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

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
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

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斌恺赖克方洪燕华王法霞陈如冲林少建钟南山

【摘要】目的目前国内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 小鼠的评价多数仅立足于气道炎性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哮喘的病理生理特征。本所率先从国外引进了小动物无创检测和有创检测肺功能仪。无创法检测时小鼠不必麻醉,而且每次可以同时检测多只小鼠,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能否取代有创法尚需更多的数据。本研究旨在建立无创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检测方法,并与有创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根据动物模型和气道反应性检测方法不同,动物分为: ①无创哮喘组; ②无创对照组; ③有创哮喘组; ④有创对照组。采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BALB/ c 小鼠哮喘模型,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用无创和有创的方法测定气道反应性。哮喘动物雾化吸入0 . 2~50 g/ L 倍增浓度的乙酰甲胆碱( Mch) ,测定相应浓度下的增强呼气间歇( Pe nh) 值或气道阻力( RL ) 值等指标。将小鼠吸入Mc h 后RL 或Penh 增加 2 倍的激发浓度以PC100 来表示。所有动物都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收集灌洗液, 涂片染色后分类计数。结果无创哮喘组PC100 均≤6 . 25 g/ L ,对照组PC100 均≥12 . 5 g/ L 。其Lo g2 ( 10 PC100 ) 值( 5 . 36 ±0 . 84) 显著低于对照组( 7 . 97 ±0 . 82)( P < 0 . 01) 。无创哮喘组从Mc h 浓度3 . 12 g/ L 开始, 其Pe nh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创哮喘组RL 值从Mc h 浓度0 . 39 g/ L开始就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 P < 0 . 05) 。无创组与有创组的气道反应性相关系数R =

0 . 96 ( P < 0 . 01) 。无创哮喘组和有创哮喘组的嗜酸粒细胞分别为( 54 . 00 ±5 . 96) % , ( 55 . 93 ± 5 . 92) % ,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的( 0 . 38 ±0 . 52) % , ( 0 . 63 ±0 . 74) %( P < 0 . 01) 。结论本研究表明以Penh 为主要测定指标的无创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

【关键词】小鼠;气道反应性; 支气管哮喘;增强呼气间歇; 无创检测

【Ab st ra ct】Objective Most of t he evaluation on asthmatic mouse model only based on the airway inflammation , not fully reflecting its pathophysiology. Noninvasive method of measuring bronchial hyper responsiveness can detect several conscious mice in one time , but whether it can replace the invasive technique needs more data to be identified. This study aims to establish a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mouse airway hyper responsiveness ,comparing with the invasive method.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ays of detection , mice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 non-invasive asthma group , non-invasive control group ,invasive asthma group and invasive control group . Mouse was sensitized and challenged with ovalbumin ( OV A) for asthmatic model . The mice were challeng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methacholine aero sol from 0 . 2 250 g/ L ,and the airway resistance was measured. Enhance pause ( Penh) or airway resistance ( RL ) was taken for each group . The dose of methacholine causing 100 % increase of respiratory resistance was defined as PC100 . The PC100 values were converted into Log2 ( 10 PC100 )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Bro nchoalveolar lavage cytolog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airway inflammation. Results The PC100 of non-invasive asthma group was ≤6 . 25 g/ L , and the non-invasive control group’s ≥12 . 5 g/ L . I t s Lo g2 ( 10 PC100 )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 5 . 36 ± 0 . 84) vs ( 7 . 97 ± 0 . 82) ( P < 0 . 01) . The Penh value of non -invasive asthma group began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Mch was 3 . 12 g/ L . The RL value of invasive asthma group was increasing at the beginning of 0 . 39 g/ L ( P < 0 . 05) . The coefficient rate of two groups was 0 . 96 ( P < 0 . 01 ) . The EOS ( %) of non-invasive asthma group or invasive asthma group was 54 . 00 ± 5 . 96 , 55 . 93 ± 5 . 92 respectively ,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0 . 38 ±

0 . 52 ,0 . 63 ±0 . 74 , P < 0 . 01) .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hows that single-chambered barometric whole-body plethysmography as a non- invasive lung function test can success fully detect airway

responsiveness in asthmatic mouse model .

【Key words 】Mice ; Airway hyper responsiveness ; Bronchial asthma ; Enhance pause ; Noninvasive method

从最早的电刺激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能力测定,到现在的无创单腔整体体积描计,国外在对动物气道反应性的测定技术上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而目前国内在对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小鼠的评价上多数仅仅立足于气道炎性指标,在气道反应性的检测方面近几年才起步,而且是用有创的方法。我所率先从国外引进了动物无创检测的肺功能仪。气管插管后再测定动物气道阻力的有创法是评价动物气道反应性的经典方法。无创法则不需气管插管等繁琐的步骤,在动物处于自然状态下就可以直接测定其气道反应性,而且每次可以同时检测多只小鼠,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能否取代有创法尚需更多的数据。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其与有创法的相关性,判定其是否能够有效检测动物的气道反应性,以期建立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的无创检测方法。

材料与方法

一、仪器与试剂

仪器: 本实验采用美国B u xco 公司小鼠无创肺功能仪和有创肺功能仪, 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小鼠肺功能检测仪器,主要包括体描箱,压力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 ,信号放大器和雾化器等。其工作原理是,将乙酰甲胆碱( met hac holi ne , Mc h) 或生理盐水( N S) 等通过雾化器雾化入体描箱内,箱内小鼠吸入雾化气体后呼吸运动的改变引起箱内压力、流量产出相应的变化,连接于体描箱的压力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 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至信号处理系统,并在信号放大器作用下转化为呼吸动力学各指标值。两套肺功能仪中,无创肺功能仪具有 6 个体描箱( 也有配置更多的) ,相应的传感器可以将各个箱内压力、流量的变化同步传至信号处理系统处理,因此可以同步为多只小鼠进行肺功能检测。主要试剂: 鸡卵白蛋白( OV A ) ( Ⅴ级, 美国S i gma 公司) , 氢氧化铝凝胶( 美国S i g ma 公司) , Mc h ( 美国Si gma 公司) 。

二、实验动物及分组

实验动物: SP F 级BALB/ c 雌鼠,5~6 周龄,体质量18~20 g ,购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并在该中心饲养。饲料为去OV A ( 不含鸡蛋) 的特殊食物。饲养环境符合SP F 实验动物级环境设施标准。分组: 根据动物模型和气道反应性检测方法不同,分为: ①无创哮喘组;

②无创对照组; ③有创哮喘组; ④有创对照组。其中,无创哮喘组、有创哮喘组每组10 只小鼠; 无创对照组、有创对照组每组8 只小鼠。

三、哮喘模型的建立方法

实验第0 天、第7 天和第14 天行腹腔注射致敏:模型组每次给予20μg OV A + 150μl Al (O H) 3 + 50 μl N S( 100 mg/ L ) 混悬液; 对照组给予200 μl N S 。实验第28 天、第29 天和第30 天行滴鼻激发; 模型组每次给予50 μl OV A2 N S ( 2 g/ L ) 滴鼻,对照组给予50 μl N S 。

四、检测的指标及原理

无创组用体积描记法测定增强呼气间歇( e n ha nce d p a u se , Pe n h) 如图1[ 1 ]所示: 曲线反映的是体描箱内小鼠呼吸时的压力变化; 曲线上部分为呼气相,下部分为吸气相; 气流受限时, 曲线的呼气相部分明显延长,呈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时特有的呼气末凹陷,呼气相延长的程度反映了气流受限的程度,定义为呼气间歇( Pa u se) ,用吸气峰流速(p ea k i n spi r a t io n p re s s ur e , P I P) 及呼气峰流速( p ea k e xpi r at io n p r e s s ur e , P EP) 比将其标准化即得Pe n h ,此参数即可反映气道反应性。计算公式如图所示: 其中Te 代表呼气相时间, Ti 代表吸气相时间, T r 代表呼气相“松弛时间”即呼气相描记箱内压力衰减为P EP 的36 %所用时间。Penh = P EP/ PIP ×Pa u se 。有创组测定的是气道阻力( RL ) 值。

五、气道反应性的检测

实验第32 天, 首先, 连接好B u xco 无创肺功能仪并定标。将自然状态下的BALB/ c 小鼠置入体描箱中,先测定基础Pe n h 值; 随后用Mc h 激发, 浓度由低到高依次为0 、0 . 20 、0 . 39 、0 . 78 、1 . 56 、3 . 12 、6 . 25 、12 . 5 、25 和50 g/ L ,记录此时的Pe n h 值,每次雾化吸入2 mi n ,记录3 mi n 。有创组则是将小鼠行气管插管后用B u xco 有创肺功能仪测定其RL 值。

六、气道炎症

气道反应性检测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PB S 0 . 8 ml ×3 次) , 回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离心, 细胞沉淀重悬,取部分计算细胞总数,余下部分制备涂片, H E 染色后行细胞分类计数, 每张涂片计数400 个细胞, 记录各种细胞数目。

七、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以? x ±s 表示,为进行无创组和有创组气道反应性相关分析, 分别将每个Mc h 激发浓度下的Pe n h 与RL 组转换为与N S 激发的基础值的百分比( Mc h 激发的Pe n h 值或RL 值/ N S 激发的Pe n h 值或RL值×100 %) 来表示。采用SPSS 11 . 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样本均数进行t 检验或相关分析, P < 0 . 05 、P <0 . 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小鼠的气道反应性

小鼠在各浓度级Mc h 激发下,各组RL 变化各异,具体见表1 。Penh 升为基础水平2 倍时的Mch 浓度定为PC 100 。无创哮喘组PC 100 均≤6. 25 g/ L ,对照组PC 100 均≥12. 5 g/ L 。具体分布见表2 。无创哮喘组Lo g2( 10 PC100 ) 值( 5 . 36 ±0 . 84) 显著低于对照组( 7 .

97 ±0 . 82) ( P < 0 . 01) 。

表 1 各浓度级Mch 激发下各组的平均气道阻力

组别

Mch ( g/ L)

基线生理盐水0 . 20 0 . 39 0 . 78 1 . 56 3 . 12 6 . 25 12 . 50 25 . 00 50 . 00 无创对照组0 . 48 0 . 45 0 . 46 0 . 49 0 . 45 0 . 52 0 . 52 0 . 54 0 . 77 1 . 39 2 . 03 无创哮喘组0 . 45 0 . 46 0 . 52 0 . 49 0 . 52 0 . 65 0 . 96 1 . 38 2 . 41 3 . 90 5 . 25 有创对照组1 . 57 1 . 61 1 . 68 1 . 85 2 . 21 2 . 41 2 . 61 3 . 22 4 . 07 5 . 05 6 . 81 有创哮喘组1 . 78 1 . 84 2 . 05 3 . 12 3 . 90 4 . 14 5 . 14 5 . 85 7 . 10 8 . 83 11 . 01 注: Mch : 乙酰甲胆碱

表 2 无创哮喘组和无创对照组PC100 分布

组别

PC100 ( g/ L)

0 . 00 0 . 20 0 . 39 0 . 78 1 . 56 3 . 12 6 . 25 12 . 50 25 . 00 50 . 00

无创哮喘组★★★★★★★★★★

无创对照组★★★★★★★★

注: “★”个数表示PC100 分布数目

用无创方法测得的小鼠气道反应性如图 2 所示,其气道反应性是以小鼠在NS 激发下的Penh 值为基准,取其他各个浓度级Mch 激发下的Penh 值与其百分比来反映。对于用有创方法测得的R L 值也是用类似的方法转换成比值来表示。两种方法(无创与有创) 分别测定的模型组与对照组的气道高反应性结果见图2 、图 3 。将无创哮喘组和有创哮喘组的气道反应性相应值行两样本的t 检验,得P > 0. 05 。

二、气道反应性的相关性

将反映无创哮喘组和有创哮喘组气道反应性的Penh 值和R L 行相关分析得出其相关系数R = 0.

96 ( P <0 . 01) 。见图4 。

三、气道炎症

见表3 。

表 3 各实验组肺泡灌洗液细胞涂片的细胞分类

组别鼠数嗜酸粒细胞( %) 中性粒细胞( %) 淋巴细胞( %) 巨噬细胞( %)

无创对照组8 0 . 38 ±0 . 52 10 . 63 ± 5 . 18 14 . 75 ±6. 34 74 . 25 ±5 . 55

无创哮喘组10 54 . 00 ± 5 . 96a 7 . 25 ± 2 . 39 10 . 43 ± 5. 07 28 . 33 ± 5 . 64

有创对照组8 0 . 63 ±0 . 74 12 . 00 ±4 . 87 14 . 00 ± 4. 10 73 . 37 ±6 . 84

有创哮喘组10 55 . 93 ± 5 . 92b 7 . 73 ± 3 . 55 11 . 88 ± 2. 81 24 . 48 ± 7 . 12

注:与无创对照组相比,aP < 0 . 01 ;与有创对照组相比,bP < 0 . 01

讨论

国外对小鼠气道反应性测定的方法研究颇多。最早的为电刺激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能力测定。由于是离体测定,故难以反映气道受刺激后黏液分泌和黏膜水肿等情况; 又因为标本只是取自大气道,所以不能完全反映小气道病变所引起的肺通气功能障碍。1967 年, Pal ece k 等[ 1 ] 首次建立体积描记法测定肺阻抗,此方法是通过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存在麻醉及手术等影响因素,而且不能对同一动物进行反复检测。后来,L i ke n s 等[ 2 ]将此法改进为经口气管插管,实现了重复检测,但对小鼠行经口气管插管则有一定的技术难度。1979 年, Pe n noc k 等[ 3 ]建立了双室体积描记法,但此法需要限制小鼠活动, 不适进行长期监测。1997 年, Ha mel ma n n 等[ 4 ]初步建立了无创的单腔整体体积描计法,克服了双室体积描记的不足。该方法是根据哮喘时Te 延长、表现为呼气末暂停时间延长即Pe n h 来定量反映气流受限程度。但Pe n h 并不是反映RL 的一个直接指标,目前仍存在不少争议。

目前国内对哮喘小鼠的评价多数仅立足于气道炎性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哮喘的病理生理特征。本实验率先在国内采用单腔的整体体积描计法检测BALB/ c 小鼠的气道反应性,探讨Pe n h 作为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指标的可行性,尝试建立无创高效的气道反应性检测方法。既往已证实,同样方法制作的哮喘模型,以有创检测的方式测得的气道反应性已明确高于对照组[ 5 ],本实验的有创哮喘组与对照组相比也同样证实有明显的气道高反应性。提示本实验建立的无创的气道反应性检测方法可能与既往经典的有创检测方法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将反映无创哮喘组和有创哮喘组的气道反应性的Pe n h 值和RL 值行相关分析,结果非常接近 1 ( P < 0 . 01) ,证实两种方法密切相关。无创哮喘组从Mc h 为3 . 12 g/ L 开始出现Pe n h 明显升高,而有创哮喘组从0 . 39 g/ L 就开始呈现这样的变化,提示无创方法的敏感性稍低。这可能与Mc h 在有创方法中是通过插管直接作用于下气道, 而在无创法中要经过鼻部等上气道后才作用于下气道有关。但是两组反应性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测得的反应性相当。此外,在检测小鼠气道反应性过程中,行无创方法的小鼠不必麻醉,而且每次可以同时检测 6 只小鼠,动态观察也不受限; 这些在有创方法中都无法实现。从气道炎性指标上看,无创哮喘组和有创哮喘组的嗜酸粒细胞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组( P < 0 . 01) 。而本实验所制作的模型是参照我所于2006 年已成功制作的哮喘模型[ 5 ], 说明该模型的气道炎性有良好的重复性。

综上所述,以Pe n h 为主要测定指标的无创肺功能检测方法作为BALB/ c 雌鼠气道高反应性的检测可行、高效。至于是否能应用于其他品系的检测,还有待论证,有报道Pe n h 在其他种群中敏感性不一致[ 6 ]。

参考文献

[ 1 ] Pal ecek F , Palece ko va M , Aviado DM , et al . Emp hyse ma i n i mmat ur e r at s . Co ndit io n p ro duced by t racheal co nst rictio n a nd papai n . Arch

Envi ro n Heal t h ,1967 ,15 : 3322 342 .

[ 2 ] Li kens SA , Ma uderl y J L . E ff ect of ela st a se o r hi st a mi ne o n si ngl e 2br eat h N2 wa sho ut s i n t he r at . J Appl Physiol ,1982 ,52 : 1412 146 .

[ 3 ] Pennock B E , Co x CP , Roger s RM ,et al . A no ni nva si ve t echni que f o r mea sure ment of change s i n specific ai r way re si st a nce . J Appl Physiol ,

1979 ,46 : 3992 406 .

[ 4 ] Ha mel ma nn E , Schwa rze J , Ta keda K , et al . No ni nva si ve mea sur ement of ai r way r espo nsi veness i n all er gic mice usi ng ba ro met ric

plet hysmograp hy. Am J Re spi r Crit Ca re Med ,1997 ,156 ( 3 Pt 1) : 7662 775 .

[ 5 ] 何胜东,赖克方,姚卫民,等. 小鼠哮喘模型气道反应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广东医学,2006 ,27 : 16592 1661 .

[ 6 ] Adler A , Cie slewicz G , Ir vi n C G. Unre st rai ned plet hysmo grap hy i s a n unrelia ble mea sure of ai r way re spo nsi vene ss i n Bal b/ c a nd C57BL/ 6

mice . J Appl Physiol ,2004 ,97 : 2862 292 .

【优秀文档推荐下载】气道高反应性

“凡大医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孙思邈 以下为本文具体内容:

气道高反应性 一概述气道高反应性(AirwayHyperReactivity,AHR),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如果这种刺激在正常人呈无反应状态或反应程度较轻,而在某些人却引起了明显的支气管狭窄,称为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受外界刺激就会气道收缩引起咳嗽、喘息、呼吸困难。以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最为常见。治疗宜针对病因,效果更好。对症治疗可以应用降低气道反应性的药物。 二病因及常见疾病AHR常有家族倾向,受遗传因素影响,但外因性的作用更为重要。目前普遍认为气道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当气道受到变应原或其他刺激后,由于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参与、气道上皮和上皮内神经的损害等而导致AHR。有认为,气道基质细胞内皮素的自分泌及旁分泌,以及细胞因子特别是TNFα与内皮素相互作用在AHR的形成上有重要作用。此外,AHR与β-肾上腺能受体功能低下、胆碱能神经兴奋性增强和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的抑制功能缺陷有关。在病毒性呼吸道感染、SO2、冷空气、干燥空气、低渗和高渗溶液等理化因素刺激均可使气道反应性增高。以支气管哮喘最为常见。 三鉴别诊断1.气道变窄 气道变窄是喉部或邻近器官的病变使气道变窄以致发生呼吸困难者。其并非一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症候群。由于气道变窄可引起缺氧,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窒息,危及患者生命。 2.气道陷闭 咽部肌张力降低可造成上气道吸气时陷闭。 四检查测定气道反应性:常用的方法是给受试者吸入不同浓度的激动剂(如组胺或乙酰

哮喘动物模型研究现状精

哮喘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开发治疗人类变应性疾病的新药。本文主要就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哮喘动物模型 Abstract : Bronchial asthma is a common disease and frequently encounter ed disease of respiratory apparatus.The pathogenesy is complic ated,establishing suitable animal models of asthma benefits th 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 to treat humans'allergic disease.A brief review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imal modles on asth ma was made in this *****. Key words:asthma;animal modle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有关哮喘发病机制的探索、新治疗方法的评价、新药研究与开发都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但是,动物自发形成的变应性哮喘很少,目前,哮喘的动物模型还很难完全模拟人类哮喘,只能在动物身上模拟哮喘的某些特征。 本文主要就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用于模拟人类支气管哮喘的动物种类很多,常用的如豚鼠、大鼠、小鼠、家兔等,用猫、狗、猪等动物复制哮喘模型也有报道。 1豚鼠 豚鼠是使用最广泛的变应性疾病动物模型。尽管这种动物与人类有极大差异,但致敏豚鼠的过敏性支气管收缩在研究抗过敏、支气管扩张药物方面仍然是最常使用的模型。 致敏豚鼠的支气管过敏反应是常用的“速发型”变态性支气管收缩模型]1],这类模型的发病机制与人类的哮喘症相仿,同属I型变态反应,其模型发病快,阳性率极高,但病程短,有些动物可发生急性过敏性休克而死亡,为防止动物过度反应死亡,可在激发前给豚鼠腹腔注射适量抗组胺药。腹腔注射卵白蛋白致敏豚鼠,致敏后14?21d,再用1 %的卵白蛋白给豚鼠雾化吸入2min或用0.01 %的卵白蛋白雾化吸入60min,可诱导豚鼠产生迟发相支气管收缩,在雾化吸入17?24h达峰]2]0此外,豚鼠还是研究职业性哮喘建立的第一种动物模型[3]。 以豚鼠作为哮喘模型有许多好处,例如:价格低廉,易处理,变应原诱发的支气管收缩与人类支气管哮喘中的收缩特点相同。但豚鼠缺乏具有明确基因型的种系,也缺乏相关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试剂,尽管能产生很好的气道炎症模型,但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免疫和遗传机制较困难。因此,在实验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大鼠、小鼠等动物进行研究。 2大鼠

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在春天秋天等这些敏感的季节,是上呼吸道疾病的播放时间,气道高反应性咳嗽,就是上呼吸道疾病的一种,它通常表现为有痰咳不出来,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解决,下面我们来讲解一下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酸食常敛痰,使痰不易咳出,以致加重病情,使咳嗽难愈。咳嗽严重时连一些酸甜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橘子、葡萄等也不宜吃,多吃甜食还会助热使炎症不易治愈。 民间有“生梨炖冰糖”治疗咳嗽的习惯,这种吃法对咳嗽初起(新咳)是不妥当的。肺热咳嗽才用雪梨,肺虚则不宜食用,否则越吃越咳。 蕃茄也可以治疗咳嗽,祛痰的效果奇佳,如果有咳嗽的症状及平日多痰或因感冒引起的多痰,都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家用水果治咳嗽病小秘方:

咳嗽吃什么水果好~~苹果:可和泡好的银耳一起放到凉水中煮汤,可再放入枸杞、枣等,能润肺止咳。另外,生苹果榨汁可防治咳嗽和嗓子嘶哑。苹果泥加温后食用,是儿童与老年人治疗消化不良的好药方。 咳嗽吃什么水果好~~梨:可生津止渴,清热止咳等。一种做法是把内部掏空,放入川贝、冰糖、蜂蜜等煮食。二是带皮切块,放到碗里再蒸,碗里最好再放上冰糖,煮好后可拌入蜂蜜,趁热吃效果最好。三是连皮切成块,和木瓜、蜜枣、猪骨一起煮汤,有清肺热、开胃作用。四是将银耳泡发后,和梨一起放到凉水中煮汤,根据口味不同可再放入枸杞、枣等。另外,还可捣泥成梨糕,加冰糖后食用,也能清热、治疗咳嗽。 荸荠:如果生吃一定要做好消毒,防止感染寄生虫病,用淡盐水泡一泡就可起到消毒作用。荸荠还可以入菜,最好用蒸或煮食。另外,去皮后榨汁服用,可治疗咽喉肿痛。 以上就是针对该种病情的食疗方式,一些家用的水果小秘方,对于治疗这些方法是很有效的,平时我们都要吃些水果和蔬菜,只要将自己所吃的水果做成以上的方法,就可以有效的治疗这种疾病呢,简单有效,是最实用的。

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要点

《无创正压通气(NPPV)的护理要点》护理查房: 一.汇报病史。 二.床边看病人,并上无创呼吸机。 三.分析学习。 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是指无需建立人工通道(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的机械通气方法。无创通气包括:气道内正压通气和胸外负压通气等。 正压通气:经口鼻连接的正压无创通气,由于其连接的方便性,已经成为主流,如BiPAP 呼吸机。 主要通过鼻罩、口鼻罩或面罩与病人连接 原理:在口端加一正压,气体顺着压差进入肺内,完成吸气;该正压降低或撤除,胸肺整体回弹,气体呼出,可以达到与生理呼吸、负压通气相等的通气效果。(即是建立压差实现通气。) 无创正压通气主要包括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和持续气道压力(CPAP)通气这两种通气模式。其中BiPAP模式最为常用。其中CPAP通气以输出持续气流的方式在呼吸道内维持呼气相的设定正压;而BiPAP通气除了在呼气相形成呼气气道正压(EPAP),还能在吸气相输出吸气气道正压(IPAP)气流。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应首选CPAP通气,如果存在高碳酸血症或呼吸困难不缓解时应可考虑换用BiPAP通气。 无创通气中的无创正压通气:以BiPAP为例 (3)适用范围: 神志清楚,有自主呼吸能力并足以触发机器同步;血流动力学稳定;分泌物不多或有能力自行清除;能适应鼻面罩。 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要点 (1)选择合适的鼻罩或面罩:应根据患者的脸型、胖瘦、有无牙齿及是否张口呼吸等情况而定,尽量选择柔软性好及密闭程度高的鼻罩或面罩。一般情况下脸型较宽较胖或张口呼吸者应选择口鼻面罩,较瘦或无牙(装义齿)着可选用鼻罩通气。如果选用的是充气面罩,则气囊充盈约2/3满,以手感有弹性为宜。鼻(面)罩的松紧度应适宜,过紧使患者有压迫感,且易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导致压疮;若过松,则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目的探讨预测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ACPE住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果分为成功组42例和失败组28例。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h后的相关因素和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NPPV治疗ACPE失败的预测因素。结果NPPV治疗失败28例,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治疗前患急性心肌梗死比例高,心率较快,平均动脉压偏低,乳酸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PV治疗2h后,成功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氧合改善优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急性心肌梗死、平均动脉压低、心率快、高乳酸水平可能是预测NPPV失败因素;NPPV治疗后,呼吸频率下降、Pa02改善,可预测NPPV治疗的有效性。 标签:无创正压通气;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预测因素 ACPE是心血管内科及重症医学科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患者常迅速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易累及多个器官功能,因此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肺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NPPV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大量循证医学证明,NPPV对治疗ACPE有显著效果,减少气管插管的概率和提高生存率。但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失败率。因此,能否提高应用NPPV成败的预见性及选择的准确性,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ACPE患者NPPV治疗失败的预测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ACPE住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果分为成功组42例和失败组28例。根据基础心血管疾病、诱因、临床表现(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和NT-proBNP)作出ACPE的诊断。应用NPPV的标准:(1)临床标准:中至重度呼吸困难,伴呼吸频率>25次/min、辅助呼吸肌的应用和胸-腹矛盾运动;(2)血气标准:Pa0290%。 1.2.2中断NPPV的标准 不能改善气体交换或呼吸困难加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电图不稳定(有新发的心肌缺血迹象或显著的室性心律失常);需气管插管来处理分泌物或保护气道;意识障碍或烦躁不安,不能耐受或配合面罩;12~24h内应用NPPV无改善。 1.3统计学方法

气道高反应性诊断详述

气道高反应性诊断详述 *导读:气道高反应性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管对各种刺激呈高度敏感状态,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和诊断依据,可直接反应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当 气道中以EOS为主的炎性细胞增多时,气道高反应性也随之出现,因而呈现间歇性可逆性的气流受限 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 气道高反应性的鉴别诊断: 1、气道变窄:气道变窄是喉部或邻近器官的病变使气道变窄以致发生呼吸困难者。其并非一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症候群。由于气道变窄可引起缺氧,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窒息,危及病人生命。 2、气道陷闭:咽部肌张力降低可造成上气道吸气时陷闭。 治疗:尽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均未完全阐明,但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要能够规范地长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使哮喘症状能得到理想的控制,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为使哮喘诊断治疗工作规范化,199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共有17个国家的301多位专家组成小组,制定了关于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GINA)。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也于1993年和1997

年议定和修订了中国的哮喘防治指南,促进了防治水平的提高。 一、成功的哮喘治疗的目标: 1、尽可能控制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2、改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3、使肺功能接近最佳状态。 4、预防发作及加剧。 5、提高自我认识和处理急性加重的能力,减少急诊或住院。 6、避免影响其它医疗问题。 7、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8、预防哮喘引起死亡。 上述治疗的目标的意义在于强调:①应该积极地治疗,争取完全控制症状。②保护和维持尽可能正常的肺功能。③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关键是有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坚持长期治疗。吸入疗法是达到较好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二、药物治疗治疗哮喘药物因其均具有平喘作用,常称为平喘药,临床上根据他们作用的主要方面又将其分为: (一)支气管舒张药,此类药除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控制哮喘的急性症状。 1、β2激动剂:β2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2-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虽匿壁堡壅查!!!!生筮堡鲞整!塑!坐!堡!!旦i!!坚型!!!!!∑亟:!!:塑!:!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李颖华李超乾 【摘要】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哮喘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在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制定防治方案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哮喘动物实验研究文献进行总结,从实验动物的选择、制备模型的方法及模型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哮喘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哮喘;实验模型;动物 R¥eachstatusonanimalm仇lelofbronchial嬲thmaLJy抽g’.Il“n,LJC^口D_q记以.DB户口r£m明ro,Re5夕i,u£oryMg矗ici拜P,执。Fir盯A,,izi口fPdHos户if口zD-厂GMn刀gziMPdif口Z己%it膪,百ify,N&竹行i挖g530021,(玩i珂a l[为rr8spo起di以g口“f^or:LJ(流口D—qi口粗 【AbStract】Bronchialasthmaisakindofcommonandrecurrentdisease,soestablishingananimalmodelofasthmaplaysasignificantroleinetiopathogenisis,pathogenesy,preventionand cureofasthma.Forfurtherresearchonasthma,thisarticlereviewedthelatestadvancesintheselectionofanimal。methodsofformulatingamodelandtheapplicationofmodel. 【Keywords】Asthma;Model;Animal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 T细胞及白细胞等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 气道炎症,并由此产生气道高反应性,从而引起可逆 性气流受限的一种疾病。近二十年来,世界范围内 的哮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哮喘在工业化国家的发 病率翻了一倍,是15岁以下儿童住院的主要原 因L1]。然而,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为止,人类 对哮喘发病的原因尚未十分明确,而直接对人体进 行实验有很大的限制性,因此,有关哮喘发病原因、 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等的研究在相当程 度上还需要通过动物实验进行。下面就近几年来支 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制作的现状作一综述。 l实验动物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哮喘动物模型有小鼠、大鼠 及豚鼠,也有使用马、羊、兔、犬等模型。有关研究发 现哮喘动物模型间不仅存在着种属、品系、性别、年 龄差异,在不同饲养坏境、佐剂及激发方法等方面也 有着显著差异性。 1.1小鼠近年来,随着大量的相关免疫学及分子 作者单位: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通讯作者:李超乾.综述. 生物学试剂的出现,以及小鼠免疫遗传背景较清楚, 品系较纯等优点,用小鼠制作哮喘模型有逐年增加 的趋势,在国外小鼠已成为主要的哮喘模型,国内仍 以大鼠和豚鼠为主。常用的品系有BALB/c、 C57BL/6、A/J等,可用于制作过敏性、感染性及转 基因哮喘模型。用小鼠制作的哮喘模型能产生早发 型和迟发型哮喘反应,多数模型均能复制出与人类 相似的特征,包括气道炎症反应、气道高反应性 (AHR)、气道黏液增多等,并已制备出反映气道慢 性炎症过程的气道重塑模型。Conejero等[21利用小 鼠制作的模型能产生明显的IgE型超敏反应、细胞 因子[如白介素(IL一4)、IL一5、IL一13等]明显肺部炎 症浸润。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用BALB/c、C57BL/6 系制作的哮喘模型,其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别[3]。小 鼠模型的缺点是体积小,操作及取材较困难,且其制 作往往需要多次致敏和激发。 1.2大鼠大鼠品系纯,来源多,价格较便宜,有关 分子生物学试剂较多,标本采集量较充足,对抗原反 应性较为一致,能出现与人类哮喘类似的速发相及 迟发相变态反应,因而大鼠哮喘模型应用有逐渐增 多的趋势。Schmiedl等[43用卵自蛋白(0VA)和灭 活的百日咳杆菌进行,1周后激发,于激发后4h、万方数据

哮喘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哮喘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开发治疗人类变应性疾病的新药。本文主要就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哮喘动物模型 Abstract:Bronchial asthma is a common disease and frequently encountered disease of respiratory apparatus.The pathogenesy is complicated,establishing suitable animal models of asthma benefit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 to treat humans’allergic disease.A brief review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imal modles on asthma was made in this paper. Key words:asthma;animal modle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有关哮喘发病机制的探索、新治疗方法的评价、新药研究与开发都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但是,动物自发形成的变应性哮喘很少,目前,哮喘的动物模型还很难完全模拟人类哮喘,只能在动物身上模拟哮喘的某些特征。

本文主要就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用于模拟人类支气管哮喘的动物种类很多,常用的如豚鼠、大鼠、小鼠、家兔等,用猫、狗、猪等动物复制哮喘模型也有报道。 1 豚鼠 豚鼠是使用最广泛的变应性疾病动物模型。尽管这种动物与人类有极大差异,但致敏豚鼠的过敏性支气管收缩在研究抗过敏、支气管扩张药物方面仍然是最常使用的模型。 致敏豚鼠的支气管过敏反应是常用的“速发型”变态性支气管收缩模型[1],这类模型的发病机制与人类的哮喘症相仿,同属Ⅰ型变态反应,其模型发病快,阳性率极高,但病程短,有些动物可发生急性过敏性休克而死亡,为防止动物过度反应死亡,可在激发前给豚鼠腹腔注射适量抗组胺药。腹腔注射卵白蛋白致敏豚鼠,致敏后14~21d,再用1%的卵白蛋白给豚鼠雾化吸入2min或用0.01%的卵白蛋白雾化吸入60min,可诱导豚鼠产生迟发相支气管收缩,在雾化吸入17~24h达峰[2]。此外,豚鼠还是研究职业性哮喘建立的第一种动物模型[3]。 以豚鼠作为哮喘模型有许多好处,例如:价格低廉,易处理,变应原诱发的支气管收缩与人类支气管哮喘中的收缩特点相同。但豚鼠缺乏具有明确基因型的种系,也缺乏相关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试剂,尽管能产生很好的气道炎症模型,但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免疫和遗传机制较困难。因此,在实验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大鼠、小鼠等动物进行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陕西省铜川市,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麻醉科ICU 赵红艳梁良韩瑾琪杜晓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NlP-PV)是用鼻罩/面罩等无创性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进行的正压辅助通气。近年来,在救治ARDS 方面,NIPPV 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在ARDS 的早期阶段应用NIPPV,可以有效阻止急性呼吸衰竭的进一步恶化,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对2003 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24 例早期ARDS 患者应用NIPPV 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4 例均为2003 年1,B一2006 年12 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确诊的早期ARDS 患者,诊断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0 年通过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男14 例,女10 例,年龄18~71岁。导致ARDS 的基础疾病包括:肺挫裂伤7 例,重症胰腺炎8 例,多发性创伤6 例,重症肺炎3 例.。24 例患者均是在诊断为ARDS 的早期进行了NIPPV 治疗。 2.2 治疗方法在行NIPPV治疗前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尽量去除诱因,限制液体入量,防治感染和各种并发症,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采用美国伟康公司Esprit 呼吸机的NIPPV S/T 模式,给予合适的鼻罩或口鼻面罩。吸入氧浓度(FiO2)35%一50%,吸气压力(IPAP)初始为5一8cmH2O,待患者适应后可逐渐增加,一般为12~l8cmH2O,呼气压力(EPIP) 初

NPPV无创正压通气的使用

NPPV无创正压通气得使用一.无创呼吸机得双水平模式(BiPAP 模式)。 定义:在病人吸气相机器给予一个较高得压力IPAP(PSV),在呼气相给予一个相对较低得压力EPAP(PEEP),所谓双水平气道正压。 IPAP(吸气相气道正压):帮助病人克服阻力,增加通气量,减少病人呼吸做功。 EPAP(呼气相气道正压):抵消病人得内源性PEEP,防止过度充气;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减少肺水肿;减少CO2重复呼吸。 PS( 支持压力): PS = IPAP – EPEP,即吸气压与呼气压得差值,P S越大,病人获得得潮气量就越大。 IPAP:吸气相气道正压 EPAP:呼气相气道正压 BPM(Rate):呼吸频率 IPAP%(I-time):I:E Ratio吸呼比 Rise Time:压力上升时间 O2%:氧浓度% 二.无创呼吸机得常用通气模式选择 自主呼吸模式(S模式):呼吸机与病人得呼吸频率保持完全同步,若病人自主呼吸停止,则呼吸机也停止工作,试用于自主呼吸稳定得患者; 时间控制模式(T 模式):患者没有自主呼吸得能力,需要一个时间

性得强制得模式来控制压力大小得输出; 自主呼吸/时间控制自动切换模式(S/T):在自主呼吸时以S 模式进行,在设定时间内无自主呼吸时则强制通气,试用于自主呼吸稳定,但可能有呼吸停止得患者。 简而言之,就就是患者在设定得时间内能自己触发呼吸机即为S 模式,不能则为T模式。以上所说得都就是无创呼吸机得双水平模式(BiPAP 模式),常用于Ⅱ型呼吸衰竭。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模式):常用于I型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强得自主呼吸,呼吸机在吸气相与呼气相均提供一个相同得压力,帮助病人打开气道,常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及重叠综合征等只需呼吸机稍微辅助得患者。该模式下,呼吸机按照提前预设得压力持续给病人气道内通气。 PAV模式(Proportional Assistant Ventilation 成比例辅助通气) 一种全新得工作模式,它通过容量辅助与流速辅助两方面成比例地辅助病人得自主呼吸,使病人得通气量扩大、呼吸功耗减少、气道峰压降低。其同步性能更好。 三.无创通气得适应症:主要适合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没有紧急插管指征、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得患者,此外还用于呼吸衰竭早期干预与辅助撤机。COPD,ARDS,哮喘,心源性肺水肿(左心衰),肺纤维化、重症肌无力、神经肌肉病导致得呼衰,围手术期(低氧),器官移植术后,胸廓畸形,已经插管得病人。

支气管哮喘的体内和体外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国际呼吸杂志2008年第28卷第6期IntJRespir,Mar.2008,V01.28,No.6 支气管哮喘的体内和体外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彭锦覃冬云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建立的支气管哮喘体内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总结,从常用动物的选择、模型的分类到模型的应用及仍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强调在实际运用时,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模型,而应该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最能敏感地反映出研究指标的动物模型。 【关键词】哮喘;实验动物模型;体内;体外 Currentresearchesonanimalmodelof嬲thmainvivoandvitroPENGJi行,QfNDo咒g一3J甜咒.匕60r口£oryD-厂P忍n,‘,nncoZogy,l!孰盘挖gdo卵g MPdif口ZCDZZegP,.Z矗口起Ji盘,29524023,Ghi行n 【Abstract】Throughreviewingrecentanimalmodelingresearchesofasthmahomeandabroad,acomprehensiveanalysisiscarriedoutfromtheselectionofexperimentalanimalsforasthmaresearchestotheclassificationandapplicationofanimalmodelsultimatelytotheexistingquestions。Itemphasizesthatanimalmodelsshouldbeselectedaccordingtothepurposesoftheresearch,thusreflectingtheindexofresearchmostsensitivelyinpracticaluse,butshouldnotadheretoonecertainmodel. 【Keywords】Asthma;Experimentalanimalmodel;Vivo;Vitro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慢 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高反应 性(AHR)和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国内外 哮喘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 重要疾病。 由于在哮喘患者中直接进行调查和临床研究存 在着科学和伦理学上的业障,有关其病因的确定、发 病机制的探索、治疗方法的评价和新药的研发在很 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就现阶段不同研 究方向中所应用的不同模型而言,动物模型可分为 三类:活体内模型、活体外模型和离体外模型。本文 将离体外模型并人活体外模型一起讨论。 l哮喘的活体内模型 在哮喘动物模型中,活体内模型能模拟疾病发 病全过程,为探讨其它多种体内外因素对疾病的影 响提供了一个平台,因而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青睐。 1.1哮喘模型动物的选择哮喘在动物界不是一 个天生的疾病,一般需人工建立。表1是人工建立 哮喘模型中使用过的动物种类和它们在应用中的优 缺点比较。 1.2哮喘动物模型的分类近年来,随着对哮喘发 病机制的广泛研究,各种病因所致的哮喘动物模型 日益发展起来。哮喘动物模型制作可归纳为五种: ①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②感染性哮喘动物模型;③ 职业性哮喘动物模型;④运动性哮喘(EIA)动物模 型;⑤转基因动物哮喘模型。 作者单位:524023湛江,广东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综述. 1.2.1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导致哮喘的变应原多 数为吸人性,故哮喘动物模型的制作多采用变应原致 敏后,再经气道给予变应原诱发哮喘发生。制作过敏 性哮喘动物模型的变应原主要有卵自蛋白(0Ⅵ~)、蛔 虫卵、尘螨、豚草、花粉、乳胶、蟑螂等。 1.2.1.1OVA诱发的哮喘模型OVA来源容 易,价格低廉,免疫原性强,最常应用于制备哮喘模 型。按抗原的组合,可分为两大类,单纯OVA致敏 与激发和复合形式的OVA致敏与激发。①单纯的 OVA致敏和激发:Kumar等n1使BALB/c小鼠吸 人高浓度OVA致敏,然后雾化吸入低浓度OVA, 持续8周,制出慢性哮喘动物模型;Itami等[21对 Wistar大鼠皮下植人热凝结鸡卵蛋白碎片使其致 敏,3周后,气管内注射热凝聚卵蛋白一次激发,复 制出哮喘气道嗜酸粒细胞(EOS)浸润和发作期 AHR模型。②复合形式的OVA致敏和激发:是以 OVA为过敏原,其它物质为佐剂。姜鲁宁等[33先用 含有OVA、氢氧化铝凝胶及灭活百日咳杆菌的混合 液腹腔注射致敏,再以0vA一次激发,造出SD大鼠 哮喘模型。田代印等H3用硫酸铝钾取代氢氧化铝,并 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使蛋白质变性,两者形成混 悬小球后能充分混合,增强了OvA的致敏效果。 1.2.1.2尘螨诱发的支气管哮喘模型为使模型 更接近人类哮喘自然发病过程,目前很多研究者倾 向于使用空气源性过敏原。空气源性过敏原以尘螨 (屋尘螨和粉尘螨)最为常用。已知尘螨有两种活性 成分(Derp1和Derp5)。目前模型的制作多采用 Clarke等[53的方法,但国内郝敏麒等口3报道,单纯采 用C1arke方法并不能制出满意的哮喘模型,可能因万方数据

无创正压通气2017指南20201114145307

最新无创正压通气指南的摘要(______ 年)2017-06-05翻译代冰李文扬 问题1无创正压通气是否应该应用在由慢阻肺急性加重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管理? 推荐意见:强烈推荐将无创正压通气应用在慢阻肺急性加重而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证据级别I , Grades推荐强度A] 问题2无创正压通气是否应该应用在哮喘发作患者的呼吸管理? 推荐意见:可以将无创正压通气尝试性应用于哮喘发作患者。[证据级别II , Grades推荐强度C1] 问题3无创正压通气是否应该应用在限制性肺部疾病患者(RTD)急性加重时的呼吸管理? 推荐意见:推荐将无创正压通气作为一线治疗措施,应用于限制性肺部疾病患者(RTD的急性加重。[证据级别IV, Grades推荐强度A] 问题4无创正压通气是否应该应用在由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管理? 推荐意见:可以将无创正压通气尝试性应用于由间质性肺炎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证据级别IV, Grades推荐强度C1] 问题5 CPAB或者Bi-PAP模式是否应该应用于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 推荐意见:推荐将无创正压通气作为一线治疗措施,应用于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证据级别I, Grades推荐强度A] 问题6无创正压通气是否应该应用在胸部创伤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管理? 推荐意见:1?无创正压通气可以尝试性应用于胸部创伤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证据级别II, Grades推荐强度C1]; 2?如果治疗团队经验丰富,推荐将无创正

压通气用于胸部创伤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证据级别II, Grades推荐强度B] 问题7无创正压通气是否应该作为辅助撤机手段? 推荐意见:推荐将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存在合并症的慢阻肺患者的辅助撤离有创通气的过程中。[证据级别I, Grades推荐强度B] 问题8无创正压通气可否作为一种有效的呼吸管理手段,应用于围手术期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或治疗? 推荐意见: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治疗或预防围手术期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可能有效。[证据级别II, Grades推荐强度B] 问题9无创正压通气是否应该应用在免疫妥协/免疫抑制患者急性呼吸衰竭时的呼吸管理? 推荐意见:推荐将无创正压通气作为一线治疗措施,应用于伴有急性呼吸 衰竭的免疫妥协/免疫抑制患者。[证据级别II, Grades推荐强度A] 问题10无创正压通气是否应该应用在ARDS患者急性呼吸衰竭时的呼吸管理? 推荐意见:1?无创正压通气可以谨慎的尝试用于ARDS患者。[证据级别 I,Grades推荐强度C1]。2.推荐将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轻度并且其他器官受累较轻的ARDS患者。[证据级别II,Grades推荐强度B] 问题11无创正压通气是否应该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 推荐意见:1?无创正压通气推荐用于慢阻肺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证据级别II, Grades推荐强度B]。2?无创正压通气在非慢阻肺的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证据不足。[证据级别IV, Grades推荐强度C2]。3?除了轻症患者,不建议将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流感所致的重症肺炎患者[证据级别IV, Grades推荐强度C2] 问题12无创正压通气应用在拒绝气管插管(do-no t-i ntubate orders)或高龄(elderly)患者急性呼吸衰竭时是否有效?

感冒后咳个不停,可能是气道高反应性惹的祸

感冒后咳个不停,可能是气道高反应性惹的祸 为何感冒后容易出现咳嗽变异性哮喘(CV A )? 患者张女子今年54岁,3个月前出现感冒,感冒好了,可却咳个不停,症状为无痰干咳,夜间或凌晨咳嗽较为明显,咽部发痒,特别在吸气或讲话时更咳得厉害,无发热,精神好,检查做了不少,药也吃了不少包括各种抗菌药物、止咳药物等,但是咳嗽还是没缓解。后来到了医院经医生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 A)。为何感冒后容易出现咳嗽变异性哮喘(CV A )?人感冒后容易导致气道的炎性细胞增多时,使气管对各种刺激(如冷空气、油烟、灰尘)呈高度敏感状态,气道高反应性也随之出现,气道的高反应性容易导致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CV A )的主要表现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易发生在女性和儿童,CV A是引起我国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慢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CVA常发生在感冒后,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长时间抗感染治疗无效。CV A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及凌晨咳嗽较为明显?感冒?冷空气?灰尘及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国内多中心调查结果显示CV A 约占慢性咳嗽原因的三分之一?应排除药物性干咳有的药物可诱发干咳,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β肾上腺

素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等药物可诱发慢性咳嗽,通常表现为持续性干咳,夜间或卧位时加重,停药3-7d咳嗽明显减轻乃至消失。咳嗽变异性哮喘如何诊断?支气管扩张剂诊断性治疗咳嗽症状可明显缓解,但不能做为诊断标准,根据《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推荐采用以下诊断标准:1、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气道高反应性),或PEF 平均变异率> 1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抗哮喘治疗有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药物治疗CV A 治疗原则与典型哮喘相同? 根据《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1、吸入糖皮质激素( 如布地奈德)联合支气管舒张剂(如丙卡特罗、特布他林、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治疗比单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舒张剂治疗能更快速 和有效地缓解咳嗽症状?推荐使用的复方制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氟替卡松/沙美特罗(舒利迭)?2、如果患者症状或气道炎症较重,或对吸人激素治疗反应不佳时,建议短期口服糖口皮质激素治疗?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顺尔宁)治疗CV A 有效,能够减轻患者咳嗽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减缓气道炎症?少数对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可能有效?4、中医认为CV A 与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有关,治疗宜疏风宣肺?止咳利咽,采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有效?咳嗽变异性哮喘不及时治疗的危害部分CV A 患者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典型哮喘。病程长?

气道激发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on test,BPT)也称气道反应性测定试验,是用以测试支气管对吸入刺激性物质产生收缩反应程度的方法。气道反应性(airway responsiveness)指气道对各种物理、化学、变应原或运动的反应程度。正常人气道对上述微量刺激并不引发平滑肌收缩或仅发生微弱收缩反应;而在同样刺激下,某些哮喘患者则可因气道炎症处于过度反应状态,表现出敏感而过强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反应,引起气道缩窄和气道阻力增加,从而引发咳嗽、胸闷和喘息等症状,这称为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通常情况下,支气管激发试验采用标准的雾化器雾化吸入一定量的激发剂,比较吸入前后的肺通气功能指标,如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吸阻力(airway resistance,Rrs)或峰流速值(PEF)等的变化来衡量气道对刺激的反应程度。 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的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病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气道存在炎症的间接反映。支气管激发试验能为支持或排除哮喘病的诊断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并对哮喘的病情判定、疗效评估等有重要帮助。 第一节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一、气道炎症机制 气道慢性炎症导致的气道损伤可使气道胆碱能性的敏感性增强,从而产生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包括变应性因素和非变应性因素。除IgE介导的变应性炎症反应外,还有许多非变应性因素如呼吸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某些非过敏抗体(如IgG4)、某些非过敏介质(如补体)、渗透压的改变等物理因素、某些药物等化学刺激等,这些非变应性因素均可激活肥大细胞,从而改变气道反应性。由于气道炎症可导致的气道平滑肌呈易激性,使气道处于痉挛易激状态,从而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的其他变化如渗出增加、粘膜水肿、腺体分泌亢进、上皮损伤等均可加剧气道高反应性。 二、遗传等因素 与气道高反应性关系更为密切的是遗传因素,研究证明在哮喘患者的无症状直系亲属中气道高反应性者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在有哮喘家族史而无临床症状的正常儿童,其气道对乙酰甲胆碱和组胺的反应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某些特应性患者在未发生哮喘以前就可表现出气道高反应性,这些现象提示了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受到遗传基因和的控制。研究表明某些遗传基因或IgE?遗传模式制约着患者气道反应性的高低。 此外气道长度、内径、气流速度、气道形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气道反应性。由于女性气道内径小于男性,因此基础呼吸阻力(Rrs.c)略高于男性?但气道反应阈值,男女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年龄与气道反应性之间有无相关性尚存有争议,有的报告表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气道反应性有增高的倾向。 三、气道神经受体的影响 迷走神经紧张度增高与哮喘病患者的气道反应性增高有密切关系。已知M胆碱受体至少有M1、M2、M3三个亚型。气道粘膜下腺体、肺泡壁、副交感神经节均存在丰富的M1胆碱受体。M1受体激动时,主要借助Gp/q蛋白激活磷脂酶C,促使内质网Ca2+释放,进而促使蛋白激酶活性提高,神经节传导加速,乙酰胆碱释放增加,结果导致气道高反应性。M2

家庭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技术专家共识

家庭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技术专家共识 内容介绍: 目前,由于国内尚缺少呼吸治疗师,大多数睡眠中心缺乏专业的睡眠技师团队,学科建设相对滞后,加之家庭无创通气的购买尚未纳人处方管理,需要从应用技术层面对以下方面进行进一步规范:明确适应证,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进行压力滴定和设置参数,处理不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长期随访管理等。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组织专家,参考国内外现有指南和临床研究文献,结合国内专家的经验,在2012年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草案)”的基础上,以睡眠呼吸疾病的家庭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技术为切人点,制定出家庭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技术专家共识。 2017年10月,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发布了关于家庭睡眠呼吸暂停检测的临床应用声明,成人睡眠呼吸暂停的诊断和有效治疗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家庭睡眠呼吸暂停检测是多导睡眠图的补充。文章指出只有临床医生可以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以及原发性鼾症,并针对家庭睡眠呼吸暂停检测的临床应用应用提出相应建议。

2017年10月,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发布了关于应用家庭睡眠呼吸检测诊断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意见书,主要目的树确立应用家庭睡眠呼吸检测诊断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地位,为临床工作者在临床中国诊断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提供指导。 睡眠呼吸疾病(sleep related breathing,SRB)是一组睡眠中呼吸异常的疾病,伴或不伴清醒期呼吸功能异常。包括不同病因所致的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低通气和睡眠低氧性疾病等。睡眠呼吸疾病是睡眠疾病中仅次于失眠的第二大类疾病。其患病率高,合并症多发,对健康危害严重,近年来已引起临床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在内的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可有效改善多种睡眠呼吸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减少心脑血管和代谢相关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近20年来,随着NPPV临床适应证不断拓宽,治疗有效性和舒适度不断提高,接受治疗人群的迅速扩大,NPPV已经成为睡眠呼吸疾病首选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我国睡眠呼吸疾病的无创通气治疗还处于无章可循和随意性较强的欠规范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无创通气领域的健康发展。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在参考国内外现有指南‘4刮和临床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拟定本共识,意在指导国内NPPV在睡眠呼吸疾病治疗中的规范化应用及管理,期望能成为指导我国睡眠呼吸疾病无创通气规范应用的临床依据。

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 (作者: 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指在不需要气管插管的情况下,使用各种技术增加自主呼吸患者的通气。近年来NPPV在急性呼吸 衰竭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研究证实NPPV可减少患者气管插管率和 病死率,避免或减少有创通气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日,可以作为某些急性呼吸衰竭急性恶化时的一线治疗,或者作为药物治疗和氧疗无效时首选的机械通气方式]1,2 ]。 1无创正压通气的模式 目前常用的无创正压通气模式有5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面罩压 力支持通气、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面罩压力支持通气的结合、 辅助控制通气[3]。所有这些模式均以通过面罩给予气道正压为特征,其呼吸周期由患者控制]4]。 2 NPPV的临床应用 2.1在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关于NPPV在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多数文献均认为NPPV经济有效,能减少

气管插管的需要,降低住重症监护病房和住院天数[5],并能够降低住院病死率[6]Bott等[7]通过对60例COPD伴轻度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证明NPPV组在呼吸困难指数、pH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有改善,且病死率低于对照组。Brochard等 :8]对85例COPD和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的多中心随机试验表明NPPV组患者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病死率均较低。英国胸科协会BTS(2002) : 9]建议:对于重症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首选NIPAP。Josephine等]10]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及在严重酸中毒之前应首选NIPAP , NIPAP 可以降低死亡率,减少气管插管率,减少治疗失败。周玮、张锦[11 ]通过NPPV在95例COPD急性加重期H型呼吸衰竭并神志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证明无创通气可有效治疗COPD呼吸衰竭并神志障 碍的患者。在COPD稳定期,NPPV的治疗尚有争议,非对照实验显示,对于COPD伴有 睡眠障碍低通气患者NPPV可降低氧解离率及低通气,改善了患者睡眠质量,这样可以通过消除夜间低通气而改善白天的血气和提高肺功能[12]。目前尚缺乏大样本实验证实COPD稳定期患者使用NPPV可降低死亡率。 2.2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是有效且安全的。Nava等]13]进行的多中心研究,结果发现NPPV治疗组PaO2 /FiO2、呼吸频率和呼吸困难改善更迅速,而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两组相似,但亚组分析发现具有高碳酸血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