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使用抗生素前;

2、无菌采集应无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适量标本,采集量不应过少;

4、注意在不同病程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5、采集标本时要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

二、标本的处理:

1、标本保存在4℃环境中,在2h之内送检;脑脊液则要在25 ℃保存,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2、标本中可能含有致病菌,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对于烈性传染病标本运送时更要

由专人运送,严格按规定包装;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Ⅰ血液及骨髓标本:

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或败血症的基本方法;如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应视为

病原菌;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A、B群、肺炎链球菌等、肠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伤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和厌氧菌等;

1、采血时间及次数

2、抽血部位及抽血量

3、报告方式:培养5d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5d无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4、菌血症、败血症的诊断标准:1两次培养均出现同一种细菌可排除污染;

2发病星期后血中抗体滴度上升;

Ⅱ脑脊液标本: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对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检出细菌

提示有细菌性急性化脓性、结核性等脑膜炎;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A、B群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1、涂片检查:

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可能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

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

2、分离培养

3、报告方式:培养48小时,仍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2天无细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Ⅲ呼吸系统标本:

一痰标本

下呼吸道的痰液是无细菌的,而经口腔咳出的痰带有多种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如草绿色链球菌;若从患者痰标本中查见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提示有上呼吸道感染;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A群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布兰汉菌、白喉棒状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和军团菌;

1、标本的采集时间

2、标本采集方法:1 自然咳痰法 2 气管镜下采集法 3 气管穿刺法 4 结核分枝杆菌标本收集法:收集24h痰液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3、涂片检查:

1一般细菌涂片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

3放线菌及诺卡菌涂片

4、培养:

1培养标本的选择:应选择粘液痰作涂片;

2痰标本培养前处理:用无菌盐水将痰洗涤3次,加入等量的1%胰酶溶液,37oC水浴90min,使痰液均质化后备用;

3分离培养

5、报告方式:痰标本培养24小时后仅有草绿色链球菌生长而无致病菌生长,报告“正常菌群”;

查出的致病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同时报告细菌的量化指标;

二咽拭标本

正常咽拭有多种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如草绿色链球菌;若从患者标本中查出致病菌提示上呼吸道有细菌感染如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喉炎等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微球菌和棒状杆菌等;

1、涂片检查先培养后涂片;

2、分离培养

3、报告方式:同痰标本检查;

Ⅳ穿刺液标本

穿刺液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及鞘膜液等;正常穿刺液是无菌的,若从患者穿刺液中查见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提示该部位有细菌感染;

胸腔感染的病原菌以结核分枝杆菌多见;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以肠道细菌如大肠挨希菌、粪肠球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多见;心包炎和关节腔液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

1、涂片检查先接种后涂片

2、分离培养:1普通培养 2厌氧培养 3结核菌培养

3、报告方式:培养24h无细菌生长,报告“培养24h无细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Ⅴ泌尿、生殖道标本

一尿液标本

中段尿培养加计数对于泌尿道感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细菌培养必须结合菌落计数辨别是否为病原菌;

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生长,菌落计数>105/ml,提示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肾或膀胱结核等;

常见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和伤寒沙门菌等;

1、中段尿标本采集法

2、涂片检查:

1一般细菌及淋病奈瑟菌

2念珠菌

3结核分枝杆菌

3、一般细菌培养:如培养2d无细菌生长,即可弃去;

1倾注平板法

2平板接种环法

3标准接种环法:若定量接种环含量为.001ml,则整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0个,可报告“菌落数>105/ml”;

4、特殊培养:

1淋病奈瑟菌培养

2厌氧菌培养

3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5、报告方式:培养24h细菌生长,报告“24h无细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及其菌落计数菌落数/ml和药敏结果;

二生殖道标本

正常的内生殖器是无菌的,而外生殖器包括男性尿道口和女性阴道有多种细菌寄生;查见病原菌提示有细菌感染;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淋病奈瑟菌、大肠埃细菌、变形杆菌等;

1、涂片检查:革兰染色镜检

2、分离培养:

1普通培养

2淋病奈瑟菌培养

3阴道加特纳菌培养

4报告方式:如查见淋病奈瑟菌、阴道加特纳菌等病原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Ⅵ粪便标本

正常情况下肠道中有多种细菌;

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有:1细菌性:产毒素型腹泻、侵袭型腹泻、食物中毒、慢性腹泻;2真菌性;3病毒性;

1、标本采集:1自然排便采集;2直肠试子;

2、涂片检查:粪便标本因各种正常菌群含量甚多,仅以染色性和形态无法分辩是否为病原菌;因此,粪便标本一般不作涂片检查;

3、培养:

1沙门-志贺菌培养

2致病性大肠埃细菌培养

3霍乱弧菌培养

4副溶血弧菌培养

5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培养

6真菌培养

7菌群失调的细菌学检验

4、报告方式:

Ⅶ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

化脓性感染可由单种或多种细菌引起;

常见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诺卡菌,以及梭杆菌和拟杆菌等;

1、标本采集:1开放性脓肿和脓性分泌物;2大面积烧伤的创面分泌物;3封闭性脓肿

2、涂片检查:根据形态和染色特点,可报告“查见革兰×性细菌,形似××菌”或报告“未查见细菌”;

3、培养:

1普通培养

2厌氧菌培养

3嗜血杆菌及奈瑟菌培养

4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5真菌培养

4、报告方式:查见致病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主要内容: 标本采集、运送意义与原则血液标本采集尿标本采集粪便标本采集痰标本采集咽拭子标本采集标本拒收的标准与处理方法 一、 (一)标本采集、运送规范化的意义?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提高培养结果的阳性率以及保证细菌室的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正确的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的前提不规范的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是导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临床符合率差的重要原因。规范的标本采集和运送是细菌培养成功的关键! (二)、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运送原则 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情形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微生物的污染。 6.采用无菌器材收集标本,并装于坚固且密合性佳的无菌容器中。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存放一般不能超过24h。 8.尽量不要以棉花拭子收集标本。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伤口拭子等宜插入恰当的运送培养基送检。 淋球菌培养等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不得使用一般棉拭子。 9.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如痰、尿液等,不可置肉汤培养基内送检。 10.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包括病人情况(病区、病人姓名、住院号)和标本情况(标本类型、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方法、采集时间等) 11.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的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检测一次(份)。涂片检查最好和细菌培养同时做! (三)、如何提高细菌阳性检出率? 1、标本采集时机; 2、标本采集方法; 3、标本的质与量; 4、标本的运送与保存; 5、筛选合格标本(退检制度); 6、高质量、多种分离培养基; 7、培养环境; 8、合理的收费制度 (四)、临床常见标本?血液(生化、免疫及微生物检验)?尿液?粪便?痰及上呼吸道标本?穿刺液标本(脑脊液、胆汁、胸腹水等)?脓液及创伤感染分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使用抗生素前。 2、无菌采集应无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适量标本,采集量不应过少。 4、注意在不同病程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5、采集标本时要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 二、标本的处理: 1、标本保存在4℃环境中,在2h之内送检。脑脊液则要在25 ℃保存,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2、标本中可能含有致病菌,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对于烈性传染病标本运送时更要由专人运送,严格按规定包装。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Ⅰ血液及骨髓标本: 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或败血症的基本方法。如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应视为病原菌。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A、B群、肺炎链球菌等)、肠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伤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和厌氧菌等。 1、采血时间及次数 2、抽血部位及抽血量 3、报告方式:培养5d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5d无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4、菌血症、败血症的诊断标准:1)两次培养均出现同一种细菌(可排除污染); 2)发病星期后血中抗体滴度上升。 Ⅱ脑脊液标本: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对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检出细菌提示有细菌性(急性化脓性、结核性等)脑膜炎。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A、B群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1、涂片检查: (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可能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 (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 2、分离培养 3、报告方式:培养48小时,仍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2天无细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Ⅲ呼吸系统标本: (一)痰标本 下呼吸道的痰液是无细菌的,而经口腔咳出的痰带有多种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如草绿色链球菌)。若从患者痰标本中查见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提示有上呼吸道感染。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肺炎链球菌、A群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布兰汉菌、白喉棒状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和军团菌。

细菌标本采集规范

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的规范化要求 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而标本采取与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给临床以误导,延误对患者的正确治疗。为此,我们提出初步的参考意见,并希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 1.采集方法:静脉采血,以无菌操作方法抽取血液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如果同时作需氧和厌氧培养,应先将标本接种到厌氧瓶中,再注入需氧瓶,严格防止将空气注入厌氧瓶中。 2。采血时间以及血培养份数: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用药前24小时内采集2~3次血液标本,可使细菌检出率高达99%.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小时采血,亦可在寒战或发热后1小时采集血液标本。特殊感染患者采血培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疑急性发热性菌血症、败血症患者: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在24小时内从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液标本培养. (2)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1~2小时内采集3份血标本培养,如果24小时后阴性,再采集两份血标本培养。 (3)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先采集2~3份血标本,抽血间隔60 min,24~36小时后体温升高之前,再采集2份血标本进行培养。因为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可能会遗漏阳性结果。 (4)可疑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时;应改变血培养方法,以获得罕见或苛养的微生物。 (5)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需马上做抗菌治疗;或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 3。采血部位: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亚急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患者,在病灶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多次采血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以排除皮肤菌丛污染的可能。要避免从血管插管内取血,因插管常被污染,其培养结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一、标本采集 1.采集时机:采集标本应在疾病出现初期进行,避免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 2.采集部位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采集,一般可根据症状、疾病类型和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3.采集方法:采集标本时应采取无菌手法,使用无菌采样器材,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4.标本储存条件:采集后的标本应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若无法及时送达实验室,则应储存在合适的条件下,避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二、标本送检 1.标注采集信息:标本送检前应在标本瓶或容器上标注病人信息、采集时间和采集部位等必要的信息,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2.冷藏和运输:对于易变质的标本,如粪便、尿液等,应冷藏并尽早送达实验室;对于其他标本,应采取适当的保存和运输方式,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细菌的生存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标本处理 1.标本处理前的准备:在对标本进行处理前,必须进行准备工作,如标记标本编号、记录标本类型、检查标本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等。

2.标本处理方法:根据标本类型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深部标本(如脑脊液、关节液等)应优先进行细菌涂片、培养等方法,浅部标本(如咽拭子、鼻拭子等)可直接进行细菌培养。 3.标本处理的时间:不同类型的标本处理时间有所不同,但一般应尽快进行处理,避免细菌在标本中的生长和污染。 四、标本保存 1.标本封存:处理完的标本应在标本瓶或容器上进行标注,并进行封存,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2.标本保存时间:保存标本的时间应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标本的特性来确定,如对于一些常见的标本,如尿液、粪便等,一般保存时间较短,而对于其他一些特殊标本,如组织标本等,可保存更长时间。 总之,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的正确遵守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医务人员在进行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加强无菌操作和个人防护,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基本原则

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基本原则 以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基本原则为标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微生物标本送检的基本原则。 一、选择合适的标本 选择合适的标本是进行微生物检测的第一步,标本的收集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对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最好选择有病灶或炎症的组织或分泌物作为标本。例如,对于呼吸道感染,可选择痰液或咽拭子作为标本;对于尿路感染,可选择尿液作为标本。此外,在选择标本时还需要考虑采样的时间、部位和方法等因素。 二、正确采集标本 采集标本时需要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避免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根据不同的标本类型,采集方法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对于分泌物类标本如痰液、尿液等,可采用无菌容器进行采集;对于组织标本如活检组织、切片等,应采用无菌手术器械进行采集。此外,还需要注意采集标本的数量和体积,以保证后续检测的准确性。 三、妥善保存标本 采集完标本后,应妥善保存以保持其原有的微生物特性。一般来说,液体标本应置于4℃冰箱保存,固体标本应置于干燥、通风的地方,并避免阳光直射。同时,保存标本的容器应具备密封性和无菌性,

以防止标本的变质和污染。 四、正确填写标本送检单 标本送检单是进行微生物检测的重要依据,正确填写标本送检单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在填写标本送检单时,应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以及标本类型和采集时间等详细信息。同时,还需注明临床表现、病史和疑似病原微生物等相关信息,以提供给检测人员参考。 五、及时送检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至专业的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以避免标本的变质和微生物的繁殖。一般来说,液体标本应在采集后的2小时内送检,固体标本应在采集后的24小时内送检。如果无法及时送检,可使用运输培养基等方法进行临时保存,但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六、保持临床与实验室的密切联系 在标本送检的过程中,临床医生应与实验室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检测结果并进行临床解读。在检测结果出来后,临床医生应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制定,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微生物标本的送检是确诊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环节,按照以上基本原则进行标本的选择、采集、保存、填写送检单、及时送检以及与实验室的密切联系,可以提高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一、实验室的准备工作 1.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卫生,空气流通。 2.检查实验室设备及试剂的完好性,如有损坏或过期的试剂应予以更换。 3.准备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培养器具,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4.准备好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口罩、护目镜、实验服等。 二、标本采集和处理 1.标本的采集应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采集器具需经过高温高压消毒处理。 2.将采集的标本迅速送至实验室,避免暴露于空气中。 3.对于液体标本,如尿液、血液等,应进行无菌操作并进行适当的稀释。 4.对于固体标本,如组织、分泌物等,应进行无菌取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三、培养基的准备和使用 1.根据需要,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的配制。 2.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性,防止细菌、真菌等污染。

3.使用培养基前应进行质控试验,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4.在使用培养基前,要检查培养基是否出现变质、褪色等异常情况,若有发现,应立即更换。 四、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1.将标本取适量,在无菌条件下均匀涂抹于培养基表面,避免重叠。 2.将涂抹好的培养基置于细菌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促使微生物的生长。 3.培养箱内不宜存放过多的培养基,以免影响空气流通和温度控制。 4.定期观察培养基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一般培养时间为24小时至48小时。 五、微生物的鉴定和鉴定 1.根据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 2.利用显微镜观察菌液或菌落的形态、数量、运动性等特征,进一步鉴定微生物。 3.对于不易鉴定的微生物,可使用生化试剂或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4.鉴定微生物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并与对应的标准对照互相核对。 六、微生物的灭活和处理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粪便标本采集和处理 (1)采集方法 1.自然排便法:取新鲜粪便的黏液、脓血、或絮状物等有意义成分,2~3g 或 1~2 m1,盛无菌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或增茵液内送检;若疑似霍乱者应置于碱性蛋白胨水中(PH8.6)。 2. 直肠拭子法:难以获得粪便或排便困难患者及幼儿可采用此法,将拭子前端用无菌甘油或生理盐水湿润,然后插入肛门约 4~5cm(幼儿 2~3cm),轻轻在直肠内旋转。擦取直肠表面粘液后取出,盛于无菌试管中或保存液中送检。 (2) 注意事项 1.尽可能在抗生素使用之前采集标本。 2.所挑取的粪便不应接触其他部位(如便盆),粪便样本中不应混入尿液及其他异物,采集过程应尽量无菌操作。 3.不应用厕纸收集粪便。 4.对同一病人在同一天不宜重复送检。 5.宜在感染急性期(通常是5d-7d内)采集标本。 6.下列腹泻患者应连续3d送检标本 --社区获得性腹泻(入院前或72h内出现症状) --医院腹泻(入院72h后出现症状),且至少有下列情况之一:大于65岁并伴有内科疾病、HIV感染、粒缺(中性粒细胞 --怀疑肠道感染的`非腹泻性表现。 7.肠炎和发热病人建议做血培养。 8.伤寒沙门菌感染时骨髓培养高出血培养。 9新鲜粪便标本应在采集后尽快送检,不应超过2h。 (3)标本拒收 干燥的拭子、含钡粪便、黄软成形便、干便、明显污染的粪便、一日内重复送检的标本,应设法与临床医师联系,可要求重新留取标本,并做好记录,在没有与医师沟通之前标本不应丢弃,仍按实验室标本保存原则存放。

二、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1)采集方法 1. 中段尿采集法:清晨起床后用肥皂水清洗尿道口和外阴部,再用清水冲洗尿道口周围,然后排尿弃去前段尿液,收集中段尿 5~10ml盛于带盖的无菌容器内立即送检,采集后于0.5h内进行接种。 2. 耻骨上膀胱穿刺法:评估膀胱内细菌感染的“金标准”。培养结果与临床病情矛盾时可采用此法,一般较少应用。 3. 导尿法:采用无菌技术用注射器经导尿管抽取尿液,导取 10~15ml 尿液,置无菌容器中送检,尿液标本不能通过收集袋引流管口流出的方式采集。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进行常规尿培养意义不大,这些患者通常会培养出大量定植菌。 (2)注意事项 正常人的尿液是无菌的,除外尿道有正常菌群外,还有条件致病菌,而这些细菌又是尿路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故应该注意无菌采集。 (3)标本拒收 1.标本取自导尿患者尿袋。 2.标本送检时容器有渗漏。 3.未用无菌容器采集标本。 4.除耻骨上膀胱穿刺法外,采用其他方法采集标本申请做厌氧菌培养 三、痰及下呼吸道标本采集和处理 (1)采集方法 1.自然咳痰法:①晨痰为佳;②先冷开水洗漱、清洁、口腔和牙齿;③再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吐至无菌容器中;④痰量不得少于1ml;⑤痰咳出困难时可先雾化吸入 NaCl溶液(100g/L,加温到45℃)使痰容易咳出。查结核分枝杆菌,应留取24小时痰。 2. 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拭子深入咽部,小儿因压舌板刺激引起咳嗽,喷出的肺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即可送检。 3.支气管镜、支气管穿刺、支气管肺胞灌洗等采集法,此采集方法必须由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一、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方法,适用于疑似血流感染的患者。当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时,应考虑进行血培养检测。特别是对于存在以下情况的患者,更应该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小时;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 一旦怀疑患者可能存在血流感染,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小时后采集,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

一)消毒 对于培养瓶,应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并等待其干燥后再使用。对于皮肤,应使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 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秒以上),再进行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 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于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注意事项 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

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关于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血培养方法:需要在24小时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分钟;如果必要,可以在次日再做2次血培养。 5.采血量的要求:推荐采用培养基与血液1:10的比例,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成人每次每个培养瓶采血量为8-10毫升,婴幼儿每次每个培养瓶采血量为2毫升。 四、运送要求 1.所有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小时内。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应置于室温环境中。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一、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一、血培养指征 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 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 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 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 (一)消毒 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 5 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 s以上)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 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于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注意事项 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 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 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采样时机 抗生素使用前(停用抗生素3至5天或下次用药前)采样 采样方法 采集无菌部位的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非无菌部位尽量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采样量足。 采样容器 专用的'无菌,防渗漏,有盖,无酸、碱、防腐剂及消毒剂污染。 送检 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小时。 若不能及时送检可于4-8℃保存,但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 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 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1.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3至5天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应在感染的急性期 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可能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 6.采用专用无菌容器收集标本。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应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 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不超过24小时。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 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 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8.尽量不要以一般棉花拭子收集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 9.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要标明病区、病人姓名、感染状况、近期抗 菌药物使用情况、标本来源、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及送检时 间等) 10.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相同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送 检一次(份)。涂片检查最好和细菌培养同时做!

最新: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指南(最全版)

最新: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指南(最全版) 总则 感染性疾病的正确诊治需要以正确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作为指导,而获得正确的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前提是正确采集和送检合格标本。 因此,应规范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避免因标本不合格,产生错误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而误导临床诊治。 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1. 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临床疑似感染的患者,应先采集微生物标本送检,再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 从无菌部位采集的标本更具有临床价值,从有菌部位采集的标本需要清除正常菌群和定植菌的干扰才有意义,应尽量送检无菌部位的标本,尤其是血培养。 有菌部位标本应避免“正常菌群导致标本的污染”。 人体很多部位,如下呼吸道(痰液标本)、鼻窦、皮肤伤口等处的正常菌群极易污染标本。 因此,从这些部位采集标本,要尽可能降低这些部位正常菌群或定植细菌

对标本污染的可能性。 从有菌部位采集的标本不是最理想的微生物标本。 3. 标本的标签和申请单信息要完整 对于每一份标本,实验室都需要了解该患者和标本的详细信息以及医生送检的目的。事实上,实验室对于标本所做的所有分析,都会基于这些信息。 申请单的内容应包括: (1)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患者唯一编码(如住院号)等。(2)申请科室或病区、申请医生。 (3)标本信息:标本类型、采集日期及时间、采集部位、采集方法。(4)临床诊断,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疑似诊断。 (5)检测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检测项目和希望提醒临床微生物室重点关注的内容。 (6)是否已使用抗菌药物。 每份标本上应贴有标签,无论手工书写、条形码、二维码标签,都应含有以下信息: (1)患者姓名。 (2)患者唯一编码(如住院号)。 (3)申请医生。 (4)标本类型及采集部位。

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

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 LT

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操作规程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与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 采集时间最好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 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或皮肤黏膜正常菌群的污染,使病原菌与正常菌群混淆,造成临床误诊。采集的标本应存放在无菌容器内,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能添加防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检出。 3.适量的标本 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4.适当的采集方法 对于厌氧菌,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采集方法是不同的,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尽量用注射器采集抽取物,室温保存,不能冷藏和冷冻。 5.盛放标本的容器 采集标本应存放在无菌,防漏,应带有螺旋盖的容器内。 二、标本的运送 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有延迟也应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2.临床标本最佳运送时间取决于标本的量,少量液体(小于1ml)或组织(小于1cm3)应在15~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较多量的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可放12~24小时,厌氧培养标本原则上是床边接种,如延迟送检,需保存在厌氧运送培养基中,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不同标本的采集,运送 (一)血液标本采集,运送

1.血培养指针征 当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或低温(小于36度),寒战,白细胞增多,皮肤黏膜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备上述一种或几种体征时,临床怀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做血培养。 2.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必须同时或间隔短时间内采集2套以上血培养标本。成年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即双瓶双臂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5ml;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l。(少于病人总血容量的1%).在采取血培养后的2—5天内,无需重复采取血培养。两个例外: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 3.血标本采集的量是影响检出率的最重要的因素。 检出率与采血量成比例增长,每增加1ml的血液,病原菌的检出率就会相应增加。儿童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血培养量无需等同于成人。采用一对(需氧瓶+厌氧瓶)组合,比采用二个需氧瓶的组合可检出更多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的需要。 推荐从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标本,不推荐静脉留置导管,因其常伴有高污染率。如果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也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以帮助阳性结果的判读。 4.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在采血之前,血培养瓶的橡皮塞需使用75%酒精消毒并干燥。然后再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严格按照“酒精、含碘消毒剂、酒精”的消毒步骤操作,并等待足够的消毒时间。严格无菌操作,不允许在皮肤消毒后用手接触静脉,除非带有无菌手套.不推荐采血和接种血培养瓶更换注射器针头;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在1小时之内送往实验室,血培养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均不得冷藏或冷冻。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一、标本采集原则 1.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根据不同的微生物检验要求,合理选择合适 的采集时间,避免检测结果的误差。 2.手部卫生:在采集标本前,进行手部卫生,包括彻底清洁双手并戴 上无菌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3.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和培养基:根据标本类型和检测要求,选择相 应的采集器具和培养基。常见的采集器具有吸管、棉签、刷子等,培养基 有血平板、巴氏平板、育苗平板等。 4.标本容器选择:选择合适的标本容器,不同类型的标本选择不同的 容器,并正确标注标本信息。标本容器应保持清洁和无菌。 5.采集部位消毒:采集标本前,需要对采集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以减 少细菌污染。消毒可以用酒精棉球或碘酒进行。 6.采集标本量要足够:采集标本时,应确保采集的标本量足够,以保 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液体标本,应采集适量的标本,避免过多或过少,对于固体标本,应采集充足的组织样本。 7.采集方式:根据标本类型和采集要求,选择合适的采集方式。例如,对于尿液标本采集,应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选择早晨采集或随机采集。 8.标本保存:采集完标本后,应及时进行保存。不同的标本有不同的 保存条件,如尿液标本应保存在无菌容器中,放置在冷藏室中。此外,应 避免降低标本的质量,如尽量避免标本被太阳直射等。 二、标本运送原则

1.运送时间:将采集的标本尽快送往检验室,以确保标本的新鲜度。 不同的微生物标本有不同的时间要求,如直肠拭子标本应在2小时内送达,尿液标本应在4小时内送达。 2.运送方式:标本的运送要采取合适的方式,以避免标本内的微生物 因震荡或温度变化而受到影响。常见的运送方式有冷藏运送、冷冻运送和 常温运送等。需要密封标本容器,防止泄漏。 3.标本的标识:在运送过程中,应在标本容器上正确标注标本的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就诊科室等,并附上标本的项目 名称和送检医生的姓名。 4.运送温度控制:不同的标本有不同的温度要求。应注意控制运送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以保持标本的稳定性。 5.特殊标本处理:对于含有易挥发性微生物(如乙醇、醚、酮等)的 标本,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避免标本的损失。 6.隔离标本处理:对于需要隔离处理的标本(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应在运送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总结: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标本采集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进行手部卫生、选择合适的 采集器具和培养基、消毒采集部位、采集足够标本量等。标本运送原则包 括尽快运送、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和温度控制、标注标本信息、特殊标本 处理等。通过遵守这些原则,可以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实用版) 目录 一、引言 二、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1.无菌操作 2.采集时机和部位 3.标本量和容器 4.保存时间和温度 5.避免干扰 三、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 1.及时送检 2.冷链运输 3.避免延误 四、总结 正文 一、引言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至关重要。正确的采集和运送方法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 二、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1.无菌操作 在采集微生物标本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止外来微生物的污

染。采集人员需要佩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并使用无菌器械进行操作。 2.采集时机和部位 采集微生物标本时,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部位。对于某些感染部位,如伤口、脓肿等,应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采集标本时要注意部位的选择,尽量避免正常菌群的干扰。 3.标本量和容器 采集微生物标本时,应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采集适量的标本。通常,采集的标本量要足够,以便进行多次检测。同时,采集标本时应使用无菌、防渗漏、有盖的容器,避免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受到污染。 4.保存时间和温度 微生物标本在运送前需要进行保存。一般来说,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冷藏保存),冷藏保存时间不得超过 8 小时。在保存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标本的活性。 5.避免干扰 在采集微生物标本时,要尽量避免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对于混有正常菌群的污染标本,应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培养,以判别是感染菌还是定植菌。 三、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 1.及时送检 微生物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在运送过程中,要保证标本的活性,避免因延误而导致的标本失活。 2.冷链运输 微生物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应保持冷链运输。对于需要冷藏保存的标本,应使用保温箱或冰袋进行运输,确保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的活性。 3.避免延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