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

浅谈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
浅谈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

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

中文摘要:

水对中国园林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水的一些自然属性在园林中能呈现一种独特之美。自然之水形态万千,园林对于自然水体的模仿与穿引也存在这各种各样的不同形态,水是园林流动的血液,因为有水,园林便有了生命。正因为如此,园林的理水艺术比起叠山置石艺术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英文摘要:

Water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Chinese garden part of a garden is one of the basic elements. Some of the natural attribute in water garden can present a kind of unique beauty. Natural water form diversity, landscape for natural water imitation and wear lead also has this all kinds of different forms, and the water is the flow of blood garden, because there is water, garden will have a life. Because of this, the water than Daniel garden art of placing stone mountain art is more so.

主题词:中国园林理水艺术自然水体穿池引水

正文: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何以乐水呢?就因为水的清澈象征人的明智,水的流动表现智者的探索。洁净明亮之水,能让人“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流动奔涌之水,能使整个园林充满生气;虚汗映照之水,能够反映万物,使得“天光云影共徘徊”;涟漪之水,泛起阵阵波纹,则勾起人的无限情思。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北方皇家的大型苑囿,还是江南小巧而精致的私家园林。只要条件具备都必引水入园。水,对环境究竟有什么影响呢?它是大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它就以它的妩媚是人深深陶醉,成为诗人画家永久不厌的题材。宋代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中说到:“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迥环,欲肥腻,欲喷薄……”。极为详尽的描写了水多种多样的情态。

1水的作用:

水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所起的作用,一般归纳为以下几点:

1·1导向作用。又叫引导作用,一个景区内各个景点以水面、水系相连接,游人顺着水的方向欣赏美丽的景色。

1·2分隔作用。为避免单调,不使游客产生平淡的感觉,常用水体分隔成不同情趣的观赏空间,拉长观赏路线,丰富观赏层次和内容。

1·3点缀作用。一个水面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水体的设计使整个景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水的点缀使景色更加迷人和多姿多彩。

1·4倒影作用。水面可以产生倒影,由于水的深浅不同,水底及壁岸的颜色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倒影。当水面波动时,会出现扭曲的倒影,水面静止时则出现宁静的倒影,水面产生的倒影作用,增加了园景的层次感和景物构图完美性。

1·5基底作用。大面积的水面,可作为池岸和水中景物的基底,从而产生天空及远景的倒影,扩大和丰富空间。

1·6连接作用。水面可以连接众多景点,产生整体感,使散落的景点统一起来。

1·7综合作用。利用整体的小环境设计手法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和引导、分隔与倒影等园林作用综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令人预想不到的景观效果。

水与山石水与山石相结合在园林设计中创造的景观,宁静、朴素、简洁,自成一景。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水的设计与山石相映成趣,成为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山因水活,水随山转,有静有动,山色水景,宛若内界。"人们常说:"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更说明了山水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多水面依山而建,水根据山石的变化而变化,山水相依,水石交融,形成了动人的水景。如苏州的网师园按不同的景观,建筑、假山有的贴水,有的依水,形成了贴水、依水的格局;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和昆明湖构成的山湖景观,景色多变,山石森严,令人流连忘返。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的利用自然山石理水,有的在水旁散置自然山石,多以平静的水面,变化的山石,创造出曲径通幽、曲折多变、浓郁恬静、景色深远的空间。

2六朝园林的理水艺术:

六朝园林的理水艺术的一个特点就是江河湖海,池沼,溪涧,沟渎,泉潭,瀑布等多种水体形态都已经出现,而且相互之间还呈现一种襟带知趣。

2·1江河湖海

这种水体应属园林中最大的水体类型,以自然的形态居多,一般作为园林中的借景而存在,但在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也存在着一些人工开凿的江河湖海。谢灵运的《山居赋》中说到:“众流溉灌以环近,诸堤拥抑以接远。远堤兼陌,近流开湍。凌埠泛波,水往步还。还回往匝,枉诸员峦。呈美表趣,胡可胜单。”

人工挖掘的最为有名的要属北魏华林园里的大海和南朝的玄武湖了。华林园里的海实际上应称为湖,由于其内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故称为海。玄武湖最早叫桑泊,本来是一个自然小湖泊,刘宋元嘉初年,宋文帝“造华林园,玄武湖,并使张永监统”,遂形成现在的玄武湖的初貌。这些人工的,自然的巨大水面给六朝园林提供了一个视野开阔气度恢弘的审美空间。

2·2池沼

池沼往往比江河湖海要小,正因为其小,也就显得灵活多变。因此成为六朝园林中最为常见的水体形态,几乎每个园林都建有池沼。六朝园林对池沼又有“池”,“园池”,“山池”,“台池”等多种称谓。池沼大小不拘,形状各异,既可以与其他景观相映成趣,也能够作为连通各种景观之用。桥梁,水榭,池亭,长廊,假山等都能依水而筑,形成一种“气韵生动”的园林意境。六朝士人常以穿池为乐。如徐勉《戒子松书》云“正欲穿池种树,少寄情赏”,阮孝绪“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等。

2·3溪涧

如果说池沼是一种平面之美,那么溪涧就是一种线性的流动之美了。溪水蜿蜒曲折,具有纡萦盘带之美;山涧深壑急湍,具有幽深奔涌之美。溪涧都能给人一种置身山林郊外的野趣。六朝最为有名的溪水当属清溪了。清溪迂回曲折,绵延十几里,素有“九曲清溪”之称。涧水一般自上而下,能产生一种湍急之感。六朝的山林园往往利用自然的山涧,依涧而营造园林。如著名的金谷园就因金谷涧而得名。金谷涧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金水发源于铁门县,自东南流经此谷,故名金谷涧。石崇筑园于此,故名金谷园。除了用自然山涧之外,园林中还有人工开凿的山涧。如《宋书·隐逸传》记载:“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

2·4沟渎

渎,即沟渠,是人工开凿的引水通道。六朝时水利兴建中,曾开有很多用来运输物资或

引水的运渎之类的大水渠,如潮沟。六朝的建康城苑城的北部有一座苑仓,又称仓城,最重要的皇家仓库,里面储藏着大量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为了运送这些大量物资,当时就在仓城与玄武湖之间开辟了一条潮沟。由于当年玄武湖的湖面很大,而且有宽广的水道直通长江,江潮可以直抵湖内,所以得潮沟之名。但是六朝园林中的沟渠规模与之相比则要小得多,其功能既能用做引水入园,又能用做连接园中各种水系。

2·5泉潭

泉潭相比池沼来说,其水面紧缩,具有一种“深感”。泉水清澈而不竭,渊潭平静而深邃,二者都受到了崇尚“清远”审美风格的士人们的青睐。在他们眼中,林泉是缩小了的山水,而林泉之致即是山林之致。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提到几处江潭,岩石,泉渊,溪涧,绿竹一起呈现一种交相辉映的美景:“石旁林而插云,泉协涧而下谷。渊转渚而散芳,岸靡沙而映竹。”

2·6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在《望庐山瀑布》诗中之景可说是对瀑布飞流奔泻之感的生动写照。瀑布在山间以自然落差从高处往低处倾泻而下,能给人一种巨大的力量之感。因而也受到六朝士人的喜爱。

六朝园林中的水体形态万千,以上只是列出了其中一部分。这些水体形态相互交织,形成了多种水体之间的禁带之趣。六朝园林中的水体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园林景观,而士人们对水体的处理之法更使得这些水体流动起来,使整个园林充满生动之气。

六朝园林理水艺术主要包括引水和激水两种。一是引水即把水体引至园林各处,使之与其他园林景观相融合。前面所列的溪涧,沟渎都是为了引水之用而开凿的。这种手法,就能使得“流水周于舍下”。它不但能使园中花木得到水的滋养而“佳木秀而繁阴”“嘉木绕通川”,而且能形成一种“小桥流水”的审美意境。晋代巧匠马钧曾设计过水车用于引水入园之用。《傅云集·赠扶风马钧序》云:“马先生为天下之名巧也…...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于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儿童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二是激水之法。据汉书颜师古注有云:“激者,置石于堤旁冲要之处,所以激去其水也。”激水之法即是通过放置石头在水流湍急之处,让水流激在石头上达到水花四溅的效果。

在园林设计中水的处理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变化不大,多以静态的水出现,如湖泊、池水、水塘等。设计中常用曲桥、沙堤、岛屿、汀步分隔水面;以亭、台、榭、廊划分水面;以山石、树木、花草倒影水面;以芦苇、莲荷、茭、蒲点缀水面。一般构成安静的风景区,形成"青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鸟语花香"的意境。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由于建筑、山石、树木的点缀和组合,象一件件艺术品,极富诗情画意,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在水体的设计上接近自然,突出意境,以曲径通幽为胜,有不尽深远之意。特别是"小中见大"造园手法的运用,更让人有一种景点丰富,愈达愈深的感觉。而现代园林中,水的设计则偏重布局和气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现代化的造园手法,在天然水面的基础上用人工雕凿,或依山的走向;或依地形地势;或依园林建设的需要,建成规则式的喷泉、壁泉,模拟自然的瀑布、涌泉等;或利用声、光、电进行控制,豪华壮观。现代园林中的水景设计表现比较直观,给人一种心旷神怡,心潮澎湃的感觉。

现代园林中水的设计以块石铺面、块石驳岸,和平静的池水、喷涌的泉水、流动的溪水相结合,创造出活泼多变的空间。有的是在一块假山石上,泉水喷涌而出;有的是在阶梯形的石阶上,水泻流而下;有的是在一定高度的山石上,水似珠帘、瀑布而落。山水相依,水石相映有独特的创新,出现了别样的美景,颇具浓厚的现代化气息。如香港高山剧场的一个花束喷泉,就是在一堆石块的上方,有一柱喷泉似花束一样喷出,形态多样,给人们创造出了朝气蓬勃的生活空间。

水体的运用在园林景观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理水艺术的不同,使得园林生机盎然,景象万千,创造出了生动逼真、惬意舒适、多姿多彩的景观。水已经成为现代园林城市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园林要素,不论是公园、游园、广场,因为有了水必将创作出动静结合,层次分明,更富有艺术品味的景点和景区。

参考文献:彭一刚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

余开亮著:《六朝园林美学》,重庆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古典园林艺术赏析——苏州拙政园.docx

A大学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论文题目苏州拙政园浅析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年学期 年月日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的东北隅,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与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园林。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 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 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 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拙政园以水见长,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 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 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拙政园的一草一木、一池一塘、一厅一屋 , 每一处景观和设计 , 都是历任主人营建、积累的结果。可以说 , 数百年来拙政园虽然经历了不同的设计者和维护者 , 但不同时期拙政园的主人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宗旨和目标,即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创造、利用、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力图 营造、维护一个最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接下来,我从园林构建的山水、地形、植物和建筑四个方面来浅赏一下这一古 典名园。 拙政园在开始营建时 , 由当时的大家文征明主持设计。文征明的总体思路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为因地制宜、法乎自然。拙政园所在地原本是一块地势低洼 之地 , 因排水不畅 , 多积水 , 单纯从造园角度看 , 这块地非理想之选。考虑到苏州地 区地下水丰富 , 地势低下利于开池引水, 文征明非但没有对这块低洼之地大动干 戈如填土等 , 反而巧妙 地以水造景 , 以水彰景 , 以水联景 , 以水为主线 设景布点 , 将 31 处景点 尽数囊括其中。此后描 摹诸景点时即以水为 脉络 , 如“循水而西”、 “至是水曲折而北”、 “水尽 , 别疏小沼”、 “又前循水而东”、“至是水曲折而南”、“至是伏流而南”, 总之, “凡诸亭槛 台榭 , 皆因水为面势”。如此 , 将拙政园内的景点串成一体。时至今日, 拙政园仍 然“以形状富有变化的水池串连各景区, 成为既有主次、又有变化的统一体”。 如中部水面 , 被池中二岛及房屋、曲桥、花木分割为几部分后 , 显得水面流通环回 ,

园林景观理水设计的要点

园林景观理水设计的要点 各类水的形态的表现,不在于绝对体量接近自然,而在于风景特征的艺术真实。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供人观赏,因此它必须是能够给人带来美感,使人赏心悦目的,所以设计要满足艺术美感。 1、组织空间 以丰富的水体或水体为主的景观环境组织外部空间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例如利用自然条件水景或者结合地形条件人工构造的较大水体作为整个主体环境;以喷泉广场、叠水水渠等不同主题的水景组织住区内不同的空间节点和组团中,相互之间串联贯通,成为控制整个范围的完整的水环境系统;而建筑则以水系结构作为布局的基准,无论是傍水筑屋、凌水设榭、都旨在利用主题水景,创造一个富有意境的环境。 2、限定空间 限定外部空间的要素可以很多,例如知道路、植被、水体等等。水景作为外部空间的限制因素时,空间质量直接取决于水体与陆地结合的空间环境的品质,以及水景与外部空间形态的适应。通过对水体空间形态的分析,使景观要素与空间结构有机结合,构筑最佳的外部空间形态。由于自然水体多以线性延伸,并体现出边沿的空间形态,为人们感知空间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水景内在的线性秩序为依据以延长的水体为景线,形成滨水的景观走廊。布道,岸线,建筑为主的人工设施,是作用于自然景致的点睛之笔,同时也升华特色。

3、引导空间 水的流动性决定其与生俱来的方向性,在空间处理上采用水景对视线的引导作用,展开空间系列。水景就好比"经络"贯穿着不同空间,最终指向建筑空间的主题。在地形变化丰富的地区,充分利用水的流动性和引导性,发挥水体对地势的美化作用,更能强化山地特点。人工喷泉,瀑布,叠石流水等各种表现形式的水景其流动性各有差别,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在联系,引导外部环境中都起到重要作用。水体是活跃而又亲和的景观因素,所以利用水体引导空间可以避免生硬,牵强的感觉。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论文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

浅谈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

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 中文摘要: 水对中国园林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水的一些自然属性在园林中能呈现一种独特之美。自然之水形态万千,园林对于自然水体的模仿与穿引也存在这各种各样的不同形态,水是园林流动的血液,因为有水,园林便有了生命。正因为如此,园林的理水艺术比起叠山置石艺术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英文摘要: Water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Chinese garden part of a garden is one of the basic elements. Some of the natural attribute in water garden can present a kind of unique beauty. Natural water form diversity, landscape for natural water imitation and wear lead also has this all kinds of different forms, and the water is the flow of blood garden, because there is water, garden will have a life. Because of this, the water than Daniel garden art of placing stone mountain art is more so. 主题词:中国园林理水艺术自然水体穿池引水 正文: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何以乐水呢?就因为水的清澈象征人的明智,水的流动表现智者的探索。洁净明亮之水,能让人“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流动奔涌之水,能使整个园林充满生气;虚汗映照之水,能够反映万物,使得“天光云影共徘徊”;涟漪之水,泛起阵阵波纹,则勾起人的无限情思。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北方皇家的大型苑囿,还是江南小巧而精致的私家园林。只要条件具备都必引水入园。水,对环境究竟有什么影响呢?它是大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它就以它的妩媚是人深深陶醉,成为诗人画家永久不厌的题材。宋代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中说到:“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迥环,欲肥腻,欲喷薄……”。极为详尽的描写了水多种多样的情态。 1水的作用: 水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所起的作用,一般归纳为以下几点: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园林水及理水

园林水及理水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中国园林理水艺术的萌芽时从秦汉时期的一池三山、铜龙吐水开始,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 从古至今,水是自然界最壮丽的,最活跃的因素。在任何一类的园林中,水都是最富有生气的元素,无水不成园;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的会面平静如镜火烟波浩渺的寂静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变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石块,以表现经人工化的自然。明文震亨的《长物志》中曾说到“水令人远,是令人古”,这就充分的说明了水在园林上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 理水,是园林造景四大要素之一,理水就是对园林水景进行设置,其内容包括水体形式的选择,水面空间的分隔于组合,水岸与桥等局部细部的设计,与山石,建筑等景物关系的处理。理水的核心理念虽然是仿造天然的江河、湖、溪、涧、泉、瀑,却是在对自然山水景观概括、提炼之后的给予体现。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掩。以建筑和绿化,奖曲折的池岸加以掩饰。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建筑前的平台,为突出的建筑的地位以外,不论亭、廊、阁、榭,都是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

线格局;或临水布设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印象。 隔。或设水点以步石,火筑堤横断于水面,会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的“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这样也可以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破。当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以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齿,并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然是一洼池水,也会给人以亲近山野的感觉。 在理水上,古代园林理水由引大自然的水入园到挖池堆山,创造铜龙吐水,自雨亭,人工瀑布以及形声结合的动态水景,并赋予水景以文化性、象征性、哲理性,直到清代大水法的引进等,都说明中国古代园林的理水做到静中有动,对理水的认识和欣赏,是极为深刻而有智慧的。 水体与地形地质和水源有关,分成自然式水体和规则式水体;按水流状态克分为静态水体和动态水体。 自然式水体有天然水体,也有人工开凿的放天然湖泊池沼、溪涧泉瀑等,具有自然形态,其轮廓形状随地形而变化,如珍珠泉就是典型的例子。 以人工开凿成方、圆、六角、条状等几何形状的水体,具有周边整齐,形体均匀的特征,多为中轴对称之形,一般布置在规则式园林之中,或与规则式的空间形成相呼应。其中方池多设于建筑围合的庭院中。 静态水体指呈相对静止的园林水体,如湖泊、水池、谭、井等。

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园林艺术在中国 ——以拙政园为例浅析意境的组织规律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学校:河南工业大学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F1101 学号:201123910305 姓名:史永坤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中国古典园林是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中国古典园林或是因地制宜,直接利用自然景观,亦或是叠山造石,建亭修阁,创造了既适合居住,又不缺乏观赏性质的人间仙境。郁郁葱葱的树木及应时而易的花草点缀在房前屋后或石山、小径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流水潺潺,鸟语啾啾,别致的门和窗,独具韵味的诗词书画。这些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世界园林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词中国园林的发展建筑类型艺术特征中国古典园林价值 (一)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园林是初形成与“囿”,形成于商周时期,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的景色。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有了大量建筑和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为兴盛。 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是中国园林的成熟期。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十分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的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 明清则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极盛时期,由于历史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的自然式园林艺术颇

负盛名。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 园林中的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厅、堂、楼、阁、桥、亭等。 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山为石。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设门。 堂:是居住建筑中队正房的称呼。一般为家中举行庆典的场所。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饰瑰丽。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 楼:是两重以上的建筑,故有“重层曰楼”之说。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 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桥就有特殊的情愫。“杨柳迎桥绿,玫瑰拂地红”桥的出现使得难倒之处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摘要:园林是在一定的空间里依照园林艺术原则,进行创作而形成自然美与人工美相融合的生活境域。本文从三大方面论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不同及历史上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希望对我们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西;园林艺术;差异;影响 纵观园林的发展史,当今世界园林艺术已形成了三大系统——中国、欧洲和西亚。其中,中国园林代表了东方自然山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则是欧洲几何规则式园林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对两者园林艺术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希望对我国当代的园林艺术创作有所启迪,使之更好地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1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 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中西方园林艺术巨大的差异,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园林艺术。本文主要从以下3 点不同方面加以论述。 1. 1 园林布局的不同 中国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是“山水画”式的,以山水为景区的主体,追求的是“林泉之趣”、“田园之乐”,遵循“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原则。园林中花木配合山水随意配置,道路回环曲折,穿插于山水之间,使得游览路线复杂多变,通过延伸游览时间来展示各个景区。另外,中国园林的建筑体量以及在景物构成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很小,大都从属于自然山水。建筑往往穿插、点缀在自然山水风景之间,达到“依山就势”、“自然天成”的效果,使自然美中融入人工美的气息,增添人们现实生活的情趣。如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建筑尺度,一般都不大。即使有些像灵隐寺等体量较大的建筑,也被有意识地隐藏于山麓林木之中,不让它去与自然风景争主角地位。至于像颐和园万寿山南麓的佛香阁中央建筑群,虽然体量高大,人工气息浓重,但从总体布局上看仍是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的主体和中心。它不但没有破坏自然风景的主体,反而丰富了万寿山平淡、呆板的形象,烘托、渲染了皇家园林所需要的艺术气氛。总之,中国园林的整体布局力求景中有景、园中有园、峰回路转、曲折幽深,达到一种含蓄富有韵味的艺术效果。西方园林的布局在整体上则是“几何形”式的,以建筑物为园林文化与历史景区的主体,在构图上特别强调园林的中轴线,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林荫道和放射形的小路,都围绕这条中轴线进行布置,以突出空间布局来缩短时间流程。在游览路线的安排上,西方园林的游览路线一般都是围绕着园林的中轴线而有规则地向四周扩散,每条路线几乎都是笔直的,而且主次分明,通向中心景区或主景区的路线较宽广、显眼,通向次要景区或小景区的路线则相对狭窄、隐蔽。这样,虽然游览线路众多,但都排列有序、交接规则,游览者一入园后就感到心中有数,能轻易地到达中心景区,对于游览者极为方便,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领略整个景区。另外,与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山水不同,西方古典园林重视建筑物更甚于山水。西方园林的建筑物往往是全园的主体,山水花木则被修整后作为园林的陪衬物,建筑的附属。可以说,西方古典园林是一种建筑物的扩张或延伸,山水花木都成了建筑的组成部分。法国的古典主义园林要算这种西方园林艺术的杰出表现者。例如凡尔赛宫的中心主题是一座主体部分长达707 米的宫殿。它的中心部分就是当年路易十四的卧室,也是全园的核心。在宫殿的两翼,是政府办公处、剧院、教堂

苏州古典园林之理水

苏州古典园林之理水 作者:发表时间:2007-01-02 10:03:56 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这是我国古典园林理水手法的来源。古代匠师长期写仿自然,叠山理水,创造出自然式的风景园,并对自然山水的概括、提炼和再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苏州位于江南平原地区,河港纵横,地下水位较高,便于开池引水,因而多数园林以曲折自然的水池为中心,形成园中的主要景区。同时,在雨量较多的苏州一带,掘地开池还有利于园内排蓄雨水,并产生一定的调节气温、湿度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又为园中浇灌花木和防火提供了水源,因此,水池成了苏州古典园林中所常具的内容。 在组织园景方面,以水池为中心,辅以溪涧、水谷、瀑布等,配合山石、花木和亭阁形成各种不同的景色,是我国造园的一种传统手法。这是由于明净的水面形成园中广阔的空间, 能够给人以清澈、幽静、开朗的感觉,再与幽曲的庭院和小景区形成疏与密,开朗和封闭的对比,为山林房屋展开了分外优美的景面,而池周山石、亭榭、桥梁、花木的倒影以及天光云影、碧波游鱼,荷花睡莲等,都能为园景增添生气。因此环绕水池布置景物和观赏点,久已成为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布局方式。较大的园林,水池还往往支流纡回盘曲,形成许多小区景。有些园林更有溪涧、水谷和瀑布等。 (一) 池面处理 园中池面宜于有聚有分,聚分得体。聚则水面辽阔,有水乡淋漫之感,虽人工开凿,也宛若自然,如网师园的水池,池面集中,池岸廊榭都比较低矮,所以给人以开阔明朗的印象。分则潆回环抱,似断似续,和崖壑花木屋宇互相掩映,构成幽曲的景色,如拙政园的水面被池中二山及房屋,曲桥、竹丛、树木等划分为几部分,而以远香堂北面池水为中心,水面流通环回,空间层次重重,景物深远不尽,自梧竹幽居西望,或自小沧浪北望,或自荷风四面亭看香洲和倚玉轩,都有这种效果。不过聚分之间,须依园之大小斟酌处理,大抵小园聚胜于分,大园虽可多分,仍宜留出较大的水面使之主次分明。 水池的形式和布置方式,要因地形,池面大小和周围环境,因地制宜地处理。大致是庭院和小园林多作简单形状的水池,周围点缀若干湖石,花木和藤萝,再在池中养鱼,植睡莲等,如畅园,壶园。中型园林一般采取山池、花木和房屋综合处理的方式,但因面积不大,池面处理仍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在水池一角用桥梁、水口等划出一、二小面积的水湾,或叠石成水涧,造成水源深远的感觉,网师园即是这类例子。狭长的水池也是中、小园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但各园布置方式不同,壶园、畅园、鹤园及半园都在水池一端架桥,将水面分为主次两部分,以增加层次和变化。怡园则以曲桥和水门将水池分为三部分,形状狭长曲折,不但主次分明,而且能配合水面的大小,将山石花木与厅堂、旱船等组织成不同的风景。在以假山为主题的园林中,往往用狭长如带的水池环绕于山下或伸入山谷,以衬托山势的峥嵘和深邃,使山水相得益彰,环秀山庄就是这种例子。 面积较大的园林如拙政园和狮子林,由于园内分为若干不同的景区,故以形状富有变化的水池串连各景区,成为既有主次又有变化的统一体。其中拙政园在主池以外,或以支流潆回于亭馆山林之间,或导为水院,更觉变化较多。该园中部的水面仅占园内面积的五分之二,可是由于布置得当,却富有江南水乡气氛。 此外,还有个别园林将水池置于山洞中,如洽隐园的小林屋洞,洞中积水为池,有曲桥导入洞内,较为别致,再如小灵岩山馆,于池北建大小二水洞相连,也是少见的做法。 总之,苏州诸园水池形式各异,而以狭长形占多数,因为这种形状的水池从纵长方向来看,不但风景有层次,而且在池水交汇的水口和转折之处,以桥梁作为近景或中景,可使园景更为深邃。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划分水面的方法常因池面大小而不同。水面宽广,可用岛屿来划分,如拙政园中部和留园中部池中小岛。其中拙政园二岛之间仅隔一水峡,既分而又有联系,互相掩映而有层次。由于私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浅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浅析 张冲 (琴岛学院,建筑学,学号:20080602066) 摘要:文章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构景特性及水景类型并对水景与园林中其他要素的 关系及布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水景构成形式;构景特性;水景类型;水景布局及原则中国园林素有“无水不成园”的传统,即使无水,也要造出水景来,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中国古典园林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携山之雄伟、水之灵秀,将自然野趣于艺术加工相结合。 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有时又称做水体。水在中国艺术,文学,风水中代表相当多的涵义,因此,如何让水在园中常保流动,随四季有不同的景观,乃至于假山小瀑的意境和音乐效果,都是理水方 式所重视的。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意境与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潭、湾、瀑等,但绝对不是对大自然水体进行生硬模仿或简单浓缩,而是对自然水体作抒情写意的再创造,大多取自意境的联想。 一般来说,以山为主题的园林,水作为从体,多做溪流、湘潭等带状萦回或小型集中的水面;在以水为主题的园林中,则水多采用湖泊型,辅以溪涧、水谷、瀑布等,较大的园林往往是多种水体同时存在。 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手法,分门别类也比较复杂,有按水流形态划分为动态水体和静态水体划分,有按以地形地质条件分为自然式水体和规则式水体。按园林中水景的构成形式分为五个方面。

(一)造湖 湖为大面积的水面,水量充沛,空间辽阔,常见于自然风景园林。湖多在天然水体的基础上略加人工开挖而成,周际若有山脉起伏,则形成湖光山色的典型风景。 湖,属于静态水体,除构成景观外,还可划船、游泳、种荷、养鱼等。湖是中心景区,一般要沿湖岸布置道路、建筑、山石、花木,形成种种景色。湖面浩瀚者,常用堤、岛、桥等加以分隔,或做成标高不等的水区,成为大小形状对比、主次有别、深远有层次的空间水域。湖面视野开阔者,宜在其周围添景、借景,以丰富水天之间的风景轮廓线,做远景陪衬。湖岸线长,宜作曲折自然变化,并因地制宜,用树木、建筑适当点缀,使湖岸景致优美多变化。 (二)造池 池是水面较小的静态水体,常见于规模不大的园林或大型园林中的局部景区,南方园林中较多。 池的大小、形状及布置方式因地形、环境而异。水面较大,可于池中设岛,或用桥、廊划分水面,是空间贯通,隔而不分;狭小水池,纵向景深,以桥分隔,水湾萦绕,更觉幽曲不尽。 水池之造型在全岸。苏州多曲池,绍兴多方池,风格迥异。相比之下,曲池做法,很有学问。这种岸池,宜曲不宜平直。曲要曲的有节奏,有大曲、小弯,有缓曲,急转,不能总是那么一种曲法,缺乏情趣。同时,驳岸之石,水岸用石,宜统一种类,切忌黄石、湖石混用。一般说,湖石岸比较容易处理,因为它本身就是曲折、空灵的;黄石平直,有强烈的实体感,故更难把握。 (三)造河 河流是长而流动的水体。园林中的河流借助自然水系,一般都富余,而且具有天然旖旎

中国园林艺术赏析

中国园林艺术赏析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建造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中国园林形成发展建筑特色意境 一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园林建造应始于商周,当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宣帝的“乐游园”等。明、清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园林都是当时的佳作。 二.中国园林的建筑特点 优秀的建筑在园林中本身就是一景。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占全园面积的比例、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 园廊,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为廊。它不仅是联系室内外的建筑,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

颐和园的理水艺术与现代园林理水的思索

颐和园的理水艺术与现代园林理水的思索 摘要:水是中国园林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也是我国现代风景园林造园的常用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素来注重理水,有“无园不水”之说。颐和园是传统园林的代表山水园,他是北方皇家园林的典范,又仿有江南园林的风格,在主题立意和表现艺术及手法上,及我国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之大成。本文以颐和园的昆明湖、后湖、谐趣园三大水系为载体,分析其的理水基本原则、艺术与手法,诣在为我国现代风景园林理水设计的立意和表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理水;颐和园;艺术;手法;继承发展; 引言 “水,活物也。”(郭熙《林泉高致》)“水为陆之眼。”(陈从周《说园(四)》)造园必须要有水,无水难以成园。因为水总给人以清新、明净和亲切的感受,人们都愿意与之接近。水面随园林的大小及布局情况,或开阔舒展,或襟回幽深,使空间延伸,使景观度幻。当山石、花木、建筑与水的漫延流动的神态结合一起时一,更觉得自然而富有生气。水面五彩缤纷的倒影和跳动着的山泉、水瀑、浪花,令人欢快,逗人遐想。“欲草木欣欣”,需水;“欲挟烟云而秀媚”,需水;“欲照溪谷而生辉”,亦需水。故水景是构成中国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 1.中西园林传统理水的的特点 水是中国园林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西方园林也特别注重构造水景。但中国园林构造水景的艺术情趣与西方园林构造水景的艺术情趣迥然不同:中国传统园林理水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讲求“师法自然”的理法,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的审美原则进行构造,完全因势而筑。而西方传统园林理水则崇尚人工美,要求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进行构造,将水限制在整整齐齐的几何形状的石砌池子里,并用喷泉造成人工活动的水景。现代园林的理水则可以吸取两者的精华而构造水景。 2.颐和园的理水艺术 颐和园是传统园林的代表山水园,他是北方皇家园林的典范,又仿有江南园林的风格,在主题立意和表现艺术及手法上,及我国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之大成。现以昆明湖、后湖、谐趣园为载体,分析其理水的基本原则和艺术手法,以剖析说明其“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的皇家园林的理水艺术。 2.1理水基本原则 1)得其性 中国哲学家降水拟人化说其具有德、仁、智、义、勇、平等特性,在营造园林水景时,尽量去理解和发挥其特性。根据外环境的不同和满足观赏者的需求,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水景,形成河、湖、溪、涧、泉、瀑等不同或近水、亲水、戏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浅析1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浅析 摘要:文章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构景特性及水景类型并对水景与园林中其他要素的关系及布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水景构成形式;构景特性;水景类型;水景布局及原则 中国园林素有“无水不成园”的传统,即使无水,也要造出水景来,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中国古典园林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携山之雄伟、水之灵秀,将自然野趣于艺术加工相结合。 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有时又称做水体。水在中国艺术,文学,风水中代表相当多的涵义,因此,如何让水在园中常保流动,随四季有不同的景观,乃至于假山小瀑的意境和音乐效果,都是理水方式所重视的。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意境与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潭、湾、瀑等,但绝对不是对大自然水体进行生硬模仿或简单浓缩,而是对自然水体作抒情写意的再创造,大多取自意境的联想。水面;在以水为主题的园林中,则水多采用湖泊型,辅以溪涧、水谷、瀑布等,较大的园林往往是多种水体同时存在。

一般来说,以山为主题的园林,水作为从体,多做溪流、等带状萦回或小型集中的往往是多种水体同时存在。 1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手法,分门别类也比较复杂,有按水流形态划分为动态水体和静态水体划分,有按以地形地质条件分为自然式水体和规则式水体。按园林中水景的构成形式分为五个方面。 (一)造湖 湖为大面积的水面,水量充沛,空间辽阔,常见于自然际若有山脉起伏,则形成湖光山色的典型风景。 湖,属于静态水体,除构成景观外,还可划船、游泳、种荷、养鱼等。湖是中心景区,一般要沿湖岸布置道路、建筑、山石、花木,形成种种景色。湖面浩瀚者,常用堤、岛、桥等加以分隔,或做成标高不等的水区,成为大小形状对比、主次有别、深远有层次的空间水域。湖面视野开阔者,宜在其周围添景、借景,以丰富水天之间的风景轮廓线,做远景陪衬。湖岸线长,宜作曲折自然变化,并因地制宜,用树木、建筑适当点缀,使湖岸景致优美多变化。 (二)造池

园林理水手法杂谈

园林理水手法杂谈 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以静止为主”。这些均是园林理水的基本原则,十分重要。而如何理水,尚有许多具体手法值得一说。 ?水面 处,也效此法。南京瞻园,南北两池,在静妙堂之西有小溪相连,勾活了池水。无锡寄畅园,水池之西的八音涧处有泉眼,确为水源,而又在池之北端做出水湾,似为池水流出之处。这种做法实例不胜枚举。 如上所说,水之形全在岸。苏州多曲池,绍兴多方池,风格迥异。方池做法,不必多说了;曲池做法,大有讲究。这种池岸,宜曲不宜平直。但曲要曲得有节

奏,有大曲、小弯,有缓曲、急转,不能总是那么一种曲法,像牙齿一般,缺乏情趣。同时,驳岸之石,在近水处应向内凹进,这样做不但有不尽之意,而且更使岸形空灵、险峻,美在其中。 水岸用石,宜统一种类,切忌黄石、湖石混用。一般说,湖石岸比较容易处理,因为它本身就是曲折、空灵的;黄石平直,有强烈的实体感,故更难做得好。 层次? 鱼槛( 观其高,水视其流。《红楼梦》第十七回众人游大观园时有如此一段描述:“……院中满架蔷薇,转过花障,只见清溪前阻。众人诧异:‘这水又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凹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至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这种流水手法,可谓妙趣横生,自然得体。其实园林中用得也较多。南京瞻园,水自园之南的“瀑布口”始,

入一小池,然后折向池之西北,变成小溪细流,缘园西向北,过草坪边流入园北之大水池,然后在池东北穿过小桥一直向北,成一小池,于是又向北流,似入无穷处。苏州环秀山庄虽以假山胜,但其中水之处理却也妙趣无穷,弯弯曲曲,穿行于问泉亭及长廊之间,有几处竟在廊底流过。拙政园西部园,有长长的水廊,水伸入廊底,令人悟出水乡意境。水从园的西南角之塔影亭的背后开始的,曲曲弯弯一直流向拜 )。 ( 入。 。但若 植荷于缸内,然后连荷带缸一起沉入池底(事先设计好沉于何处),缸中之藕便不会疯长。 理水之法,贵在意境,故虽有法,亦不能拘于法,还须提高园林艺术修养。但更须提醒的是:水的处理不是孤立的,水须与山结合,也须与建筑结合,如平台、水榭、水廊、旱船等,都须作整体考虑。

园林鉴赏论文

故宫与苏州园林的异同鉴赏 苗辉 水建电气112 2011011936 关键词:苏州园林故宫建筑特点 故宫:旧称紫禁城。在北京市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名永乐4年(1406年)始建,永乐18年基本建成。迄今560多年历经24个皇帝。虽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仍然保持原来的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楼宇90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宫墙长约三公里,四面矗立着风格绚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由外朝、内廷之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化、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利的主要场所。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和奉神的地方。东南面为南北狭长的前庭,有天安门和瑞门,形成宫门前面一长系列建筑的前奏。正门即午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午门后有一方形广场有弯曲的金水河横贯,河上跨五座汉白玉单孔石桥,桥北是九间重檐庑殿顶的太和门,其两侧并列昭德、贞度二门。广场东西有通往文华殿和武英殿的协和、颐和二门。三大殿是外朝的主体建筑,入太和门迎面是面阔11间重檐庑殿顶的太和殿,中间是方形单檐攒尖顶的中和殿,最后为九间重檐歇山顶的保和殿,三座殿建在一个工字形三层汉白玉的台基上,四周廊庑环绕,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丽的建筑群。内廷从乾清门开始,在中轴线上的建筑物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周围的十二座院落。乾清宫东西各有六组自成体系的院落,即东六宫和西六宫东六宫南面有奉先殿、斋宫,西六宫前面是养心殿。内廷中轴线之东有宁寿宫一组建筑,俗称外东路,西有慈宁宫、寿康宫、英华殿等。内廷另有花园三座,御花园在故宫中轴线的煞尾处宁寿宫花园在宁寿宫养心殿之西,慈宁宫花园在慈宁宫之前。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故宫还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是研究明、清两代历史和历代艺术的重要资料。 燕山夜话——藏着的故宫 故宫,5个多世纪的最高权力中心、明清两代皇宫、24个皇帝的起居之地;位列世界五大之首的“殿宇之海”,收藏百万无价之宝的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藏着的故宫,是占故宫总面积近三分之二的办公区,这里被铁锁紧闭,或被" 游人止步”阻拦,在你踏入故宫圣地之时,你便注定无法见到;这里被故宫人精心珍藏,悉心爱护,自紫禁城建成500余年来,从未开放,是世人眼中永远的禁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众多精雅的园林名闻天下。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旧时官宦名绅退休后多到苏州择地造园、颐养天年。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

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人格化”特点分析

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人格化”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2T10:49:06.4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柯白雪[导读] 摘要:“园林无水则不活”、“无水不成园”,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园林无水则不活”、“无水不成园”,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理水,即是通过对水系进行整理,梳理,配以山石、植物等造景元素来塑造园林景点的一种方法手段,崇尚“师法自然”,却又不拘泥于自然。 关键字: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理水 1古典园林理水意义 1.1水景的自然意趣 观形—“形”指的是水的轮廓形状。水是流动的、无形的,它的形状取决于河岸的形状,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意在通过塑造有形的河岸达到塑造无形的水面,在园林创作的过程中模仿自然界中宽阔的湖面、潺潺的溪流、蜿蜒的湖岸、汩汩的泉水、幽深的山谷,或是令人豁然开朗、或是令人心情平和、或是令人神秘向往、或是令人精神愉悦,通过各种水的形态,给人以不同的美感。无锡的鼋头渚公园素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鼋头渚公园的水景,化无形为有形,令人过目难忘。 赏色—水是无色的,但是水能够真实的映射出其他物体的形态、颜色,水面中天空、建筑物、花木的倒影,水中鱼儿嬉戏的身影,微风吹起的波光粼粼、山涧溅起的水花、特定环境下出现的彩虹和水雾,都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别有一番趣味。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中的倒影,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中;北京植物园卧佛寺的水池中,尾尾金鱼,诉着佛教无碍于世义,意愿解脱之意,令人虔诚向往。听声—水不仅至柔至美,而且溅水的音律也丰富了人们的听觉,古人说“何必钟与竹,山水有清音”,表达了对天籁般的水声的一种钟爱。地势落差的激荡水花的声音、水拍河岸的拍岸声、潺潺溪流的汩汩水声,有时明快、有时咆哮、有时沉寂、有时沙沙作响,各种美妙的自然之声与鸟鸣混在一起,形成了天籁般的音乐,涤荡人的心灵,使人忘却了烦恼。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引惠山泉水,西高东低,总长度约有36m,茂林在上,清泉下流,怪石嶙峋,变化丰富,形成了婉转回环的天然乐声,堪称绝作,引得多少文人墨客“卧石听泉”。 1.2水的人格化意趣 园林理水,从表面上看这只是艺术手法,但实际上却暗含着深层的哲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多寄情于山水,“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沧浪之水清兮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濯吾足”,随波逐流,不必过于执着,涤荡尘埃,净化心灵,在水的谦和下甘做陪衬,毫不彰显自己的品格,同时这也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体现了园主卓尔不群的意识。 1.3现实意义 水体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对现实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园中修建水池,不仅可以浇花,亦可以调解气温,改善局部气候,并为园内防火提供水源。 2古典园林水面理水艺术特点 2.1古典园林理水思想原则 注重意境—“意”是主观意向,“境”是客观存在,将主观的精神凝注到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才能将无形的意识变为有形,达到意境的最高境界。中国人常“以物明志,寓情于景”,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运用各种造景元素和处理手法,促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引导人们触景生情、情由感生。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通过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表现出想回家不能回的一种无奈、苦涩的心情。 以小见大—古典园林在建造时经常有“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说法,这种“小中见大”的象征手法可以将自然水体景观微缩至有限的园林景致之中。江南园林由于土地的局限性,咫尺之地,却希望仿佛置身于名山大川,他们更多的利用以小见大的处理手法,来表现自然景观的无垠。 讲究含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讲究做事含蓄,中国古典园林一样注重含蓄,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一种境界,在造景时,注重深藏浅露,看似无景,走近才知“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耐人寻味,欲扬先抑、忌浅求藏,以达到意境深邃。 2.2古典园林理水构图原则 构图讲究协调、对称,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是分不开的,往往注重将重点景物集中在一侧,或一个角落,大面积的留白,留给游客想象的空间。无锡的蠡园,大面积的水面中建筑的运用起到了较好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整个空间布局重点突出,协调整齐。 2.3古典园林理水布局 在古典园林中,水面的处理形式较为灵活多样,大面积的水面以分为主,以聚为辅,这样可以避免产生空旷的感觉。在中小园林中以聚为主,以分为辅,既可以拉伸景致,也可以创造出视野开阔的感觉。 水面较宽广—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利用亭台、小桥、山石、岛屿等将水面分割,相互连通,根据区域的变化同时形成若干大小不一的中心。杭州西湖水面较宽,在整体布局中,结合地势化整为零,利用横贯南北东西的苏堤和白堤,将整个湖面分割成五个大小不同的水面,同时利用各种植物的搭配和各色建筑等形成了西湖独具的美景。水面较小—往往利用山石、景亭,以巧取胜,在整个布局中注重以聚为主。扬州何园的湖面四周,亭、堂、阁、轩高低错落,山水相连,视野开阔,以湖为主,给人以天高湖阔之感。苏州半园取义“事不求全心常知足”之意,园在住宅东部,水池居中,环以船厅、水榭、曲廊、半亭,建筑多以“半”为特色。园东北部的二层半重檐楼阁,为苏州园林所仅见。 狭长型—这是一种模仿自然界溪流的艺术形式,设计时尚窄忌宽,尚曲忌直,窄处易于收缩视野,配以山石、植物,遮挡视线,令人感觉远处的景致更加深邃,宽处使人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一些结点辅以拱桥等进行连接,别有一番情趣,水岸的两边配以石矶、植物和亭台廊榭等,使得园景更加深邃,拉伸了景的层次,提升了植物景观。扬州的寄啸山庄,狭长的水景,利用植物和山石进行掩映,增加了景深。 3水景植物、建筑、山石配置常用的艺术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