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与智慧第一二课时

学问与智慧第一二课时
学问与智慧第一二课时

课题《学问与智慧》主备人高莹丽辅备人

教学目标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明确文章的论点

2、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难点: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明确文章的论点

课时划分共两课时

教具准备

PPT

第一课时

环节

师生活动

调整修改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语: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创造性思维就是

“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造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

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

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学

问与智慧》

板书或出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学生读,强化,做到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1 、弄清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明确文章的论点。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习观,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

但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的观点。

2 、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段意。

过渡语:相信通过大家紧张而又努力的学习,一定能够顺利达标的!首先来

简单了解一下作者:(幻灯出示)

罗家伦

现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和中央

大学校长等职。著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等著作。

下面我们就展开自学竞赛!

三、板块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请看自学指导!

幻灯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读文本,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2、一读的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3、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预时3分钟)

合作探究

两人小对子:解决本课生字词障碍。

(预时1分钟)

展示提升

为本组字音把握有障碍的同学正音。

(二)学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自学效果检查

(个人回答,生点评。意见不够统一的可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再引导纠错)

检测内容:

1、你能准确地读出下列加线字吗?

陶冶()寸积铢累()

大窾()矻矻穷年()

探骊得珠()犀锐()

2、你能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吗?(抢答)

1、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探骊得珠)

2、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无关宏旨)

3、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鞭辟入

里)

4、比喻印象不深刻。(浮光掠影)

5、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融会贯通)

6、一点一滴地积累。(寸积铢累)

7、读破五车:形容读书很多。(读破五车)

四、板块二:理清结构,把握内容

过渡语:刚才我们已经很好地处理了字词障碍,下面我们就接着自学。请看自

学指导!

(一)出示自学指导:(用幻灯展示)

自学指导:请默读文本,认真思考:

1、划出每节的中心句。

2、学问和智慧的区别是什么?

3、学问和智慧的联系是什么?

4、这些句子中,哪一句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找出最能表达作者

重要观点的句子。

5、在此基础上理清思路,时间:7分钟。

合作共探

4人互助组:

1、小组长主持,深入探讨板块二中的疑难问题;

2、组内讨论后,组长抽签,组内成员根据抽签题目准备好展示方案。

展示方案:小小解说家

组内建议:

1、抽到问题组口述答案。

2、抽到评价签的小组进行质疑评价和补充。

(预时5分钟)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自学效果检查

(个人回答,生点评。若意见不够统一,可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教师再引导纠错)

明确:

·学问和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学问和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

学问,运用学问

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

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2段):解说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部分(3-6段):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第一层(3-4段):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二层(5-6段):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小结:准确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方法:

注意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设句,注意文中起总结作用的段落以及段落中的重点句,它们往往起到提示段意和行文层次的作用。

六、当堂检测(幻灯显示)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疆域(yù)书橱(chú)矻矻(kū)寸积铢累(zhū)

B、陶冶(yě)大窾(ku ǎn)晦塞(sāi)探骊得珠(lí)

C、远瞻(zhàn)大卻(xì)蚁邱(qiū)鞭辟入里(bì)

D、含蕴(yùn)犀锐(xī)瞬息(xūn)豁然贯通(huò)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将它们找出并订正。

食古不化融会贯通物竟天择浮光掠影

无关洪旨探骊得珠劳而无功推成出新

五光十色读破五车一触既破博而寡约

(二)拓展题:

思考:课文中说书有两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你认为你读书的过程中,哪些书产有智慧的?哪能些是无智慧的?为什么?(用文字书面表达)

板书设计中心论点:

我们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

学问与智慧的区别(1、2节)学问与智慧的关系(3—6节)学问离不开智慧(3、4节)智慧也离不开学问(5、6节)

课题《学问与智慧》主备人高莹丽辅备人

第二课时

环节

调整修改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语:上节课我们处理了生字词,把握了文章的论点。今天我们将更加深入

地学习课文。(板书课题:《学问与智慧》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学生读,强化,做到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多重的论证方法。

2、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3.正视自己的学习现状,注重培养能力,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三、第一板块:学习本文多重的论证方法

(一)出示自学指导。(幻灯展示)

自学指导:精读相关段落,认真思考下面四个问题

①为什么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

②为什么有智慧的人不见得有学问?

③为什么学问离不开智慧?

④为什么智慧离不开学问?

小组讨论作者用哪些事例和道理来论证这一观点,再举一个课外的例子或名

句进行补充论证。(生先默读两分钟,再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8人共同体:

1.大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2.大组长抽签后,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派好展

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

提示:如学生只是读出文中支持这一观点的语句,先肯定其找得准确,同时

要指出不宜照读,应该用概括性语言回答课文是如何论证的。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自学效果检查

(个人回答,生点评。若意见不够统一,可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教师再引导纠错)

明确:(幻灯展示)

参考:

①为什么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

文中举了知识渊博但食古不化、食古不化的人(这中人在西洋被称为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被称为“两脚书橱”)的例子来论证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

例: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自然就有学问,但他缺乏智慧,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因而导致不能进学甚至不会营生,落了个悲惨命运。

赵括熟读兵书,但没有实战的智慧,被后人戏为“纸上谈兵”。

②为什么有智慧的人不见得有学问?

文中举了庖丁解牛的例子来论证有智慧不见得有学问。

例:远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发明了生产工具、火的应用等。

还有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金字塔、赵州桥等宏伟建筑。甚至在日常生产中无处不闪现着劳动的智慧。

③为什么学问离不开智慧?

文中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的例子,赫胥黎、爱因斯坦的例子以及没有智慧的书来论证学问离不开智慧。还有对比论证:将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做对比论证,增强说服力(第4节以“没有智慧的书”以对比论证的方法来阐述著书、读书都需要智慧,以此来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

例:一个老板让两个大学生上街买豆子,结果甲是按老板吩咐一件跑一遍,为简单的几个问题连跑了几趟市场;而乙回来的时候是带回了有关豆子的所有行情。学问离开了智慧只能当跑腿。

④为什么智慧离不开学问?

文中采用浮光掠影、肥皂泡、建筑材料等比喻来论证智慧离不开学问。

例:三国时,吴国猛将吕蒙骁勇善战,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缺少学问,每次讨论国家大事时,像一根木头似的,不知该说什么。后来在吴王孙权的劝导下,渐渐接触了书籍,最终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

小结:

课文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对比论证(几乎每节都有,可以让学生去找一找)、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1、事实论据的概括:某人做某事

2、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2)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

(3)对比论证:突出而鲜明地论证了……

(4)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证了……

过渡语:刚才我们了解了本文文多重的论证方法接着我们学习本文丰富多彩的语言。

四、赏析语言,深入理解比喻论证的作

请看自学指导!

(一)出示自学指导。(幻灯展示)

自学指导: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品读这些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学生读、品)

合作共探: 8人共同体

1.大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2.大组长抽签后,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派好展示任务,

展示提升:1、1—4组依次展示

2、声情并茂,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句子,体会比喻论证的作用。

3、齐读第五节中“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最为精澈,最为宝贵。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自学效果检查

(个人回答,生点评。若意见不够统一,可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教师再引导纠错)

参考:

(1)将学问比作滋养人生的原料(没有加工制造的原料)、铁,将智慧比作陶冶(烧之陶器或冶炼金属)原料的熔炉、炼钢的电火。用精彩的比喻阐释了学问是积累的知识,智慧是发现、创造的能力,化抽象事理为形象解说,通俗易懂地揭示了两者的区别。

(2)把学问比喻为“建筑材料”,把智慧比喻为“建筑师的匠心”,形象地说明了二者之间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关系。深入思考:紧密联系,又相辅相成,且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剪裁的衣料服装设计师的妙思;张满的弓,弦上的箭。

3)将“有智慧的书”比喻成“珠玉”“斧凿”,形象地揭示了这种书有思想

光辉,充满智慧与灵性,对读者有启发。

4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浮光”、“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瞬起瞬灭。将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珍珠泉的泉水”,因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对比鲜明,比喻形象生动、贴切恰当,有很强的说服力量。

第三板块:正视现实,拓展延伸。

自学指导:

真正理解了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再来正视我们教与学的现状,你或许会有

深入的思考,或许会有新的发现,也或许会产生新的疑惑……

请四人一组进行交流。(要善于运用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1、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

2、学习方面。。。。。。

展示提升:各组选派一位代表发言,其他组可点评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自学效果检查

提示:(1)启示:既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努力成为一个博

学多能的人。不做纸上谈兵的“有学问的笨伯”,而要做有渊博学识、有睿智思维、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智者。

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来自于他掌握的知识的多少:掌握的知识多,这种能力就

容易培养,且持久,且能影响并决定人的发展。

善学习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知识奥秘的金钥匙。知识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

我们先要有知识,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能力,就得先积累知识。

(2)如何正确看待繁重的课业负担?(用作者关于“学问”与“智慧”的论述,用自己的独特思考)

提示:教学方面: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要用自己的智慧处理教材,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走出题海。

学习方面:熟能生巧,有些知识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获得。

既然存在,回避不现实。与其抱怨,不如用智慧去笼罩作业、处理作业。人要作业“死”,作业就“死”;人要作业“活”,作业就“活”。

五、总结全文,砥砺人生

同学们,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我们要把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老师送给大家12个字:飞扬智慧之魂,畅游学问之海!我把黄征演唱的《奔跑》歌词做了些许调整:把浩瀚的智慧装进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有智慧相帮,也定会“直挂云帆济沧海”!(播放歌曲,宣布下课。)

六.当堂检测(用课件展示)

(一)基础题精读第3-5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快速判断第3段运用了何种论据?事实论据

概括本段第1个事实论据。孟德尔研究豆子而悟出遗传定律。

指出本段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说说第5段首句有何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你能从本段找出一、二句比喻吗?说说句子含义。

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你能判断这是什么论证方法吗?并分析其作用。

比喻论证:生动有力地论证了“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二)拔高题

一、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

A、学问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一种陶冶人生的熔炉。

B、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C、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瞩。

D、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

二、本文语言精炼,富有哲理。请选出其中的两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说说你

选择该句的理由或你的理解。

句子1

你选择该句的理由或你的理解:

句子2:

你选择该句的理由或你的理解:

(三)选做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

(开放题,不设统一答案)

考要点:一个人做学问要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要顽强拼搏并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其实也是一种做学问的智慧。(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教后反思:

学问与智慧教学设计

《学问与智慧》教学设计 《学问与智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反复诵读,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3、品味作者智慧典雅、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1、明确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弄清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了解课文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分析:1、本文的中心意思:文章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把“学问”比作“滋养人生的原料”;“铁”――突出“学问”的基础性,主体性;把“智慧”比作“陶冶原料的熔炉;”炼钢的电火“――突出”智慧“的外显性,应变性。“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突出形成“学问”的方式是积累;“智慧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突出“智慧”来自人的灵感,是人的思想的发现与创造。),指出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进而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第1节:用比喻揭示两者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智慧是能力。第2节:有学问不代表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第3节:a、有学问而无智慧可能导致的结果。(反面论证)b、以科学研究的实例正面阐述: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达尔文发现进化论、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第4节:对比论证说明读书著书都要讲智慧。第5节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1)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是瞬起瞬灭。(2)把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有很强的穿透力;(3)比喻成“珍珠泉的泉水”,因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间本质的联系。第6节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也是文章的结论。这一段以建筑为喻,论述生动形象。结尾归纳全文,申明“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这就在充分论述的基础上展示了正确的观点。教学难点: 1、品味作者智慧典雅、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会

学问和智慧

学问和智慧 导读: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3、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4.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课文分析: 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 学问(learning)与智慧(wisadom),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accumulationofknowledge),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1人生的前途。 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2,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3”(alearned-fool),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4”或“冬烘先生○5”。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官知止而神欲行,依

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6”。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学问离不开智慧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7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8——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9,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10 (Mendel)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11。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12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13,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14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于是,他奋身而为达尔文的“牛头狗○15”(bulldog),为他张目○16。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17,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我们可以把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18,可以启发人的心

《学问和智慧》学案

第课时课题:学问和智慧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授课时间:___年__月__日(星期_) 【学习目标】 1.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字词;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区别和联系。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归纳中心论点。 3. 能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 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为文中的观点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课前预习】 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陶y?( ) 寸积zhū( )累大窾.( ) 大郤.() 矻矻.( )穷年探骊.( )得珠犀.( )锐晦塞.() 【课堂学习】 1.在完成预习的基础上,想一想哪一句话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 2.这篇文章形象而准确地阐释了“学问”与“智慧”的辩证关系,作者强调:需要学问,更需要 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课文开头两段用多种手法说明“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你能 依据作者的意思,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与“智慧”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问”与“智慧”的联系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进行阐述的?仔细研读第3-6小节,完成下 列填空。 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时,先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小节讲述智慧在 ________________时的重要性,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论证。然后再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面阐述。第四小节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小节用对比的手法说智慧是建立在____________的基 础之上的。第6小节从学问与智慧各自的作用来证明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结尾归纳全文,申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观点。 4.作者为什么要先谈学问与智慧的区别,后谈联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延伸】 才智与品质 我不能肯定上帝是否赐予你聪慧,但我希望上帝在赐予你智慧的同时,也给予了你最基本的 判断是非的能力,使你的聪慧都用在恰当的地方,就如同要求你把剑好好的插在剑鞘中,而不是 胡乱地挥舞一样。如果你拥有了这样的聪慧,即便你不刻意地运用。它都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真理被颠覆,你所具备的聪明才智也会不断寻求答案以证明真理所

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学问和智慧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分析论述过程。 3.体会文章形象说理,语言充满智慧,并注意积累。 二、学习重点: 1.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的学习观。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3.优美语言的积累。 三、学习难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 四、学法: 1.朗读法: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本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2.设疑、合作探究法:对重点语句组织讨论分析,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五、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譬.如()犀.锐()陶冶.()晦塞.()要塞.( ) 瓶塞.() 探骊.得珠()矻矻.穷年()鞭辟.入里()无关宏.旨() 寸积铢.累()新陈.代谢()物竞.天择()字字珠玑.() 2.解释下列词语: 探骊得珠:。 无关宏旨:。 鞭辟入里:。 浮光掠影:。 融会贯通:。 读破五车:。 寸积铢累:。 3.了解作者。 罗家伦(1897-1969),1928年8月至1930年5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1920年赴美留学。1922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9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在校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被迫辞职。主要著作有《新人生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等。 4.了解积累关于学问与智慧关系的一些名言: 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爱默生

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答案汇总

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一:基础辨识能力 参考答案 (一) 1海底“黑烟囱”2.逻辑顺序 3记叙、描写、说明 4比喻 5列数字、举例子、摹状貌、作比较等 (二) 1.老太太 2.明线是杉田卖菜,暗线是老太太生活日益穷困 3.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为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 4.“她清瘦……女人”,老太太年老体衰,变得贫穷、孤独,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 5.好,因为“纽扣”既是文章情节发展的线索,又是小说人物命运的写照.以“纽扣”为题简要、含蓄。 (三) 1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2.事实论据 3.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4.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论证生动形象 5.指出学问与智慧的区别,具体分析学问与智慧的关系,总结论点。 (四) 1.指心灵与他人隔膜而变得冷漠、世故。(答案不惟一,意思相近即可) 2.①——⑨⑩;第一层:叙述家人教育孩子的两件事,第二层:发表自己的感慨 3.记叙、议论;对比中外教育观念的差别,为后文作铺垫 4.在竞争中既要争做强者、力争胜利,又要对失败者、弱小者充满同情,可以举学习、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5.“父亲”:轻视体力劳动者,看不起下层人民;“妻子”:认为天真、善良是要吃亏的;“我”:愿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意思对即可) 6.答案不惟一,言之成理即可。

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二:基本分析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一) 1.导语部分,标题和导语都是对消息核心事实的概括,只不过导语比标题更具体详细。 2.主体部分为第②段;分两层:①②③④⑤ 3.③、④ 4.介绍三峡工程的重大意义;是消息的结语部分。 (二) 1.冰雹的形成,冰雹的分类,冰雹的预报 2.分两层;第①段为一层。总说降水的两种形态;第②③④为一层,具体解说冰雹的形成、分类以及如何预报。 3.不能颠倒,这三段依次说明冰雹的形成、分类以及预报,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顺序合理。 4.表格略 5.只要所写句子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可例如:冰雹的危害很大,预报冰雹就很重要 (三) 1.①②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兄弟俩偷羊受到村民的惩罚;③④⑤段是故事的发展,写其中一个兄弟尽心弥补自己所犯的错误。⑥⑦⑧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老人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徒 2.高潮在文章的最后,老人弥补了自己所犯的错误,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徒 3.所有的村民经过老人的身旁,都会停下脚步与老人说上几句话,表达他们的敬意;小孩子也会停止玩耍,给老人一个温暖的拥抱 4.这一生,他似乎是为了他人而活 5.老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6.人难免会犯错误,关键在于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改正错误,弥补过失。(意思对即可) (四) 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且每一层都用“我现在就付诸行动”开头,构成排比 3.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 4.文段以议论为主,其中不乏哲理深刻的句子,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来回答 5.这是一个自由表述题,可从语言优美、哲理深刻、结构清晰等角度选一个进行赏析。

学问与智慧教案

学问与智慧 中心发言人陈兵庆 教学目标: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继续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3、优美语言的积累。 教学难点阐述: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是人生的工具,智慧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学问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和知识,智慧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有学问的人,不一定就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联系:关键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学问为什么不能离开智慧?没有知识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没有智慧的人,从事研究工作,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找到核心所在,研究的总是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二是知识为什么不能离开学问?智慧也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知识,才是有根底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证中心论点。 作者在论证“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的中心论点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充分。如在论述“学问为什么不能离开智慧的”时,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在论述“智慧不能离开学问”时,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3、品评优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作者学识渊博,视野宽宏。文章论述学问和智慧,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例证典型,语言精炼,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品评优美的语言,是让学生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通过反复的诵读品评,让学生感受到其语言的优美魅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言素养,可让学生通过仿写例句的形式来加强积累与运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理清学问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语言积累;总结归纳全文。 教学过程:

《学问和智慧》教案

《学问和智慧》教案 《学问和智慧》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3、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4.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课文分析: 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 学问(learning与智慧wisadom,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 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 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1人生的前途。 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2,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 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3”a learned-fool,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4”或“冬烘先生○5”。反过来说, 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 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6”。 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学问离不开智慧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 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7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8——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 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9,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 甚大。譬如孟德尔○10 Mendel研究豆子的交x,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 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11。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

学问与智慧第一二课时

课题《学问与智慧》主备人高莹丽辅备人 教学目标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明确文章的论点 2、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难点: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明确文章的论点 课时划分共两课时 教具准备 PPT 第一课时 环节 师生活动 调整修改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语: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创造性思维就是 “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造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 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 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学 问与智慧》 板书或出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学生读,强化,做到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1 、弄清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明确文章的论点。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习观,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 但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的观点。 2 、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段意。 过渡语:相信通过大家紧张而又努力的学习,一定能够顺利达标的!首先来 简单了解一下作者:(幻灯出示) 罗家伦 现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和中央 大学校长等职。著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等著作。 下面我们就展开自学竞赛! 三、板块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请看自学指导! 幻灯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读文本,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2、一读的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3、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预时3分钟) 合作探究 两人小对子:解决本课生字词障碍。 (预时1分钟) 展示提升 为本组字音把握有障碍的同学正音。 (二)学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自学效果检查 (个人回答,生点评。意见不够统一的可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再引导纠错) 检测内容: 1、你能准确地读出下列加线字吗? 陶冶()寸积铢累() 大窾()矻矻穷年() 探骊得珠()犀锐() 2、你能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吗?(抢答) 1、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探骊得珠) 2、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无关宏旨) 3、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鞭辟入 里) 4、比喻印象不深刻。(浮光掠影) 5、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融会贯通) 6、一点一滴地积累。(寸积铢累) 7、读破五车:形容读书很多。(读破五车) 四、板块二:理清结构,把握内容 过渡语:刚才我们已经很好地处理了字词障碍,下面我们就接着自学。请看自

《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

《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小编整理了关于《学问与智慧》原文及《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练习及自我检测,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提高有所帮助!关于《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我们一起来分享吧!祝大家学习进步! 学问与智慧 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石乞石乞(ku)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但映射的范围却往往很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豌豆的杂交,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定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 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如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为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象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就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掠影,而是像探照灯一样,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寥廓天空。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样,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往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是靠得住,最为精深,最可宝贵。 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学问与智慧阅读题: 1.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2分) 2.仔细阅读第二段,说说该段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2分) 3.第三段中划线的词语肥皂泡探照灯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 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 1.(2分) 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意思对即可) 2.(2分) 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讲道理和摆事实) 3. (4分)肥皂泡:形容没有学问的智慧肤浅,瞬起瞬灭 《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仅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学问和智慧学案 苏教版

11 学问和智慧 学习目标: 1.能指出“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找出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 2.能理清文章的说理层次。 3、能说出主要论证方法的作用。 导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智慧胜于知识。——【法】帕斯卡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去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德】海塞 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我国教育家、思想家罗家伦的《学问和智慧》,文中为我们揭示了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希望大家仔细揣摩,并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1.作者:罗家伦,男,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1920年赴美留学。1922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9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任校长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被迫辞职。 2.学生通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冶.()寸积铢.累()大窾()矻.矻.穷年() 探骊.得珠()犀锐()晦塞 ..() (2)解释词语。 寸积铢累: 融会贯通: 通达:

豁然贯通: 浮光掠影: 3、积累关于学问与智慧关系的一些名言: 1)知识如树叶,它的命运总是从新生到枯黄,蝉联飘坠,再让位给来年春天新的叶芽,而智慧则宛如树干基部一圈圈的年轮。——赵金珊 2)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它不等于就是智慧。【池田大作】 3)知识越多越骄傲,智慧越高越谦虚。——【美】柯珀 4)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英】培根4.摘抄文中对你有吸引力的词句,并能尽可能的理解其含义。 二、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连贯。 2.读完后思考课后第一题。 3.找出文中表明学问和智慧之间关系的语句,其中哪一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二)再读课文,理清结构。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6): 第一层(3-4): 第二层(5-6): 中心意思: 三、交流展示师生评讲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初三语文学问与智慧作业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学问与智慧作业题及答案 学问与智慧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晦塞譬如xī锐晶yíng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材料一:作为互联网(Internet)最著名的搜索引擎,“百度”为人们查找资料、搜寻素材提供了莫大方便。但是,“百度”信息庞杂,真伪混淆,用“百度”做学问必须谨慎。材料二:①目前,网络上有一种写作软件可助人写作。②你只需把想到的创作原材料输入,经过一定的积累和不断的排列组合,思路就会渐渐清晰,作品的框架就建成了。③它完全符合文艺创作。但是,它最根本的不足在于____________。材料三:④防不胜防的各种电脑病毒会使电脑系统瘫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伤心。一些黑客也在网络上搞破坏,甚至擅自进入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核心领域,非法窃取重要信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1)从上述几则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2)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一句话,使文意贯通流畅。答:(3)对“Internet”的翻译有两种――“因特网”和“互联网”,你更倾向哪一种?答:(4)上述材料中标序的句子有两种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答: 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填空。他想不到做官,发财,置买产业;他的能力只能拉车,他的最可靠的希望就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他一天到晚思索这件事,计算他的钱;设若一旦忘了这件事,他便忘了自己,而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畜生,他拉着总不起劲,好像背着块石头那么不自然……买上车再说,买上车再说!有了车就足以抵得一切!这段文字出自作家()的长篇小说《》。作品主人公是(),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最大的梦想是()。 二、阅读理解、分析。熬住就是一切张颐武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但真正熬得住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学问和智慧》(苏教)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教师学科教案 [ 20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学问和智慧》 吹麻滩中学李玉花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 ◆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文文文文文文 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文文文文文文 品味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1.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2.文文文文文 3.文文文文文文文 第第第第 一、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1.文文文文文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文文文文 2.文文文文文 文文文(1897—1969)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1917文文文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1919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文文文1920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7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1926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1928文8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文文31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1932—1941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 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1969文12文25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73文文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1.音汉对注: 陶冶(yě) 含蕴( yùn ) 晦塞( sè ) 矻(kū) 蚌(bàng)壳寸积铢(zhū) 累(lěi) 卻( xì ) 食古不化 融会贯通探骊得珠物竞天择 鞭辟入里举一反三推陈出新◆ 课前准备 ◆

上海市青浦区202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2020年青浦区初中学业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Q.2020.4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8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 一、文言文阅读(42分) (一)默写(18分) 1.复行数十步,。(《桃花源记》) 2.,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3.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了却君王天下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5.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6.,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7—8题(4分)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这首散曲的作者是元朝的(2分) 8.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描绘出萧瑟、冷清的秋景。 B.“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极显速度之快。

C.“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 D.作者描绘的秋景浸透着自己寂寥、悲凉的感伤。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上述语段节选自课文《》(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中诸葛亮自叙生平及以身许国的经历是告诉后主自己精诚报效先帝的原因。 B.第①段中诸葛亮概述21年不平凡的历程,以表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奋发图强。C.第②段中诸葛亮希望后主能支持攸之、祎、允等一起随他率师北伐。 D.第②段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学问与智慧教案

学问与智慧 常州武进寨桥初级中学陆晓梅 教学目标: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名言积累: 智慧胜于知识。——【法】帕斯卡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去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德】海塞 读准字音,看清笔画:陶冶.寸积铢累 ..穷年探骊.得珠犀.锐 ..大窾.矻矻 词语解释: 探骊得珠:无关宏旨:鞭辟入里:浮光掠影:融会贯通:读破五车:寸积铢累: 对于积累的这些成语,你了解了他们的意思了吗? 这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就是积累,用我们刚才所学的成语,那叫?寸积铢累 二、接下来我们要速读课文,咀嚼内容,找每一节的中心句。请你用文章的哪一个成语来形容一 下?(鞭辟入里、探骊得珠) 教师投影寻找中心句的方法。学生快读。 学习指导: 1、阅读议论文要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能表达一个文段观点的句子。 2、找中心句要从理解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3、中心句可能在文段中的位置有三种:段首、段尾、中间,还有可能需自己概括。 (注意2、4、5小节的归纳。)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探骊得珠)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投影:(1、中心论点是对所议论的问题(论题)所指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不同于论题。论题是所论述的话题,而论点: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是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 2、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有三种:开头、结尾、中间,还有可能需自己概括。 3.一篇文章中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要分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 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四、细读课文——咀嚼内容——了解论证方法及作用。 最会的论证方法是什么?(事例论证。) 先找出来,读读?看看这些事例论据证明了什么观点?有什么作用?在这些事例中,最能体现这些伟人的智慧的字词句是什么?(学生齐读,思考。) 板书: 孟德尔“悟”出遗传“定律”。 达尔文:“发现”了大家都没发现的天演“公例”。 爱因斯坦:看见了人家看不见的。 6。归纳什么叫智慧:发现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善于总结归纳的能力。 那到底什么叫智慧呢?什么叫学问呢?也许同学们还不能归纳。请你细读文章再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引到比喻论证。 第1小节中,对于学问和智慧的解读。

(参考)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学问和智慧》教案 (新版)苏教版

(参考)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学问和智慧》教 案(新版)苏教版 (罗家伦) 教材分析: 系,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重视能力培养。 学情分析: 文应该很感兴趣,也很好奇。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观点, 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3.品味作者智慧典雅、丰富多彩的语言。 4.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 教学重点 1. 什么。 2.了解课文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 3.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 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自学: 1.熟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2.这篇文章主要观点是什么? 3. 在课文中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4.摘录有关智慧与学问及其关系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理清学问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事们知道“纸上谈兵”,“庖丁解牛”和周总理答美国记者“派克”钢笔的故事吗?(请你探究上述故事中三个主人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纸上谈兵(只有学问,没有智慧) 庖丁解牛(只有智慧,没有学问) 周总理答美国记者“派克”钢笔的故事(既有学问,又有智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家伦的《学问和智慧》,看看作者是怎样阐述这两者的关系的。 【学生活动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17年考入大学,后赴欧美留学。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宣言是他所写。1920年被派赴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接着又到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的研究院,在四国五校研读7年,专治历史与哲学。1926年回国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31岁的罗家伦出任首任校长。1932—1941年担任中央大学校长。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驻印度大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他任校长的十年,是中央大学危难深重而又有长足发展的十年,是中大也是他本人的“黄金十年”。1969年12月25日他病逝台北,享年73岁。2.谈谈对“学问”、“智慧”两词的认识。 《现代汉语词典》对“学问”的解释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知识系统。《现代汉语词典》对“智慧”一词的解释是:辨析判断、创造发明的能力。 两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不妨说学问是死的,而智慧是活的,“智慧”更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广阔的胸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学问和智慧》教案 苏教版

《学问和智慧》 ◆教材分析 文章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把“学问”比作“滋养人生的原料”;“铁”——突出“学问”的基础性,主体性;把“智慧”比作“陶冶原料的熔炉;”炼钢的电火“——突出”智慧“的外显性,应变性。“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突出形成“学问”的方式是积累;“智慧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突出“智慧”来自人的灵感,是人的思想的发现与创造。),指出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进而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品味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熟悉课文。 3.扫清字词障碍。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新课: 表明话题,包含“学问和智慧有什么关系?”、“我们对这两者应采取什么态度?”等论题。 2.作者简介: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后赴欧美留学。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宣言是他所写。1920年被派赴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接着又到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的研究院,在四国五校研读7年,专治历史与哲学。1926年回国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31岁的罗家伦出任首任校长。1932—1941年担任中央大学校长。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驻印度大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他任校长的十年,是中央大学危难深重而又有长足发展的十年,是中大也是他本人的“黄金十年”。1969年12月25日他病逝台北,享年73岁。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音汉对注:

智慧的美丽阅读答案

智慧的美丽阅读答案 导读: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大凡不再爱琼瑶阿姨和金庸大侠的人才会喜欢,因为有一种真实和聪明在里面,还有那份期待和紧张。 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了别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儿,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男人啊。 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的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 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几乎全是为了家人。主持人问,有把握吗?他笑着,当然。因为要答12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是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谈何容易?答到第六题时他显得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的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主持人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他答:他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会这道题而他不会。这时我简直有点欣赏他了,这是何等冷静而自信的一个人啊。

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道题时,我手心里的汗几乎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关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 最后一题出来了,居然是六选一。而且是有关水资源的。 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 这时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你快说啊,要不来不及了,因为只有30秒时间。 王小丫也着急了,快说吧,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妹妹说,当然想。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天哪,这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儿女情长的,难道他要放弃自己最后的圆满吗?我几乎都要生气了,怎么有这样冷静的人啊?怎么还说这些没边没际的话! 他又说,那让咱爸咱妈去看你好吗?妹妹说,那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地: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电话断了。 天哪,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分享!

学问与智慧的名言

学问与智慧的名言 关于学问与智慧的名言 2、由智慧所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本性。——来源于培根 3、在文学上,年轻人常常从担任法官开始他们的生涯,只有当智慧与经验到来时,他们才终于获得了受审的尊严。——来源于托马斯·哈代 5、赢得友谊要靠智慧,保持友谊要靠美德,这两者是同等重要的。——来源于威·佩因特 7、一钱谨慎胜过一磅智慧。——来源于德国谚语 9、在男人身上,智慧和教养最要紧,漂亮不漂亮,对他来说倒算不了什么!要是你头脑里没有教养和智慧,那你哪怕是美男子,也还是一钱不值。——来源于契珂夫 11、书籍一面启示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来源于高尔基 12、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重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来源于苏格拉底 14、适当的悲衰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可以证明智慧的欠缺。——来源于莎士比亚 15、谁希望成为一个具有智慧的人,谁就没有时间去淘气胡闹;淘气胡闹是应该自行消灭的。——来源于果戈理 16、男人,女人,甚至最骄傲的人都有某种“自卑感”。——来源于漂亮的人怀疑自己的智慧,强有力的人怀疑自己的魅力。——来源于安德烈莫洛亚

18、与智慧结合的幻想是艺术之母和奇迹之迷。——来源于戈雅 19、谚语是一人的妙语,众人的智慧。——来源于约·拉塞尔 20、适度,不是中庸,而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金马沉默是一种美德,沉默是一种智慧,沉默是一种魅力,沉默是一种含蓄,沉默是一种力量,一种质气,更是一种风度。——来源于报摘 21、造就奇才的先决条件是大众的智慧。——来源于迪斯雷利 22、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来源于韦伯斯特 24、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来源于卢梭 25、人类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来源于薄迦丘 26、性和美是一回事,就像火焰和火一样。如果你憎恨性,你就是憎恨美。性和美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生命和意识一样。那随隆和美而来,从性和美中升华的智慧就是直觉。我们文明的最大灾难就是对性的病态的憎恨。——来源于劳伦斯 27、所谓智,便是指人们的聪明智慧,所谓谋,便是指人们对问题的计议和对事情策划。——来源于智是谋之本,有智才有谋,所以智比谋更重要。——来源于邓拓 29、与智人同行,必是智慧。——来源于谚语 30、真正的美德不可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没有美德。——来源于亚里士多德 31、有些女子的见识就寓于容貌之中,她们所有智慧在眸子里闪动。——来源于爱·扬格 32、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来源于钱伟长 33、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来源于莎士比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