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耕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耕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耕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报告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 4 :耕地需求量预测

学院:农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周焱

时间: 2014 年 06 月 11 日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耕地需求量预测的具体过程。

第二部分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兴义市,根据兴义市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和2020年兴义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第三部分实验步骤

1、搜集兴义市自然经济条件等相关资料;

2、根据人口历史资料和兴义市相关发展规划,对2010年和2020年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3、根据人口预测和相关粮食标准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预测;

第四部分报告正文

根据表1中1997年——2005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出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0.82%,年平均人口机械增长率为0.38%,以2004年作为参考依据,预测出2010年与2020年的人口规模:

P t = P

o

×(1+K+P)(t-to)+(c-d)

式中:P

t

——规划年人口数

P

t0

——基期年人口数

t-t

——预测年期

K——人口自然增长率 c——规划期内迁入人数 d——规划期内迁出人数

P

t2010 = P

t2004

×(1+K+P)(t-to)+(c-d)

=73.42×(1+0.82%+0.38%) 6+4.3 =83.17 (万人)

P

t2020 = P

t2004

×(1+K+P)(t-to)

=73.42×(1+0.82%+0.38%) 16+4.3

= 93.16(万人)

根据年平均增长率法计算出年均粮食单产,其中r为2000年——200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的平均值1.03%:

a n = a

o

×(1+r)n

式中:a

n

—预测期末作物单产水平(斤/亩)

a

o

—预测基期作物单产水平(斤/亩) r—年平均增长率

n—预测年期

a

n2010 = a

2004

×(1+r)n

=683.21×(1+1.03%)5 =726.53(斤/亩)

a

n2020 = a

2004

×(1+r)n

=683.21×(1+1.03%)15

=804.93(斤/亩)

收集资料得,2010年该地区粮食复种指数为160%,2020年粮食复种指数为163%,并根据表3计算出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374.14吨/万人,由此计算出粮食用地(其中A为复种指数):

2010年耕地保有量=(P

t2010×人均粮食占有量)/( a

n2010

× A)

=(83.17万人×3374.14吨/万人)/(726.53斤/亩×160%) =32188.07(hm2)

2020年耕地保有量=(P

t2020×人均粮食占有量)/(a

n2020

×A)

=(93.16万人×3374.14吨/万人)/(804.93斤/亩×163%)

=31943.73 (hm2)

根据20世纪末实现小康目标的要求,我国现在人民食物消费和营养的基本目标是每人每年需口粮213kg,由此进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预测:2010年人口所需口粮总量=83.17万人×213kg= 177152100(kg)

2010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77152100×2÷726.53=32511.09 (hm2)

2020年人口所需口粮总量==93.16万人×213kg= 198430800(kg)

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98430800×2÷804.93=32869.24 (hm2)

第五部分实验总结

经过一系列的计算,预测了兴义市2010年以及2020年的人口规模以及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预测结果基本符合兴义市当前的发展形势,在未来的时间里,兴义市的人口规模以及各用地还会不断增加。

第六部分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实验四:耕地需求量预测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耕地需求量预测的具体过程。

二、实验内容

预测2010年和2020年兴义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本实验以兴义市,根据兴义市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和2020年兴义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本实验采用课堂集中授课、课堂和课后进行报告编写的形式。

五、实验条件

1、兴义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根据《兴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兴义市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步伐将大大加快。2010年生产总值实现132亿元以上,比“十五”期末年均增长16%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2000美元,比“十五”期末翻一番;财政总收入12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比“十五”期末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60亿元以上,比“十五”期间累计投资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年均增加150元以上,力争增加200元,争取达到365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加1000元以上,达到13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物价总水平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范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到2020年生产总值实现3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4000美元;财政总收入3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十年累计500亿元以上,比“十五”期间累计投资翻一番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争取达到6000元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加1500元以上,达到30000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物价总水平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2、土地利用战略重点

将兴义建成黔西南州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的中心

市场和物流中心;“西电东送”的电源基地和电力枢纽;大西南出海通道和南贵昆经济圈的工业重镇;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绿色走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建立集约式、规模化发展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向规模集中、工业向生态基地集中、住宅向小区集中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用地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六、实验步骤

1、搜集兴义市自然经济条件等相关资料;

2、根据人口历史资料和兴义市相关发展规划,对2010年和2020年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3、根据人口预测和相关粮食标准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预测;

七、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提交电子稿。

表1 兴义市域历年人口变化情况表(单位:万人,%)

年份年末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

中心城区

人口

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

1997 66.12 9.46 56.66 25.00 0.686 0.584 1998 67.12 9.96 57.16 25.92 0.891 0.624 1999 68.41 10.34 58.07 26.48 0.805 0.522 2000 70.47 11.16 59.31 27.52 1.494 0.935 2001 71.14 11.67 59.46 28.12 0.643 0.287 2002 71.66 11.89 59.76 28.42 0.692 0.028 2003 72.46 12.44 60.01 29.23 0.749 0.033 2004 73.42 13.09 60.32 29.84 0.695 0.064 2005 75.02 13.15 61.86 30.27 0.762

表2 兴义市域常住外来人口

年份常住外来人口(万人)

2002 0.5

2003~2008 1.9

2009~2020 4.3

表3 兴义市近年来粮食生产状况

年份面积(公顷)产量(吨)人口(万人) 单位产量(斤/亩)2000 52594 241536 70.47 612.33 2001 51433 245538 71.12 636.53 2002 51938 223350 71.66 573.38 2003 50416 247360 72.46 654.18 2004 49778 255067 73.42 683.21 2005 48028 252087 75.02 699.87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指导书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验指导书 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2009 年 9 月 10 日

实验一土地需求量预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 2.掌握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 3.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预测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了解和协调时期和区域土地利用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土地需求量受一定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质量和区位条件等的影响。耕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规划预测中最基本的内容。 三、实验过程 1.确定预测目的; 2.检验土地需求量预测案例提供的资料; 3.利用传统手工方式或者计算机软件实施预测过程:分别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案例(见附件1)进行预测。其中,手工计算方式严格按照预测方法的原理进行逐步计算;计算机计算可以采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或者SPSS软件等; 4.比较传统手工和计算机两种计算方式的优缺点; 5.分析预测误差。 四、注意事项 数据输入时要仔细,分析过程中做到谨慎认真。 五、上交资料 提交实验报告,内容书写要规范。

附件1: 例1. 根据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耕地面积资料(表-1),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出预测方程并绘制趋势线,同时计算出2000年的耕地面积,最后对预测误差进行分析。 表-1 ××县1970-1999年耕地面积

例2.未来耕地面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人口、单产、总产、基建投资等,并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下表提供了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的资料(表-2),由此采用回归分析法预测2000年的耕地面积,并列出回归分析方程,最后分析预测误差。 表-2 ××县1970-1999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

土地利用规划-耕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报告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 4 :耕地需求量预测 学院:农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周焱 时间: 2014 年 06 月 11 日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耕地需求量预测的具体过程。 第二部分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兴义市,根据兴义市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和2020年兴义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第三部分实验步骤 1、搜集兴义市自然经济条件等相关资料; 2、根据人口历史资料和兴义市相关发展规划,对2010年和2020年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3、根据人口预测和相关粮食标准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预测; 第四部分报告正文 根据表1中1997年——2005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出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0.82%,年平均人口机械增长率为0.38%,以2004年作为参考依据,预测出2010年与2020年的人口规模: P t = P o ×(1+K+P)(t-to)+(c-d) 式中:P t ——规划年人口数 P t0 ——基期年人口数 t-t ——预测年期 K——人口自然增长率 c——规划期内迁入人数 d——规划期内迁出人数 P t2010 = P t2004 ×(1+K+P)(t-to)+(c-d) =73.42×(1+0.82%+0.38%) 6+4.3 =83.17 (万人) P t2020 = P t2004 ×(1+K+P)(t-to) =73.42×(1+0.82%+0.38%) 16+4.3 = 93.16(万人) 根据年平均增长率法计算出年均粮食单产,其中r为2000年——200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的平均值1.03%: a n = a o ×(1+r)n

对于固始县2020年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探析

对于固始县2020年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探析 发表时间:2010-10-09T11:44:38.54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6月第2期供稿作者:张志明[导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形成建设用地数量不断上升的趋势。张志明(固始县国土资源局河南信阳 465200)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且无法替代的自然资源。土地数量有限性和土地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需要合理地利用土地、科学地规划土地来解决。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也是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该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河南省固始县2020年的建设用地量进行了需求量预测,以期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建设用地用地预测需求探析持续利用 近几年来,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土地利用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强烈。因此,节约用地十分重要。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做到既恰当地满足经济发展对用地的需求,又能保持各类用地之间适当的平衡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固始县概况 建设用地规模是与户籍总人口、非农业人口总量历年变化趋势一致,建设用地的扩展与人口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2004年固始县总人口为156万人,按人口自然增长率10‰的比例,2020年人口将增至180万人,根据《信阳地区城镇体系规划》,结合2003年城镇人口35.5万人,农村人口144.5万人,城市化水平27的实际,预测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45%,全县城镇人口将达70万人,农村人口110万人。对此,根据城市用地现状和国家《城市用地分类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参考国内其他城镇用地情况,并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设定到2020年固始县人均城市用地100平方米,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固始城市用地将达到5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科学合理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必须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准确的预测。 二、固始县建设用地预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形成建设用地数量不断上升的趋势。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满足生活必需以及休闲娱乐要求的公共建筑、住宅用地等不断攀升,城镇的扩张就很难避免。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结构会愈演愈烈。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很难避免,建设用地比例不断提高。因此要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科学预测未来建设用地需求量,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数据。 (一)城市及建制镇用地预测 固始县是豫南地区社会经济活动重要枢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刺激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2000年固始县城市用地17.56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根据县城体系规划,到2020年建制镇由2003年的8个发展到15个。按照国家《村镇规划建设标准》要求,结合城镇用地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并考虑到近期处在农村向城镇转移初期,大批新建农居将保留现状,并将建制镇人均用地控制在人均100平方米以内。据此推算固始县2020年建制镇用地69平方公里。 (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预测 居民点用地是指建房用地、道路建设用地及各类公共设施、绿化综合用地。固始全县2003年共有居民地及工矿用地35522.87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占地29238.72公顷。根据农村人口发展规模预测和农村居民人均用地水平标准,通过农村宅基地整治,合并自然村等方面以及对工矿用地预测,2020年需用地9.4平方公里,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2643.08公顷。 (三)旅游设施用地和特殊耕地需求量预测 旅游设施用地主要根据固始县生态旅游风景区建设规划为基础,并对其进行预测分析。规划期内如胡族白鹭湾风景区,祖师仰天洼茶场风景区,段集休闲山庄,泉河森林公园等的开发,预测到2020年,全县需旅游设施用地100公顷。特殊用地的增加主要是公墓的规划建设,现有特殊用地为2130.04公顷,预测为3326.03公顷。 (四)交通用地预测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硬件,是物流、人流的大动脉,也是促进固始县与周边县市经济辐射的纽带。2003年固始县交通用地为4138.11公顷,比1996年增加356.13公顷,在2020年,全县交通用地主要有:宁西铁路、312汽车专用线固始段、商淮公路固始县段以及通往宁西、京九火车站分线路用地。同时,改造县乡和乡村公路,经测算到2020年,将增加1150.39公顷。 三、预测结果分析 城市化水平、总人口、非农业人口与固始县建设用地需求量的相关性很大。固始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也面临着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开发、增加农业投入的良好机遇,有着向集约、高效加工综合农业方面发展的巨大潜力。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从第一产业退出的土地大部分将投入到第二、三产业中,建设用地外延扩张趋势明显,正是由于政府加大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加大了对土地的资本投入,使得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化,因地制宜,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GDP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随之提高,即固定资产投资对固始县建设用地需求量影响最大。土地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改变固定投资方向来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长,合理布置用地结构,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总之,河南省固始县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人口众多,县域经济还不是特别发达,土地利用也不充分,为推进全县的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依据固始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划期内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结果最终确定为:依据2003年固始县建设用地面积38594.23公顷推算,到2020年调整为36780.3公顷,净减少1813.93公顷;2003年,居民地及工矿用地由34219.25公顷,到2020年调整为31450.91公顷,净减2768.34公顷;2003年,交通用地由1468.79公顷,到2010年调整为1807.19公顷,净增338.4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003年全县水利设施用地2906.19公顷,,到2020年调整为3654.82公顷,净增加748.63公顷,增加面积主要是对公共设施的投入,以保持增减平衡,为固始县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建设用地需求量提供了支持和依据。 參考文献 [1]姜海、曲福田.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土地科学.2005(2); [2]朱明仓、楊韬.城镇建設用地需求预测与配置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場.2007; [3]林芳.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5;

土地耕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利用规划学》 耕地需求量预测 -----------基于回归分析法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2013009 姓名:x 学号:201300926 指导老师:x

目录 一、趋势外推预测法: (2) 1. 绘制时间序列散点图: (2) 2. 由最小二乘法求参数: (3) 3.进行耕地预测: (5) 二、回归预测法: (5) (一)回归分析概述: (5) (二)一元线性回归: (5) 1.绘制散点图: (5) 2.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6) 3.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的检验: (8) 1)拟合优度检验(R2) (8) 2)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 (9) 3)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 (10) 4. 利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11)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2) 1.建立回归模型: (12) 2.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13) 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16) (1)拟合优度检验(可决系数与调整的可决系数) (16) (2) 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 (17)

(3)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18) 三、总结: (20)

耕地需求量预测 根据下表进行该地2016年耕地需求量预测 方法一:仅根据耕地面积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方法二:对耕地面积和人口做回归分析 方法三:将耕地面积与人口、粮食产量及化肥施用量做回归分析(本方法不用计算耕地需求量,只列出方程并检验即可) 以上三种方法在EXCEL或MATLAB软件中完成,要求步骤完整,排版清晰。 表1:基本资料

一、趋势外推预测法: 概念:规划区域或单位的耕地面积或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是在时间序列上展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得到一系列依赖于时间的数据Y t=f(t)。已时间为参数的数列称之为时间序列。若假定变量的过去变动趋势外延到未来,从而得到预测值期的变量数值,这就是趋势预测法。 1.绘制时间序列散点图:

土地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可视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对数字地图制图有初步的认识 2、掌握了解符号化、注记标注、格网绘制以及地图整饰的意义 3、掌握MAPGIS工程文件、点、线、面文件创建及保存方法 4、掌握基本的符号化方法、自动标注操作以及相关地图的整饰和数据的操作 通过综合实验,加深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核心技术,掌握GIS 图形输入、编辑、数据库建立、空间分析、地学分析、统计分析、专题图制作、制图输出等基本应用技能,结合环规专业进行开发区建设规划,为GIS 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中应用打下基础。 二、实验准备 阅读PPT严格按照下面的符号特征要求来做: 1 数据符号化显示 A.地图中共有6个区,将这6个区按照ID字段来用分类色彩表示; B.将道路按class字段分类:分为1~4级道路,并采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C.地铁线符号Color:深蓝色,Width:1.0; D.区县界线Color:橘黄色,Width:1.0 ; E.区县政府Color:红色,Size:10,样式:Star3; F.市政府符号在区县政府基础上改为大小18 2注记标记 A.对地图中6个区的Name字段使用自动标注,标注统一使用Country2 样式,大小:16; B.手动标注黄浦江(双线河),使用宋体、斜体、16号字,字体方向为纵 向,使用曲线注记; C.地铁线使用自动标注,采用Country3样式; D.道路中,对道路的Class字段为GL03的道路进行标注,字体:宋体, 大小:10; E.区县政府使用自动标注,字体:宋体,大小:10; F.市政府使用自动标注,字体:楷体,大小:14

3绘制格网 采用索引参考格网,使用默认设置。 4 添加图幅整饰要素 A.添加图例,包括所有字段; B.添加指北针,选择ESRI North 3样式; C.添加比例尺,选择Alternating Scale Bar 1样式 三、实验内容与主要过程 制作上海市行政区划图 (一)数据符号化 首先我们打开ArcMap,点击Add Data添加各数据,选取数据层所在位置,添加各图层。 在区县界面图层上右键打开Properties对话框,在Value Field中选择字段Name,单击Add All Values按钮,将6个区的名称都添加进来,并选择合适的配色,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符号化设置

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探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第8卷第2期朱小利等: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探讨9-I——l…IIII——I_●lIl●___如上所述,则有 (1)白化方程譬+酊㈣-----'b(1)的解或称时 间响应函数为: 主㈣(f):(z㈨(o)~鱼)∥+鱼(2) (2)GM(1.1)灰微分方程z∞’(志)+azn’(志)= b的时间响应序列为: 主(1’(忌+1):(∥1’(o)一鱼)一+鱼,k一1,2’...,咒 (3)取z“’(0)=z∞’(1),则 奎m强+1)一(z(。’(1)一鱼)∥+鱼,k:1,2’...,行 4.还原值 ;‘o’(忌+1)=三‘1’(五+1)一主‘1’(是),k=1,2,…,行 (3) 对于上述预测模型是否达到精度要求,还须进 行精度检验。 2.实例分析一河北省景县耕地面积预测GM (1.1)模型的建立 (1)建模基础数据及数据的一次累加处理 建模原始数据见表1,对原始数据作一次累加 处理,处理结果见表3。 表3原始数据一次累加结果 序号一次累加数据序号一次累加数据 z(1’(1)5.893z(I’(6)34.047 z‘l’(2)11.579z(1’(7)39.585 z(1’(3)17.219X(D(8)45.118 o(1’(4)22.891z(1’(9)50.627 z(1’(5)28.490z(1’(10)56.134 (2)建立耕地面积预测GM(1.1)模型 公式(1)为GM(1.1)模型的一阶微分形式,a 和U可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 [三]2c酽盯协tYM㈤ 公式(4)中B=二知∥)(1)+∥(2)]1 一虿1[一17(2)+z㈣(3)]1 一号[∥1’(M—1)+≯1’(加]1 yM=[z(o’(1),z‘o’(2),…Ⅵ‘0)(AID]丁=E5.686,5.640,5.672,5.599,5.557,5.538,5.533,5.509,5.507]T 挣B,‰代人公式(4)中可得{三冀搿 将口,“值代人公式(2)中可得: x(t+1)=一1323.7矿o?0043‘+1329.6(5) 对x(t+1)进行还原可得: 主(f)=5.73e-o?oo恤(6)式中(6)即为景县耕地面积预测的数学模型。 (3)预测模型的精度检验 1)上式计算完之后进行误差检验,检测公式: 计算如下参数: ≯0’2击蚤∥∞o) st2_击善P∽一;∞’]2 ∥2万1、Z。:e(o’(£)式中e㈤(£)2z㈨(£)一主‘o’(£) szk击暑[£(o)0∞-12 计算方差比f=争及小误差概率Pfe‘o’(t)一p(f)<0.6745s1} 模型的后验差检验结果如表4。 表4灰色模型的后验差检验结果 2)对还原模型的检验 笔者根据验差公式计算了原始数据的还原值与其实际值之间的残差值£‘0’(f)和相对误差值q(£),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值没有超过1%,也说明这个数列模型具有很高的准确度。 三、耕地需求量的确定 (一)回归预测法与灰色模型法的比较 通过以上对回归分析法和灰色模型法理论的阐述以及建模分析,现将两者的预测结果加以比较,如表5: I二)比较分析结论 由以上的计算得知,两种预测方法既有其合理性又有其缺陷性,像基础数据选择的不一样性、预测结果的时间性等等,主要形式如下: (1)从适用范围来看,回归分析要求大样本、样本有较大的分布规律,计算工作量大,可能出现量化的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果不符。灰色模型法是通过 万方数据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3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崇左市并县建市,又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项目启动,处于广西通往东盟的前沿城市的崇左市将跨越式的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土地需求十分强烈,特别是建设用地需求猛增,考虑到崇左市土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而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大,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所以,在预测过程中秉持理性规划的理念,反对建设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鼓励走内涵挖潜、土地集约利用的道路,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原则出发,围绕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从严控制农用地转用尤其是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同时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合并对未来建设用地需求的有效补充。切实测算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协调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耕地保护的矛盾。 3.1 建设用地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 3.1.1 建设用地现状 新兴的崇左市七县、市、区原属老少边山穷的地区,过去也许受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们总是把“边”与“老少山穷”看待,使边关建设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地区人口经济发展缓慢,农业是地区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基础薄弱,建设用地增长缓慢。但是这个老少边山穷的地区有一个全国之最,即在533公里的中越边境线上有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4个,2003年8月并县建市以后,崇左市成为是全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地级市。 图3.1 崇左市建设用地变化(1996-2005年) 2005年,有陆无海的出口通道—崇左市,在广西自治区14个市中,市龄最小,GDP 排13位,但是外贸出口4.95亿美元,跃居14个市首位,遥遥领先于第二名近2000万美元,比原南宁地区2002年翻了一番多。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净增加22.40亿元,增长率达17.40%,经济增长的同时,建设用地也发生了巨大变化,2004-2005年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806.07公顷,略大于1996-2003年间7年的增加量的总和。从崇左市建设用地历年的变化趋势来看,2003年前崇左市建设用地处于缓慢增长的阶段,年均增长198.42公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验一

实验一土地要素分析 1208140515 土资122班 张舵 一、实验目的 根据研究区域基础数据资料,分析地形、植被、土壤、土地利用方式等土地构成要素的空间演替的规律。 二、实验数据 1.北京市海淀区数字高程模型(DEM) 2.北京市海淀区土壤类型图(土壤.*) 3.北京市海淀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简化)(HDDLTB.*) 4.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稻香湖”样区条带遥感影像(Sat_DXH31.tif)

三、实验过程 1.将DEM由Raster转化为TIN 打开ArcMap10.2,点击加载实验数据,在Arc Toolbox中选择3D Analyst Tools→Conversion→From Raster→Raster to TIN(图1),输入栅格为DEM图层(图2),将数字高程模型(DEM)由栅格格式(Raster)转化为不规则三角网格式(TIN)(图3)。 图 1 Arc Toolbox工具栏 图 2 Raster to TIN窗口

图 3不规则三角网格式(TIN)的数字高程图 2.选择断面 将遥感影像图层置于所有图层顶端,在研究样区条带内,点击,选择一条东西向、横跨研究样区的断面,并用红线加粗显示(图4) 图4 断面位置示意图 断面在栅格中的具体位置如下图(图5) 图5断面栅格位置图 3.断面地形分析 (1)点击生成断面高程变化图,结合遥感影像进行地形判断。 (2)在Arc 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Contour,

把生成的TIN图作为输入图层,等值线高差为50米,生成等值线图,进行等值线分析。(图6) 图6等值线分析 4.地貌类型分析 在Arc 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Slope,把生成的TIN图作为输入图层,生成坡度图,与高程变化图、等值线图对照,分析地貌类型及其部位。 5.土壤类型和属性 在土壤类型图的图层属性中选择符号系统,值字段为土类,添加所有值,并将卵石滩值移除后确定(图7) 图7 土类图层属性表

实验报告

五尧乡生态乡镇建设规划 目录 1.总论 1.1任务的由来 (2) 1.2编制的依据 (2) 1.3规划指导思想 (2) 1.4规划原则 (2) 1.5规划年限 (3) 1.6规划目标 (3) 2.五尧乡基本状况 (4) 2.1五尧乡自然地理状况 (4) 2.2五尧乡社会经济状况 (4) 3.城镇规划 (4) 4.生态环境规划 (5) 4.1生态资源状况 (5) 4.2环境质量现状 (6) 4.3生态环境问题 (6) 4.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 5.效益分析 (9) 5.1生态效益 (9) 5.2经济效益 (9) 5.3社会效益 (9) 6.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9) 6.1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10) 6.2组织机构与管理保障体系 (10) 6.3文化教育和社会监督体系 (11) 6.4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体系 (11) 6.5实施手段与技术保障体系 (12) 6.6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体系 (12)

1.总论 1.1任务的由来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的逐渐扩张,我国进入了一个中国城市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小城镇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1998 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后,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作为战略目标。“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解决“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加快发展小城镇则是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积极有序地发展小城镇,不仅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而且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编制的依据 城市规划5个阶段,如果按编制规划的话可以说是:纲要、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编制这5个阶段的规划的依据个不一样。当然首先都是以国家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城镇总体规划主要有: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⑶《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 ⑸《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⑹《河北省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⑺《保定市志》 ⑻《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⑼《保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⑽《五尧乡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及城建资料》 ⑾《五尧乡各类专业部门提供的规划基础资料》 1.3规划指导思想 本规划以生态化、集约化、市场化为理念,坚持突出五尧乡特色的原则,城乡经济和空间布局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土地使用集约化原则,规划弹性灵活的原则和建设精品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城镇规划对城镇发展建设的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指导作用。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1.4规划原则 ⑴区域协同发展的原则 融入区域环境,实现持续发展。五尧乡的发展必须在区域的框架内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快速发展。从广域范围内分析五尧乡的发展,增强规划的区域观念和整体竞争力,积极融入保定市新一轮发展之中,谋求以大区域为背景的城镇整体发展。

关于预测耕地需求量

关于预测耕地需求量 ————读书报告 耕地利用目的是提供人类生活所需的农产品,这决定了耕地利用方式主要是用于种植业生产。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导致了对耕地的需求。农产品的供给不仅取决于耕地数量,还与农作物的单产、复种指数有关,如果农作物的单产和复种指数高,则对耕地需要量少,反之,则对耕地的需要量则多。在耕地需求多样化的工业化社会,为确保食物安全,人们希望研究人口食物的基本需求和食物消费对耕地的基本需求。因此,研究人口食物消费对耕地的需求量的多少,离不开对农作物的单产和耕地农作物结构、复种指数的分析。我们重点对农作物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力图从农作物种植结构、粮食总产、单产的历年变化趋势,预测耕地增产潜力,最终确定人口食物消费对耕地的需求量;耕地需求量预测有数学模型预测法、粮食安全角度预测法、部门预测法和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预测法等几种常用方法。 1.对于数学模型法:该类方法主要包括趋势预测法、回归预测法、灰色预测法和其他方法。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本领域, 现代统计学与计算机的结合使我们摆脱了繁琐的计算过程, 在实际应用具体模型时, 只需利用统计软件即可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完成。 1.1趋势预测法:趋势预测法是一种传统的以时间序列为研究参数的分析方法, 具体步骤是先将时间序列对应值描绘在以时间为横轴,纵轴为指标时序值的直角坐标系上, 建立散点图, 然后根据序列

的散点图形状, 结合对其发展的具体分析, 选择适当的趋势线方程, 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方程中的参数, 再应用所确定的趋势线方程进行预测。常用的趋势线方程包括直线方程、二次曲线方程、指数方程法。由于实际应用中的数据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应用趋势预测法近似的模拟耕地面积的变化时难免产生预测误差, 因此, 在计算时需要对各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确定,同时进行标准误差计算, 确定最优模型。 1.2回归预测法: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利用其他变量的已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 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该预测方法需要两组以上时间顺序相同的时间序列,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或是因果关系, 但不能是完全确定的函数关系。耕地面积同许多因素有关, 人口数量、粮食总产量、建设用地增长量和基建投资等方面, 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通过建立方程Y=f(x1,x2, …xn), 函数关系式, 确定影响因素x1,x2, …xn与耕地面积的回归方程, 线性回归方程Y=a+b1x1+…bnxn , 各参数a, b是应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而得。确定线性回归方程的同时, 必须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明确耕地面积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 1.3灰色预测法GM(1, 1)灰色系统理论是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 就是对在一定方位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的预测。由于耕地面积的变化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未知量, 近年来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土地需求量进行预测的报道

土地利用需求预测

1、已知庞村2014年人口数为158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假设城镇化率为50%,则 Pt(规划年人口数)=p t0(1+K)(t-t0)=15843*(1+7‰)(2020-2004)≈17714人所以,规划期城镇人口=规划年人口数*城镇化率=17714人*50%=8857人 规划期农村人口=规划年人口数*(1-城镇化率)=17714人*(1-50%)=8857人 2、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 (1).城镇用地需求量预测 U=P*A/10000 U规划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公顷) P规划期城镇人口 A规划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现有城市和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说明: ①现有城市和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同时符合表1中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的限制要求.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比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②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亩的地区,在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等级中只能采用最低一级. ③新建城市和县城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3级内确定;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地区应在第2级内确定. ④首都和经济特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 4级内确定;经济特区城市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可在第3 级内确定. ⑤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市和县城,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 150.0平方米/人. 已知城镇居民点现状建设用地为1028400平方米,现状城镇人口7288人,城镇化率则

城镇居民点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城镇居民点现状建设用地/城镇居民点现状人口数=1028400平方米/7288人≈141.1(平方米/人) 已知耕地面积为14896900平方米,人口数为15843,则 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人口数为=14896900平方米/15843人≈940.28平方米/人=1.41亩>1亩 所以,设定规划年人均建设用地达到120平方米/人 U=P*A/10000=8857人*120平方米/人/10000=106.3公顷 (2)村镇用地需求量预测 村镇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与城镇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相同。根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3-93),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下表。

GIS实验报告材料-地信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桌面GIS软件Super Map的界面环境 2初步掌握Super Map的主要工具及菜单命令的使用 3理解GIS软件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4结合对所选地图的矢量化的操作,具体掌握GIS软件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时间 1、第八周----第十六周进行实验绘图实体操作 2、第十七周----第十九周进行图片剪切,资料整理,总结报告 三、实验内容 ●Supermap Deskpro的认识 Supermap Deskpro是超图的专业桌面GIS软件之一。Super Map GIS桌面平台产品是基于Super Map GIS核心技术研制开发的一体化的GIS桌面软件,是Super Map GIS系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界面友好、简单易用,不仅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对空间数据的浏览、编辑、查询、制图输出等操作,而且还能完成拓扑分析、三维建模、空间分析、网络分析等较高级的 GIS 功能。 SuperMap Deskpro 是一款专业桌面GIS软件,提供了地图编辑、属性数据管理、分析与辅助决策相关业务以及输出地图、打印报表、三维建模等方面的功能。SuperMap Deskpro 作为一个全面分析管理的工具,应用于土地管理、林业、电力、电信、交通、城市管网、资源管理、环境分析、旅游、水利、航空和军事等所有需要地图处理行业。 ●Supermap Deskpro的使用 通过该软件进行地图的矢量化,具体过程如下:

1、前期的准备 数据来源:纸质西安地图 地图的整体设计:遵循地图越详细越好的原则,我们对点、线、面数据集作了详细的规划,详情请看图层分层。考虑到以后做专题图,对数据集属性字段做了必要的添加,用以区分不同的地物。 本地图特色:采用Deskpro软件自带的矢量符号库符号分别作点、线、面专题图。 2、地图矢量 2.1纸质地图的扫描扫描之前对地图进行图面整理,扫描的分辨率设为 300-500dpi,扫描后得到*.jpg格式的原始栅格数据的地图 2.2创建相应的坐标系数据源启动Deskpro选择新建工作空间。 新建数据源

土地需求量预测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实习报告 土地需求量预测是在全面考虑生产与生活需要,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优势,协调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关系基础上,根据土地生产率与人口增长等方面因素,对规划区范围内,各业用地面积在规划期内增减进行的测算。借此掌握未来规划年度各类用地需求量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为有计划、因地制宜的安排农业和非农业用地、加强土地利用科学管理和宏观控制、协调产业用地矛盾以及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一、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基本原则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稳定农用地及有效耕地面积的原则、提高建设用地集约程度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的原则、预测数据的可靠性原则、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二、预测内容和方法 (一)人口发展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人口增长是人地矛盾的关键所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土地利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土地利用趋势因人口发展态势的变化而变化。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是生产劳动和自身再生产的资源,人口预测是计算控制性用地指标的重要指标,所以人口预测应具有长期性、实用性、科学性。

当然人口规模的预测涉及到诸多因素,采用单一方法是很难得出理想结果的,在此我们根据济阳县域人口增长趋势,并综合考虑全县的规划目标和人口发展政策,对人口规模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预测。 1.总人口规模预测 为了准确地预测出**县规划期间的总人口规模,我们采用了逻辑斯蒂曲线拟合方法进行预测,通过验证,最终确定出县域总人口规模。模型以1996年至2006年的全县统计人口数据作为基础数据。 对**县1996-2006年的人口数据进行分析(见图1-1),可以发现自1996年,其人口规模呈现出直线增长态势,因此根据1996-2006年的人口变化趋势,求得方程为: y=438.31Ln(x)-3279.3 (R2=0.9942) 经测算:1996年县域总人口为51.49万人, 2020年县域总人口为56.61万人。 图1-1 **县1996-2006年人口变化趋势图 (二)GDP预测 GDP总量预测 GDP总量是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也是政府部门和广大

土地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土地测量与评价 实验名称:土地测量与评价之农用地评价 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土地评价的内容及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 一.土地评价 1、土地评价是在特定的目的下,通过土地质量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 综合鉴定,确定土地等级,揭示土地质量等级的空间分异的过程。 2、土地评价的分类 (1)按评价研究内容分类 从土地评价研究的核心内容——土地质量看,土地评价分为土地资源评 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环境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2)按评价对象分类农用地评价和城市用地评价。前者主要对耕地、林地、草地、园地等农用地生产力、效益差异、级差收益分布状况的评价; 后者包括对城市工商和建设用地、工矿业用地、交通用地、旅游业用 地等的评价。 3、土地经济评价:我们将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 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称为土地经济评价。 (1)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土地经济评价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其一是以土地的投入占产出的比例关系指标评定土地,适用于已利用的 土地的经济评价,主要适用于农耕地。 其二是以与土地经济效果有关的各项经济条件综合评定土地经营等级, 通过对响土地经济效果的各项经济条件的综合评定衡量土地的经济实 力即经济潜力。 4、与自然评价关系 土地自然评价是反映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在能力或适宜性和适宜程度,而土地经济评价则主要展示土地利用方式的经济效果。

5、目的和意义:科学地确定土地的生产能力 为拟定土地税收标准服务 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改造提供依据 为土地的科学管理提供更强有力的手段可有效地促进土地 合理利用 二.农用地分等与定级 1.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级、级别。 2.农用地分等 (1)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与指定作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是指小麦、玉米、水 稻等三种主要粮食作物中的一种,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 (2)分等因素指标区或样地适用区 采用因素法计算农用地质量分,需要划分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 采用样地法计算农用地质量分,则需要划分样地适用区(3)确定分等因素 (4)编制分等因素质量分记分规则表 (5)划分分等单元 (6)单元因素分值计算方法 (7)单元因素分值确定 (8)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CLij) (9)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Ri) Rij =αtj ?CLij?βj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由下式定义:Ri = ∑ Rij 其中:Ri j为第i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Ri为第i个分等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为连加运算符;αtj为 第j种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CLij为第i个分等单元内种植第j 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βj为第j种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土地整理学野外实验报告

土地整理学实验报告 一、前言 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落实、深化、补充,是有关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土地整治活动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是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申报、重点项目立项及实施的重要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并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原则要求。 土地整治规划既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落实总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及空间管制要求,又要对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布局进行必要的深化、细化和优化,以服务于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实施;还要体现“十二五”规划的时代要求,突出科学发展的主题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加快推进对土地管理和利用的新要求。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的实验,使学生运用、巩固并丰富课堂理论知识,了解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了现场踏勘的方法和步骤。 三、实验内容 此次实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平乐县仁塘村片区土地整治项目区。 1、项目简介 整个平乐县土地整治项目共投资3000万元,整治规模1万多亩

土地,自2012年12月开工到2013年底完成。项目主要工程包括土地整平、田间道路修建、农田水利工程、农田林网建设等。从高速路口进入平乐县就已经属于平乐县土地整治项目区范畴,仁塘片区占整个项目区不到30%。 2、项目踏勘 了解了片区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了踏勘。因为此项目是已经开始施工了,所以我们进入村子的时候村内道路已经修好。路面是水泥质,道路有2米宽左右,路面洁净,村内道路两边是居民区,排污设施良好。村子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柿子和水稻。踏勘的重点之一是寻找水源,同时也是最难的部分。按照水源的流向从高到低进行踏勘观察记录。一般地,水源是水库,而仁塘片区的水源是山涧的流水,共有三条水道往低处流。当天我们只是选择了中间一条水道进行踏勘,按照水源的灌溉级别,水的流动先后分别为干、支、斗、农渠。我们沿着水源往下走,走到了田间生产区,这里需要进行田间的分块,分块的同时要注意田间主道、田间次道和生产路的分布,总体上路、水是项目的重点,而且投资最多,修建生产路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沿用原本的道路,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当地居民的意愿进行适当的整改。这里生产路主要是碎石铺成,并且一般采用路渠结合的形式,生产路的路肩可用为渠壁。而在道路高于田面50cm以上的地方,修建下田坡道。 3、现状问题 我们走完项目区,期间也发现了当地项目中的一些问题。

耕地需求量的预测方法

耕地需求量的预测方法 一、规划目标年粮食总需求量预测 1、根据消费水平设计、人口预测结果、工业发展水平确定规划目标年各类粮食的需求量 i Q =∑=n j j q 1 式中: i Q ——规划目标年某种粮食的总需求量(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稻谷等) j q ——规划目标年i 种粮食j 种用途的需求量(包括:口粮、工业用粮、饲料用粮、种子粮、储备粮等) 2、根据规划目标年各类粮食的需求量,确定规划目标年粮食的总需求量 ∑==m i i Q Q 1 式中: Q ——规划目标年粮食的总需求量; m ——粮食品种; i Q ——规划目标年某种粮食的总需求量 二、计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 1、根据历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的统计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y 2、计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 播S =y Q 式中: 播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 Q ——规划目标年粮食的总需求量; y ——规划目标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 三、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预测

1、根据历年粮食作物复种指数统计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粮食作物复种指数p 2、计算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 S=p 播 S 式中: 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需求量; 播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 p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复种指数(p =100 粮食作物耕地面积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四、规划目标年耕地需求量预测 1、根据历年经济作物所种总耕地面积的比例统计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经济作物所占比例g 2、计算耕地的总需求量 总S =g -1S 式中: 总S ——耕地的总需求量; 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需求量; g ——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经济作物所占比例

第五章 作业

第五章作业 一、名词解释: 趋势预测法、回归预测法、土地供给、土地供给总量、土地需求、土地供需分析。 二、填空: 1.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和两个方面。 2.水库库容估算方法有、、。 3.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是、和。 4.期末用地面积= +期内用地增加量-期内用地减少量。 5.居民点规划占地面积=规划人口数×。 6.地区作物平均先进单产=(地区平均单产+ )/2。 7.果园面积=成年果树载植面积/ 1-(+幼年果树占果园总面积的比重)。 8.作物总产量=作物内部需要量/ (1-)。 9.预测方法有、和三类;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和。 三、简答题: 1、如何进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2、如何进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3、如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 4、如何进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 5、常用的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哪几种 6、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四、综合应用题: 1.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 kg,人均蔬菜占有量14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 面积调整到8:2,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2.某地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 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 标为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 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3、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20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5‰、年机械增长率为6‰,人均粮食占有量45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 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 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 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0m2和10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