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博采众长的学习态度

?案例:

?玛莎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严重抑郁,功课成绩下降,终日萎靡不振,几乎不与别的同学交谈。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要注意到,玛莎是与男朋友分手不久后变得情绪低落的。抑郁常常与失落感有关。玛莎也许在无意识中把自己的失落感、气愤或抵触情绪变成了对自己的责备和怨恨。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玛莎的抑郁出现之前,她的学习成绩属于中等水平,在出现心理问题后成绩有所下降。当人不能得到好的分数、感情支持、友谊或认可等奖励时,他在学习及其他活动中的努力就会停止。当玛莎变得抑郁时,她的行为也会有所变化,而那些变得更为消极的行为会使她更不可能得到好成绩、赞扬和关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玛莎在高中时学习成绩优秀。因此,她也许没有做好应对大学生活中的困难的准备。如果在她的自我形象中才智和能力非常重要,那么,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对她会是一个大的打击。与男友的分手也会使她感到自己无能。我认为,玛莎感到抑郁、脆弱和茫然,可能是由于她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受到打击而造成的。

?认知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分析玛莎的思维模式解释她为什么产生抑郁。她可能过于“放大”了近来她所遇到的那些问题的严重性,也可能是她有一些不现实的想法,比如“如果我现在不能出人头地,将来就一事无成”等这类错误的思维模式会导致抑郁。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会给教育带来变革

–机能主义,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新教育运动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引起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基本目的是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教师是发展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情感教

育是教学的基本动力

?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助于了解心理规律,比如注意的维持时间、两种注意的交替转换;

–了解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第三章补充二、记忆内容储存的形式

(一)语词

语词记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对语词的形、音、义经过形码、声码、意码的编码后将语词信息储存在记忆中。在记忆语词时,声码优先,形码和意码次之。

(二)表象

1.什么是表象

过去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叫表象。

2.表象的特征

形象性。头脑中保持的表象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并以生动具体的形象的形式

浮现,和过去感知该事物时的形象非常相似。

概括性。表象所反映的事物形象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共有的特点,是一种

类化了的事物形象。

3.表象的意义

1)表象是介于感知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2)表象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必须广泛地运用记忆表象才能理解和获得知识。

保持内容在质的方面的变化表现为:

内容更加简洁、概括,不重要的细节被省略;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具体、合理和有意义;内容变得更为夸张和突出。

保持内容在量的方面的变化。

记忆内容的量变包括记忆回涨和遗忘两个方面。

?记忆回涨也称记忆恢复,指识记某种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

立即测得保持量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表现:儿童比成人明显;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明显;完全不熟

悉的材料比不够熟悉的材料明显。

长时记忆的编码

?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按语义类别编码

?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

?主观组织

?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因素

?编码时的意识状态

?①有意编码效果好于自动编码。

?②组织活动参与可促进编码。

?加工深度

信息存储的条件与方法

?组织有效的复习

?①复习要及时

?②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好于集中复习

?③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

?④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再认

?内涵: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影响再认的因素

?依赖于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依赖于时间间隔

?依赖于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依赖于个体的期待

?依赖于人格特征

?回忆

?内涵:是人们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第四章二、智力测量

1.1904年,比纳(Alfred Binet)智力测验

?1916年,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第四版中的四种能力测验以及分测验的名称和内容

?语词推理

?词汇测验对图片上的物体进行命名或解释一个词

?理解测验运用逻辑或常识回答问题

?找错测验找出图中的错误。例如,图中自行车的轮子是方的

?词汇关系测验给出四个词,指出其中三个相近的词

? 2.数推理

?数测验用有数字的积木进行相加和计数,解应用题。

?数字序列测验给出一个数的序列,说出该数列随后的两个数字是什么。

?建构等式测验给出一组数字和数学符号,将它们构成正确的等式。

?抽象/视觉推理

?图案分析测验拼图或用积木重建图形

?图案复制测验照样子搭积木或画图

?图形矩阵推理测验将图形矩阵中某一缺失的部分补上

?折纸和剪纸测验选择能代表将一张纸折叠或剪切后的视图

短时记忆

?珠粒回忆测验准确记住摆放的珠子的顺序

?句子回忆测验听一遍之后准确地重复句子

?数字广度测验听一组数字后复述出来(包括顺背和倒背数字)

?实物记忆测验看过几个物体后说出它们刚才出现的顺序

智商的计算

?生理年龄(chronological age,简称CA)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

?IQ=MA/CA*100

?IQ低于100的人智力是不是低于平均水平?

?智商100只是一个数学上的平均数,而平均智力是指智商90-109之间的任何一个分数。

离差智商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离差智商(deviation IQ),表示一个人的原始分数高于或低于平均数的程度。

?离差智商=100+15Z,Z=(X-Xm)/S

多元智力理论

?言语智力(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运用于听、说、读、写中的智力,主要与言语的运用有关。

?言语智力比较发达的人,往往能通过口头或书面言语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擅长语言的理解与使用。如作家、诗人、记者、演说家、新闻播音员等。

?逻辑—数学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即运用于逻辑思维和解决数学问题中的智力。逻辑—数学智力发达的人,对抽象的概念非常敏感,擅长推理,思考时注重因果分析。如科学家、数学家、会计师、工程师和电脑程序设计师等

?视觉空间智力(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即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世界的智力。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空间及这些成分之间的关心的敏感性,以及用图画表达头脑中想象的概念等。

?视觉空间智力发达的人,善于通过想象进行思考,对视觉空间的感受性强,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重塑空间。如航海家、飞行员、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等。

?身体运动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 -gence)

?即善于运用身体动作表达思想和感情及灵巧地操作物体的智力。包括平衡、协调、敏捷、力量、速度、灵活性等特殊的身体技巧以及对外界或自身刺激反应的能力。

?身体运动智力发达的人,举手投足灵巧敏捷,如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和手艺人等。

?音乐智力(musical intelligence)

?即运用于唱歌和欣赏音乐中的智力。包括对于节奏和旋律的感受、欣赏和创作的能力。

?作曲家、指挥家、乐师、音乐评论家、乐器制作者和善于领悟音乐的听众?人际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即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中的智力。例如,觉察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

?人际智力发达的人,往往长于察言观色,善解人意、并与他人融洽相处,通常还具有很好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如成功的教师、社会工作者、演员、政治家等

?自我反省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0

?即明了自己的内在情感和内心世界,并能有效地运用这种自我认识能力指导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自我反省智力发达的人,能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分辨自己的心理状态,理解自我的内在情感,并根据对自我的了解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神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

?自然观察者智力(natural intelligence)

?是指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学有专长的自然观察者包括农夫、植物学家、猎人、生态学家和庭园设计师。

应用多元智能的课程或单元设计

?课程或单元名称:光合作用:把阳光转换成食物。

?课程或单元目标:让学生通过八种模式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学生能以视觉化、逻辑、语文或音乐等方式解释光合作用过程,并将转换和改变的概念与他们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教室资源或材料:展示光合作用的海报或图表。各种音乐磁带、磁盘和播放器材、水彩颜料、科学课本。

?学习活动:

?语文:阅读描述光合作用过程的课文章节和适当的词汇。

?逻辑—数学:制作一个反映光合作用过程的时间表。

?视觉—空间:用水彩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身体—运动:角色扮演光合作用过程中所涉及的“特征”。

?音乐:用能够表现光合作用顺序中各个步骤的各类音乐选集创作一个音乐作品。

?人际关系:小组讨论光合作用中叶绿素的转换作用,描述与此类似的学生生活。

?自我认识:写一篇日记,开头时分析个人的转换经验并和光合作用进行比较。

?自然观察者:比较种子在阳光充足和没有适当的光线时的生长状况。

?课程或单元步骤:

? 1.语文活动 2.逻辑—数学活动 3.身体—运动活动 4.视觉—空间 5.音乐活动

6.人际关系活动

7.内省活动

8.自然观察者行动

?评价程序:

? 1.对数学时间或绘画评分

? 2.要学生评价别人的角色扮演或歌曲

第五章。四、动机与行为

?动机与行为

–同一行为可有不同动机;同一动机产生不同行为。

?积极动机一定会产生积极结果吗?

?阴错阳差

?动机对结果的影响取决于:

?动机强度与行为方式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主要观点: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倒U

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

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

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

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

?成就动机对个体活动有重要作用;并影响到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它是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

?成就动机可以通过投射测验来测量。

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

?从个体行为目标上,权力动机分为个人化权力和社会化权力。

交往动机

?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

一、本能理论

詹姆斯:

?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有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如“爱、同情”。

?其他代表观点

?①人的大部分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本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下来,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③麦独孤: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

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形成的。人有18种本能。

动机的认知理论

自我效能论(班杜拉)

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期待是决定行为的的先行因素。

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两种。前者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后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即自我效能感。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包括:一是个体成败经验;二是替代性经验;三是言语说服;四是情绪唤起。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区别:

?①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②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它具有较大的稳定

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联系:

?①历史上统称为感情。

?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情绪的功能

?动机作用

–良好适度的情绪对人的活动具有动力作用。

?信号作用

–表情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感染作用

–情绪在个体之间可以传递,引起共鸣。

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一、情绪调节的内容

?具体情绪的调节

–包括所有正性和负性的具体情绪,如快乐、悲伤等。

?唤醒水平的调节

–主要是调节过程的唤醒水平和强烈的情感体验,同时也需要调节一些较低强度的情绪。

?情绪成分的调节

–不仅包括情绪系统的各个成分,也包括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行为等。二、情绪调节的类型

?根据调节过程的来源

–内部调节

–外部调节

?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

–修正调节

–维持调节

–增强调节

?根据情绪引起的原因

–原因调节

–反应调节

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生理调节

?情绪体验调节

?行为调节

?认知调节

?人际调节

第六章二、气质

气质是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格”、“性情”等含义相近。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

一般公认的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多血质的人象春天,敏捷好动,开朗活泼,善于交际。对一切吸引他注意的事物都会做出兴致勃勃的反应。在群体中比较受欢迎,言语富有感染力,表情生动,反应灵敏。但情绪不够稳定,喜怒易变,常有不守信用的行为表现。注意力容易转移,对事物的热情维持时间不长。

胆汁质的人像夏天,热情奔放,情绪兴奋,乐观向上。为人直率坦诚,工作主动,行为果断,爱指挥人。但自制力比较差,容易感情用事,脾气暴躁,行为具有攻击性。对工作、生活中碰到的眼前困难能坚决克服,但如果短期内不能解决困难,则会情绪低落,心灰意冷。

抑郁质的人似秋天,沉稳冷静,感情细腻,体验深刻,赋予想象。工作认真,不轻易许诺。在群体中会周到地领会别人的想法和感觉。但不善与人交往,在处理事情时优柔寡断,多愁善感,主动性较差。

粘液质的人如冬天,富于理性,情感不易发生且不外露,自制力强。行动缓慢沉着,善于完成需要意志力和长时间注意的工作。但有时情感过于冷淡,行动拘谨,不善随机应变,缺乏创新精神。

三、性格

1)性格与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关系密切

2)性格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

3)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有好坏之分。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区别

联系

气质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

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

场依存者的特点:

更多地利用外在参照确定自己的行为;

具有较强的受暗示性和较少的独立性;

认知改组技能低,通常不易从习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中摆脱出来;

对他人感兴趣,优先注意自己所参与的人际关系网络的状况;

社会技能高,善于社交。

场独立型者的特点:

对外在线索不敏感,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较少的受暗示性;

专注于概念和抽象原则;

容易完成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认知改组技能高;

对他人不感兴趣,喜欢孤独的与人无关的情景;

行为是非社会定向的;

不善于社交,社会技能低。

特质分类

1. G·奥尔波特

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特点的人格特质

中心能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的核心成分

次要指一个人的某种具体的偏好或反应倾向

姓名:简·比尔

年龄:22岁

首要特质:无

中心特质:占有欲强、自主性强、爱好艺术、引人注目、自我中心、轻信

次要特质:喜欢色彩鲜艳的衣服,喜欢独自工作,主张政治自由,上班爱迟到

2.卡特尔

表面特质(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内在的、决定表面特质的最基本的人格特质)

3.”大五”和”大七”人格

二)人格动力学

1.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在理论上,弗洛伊德把本我、自我、超我这三种力量描述为既相互独立又互相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冲突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解决这些内部的冲突,并为疏导能

量另辟途径。

2.自我所承受的压力来自何方?

当自我无法承受来自本我和超我的威胁时,人就会感到焦虑。一方面的威胁来自难以控制的本我的冲动,这会导致神经性焦虑的产生;另一方面的威胁来自超我的惩罚,这会导致道德性焦虑的产生。

人为了缓解焦虑,就会不自觉地形成一些防卫机制。

(三)人格发展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的发展要经过一系列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而人格的核心是在6岁以前形成的。他认为,儿童期对性快乐的欲望对发展具有持续的影响。

弗洛伊德是在广义上使用术语“性”,表示几种不同的生理性愉快的来源。

弗洛伊德划分出五个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中,能够使儿童产生快感的区域分别在一些不同的身体部位,儿童的快乐、挫折和自我表现都来自这些快感区。

弗洛伊德相信,许多成人的人格特质都与他们在某一个(或几个)发展阶段中形成的固着有关。

什么是“固着”?

固着是指那些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解决的心理冲突,是一种由于挫折或者过度放纵而形成的心理疙瘩。

(1)口唇期(0-1岁)

口唇期-依赖型人格一种具有被动倾向的人格。此类人习惯于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注意、礼物、爱情。非常轻信、被动,总是要求得到他人的关注。

口唇期-攻击型人格一种具有攻击他人倾向的人格。此类人总是以叫喊、咒骂或撕咬等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敌意。具有这种人格倾向的成人喜欢争论并刻薄地挖苦人、疑心很重,甚至喜欢盘剥别人。

(2)肛门期(1-3岁)

肛门期-排泄型人格“随意排泄”型人格,这类人不讲规则,具有破坏性、残忍并龌龊。

肛门期-滞留型人格“憋着不排泄”人格,这类人固执、吝啬、恪守规则但过于死板,并有强迫性洁癖。

(3)性器期(3-6岁)

恋母情结(俄狄浦斯情结)

恋父情结(伊拉克特拉情结,Electra complex)

生殖器型人格特质的成人爱虚荣,爱出风头,敏感,自傲,有自恋情向。

4)潜伏期(6岁到青春期)

弗洛伊德认为,潜伏期不是一个发展阶段,而是一段安静的时间,因为此时的心理-性欲发展停止了或被中断了。

(5)两性期(青春期以后)

在青春期,迅速增加的性能量会激活此前各阶段中未能得到解决的心理冲突。

性心理的发展走向成熟,人格也走向成熟。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哪些主要贡献?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人的早期经历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作用的思想;

第二,弗洛伊德明确地提出了婴幼儿期的喂养、大小便训练和性经验是人格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第三,弗洛伊德开创性地提出了人格发展过程可按阶段划分的观点。

对弗洛伊德理论有哪些主要的批评?

1. 弗洛伊德认为潜伏期时一段静止时期,对人格发展并不重要,难以让人理解和接

受。

2.过分强调“性欲”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实际上,认知因素和其他动机因素也有着

相同的重要性。

3.弗洛伊德的许多观点无法得到科学的证实,此外还有他对问题解释的模糊性。

三、行为主义理论——学习理论

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一切行为习惯都是习得的,人格也不例外。

象其他习得行为一样,人格也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过程形成的,包括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强化、消退、泛化等各种过程。

四、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者认为,特质理论是静止的,学习理论是机械的,精神分析理论是悲观主义的。

主要研究人的主观经验、人的潜能、人生中的问题和人类的理性。把积极的自我形象视为一个核心因素,一个决定人的适应行为的因素。

人本主义认为,只有本人的主观世界才是他头脑中对客观世界“真实的”反映。(一)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学说

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的过程。

自我实现者(self-actualizer),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人,也是在生活中极有创造性的人。

如何促进自我实现的发展进程?

第一,形成改变自己的愿望。

第二,对自己负责。

第三,学会检查自己的动机。

第四,诚实接受现实。

第五,运用成功经验

第六,做好“与众不同”的心理准备

第七,融入事业

第八,对自己的发展进行评价

二)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罗杰斯认为正常人的人格是在较大程度上达到“内部和谐”而形成的。

在关于人格结构和动力的问题上,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自我(self)。

四、不同人格理论的比较

特质理论

在描述和比较不同人格时,使用“特质”是非常有用的。临床心理学中使用的许多人格测试都是在特质理论基础上编制的。

但是特质理论难以摆脱循环论证的困扰。

精神分析理论

根据现代科学的标准,精神分析理论过于强调性驱力和生物本能的作用。

弗洛伊德理论虽然能够解释许多已发生的心理问题,但我们难以根据这种理论进行行为预测。也难以对许多精神分析的概念进行科学验证。

行为主义理论

与前两类理论相比,各种学习理论为人格研究所提供的理论框架是最具有科学性的。

然而他们在气质、情绪、思维和主观经验的理解上因缺乏深度而受到批评。

人本主义理论

该理论的最大优点,突出了人格中那些积极的方面。理论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和治疗,同时,人本主义思想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更高的意识境界和人生目标。

这类理论中使用的概念大多比较模糊,难以进行客观观察和测量。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0-1.5、2岁)

?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

?这种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思维伴随着动作或行动进行。这时,儿童只能考虑自己动作接触到的事物,只能在动作过程中思考,而不能在动作之外思考。同时,儿童既不会事先计划自己的动作,又不能预见动作的后果,是一种低级的思维形式。

?比如,孩子骑到小椅子上,同时说:“开汽车了!”“骑马了!”等。当丢开小椅子,玩起其它玩具后,开汽车、骑马的思维活动也就让位于其它思维活动了。

?(2)前运算阶段(2-6、7岁)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两岁时,发生了一种哥白尼式的革命,就是说,他们的活动不再以主体的身体为中心了。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正是由于这种消除自身中心的过程和具备象征功能,才使得表象或思维的出现成为可能。

?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例如,唯有当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放齐时才认为它们同样长;若把其中一根朝前移一些,就会认为它长一些。所以,在这个时期,儿童还没有运算的可逆性,因而也没有守恒性。

?它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即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

?比如,儿童到医院,看见医生给病人看病,回来后,自己找根绳成塑料管当听诊器,开始当医生,给小朋友看病。像这样模仿成人的活动,在这个年龄阶段是大量的。

?又比如,凭借一组形象的联想,给小朋友讲故事,像小熊请客、小猫学捉老鼠等。

这时,儿童的思维活动,已经可以摆脱动作的束缚,具有更大的活动领域。儿童可以初步计划自己的行动,并预见行动的后果。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皮亚杰认为,7-8岁这个年龄一般是儿童概念性工具的发展的一个决定性转折点。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真正的运算性质。换言之,他们已具有运算的知识(operative knowledge),这种知识涉及在一定程度上作出推论。

?例如我们把一只足球放在一些篮球中间,然后当着儿童的面把足球放在一些排球中间。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推理,这是同一只足球,物体不会因为改变地点而变化大小,因此这只足球不会比在篮球中时更大些。就一般而言,运算的知识是考虑事物如何从它们原来的样子改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而图型的知识只考虑某一时刻某一地点中物体的静止状态。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

?儿童在12 岁左右,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皮亚杰认为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便是形式运算。形式运算的主要特征是它们有能力处理假设,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而且,儿童在这时已有能力将形式与内容分开,用运算符号来替代其它东西。

?皮亚杰在概括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时强调,各阶段出现的一般年龄虽因各人智慧程度或社会环境不同可能会有差异,但各个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不会变。而且,各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它们之间不能彼此互换(皮亚杰,1980年)。

什么是自我

自我是一个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动力系统,它具有两个特征:

1、区别于他人的“分离感”,即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身体、情感和认识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2、跨时间、跨空间的“稳定的同一感”,即一个人知道自己是长期地持续存在的,不随环境及自身的变化而否认自己是同一个人。

内容(一)知

即自我认识,指对自己某种状态或总体情况的觉察和评价,包括自我觉察和自我评价。

自我觉察:即自我知觉,是对自己的某种状态、感受、情绪、态度、行为等的知觉以及知觉到自己的言语、情绪、行为、态度对别人产生的影响。

自我评价:是在自我觉察的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

表现为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

(二)情

即自我情感体验,是个体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

包括自尊、自信、自卑、成功感、失败感、自豪感、羞耻感等。

(三)意

即自我控制和调节,是个体对自己行为、思想和言语等的控制和调节。

有两方面的作用:发动和制止作用。

表现为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统称为"自我控制"。

1、儿童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3 — 4岁

间;儿童自我认识发展水平与其认知发展水平相关

①自我觉察能力:

②自我评价能力:

③社会认知能力:

2、儿童自我体验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4岁左右;

3、儿童自我控制开始发生的年龄期为4 — 5岁间。

[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1、物质自我

指自己的生理特征,如年龄、身高、体重、外貌、体格等。

2、心理自我

指自己的智力、情绪、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价值观、人生观等。

?3、社会自我

指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角色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等。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当个体发现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与类似于自己条件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致时,就加强了自我评价的信心,大大提高了安全感;相反,如果发现和这些人对自己的评价差距很大时,就会使自己的安全感受到极大的威胁。

①如果对自己的某种看法和评价来自于一个自己所崇敬的有权威的人物,那么他的意见极可能改变该个体对自我的看法,转而采取权威的那种看法。

②如果许多人众口一词地都确认一个人有某种优点或缺点,尽管这种评价与他原来的自我认识不尽一致,他也会转变自我认识而承认自己有那个特点。

③如果在自己是否具有某种特点或品质的问题上,别人的看法和自己的看法相差太大,或完全相反,此时,一个人很可能坚持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否定别人可能是正确的表现。因为相差太大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会威胁到一个人自我认识的稳定和统一,威胁到他的自尊心,破坏他心中所珍爱的自我形象,因此要用否定别人的看法来自我防卫。

?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一、什么是自我同一性

?青少年时期(12-20左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它将为成人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一性并不是在青少年时期才出现的,早在幼年时期,儿童已经形成了自我感知。

但是,青少年时期却是个体第一次有意识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这一阶段的冲突是: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第八章学习的迁移的意义

从理论上说,学习的迁移可以说明学得的经验如何影响人的继起的学习。

学习的迁移也是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向智力、能力转化的关键。

从实践上说,掌握了迁移的规律,可以减少许多特殊的学习,大大地提高教学工作的成效。

基本过程迁移的基本过程是一个概括的过程。即通过分析,概括出新旧课题的本质特征的过程。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 4 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4.横向研究11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

大学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编心理学的科学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社会生活 心理学的学科中有动物心理学(又叫比较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两个基本成员。 第一节人类生活质量与科学心理学 一.人类文明进程中对“人”、“心”的探索 古代哲学心理学的论题主要集中在人性本质的四个重要命题上: 1.身心关系问题。 2.天性与教养问题。 3.自由意志与决定论问题。 4.知识来源问题。 二.科学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1.所谓心理学,即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最早叫心灵,最早对心灵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的是孔子和亚里士多德。 3.人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①心理是脑的机能。②脑是心理的器官。③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④人的心理是遗传、环境与个体能动性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4.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初级阶段高级阶段 认识过程:(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感、情绪 意志过程中间环节 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5.心理过程中,认识过程的伴随状态的注意,认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能动的。 6.情绪表现为心境、激情和应激;情感是社会性的,是对较抽象的事物的反应,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三个方面。情感的发展水平是人的社会成熟水平的标志,情感发展水平越高,情绪调控能力就越强,人的社会精神面貌就越好。 7.心理现象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自然属性,总的来说,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8.心理学的学科任务主要对人类心理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描述发生的事情是心理学最基本的任务。 第二节心理学的由来和发展 一.心理学的由来、建立 1.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近代欧洲意识心理学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欧洲 历史上第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专门著作。 2.理性主义心理哲学的基本理念来自柏拉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康德、 黑格尔、赫尔巴特。经验主义心理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培根、洛克、伯克莱、休谟、米尔、孔德。浪漫主义心理哲学代表人物有卢梭、尼采、歌德、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蒙台梭利。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 建立。 二、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 1.结构主义心理学又称构造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为冯特。 2.机能主义心理学又称机能心理学,创始人为詹姆斯,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卡尔,具有使用主义倾向。 3.塔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创始人是维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考夫卡、苛勒。 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华生。 5.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医生弗洛伊德。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荣格、阿德勒、霍妮。

精选大学《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库35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358题(含参考 答案) 一、选择题 1.短时记忆 答案: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短暂、容量有限的一种记忆类型,在不复述的情况下保持时间在20毫秒至1分钟之间,容量为7+ 2个组块。 标准答案: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短暂、容量有限的一种记忆类型,在不复述的情况下保持时间在20毫秒至1分钟之间,容量为7+ 2个组块。 2.试述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 答案: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乐于交往,善于人处 3、情绪积极,意志健全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5、正视现实,适应环境 6、人格完整,智力正常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 标准答案: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乐于交往,善于人处 3、情绪积极,意志健全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5、正视现实,适应环境 6、人格完整,智力正常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 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 B.表象 C.记忆 D.知觉 标准答案:A

4.下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正确的是()。 A.以教师讲授为主 B.以学生活动和体验为主 C.以普及心理学知识为目的 D.以补救性教育为主 标准答案:B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 一、专门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团体心理辅导 3.个体心理咨询 二、非专门途径 1、班主任工作渗透 2、学科渗透 3、学校环境渗透 4、各种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 标准答案: 一、专门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团体心理辅导 3.个体心理咨询 二、非专门途径 1、班主任工作渗透 2、学科渗透 3、学校环境渗透 4、各种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 6.青少年的记忆特点有哪些? 答案: 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 3、意义识记方法占主导地位。 4、抽象识记能力有较大发展。 5、记忆广度增大。 标准答案: 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

大学心理学师资培训练习系统试题附答案

大学心理学师资培训练习系统试题附答案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大学心理学 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 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 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A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B A.集中性与分散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D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 )的三种模式。C A.接受过程; B.认知过程; C.同化过程; D.学习过程 14、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 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B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 的解决。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6、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A A.人际沟通; B.人际交往; C.亲 和行为; D.人际关系

大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博采众长的学习态度 ?案例: ?玛莎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严重抑郁,功课成绩下降,终日萎靡不振,几乎不与别的同学交谈。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要注意到,玛莎是与男朋友分手不久后变得情绪低落的。抑郁常常与失落感有关。玛莎也许在无意识中把自己的失落感、气愤或抵触情绪变成了对自己的责备和怨恨。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玛莎的抑郁出现之前,她的学习成绩属于中等水平,在出现心理问题后成绩有所下降。当人不能得到好的分数、感情支持、友谊或认可等奖励时,他在学习及其他活动中的努力就会停止。当玛莎变得抑郁时,她的行为也会有所变化,而那些变得更为消极的行为会使她更不可能得到好成绩、赞扬和关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玛莎在高中时学习成绩优秀。因此,她也许没有做好应对大学生活中的困难的准备。如果在她的自我形象中才智和能力非常重要,那么,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对她会是一个大的打击。与男友的分手也会使她感到自己无能。我认为,玛莎感到抑郁、脆弱和茫然,可能是由于她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受到打击而造成的。 ?认知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分析玛莎的思维模式解释她为什么产生抑郁。她可能过于“放大”了近来她所遇到的那些问题的严重性,也可能是她有一些不现实的想法,比如“如果我现在不能出人头地,将来就一事无成”等这类错误的思维模式会导致抑郁。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会给教育带来变革 –机能主义,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新教育运动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引起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基本目的是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教师是发展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情感教 育是教学的基本动力 ?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助于了解心理规律,比如注意的维持时间、两种注意的交替转换; –了解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第三章补充二、记忆内容储存的形式 (一)语词 语词记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对语词的形、音、义经过形码、声码、意码的编码后将语词信息储存在记忆中。在记忆语词时,声码优先,形码和意码次之。 (二)表象 1.什么是表象 过去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叫表象。 2.表象的特征 形象性。头脑中保持的表象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并以生动具体的形象的形式 浮现,和过去感知该事物时的形象非常相似。 概括性。表象所反映的事物形象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共有的特点,是一种 类化了的事物形象。 3.表象的意义 1)表象是介于感知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2)表象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必须广泛地运用记忆表象才能理解和获得知识。 保持内容在质的方面的变化表现为: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教学教材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 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 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 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大学心理学试题

单选题(每题 1 分共计 4 0 分) 1、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C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2、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3、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B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 ?斯金纳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5、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A A.升华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 ?投射作用 7、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8、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 ?具有境遇性 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D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 ?投射作用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B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B A.概念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3、在符号表征中,个体可直接运用()发现原理和原则,或者解决问题。C A.具体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图形思维

大学心理学科目测试题完整版

大学心理学科目测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概念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2.心理发展:(广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狭义)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期间所发生的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 3.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 4.感知:感觉和知觉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合称“感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外部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外部整体的反映。 5.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也叫“思维知觉”。 6.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7.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8.遗忘:识记过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9.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0.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1.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包括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两种成分。 12.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3.意志:是指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4.意志行动:由意志支配和调节的行动 15.个性: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整合 16.需要:需要是指一个人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17.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动机即行为原因。 18.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爱好比兴趣程度深一些。 19.能力:是指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20.气质:气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动力特点的综合。俗称“脾气”、“秉性”、“性情” 21.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2.自我意识: 二.简答题 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2. 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很熟悉、同时也是很复杂的一种现象。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状态三个侧面。 意义:有助于了解自己,加强自我修养;有助于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助于按照心理学规律组织教育和教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大学 选修课 心理学 复习资料 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独立的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三、心理学的体系 1.基础性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科学中与各分支心理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方法学问题,以及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本问题。 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 2.应用性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把基础性心理学所揭示出的一些基本规律应用于人类实践的各个方面,并进一步探索在各实践领域中 心理活动的具体规律问题。 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司法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 四、心理是脑的机能 1.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2.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第二章感觉、知觉和观察力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1.感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各种感受器能够区别出适宜的刺激,从而使大脑产生了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 映就是感觉。 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 感觉同时进行。 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所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感觉——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2)生理基础不同。感觉——单一分析器;知觉——多种分析器。 (3)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则是在感觉到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生理活动过程,知觉的反映 要借助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2.联系:两者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没有 感觉就没有知觉。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完整。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1.感觉的种类:根据感受器在人体内所处的位置和接受刺激的来源的不同,将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 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2.知觉的种类:根据何种分析器在知觉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皮肤知觉等。 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四、错觉 1.错觉:错觉是一种特殊的知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大学心理学试题7

大学心理学试题7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2、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的心理学流派是()。C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格式塔心理学; 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与活动是否能顺利完成相关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智力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5、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B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斯金纳 6、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

于哪个阶段()。B 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B.亲密感对孤独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 D.勤奋感对自卑感7、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 A.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B.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C.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理想自我; D.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8、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B A.不平衡性; 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差异性; D.发展的关键期 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10、“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

大学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基础心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和两大部分。 2、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和___。 3、有意后注意是在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的注意。 4、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 5、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和验证期。 6、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 7、马斯洛认为,人类有5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和。 8、气质的4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和。 9、从到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10、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2.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4.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5.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勒温 C.默里 D.罗杰斯 7.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8.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9.能力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10. "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自我意识 2、情景记忆 3、创造性思维 4、性格的理智特征 5、注意的范围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2、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正迁移。()

大学心理学测试试题(.)

大学心理学试题(10.21)

————————————————————————————————作者:————————————————————————————————日期: 2

大学心理学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C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智力 5、人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A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6、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水平和个别差异的是()C A.遗传因素;B.学习; C.社会生活条件;D.经验

7、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B A.不平衡性;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差异性; D .发展的关键期 8、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B 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B.亲密感对孤独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D.勤奋感对自卑感 9、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C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10、社会知觉最早是有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C A.弗洛伊德; B.洛克; C.布鲁纳; D.斯滕伯格 11、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D A.自我熏陶; B.道德灌输; C.制度约束; D.榜样作用 12、在群体健康行为的传播理论的模式中,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整体性和互动性进行理解的是()D A.单向传播模式; B.双向传播模式; C.互动传播模式; D.整体互动模式 13、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B A.全体性; B.科学性; C.主体性; D.发展性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 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 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章节题型内容 、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 2.个性心理 二、辨析题 第一章高等 教育心理学 概述1 .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2.教育工作中的“是为了不教”。(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5.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 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6.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 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 法? 7.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三、简答题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论述题1..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谈谈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

章节 题型 内容 1. 教师胜任力 2.教育机智3教学反思4自我效能感 5.教师期望效应 6.教学监控能力 7.教师角色 8.教学 风格 9.教学效 能感 1. 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 革的推进,对 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 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 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 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2. 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专家教师掌握 更多的知识。 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大学教师只 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 1.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 简述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和作用。 3. 简述教学反思的过程。 4. 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5.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 响。 6. 简述教育机智的表现方式。 7. 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 8. 简述专家教师的特点 9. 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 10. 试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1. 简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胜任力。 12. 简述教师胜任力及其结构。 13 .简述教育机智及其影响因素 1. 请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 成良好地教学反思习惯。 2.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有什么差别, 由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3. 老一辈教育学者吕型伟 曾说过 “教育是事业,事业 的 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 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请结合高 等教育心理学关于教师角色分类的划分,谈谈自己 对这段话的理解。 4.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心理健康如何维护。 一、名词解释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 师心理 四、论述题 并谈谈如何养 如何尽快完成

最新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 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要点归纳

心理学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的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不是 由意识控制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 4、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5、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 理倾向。人类的兴趣表现在力求认识世界,因此又叫认识兴趣。 6、意识:心理反应具有不同的形式,意识是心理反应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 现象。广义的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印象,表现为知、情、意的统一。 】 7、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是指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 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会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 1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12、创造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 原理的思维。 13、想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4、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 \ 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又称随意想象。 15、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16、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 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是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们顺利 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 18、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 式包括了个体独有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和。 19、性格是指人对现实具有评价意义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 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 20、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方面的心 理特征。 '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心理、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大学生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是什么、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任务、主要流派 一、判断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答案:错 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答案:对 观察法是在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下,通过被试的外部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答案:错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答案:对 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答案:错 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答案:对 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答案:错 被人脑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它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答案:错 从人的心理过程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障。答案:对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 答案:对 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并特别强调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错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答案:对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答案:错 人的心理过程总是体现在人的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受差异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 答案:对 二、填空题 心理学是研究___及其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过程和()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