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

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

真菌作为一种实验材料,在微生物实验室中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正确的培养观察方法,能够如实地反映其本质特征。下面介绍实验室中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

1.载片培养法

载片培养方法是实验室观察真菌形态的基本方法。此法的基本步骤是: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融化的培养真菌的固体培养基,快速地滴一滴于无菌的载玻片上,待其冷却以后,用接种环沾取少许孢子或者挑取一点菌丝段于凝固的培养基上,上面放上无菌的盖玻片。然后,将此片子放入干净的培养皿中,培养皿底部放入潮湿的吸水滤纸,或者将培养皿底放入一些水,中间用玻璃棒隆起,将做好的培养片子搭放在上面,合适温度下培养。将培养好的片子取出,用小镊子轻轻地取下上面的盖玻片,把盖玻片转放于另一干净的载玻片上,待自然干燥后,两边用透明胶固定,用棉蓝染色液染色。

载片培养法还可以这样进行:将厚度约0.5mm的平板培养基用小刀切成大小0.5cm2的小块,挑取一小块培养基放于干净的载玻片上,同样的方法接种、培养观察。还可以用刀片将培养好的载玻片上的多余培养基割去,自然干燥后,用大一点的盖玻片盖上菌丝,用同样方法两边固定,染色观察,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产生无性孢子的真菌的形态观察。该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滴的培养基不能太多,接种物不能太多,防止污染。

2.插片培养法

插片培养法是实验室观察真菌形态的另一种基本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将菌丝块接种于固体平板的中间。假如是以孢子接种,则将孢子稀释液涂布于固体平板上,然后,用小镊子夹起一块无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的角度斜插入培养基中,不要插入培养基太深,让菌丝爬上盖玻片;培养好了以后,再用小镊子将盖玻片取出,自然干燥以后,将盖玻片转移到一干净的载玻片上,用同样的方法两边固定,染色观察。该方法要注意:插片的角度要掌握好,不能太直或太平;当两面都有菌丝时,擦去背对中心的那面的菌丝,以避免干扰。

3.粘片法

粘片法是用透明胶粘贴菌丝或者孢子进行观察的方法。用剪刀剪取一小段透明胶,用小镊子夹住一个角,轻轻地粘一些菌丝或者孢子,然后将其放入一干净的载玻片上,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染色液,可以染色观察。此法要注意:粘贴时,不要用力粘的太多;粘上菌丝或者孢子的透明胶放入载玻片上,不要移动,要一次放好。

4.平板观察法

平板观察法是在平板上直接观察真菌的方法。对菌丝生长得比较稀疏的真菌和观察基内菌丝。此法比较直接真实地反

映菌丝的形态特征,观察时将平板的上盖拿开,倒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这种方法可以消除由于培养体变干或者放在菌丝表面的盖玻片等可能出现的影响。此方法要注意不要倒太多的培养基,直径10cm的平皿倒10ml的培养基就可以了。

5.玻璃纸观察法

玻璃纸观察法是一种观察真菌生长特性的一种特殊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下列情况:研究菌丝生长的促进和阻碍作用,将无菌的玻璃纸放入刚倒好的平板中,用L型玻璃棒将玻璃纸表面铺平,然后用小刀将玻璃纸和培养基一起切成从中心向外辐射的2~4个区域。将菌丝块接入平板中心,此时用小针头的注射器滴一滴抑制或促进生长的营养液(例如不同浓度的CuSO4或者2,4-二硝基苯)于玻璃纸下面的各个区域中,培养一定时间待菌丝生长到滴加液部位时,切下玻璃纸和培养基小块于载玻片上,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此法要注意以下几点:玻璃纸一定要铺平,不能使其中间打折;用小刀切块时,要使各个区域间分开,避免不同浓度的抑制剂或营养剂的相互干扰;平板不能倒得太厚,观察时要找一带分支的菌丝尖端,定时(5min)观察。

6.真菌的染色液

真菌的菌丝一般是无色的,因此,在观察其形态时,要用染色液进行染色观察,一般的染色液如结晶紫染色液不适合用来进行真菌染色观察。在这些染色液中,真菌菌丝容易集结成团,不易分开,影响观察,而且菌丝收缩,影响观察结果。

常用的真菌染色液包括以下2种:

(1)乳酸酚酸性复红:苯酚10g,乳酸10g,甘油20g,蒸馏水10ml,酸性复红0.5g,将水与酚混合直到溶解,然后加入乳酸和甘油,最后加入酸性复红。

(2)棉蓝染色液:苯酚10g,乳酸10g,甘油20g,蒸馏水10ml,棉蓝0.025g。配制方法与(1)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