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练习题及答案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练习题及答案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练习题及答案

2019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练习题及答案

第1课时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下面是四(2)班女生身高记录单.(单位:cm)

先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这个班女生身高分布状况,再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

身高(cm) 人数

140及以下

141~144

145及以上

四(2)班女生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cm) 140及以下141~144 145及以上

人数

这个班女生身高在( )厘米范围内的人数最多,这个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 )厘米(保留整厘米数).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2. 四(1)班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

学号分

1 88 8 9

2 15 89 22 96

2 86 9 94 16 9

3 23 54

3 90 10 100 17 97 2

4 78

4 8

5 11 99 18 99 25 89

5 79 12 98 19 100 2

6 87

6 96 13 96 20 79 2

7 98

7 92 14 97 21 65 28 68

(1)

分数段人数

100

80-99

60-79

60分以下

(2)四(1)班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

年月

分数段合计100 80-99 60-79 60分

以下

人数

(人)

(3)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3. 下面是任意抽取的四年级某班20名学生的体重记录单.(单位:kg)

(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四年级某班20名学生体重统计表

年月

(2)人数最多的是( )kg 范围内的人,这20名学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 )kg.(保留整千克数.)

(3)你的体重在哪一段?你对自己现在的体重评价是什么?

9 统计与可能性

第1课时

1.表整理部分略. 5 7 4 141~144 142

2.(1)略 (2)28 2 20 5 1 (3)略

3. (1)2 7 6 3 2 (2)25~29 31 (3)略

《数据与统计图表》单元测试3有答案.docx

初中数学精品试卷 第 6 章数据与统计图表 单元测试 一、精心选一选,你一定能行(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下列调查适合作者普查的是() A.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 B.了解我市居民对废电池的处理情况 C.日光灯管长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 D.对甲型 HINI 流感患者的同一车厢乘客进行医学检查 2.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作抽样方法比较合适的是 () A. 调查全校女生 B.调查全校男生 C.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 D.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 人 3.要反映某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 频数分布直方图 4.小明在选举班委时得了28 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管小明所在的班级有多少学生,所有选票中选小明的选票频率不变 B.不管小明所在的班级有多少学生,所有选票中选小明的选票频数不变 C.小明所在班级的学生人数不少于28 人 D.小明的选票的频率不能大于1 5.一个班有 40 名学生,在期末体育考试中,优秀的有18 人,在扇形统计图中,代表体育优秀扇形的圆心角是() A. 144o B. 162o C. 216o D. 250o 6.某校对学生上学方式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右图是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所绘制的 扇形同就,已知该学校 2560 人,被调查的学生中汽车的有21 人,则下列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被调查的学生有60 人 B.被调查的学生中,步行的有27 人 C.估计全校骑车上学的学生有1152 人 D.扇形图中,乘车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54o 7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是97,最小值76,若组距为4,则可分为几组() A. 4 B. 5 C. 6 D. 7 8.某学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 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结果件下图,根据此条形图估计这一天该校学生平均课外阅读时间为() A.0.96 小时 B.1.07 小时 C.1.15 小时 D.1.50 小时 人数/ 人 20 15 151312 107 53 时间/ 时 00.51 1.52 9.超市为了制定某个时间段收银台开放方案,统计了这个时间段本超市顾客在 收银台排队付款的等待时间,并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等待时间 6 分钟到7 分钟表示大于或等于 6 分钟而小于 7 分钟,其余类同),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 待时间不少于六分钟的人数为()

第一课时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data segmentation and sta tistics in the first class

第一课时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⒈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统计图。。 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3、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统计知识、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材第70~85页: 1、在教学中用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经验,感受分段整理数

据的必要性,促进学生主动展开统计活动,并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这样的统计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读统计图的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以及它的结构和特征。 3、在教学中,有意识让学生统计自己身边的事,进一步体会统计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数学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又能使学生的统计观念得到发展。 4、在教学中,注意设置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联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感受哪些游戏的规则的公平的,哪些游戏的规则是不公平的。 统计2课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课时 练习八1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 第一课时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讲解学习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 案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 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统计学与统计数据存在密切关系,统计学阐述的统计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以致于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意义。 2.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 答:统计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的数据: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实验,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主要通过统计调查方式来获得,如普查和抽样调查。间接的数据:从报纸、图书杂志、统计年鉴、网络等渠道获得。 3.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非抽样误差和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所产生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的。 4.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概念?(P5) 答: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1描述次数分配表的编制过程。 答:分二个步骤:

(1)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数据按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时,可将其每个具体的表现作为一个组,或者几个表现合并成一个组,这取决于分组的粗细。 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可分为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 单项式分组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组距式分组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区间)作为一个组。 统计分组应遵循“不重不漏”原则 (2)将数据分配到各个组,统计各组的次数,编制次数分配表。 2.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答:数据分布特征一般可从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偏态和峰度几方面来测度。常用的指标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3.怎样理解均值在统计中的地位? 答:均值是对所有数据平均后计算的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数据信息提取得最充分, 具有良好的数学性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后的客观事物必然性数量特征的一种反映,在统计推断中显示出优良特性,由此均值在统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是其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4. 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答:众数、中位数和均值是分布集中趋势的三个主要测度,众数和中位数是从数据分布形状及位置角度来考虑的,而均值是对所有数据计算后得到的。众数容易计算,但不是总是存在,应用场合较少;中位数直观,不受极端数据的影

企业统计人员测试题(含答案)

单位:姓名:日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 1、我厂现行《统计工作制度》是(C)发布实施的。 A. 2007年9月20日 B.2010年1月1日 C.2010 年7 月26 日 D.2010 年10 月26 日 2、我国统计工作实行(D)的管理体制。 A.集中型 B.分散型 C.集中与分散结合 D.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统计人员有权(B)。 A.对违反统计法的政府机关进行罚款 B. 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要求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并改正不真实、不准 确的资料 C. 公布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任何资料 D. 对违反统计法的个人进行罚款 4、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机关是:(B) A.国家统计局 B.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地市级统计局 D.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5、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合格成绩单的人员,应当自收到领取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合格成绩单 通知之日起(B)内,向承办机关提出统计资格申请,逾期成绩自行作废、 A. 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6、下列变量是定性变量的是(B) A.年龄 B.职业

C.居民受教育年限 D.月收入 7、按照报送范围,统计报表可分为(B) A. —次性报表和经常性报表 B.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C.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D.月报表、季报表和年报表 8、频数分布表中落在某一特定类别的数据个数称为(B)。 A.组数 B.频数 C.众数 D.中位数 9、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的(A)。 A .最大值与最小值只差 B .组中值与最小值之差 C .最大值与组中值之差 D .组中值与众数值之差 10、下列哪种图形不能在Excel 当中实现(C)。 A.直方图 B.折线图 C.箱形图 D.散点图 11、第二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D)实施。 A.1983 年12 月8 日 B.1996 年5月15 日 C.2009 年6 月27 日 D.2010 年1 月1 日 12、生产日报的填报,要求各单位(B)将前一日报表数据在生产管理系统中填报完毕。若 生产管理系统故障无法填报,则将报表放在我厂文件服务器上并告知相关单位。 A.每日9时30分前 B.每日10时前 C.每日10时30分前 D.每日11时前 13、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A)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监督职能 D.预测职能 14 、好的调查设计要考虑(A)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练习题及答案

2019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练习题及答案 第1课时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下面是四(2)班女生身高记录单.(单位:cm) 先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这个班女生身高分布状况,再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 身高(cm) 人数 140及以下 141~144 145及以上 四(2)班女生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cm) 140及以下141~144 145及以上 人数 这个班女生身高在( )厘米范围内的人数最多,这个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 )厘米(保留整厘米数).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2. 四(1)班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 学号分 数 学 号 分 数 学 号 分 数 学 号 分 数 1 88 8 9 2 15 89 22 96

2 86 9 94 16 9 3 23 54 3 90 10 100 17 97 2 4 78 4 8 5 11 99 18 99 25 89 5 79 12 98 19 100 2 6 87 6 96 13 96 20 79 2 7 98 7 92 14 97 21 65 28 68 (1) 分数段人数 100 80-99 60-79 60分以下 (2)四(1)班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 年月 分数段合计100 80-99 60-79 60分 以下 人数 (人) (3)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3. 下面是任意抽取的四年级某班20名学生的体重记录单.(单位:kg)

(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四年级某班20名学生体重统计表 年月 (2)人数最多的是( )kg 范围内的人,这20名学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 )kg.(保留整千克数.) (3)你的体重在哪一段?你对自己现在的体重评价是什么?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设计—获奖说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设计—获奖说课稿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设计一、说教材数据的分段整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内容。 分段整理数据是基本的统计活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能够按统计对象的某些属性,如品种、形状、颜色、用途进行分类统计。 本单元继续教学把一组数据按大小分成若干段进行统计,并把统计获得的数据填入相应的统计表里。 本课时是初步教学分段统计数据,所以例题和习题都明确了数据以及各段的数值范围,不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分段。 本课时内容主要是数据的分段整理。 教材通过创设学校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想请全体学生出谋划策的教学情境,引出怎样购买鼓号服这一学习任务。 使学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数据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段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分析整理后的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为了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教 1 / 4

材进行了重新开发,把购买鼓号队服改为购买校服。 围绕购买校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作统计表分析数据的全过程,而学习重点放在分段整理数据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逐步优化,突出画正字的方法,得到的数据仍然采用单式统计表描述。 所以教学中应突出数据分段的必要性、分段方法以及如何分段整理,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这部分知识,形成相关的统计技能。 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概率等知识打好基础。 淘课件网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第一学段中对数据统计过程已有所体验,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再次经历统计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必要性,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根据小学儿童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说教法与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

统计学简答题及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描述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描述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描述数据的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数量规律。 2.简述推断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统计推断。 3.什么是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指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的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可数的。 ?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数目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总体单位数可用N表示。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记为n。 4.什么是普查?它有哪些特点? 普查就是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它有以下的特点: 1)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3)数据的规化程度较高 4)应用围比较狭窄。 5.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特点?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搜集方法和统计推断方法。 它具有经济性好、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6.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概念及应包括的基本容。 答:统计调查方案就是统计调查前所制订的实施计划,它是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计划书。 它应包括的基本容有: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设计调查项目; 〈4〉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 〈5〉确定调查时间; 〈6〉组织实施调查计划; 〈7〉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等。 7.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和具体方法。 答:(1)概念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2课时数据的分段整理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43页例2、“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处理实际问题时把数据分段整理、统计的事实,能根据实际需要收集分段整理并用统计表表示数据,初步学会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段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分段整理、统计数据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积累统计的初步经验,培养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形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数据的分类整理和统计。 教学难点: 分段后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导入新课。 1、呈现问题。 出示例2和鼓号队图片,学生读题。 提问:例题讲述的什么事情,要解决什么问题? 2、引入新课。 引导: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要用什么办法解决呢? 交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办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呈现数据,分段整理 1、呈现数据。 出示:梅峰小学鼓号队一共有32个队员,老师让每个队员测量了身高,并做好了记录。 2、分段整理,统计 (1)讨论方法。 启发:现在要解决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问题,需要怎样整理每人身高的数据呢?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追问:按130----139、140---149和150-----159这三段整理记录单上每个身高数据,会不会有重复或遗漏的?为什么? (2)整理、统计 引导:你能按这三段分别整理、统计出各有多少人吗?用画“正”字的方法在课本上整理这些身高数据,根据整理的结果,完成课本上身高情况统计表。 追问: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交流:每一段的人数根据哪里的结果填写的,合计数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合计数不是32,那说明什么问题? 3、感受方法。 提问:开始提出每种服装各要多少套的问题解决了吗?各要多少套?回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 4、回顾反思。 提问:回顾上面的统计,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和大家交流的?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做“练一练” (1)了解题意。 出示“练一练”的问题,学生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样做? (2)小组活动。要求: 各组组长负责,学生依次交流自己身高。 每个同学做好记录,独立按铁路部门规定分段整理。 交流。统一结果。 (3)全班统计。 汇报数据,学生计算各段人数。独立完成统计表。 (4)分析数据。 提问:从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我们班是购全价票的人多,还是购半价票的人多? 你还能想到什么? 2、做练习七第2题。 (1)出示题目要求和数据。 学生找出成绩中最低和最高的人数,讨论数据可以怎样分段,根据学生交流,肯定分段的合理性。 统一采用每10个一段来分段统计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最低从20开始,最高到50为止,分4段。

统计学简答题答案资料讲解

1、什么是统计学,有哪些特点? 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到结论的学科。 特点:客观性~~相关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 2、何谓标志,按能否用数量表示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分别举例说明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可以分为数量标志和质量标志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名称,用文字描述。Ex:性别,名族,工种,籍贯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名称,用数量表示。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称标志值。 Ex:工人的年龄,工资,工龄 3、什么是离散型变量,连续性变量?举例说明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 离散型变量:指变量的数值只能以计数的方法取得,(变量值只能取整数); 连续型变量:指变量的取值连续不断,(变量值能取小数)。 4、简述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区别:数量标志说明的是总体的数量特征,而品质标志说明的是总体的属性特征。 5、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二者有何关系? 统计指标: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注意:从理论上讲,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由两部分构成:指标名称+指标数值 例如:某地区2009年完成利税总额(指标名称)为1500(指标数值)亿元。 数量指标:用来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其数值大小随总体的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质量指标:反映客观现象的劳动效果或工作质量等事物内部数量关系的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总体的研究范围大小无直接联系。 6、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有和联系与区别? 区别:1、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特征;指标反映总体特征。 2、指标都能用数量表示,标志只有数量标志能用数量表示; 3、标志是一个理论概念,实际应用中只有指标。 联系:1、标志与指标可以相互转化,随研究目的的转化而改变; 2、指标值一般是标志值汇总来的; 3、标志的名称常常就是指标名称。 7、制定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1)明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带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或问卷 4)确定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和调查方式方法 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8、举例说明重点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部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进行的调查。 特点:调查单位少、适用于调查对象的标志值比较集中于某些单位的场合、重点调查的调查方式主要采取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一种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另一种是利用定期统计报表经常性地对一些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有点在于花费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就可以获得总体的基本情况资料。 9、简述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的联系与区别P31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来进行观测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数据统计练习题包括答案

数据统计 满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初二(1)班有48位学生,春游前,班长把全班学生对春游地点的意向绘制成了扇形统计图,其中“想去苏州乐园的学生数”的扇形圆心角60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想去苏州乐园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60%B.想去苏州乐园的学生有12人 C.想去苏州乐园的学生肯定最多D.想去苏州乐园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1/6 2.学校为了解七年级学生吃早餐情况,调查了一个班45名同学吃早餐的情况,在做这次统计调查中,样本是() A.七年级全体学生吃早餐情况B.每个学生吃早餐情况 C.45名学生吃早餐情况D.七年级全体学生 3.老师说“请大家选举一位同学,现在开始投票!”你认为老师在收集数据过程中最大的失误是() A.没有确定调查对象B.没有规定调查方法C.没有明确调查问题D.没有展开调查 4.下面哪项调查适合用选举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 A.谁在上届世界杯中进球最多B.5月1日是什么节 C.谁在入学考试中取得第一D.谁最适合当班长 5.下列调查必须用抽样调查方式来收集数据的个数是() ①检查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②调查某城市家庭收入状况; ③了解全班同学身高状况;④检查某种药品的疗效。 A.1B.2C.3D.4 6.北京市2007年5月份某一周的日最高气温(单位:℃)分别为25,28,30,29,31,32,28,这周的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为() A.28℃B.29℃C.30℃D.31℃ 7.下列调查工作需采用的普查方式的是() A.环保部门对淮河某段水域的水污染情况的调查 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

统计——分段整理数据_教案教学设计

统计——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70页~第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 2.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及自主选择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是合作学习还是独立学习及选择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第一层次 谈话:梅峰小学下个月要参加一次鼓号比赛,她们最近一直在坚持训练,很想在这次鼓号比赛中获胜,但是比赛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请大家一起帮忙出出主意,想一想她们该为这次鼓号比赛做些什么准备工作,才能顺利获胜呢 承接:刚才有同学提到要统一服装,这个主意不错,跟老师想到一块去了. 提问:梅峰小学准备给鼓号队统一购买服装,购买服装时又要考

虑什么问题呢这些信息你看得懂吗从这些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追问:如果你是鼓号队员,你应该选择哪一种鼓号服呢为什么 第二层次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会根据自己的身高来选择合适的服装.那怎样才能知道梅峰小学鼓号队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呢 这是鼓号队员的身高(出示学校鼓号队员身高表格),这1号队员,他又应该选择哪一套服装比较合适呢为什么呢那2号队员呢3号呢4号呢 追问:我们要把鼓号队员的身高分成几段来统计(3段)是哪三段呢 (设计意图: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不知不觉融于情境当中,参与观察,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同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合作交流,探索统计方法 探究:每一段分别有多少人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每一段的数据呢请同学们小小组合作,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整理每一段的数据,填写在记录单中.最后,根据记录单,完成统计表.当然,同学们在整理的时候应该注意合理分工,一位同学来报身高,再安排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和整理,最后,要对记录和整理的过程进行检验. (学生同桌合作进行统计) 汇报: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 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统计学与统计数据存在密切关系,统计学阐述的统计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以致于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意义。2.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 答:统计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的数据: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实验,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主要通过统计调查方式来获得,如普查和抽样调查。间接的数据:从报纸、图书杂志、统计年鉴、网络等渠道获得。 3.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非抽样误差和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所产生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的。 4.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概念?(P5) 答: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1描述次数分配表的编制过程。 答:分二个步骤: (1)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数据按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时,可将其每个具体的表现作为一个组,或者几个表现合并成一个组,这取决于分组的粗细。 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可分为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 单项式分组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组距式分组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区间)作为一个组。 统计分组应遵循“不重不漏”原则 (2)将数据分配到各个组,统计各组的次数,编制次数分配表。 2.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答:数据分布特征一般可从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偏态和峰度几方面来测度。常用的指标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3.怎样理解均值在统计中的地位? 答:均值是对所有数据平均后计算的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数据信息提取得最充分,具有良好的数学性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后的客观事物必然性数量特征的一种反映,在统计推断中显示出优良特性,由此均值在统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是其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4. 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答:众数、中位数和均值是分布集中趋势的三个主要测度,众数和中位数是从数据分布形状及位置角度来考虑的,而均值是对所有数据计算后得到的。众数容易计算,但不是总是存在,应用场合较少;中位数直观,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数据信息利用不够充分;均值数据提取的信息最充分,但受极端数据的影响。5.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题库与答案

n m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本科 一、 名词解释 1.教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科学。 2.变量:是指可以定量并能取不同数值的事物的特征。 3. 算术平均数: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后所得之商。 4.频率:就是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了m (m ≤n )次,则m 与n 的比值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W(A)= 5.测验设计:是指测验编制者对测验形式、时限、题量、题目编排、测验指导手册等进行的设计工作。 6. 测验效度:就是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7.描述统计:是研究如何将收集到的统计数据,用统计图表或者概括性统计量 数反映其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统计方法。 8.名称变量:又称类别变量,是指其数值只用于区分事物的不同类别,不表示 事物大小关系的一种变量。顺序变量又称等级变量,是指其数值用于排列不 同事物的等级顺序的变量。 9. 离散变量:又称间断变量,是指在一定区间内不能连续不断地取值的变量。 10.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 11.教育测量学: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教育效果或过程加以确定。教 育测量学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作为基础,运用各种测试方法和 技术手段,对教育现状、教育效果、学业成就及其能力、品格、学术能力倾

向等方面进行科学测定的一门分支学科。 12. 自由应答式试题;是指被试可以自由地应答,只要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 可在深度、广度,组织方式等方面享有很大自由地答题方式。 13.随机变量:是指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 14. 连续型变量:是指在其所取的任何两值之间可以作无限地分割,即能连续 不断地获取数值的变量。 15.度量数据:是指用一定的工具或按一定的标准测量得到的数据。 16. 正相关:两个变量变化方向一致的相关。 17. 同质性χ2检验:在双向表的χ2检验中,如果是判断几次重复实验的结果是否相同,叫做同质性χ2检验。 18. 难度:就是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19. 比率变量:等距变量又称间隔变量,是指其数值可以用于表明事物距离差 异大小的变量。比率变量是指数值不仅能反映数字之间的间隔大小。还能说明数字之间比率关系的变量。 20. 样本: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个体是构成总体的 每个基本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21.频率:就是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了m(m≤n)次,则m与n的比 值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W(A)= ,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 22. 负相关:两个变量变化方向相反的相关。 23. 独立性χ2检验:在双向表的χ2检验中,如果要判断两种分类特征之间是否有依从关系,叫做独立性χ2检验。 24.情境测验法:指的是把被试置于一种特定情境中以观察其行为反应,然后

数据的分段整理

? 数据的分段整理 ?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4页。 ?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 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培养学习的兴趣。 ? 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 ? 学生过程: ? 一、导入新课 ? 1、谈话:今天同学们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觉很整齐,你们的校服是什么 时候做的? ?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做校服之前都了哪些准备工作?(测量身高、 胸围等) ? 做的这些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 3、老师与你们的班主任联系了一下,把你们的身高制成了这张四(1)班 学生身高记录单。 ? 4、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 ? 二、教学新课 ?

1、提问:从这张身高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 ? 提问:从图片上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 2、提问:根据厂家提供的型号,想一想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工作?(统计 适合穿小号、中号、大号校服的各有多少人) ? 谈话:为了弄清适合穿大、中、小三种型号服装的和有多少人,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分段整理) ? 谈话: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呢?请发表意见。 ? 你们认为哪种记录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 3、各小组汇报统计结果。 ? 4、提问:服装厂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 ? 谈话:这就是分析数据(板书:分析数据) ? 5、回顾统计过程: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来解决购买校服的问题的?我 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 ? 三、组织练习 ? 谈话:刚才我们利用统计解决了定做校服的实际问题,统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是很普遍的。 ?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 (1)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 ? (2)交流分段统计的结果。 ? (3)提问:你是怎样分段处理数据的?对分析统计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统计(分段整理数据)

课题:统计(分段整理数据)P70---74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使学生意识到统计是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发展统计的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时间:2009年 11月6 日

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 填统计表

分析结果 课后反思: 1)这节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本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因此选择贴近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作为开展统计活动的素材;让学生体验收集、整理数据之后,在分析数据中能有话说,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所在。我选择以学生最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这个素材虽然相对于教材提供的“城镇人口情况”更为熟悉,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没有达到可以让他们侃侃而谈的效果, 这个“熟悉”似乎没有占到丝毫的优势。 (2)在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个环节上,我是牵制着学生一步步走入自己预设的环节。这里是否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行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因为在原先他们已经有了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学习模式,也应该完全具备了自主去探究的能力,这样会留给他们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3)在各教学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显得很松散,而且在新授也好,应用巩固也好,一直以“制图——读图——分析”这样一个模式贯穿始终,缺乏了新意,有些环节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水过地皮湿”的现象,加上自己不能很好地驾驭学生的课堂组织教学,致使在每个反馈教学上有“走过场”的感觉,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因此我觉得在每个环节之间教师对纪律的重整,组织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应激活他们的思维状态,可以鼓励,肯定当前的表现,以吸引的语言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统计学简答题答案

1.“统计”一词有哪些含义?什么就是统计学? (1)统计工作或统计实践活动:对现象的数量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的活动过程 (2)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实践活动取得的说明对象某种数量特征的数据 (3)统计学:就是关于数据的一门科学 统计学就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与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就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2.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测度: 集中趋势的测度(众数、中位数、分位数、均值、几何平均数、切尾均值) 离散程度测度(极差、内距、方差与标准差、离散系数) 偏态与峰度测度(偏态及其测度、峰度及其测度) 3.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有哪些? 众数、中位数、分位数、均值、几何平均数、切尾均值 4.简述众数、中位数与均值的特点与应用场合。 众数最容易计算,但不就是永远存在,它不受极端值影响、具有不惟一性、作为集中趋势代表值应用的场合较少,数据分布偏斜程度较大时应用,在编制物价指数时,农贸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常以很多摊位报价的中数值为代表。 中位数很容易理解、很直观,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既就是它有价值的方面,也就是它数据信息利用不够充分的地方; 均值就是对所有数据平均后计算的一般水平代表值,数据信息提取的最充分,数据对称分布或接近对称分布时应用,它在整个统计方法中应用最广,对经济管理与工程等实际工作也就是最重要的代表值与统计量。 5.分布离散程度的测度指标有哪些? 极差、内距、方差与标准差、离散系数 6、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如何? (1)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单位中随机地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使得每一个总体单位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简单随机抽样。 (2)分层抽样: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单位组成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分层抽样。 (3)系统抽样:在抽样中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直至抽取n个单位形成一个样本。 (4)整群抽样:调查时先将总体划分成若干群,然后再以群作为调查单位从中抽取部分群,进而对抽中的各个群中所包含的所有个体单位进行调查或观察。 (5)多阶段抽样:先抽取群,但并不就是调查群内的所有单位,而就是再进行一步抽样,从选中的群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进行调查。 群就是初级抽样单位,第二阶段抽取的就是最终抽样单位。将该方法推广,使抽样的段数增多,就称为多阶段抽样。 7、什么就是抽样分布? 就就是由样本n个观察值计算的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8、什么就是匹配样本? 一个样本中的数据与另一个样本中的数据相对应,这样的样本称为匹配样本。 9、假设检验的思想以及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就是什么?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就是小概率反证法思想。小概率思想就是指小概率事件(P<0、01或P<0、

统计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测试题(二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为了了解1 200名学生对学校某项教改实验的意见,打算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考虑用系统抽样,则分段的间隔k为() A.40 B.30 C.20 D.12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统计里,把所需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B.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大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 C.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D.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 3.有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数据的最大值是140,最小值是51,组距为10,则可以分为() A.10组B.9组C.8组D.7组 4.某大学数学系共有本科生1 000人,其中一、二、三、四年级的人数比为4∶3∶2∶1,要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所有本科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则应抽取三年级的学生人数为() A.80 B.40 C.60 D.20 5.对一个样本容量为100的数据分组,各组的频数如下: A.42% B.58% C.40% D.16% 6.下列说法:①一组数据不可能有两个众数;②一组数据的方差必须是正数;③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常数后,方差恒不变;④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相应小组的频率,其中错误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7.一批热水器共有98台,其中甲厂生产的有56台,乙厂生产的有42台,用分层抽样从中抽出一个容量为14的样本,那么甲、乙两厂各抽得的热水器的台数是() A.甲厂9台,乙厂5台B.甲厂8台,乙厂6台 C.甲厂10台,乙厂4台D.甲厂7台,乙厂7台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频率分布表可以看出样本数据对于平均数波动的大小B.频数是指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C.每小组的频数与样本容量之比是这个小组的频率D.组数是样本平均数除以组距9.从一堆苹果中任取10只,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克):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_教案教学设计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学内容:国标版四级年级上册教科书第70-74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在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会根据实际情况,用画正字法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我们做的测量身高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2、师:你们当初的身高记录单,老师还替你们保留着呢。3、出示学生身高记录单。 4、师:有谁能告诉我你们在换新服之前,老师为什么要给你们每一个人都测量一下身高呢?(根据身高,每一个人就可以选择不同大小的校服。)二、教学新课1、你如果是服装厂的工人师傅,你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身高差一多高的人,统一成一种型号,这样做几个型号就行了。)2、你准备把全班的校服分成几种型号呢?(大号、中号、小号)3、老师现在想把你们的校服的型号这样确定一下,你们认为老师的这样的确定合适吗?身高120~129cm的适合穿小号,身高130~139cm的适合穿中号,身高140~155cm的适合穿大号。4、那么现在有办法知道我们班上大、中、小号的校服各要订做多少套吗?可以前后四人小组

讨论一下。5、用画正字法完成数据统计!汇报: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到上面交流一下?(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启发:刚才有的小组是用打勾(画竖线、画正字、数数)的方法来进行整理数据的,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画正字)为什么呢?今后,同学们在统计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进行整理。追问:我们能不能把你们这些打勾或是画正字等等的记录单直接交给服装厂呢?还应该怎么办?(板书:制成统计表)月日身高(cm)合计120~129130~139140~159人数9、学生动手完成统计表表中的“合计”起了什么作用?(①反应总人数②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追问:这张统计表还缺点什么?给这个统计表起人什么名字呢?当然日期不要忘记写了。10: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通过这张表格你能知道哪些信息?11:服装厂的工人师傅如果看到了这张统计表后,会明白哪些问题?(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谈话:服装的工人师傅通过这张统计表知道了每种型号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数据。回顾交流“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与感受。师: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解决购买校服的问题的,我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统计过程?(①收集数据②分段整理③制成统计表④分析数据)你能不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用到了“数据的分段整理”(学生举例)三、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书71页想想做做11、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2、流分段统计的结果。3、问:这道题把数据分成了几段?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