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最新资料推荐------------------------------------------------------

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课题:

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一)(教科书第 18 页例 1 及练习四的第 1~3 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具准备 ppt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⒈口算。 34=19=25=42=43=33= 32= 62=⒉让学生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 12 的 2~6 手法 3 口诀,如让学生背出: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六十二、一三得三、三四十二。

⒊出示填乘法口诀中的未知数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练习。

⒋让学生读算式,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

84=2 123=4 如果学生只说出算式的一种含义,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另一种含义。

1 / 5

二、新授⒈出示教科书第 18 页的例题 1:

12 个桃子,每只小猴分 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分析题目里的数量关系,要求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提问:

123 等于多少?请大家经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第一种分法:

借助画图,把 12 个桃子 3 个 3 个的圈起来,一共圈了 4 个圈,所以 123=4。

第二种分法:

借助学具,第一只分 3 个, 12-3=9,第二只分 3 个, 9-3=6,第三只分 3 个, 6-3=3,第四只分 3 个,正好分完。

所以 123=4。

第三种分法:

1 只小猴分 3 个,

2 只小猴分 2 个 3,

3 只小猴分 3 个 3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只要想:

3 和几相乘得 12?三(四)十二,商是 4。

比较:

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一种?小结:

计算除法时每次都借助画图或学具想怎么分的,这样计算比较麻烦,也比较慢,除法要算得又对又快,就要学会用口诀求商,今

---------------------------------------------------------------最新资料推荐------------------------------------------------------ 天我们就学习新知识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⒉ 12 个桃子,平均分给 4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列出除法算式:

124,小组讨论,怎样用口诀求商?(想:

4 和3 相乘等于 12,口诀三四十二,商就是 3)所以:

124=3。

⒊ 练习:

说一说,做一做。

⑴ 105=(),想(二)五一十,商是 2。

⑵ 102=(),想二(五)一十,商是 5。

⑶ 93=(),想(三)三得九,商是 3。

⑷完成教科书第 20 页做一做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并小结:

我们以后计算除法算式求商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去想,这样就能做到又对又快。

生:

(123),(因为这是把 12 个桃子按每份 3 个 3 个的来分)生:

请大家经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生:

3 / 5

学生自由回答。

生: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⒈完成教科书第 20 页第 1 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要个别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⒉完成教科书第 20页第 2题。

首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鸽子,有多少个鸽房,然后提问:

这一道题你想求什么?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来求商?⒊游戏:

送信。

(完成教科书第 25 页练习五第 3 题)规则:

6 个小朋友当信箱,分别为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号、 6 号,其余的小朋友每人拿一张写有除法算式的小卡片,当老师叫1 号信箱,凡是卡片上的得数是 1 的小朋友都到 1 号信箱的边上来,以此类推。

四、总结请同学们谈一谈这一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

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 1。

---------------------------------------------------------------最新资料推荐------------------------------------------------------ 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12 个桃子,平均分给 4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124=3 想:

4 和 3 相乘等于 12,口诀三四十二,商就是 3。

生:

请同学们谈一谈这一节课的收获。

5 / 5

小学二年级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教案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 课题:数松果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学会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投影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 师:你从图中中发现了什么? 生: 1、数一数,填一填 师:这些松果有多少个呢?让我们边数边整理数据填在表格中吧。 2、算一算,说一说。 师:小松鼠吧松果几个摆成1堆? 生:5个 师:请同学们拿出5个小圆片摆好,表示1堆有5个松果,我们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么? 生:乘法算式应该是1X5=5 师:现在我们继续摆圆片,表示出2堆松果的数量,然后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样一直摆下去,直到摆好9堆,你能用乘法算式依次表示出来么?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摆好小圆片,做好记录。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摆小圆片活动,并把相应的乘法算式记录下来。 组织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相应的乘法算式。 师:看着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他们有一定的规律。 师:你能记住这些算式么?动脑经想一想,然后再小组里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学生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师:同学们很能干,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但在编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对我们有帮助的规律,你们愿意把他们找出来么? 抽生答。 三、总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能把5的乘法口诀背下来么? 联系设计:教材第31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用2到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教案

小学数学新版二年级上册 用2到6的乘法口诀求商(2) 教学目标: 1、结合简单实际问题,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用口诀求商较简便。 2、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愿意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怎样计算除法。 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出示口算题卡片,说一说怎样计算乘法的? 2×3 4×4 6×5 3×4 5×6 4×5 2×6 4×6 3×5 2×5 4×3 3×1 2、背1~6的口诀 3、对口令 二、自主探索 1、创设情景(出示挂图)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熊猫玩具店。仔细观察,从图中尼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出示(1)10元钱能买几个皮球?

2列式。指名说一说。 3、探索方法:你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能卖几个?同桌讨论。 交流想法得出: (1)可以借助摆学具 (2)每次减5,连续减去2次,正好减完。 (3)想()个5是10 ,2个5是10。 (4)想乘法。 4、从这些方法看,你认为怎样算的又对又快? 得出:想乘法口诀方便或乘法。 5、提出(2)15元可以买几架玩具飞机? 学生解答,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口诀求商时应怎样想,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算得快。 6、提出(3)20元钱能买几辆玩具车?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想口诀的。 7、学生自己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三、试一试 1、出示:20÷4。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求商,比一比谁快? 2、30÷5= 想:五()得三十,商是()。 24÷6= 想:()六二十四,商是()。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想的方法,同时指名板演 四、想一想 1、()×2=4 3×()=9 ()×4=4

6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18、第19页)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的区别与联系,会运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1) 师:有一天,小猴和他的伙伴们下山去玩,走着走着,他们看见路边的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于是他们爬上去摘了一些后,兴冲冲地回家了。猴妈妈看到孩子们拿回来这么多桃子,可高兴了,说:“今天,妈妈给你们分桃吃。”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把教材中的例1编成了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并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很自然地引入教学】 1.教学例1。 师:小猴们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生:摘了12个桃子。 师:猴妈妈打算每只小猴分3个桃子,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该怎样列式呢? 生:这其实就是计算12里面有几个3,所以列式是12÷3。 师:在小组里讨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得出结果。 学生尝试探究结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探究过程: 学生可能会说:

·我是这样算的:第一只分3个,还剩12-3=9(个);第二只分3个,还剩9-3=6(个);第三只分3个,还剩6-3=3(个);第四只分3个,正好分完。 ·我的想法是:1只猴子分3个;2只猴子分6个;3只猴子分9个;4只猴子正好分12个。 ·我是画图得出的结果:我用12个圆圈表示12个桃子,每只猴子分3个桃子,所以我就每3个一组圈起来,这样分成了4份,所以可以分给4只猴子。 …… (对于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如果学生能说出来教师要给予表扬;如果学生不能答出来就进入下面的环节,教师作为参与者进行讲解) 师:这些想法都不错。老师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探究并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作为参与者介绍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师:在计算12÷3=?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一想“3和几相乘得12”,也就是想乘法口诀“三( )十二”,根据“三四十二”,我们就可以知道商是4。 师:你能用乘法口诀直接计算除法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交流汇报时,重点引导学生说明应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进而总结出: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2.教学例2。 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例2) 生:厨师在蒸包子,每屉有4个包子,桌子上摆着6屉,一共有24个包子。 师:你能选择其中的信息,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1:每屉4个包子,有6屉,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包子,用乘法计算:4×6=24(个)。 生2:有24个包子,每屉放4个,可以放几屉,就是计算24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 算:24÷4=6(屉)。 生3:有24个包子,平均放在6个屉里面,每屉有几个包子,就是把24平均分成6份,用除法计算:24÷6=4(个)。 …… 只要学生的回答合理就要给予肯定,评价以鼓励为主。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乘法与除法的关系,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师:同学们,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规律是什么?

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最新资料推荐------------------------------------------------------ 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课题: 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一)(教科书第 18 页例 1 及练习四的第 1~3 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具准备 ppt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⒈口算。 34=19=25=42=43=33= 32= 62=⒉让学生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 12 的 2~6 手法 3 口诀,如让学生背出: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六十二、一三得三、三四十二。 ⒊出示填乘法口诀中的未知数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练习。 ⒋让学生读算式,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 84=2 123=4 如果学生只说出算式的一种含义,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另一种含义。 1 / 5

二、新授⒈出示教科书第 18 页的例题 1: 12 个桃子,每只小猴分 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分析题目里的数量关系,要求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提问: 123 等于多少?请大家经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第一种分法: 借助画图,把 12 个桃子 3 个 3 个的圈起来,一共圈了 4 个圈,所以 123=4。 第二种分法: 借助学具,第一只分 3 个, 12-3=9,第二只分 3 个, 9-3=6,第三只分 3 个, 6-3=3,第四只分 3 个,正好分完。 所以 123=4。 第三种分法: 1 只小猴分 3 个, 2 只小猴分 2 个 3, 3 只小猴分 3 个 3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只要想: 3 和几相乘得 12?三(四)十二,商是 4。 比较: 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一种?小结: 计算除法时每次都借助画图或学具想怎么分的,这样计算比较麻烦,也比较慢,除法要算得又对又快,就要学会用口诀求商,今

2、5(5的乘法口诀)练习二(一).doc

练习二(1)教案 所用教科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书书名 所教年级二年级所教册次、单元第三册第二单元15页 课题练习二1—5题 1 ?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课整体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是5的乘法口诀,由于5的乘法口诀容易记忆,再加上学生在学习1-4的乘法口诀时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已经初步知道了乘法口诀的来源,含义和用途, 2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简析: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乘法口诀,把乘法口诀和乘法的意义结合起来,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学到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髙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年龄小。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但逻辑思维能力差,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象感知,并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用分层推进的教学方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 3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解决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找规律,归纳口诀的过程,会运用归纳的口诀进行计算。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1.学生是否理解5的乘法口诀 2、能否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否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3.能否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5 ?教学准备 学生: 教师:1-5的乘法口诀表准备第2题的花瓣 6 ?教学过程设计

用2到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麻田中心学校二年级数学学科电子教案(一) 主备教师:王静上课教师:时间:年月日课题用2~6的乘 法口诀求商(二) 班级二(1) 课时课型 三维教学目标 1、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用乘法宽口径求商。 2、经历探索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方法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 教学用具 仪器媒体 PPT 教学 反思

教学内容与过程 自主学习 一、复习引入 1、口算,说出口诀。 4×2=6×5=2×9=× 5×5=3×4=2×4=× 20÷4=35÷5=12÷3= 学生口算,说出得数,并说说计算时用的是哪句 口诀。 2、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中的新知识。 合作交流 二、互动新授 1、谈话:同学们,王师傅包子铺今天开张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例2图) (1)谈谈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观察并收集信息。) 师:每屉蒸笼装4个包子,有6屉,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吗?(学生回答。)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怎样列式?(求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表示6个4相加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4×6=24) 师:我们在计算这道算式时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 (2)教师提问: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

教学内容与过程 合作交流 学生看图,改变题目,教师出示:一共有24个包子,每4个一屉,可以装多少屉? 怎样列式?(24÷4=6) 你是怎样想的?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3)师:还可以怎样问?(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出示题目: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每屉装多少个? 怎样列式?(24÷6=4) 你是怎样想的?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 2、探究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师:观察黑板上的3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乘、除法间的联系,要从算式的变化和算理上理解。) 教师小结:通过观察,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些规律,都有4、6、24这三个数,这三个数表示的意思一样。虽然4、6、24在三道算式中的意思完全一样,但条件和问题不一样,算式也就不同,请大家想一想,4、6、24在乘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在除法算式中又分别叫什么?很多同学也都发现了刚才我们计算的这三道算式其中有一道乘法,两道除法,都用了哪个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一道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三道算式,如“四六二十四”:4×6=24 24÷4=6 24÷6=4 3、出示一道口诀,让学生写出三道算式。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口算表内除法算式的商,掌握用乘法求商的基本方法,同时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多种算法的归纳辨析中,感受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同时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从多种方法中择优的意识。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以及在逐步深化的练习过程中享受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及思想方法的提升。 2学情分析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节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3重点难点 1、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口算表内除法算式的商。 2、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引入,做好铺垫 1、填一填 2×()=4 3×()=6 4×()=8 ()×3=12 ()×4=20 5×()=15 师:能说一说括号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2、算一算(出示图片有四堆桃子,每对三个) 师: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活动2【讲授】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码? 师:(播放课件):孙悟空从天宫给它的徒子徒孙们带回了一些又红又大的桃子,要分给大家,这时候它犯难了,该怎么分呢? 师:数一数小猴子一共摘了多少个桃?想给每只小猴分3个,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师:(课件出示)有12个桃子,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活动3【活动】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第二课时2到6的乘法口诀

第二课时2到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一)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在老师的引导下,编出6的乘法口诀. (二)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 难点: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教具和学具 教具:例11的实物图,6根小棒. 学具:6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2~5的乘法口诀 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全体同学一起背一遍,相邻两个同学互相背一遍. 2.卡片口算,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2×3=1×4=2×1= 5×2= 4×4=5×5=3×5=

4×3= 3.卡片口算,直接记得数 2×5=2×2=5×1= 3×4= 1×5=5×3=2×4= 5×4= 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下面应该学习几的乘法口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准备练习 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让学生口算,6个6个地加,把每次加的结果,教师填在空格里,一直加到36.提问:12是几个6相加得来的?(2个6相加是12) 3个6相加是多少?(18) 5个6呢?(30)6个6呢?(36) 2.出示例11教师出示蝉图(图上共画6只蝉,第一次先露出1只,其它的蝉先用纸盖起来).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1只蝉) (2)仔细数一数,一只蝉有几条腿?(1只蝉有6条腿)

(3)1个6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的下面板书:6×1=6) (4)6×1=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六是六) (5)谁能结合乘法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一六得六) 教师在6×1=6的算式旁边,板书:一六得六. 教师移动遮盖纸,又露出1只蝉,一共露出了2只蝉. 提问: (1)2只蝉共有多少条腿?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2=12) (2)6×2=12这个算式什么意思,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12算式旁边板书:二六十二) 6的乘法口诀前两句咱们已经编出来了,后面几句,同学们试着自己编好吗? 教师陆续露出3只、4只、……、6只蝉,每增加1只,让学生试着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订正后,教师把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句乘法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口诀,发现规律 提问: (1)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6句) (2)怎样看出是6的乘法口诀?(每句口诀第二个字是六)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课堂实录

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学习重、难点】:能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我能点亮这颗星”。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除法的初步知识,如果出几道以前学的知识, 你能会做吗? 生:能 师:请说出算式地得数和用的口诀。 2× =4 3× =6 4 × =8 ×3=12 ×4=20 5 × =15 2、分一分。把6 个圆片平均分一分。(实物展示) 师:把6 个圆片平均分一分你有几种分法?生:把6 个圆片每3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2 份。生:把6 个圆片平均每成6 份,每份有1 个。

生:把6 个圆片6 个一份,可以分成6 份。 生:把6 个圆片每2 个一份,可以分成3 份。师:你们真是太棒了,把6 个圆片平均分的几种情况全部想到了。猴妈妈听了大家精彩的发言,特别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它遇到了一点小难题,你们能帮帮猴妈妈吗?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1) 1、挂图出示情境图“猴妈妈分桃”。 2、观察回答: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图中猴妈妈摘了12 个桃。生:桌子上摆着12 个桃。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桌子上有12 个桃,一个猴宝宝分到3 个。(2-3 人说一说) 师: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可以分给几只猴宝宝? 师:你会列算式吗?生:12 ÷3=4 ?(板书12÷3=4 (只)师:你都能算出来了,那他算得对不对呢?咱们一起来帮他验证一下吧,(拿出学具摆一摆)学生独立操作 3、展示结果生:他算得正确师:如果我们不用摆的方法,你有其他的好办法吗?小组内讨论讨论,看哪个组的办法好! 4、展示算法。学生以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第一种:第一个人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四册教科书第23页例1、第25页练习五第1---3题【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感受到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便利,会比较熟练的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对除法含义的认识,能够解决简单的除法应用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会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卡片,学生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3×4= 2×5= 3×3= 5×2= 4×4= 2×3= 3×5= 6×1= 4×6= 2×4= 3×6= 2、填空。 2×()=4 3×()=6 4×()=8 ()×3=12 ()×4=20 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创设情境,谈话:大家都听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吧。(课件出示)后来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带回了一些鲜美的桃子。小猴子看到了都想吃。孙悟空想:“糟了,桃子不够分,怎么办?”它灵机一动说:“我考大家一个问题,谁回答对了,就把桃子奖励给它吃吧! 请仔细观察有(12)个桃子,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呢?” 二、探索算法 1、独立思考,合作探索。 师:小猴子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小朋友,用你们学过的知识帮帮它们吧!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2÷3=□(只),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因为是在平均分,每几个分一份,问可以分几份,所以用除法)你是怎么计算出12÷3的?能给小猴子说一说吗? 学生可借助摆圆片、独立观察、想算理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的想法。比一比,哪一组帮小猴子想的方法最多。 2、交流汇报算法。 3、尝试运用,多种选优。

二年级下册 第二章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二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 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分成两段。 (1)被除数不超过12 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以及“平均分”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 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方法。 (2)被除数不超过36。(突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解决问题(结合除法计算出现) (1)体会生活中存在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在学习除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初步体会怎样用除法解决问题。 (3)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 开动脑筋喽。 1、36是4的()倍,是6的()倍。 2、72÷8 =(),想口决()。 3、把18连续减去3,()次减完。 4、把21本练习簿,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分得()本。] 5、32里面有()个4. 6、从35里面减去()个5,结果是5. 7、妈妈买来24支花,每6支扎成一束,可以扎()束。 8、一个数的7倍是35,这个数是()。 搽亮自己的眼睛,仔细选择: 1、每瓶饮料3元,妈妈用20元买6瓶饮料,还剩()元。 A、2元 B、3元 C、4元 2、12÷4=3表示()。 A、3个4是12。 B、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C、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

3、15÷5=3,其中3叫做()。 A、被除数 B、除数 C、商 4、计算24÷6=4,用到的口诀是()。 A、三八二十四 B、四六二十四 C、三六十八 5、公交车上有34人,到一实验下车16人,又上车8人。现在车上有()人。 A、34-16+8 B、34+16-8 C、34-16-8 6、被除数是54,商是6,除数是9,求商列式是()。 A.54÷6 B.54÷9 C.6×9 7、求6个7相加是多少,列式是()。 A.6-7 B.7×6 C.6+6+6+6+6+6+6+6 8、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列式是()。 A.12×4 B.12÷4 C.12+4 计算,看你用多长时间。 1、9÷3 = 6×4 = 4×5 = 5×6 = 5×5 = 24÷6 = 15÷3 = 10÷2 = 68-30 = 32-9 = 30÷5 = 85-70 = 12÷6 = 20÷5 = 17+13 = 24÷4 =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 = 18 18÷3 = 12÷() 2×4 = 16÷() 12÷() = 2 30÷6 = 20÷() 4×() = 6×2 ()÷9 = 3 3÷() = 4÷4 9÷() = 18÷6 6 = ()÷()=()×()=()-()=()+() 3、在○里填上“+”、“-”、“×”或“÷”。 4 4 = 16 18 7 = 2 5 5 5 = 2 5 10 2 = 5 3 5 = 15 4 3 = 2 6 7 7 = 1 24 6 = 4 3 3 = 18 2 30 6 = 24 2 5 = 10 5 1 = 25 5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6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6的乘法口诀 一、仔细审题,填一填。(每空2分,共30分) 1.根据下图可列式(),口诀是()。 2. 3.把口诀补充完整。 六六()()五二十五三()十八 二()十二()四十六五()三十4.1只蚂蚁6条腿,2只蚂蚁()条腿,()只蚂蚁24条腿。5.5个6相加的和是(),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 二、火眼金睛,判对错。(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小题2 分,共10分) 1.3个6相加的和是9。() 2.每句乘法口诀都只能写一道乘法算式。() 3.6×2和4×3的结果都是12,所用的口诀是相同的。() 4.5×5和5+5的意义相同。() 5.可以用三六十八这句口诀计算的乘法算式是6×3和3×6。()

三、细心的你,算一算。(共24分)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每小题2分,共12分) ×5=304×=163×=15 ×2=12×=25×6=18 2.在里填上“+”“-”或“×”。(每小题2分,共12分) 63=1866=12306=66 34=746=24255=54四、看图列式。(每小题4分,共8分) 1.=(盒) 2.=(个)五、聪明的你,答一答。(共28分) 1.某酒店有集赞免费送菜活动。4名顾客集赞,每人要集6个赞,才能免费送一道菜。 (1)4人一共要集多少个赞?(6分) (2)如果4人现在每人集了4个赞,每人还要集多少个赞?4人一共还 要集多少个赞?(7分)

2.一种牛奶有3种包装:4瓶一盒、5瓶一盒和6瓶一盒。 (1)3盒5瓶装的一共有多少瓶?(5分) (2)1盒4瓶装的和1盒6瓶装的一共有多少瓶?(5分)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5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2-6乘法口诀求商 anne 发表于 2006-3-16 11:01:00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边播放课件边讲故事):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 们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有一天,小猴和他的好 伙伴下山去玩,走着走着,他们看到一棵桃树上结满了又 大又红的桃,急忙摘了一些,兴冲冲地回家了。猴妈妈看 到孩子们拿回来了这么多桃,可高兴了,说:“今天,妈妈给你们分桃吃。”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用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师:小猴摘了多少个桃?(12个) 师:猴妈妈准备给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 猴子? (板书“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学生思考后师指名列算式,并板书 12+ 3) 师:究竟能分给几只小猴呢?各小组来动手分一分, 再说一说分的过程。分组合作分桃拼叙述分的过程) 生回答:我们先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桃,再给第二只小猴 3个桃,然后给第三只小猴3个桃,最后剩下3个桃正好可以分给第四只小猴。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猴子。 生2:我们是3个3个分的,分给了四只小猴。 (最后师用动画再演示一遍分桃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师:大家通过动手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 不动手分,又该怎样想呢? (先分小组讨论,之后再分组向大家汇报) 生1: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有12个桃,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 后还剩下9个,分给第二只小猴3个后还剩下6个,分给第三只小猴后还剩下3个,最后把剩下的3个桃分给第四只小猴,正好分完。 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1只小猴分3个,两只小猴就分6 个,3只小猴就分9个,4只小猴分的正好是12个挑。 生3:我们组认为这道题也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因为 “三四十H”,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小猴。 3、点明课题,学习新知 师:刚才有一组同学用乘法口诀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师: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谁能说一说? 生:我想3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板书“想:三(四)十二”,并让同桌叙述这一思考过程) 三、巩固方法,灵活应用。 师:如果猴妈妈“把 12个桃平均分给 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板书,指名学生读题,然后列式)

用2到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主题:数据收集整理 课时:共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王冬梅 目标确定的依据 例1 重点探索求商的方法,教材选取得被除数不超过12,便于学生在数据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操作和推理探索求商的方法。 1. 教材分析 例题在编排上分4个层次。第一,通过文字和图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列出除法算式。第三,呈现学生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第四,通过“想”的方式,呈现了想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2. 学情分析 学生初次接触“求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求商。 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2——6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以及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逐步深化的练习中,让学生感受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评价任务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求商的方法。 1. 能根据学习的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学具准备: 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 学习过程设计: 一、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4 3×()=6 4×()=8 ()×3=12 ()×4=20 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二上数学】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 做家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做家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孩子“摆碗筷”的情境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探索筷子的双数与根数之间的对应,填表表示这一对应关系,再根据这个表,写出乘法算式,编制2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而且体验了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将对学习后继的乘法口诀产生积极的迁移和影响。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经验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2的乘法口诀。 2、经历2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观察、探索与发现中发现规律。 3、会用2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编制并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展现挂图)

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在情境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小明在做什么呢?(生:帮着摆碗筷。)他是怎么摆的,边摆边说了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生:桌上摆了9个碗,3双筷子,可能吃饭的有9人,应该摆9双筷子,已摆好了3双,还要摆6双…… 师: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一双一双地摆)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能)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同桌两人合作用彩笔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汇报。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

二年级数学上册《69乘法口诀求商》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69乘法口诀求商》教案设计 Teaching plan design of 69 multiplication formula for quotient

二年级数学上册《69乘法口诀求商》教案设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学习与训练中熟记6~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进行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计算。 2.能力目标: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使学生知道乘、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初步学会乘、除法竖式的写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口算表内除法巩固用口诀求商的.同时,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进行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计算,解决生活中 简单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由学生到图书馆借书这一实际问题,引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用2~5的口诀求商的基础上,通过637=?知道怎样想商。 教学重点: 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想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出示练习题:324= 126= 459= 364= 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二、新授 1.出示 小鹏到图书馆去借书,他借的小说有63页,如果7天能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独立列出算式:637=? 说一说:怎样想商? 2.试一试 出示图:每串糖葫芦有8个红果,有48个红果可以穿几串? 独立列式,解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商的? 问:要穿9串,72个红果够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一练 1.口算。 掌握方法,独立完成。 2.连一连。 3.看口诀,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巩固用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并应用5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观察,列举生活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探究并掌握5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感知形成过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敢和王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 口算: 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3.趋势引出课题: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学生们满脸困惑)那是因为我有一个法宝——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出示一盒福娃),一盒有多少个?(5个)几个5?(1个5)教师指出: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或5×1。(分左右两边板书),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可以根据1×5=5或5×1=5编成一句口诀,谁能试着编一编呀?(解释口诀:一五得五,表示1乘5或1乘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 (2)(课件再出示一盒福娃)师:现在有几盒?(2)盒几个5?(2个5) 指名学生说说。 教师指出:2个5相加得10,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5=10;5×2=10)这表示什么意思?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你能根据我们刚才编口诀的方法给这两个乘法算也编一句吗?(解释口诀: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可以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二五一十”。“得”字在什么情况下用呢?也就是积不满10的情况下,它是起到占位置的作用)。 (3)学生试编口诀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表内除法(一)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1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提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你还记得吗?我们试一试背出乘法口诀表。(学生背出乘法口诀。) (1)用口诀算出得数。 6×3=2×4=4×5=2×3= (2)填空。 3×()=6 3×()=9 4×()=12 ()×3=12 ()×4=20 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2、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呈现教材第18页例1情境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提出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学生交流自的分法及写出的除法算式。 教师板书: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可以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 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可能方法有: ①把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第一只分3个,剩9个,再分给第二只,剩6个,再分给第三只,剩3个,第四只分3个,正好分完。 ②1只猴子分3个,2只猴子分6个,3只猴子分9个,4只猴子分12个,正好分完,那么,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4只小猴。 ③摆一摆。 每只猴对应摆3个,4只猴正好分完12个,12被分成4个3,根据3乘4等于12,三(四)十二,,那么12除以3的商是4. 这样的方法是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我们在计算12÷3时,想3×()=12,三四十二,就可以直接得出12÷3=4 …… (2)教师引导:刚才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第三种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比较简便,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行计算。 算一算:12÷4=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出示教材第18页“做一做”的习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是几?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如:求12÷6的商,想6和几相乘得12,因为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练习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测试题 轻松过关 一、看谁先到家(共12分) 二、细心填空白(共 32 分,每空 2 分。) 1.分桃子。 有()个桃子,()个盘子,平均每盘放()个。 2.填写表格。 乘数46 乘数456 积182024 3.接力赛。 36 ()()() 4.有12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每份2个,可以分成()份。 5.把下列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列。 18÷3 12÷6 25÷5 16÷4 ()<()<()<() 三、答案我会选(共8分,每题2分。) 1.除数是5,被除数是25。商是()。 A.30 B.20 C.5 2.下列算式不能用乘法口诀“五六三十”计算的是()。 A.30-6 B.5×6 C.30÷5 3.下列说法只有()正确。 ÷3 ×2 ÷6

A.在除法算式里,商一定比被除数小。 B.4×3和12÷3,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C.6÷2=3读作6除2等于3。 4.□÷3=18÷6,□里应填()。 A.3 B.6 C.9 四、快乐连一连(共6分) 五、知识大拼盘(共20分)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8分) ()×6=30 ()÷3=6 ()×4=16 ()÷5=2 2.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12分) 16○4=4 8○2=16 30○5=6 24○5=19 20○4=5 5○3=15 成功晋级 六、解决问题(共22分) 1.一只小兔四条腿,多少只小兔24条腿?(5分) 2.二(1)班有30名同学,分成5个小组轮流值日,平均每个小组有几人?(5分) 3. (1)一共有多少双鞋子?(4分)

(2)有6个盒子,平均每个盒子装几双鞋?(4分) (3)每个盒子放3双鞋,需要几个盒子?(4分) 快乐挑战 思考题(共10分) ☆、◇、○分别是10以内的3个数,并且18÷☆=△,30÷△=○,☆=(),△=(),○=()。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测试题 轻松过关 一、看谁先到家(共12分) 1.分桃子。 有( )个桃子,( )个盘子,平均每盘放( )个。 2.填写表格。 3.接力赛。 ( )( )( ) 4.有12个 ,平均分成4份,每份( )个;每份2个,可以分成( )份。 5.把下列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列。 18÷3 12÷6 25÷5 16÷4 ( )<( )<( )<( ) 三、答案我会选(共8分,每题2分。) 1.除数是5,被除数是25。商是( )。 2.下列算式不能用乘法口诀“五六三十”计算的是( )。 ×6 ÷5 3.下列说法只有( )正确。 ÷3 ×2 ÷6

A.在除法算式里,商一定比被除数小。 ×3和12÷3,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2=3读作6除2等于3。 4.□÷3=18÷6,□里应填()。 四、快乐连一连(共6分) 五、知识大拼盘(共20分)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8分) ()×6=30 ()÷3=6 ()×4=16 ()÷5=2 2.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12分) 16○4=4 8○2=16 30○5=6 24○5=19 20○4=5 5○3=15 成功晋级 六、解决问题(共22分) 1.一只小兔四条腿,多少只小兔24条腿?(5分) 2.二(1)班有30名同学,分成5个小组轮流值日,平均每个小组有几人?(5分) 3.

(1)一共有多少双鞋子?(4分) (2)有6个盒子,平均每个盒子装几双鞋?(4分) (3)每个盒子放3双鞋,需要几个盒子?(4分) 快乐挑战 思考题(共10分) ☆、◇、○分别是10以内的3个数,并且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