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元粉

谷元粉
谷元粉

产品介绍:

谷朊粉1.面包的制作。添加1-3%(视面粉的筋率而定)的谷朊粉能增强面团筋力,提高面团的粘弹性、延伸性和稳定性,能保存醒发时产生的气体,并能控制膨胀,使面包体积一致。保形性好,提高面包质量,延长老化时间,还可以增加面包的营养成分。不同于添加化学强筋剂

2.方便面、长寿挂面、面条的制作。添加1-2%的谷朊粉能增加面条的韧性,加工时不易断头,耐煮耐浸泡且筋道有咬头。

3.火腿肠、三明治、午餐肉等肉制品。谷朊粉是肉制品中最佳的粘结剂、填充剂。尤其是添加在鱼肉、香肠红肠和肉罐头中可部分代替瘦肉,增加弹性和致密度,降低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提高出品率,延长货架期。

4.可用做各种什锦菜、三鲜烤夫、素鸡腿、素鸡肠等的原料,不但能改变食品结构和风味,而且还可提高食品的营养成分。作为一种低脂、无醇类产品,它已成为全世界极为推崇的营养食品直接进入消费家庭。 5.作对虾、五星、七星鳗鱼、蟹、贵重鱼苗等高档精饲料的基础原料。利用它的朊粉是一种优质、廉价的蛋白质资源,但由于其含有较多的疏水性氨基酸,导致蛋白质功能性质较差,从而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因此本文针对提高谷朊粉的乳化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筛选出适合改善谷朊粉乳化性能的蛋白酶。在蛋白酶水解谷朊粉过程中,研究了谷朊粉浓度、酶浓度和水解度等因素对谷朊粉乳化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其工艺条件。通过喷雾干燥制备酶解谷朊粉,进一步探讨pH值、盐浓度对酶解谷朊粉的乳化性能的影响;利用酶解谷朊粉作为乳化剂制作人造奶油。试验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分别采用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Flavourzyme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Protamex复合蛋白酶水解谷朊粉,发现其达到各自较好乳化性能时具有不同的水解度。中性蛋白酶水解速度较快,乳化稳定性不好;碱性蛋白酶水解速度较快,水解后的谷朊粉乳化性能不佳;木瓜蛋白酶水解速度慢,乳化性能也较差;Flavourzyme风味蛋白酶与Protamex复合蛋白酶水解谷朊粉后的乳化性能较好,Flavourzyme风味蛋白酶和Protamex复合蛋白酶能够较好地提高谷朊粉乳化性能。因此选择Flavourzyme风味蛋白酶和Protamex复合蛋白酶作为后续研究用酶。(2)分别采用Flavourzyme风味蛋白酶和Protamex复合蛋白酶对谷朊粉进行水解,探讨了底物浓度、酶用量、水解度、预处理方式对谷朊粉乳化性能的影响。通过L_9(3~4)正交试验,优化出Flavourzyme风味蛋白酶水解谷朊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底物浓度8%,酶用量1000u/g,水解度7%,不进行预处理。在此条件下其乳化性达到73.71%,乳化稳定性达到62.44%。Protamex复合蛋白酶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8%,酶用量1250u/g,水解度7%,不进行预处理。在此条件下乳化性达到74.5%,乳化稳定性达到63.5%。(3) Flavourzyme风味蛋白酶和Protamex复合蛋白酶水解后的谷朊粉在NaCl浓度为0.2mol/L时乳化性能达到最大,在偏酸或偏碱时谷朊粉也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4)将两种蛋白酶水解后的谷朊粉应用于奶油生产,比较两种酶解谷朊粉作为乳化剂制作的奶油发现:Protamex复合蛋白酶水解后的谷朊粉乳化效果较好,但Flavourzyme风味蛋白酶独特的蛋白脱苦性能使得奶油苦味较淡,品质较好

烟粉虱的生物防治

烟粉虱的生物防治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又称甘薯粉虱、棉粉虱,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害虫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新生物型(B型)的出现和广泛传布,以及抗药性的迅速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棉花、蔬菜和园林花卉等植物的主要害虫,平均每年在世界各地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亿美元,在美国10年内所造成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近年来,我国粉虱种群发生动态出现了明显变化,B型烟粉虱有逐年加重危害与蔓延的趋势。在烟粉虱的治理中,生物防治是十分重要的控制手段,且烟粉虱的天敌资源丰富,各国学者对其天敌的研究和应用做了较多工作并已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 1 捕食性天敌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已报道的烟粉虱捕食性天敌约有114种(隶属9目31科),其中瓢虫94种、捕食蝽25种、草岭14种、捕食螨17种。虽然天敌种类较多,但实际应用的只有少数几种,且大部分属多食性捕食者。Dean等指出多食性捕食者具有行为可塑性,可通过取食多种猎物提高其捕食作用,使种群得以繁衍。 1.1瓢虫类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原产于美国,为粉虱的专食性捕食者,在加州和弗罗里达等地已成功地应用于控制棉花和圣诞红上的烟粉虱,并已被引入欧洲和我国福建。在室内,小黑瓢虫以取食粉虱卵的生殖力最强,而在田间取食粉虱若虫时生殖力较大。当粉虱密度较低时还可取食红蜘蛛等其它猎物,但不能维持种群繁衍。小黑瓢虫能够捕食已被寄生的粉虱若虫,但随着蚜小蜂的发育能被逐渐辨别而嗜食未被寄生的若虫。小黑瓢虫已由多家公司生产销售,其温室作物

推荐释放量为1头成虫/1.39-9.29m2。有报道说,小毛瓢虫(Nephaspis oculatus)捕食烟粉虱的潜能虽低,但其搜索力明显强于小黑瓢虫,因此当粉虱密度较低时,该种瓢虫的种群密度较高。 1.2 捕食蝽类盲蝽Macrolophus caliginosus为多食性捕食者,取食烟粉虱的卵、若虫和成虫,且更嗜食粉虱卵;当粉虱密度较低时,还可取食某些花卉植物以维持其种群的延续。在欧洲,盲蝽已被广泛用于防治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由于该盲蝽历时1个多月方能建立种群,与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同时释放是保持温室粉虱种群密度较低的关键措施。目前已在地中海地区一些国家得到应用。Rabou报道在茄子地以2头/株的释放量连续释放3次盲蝽,1个月后粉虱种群便可得到有效控制;以0.5-1头/m2的释放量每2周1次,结合每周释放1次丽蚜小蜂,亦能有效地控制温室番茄粉虱的危害。此外,斯氏盲走螨(Typhlodromus swirskii)和Euseius scutalis取食烟粉虱后,其内禀增长力比烟粉虱增大,且能在温室单一种植的作物上抑制烟粉虱种群的增长,有进一步利用的价值。 2 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与应用烟粉虱的寄生性天敌资源丰富,包括恩蚜小蜂属(Encarsia)、桨角蚜小蜂属(Encarsia)、Amitus属和阔柄跳小蜂属(metaphycus)的许多种类。我国初步调查记录有19种(主要隶属恩蚜小蜂属和桨角蚜小蜂属)。 2.1恩蚜小蜂属该属种类多为单寄生。少数为重寄生或多寄生。成虫均将卵产在寄主体内。由于丽蚜小蜂能成功地防治温室白粉虱,因此,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不少研究与报道。有关成蜂和幼虫的生物学特性、该蜂与粉虱相互作用的种群动态

烟粉虱的危害生物型及有关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北京农业科学 烟粉虱专辑 14烟粉虱的危害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 北京 100089?-2úóúèè′?oí??èè′?μ?????3??a?àê3D?o|3??¨?üμè?-??×÷??ó???êò°×·?ê-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相比涉及74科420余种植物具有更大的经济危害性 烟粉虱在我国部分地区正在取代温室白粉虱成为温室及其它经济作物的主要害虫本文对国外烟粉虱的部分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1889年Gennadius 记述了希腊的一种烟草害虫这是烟粉虱的首次报道在美国的甘薯上发现了第一个新北区白粉虱标本称之为甘薯粉虱[2]·?ààμ???ò2±?μ??ì?y2?????19个种名作为B. tabaci 的同物异名[3]?ì·?ê-?ú???×?D?1óD?T·?ê-oí?êêí·?ê-μè??????3? ???÷?2??êêó|?üá|ò??°′?2¥?2??2???μ??üá|é?óD?ù2?í?óúê?ò?D??§??òà?Y?ì·?ê-μ??aD?2?òì???ì·?ê-??·??aè??ééú??Dí ??óDè???B 生物型重新命名为银叶粉虱 文中描述了烟粉虱在温室花卉上前所未有的的危害据统计从1985~1998年间 A B 型比A 型产更多的卵因而分泌更大量的蜜露 而A 型不会它具有导致西葫芦叶片银叶化的特征从世界许多地方收集的烟粉虱标本证明了这样的假设B 生物型的存在可以用异构酶标记法和多态DNA 扩增法来证实 Bellows (1994)提出以烟粉虱B 生物型为基础建立粉虱新种Bemisia argentifolii B 型蛹的几个形态特征成为鉴别银叶粉虱的依据 B 生物型argentifolii 前蜡缨细窄与之相反这些描述和用于区分A 和B 生物型异构酶标记以及在某些条件下生物型不能交配的证据已经被用做新的分类单元

二化螟、烟粉虱、赤霉病抗药性上升

·26· 26 农技推广 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公布了2018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结果显示,与2017年对比,二化螟、烟粉虱、赤霉病等抗药性快速上升,值得农业部门重点关注。 抗药性监测对农药减量增效及农业生产安全意义重大,同时也为科学用药提供重要决策参考。据了解,2018年全国农技中心继续组织全国21个省(区、市)的100个抗药性监测点,对16种重大病虫草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涉及田间常用的38个农药品种。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专家也给出了用药方案调整的具体建议。 褐飞虱 目前监测地区褐飞虱种群除对烯啶虫胺、毒死蜱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外,对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呋虫胺、吡蚜酮等其他田间常用药剂都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 对策建议:在褐飞虱防治过程中,迁出区和迁入区之间,同一地区的上下代之间,应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避免连续、单一用药。 建议各稻区停止使用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防治褐飞虱;严格限制吡蚜酮防治褐飞虱的使用次数,每季 水稻最好使用1次;交替轮换使用烯啶虫胺、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等药剂,延缓其抗性继续发展。 白背飞虱 目前监测地区白背飞虱所有种群对噻嗪酮、毒死蜱等药剂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噻虫嗪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 对策建议:鉴于白背飞虱和褐飞虱通常混合发生,且目前褐飞虱已对噻嗪酮产生高水平抗性,建议各稻区暂停使用噻嗪酮防治白背飞虱,延缓其抗性继续发展。考虑到新烟碱类药剂对白背飞虱的毒力依然很高,在田间稻飞虱种群以白背飞虱为主时,可使用氟啶虫胺腈、烯啶虫胺、噻虫嗪、呋虫胺等药剂。 灰飞虱 目前监测地区灰飞虱所有种群对新烟碱类噻虫嗪、烯啶虫胺以及吡啶甲亚胺类吡蚜酮等药剂处于敏感状态;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处于中等水平抗性。 二化螟、烟粉虱、赤霉病抗药性上升 朱启臻:通过社会化服务,可以让一部分年轻人在任何季节都有事可做。播种、打药、收割等等。保证粮食安全,首先要有一支稳定的农业生产队伍,这是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平均要400多公斤粮食才能满足需要,所以要重视粮食的生产数量。要推进机械化,但有的地方、有些农业类型不适合机械化。 孟然:冯大哥家地大,大农机、无人机都能用上,但小户怎么办?种地不挣钱怎么办?这是大家特别关注的问题。 朱启臻:国家一直在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在这方面,你们有什么高见? 冯立田:我们实施了托管,年轻人出外打工,自己种不了地,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还有一类,有的农户不愿意把地拿出来,他自己想种,也想托管,但是土地面积小,所以十户、八户的连到一块,把这地弄成100多亩、200来亩,形成联合。 朱启臻:小户结合面积相对就大了,然后再让合作 社托管。保障粮食安全的生产队伍,既要有规模化、现代化的农民,也不能排斥传统的小农户,因为有些农产品只能小农户生产,机械化种不了,小农户的存在是客观条件决定的,所以现在强调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体系中。除了建好粮食生产的主体队伍,科学技术的研发、 应用、推广也非常重要,不同的主体对科学技术态度不一样,兼业农户,有没有科学技术无所谓,种粮大户就不一样,总是到处寻找新品种、新农机。 冯立田:找一些大的院校。 朱启臻:政府不断提高对种粮农民的保护和支持措施,支持的精准性也会越来越高,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老实人不吃亏,让农业变成最有吸引力的职业。 来源:央广网

烟粉虱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

烟粉虱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 摘要烟粉虱是徐州市棉花、蔬菜等多种旱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总结其危害特点,并对其重发原因加以分析,以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烟粉虱;发生;防治 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是我市棉花、蔬菜等多种旱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自2001年在新沂市部分乡镇首次发现以来,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受其为害,棉花、蔬菜等作物大量落叶、落果,煤污病暴发,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据调查,烟粉虱在我市适宜寄主近70种,包括棉花、大豆、蔬菜等作物及一品红、紫荆等花卉林木,这些寄主作物往往插花种植,播期又相互交错,许多成为桥梁寄主,为烟粉虱种群暴发提供了稳定的食料条件。 1危害特点 烟粉虱是一种寄主范围广、传播和蔓延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为害程度高、防治难度较大的危险性害虫,在适宜的寄主植物上具有趋嫩性,成虫喜聚集在植物顶部嫩叶背面活动,在植物的中下部叶片主要是卵及若虫。烟粉虱对植物的为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成虫、若虫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寄主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使受害叶片褪绿萎蔫直至死亡;二是成虫可作为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传播病毒病;三是由于其分泌蜜露引起被害植物煤污病的发生,虫口密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影响光合作用和外观品质。据调查,烟粉虱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危害症状,如番茄被害,表现为果实不均匀成熟;甘蓝、花椰菜被害表现为叶片萎缩、黄化、枯萎;西葫芦、南瓜被害表现为银叶;花卉一品红被害造成茎苍白,叶黄化;棉花被害,叶正面出现褐色斑,虫口密度高时出现成片黄斑,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质量。近几年我市因烟粉虱危害造成棉花脱落成光杆、茄果类蔬菜减产超过5成以上的例子屡见不鲜。由于该虫迁移扩散能力较强,在发生量大的地区,秋季将大量向城区扩散,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甚至影响居民出行。 2重发原因

告别白粉虱的6个好方法

告别白粉虱的6个好方法 罪魁祸首爱吃蔬菜,啥都会危害(如番茄、茄子、黄瓜、辣椒等等) 叶背上各种虫态的粉虱(图片来源:网络) 瓜叶上的粉虱(图片来源:网络)

番茄叶上的粉虱(图片来源:网络) 辣椒上的粉虱(图片来源:网络) 危害连锁反应 1、粉虱本身会分泌蜜露(它的排泄物),污染叶片和果实,容易引发煤污病,导致减产并会降低产品商品性。

番茄果上的煤污(图片来源:网络) 2、粉虱是刺吸式口器,在叶背上吸汁液,可以顺带传播病毒病。 由粉虱传播的黄化曲叶病毒病(图片来源:网络)好方法在这里! 1、根除虫源

? 育苗室应与生产的棚室隔开,育苗前或定植时,清理基地里的残株杂草,使用熏杀或喷杀方法消灭残余成虫; ? ? 棚室通风口设尼龙纱网,控制外来虫源。 ? 2、轮间作处理 ? 把棚室周围的露天蔬菜换成种茼蒿、菠菜、芹菜、蒜苗等粉虱不喜欢而又耐低温的蔬菜,可以避免粉虱飞向棚室蔓延危害; ? ? 也可用以上蔬菜与作物间作,防止粉虱传播蔓延。 ? 3、生物防治(有机农场可用) ? 人工释放粉虱天敌,如丽蚜小蜂(每株成虫或者蛹3~5头,隔10天左右放一次,共放4次)、草蛉(1头草蛉可以吃掉170头粉虱幼虫)。 ?

番茄田释放寄生蜂(图片来源:网络) 草蛉可以捕杀粉虱(图片来源:网络)4、穴施药剂驱虫(菜农经验) ?

在定植时,选择一些可以穴施的药剂,如添了缓释成分的片剂农药、生物菌制剂施惠等,可以起到好的驱虫效果。 ? 5、黄板诱杀成虫(强烈推荐) ? 粉虱成虫具有趋黄性,在发生初期就应该挂上黄板,黄板可以市场上购买1元以下/张,或是自己制作(购买黄色的硬纸板或者用油漆涂成黄色, 套上透明的塑料袋,再涂上一层粘油,粘油是10号机油加点黄油调匀制 成的,隔10天左右换下涂了油的塑料袋,再重新按前面的步骤换上新的)。 ? ? 黄板挂在植株的上方相平或者稍高,每亩40~50张左右,视虫害程度而 增加。 ? 番茄田挂黄板(图片来源:网络) ?

烟粉虱测报技术规范20150428

NY/T ××××—2012 烟粉虱测报技术规范(试行稿) 1 范围 1.1 本规范规定了棉田烟粉虱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越冬虫源基数调查、成虫迁入监测、系统调查、大田普查、预测方法,以及数据汇总、汇报方法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1.2 本规范适用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非自然露地越冬区棉田烟粉虱的测报调查和预报。 2 术语与定义 2.1 烟粉虱若虫分类:1龄和2龄若虫统称低龄若虫,3龄、4龄若虫和伪蛹统称为高龄若虫。 2.2 发生危害期的划分:全年的发生危害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蕾期烟粉虱和花铃期烟粉虱,简称蕾虱和花铃虱。 2.3 百株三叶成虫量(头/百株三叶):指选取一定株数棉花,在每株指定部位选3张叶片,用翻转叶片法调查叶片上成虫的数量,折算成百株三叶成虫量。 2.4 距蔬菜保护地距离:指棉田边缘与蔬菜保护地边缘最近点的直线距离。 3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分蕾期和花铃期,以百株三叶烟粉虱成虫虫量为指标定发生程度。发生程度分为5级,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具体分级指标如下: 表1 烟粉虱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4 越冬虫量调查 4.1 调查时间 在蔬菜保护地揭膜前一周左右调查。正常年份各棉花揭膜时间,长江流域棉区在4 1

月上中旬;黄河流域棉区5月中旬,西北内陆棉区在6月上旬。 4.2 调查地点 棉田周边的保护地蔬菜上,重点调查葫芦科、十字花科、豆科、茄科和菊科等蔬菜。按距离棉田小于500m、500~1000m和大于1000m分别调查各类蔬菜保护地,每类保护地调查2个。 4.3 调查方法 保护地内蔬菜上随机取5点,每点随机选4株蔬菜,每株分别取上部、中部、下部叶片各1张,调查成虫和高龄若虫的数量。对叶片着生密集较难区分上、中、下部叶片的蔬菜,可取上、中部嫩叶2张和下部老叶1张,调查烟粉虱虫量。 成虫调查采用翻转叶片法,将叶片轻轻翻转,动作要既轻又快,集中精力迅速目测背面叶片上的大概成虫量,然后仔细查看叶片中的成虫数量,再加上估计已飞走的虫量,计为整个叶片上的成虫数量。高龄若虫的调查方法,取白纸一张,用刀刻出一个1cm×1cm的正方形小孔。将白纸上的正方形小孔随机放在叶片背面上,计数正方形小孔中高龄若虫的数量;还要估算叶片面积,算出单片叶片若虫量。结果记入烟粉虱越冬虫量调查记载表(见附录A表A.1)。 5 棉田系统调查 5.1 成虫迁入棉田时间调查 5.1.1 调查时间 棉花移栽或定苗后开始,至烟粉虱迁入棉田达始盛期结束,一般为15天左右。 5.1.2 调查地点 分别选择距保护地蔬菜田小于500m、500-1000m和大于1000m的棉田各1块,作为系统调查田。 5.1.3 调查方法 保护地,在系统调查田内,面向蔬菜保护地一侧、距田埂1m左右处悬挂黄板,每块田挂2块黄板,黄板尺寸为20cm×30cm。黄板悬挂高度为黄板下缘高出棉花冠层10cm。随着棉花的生长,黄板悬挂高度相应提高,以保持黄板与棉花冠层的相对高度。黄板5天更换1次,雨后及时更换。每5天调查1次,观察黄板上诱集的成虫数量。当成虫迁入数量显著增加,结合历年观测情况,确定成虫迁入棉田的始盛期。调查结果记入烟粉虱黄板诱集记载表(见附录A表A.2)。 5.2 棉田系统调查 5.2.1 调查时间 自黄板监测烟粉虱成虫迁入棉田始盛期开始,至9月底结束,每5天调查1次。晴天2

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区别

调查 研究 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区别Ξ 胡敦孝, 吴杏霞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北京 100094) 摘要: 对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形态做了区别,介绍了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在生物生态学上的差异,同时给出了B型烟粉虱特征性银叶反应的鉴定方法。 关键词: 烟粉虱; 温室白粉虱; 银叶反应 中图分类号: S43313 S43614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529-1542(2001)05-0015-04 长期以来在中国北方温室中发生的粉虱均为温室白粉虱(T 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在露地未见粉虱大发生的报道。但从1995年以后,烟粉虱(Bem isia tabaci G ennadius)在北方部分温室中逐渐蔓延开来,2000年8~11月北京市东南郊的温室蔬菜和露地蔬菜烟粉虱大暴发。烟粉虱又称棉粉虱,甘薯粉虱, 是热带或亚热带大田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最近十几年来,出现新的B型烟粉虱(又称银叶粉虱Bem isia argentif olii Bellows&Perring),它比其他型烟粉虱有更强的适应能力,造成作物严重减产和品质损害,已引起世界各国关注[1~3]。如何防治这两种粉虱,明确它们在温室、大棚蔬菜、花卉上的生 物学特性和相互关系,以及B型烟粉虱在田间棉花、蔬菜、花卉等作物上的发生情况,首先需准确认识这两种粉虱。现把这两种粉虱的主要区别介绍如下。 1 粉虱鉴别的主要特征 粉虱的分类鉴定是根据粉虱4龄若虫后期的拟蛹特征来进行,其中拟蛹腹部端节背面的皿状孔的特征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分类特征主要包括:皿状孔的形状,隆起或凹陷;盖片的形状;舌状突是否突出盖片外,突出部分的形状,末端是否具有刚毛,是否伸出皿状孔外等等。皿状孔的功能是排泄蜜露。肛门即开口于盖瓣下面与舌状突的基部,盖片和舌状突起控制蜜露最终排出的作用。用于分类的其他拟蛹特征还很多,见图1所标注内容[4]。 2 两种粉虱拟蛹的区别 显微镜下观察,烟粉虱的皿状孔为长三角形,舌状突长,匙状,顶端有一对毛,尾沟基部有瘤状突起5~7个(封面图右上)。而温室白粉虱皿状孔长心脏形,舌状突短,上有小瘤状突起多个,轮廊呈三叶草状,顶端有1对刚毛,亚缘体周边单列分布,有60 图1 粉虱拟蛹模式图(仿Matin修改) 多个小乳突,背盘区还对称有4~5个较大的圆锥形大乳突(封面图右下)。在田间,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烟粉虱拟蛹的外观为椭圆形、边缘自然倾斜,通常无背刺毛,颜色为淡绿色至黄色,有1对红眼睛(封面图中上)。在多毛的叶片上,拟蛹边缘被叶毛挤压成不规则形,拟蛹背面可具刺毛;温室白粉虱拟蛹的外观为立体(边缘垂直)椭圆形,似蛋糕状,颜色为白色至淡绿色,半透明,拟蛹边缘有腊丝,背上通常有发达直立长刺毛5~8对,是由原乳突内蜡腺分泌的(封面图中下),光滑的叶片上也有不具长刺毛的拟蛹。两者成虫羽化均经拟蛹背面的倒“T”形裂缝中脱出。拟蛹壳上有圆形孔的均为该拟蛹寄生蜂的羽化孔。温室白粉虱被寄生的拟蛹为黑紫色,烟粉虱被寄生拟蛹为深褐色。烟粉虱B型与其他型烟粉虱的拟蛹在形态上很难区分,依据个体第4前亚缘毛(ASMS4)存在于种群中比例的大小,前胸气门外的腊缘饰的宽度曾用来区别烟粉虱B型和A Ξ收稿日期: 2001-05-29

烟粉虱

中文名称:烟粉虱 英文名称: 中文别名:棉粉虱;甘薯粉虱;银叶粉虱;煤污病 拉丁学名:Besimia tabaci(Gennadius); Bemisia inconspicua ; Aleyrodes tabaci;Capnodium spp 分布区域:世界分布:烟粉虱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害虫,首先报导于1889年,在希腊的烟草上发现,命名为我国的烟粉虱。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很多国家均有分布。80年代以前,主要在一些产棉国入苏丹、埃及、印度、巴西、伊朗、土耳其、美国等国的棉花上造成损失;80年代以后,在蔬菜、花卉上也发现此虫危害,入也门的西瓜、墨西哥的番茄、印度的豆类、日本的花卉(一品红)均遭受严重危害。 中国分布:记载于1949年,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陕西和台湾等地,近年来在新疆、河北、天津、山东、北京和山西也已发现,逐年严重呈爆发趋势。 形态特征: 为害作物:80年代中期,国际上报道烟粉虱的寄主植物范围包括74科420种,目前估计已超过500种。我国烟粉虱的寄主尚未有完整的记录,据北京市农科院调查:在温室,有9科32种蔬菜上发现有烟粉虱,几乎遍及所有的蔬菜。其中,羽衣甘蓝、球茎甘蓝、甘蓝、青花菜、花椰菜、西红柿、长茄、人参果和西葫芦、荷兰黄瓜及网纹甜瓜受害严重;在露地,共有9科15种植物上有烟粉虱为害;在观赏植物上,烟粉虱为害17科27种园艺植物,其中一品红和菩提树受害严重。 分布区域:世界分布:烟粉虱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害虫,首先报导于1889年,在希腊的烟草上发现,命名为我国的烟粉虱。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很多国家均有分布。80年代以前,主要在一些产棉国入苏丹、埃及、印度、巴西、伊朗、土耳其、美国等国的棉花上造成损失;80年代以后,在蔬菜、花卉上也发现此虫危害,入也门的西瓜、墨西哥的番茄、印度的豆类、日本的花卉(一品红)均遭受严重危害。 中国分布:记载于1949年,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陕西和台湾等地,近年来在新疆、河北、天津、山东、北京和山西也已发现,逐年严重呈爆发趋势。 为害症状:烟粉虱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导致植株衰弱,若虫和成虫还可以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的产生,密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另外,烟粉虱还可以在30种作物上传播70种以上的病毒病,不同生物型传播不同的病毒。烟粉虱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为害症状:叶菜类如甘蓝、花椰菜受害表现为叶片萎缩、黄化、枯萎;根茎类如萝卜受害表现为颜色白化、无味、重量减轻;果菜类如番茄被害表现为果实成熟不均匀,西葫芦表现为银叶;在花卉上,可以导致一品红白茎、叶片黄化、落叶;在棉花上,使叶正面出现褐色斑,虫口密度高时有成片黄斑出现,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质量。 分类属性: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 发病特点:烟粉虱的生活周期有卵、若虫期和成虫,若虫期分为4龄,通常第4龄若虫称为"伪蛹"。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可发生11-15代,且世代重叠。烟粉虱的危害主要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