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指导

实验1 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实验1.1 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制片与观察

目的要求

学习和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制片技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及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

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是植物体细胞进行的一种主要分裂方式。有丝分裂的目的是增加细胞的数量而使植物有机体不断生长。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能准确地进行复制,然后能有规律地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植物有丝分裂主要在根尖、节间、茎的生长点、芽及其它分生组织里进行。将生长旺盛的植物分生组织经取材、固定、解离、染色、压片等处理即可以观察到细胞内的有丝分裂图象。如若需要进行染色体计数,则需进行前处理,即取材之后采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阻止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这时,染色体不排到赤道板上,而是散在整个细胞质中。这十分便于对染色体的形态、数目进行观察。

试剂和器材

1材料

均可以大蒜(Allium sativum 染色体数目2n=16)、玉米(Zea mays 染色体数目2n=20)、洋葱(Allium cepa染色体数目2n=16)或蚕豆(V icla faba染色体数目2n=12) 等根尖为实验材料。

2试剂

95%乙醇、冰乙酸、石炭酸品红、l mol/L HCl。

3器材

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水浴锅、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镊子、培养皿、量筒、吸水纸。

操作方法

1生根

植物根尖是植物的分生组织,取材容易,操作方便。植物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因此,它是细胞有丝分裂相制备与观察的理想选取部位。大蒜、洋葱易于在水培、沙培、土培条件下生根。采用水培时要注意在暗处培养,以满足根生长条件,使根系生长旺盛。玉米和蚕豆种子可先用温水浸泡1天之后,再转入铺有多层吸水纸或纱布的培养皿中,上面盖双层湿纱布置于24~26℃温箱中培养,每天换水二次。

2取材

待根长至l.5~2.0 cm时,将根取下。若实验只需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各时期的特征,可将根尖直接放入Carnoy固定液(95%乙醇:冰乙酸=3:1)中固定;如果要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则必须对根尖进行前处理后才能固定。取材和固定必须要在细胞分裂高峰期进行,即分裂细胞占细胞总数最大值时进行,这样分裂细胞比例大,便于选择和观察。

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其细胞分裂高峰的时间是不同的。大蒜和洋葱的细胞分裂高峰期通常

是在上午9~11点,下午15~17点左右。

3前处理

前处理的方法一般采用低温处理和化学药剂处理。

(1)低温处理:将取材的根尖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或其它容器内,放在1~4℃的冰箱或其它低温条件下处理24h。不同的植物对低温的敏感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对低温较为敏感的植物是小麦。

(2)化学药剂处理:常用的药剂有0.05%~0. 1%的秋水仙素水溶液;饱和对二氯苯溶液;0.002~0.004 mo1/L 8—羟基喹啉等。

秋水仙素溶液对纺锤体的抑制效果最好,一般在室温条件下处理2~4h可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处理时间过长,染色体会变得更短,不利于对染色体结构进行研究。

对二氯苯和8—羟基喹啉对不同的植物效果也不相同。植物染色体数目多,个体小的适合于使用对二氯苯;而染色体中等长度的更适合于8—羟基喹啉,同时能使缢痕区更为清晰。

4 固定

固定是指用化学药剂将细胞迅速杀死的过程。固定的目的是为了把细胞生活状态的真实情况保存下来,避免在对细胞操作中使生活状态发生改变。植物常用的固定剂是Carnoy固定剂。Carnoy固定剂是用3份95%的乙醇和1份冰乙酸配制成的。这二种药品都具有迅速穿透细胞致细胞死亡的特点,但是乙醇是脱水剂,可使细胞脱水变形;冰乙酸又是一种膨胀剂,可使细胞膨胀改变生活状态,把这二种药品按照3:l配制使用,既可达到迅速杀死细胞又可保持细胞真实生活状态的目的。

固定的时间可根据被固定的材料大小而定,根尖组织固定4~24h可达到固定效果。固定时间过长,可去掉细胞中的一些脂肪油滴等,便于染色体观察。但是由于固定时间过长,材料易变脆、变硬,给实验操作带来一定困难。

5解离

解离的目的是将分生组织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和纤维素等物质破坏掉,便于在制片过程中细胞容易散开。常用的解离方法有二种:

(1)酸解:将l mol/L HCl放在60℃恒温水浴锅中预热,当HCl温度达到60℃时,将根尖放入HCl溶液中。解离的时间要根据材料来确定。大蒜、洋葱是百合科植物,纤维素、果胶质的含量相对较低,解离时间约为4~5min。如果是禾本科植物的根尖,酸解时间要相对加长些。解离时要注意观察,如果解离时间过长,分生组织会与伸长区脱离,这时分生区已经被解离过软,很难操作,而且染色效果不好。

(2)酶解:酶解时根尖的伸长区要去掉,只留下分生区。酶的浓度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分别为2%~3%为宜,等量混合后使用。酶解时温度条件非常重要,温度与解离时间成反比,温度高,解离时间就短,但是温度不得超过45℃,否则酶会失去作用。

6水洗与低渗

解离后的材料要用清水或蒸溜水冲洗3~5次;酶解的材料洗后还要在水中浸泡10~15min。水洗的另一个作用是后低渗,对于压片有好处。水洗时一定要洗净,否则会影响染色效果。

7染色与压片

取根尖分生组织的1/3左右置于载片上,先用镊子或解剖针将分生组织碾碎,尽量铺开。然后,再滴上石炭酸品红染液,染色5 min左右;醋酸洋红或醋酸地衣红要染15~30 min。为了增强染色效果,可在酒精灯上加热几秒钟后继续染一段时间。压片时先盖上盖片,在没有用力压之前,先用手固定住盖片,用镊子尖在材料部位垂直轻敲几下之后,再用拇指用力按压盖片。

8镜检

压好的片子要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寻找不同分裂时期的典型细胞分裂相,然后,再转换成高倍镜观察。注意观察细胞核内染色质与染色体结构的特点。选择典型的细胞分裂相绘图。

9永久装片的制作

将制作好的片子放在冻片机上或液氮容器中将片子冻透,之后迅速用双面刀片将盖片揭开。空气干燥后,用二甲苯透明,再用中性树胶或加拿大树胶封片。冻片子时至冻透为止,切不可时间过长,否则细胞会冻裂。封片时要注意胶量不宜过多,树胶既能达到盖片的边缘又没有多余是最适量的。

思考题

参照显微镜的观察结果,绘制一套较为完整的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示意图。

实验1.2 玉米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制片与观察

目的要求

1 学习和掌握植物细胞减数分裂制片方法。

2了解植物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减数分裂过程各期的细胞学特征。

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生物在形成配子时的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是在性母细胞中进行的。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使二倍染色体数减为单倍染色体数,以便两性配子结合时恢复形成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性母细胞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然而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果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形成四个小孢子,每个细胞只含单倍数染色体,使原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因此,将这种细胞分裂称为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另一个特点是前期特别长,而且变化复杂,其中包括同源染色体联会、交换与分离等。

试剂和器材

1材料

玉米(Zea mays 染色体数目2n=20)

2试剂

95%乙醇、冰乙酸、硫酸高铁铵、苏木精。

3器材

酒精灯、镊子、解剖针、50mL烧杯、10mL烧杯、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量筒、显微镜。

操作方法

1取材

采集正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玉米雄花,此时雄花序尚未抽出旗叶,约10 cm长左右。用手摸植株的上部(喇叭口下部),有松软弹性感觉,便可将旗叶一起抽出,扒开旗叶,剥离出雄花序。取材的时间一般应在上午8:30~10 :30,下午2 :00~4:00为宜。取材时透过颖片可看到花药,如果发现花药是黄颜色的,说明减数分裂已经结束,取材已晚。

2固定

将采集来的玉米雄花序放入新配制的Carnoy固定液(3份95%乙醇 : 1份冰乙酸)中固定一周(中间换二次固定液)。

3保存

采集玉米雄花是有季节性和时间性的,因此每次要多采集一些,保存起来备用。固定好

的材料先用95%乙醇洗3次,然后转入70%乙醇中可长期保存。保存材料时要注意使用封口严密的容器,最好使用广口瓶,避免乙醇挥发。保存材料的乙醇每年要更换两次,以保证乙醇的浓度和材料的质量。

4花药剥离

每朵玉米雄性小花中的所有花药几乎都处于同一个减数分裂时期。不同小花花药之间可能处于不同的减数分裂时期。因此,在剥离花药时要尽可能地多剥离一些大小不等的花药,以保证能够在实验中观察到减数分裂各个不同时期的图象。剥离花药时要注意将小花颖片剥离干净,使用的镊子和解剖针不可刺破花药,否则花粉母细胞可能会从伤口处外流,影响实验效果。

5.媒染

剥离出来的花药放进4%硫酸高铁铵(铁矾)水溶液中进行媒染,媒染的时间需4~24h。媒染的目的是让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中浸入铁离子,这些铁离子可以和染色液发生反应,增强染色体的染色效果。

6水洗

媒染后的花药要经彻底水洗,洗净花药表面的铁离子,否则花药表面的铁离子会与染色液反应发生沉淀,影响染色效果。为了水洗彻底,可用尼龙网做一个小口袋,把花药装入口袋里,把口袋固定在水龙头上,流水冲洗5~10min。

7染色

将洗净的花药放入0. 5%的苏木精染色液中染色4~24h。为了增强染色效果,可以在25~30℃的温箱里进行染色。若染色时间不足,染色液就很难通过花药壁细胞而进入花粉母细胞中,影响观察效果。

8水洗

染色后的花药还须清水冲洗,主要是洗净花药表面的染料。

9压片

用解剖针和镊子截取1/2枚花药置于载玻片上,然后滴上一滴45%冰乙酸,并在酒精灯上加热3~5秒钟,注意切不可将冰乙酸加热至沸腾。45%冰乙酸的作用是软化花药壁细胞,使花药壁破裂。另一个作用是使细胞质褪色,起到细胞质与染色体分色的作用。如果加热时间过长,也会把染色体上的颜色全部褪掉。因此,45%冰乙酸也是一种褪色剂。

材料加热之后,盖上盖片,用吸水纸折叠二层覆盖在盖片之上,用以吸收多余的醋酸,然后,在盖有花药的部位用镊子垂直轻轻敲打,使花药内的花粉母细胞扩散出来,肉眼观察到花药周边有很多云雾状细小颗粒即可。最后,在材料部位用大拇指用力垂直按压,将载片盖片之间压实。

10镜检

显微镜下的细胞群中既有花粉母细胞,也有花药壁细胞。而且花药壁细胞中的绒毡层细胞也在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在观察时要首先区分花粉母细胞和花药壁细胞。花粉母细胞呈圆形,个体较大;花药壁细胞是长方形,个体较小。一个花粉母细胞可相当于4~5个花药壁细胞的体积。另外,多核细胞是绒毡层细胞。

实验观察结果

由于同一枚花药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具有同步分裂这一特点,所以在每枚花药中一般只能看到减数分裂中的一个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间相对较长、且复杂,前期I中就有五个期:

细线期:染色体呈非常细长的线状交织成网,好似毛线团状。与其紧密相连的是一个看似十分圆滑的原球体,即核仁。此时,虽然染色体都经过了复制后,都含有二个染色单体,但是在显微镜下仍看不到这种结构。

偶线期: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进入偶线期。这时同源染色体之间开始准确地识别、配对,这一过程称为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这时在显微镜下看到个别染色体的某一点或端部具有双重结构或染色体配对的双股结构。

粗线期: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缩短变粗。由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玉米的染色体数目由原来的20条染色体变成10个二价体。联会也为非姊妹染色体之间交换提供了条件,通过交换可发生遗传物质的相互转移和基因重组。另外,在玉米的某些染色体上存在着若干个深染的颗粒结构,这些颗粒叫染色体结,是玉米粗线期的特有特征。

双线期:进入双线期以后,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开始分离。由于配对的二价体在长轴上有一点或几点结合着,而使二价体没有完全分离。这种结合的部位称为交叉,它代表着同源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交换的位点。

终变期:染色体高度浓缩使染色体变得更短更粗。具有交叉的染色体上的交叉位点也随之向染色体的末端移动,使带有中部、亚中部和近端部着丝点的染色体形成了“O”形或“V”字形,这一现象叫做端化。终变期也是检查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期之一,这时细胞核内有多少个二价体,说明该生物就有多少对同源染色体。另外,在玉米减数分裂的终变期,每个细胞核内总有一个染色体与核仁紧密相连,这是第6号染色体,也是核仁组织者染色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端化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处。同源染色体的两个着丝点彼此相对分布在赤道面两侧。此时,核仁、核膜也已消失,纺锤体形成。

进入后期时,二价体的二个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在纺锤体的作用下,染色体开始向两极移动。由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是以着丝点为先导的,具有两个染色体比、开始解螺旋。

末期的染色体由于不断解螺旋而变成了染色质状态。核仁核膜重新出现,形成二个子核,每个子核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为n,即为单倍染色体数,但每条染色体由两个姊妹染色单体所组成。紧接着是细胞质也分裂,便形成了两个子细胞。但这两个子细胞并不分开,一起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这两个细胞又叫二分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实质上的一次典型的有丝分裂。通过这次有丝分裂,姊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质再次分裂,由原来的二分体(两个细胞)变成了四分体(四个细胞)。四分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单倍染色体数。但是每个细胞尚不具有授精能力。它还需要通过植物雄配子体的过程,发育成小孢子,才能产生能够授精的细胞,即成熟的花粉粒。

思考题

1参照显微镜的观察结果,绘制一套玉米减数分裂过程的示意图。

2 简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和意义。

实验2 染色体制备与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2.1 小白鼠骨髓染色体制备及观察

目的要求

1掌握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技术。

2学会动物细胞的滴片方法。

3观察小白鼠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染色体数目。

实验原理

小鼠骨髓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增繁能力。如果把秋水仙素溶液注射小鼠体内,则可破坏骨髓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把分裂细胞阻截在中期。通过对小鼠骨髓细胞的低渗、固定、滴片、染色等处理,可观察到小鼠染色体。这种骨髓染色体制片方法简单,取材容易,不需无菌条件,方便易行。

试剂和器材

l材料

健康小白鼠 (Mus musculus 2n=40),体重约18~20g,雌雄不限。

2试剂

甲醇、冰乙酸、石炭酸品红、秋水仙素、KCl、生理盐水。

3器材

恒温培养箱、普通离心机、显微镜、分析天平、架盘天平、离心管(5~10 mL)、吸管注射器(5 mL)、100 mL烧杯、载玻片。

操作方法

l药品的配制

(1)0.01%秋水仙素:称10 mg秋水仙素,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

(2)低渗溶液:称5.59克KCl溶于1,000 mL蒸馏水中,其浓度为0.075 mL/L。

(3)生理盐水:8.5g NaCl溶于1,000 mL蒸馏水中,浓度为0.85%。

2秋水仙素注射

解剖前2 h,向小鼠腹腔内注射秋水仙素溶液0.5 mL。秋水仙素的作用是破坏骨髓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积累细胞中期分裂相。

3解剖小鼠

秋水仙素注射2h后,将小鼠脱臼处死,取出股骨胫骨,剔净肉,再用纱布块将剩余的肉拧下来,用剪刀剪去骨两端,把注射器针头插入骨腔中,用生理盐水将骨髓细胞冲入离心管中,要反复冲几次尽可能收集更多的细胞。

4离心

离心管配平以后,以800~1,000 r/min离心7 min收集细胞。

5低渗

离心之后,去掉上清液,轻轻敲打离心管底部,加入5 mL低渗液,让细胞与低渗液充分混匀,达到最佳低渗效果。低渗的目的是为了在滴片时细胞容易破裂,便千染色体散开。低渗需要在37 ℃条件下进行,低渗时间为20 min。低渗之后再离心一次,方法同前。

6固定

离心后去掉上清液。轻轻敲打离心管底部使离心作用粘在一起的细胞松动开,加入固定液时要有冲力,将细胞迅速冲开,以防止把细胞固定成团块。在室温条件下,细胞需固定15min.,固定后还需离心一次。

7按照6的方法再进行第二次固定。

8制备细胞悬浮液

第二次固定离心后去掉上清液,加入少量固定液制成细胞悬浮液。细胞悬浮液不能太浓,细胞密度过大,细胞重叠,影响观察。细胞悬浮液的密度也不能太稀、细胞太少,这样会影响观察时速度。

9滴片

把细胞悬浮液滴在预先冰水浴的载片上,每张载片滴2滴细胞悬浮液,分别滴在载片的1/3处和2/3处。滴完之后,用嘴用力吹散细胞。冰水片子的作用是细胞受温差作用

容易破裂。为了让细胞破裂、分散得更好,滴片时,滴管与载片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让细胞

“摔”破。

10空气干燥

滴片之后,一定让片子自然干燥后才能染色,否则细胞和染色体会飘浮在染液面上,水洗时被冲掉,影响实验效果。

11染色

彻底干燥之后的片子可以放置在染色缸内或染色板上染色,也可以把染液直接滴在载片上。由于整个载片表面都有细胞,所以,染色液要铺满载片。染色时每张载片滴二滴染液。然后,用玻棒再铺展均匀。注意,玻棒与载片之间不能有接触和磨擦,玻棒始终浮在染液表面,以保证细胞和染色体的完整性。

12水洗

染色之后,流水冲洗载片背面,让多余的水分从边缘把染料带走。冲洗后,马上把片子再翻过来,将有细胞的一面朝上放置。

13显微镜观察结果

显微镜观察可采用“弓”字形搜寻的观察方法,保证观察时不漏掉每一个细胞。另外,要熟练地使用推进器的座标尺,记录良好细胞分裂相的位置,以便最后比较观察和分析。

小鼠染色体为2n=40,所有染色体全部为端着丝点。秋水仙素的浓度,注射量和作用时间对小鼠染色体形态影响很大。如果秋水仙素浓度高、剂量大时,小鼠染色体短粗,进行组型分析会有一定困难。秋水仙素作用时间长时,小鼠染色体多是晚中期。

思考题

1绘制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图。

2如果有条件时,要进行显微摄影,然后进行组型分析。

实验2.2 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方法

目的要求

1学习人体细胞离体培养的方法。

2掌握制作人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3观察人类染色体的形态和染色体数目。

实验原理

正常情况下人的外周血中很少有分裂相细胞,只有在异常的情况下才能出现。上个世纪60年代Moorhead等人建立了人体外周血白细胞培养技术,在医学、病毒学、药理学、遗传学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经过实验技术的改进,仅用0.3~0.5 mL全血就能做一次实验。

外周血液中的小淋巴细胞几乎都处于G l期或G0期,PHA(植物血球凝集素)能有效地促进小淋巴细胞转化成为淋巴母细胞而进入有丝分裂。将细胞在体外培养3天之后,经过用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固定和离心等操作之后,即可制成人类染色体标本玻片.通过显微镜可以对人的染色体形态和染色体数目进行观察和分析。结合临床医学上的病例还能进行染色体畸变遗传病的鉴定。

试剂和器材

1材料

人的肘静脉外周血。

2试剂

M199或RPMI l640培养液、胎牛血清、肝素、PHA、青霉素、链霉索、5%NaHCO3、碘酒、75%乙醇、秋水仙素、生理盐水、甲醇、冰乙敢、石碳酸品红、KCl低渗液等。

3器材

恒温培养箱、电冰箱、高压灭菌锅、离心机、真空泵、分析天平、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注射器、离心管、培养瓶、试管架、量桶、烧杯、酒精灯、抽滤瓶、G6型号细菌过滤漏斗。

操作方法

1药品器皿的无菌处理

(1) 实验用的所有器皿、器具都必须按规定洗净,高压灭菌处理备用。

(2) 实验用全部药品都要经高压灭菌或过滤除菌处理。具有生物活性的药品要经G6型号细菌过滤漏斗抽滤除菌,其它药品可经过高压灭菌。

2各种药品及培养基的配制

(1) M199基础培养基的配制称取M199 培养粉 9.8g溶于1,000 mL双蒸水中,经G6型号细菌过滤漏斗抽滤后备用。使用前最好做热源培养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5% NaHCO3的配制称取5g NaHCO3,溶于100mL蒸馏水中,高压灭菌备用。

(3) 生理盐水的配制称取0.85g NaCl 溶于l00mL蒸馏水中高压灭菌备用。

(4) PHA(植物血球凝集素)的配制称取PHA 50mg配制成浓度为lmg/mL (生理盐水配制)的溶液。由于PHA使用量较少,配制时使用注射器式无菌过滤器,以减少药品损失。

(5) 肝素溶液的配制用生理盐水按效价单位配成500单位/mL,高压灭菌后备用。

(6) 双抗溶液的配制将青、链霉素用生理盐水按效价单位配成l0万单位/mL,配制过程要求使用注射器式无菌过滤器。

(7) 秋水仙素溶液的配制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40微克/mL) 秋水仙素溶液,使用注射器式无菌过滤器进行除菌操作。

(8) 低渗液溶液的配制称取5.59g KCl溶于1,000mL双蒸馏水中,配制成溶液浓度为0.075 M 的低渗液溶液。

(9) 细胞培养基的配制在每个培养瓶中假如M199 基础培养基 4mL,小牛血清l mL,肝素3滴,PHA 0.3 mL, 加入双抗至最终浓度为 100单位/mL,NaHCO3调pH至7. 2~7. 4。

3接种全血

用无菌注射器从肘静脉抽取适量人的外周血,应由专业护士操作。在无菌条件下,向每瓶培养液内加入全血0.3mL即可。

4血细胞培养

将细胞培养瓶放在37℃±0.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至少摇动培养瓶一次,以保证培养液通气。

5秋水仙素处理

细胞培养至68h,向培养瓶中注入秋水仙素0.05~0.1 mL,使最终浓度为0.4~0.8ug /mL,继续培养2~4 h。

6低渗处理

细胞培养至72h后,小心地从培养箱中取出培养瓶,轻轻地打开瓶塞,切记不要震荡,避免沉淀的细胞悬浮起来,不利于实验操作。然后用吸管弃去上清液,再加入经37℃培养箱预温的低渗液5mL,盖上瓶塞,轻轻摇动让细胞悬浮起来与低渗液充分混匀。再放回37℃温箱中,保温低渗20min。

7收集细胞

把低渗后的细胞悬液全部移入离心管中,以1,000转/分速度离心7min。

8固定

离心后弃去上清液,轻轻敲打离心管底部以便让沉淀细胞松动开,再加入新配制的5mL 固定液。加固定液时要有冲力,靠冲力把细胞冲散,以防细胞固定成团块。室温下固定15min 以后,再离心。

9重复固定

去掉清液后,再重复做8的过程。

10滴片

弃掉上清液之后,根据离心管壁回留量与沉淀细胞量的多少,再加入少量(约0.2~0.3 mL)固定液制成细胞悬浮液。然后,将2-4滴细胞悬浮液均匀地滴在冰水预冷的载片上。为了便于细胞分散和破裂,滴片时应使滴管与载玻片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大约20-30 cm为宜。最后,空气干燥。

11染色

在干燥后的载片上,滴加2滴石炭酸品红。用玻棒将染色液展匀,染色5 min之后,自来水冲洗载片的背面(以防冲走细胞),洗去多余染色液,晾干。

12显微镜观察

载片晾干以后,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分散好的细胞相后灾转至高倍镜下观察。观察时要使用推进器座标尺记录分散良好的细胞位置,便于重新查找。

13实验结果

人的染色体2n=46,其中22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男性是XY、女性是XX。按照染色体个体大小和着丝点位置,人们将46条染色体分为A、B、C、D、E、F和G等 7个组,各组别中染色体的特征参见表1。

表1 人染色体组型及其特征

思考题

1试绘制人类细胞的染色体图相。

2 比较人与小鼠染色体的形态差别。

实验2.3 生物染色体组(核)型分析

目的要求

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

染色体组型通常是指生物体细胞所有可测定的染色体表型特征总称,包括染色体的总数、染色体组的数目、组内染色体基数、每条染色体的形态、长度、着丝点位置、随体或次缢痕等。染色体组型是物种特有的染色体信息之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再现性。染色体组型分析不仅能对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分组,还能对每条染色体的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是研究染色体的基本手段之一。利用这一方法可以鉴别出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B 染色体及真假杂种等。同时,这也是研究物种的起源、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细胞遗传学和现代分类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材料和器材

1材料

可以用不同生物为分析对象,如大蒜(Allium sativum)、洋葱 (Allium cepa )、蚕豆 (Viola faba)、大麦 (Hordenm spp )、人等,选择各自10个以上染色体分散相好、染色体个体相对较长的细胞,经图象采集、放大、打印后,对其进行分析。

2器材

显微镜、测微尺、毫米尺、镊子、剪刀、绘图纸、计算器。

操作方法

1染色体制片(略)。

2 制备显微摄影的放大图像

将选定的染色体图象进行拍摄和打印输出。

3染色体测量

参照测微尺的放大倍数,对输出图像中的染色体进行实际测量,获取每条染色体各臂的长度数据,测算染色体长度和臂比率,求出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染色体臂比值、着丝粒位置与染色体类型(参见表2)。

臂比率

(p)(q)

短臂长度长臂长度臂比率=

1.01~1.70

中部着丝点区 m 1.71~3.0

亚中部着丝点区 sm 3.01~7.00

亚端部着丝点区 st 7.01~∞

端部着丝点区 t ∞

端部着丝点 T

着丝粒指数

100?=该染色体的长度

短臂长度着丝粒指数 总染色体长度

细胞单倍染色体总长度,包括性染色体在内。

相对长度

求出每条染色体占总染色体的长度。

相对长度=100 总染色体长度

每一条染色体的长度 4列表

将以上测量项目列表,并将测量结果填入表3中。

5染色体配对

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同源染色体剪贴配对。

6排列染色体组型图

把染色体对从大到小、短臂在上、长臂在下,各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7翻拍或绘图

完成上述步骤的染色体剪贴,可以通过翻拍摄影或描图成为染色体组型图。

8核型的描述公式

结合核型分析的结果,用公式的形式加以表示,既简明扼要又利于记忆和比较。以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c )为例,其核型可写成:2n=4x=52=38m+12sm(2SAT)+2st(SAT) 9核型的综合描述

说明分析对象的染色体数目,所含染色体组的数目及来源(同源或异源),每个染色体组的基数,染色体大小和核型。

思考题

分析某一种生物的染色体组型,包括文字和图片的综合分析结果。

实验3 染色体畸变观察

实验3.1 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与染色体畸变观察

目的要求

1练习解剖果蝇幼虫和分离果蝇唾腺的方法。

2掌握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技术。

3了解唾腺染色体的结构及其变异特点。

实验原理

果蝇唾腺染色体是永久性间期染色体,由于间期染色体不螺旋化,而且DNA 不断地进行复制,细胞并不进行分裂,这样就使唾腺染色体变成了巨大染色体(多线染色体)。唾腺染色体可以比果蝇其它细胞染色体大几百倍。果蝇唾腺染色体能进行体细胞配对(拟联会),配对时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聚集在一起形成染色中心

,同源染色体的两条臂紧密配合自由伸展。因此,在唾腺细胞里,查不出2n的染色体数目,只能观察到从染色中心向空间伸展的染色体臂。与其它细胞染色体相比的另一个特点是,唾腺染色体上有深浅不同、宽窄不一的带纹。这些带纹的数目和位置是恒定的,代表着种的特征和一些基因的位置。由于这些带纹的存在,染色体上发生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很容易在唾腺染色体上识别出来。

试剂和器材

1材料

果蝇 (Drosophila virili s 染色体数目2n=12) 三龄幼虫。

这种果蝇幼虫比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染色体数目2n=8)幼虫个体大,唾腺大、脂肪少,便于操作和观察。

2试剂

乙醚、丙酸、酵母粉、绵白糖、琼脂条、玉米粉、1mo1/L HC1、0. 85%NaC1、石炭酸品红、蒸馏水。

3器材

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显微镜、天平、培养瓶、棉花塞、滤纸片、载片、盖片、镊子、解剖针

操作方法

1三龄幼虫培养

实验前将果蝇(D.virilis),转接到新配制的培养基中,放在23~25℃的条件下饲养约10天左右。为了让果蝇幼虫长得肥大更便于操作,在实验前一天,将溶解好的酵母液添加在培养基里,添加前要先把培养瓶中的成虫转移掉。添加的数量因培养基的情况而定,一般约0. 5~l mL。

2解剖幼虫

取一洁净的载片,滴上2滴生理盐水。在瓶壁上挑选肥大,行动迟缓的三龄幼虫放在生理盐水中,这时生理盐水如果很混浊,要更换生理盐水或把幼虫转移到另一张载片上。唾腺位于幼虫头部两侧,长度约占身体总长1/3~1/4左右。解剖时要用解剖针压住头部,压住的地方越小越好。用镊子夹住幼虫身体后2/3部分,将幼虫在身体前端拉开。

唾腺是半透明的囊状物,会飘浮在生理盐水里,无沦怎样触动都不发生形状改变。唾腺找到以后,用解剖针将唾腺与其它组织分开,只留唾腺在载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唾腺仍呈半透明状态,由单层细胞构成,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轮廓清晰,细胞大,细胞核也大,甚至可以看清楚细胞核是由染色体卷缩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唾腺约几十个细胞构成。

3解离

用滤纸条吸净唾腺周围的其它物质,然后在唾腺上滴上1mol/L HC1解离2~3min,以解除细胞间联系,便于染色体散开。

4水洗

解离后的唾腺用蒸馏水洗3~4次,水洗时要注意不要把唾腺弄丢,水洗要彻底,否则影响染色效果。另外,水洗过程也是细胞低渗过程。

5染色压片

水洗后的唾腺周围要用滤纸条清理干净,然后在唾腺上滴上一滴石炭酸品红,染色5min 后盖上盖片,先用滤纸吸去盖片周围溢出的染液,最后在有材料的位点上用力压实。

6显微镜观察

先用低倍镜观察,发现分散好的染色体图像后再转换至高倍镜观察。

果蝇(D. virilis)的体细胞染色体数2n=12,全部为端部着丝点。其中有5对染色体臂较长,一对染色体臂很小是点状染色体。唾腺染色体是5条长臂,点状染色体附着在染色中心附近。另外,在染色体臂上有明显深浅不同、宽窄不一的带纹。在染色体臂的不同部位有时会出现疏松区(胀泡),这是转录活性区。

我院遗传学实验室饲养的果蝇(D. virilis)唾腺染色体中,常见某一条染色体局部区域出现不联会的分叉或分枝现象,该区域的带纹彼此间也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这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存在着遗传上的差异。关于这种差异产生的畸变原因是否与某种环境因素有关,目前尚不清楚。

思考题

1认识唾腺染色体的结构特点,绘制唾腺染色体变异结构图像。

2讨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及其特点。

实验3.2 紫萼玉簪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显微镜观察

目的要求

1进一步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特点及细胞学特征。

2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在遗传上的意义。

实验原理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生物进化和新物种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其中易位是最容易发生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也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广泛的一种结构变异。不同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表型。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倒位圈内发生交换后形成一条具有双着丝粒染色体和一个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在减数分裂后期I,同源染色体由纺锤体拉向两极时形成染色体桥和落后的断片。染色体断裂之后,不论是有着丝点的缺失染色体还是无着丝粒的断片,都可能形成微核,尤其是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最终都可能形成微核。有时可以利用对微核测试方法检测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染色体的变异现象越丰富,说明诱变因素的作用越大。

试剂和器材

1材料

紫萼玉簪花蕾(东北师大校园内栽培种)。

紫萼玉簪花染色体数目多,个体差异大。由于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有严重的变异,不能产生有效配子,因而导致有性生殖率极低,几乎不产生种子或只产生少数败育的种子,繁殖方式主要依赖分根法进行无性繁殖。这种紫萼玉簪是一份天然的、不需人工诱导即可观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好材料。

2试剂

乙醇、冰乙酸、硫酸铁铵、苏木精。

3器材

广口瓶、酒精灯、镊子、载片、盖片、吸水纸、解剖针、小烧杯、表玻皿。

操作方法

1取材

东北师大校园内栽培的紫萼玉簪花开花的时间是每年夏天的7月上旬,取正处于减数

分裂时期尚未开花的花蕾,取材的时间一般在上午8~9点,下午2~3点为宜。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一果蝇遗传性状的观察 背景知识 果蝇是在世界各地常见的昆虫,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Drosophila)。果蝇属有3000多种,我国发现800多种,遗传学研究中通常用的是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果蝇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它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方便;世代周期短(约12天即可繁殖一带);突变性状多;染色体数目少,基因组小;实验处理十分方便,容易重复实验,便于观察和分析。果蝇的遗传学研究广泛而深入,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互换等方面十分突出,为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果蝇仍然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果蝇的基本特征及鉴别雌、雄果蝇的方法,熟悉常见突变型。 2.了解果蝇生活周期特征及各阶段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 野生型和几种常见的突变型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三、仪器设备 双筒立体解剖镜,培养瓶(粗平底试管或牛奶瓶)及麻醉瓶(与培养瓶一致的空瓶),白瓷板,毛笔。 四、药品试剂 乙醚,玉米粉,酵母粉,蔗糖,丙酸。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生活周期的观察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其完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明显的时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图1-1)用放大镜从培养瓶外即可观察到这4个时期,也可取出用立体解剖镜仔细观察。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低温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减低,高于30℃使果蝇不育甚至死亡。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25℃培养条件下果蝇从受精卵到成虫约10天,其中卵和幼虫期5天,蛹4天。成虫果蝇在25℃时约成活15天。 卵:受精卵白色,椭圆型,腹面稍扁平,长约0.5mm,在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他能使卵附着在事物上。 幼虫:受精卵经24h就可孵化成幼虫,幼虫经2次蜕皮到第3龄期体长可达4~5mm。肉眼观察可见幼虫一端稍尖为头部,上有一黑色沟状口器。 蛹:幼虫4天左右即开始化蛹。化蛹前3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表面(如培养瓶壁),渐次形成一个菱形的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羽化。 成虫:刚从蛹壳中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较肥大,翅还未展开,体表也未完全几丁质化,所以成半透明的乳白色。透过腹部体壁还可以观察到消化道和性

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遗传学实验Experiment of genetics 课程编号:1313013224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33 实验时数:33 学分:1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遗传学实验课是为加深学生对所学的遗传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遗传学实验理论和实验技术,巩固和验证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客观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培养21世纪教学和科研人员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以及动、植物学,细胞生物学课程均有联系,所以在上述课开出后有利于该课的顺利开出。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 实验一、大蒜根尖的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各时期动态变化[1];细胞的固定、解离、压片方法[3]; 实验二、细胞的减数分裂 植物花粉形成中的减数分裂过程[1];染色体的动态变化[2];制备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方法和技术[3]; 实验三、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方法[3];显微摄影技术[1]; 实验四、果蝇生活史及形态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1];果蝇几个突变型的形态特征[3]; 实验五、小白鼠骨髓染色体制片技术 小白鼠骨髓细胞制作染色体标片[3];空气干燥法基本技术[1]; 实验六、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剖取果蝇唾腺技术[3];制作唾腺染色体标本的方法[3];多线染色体的特征[2]; 实验七、果蝇的单、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三点测交实验 果蝇的杂交技术[3];统计处理方法[3];伴性遗传和非伴性遗传区别[1];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3]; 实验八、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

遗传学实验报告

蚕豆微核设计实验 姓名:陈婷班级:生物技术0911 组别:第六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核测试的原理和毒理遗传学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及意义。 2)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寻找新的测试系统或测定更多的环境因素。 二、实验原理 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核块。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积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情况一样,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三、实验思路 1、香烟及其燃烧物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致癌前体物质,通过收集,这些致突变物主要存 在于水溶液中,流行病学和细胞遗传学都证实了这些物质可引起遗传物质损伤。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是目前证实遗传物质损伤的快速、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选择用烟头浸出液为诱变剂。据俄《消息报》报道,科研人员发现,制作发酵食品时所使用的乳酸菌能够释放出蛋白酶,分解部分诱变剂的特定蛋白。乳酸菌在发酵时会合成乳酸,这种物质可抑制多种诱变剂的活性。乳酸菌还能直接与部分诱变剂发生化学反应,使后者失去诱变能力。所以,我们选择了取材方便且富含乳酸菌的酸奶作为拮抗剂,来验证其功能。 四、实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蚕豆、烟头浸出液(红山茶<焦油含量:12mg/根)、酸奶(味全<原味>) 五、实验步骤 1、将蚕豆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25℃浸泡24h。种子吸涨后放入加有棉花的培养 基中催芽,24h左右。 2、将20根烟头处理后加至100ml蒸馏水于水浴锅60°处理1h,得20/100的浓度烟 头浸出液。再分别稀释后得到20/400,20/600,20/800,20/1000浓度的浸出液,每个浓度中投入三个长势相同蚕豆,培养箱中进行诱变6h。 3、另配三组20/600浓度的浸出液,分别滴加2滴,5滴,8滴酸奶作为拮抗组,同上 诉诱变组一同培养。另加一组空白对照。 4、将处理后的种子用蒸馏水浸洗三次,再将种子放入铺好棉花的培养皿中在25℃的 培养箱中恢复培养24h。 5、将恢复后的种子根尖切下,放入卡纳氏固定液中进行固定。 6、常规制片及镜检。 六、实验结果及图片(图片见附页)

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指导 实验1 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实验1.1 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制片与观察 目的要求 学习和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制片技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及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 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是植物体细胞进行的一种主要分裂方式。有丝分裂的目的是增加细胞的数量而使植物有机体不断生长。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能准确地进行复制,然后能有规律地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植物有丝分裂主要在根尖、节间、茎的生长点、芽及其它分生组织里进行。将生长旺盛的植物分生组织经取材、固定、解离、染色、压片等处理即可以观察到细胞内的有丝分裂图象。如若需要进行染色体计数,则需进行前处理,即取材之后采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阻止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这时,染色体不排到赤道板上,而是散在整个细胞质中。这十分便于对染色体的形态、数目进行观察。 试剂和器材 1材料 均可以大蒜(Allium sativum 染色体数目2n=16)、玉米(Zea mays 染色体数目2n=20)、洋葱(Allium cepa染色体数目2n=16)或蚕豆(V icla faba染色体数目2n=12) 等根尖为实验材料。 2试剂 95%乙醇、冰乙酸、石炭酸品红、l mol/L HCl。 3器材 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水浴锅、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镊子、培养皿、量筒、吸水纸。 操作方法 1生根 植物根尖是植物的分生组织,取材容易,操作方便。植物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因此,它是细胞有丝分裂相制备与观察的理想选取部位。大蒜、洋葱易于在水培、沙培、土培条件下生根。采用水培时要注意在暗处培养,以满足根生长条件,使根系生长旺盛。玉米和蚕豆种子可先用温水浸泡1天之后,再转入铺有多层吸水纸或纱布的培养皿中,上面盖双层湿纱布置于24~26℃温箱中培养,每天换水二次。 2取材 待根长至l.5~2.0 cm时,将根取下。若实验只需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各时期的特征,可将根尖直接放入Carnoy固定液(95%乙醇:冰乙酸=3:1)中固定;如果要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则必须对根尖进行前处理后才能固定。取材和固定必须要在细胞分裂高峰期进行,即分裂细胞占细胞总数最大值时进行,这样分裂细胞比例大,便于选择和观察。 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其细胞分裂高峰的时间是不同的。大蒜和洋葱的细胞分裂高峰期通常

遗传学实验 减数分裂的制片与观察

实验二减数分裂的制片与观察 PB12210261 徐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本实验选取玉米雄花作为实验材料,首先将已固定好雄花的花药剥离出来,然后通过对花粉母细胞进行解离、染色、压片来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关键词】 减数分裂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 【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 we chose Zea mays as the material. We got a lot of cells in meiosis. Then we disposed the cells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whole processes of the meiosis. 【Key words】 Meiosis leptonema zygonema pachynema diplonema diakineses 【实验部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2、熟悉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加深对减数分裂的认识; 3、掌握植物花粉母细胞的压片技术和方法。 二、基本原理 减数分裂(meiosis),又称成熟分裂(maturation division)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性母细胞(2n)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形成四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n)。经过受精,雌雄配子(n)融合为合子,又恢复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确保了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相对的遗传稳定性。在适当的时候采集植物的花蕾制备染色体标本就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整个减数分裂可分为下列各个时期: 第一次分裂 前期Ⅰ减数分裂的特点之一就是前期Ⅰ特别长,而且又较复杂。通常根据细胞核内结构变化特征又将这一期分成五个时期,即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 细线期(leptotene):这是减数分裂的开始时期,染色质开始浓缩为细而长的丝状,首尾不分,且细线局部可见到念珠状颗粒,即染色粒。此时,虽然染色体已经复制为二个染色单体,但在显微镜下还看不出结构上的双重性。 偶线期(zygotene):各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pairing),出现联会现象。2n个染色体联会为n对染色体。染色体形态与细线期差别不大。在显微镜下不易与细线期分开,但可根据染色体分散状态及粗细变化判断其是靠近细线期还是趋于偶线期。 粗线期(pachytene):二价体逐渐缩短变粗,同源染色体配对完毕,这种二价体包含了四条染色单体,又称四合体(tetrad)。此时,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出现交换(crossing over),造成遗传物质的重组。 双线期(diplotene):配对的同源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变粗,由于同源染色体间发生过互换,开始分离而出现交叉(chiasmata)现象。此时染色体呈现扭花状。

遗传学实验设计

④红:绿=1∶0 (2分)厚:薄=3∶1 (2分)(注:只有比例,没有性状不得分) 例题2:果蝇的灰身、黑身由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控制,但不清楚其显隐性关系。现提供一自然果蝇种群,假设其中灰身、黑身性状个体各占一半,且雌雄各半。要求用一代交配试验(即P→F1)来确定其显隐性关系。(写出亲本的交配组合,并预测实验结果) 答案:方案一P:多对灰身×灰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②若F1中只有灰身,则黑身为显性 方案二P:多对黑身×黑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出现灰身与黑身,则黑身为显性 ②若F1中只有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方案三P:多对灰身×黑身 实验结果预测:①若F1中灰身数量大于黑身,则灰身为显性 ②若F1中黑身数量大于灰身,则黑身为显性 3、确定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本思路:是否符合测交与自交的特殊比例、单倍体育种、花粉鉴定

结果结论:若符合,则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不符合,则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例题:果蝇的长翅对残翅、正常肢对短肢、后胸正常对后胸变形、红眼对白眼分别为显性,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X、Ⅱ、Ⅲ这3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排列。 (2)果蝇性状中的残翅、短肢、后胸变形、白眼是由于导致的。 (3)已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能根据后代眼色就识别出性别的亲本组合(基因型和表现型)。 (4)实验室内有各种已知基因性和表现性的雌雄果蝇若干,请任意选取两对性状的表现型和符合要求的基因型,用一次杂交确定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用遗传图解表示推理过程) 答案: 4、确定显性性状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某一个体的基因型) 基本思路:6种杂交组合(如甲、乙为一对相对性状) 测交:甲×乙→全甲(纯合)甲×乙→有乙(杂合) 自交:甲→全甲(纯合)甲→有乙(杂合) 例题1:家兔的褐毛与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兔为黑毛,丁兔为褐毛。已知,甲和丁的杂交后代全部为黑毛幼兔;乙和丁的杂交后代中有褐毛幼兔。 (1)用B-b表示控制毛色性状的等位基因,依次写出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______。 (2)用上述四只兔通过一次交配实验来鉴别丙兔的基因型,应选用______兔与丙兔交配。若后代表型______,证实丙为纯合体;若后代表型______,则证实丙兔为杂合体。 答案:(1)BB、Bb、bb (2)乙全黑色有褐色 例题2:猫的长尾和短尾是受常染色体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一只短尾雌猫的父本也是短尾型,但它的母本和同胞中的雌雄个体却是长尾型。 (1)这只猫的父本基因型为______;母本基因型为______。 (2)这只短尾雌猫的基因型与其父本基因型______。 (3)若用回交法判断出尾型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你采用的交配组合为______。如果回交后代有性状分离,______为显性;如果回交后代无性状分离,则______为显性。 答案:(1)dd或Dd Dd或dd (2)相同 (3)该短尾雌猫与父本回交短尾长尾 5、确定某变异性状是否为可遗传变异 基本思路:利用该性状的(多个)个体多次交配(自交或杂交) 结果结论:若后代仍有该变异性状,则为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若后代无该变异性状,则为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

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简介 课程名称:遗传学实验 课程性质:随课实验 课程属性:基础课 学时学分:学时16学分1 面向专业: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遗传学实验是生物学所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同时也是为了配合遗传学的教学而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本课程由基础操作性、综合性和设计性等多层次实验内容构成,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验证遗传学理论、并初步掌握遗传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实验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的任务是从个体、细胞水平揭示遗传学的基本现象与规律,培养学生牢固掌握经典遗传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并初步掌握现代遗传学实验操作技能,熟悉遗传学分析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初步具备进行遗传学创新性研究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二、实验项目 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果蝇的培养及生活史和形态观察 小鼠骨髓染色体的制片及观察 人群中基因频率的调查 人类巴氏小体观察 三、有关说明 1、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 先修课程: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后续课程: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人类遗传学 平行开设课程:细胞生物学 2、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刘祖洞江绍慧遗传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二版 (2)主要参考书目 ①张文霞等编遗传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②张贵友等编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年 实验一1、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3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植物染色体压片法。 2. 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3. 掌握用秋水仙素诱发多倍体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 〖目的和要求〗 本次实验通过对植物根尖的制片和观察, 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对植物组织、细胞的固定、离析和压片方法,了解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及其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情况,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是细胞均等增殖的过程, 是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都能复制一份, 然后分配到子细胞中,因此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所含的染色体在数目,形态和性质上均是相同的,在各种生长旺盛的植物组织中均存在着有丝分裂。分生组织→固定→解离→染色→压片→观察(间期、早期、中期、后期、末期) 〖材料和方法〗 洋葱或大蒜或种子根尖 水浴锅、显微镜 卡诺氏固定液、石炭酸品红(或醋酸洋红)染色液,1N盐酸(或0.5%果胶酶+纤维素酶),秋水仙素(0.1%)1、取材:大蒜、洋葱根尖,恒温箱

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指导

实验须知 一、实验课的目的 1.培养锻炼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的科学作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技能,为今后学习和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3.培养学生爱好公物,爱护集体,团结互助的优良道德品质。 二、实验课要求 1.课前必须预习,了解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及意义,写出预习报告。 2.上课必须穿白大褂,带实验讲义和实验报告纸。 3.遵守实验室制度,注意安全(水、电、暖、强酸、强碱、有毒物质等)。 4.实验中要正规操作,动手动脑主动进行实验;掌握关键,力求得出准确结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及时做好记录;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 5.在实验过程中不诉大声喧哗,有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6.器材、药品等按规定使用,严禁乱用乱放。 7.爱护仪器,在实验过程中因个人未能安实验要求操作而导致的器材损坏,按规章制度进行赔偿。 8.实验结束后,相关器材要彻底清洗干净,放到指定原位。 9.废弃物按要求分类收集、处理。 10.值日生要打扫干净实验台、地面,并负责关好门窗、检查水、电等。 11.因故不能上实验者应有请假手续。

实验1 植物染色体压片技术 一、实验原理 植物根尖的分生细胞的有丝分裂,每天都有分裂高峰时间,此时把根尖固定,经过染色和压片,再置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大量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二、实验目的 学习植物材料的固定方法和常规压片技术;观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三、实验材料 洋葱(Aillum cepa)根尖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1.用具:染色板,载玻片,盖玻片,指管,温度计,试剂瓶,滴瓶,镊子,解剖针,毛边纸。 2.药品:无水酒精,70%酒精,冰醋酸,对二氯苯或秋水仙素,醋酸钠,碱性品红,石炭酸,甲醛,山梨醇,二甲苯。 a卡诺固定液的配制:用3份无水酒精,加入1份冰醋酸(现配现用)。 b染色液的配制: 配方Ⅰ.石炭酸品红(Carbol.fuchsin),先配母液A和B。 母液A:称取3g碱性品红,溶解于100mL的70%酒精中(此液可长期保存)。 母液B:取母液A 10mL,加入90mL的5%石炭酸水溶液(2周内使用)。 石炭酸品红染色液:取母液B 45mL,加入6mL冰醋酸和6mL 37%的甲醛。此染色液含有较多的甲醛,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观察核分裂比较适宜,后来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的配方Ⅱ,称改良石炭酸品红,可以普遍应用于植物染色体的压片技术。 配方Ⅱ:改良石炭酸品红。取配方Ⅰ石炭酸品红染色液2-10ml,加入 90-98ml45%的醋酸和1.8g山梨醇(sorbitol)。此染色液初配好时颜色较浅,放置二周后,染色能力显著增强,在室温下不产生沉淀而较稳定。 1N Hcl :浓HCl82.5ml→1000ml 五、实验说明 1.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茎生长点及幼叶等部位的分生组织,根尖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方便。根尖由于取材方便,是观察植物染色体最常用的材料,有些植物种子难以发芽,或仅有植株而无种子,也可以用茎尖作为材料; 2.植物细胞分裂周期的长短不尽相同,通常在十到几十小时之间,温度明显地影响分裂周期,对于一个不太熟悉的实验材料,最好在特定温度下长根,掌握有丝分裂高峰期,以便得到更多的有丝分裂的细胞。 3.预处理是降低细胞质的粘度,使染色体缩短分散,防止纺锤体形成,让更多的细胞处于分裂中期。预处理的方法有低温预处理和药物预处理。(1)低温预处理将材料浸在蒸馏水中,放在1-4℃冰箱内离体处理24h。此法效果很好,对染色体无破坏作用,染色体缩短均匀,简便易行,各种作物都适用。(2)药物预处理:①0.05-0.2%秋水仙素溶液与室温下处理2-4h,对抑制纺锤体活动效果明显,易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且染色体收缩较直,有利于染色体结构的研究。②饱和对二氯苯溶液室温下处理3-5h,对阻止纺锤体活动和缩短染色体效果也较好,但对染色体小而多的植物来说不利于染色体的计数。③0.002-0.00mol/L8-羟基喹啉18℃条件下处理5-6h,可以引起细胞粘度的改变,导致纺锤体活动受阻,使中期染色体在赤道面上保持相应的排列位置。缢痕区也较为清晰。一般认为对中等或长染色体的植物较合适。④70ppm放线菌酮和250ppm8-羟基喹啉的混合液于25℃条件

遗传学实验

第六章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作图 (试题及答案) 09生物02班杨亚琼20091052220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染色体作图:确定相互连锁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的过程即染色体作图。 2.MI模式和MII模式:MI 模式即第一次减数分裂模式。指基因与着丝粒之间没有发生交换时,一对等位基因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分开,这种分离称MI 分离,而把子囊孢子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形式称为MI模式。MII模式即第二次减数分裂模式。指基因与着丝粒之间发生了交换,交换后的等位基因要到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才分开,这种类型的分离称为第二次分离,子囊孢子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形式称为MII模式。 3.SSR:即简单重复序列。指一类由1~6个碱基组成的基序串联重复而成的DNA序列。如(GA)n,(GGC)n,(GATA)n等,代表重复次数,序列长度一般在100bp以下,其最大特点是在不同个体间长度的高度变异性。 4.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是指DNA探针直接与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上对应的同源区段杂交结合,杂交结果直接显示出与探针序列同源的区域在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上所处的位置。 5.单交换(single crossover)和双交换(double crossover):在一段染色体区域同时发生两次交换的现象称为双交换。由双交换形成的重组型配子称为双交换型配子。如果只发生一次交换,则称为单交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从遗传规律考虑,基因重组途径可有( )和( )。 自由组合连锁交换 2.在同一个连锁群内任意两个基因之间交换值与这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有关,两个基因间距离越大,其交换值也就愈();反之,距离越小,则其交换值也就愈(),但最大不会超过(),最小不会小于()。 大小 50﹪ 0﹪ 3.番茄中,圆形果对长形果为显性,光皮果对桃皮果为显性。用双隐性个体与双杂合个体测交得到下列结果,光皮圆果24、光皮长果246、桃皮圆果266、桃皮长果24。a、杂合体亲本的基因连锁是相引还是相斥?()。 b、这两个基因的交换率为()。 相斥8.57 4.在链孢霉中,若某一基因与着丝粒相距10个图距单位,那么杂合体所产生的交换型子囊应为()。 20 5.染色体连锁遗传图的图距单位是(),物理遗传图的图距单位是() cM bp 6.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四级结构,是指(),(),(),() 核小体螺旋体超螺旋体染色体 7.常用的遗传标记主要可分为四类,分别是(),(),(),() 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分子标记 8.用真菌进行遗传学分析的最主要优点是() 真菌是单倍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子囊孢子呈线性排列,其排列顺序直接反映了四条染色单体的排列顺序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某一植物中,以AABBDD×aabbdd杂交,F1再与三隐性亲本测交,获得的Ft数据为:ABD20;abd20;abD20;ABd20;Abd5;aBD5;aBd5;AbD5;从这些数据看出ABD是(A)。

林木遗传学实验指导

林木遗传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 实验三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四基因分离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实验目的 观察树木、花卉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和特征,掌握根尖压片技术。 二、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是植物细胞数目增加的主要方式,常见于根尖、茎尖分生区的细胞,细胞经有丝分裂正确地把染色体分配给子细胞,形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内容一致的子细胞。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可人为地将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等四个时期。 三、实验材料 发芽的杉木种子根尖;洋葱的幼根。 四、实验用具及药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刀片、镊子、吸水纸、小烧杯、大培养皿、冰箱、恒温水浴锅、量筒、天平。 醋酸、铁矾、苏木精、8-羟基喹啉、秋水仙素、二甲苯、盐酸、叔丁醇、无水乙醇、95%乙醇。 五、实验步骤 1.取材 ⑴杉木种子根尖将杉木种子在自来水中浸泡24h,然后置培养皿中,在25℃下发芽,5~7天后胚根长达10~15㎜时将发芽种子取出。 ⑵洋葱根尖培养将洋葱的鳞茎放在盛清水的培养皿内,在室温(20~25℃)下培养使其发根,待根长约10~15㎜时将根取出备用。 2.预处理为了阻止纺缍体的活动,获得更多的中期分裂相,同时使染色体相对缩短,便于染色体分散和计数,可对根尖进行预处理。 可用于预处理的化学药物有生物碱、苷类、酚类及其他物质,常用药物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如下:

(1)秋水仙碱:浓度为0. 04%~0.2%,处理2~5 h; (2)a-溴代萘:饱和水溶液处理0.5~4 h; (3)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处理2~4 h; (4)8-羟基喹啉:浓度为0. 002M,处理2~4 h; 上述各处理在室温下进行,若低温处理则用蒸馏水在1~4℃下处理24 h。 3.固定经过预处理的材料冲洗干净后,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12~24 h,目的是将细胞迅速杀死,使染色体保持固定的形态。经固定的材料若不立即使用,可换到70%酒精中置于4℃下保存。 卡诺氏固定液的配制:冰醋酸:纯酒精=1:3(体积比)。 4.水解固定好的材料换入蒸馏水中洗净,然后放入1N盐酸溶液中,在60℃下解离5~20min,以便胞间层的果胶类物质解体,使细胞易于分散,便于压片,同时还可使染色体获得一个较为透明的背景。材料经解离后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将材料中的酸洗净,以便染色。 1N盐酸溶液的配制:取8.25ml浓盐酸(比重1:19),加蒸馏水至1000ml摇匀即可。 5.染色(铁矾—苏木精法) 苏木精是从墨西哥的一种木本豆科植物洋苏木的心材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染料,是一种核染色剂,其本身对组织和细胞的亲和力不强,不能直接染色,而必须依靠硫酸铁铵和硫酸铝铵等盐类作媒染剂才能对细胞染色。由于苏木精适用范围广,染色效果好,且颜色的保存性也较好,故在植物制片技术中被广泛采用。 媒染剂的配制:将铁矾(硫酸铁铵)配成2~4%的水溶液,该溶液较易氧化变质,最好是现配现用;置冰箱中可延缓其氧化,能保存2个月。 染色剂的配制:一般用0.5%的苏木精水溶液,配制时先将苏木精结晶体溶于少量的95%酒精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蒸馏水,不加瓶塞,而用纱布包扎瓶口,使瓶内外空气能流通。将其静置一处使其缓慢氧化,室温下半个月至一个月可“成熟”,过滤后使用。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可加速染色剂的“成熟”:(1)在100ml新配制的苏木精溶液中加入3~5ml过氧化氢;(2)用煮沸的蒸馏水配制;(3)将新配好的苏木精溶液倾入一个较大

普通遗传学实验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联会复合体( ): 2、同源染色体(): 3、性连锁( ): 4、染色体畸变: 5、结构杂合体: 6、结构纯合体: 7、平衡易位:

8、常染色质: 9、异染色质: 10、孟德尔群体: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仅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与这一过程有关的是() A、同源染色体在第二次分裂中分开 B、分裂后拥有亲本整套的遗传物质 C、分裂的结果是形成四个具有独立发育能力细胞 D、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2、在果蝇的系列实验中,处女蝇的收集尤为重要,由蛹羽化为果蝇后,哪个时间段收集处女蝇为宜。() A、6~15小时 B、12~13小时 C、8~12小时 D、13~16小时 3、某一种植物210,在中期I,每个细胞含有多少条染色单体( )。 A、10 B、5 C、20 D、40

4、杂合体所产生的同一花粉中的两个精核,其基因型有一种可能是( )。 A、和; B、和; C、和; D、和。 5、玉米体细胞220条染色体,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为()。 A、20条 B、10条 C、5条 D、40条 6、一个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四个大孢子,最后形成()。 A、四个雌配子 B、两个雌配子 C、一个雌配子 D、三个雌配子 7、在一条染色体上存在两对完全连锁的基因(A B)/(a b),而C基因是在另一染色体上,相互独立,杂种与三隐性个体杂交,后代可能出现() A、8种表现型比例相等 B、8种表现型中每四种比例相等 C、4种表现型每两种比例相等 D、4种表现型比例相等 8、在果蝇中,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这基因在X染色体上。果蝇的性决定是型。纯合的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交配,在它们的子代中可期望出现这样的后代() A、♀红,♂红 B、♀红,♂白 C、♀白,♂红 D、♀白,♂白 9、一色盲女人与一正常男人结婚, 其子女表现为()。

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学习指导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中心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指导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在传统育种、转基因育种、人体基因产物的产业化生产、各种传染性疾病病原菌的遗传分析研究及疫苗的生产、人类遗传病的基因治疗等人类面临的难题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于现代从事生命科学的人,学习和掌握遗传学基本实验方法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一实验要求: (一)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逐点分析实验操作过程,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深刻的理解,不仅要知道实验该如何操作,而且要知道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弄清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做到心中有数,以提高实验成功的可能性。 (二)实验操作过程中:一丝不苟,认真操作每一个环节,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认真的观察记录。 (三)实验后:对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及时总结整理。结合所学的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对成功的实验可以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对于不成功的实验要分析失败的原因。 (四)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验分组上,多数实验是以1人为组,单独操作。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上,包括实验操作。 二实验教材及学时 (一)实验教材:以《遗传学实验》刘祖洞江绍慧编为主,根据理论课所学内容,也采用了其它教材的个别实验。如:《遗传学手册》第三章“遗传学教学实验”的内容。(二)实验总学时:30 三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内容:见下表:

(二)实验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1 植物有丝分裂的观察 目的:观察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动态变化过程,识别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特点,加深对有丝分裂遗传学意义的理解。 掌握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的压片方法。 注意事项: (1)根尖解离时间适合; (2)取材部位一定要准确,只有分生区的细胞才有分裂相(部位准); (3)取材料要少,有利于着色和细胞分散。 2 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目的:学习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的过程,掌握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 注意事项: (1)核型分析的关键需要较多的染色体分散好、形态好的细胞,因此,要求根尖的预处理要好,保证有较多的中期分裂相; (2)根尖的预处理应根据不同的药物,注意预处理药物的浓度、温度和时间; (3)制片时,细胞尽可能分散,压片时用力均匀,勿搓动; (4)测量数据尽可能接近染色体的实际长度; 3 减数分裂装片的制片与观察 目的: (1)观察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和变化过程,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特点,

遗传学实验报告--指纹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报告 人类指纹的采集识别与分析

人类指纹的采集识别与分析 前言 遗传学研究中根据遗传性状的表现特征将其分为两类,即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和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质量性状通常差异显著,呈不连续变异,由主基因决定,杂交子代的表型呈现出一定的比例,可直接采用孟德尔遗传原理进行分析。数量性状不同于质量性状,数量性状是可以度量的性状,呈连续变异,由多基因决定,各基因作用微小并且是累加的,呈剂量效应,因此通常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指纹性状就是属于数量形状。1880年Henry Fauld及William Herschel相继提出利用指纹鉴定个人身份的设想。Galton研究了有血缘关系的人群的指纹证明了指纹花样对人来说是一个稳定的性状。1924 年挪威女科学家Bonnevie提出指嵴数计数法。指纹在胚胎发育第13周开始形成,第19周完成。因此如有某种遗传或生理因素造成嵴纹发育不良既能在指纹上反映出来。本实验中,同学采用石墨粉填充沟纹再用透明胶粘手指的方法取自己的指纹,并利用这些指纹进行指嵴数计数、分析,从而对多基因遗传的特点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1.材料和方法&设备和方法 2B铅笔一只;约20cm×10cm的复印纸一张;透明胶带;直尺一把个人电脑及Adobe Photoshop软件;拍照设备一台。 2.实验原理 1.人类指纹的形成:指纹是指人手上的条状纹路,它们的形成依赖于胚胎发育时的环境和遗传因素。指纹属于多基因遗传,在胚胎第12~13周(也有人提出15~16周)即已形成并保持终生不变。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两人之间甚至双胞胎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手指指纹。拥有相同指纹的可能性在10亿分之一以下。因此指纹被称做是无法伪造的身份证。对一个个体而言,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 2.肤(皮纹)与指纹皮纹包括指纹、掌纹和褶纹。指纹为最常用的皮纹。大量研究表明,某些遗传病,特别是一些染色体病和先天畸形常伴有特殊的皮纹异常。所以皮纹检查可以作为某些遗传病诊断的辅助指标。 3.指纹分析的常用指标—— a.类型——3类:弓(A) ,箕(L),斗(W) ,6亚类:AS ,At ;Lu ,Lr ;WS,Wd ; b.总嵴纹数——TRC (TFRC,指纹总嵴线数 c.atd角 d.指纹强度指数(pattern intensity index, PID )——PID = (2 W +L)/N = (2 W +L)/10

遗传学实验题(自制)

遗传学实验题 常见题型:①验证突变类型(显性突变、隐性突变)或基因型(DD、Dd) ②验证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③判断基因所在位置(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中的常染色体遗传、伴性遗传、XY同源区遗传) ④设计育种方案 典例1:体色是划分鲤鱼品种和检验其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鲤鱼品种的体色不同,是由于鱼体鳞片和皮肤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及其数量分布差异所致。科研人员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进行杂交实验。 a:黑鲤和红鲤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皆表现为黑鲤 b: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既有黑鲤也有红鲤,且黑鲤:红鲤约为15:1。 (1)鲤鱼体色中的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分析实验结果推测:鲤鱼的体色是由________对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 _________定律。 (3)为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科研人员又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择纯合黑鲤和纯合红鲤做亲本杂交获得F1; ② ③ 预期结果 _。 (4)一条雌性鲤鱼的眼型表现为异型眼,该异型个体与双亲及其他个体的眼型均不同,假如已知该眼型由核内显性基因E控制,则该变异来源最可能是。 典例2:请根据下列不同遗传问题情形,回答有关问题。 (1)若果蝇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体色,B-b控制翅的刚毛,两对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的两种果蝇先后进行如图杂交: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控制正常刚毛和截刚毛的基 因位于染色体上。 (2)写出F1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刚毛基因(B)和截毛基因(b)这对等位基因存在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刚毛雄果蝇表示为X B Y B、X B Y b、X b Y B,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只表示为X B Y。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只,请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遗传图解,并用文字简要说明你的实验方案。 遗传图解: 说明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1:某种鸟类体色(基因用A、a表示)、条纹的有无(基因用B、b表示)是两对独立 (1)根据组杂交试验的结果,可判定这两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2)第2组亲本中黄色无纹个体的一个卵原细胞能够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个染色体组。 (3)第3组杂交试验后代比例为2:l,请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根据这种判断,若第二组后代中绿色无纹个体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第2组杂交试验:

普通遗传学实验 试题及答案详解三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5分) 1、遗传率(遗传力) 2、数量性状 3、gene frequehcy) 4、 sex-linked inheritance 5、Barr小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使用电子天平时,应该先把水平仪气泡调整至() 2、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时候应该在压力表显示为()的时候开始放气至压力为0. 3、测交是指将被测个体与()杂交,由于()只能产生一种含()的配子,因而可以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4、果蝇共有( )对染色体,其中一对称为( )。其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称( )。 5、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和()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分离定律证明, 杂种F1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基因()。 (A)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B)分离, 进入不同一配子 (C)不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D)不分离, 进入不同一配子 2、.孟德尔定律不适合于原核生物,是因为(): (A)原核生物没有核膜(B)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繁殖 (C)原核生物分裂时染色体粘在质膜上(D)原核生物细胞分裂不规则。 3、在果蝇中,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这基因在X染色体上。果蝇的性决定是XY型。纯合的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交配,在它们的子代中可期望出现这样的后代(): (A)♀红,♂红(B)♀红,♂白(C)♀白,♂红(D)♀白,♂白

4、一般地说,X连锁隐性突变比正常染色体隐性突变较易研究,其原因是( ): (A). 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容易检测(B). 隐性基因纯合率高(C).隐性基因容易在雄性半合子身上表现出来(D).显性基因较难检测 5、三对基因不完全连锁遗传且完全显性时,F2代可产生类型的表现型。 (A) 4种(B) 6种(C) 8种(D) 16种 答案:1、B 2、D 3、A 4、C 5、C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现在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分别控制叶形、花色和果形三对相对性状。请回 2、有人选取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全为高茎。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但分离比并不是预期的3∶1,而是出现了高∶矮=35∶1。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3、已知家鸡的突变类型无尾(M)对普通类型有尾(m)是显性。现用普通有尾鸡自交产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一点点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

遗传学实验常考题

遗传学实验考题 1、固定植物材料的卡诺氏(Carnoy)固定液配方是什么? 配方:无水酒精3份:冰醋酸1份或无水乙醇6份,氯仿3份,冰醋酸1份 2、固定动物材料的卡诺氏(Carnoy)固定液配方是什么? 3、有丝分裂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一种常见方式,存在于所有的细胞当中。这一过程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一次,结果形成两个核,分裂为两个细胞,每个核中含有二倍体的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不减半。 4、有丝分裂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目的:①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 ②掌握植物有丝分裂样品的制备方法,学会观察各 种有丝分裂的细胞 5、制作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自来水浸泡蚕豆(1 至2天)——萌发3~4天——取根尖(1~)

秋水仙素处理——卡诺氏固定液固定24小时,70%的酒精保存(4°C)(水洗)——L HCl 水解(60。C8至10分钟)——洗后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20分钟)——压片法制片,观察(低倍到高倍) 6、制作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时需用哪些工具、器皿?用具:镊子,培养皿,温度计,温浴锅,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等。 7、制作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时需用哪些药品和染液?盐酸,碱性品红,改良苯酚品红染色酒精,秋水仙素,卡诺氏固定液 8、减数分裂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原理:在动、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一个二倍体到单倍体的减数分裂过程:动物的精巢分化出精母细胞,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单倍染色体的精子。对精母细胞分裂过程的观察,可用来了解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9、减数分裂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目的:①了解动植物细胞减数分裂全过程。 ②掌握有减数裂样品的制备方法,学会观察各种减数分裂细胞。 10、减数分裂的意义是什么? 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11、减数分裂前期Ⅰ可分为几个时期 5个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