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口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重庆市人口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重庆市人口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2018年广东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广东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总体运行平稳,民营工业生产较为活跃,支柱产业起到有力支撑作用,中高端工业行业占比进一步提升,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可望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速,但同时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一、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总体运行平稳。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2305.16亿元,比上年增长6.3%,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从行业增长面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实现增长,比前三季度增加2个行业;从产品产量增长面来看,全省在产的481种工业产品中,有271种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6.3%,比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增长情况看,全省百强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保持较高增速,发展势头良好,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百强企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5.6%,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0.5%,拉动增长4.5个百分点。 (二)重工业每个季度增速均保持在7.0%以上。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2023.75亿元,同比增 7.2%,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9 个百分点,重工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6.2%,拉动全省规模以

上工业增长4.8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0281.41亿元,增长4.6%,增幅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 平1.7个百分点,但比前三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 (三)民营企业生产活跃。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 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6282.14亿元,增长9.1%,增幅高于前 三季度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民营增加值总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一半 (50.4%),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0.8%,拉动增长4.5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610.56亿元,增长7.2%,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1921.94亿元,增长2.0%,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但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增速相对较低。 (四)支柱行业支撑作用明显。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 业三大支柱行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增速均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其中,龙头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7.1%,全年实现增长9.4%,增幅与前三季度持平,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3.1个百分点;电气 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1%,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增长7.4%,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三大行业合计对全省

区统计局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区统计局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老工业区 振兴的关键之年,更是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之年。为实现经 济新起点和新跨越,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发 展思路和要求,以工作项目为总抓手,紧抓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季度全 区经济进一步延续回升向好的势头,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预计情况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情况平稳,农村经济预期良好。 今年我区加大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今年 以来,我区气候、地墒条件良好,小麦生长总体向好,夏粮有望获得好收成。畜 牧业生产略有增长,一季度,全区猪、羊、家禽存栏量分别为3.8万头、3万只、72.4万只。肉类产量3835吨,同比增长9.6%;禽蛋产量2643吨,同比增长9.7%;奶类产量974.4吨,同比增长8.8%。 (二)工业生产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回升。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四)假日经济效应明显,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五)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实现了开门红。 (六)财税状况有所好转,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价水平持续走高。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全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当前我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一)工业企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作为区经济支柱的工业,增长的基础仍然不稳,企业增效的形势仍较严峻,提升 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的压力依然较重。 二是工业企业能源供应严重不足。我区的企业(陶瓷、耐火材料等)均以清洁燃料——天然气为主,但目前,企业普遍存在天然气供应压力不足的情况,达不到 窑炉供热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此外,企业的生产经营还受到限电措施的影响,电价的上涨使企业的用电成本增 长了2.3%。 (二)对外贸易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尚不明朗,外需市场总体仍较为低迷,我区外贸出口仍未摆脱 下行局面。去年以来,全区外贸出口一直呈负增长,而且这种趋势年内难以得到 根本改变。西方国家经济是真正企稳复苏还是短暂回升,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危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6篇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一): 2016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我县主动适应外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用心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内部各种用心因素,不断克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新问题和新困难,紧扣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的主题不放松,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开局稳定,发展态势行稳致远。 一、一季度我县八大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在全市状况比较 (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018万元,同比增长7.9%,高比全市0.6个百分点,排全市12个县市区第4位、东部6个县第2位。 (二)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3088万元,同比增长5.8%,低于全市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8位、东部6县第4位。 (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973万元,同比增长14.9%,高出全市0.1个百分点,排全市第6位、东部6县第3位。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783万元,同比增长11.5%,低于全市0.1百分点,排全市第4位,东部6县第3位。 (五)完成财政总收入28389万元,同比增长22.67%,高出全市5.1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2位、东部6县第2位。 (六)实际利用内资275070万元,同比增长21.5%,低于全市0.16个百分点,排全市第6位、东部6县第5位。 (七)实现进出口总额853万美元,完成进度的16%,排全市第4位、东部6县第2位。 (八)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4元,同比增长11%,高出全市0.6个百分点,排全市第12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76元,增长9.8%,低于全市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8位、东部6县第4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元,增长12.2%,低于全市0.3个百分点,排全市第9位、东部6县第5位。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总体经济平稳。一季度实现GDP250187万元,同比增长7.9%。其中一产业62834万元,同比增长2.4%;二产业65488万元,同比增长4.2%;三产业121865万元,同比增长12.9%。三次产业比分别为25.1:26.2:48.7。第三产业贡献率达77.7%,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二)农业备耕有序。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739万元,增长2.4%,其中农业产值14925.7万元,增长2.2%,林业产值5407.33万元,增长6.8%,牧业产值85721.34万元,增长1.8%,渔业产值3394.8万元,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89.89万元,增长7.6%。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农业种粮用心性有所下降,尽管国家继续实行农业三项补贴等惠农政策,但仍然对种粮刺激性不大;二是规模种植发展形势良好,经多年培育和措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为什么中国不爆发经济危机? 中国是个怪异的国家。很多海外的学者用西方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中国,觉得很不可思议。中国用透支的方式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什么积累了20多 年仍然没有爆发恶性的通货膨胀进而演化成一场深重的经济危机的呢?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研究,终于得出了中国为什么不会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下面我将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统计数据来详细讲解(所有数据都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让我们先来分析中国GDP的构成。以2003年中国GDP统计数据来看,当年中国GDP总值为117251.9亿元。从产出均衡来计算,GDP应等于投资+消费+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性支出与政府债务和利息支出)+对外贸易顺差+库存投资。后两项份额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如当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为人民币2092亿元)。当年中国全社会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842.0亿元,政府支出为13751亿元。分别占GDP 比例为47.4%、39.1%、11.8%。而同年美国的GDP构成则投资18%,消费68%,政府支出15%。可见,中国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带动的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其 模式与之前亚洲四小龙主要是泰国、韩国等增长模式如出一辙。是典型的亚洲增长模式。 但是,与其他亚洲经济体不同的是,中国的投资来源主要是透支国内储蓄,而泰国、韩国当年的投资来源主要是对外负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中国能够避免东南亚危机那种模式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将在下文仔细讲述。 其实GDP的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中国GDP主体的投资的

重庆市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调查报告

自考调查报告题目:重庆市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专业物流商务与管理 学生姓名准考证号 010********* 成绩

重庆市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的发展,物流作为资源金流的必要手段,已经必不可少,近几年物流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物流技术水平已经决定着一个城市甚至是国家的发展水平。本文也就是为大家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使重庆物流也更好的发展。 1.重庆市事情特征及经济发展水平 1.1重庆市事情特征 1.2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 2.重庆庆物流产业发展的STOW分析 2.1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 2.1.1区位优势明显 2.1.2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2.1.3政府大力支持 2.1.4物流产业已具锥形 2.2重庆市发展物流产业的劣势 2.2.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专业化分工不足,供需不平衡 2.2.2物流资源整合利用不够 2.2.3物流信息水平化低 2.2.4重庆市物流成本偏高 2.2.5物流人才短缺 2.3重庆市发展物流产业的机遇 2.3.1生产流通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趋势日益明显 2.3.2物流企业合并并重组以寻求综合物流服务水平 2.4发展重庆市物流产业的威胁 2.4.1跨国物流企业及发达省份物流企业的进入,对重庆发展现代物流业形式成挑战 2.4.2地区之间竞争日趋激烈 2.4.3客服对物流服务要求的提高 2.4.4人才争夺激烈

3.对重庆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议 3.1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应考虑的因素 3.1.1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布局整体规划 3.1.2城市商圈布局及消费 3.1.3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发展的需求 3.1.4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规划 3.2重庆市区域性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议 3.2.1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 3.2.2着力培养仓储性物流中心 3.2.3针对区域性经济特点,建设多个区域物流中心 3.3重庆市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的注意事项及管理程序 3.3.1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 3.3.2进行物流资源整合 3.3.3重视进、出城市物流的规划和建设 3.3.4要注重研究和开发新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来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中心的工作效率 3.3.5积极引进外资,推动中外合资物流企业的发展步伐,一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物流业的发展,提高重庆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 3.3.6扩展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功能和规模,加快建立物流的信誉等级制度 3.4进行物流资源整合 3.5视进、出城市物流的规划和建设 3.6建设市物流网络系统平台 1重庆市事情特征及经济发展水平 1.1重庆市事情特征 重庆市国家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直辖市,重庆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地域广,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状况差异大,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经济社会发展“二元结构”特征显著。为实现“努力把重庆建设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总体目标,必须结合重庆实际,因地制宜,实施多元化的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各具特色的经济区。三大经济区的划分,主要依据全市各区县的自然及经济地地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材料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汇报提纲 今年以来,我市经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转方式,调结构,塑特色,扩总量”的工作思路,以实施“4455”工程为抓手,抢抓机遇,精心组织工业经济运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形势良好,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一、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增加值增幅逐月提高。上半年,全市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比同期增长16.78%,居全省第2位,比一季度提高1.53个百分点,比4月累计增幅提高0.53个百分点,比5月份提高0.11个百分点。 (二)重点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重点调度的35种产品,累计同比增长的有26种,下降的9种,其中,生产电解铝44.9万吨,增长31.28%,氧化铝174.9万吨,增长21.59%,三轮车49.66万辆,增长5.6%,橡胶轮胎外胎228.5万条,增长32.93%,客车4411辆,增长10.80%,电力电缆7.71万千米,增长38.25%,机制纸及纸板85万吨,增长16.78%,纱55.11万吨,增长19.88%,钢材239.9万吨,增长26.47%,冷轧薄板83.68万吨,增长34.19%,无缝钢管80.89万吨,增长45.31%,铝材82.13万吨,增长61.51%,铜材10.43

万吨,增长16.69%。祥光铜业由于二期工程停产对接影响产量,上半年累计生产精炼铜8.23万吨,下降15.87%。 (三)经济效益保持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都在35%以上。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87亿元,增长39.4%,实现利税183亿元,增长37.8%,利润128亿元,增长40.7%。 (四)“4455”工程整体运行良好。“4455”工程是我市“十二五”期间加快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塑特色”的具体抓手,即培植铜、铝、化工(含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4大战略支柱产业,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制造和节能环保4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轴承加工、冶金板材、畜禽加工、钢管加工和钎具等5大民营特色产业,壮大50户龙头骨干企业。到“十二五”末,“4455”工程的奋斗目标是: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50亿元,四大新兴产业达到700亿元,5大民营特色产业达到1630亿元,50户重点企业中20户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30户过30亿元。 今年1-5月份,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1亿元,增长39.36%,实现利税53.9亿元,增长33.36%。 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87亿元,增长21.64%,实现利税13.13亿元,增长41.42%,实交税金4.1亿元,增长25.92%。其中,xxx电动车生产了5259辆,同比

[经济运行分析会主持词]工业经济运行会主持词

[经济运行分析会主持词]工业经济运行会 主持词 经济运行分析会主持词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了全面掌握上半年我区经济运行情况,今天区政府在这里召开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特点,分析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准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并安排部署下半年的经济工作。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 今天会议共有三项内容:一是部门和街办发言,二是分管副区长发言,三是区长讲话。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部门、街办发言。 第一位,由区发改委主任XX同志做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发言完毕)第二位,由区统计局局长同志发言。 (发言完毕)第三位,由区财政局局长同志发言。 (发言完毕)……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 首先请区委常委、副区长XX同志发言。 (讲话完毕)现在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区长讲话,大家欢迎。 (讲话完毕)同志们:今天会议的各项议程已经进行完毕。前面,发改委、统计局、财政局,……X个单位分别就上半年经济运行

情况及各自承担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作了发言; 两位副区长从各自分管工作的角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最后,区长就全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下一步 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总体来讲,上半年,我区经济形势逐步回暖。从地方生产总值的 角度来看:二季度GDP增速明显加快,高出一季度X个百分点。从财 政收入的角度看:二季度,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较一季度提高了x百分点,财政收入由负增长x转为增长X。这是区委、区政府领导全区广大干群职工积极应对危机、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个成果是来之不易的。 但我们更应清楚的看到,目前我区的经济总体形势仍然不容乐 观。生产总值上:相对去年回落了x个百分点。而且一、二、三产业增速相对去年均有下降,尤其是第二产业下降更为明显,增速仅为x, 较去年x下降x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上,与去年同期相较,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仅为X,相对去年X回落了X个百分点。特别是国、地税收入下降明显; 相比去年分别下降了X和X。形势的确不容乐观。另外,重点项目上,目前还有X个子项目尚未开工建设,尤其是旅游基础设施和温 泉酒店类项目开工率较低。同时,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十分艰巨。 因此,今年是我区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保增长、促发展” 是我区后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就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

(完整版)企业数据统一上报及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

企业数据统一上报及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 篇一:《XX市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解决方案》XX市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解决方案一、前言工业经济运行工作是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方式,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形势的日益复杂和快速变化,作为整个经济运行工作基础的运行监测分析工作在许多省、市日益得到重视和加强,纷纷建立平台,充实调节手段,落实经费保障,以利政府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帮助企业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前XX市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横向存在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共享难的问题,纵向存在企业数据收集难的问题,已难以适应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二、系统简介XX市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由XX市下辖X个市辖区、X个县X个子系统组成,用户分为“市、县、企业”三级,是三级串联、双向互动、交叉共享、双系统运行的即时数据平台。系统围绕企业经济运行数据的‘申报、审核、统计、分析’等各个环节,由下到上可以分级上报数据,由上到下可以设权查询信息,公开数据信息可以共享,同时可以了解企业反映的生产经营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提高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的准确性、预见性和针对性, 提升经济决策的科

学性和提升服务企业能力,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三、系统功能系统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月报,重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旬报、重点工业产品生产旬报和节假日生产经营日报四个调度报表,涉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两项资金占用、流动资金需求等50余项经济指标以及90多类工业产品产量。二是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包括生产分析、效益分析、重点项目建设和投产分析。三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问题的预警机制。四是促进工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建议措施。监测分析系统建设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按照“调度及时快捷、用户使用方便、信息采集准确、政企信息互动、资源共享互利”的原则规划设计了7个子系统。1、信息直报系统。信息直报系统是监测分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企业数据直报和各市运行情况直报两个模块。各企业报送重点产品产能、产量、库存、平均价格及订单、出口、用电、产值等指标。2、数据分析系统。系统对各市和企业报送的数据进行汇总归档,建立数据库。各用户分省、市、县、企业等不同权限,根据需要进行相关查询,系统提供分类数据库和相关图表的导出功能。3、信息发布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包括运行快报、运行月报、行业情况、综合资料、国家资讯、市地情况、经济指标、财经资讯等8个信息模块,供各用户分权限参阅。4、业务催报系统。系

区统计局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区统计局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老工业区振兴的关键之年,更是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之年。为实现经济新起点和新跨越,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发展思路和要求,以工作项目为总抓手,紧抓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季度全区经济进一步延续回升向好的势头,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预计情况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情况平稳,农村经济预期良好。 今年我区加大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今年以来,我区气候、地墒条件良好,小麦生长总体向好,夏粮有望获得好收成。畜牧业生产略有增长,一季度,全区猪、羊、家禽存栏量分别为3.8万头、3万只、72.4万只。肉类产量3835吨,同比增长9.6%;禽蛋产量2643吨,同比增长9.7%;奶类产量974.4吨,同比增长8.8%。 (二)工业生产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回升。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四)假日经济效应明显,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五)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实现了开门红。 1 / 13

(六)财税状况有所好转,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价水平持续走高。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全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当前我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一)工业企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作为区经济支柱的工业,增长的基础仍然不稳,企业增效的形势仍较严峻,提升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的压力依然较重。 二是工业企业能源供应严重不足。我区的企业(陶瓷、耐火材料等)均以清洁燃料——天然气为主,但目前,企业普遍存在天然气供应压力不足的情况,达不到窑炉供热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此外,企业的生产经营还受到限电措施的影响,电价的上涨使企业的用电成本增长了2.3%。 (二)对外贸易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尚不明朗,外需市场总体仍较为低迷,我区外贸出口仍未摆脱下行局面。去年以来,全区外贸出口一直呈负增长,而且这种趋势年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西方国家经济是真正企稳复苏还是短暂回升,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危机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还在延续,随着竞争的加剧,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摩擦也日趋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财政收支压力较大。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年走势分析

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年走势分析

————————————————————————————————作者:————————————————————————————————日期:

2006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07年走势分析 2006年,大渡口区克服了宏观调控和重钢生产经营形势的影响、克服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和持续高温所带来的种种困难,确保了全区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2006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工业生产、效益逐月趋好 ——年初,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全面下滑,呈现“低开低走”局面。2006年开年以来,我区工业经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钢材价格大幅下降,1月份普钢平均售价跌至去年以来的最低点,导致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倒挂)和重钢集团高炉炉况不顺,生产进度放缓的双重影响,全区工业生产、效益各项指标全面下滑。1—3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4.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2%,出现自200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全区工业利润亏损2909万元,其中驻区企业亏损尤为严重,亏损额高达9593万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自2000年以来首次跌破100%,下滑到99.8%,下降74.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之大,在我区工业发展史上罕见。一季度,我区区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仅比去年同期增长0.3个百分点,

其中由于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大幅下滑,影响全区经济下滑10.4个百分点。 ——半年止,工业经济负增长局面得到遏制,实现趋势性逆转。进入二季度,重钢工业形势逐步好转,有效带动全区工业的稳步回升:一方面,钢材售价与生产成本倒挂现象得到扭转,使企业止亏赢利;另一方面,1350m3高炉运行正常,使钢产量较快增长。5月止,规模以上工业负增长局面得到遏制,实现趋势性逆转,6月止实现工业总产值83.9亿元,增长4.6%。工业增加值也由年初的下降9.0%逆转为6月止增长3.4%(见图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7.9%,与重庆市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5.4个百分点。 图1: 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增速走势(%) 10 5 2月3月 4月5月6月-5 -10 增加值总产值 ——全年,工业经济发展平稳,工业生产稳步增长。随着钢

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分析

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分析 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分析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极为关键的一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现就统计部门掌握的近一年来全市经济运行的有关情况分析汇报如下。 一、1-10月全市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 经上饶市统计局核定,1-9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2.11亿元,同比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7亿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12元,增长7.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24.69元,增长9.52%。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8.15亿元,增长14.9%。 1-10月,全市财政总收入27.02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84亿元,同比增长19.3%。全市工业用电量17.86亿千瓦时,增长5.90%。工业增加值25.81亿元,增长10.0%。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79亿元,同比增长15.3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1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63个。在规上投资中,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53.02亿元,同比下降7%。房地产完成投资4.69亿元,同比增长2.7%。全市6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6.26亿元。45个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1.7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11.29万平方米,增长17.1%。全市引进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31.37亿元,同比增长7.6%。实际利用外资3748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86%,同比增长5.6%。外贸出口12691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98.30%,同比增长2.7%。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6.82亿元,增长29.3%。 到10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37.01亿元,增长11.88%。各项贷款余额76.90亿元,增长6.95%。金融机构存贷比56.13%,比上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 二、1-10月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体上看,虽然影响经济运行的矛盾和问题较多,1-10月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基本上都在预期区间运行。 2、地方税收贡献加大。1-9月,中央省属企业实现税收4.3亿元,较上年减收1.6亿元,下降27%,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的32%;地方企业税收实现9.16亿元,较上年增收1.06亿元,增长13.1%,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的68%。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契税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7.7%、39.9%、18.8%、70%,成为税收收入的主要增长点。1-10月,纳入地方监测的28家企业累计纳税1.46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市立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619万元)、**市翔鹰航空工业有限公司、上饶市永达电器有限公司税收同比分别增长212.6%、40.3%和38.3%,江西蓝蜻蜓实业有限公司实现税收425万元等。 同时,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民生支出保障有力。1-9月,民生领域支累计出22.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1%,较上年增支2.8亿元,增长14.36%,增幅明显高于全市支出增幅。1-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96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等八项支出累计完成21.97亿元,增长26.6%。

宏观经济学GDP数据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情况一览表: 年份 GDP(亿元) GDP指数 GDP增长率人均GDP(元/人) 美元/人世界排名1978 3645.2亿元 100.0 0.0% 381元 226 7 1979 4062.6亿元 107.6 7.6% 419元 269 1980 4545.6亿元 116.0 7.8% 463元 309 7 1981 4891.6亿元 122.1 5.3% 492元 288 1982 5323.4亿元 133.1 9.0% 528元 279 1983 5962.7亿元 147.6 10.9% 583元 295 1984 7208.1亿元 170.0 15.2% 695元 299 1985 9016.0亿元 192.9 13.5% 858元 292 1986 10275.2亿元 210.0 8.9% 963元 279 1987 12058.6亿元 234.3 11.6% 1112元 299 1988 15042.8亿元 260.7 11.3% 1366元 367 1989 16992.3亿元 271.3 4.1% 1519元 403 1990 18667.8亿元 281.7 3.8% 1644元 343 10 1991 21781.5亿元 307.6 9.2% 1893元 355 1992 26923.5亿元 351.4 14.2% 2311元 419 1993 35333.9亿元 400.4 14.0% 2998元 520 1994 48197.9亿元 452.8 13.1% 4044元 469 1995 60793.7亿元 502.3 10.9% 5046元 604 7 1996 71176.6亿元 552.6 10.0% 5846元 703 1997 78973.0亿元 603.9 9.3% 6420元 775 1998 84402.3亿元 651.2 7.8% 6796元 821 1999 89677.1亿元 700.9 7.6% 7159元 864

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虹桥工业园区坚持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提升园区功能、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现将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1、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一季度,完成工业产值66.66亿元,销售64.43亿元,利税8.95亿元,利润 4.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65%、46.31%、79.59%和112.05%,分别占市交年计划的26.45%、26.68%、25%和25.19%;完成国税开票销售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46.96%,占市交年计划的18.66%。 2、船舶产业发展潜力逐步显现。一季度,园区船舶及其配套产业完成国税开票销售4.33亿元,同比净增3.15亿元,增长266.27%,占园区国税开票总数的28.33%,所占份额与去年同期比提高了12%。目前,港华、华泰、森和、中旭(原沪鑫船舶)四家船舶制造企业在手订单累计达60亿元,预计今年国税开票销售达25亿元以上。 3、重大项目开发推进速度明显加快。园区今年共实施

重大项目30个,其中已竣工项目2个,在建项目22个,待建项目6个,计划总投入80.5亿元。一季度,共完成技改投入10.38亿元,同比增长46.96%,占市交年计划的25.32%。去年招引的28个项目中,除6个项目尚未开工外,其他22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7个项目上半年可实现部分车间竣工投产,8 个项目的企业形象已初步显现,7个项目围墙已结束,正在设计图纸,进行工程招投标。 4、招大引强和开放型经济取得新突破。一季度,园区成功招引方泰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8亿元的合成革项目,江苏展兴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的万吨级码头及宽厚板材、无缝钢管生产两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信达风力塔和石油钻井平台、温州客商投资8亿元单晶硅项目等12个成熟度较高的项目正在积极对接洽谈之中。在招大引强的同时,重点抓好鑫福造船外资增资工作,并积极引导宏大、幸运宝贝等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拓展国际市场份额。一季度,园区完成自营出口5376万美元,同比增长37.99%,占市交年计划的29.87%;完成注册协议利用外资112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63万美元(4月份到账562万美元,目前实际利用外资已达1125万美元);完成利用民资10.38亿元,新办500万元以上私营企业6个,新增注册资本4.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88%、200%和328.7%,分别占市交年计划的27.91%、22.22%和56.49%。

2018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63.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78.2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28.79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56.13亿元,增长9.1%。 一、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 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8%。全市粮食作物产量1079.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生猪出栏1758.2万头,增长0.4%;家禽出栏21349.2万只,增长0.2%;牛、羊分别出栏54.5万头和447.0万只,下降2.2%和0.4%。 二、工业经济转型调整,新兴制造业贡献突出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7.7%,股份制企业增长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3.1%,制造业增长0.4%,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0%。在“6+1”支柱行业中,电子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3.6%、材料行业增长11.0%、化医行业增长4.9%、装备制造业增长3.2%、消费品行业增长1.9%、能源工业增长1.7%、汽车制造业下降17.3%。 2018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11.7 %。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95.2%,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别增长22.2%、10.0%、6.5%和13.4%。新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3.0%,智能手机增长59.4%,液晶显示屏增长56.2%,工业机器人增长68.8%,风力发电机组增长 45.2%,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74.1%。 三、服务业发展总体平稳,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数字经济产业助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截止11月末,全市从事数字经济产业相关业务的规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全市经贸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围绕“调结构、保增长、扩内需”,突出项目和品牌带动,全力推进工业总量做大、结构调优、产业提升,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现将上半年工业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增长出现回落。1-6月全市累计实现规模工业产值亿元,比增%,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产值增幅居全省第五位,规模工业产值增幅出现回落,一季度比增%,1-4月%,1-5月%。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比增%,增幅居全省第二位。产销率%,同比下降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亿元,同比下降%;实现税金总额亿元,同比下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二)县域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市本级工业持续负增长。全市10个县(市、区)中,除顺昌小幅增长%外,其余县(市、区)规模工业产值增幅都在两位数以上,其中:延平、邵武、建瓯、光泽、建阳5个市(区)增幅分别为%、%、%、%、%。而市本级实现规模工业产值,同比下降%,连续6个月出现负增长,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三)重点产业发展喜大于忧。1-6月,全市七大重点

产业累计实现规模工业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其中竹木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三大消费类、民生类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分别达%、%和%。精细化工、汽车及配件产业小幅增长%和%。受市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纸及纸制品产业、电线电缆产业产值同比分别下降%、%。 (四)工业投资增长较快结构向好,新增长点项目序时进度趋缓。据初步统计,1-6月城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增%。属资源消耗型的采矿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如木材加工等投资呈下降趋势,而属较高技术含量和高新产业,如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的投资比上年有显著提高。今年计划新增3000万元以上产值的新增长点项目43家,年计划新增产值26亿元,1-6月新增产值亿元,完成序时进度的%。 (五)工业贷款保障比较有力,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未根本解决。1-6月全市工业类贷款增加亿元,同比多增亿元。6月末,全市人民币工业类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亿元,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同比增长%。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仍然较难,资金短缺依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六)工业用电降幅收窄。1-6月,全市累计工业用电亿千瓦时,同比下降%。其中:化学工业下降%,造纸及纸制品下降%,木材加工下降%。

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一.问题研究背景 宏观经济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 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 2.1数据描述 本数据包括2000年到2012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国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口自然增长率、经济活动人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一 年份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元) 第一产业增 加值(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全国财政收入(亿元) 2012年 38,459.47 52,373.63 199,670.66 231,934.48 117,253.52 2011年 35,197.79 47,486.21 188,470.15 205,205.02 103,874.43 2010年 30,015.05 40,533.60 160,722.23 173,595.98 83,101.51 2009年 25,607.53 35,226.00 135,239.95 148,038.04 68,518.30 2008年 23,707.71 33,702.00 130,260.24 131,339.99 61,330.35 2007年 20,169.46 28,627.00 110,534.88 111,351.95 51,321.78 2006年 16,499.70 24,040.00 91,310.94 88,554.88 38,760.20 2005年 14,185.36 22,420.00 77,230.78 74,919.28 31,649.29 2004年 12,335.58 21,412.73 65,210.03 64,561.29 26,396.47 2003年 10,541.97 17,381.72 54,945.53 56,004.73 21,715.25 2002年 9,398.05 16,537.02 47,431.31 49,898.90 18,903.64 2001年 8,621.71 15,781.27 43,580.62 44,361.61 16,386.04 2000年 7,857.68 14,944.72 40,033.59 38,713.95 13,395.23 续表一: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人口自 然增长 率(‰) 经济活动人口(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城镇登 记失业 人数(万 人) 374,694.74 210,307.00 4.95 78,894.00 102.6 102 917 311,485.13 183,918.60 4.79 78,579.00 105.4 104.9 922

经济运行报告模板.经济运行报告模板

附件1:月度经济运行报告模板 XXX单位1-X月经济运行报告 一、1-X月总体经济运行情况概括 XXXX年1-X月,xxx单位按照总局的总体部署及年度考核任务与计划安排,认真组织所属单位开展各项生产经营工作,落实年度各项重点工作部署,x月来,单位生产情况(生产稳定……等定性的概括描述),总体经济运行(平稳、波动、同比下滑、同比保持较快增长……等定性的概括描述)。 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对外营业收入指标 1-X月,共计实现对外营业务收入XX万元,完成年度授权经营收入指标的x% , 同比增减x%。 按主要业务板块划分,收入同比增减变化,分析原因。(可用表格、饼状、柱状图示意) 按单位排序,收入未完成时间进度授权指标、同比增减变化,分析原因。(可用表格、饼状、柱状图示意) (二)利润总额指标 1-X月,共计实现利润总额万元,完成年度授权经营利润指标的x% , 同比增减x%。

按主要业务板块划分,利润同比增减变化,分析原因。(可用表格、饼状、柱状图示意) 按单位排序,利润未完成时间进度授权指标、同比增减变化,分析原因。(可用表格、饼状、柱状图示意) (三)实有合同额、完成产值情况 1-X月,实有合同金额XX万元,同比增减X%,其中:本年新签XX万元,上年结转XX万元。1-X月,实现产值XX万元,同比增减X%。 按业务板块分别列表说明实有合同额、本年新签、产值同比增减变动原因。 三、主要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按主要业务板块分析报告期内生产经营情况,包括实物工作量、主要产品的产量、业务营业量、销售量的增减变化和原因分析。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及同比变化情况。 四、各业务板块在所处行业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五、面临问题和影响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