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稿新人教版

三大改造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大改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

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内容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5课,本课内容较多,但知识框架非常清晰。主要由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和公私合营两个子目构成。前者讲述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者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为工业

化起步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持;下接第六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三大改造作为新

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

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正确地把握三大改造的必然性和其中的失误,对于学生正确地领会中国现代史,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建国后我国实行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和

改造的形式及其过程,并学会分析其历史意义与缺点。

对于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处理和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利用影像

资料对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

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了解三大改造过程中农民、手工业者和工商业团体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必然性,坚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和历史意义划分为本课的重点。划分依据是,生产合作社与公私合营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特殊产物,对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与牺牲,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有必要也有义务让学生完全掌握这部

分内容。

其中,三大改造的实质,实质即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涉及政治经济学内容,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八年级学生难以把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我将

这一知识设为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少量引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关

内容,以辅助和加强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已初步具备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也存在认知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差异,因而在问题设置上应注意梯度,进行分层教学,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具体到这一节课,知识点多,相关的资料也很多,学生大多从影视、网络、现实生活等

渠道有所了解,但是对本课中涉及三大改造的具体形式理解不够深入,对改造中的创新与不足分析不够全面。因此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背景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将理论问题具体

化理解,全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和掌握

本课的基础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兴趣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

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视频观摩、分析归纳等学法,调动学生多重感官,达到“看——思——议”的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我采用创设情景导入法,为了切合本节课的学习特色,对于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

视频播放《社会主义好》这首歌,并提问,社会主义好,他到底好在哪里?先让学生从

歌词中找答案,即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逃跑,那么我国到底是怎样建立社

会主义制度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来学习三大改造,以此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此歌曲歌词很平实,学生通过看视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带着疑问进入到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

环节1讲故事,学知识

在讲述新课之前,我会一图文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一个故事:

Ppt展示喜笑颜开图片,并附上文字介绍王国范:王国范,河北遵化市西留村乡农民,

雇农出身,家境贫寒,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新中国的诞生使他翻身解放,笑逐颜开。

Ppt展示农民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图片,

文字介绍: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出台更是令他喜出望外:终于能

够得到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土地了!

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动员起来,丈量田地,分牲畜、分农具,欣喜若狂地在田间地头竖起

属于自己的地界碑——做了无数年的土地梦终于实现了!!!

提问,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在生产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Ppt展示农民有了土地后积极劳作的图片。有了自己的土地,王国范生产时的干劲分外足,

动员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从播种、耕种到灌溉,早出晚归,勤勤恳恳。上天不负有心人,

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一家人都乐开了怀: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

Ppt展示土地遇到干旱,颗粒无收的图片。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

的旱灾,几乎滴水未降。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有水灌溉,就要枯死,王国范心如

刀绞却又无能为力: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见底,周围十几个乡的庄稼全都没有水浇……自

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这可怎么办好???

提问:你能不能帮助他出主意,改该怎么办呢?

Ppt出示农民加入生产合作设的图片

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

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号召农民联合起来,组成生产

合作社,共同克服困难,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

有了党中央的指示,乡亲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于是在全县、全乡迅速掀起了加入合作社

的高潮,王国范也积极响应号召,和23户贫农加入了本村的生产合作社,而且光荣地成为

了这个合作社的领导——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了!

Ppt出示党中央为抗旱救灾,组织修建水利工程的图片

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筑一座水库,涝时蓄水,旱时灌溉。团结的力量在此刻

尽显无余,全县各乡、各村的农民们热火朝天地大修水利。王国范和他的社员们也来到了建设一线,为了保住自己的庄稼,他们不辞劳苦地奋斗着。

Ppt出示机械化的农业生产

不仅如此,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

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王国范的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呢!

Ppt出示农民喜获丰收的图片

由于生产成绩突出,他们还被选为模范生产小组!

环节2知识梳理:

一、喜看稻麦千重浪,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学生在了解王国范的故事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分组讨论一下问题

问题1: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吗?

问题2你发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什么吗?

问题3通过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实现了什么目的?

问题4你发现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变化了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进行总结,农业改造原因、方式、目的、实质,并引导学生着重对

农业改造的实质进行分析。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接下来看看具

体内容

二、笑迎携手日月新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提问:你知道我能是如何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吗?

这一部分内容,我让学生根据“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学习经验,自学手工业社会主义拟好提纲,展示交流,最后修改补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

挫折感,提高历史学习的各方面的能力。

三、顺应趋势谱新篇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这部分的学习,我首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大宅门》中百草厅东家商讨公私合营的视频片段,然后让学生思考:1百草厅东家在讨论什么问题?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公私合营吗?引导学生

结合课本回答

2《大宅门》中的白家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反对公私合营?

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

影片中白七爷为什么支持公私合营?社会主义道路是大势所趋。

假设你是当时的资本金,面对公私合营,请你说说心里话吧,是欢迎还是恐惧?

学生创所欲言。

我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出示两道数学题考考学生

1苏俄在十月革命后经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没收了资本家的企业。那么资本家的财产剩下

多少?

答案是0

2这道数学题里出现的情景都是当时真实的情况,来算算吧!依据国家政策,已知一位资本

家的企业公私合营时核定资产2500万元,国家十年内每年发给股息,年息为5%,求这位资本家每年可得多少股息?十年共得多少股息?

这道题对此八年级学生来说不难,学生很快得出答案1250

最后我进行总结,也就是说我国对资本家的政策是与苏联完全不同的,我们的政策是赎买,

而苏联是完全剥夺,那么资本金们,你们现在的想法如何呢?

还是国家政策好啊。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还是按照农村合作化的思路从方式、政策、变化、过程几个方面梳理资

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内容。

并出示一些中国百年老字号的企业,这些企业正是在进行公私合营后取得较快发展,并保留至今。

环节3 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提问学生“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分

别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从

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改造前后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这些

角度提示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回答,然后由教师总结补充,从而让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实质、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体会。

环节4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要求当堂完成,题不多,但要精,我安排5道选择题和1道简答题。这5道题是教材基础知识点的测试,简答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环节 5 课后拓展设想一下,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王国范的生活还会发生什么

变化?

五、板书设计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新人教版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了 解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 握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过程方法阅读资料 联系理解 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 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归纳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 会主义改造道路 唯物史观 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 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前奏板-----温故而知新: 1、第一个五年计划(年~ 年)的基本任务:主要是集中 发展,建立国家和国防的初步基础;相应地 发展;相应地培养。 2、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重工业成就:①1953年底,钢铁公司 ②1956年,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中国第一个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成就: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公路建成。 3、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年9月第一届在北京召开。制定了《》,宪法规定我国坚持,坚持道路,一切权力属于。这是我国第一部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利益的宪法。 二、启动版—创境激趣: 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三、核心板—自主探究 1、时间——1956年底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主义。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 对的社会主义改造——“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三大改造的意义:到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5课 三大改造 优秀课获奖教案

第5课 三大改造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 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 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 教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改造的么? 学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教师: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来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对于这些内容 ||,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请说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 展示:第5课三大改造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顺势而行的抉择——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教师:我们来看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代表人物王国范生活和心情的变化||。 展示: 教师:王国范:河北省遵化市西留村乡农民||,雇农出身||,家境贫寒||,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新中国的诞生使他翻身解放||,笑逐颜

开||。 展示: 教师:这张图片让我们想到了什么运动? 学生:土地改革运动 教师:对||,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让王国范分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做了无数年的土地梦终于实现了!!! 展示: 教师:有了自己的土地||,王国范生产时的干劲分外足||,动员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从播种、耕种到灌溉||,早出晚归||,勤勤恳恳||。上天 不负有心人||,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一家人都乐开了怀: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 展示:

教师: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几乎滴水未降||。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有水灌溉||,就要枯死||,王国范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见底||,周 围十几个乡的庄稼全都没有水浇……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 抗旱救灾||,这可怎么办好??? 教师:1953年||,中共中央号召农民联合起来||,组成农业生产合作社||,共同克服困难||,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就是把分散的个 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 裕的道路||。展示: 教师:有了党中央的指示||,乡亲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于是在全县、全乡迅速掀起了加入合作社的高潮||,王国范也积极响应号召||,和23 户贫农加入了本村的生产合作社||,而且光荣地成为了这个合作社 的领导——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了! 教师: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筑一座水库||,涝时蓄水||,旱时灌溉||。团结的力量在此刻尽显无余||,全县各乡、各村的农民们 热火朝天地大修水利||。王国范和他的社员们也来到了建设一线||,

第五课 三大改造教学案

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 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 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⑵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⑶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⑴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⑵适当补充课外材料,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4.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是我党在过渡时期实行的一项正确的政策;⑵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热爱集体的品德; 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⑴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 ⑵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 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方法:讲解法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 2.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导入: (上课前写好课 题和第一个大标题) ()播放电视剧《大宅门》中百草厅公私合营的片段。(问)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啊?(学生回答)刚刚老师放给大家看的是电视剧《大宅门》中公私合营的一段,现在大家把书打开到第23页中,看有关北京老字号药店同仁堂的介绍。其实,《大宅门》中的百草厅的真实就是同仁堂药店。(老师读) 2.公私合营: 好,我们一直在说公私合营,那么,到底什么叫公私合营呢?公私合营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呢?(:是我们对民族资

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那老师要问了,以前我们学过改造的低级形式,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啊?(学生回答)(课 件:对工业中的计划定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任经销代销等等)。(:毛泽东在1953.7发表的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一文中写道:“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的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那大家想想看为什么说已经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了啊?(问)(老师归纳)虽然这些资本家对企业仍然拥有所有权,但已经不能自由买卖了。那大家想看看,公私合营照字面理解应该是什么啊?就是国家与私人,这里也就是指资本家联合起来经营工商业。原本都是资本家自己独家经营,现在变成与国家合营了。新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们国家来说,必须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以公私合营对我们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变革是有好处的。那对资本家有没有好处呢?他们是不是被强迫答应公私合营的呢?现在我们看课题下面框里的文字。请哪位同学起来读一下吧。好,读地很 流畅啊!大家看,原本是亏损的厂,设备陈旧,工人没有积极性,但国家投入资本以后,进行改革,效益就好转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优秀教案

《三大改造》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结合数学计算题目的形式,推出前期土地改革中农民土地私有制,结合法律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限定,引出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三大改造意义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

法。 教材分析 《三大改造》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教学难点】 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三大改造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中国是一个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学生回答:社会主义国家。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第5课三大改造 建湖县裴刘学校周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课前预习题: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对此进行改造?什么时候改造进入高潮? 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完成了什么巨大的历史转变? 4、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等 教法学法:按照“三部六法”的教学模式,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历史。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 生:(可能会摇头) 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板书:三大改造 师: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么? 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既然知道是这三方面的问题,谁又知道国家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生:不知道。 师: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板书) (一)农业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在1949年10月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A.通过《共同纲领》 B.选举了国家领导人 c.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D.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的主要目的是 A.帮助蒋介石反攻大陆 B.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c.切断台湾海峡的南北交通 D.策动台湾独立,制造两个中国 3.解放后的土改运动在政策上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A.限制和打击富家 B.限制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 c.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D.保存富农经济,团结富农 4.1950—1953年的土地改革是为了 A.彻底摧毁土地私有制

B.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5.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这主要是由于 A.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B.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c.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 D.农业集体化道路的起步 6.1949年至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 D.互相组→初级社→高级社 7.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反运动①查处了一批腐败分子 ②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 ③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④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建国初期三大运动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A.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 B.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实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9.“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实质是 A.人民政府掌握经济命脉的斗争 B.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斗争 c.打击投机商人,稳定物价的斗争 D.人民内部斗争 0.解放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资产的有 ①国民政府财产 ②官僚资本 ③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④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学科网] 1.城市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第5课,三大改造(转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转教案) 篇一: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1 新人教版第5课三大改造一、教材地位分析:本课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下接第六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也因为后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致使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是有着必然联系的。二、课程标准: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四、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4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历史意义。从废墟中爬起来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完成了令世界瞩目的建设成就;就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的同时,共和国的另外一项重大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三大改造”。(意图:温故知新;学生在知识回顾中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当中,进入本课的学习。)(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众人划桨开大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教师:“三大改造”具体指什么呢?学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预习得知)。教师:我们党为什么要对这三大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下面我们以农业为例分析为什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展示: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 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上地总面积的0.22%。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一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 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 会主义改造道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 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教材第23页第一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提示: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教师总结: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走合作之路成为势在必行的道路。 (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1.提出问题: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提示: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图片展示:

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1

第5课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 (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2.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3 、第24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2 、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3 、根据25页“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课堂总结 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才真正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然而社会主义的建设却在探索中曲折中缓慢地前进。 信息反馈 1、完成课本25页“练一练”:应选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2题。 板书设计 一、农业与手工业合作化 二、公私合营的具体情况 三、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第5课_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 1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大改造》情景故事:李老汉的困惑 李老汉是贫苦农民,老伴早年过世,有一儿一女,和许许多多的农民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满怀对新生活的向往。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他得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指望着今后能过上好日子,但现实并非如此。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李老汉的生活,看看能不能帮助他解决一下实际困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困惑一:李老汉在1952年的土地改革中分到了土地,但是他很快发现靠自己单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也没有耕牛,更没有钱买种子。后来好不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的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李老汉为了活命,只得将土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种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思考: 1.李老汉为什么要卖地?——分散致贫,制约生产力。 2.怎么解决李老汉的困难? (一)农业改造的原因 1.史料展示: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农村调查发现,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发现,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提示: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走合作之路成为势在必行的道路。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23——26。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比较感性,理性思维欠缺。对于建国初的三大改造不是十分理解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自学课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三大改造的实质。

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 【知识管理】 知识点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知识点2公私合营 工商业改造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基础过关】 知识点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C)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2.“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B) A.土地改革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A) 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的掀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4.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推动这一过程快速发展的直接因素是(B)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优质课公开课)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 造教案(优质课公开课)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 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新人教版 导语: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分享就是关于“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新人教版”希望内容对大家有用,欢迎欣赏。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这一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发展。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学习中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历史知识,训练学生识图的能力,并激励学生即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训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合作、交流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材中几幅插图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孔繁森先进的事迹,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 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2.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解决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学生在改错环节中通过纠正错误结论,自发的感悟和体验自治政策的基础、前提与核心,从而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原因。 解决策略:通过对阿坝地区古代、近代各民族交往概况的归纳,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得出应该平等对待和团结各族人民,进而得出:唯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方能实现对各民族的充分尊重与真正

导学案: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 设计人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目标: 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首先阅读课文标题及两个大标题,明确对哪三大产业进行改造? 2、阅读第二段找出对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原因、方式及结果。 3、阅读第三、四段找出对资本主义工商改造形式政策及实行这种政策意义。 4、阅读理解三大改造意义,找出完成时间及改造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二、互动提高: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 合作社,走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社会主义道路。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 年起,实施__________ ,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 政策。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 的基本制度 ③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 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 ①你认为三大改造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在改造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 ③理解什么是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四.拓展延伸 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认识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五.巩固归纳: 学生根据自己本节课学习内容用框架形式总结本节问题 原因: 形式: 结果. 资本主义工商业形式: 意义政策: 结果: 六.能力训练: 1、选择: (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第五课三大改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 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⑵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⑶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⑴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⑵适当补充课外材料,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4.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是我党在过渡时期实行的一项正确的政策; ⑵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热爱集体的品德; 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⑴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 ⑵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方法:讲解法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 2.手段: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课前写好课题和第一个大标题) (课件)播放电视剧《大宅门》中百草厅公私合营的片段。(问)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啊?(学生回答)刚刚老师放给大家看的是电视剧《大宅门》中公私合营的一段,

现在大家把书打开到第23页中,看有关北京老字号药店同仁堂的介绍。其实,《大宅门》中的百草厅的真实来源就是同仁堂药店。(老师读) 2.公私合营: 好,我们一直在说公私合营,那么,到底什么叫公私合营呢?公私合营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呢?(课件:是我们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那老师要问了,以前我们学过改造的低级形式,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啊?(学生回答)(课件:对工业中的计划定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任经销代销等等)。(课件:毛泽东在1953.7发表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一文中写道:“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的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那大家想想看为什么说已经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了啊?(问)(老师归纳)虽然这些资本家对企业仍然拥有所有权,但已经不能自由买卖了。那大家想看看,公私合营照字面理解应该是什么啊?就是国家与私人,这里也就是指资本家联合起来经营工商业。原本都是资本家自己独家经营,现在变成与国家合营了。新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们国家来说,必须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以公私合营对我们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变革是有好处的。那对资本家有没有好处呢?他们是不是被强迫答应公私合营的呢?现在我们看课题下面框里的文字。请哪位同学起来读一下吧。好,读地很流畅啊!大家看,原本是亏损的厂,设备陈旧,工人没有积极性,但国家投入资本以后,进行改革,效益就好转了。这样,资本家也赚钱,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对吧?于是,越来越多的民族资本家希望能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高潮。那么,什么又叫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呢?(课件: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大家看我们书上第21页最下面一段中提到了赎买。同学们都学过古文啊,“赎”是什么意思啊?就是“交换”对吧?我们这里可以理解成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就是赎买。下面大家看一看书上第22页的小字部分,然后思考一下,你们觉得赎买政策是否合理?你们觉得还有什么别的政策更好吗?好了,大家都看好了吧?现在老师给你们分四个小组。(以第几排为标准,分为四组)分别讨论一个问题,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发言。现在大家看大屏幕。(课件:⑴能不能国家直接强制性把这些企业收归国有?为什么?⑵能不能保持原有状况不变,仍然让民族资本家自己经营?为什么?⑶能不能一开始就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不经过过渡?为什么?⑷你觉得赎买政策合理吗?合理在哪?)(学生发言)(老师归纳:⑴力度太大,民族资本家不服气,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⑵打击民族资本家的积

第五课三大改造

第五课三大改造 作者:月儿弯弯、默为尘编写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802 一、【问题情景导入】 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那么什么使得毛泽东这么高兴呢?看了下面的图片你是不是已经知道了什么?1953年到1956年,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期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它是怎样进行的呢?是什么叫这么多人那么的高兴呢?让我们一起来去 探究这些问题吧! 二、【教材内容全解】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形式:(重点) 建立生产合作社,如: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疑似点破译】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低级形式,主要的生产资料、产品等归生产者集体所有。 通过这种方式,农民和手工业者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3、成果: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进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 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