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试题及答案

皮肤病试题及答案
皮肤病试题及答案

皮肤病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每题 5 分,共 4 题)

1、斑:

2、疹:

3、癣:

4、风团:

二、单选题: (每题2分,共40 题)

1、女孩,7 岁,1 个多月来头部有一鳞屑斑,逐渐扩大,局部可见断发及白鞘,以下哪种

病可能性最大的高度 (

A. 白疕

B. 白屑风

C. 白秃疮

D. 湿疮

E. 肥疮

2 、男孩,5 岁,近日来躯干、四肢、手缝起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痒甚,尤以夜间为

重。检查:上述部位有散在丘疹,丘疱疹,抓痕,血痂,阴囊处可见小结节。应诊断为(

A. 湿疮

B. 浸淫疮

C. 疥疮

D. 婴儿湿疮

E. 漆疮

3 、病人2 天来全身起红色风团,灼热,剧痒,遇热时皮疹加重,苔薄黄,脉浮数。治疗方

剂宜选用 (

A. 桂枝汤

B. 麻黄汤

C. 消风散

D. 麻桂各半汤

E. 当归饮子

4、病人因淋雨后畏寒头痛,发热不适,服用感冒通2 片后症状有所减轻。数小时后全身发

痒。继而出现红斑,斑丘疹,伴肿胀,烦躁不安,胸闷,舌红、苔薄黄。需进一步了解病情并及时治疗,以下哪一项处理不妥当 ( )

A. 查体温、测血压

) B. 化验白细胞及嗜酸细胞计数

C. 嘱病人多饮水

D. 中药治疗以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为法

E. 服用抗组胺药以抗过敏,并给予扑热息痛以退热

5、 病人 68 岁,全身皮肤瘙痒,以夜间为甚。查:皮肤较干燥,躯干四肢抓痕累累,伴

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舌红,苔薄,脉细数。治法宜选用

( A. 疏风清热凉血

B.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C. 凉血清热润燥

D. 养血平肝,祛风止痒

E. 活血化瘀,祛风止痒

6、 病人左足足跖部位一个黄豆大小角化性斑块,局部可见刺状物,周围有数个角化性小

丘疹,有明显的挤压痛。诊断为

( A. 鸡眼

B. 胼胝

C. 跖疣

D. 扁瘊

E. 疣目

7 、疮疡初起有脓头或成脓阶段敷箍围药,中留空隙,其主要目的是

A. 收束疮毒

B. 防止毒邪扩散

C. 截其余毒

D. 以利脓毒外泄

E. 消肿止痛

8、 男, 22岁,有白疕病史,近 2 周复发,全身鲜红色丘疹、斑片,不断扩大,鳞屑多

新疹不断出现,瘙痒较重,舌红苔黄,脉数。应选用

( A. 当归饮子加减

B. 导赤散加减

C. 枇杷清肺饮加减

D. 消风散加减

E .犀角地黄汤加减

9、 女, 8 岁。2周前患化脓性扁桃体炎,高热,经输液治疗已愈, 5 天来发现皮肤起疹,

瘙痒。检查:躯干、四肢散在点滴状红丘疹,表面覆有鳞屑,点状出血 (+) 。临床诊 断为

( )

)

)

C. 风疹

D. 风热疮

E. 以上都不是

10、 如皮肤出现斑、丘疹、水疱、脓疱、风团、少量渗液损害时,外治应首选(

A. 粉剂外敷 B .溶剂湿敷

C. 洗剂外洗

D. 软膏外搽

E. 浸泡剂浸泡

11、 皮肤病在慢性阶段,有浸润肥厚、角化过度时,外治宜选用

A. 水剂

B. 粉剂

C. 软膏

D. 油剂

E. 浸泡剂

12、 适合于运用醋泡剂的皮肤病是

A. 湿疹

B. 手、足癣

C. 股癣

D. 跖疣

E. 花斑癣

13、 热疮的好发部位是

A. 全身暴露部位 B .头面颈部

C. 口腔鼻孔内

D. 腰肋部

E .皮肤黏膜交界处

14、 可常用温热肥皂水洗涤的皮肤病是

A. 疥疮

B. 牛皮癣

C. 湿疹

D. 粉刺

E. 药物性皮炎

15、 男,40 岁,后项部有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 相互融合,阵发性剧烈瘙痒,诊断为(

( ) B. 牛皮癣

C. 湿疮

D. 风瘙痒

E. 风热疮

16、预防接触性皮炎的最佳措施是

A. 注意卫生,勤洗澡

B. 接触病人后肥皂水洗手

C .查明病因,避免再次接触刺激物

D. 注意隔离,防止接触传染

E. 病人使用的梳子、帽子要消毒

17、 关于湿疮的诊断依据,描述错误的是

A. 急性、亚急性损害为多形性

B. 慢性湿疹呈局限性,皮肤增厚

C. 急性发作时有明显诱医

D. 部位不定,常对称分布

E. 急、慢性湿疹多伴瘙痒

18、 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湿疮的临床表现

A. 常先有痒感,随后再起皮疹

B. 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转变而来

C. 患部皮肤苔藓样变

D. 好发于头面、四肢伸侧、外阴

E. 常有鳞屑,阵发性瘙痒

19、 不属瘾疹常见证型的是

A. 风寒证

B. 风热证

C. 肠胃实热证

D. 气血瘀滞证

E. 冲任不调证

20、 蛇串疮的特征是

A. 红色丘疹,散在分布

B. 皮疹多形性

C. 粟粒状丘疹,散在分布

D. 簇集性水疱呈带状分布

E. 粟粒状丘疹呈带状分布

( )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ity Diseases 一概述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免疫系统对宿主自身抗原发生正性应答、造成其组织或器官的病理性损伤、影响其生理功能、并最终导致各种临床症状的状态。(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1.多数自身免疫病就是自发或特发性的,感染、药物等外因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2.患者血清中有高水平的γ-球蛋白; 3.患者血液中有高效价的自身抗体或出现与自身抗原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 4.病损部位有变性的免疫球蛋白沉积,呈现以大量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 5.病程一般较长,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仅有少数为自限性; 6.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少年; 7.有遗传倾向; 8.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有效; 9.常有其它自身免疫病同时存在; 10.可复制出相似的动物疾病模型。 (三)确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条件: 1、证实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存在; 2、找到自身抗原; 3、用该自身抗原免疫动物能够诱发同样的自身免疫病; 4、通过被动转移实验证实抗体或者T细胞的致病能力。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 1、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局限某特定器官,器官特异性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导致 自身免疫病。 2、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病变见于多种器官及结缔组织;又称结缔组织病或胶 原病。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

(一)自身抗原的出现:1、隐蔽抗原的释放。2、自身抗原改变。 3、分子模拟。 4、决定基扩展。 (二)免疫系统异常 1、淋巴细胞多克隆的非特异性活化: (1)内因:淋巴细胞生长控制机制紊乱,如MRL-lpr小鼠为SLE的动物模型,其FAS基因突变,FAS蛋白胞浆区无信号转导作用,不能诱导T细胞调亡。 (2)外因:各种淋巴细胞的活化物质,如IL-2等细胞因子的应用及LPS与超抗原的作用。 2、辅助刺激因子表达异常: APC辅助刺激因子表达异常,刺激自身反应性T细胞,引发自身免疫病。T-B 细胞之间的旁路活化。 原因 (1)病毒感染B细胞。 (2)来自细菌或病毒的超抗原。 (3)B细胞表面的MHC-II分子被修饰。 (三)免疫调节网络失调:Th1与Th2细胞功能紊乱:Th1细胞功能亢进促进器官特异性 自身免疫病的发展,如 IDDM等。Th2细胞功能亢进促进抗体介导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发展,如SLE等。 (四)病源微生物感染。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损伤机制 1、发病机制主要为: Ⅱ型、Ⅲ型、Ⅳ型超敏反应。 2、特点:1、靶分子的多样性;2、反应细胞的多样性 ; 3、自身免疫应答包括初次 应答与再次应答。 3、自身抗体引起的细胞破坏: 抗体与细胞结合激活补体、调理吞噬、介导ADCC破 坏细胞。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4、抗受体抗体与受体结合:刺激或阻断细胞的功能。如Graves 病、重症肌无力。 5、抗细胞外成分自身抗体与相应的物质结合: 激活补体、调理吞噬作用杀伤破坏 自身细胞。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6、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形成IC沉积局部: 活化补体引起组织、细胞损伤。如系统 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常见病毒性皮肤病

常见病毒性皮肤病——水痘 全网发布:2011-06-23 21:29 发表者:胡刚(访问人次:5602) 【概述】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易在群体生活的小儿中流行,尤其是年龄为2~12岁的患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传染性很强。皮疹多分批出现。一般有自限性,患病后获得持久免疫。病毒可长期潜伏在机体成为以后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 潜伏期1~2周,起病较急,一般在4~48小时内,前驱症状有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等,儿童较成人轻。皮疹先发于躯干,后在头皮、面部、四肢相继出现红色小丘疹,呈向心性分布,24小时后发展为粟粒到绿豆大小周围绕以红晕、发亮的薄壁水疱,疱液清亮,常伴瘙痒,数日后干燥结痂,经1~2周脱落。皮疹多分批出现,病程中常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口腔黏膜特别是在上腭常出现水疱,极易破裂呈淡红色糜烂面,周围红晕具特征 性。临床上常见的异型和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 成人水痘较重,皮疹分布广泛,常伴高热、寒战等病毒血症以及恶心、呕吐、食 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2) 新生儿水痘少见,多由其母亲传染而来。如发生宫内感染可致畸形;如在产后感 染,严重时可致死亡。 (3) 大疱性水痘通常仅见于婴幼儿,表现为较大水疱,直径为1~5 cm,多由单个小 水疱发展而来。 (4) 水痘继发感染因痒而搔抓皮疹致细菌感染,轻者仅累及局部皮肤,重者可通过血 行播散致全身。 (5) 水痘性肺炎主要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一般于感染水痘几天后出现咳嗽,或伴高热、寒战、呼吸急促,胸痛、咯血、发绀、肺水肿等。X线检查在双肺有密集结节性阴影。 (6) 脑炎少见,儿童发病多。发疹1周后出现头痛、呕吐、有时昏迷等脑受累症状,以小 脑多见,80%病例可完全康复。 【实验室检查】 发病1~2周后血清中可查见中和抗体及补体结合抗体,先升高,持续数周后降低,有 助于诊断。 【诊断】 发疹前有发热等前驱症状,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不难诊断。 【治疗】 主要原则是隔离患者,对症处理,抗病毒和预防继发感染。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卧床休息;高热者可给物理或药物降温,并应用抗生素以防细菌感染;皮肤瘙痒显著者口服抗组

15种同形反应性皮肤病(附图)千万不要抓

15种同形反应性皮肤病(附图),千万不要抓! 提到同形反应,皮肤科医生都不陌生。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银屑病,还有白癜风、扁平疣也比较常见,门诊上经常能碰到。有时候病人会直接告诉你,医生:我这个病怎么抓到哪里哪里起啊?或者是在一次不小心的外伤后,伤口处会出现同样的皮疹。那么,什么是同形反应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还有哪些皮肤病会出现同形反应呢?何为同 形反应?同形反应也称Koebner现象,德国著名皮肤科医生海因里希Koebner(1838-1904)在1887年首次报道了银屑病患者无病变处皮肤经各种类型的创伤后会产生银屑病 的病变,此后这一现象被命名为Koebner现象。是指正常皮肤在受到非特异性损伤(如创伤、抓伤、手术切口、日晒、接种、炎症等)后,可诱发与已存在的某一皮肤病相同的皮肤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形反应的发生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与免疫因素血管因素、抑制因子、生长因子等有关。由于外伤及炎症刺激引起表皮和真皮的某种破坏而产生了自身抗原,使得体内发生了一些列免疫学反应,从而产生了皮肤的病理变化。同形反应性皮肤病有哪些呢?下面是一组同形反应性皮肤病:1)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病程慢性,愈后易复发。临床分四种类型:

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寻常型最常见,根根据病期分为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进行期在针刺、搔抓、手术等损伤刺激下受损部位可出现典型的银屑病皮损(同形反应)。2)白癜风:是一种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发病原因不完全明了。主要表现为皮肤白斑,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在病情进展期,白斑可向正常皮肤移行,此时机械刺激如压力、摩擦、烧伤、外伤后可继发白癜风(同形反应)。3)扁平疣: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多发于颜面、手背。皮 疹为米粒至黄豆大小扁平隆起性丘疹。搔抓后皮损可呈串珠状排列,即自体接种反应(同形反应)。 4)传染性软疣:有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感染所致。多累及儿童及性活跃人群和免疫力低下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儿童多见于手背、四肢、躯干及面部,成人经性接触者,可见于生殖器、臀部、下腹部、耻骨及大腿内侧等。为直径 3-5mm半球形丘疹,呈灰色或珍珠色,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有脐凹,内含乳白色干酪样物质。可因自身搔抓而接种扩散,呈现线状损害或线状排列。5)扁平苔藓:是一种原因 复杂,发生在皮肤、黏膜上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与多种因素有关,至今病因、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特征性皮损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有蜡样光泽,可孤立发病,也可密集成片,常见于四肢,呈对称性,躯干也可发病。粘膜受累多见于口腔及外阴。病程慢性,持续多年愈后常留有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二章药物治疗学 第十五节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2) 一、类风湿关节炎 (2) (一)抗类风湿药物的分类 (3) 1.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 (3) 2.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 (3) 3.糖皮质激素 (3) 4.TNF拮抗剂(tumor necrosis factor antagonist) .. 4(二)常用NSAIDs类药物的用法及不良反应 (4) 布洛芬(Ibuprofen) (4) 洛索洛芬(Loxoprofen) (6) 萘普生( Naproxen) (8) 双氯芬酸(Diclofenac) (10) 吲哚美辛(Indometacin) (11) 美洛昔康(Meloxicam) (14) 氯诺昔康( Lornoxicam) (15) 萘丁美酮( Nabumetone) (16) 塞来昔布( Celecoxib) (18) 对乙酰氢基酚( Paracetamol) (20) (三)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 (22) 1.金字塔模式 (22)

2.下台阶模式 (22) 3.锯齿型模式 (22) (四)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 (23)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23) (一)用药目的与原则 (23) (二)药物治疗 (24) 1.轻型SLE的药物治疗 (25) 2.对中度活动型SLE的治疗 (26) 3.重型SLE的治疗 (26) (1)糖皮质激素: (27) (2)环磷酰胺: (27) (3)霉酚酸酯(MMF): (29) (4)环孢素: (29) 4.狼疮危象的治疗 (30) (1)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0) (2)神经精神狼疮: (31) 第十五节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一、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累及多个关节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第七章 病毒性皮肤病

第七章病毒性皮肤病 一填空题 1.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选择性感染皮肤或粘膜上皮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临床分为 四型__、__、__、__。 2.单纯疱疹病毒根据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__、__。 3.单纯疱疹为__所引起,带状疱疹由__引起。 二判断改错题 1.带状疱疹的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侵入体内。 2.人是HSV唯一的自然宿主。 3.HSV-Ⅰ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粘膜和器官的感染;而HSV-Ⅱ型则主要引起生殖 器部位的皮肤粘膜感染,两型之间不存在交叉感染。 三选择题 【A型题】 1.丘疹中央发生脐凹的疾病有__。B A.丘疹性梅毒疹 B.传染性软疣 C.神经性皮炎 D.银屑病 E.寻常疣 2.以下哪种疾病水疱分布成簇__。C A.脓疱疮 B.水痘 C.单纯疱疹 D.天疱疮 E.多形性红斑 3.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__。D A.螺旋体 B.衣原体 C.细菌 D.病毒 E.真菌 4.各种病毒所引起的皮肤病各异,引起疣的病毒是__。D A.疱疹病毒 B.痘病毒

C.副粘液病毒 D.人类乳头瘤病毒 E.细小核糖核酸病毒 5.男,15岁。颜面、手背发生多数散在帽针头大扁平丘疹,色淡褐,部分呈串珠状排 列,微痒。诊断__。B A.寻常疣 B.扁平疣 C.传染性软疣 D.毛囊炎 E.痒疹 6.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__。E A.水痘 B.传染性软疣 C.手、足、口病 D.带状疱疹 E.花斑癣 7.下列哪种疾病与水痘为同一病因__。B A.妊娠疱疹 B.带状疱疹 C.单纯疱疹 D.Kaposi水痘样疹 E.天花 8.扁平疣皮疹如经搔抓可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称__。B A.皮肤划痕症 B.同形反应 C.尼氏征 D.Auspitz征 E.Gottron征 9.右胸发生多片淡红斑,上有集簇性水疱伴神经痛,应考虑__。B A.疱疹样皮炎 B.带状疱疹 C.单纯疱疹 D.寻常型天疱疮 E.脓疱疮 10.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在何种情况下可激发__。B A.蚊虫叮咬 B.恶性肿瘤 C.接触生漆 D.患有痤疮 E.患有湿疹 11.以下哪种病可有同形反应__。A A.青年扁平疣 B.脓疱疮 C.慢性皮炎

扁平疣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

扁平疣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它的病原体和寻常疣一样,是由乳头状瘤病毒HPV3和HPV5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表现为或分散分布、质地柔软、顶部光滑、粟粒至绿豆大、淡褐或的高出皮肤表面的扁平状丘疹。好发于面部、手背部等暴露部位,极其容易传染,给身边亲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有一定传染性,由于发病时间越长,扁平疣越容易形成严重的色素沉着,且容易诱发其它严重后果.应治疗及时。 扁平疣临床症状相对特殊,因此患者很容易辨认: 1、扁平疣多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表现为正常皮色或浅褐色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境界明显。 2、在初发病时,皮损发展及增多较快,因扁平疣的疣体中有大量活跃的病毒。 3、当局部被搔抓时,疣体表面和正常皮肤可产生轻微的破损,这时病毒很容易被接种到正常皮肤上而产生新的疣体。 4、扁平疣具有传染性,疣体在患处进行扩张当患者有意无意地搔抓患处,结果发现疣体越来越多,甚至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或密集成片。 扁平疣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毛巾、衣物、皮肤接触等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 最好的预防扁平疣传染的方法是尽快彻底治愈扁平疣!只有彻底消灭掉体内的病毒,才能够确保万无一失,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道理。 在扁平疣治愈之前,有效的预防传染的方法是经常对患者生活的环境进行消毒,患者的亲朋好友一定要防止皮肤出现伤口,因为当皮肤出现伤口时,受到传染的可能性要比不受到外伤时大很多。 扁平疣常规治疗: (一)全身治疗 1、10%水杨酸铋油2ml肌注,每周1次,6~10次为1疗程。 2、乌洛托品0.3~0.6g,口服,每日3次,2周为1疗程。 3、氧化镁0.5/次,1日3次。 (二)局部治疗 1、外擦0.5%5-Fu软膏。 2、复方水杨酸火棉胶,每日涂患处1次。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或服用某些药物后,红细胞表面抗原性发生变化,产生抗红细胞膜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破坏红细胞,导致贫血。特点:(1)体内出现抗红细胞自身抗体。(2)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test)阳性。(3)红细胞寿命缩短。(4)AIHA多见于中年女性。(5)继发性者多继发于淋巴系统恶性病、结缔组织病、感染和药物应用后。(6)引起AIHA的药物有青霉素、奎尼丁、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磺胺类、甲基多巴等。抗红细胞抗体可分为三类:①温抗体,为IgG型,37°C可与RBC结合,不聚集RBC.②冷凝集素,为IgG 型,低温时与RBC结合使其凝集,引起冷凝集素综合征。③DonathLaidsteiner抗体,为IgG 型,低温时与两种补体成分结合,温度升高至37°C时,激活补体链,导致溶血,引起陈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CH)。PCH继发于梅毒或病毒感染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多见于儿童或年轻患者。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紫癜,血小板↓,骨髓中巨核细胞可增多,女性多发,发病率1/lOO00,患者有抗血小板抗体,其使血小板寿命缩短。三、重症肌无力(MG):患者体内存在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该抗体结合到横纹肌细胞的乙酰胆碱受体上,使之内化并降解,使肌细胞对运动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的反应性降低。引起骨骼肌运动无力。四、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综合征):患者体内可检到抗肾小球基底膜Ⅳ型胶原抗体,由于肺泡基底膜与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故肺、肾同时发病。青年男性多见,反复咯血、血尿、蛋白尿,最后发展为肾衰。五、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多发于青年女性。其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可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肾损害、心血管病变(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和脉管炎)、胸膜炎、精神症状、胃肠症状、贫血等;疾病常呈渐进性,较难缓解。免疫学检查可见IgG、IgA和IgM增高,尤以IgG显著;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主要是抗核抗体系列)和免疫复合物,活动期补体水平下降。抗dsDNA和抗Sm抗体是本病的特征性标志。SLE的实验诊断:(1)抗核抗体1)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该法以小鼠肝细胞、Hep-2细胞(人喉癌上皮细胞株)、Hela细胞(官颈癌细胞株)或小鼠腹水癌细胞等作为抗原片,以Hep-2细胞抗原片敏感性较高。2)抗DNA 抗体:分为天然(双链)DNA(ds-DNA)和变性(单链)DNA(ss-DNA)抗体。Ds-DNA抗体的测定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以短膜虫或马疫锥虫为抗原)、间接酶标抗体法(以短膜虫为抗原)、补体结合抗体法(以短膜虫为抗原,以抗人C3荧光抗体为第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DNA为抗原)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即Farr法)等多种方法。前四种方法检测到的都是低亲和力的抗dsDNA抗体,或敏感性低,或检测结果不稳定、重复性差。Farr 法检测dsDNA抗体的特异性最高,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因此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检测抗ds-DNA抗体的标准方法。当抗ds-DNA抗体结合率>20%时对诊断SLE有意义。3)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目前抗ENA抗体的检测方法有双向免疫扩散或对流免疫电泳和免疫印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以重组抗原为底物,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4)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2)抗组蛋白抗体。(3)抗核糖体抗体。(4)抗Ku抗体。(5)皮肤狼疮带试验。与SLE病情判断有关的免疫学检测包括:1)血沉和C反应蛋白(CRP),SLE活动时血沉增快,CRP改变不明显。2)血清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冷球蛋白冷凝集素等。3)血清补体,包括总补体(CH50)和Cl、C3、C4、C2及C9. 4)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聚乙二醇(PEG)沉淀法。5)类风湿因子。6)细胞免疫功能。六、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本病的特征是关节及周围组织呈对称性、多发性损害,部分病例可有心、肺及血管受累。免疫学检查可见血清及滑膜液中出现类风湿因子,血清IgG、IgA和IgM水平升高。其他自身抗体也可出现:例如,抗角蛋白抗体;抗RA33抗体;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抗核周因子

病毒性皮肤病试题

病毒性皮肤病试题 试题 一、单选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 1. 以下不能传播传染性软疣的途径有( ) A、皮肤间直接接触 B、性接触 C、游泳池等公共设施 D、输血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皮损消退后神经痛持续( ) A、1周以上 B、2周以上 C、1个月以上 D、半年以上 3. 带状疱疹最易累及的部位是( ) A、颈神经支配区域 B、肋间神经支配区域 C、三叉神经支配区域 D、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4. 带状疱疹典型的皮损是( ) A、全身散在分布的浆液性小水疱 B、沿单侧神经分布的集簇性小水疱 C、皮肤-粘膜交界处的集簇性小水疱 D、散在分布的乳头瘤样增生 5. 以下病毒性皮肤病一般不再复发的是( ) A、带状疱疹 B、单纯疱疹 C、尖锐湿疣 D、传染性软疣 6.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主要潜伏于( ) A、真皮层皮肤附属器 B、基底膜带 C、脊髓后跟神经节 D、感觉神经轴索 7. 关于水痘和带状疱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病毒致病 B、抵抗力低下时导致水痘

C、愈后均遗留瘢痕 D、无获得性免疫力 8. 糖皮质激素使用于带状疱疹老年患者的目的是( ) A、止痛 B、抗感染 C、抑制炎症过程 D、促进神经修复 9. 寻常疣的典型皮损为( ) A、散发性红斑 B、群集性小水疱和浅表溃疡 C、乳头瘤状增生 D、内含乳白色干酪样物质的半球形丘疹 10.带状疱疹患者局部水疱已破溃,红肿明显,宜用( ) A、炉甘石洗剂外用 B、硼酸溶液湿敷 C、万乃洛韦软膏外用 D、龙胆紫外用 11.以下疾病中可发生同形反应的是( ) A、尖锐湿疣 B、传染性软疣 C、寻常疣 D、扁平疣 12.以下疾病不是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是( ) A、寻常疣 B、尖锐湿疣 C、传染性软疣 D、扁平疣 13.以下关于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为RNA病毒 B、有20余种亚型 C、引起的皮损主要为赘生物 D、主要通过血液传染 14.顿挫型带状疱疹表现为( ) A、仅出现红斑、丘疹而无水疱 B、同时侵犯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皮损 C、不出现皮损而仅有神经痛 D、侵犯肺、脑等器官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列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列 自身抗体检测 一、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健康个体的正常免疫调节功能会将自身耐受和自身免疫协调在一个相辅相成的合理水平上,当某种原因使自身免疫应答过分强烈时也会导致相应的组织器官损伤成功能障碍,这种病理状态称为自身免疫病。 自身抗体:机体B细胞受激活(刺激)条件下,对自身组织成份的抗体 二、自身免疫病的特点 1、患者血液中可检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和(或)与自身组织成份起反应的 致敏淋巴细胞。 2、患者组织器官的病理特征为免疫炎性并且损伤的范围与自身抗体或致敏 淋巴细胞针对的抗原成份相对应 3、用相同抗原在某些实验动物中可复制出相应的疾病模型并能通过自身抗 体或相应致敏淋巴细胞使疾病在同系动物间转移 以上为自身免疫病的三个基本特点,也是确定自身免疫疾病的三个基本条件,自身免疫病还有以下特点 4、多数病因不明,常呈自发性特发性, 5、病程一般较长,多呈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的过程 6、有遗传倾向 7、发病的性别与年龄倾向于女性>男性,老年>青少年 8、多数患者可查到抗核抗体 9、易伴发免疫缺陷病或恶性肿瘤 三、发病机制 1、自身抗原的释放 2、自身组织的改变 3、共同抗原的诱导 4、先天易 感性5、多克隆B细胞活化6、免疫调节失常 四、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常用方法有两种

1、按发病部位和解剖系统分为A结缔组织病B消化系统病C内分泌病等 2、按病变组织的涉及范围分器官特异性和非器官特异性 五、自身抗体的临床应用 1、协助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 2、协助判断病情、疗效、及预后 3、协助进行不同疾病的鉴别诊断 4、用于各类疾病的免疫病例机制研究及流行病 学的调研 六、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一)、抗核抗体 ANA包含一组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细胞核常成为自身免疫反应的靶子。ANA主要是指对核内成分所产生的抗体,此外也包括对核内成分相同的物质所产生的抗体。所以,ANA是抗核酸抗体和抗核蛋白抗体的总称。通常是7sIgG,但也可以是19sIgM。 抗核抗体的核型:ANA的核型有一些临床参考价值。某种核型可能伴有某种特定的ANA和风湿病,但这种关联是不可靠的,况且当血清中含有多种抗体时,随血清稀释度不同,可能会表现不同核型。核型的价值大部分被测定特异抗体所代替。间接免疫荧光抗核抗体(IFANA)检测的核型与临床意义见附表。 临床意义:它可在许多风湿病患者的血清中检出,也可以在健康老年人、感染性疾病、慢性肝病、原发性肺纤维化、肿瘤等,缺乏特异性。甚至服用某些药物如普鲁卡因酰胺、肼苯哒嗪、苯妥英钠、异烟肼等均可出现ANA阳性。约99%的活动期SLE病人ANA阳性,但它的特异性差。在非狼疮性结缔组织病中,ANA阳性率为50%,即使在健康献血者中,偶尔也可检出ANA。所以ANA阳性本身不能确诊任何疾病,但ANA阳性且伴有特征性狼疮症状则支持狼疮诊断。ANA阴性几乎可除外SLE的诊断。但应注意有5%的SLE病人ANA可为阴性,这其中大部分为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因为测定ANA 通常用鼠肝或鼠肾做底物,而这些组织核内含SSA、SSB、Jo-1、rRNP抗原相对较少,所以不易测出其相应抗体。可加做人喉癌上皮细胞为底物的方法进行检测。ANA作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的筛选试验必须强调中高滴度。一般滴度在1:40以上应考虑结缔组织病可能。 ANA对SLE的诊断有帮助,但对预后和疗效观察的意义人们的意见不尽一致。一般认为ANA在狼疮活动期阳性率和滴度均增高,在缓解期阳性率和滴度均减低。 (二)、抗DNA抗体

大疱性皮肤病

大疱性皮肤病 一、概念:指一组在皮肤粘膜上发生水疱、大疱和糜烂等基本损害的皮肤疾病。 二、临床分类 1.按病因: (1)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2)遗传性大疱病 (3)变态反应性大疱病 (4)感染性大疱病 (5)理化因素所致的大疱病 (6)代谢性大疱病 2.按组织病理: (1)表皮内大疱病 (2)表皮下大疱病 3.临床各类大疱病常见疾病: (1)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BP)、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线状IgA大疱病、疱疹样皮炎、大疱性扁平苔藓、大疱性硬皮病 (2)遗传性大疱病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JEB、DEB)、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 (Hailey-Hailey病)、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3)变态反应性大疱病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和固定型药疹、接触性皮炎 水疱-大疱型和重症型多形红斑 (4)感染性大疱病:大疱性脓疱疮、金葡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大疱性丹毒、大疱性带状疱疹、梅毒性天疱疮 (5)理化因素性大疱病:冷冻及强酸、强碱所致的大疱 (6)代谢性大疱病:糖尿病性大疱病、卟啉病 第一节天疱疮 一、概念:是一组累及皮肤粘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大疱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 二、发病机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产生针对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间物质的自身抗体(天疱疮抗体),天疱疮抗体与相应的天疱疮抗原结合引起纤维蛋白酶激活,从而导致细胞间粘合物质(桥粒)的降解,出现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彼此相互分离、表皮内裂隙、水疱、大疱和糜烂。 三、临床分型: (1)寻常型天疱疮 (2)增殖型天疱疮 (3)落叶型天疱疮 (4)红斑型天疱疮 (5)疱疹样天疱疮 (6)副肿瘤性天疱疮 (7)IgA型天疱疮

病毒性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 第一节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带状疱疹病因: 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本病毒具有亲神经及皮肤的特征,目前已确定水痘病毒与带状疱疹病毒系同一病毒。 带状疱疹症状: 发病前常先感局部疼部,或轻度发热、乏力,亦可无前躯症状,患部先出现红斑,继而成簇性丘疹、丘疱疹、迅即成水疱,疱壁紧张、疱周红晕,7-8天后水疱干涸结痂,愈合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各群水疱之间皮肤正常,附近淋巴结肿大。 皮疹往往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一般不超过体表中线,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腰骶神经支配区,病程2~4周,愈后获终身免疫,一般不易复发,(免疫力低下者例外)。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疼痛可出现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存在,年龄愈大,疼痛更剧烈。老年患者于皮损消退后遗留顽固神经痛可达数月之久。 由于机体免疫状态不同,侵犯神经各异,出现下列几种特殊型带状疱疹。 1、顿挫型带状疱疹:仅发生红斑、丘疹、而不形成水疱,即自行消退。 2、出血型带状疱疹:水疱内容为血液。

3、坏疽型带状疱疹:水疱中心出现坏死,呈褐色结痂,痂下为溃疡,愈后有疤痕。 4、泛发型带状疱疹:病毒通过血行播散,全身泛发水痘样皮疹,伴高热、肺、脑等全身中毒症状,病情严重,可导致死亡。 5、眼带状疱疹:如累及角膜,水疱破溃,形成溃疡性角膜炎,愈后留有角膜疤痕而失明,严重者甚至发生全眼球炎。 6、耳带状疱疹:由于病毒膝神经节,影响面神经和听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使外耳道出现水疱、面瘫、及内耳功能障碍(耳鸣、耳痛)称为Ramsay-Hunt综合症。 7、内脏带状疱疹:病毒由脊髓神经节侵及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胃肠道及泌尿道症状,病毒从脊髓神经前、后根向上侵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脑膜炎。 带状疱疹的诊断: 根据水疱集簇成群,沿一侧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伴疼痛等特点,不难诊断。但神经痛发生皮疹前出现者需与胸膜炎,兰尾炎、坐骨神经痛等鉴别。 带状疱疹治疗: 其治疗原则是止痛、消炎、抗病毒,保护局部、防止继发感染。 (一)给予止痛剂及营养神经产品,(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针刺疗法,理疗(音频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的消炎、止痛作用。 (二)皮质类固醇激素,有人主张用于老年早期患者,口服强地松,每日30mg ,一日一次,可以减轻炎症,阻止对受累神经节和

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取得新突破

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取得新突破 6月3日,国际顶尖杂志《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IF=25.43)在线发表了钱友存研究组和沈南研究组共同研究成果:miR-23b抑制IL-17相关的自身免疫疾病。 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主要包括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近年来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为3.6/1000;系统性红斑狼疮为1/1000左右。此类疾病不论是器官特异性的,还是系统性的,都表现出炎症性病理与组织器官损伤特征,目前缺乏非常有效且毒副作用小的特异性的干预治疗手段来早期阻断靶器官损伤进而改善病人的预后。 炎症因子在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病理情况下受累鞄器官对其作用产生效应及相应的调控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是目前该领域硏究的核心问题。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被认为在多种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IL-17发挥作用的调控机制还不清楚。健康所钱友存研究组近年来在阐明IL-17发挥功能的分子调控机制等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miRNA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分子,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沈南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过去几年中围绕miRNA在以红斑狼疮为代表自身免疫病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硏究,在囯际上率先阐明多个miRNA 在狼疮关键致病通路中重要调控作用及其与重要靶器官受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近期,两个课题组合作,博士生朱书和潘文通过分子、细胞生物学、小鼠疾病模型和临床样本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通过高通量microRNA芯片筛选发现了miR-23b是自身免疫病病人(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和自身免疫病小鼠模型(CIA、MRL/lpr、EAE)的炎症病理组织中共同下调的microRNA。并且发现IL-17可以通过下调miR-23b的表达来参与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的病理。重要的是,miR-23b对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模型的发病起到很好的预防及干预作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机制上,miR-23b通过靶向炎症性细胞因子IL-17、TNFa、IL-1b的下游信号通路中的关键信号分子(TAB2、TAB3、IKKa)来抑制自身免疫病的病理。该项成果得到《自然医学》杂志评审专家的高度推荐,认为该工作首次阐述了非免疫细胞来源的miRNA参与免疫性疾病的机制,认为miR-23b可以成为治疗自身免疫病的一个新靶点,将有可能开发成为有效缓解甚至治愈病症的新药。 武汉中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虽然是一家新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但凭借着美国Signosis公司强大的技术平台,研制出了一系列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试剂盒,其中部分技术申请了专利,如斑点免疫法。公司目前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产品分为科研试剂和诊断试剂,科研试剂共有14种,如抗SmD1 C端酶免试剂、抗dsDNA酶免试剂、抗SSB酶免试剂、抗U1-snRNP酶免试剂等;诊断试剂共有5种,如抗核抗体谱-16测定试剂盒(斑点免疫法)、抗SmD1抗体测定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抗双链DNA抗体测定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抗核抗体筛查试剂盒(酶联免疫法)等。公司研发生产的试剂盒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同时公司也致力于为中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研发更高效的试

病毒性皮肤病的临床分析

病毒性皮肤病的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3-0060-02 【关键词】病毒性皮肤病分析 病毒是迄今所知体积最小、危害性最大的非细胞形态的病源微生物。病毒所致的疾病种类繁多,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皮肤、粘膜病变称为病毒性皮肤病。病毒由核酸内芯和蛋白质衣壳组成。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03年5月~2008年5月间收治门诊患者18例,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4岁~35岁,临床特征舌、上鄂、齿龈、颊粘膜发生疼痛性水疱,水疱易破溃糜烂形成浅表溃疡,上覆以灰色伪膜,严重的伴有口腔损害流涎、口臭、局部淋巴结肿大、食欲不振、发热、全身不适等。 1.2临床诊断单纯性疱疹。它是原发型单纯疱疹最常见的一型。多发于1~5岁儿童,也可见于青少年。大多数病毒性皮肤病的诊断依据其临床表现,应在必要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病毒性水疱性皮肤病的疱液涂片,在水痘、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及生殖器疱疹等可见到气球状细胞,是由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气球状变性而成,细胞水肿,体积增大,细胞突消失、表面光滑似气球状。细胞涂片检查简单易行、迅速,几十分钟内即可为临床提供诊断参考。 1.3治疗抗病毒疗法的理想手段,一是应用病毒疫苗预防和控制病毒的感染;二是选择抗病毒药物。 1.3.1吗啉双胍(病毒灵)(ABOB),病毒灵可抑制RNA聚合酶,阻止病毒蛋白质合成,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对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流感、腮腺炎、麻疹有预防作用,给患者口服一次0.2~0.4g,一日3次,偶有胃纳不佳、出汗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即消除。 1.3.2阿昔洛韦(ACV)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及EB病毒的感染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用量200mg,每4~6小时1次口服,连服5~10天。一般用药3天后带状疱疹的皮疹和疼痛即可控制。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可按5mg/kg计量加入250~500ml 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内,每分钟50~60滴,较缓慢滴入以免速度快,药进入量大在体内形成结晶,刺激肾脏引起肾损伤。不良反应:接近尿可诱发肾病,一般停药后可消退。胃肠道轻度反应,神经毒性反应、静脉给药时如药液外渗可致软组织坏死,如同时应用干扰素或甲氨蝶呤可增加神经毒性反应,如病人有脱水或原有肾损害时可慎用或不用此药。静脉给药时严防药液外渗。 2 结果 患者18例,经过治疗一般3~5天退热,疮面逐渐愈合,2周后痊愈。 3 讨论 3.1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应用适当的疫苗做自动免疫是理想的方法,但应注意有些病毒抗原有时出现变异,随疾病流行情况调整疫苗的种类是必要的。早期报告并隔离原发病人,可限制病情的传播、流行。给患者以适当的支持疗法。应用疫苗、血清及免疫球蛋白。 3.2病毒感染的种类隐性感染:病毒进入机体后,虽可以某种形式在相应的耙器官或耙细胞内存在,但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故又称亚临床感染或无症状感染。对隐性感染者通过免疫学检测,可发现其机体对浸入的病毒已产生了特异性的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

几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几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巨细胞动脉炎 【概述】 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 GC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弓起始部的动脉分支(如椎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亦可累及主动脉的远端动脉及中小动脉(如颞动脉、颅内动脉、眼动脉等),故属大动脉炎范畴。由于早年发现的病例几乎均为颞动脉受累,表现为颞部头痛,头皮及颞动脉触痛及间歇性下颌运动障碍,因而GCA又称为颞动脉炎(temporal arteritis)。GCA 的炎症以血管中膜弹力层与内膜连接处最为明显,有大量单个核细胞浸润,可见多核巨细胞,伴肉芽肿形成,故有人称其为肉芽肿性动脉炎(granulomatous arteritis)。由于内膜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和阻塞,造成组织缺血。血管病变常呈节段性、多灶性或广泛性损害。GCA患者中约有40~60%同时患有PMR,并有20~40的患者以PMR为首发症状。 【临床表现】 GCA往往伴有风湿性多肌痛。该病几乎都发生于5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年龄在50~90岁之间,小于50岁者亟少。女性发病高于男性,有显著的地域分布。我国较少见。及时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可使预后大为改观。 1.全身症状:GCA发病可急可缓,一些患者可指出发病的日期,但多数在症状出现后数周或数月才被诊断。前驱症状包括乏力、纳差、体重减轻及低热(42%)等。发热无一定规律,多数为中等度(38℃左右)发热,偶可高达40℃左右。 2.器官受累症状:依据受累血管的不同而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情可轻可重。 (1)头部:颞动脉、颅动脉受累而出现头部症状,以头痛最为常见,约半数患者为首发症状。头痛表现为新近发生的、偏侧或双侧或枕后部剧烈疼痛,呈刀割样或烧灼样或持续性胀痛,并伴有头皮触压痛或可触及的痛性结节,头皮结节如沿颞动脉走向分布,具有诊断价值。头痛可持续性也可间歇性发作。头痛剧烈程度与血管炎严重程度不一定一致。典型的颞动脉受累表现为动脉屈曲、怒张、搏动增强。也可因血管闭塞而搏动消失。 (2)眼部:常表现为黑朦、视物不清、眼睑下垂、复视、部分失明或全盲等,可为一过性症状,也可为永久性。眼动脉或后睫动脉受累引起的缺血性视神经炎是失明的最常见原因,中央视网膜动脉阻塞、动脉炎所致的枕部皮质梗死也可引起失明。 失明可以是初发症状,但一般出现在其它症状之后数周或数月。视觉障碍初始可为波动性,以后变为持续性,可呈单侧或双侧,一侧失明如未积极治疗,对侧可在1~2周内被累及。眼底检查:早期常为缺血性视神经炎。视乳头苍白、水肿;视网膜水肿、静脉曲张,可见棉絮样斑及小出血点。后期可见视神经萎缩等。 眼肌麻痹也较常见,眼睑下垂,上视困难,时轻时重,常与复视同时出现。有时可见到瞳孔不等大,或出现霍纳(Horner)征。眼肌

感染、免疫与皮肤病新认识

感染、免疫与皮肤病新认识 2015-02-05 07:05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作者:高兴华陈洪铎 研究机体抵御感染是免疫学的基本范畴。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分为获得(adaptive,适应)免疫和天然(innate,固有)免疫应答两种类型。机体免疫功能失衡或不足导致免疫性皮肤病。 一般认为,过度的免疫反应引起超敏反应性和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而免疫低下容易发生感染性和皮肤肿瘤等。超敏反应性皮肤病根据免疫发病机制和参与成分又分为 I-Ⅳ种类型。 对几种免疫性皮肤病及其亚类的大致分类有助于勾画出某个具体免疫性皮肤病的基本性质,从而指导临床诊治和机制研究。 近代研究提示,感染性、变态反应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皮肤肿瘤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存在因果或相关关联的关系。对这些分类性疾病之间关系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从疾病病因、发病机制角度探索新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段。 一、细菌感染、定植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皮肤、黏膜表面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原虫等。正常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大约有上百种类型、可达百万计的细菌数;接近 99070 的细菌通过标准的实验室培养方法难以检出。皮肤作为一个微生态环境系统,体表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皮肤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不同的解剖部位和皮肤表观性状影响表面菌群的类型和丰度。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提示,细菌感染是部分 I 型变态反应(如荨麻疹)和Ⅲ型变态反应疾病(如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致病原因。 特应性皮炎归类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发生与表皮屏障功能障碍和免疫失调(尤指 Thl/Th2、Th2/Th22、Thl/Th17 之间)有关。特应性皮炎皮损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明显高于正常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及分泌的多种毒力分子与一些疾病相关,其中的超抗原、肽聚糖(peptidoglycan)、脂磷壁酸质 (lipoteichoic acid) 等分子能够激活多种免

【免疫学总结】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总结】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自身稳定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细胞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不发生免疫应答。 第一节概述 自身免疫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能力,通常对机体不造成损伤。 自身免疫病因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 致的疾病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1)患者体内可检测到 针对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 2)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介导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的适应性免疫应答,造成损伤或功能障碍; 3)病情的转归与自身免疫反应强度密切相关;4)易反复发作,慢性迁延。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1.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1)针对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或淋巴细胞损伤靶器官或腺体细胞。(2)某些自身抗体可通过对靶器官或腺体的正常功能过度刺 激或抑制.代表疾病桥本氏甲状腺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 2.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由针对多种器官和组织靶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引起,患者的病变可见于多种器官和组织。代表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二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发病原因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发病机制由自身抗体/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或二者共同引起的针对自身抗原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和超敏反应的发病机理相同。 一、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包括:细胞膜或膜吸咐成分自身抗体 细胞表面受体自身抗体(1)激动型抗受体自身抗体(2)阻断型抗受体自身抗体 细胞外成分自身抗体(细胞外基质成份) 1. 自身抗体引起的细胞破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引起的损伤机制:a.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b.补体和抗体的调理作用、c. ADCC、d. 嗜中性粒细胞的破坏细胞作用。常见疾病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 2. 细胞表面受体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过度刺激器官功能(如Graves病),或阻断受体与配体结合,抑制器官功能(如重症肌无力)。 3. 细胞外成分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系由抗基底膜Ⅳ胶原自身抗体启动的免疫应答,导致肾炎和肺部出血。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因为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疾病,可表现为免疫力(免疫反应能力,即抗原抗体反应)过低或过强.当过低时,有异物进入机体,机体不能起到足够的抵御能力,而致病.过强时,机体内的某些自身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而发生超敏反应(即过敏). 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或服用某些药物后,红细胞表面抗原性发生变化,产生抗红细胞膜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破坏红细胞,导致贫血。特点: (1)体内出现抗红细胞自身抗体。 (2)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test)阳性。 (3)红细胞寿命缩短。

(4)AIHA多见于中年女性。 (5)继发性者多继发于淋巴系统恶性病、结缔组织病、感染和药物应用后。 (6)引起AIHA的药物有青霉素、奎尼丁、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磺胺类、甲基多巴等。抗红细胞抗体可分为三类:①温抗体,为IgG型,37°C可与RBC结合,不聚集RBC.②冷凝集素,为IgG型,低温时与RBC结合使其凝集,引起冷凝集素综合征。③DonathLaidsteiner抗体,为IgG型,低温时与两种补体成分结合,温度升高至37°C时,激活补体链,导致溶血,引起陈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PCH)。PCH继发于梅毒或病毒感染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多见于儿童或年轻患者。 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紫癜,血小板↓,骨髓中巨核细胞可增多,女性多发,发病率1/lOO00,患者有抗血小板抗体,其使血小板寿命缩短。

三、重症肌无力(MG):患者体内存在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该抗体结合到横纹肌细胞的乙酰胆碱受体上,使之内化并降解,使肌细胞对运动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的反应性降低。引起骨骼肌运动无力。 四、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综合征):患者体内可检到抗肾小球基底膜Ⅳ型胶原抗体,由于肺泡基底膜与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故肺、肾同时发病。青年男性多见,反复咯血、血尿、蛋白尿,最后发展为肾衰。 五、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多发于青年女性。其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可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肾损害、心血管病变(包括心包炎、心肌炎和脉管炎)、胸膜炎、精神症状、胃肠症状、贫血等;疾病常呈渐进性,较难缓解。免疫学检查可见IgG、IgA和IgM增高,尤以IgG显著;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主要是抗核抗体系列)和免疫复合物,活动期补体水平下降。抗dsDNA和抗Sm抗体是本病的特征性标志。 SLE的实验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