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故宫-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郭郁华、徐启宸、张跃然、禚越、董欣怡、籍力、

林苏楠、郭雨嘉、李梦嫣、张星辰、时盈盈

指导教师:宋薇(历史教师)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0501班

引言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最后两个封建王朝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皇帝办公及生活居住的地方,也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而今故宫亦是中国之象征。故宫的建筑不仅满足了帝王办公、居住的需要,更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文物一旦损坏,就永远不能复原。没有众多的文物史迹,文明古国也就名存实亡,从而失去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

通过对故宫的实地考察,我们深切感受到对故宫的保护应是全民族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完成此课题,让更多的同龄人在感受故宫魅力的同时,自觉的成为祖国大地上众多文物古迹的保护者。

一.故宫之见证历史

1、迁都建殿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决定将都城由南京前往北京——自己多年驻守并熟悉的地方。下了一道圣旨将此事昭告天下,并下令修建“紫禁城”。1407年到1420年,北京的“紫禁城”终于建成了。明成祖下令迁都北京。从此,北京就成为明清两朝的都城,一直延续至今。

“紫禁城”的设计者:明永乐年间的能工巧匠蒯祥。他曾设计营造了北京许多皇家或达官显贵的居所、建筑等,奠定了明清两代宫殿建筑的基础。蒯祥精于建筑构造、擅长宫殿装銮。他还善于创新、发明,而被授职“营缮所丞”。对于蒯祥的建筑造诣,当时就有极高评价,同行叹其技艺如鬼斧神工,皇帝也“每每以蒯鲁班称之”。可见蒯祥“紫禁城建筑设计师”的职位当之无愧。

“紫禁城”名称的由来:由天文学说和民间传说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所有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区。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北极星)在三垣的中央,位于中天,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说法,且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故被称为紫禁城。

2、改朝换代

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攻入北京,成立大顺政权。因无力抵抗入关的清兵,只在四月二十九日于武英殿草草举行了即位仪式。入夜,李自成下令放火烧宫(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翌日便撤离北京,只当了1天皇帝。

随后清军入关,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6岁的福临在叔父摄政睿亲王多尔衮辅佐下即帝位,改元顺治,并于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由沈阳进京,在太和门举行了登极大典,成为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3、后宫生活——清代后妃等级制度在故宫中的体现

在故宫的众多房间中,居住地的安排遵循等级的制度。而清代宫廷的后妃制度是在清入关以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玄烨确定的:尊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住慈宁宫,太妃、太嫔随住。皇后坐镇中宫,主持后宫事务。皇后下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分住东西六宫。嫔以下设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随皇贵妃分住东西六宫。

宫廷后妃如何选择?第一步是选秀女。每3年由户部主持选阅驻防八旗和外任旗员之女。应选女子入神武门,至顺贞门外恭候,有户部司官在那管理。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然后其中一些晋升为常在、妃、嫔、贵人。贵人以上世代出自显贵人家。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孙。至于皇后,一般先由太后从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由皇帝册封。

4、与外国宫殿的对比

相比于外国宫殿的宏大规模与豪华的装潢,故宫磅礴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其宫殿各具特色,迥然不同于外国的风格,其蕴含人性化的一个个小小景园,给人以美的感受的同时又增添了家的亲切。故宫建筑不失精巧,雅典而不失严谨,华丽而不失别致。另外,故宫最为另类的魅力还是来自于它的特殊历史性,珍妃井、交泰殿等给后人留下的是真实的历史玉玺。故宫虽经历史代皇帝的重修与扩建,其布局依旧保持原貌,其滂沱的气势依旧感染者瞻仰者,他独有的韵味留给世人代代品味。

二.故宫的建筑艺术与价值

1、故宫的建筑特色

整体布局: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宫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宁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心,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殿,其后即为嫔妃子女居住的东西六宫。

空间变化:利用建筑围合院落,并通过院落的空间尺度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氛围和艺术效果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紫禁城规模宏大,单体建筑鳞次栉比,构成众多院落,集中地表现了传统建筑规划布局的特色,尤以中轴线上之建筑院落的空间变化最为典型和鲜明。为强化中轴的感染力,突出紫禁城肃穆深邃的庄严气氛,设计者特别将紫禁城与正阳门之间的距离拉长至1700m,形成天安门、午门、太和殿三大高潮。(1)“风水——阴阳五行说”在紫禁城建筑中的体现:

宫殿布局:外朝为阳,内廷为阴。外朝建筑布局疏朗,气势雄伟,体现阳刚之美;内廷建筑布局严谨,内檐装修纤巧精美,体现阴柔之美。为突出外朝的阳刚之气,午门前的中轴线上依次布置了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又在奉天门东西配置文华殿、武英殿作为左辅右弼,使外朝气势恢弘、雄伟壮丽。

数目奇偶:奇数为阳,外朝反复运用三、五、九等奇数。纵轴线上为奉天、华盖、谨身三殿;横轴线上为文华、奉天、武英三殿;奉天殿以南安排有五门;大殿面阔9间、进深5间,暗示天子九五之尊。此外,外朝的踏垛级数、台基和坎墙的砖皮层数也多用奇数。与之相对应的,内廷中多用偶数。

形势说:故宫后有景山作为靠山,在中国人的环境观念中,背山面水是一种理想的模式,甚至以风水的形式被固定下来。金水河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宫中,并流经几座重要的建筑前面,以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环境。按五行相生,金生水,故名金水河。(2)颜色的搭配

紫禁城的色彩设计中广泛地应用对比手法,造成了极其鲜明和富丽堂皇的总体色彩效果。人们经由天安门、午门进入宫城时,沿途呈现的蓝天与黄瓦、青绿彩画与朱红门窗、白色台基与深色地面的鲜明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紫禁城建筑的色彩处

理既有大面积经营,更不乏细部推敲。比如皇极殿,其檐下青绿彩画和朱红檐柱、门窗形成了冷暖、明暗对比且互向对方渗透的局面。对比色调在主体色调中所占比重小,并不破坏整体色彩效果,而是起到调和、平衡的作用。大量使用的金色装饰也使两种对比色调的过渡不显生硬。

(3)建筑技术的包含

①排水系统:紫禁城地平面顺应北京地区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势,呈北高南低之势,紫禁城内总的排水走向是将东西方向的支线排水汇集到南北干沟内,再流入内金水河,最后汇入护城河。

②防火系统:紫禁城宫殿整体规划时考虑了防火的需要。护城河储水40万立方米,内金水河储水1万多立方米,提供了充足的消防水源。每座建筑院落中都陈设铜或铁质的大缸,用以贮存防火用水。为防止起火后火势蔓延,紫禁城建筑中设置有防火墙。后三宫的两组防火墙分别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两侧。

(4)植被环境:

紫禁城的植被主要集中在后宫,其植被配置,既沿袭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风格,又突出了皇家园林的特点。从植被种类来看,宫中多植松、柏、槐、银杏等象征长寿、祥瑞的树种。海棠、玉兰、竹、梅、芍药、牡丹、青桐、紫藤、凌霄等植被则因寓有繁茂、富贵、清雅、刚直秉正、绵延不绝等种种美好含意,成为宫内最常见的花木。

植被配置的方式丰富灵活,乔木、灌木、盆景交替运用,行植、丛植、孤植、散植互相结合。植被布局或密集或疏朗,或对比或均衡,或规整或随意。

植被配置的特点是与建筑环境紧密结合。建筑是静止的,植物则随时间之变而具有丰富的变化,更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两者共同创造空间意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与植物配景相融相济的关系。

(5)装饰:

①天花:故宫中三大殿、后三宫、宁寿宫、慈宁宫等等级较高的宫殿或佛堂建筑以及内廷宫苑的亭堂楼阁内大都采用硬天花;而皇帝寝宫和东西六宫则多采用软天花。

②和玺彩画: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贴金,和玺彩画主要用于紫禁城外朝的重要建筑以及内廷中帝后居住的等级较高的宫殿。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宫殿多采用“金龙和玺彩画”;交泰殿、慈宁宫等处则采用“龙凤和玺”彩画;而太和殿前的弘义阁、体仁阁等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则是龙草和玺彩画。

2、故宫的现代意义

(1) 中华形象的代表

(2) 中华文化的体现

(3)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三.故宫—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1、家天下的管治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实际上的主流文化是家天下的管治文化。

早在夏代,就开始了家天下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到了秦代,秦始皇进一步完善了这种文化。从此天下一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种文化一直到清王朝。

故宫的建筑从主体上看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体现了这种文化。故宫是附会封建礼制来布置的。社稷坛位于前方的西侧(右),太庙位于东侧(左),是附会“左祖右社”的制度;太和、中和、保和三殿附会“三朝”的制度;由京城进入皇宫,要经过正阳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等五座门,这是附会“五门”的制度,这一切又都是围绕皇帝此一人、此一家而建。前三殿和后三宫的关系则体现了“前朝后寝”的制度。前朝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时的场所。后寝是皇帝居住的正宫。乾清门则将紫禁城一分为二,门前就是前朝,代表“国”,门后是后寝,代表“家”,而这一切又都是皇帝一人的,国就是家,家就是国。“国家”一词,被这道门拦腰一断,只有到了这里才使人恍然大悟到这个词原来是有两重意义的。

2、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一个很深刻的概念,现在的理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像两朋友一样,简单来说就是人与宇宙是一体的,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人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按自然规律办事就可以得到“天”助,就可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比如在建筑时需按所谓的阴阳五行处理。

故宫的建筑就体现了这种观念。故宫中前朝在南,后寝在北,按五行说南方从火,阳性,含生长之意,是适合从政的地方;北方从水,阴性,含收藏之意,是适合寝居之地。东方从春,因此凡属文化、文治方面的宫殿及设施,多列于东侧;西方从秋,所以凡属兵刑、武备方面的宫殿设施,多列于西侧。如文华殿在东,武英殿在西。又五行学说认为土为黄色居中,代表国家,表示皇帝所居为天下的中心,所以故宫屋顶多为黄色;

火能生土,火为红色,主光大,所以宫殿柱子都用红色,以示兴旺发达之意。

阴阳观念在故宫的整体布局上也有体现。前朝,为宫殿的阳区,这一区域内的建筑高大壮观表现阳刚气势。后寝为宫殿的阴区,这一区域内的建筑普遍小于前朝,它的空间组合紧凑,突出阴柔之美。

3、男尊女卑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男尊女卑,这一点在故宫的建筑上也有体现。比如在龙图腾和凤图腾的饰刻上就有体现。从大清门一路走来,穿越太和殿直至乾清门,只见龙,很少见到凤的影子。凤在故宫第一次以同等规制出现,是在第五座宫殿上。

又比如在宫殿的布局和名称上也有体现。首先中轴线上后三宫,体制规模均小于外朝各殿,后三宫整体占地面积不及三大殿的三分之一。后三宫东西两侧,各有六座宫院像两腋一样依傍着,又称“掖庭”,这里是嫔妃们的生活空间。高墙深远,门户森严,是六宫突出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等级的森严和男女的尊卑。东西六宫及内廷宫门的名称,也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如承乾、翊坤、景阳、咸福,标示妻道之礼;而麟趾、衍庆、千婴、百子,寓意后坤繁衍等。

4、中国人的生活哲学

故宫建筑中体现出的中国人的生活哲学是恨丰富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人把哲学当成生活的方式,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最能体现中国人生活哲学的教育是儒家的教育,其中心思想是伦理纲常或说礼仪。故宫就是典型的遵照礼仪而修建的,每个宫殿各有分类,是尊严、地位、等级的空间布置。以各殿飞檐的垂脊兽为例,太和殿10尊,乾清宫9尊,交泰殿7尊,而东西六宫各殿仅5尊。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被明白无误的建筑形式完整地体现出来了,礼仪规范了他们的生活,成了他们的生活哲学。

四.故宫的文物保护与感悟

1、文物保护的意义

文物一旦损坏,就永远不能复原。没有众多的文物史迹,文明古国也就名存实亡,失去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

2、精神层面的保护

故宫所包含的四个文化层。第一为物态文化层,也就是可以反映古代社会的具体

的事物,像衣物,器皿等日常用具。第二为制度文化层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时(尤其是明清)此时的等级制度。君主专制以及人们规范自身的准则。第三为行为文化层,指当时的社会习惯,风俗,比如流行用品,过节时的习俗等。第四是文化的精华所在,为心态文化层,指人的心理,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等,故宫的建筑与文物最能体现。像仁义礼信,还有当时的儒家人文主义在故宫内无处不在。甚至连一砖一瓦都能体现出传统的道德礼仪。

文物保护的关键在于精神上的保护,最主要的就是理解、把握文物深层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去发自内心的去爱护文物。有了这些爱和关心,我们的游人也就不会在故宫的红墙上随意刻画了。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故宫里,我们处处可以看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袭。在漱芳斋,我们看到著名的景点——戏台。它是为皇室听戏而搭建的,当时主要表演的是京剧。

下面以京剧为例,来探讨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前,我国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①目标是通过全社会的努力,逐步建立比较完备、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我国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得以传承和发展。②指导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③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将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保护工作;要加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强人才培养。

由此,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可见一斑。

4、物质保护

(1)中国文物保护的法律依据

文物是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文物保护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①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②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③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④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⑤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

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2)故宫的保护现状

①大修

2005年3月15日,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共同编制的《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完整保护和整体维修的故宫大修工程分近、中、远三个时期开始实施。故宫保护维修工程遵循中国文物保护法关于文物保护维修"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总原则,工程实施将持续到2010年结束。维修要完成五方面的任务:一、保护故宫整体布局,彻底整治故宫内外环境。二、保护故宫的文物建筑。三、系统改善和配置基础设施。四、合理安排文物建筑利用功能。五、提高展陈艺术品味与改善文物展陈及保存环境。

故宫古建筑的修缮一直没有停止过。制定了“近期计划和长远规划结合”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针。

②故宫缓冲区

缓冲区:一个在遗产周围的地区,其用途受到限制,以提供一个附加的保护层;形成缓冲区的地区须经过技术研究个案处理。

以1984年市政府提出故宫缓冲区的范围。缓冲区占地780公顷,建设控制区占地597公顷,加上故宫占地面积,共计1463公顷。使缓冲区内的建筑在规模、空间尺度、建筑形式、色彩等方面与传统风貌保持一致。

③故宫之数字化保护

故宫博物院采用三维激光测绘技术,采集了完整的统一坐标系的高密度、高精度的古建筑三维模型数据;构建了现状彩色立体模型。使数据电子化,方便察看和规划。

结束语:问卷调查汇总与思考:

在参观游览故宫的过程中,我们向一些中外游客发放了调查问卷,询问他们对故宫的看法等问题:

①请用一个词来描述您心中的故宫。

②请问您对星巴克(STARBUCKS)开在故宫中的态度如何。

1、调查结果:

访客1 法国人,用“红”(Red)来形容故宫,对于星巴克的态度是Okay,而且他认为,故宫是中国文化的象征(a symbol of Chinese culture)

访客2 德国人,用以形容故宫的词汇是“优秀的”(excellent),并且认为星巴克不应被开在故宫中,并说“希望在故宫中喝到中国茶”(want to have some Chinese tea here),并认为,星巴克是不适合故宫的(isn’t fit for the Forbidden city) 访客3 加拿大人,认为故宫是令他“印象深刻的”(impressive),但他说他完全不喜欢美国,不喜欢美国东西,不喜欢麦当劳,不喜欢星巴克(hate Americans, hate the US way, hate MCdonalds, hate Starbucks),可见,他对故宫中的星巴克是持绝对反对态度的。

访客4 法国人,说到故宫是“极好的”(wonderful),对故宫中的星巴克持反对意见。

访客5 法国人,认为故宫是“伟大的”(great),但当问及对星巴克的态度时,其不知所云,也许,对于本民族文化极富自豪感的法国人是不会知道星巴克——The US way 的。

访客6 阿根廷人,用“大”(big)来形容故宫,并认为星巴克是对中国文化的破坏(a destroy of Chinese culture)

访客7 美国人,认为星巴克是“无所谓的”(doesn’t matter),甚至问我们星巴克的具体位置。

2、我们的感想: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外国人对于故宫是重视的,或者说是崇敬的,可见,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于他们来讲的外族文化,也是崇敬的,至少说是尊重的,由此,我们想到,人类对于整个人类文化的崇敬是没有国家之分的,没有民族之分的,没有宗教之分的。

从外国朋友对于故宫的看法来看,故宫是受他们所景仰的,至少说是赞赏的,可见,故宫不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财富,更是世界的财富,是全人类的财富。

第三个感受是,文化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尤其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于文化的破坏,不仅仅是对文物的破坏,也不只是火灾、地震,甚至不是政治风波,更可怕的是文化在人心中的覆亡。人们对文化,尤其是对本民族文化在意识上的缺失,是比前面所说的对于文化的破

坏更可怕的。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