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群落的结构学案

4.3群落的结构学案
4.3群落的结构学案

高二年级生物导学案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3节群落的结构

【学习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实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方法】

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学习过程】

A.自主学习

一、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的集合,叫做群落。如果把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研究,那么这个群落的系统组分就是___________。同理,种群的系统组分就是___________。

2.种群水平上研究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群落水平的研究是另外一些问题:如_____________等,但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落是更高层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判断种群、群落,要看是同种生物,还是所有生物,是否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二、群落的结构特征

1.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________。不同群落的______________有差别。

2.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______的多少。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间关系:研究群落的结构,不但要研究______________的组成,还需研究______________的关系,即______________关系,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特别提醒:群落的物种组成衡量指标是丰富度,组成群落的物种数目越多,其丰富度越高;反之,丰富度越低。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群落的丰富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丰富度高。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____,使群落形成一定的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2.垂直结构指在______________方向上,绝大部分群落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现象。森林中,高大的乔木占据上层,往下依次是灌木和草本植物,这种现象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结构,其形成与______________相关,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动物的分层现象依赖于______________,因为这种现象为其提供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水平结构也是群落的______________之一,因为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______________,同一地段上______________也有差别,它们常呈______________分布。

特别提醒:森林的垂直结构和水域的垂直结构是由光照决定的,高山由下到上的垂直结构是由温度决定的,动物的垂直分布是由植物的垂直分布决定。

B.知识点拨

一、种群、群落和物种的区别

1.种群与群落的比较

种群和群落都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

(1)种群专指这个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之和,而群落则泛指生活在此区域内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所以群落囊括了该区域的所有种群。

(2)种群内的不同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群落则是不同种群之间通过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3)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群落是生物种群组合成的更高层次的群体,具有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等基本特征。

(4)二者关系可表示为:

种群之和= 群落;种群?

?

?→

?种间关系群落

2.种群与物种的比较

种群是物种生存、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之间一定存有生殖隔离。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具有较稳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能够分布在不同的自然区域形成不同种群,这些种群间只存有地理隔离而不存有生殖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形成新物种。因而种群是物种的存有形式、繁殖和进化的单位。

3.群落与物种的关系

群落是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同一物种的个体以种群形式分布在不同的群落中。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研究意义

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不同类型的群落必然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所以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2.丰富度和优势种

(1)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其规律为:①热带→两极:物种多样性减小。

②海拔高度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

③随水深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

(2)不同群落其优势种不同。森林群落中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是木本植物,草原群落中则是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

三、群落的结构分析

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相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

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合。

(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升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例题分析】

例l.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相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

答案:A

题眼点拨: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因为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故A错。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相关,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着鹰、杜鹃等;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林下层则生活着画眉、八色鸫等。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相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例2.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增长速率。从该图所示的结果能够推断( )

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

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合性更强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

答案:C

题眼点拨:从题目给出的曲线能够看出,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都能正常地生长,但把这两种草履虫放在一起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大草履虫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而双小核草履虫种群数量不受影响,说明两种草履虫在食物、空间的竞争水平方面,前者明显不如后者。可见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合性更强。

【反馈矫正】

1.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准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有,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能够充分利用这个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2.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描述群落中种间关系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朱雀桥边野草花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非洲犀牛背上常有犀牛鸟停落,犀牛鸟停落后啄食犀牛背上的昆虫,昆虫与犀牛、犀牛鸟与昆虫、犀牛鸟与犀牛之间的关系依次属于( ) A.捕食、捕食、共生B.寄生、捕食、共生

C.寄生、捕食、种间互助D.寄生、竞争、竞争

4.某温带地区在自然状态下一年中鼠类种群密度调查数据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中准确的是( )

A.从曲线中能够看出三种鼠具有强烈的竞争关系

B.该地区一年中灭鼠时期应为5月份和9月份

C.种内斗争是影响三种鼠种群密度的唯一因素

D.该地区三种鼠种群密度峰值的出现直接由温度决定

5.右图是将大、小草履虫(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放在同一培

养皿中培养的结果。

(1)这两种草履虫生活在同一环境里,因为争夺________________

而发生斗争,这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

(2)这两种草履虫斗争的结果表明:适者是________________,

不适者是________________。

(3)适者个体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发展过程

中,生物关系由________________转变成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因素中可导致松鼠种群内斗争加剧的是( ) A.环境温度升高B.捕食者数量增加

C.种群内疾病流行D.种群繁殖率提升7.右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水准、动物数量易变水准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水准和数量易变水准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8.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失败者

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9.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人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10.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____________曲线。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是该岛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至P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各种人为因素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加上人们争夺生活资源而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有人被迫离岛等)。

11.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准确的是( )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高二年级生物导学提纲(六)选修班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3节群落的结构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1.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池塘中的每个种群;种群中的个体

2.数量动态;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数量、优势种群、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空间结构、种群位置、种群分布;基础;系统

二、1.物种组成;物种数目

2.物种数目;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

3.物种;不同物种之间;种间;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

三、1.空间;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2.垂直;分层;垂直;光照强度;提升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水平;食物资源;栖息空间;食物条件

3.结构特征;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人与动物的影响;种群;种群密度;镶嵌

{反馈矫正}

1、C

2、A

3、C

4、B

5、(1)生活资源和空间;种间竞争(2)双小核草履虫;大草履虫

(3)由少到多,最后达到平衡;种间竞争;种内斗争

6、D

7、C

8、B

9、A

10、(1)“J”型;容纳量(K值)(2)种内斗争11、B

书本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本讨论题注重池塘中的生物组成及其有序性,要引导学生讨论池塘中的种群组成(群落结构),具体有多少个种群并不重要。能够从肉食性鱼、植食性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等方面举例。

2.提示:本讨论题注重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数量减少。

(二)资料分析

1.提示: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因为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所以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竞争。

2.提示:90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有相关性。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提示: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猞猁的存有不但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因为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能够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提示:资料1中两个种群之间是通过食物间接地发生作用(竞争);资料2中两个种群是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直接地发生作用(捕食)。资料1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灭亡。资料2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个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三)想象空间

提示:首先,要明白自然选择的要意是什么。其次,要明白森林群落经垂直分层后,其中的植物种群在资源和空间的分配上有什么变化。由此想象出通过自然选择,不同形态结构的森林植物在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垂直分层现象。

(四)探究

2.提示:主要是取样和采集方式要实行改进。根据调查水中小动物种类的不同,取样设备也不同,例如用网兜、瓶子等。取样和采集时要考虑定点、定量等因素。定点就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定量就是每次取样的数量(例如一瓶、一网等)要相同。

(五)练习

基础题

1.B。

2.提示:屏障撤掉后,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因为种群A捕食种群B,种群B的数量减少,而种群A的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B的数量减少,种群A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数量减少,种群B的数量又会出现一定的增加。这样,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种群A和种群B将出现此消彼长的相对稳定情况。

拓展题

1.提示:大致步骤:(1)选择的植物(一般用草本植物)应能适合同一环境,植株大小基本一致,最好能查阅相关资料搞清楚植物名称与生活习性等;(2)实验前要做必要的观察记录,如植株的(尤其是根)生长情况;(3)设立对照组(单独种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实验组(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并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也可进一步从不同的植株间距来设计实验;(4)通过比较分析根系的长势,论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5)解释实验结果。

2.蜾赢捕食螟蛉幼虫。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人版教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人教版) 【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课标解读】 本条“标准”有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在能力要求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①要会分析城 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 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②会解释这 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③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城市功能分区 【教学难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具准备】地理地图册课本插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具体操作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图1“香港城市图”: 图1:香港城市图 语言导入: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外部轮廓,都有一定的形态。城市为什么是这种形态?城市内部又是什么样的呢? 新课教学 一城市形态 1 概念: 2 类型: 团块状、组 团式、条带 状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8第一段内容及图1“香港城市图”,了解城市形态的概 念。 2、指导学生读图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即教材P18图2.1): 图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 观察比较图2中三幅图的城市形态,描述其外部形态特征,并分析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优、缺点,完成下表:

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式条带状 特征 影响因素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城市举例 承转以上是城市的外部形态,那么走进绚丽多彩的城市内部,它的内部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城市土地 利用和功能 分区 1 城市土地 利用 联系实际,说说本地城市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从而得出,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有: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交通用 地、农业用地等。 其中,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是多数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承转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空间和位置的要求不同,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空间和位置的要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使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相同 的功能区。 2 城市主要 功能区 1 引导学生读图3“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即教材P19图2.2),说一 说图3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并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图3: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 2 引导学生读图4“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即教材P21图2.6):说一说图4 中所示的香港的主要功能区有哪几种。 (香港主要功能区有:商业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混合功能区) 图4“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 3 由图3和图4两幅图可以归纳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中常见的 功能区。 补充说明:城市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学案(适用全国)

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群落 ①概念要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 ②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 ①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丰富度 a.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b.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种间关系及实例(连线) 3.群落的空间结构 (1)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 (2)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图:①植物分层:光照;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原理 ①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②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 查。 ③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流程 ①提出问题:不同区域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相同吗? ②制订计划:包括步骤、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备注等。 ③实施计划 a.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b.取样:选取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标明取样地点、时间等。 c.采集: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 d.观察和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 e.统计和分析:设计数据收集的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学科&网 ④得出结论 a.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b.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考向一种间关系的判断 1.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由曲线中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判断:甲为互利共生关系,可用来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数量变化;乙为捕食关系,而噬菌体与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所以两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不能用图乙表示;丙为竞争关系,X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且将另一种群淘汰,这与种内互助有关,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说课稿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说课设计 2011.4 四川省资阳中学李玲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使用。整个说课共分四个部分。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作为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的开篇之节,教材分为两部分内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要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而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通过研究城市内部结构也可以了解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因而本节内容是学习城市化的基础。同时本节内容又为今后学习选修模块4《城乡规划》打下了基础,是后面知识的铺垫和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内容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课标分解: 1. 运用地图判断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功能分区的关系。 2. 运用地图分析不同功能区的类型、特点、区位。 本条“标准”具体来说有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在能力要求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①要会分析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

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②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③会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①要会分析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结合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知识目标: 1、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2、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主要功能区的分布和土地利用方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分析地图和联系当地实际,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及其集聚而形成的功能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通过认识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学会分析功能区的分布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联系当地实际工业区不断外移的问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深刻领悟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2、通过参与教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3、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了解生活的城市,由此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和分析: 1、重点: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

公开课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完整(有答案)

第二章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了解城市形态的类型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重点) 3、合理布局功能区(难点) 二、城市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______用地、_______用地、住宅用地、农业用地、交通用地等 2、功能区的形成 ______ 效应 3、功能区的特点 (1)无明确的________ (2)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4、主要功能区的比较 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形状占地面积小,呈点状 或___状城市中最为________的 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集聚成片 区位特征接近消费者,多位于交通便捷的地段(CBD特点:建筑物_____、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____) 低 级 位于内城、工业区 附近;与低地、工 业区相联系 ①不断向市区外 缘移动; ②趋于交通干线 两侧分布 高 级 城市______;与高 坡、文化区联系 分布 位置 _____、交通干线两 侧、街角路口 靠近市中心处或环境优 美处 远离市中心 三、环境因素对工业区布局的影响 1、无污染或轻度污染的工业 (1)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布局在居民区内 (2)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布局在近郊 2、污染水源的工业 如印染厂、电镀厂等应位于河流的_____地区 3、污染大气的工业 如水泥厂、火电厂等应位于(1)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2)盛行风的______向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合理布局工业区与住宅区的相对位置 〈拓展〉玫瑰风图判断风向 ——各点与坐标轴中心形成的线段长度表示风频的大小 甲乙丙 _________风_________风________风 典型地区:______ 典型地区:______ 典型地区:______ 乙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学案

课题: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年级:高三 学科:生物 班级: 姓名: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使用时间: 【阅读教材,基础检测】 一. 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二.种间关系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四.群落的演替 五.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 且有 的活动能力,可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针对练习:调查土壤中螨虫的种群密度用 法。】 2.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统计方法: 法(一般适用于个体 ,种群数量 的 群落)和目测估计法。 【提炼精讲】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关注2个易错点

1.草坪中也存在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是群落中各物种在垂直空间方向上的分布,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合理利用资源或空间的空间配置格局,它应存在于所有群落(包括草坪群落)中。 2.垂直结构涉及的是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呈现“分层”现象,切不可将“同种生物”的高矮差异视作垂直结构;高山不同海拔地带应各自有其独特的群落,每一群落内部均各自具备其自身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故不同海拔地带分布有不同群落,不可看作群落的垂直结构。 二.有关群落演替 1.“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 注: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典例精练】 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2.某种植物病毒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 .病毒V 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 .水稻和病毒V 是互利共生关系 3.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 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 .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 .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5.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一定是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 .在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最终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 【感悟高考】 (2014·课标Ⅰ)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乡村与城镇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学案

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一、聚落的外部形态 1.聚落 聚落人类聚居的乡村和城市的统称从宏观来看聚落的分布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 从微观来看聚落一般建在有充足水源和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 定义聚落在空间分布的平面形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水源、地形 形态团块状 在地形比较完整、平坦和开阔的平原地区,如 成都市 条带状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受水源和地形的综合 影响,聚落沿河谷伸展呈条带状,如兰州市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类型分布 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①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含义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作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 ? ?地租的高低 ?? ? ??交通便捷程度 距离市中心远近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2)社会因素 ?? ? ?? ?? ? ?? 收入 知名度 种族或宗教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四、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等的关系 城市 等级 城市 规模 职能 级别 职能 种类 服务 范围 城市 数目 相互 距离高大高多大少远低小低少小多近 (1)等级高的城市,数目少,相距较远;等级低的城市,数目多,相距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3.城市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河流、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宗教、经济基础等。 4.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 城市的等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的发展,有的城市等级会逐渐升高。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微点1 乡村的分布、形态、规模和建筑等受当地水源、气候、地形及建筑材料等地理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反映出人类对周围环境的某种适应和利用。

2.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2015.3.11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1. 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 2. 能够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3、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及模式,理解并掌握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 因素 4、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1、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 2、影响城市功能结构的因素 【课前预习】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用地、休憩及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同一种经济活动对城市区位的需求是相同的→在同一空间集聚→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休憩区、行政区、文化区等等) 3.功能分区的特点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和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有、、三种模式。3.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土地的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付出高低。 影响地租的因素有和。 (2)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的影响。 (3)社会因素:收入、、种族、等对住宅影响大。 (4)我国许多新兴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看作是行政干预的结果。 4.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工业区:不断向 _移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趋向于沿分布(运输量大,交通便利) 【预习自测】 1.工业区趋向于沿主要_________________分布。为什么? 2. 工业区外迁的原因? 【课堂练习】

4.有关城市地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的城市具有相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B.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发展历史有关,与自然环境无关 C.大城市的中心都是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 D.因为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现代北京市中心不是商务区而是重要行政区 5.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布局合理的是() 4.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①靠近交通干道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生产成本④保护城市环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市中心的地租最高 B.市中心环境较好 C.市中心交通最便利,便于商业职员上、下班 D.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 10.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地价最高的是() A.成片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大型绿地区 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4、工厂企业寻求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的低平地带布置厂房,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大量的运输需求 D、接近能源地 5、对市中心的土地付租能力最高与最低的城市功能活动分别是() A.商业和工业 B.商业和住宅 C.住宅和工业 D.工业和住宅 6、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 A.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B.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 C.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 D.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 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 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20~21题。 20.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 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2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4.3群落的结构学案

高二年级生物导学案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3节群落的结构 【学习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实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方法】 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学习过程】 A.自主学习 一、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的集合,叫做群落。如果把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研究,那么这个群落的系统组分就是___________。同理,种群的系统组分就是___________。 2.种群水平上研究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群落水平的研究是另外一些问题:如_____________等,但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落是更高层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判断种群、群落,要看是同种生物,还是所有生物,是否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二、群落的结构特征 1.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________。不同群落的______________有差别。 2.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______的多少。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间关系:研究群落的结构,不但要研究______________的组成,还需研究______________的关系,即______________关系,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特别提醒:群落的物种组成衡量指标是丰富度,组成群落的物种数目越多,其丰富度越高;反之,丰富度越低。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群落的丰富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丰富度高。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____,使群落形成一定的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2.垂直结构指在______________方向上,绝大部分群落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现象。森林中,高大的乔木占据上层,往下依次是灌木和草本植物,这种现象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结构,其形成与______________相关,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动物的分层现象依赖于______________,因为这种现象为其提供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水平结构也是群落的______________之一,因为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______________,同一地段上______________也有差别,它们常呈______________分布。 特别提醒:森林的垂直结构和水域的垂直结构是由光照决定的,高山由下到上的垂直结构是由温度决定的,动物的垂直分布是由植物的垂直分布决定。 B.知识点拨 一、种群、群落和物种的区别 1.种群与群落的比较 种群和群落都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 (1)种群专指这个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之和,而群落则泛指生活在此区域内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所以群落囊括了该区域的所有种群。 (2)种群内的不同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群落则是不同种群之间通过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3)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群落是生物种群组合成的更高层次的群体,具有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等基本特征。 (4)二者关系可表示为: 种群之和= 群落;种群? ? ?→ ?种间关系群落 2.种群与物种的比较 种群是物种生存、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之间一定存有生殖隔离。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具有较稳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能够分布在不同的自然区域形成不同种群,这些种群间只存有地理隔离而不存有生殖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形成新物种。因而种群是物种的存有形式、繁殖和进化的单位。 3.群落与物种的关系 群落是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同一物种的个体以种群形式分布在不同的群落中。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研究意义 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的。不同类型的群落必然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所以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2.丰富度和优势种 (1)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其规律为:①热带→两极:物种多样性减小。 ②海拔高度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课时)导学案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用自己的话说出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及知道三个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的实例进行实例分析。 3.能结合实例去分析评价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自主预习 1.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_____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_______能力。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一、温故知新(自主探究:三种模式) 1.根据上节课所学知识,画出你心目中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跟同桌交换自己的分布图,说出自己的画图依据。 3.阅读P21页阅读部分,猜测城市地域结构3种模式名字的由来,找出三种模式的共同点。 二、追根溯源(合作探究一:影响因素)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不同? 2.判断3条曲线最有可能分别代表哪类活动(商业、住宅、工业)?说出理由。 3.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试在横坐标上用OA、AB、BC 分别表示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并说明理由及说出OA、AB、BC分别布局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好处。。 4.若只考虑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试画出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哦变化的影响曲线。 5.若考虑到城市有多条交通线,上题画的曲线会有变化吗?试画出变化后的曲线。 三、学以致用(合作探究二:合理布局)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参考学案(第1课时)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参考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 1.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城市常见的功能区。 2.了解城市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 3.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学习重点】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学习难点】 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知识梳理】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____________、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____________、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城市功能区 (1)形成: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________。 (2)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________。 (3)常见功能区

【合作探究】 一.阅读教材及图2.1 、图2.2 、图2.3 和图2.4分析 1、城市功能区是如何形成的? 2、填写下表 二.读图2. 5完成活动题: 1、分析香港有哪些功能区? 2、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归纳空间分布特点或者不同功能区的位置关系 【当堂检测】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若数字①~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①最有可能是()A.住宅区B.商业区 C.绿化带D.工业区 2.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流向是()A.西北风、向北流B.东北风、向南流 C.东南风、向南流D.西南风、向北流 读下面“某大城市功能分区分布简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4.从地域分布上看,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 A.城市居民区的边缘地带B.城市的边缘地带 C.通达度最高的地区D.工业区的中心部位 【训练提升】 下图为中南半岛某城市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

学案7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学案7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学校 高20 级 班 学生: 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土壤中的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群落的结构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_____的集合。 各种种群之和=群落,或种群――→种间关系群落 2.物种组成 (1)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数目的多少。 (2)特点:不同群落________不同。 (3)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3.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 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____等。 ②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灭亡。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________,摄取寄主的养 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______。 想一想 雌螳螂在交配后将雄螳螂吃掉,是捕食吗? 4.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________分布。 二、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________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______,但被 ________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 阶段 (2)次生演替 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________或其他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弃耕农田→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 和________进行。 想一想 弃耕农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能形成树林吗? 探究点一 群落及其种间关系 1.什么是群落?什么是丰富度? 2.种间关系类型有哪几种? 思维拓展 1.竞争关系可致使劣势物种灭绝,以利于优势种得到更多的资源与空间。 2.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寄生关系中,寄生生物一般不会导致宿主死亡。这都与长期的自然选择有关,在相互选择的作用下,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寄生者与宿主长期共存。 3.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不同种生物争夺同种食物或生活空间的现象)为种间关 系,种间斗争包含竞争。生存斗争内容更丰富,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城市与环境第1节城市空间结构学案新人教版(2021021016075

第1节城市空间结构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I城市区位因素与城市等级体系 (对应学生用书第107页) [识记一基础梳理] 1. 城市与城市区位 (1)城市 ①含义: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 经济、文化中心。 ②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⑵城市区位因素 ①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②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河流交汇处或入海处形成较大的城市。 ③交通运输枢纽处形成较大的城市。

④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盲区扫描] 自然因素往往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是一致的,即城市密集地区必然是人口密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 2. 中心地理论 ⑴概念 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⑵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心地规模与数量的关系 城市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规模小的城镇数量多,规模大的城镇数量少;城镇等级越高,数量越少 中心地的核心与服务范围中心地理论认为,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位于圆形商 业区域的中心。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中心地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咼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六边形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边形数目多 _ 中心地职能间的 关系 咼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咼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 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 [理解一要点突破]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影响城市 区位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血魏的〕(I収的备地” 制 爆地区的高 地 或伽的平时 哋帶丿 城市区 越点或婆点 ②两条河流的汇 合处 ③戢占的 帀注丿 欣治中心,军爭 活动* .宗教新动 J I中心 丿 地形河流 矿产费 口然迸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2)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以某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功能分区的分布和特点。 2.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和主要模式,理解不同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特点。 3.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4.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①用地、②用地、政府机关用地、③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④用地、农业用地。 2.功能分区 (1)形成:同种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空间上的⑤。 (2)特点:无明确⑥,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住宅区 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⑦。 分化:⑧住宅区;⑨住宅区。 (4)商业区 位置:市中心、⑩、街角路口。 形状:点状、条状。 中心商务区(CBD):商业活动中心、服务中心。 (5)工业区 工业活动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 位置:靠近河流、铁路、公路。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模式。 2.形成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付租能力) 影响地租的因素:;距离市中心远近。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由高到低):商业、住宅、工业。 (2)收入的不同(社会地位)导致住宅区分化。 (3)。

(4)种族或宗教团体(西方城市)。 (5)历史。 1.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工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农业用地 D.商业用地 2.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文化区相联系 B.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是相邻发展的 C.住宅区形成分化在工业革命以前已经出现 D.高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则与高坡相联系 读长江沿岸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地租金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丙、乙、丁、甲 B.甲、乙、丙、丁 C.乙、甲、丙、丁 D.丁、乙、甲、丙 4.在P地保留公共绿地,其目的主要是( )。 A.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B.储存高档住宅用地 C.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D.预留社区广场用地 探究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互动探究] 读我国某城市新城区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某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 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投影几幅功能区不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不同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不同,说说在一座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师讲解)城市不仅有各种形态,而且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可能因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有哪些功能区? (投影展示)各个功能区,加深感性认识 (学生答)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请看图2.2 ,图中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区?比如说为什么会形成住宅区?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阅读图2.2)请同学讲解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差别 (教师提问)我们把城市功能区分了好几种,刚才讲的住宅区,是不是土地都是被居住地占据呢?是不是就没有其他的功能了呢? (学生回答)不是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图文稿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目标导入】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问题导学】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 1、一口池塘中的鲫鱼和所有生物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个层次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1)群落的定义:内聚集在中 的集 合体,叫做群落落。(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有生命的物质)要点:同时、同地、全部生物、彼此联系 2、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组成,优势物种(2)种间关系(3)群落演替(4)群落的空间结构(5)各种群占据的位置(6)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3、研究群落的基础 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种群。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物种丰富度的定义?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有何特点 观察书本72页图4-8和4-9,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1)群落的物种组成意义:是区别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即群落中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三、种间关系 (1)种间关系包括哪几种类型?各举例说明。(2)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吗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什么

几种生物种间关系的易误辨析 (1)“大鱼吃小鱼”不一定是捕食。大鱼吃小鱼 ??? 同种鱼——种内斗争不同种鱼——捕食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2)要正确区别竞争和捕食的关系:①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 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②捕食 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 身的生存。反例: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不是捕食。 (3)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 争关系,如人吃玉米籽粒,而牛吃秸秆等。 (4)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是看对一方有利 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 规律方法: (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增同减)。 (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 ①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 先达到最多,B 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 随着曲线A 的变化而变化,故 B 捕食A 。 ②依最大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 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 的,也可推出B 捕食A 。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 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 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2)两条曲线“交替消长”,则可 能为竞争关系或捕食关系。若两曲线的最高点相同为竞争关系,不同则 为捕食关系。 (4)两曲线“一升一降”,则为寄生关系或竞争关系。但竞争关系会导 致物种灭绝,即下降曲线能降到零,而寄生关系一般不会淘汰物种。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什么是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某岛屿上植物茂 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哪种结构的体 现? 1. 群落的空间结构形成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 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