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1

纵然我忘了神,他仍愿我有一天会回到他的身旁……

耶3:1在申命记24章1至4节提到;离婚再嫁之妇人永远不能重投前夫的怀抱。犹大与神“离

婚”,并且与偶像“结婚”,神本来有权永远抛弃这些不忠的子民,但他心存怜悯慈爱,仍然愿意让他们回到自己身边。

为什么将犹大人比喻作伺机埋伏的阿拉伯人?

耶3:2“好像阿拉伯人在旷野埋伏一样”是形容犹大人追求偶像的情形。阿拉伯土匪常隐藏在商旅所经之地,伺机劫掠。犹大全国上下正是这样热切追求偶像的。

虚假的悔改只是对自己的欺骗,然则真诚的悔改又是怎样的呢?

耶3:4-5以色列人虽然罪恶滔天,但仍然轻视自己的罪,还以神的儿女自居。我们自知做错了

事时,总爱文过饰非,以减轻内疚,却不知道这样做不但是不敢正视罪的严重性,以致不会悔改,而且会继续沉溺犯罪。如果我们视每种错误的态度和行动都是得罪神的严重罪行,就会慢慢明白“为主而活”是怎么一回事了。你生命中有没有自认为“微不足道”的罪?神要我们承认及离开每一种罪。

犹大人罔顾神的提醒,以致带来恶劣的后果;我也是这样的吗?

耶3:6-耶6:30北国以色列亡于亚述,人民被掳。本来南国犹大应该从这惨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引以为鉴,重新归向耶和华,但他们却视若无睹,依然故我。耶利米再三恳求犹大国民归向耶和华,免受亡国之灾。这篇信息约是在公元前627-621年间约西亚王执政时宣告的,约西亚王遵行神命令的榜样似乎未能打动民心,令他们悔改。耶和华宣告,如果人民再不悔改,他便因约西亚祖父玛拿西王所犯的罪(参王下2耶3:25-27)而惩罚犹大,使犹大遭到亡国之痛。

当我看到别人陷于罪中时,有否想想自己的光景是否如出一辙?

耶3:11-13北国以色列人对神毫无敬畏之心,即便在表面上也不遵守神的旨意。南国犹大人的

情况更甚,虽有敬虔的外貌,却没有真诚的心。只相信正确的教义而没有发自内心的遵行,就如献祭而不悔改一样。耶利米看见犹大人虚伪的悔改行为,就义正辞严地给予谴责。没有信心的生活是没有盼望的,单单为罪哀伤而没有改变也是虚伪的。只为罪难过懊悔是不够的,真正的悔改是要心意更新并以行动表现出来。

神呼唤他子民回转的声音穿越时空地域,问题是我的耳朵在张开聆听吗?

耶3:12-18北国以色列民因犯罪受到神的惩罚,终于国破家亡,成为别国的俘虏。犹大国的百姓看见北国异教之风猖獗,道德沦丧而遭到此报,无疑认为他们罪有应得,对他们嗤之以鼻。耶

利米却告诉以色列的遗民,耶和华仍然祝福肯归向他而认罪悔改的人,并警告那些自以为没罪而沾沾自喜的犹大人,要从以色列亡国的历史中汲取教训,悔改归向耶和华。由于犹大人不肯悔改,故耶利米以神对以色列遗民的应许教训他们。

神称治理百姓的领袖为牧者,显明在神心中领袖的真正素质该有哪些?

耶3:15神应许将合他心意的牧者赐给他的百姓,作他们的领袖。这牧者会跟从他、具有各样

的知识、智慧和聪明。这是因为神看见以色列民缺乏方向,所以应许赐给他们合适的领袖。我们指望领袖,倚赖他们的引导,所以他们一旦不跟随神,就会领我们误入歧途。让我们为自己国家、社会和教会中敬畏神的领袖祈祷,祈求神让他们成为好榜样,并将神的智慧传授给我们。

旧约时代的约柜象徵着什么?新约时代为何没有约柜了?

耶3:16-17所罗门王统治整个以色列国的时候,百姓在富丽堂皇的圣殿中敬拜神,殿中放着神的约柜,里面藏有刻着“十诫”的法版,那就是神与百姓同在的象徵(参出2耶5:10-22)。在未来新的国度中,神的约柜永远不会消失,因为圣灵将亲自与他的子民同在。

耶3:22-25若非将指望放在神的身上,一切都必枉然。我的指望是放在什么之上?耶利米在此

预言终有一天以色列国将会归于统一,再次以真诚敬拜神并认清罪的本相。我们的世界高举财富、竞争和放纵情欲带来的罪中之乐,但我们忽视了这些罪中之乐背后所隐藏的罪恶。更可悲的是,能够真正看清罪之本相的人太少,大多数人都是被罪蒙骗,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才开始省悟。相信神的道的最大益处,就是无需从身陷罪恶的惨痛经历中获得教训。

耶4:3我的心灵是荆棘丛生的荒田,还是容让神的道种成长的好土?耶利米指出,百姓必须先除

去令他们心硬的罪,然后神的命令才能像种子般撒进心田,扎根成长。同样,我们若想神的道在生命中扎根,也必须先除去令我们冥顽不灵的罪。

耶利米呼吁百姓要像开垦荒地那样开垦自己的心田。虽然以往有约西亚等好君王努力引导他们归向神,但他们阳奉阴违,暗中拜祭偶像,以致心肠越来越刚硬,不再顺从神的旨意。

巴比伦将会像狮子般袭击犹大……

耶4:6-7从北方来的灾祸是指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将要入侵这件事(参代下36章)。

没有悲情的先知只是审判官,没有怜悯的牧者只是雇工。我是否逐渐失去悲情与怜悯?

耶4:10耶利米听完神的话,心灵震撼不已,并充满悲痛迷惘之情。他向神倾诉感受之余,也

为百姓代祷。这些百姓因过往得尝神的祝福和应许,加上看不见自己的罪和假先知的误导,令他们以为一切安好稳妥,对将来充满不真实的期望。

为什么战乱的呼声会先从但支派之地传扬开去?

耶4:15由于但支派在以色列国最北方,所以首当其冲受从北方而来的攻击,其后战祸会向以法莲山区蔓延。但的百姓虽然受到入侵,却无力抵御来势汹汹的敌军,因为这是神对百姓的惩罚。

当我看到一些地方经历天灾战祸时,我是否也会如耶利米般的感到扎心?

耶4:19-31耶利米看到将临的审判必引致生灵涂炭,大地荒凉,心中哀恸万分。这审判要待百

姓悔改归正和遵守神的命令时才会终结。虽然这预言本是指犹大国将亡于巴比伦之手,但是作为宣告末世的审判亦未尝不可。

我的聪明才干,学识智慧,是放在对什么的追求之上?

耶4:22犹大国的人民只懂为非作歹,不会过正直善良的生活。事实上,过正直的生活不只是

偶然避免犯罪,而是要下定决心约束自己,并要持之以恒。神非常留意我们的行为,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如何过正直的生活,竭力活出美好的见证,像我们追求事业成功那样做到最好。

耶4:27神不仅有严厉,还有怜悯。当我身陷于祸患中时,我会怎样看神?神虽然再三警告犹大国必然灭亡,但是仍悉心保护对他忠诚的人,让他们免遭毁灭净尽的厄运。

假若我身处当年的耶路撒冷,当神在这城中寻找公义诚实的人时,他可会选上我?

耶5:1耶路撒冷是犹大国的首都,又是全国敬拜神的中心,但神却发出这样的挑战:只要有人可以在城中找出一个诚实正义的人,他就会为这惟一正直的人而手下留情,不毁灭这个城。(他在审判所多玛的时候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参创耶18:32)细心想想你的生活见证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有多重要,你可能是惟一代表群众向神作见证的人,你是否在生活见证上忠心尽心呢?

在尔虞我诈的商业社会中,作一个表里一致的人太难了,我是否也受到影响?

耶5:3再没有什么比真实诚挚更能蒙神悦纳,也没有什么比假冒为善、说谎和虚伪更令神讨厌

的了。我们不诚实,神就不会听我们的祈祷、唱诗和讲话,也不会悦纳我们的事奉。神看透我们内心的一切,只有绝对诚实地面对他才能接近他,蒙他垂听我们的呼求。

耶5:4-5贤愚之分,在于是否遵行神的法则。你我是贤?是愚?耶利米在贫穷愚昧(无知)的人

群中察看,发现他们都不曾从领袖那里学到半点神的律法,对神的道一无所知。神的确是彻彻底底地找遍全城,但全城每个社会阶层都找不到一个忠心追随神的人。那些领袖知道神的律法,也明白审判的宣告,本应悉心教导百姓去遵行神的道,过顺服神的生活,可是他们却带头违抗耶利米的警告,引诱百姓陷在罪中。

神向以色列人讨罪之因是什么?

耶5:7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因此子女犯罪,神也向他们的父母追究责任。我们的见证榜样影响别人,特别是自己的儿女。若我们不小心谨慎而引致他人犯罪,神必向我们追究责任。

从远方来的一国是指巴比伦,这个国家有何历史背景?

耶5:15巴比伦是个非常古老的国家,旧巴比伦帝国出现于公元前1900至1550年,而早在公元前3000年已有其他帝国建于那片土地上了。耶利米时代的巴比伦崛起得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力量,攻击并打败亚述,成为亚述后另一个称霸世界的大帝国。

耶5:21犹大百姓对神的话语的反应是装聋作哑,我好像也曾经如此……当神藉着他的道和其他

人向我们说话时,我们若不听只会自讨苦吃,但若用心聆听,就可以改变生命,走向光明。

你曾否遇上过与某人谈了半天,对方却半句也没听进耳朵的事?耶利米指出,若百姓不用眼看、不用耳听神对他们说的话,眼睛和耳朵对他们就毫无用处了。神早已清楚告诉犹大和以色列人顺服他的必蒙祝福,叛逆他的必遭灭亡,但他们仍愚昧地不听不看。

海水不会超越界限,人却企图悖逆神的心意──

耶5:22-24你抱着什么态度来到神面前呢?我们都当“惧怕”、“战兢”(即敬畏之心),因他是为

“翻腾砰訇”的大海设定界限,又是为农人“按时赐雨”、“定收割节令”的大能者。犹大及以色列人重视神的恩惠多于敬畏神,所以神收回那些恩惠使他们回转归向他。我们要谨记不要等神取回你心爱之物时才尽自己的本分去全心献身于神。

耶5:28-29神厌恶那些只顾一己之私的人。想一想,是否有谁正等待我的援手?不论个人或国家

以公义和爱心照顾孤儿,都是蒙神喜悦的。但以色列的恶人却用不公义的手段恶待社会上软弱孤寡的一群,神对此十分憎恶。你身边也有不少孤寡无助的人,例如孤儿、穷人、无家可归和孤单寂寞的人,你可以为他们做什么?以行动至少帮助一个人吧!

先知为什么警告便雅悯人逃出耶路撤冷?难道连圣城也不安全吗?

耶6:1耶和华警告耶利米所属的便雅悯支派赶快逃到耶路撒冷以南约十九公里的提哥亚城,因

为耶路撒冷的城墙虽然坚固,却要遭到敌人的围困,而烽烟也会在耶路撒冷与伯利恒之间的伯哈基琳升起。

牧人与羊群是比喻什么?

耶6:3牧人是指巴比伦军队的将领,羊群则是他们的部下。

“剩下的民”是指什么人而言?他们会怎样被敌军掳掠?

耶6:9这里提到的“剩下的民”并非指之前所说那些遗下的义人,而是指耶路撒冷第一次遭侵犯劫后余生的百姓。巴比伦就像摘葡萄的人一样,要掳尽所有人才肯罢休。巴比伦曾三次入侵犹大,最后吞灭全国,毁坏圣殿(参王下24-25章)。

耶6:10先知哀叹,没有人再愿意聆听神的话。先知若生在今世,他会有同样的哀叹吗?不管人

们对神的道反应如何,我们都要坚持宣讲下去,这个责任已经托付给我们了,至于别人听不听、接受与否则由他们自己向神交待。我们该说的话就要说,不要为听众的喜好左右。

百姓怒气填膺,充耳不闻耶利米所讲的信息。为神而活看来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令人兴奋,所以犹大人完全不想接受神的命令。今日世人也像耶利米时代的百姓那样,不爱遵守神的命令过有节制的生活。

百姓对灵性上的堕落不再重视,多少像是今天物质社会中的属灵景象……

耶6:14“不理它就没事了!”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这就是以色列人听完耶利米的警告后所作

的回答。他们只爱听平安无事的预言,不爱听耶利米谴责他们罪行的话。然而,否认事实并不能改变事实,神说过的话必定兑现。否认罪也不能抹掉罪,惟一的出路是向神承认自己犯罪得罪了他,求他宽恕赦免。

耶6:16穷尽碧落黄泉,访寻古人所走过敬畏神的道……生命的正道就是那神坚立的古道。百姓

不肯走神的道路,偏要走自己的道路。我们今天也面对同样的选择:是跟从神真理的古道,还是自己另辟新径。不要误入歧途,只有走在神的道路上心灵才得安息。

花费庞大的祭祀,远不及心灵真诚的重要,我有否本末倒置?

耶6:20示巴位于阿拉伯西南部,是买卖外邦宗教礼仪中所用的香烛和香料的贸易中心。

耶6:29-30含杂质太多的银,只是无甚价值的东西。我的生命若经检验,是否也是被弃的银渣?

金属经火冶炼后,杂质全被烧掉,变得更加纯净,成为完全炼净的金属。然而,神虽然不断试炼犹大人,但是他们仍然沉溺于罪恶的生活,生命中没有丝毫炼净之处。你看见自己有哪些不洁净的地方要神炼净的吗?向他陈明你的需要,等候他按他心意炼净你吧!反省一下哪些地方已经得蒙炼净,向他感恩吧!

犹大人以为只要仰赖圣殿的存在,便可高枕无忧。今天教会中是否也存在一些类似的迷信心态?耶7:1-10:25这段经文一开始,描述神差遣耶利米到圣殿门口去指正人们的错误想法,因他们

误以为神一定不会降灾祸到圣殿和住在圣殿附近的人身上。耶利米对百姓虚假空洞的信仰、膜拜偶像的行为和百姓与领袖同样沉溺于可耻的罪恶提出了指责和控诉。他预言犹大国受审判和被放逐的日子即将来到,这预言果然在约雅敬王执政时期应验了。约雅敬受制于埃及,变成了傀儡皇帝。其实,犹大国曾在约西亚王统治期间有过短暂的灵命复兴,但在约西亚王驾崩后,国家再次动汤不安,连许多善政也分崩离析,最后更荡然无存。这段经文的主题包括虚假的宗教、拜偶像

和假冒为善。耶利米几乎为这些言论而丧命,幸得犹大的一些官员相助,救了他的命(参26章)。

究竟怎样的教会生活才算得上敬虔的标准?参与聚会还不够吗?

耶7:2-3百姓一面照常进行敬拜活动,一面却过着充满罪恶的生活,这是没有献身与神的宗教

信仰。我们也很容易犯同样的毛病。如果我们去教会聚会、守圣餐、教主日学或参加唱诗班,却不是真心为神而做,那么所做的一切只是虚有其表,毫无意义。只有我们的动机是出于讨神喜悦,而不是单单满足教会的要求,我们所做的一切才美好。

耶7:9-11先知与主耶稣都称圣殿为神“名下的殿”,我有否体验到教会生活与神的名有何关系?昔日犹大人看圣殿和今日大多数人看教会的态度有不少共同之处:他们不把圣殿视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也是走进教堂才肃然敬拜神,一步出教堂,整个星期的生活就我行我素,忘掉了神。(1)(2)圣殿的外貌比信心的内涵更重要。今天,人把参加教会活动时个人的外表、形像和群体的

归属感看得比为神改变了的生命还重要。(3)当时的人把圣殿视为庇护所。现在很多人也以为依附于宗教便可消灾解难。

耶7:11-12示罗的命运,不久也降临到耶路撒冷,显示神的审判不偏不倚。

主耶稣洁净圣殿时曾引用了这句经文(参可11:17;路19:46),可见在耶稣基督和耶利米两个不同的时代都同样出现在圣殿中行恶的情况。神的会幕曾设于示罗,但示罗同样遭神离弃(参26:6;诗78:60)。倘若神不因会幕在示罗而予以额外的保护,他又怎能因圣殿在耶路撒冷而予以特别的优待?

“以法莲的一切后裔”是否有特别的所指?

耶7:15以法莲即北国以色列的别称,于公元前722年被亚述所灭。

“天后”是指哪一个外邦的神只?是犹大人常敬拜的偶像吗?

耶7:18“天后”是伊施他尔神的称号,即美索不达米亚的爱和生育女神。耶路撒冷沦陷后,逃亡到埃及的犹大人仍然拜祭这个女神(44:17)。根据在埃及出土的公元前五世纪的蒲草纸文献记录,天后的确是当地犹太人敬奉的神只。

耶7:19离弃了活水的泉源,只会使自己的生命枯竭。我生命的源头……“我们离弃神,到底谁会

受害?”这问题的答案是:我们自己!神是我们灵性健壮的惟一源头,我们离开神就像植物离开了阳光和水,结果就是丧掉生命。

宗教上的礼仪,需要内心的真诚相配。我的教会生活,有多少只是徒具外表?

耶7:21-23神为了鼓励人们欢喜快乐地顺服他,设立了献祭的礼仪(参利未记)。献祭本身并

没有令神喜悦之处,但人们藉着这些奉献,可省察到自己的罪孽和转眼仰望神,再次为神而活。百姓虽然忠心耿耿地履行献祭礼仪,却忘记了献祭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因此他们不再顺服神。耶利米提醒百姓,一个人若非在每个生活细节上都顺服神,那么就算他照常进行宗教活动,其信仰

也是毫无意义的(参何7章附表)。

神的教诲与提醒,从来没有减少,却被以色列人忽略与轻蔑……

耶7:25从摩西到旧约时代结束,神差遣了很多先知到以色列和犹大两国。不论当时的情况多恶劣,神都照样兴起先知,叫他们指正百姓冥顽不灵的心。

以色列人要在行邪恶之地遭受审判,因为人莫想可以逃过罪的刑罚……

耶7:31-32陀斐特(意思是火烧之地)的高处(邱坛)建在欣嫩子谷中,那里本是公共垃圾场和丢弃城中瓦砾的地方,后来以色列人设立邱坛,焚烧自己的孩子献与摩洛神(参王下23:10)。

然而,他们这个献祭之谷将被巴比伦变成杀戮之谷。在这里杀害自己儿女祭拜偶像的人,必在这里遭到屠杀。

神为什么以制造陶器比喻犹大?这段信息是写于何时?

耶18:1-19:15 这些比喻大约写于约雅敬早期执政期间,喻意为神对犹大有绝对的主权。神就如窑匠弄泥那样,可以随意陶造犹大,他不断陶造他们,希望把他们造成有用的器皿。不过,犹大必须赶快悔改,否则它这块泥就会硬化,变成不合用的器皿而被摔碎。

既然神有权塑造人,人岂非变成扯线的木偶?还是……

耶18:6 窑匠在转轮上做器皿时,往往会有瑕疵。窑匠可以不加理会,也可以重新另做。同样,神也有权改造犹大人成为合他心意的子民。我们不应以消极被动的态度回应神的陶造工作(这只是泥的一面),而是应以甘心乐意的态度接受他在我们身上的工作,顺服他的一切安排,变成合乎他心意的贵重器皿。

耶18:12想做便去做──倘若人人都如此,那么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我们的社会崇尚坚持己见、独立自主和脱离权威。然而,这些一旦渗入我们与神的关系之中,就会令我们变得冥顽不灵、自视过高、不肯听从教导和不肯改过自新。顽梗自恃的性格发展下去,就会渐渐使我们与神为敌了。

犹大人自以为拥有一切,却独缺神的话语;我又怎样?拥有什么?失去什么?

耶18:18 耶利米以言论和行动向犹大人的社会和道德行为发出挑战,他公然指责君王、官长、祭司、先知、文士和智慧人(4:9;8:8-9)。他坦然无惧地批评他们。他们可以接受批评改过自新,也可以禁止他的言论。但犹大人选择了后者。他们认为根本不需要耶利米,因为他们想听的话假先知都说了。你是以什么态度回应别人的批评呢?细心听一下,神可能有话要跟你说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