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24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及移动问题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24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及移动问题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24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及移动问题

题型24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及移动问题

【母题探究】

典例1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把物体从距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近焦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B.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

C.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D.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的实像

解析:物体在凸透镜的l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所

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从距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近焦点的过程中,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

【答案】 B

典例111 某同学拍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人照.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A.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胶片近些

B.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胶片远些

C.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胶片近些

D.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解析: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后是暗箱,胶片装在暗箱底部,胶片相当于光屏;当拍完合影后,再拍单人照,像要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知,要使像变大,物距应减小,同时增大像距,即拉长暗箱或使镜头前伸.从上述分析可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

【题型攻略】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出以下顺口溜: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与物异侧倒,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举一反三】

典例112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这个凸透镜50 cm处逐渐移向距凸透镜20m处的过程中,物体通过这个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变化是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答案】 A

典例113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成_缩小的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

A.光屏上能呈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

B.光屏上能呈现一个放大的清晰的像

C.调节光屏远离透镜时,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

D.调节光屏移近透镜时,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

解析:当光屏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介于l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物、、屏调换位置,则此时物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像距太于2倍焦距,根据光路可逆原理,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故选B.

【答案】 B

典例114 在农村放映电影,试镜头时,发现屏上的影像小了一点,应当怎样调整放映机A.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放映机离屏近一此,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放映机离屏近一此,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解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从上述分析可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本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含答案) 1.(12济宁)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距____乙透镜的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12江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像(选填“实”或“虚”)。 3.(12浙江宁波)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使烛焰距凸透镜25cm,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规律,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_______。 4.(12河南)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_________。 5.(12海南)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____点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6.(12苏州)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 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调节烛 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 致在____上;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7.(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 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上/ 下)调整。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整理资料讲解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 U﹥2f U=2f F﹤u﹤2f U=f 0﹤u﹤f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 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 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 2.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3.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 A.大于20㎝ B.大于10㎝且小于20㎝ C.小于10㎝ D.等于20㎝ 5.A1B1是物体AB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如图所示的情景中,正确的是() 6.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移动透镜、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若用一不透光物体挡住半个透镜,则在光屏上() A.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B.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变暗C.仍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D.仍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A.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8.蜡烛从离凸透镜距离为5f的地方向移向凸透镜的过程中,凸透镜所成的像()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38电流表的使用

题型38电流表的使用 【母题探究】 典例182 关于电流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本应使用0.6 A的量程,但误用3A的量程,电流表会烧坏 B.当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时,可以测量电源的短路电流 C.在用3A量程试测时,发现指针已超过半偏,应选用0.6 A量程进行测量 D.在用3A量程试测时,发现指针只偏转了很小的角度,应选用0.6 A量程进行测量解析:小量程改用大量程不会烧坏电流表,只是测得的电流值误差较大,因此A选项错误;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会烧坏电流表,因此B 选项错误;用3A量程试测时,指针已超过半偏,而量程为3A的电流表的中央刻度为1.5 A,因此不能选择0.6 A的量程进行测量,故C选项错误;用3A量程试测时,指针只偏转很小角度,说明电流很小,应该用0.6 A的量程进行测量,使读数更精确,故D选项正确.【答案】 D 【题型攻略】 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 1.正确连线:电流表应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2.量程的选择:根据被测电流的大小,合理选择电流表量程,如果选择不当,会造成很大的测量误差,被测的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3.正负接线柱的选择:电流需从正接线柱进入,负接线柱流出; 4.绝不能直接将电流表接在电源两端。 【举一反三】 典例179 如下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A. 解析:此电流表所接的量程是0~3 A,分度值是0.l A,所以读 数为2.4 A. 【答案】 2.4 典例180 一只电流表有“0~0.6 A”和“0~3 A"两个量程,某次实验中用的是“0—0.6 A”的量程,发现指针恰好指在1.5 A,则实际测量值为 A.0. 30 A B.1.5 A C.0.32 A D.0.28 A 解析:根据在电流表的同一刻度处,O~3 A量程的读数是O~0.6 A量程读数的5倍计算.电流表使用“O ~0.6 A”的量程时,指针恰好指在1.5 A位置,读数应为0.30 A.【答案】 A 典例18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电流表测量灯L1电流的是 解析:电流表与L2串联,测L2的电流,A选项错误;电流表与L1并联,造成电源短路,且可能烧坏电流表以及电源,B选项错误;电流表与L1串联,测的是L.的电流,C选项正确;电流表接在干路上,测的是干路的电流,D选项错误, 【答案】 C

凸透镜成像规律经典题型解析版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一.选择题 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2.小露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出现了如下图的情形,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3cm B.6cm C.9cm D.20cm 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A.3厘米 B.13厘米 C.23厘米 D.33厘米 4.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成的像是虚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C.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5.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6.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μ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cm B.当μ=3.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μ=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8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7.如图是用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40cm处,则()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一:在下图中分别作出光路图. 二.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把现象和数据填在表格中。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 像的性质像距v/cm 虚实大小正倒 U>2f U>2f 2f>u>f 2f>u>f U

9、想一想,在哪些情况下,我们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 10、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11、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 ) A、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 C、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 1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厘米,那么所成 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 13、将一滴水滴在水平放着的塑料贺卡的字上,人看到水滴下面的字是() A、等大的实像 B、放大的虚象 C、等大的虚象 D、缩小的实像 14、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把蜡烛放在图5-2中的a点位置时,光屏在另一侧的适当位置处将得到__________像,(填,大小,倒正,虚实)若将蜡烛从a点移到b点时,得到____________像。 1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像, 1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则物距u应满足( ) A.u>2f; B.2f>u>f; C.u=2f ; D.u<f 17、在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实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 B.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 C.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 D.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 18、如图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 分),则所成的像将() 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C.成 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 变暗 1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有光具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凸透镜、光屏、蜡烛放在一条直线上,要调整________和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时,眼睛要观察________,一直到光屏上出现______________为止,这时光屏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4)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a、b、c、d各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_______点时,光屏上的像最小,放在_______点,

复习课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教材、教法 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个课时,第 1 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①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③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②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 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①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②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难点:①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②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规律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成像的几种情况(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24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及移动问题

题型24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及移动问题 【母题探究】 典例1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把物体从距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近焦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B.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 C.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D.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的实像 解析:物体在凸透镜的l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的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所 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从距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近焦点的过程中,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 【答案】 B 典例111 某同学拍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人照.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A.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胶片近些 B.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胶片远些 C.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胶片近些 D.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 解析: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后是暗箱,胶片装在暗箱底部,胶片相当于光屏;当拍完合影后,再拍单人照,像要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知,要使像变大,物距应减小,同时增大像距,即拉长暗箱或使镜头前伸.从上述分析可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 【题型攻略】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出以下顺口溜: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与物异侧倒,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举一反三】 典例112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这个凸透镜50 cm处逐渐移向距凸透镜20m处的过程中,物体通过这个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变化是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答案】 A 典例113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成_缩小的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 A.光屏上能呈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 B.光屏上能呈现一个放大的清晰的像 C.调节光屏远离透镜时,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 D.调节光屏移近透镜时,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 解析:当光屏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介于l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物、、屏调换位置,则此时物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像距太于2倍焦距,根据光路可逆原理,所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故选B. 【答案】 B 典例114 在农村放映电影,试镜头时,发现屏上的影像小了一点,应当怎样调整放映机A.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题及答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单选题: 1、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u=8cm 时,在透镜中看到正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 u=10cm 时,在光屏上看到倒立的像,当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下列各值时,对像的性质判断 正确的是( ) A . u=20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B . u=15cm 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C . u=9cm 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D . u=5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2、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 10cm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 18cm 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f 的范围为( )A . 10cm v f v 18cm B . 5cm v f v 9cm C . 9cm v f v 10cm D . 18cm v f v 20cm 3、 物体通过凸透镜可成( ) A .正立、缩小的虚像 B . C .倒立、放大的虚像 D . 4、 放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 A .透镜的焦点以内 C .透镜焦点以外的任一位置 正立、放大的虚像 正立、放大的实像 ) B .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 D .透镜两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以 外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离透镜 30cm 处向15cm 处移动时,则 ( ) 6、 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 __________ 焦距,得到了 _________ 实像. 7、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 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_______ .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 镜24cm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_ . & 在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由很远处以速度 v 匀速移近,直到接触凸透镜的整个过程中, 像与物体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____ ,像移动的速度是 __________ . 9、 物体从焦点处向 2倍焦距以外沿主轴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像距如何变化? ________ ;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__________ ;像的虚实如何变化? __________ . 10、 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_______ 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 __________ 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 __________ 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是 ____________ 的工作原理;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_______ 时,凸透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这 是 __________ 的工作原理. 三、作图题: 11、 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远大于 2倍焦距的地方,在光屏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烛焰的 像,如 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 A .像变大,像距变大 C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二、填空题: B .像变小,像距变小 D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1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题型1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母题探究】 典例49 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常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另选一支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进行观察.在此探究活动中: (1)小刚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B′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这里应用了(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的物理方法,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原物体. (2)小刚发现用光屏去承接蜡烛在B′点的像,像怎么也无法成在光屏上,这一实验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实”或“虚”). (3)若用刻度尺量A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和B′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现它们的值是相等的,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4)如果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请你想个办法看清楚跳棋的像: 解析:(1)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等,因为无法直接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利用了完全相同未点燃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这种研究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2)用光屏不能接收到的像是虚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A点到镜面的距离是物距,B′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像距,它们的值相等,这说明像距等于物距.(4)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由于跳棋不发光,所以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要暗一些,我们只要增加跳棋的亮度就能在镜中看清它,比如用手电筒照射跳棋. 【答案】(1)等效替代法相等(2)虚(3)像距等于物距(4)用手电筒照射跳棋(或将跳棋照亮) 【题型攻略】 实验过程: 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将一张白纸对折后展开铺在桌面上,玻璃板垂直于桌面放在白纸的折痕上,在玻璃板前面放一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会看到前面蜡烛所成的虚像,拿另一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前后左右移动,直到与前面蜡烛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像.记下两根蜡烛的位置,测量像、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看像与物体的连线是否与玻璃板垂直. 常见问题: (1)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找到并确定像的位置. (2)为什么用两根等大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为什么有时候无法使后面蜡烛与前面蜡烛所成的像重合?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为什么有时候会看到两个像?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发生两次反射成两个像,。 (5)直尺在此实验中的用途是什么?直尺可以测量物距和像距. (6)在像的位置放光屏,接收不到像说明什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举一反三】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 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 mm的透明玻璃③直尺 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⑥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填序号). (2)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凸透镜成像规律经典练习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经典练习题 1、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大于10 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 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4、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40cm B.30cm C .20cm D.10cm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6、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7、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则()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8、下图为小红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她的脸庞时,不可能看见的像为下图的() 9、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0、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A、放大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11.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所给的有下面不同焦距的四块凸透镜,实验中,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f=4厘米;B、f=8厘米;C、f=12厘米;D、f=16厘米。 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则物距u应满足( ) A.u>2f; B.2f>u>f; C.u=2f ; D.u<f 13、在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实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 B.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 C.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 D.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 14、如图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一.成像规律 二.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和像的移动方向一样)三.考点归纳: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太阳光或远距离的手电筒)垂直照1.用刻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射凸透镜,由此可知,即是凸透镜的焦距。度尺测量出亮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实验器材的 摆放顺序:2.先将凸透镜、蜡烛、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在同3. 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1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4. 1)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2)烛焰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3成像变化情况: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光 5. 屏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越大;成虚 像时,物体越靠近6. 焦点处,像也越大。(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7.蜡烛 燃烧后会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会上升。 实验中选择蜡烛的缺点:蜡烛燃烧会变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上8. 烛焰会晃动,成像不稳定。改进:选发光二极管,优点:成像更升; 稳定,容易对比大小。9.发光二极管图案的选择:最好左右不对称,上下不对称。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大,光屏需要远10. 离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原理。 11.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凸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小,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相当于远视眼的原理。 2 如果用遮光布遮住透镜的一半,12.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屏上的像是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移动光屏,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如图所示,13. 则人眼在图示位置能观察到蜡烛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47有关动态电路的分析

题型47有关动态电路的分析 【母题探究】 类型一开关闭合、断开类 典例224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 S1、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压表的示数为U1; 当开关S、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压表的 示数为U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1> I2,U l > U2B.I1< I2,U1 < U2 C.I1> I2,U1 < U2D.I1< I2,U l > U2 解析:当开关S闭合,S l、S2断开时,L和R1串联,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当开关S、S l、S2都闭合时,R l、R2并联,灯泡L被短路,电流表的示数为I2故I1小于I2,A、C错;电压表被短路,U1大于U2,故D正确. 【答案】 D 类型二滑片移动类 典例25 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后,灯泡L发光,当滑动 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若L的阻值不变,则电流表、电压表 的读数将 A.减小,减小B.减小,增大 C.增大,减小D.增大,增大 解析:当开关闭合后,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电流一当滑片向在滑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减小,由欧姆定律变形式知,灯泡两端电压,即电压表示数减小.【题型攻略】 由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和开关的闭合与断开引起的电路变化问题,尽管千变万化,但有规律可循,其中之一就是“一二一”规律,所谓“一二一”即:一个不变,二个关键,一个整体.其中: 一个不变电路中总电压不变. 二个关键一是越串联,总电阻越大,越并联,总电阻越小;二是对于由两部分电阻串联或并联而成的电路,若其中一部分是定值电阻,而另一部分为可变电阻,则总电阻大小的变化情况与可变电阻大小变化情况一致. 一个整体分析电路时必须首先考虑整个电路中各量的变化情况,然后由整体到部分,由定值到变值.解题时按下列顺序分析:电源电压不变→局部电阻如何变化→总电阻如何变化→总电流如何变化→电阻不变部分的电流、电压如何变化。电阻变化部分的电流、电压如何变化→电表示数如何变化. 【举一反三】 典例226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向a端滑动, (填“变大”、 电流表的示数将;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将. “变小”或“不变”) 解析:当开关闭合后,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流.当滑片向a端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电路中总电阻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为R1的电阻,故不变. 【答案】变大不变 典例227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S1后,再闭合S2,电流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整理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 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 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 2.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3.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 A.大于20㎝ B.大于10㎝且小于20㎝ C.小于10㎝ D.等于20㎝ 5.A1B1是物体AB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如图所示的情景中,正确的是() 6.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移动透镜、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若用一不透光物体挡住半个透镜,则在光屏上() A.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B.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变暗C.仍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D.仍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A.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归纳教学教材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归纳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方法:平行光聚焦法 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书中72页图4-40)所示摆放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 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1)u=f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倒立一定是实像,实像—物像异侧;正立一定是虚像,虚像—物像同侧。 (2)u=2f是想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成实像时(焦点外) 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增大)(减小)(变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5)成虚像时(焦点内) 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 (增大)(增大)(变大) 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二倍焦距见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倒实正虚 (6)垂直主光轴移动问题: ①凸透镜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同——————像随透镜同向移动 ②蜡烛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像随蜡烛反向移动 (7)凸透镜成像为实像时上下相反,左右也相反。 5.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成虚像;②烛焰在焦点上不成像;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⑤可能凸透镜不在蜡烛与光屏中间。 6.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①使太阳光沿主光轴照射到凸透镜上,移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最小的亮点,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中心到亮点之间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②用一发光小灯泡,沿凸透镜主光轴移动,当透镜射出的光为平行光时,测出灯泡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③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移动光屏和蜡烛,直到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为止,此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的2倍。 7.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17光学作图

题型17光学作图 【母题探究】 类型一画光路图 典例69 如图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 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请在图中准确画 出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A点的光路图. 解析:先根据平面镜成像作出灯S的像S'(过S作平面 镜的垂线并延长到S',使S'和 S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然后连接S'A,则这条线在平 面镜正面(右边)的部分就是反射光线,它和平面镜的 交点就是入射点,连接S和入射 点作出入射光线就可以完成作图, 【答案】如图所示. 典例70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半球面上的A.点沿半径方向射人半球形玻璃砖,已知半球形玻璃砖的球心为O,且光线到达半球形玻璃砖下表面处时可以发生折射和反射.请画出这束光线从射人玻璃砖到射出玻璃砖的完整光路图, 解析:光线AO沿半径方向射向圆心O,由于AO垂直于圆弧,所以不改变传播方向,所以直接射向圆心D,在O点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OC也垂直于圆弧,故也不改变传播方向射出;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OB偏离法线).【答案】如图所示. 类型二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典例71 O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 解析:法线平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平面镜垂直于法线放置. 【答案】如图所示. 类型三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典例72 如图所示,MN是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请画出字母“L”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如图所示. 【题型攻略】 1.凡是光线都要加箭头,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法线和其他辅助线都用虚线且不加箭头; 2.分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记住人眼不是光源,不能从人眼发出光线;3.分清实像和虚像,,表示时,实像用实线,虚像用虚线; 4.会根据光路特点、成像性质、光路的可逆性作图, 【举一反三】 典例73 如图所示,试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的光路图. 【答案】光路图如图所示. 典例74 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答案】如图所示. 典例75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到玻璃砖的一个面.作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砖内的径

中学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规律

物理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归率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会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和总结过程。 知识要点梳理: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规律方法指导: 一、要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同学们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2.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 3.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现在,我们利用这三条光线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作法: ①画一直线表示主光轴; ②把透镜放在主光轴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轴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③物体分别放三个位置(u<f、f<u<2f、u>2f); ④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的光线.; ⑤通过焦点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相交于一点; ⑦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这就是物体的像; ⑧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不相交,反向延长,交于物体与透镜的同侧; ⑨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用虚线表示其成的像为虚像,如图所示: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诀一: 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口诀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外。 口诀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三、放大倍数: κ =初中阶段不必掌握,但应知道:①、当ν>μ时,成放大的像;②、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所成的虚像越大。 经典例题透析: 凸透镜的应用 1、在使用照相机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拍摄远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B.拍摄近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 C.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把光圈的数值调小 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缩小光圈

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33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题型33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母题探究 典例157 炎热的夏天把湿衣服挂到窗外,经风一吹很快就干了;而冬天把湿衣服挂在室内却干得很慢.决定衣服干得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和 解析:炎热的夏天把湿衣服挂到窗外,经风一吹很快就干了,说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就越快;冬天把湿衣服挂在室内干得很慢,说明温度越低,蒸发越慢,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答案】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典例158 下面是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课外活动的一个探究过程: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下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的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有关. :物理小组的同学分成A、B两组对其中的两个猜想进行了如下探究: (1)A组同学: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们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温度和相同。 (2)B组同学:在A组同学所用的器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盏酒精灯,探究液体蒸发快慢跟温度的关系,请你简要写出B组同学探究实验的步骤及实验现象和结论. 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解析 猜想一: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猜想二:水和酒精是不同种类的液体,酒精更容易干,说明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

种类有关; (1)两玻璃板上的液滴表面积大小不同,所以是研究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需要控制液体温度和液体表面积的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2)如果要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就得保证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都相同. 【答案】表面积空气流动种类设计与进行实验(1)液体表面积大小酒精表面空气流动快慢(2)步骤: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并使其摊开的表面积相同;在第一块玻璃板下用酒精灯加热,另一块不加热,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现象:用酒精灯加热的酒精蒸发得快;结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①夏天,在地上洒一点水会感到凉快些;②病人发热时在头上敷一块冷毛巾;病人会舒服些;③夏天,为了使食物不至于因为高温而变质,可以把食物用容器盛装放人冷水中(漂浮),同时在食物上面放一条湿润的毛巾等.(答出一点即可)举一反三 典例159 福州市20 1 1年“5. 18”海交会上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就加快了水分从周围物体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1 【答案】蒸发吸收 典例160 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酒精(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汽化吸收 典例161 20 1 1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的旱灾,进入夏季以来,气温的升高加剧了旱情,这是因为气温的升高(选填“加快”或“减慢”)了水的蒸发.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选填“增加”或“减小”)水在地面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 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温度越高,水的蒸发越快,所以气温的升高加快了水分的蒸发,从而加副旱情;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陡水在地面的表面积减小,从而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利于节约用水. 【答案】加快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