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微生物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引言

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是微生物学研究和诊断的基础。正确的采集和保存方法能够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并提供可靠的结果。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标本采集和保存的要求,旨在帮助人们正确进行微生物标本的处理。

1. 标本采集前的准备

在进行微生物标本采集之前,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准备采集工具和材料: 预先准备好所需的采集工具和材料,如无菌容器、无菌拭子等。

•确保个人卫生: 采集标本前,采集人员应洗手,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例如手套和口罩,以防止交叉感染。

•了解采集部位和要求: 在采集标本前,了解所要采集的部位和采集要求,以便采集人员能够正确操作。

2. 标本采集步骤

下面是一些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步骤:

2.1 血液标本

血液标本是常见的微生物病原体检测标本之一。以下是血液标本的采集步骤:

1.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 常用的采集部位有静脉内和

指尖采血。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

2.消毒采集部位: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采集部位进行

消毒,以减少细菌的污染。

3.利用无菌注射器或放血针采集血液: 选择合适的采

血设备,按照正确的技术和步骤采集适量的血液。

4.将血液转移到无菌容器中: 将采集到的血液转移到

适当的无菌容器中,如血培养瓶或离心管。

2.2 呼吸道标本

呼吸道标本用于检测呼吸道感染。以下是常见的呼吸道标本采集步骤:

1.依照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常见的呼吸道标本

采集方法包括咽拭子、鼻拭子、喉拭子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2.使用无菌拭子采集标本: 使用无菌拭子轻轻刮取相

应部位的分泌物,注意避免刮伤黏膜。

3.将拭子转移到无菌容器中: 将采集到的标本拭子放

入无菌容器中,并确保容器密封。

2.3 尿液标本

尿液标本常用于病原体的检测和诊断。以下是尿液标本的采集步骤:

1.准备容器和适当的采集方法: 准备无菌容器和适当

的采集方法,如尿杯或导尿管。

2.进行尿液采集: 采集尿液时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

避免污染。

3.将尿液转移到无菌容器中: 将采集到的尿液转移到

无菌容器中,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2.4 粪便标本

粪便标本常用于检测肠道感染和胃肠道疾病。以下是粪便标本的采集步骤:

1.准备无菌容器和手套: 准备无菌容器和适当的个人

防护设备,如手套。

2.采集粪便样本: 用无菌勺采集适量的粪便样本,避

免污染。

3.将粪便样本转移到无菌容器中: 将采集到的粪便样

本转移到无菌容器中,并尽快送至实验室。

3. 标本保存要求

正确的样本保存是保障样本质量和准确性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标本保存要求:

•标本存放温度: 不同类型的标本有不同的存放温度要求,如冷藏、冷冻或常温保存。尽量按照标注要求存放标本,以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质量。

•标本保存时间: 建议按照标本类型和实验室要求保存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和新鲜度。

•标本保护措施: 避免标本受到外界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的污染。尽量在存放标本时包装密封,并尽早送达实验室。

结论

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要求是确保微生物学研究和诊断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生物标本采集和保存的要求,包括标本采集前的准备、标本采集步骤以及标本保存要求。正确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将有助于确保标本质量和提供可靠的结果。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使用抗生素前。 2、无菌采集应无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适量标本,采集量不应过少。 4、注意在不同病程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5、采集标本时要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 二、标本的处理: 1、标本保存在4℃环境中,在2h之内送检。脑脊液则要在25 ℃保存,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2、标本中可能含有致病菌,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对于烈性传染病标本运送时更要由专人运送,严格按规定包装。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Ⅰ血液及骨髓标本: 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或败血症的基本方法。如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应视为病原菌。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A、B群、肺炎链球菌等)、肠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伤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和厌氧菌等。 1、采血时间及次数 2、抽血部位及抽血量 3、报告方式:培养5d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5d无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4、菌血症、败血症的诊断标准:1)两次培养均出现同一种细菌(可排除污染); 2)发病星期后血中抗体滴度上升。 Ⅱ脑脊液标本: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对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检出细菌提示有细菌性(急性化脓性、结核性等)脑膜炎。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A、B群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1、涂片检查: (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可能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 (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 2、分离培养

微生物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微生物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引言 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是微生物学研究和诊断的基础。正确的采集和保存方法能够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并提供可靠的结果。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标本采集和保存的要求,旨在帮助人们正确进行微生物标本的处理。 1. 标本采集前的准备 在进行微生物标本采集之前,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准备采集工具和材料: 预先准备好所需的采集工具和材料,如无菌容器、无菌拭子等。 •确保个人卫生: 采集标本前,采集人员应洗手,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例如手套和口罩,以防止交叉感染。 •了解采集部位和要求: 在采集标本前,了解所要采集的部位和采集要求,以便采集人员能够正确操作。 2. 标本采集步骤 下面是一些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步骤: 2.1 血液标本 血液标本是常见的微生物病原体检测标本之一。以下是血液标本的采集步骤: 1.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 常用的采集部位有静脉内和 指尖采血。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 2.消毒采集部位: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采集部位进行 消毒,以减少细菌的污染。

3.利用无菌注射器或放血针采集血液: 选择合适的采 血设备,按照正确的技术和步骤采集适量的血液。 4.将血液转移到无菌容器中: 将采集到的血液转移到 适当的无菌容器中,如血培养瓶或离心管。 2.2 呼吸道标本 呼吸道标本用于检测呼吸道感染。以下是常见的呼吸道标本采集步骤: 1.依照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常见的呼吸道标本 采集方法包括咽拭子、鼻拭子、喉拭子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2.使用无菌拭子采集标本: 使用无菌拭子轻轻刮取相 应部位的分泌物,注意避免刮伤黏膜。 3.将拭子转移到无菌容器中: 将采集到的标本拭子放 入无菌容器中,并确保容器密封。 2.3 尿液标本 尿液标本常用于病原体的检测和诊断。以下是尿液标本的采集步骤: 1.准备容器和适当的采集方法: 准备无菌容器和适当 的采集方法,如尿杯或导尿管。 2.进行尿液采集: 采集尿液时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 避免污染。 3.将尿液转移到无菌容器中: 将采集到的尿液转移到 无菌容器中,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2.4 粪便标本 粪便标本常用于检测肠道感染和胃肠道疾病。以下是粪便标本的采集步骤: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据相关统计:微生物标本的检测误差来源:80%来源于分析前20%来源于分析中和分析后其它检验样本的检测误差来源:45%分析前10%分析中(仪器))45%分析后.检验标本采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前的误差来源所占比例的这个数据是惊人的,在我们的大型医院都存在这个问题,而在我们医院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据。 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方法 (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 (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 (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应在抗菌药物浓度最低时采集也即在下次用药前采血。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 (7)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8)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呼吸道 1、痰标本 (1)采集方法 ①清晨起床后用凉开水漱口多次,以除去口腔内大量杂菌,用力咳出肺深部的脓痰,置于清洁干燥容器中或无菌管中送检。 ②痰量极少者可用45℃ 3%-10%的氯化钠溶液约25ml雾化。对于咯痰量少的幼儿,可轻轻压迫胸骨上部的气管,当其咯痰后用无菌棉棒采集标本。

微生物样品的取样方法及取样要求

微生物样品的取样方法及取样要求 样品取样的要求 1)在取样之前应确认货、证是否相符。2)取样过程中应避免与水等环境的不良因素影响,防止样品被污染。3)取样用具(如注射器、采血管、试管、探子、铲子、匙、取样器、剪子、样品袋等)必须是经过灭菌的。4)对采集的样品一般要求随机取样。若怀疑最有可能受病原体污染或者带有病原体的样品,可以进行选择取样。5)根据样品种类(如盒装、袋装、瓶装和罐装),应取完整密封的样品。如果样品很大,则需用无菌取样器取样;若样品是粉末,应边取边混合;若样品是液体的,通过振摇即可混匀;若样品是冷冻的,应保持冷冻状态(可放在冰内、冰箱的冷盒内或低温冰箱内保存),而非冷冻动物产品须保持在0℃~5℃中保存。6)取样前或取样后应在盛装样品的容器或样品袋上立即贴上标签,每件样品必须标记清除(包括品名、来源、数量、取样地点、取样人及取样日期)。7)获取有关取样产品的信息:如样品名称、批量大小、包装类型、包装容器体积、生产线、产品编号或控制号、批量号、标签内容、包装破损状况、产品存放地点或建筑物的基本情况等。8)当客户对所规定的取样程序有偏离、添加或删节的要求时,应详细记录这些要求和相关的取样资料,并记入包含检测结果的所有文件中,同时告知相关人员。9)当取样作为检测一部分时,实验室应有程序记录与取样有关的资料和操作。这些纪录应包括所用的取样程序、取样人的识别、环境条件(如果相关)、必要时有抽样地点的图示或其他等效方法,如果合适,还应包括取样程序所依据的统计方法。 食品微生物学的取样点

食品微生物的取样计划中常包括以下取样点:原料、生产线(半成品、环境)、成品、库存样品、零售商店、或批发市场、进口或出口口岸。原料的取样包括食品生产所用的原始材料、添加剂、辅助材料及生产用水等。生产线样品是指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加工环节所取的样品,包括半成品、加工台面、与被加工食品接触的仪器面以及操作器具等。对生产线样品的采集能够确定细菌污染的来源,可用于食品加工企业对产品加工过程卫生状况的了解和控制,同时能够用于特定产品生产环节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和HACCP的验证工作。另外还可以配合生产加工,在生产前后或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样品(如地面、墙壁、天花板以及空气等)取样进行检验,以检测加工环境的卫生状况。库存样品的取样检验可以测定产品在保质期内微生物的变化情况,同时也可以间接对产品的保质期是否合理进行验证。零售商店或批发市场的样品的检测结果,能够反映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情况,能够对改进产品的加工工艺起到反馈作用。进口或出口样品通常是按照进出口商所签订的合同进行取样和检测的。但要特别注意的事,进出口食品的微生物指标除满足进出口合同或信用证条款的要求外,还必须符合进口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世界上很多国家禁止含有致病菌的食品进口。不同样品的取样方法(1)包装食品①直接食用的小包装食品:尽可能取原包装,直到检验前不要开封,以防污染。②桶装或大容器包装的液体食品:取样前应摇动或用灭菌棒搅拌液体,尽量使其达到均质;取样时应将取样用具浸入液体内略加漂洗,然后再取所需量的样品,装入灭菌容器的量不应超过其容量的四分之三,以便于检验前将样品摇匀;取完样品后,应用消毒的温度计插入液体内测量食品的温度,并作记录。尽可能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以防温度计破碎后水银污染食品;如为非冷藏易腐食品,应迅速将所取样品冷却至0℃~4℃。③桶装或大容器包装的

微生物送检标本的采集指南

微生物送检标本的采集指南 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及处理,与细菌的培养;鉴定结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炭疽、肺鼠疫等患者采集标本时,必须按国家规范化要求严格注意生物安全;医生、护士、检验人员均应重视微生物学检验标本正确采集的有关问题,并有责任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正确采集标本的宣传和指导; 一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采集、运送、验收和处理注意事项 1.标本采集 1申请单标记必须清楚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临床诊断、标本采集、采集时间、检查项目、抗生素应用情况等,以便实验室能够合理选择培养环境和培养基; 2尽量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标本,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和避免漏检;3标本采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咽拭、肛拭、伤口拭等拭子标本,应插入运送培养基送检; 5痰、尿液伤口拭子等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不可放入肉汤培养基内送检; 6采集标本的容器必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可用消毒剂; 2.标本运送 1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到微生物实验室; 2标本采集后在室温下超过2h未送达实验室,可视为不合格标本; 3.标本验收 1实验室只能接受和处理合格标本; 2实验室对不合格标本退回必须说明原因,并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4.注意事项 1微生物检验样本必须按要求采集转运,否则将影响检查结果,并给评价其意义带来麻烦甚至误导; 2微生物样本极易被污染,污染的样本杂菌大量繁殖抑制病菌生长,条件致病菌也是致病菌,如污染条件致病菌将误导临床,造成对患者的损害以及经济和时间的浪费; 3某些标本离体极易死亡,应在床边采取和接种或立即保温送至实验室检验;室温放置或延迟送检,可使检出的阳性率降低,不能使用冷藏的标本检验; 4厌氧菌样本采取必须隔绝空气,混入空气的样本影响检验结果,不能使用;

(完整版)微生物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微生物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一、总则:用于培养的标本在收集时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和及时送检,检测后标本应妥善保存。 二、临床标本的采集 (一)下呼吸道分泌物(痰液) 令患者早上起床后用清水濑口,不要刷牙,立即从下部呼吸道咳出第一口痰,吐在无菌塑料痰盒中,及时送检。 (二)、尿液(中段尿) 护理人员协助采取中段尿约3ml入无菌试管中,及时送检。 (三)、粪便:取有粘液、脓血部分的粪便置玻璃大便专用管中,如为稀水便,可直接收集于玻璃管中,及时送检。 (四)、眼、耳、鼻、喉拭子:将棉拭子沾取少许无菌生理盐水(如沾取的太多,可在无菌生理盐水瓶壁上挤去多余的水份),然后采取可疑部位的分泌物,倒悬于无菌试管内,及时送检。 (五)、脓液:用沾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沾取脓液,要尽量多取一些,然后将棉拭置于无菌试管中,及时送检。 (六)、: 1、凡怀疑菌血症和败血病的患者,采血培养时,应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采血,如已使用抗菌素,应尽量选择抗菌素在体内浓度最低时采血,应在病人第二次使用抗菌素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当然在病人发热或寒颤时采集也可。 2、成人每次采血5—10ml,小儿采血2—3ml; 3、严格消毒病人采血部位和血培养瓶口,抽一定量血液后,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轻轻摇匀, 4、从抽血到接种入瓶,动作要快,防止血液凝固,同时要及时送检。 (七)、穿刺液:胸腹水、心包液、关节腔液、鞘膜积液: 严格无菌抽取后,注入含肝素抗凝的无菌试管中,轻轻颠倒试管10余次,使肝素与穿刺液混匀达到抗凝的目的,或直接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及时送检。 (八)、胆汁:由专科医生以无菌方法取引流液10ml注入无菌试管。 (九)、脑脊液:以无菌方法取脑脊液3-5ml,置无菌试管内,常温保存送检,如只做培养可直接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及时送检。 (十)、生殖器官标本:阴道、子宫颈及前列腺等分泌物应由医师采集,收集于无菌试管内送检。如疑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做培养检查时,采集的标本应床旁接种并及时放入孵箱培养。(十一)、烧伤标本:以无菌棉拭子直接采取多个部位创面的脓汁分泌物放入无菌试管中. (十二)、支原体(解脲、人型)培养+药敏的标本采集 1、支原体对干、热抵抗力差,标本采集后应尽快接种支原体运送培养基送检。 2、男性:用细的无菌棉拭子沾取无菌盐水少许深入尿道口内2.5-3cm。 三、临床标本的保存 细菌室标本原则上要求及时送检、及时处理,不得保存。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 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保证临床细菌室的工作质量非常重要,应予高度重视。实验室有责任将标本选择(包括时间和解剖部位)、收集、保管、运送、接受和安全等关键性信息,用户里手册的形式提供给各临床部门参考。 一、标本管理的安全警示 1.所有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应在无菌操作,防止污染的原则下认真进行。 2.已采集原始标本都应置于防漏、密封的无菌容器中运送。 3.带针头的注射器运送标本时用无菌试管或防护装置套住注射针,再置于防漏塑料袋中运送至检验科。 4.采集足够量标本,材料不足可能导致假阴性。 5.每份标本都应标记患者姓名、送检号码、标本来源、具体部位、日期、时间及相关临床信息。 6.常规性细菌学检验的标本,采集后不能超过1小时送至检验科,4℃保存也不能超过24小时,怀疑厌氧菌感染的标本应在半小时内送至检验科(不能及时运送组织标本必须在厌氧环境中25℃不超过24小时)。 7.脑脊髓液、生殖道、眼睛、内耳标本应立即送检,绝不可冷藏。 二、标本的处理和要求 1.血液和骨髓: 1)急性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细菌性肺炎、肾盂肾炎发热患者,应在抗生素治疗或更换前,从不同部位采集血液标本,做2次血液培养,分别接种于各种培养瓶中 立即送检置于孵箱内培养 2)疑似心内膜炎患者:急性病例在抗生素治疗或更换前1—2小时,从不同部位采集血液标本,做3次血液培养 3)亚急性病例:第一天24小时内,相隔1小时连续采集3次血液做培养,若24—48小时全部阴性,再采集2—3次血液做培养 4)若已经抗生素治疗患者,连续3天,每天取2次血液做培养 5)严格无菌技术采集血液血培养瓶后立即送检,切不可放冰箱暂存。 2.脑脊液: 脑脊液采集后,置于无菌试管中,15分钟内送检,绝不可冷藏。每种检验最小需 要量:细菌培养≥1ml,真菌≥2ml,抗酸杆菌≥2ml. 3.尿液: 1)中段尿采集:清洁外阴及尿道口周围,自然排尿,让尿流不间断,截留中段尿,,置于无菌尿杯中立即送检。尿量不少于1ml. 2)直接插导管采尿:一般插入导管后先让尿流弃15ml再留取培养标本。尽量不采用此法,极易将尿道细菌丛进入膀胱增加医源性感染危险。 3)滞留导管采集尿:用75%酒精消毒导管口,用针筒抽取5—10ml尿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滞留导管会使膀胱带有细菌,尽可能不采用。 4)尿液采集后2小时内必须送检,立即处理。规定每日一次。 5)若同一份标本检到3种以上不同细菌则认为标本污染。一般认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落计数大于105cfu/ml,革兰氏阳性球菌菌落计数大于104cfu/ml,方有诊断意义。4.痰液: 1)先用冷开水漱口清洗咽喉,用力咳出痰液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2小时内接种。 2)符合要求的痰液应在低倍镜视野中鳞状上皮≤10个,白细胞≥25个。

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及其检验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 及其检验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样品采集和保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就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集和保存以及检验技术进行分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 一、样品采集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采样地点和采样方法。针对不同的食品性质和检验项目,应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地点和采样方法,避免样品污染,同时获取可靠的检验结果。 2.采集样品前应进行充分的消毒。在采集样品前应对采样工具、采样器具等进行充分的消毒,以防止样品受到污染,因此选择适合样品的消毒剂,避免化学残留影响检测结果。 3.避免空气污染。在采样过程中应避免口吐在采样器具或者食品样品表面,避免因口部细菌的污染,导致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失真。 二、样品保存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检测方法和保存温度。不同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样品保存的温度也有所不同,对于常规检测方法,一般建议样品储存于4℃以下,而对于极低温度保存的样品,应在检测前确保样品完全解冻,以避免样品由于冰冻遭受损坏。 2.为避免样品变质,应及时采取冷冻或干燥处理。也可使用适当的添加剂或处理方法,如添加20%的甘油或70%的乙醇进行保存,以避免微生物由于种种原因失活。 3.在样品保存过程中防止二次污染。保护样品,避免用手触摸,以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和人体细胞等进入样品,影响检验结果。 三、检测技术 1.无菌操作技术。在样品采集、保存、培养和检测等过程中,应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外源细菌污染样品,影响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常规检测技术。常规检测技术包括菌落计数、PCR等,这些技术均有自己的优缺点,在选择检测方法时应充分考虑。 3.快速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方法,包括光学、电化学、免疫学等多种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好等优点,但仍需注意其所需的设备、人员及复杂度等问题。 以上便是本文对于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及其检验技术的分析,希望对这一领域的工作者们有所帮助,提升其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样品采集、运输与保存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样品采集、运输与保存标准 1. 引言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样品的采集、 运输与保存是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准确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采集、运 输和保存三个方面,探讨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样品的标准要求,以便我 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2. 样品采集标准 在进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时,样品的采集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保证样 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要选取新鲜、无污染的样品,并且在采集过程 中避免手部接触,以免污染样品。对于液体食品,应该遵循国家相关 标准进行取样,避免用不干净的容器盛装。需要根据不同食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比如表面抽样、深层抽样等等。 3. 样品运输标准 样品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样品发生变质或受到外界污染。在运输过 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保证样品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另外,要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样品造成影响,保证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 行运输。还需注意避免样品之间的相互交叉污染,保持样品的独立性。 4. 样品保存标准 为了保证样品检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样品在保存过程中也需要符合

一定的标准。在保存过程中,样品应该避免受到阳光直射,防止温度 过高或过低造成样品变质。另外,还需要避免样品与空气接触,保持 样品的新鲜性和原始状态。需要注意不同食品样品的保存期限,保证 在规定的有效期内进行检验。 5. 个人观点和理解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保 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至关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 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有效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6. 总结与回顾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样品采集、运输与保存的 标准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相 关标准要求,加强对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不断提升 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水平,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总字数:3387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7. 样品采集的具体要求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样品的采集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步骤。具体 来说,对于固体食品,应该从不同部位采集样品,比如表面、内部等,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采样时机 抗生素使用前(停用抗生素3至5天或下次用药前)采样 采样方法 采集无菌部位的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非无菌部位尽量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采样量足。 采样容器 专用的'无菌,防渗漏,有盖,无酸、碱、防腐剂及消毒剂污染。 送检 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小时。 若不能及时送检可于4-8℃保存,但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 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 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1.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3至5天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应在感染的急性期 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可能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 6.采用专用无菌容器收集标本。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应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 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不超过24小时。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 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 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8.尽量不要以一般棉花拭子收集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 9.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要标明病区、病人姓名、感染状况、近期抗 菌药物使用情况、标本来源、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及送检时 间等) 10.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相同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送 检一次(份)。涂片检查最好和细菌培养同时做!

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及其检验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及其检验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病菌或其他有害微生物。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样品的采集和保存非常关键。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以及常用的检验技术。 一、样品采集的注意事项 1. 采样容器的选择 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应选择干净、无菌的采样容器。最好使用玻璃瓶或者塑料瓶,避免使用金属容器,因为金属容器可能会与采样样品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 2. 采样工具的消毒 使用消毒酒精或其他消毒液对采样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确保采样工具的表面无菌,并避免交叉污染。 在采集食品样品时,应选择代表性强、干净卫生的地点进行采样。尽量避免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采样,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采样方法 在采集食品样品时,应遵循专业的采样方法,避免样品的二次污染。有些食品样品可能需要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采集,以确保获得全面的检测结果。 5. 样品标识 对每个采集的样品进行清晰的标识,包括采样时间、采样位置、采样者等信息,以便后续的检验工作。 6. 保持样品的温度 在采集完样品后,应根据不同的食品类型,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有些样品需要在低温下保存,以避免微生物的繁殖。 不同类型的食品样品需要在不同的温度下保存,一般来说,冷藏保存是常见的方式。保持样品的新鲜度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有利于后续检验的准确性。 2. 样品保存的时长

不同的食品样品在保存的时长上也有所不同,有些样品需要尽快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验,以避免样品品质的变化影响检测结果。 3. 防止交叉污染 在保存食品样品的过程中,要避免不同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应保持样品容器的密封性,避免样品之间相互接触。 4. 监测保存条件 在保存食品样品的过程中,要定期监测保存条件,确保样品的质量不受影响。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食品保存指示剂或其他工具来监测保存环境。 三、常用的检验技术 1. 营养琼脂平板培养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技术,通过在琼脂平板上培养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然后观察和计数微生物菌落的形成情况,从而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2. PCR 技术 PCR 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可以对微生物的 DNA 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样品中存在的微生物类型和数量。 4. 快速检测法 目前还有一些其他快速检测技术,比如生物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等,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微生物检测的结果,对于一些需要快速反馈的场合非常适用。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粪便标本采集和处理 (1)采集方法 1.自然排便法:取新鲜粪便的黏液、脓血、或絮状物等有意义成分,2~3g 或 1~2 m1,盛无菌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或增茵液内送检;若疑似霍乱者应置于碱性蛋白胨水中(PH8.6)。 2. 直肠拭子法:难以获得粪便或排便困难患者及幼儿可采用此法,将拭子前端用无菌甘油或生理盐水湿润,然后插入肛门约 4~5cm(幼儿 2~3cm),轻轻在直肠内旋转。擦取直肠表面粘液后取出,盛于无菌试管中或保存液中送检。 (2) 注意事项 1.尽可能在抗生素使用之前采集标本。 2.所挑取的粪便不应接触其他部位(如便盆),粪便样本中不应混入尿液及其他异物,采集过程应尽量无菌操作。 3.不应用厕纸收集粪便。 4.对同一病人在同一天不宜重复送检。 5.宜在感染急性期(通常是5d-7d内)采集标本。 6.下列腹泻患者应连续3d送检标本 --社区获得性腹泻(入院前或72h内出现症状) --医院腹泻(入院72h后出现症状),且至少有下列情况之一:大于65岁并伴有内科疾病、HIV感染、粒缺(中性粒细胞 --怀疑肠道感染的`非腹泻性表现。 7.肠炎和发热病人建议做血培养。 8.伤寒沙门菌感染时骨髓培养高出血培养。 9新鲜粪便标本应在采集后尽快送检,不应超过2h。 (3)标本拒收 干燥的拭子、含钡粪便、黄软成形便、干便、明显污染的粪便、一日内重复送检的标本,应设法与临床医师联系,可要求重新留取标本,并做好记录,在没有与医师沟通之前标本不应丢弃,仍按实验室标本保存原则存放。

二、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1)采集方法 1. 中段尿采集法:清晨起床后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和外阴部,再用清水冲洗尿道口周围,然后排尿弃去前段尿液,收集中段尿 5~10ml盛于带盖的无菌容器内立即送检,采集后于0.5h内进行接种。 2. 耻骨上膀胱穿刺法:评估膀胱内细菌感染的“金标准”。培养结果与临床病情矛盾时可采用此法,一般较少应用。 3. 导尿法:采用无菌技术用注射器经导尿管抽取尿液,导取 10~15ml 尿液,置无菌容器中送检,尿液标本不能通过收集袋引流管口流出的方式采集。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进行常规尿培养意义不大,这些患者通常会培养出大量定植菌。 (2)注意事项 正常人的尿液是无菌的,除外尿道有正常菌群外,还有条件致病菌,而这些细菌又是尿路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故应该注意无菌采集。 (3)标本拒收 1.标本取自导尿患者尿袋。 2.标本送检时容器有渗漏。 3.未用无菌容器采集标本。 4.除耻骨上膀胱穿刺法外,采用其他方法采集标本申请做厌氧菌培养 三、痰及下呼吸道标本采集和处理 (1)采集方法 1.自然咳痰法:①晨痰为佳;②先冷开水洗漱、清洁、口腔和牙齿;③再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吐至无菌容器中;④痰量不得少于1ml;⑤痰咳出困难时可先雾化吸入 NaCl溶液(100g/L,加温到45℃)使痰容易咳出。查结核分枝杆菌,应留取24小时痰。 2. 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拭子深入咽部,小儿因压舌板刺激引起咳嗽,喷出的肺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即可送检。 3.支气管镜、支气管穿刺、支气管肺胞灌洗等采集法,此采集方法必须由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一、标本采集 1.采集时机:采集标本应在疾病出现初期进行,避免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 2.采集部位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采集,一般可根据症状、疾病类型和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3.采集方法:采集标本时应采取无菌手法,使用无菌采样器材,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4.标本储存条件:采集后的标本应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若无法及时送达实验室,则应储存在合适的条件下,避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二、标本送检 1.标注采集信息:标本送检前应在标本瓶或容器上标注病人信息、采集时间和采集部位等必要的信息,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2.冷藏和运输:对于易变质的标本,如粪便、尿液等,应冷藏并尽早送达实验室;对于其他标本,应采取适当的保存和运输方式,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细菌的生存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标本处理 1.标本处理前的准备:在对标本进行处理前,必须进行准备工作,如标记标本编号、记录标本类型、检查标本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等。

2.标本处理方法:根据标本类型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深部标本(如脑脊液、关节液等)应优先进行细菌涂片、培养等方法,浅部标本(如咽拭子、鼻拭子等)可直接进行细菌培养。 3.标本处理的时间:不同类型的标本处理时间有所不同,但一般应尽快进行处理,避免细菌在标本中的生长和污染。 四、标本保存 1.标本封存:处理完的标本应在标本瓶或容器上进行标注,并进行封存,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2.标本保存时间:保存标本的时间应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标本的特性来确定,如对于一些常见的标本,如尿液、粪便等,一般保存时间较短,而对于其他一些特殊标本,如组织标本等,可保存更长时间。 总之,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的正确遵守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医务人员在进行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加强无菌操作和个人防护,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规范化要求

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的规范化要求 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而标本采取与处理不符合要求,则细菌培养的结果毫无意义。如标本采取或处理失当,造成污染,甚至使检验结果给临床以误导,延误对患者的正确治疗,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著名的临床微生物检验专著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的主编Patrick R.Murray在书中提出“正确的微生物检验始自正确的标本采取。临床医师、护师及检验技师都必须通晓其要领。”如今,全面的检验保证系统更加重视分析前与分析后的因素对检验质量的影响,微生物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即是对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质量保证。 为推行检验方法的标准化,我国借鉴国外部分经验已成立中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CCLS),临床实验室的认证工作已开始准备。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首先应从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开始。为此,我们提出初步的参考意见,并希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流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及时、准确地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病原茵,才能正确实施有效的抗菌治疗,从而有助于治愈率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降低。 1.采血时机: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以

正在发冷发热时或发冷发热前半小时为宜。 2.采血次数及间隔: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需马上做抗菌治疗;或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24h 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两次抽血间隔60min;必要时于24—48h后再抽血2次。因为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且会遗漏阳性结果。国外有人统计1次血培养可检出菌血症的80%,2次检出90%,3次检出99%。国内统计17家医院1次血培养阳性率10.8%,18家医院2次以上血培养阳性率14.8%。 3.采血部位:多次采血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以排除皮肤菌污染的可能。要避免从血管插管内取血,因插管常被污染其培养结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在不同部位取血,2次分离出同样菌种才是确定病原菌的有力证据。 4.采血量:成人茵血症或败血症的血液中含茵量较少,平均1—3ml 血液中仅有1个细菌。所以采血量一定要足够。成人一般为10ml,新生儿与婴幼儿为1-2ml。有人引述多篇文章指出:对成人每增加1ml 血量平均能提高阳性率3.2%。 5.无菌操作: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在血液培养的全过程,从皮肤消毒、标本采取、运送、分离移种等,皆应十分注意。用头皮针为新生儿和婴儿取血时,应更换针头再将血注入培养瓶中。 二、下呼吸道分泌物(痰培养)的标本采取与质量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