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汇总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汇总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汇总

上编艺术总论

广义而言,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

狭义的艺术专指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

艺术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出现是19世纪末。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1841-1895)主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费德勒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格罗塞(1862-1927)的《艺术的起源》是艺术社会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艺术学的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艺术:泛指各种技术技能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艺术与其他各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他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它们的共性。

《辞海》的定义:人类以情感和想像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

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尼采

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和自然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所以艺术生产必须适应欣赏者的消费需要;同时艺术欣赏反过来成为刺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艺术生产的发展。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二、主体性三、审美性

一、形象性

形象性指的是艺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显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并反映社会生活的属性。

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成功的艺术形象都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就是作家、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二、主体性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

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总而言之,艺鉴赏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三、审美性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第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艺术的审美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审美意识。

第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艺术美要以真和善为前提,并通过审美性体现出艺术中这种真、善、美的统一。

第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容,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研究艺术起源的主要途径

一、是借助考古学。。

二、是借助文化人类学。

三、是借助于儿童艺术心理学的研究。

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

合理:1、肯定了自然和社会人生是艺术产生的客观基础,包含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2、看到了摹仿在原始艺术产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不合理:1、原始艺术并非都是摹仿;2、摹仿背后还有更深层原因,不是为摹仿而摹仿;3、把摹仿归于人的本能和天性,而不是后天社会实践的结果,不能正确解释艺术的起源。(二)、艺术起源于“游戏”

代表人物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合理:1、肯定了艺术活动是以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的;2、看到了艺术与“游戏”的相似性,揭示了艺术的精神特性和娱乐功能。

不足:从生物学角度出发,把游戏看作人与动物共有的本能,不能解释艺术产生的真正根源。为什么不同种族、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创造的艺术有不同的容与形式?什么动物的游戏活动没有发展为艺术?

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且具有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三)、艺术起源于“表现”

代表人物珊朗格(美)托尔斯泰(俄)、克罗齐(意大利)科林伍德(英)

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仍然是把现象当作本质,把结果当作原因,同样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

(四)、艺术起源于“巫术”

代表人物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

还有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

(五)、艺术起源于“劳动”

波兰艺术家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第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使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

第二,劳动的需要推动了原始艺术的产生

第三,原始艺术的容和形式主要来源于劳动。

第四,原始人的其他生存活动对艺术起源产生了推动作用。

二、关于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一)、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

(二)、希尔恩的综合研究方法

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认为,艺术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现象,。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

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艺术的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智力开启功能、心理平衡功能、交际功能、

劝导功能等。

?以审美价值为基础。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

?主要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一、审美认知作用

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具有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的特殊审美认知功能。。

二、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1)、以情感人

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

(2)、潜移默化

艺术作品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寓教于乐强调应当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

(三)、审美娱乐作用

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审美娱乐功能的表现

1、艺术作品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通过欣赏艺术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

2、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个作用,是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例“高峰体验”

3、寓教于乐

第二节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

柏拉图:审美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

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概念,由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里正式提出。

美育的概念:席勒认为,美育即审美教育,他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使人认识美育。

我国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来提倡美育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尤其是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 更是大力倡导美育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

1、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

2、艺术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容和主要方式

3、艺术美对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1、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2、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

三、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文化人类学确立于1922年,马林诺夫斯基、拉·布朗是开创者。

?艺术文化学是其分支。是以整个人类文化为参照系来探讨艺术问题、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性学科。

一、文化与艺术

什么是文化?“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它任何能力、习惯在的一种综合体”。——泰勒(英):《原始文化》。

文化系统: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哲学、、道德、科学、艺术

二、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1、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

2、艺术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人类文化大系统从文化结构来看,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所以,经济、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的精神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艺术与哲学

一、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哲学作为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形式,要对作为人类感性认识最高形式的艺术产生影响,必然经过美学这一中介。

1.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1)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

(2)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

(3)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

2.艺术对哲学的影响

(1)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2)艺术作品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艺术与

一、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1.与艺术的密切联系

(1)、艺术与在认识、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共同之处。

(2)、艺术与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文艺的利用。

2.对艺术的影响

(1)、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为艺术提供了题材和容。(2)、对艺术的影响,尤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上。

3.艺术对的影响

(1)艺术影响,首先表现在参与活动。

(2)艺术与的关系,还表现在宣扬思想上。

(3)艺术影响更表现在强化氛围上。

4.艺术与的区别从根本上讲,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艺术却是对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确证;劝人到天国去寻求精神安慰,艺术却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现实生活;作为鸦片麻痹人的精神,艺术却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的必要手段。因此,虽然由于利用艺术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但从本质上讲,也阻碍、束缚和限制着文艺的发展。

二、形形色色的艺术

所谓艺术,是相对于世俗艺术而言的,它是指在影响或控制下,为活动或宣传服务的艺术。

?1、艺术中,建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绘画在艺术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3、雕塑在艺术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4、在艺术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特有的石窟艺术,它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身,保存了大量古代的艺术珍品。5、音乐、戏曲等也有相当的地位6、文学

第四节艺术与道德

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容。

一、道德与艺术的关系

艺术与道德的联系

道德影响艺术:首先,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在意蕴等体现出来。

其次在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艺术影响道德

一是表现在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上

二是表现在对于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艺术与道德的区别

二、艺术中的道德容

1、再现社会生活的艺术种类如文学、话剧、戏曲、电影、电视等,受道德的影响更加明显

2、非再现艺术种类如建筑、音乐、书法、实用工艺等也有道德因素的渗入

第五节艺术与科学

一、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1)、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艺术是人类进行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

(2)、科学求真,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求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审美需要。(3)、科学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

(4)、科学客观冷静地对待事物,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艺术则是一种主观色彩很浓的创造活动,除了反映生活外还应当评价生活与表现情感。

(5)、科学理论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第一,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第二,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第三,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

第四,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艺术创作

第十章艺术创作

艺术思潮

第一节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家

(一)、什么是艺术家?

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审美需要。

(二)、艺术家的特点

1、艺术家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

2、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3、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4、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5、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二、艺术家与社会生活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艺术创作从主客体两方面来看,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一)、从创作客体来讲,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创作不能离开客观现实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历代艺术家们在这方面都有着许多深切的感受和体会。

对于社会生活的这种观察和体验,作为进行二度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们来说,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已故著名电影演员金山曾经把电影表演艺术归纳为三个原则,即:思想、生活与技巧。

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这种观察与感受又分为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两种情况。

1、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亲身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这些亲身经历往往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料,往往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激发起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

2、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从他人的言谈和著作中所吸取的生活经验,这些间接的生活体验常常可以扩大艺术家的视野,拓展艺术家的生活积累,诱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一般来讲,在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中,直接体验是基本的,是艺术创作的基础;间接体验是必要的,是艺术创作的补充。

(二)、从创作主体来讲,艺术家总是属于一定的时代、民族和阶级的,艺术创作受一定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与艺术家本人的生活实践与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而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影响。艺术作品既是对生活的再现,又是表现。

1、社会生活作为艺术创作客体,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2、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产生深刻的影响。

3、社会生活推动艺术家提高创作技巧。

第二节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方面或三个阶段。

一、艺术体验活动。

(一)、定义:所谓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二)、意义

1、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起始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2、深切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感性积累,为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艺术家从事艺术创造在的心理动力。

二、艺术构思活动

(一)、定义

艺术构思就是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而以后的艺术传达活动则是把这种审美意象通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物态化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形象。

(二)、构思过程中的重要审美因素

1、想象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在艺术构思活动中,“情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

三、艺术传达活动

(一)、定义: 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二)、艺术技巧和手法在艺术传达中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三)、艺术传达更需要艺术家调动自己的联想、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

(四)、艺术传达活动与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相互渗透、密不可分。

第三节艺术创作心理

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什么是形象思维?所谓形象思维是指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的特点

第一,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

第二,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

第三,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二、灵感思维: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

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灵感思维的特点

一、不期而至,偶然突发二、专注敏捷,亢奋紧三、超常独特,富于创造

三、意识与无意识

?什么是无意识?无意识指人的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弗洛依德认为是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欲望,特别是性欲。

?三重人格理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1、无意识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脑一种潜在的特殊反映形式,常常成为艺术创造灵感和直觉的源泉。

?2、意识在艺术创作中起主要和支配作用,在无意识中渗透着意识,在感性织着理性。一、艺术风格

(一)、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二)、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形成。

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

2、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

3、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

2、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艺术风格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常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所谓艺术的民族风格就是在艺术中体现出民族的精神、性格和气质,体现出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习惯及民族的审美理想和美学传统。

所谓艺术的时代风格,指同一时代的艺术作品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体现出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

二、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三、艺术思潮: 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的影响下,艺术

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二)、艺术风格、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一般来讲,艺术风格是创作主体独特个性的表现,艺术流派则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化,而艺术思潮却是倡导某种文艺思想的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潮流。

现代主主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区别

第一,从哲学基础看,现代主义的思想根源是康德的批判理论、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等;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根源是存在主义、非理性主义、德里达解构主义。第二,现代主义艺术具有鲜明的自我中心特色,强调弘扬个性与表现自我;后现代突出自我怀疑,强调主体丧失,反对一切中心。第三,现代主义致力于建构,崇尚结构主义;后现代则致力于解构,崇尚解构主义。第四,现代主义作品大多晦涩难懂,富有哲理;后现代主义作品则追求平面感,无深度,追求感官刺激,使文化趋向世俗化、娱乐化、消费化、商品化。第五,传统艺术追求独特的创造性;后现代艺术则突出“复制”的作用。

第一节艺术作品的层次

一、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作艺术语言。

二、各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再别康桥》的形式美

(二)、艺术语言的作用

1、艺术语言是创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段,并且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

2、创造艺术形象

二、艺术形象

(一)、什么是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第二个层次。

(二)艺术形象的包含4个形象

1、视觉形象。

2、听觉形象

3、文学形象,

4、综合形象,

(三)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艺术形象具有可感性.、概括性、情感性和思想性、审美价值

三、艺术意蕴

对艺术意蕴的理解

?第一,艺术意蕴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

第二,艺术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的深刻涵。

第三,艺术作品的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第四,艺术作品中的意蕴,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第五,任何作品都必须具有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但不一定有艺术意蕴

第二节典型和意境

一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形象。典型是指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充分地概括了某种围的共性,反映了社会生活某些方面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二)、典型的特征

第一,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第二,艺术典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第三,艺术典型是现象与本质的有机统一

二、意境

(一)、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

(二)、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的关系

1、区别

意境重表现和抒情,以创造景物意象为主;典型重再现和写实,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意境在景物中也有人物,意境的产生本身就是情景交融的结果,它一方面以自然景物的意象描述为主,另一方面也必然熔铸进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美学情趣。

2、联系

它们都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人物形象身上体现出共性、普遍性和本质必然性,艺术意境则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让人们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三)、“意境”的特点:

1、“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虚实相生,亦虚亦实)

2、“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寓有限于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3、“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第三节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一、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

(一)、中国美学的特点

1、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美与真的统

一,更加重视艺术的认识价值。

2、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

实。

(二)、影响中国传统艺术的哲学-美学思想

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为巨大的主要是

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

白——道家美学杜甫——儒家美学王维——禅宗美学

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一)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天人合一)

(二)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气韵生动)

(三)心--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性(心物一元)

(四)舞--中国传统艺术的音乐智慧(动静合一)

(五)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顿悟妙悟)

(六)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中和为美)

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一、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鉴赏是审美的再创造。

接受美学:斯、伊塞尔

?接受美学首先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其次,接受美学强调了审美经验的中心地位

期待视野:在文学艺术接受活动中,读者原有先的各种经验、素养、审美趣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水平和欣赏要求。

空白与不确定性:空白指本文中未写出的部分,是本文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东西,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伊塞尔)

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第三,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方面

第一,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第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第三,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第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三、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

(一)、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1、多样性

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反映出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多样性

2、一致性

同一时代、同一民族的鉴赏者常常表现出某种共同的或一致的审美倾向

(二)、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

1、鉴赏心理的保守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中的定向期待视野,指人们的鉴赏趣味习惯于

按照某种传统的趋向进行,具体表现为鉴赏活动中,人们的种种偏好与选择,以及各种不同的欣赏方式与欣赏习惯,常常具有某种定势或趋向。

2、鉴赏心理的变异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的创新期待视野,指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得人们的欣赏习惯与审美趣味也随之发生变化。

第二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一、注意

1、鉴赏艺术作品,显然离不开“注意”的心理功能二、感知

艺术鉴赏心理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它包含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

三、联想

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等。联想在审美心理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四、想象

想象可以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两种类型。

五、情感

鉴赏中的联想与想象总是以情感作为中介的。

六、理解

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不同于通常的逻辑思维

艺术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至少有以下三层含义

首先,对于艺术作品容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其次,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最后,对于每一部艺术作品在意蕴和深刻哲理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解因素。

第三节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一、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所谓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

审美直觉的重要特点是直观性、直接性。通感是指在艺术创作种,各种感觉相互渗透,从而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

三、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

审美升华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第四节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一、艺术批评的作用

1、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3、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二、艺术批评的特征

一方面,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艺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

艺术批评的二重性特点,还决定了艺术批评既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又具有客观的共同标准。因此,艺术批评的标准应当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思想性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意义和所达到的思想水平,它是艺术作品在的灵魂。

艺术性是指艺术作品在艺术构思、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汇总

上编艺术总论 广义而言,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 狭义的艺术专指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 艺术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出现是19世纪末。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1841-1895)主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费德勒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格罗塞(1862-1927)的《艺术的起源》是艺术社会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艺术学的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艺术:泛指各种技术技能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艺术与其他各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他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它们的共性。 《辞海》的定义:人类以情感和想像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 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尼采 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和自然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所以艺术生产必须适应欣赏者的消费需要;同时艺术欣赏反过来成为刺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艺术生产的发展。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二、主体性三、审美性 一、形象性 形象性指的是艺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显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并反映社会生活的属性。 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成功的艺术形象都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就是作家、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二、主体性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

!影视艺术概论要点总结

一、影视艺术的综合性 影视艺术是建立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分别通过展现在银幕上的画面与声音,在特定的多维空间中塑造直观视听形象的高度综合性艺术形式。 综合性是影视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他艺术形式给人的是视觉或听觉的感受,而影视艺术兼具时间空间艺术两者之长,把时间艺术的表现性和空间艺术的造型性结合起来,既是在空间中延续的时间艺术,又是在时间中展现的空间艺术,从而成为拥有时空自由的崭新艺术。 二、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 1,文学为影视改编带来丰富的可能性 2,文学的思潮、观念、风格、乃至技巧对影视艺术的濡染和渗透 3,影视艺术具有文学性 三、什么是艺术的文学性? P7 四、影视画面的造型性 与绘画相比,电影的造型性有共同特点: 1,边框的存在,无论电视还是电影屏幕,都有个长方形的边框,影像被框在其中 2,焦点透视法则的遵循。影视创作与西方写实绘画一样,都是在二维的平面上显示三维的“逼真幻象”。3,光影的运用。对于影视艺术来讲,光线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造型元素和手段。 五、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有哪些? 1,音乐能为影片创造特定的气氛基调,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感染力。 2,加深人物心理的刻画。 3,对于蒙太奇镜头的连接具有连贯作用。 4,对人物和事件的主观态度起着歌颂、赞美等评论作用。 5,深化主题思想 六、影视艺术的逼真性 1.影视艺术的真实性分为:直觉真实、心理真实、技术真实三种 2.影视艺术的技术真实分为看得见的特技和看不见的特技两种。 七、怎样理解影视艺术是艺术品也是商品? 商业利润的追求,决定电影艺术的生产、发展、没有商业性,电影的艺术性就失去了发展的内在动因,。同时,艺术性增强促进了电影业的繁荣。电影的价值包含了精神影响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对生产者和发行人来说,经济效益是不可忽视的;对于观众,艺术性是第一追求。经济效益是电影生产的动力,艺术性是电影的观众。要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必须以吸引观众为前提,而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就是电影的艺术性。中国电影要想走向国际市场,抗衡好莱坞电影,在关注艺术性的同时要加强商业运作。 八、好莱坞电影的产业形态 1、首先是电影的生产。好莱坞通过判断市场利润来选择故事题材和拍摄类型 2、其次是发行制度。好莱坞较早使用分账发行制,为其成功的商业运作提供了保证。“利润均沾,风险共担” 3、促销制度。通过网络宣传、网络广告、发布网上新闻等进行更大规模更快速的宣传造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经济效益,拉近了观众距离。 九、构图的定义及分类。 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的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影视构图是相对于传统造型艺术的构图,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具有运动性。 第一种,分为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 第二种,分为技术性、艺术性、哲理性。其中艺术性又可分为意义延伸性、象征性、情绪性。 第三种,分为纪实性和象征性。 十、色彩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和现实性。 十一、照明的三个基本元素:光的方向、性质、强度。 光的方向:分为顺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 光的性质:分为人工光、自然光 光的相对强度:决定因素:光源发光强度、被照对象与光源的距离 十二、运动镜头分为:推拉摇移升降跟 推:被摄物位置不变,摄像机向前缓缓移动或急速推进的镜头。 作用:1,突出主体人物和重点形象 2,突出细节,突出重要情节因素或与表现主题有关的喜剧元素 3,强化人物情绪,作为转场镜头 4,模拟视线的集中与投向 5,推摄速度影响画面节奏 拉:与推相反,将摄相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向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 摇:摄像机机位不动,机身做上下、左右的旋转运动。 移:摄像机沿着水平或垂直方向做横向或纵向移动拍摄的镜头 跟:跟镜头又称“跟拍”摄像机跟随者运动这的被摄物体一起运动拍摄的画面 十三、景别 景别指摄像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近而造成画面上的形象的大小。它的大小与摄影镜头的焦距焦距有关。画面中人物大小是划分景别的参照物。景别分类: 1,远景。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的电影画面。 2,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3,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 4,近景。腰部或胸部以上。 5,特写。人物肩部以上部位或物体景致的细微特征。6,中近景。腰部以上。 十四、无声源音乐 无声源音乐,发声体不属于故事空间,创作者为了渲染影片情绪而匹配的音乐,习惯上成为配乐。作用是1,按暗示主题 2,渲染主题 3,连接段落,简化叙事 4,揭示主题。 十五、音响的作用? 1,增强真实感。对自然音响的还原。 2,扩展叙事空间。画外空间和画内空间。3,聚焦叙事主体。音画合一。4,表现人物心理。

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艺术属性论 第一节艺术主体论 含义:“艺术主体”是指有思维、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并改造世界的人,是艺术的创作者与占有者。凡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包括思维,幻想,幻影等),都可以看作艺术客体。 一、情感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对主体情感的传达 代表人物:法国美学家“维隆”。维隆认为情感是艺术的决定因素和主要表现内容。在艺术作品中,情感借助线条,形状,色彩的结合或具有一定节奏的动作、音响或言语表现出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荷兰画家森特凡高 法国画家高更 二、表现论 艺术的表现论认为,艺术就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认为“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或表现的知识)的科学。这种知识就是审美的或艺术的事实。” 柯林伍德继承发展了克罗齐的艺术直觉理论。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他把主观的表现看做是“真正艺术”的特征,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否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 他把再现的艺术分为三等级:1、无取舍。2、有所取舍3。有情感之表现。 三、无意识论 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主题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精神理学家荣格。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原欲的“升华”。认为人格由“本我(原始本能)、自我(协调本能和现实之间不平衡的机能)、超我(内部道德机制)”三部分组成。 荣格认为艺术源于“集体无意识”。伟大艺术家,听从集体无意识的驱使,借自己的作品传达出时代的心声。 四、游戏自娱论 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自我的娱乐。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席勒加以系统。英国唯心哲学家斯宾塞发展。 席勒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过剩精力”的消耗。 斯宾塞认为艺术和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第二节艺术主客体论 一、理念论 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上帝的创造物。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希腊哲学家帕拉图。 理念:是西方先验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理念”:先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存在,而客观物质世界即使这种先验的“理念”的影子。现实生活中的美丽的事物,就是对没的理念的摹仿,而艺术是对这种摹仿得摹仿。 二、摹仿论 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现实的真实摹仿,艺术的本质是摹仿。 三、巫术论 认为:艺术源于原始的巫术摹仿。 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知识点归纳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空,每空1分,共10分) 1.“艺术本质”包含本质、本质、本质。 2.在形式上,宗教的本质无关形式,它可以经由艺术传达,却并不必须这样;艺术的本质可以表达宗教情感,却并不仅仅表达这一种情感。 3.黑格尔说,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 4.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的存在,哲学是的存在。 5.艺术用形象方式全面反映人对世界的能动认识。与宗教相比它是的,与哲学相比它是的。 6.艺术门类划分的基本情况是:1/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从艺术(物质实体)的角度来定位。2/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从艺术的角度来定位。 3/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定位。 7、美术样式:二维空间呈现的有、两种样式。三维的有一种样式 8、雕塑作品作为立体的存在,利用不同质地的物质材料单纯表现物质形态的、的对立与转化,并最终实现. 9、从静态看,各艺术门类之间无论是形式特征或是创作及接受规律来说,都存在相互融通的紧密联系。各艺术门类之间相互、广泛存在。从动态来说,各艺术门类的是艺术整体发展的运动常态。规则与规则,是艺术永远的话题。 10、艺术发生理论主要有、和。 11、艺术的发生过程是:从开始,演变为,最后彻底成为单纯的。 12、认识艺术发展的规律必须考虑的三个因素是:人的的与日俱新;的发生与发展;不断变化的对人的影响。 13、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民族艺术是世界艺术的,世界艺术则是各民族艺术的。要点在于表现“”和,并和。 14、艺术家是在、和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15、创作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16、形象思维的特征有:、、、、

艺术概论重点整理

●艺术观念:艺术观念是人们对艺术的基本问题的思考的统称,主要回答艺术是什么?来 自何处?以及为什么人等问题,构成关于艺术的性质、属性或特征的基本看法系统。艺术观念问题历来是艺术理论的核心内容。其中何为艺术是一个核心问题,艺术观念不是恒定不变的,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国家或文化传统中的人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艺术观念,艺术观念是随着时代条件和文化思想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中国艺术观念的演变,一、儒家礼乐合一的艺术观念, …… ●西方艺术观念的演变 …… ●马克思提出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 第一种是理论的方式,这种方式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为方法,对感性世界进行概念化,从具体上升为抽象,提炼出各种科学、哲学等理论范畴和体系,以此在认识上来掌握世界, 第二种是宗教的方式,这种方式以超越的彼岸世界为对象,采用幻想的方式,将世界把握为各种宗教形象、教义和故事 第三种是实践精神的方式,这种方式以现实物质世界为对象,通过种种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并使主体的精神和存在也得到改造, 第四种就是艺术的方式,不同于其他三种方式,艺术通过人的审美能力与对象世界直接沟通,而获得一种对世界的整体与细节、内容与形式、表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相统一的把握。艺术可以为人们提供认识和把握世界的途径,是一种高级的智性活动,而非单纯娱乐。艺术的掌握,是凭借情感形象、形式和直观,而非依靠概念和逻辑。艺术作为一种掌握世界的独特方式,这一个论断是马克思对艺术特性和价值的准确概括,马克思将艺术看作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这一论断再次强调了艺术和世界的关系,所谓的掌握世界,也不仅仅是认识世界,而是人与对象世界之间更全面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艺术来认识世界,体验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实现对人的本性的真正占有。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想象性,典型性和形式性。 ●艺术的主要功能 1审美认识功能指的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可以独特而又影响至深地认识人、社会、自然与历史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生动地展现了12世纪中国都市生活的风貌。通过美术,我们可以回溯广泛的文化和历史,这就是强调的艺术的认知意义。 2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是指接受者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领略其中展示的真善美,从而潜移默化的接近、认同,甚至激赏这种真善美所汇成的价值与力量,进而得到人生观,世界观和人文精神的提升和跃迁。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的戏剧,会令人回肠荡气,久久不能忘怀。 3审美娱乐功能,艺术与娱乐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联系,艺术可以给予人们娱乐感和幸福感。4审美体验功能,艺术接受者可以进入艺术家的语言的形式状态中,仿佛自己也经历了艺术家体会的从不确定,压抑到充分表达后的轻松自如的解救状态。无论是创作或者是欣赏,都是与情维系在一起的,在艺术欣赏中的情感过程,就是一种体验。 任何的艺术作品都离不开审美价值,艺术的主要功能需要用审美这一核心将所有的功能整体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欣赏艺术。 ●艺术构思 指艺术家在创作动因的驱使下,依据自我秉承的创作观念,运用不同艺术类别各自拥有的创作方法、技法,营造审美意象,酝酿、谋划新作品的思维过程。 ●艺术媒介 是指在艺术活动的总体过程中,艺术家将内在艺术构思外化为艺术作品并对其进行展示、传

艺术概论重点整理资料

课堂专用复习资料艺术概论 孙美兰版

第一章艺术的形态 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艺术的定义?(需记忆的标识)★★★★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既是意识形态,也是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 什么是艺术? 答:何为艺术?国内外从古到今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与理论,如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席勒的游戏论等,本教材认为,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思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 艺术是人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与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为什么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人类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所谓的掌握世界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与途径或反映人类认识生活的方式。艺术也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所以艺术是意识形态。 另外,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马克思提出精神生产,强调艺术的精神在生产形态方面存在巨大的实践性威力。1、艺术是社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的产物,具有精神生产的特征,2、艺术创造也在改变和构建着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具有物质生产的某些特征。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有什么不同呢?(只需了解的标识) 精神生产: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具有审美价值 物质生产: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具有使用价值 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需记忆的标识) 艺术形态的特点有哪些?★★ (一)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 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特点之一,是它要求生产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思想、情感、意向、心境、愿望等——渗透到生产过程里,物化到产品对象中去。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意向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最活跃的元素。

艺术概论总结

1.艺术的本质就是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 2.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3.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4.艺术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得反映 5.艺术是社会生活全面的,审美的,能动的社会反映6.“艺术生产“时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7.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8.形象性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9.艺术真实性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审美化的真实,虚构的真实,创造的真实。 10.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 11.艺术是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 12.从社会生产实践的角度看待和考察人类及人类的一切活动时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见。 13.所谓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审美上的关系

14.艺术特征1.审美特征艺术形象是艺术对象化的重要审美形式2.形象特征3.形式美的特征4.创造性特征5.情感特征6.交流特征 第二章艺术门类论 一.艺术门类的划分 1.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学、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时间艺术音乐、文学、曲艺时空艺术戏曲电影电视剧舞蹈杂技 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学、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舞蹈杂技听觉艺术戏曲电影电视剧想象艺术主要指文学 3.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语言艺术文学的各种样式综合艺术电影和电视剧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学、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 1.绘画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 2.雕塑是最具有实体感的造型艺术类型,它的艺术形象具有立体性,是在三维空间展示出来的。

舞蹈艺术概论知识点总结

审美理想:人们所向往的至高、美好的境界,表现了人类对精神完善、完美的追求。审美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狭义的舞蹈:是指一种以人体动作、姿态、手势、面部表情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生活、创造艺术形象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抒情性舞蹈:又称情绪舞。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此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 叙事性舞蹈:又成情节舞。通过舞蹈中不同人物的行动所构成的情节事件来塑造人物,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社会思潮:在社会在,某一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者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舞蹈时空顺序结构:根据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次序的先后进程,来安排人物的行动和舞蹈场景的结构方式。 舞蹈语言:是由具有一定的传情和达意的表达功能,或者具有表现某种抽象精神内容和一定的象征功能,或者具有以此物比彼物和寄托隐含意念的譬喻和寓意功能的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所组成的。 二、简答题 1、对舞蹈的起源有各种学说:模仿论、游戏论、巫术论、表情论、性爱论、劳动论等 2、舞蹈在古代社会及现代社会的功能。 古代:舞以达欢;祭祀与祈祷;交流、交谊和择偶;健身、习武、象功;教育 现代:(1)、自娱自乐,抒发情怀。(2)、交流情感、增进友谊。(3)、增强体质、延长青春。(4)、欣赏愉悦,陶冶情操。(5)、了解社会、认识世界。(6)、宣传教化、团结鼓劲 3、舞蹈的分类。 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 生活舞蹈: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 艺术舞蹈:(1)、按风格特点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2)、按表现形式

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剧、舞剧。(3)、按反映生活和塑舞蹈形象方法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 4、舞蹈的审美特征:1、情景交融,如诗如画。2、虚实相生,物我合一。3、内涵丰富,给人启迪,引人思考 5、舞蹈的艺术特性:1、直觉性 2、动作性 3、节奏性 4、造型性其中,舞蹈动作,一般可大致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三类。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外在节奏又可分为听觉的节奏和视觉的节奏。 6、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来划分,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包括:习俗舞蹈(仪式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艺术舞蹈有三种:一,按风格特点分(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二,按表现形式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剧、舞剧);三,按反映生活和塑造舞蹈形象方法分(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 7、音乐在舞蹈中一般有着三个主要方面的作用:1、描绘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与舞蹈一起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2、对舞蹈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气氛进行渲染和衬托。 3、在舞剧作品中,音乐除了上述的作用外,还要具有明显的戏剧性因素,表现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交待和展现剧情的任务。 8、艺术的定义:艺术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 9、劳动综合轮: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作为一种人的内在生命力外化为人体的有节律的动态的艺术造型,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产生[狩猎、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一位叫丽水千里的朋友贴出的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1、艺术的本质特征等一般规律性问题 2、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3、艺术与其它相关领域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及它的地位与作用。 4、围绕艺术活动四要素讨论艺术的核心问题 创作者(艺术家)、鉴赏者、作品、世界 5、艺术门类 用材质和技法来划分比较科学的划分方法 艺术本质论 科学和美学划分在19世纪末。艺术和美学既有交叉有不一样。1750年,美学。 美学研究艺术美+自然美 1、艺术产生的理论 艺术生产,艺术传播,艺术消费(生产-消费) 艺术传播在教材中最为薄弱的部分。艺术传播是艺术产业化最重要的环节,(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系,广告学,传播学)(广告及市场)(展览馆,出版社)===>现代传媒对艺术传播的影响?

生产分为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艺术被看作一种精神生产形态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特点。艺术是主观与客观,心与物的结合与统一。马克思:“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揭示了物质、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为什么说精神生产具有不平衡关系? 精神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精神受物质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从人的需要(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多层次说”)和生产的目的来说第一,精神生产满足精神审美认知需求。第二,物质生产——使用、交换、价值属性、商品属性;精神生产——审美属性。第三,从生产过程和结果来看独立于物质生产的特征,艺术精神,构思,技巧投入和一般工艺品不一样。 揭示艺术系统的奥秘 创造性被扭曲,淹没与根本原理违背片面追求票房收视率 艺术把握世界方式 形象性特征:不单是具象,可视可听都包括。借助艺术通感。音到形,诗到画。和科学性概念理性把握世界不同 特征的美——运用形象进行创造性的想象的重要。“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悟,又表现思想” 艺术形象性: 1、主观客观的统一,有意味的形式 主观因素消失在客观的因素中——建筑 客观因素消失在主观因素中——音乐

《艺术概论》知识点

《艺术概论》期末考点 1 召唤结构在艺术鉴赏中的作用 “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而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 实际上,艺术鉴赏的再创造属性,正同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填塞的空白点和未完点,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力,并去进行艺术再创造。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一目了然,毫无内在意蕴,那么必然缺乏回味余韵,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了。 2 艺术中典型、意境与意象的异同 典型、意境和意象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三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同属于美学范畴。 (2)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3)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像,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典型与意境,意象的区别主要在于: (1)各自的含义不同; (2)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3)典型、意境与意象具有不同的特征。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而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意象是审美的认识、审美的情感和审美的物象的统一。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之于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和意象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三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的差别。 3 艺术创作要经历的几个阶段 艺术创作过程要经历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它们是互相联系,彼此交错的。其具体内容是:(1)艺术积累 大体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欲望三部分。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 (3)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转化为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象或艺术作品的过程,艺术表现是艺术创造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 4艺术批评的功能 (1)对受众: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2)对创作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3)对艺术学: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5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1)从总体上讲,艺术与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从人类文化史来看,艺术与科学早有联系,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当代社会,就是艺术与科学共同飞速发展的三个黄金时期;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艺术与科学又是对立的。例如在本质上,科学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产物,而艺术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 (2)从当前情形来看,科学对艺术有着明显的渗透和影响。首先,现代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进了新的艺术种类和形式的诞生,电影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其次,现代科技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让艺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如电脑音乐的出现,就创造了新的审美活动形式;最后,科学与艺术的相互渗透,也促进了二者自身的发展,工业艺术设计就是它们发展的产物。 6对典型人物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理解 (1)一切典型人物都是鲜明、独特的个性与集中、深刻的某种共性的统一。一方面,由于典型人物身上总能反映出社会生活中某类人或某种事物的带有普遍性本质共性,是人们所常见的,所以会产生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另一方面,由于典型人物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是不可重复的,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创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少见的,所以,人们又会有“陌生”感;(2)比如阿Q,他那种虚荣好胜、自欺欺人的可笑品格,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一种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的恶劣国民性,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沾染了一点,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所以,“阿Q精神”是人们所熟悉的;但阿Q的具体个性,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特征,比如被人欺侮挨打后僦说上一句“儿子打老子”来自我解嘲,又是罕见的,只有阿Q才会如此,所以,人们又对他产生新鲜感、陌生感;(3)正是典型人物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构成了读者“熟悉”和“陌生”的统一。只有“熟悉”而不“陌生”,便成为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的公式化、概念化人物;只有“陌生”而无“熟悉”,则虽有个性却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新编艺术概论 第一讲艺术、艺术学与《艺术概论》 ?提及艺术,通常我们会想到美术、音乐、以及舞蹈、戏剧等等。然而,以艺术为后缀或将艺术作为定语的词汇要丰富广泛得多。 ?比如时装艺术、摄影艺术、美容艺术、烹饪艺术、社交艺术、谈话艺术、园林艺术、茶艺,艺术设计、艺术体操、艺术人生等。 ?艺术的概念也由此变得不确定起来,外延变得如此之大的艺术,其内涵是更加丰富、深化了呢,还是被含混、瓦解了呢? ?传统实用艺术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发展,尤以设计艺术为突出表现,生活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生活化,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空前地需要“设计”并不断被“设计”的时代。 ?近百年来,一方面传统艺术不断革新、平稳发展,另一方面新兴艺术不断涌现、迅疾扩张,不停地拓展自己的疆域,构建着新的艺术版图。 ? 一、艺术的字义寻解 ?“艺” 古文字为“兿”,本字为“埶”,是一个跪着的人双手扶着一棵草木状的植物或一只手撒种的形象。 ?《说文》:埶,种也。明确指出艺术的“种植”意味。 ?这个含意耐人寻味 ?首先,将艺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艺术是人的一种生产劳动 ?其次,艺术是人类的一门技艺,须具有专门的技术、技能 ?三是指出了艺术培植(种植)生命的特点,暗含了创造生命的意思。 ?在西方,早期艺术的概念也被界定为人类特有的技艺技能。英文“艺术”ART,其语源为希腊语techne、拉丁语ars,本义为“使自然界的事物适应人类生活用途的技能”。

德语为die Kunst,本义为技术、技艺,人工制品。 ? ?可见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ART”还是“艺”,在其词源学上,皆指与农业耕种活动相关的技术与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这一认识后来逐渐产生了分化。 二、艺术的含义确认 ?艺术含义的确认既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又是一个融入了特定文化背景的内涵。?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艺术”含义的历史形成: ?《周礼》“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此时具有了更为显著的精神性 ?“六艺”的显著特征在于突出了艺的非实用性,进而产生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儒家观点。 ?君子志于道,居于礼,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艺成为了完善君子人格的重要方式,也具有了更加道德化的内涵。 ?艺术划分为“完美的艺术”和“不完美的艺术”两类。 ?苏珊·朗格:亚里士多德“不由自主地采用了现代人还在沿袭的FINE ART这个笨拙的字眼,试图将艺术与非艺术做以区别”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对西方艺术观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在上古的泛艺术种类中挑选了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等七种类型,将其纳入了经院哲学的知识体系。 ?这七种被选定的艺术,不仅符合中世纪神学所须的必要条件,更显示了西方历史传统崇尚理性、崇尚明晰的知识、确定的秩序的文化价值观,这与中国将艺术与礼仪、道德、人品、自然天性密切联系的文化传统形成鲜明对比。 ?艺术含义的关键 ?其一,艺术含义的形成是与自觉的生命活动相一致的 ?其二,艺术含义的形成是与自由的创造活动相关联的,艺术本基于艺(精神化的生

2017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2017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课程代码:00504 2016年4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人文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考试,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艺术学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艺术发展基本规律、世界文化艺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艺术发展的总体规

化学等要素放在一个体系内来进行阐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关于艺术学理论的整体意识,从而将创作、作品、鉴赏等环节相结合,更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介绍西方艺术发展状况,能够使学生了解中西艺术的异同,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上编艺术总论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目标 识记:艺术的基本特征。 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理解: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意义 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艺术概论复习提纲整理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如果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艺术为它服务就具有积极的意义。 艺术和宗教、哲学、文学一样是更远离物质经济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政治、法律和道德是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并和基础关系非常密切的意识形态,属于前一类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2.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全面的”社会生活,即包括了从物质的社会生活到精神、情感的社会生活的整个领域,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全部方面,这些都可以成为艺术的表现领域和对象。 3.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5.艺术与宗教都是更高、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都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但不同点在于:宗教是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艺术则真实的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宗教形象只是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观念的符号,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个性和他的思想情感的表达。 6. 艺术与哲学“掌握”世界方式的相同处是:都是更高、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都要求真实地“掌握”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 不同: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艺术是运用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哲学是以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真理的方式“掌握”世界和社会的普遍性必然性。 哲学主要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艺术则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 7.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再现客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主观世界的真实性。 8.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9.艺术反映现实美,现实美可以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所谓“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并且还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在艺术中,已经渗透进了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典型形象。它从反面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理,是形象的真理,亦即艺术的美。对丑的深刻剖析和否定,就是对美的肯定。现实丑的本质范畴转化了。 10.任何事物,凡是以非常突出、鲜明、生动、确切的现象、形式和个别性,充分表现出本质、内容和种类的普遍性,那它就是美的。简言之,美就是形象的真理。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 11.在审美认识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 第二章艺术门类论 1.艺术门类的划分 经常使用的几种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课程代码:00504 2016年4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人文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考试,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艺术学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艺术发展基本规律、世界文化艺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艺术发展的总体规律及具体艺术门类的发展规律等相关问题能力,从而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如下: 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了解世界范围内艺术学学科及理论的发展概况,掌握中西方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4.理解动中西方艺术学理论的异同及相互借鉴。 5.掌握艺术学理论横向、纵向各个环节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6.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能够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使艺术创作链保持良性循环。 7.能够结合中国艺术创作发展的现状提出建议。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作为艺术类专业基础课,将与此相关的各具体艺术门类以及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要素放在一个体系内来进行阐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关于艺术学理论的整体意识,从而将创作、作品、鉴赏等环节相结合,更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另一方

舞蹈艺术概论每章要点总结.doc

舞蹈艺术概论 第二章舞蹈的艺术特性 第一节舞蹈形象是直观的动态性的形象 舞蹈的艺术特性就是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动态性的形象。它具有: 1、直觉性: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它主要是通过 人们的视觉器官(眼睛)来进行审美感知的。 2、动作性:舞蹈形象是一种不停流动状态的直觉形象。 舞蹈动作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 3、节奏性:舞蹈的动态形象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动态形象。 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 4、造型性:舞蹈是一种动态的造型艺术。包括:人体动作的 姿态和舞蹈的构图 第二节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是抒情性 抒情性——舞蹈最重要的内部艺术特征, 是舞蹈的内在本质属性、是舞蹈艺术的一个主要审美特征,这是舞蹈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决定的。

在生活中,我们把表现人的各种情感和情绪的动作称为表情性动作。分为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 舞蹈是一种抒情性的艺术,舞蹈擅长于抒情,但并不等于说不能用舞蹈的艺术手段表现比较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之间性格的矛盾冲突。 我们认为“在抒情中叙事”和“在叙述中抒情”是情节性舞蹈和舞剧结构比较理想的艺术表现方法。 舞蹈中的情感是体现着一定思想内涵的情感,而舞蹈中所蕴含的思想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思想。 第三节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综合性:舞蹈是与音乐、美术、诗歌等艺术手段和艺术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集时间性、空间性为一体。 小结 从舞蹈的外化形态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是舞蹈形象的直观动态性;从舞蹈的内在本质属性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是它的抒情性;而从舞蹈艺术展现方式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则是它的艺术综合性。舞蹈的艺术特性就是: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美术、诗歌(文学)、戏剧等艺术

(完整版)数字媒体艺术概论重点

第1章 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和基本构成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 它的应用表现形式包括借助数字技术或数字媒体来创作的其他视觉艺术或设计作品,例如:数字视频和数字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建筑环境设计等,其表现手法外延涉及面更为广阔,包括互动装置,多媒体,电子游戏,卡通动漫,数字摄影,网络游戏等。数字媒体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它的表现形式或者创作过程必须部分或全部使用数字科技手段。 CG艺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或计算机图形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征:1主要以计算机作为创作工具或展示手段 2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和结果不确定性 3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 4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广泛的表现题材 数字媒体艺术与计算机:新视觉艺术 数字影视艺术:更自由、更丰富的视觉表现 数字合成艺术:移花接木的后现代美学 网络为媒,共同创作:数字媒体作品的“未完成状态” 第2章 照片合成与拼贴艺术:数字艺术的美学溯源

相通之外1二者都是需要借助机械设备或电子设备来创作艺术作品,即二者都先天带有“技术的美学”的特点,离开了照相机和影响的洗印过程(无论是传统的化学过程或者是数字照片的物理成像过程),就谈不上摄影艺术 2“机械时代复制时代的艺术”的典型特征:他们均可以被复制、修改、扭曲、变形,也都可以存储、删除和重现(重新洗印或数据恢复) 3属于大众文化并具有更普遍的娱乐文化的特征 摄影术的诞生于照片“集锦”艺术的出现 1839年法国科学家L.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称“达盖尔法” 1871年发明了“明胶干板”感光材料 1851年发明“光棉胶湿板”后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1889年明胶胶卷问世 达达派摄影和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 “达达派”1916年创建于瑞士,是第一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想。 主旨:以批判的眼光重现研究传统、前提、准则、逻辑基础,甚至秩序、一致性和审美的概念。 达达主义在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艺术家杜尚 达达派摄影的主要特点是:用一些县城的物品,如报纸、入场券、照片等零碎的东西,直接贴在帆布上,组成一定的图形,作为作品展出。 它反对古典艺术,提倡形象抽象化。 它主张“废弃绘画和所有审美要求”,崇尚虚无,使创作近乎戏谑。 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承先启后,面向未来 1时空反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