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剖析

地震勘探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剖析
地震勘探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剖析

第二章几何地震学

1、当炸药在岩层中爆炸后,应变形成三个区域:破坏圈、塑性带、弹性形变区

2、地震子波:由点源刚进入弹性区传播的地震波,研究表明弹性波在近距离内仍会发生较大变化,传播一段距离(几百米后)变的相对稳定,形成地震子波,并被认为在以后的传播中,地震子波的变化不大。

3、视波长λ*: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它表示波在一个视周期这传播的距离。

λ

波峰

波谷

t=t

1

r

u

图7.2—10波剖面图

4、波前:把某一时刻tk,所有刚刚振动的质点构成的一个空间曲面,叫tk时刻的波前,它是地震波传播的最前沿的空间位置。在波前位置前面的所有质点的位移都为零,即波还未开始振动。

波尾:由刚停止振动的所有质点构成的空间曲面,叫tk时刻的波尾,在波尾以内的各质点都已停止了振动,恢复了平静,其质点位移也为零,即波已经传过去了。

5、波面:波从震源出发向四周传播,在某一时刻,把波到达时间各点所连成的面,称波阵面,简称波面。

波面特征:波前面是等时面,即波前面上各点时间相等。

按波面的形状对波分类,可分为球面、平面和柱面波等。

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同一个震源,在近距离的波为球面波,在远距离的地方可看成平面波。

6、扰动带:处于波前和波尾之间的范围内的质点正处于振动状态,其位移不为零,这一空间范围内称扰动带(振动带),也是地震波行进的区域。所以,扰动带是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

7、视速度:

地震波传播是沿波射线的方向进行---真速度

11、惠更斯原理:

表述:波在传播过程中,任一时刻的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点震源,由它产生二次扰动,形成子波前,这些子波前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前面。反映了:波传播的空间位置、形态。根据这个原理可以通过作图的方法,由已知t时刻波前的位置去求出t+Δt时刻的波前。

意义:可确定波传播的方向(射线方向)

12、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波传播时,任一点处质点的新扰动,相当于上一时刻波前面上全部新震源所产生的子波在该点处相互干涉叠加形成的合成波。

13、费马原理:

表述: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线,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

由费马原理可推出:

地震波总是沿射线传播,以保证波到达时所用旅行时间最少准则;

地震波沿垂直于等时面的路线传播所用旅行时间最少;

等时面与射线总是互相垂直;

14、反射系数R:在垂直入射时,反射波和入射波振幅之比,用R 表示。即R=A反/A入

物理意义:地震波垂直入射到分界面后,被反射回去的能量的多少(占入射能量的多少)

反射系数一般形式:

15、反射波的形成条件:上、下介质界面必须是一个波阻抗界面,即波阻抗差不为零。

反射波的特点:

反射波的强度取决于反射系数R的大小,R大→反射波强;

反射波极性的变化取决于R的正负,R>0,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位相同,正极性反射;R<0,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位相反,相差180度,负极性反射。

反射系数的取值范围(-1,+1)区间。

16、透射波的形成条件:在上,下介质波的传播速度不相等时,即,速度界面特点:透射波的强度取决于透射系数T的大小;透射波的极性总是与入射波的极性一致。

透射系数定义:透射波的振幅与入射波振幅之比,用T表示,即,T=A透/A入

物理含义:入射波的能量有多少转换为透射波能量。

计算公式:据理论证明,当波垂直入射时,透射系数可写为: T=1-R

透射系数取值范围:0≤T≤2 T总是为正

表示:沿着界面,波在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视速度是相等的

17、负极性剖面:指检波器初至下跳,在处理不改变极性的情况下,波峰代表负反射系数(低阻抗界面的顶),波谷代表正反射系数(高阻抗界面的顶)。

18、斯奈尔定律:

透射角>入射角=反射角,且在一个平面上,入射角、反射角、透射角都具有相同的射线参数p。

19、折射波的形成:两层介质,下伏层的速度大于上覆层的速度,即 V2>V1;入射角是以临界角I 入射

20、地震波的干涉:当来自不同方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震波相遇时,按照叠加原理,发生能量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21、波前扩散:在均匀介质中,波为球面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球面逐渐扩展,但总能量保持不变,而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减少,这就称为球面扩散(波前扩散)。其能量(振幅)衰减规律是振幅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吸收衰减:实际介质并非是完全弹性介质,故波在实际地层中传播时,能量的衰减要比在弹性介质中快,这种衰减称为介质对波的吸收衰减。介质吸收的这部分能量主要用于克服质点的内摩擦,变成热能损耗掉了。

22、地震波的分类:

按波前形状:球面波、柱面波、平面波

质点振动(极化)方向:横波、纵波、线性极化波、椭圆极化波

按传播空间:面波、体波

按传播路径:直达波、反射波等

地震勘探中的波: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透射波、滑行波、转换波、有效波、干扰波、特殊波

23、时距曲线: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同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坐标原点)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

24、水平界面的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25、正常时差: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与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这纯粹是由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这种由炮检距引起的时差定义为正常时差。(Δt=tORS-tMR)

正常时差特点:

(1)各点正常时差不同;

(2)正常时差与x成正比,对同一个反射界面来说,随x增大,正常时差增大;(3)正常时差与t0、v2、h成反比,t0增大,时差减小;对地面同一检波器来说,接收到的深层反射界面的正常时差比浅层的小;所以,浅层时距曲线陡,深层时距曲线缓。

26、动校正(NMO):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Δt,得到x/2处的t0时间。t0 = t- Δt

目的:使得共炮点道集的反射波同相轴能反映地下界面的实际产状。

倾斜界面动校正与水平界面动校正相等,即动校正与界面倾角关系不大

27、倾斜界面的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界面上倾方向与x轴正方向一致,界面上倾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反。

反射波时距曲线的特点:

双曲线:

极小点总是相对于激发点偏向界面上倾方向,极小点实际上是虚震源在测线上的投影。

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

28、倾角时差:由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的时差。

29、在一个炮检距不为0的点观测到的倾斜界面反射波旅行时包括三部分:to+正常时差+倾角时差

S’点与S点的反射波旅行时相减时,因为他们的炮检距是相同的,所以相减后,正常时差抵消了,剩下的就是这两点之间的倾角时差。

30、倾斜界面的动校正:

当界面倾角不大,界面h较深,炮检距x较小时,RR’偏移很小,可忽略。

工程地震学基本概念

(1) 地震学是研究与地震有关的科学问题,哪几门学科的研究反映了地震学直接为社 会抗震减灾的服务?这几门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①地震预报:短临预报,中、长期预报。 ②地震工程学:研究地震危害性的工程问题。 ③地震社会学:研究地震引起的社会问题,包涵震害预测与抗震减灾。 (2) 抗震设计的目的、内容与抗震设防标准。 抗震设计目的:是建筑结构能够达到抗震的要求 内容:通过确定抗震设计的要求、抗震设计以及抗震设计施工,使得建筑结构物达到抗震设计标准。 设防标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3) 板块构造运动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4) 地震的一些基本概念:震级、震源、震中、震源距、震中距… 震级:用地震释放的能量来表示地震的大小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 震源距:某一点到震源的距离 震中距:某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 (5) 地震的分类。 ①震动的性质:天然地震、人工地震及脉动 ②成因划分: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③震源深度划分:浅源地震(<60 km)、中源地震(60~300 km)、深源地震(>300 km) ④震中距划分:地方震(Δ<100 km)、近震(Δ<1000 km)、远震(Δ>1000 km) ⑤震级划分:弱震(M<3)、有感地震(M:3~4.6)、中强震(M:4.5~6)、强震(M>6,其 中M>8为巨大地震) (6) 断层的基本类型与断层的几何参数。 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 参数:走向,倾向,倾角,倾伏角。。。。 (7)地震矩与矩震级。 地震矩:受构造应力影响使断裂面突然滑移的力学模型,推导出地震整体大小的最有用的量度 指为测定地震矩而引入的衡量地震能量以及地震错动。 矩震级: (8)震害与次生灾害、地震烈度与等震线。 震害:地震引起强烈的地震动或地表破裂与变形产生的灾害 次生灾害:原生灾害诱发出来的灾害

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 (1)问题发现:如图 1,已知点 F,G 分别在直线 AB,CD 上,且 AB∥CD,若∠BFE=40°,∠CGE=130°,则∠GEF 的度数为________; (2)拓展探究:∠GEF,∠BFE,∠CG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并给出证明;答:∠GEF=▲ . 证明:过点 E 作 EH∥AB, ∴∠FEH=∠BFE(▲), ∵AB∥CD,EH∥AB,(辅助线的作法) ∴EH∥CD(▲), ∴∠HEG=180°-∠CGE(▲), ∴∠FEG=∠HFG+∠FEH=▲ . (3)深入探究:如图 2,∠BFE 的平分线 FQ 所在直线与∠CG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 P,试探究∠GPQ 与∠GEF 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答案】(1)90° (2)解:∠GEF=∠BFE+180°?∠CGE, 证明:过点 E 作 EH∥AB, ∴∠FEH=∠BF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CD,EH∥AB,(辅助线的作法) ∴EH∥CD(平行线的迁移性), ∴∠HEG=180°-∠CGE(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FEG=∠HFG+∠FEH=∠BFE+180°?∠CGE , 故答案为:∠BFE+180°?∠CG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线的迁移性;两直线平

行,同旁内角互补;∠BFE+180°?∠CGE; (3)解:∠GPQ+∠GEF=90°, 理由是:如图2,∵FQ平分∠BFE,GP平分∠CGE, ∴∠BFQ=∠BFE,∠CGP=∠CGE, 在△PMF中,∠GPQ=∠GMF?∠PFM=∠CGP?∠BFQ, ∴∠GPQ+∠GEF=∠CGE? ∠BFE+∠GEF= ×180°=90°. 即∠GPQ+∠GEF=90°. 【解析】【解答】(1)解:如图1,过E作EH∥AB, ∵AB∥CD, ∴AB∥CD∥EH, ∴∠HEF=∠BFE=40°,∠HEG+∠CGE=180°, ∵∠CGE=130°, ∴∠HEG=50°, ∴∠GEF=∠HEF+∠HEG=40°+50°=90°; 故答案为:90°; 【分析】(1)如图1,过E作EH∥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HEF=∠BFE=40 ,∠HEG=50 ,相加可得结论;(2)由①知:∠HEF=∠BFE,∠HEG+∠CGE=180°,则∠HEG=180°?∠CGE,两式相加可得∠GEF=∠BFE+180°?∠CGE;(3)如图2,根据角平 分线的定义得:∠BFQ=∠BFE,∠CGP=∠CGE,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GPQ= ∠GMF?∠PFM=∠CGP?∠BFQ,计算∠GPQ+∠GEF并结合②的结论可得结果.

2018初一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1(供参考)

2018年几何图形初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果相对面上所标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图 中x的值是() A.8 B.3 C.2 D.-3 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5 4.下图中共有()条线段. A.4B.6C.8D.10 5.下列四个图中的线段(或直线、射线)能相交的是() A.(1) B.(2) C.(3) D.(4) 6.使分式 2 + x x 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为() A.2 ≠ x B.2 - ≠ x C.2 - > x D.2 < x 7.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5cm,DB=9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 的长等于() A.6cm B.9cm C.8cm D.13cm 8.点C在线段AB上,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 ....点C是线段AB中点的是 A.B.C.D. C D B A 正面

A、 AC =BC B、 AC +BC= AB C、 AB =2AC D、 BC = 2 1AB 9.已知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cm,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则AC中点与BC中点间的距离是() A .3cm B.4cm C .5cm D.不能计算10.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使点A落在DE上,若BC DE ∥ ,则AFC ∠的度数为() A.45° B.50° C.60° D.75° 11.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12 = ∠∠,若140 AOE= ∠,则AOC ∠的度数为(). A.40B. 60C.80D.100 12.如图所示,∠AOB=156°,OD是∠AOC 的平分线,OE是∠BOC的平分线,那么∠DOE 等于() A.78° B.80° C.88° D.90° 13.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1=∠2,若∠AOE=140°,则∠AOC的度数为() A.40 B.60 C.80 D.100 14.如图所示,已知O是直线AB上一点,∠1=40°,OD平分∠BOC,则∠2的度数是() A O C E D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期末试题(附答案)

D C B A B A C B A βββα αα第3题图2016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期末试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将下列各题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下表中。每小题2分,共24分。 1.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有“建”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 ) A.和 B.谐 C.社 D.会 2.下面左边是用八块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 的几何体,从上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图是( ) A B C D 3.如图,四个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相应的立体图形顺次是( ) A. 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圆锥 B. 正方体、圆锥、三棱柱、圆柱 C. 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圆锥 D. 正方体、圆柱、四棱柱、圆锥 4.如图,对于直线AB ,线段CD ,射线EF ,其中能相交的是(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画一条3厘米长的射线 B.画一条3厘米长的直线 C.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D.在线段、射线、直线中直线最长 6.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按不同位置摆放,摆放方式中∠α 与∠β 互余的是( ) 7.点E 在线段CD 上,下面四个等式①CE =DE ;②DE = 21CD ;③CD =2CE ; ④CD =2 1DE.其中能表示E 是线段CD 中点的有( )

1 乙甲N M P D C B A B ()D C A D C B A 第9题图B A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 C 是线段AB 上一点,D 是BC 的中点,若AB =12cm ,AC =2cm ,则BD 的长为( ) A. 3cm B. 4cm C. 5cm D. 6cm 9.如图是一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若AB =4,则该正方体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 ) A. 1 B. 2 C. 3 D. 4 10.用度、分、秒表示91.34°为( ) A. 91°20/24// B. 91°34/ C. 91°20/4// D. 91°3/4//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OB =2∠AOC ,则OC 平分∠AOB B.延长∠AOB 的平分线OC C.若射线OC 、OD 三等份∠AOB ,则∠AOC =∠DOC D.若OC 平分∠AOB ,则∠AOC =∠BO C 12.甲、乙两人各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ABCD 折出一个45°的角(如图),两人做法如下: 甲:将纸片沿对角线AC 折叠,使B 点落在D 点上,则∠1=45°; 乙:将纸片沿AM 、AN 折叠,分别使B 、D 落在对角线AC 上的一点P ,则∠MAN =45°对于两人的做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对 B.甲对乙错 C.甲错乙对 D.甲乙都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下列各图形中, 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14.已知M 、N 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C 是BN 的中点,CM =6cm ,则AB = cm. 15.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BC =2AB ,D 为AB 的中点,若BD =3cm ,则AC 的长为 cm. 16.若时针由2点30分走到2点55分,则时针转过 度,分针转过 度. 17.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 18.如图,已知点O 是直线AD 上的点,∠AOB 、∠BOC 、∠COD 三个角从小到大依 次相差25°,则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初一上几何图形初步测试题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射线AB 和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 B. 延长线段AB 和延长线段BA 的含义是相同的 C. 延长直线AB D.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一条直线 2.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与∠AOB 是同一个角 B.B. ∠AOC 也可用∠O 来表示 C. 图中共有三个角:∠AOB, ∠AOC, ∠BOC D. ∠ 与∠BOC 是同一个角 3.甲看乙的方向为北偏东30°,那么乙看甲的方向是( ). A. 南偏东60° B.南偏西60° C. 南偏西30° D.南偏东30 ° 4.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这三个方向看下面的四个几何体,得到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 5.下面四个图形中,经过折叠能围成如图所示的几何图形的是( ) 6.一个角的度数为54°11′23〞,则这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分别为( ). A. 35°48′37〞, 125°48 ′37〞 B. 35°48′37〞, 144°11′23〞 C. 36°11′23〞, 125°48′37〞 D. 36°11′23〞, 144°11′23〞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7.如图,从学校A 到书店B 最近的路线是①号路线,得到这个结论的根据是: . β1O C B A (第2题) (第4题) (A ) (B ) (C ) (D ) (第5题) (A ) (B ) (C ) (D ) (第7题)

8.如图,各图中的阴影部分绕着直线l 旋转360°,所形成的立体图形分别是 . 9. 如图,以图中的A ,B ,C ,D ,E 为端点的线段共有 条. 10.如图所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如果∠AOB=128°,那么∠BOC= °.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如图,若CB=4㎝,DB=7㎝,且D 是AC 的中点,求线段DC 和AB 的长度. 12.借助一副三角尺画出15°,105°,120°,135°的角. 13.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AOD ,∠FOC=90°,∠1=40°,求∠2与∠3的度数. 14.虚线对折得图③,然后用剪刀沿图③中的虚线剪去一个角再打开,请你画出打开后的几何图形. E D C B A D C O B A D C B A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4题) ① ② ③

地震勘探第二章 几何地震学剖析

第二章几何地震学 1、当炸药在岩层中爆炸后,应变形成三个区域:破坏圈、塑性带、弹性形变区 2、地震子波:由点源刚进入弹性区传播的地震波,研究表明弹性波在近距离内仍会发生较大变化,传播一段距离(几百米后)变的相对稳定,形成地震子波,并被认为在以后的传播中,地震子波的变化不大。 3、视波长λ*: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它表示波在一个视周期这传播的距离。 λ 波峰 波谷 t=t 1 r u 图7.2—10波剖面图 4、波前:把某一时刻tk,所有刚刚振动的质点构成的一个空间曲面,叫tk时刻的波前,它是地震波传播的最前沿的空间位置。在波前位置前面的所有质点的位移都为零,即波还未开始振动。 波尾:由刚停止振动的所有质点构成的空间曲面,叫tk时刻的波尾,在波尾以内的各质点都已停止了振动,恢复了平静,其质点位移也为零,即波已经传过去了。 5、波面:波从震源出发向四周传播,在某一时刻,把波到达时间各点所连成的面,称波阵面,简称波面。 波面特征:波前面是等时面,即波前面上各点时间相等。 按波面的形状对波分类,可分为球面、平面和柱面波等。 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同一个震源,在近距离的波为球面波,在远距离的地方可看成平面波。 6、扰动带:处于波前和波尾之间的范围内的质点正处于振动状态,其位移不为零,这一空间范围内称扰动带(振动带),也是地震波行进的区域。所以,扰动带是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

7、视速度: 地震波传播是沿波射线的方向进行---真速度 11、惠更斯原理: 表述:波在传播过程中,任一时刻的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点震源,由它产生二次扰动,形成子波前,这些子波前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前面。反映了:波传播的空间位置、形态。根据这个原理可以通过作图的方法,由已知t时刻波前的位置去求出t+Δt时刻的波前。 意义:可确定波传播的方向(射线方向) 12、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波传播时,任一点处质点的新扰动,相当于上一时刻波前面上全部新震源所产生的子波在该点处相互干涉叠加形成的合成波。 13、费马原理: 表述: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线,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 由费马原理可推出: 地震波总是沿射线传播,以保证波到达时所用旅行时间最少准则; 地震波沿垂直于等时面的路线传播所用旅行时间最少; 等时面与射线总是互相垂直; 14、反射系数R:在垂直入射时,反射波和入射波振幅之比,用R 表示。即R=A反/A入 物理意义:地震波垂直入射到分界面后,被反射回去的能量的多少(占入射能量的多少) 反射系数一般形式: 15、反射波的形成条件:上、下介质界面必须是一个波阻抗界面,即波阻抗差不为零。 反射波的特点: 反射波的强度取决于反射系数R的大小,R大→反射波强; 反射波极性的变化取决于R的正负,R>0,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位相同,正极性反射;R<0,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位相反,相差180度,负极性反射。 反射系数的取值范围(-1,+1)区间。 16、透射波的形成条件:在上,下介质波的传播速度不相等时,即,速度界面特点:透射波的强度取决于透射系数T的大小;透射波的极性总是与入射波的极性一致。 透射系数定义:透射波的振幅与入射波振幅之比,用T表示,即,T=A透/A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 ? ? ? ?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基本概念 (一)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1、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主(正)视图---------从正面看 2、几何体的三视图侧(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 (1)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2)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3、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1)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现图形不一样的。 (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4、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射线、线段 1、基本概念

2、直线的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单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度量法 (2)用尺规作图法 4、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5、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图形: A M B 符号: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BM=1 2 AB,AB=2AM=2BM。 6、线段的性质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两点的距离 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8、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2)点在直线外。 (三)角 1、角: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几何图形初步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几何图形初步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直线m∥n,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ABC=30°),并且顶点A,C分别落在直线m,n上,若∠1=38°,则∠2的度数是() A.20°B.22°C.28°D.38°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过C作CD∥直线m,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2的度数. 【详解】 解:过C作CD∥直线m, ∵∠ABC=30°,∠BAC=90°, ∴∠ACB=60°, ∵直线m∥n, ∴CD∥直线m∥直线n, ∴∠1=∠ACD,∠2=∠BCD, ∵∠1=38°, ∴∠ACD=38°, ∴∠2=∠BCD=60°﹣38°=22°,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计算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ABC的周长最小时,点C的坐标是

A.(0,0)B.(0,1)C.(0,2)D.(0,3) 【答案】D 【解析】 【详解】 解:作B点关于y轴对称点B′点,连接AB′,交y轴于点C′, 此时△ABC的周长最小, ∵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 ∴B′点坐标为:(-3,0),则OB′=3 过点A作AE垂直x轴,则AE=4,OE=1 则B′E=4,即B′E=AE,∴∠EB′A=∠B′AE, ∵C′O∥AE, ∴∠B′C′O=∠B′AE, ∴∠B′C′O=∠EB′A ∴B′O=C′O=3, ∴点C′的坐标是(0,3),此时△ABC的周长最小. 故选D. ⊥,从A地测得B地在A地的北偏东43?3.如图,有A,B,C三个地点,且AB BC 的方向上,那么从B地测得C地在B地的() A.北偏西43?B.北偏西90?C.北偏东47?D.北偏西47?

解释及分析地震数据体一般步骤

解释及分析地震数据体一般步骤: 1、合成人工记录和层位标定 2、追层位,注意闭合 3、解释断层 3、平面成图 在解释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五种技术方法: 1.层位标定技术 2.三维体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3.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 4.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 5.断点组合技术 其中各项技术的具体用法自己去查资料 若遇到潜山和特殊岩性体时,在成图前增加1项,速度场分析即第6项技术变速成图技术;若有储层描述部分,还需增加反演处理。 1、反演工区建立 2、地震子波提取 3、井地标定 4、初始模型建立 5、反演参数选取 6、反演处理 7、砂体追踪描述 8、成图 在三维地震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对有井斜资料的井,分层段进行了井深校正,将测井井深校正为垂直井深。通过钻井资料的校正,利用校正数据表的数据,对断层的断点位置和断距进行归一化处理,对三维地震所做的构造图与钻井数据相矛盾的地方进行反复推敲,分析油藏油水关系,对一些四、五级断层进行组合、修正,反复修改构造,最后编制研究区构造图。静校正statics:地震勘探解释的理论都假定激发点与接收点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地层速度是均匀的。但实际上地面常常不平坦,各个激发点深度也可能不同,低速带中的波速与地层中的波速又相差悬殊,所以必将影响实测的时距曲线形状。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对原始地震数据要进行地形校正、激发深度校正、低速带校正等,这些校正对同一观测点的不同地震界面都是不变的,因此统称静校正。广义的静校正还包括相位校正及对仪器因素影响的校正。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自动静校正的方法和程序。 [深度剖面]depth record section;据磁带地震记录的时间剖面或普通光点记录,用一般方法所作出的地震剖面只是表示界面的法线深度,而不是真正的铅垂深度。经过偏移校正和深度校正之后,得到界面的铅垂深度剖面才叫做深度剖面,它是地质解释的重要资料。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磁带地震记录,能自动得出深度剖面 [同相轴]lineups;地震记录上各道振动相位相同的极值(俗称波峰成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在解释地震勘探资料时,常常根据地震记录上有规律地出现的形状相似的振动画出不同的同相轴,它们表示不同层次的地震波。 [速度界面]velocity interface;是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的、相邻的两层介质的公共接触面。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信噪比有多种定义。通常将地震仪器的输出端上,有效信号的功率与噪声(干扰)的功率之比称为信噪比。信噪比既与输入信号本身有关,更决定于仪器的特性,它也被用来衡量资料处理的效果。因此,提高信噪比是提高地震工作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信噪比愈大愈好,可以通过改进仪器性能或选择工作方法提高信噪比。 子波wavelet:从震源发出的原始地震脉冲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对地震脉冲有滤波作用,并且地层界面使波产生反射和折射,因此,自距震源一定距离起,脉冲波形便发生变化而与原始波形不同,但在一定传播范围内其形状甚本保持不变,这时的地震脉冲便称为子波。子波的形状决定于震源和介质的滤波性质,其频率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有所降低,振幅也逐渐减小。不同的界面各自的子波不同,每一道的地震记录可以认为是由一系列的子波构成的。子波不仅用于制作理论地震记录,而且在断层对比和反褶积处理等方面都需要它。 [有效速度] effective velocity; 把覆盖层看作均匀介质而从实际观测所得的反射波或从折射波时距曲线求得的波速,统称为有效速度。由于在层状地层中存在层理,介质并不真正是均匀的,再加上界面的弯曲,使有效速度不同于平均速度,往往是比平均速度大的一种近似速度,但在各层速度的差别不很大和界面弯曲不大时,两者的差别很小。 [有效波]effective wave; 指能用来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有效波是个相对的

最新地震勘探基础知识

1. 有关地震勘探的一些基本概念 1.1 地震勘探是勘探石油的有效方法 勘探石油的方法和技术,按其勘探手段划分,可分为地质法、物探法和钻探法三种基本类型。 地球物理勘探法(物探法)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即利用地壳中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岩石的弹性、密度、磁性和电性)上的差异来研究地球,了解地下岩层的起伏情况和组成情况,从而达到寻找储油构造以勘探石油的一种勘探方法。 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物探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 ?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的密度差异) ?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磁性差异) ?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电性差异) 在石油勘探中,最经济的方法是物探法。首先用物探法对工区的含油气远景作出评价,为钻探提供探井井位。然后钻探法通过实际钻进,以对物探法进行验证。如果构造含油,又可根据物探资料和探边井计算出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 在我国,陆上是广大的地表松散沉积(如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等)和沙漠覆盖区(如塔什拉玛干大沙漠),海上是被辽阔的海水所覆盖的“一片汪洋”,已看不到岩层的地面露头的出露。而钻井法成本高、效率低。如何解决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储量问题呢?在这时就充分显示了物探法应用的威力。 在各种物探方法中,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的突出优点,而其它物探方法都不可能象地震勘探那样详细而准确地了解地下由浅至深一整套地层的构造特点。因此,地震勘探已成为石油勘探中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1.2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地震波的方法引起地壳的振动,并用仪器把来自地下各个地层分界面的反射波引起地面上各点的振动情况记录下来。利用记录下来的数据,对其进行过处理分析,从而推断地下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特点。 地震勘探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特点的原理并不难理解。利用声波反射现象可测定障碍物离开声源的距离,是我们都知道的物理原则。 其计算公式为: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分类几何图形初步.docx

2016-2017 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末复习分类几何图形初步 知识点 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知识回顾: (1)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是几何研究的内容。 ( 2)长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圆、线段、点、三角形、四边形等,它们都 是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3)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 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4)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它们是平面图形。 (5)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 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 从不同方向 (从 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 (6)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 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巩固练习: 1.(2015-2016 吕梁市孝义市七上期末) 如图是以长为 120cm ,宽为 80cm 的长方形硬纸, 在它的四个角处各剪去一个边长为 20cm 的正方形后, 将其折叠成如图所示的无盖的长方 体,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为 . 2.( 2015-2016 重庆市南岸区七上期末)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涂有红、 白、黄、 绿、蓝、紫六种不同的颜色,其中红、白、黄、绿、蓝、紫,分别代表的是数字 -3 、-4 、-5 、-6 中的一个数,如图是这个正方体的三种放置方法,若三个正方体下底面 3.( 2015-2016 清远市连州市七上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B .六棱柱有六条棱、六个侧面; C .三棱柱的侧面是三角形; D .球体的三种视图均为同样的图形。 4.(2015-2016 广东省深圳市七上期末)在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圆锥、三棱柱 这些几何体中,不属于柱体的有 ,属于四棱柱的有 -1、-2、 所标颜色代表的数字分别是 a , b ,

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将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叠在一起,DOB ∠与DOA ∠的比是2:11,则BOC ∠的度数为( ) A .45? B .60? C .70? D .40?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DOB=2x ,则∠DOA=11x ,可推导得到∠AOB=9x=90°,从而得到角度大小 【详解】 ∵∠DOB 与∠DOA 的比是2:11 ∴设∠DOB=2x ,则∠DOA=11x ∴∠AOB=9x ∵∠AOB=90° ∴x=10° ∴∠BOD=20° ∴∠COB=70°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角度的推导,解题关键是引入方程思想,将角度推导转化为计算的过程,以便简化推导 2.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射线OM 平分∠AOC ,若∠AOC =76°,则∠BOM 等于( ) A .38° B .104° C .142° D .144° 【答案】C 【解析】 ∵∠AOC =76°,射线OM 平分∠AOC ,

∴∠AOM=12∠AOC=12 ×76°=38°, ∴∠BOM=180°?∠AOM=180°?38°=14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3.∠1与∠2互余,∠1与∠3互补,若∠3=125°,则∠2=( ) A .35° B .45° C .55° D .65°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1+∠3=180°,∠3=125°,则∠1=55°,∵∠1+∠2=90°,则∠2=35°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余角、补角的计算. 4.下面四个图形中,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三棱柱的展开图的特点作答. 【详解】 A 、是三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 B 、两底在同一侧,也不符合题意; C 、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 D 、是四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棱柱的展开图,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 5.在等腰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点P 是线段AD 上的一个动点,当PCE ?的周长最小时,P 点的位置在ABC ?的( )

地震勘探新方法作业题

地震勘探新方法作业题 01综述 1、写出5种与常规地面采集(地面激发、地面接收,主频20-40Hz)不同的地震勘探新方法新技术。 VSP:地面激发、井中接收(零偏、非零偏、Walkway、三维) 井间地震:井中激发、井中接收 时移地震/四维地震:多次采集 随钻VSP:钻头激发 多波多分量:纵波、横波激发 (山地地震高分辨率采集高密度采集) 2、写出地震勘探中5种解释新方法。 属性分析、地质统计学、反演:叠后反演、叠前反演(EI)、 AVO、裂缝预测、信息融合技术、神经网络 3、写出5种地震勘探基础理论新方法。 反演理论、小波变换、神经网络、模糊聚类、图形图像学、 地震波模拟(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各向异性 02 VSP 1、什么是VSP VSP:垂直地震剖面,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也即在地面激发、井中放置检波器接收地震信号的一种地震观测技术。 2、VSP的采集方式 (VSP的采集方式是指激发点、接收点的排列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 地面多次激发,井中三分量接收,激发-检波器提升-再激发-再提升。 3、VSP分为哪几种采集方式(三种) 按激发点、接收点的分布特征可以将VSP的采集方式分为 ①常规VSP采集;②长排列资料采集;③三维VSP与三维地震联合采集 4、零偏移距VSP有哪些应用 求取各种速度、识别地面地震剖面上的多次波、标定地质层位、计算井旁的Q衰减因子等。 5、偏移距(非零偏)VSP有哪些应用 查明井旁的地层构造细节、其作为二维观测可以作出一小段局部地震剖面,具有很高的垂向和横向分辨率描述井旁一定距离内的构造和岩性变化。 附:VSP应用: 提取准确的速度及时深关系(零偏) 标定地震地质层位(零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章《几何图形初步》专项练习(含标准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章《几何图形初步》专项练习(含答案)

————————————————————————————————作者:————————————————————————————————日期: 2

七年级期末总复习图形的初步专项 1.如图,该几何体的展开图是( ) A. B. C. D. 2.左图中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可得到的几何体是() A. (A) B. (B) C. (C) D. (S) 3.下面的四个图形中,每个图形均由六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A. B. C. D. 4.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以下四个图形中的哪一个图形绕着虚线旋转一周得到的() A. B. C. D. 5.用一副三角尺画角,不能画出的角的度数是() A. 15o B. 75o C. 145o D. 165o 6.n棱柱的棱数与面数之和等于( ) . A. 3n B. 4n+2 C. 3n+2 D. 2n+2

7.将正方体展开后,不能得到的展开图是( ). A. (A ) B. (B ) C. (C ) D. (D ) 8.如图,是由几个相同的大小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该几何体最多是用(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A. 3 B. 4 C. 5 D. 6 9.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正方形3的对面是正方形_________. 10.一个棱柱有21条棱,则它有_______个面. 11.如图,该图中不同的线段共有_______条. 12.如图,AB∥CD,∠1=64°,FG 平分∠EFD,则∠2=___________度. 13.如图, B 、C 、D 依次是AE 上的三点,已知8.9cm AE =, 3cm BD =,则图中以A 、B 、C 、D 、E 这5个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的和为_______ cm . 14.如图,OA 的方向是北偏东15°,OB 的方向是北偏西40°,若∠AOC =∠AOB ,则OC 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含解析(1)

最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含解析(1) 一、选择题 1.已知直线m∥n,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ABC=30°),并且顶点A,C分别落在直线m,n上,若∠1=38°,则∠2的度数是() A.20°B.22°C.28°D.38°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过C作CD∥直线m,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2的度数. 【详解】 解:过C作CD∥直线m, ∵∠ABC=30°,∠BAC=90°, ∴∠ACB=60°, ∵直线m∥n, ∴CD∥直线m∥直线n, ∴∠1=∠ACD,∠2=∠BCD, ∵∠1=38°, ∴∠ACD=38°, ∴∠2=∠BCD=60°﹣38°=22°,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计算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是某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视图),这个几何体的表面能展开成下面的哪个平面图形?()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视图可判断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再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 【详解】 解:根据三视图可判断这个几何体是圆柱;D选项平面图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折叠后,能围成的几何体是圆柱.A选项平面图折叠后是一个圆锥;B选项平面图折叠后是一个正方体;C选项平面图折叠后是一个三棱柱.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及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AOC=76°,则∠BOM等于() A.38°B.104°C.142°D.144° 【答案】C 【解析】 ∵∠AOC=76°,射线OM平分∠AOC, ∴∠AOM=1 2 ∠AOC= 1 2 ×76°=38°, ∴∠BOM=180°?∠AOM=180°?38°=14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4.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其中∠C=∠DFE=90°,∠A=45°,∠E=60°,点F在CB的延长

抗震设计方法概述

本学期的“工程结构抗震分析”课程首先介绍了地震与地震震害以及结构抗震分析的必要性和其方法的发展过程,然后简单回顾了一下结构动力学基础,接下来认识了地震波与强震地面运动的特性,以及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方程,最后重点讲述了几种抗震设计分析方法——反应谱分析法,时程分析法(弹性和弹塑性),和静力弹塑性分析法。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本人对强震地面运动特征和抗震设计原理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在进行建筑、桥梁以及其它结构物的抗震设计时,一般都要遵循以下五个步骤:抗震设防标准选定、抗震概念设计、地震反应分析、抗震性能验算以及抗震构造设计,其流程如图1 所示。 本文将着眼于图1流程中的第3个步骤, 从我国现行规范中的3种最常用的结构响应分 析方法出发,简单介绍一下其各自的基本概念 和适应范围(具体原理和计算过程在此不再详 述,读者可另查阅相关课本和规范),以及现有 抗震设计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初学者对结 构抗震设计分析方法有个初步的认识,也作为 本人对本课程的学习总结。 一.3种最常用的结构响应分析方法 1.底部剪力法 定义:根据地震反应谱理论,以工程结构 底部的总地震剪力与等效单质点的水平地震作 用相等来确定结构总地震作用的一种计算方 法。 底部剪力法适用于基本振型主导的规则和 高宽比很小的结构,此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对于 结构剪力的影响有限,而对于倾覆弯矩则几乎 没有什么影响,因此采用简化的方式也可满足 工程设计精度的要求。 高规规定: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 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 建筑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底部剪力法尚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我们可以用它的理念,简化的估算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从而至少在静力的概念上把握结构的抗震能力,它还是很有用的。 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定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用来计算多自由度体系地震作用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利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和振型分解的原理,求解各阶振型对应的等效地震作用,然后按照一定的组合原则对各阶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组合,从而得到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作用效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一般可考虑为计算两种类型的地震作用:不考虑扭转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和考虑平扭藕联效应的地震作用。 反应谱的振型分解组合法常用的有两种:SRSS和CQC。虽然说反应谱法是将并非同一时刻发生的地震峰值响应做组合,仅作为一个随机振动理论意义上的精确,但是从实际上它对于结构峰值响应的捕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一般而言,对于那些对结构反应起重要作用的振型所对应频率稀疏的结构,并且地震此时长,阻尼不太小(工程上一般都可以满足)时,SRSS是精确的,频率稀疏表面上的反应就是结构的振型周期拉的比较开;而对于那些结构

2021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期末试题(附答案) (2).doc

D C B A F E F E D C B A B A F E D C B A 第1题图 会社谐和设建 D C B A β β β βα α α α 第3题图 202X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期末试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将下列各题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下表中。每小题2分,共24分。 1.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有“建”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 ) A.和 B.谐 C.社 D.会 2.下面左边是用八块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 的几何体,从上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图是( ) A B C D 3.如图,四个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相应的立体图形顺次是( ) A. 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圆锥 B. 正方体、圆锥、三棱柱、圆柱 C. 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圆锥 D. 正方体、圆柱、四棱柱、圆锥 4.如图,对于直线AB ,线段CD ,射线EF ,其中能相交的是(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画一条3厘米长的射线 B.画一条3厘米长的直线 C.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D.在线段、射线、直线中直线最长 6.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按不同位置摆放,摆放方式中∠α 与∠β 互余的是( ) 7.点E 在线段CD 上,下面四个等式①CE =DE ;②DE =2 1 CD ;③CD =2CE ; ④CD = 2 1 DE.其中能表示E 是线段CD 中点的有( )

1乙甲 N M P D C B A B ()D C A D C B A 第9题图B A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 C 是线段A B 上一点,D 是B C 的中点,若AB =12cm ,AC =2cm ,则B D 的长为( ) A. 3cm B. 4cm C. 5cm D. 6cm 9.如图是一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若AB =4,则该正方体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 ) A. 1 B. 2 C. 3 D. 4 10.用度、分、秒表示91.34°为( ) A. 91°20/24// B. 91°34/ C. 91°20/4// D. 91°3/4//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OB =2∠AOC ,则OC 平分∠AOB B.延长∠AOB 的平分线OC C.若射线OC 、OD 三等份∠AOB ,则∠AOC =∠DOC D.若OC 平分∠AOB ,则∠AOC =∠BO C 12.甲、乙两人各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ABCD 折出一个45°的角(如图),两人做法如下: 甲:将纸片沿对角线AC 折叠,使B 点落在D 点上,则∠1=45°; 乙:将纸片沿AM 、AN 折叠,分别使B 、D 落在对角线AC 上的一点P ,则∠MAN =45°对于两人的做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对 B.甲对乙错 C.甲错乙对 D.甲乙都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下列各图形中, 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14.已知M 、N 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C 是BN 的中点,CM =6cm ,则AB = cm. 15.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BC =2AB ,D 为AB 的中点,若BD =3cm ,则AC 的长为 cm. 16.若时针由2点30分走到2点55分,则时针转过 度,分针转过 度. 17.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 18.如图,已知点O 是直线AD 上的点,∠AOB 、∠BOC 、∠COD 三个角从小到大依 次相差25°,则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几何图形初步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几何图形初步基础测试 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几何图形初步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果圆柱的母线长为5cm,底面半径为2cm,那么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A.10cm2B.10πcm2C.20cm2D.20πcm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详解】 根据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可得π×2×2×5=20πcm2,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柱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圆柱侧面积公式. 2.如图,是某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视图),这个几何体的表面能展开成下面的哪个平面图形()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视图可判断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再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 【详解】 解:根据三视图可判断这个几何体是圆柱;D选项平面图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折叠后,能围成的几何体是圆柱.A选项平面图折叠后是一个圆锥;B选项平面图折叠后是一个正方体;C选项平面图折叠后是一个三棱柱.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及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熟记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射线OM 平分∠AOC ,若∠AOC =76°,则∠BOM 等于( ) A .38° B .104° C .142° D .144° 【答案】C 【解析】 ∵∠AOC =76°,射线OM 平分∠AOC , ∴∠AOM=12∠AOC=12 ×76°=38°, ∴∠BOM=180°?∠AOM=180°?38°=14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4.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其中∠C =∠DFE =90°,∠A =45°,∠E =60°,点F 在CB 的延长线上.若DE ∥CF ,则∠BDF 等于( ) A .30° B .25° C .18° D .15°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45ABC ∠=?和30EDF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45EDB ABC ==?∠∠,再根据BDF EDB EDF =-∠∠∠,即可求出BDF ∠的度数. 【详解】 ∵∠C =90°,∠A =45° ∴18045ABC A C =?--=?∠∠∠ ∵//DE CF ∴45EDB ABC ==?∠∠ ∵∠DFE =90°,∠E =60° ∴18030EDF E DFE =?--=?∠∠∠ ∴15BDF EDB ED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