIII2D)技术,对医用涤纶缝合环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涤纶材料表面有效地沉积了一层类金刚石(DLC)薄膜。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图像分析进一步证明,表面平均粗糙度从58. 9nm降低到11. 2nm。细菌黏附实验结果证明,沉积了类金刚石薄膜的表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等5种细菌的黏附均有明显抑制作用[16]。中科院物理所的陈光良等人 [17],以及北京印刷学院的张跃飞等人[18]分别以CH4 为碳源,Ar为稀释气体,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涤纶上沉积了阻隔性能优良的碳氢膜,镀碳氢膜涤纶的阻隔性能都有提高。目前,利用等离子体处理的技术较成熟,在美国已实现了工业化。而在我国,等离子体改性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但距离工业化还有一段距离。而涤纶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的工业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2紫外光表面接枝

聚酯的性能及其改性

聚酯的性能及其改性 2005-11-22作者:冯树铭 聚酯是指含有酯基的热塑性聚酯的简称。作为热塑性饱和聚酯的一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塑料包装材料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它可以加工成型成各种瓶类容器、片材和薄膜。其中聚酯薄膜最大的应用市场是软包装复合材料,约占总用量的50%。由于BOPET薄膜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故它在软包装及其它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BOPET薄膜的性能 (1)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是PE薄膜的9倍,刚性好、挺刮、耐折; (2)有较好的气体(氧气、二氧化碳及水汽)阻隔性; (3)有良好的光学性能,透明度好、光泽度高; (4)使用温度范围广(-60~120℃,短时可达150℃); (5)电气绝缘性能良好; (6)无臭、无味,耐油脂、耐一般化学腐蚀。 总之,BOPET薄膜的综合性能优良,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普通的聚酯薄膜不能直接进行热封合;②阻隔性还不太理想;③耐热性也不够高;④透明度、光泽度对特殊用途的薄膜来讲尚须提高; ⑤不耐紫外线辐射;⑥不耐水解;⑦不能满足某些特殊功能的要求如阻燃、抗静电等。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于是对包装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要求有高阻隔性、高耐热性、高透光率、高光泽度、低雾度、抗紫外线辐射、阻燃、可热封、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等等。显然,普通的聚酯薄膜已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因此须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对PET进行必要的改性。 二、关于PET改性 (1)PET树脂生产工艺的改进 PET是由PTA(精制对苯二甲酸)和EG(乙二醇)在加热和催化剂及稳定剂存在下缩聚而成。P ET的性能如结晶性、耐热性、物理机械性能等与原料纯度、所选用催化剂、稳定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生产工艺等诸多因素有关。 例如,PTA的酸度直接表征其纯度,影响酸度值有醋酸、PT酸、4-CBA(对羧基苯甲醛),这些成分会影响到PET产品质量和加工性能,甚至最终产品使用性能。如果使用酸值不合格的PTA生产出的P ET,加工饮料瓶灌装饮料后可能会变味,在拉膜时可能会出现晶点、透明度变差、容易破膜等情况。EG 的质量对PET的熔点、热性能同样也有一定的影响。 聚酯的热稳定剂通常使用磷酸三甲酯(TMP)或磷酸三苯酯(TPP),它们的含磷量较低,添加量较大,加入量过多会使PET熔点下降,并影响透明度。法国推出的新型热稳定剂三乙基磷酸酯(TEPA),据说采用TEPA能使PET雾度降低、透明度提高。 开发新型、高效、无毒、无污染的非重金属催化剂是聚酯生产技术进步的又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绝大多数聚酯生产装置所使用的催化剂均为锑系列催化剂,例如三氧化二锑、醋酸锑、乙二醇锑等。令人担忧的是锑属于重金属,不利于环保,甚至有可能危害人类健康。因此,致力于开发不含重金属、无环境污染、有益于健康的聚酯催化剂十分必要,尤其是作为PET食品包装材料来说,更感迫切。 德国一家公司开发出一种C-94的新型、高活性(Ti/Si)、不含重金属的聚酯催化剂,用量只有S b2O3的1/4,但缩聚时间却大大缩短,从而大大提高了聚酯装置的生产能力。 吉玛公司一直在进行非重金属催化剂的开发和研究,新近开发出一种名为Ecocat催化剂,其特点是:能耗低、产量高、对环境无污染,用这种Ecocat催化剂生产的PET产品其各项性能均比较好。 另一个重要的课题是聚酯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它对提高聚酯品质与生产效率尤为令人瞩目。据报道,美国DuPont公司推出一种NG3新技术,NG3新技术是一种两釜连续聚合的生产工艺,特别适用于生产高粘度聚酯。NG3新技术的特点是:先将低分子量聚合物(聚合度为20~30的低聚物)制成具有独特结晶结构的中间体,然后再进行固相聚合。依靠此项新技术可减少设备投资、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

分散染料染涤纶染色工艺模板

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涤纶织物由于强度高, 回弹性好, 耐磨性优良, 尺寸稳定性好, 抗皱性好, 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纺织品及服装面料。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紧密, 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不上染。只有将温度提高至90℃以上, 染料的上染逐渐增加。达到110℃以上时, 涤纶纤维中无定型区高分子链段的运动加剧, 增加了微隙, 降低了染料分子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阻力, 提高了染料分子扩散速度, 使分散染料的上染速率迅速加大。至130℃才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染料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得色丰满, 各种染色牢度优良。 1.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1.1生产材料及设备 涤纶100D网络丝、染料、冰醋酸、匀染剂、还原清洗剂、抗静电剂、RY-1180V型高温高压染样机 1.2工艺流程及条件及处方: 原纱进厂—松筒—倒角—装笼—进入染缸—前处理( 退浆、煮练、漂白合一, 在100℃条件下处理20min,皂洗剂1g/L去油) —水洗—染色缸加入已溶解好的染料和助剂依次侵入染槽—加入纱线染色( 1℃/1min) 升温至70℃匀染10min—( 1℃/1min) 升温至100℃匀染10min—( 1℃/min) 升温至130℃保温45-60min—高温排水—洗水—还原清洗( 100℃处理30min,对于深色而言) —洗水—醋酸中和—洗水( 上抗静电剂) —脱水—烘干。 染色处方( 按织物重量) : 分散染料 ( o.w.f.) x 冰醋酸 1.2g/L

匀染剂 1.2g/L 还原清洗处方 冰醋酸 1.5g/L 还原清洗剂 1.5g/L 抗静电剂处方 1.0g/L 2.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1松筒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前需先松筒, 松筒首选不锈钢弹簧管, 其优点是有效穿透面积特别大, 对获得匀染非常有利。可自由压缩, 对不同数量批号的订单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筒纱卷绕密度大小是很重要的, 考虑到染色机械的泵的扬程高度, 涤纶筒纱的卷绕密度以0.33-0.39g/立方厘米为宜。卷绕太紧, 染液难穿透很厚的纱层, 局部因接触染料太少而得色偏浅造成色花或色圈等染疵, 卷绕太松, 筒纱容易变形脱落, 造成乱纱, 难于上机。如果绕筒的张力、密度不均匀就必然要造成筒轴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与穿透量不同。张力、密度较小的部位, 染液的穿透速度快, 染液的穿透量多; 张力、密度较大的部位, 染液的穿透速度慢, 染液的穿透量少。染色结果是, 张力、密度小的部位得色深; 张力、密度大的部位得色浅。这是因为, 染料上染纤维, 是分为三步: 第一步,染料随着染液的流动进入纤维表面的”扩散边界层”: 第二步, 染料经过扩散边界层靠近纤维, 被纤维表面吸附; 第三步, 染料从纤维表面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染料从染液中进入纤维表面”边界层”的速度和数量是与染液的流动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 染液流动越快, 纤维表面染液的交换更新越快, 染料进入纤维”边界层”的速度越快、数量越多。被纤维表面吸附的速度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染料从纤维表层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并发生染着的速度自然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的缘故。 应对措施: 绕筒要均匀

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研究进展

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研究进展 王旭波,赵士贵*,杨欣欣,王 峰,东 青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250061)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物理共混法和化学共聚法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特点、应用情况。展望了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有机硅,聚酯树脂,改性 中图分类号:T Q264 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69(2006)05-0264-04 收稿日期:2006-03-20。 作者简介:王旭波(1981 ),男,硕士生,主要从事有机硅产品和工艺的研究。* 联系人:E-mail:w angxubo@mail sdu edu cn 。 有机硅是分子主链中含硅元素的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主要分为硅橡胶、硅油、硅树脂及硅烷偶联剂4大类产品。目前,有机硅应用于涂料等工业的产品多为硅树脂,它以Si O Si 为主链,与硅原子相连的是各种有机基团。这一类化合物是属于半无机、半有机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兼具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性能,其介电性能在较大的温度、湿度、频率范围内保持稳定,还具有优良的耐氧化、耐化学品、电绝缘、耐辐射、耐候、憎水、阻燃、耐盐雾、防霉菌等特性 [1] ;广泛用于电子电气、轻工纺织、建筑、 医疗等行业。但硅树脂固化温度较高(250~300 )、固化时间较长,漆膜的机械性能、附着力和耐有机溶剂性能较差。 在现代工业中,聚酯树脂是制造聚酯纤维、涂料、薄膜以及工程塑料的原料,通常由二元酸和二元醇经酯化和缩聚反应制得。这类聚合物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其大分子的各个链节间都是以酯基相连,通称为聚酯 [2] 。聚酯具有光亮、丰满、 硬度高、物理机械性能良好以及耐化学腐蚀性能较好等优点;但存在耐水性差、施工性能不好等缺陷。 用有机硅对聚酯树脂进行改性,使两种聚合物材料的优势得到互补,可以大大提高树脂的性能,扩展其使用范围 [3] 。近几年来,有机硅改 性聚酯树脂在国外的研究较多,但在国内的研究却较少,发展十分缓慢。 1 改性方法 目前,制备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共混法和化学共聚法两种。一般而言,化学改性树脂的性能优于物理改性树脂。 1 1 物理共混法 物理共混法是将聚酯树脂与硅树脂通过物理方法混合起来的方法。物理共混法又可分为简单共混法和添加第三相共混法两种。 简单共混法就是将聚酯树脂和硅树脂直接混合,以提高聚酯树脂的耐热性和耐候性等;但由于硅树脂与聚酯树脂的相容性较差,会导致硅树脂溢出,在表面富集而发生微相分离,影响改性树脂的硬度、稳定性及机械性能。 为了解决硅树脂与聚酯树脂相容性差的问题,可以添加第三相[4]。即在硅树脂和聚酯树脂混合体系中,增加第三种化合物,如硅烷偶联剂等。由于硅烷偶联剂与硅树脂和聚酯树脂的溶度参数接近,所以可作为中间相把二者结合起来,从而增大二者的相容性,增强共混体系的稳定性。 C A Fustin 等人用含端乙烯基的硅氧烷预聚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在熔融状态下共混,发现两者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在催化剂存在下能够共聚,形成有机硅/聚酯热塑性弹性体[5]。日本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已开发出耐 综述专论 有机硅材料,2006,20(5):264~267 SI LICON E M AT ER IAL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 纤维中不同区域的玻璃化温度不同 无定形区约为67 C 结晶区约为81 C 结晶又取向区域约为125 C 经不同温度预热定形处理的涤纶织物,玻璃化温度不同 定形温度Tg 定形温度Tg 未定形75 90 105 120 123 150 125 180 122 210 115 230 105 245 90 实际染色时,染色温度应高于染色转变温度,此时纤维无定形区的大分子链段发生剧烈运动,产生瞬间孔穴。 一般染色转变温度比玻璃化温度高十几度,染料分子量越大,二者相差越大 涤纶微结构影响染色性能 1.高温高压染色 染色织物色泽鲜艳、手感好 织物品种适应性好,适用的染料范围广,染料利用率高 对设备要求高,需密闭 间歇式,染色时间长,生产效率较低 染液中含有分散染料、分散剂、高温匀染剂、pH 调节剂等高温高压染色,染料易出现晶型转变 温度控制不匀,出现晶体增长现象 高温染色,表面易析出低聚物 部分染料发生水解或还原 染料要求: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耐升华牢度,以保证均匀、鲜艳的染色效果染色过程 (1 ) 40 C温水化料,过滤 (2 )慢慢升温至120?130 C,在升至染色转变温度以上时,上染速率迅速提高,应严 格控制升温速率,保证染料均匀上染 ( 3 )继续保温染色45 ?60min (4 )然后降温,进行还原清洗,水洗等后处理,彻底去除浮色,以提高染色产品的染色牢 度和鲜艳度 染色温度选择在120?130 C为宜,温度不能超过145 C,否则纤维会造成损伤,特别是毛涤混纺织物

染色温度控制分三个阶段: (1 )染色升温阶段:在70?110 C温度区间,染料上染速率很快,要严格控制1?2 C /min , 保证染料均匀吸附 (2 )染色保温阶段 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增进染料移染,染匀染透 (3 )降温阶段 在玻璃化温度以上,降温速率应适当慢些,其后快速降温,避免引起织物产生折皱和手感粗 糙 pH值 控制在5?6之间,色光纯正、色泽鲜艳,上染百分率高; 高温碱性,染料水解, 碱性太强,织物损伤大,手感差 但酸性染色,齐聚物容易沉积在织物表面 浴比: 小,节能节水,但易使织物产生折皱、擦伤、染色不匀 大,耗能耗水 匹染:10 : 1?30 : 1 分散剂影响 匀染剂(载体、非离子型活性剂) (1 )缓染剂 通过助剂对染料或纤维亲和力,延缓染料上染,使染料能均匀地吸附在纤维的各个部分,从而染色均匀,但会导致上染百分率下降 (2)移染 匀染剂一般为载体、非离子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 载体有毒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染色温度高于浊点,会产生沉淀,一般需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 2.热熔染色 在185?215 C干热条件下使染料在纤维上发生固着的连续轧染的染色方法 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用水量少,污水少,使用的染料要求耐升华牢度较高 染色时织物所受张力较大,织物手感及色泽鲜艳度不及高温高压染色法

改性涤纶的发展

改性涤纶的发展 【转载】发布者:日期:2011-04-03 1941年英国Whenfield和Dikson以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并制成了纤维,在我国商品名为涤纶。涤纶于1946年在英国工业化生产,1953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工业化生产,1971年开始在数量上超过尼龙,成为第一大合成纤维。由于涤纶具有强度高、弹性好、保型性好、尺寸稳定性高等优异性能,由其织成的衣物经久耐穿,电绝缘性好,易洗快干,具有“洗可穿”的美称,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但是涤纶由于内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缺少亲水结构,因此回潮率很小,吸湿性能差。在相对湿度为95%的条件下,其最高吸湿率为0.7%,由于其吸湿性差,抗静电性不好,涤纶织物透气性不好,染色性差,抗起毛起球性差。 针对涤纶使用性能的缺陷,其改性研究主要有:一是物理改性方法,主要在涤纶的生产过程中进行物理共混改性;二是化学改性方法,运用化学接枝或嵌段的方法改变涤纶的分子链结构,改善涤纶的服用性能。 1 涤纶的染色改性 涤纶纤维是疏水性的合成纤维,缺乏能与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等结合的官能团。虽然具有能与分散染料形成氢键的酯基,但是涤纶分子链结构紧密,染料分子不易进入纤维内部,致使染色困难,色泽单调,直接影响到涤纶面料花色品种的开发。由于涤纶的结晶度高,纤维中只存在较小的空隙,当温度较低时,分子热运动改变其位置的幅度较小,在潮湿条件下,涤纶纤维又不会象棉纤维那样能通过剧烈溶胀而使空隙增大,染料分子难以渗透到纤维内部。涤纶染色时通常只能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并且必须在高温高压下或借助载体进行染色。为了提高涤纶的染色性能,从分子结构上考虑,提高分子链的疏松程度,将有助于染料分子的进入。改善染色性能主要采用的方法有:(1)与分子体积庞大的化台物共聚;(2)与具有可塑化效应的化合物混合纺丝;(3)导入具有醚键那样的和分散性染料亲和性好的基团。采用共聚方法改性制得的涤纶树脂熔点低,结晶度低,纤维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方法是将涤纶染色改性剂,如简苯二甲酸二甲脂-5-磺酸钠(俗称三单体,英文缩写SIPM)与涤纶共聚,共聚后的涤纶分子链中引入了磺酸基团,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所染织物色彩鲜艳,染料吸尽率高,大幅度减少了印染废水的排放,共聚聚酯切片又能增加抗静电、抗起毛球及吸湿性能,是近年来改善涤纶染色性能的主要方法之一。日本尤尼吉卡公司用4份含磺酸基团的间苯二甲酸盐单元的阳离子可染聚酯与1份乙二醇/聚乙二醇/磺酸基间苯二甲酸钠/对苯二甲酸的嵌段共聚物共混纺丝,可制成具有高染色深度

聚酯纤维的改性

江苏理工学院研究生课程论文 (20-20学年第学期) 题目: 研究生: 提交日期:年月日研究生签名: 学院 学号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教师评语: 成绩评定:任课教师签名:年月日 浅谈服装材料中涤纶的性能及改进 任慧中 摘要:合成纤维是我国服装材料中应用最多的材料之一,而聚酯纤维(涤纶)又是化纤用量最大的一种。本文分析了涤纶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并对吸湿性、耐燃烧性、抗静电性在物理和化学特性方面进行进一步改善,使涤纶更加舒适,应用更加广泛。最后,本文对合成纤维在国内外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酯纤维;吸湿性;耐燃烧性;抗静电性;改性 Analysis The Property Of Dacron And Improvement In The Clothing Materials RENHuiZhong Abstract:Synthetic fiber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was used materials. However, the polyester (PET) is the largest about fiber. The property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and was made a further improvement about hygroscopic、flammability and antistatic in this paper, which was became more comfortable and wider in application.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fiber was expected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Keywords:polyester fiber;hygroscopicity;flammability; anti-static electricity; improvement 1 前言 当前,中国服装、纺织品出口的质量、数量和效益在逐年攀升。同时,服装消费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不但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推动了纺织产业链向科技创新、文化增值、绿色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这必将使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化学纤维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图1-1),2010年我国化纤产量为3089.7万吨,2014年为4432.67万吨。可见我国的化纤用量

聚酯纤维的改性

聚酯纤维的改性

————————————————————————————————作者:————————————————————————————————日期:

江苏理工学院研究生课程论文 (20-20学年第学期) ? 题目: 研究生: 提交日期:年月日研究生签名: 学院学号 课程名称任课教师 教师评语: 成绩评定:任课教师签名:年月日

浅谈服装材料中涤纶的性能及改进 任慧中 摘要:合成纤维是我国服装材料中应用最多的材料之一,而聚酯纤维(涤纶)又是化纤用量最大的一种。本文分析了涤纶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并对吸湿性、耐燃烧性、抗静电性在物理和化学特性方面进行进一步改善,使涤纶更加舒适,应用更加广泛。最后,本文对合成纤维在国内外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酯纤维;吸湿性;耐燃烧性;抗静电性;改性 Analysis The Property Of DacronAnd Improvement InThe Clothing Materials REN HuiZhong Abstract:Synthetic fiber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was usedmaterial s. However,the polyester (PET)isthelargestaboutfiber. Thepropertyof physics and chemistryand was made a further improvementabout hygroscopic、flammabilityand antistatic in this paper, which wasbecame morecomfortable andwiderin application.Finally, the developmentof synthetic fiber was expected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Keywords:polyester fiber; hygroscopicity;flammability;anti-staticelectricity;improvement 1 前言 当前,中国服装、纺织品出口的质量、数量和效益在逐年攀升。同时,服装消费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不但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推动了纺织产业链向科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是在涤纶大分子上引入对阳离子染料具有亲和力的磺酸基或磷酸基团,分高压型(CDP)和常压型(ECDP)两种。 CDP纤维所加入抑第三单体为间苯二甲酸磺酸钠,其染色温度为120℃左右;ECDP纤维除第三单体外,还加入第四单体,常见的有脂肪或芳香二羧酸及其衍生物、脂肪或芳香二元醇及其衍生物以及羧酸类化合物等,其染色温度为100℃;ECDP纤维还分醚型和酯型两种,酯型的耐热性比醚型的好。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的主要特点是可用阳离子染料常压沸染,这既克服了常规涤纶必须用高温高压或载体染色的不足,又可使毛/涤、涤/腈等混纺织物一浴法染色较为容易,而且染色的色泽比较鲜艳。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可用于生产各类仿毛产品,短纤或长丝广泛用于生产多类混纺的精、粗纺呢绒,毛线、毛毯以及仿毛花呢等织物。 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的缺点是强力较低,耐酸碱性较差,尤其对强碱很敏感,在强碱作用下水解速度比常规涤纶高2~3倍。但可利用这一特性对其进行碱减量处理,提高纤维的柔软性和吸湿性,进而提高其穿着舒适性。 另外,阳离子可染改性涤纶纤维的耐热性也较差,故在织物的定形后处理中,温度要适当降低,一般CDP为170℃,ECDP为160℃较好。 实务: 目前坊间染染改性涤纶纤维很多,主要以保特瓶回收后加工处理,为环保尽力;Recycle 标志。 现场染色加工与传统腈纶差异不大,差在批次的稳定度,纱的饱和值及起始上色温度、最大上色的温度点。 因此现场染色时每批纱务必要先做纱的饱和值(对比性)及起始上色温度、最大上色的温度点(Step-dyeing)控管,决定缓染剂使用量及持温控管点,否则问题层出不穷。

涤纶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

收稿日期:2007-05-25。 作者简介:张翠玲(1982-),女,山东淄博人,在读研究生,从事生物相容材料研究开发工作。 涤纶表面改性研究的进展 张翠玲1 ,赵国樑2 ,宋立丹1 ,王甜甜 1 (1.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 2.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市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摘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涤纶表面改性的原理、方法、应用以及各种常用表征方法。对等离子体处理方法的3个方面的应用做了详细阐述;介绍了紫外光接枝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近年来对该方法的改进;阐述了碱处理的原理、应用及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涤纶;表面改性;方法和原理 中图分类号:TQ342 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261(2007)06-0005-03 涤纶是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回弹性适中,热定形 性好,耐热和耐光性好,抗有机溶剂、氧化剂以及耐腐蚀性好,对弱酸、碱等稳定 [1] ,等等。由于以上种 种优点,在纺织及其他工、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聚酯分子结构对称,结晶度较高,结构中又没有高极性基团,因此亲水性较差 [2] ,这就在很 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舒适性、可染性等。另外,由于涤纶对人体安全、无毒、低的吸水性,对人体的体液具有高抗渗透性 [3] ,近年来,作为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文献报道:涤纶的低亲水性结构使其血液相容性很差,这也是生物材料领 域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使涤纶的应用更广泛,扬长避短,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涤纶的表面改性方法。表面改性是指在不改变材料及其制品本体性能的前提下,赋予其表面新的性能,如亲水性、抗静电性、染色性、耐老化性、生物相容性等 [4] 。 目前,对涤纶的表面主要有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法、紫外光引发接枝法、湿法化学法、离子束照射法 [5] 、光化学法 [6] 等改性方法。 1 等离子体处理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是通过等离子体处理以及在材料表面等离子体接枝来改变材料表面结构的一种表面改性方法 [7] 。低温等离子体在纤维改性方面 的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此后美国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有应用该技术处理加工的聚酯纤维(商品名Re fresca)投放市场 [8] 。 等离子体对涤纶的表面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反应(P las m a-i n itiated G rafted Poly m erization);单纯利用等离子体处理,引发表面结构的变化;等离子体聚合沉积成膜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 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反应方面,很多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日本九州国立大学的Young Jin K i m 等人利用氧气等离子体引发,接枝丙烯酸,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改变涤纶的表面结构达到改变其血液相容性的效果 [9] 。天津工 业大学的张晓林、马小光通过丙烯酸微波等离子体对涤纶的表面接枝改性来达到提高其染色性能的目的 [10] 。西南交通大学的潘长江等人利用等离子体 表面接枝方法在涤纶表面接枝不同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 ),使涤纶的抗凝血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11] 。Sh izuoka 大学聚合物化学实验室的N.I N A - GAK I 等人利用A r 等离子引发涤纶表面改性,通过XPS 光谱发现其表面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接触角测试,发现表面改性后亲水性显著改善 [12] 。 在单纯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进行表面改性的研究中,日本静冈大学的NOR I H I R O I N AGAK I 等人 [13-14] 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来证实等离子体对于涤 纶表面改性的显著作用。结果表明涤纶表面的N /C 比例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其接触角也发生显著变化。西北纺织工学院的陈杰瑢等人单纯利用氧等离子体对涤纶表面进行处理,表面张力评价的解析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涤纶表面自由能增大。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分析表明,涤纶表面被引入了大量含氧和含氮极性基团,最终使得涤纶的亲水性增强 [15] 。 第20卷第6期 2007-11 聚酯工业 Polyester Industry V o.l 20No .6 Nov .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