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工程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产业、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等情况(工程项目区涉及多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现状与人口分村进行统计)。

(二)工程项目区内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可行性分析(重点从发展基础、群众意愿、整治潜力、生态修复能力等方面阐述)。

二、工作目标

主要包括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目标,各项目标设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可量化、可统计、可考核。

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情况

(一)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根据村土地利用规划、当地自然条件差异、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特色,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优化,合理划分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明确各功能分区重点整治内容(明确各土地利用功能区重点整治内容,合理划分整治分区,明确整治任务和目标)。

四、统筹安排项目

(一)土地整治项目安排(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项目,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二)各类建设项目安排(对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拆违治违、村庄环境整治、交通、水利等具体项目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三)生态修复项目安排(对损毁土地复垦、土壤污染防治、废弃矿山治理以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等具体任务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五、实施期限及进度计划

(一)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进度计划。对分年度实施计划进行安排。

六、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阐述项目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协调、工作落实等举措。

(二)资金保障措施:项目投资总额、资金来源以及资金平衡情况等。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阐述工程实施生态保护防治

措施以及后续管护措施等。

(四)项目监管措施:阐述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管措施等。

七、其他

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事项。

八、附件

(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二)村土地利用规划批复及规划图件(不单独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利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作出说明,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

(三)项目区遥感(或航空)影像图(比例尺为1:2000)。

(四)有关部门意见(农办、财政、国土资源、环保、建设、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项目涉及的有关部门出具相关规划、政策衔接、项目安排等具体意见)。

(五)评审论证意见(评审论证意见应对工程项目区耕地面积、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粮食产能不下降、农民利益不受损等进行说明,对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平衡测算、农民意愿等进行阐述。另外,因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结构,需要对零星林地进行调整的,在论证意见中需明确植树造林规划设计、资金保障、责任主体等,确保项目区内森林面积不减少)。

(六)其他相关材料。

附表: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区基

本情况

2.分村人均村庄建设用地及建设用地复垦统计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工程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产业、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等情况(工程项目区涉及多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现状与人口分村进行统计)。 (二)工程项目区内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可行性分析(重点从发展基础、群众意愿、整治潜力、生态修复能力等方面阐述)。 二、工作目标 主要包括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目标,各项目标设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可量化、可统计、可考核。 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情况 (一)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根据村土地利用规划、当地自然条件差异、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特色,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优化,合理划分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明确各功能分区重点整治内容(明确各土地利用功能区重点整治内容,合理划分整治分区,明确整治任务和目标)。 四、统筹安排项目 (一)土地整治项目安排(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项目,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二)各类建设项目安排(对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拆违治违、村庄环境整治、交通、水利等具体项目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三)生态修复项目安排(对损毁土地复垦、土壤污染防治、废弃矿山治理以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等具体任务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五、实施期限及进度计划 (一)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进度计划。对分年度实施计划进行安排。 六、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阐述项目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协调、工作落实等举措。 (二)资金保障措施:项目投资总额、资金来源以及资金平衡情况等。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阐述工程实施生态保护防治

生态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

生态修复与土地综合整治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创新土地制度供给和要素保障,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布局,逐步建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新格局。 二、工作原则 1、保护优先,严守底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数量红线,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夯实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2、规划引领,集约利用。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多规衔接要求,立足现有土地资源,综合运用“农田提升、低效盘活、社区集聚、下山脱贫、村庄整治、生态修复”六大政策工具,编制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按照“控制总量、优用增量、盘活存量、用活流量”和项目资金平衡的要求,科学合理重构用地布局,稳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3、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在摸清土地资源家底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资源的开发适宜性和开发潜力,积极探索符合各村自身条件和需求的整治模式。根据区位结构、自然条件、

区域性发展方向、后续土地利用诉求等因素,合理安排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计划,分区域、分类型有序推进,防止急功近利、大拆大建。 4、政府主导,尊重民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全面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确保村集体利益和农民利益不受损且有增加,实现成果多方共享、多方共赢。

关于加强全域土地整治重点村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全域土地整治重点村扶持政策的 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土地整治是我县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战略举措。为激发乡镇、村土地整治积极性,加快推进土地连片整治、垦造耕地(旱改水)、耕地质量提升等相关工作。经研究,决定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点村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实施意见如下。 一、扶持对象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面积多、贡献大的重点村。重点村是指土地连片整治、垦造耕地(旱改水)、耕地质量提升面积达亩以上的村,整治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以上的村。 二、扶持时间 按扶持项目总数进行统筹安排,时间范围为至年。 三、扶持原则 ——与工作配合程度相结合。工作配合紧密、积极主动,工作表现突出的予以优先安排。 ——与实际整治成效相结合。工作量大,工作推进快,整治面积广,工作成效显著的予以优先安排。 ——与农村建设发展相结合。农村建设发展有要求,发展思路准确,且村干部战斗力强,群众基础较好的给予优先支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优先立项。 四、扶持内容

(一)加大项目扶持力度 .扶持产业定位:根据重点村的主导产业规划、产业发展定位,支持镇乡重点项目优先落户重点村,开展县乡联合定向招商活动,引进符合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将其重点产业项目优先扶持。(责任单位:发改局、招商局) .扶持项目范围:小城镇整治、十美村创建、旅游景区村创建、道路提升、垃圾分类提升、山塘综合整治、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用水提升、农林基地基础设施、规划修编等列入扶持范围。(责任单位:小城镇整治办、农办、旅游局、财政局、规划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扶持产业方向:扶持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茶叶、中药材、食用菌、高山蔬菜、林地上发展香榧和油茶、生态畜牧业等传统主导产业,以及新兴农林产业,给予优先扶持。(责任单位:农业局、农办、林业局、财政局) .扶持技能培训:加强重点村、重点项目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创新创业培训,包括来料加工、药乡月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按规定落实相应的补贴。(责任单位:人力社保局、妇联、农业局)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列入扶持的项目资金按现有的政策标准能就高的,按就高执行。 .提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以奖代补标准。垦造耕地(旱改水)、耕地质量提升可参照土地连片整治享受以奖代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 作者:夏钰 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7期 【摘; 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与自然资源部门职责调整的背景下,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意义和作用愈发凸显,其具备的全域性、过程性、实施性对国土空间规划新架构是极大的补充与完善,相关内容如何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已成为亟待研究的紧迫问题。本文重点对全域范围内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和汇总,在此基础之上明确这两者的重点内容,提出具体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国土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内涵特征;实施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全国土地整治工作也得到了优化,尤其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大范围推广土地整治工作,并加强了有关工作的研究力度。现如今,为了科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土地综合整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已经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工程。传统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主要体现为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整治工作,其定位与作用与国土资源部所承担的职责紧密相关,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中,原有的土地整治已无法应对新的变化与要求。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重点对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进行研究。 1.新时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新要求 作为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新方法。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国家组建自然资源部并以承担“ 两统一、一建立” 的主要职责。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支撑。在新的发展理念下,资源利用水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等内容将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规划目标和价值导向;国土空间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具有工程性、实施性、支撑性,两个工作具备较为明晰的承接和补充关系,应该是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的重要内容和支撑手段,甚至成为贯穿整个规划的重要脉络。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具有重大意义与作用,但传统土地整治工作的方法已无法适应新的要求,亟须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构建符合新要求的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架构。 2.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内涵与特征分析 2.1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内涵

浙江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验收与综合评定办法

浙江省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工程验收与综合评定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管理,规范工程验收和综合评定工作,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意见》(浙政办发〔2018〕80 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对象为经省保护耕地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实施的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第三条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验收主要依据以下文件: 1.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意见》(浙政办发〔2018〕80 号); 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3. 经省保护耕地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领导小组” )批准的乡村全域土地综合

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4. 各单要素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及立项、验收等政策文件。 第四条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验收分为单要素整治项目验收和工程项目区整体验收两个环节。 单要素整治项目验收是指对批准的实施方案中所确定的各类单要素整治项目完成及质量情况进行验收。 工程项目区整体验收是指在各单要素整治项目竣工验 收后,对工程项目区各要素整治完成及总体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整体验收,分为县级初验、市级验收、省级综合评定与复核。 第二章单要素整治项目验收 第五条单要素整治项目类型包括《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所规定的各类项目,具体包括: 1. 农用地整治项目,主要有高标准农田建设、垦造耕地、 “旱地改水田” 、耕地质量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等。 2. 建设用地整治项目,主要有建设用地复垦、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建设、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美丽河湖建设、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和“千村精品、万 村景区”工程(乡村振兴精品村、 A 级景区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 3. 生态环境整治修复项目,主要有河道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美丽清洁田园建设、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农村人居

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XX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创新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我镇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全区域整治、全要素保障”的要求,全镇要将涉农涉村项目优先安排全域整治项目区,优化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建设空间布局,全要素综合整治山水林田路村,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集中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新农村和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进行集约精准保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镇每年需完成不少于1000亩全域综合整治任务。 二、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严守底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落实最严格的

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数量红线,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夯实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2.规划引领,集约利用。按照“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融合衔接要求,立足现有土地资源,综合运用“农田提升、低效盘活、社区集聚、产业脱贫、村庄整治”五大政策工具,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涉及的专项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按照“控制总量、优用增量、盘活存量、用活流量”和项目资金平衡的要求,科学合理重构用地布局,稳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3.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在摸清土地资源家底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资源的开发适宜性和开发潜力,积极探索符合各村(社区)自身条件和需求的整治模式。根据区位结构、自然条件、区域性发展方向、后续土地利用诉求等因素,合理安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计划,分区域、分类型有序推进,防止急功近利、大拆大建。 4.政府主导,尊重民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收益权,全面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确保村集体利益和农民利益不受损且有增加,实现成果多方共享、多方共赢。 5.整合资源,发挥效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要和乡村振兴“领头雁”工程、市县田园综合体试点、高标准农田

对实施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考

对实施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考 为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需紧抓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创新土地整治思路及方式,发挥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实施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相关概述,旨在探索出一条科学长效的土地综合整治路径,以供参考。 标签: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引言 土地综合整治对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如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都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土地资源参与和保障国家经济战略发展的重要抓手,从新理念、新高度和新层面上重新认识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明确其职责、丰富其内涵,构建起土地综合整治理论和实践的新体系,对于更好地发挥土地部门之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就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的新方向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用 ①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具体实践中,落实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各地区存量建设用地,进而解决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将结余指标,采取有偿调剂的方式,用作城镇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筹集更多的资金,推动城乡统筹发展。②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带动经济增长。从整治工作实际来说,通过拆旧建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完善了水网、电网、道路等,改善了人居环境。在各项工作建设的过程中,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除此之外,建设公寓房和联排房,通过级差地租的形式,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2实施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 2.1加强土地综合整治资金整合的工作 注重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资金整合工作,通过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改善原土地整治中部门多头建设、投资过于分散等问题。同时依据农村体系规划目标及土地资源整理与复垦标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如道路、水利工程及地质环境治理等建设投资力度,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资金管理体系。针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采取预算不动、用途不改的资金整合手段,通过捆绑式的经济投入,提升土地整治期间的资金利用率。在对土地整治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可通过引入个体、企业及信贷等手段,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确保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全域综合整治农村问题

(二)村庄建设现状 首先,******地处陇南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多为高山峻岭,山势陡峭,山体坡度相对较大,境内地形破碎,全镇可利用农用地和村庄集聚区域大多分布于山脚、坡脚及沟谷处。其次,哈达铺一直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发展重镇,在农业资源和支柱产业上,哈达铺以当归、大黄、红芪、党参、柴胡和板兰根等经济效益较好的中药材为主导,各行政村又根据自身的特点极发展经济林果、蔬菜、水产三大区域优势产业。全镇积极的探索发展新型农业,中药材、畜牧、马铃薯、蔬菜、林果等农业特色产业上实现转型升级,进一步使得区域经济发展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型。其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各行政村的空间布局结构和区域发展特征。 1、******现有一个中心镇区,29个行政村,127个村民小组,镇区为全镇中心。全镇可利用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村庄集聚区域大多分布于山脚、坡脚及沟谷处,故现状各村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交通指向性,大部分村庄沿公路和主要的乡道分布;但有少数行政村分布距离镇中心相对较远,生活生产条件较差。总体来看,******各行政村空间布局相对分散,联系不够紧密,未形成系统化连片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2、全镇先后历经过多次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扶贫异地搬迁项目的实施,新居落成占用了不少建设用地资源,旧院闲置却没有得到复垦,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也影响了整体村庄的视觉效果。 3、现阶段******属于典型的农业镇,镇内各村种植结构,农业耕作条件基本相同,受此影响,现状各村产业结构相似、职能雷同,

结构相对单一;但各行政村根据自身的发展布局,努力开展特色农业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各村的发展各具特色。 全镇各村均有分布。但由于形成灾害的地质背景条件和影响因素的不同,又具有区域差异性。各行政村的房屋建筑都缺乏整体规划和可参照建筑质量标准,大多数农户自建宅基地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修建兴建,随意性大,空间布局较乱;抗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能力差,美观性和建筑质量都有待提高。 5、哈达铺部分偏远行政村卫生环境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露天堆放较多,房屋周边乱搭、乱建、乱堆现象严重。村民对生活生产垃圾清运到沟渠地带,随意堆积,地下水以及大气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 6、哈达铺各行政村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主要表现在:完全制中学基本集中在宕昌县,城偏远行政村许多家长放弃农活,专职陪同孩子上学;村级卫生院分布不均衡,就医难度大;农村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较多,留守的基本为老人,农民兼职化、村庄“空心化”逐步加重,农村老龄化趋势较为严重,人口红利逐步减弱。

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611446208.html, 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者:张艳琳 来源:《资源导刊》2019年第04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河南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用好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这个法宝,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党的十九大也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制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和党的基本方略,为新时期推进自然资源事业改革,做好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和优先地位。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作为调整土地利用布局,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在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和落实国家粮食安全、助力扶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准确把握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任务 促进耕地保护的现实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17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 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确立了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新格局,构建了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的耕地保护新机制。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是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的重要手段,是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的重要举措。在保护生态环境、田园风光的前提下,对各类农用地进行综合整治,统筹推进耕地提质改造、宜耕后备资源开发、低效林地园地改造等工程,在优化耕地布局、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耕地集中连片,为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农业创造条件。 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必然选择。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重要手段,对统筹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全域规划确保各类农用地面积的前提下,通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对零散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