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亮工程设计方案(PDF 195页)

雪亮工程

2016-4

目录

1项目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1.1指导思想 (2)

1.1.2工作举措 (2)

1.1.3工作原则 (2)

1.1.4工作重点 (3)

1.2项目需求 (5)

1.3设计依据 (8)

1.4设计原则 (9)

1.5设计要求 (12)

2建设内容 (13)

3系统详细设计 (32)

3.1行政架构 (32)

3.2总体架构设计 (32)

3.3架构说明 (33)

3.3.1家庭用户 (33)

3.3.2社区(村)综治工作站 (35)

3.3.3街道(乡镇)综治办 (35)

3.3.4市(县)综治办 (36)

3.4系统组成 (38)

3.4.1中心管理系统 (38)

3.4.2视频监控系统 (39)

3.4.3车辆感知系统 (39)

3.4.4人员感知系统 (40)

3.4.5免取卡车辆出入系统 (41)

3.4.6周界防范系统 (42)

3.4.8门禁系统 (45)

3.4.9机顶盒可视系统 (46)

4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设计 (47)

4.1软件架构 (47)

4.2业务应用设计 (51)

4.2.1统一门户 (51)

4.2.2视频业务 (52)

4.2.3人脸业务 (53)

4.2.4车辆业务 (54)

4.2.5可视对讲业务 (57)

4.2.6周界防范业务 (61)

4.2.7门禁业务 (63)

4.2.8停车场业务 (66)

4.2.9指挥调度业务 (68)

4.2.10智能运维业务 (71)

4.3“雪亮工程”一键报警应用 (86)

4.3.1报警源!! (86)

4.3.2报警流程 (89)

4.3.3报警考核 (90)

4.4与其他系统的对接 (90)

4.4.1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共享 (90)

4.4.2调用平台集成接口实现 (92)

5前端详细设计 (94)

5.1机顶盒可视系统!! (94)

5.1.1数字机顶盒........................................................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智能机顶盒 (94)

5.2视频监控系统 (96)

5.2.2系统组成 (96)

5.2.3技术要求 (97)

5.2.4功能要求 (103)

5.2.5配套设计 (107)

5.3车辆感知系统 (116)

5.3.1系统结构 (116)

5.3.2系统原理 (117)

5.3.3系统功能 (121)

5.3.4系统特点 (127)

5.4人员感知系统 (137)

5.4.1系统架构 (137)

5.4.2联网设计 (138)

5.4.3逻辑架构 (141)

5.4.4人脸识别流程 (142)

5.4.5人脸三大业务库 (142)

5.4.6图像存储设计 (143)

5.4.7动态人像应用设计 (145)

5.5周界防范系统 (153)

5.5.1系统概述 (153)

5.5.2系统连接示意图 (155)

5.5.3系统工作原理 (156)

5.5.4系统的性能特点 (156)

5.5.5系统误报分析及解决方式 (157)

5.5.6系统中振动光缆部分安装说明 (159)

5.6门禁系统 (164)

5.6.1门禁网络结构 (165)

5.6.2系统功能 (166)

5.7免取卡车辆出入管理系统 (169)

5.7.1车牌识别免取卡 (170)

5.7.2非接触式IC卡辅助 (175)

5.7.3停车场优势 (180)

6综治指挥中心建设 (181)

6.1县指挥中心设计 (181)

6.1.1系统架构设计 (181)

6.1.2综合控制系统 (182)

6.1.3图像显示系统 (183)

6.1.4监控工位设计 (185)

6.1.5网络设备部署 (186)

6.2乡镇分控中心设计 (187)

6.2.1系统架构设计 (187)

6.2.2解码控制系统 (187)

6.2.3图像显示系统 (188)

6.2.4监控工位设计 (188)

6.2.5网络设备部署 (189)

6.3村或社区分控中心 (189)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伴随着乡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乡村规模不断膨胀,乡村人口越来越多,人口的流动性也不断增大,突发事件不断增多,给乡村治安监管和应对突发事件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保障乡村安全,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建设高科技的乡村安防监控管理系统,是实现乡村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两办”《关于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农村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建强用好“红袖标”治安巡逻队、网格服务管理员服务队、社会志愿者服务队、基层便民专业化服务队、党员先锋服务队“五支队伍”,将农村警务室和“十户治安联防”新模式有机结合,增强群防群治力量覆盖面和战斗力。加强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群体的服务管理,将特殊人群信息全部录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各类特殊人群“底数清、去向明、不漏管、不失控、服务好”。

推进“智慧乡村”建设,有效解决“五个突出问题”:有效解决农村拨打110、119、120“三个报警”不能及时到位问题;有效解决农村老弱病残人员帮扶问题;有效解决综治维稳工作向基层末端延伸、公共紧急救助服务和矛盾纠纷调处及安全隐患排查向一线延伸、各项社会治理措施在基层落实到一家一户延伸的“三个延伸”的问题;有效解决不增加群众的经济负担,不增加基层政府的经费投入,不增加人员编制的“三个不增加”的问题;有效解决农村宣传工作得到加强,基层群防群治得到加强,群众工作得到加强的“三个加强”的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认可,充分体现党和政府服务群众、以人为本的宗旨和导向,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1.1.1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指示精神和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将“雪亮工程”纳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将“雪亮工程”作为“农村天网工程”延伸和深化的有效载体,通过实践探索,进一步深化“平安都江堰”建设,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让“雪亮工程”成为不法分子眼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辖区群众眼里名副其实的“惠民网”,使影响群众安全的多发性案件和公共安全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两抢一盗”等侵财案件大幅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1.1.2工作举措

按照“抓好一项基础工作、探索四类资源整合”“1+4”总体模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群策群力,构筑和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抓好一项基础工作”:在省、市规定时间内建立起四级联网“雪亮工程”,并积极优化、完善“看得清楚、喊得答应、响应快速、简便好用”事件处置流程。

(二)“整合四类资源”:积级探索推进“雪亮工程”与网格化、群防群治、社会力量四类资源的深度整合。一是通过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确保网格员充分参与“雪亮工程”,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孝治安隐患排查、预警;二是通过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实现“手拉手参与平安建设,心连心共享安居乐业”,进一步提高基层群众的治安防控意识和能力;三是通过整合APP 信息资源,依托机顶盒,将市、区县公共服务信息和便民信息传递至千家万户:四是通过整合社会力量,充分调动其参与积极性,优化监控布局。逐步提升“雪亮工程”效能,有效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

1.1.3工作原则

(一)统一规划。坚持科学合理原则,综治办会同公安、统筹、乡镇和企业

等相关单位部门对试点村监控探头点位选址、设备设施选型、建设规模等进行实地考察和充分论证,确定建设规划方案。

(二)统一标准。按照“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一家采集,多家使用”原则,提供统一、标准、简单易用接口,以构建全网、各种设备无障碍接入、各种子系统互联互通、区域视频信息系统互联共享的可扩展规模和升级应用的视频信息管理系统,消除信息“孤岛”和“壁垒”,最终实现区、乡(镇、所)、村、户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的全面联网。

(三)、统一把关。综治办、公安局要按照《四川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等相关要求和国家GB28181-2011标准,对企业制定的建设方案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坚持建前把关标准,建中监督指导,建后验收整改,确保工程整体满足需要。

1.1.4工作重点

(一)全面推进试点镇基础工程建设

按照省综治委统一要求,必须完成试点村的基础工程建设工作。工程建设中,要重点抓好“两个核心点”,实现“五大基础功能”。

“两个核心点”:一是视频监控联网,新建监控摄像头、或者整合原有摄像头,全域联网,理论上在网络内任何一个地方均能看实时监控视频。二是群防群控,实现授权群众在家中电视上通过机顶盒可以观看到所属区域、所关心的监控视频资源,对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干预或者通过“一键报警”系统向辖区综治工作站、派出所报告(报警)。

“五大基础功能”:一是视频采集调度功能,试点村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对交通卡口、人群聚集区域进行实时监控摄像,所有采集的视频均进入专用网络,“四级”根据各自权限实现区域监视、信息发布、指令收发等异地调度功能。二是录像回放功能在乡镇派出所设置存储服务器,对所有摄像头进行30天24小时实时录像,执法部门可以通过管理平台调取录像回放。三是实时监控功能,实现区、镇、村(责任主体在镇、村)、农户四级监控,各级监控值班室利用电脑或

电视屏对辖区的视频采集点进行实时监控。四是社区安防功能,农户在家中可利用电视机顶盒,适时查看所属村的监控实时图像,发动群众力量,实时群防群控。五是一键报警功能,实现农户到村值班室、村到乡镇值班室、乡镇到区指挥中心,农户在家中可利用机顶盒报警,其他值班室可通过管理平台电脑终端实现进行逐级上报。

(二)探索“雪亮工程”与群防群治力量的整合

积级引导群防群治队伍参与“雪亮工程”。按照“就近便民”原则,进一步完善以5户或10户村民为基本单元的治安联防小组,对治安联防小组中的成员家庭,以授权方式、通过机顶盒接入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每周每户轮流值守”实地巡逻与“在家通过电视实时监控”信息化值守相结合。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将“雪亮工程”与“村村响”广播、“6995”、司法E 通等信息平台的整合。辖区内各村口、路口、集中居住区、重点场所等的监控信息,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农户的电视上,农户可通过“一键报警”功能上报到村综治工作站(警务室),村综治工作站(警务室)值班人员通过“村村响”广播、“6995”互动信息平台发布指令,也可视情况及时上报乡镇公安派出所,快捷处理警情。

(三)探索“雪亮工程”与网络化服务管理的整合

充分发挥网络员“底数清、情况明、动态熟”优势,将其全部纳入到实时监控人员队伍范畴,网络员每天分时段、通过电视机顶盒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实时监控,及时、全面地掌握吸毒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人员动态,及时发现、掌握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及时发现和准确预警治安隐患。

(四)探索“雪亮工程”信息资源的整合

按照“服务促管理、管理优服务”思路,一是将政府公共服务信息通过机顶盒延伸到千家万户。通过APP向农户发布包括法律援助申请、办理公证、司法鉴定申请、法庭诉讼、驻村律师查询等法律服务相关指南信息,以及重大政策、民情公告、招聘培训、困难求助申请、医院就诊指南等服务信息。二是畅通社情民意渠道。详细介绍书记区长信息、来信来访、网格员收集、12345热线等所有民情互动渠道、每一种渠道的处理流程,并将各种渠道处理的典型事件通过电视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