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持人质现状

劫持人质现状
劫持人质现状

我国劫持人质犯罪现状与发展趋势字数:2760 字号:大中小[内容摘要]劫持人质犯罪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为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一。当前劫持人质犯罪表现出具有公然性、突发性、暴力性、残忍性以及危害后果特别严重的特点,正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因此,准确预测未来劫持人质犯罪的发展趋势,以便使社会的治安管理与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劫持人质;类型;特点;因素

[作者简介]张跃兵,四川警察学院侦查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侦查学研究

劫持人质犯罪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为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一。我国经过解放初期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之后,劫持人质犯罪基本绝迹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受国内外各种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各地劫持人质犯罪事件相继发生,且劫持人质犯罪发生的频繁度以及恶劣程度前所未有,其行径令人震惊、愤慨。当前,随着劫持人质犯罪数量的不断增加,暴力手段日益突出,劫持时间越来越长。处置结果也更加难以预料。并且呈现引发更大有碍社会安定的事态发生的迹象。在这种严峻情况下,分析、评断当前劫持人质犯罪活动的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准确预测未来劫持人质犯罪的发展趋势,以便使社会的治安管理与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劫持人质犯罪的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劫持人质犯罪复发萌生。到90年代迅速蔓延,现阶段劫持人质犯罪活动全面扩散,特别是2003年以后,受国际恐怖劫持浪潮的影响,国内劫持人质犯罪事件频频发生,事件数量激增,犯罪质量迅速提升。现在劫持人质犯罪在我国发生已经不是少数地区、少数城市的个别现象,这些现象已经在全国众多城市接连不断地发生。劫持人质犯罪活动大多是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情形下发生的,极大地刺激着公众较为脆弱的心理,较大地削弱了公民的安全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问题之一。当前劫持人质犯罪事件大多是由于劫持者欲求不满、生计所迫、偶然事件等起因,发生较多的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事件发生现场有的在繁华闹市区,有的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有的在居民住宅区。有的在厂矿企业或学校。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城市的学生正成为劫持人质犯罪侵害的高危人群,虽然劫持学生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劫持者事先不选择侵害对象,仅凭借事发当时存在的某些有利于劫持人质的随机条件来选择确定劫持对象,但由于人质身份的特殊性以及这些事件使人防不胜防,因而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坏。

1劫持人质犯罪事件类型。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劫持人质犯罪事件进行不同的分类。(1)根据劫持者的动机目的,可以分为:一是政治型劫持人质犯罪事件。即劫持者对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极端仇视或对现行的国家政策极端不满而实施的劫持人质犯罪事件。此类事件具有鲜明的反社会性、反政府性。严重危害国家安全。一般受国际政治势力或国内反动势力所操纵,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恐怖劫持人质犯罪活动。目的是通过制造劫持人质事件逼迫政府满足他们的某种政治要求。二是经济型劫持人质犯罪事件。即劫持者以获取财物为目的而进行的劫持人质犯罪事件。此类型的犯罪分子具有贪婪的心理。犯罪目的以索取大额钱财为主。包括:勒索型,即劫持者以勒索财物为目的而实施的劫持人质犯罪事件。此类事件被劫持的对象一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或者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人。索债型,即劫持者因债务纠纷以索回债物为目的而实施的劫持人质犯罪事件。此类事件在发生前劫持者与被劫持者已存在债务关系。勒索型与索债型的主要区别在于:所勒索的财物是否存在债务关系。三是其他型劫持人质犯罪事件。劫持人质犯罪目的具有多样性,

比较常见的还有:拒捕型,即正在实施犯罪或被追捕之中的犯罪嫌疑人受其本能的生存欲望指使。为了抗拒抓捕,突然劫持在场人员同警方相对抗的劫持人质犯罪事件。脱逃型,即警方在执行盘查、押解和审讯犯罪嫌疑人等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以脱逃为目的,对盘查、押解和审讯人员实施侵害的劫持人质犯罪事件。情感型,即犯罪嫌疑人因恋爱婚姻情感出现问题,采取劫持人质的方式胁迫人质满足其要求或条件的劫持人质犯罪事件。报复型。即犯罪嫌疑人以泄愤、报复为目的,对社会实施侵害的劫持人质犯罪事件。劫持者具有强烈的泄愤心理,这种心理不是来源于行为人与特定人的尖锐矛盾,就是来源于对社会的深度不满,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自杀型,即犯罪嫌疑人以通过劫持人质的途径,希望借警察之手达到自杀的目的而进行的劫持人质犯罪事件。(2)根据劫持行为发生的过程,可以分为:一是预谋型劫持人质犯罪事件。即劫持者在实施劫持行为前,经过周密考虑、细致设计后进行的劫持人质犯罪事件。此类型的劫持者在实施劫持行为前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对劫持行为进行预谋。从物资条件上进行相应的准备,包括确定侵害的对象、时间、地点、控制人质、赎金及其交付、联系方式、逃跑线路以及物质准备等。几乎对每一犯罪细节都进行周密的策划和安排,做好详细计划,可谓天衣无缝。二是突发型劫持人质犯罪事件。即劫持者在实施劫持行为前,几乎没有什么筹谋准备的情况下,匆忙做出劫持人质的决定,仓促间进行的劫持人质犯罪事件。此类型的劫持者多处于公众、警方的查缉追捕、堵截围歼之中,劫持者为继续逃窜企求一条生路,在狗急跳墙的情势下,往往将其身边贴近的没有丝毫防备的无辜人员虏人为质。与警方相对抗,试图借以寻求逃脱的机会。这类事件有的是其他暴力性犯罪事件的后续事件。即是其他暴力性事件发生后突然演变而成的。(3)根据劫持者的身份,可以分为:一是恐怖型劫持人质犯罪事件。即劫持者以制造恐怖氛围使公众心理产生恐慌、惧怕或具有其他非法目的而实施的劫持人质犯罪事件。此类型的劫持者除了把人质作为威胁第三方满足其要求的筹码外,还期望通过劫持行为的实施制造具有强烈影响的恐怖氛嗣以达到其他目的。恐怖型劫持人质犯罪是恐怖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具体形式又有两种:政治性恐怖劫持人质犯罪和非政治性恐怖劫持人质犯罪。恐怖劫持是否具有政治性,要看通过恐怖劫持活动所要实现的目的是否具有政治性。恐怖劫持往往有很强的政治目的。恐怖劫持主体包括暴力犯罪分子、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分子等。二是普通型劫持人质犯罪事件。即劫持者实施劫持行为只是危及人质的人身安全和造成公私财务损失的普通刑事犯罪事件。实施劫持行为的主体具有普遍意义,作案动机一般也是非政治性的。(4)根据劫持行为的方式,可以分为:一是隐蔽型劫持人质犯罪事件。即劫持者以秘密的方式劫持人质并将人质隐藏起来,在不暴露自己身份、人质隐藏地点的前提下,用各种方式同人质的关系人进行联系沟通。胁迫他们满足其某种要求。在案发后的一定时

我国劫持人质犯罪现状与发展趋势字数:2732 字号:大中小间内,劫持者与人质均处于隐蔽状态。二是公开型劫持人质犯罪事件。即劫持者在不回避公众和警方的情况下使用暴力将人质置于自己的实际控制之下。并以人质的生命安全相要挟,公开向有关方面提出释放人质的条件和要求。这是劫持人质犯罪事件常见类型。(5)根据劫持者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一是心理异常型劫持人质犯罪事件。即劫持者是心理不健康的异常人所实施的劫持人质犯罪事件。此类型的劫持者在实施侵害行为时其精神已偏离正常状态,包括情绪异常、精神异常、人格异常等。二是心理正常型劫持人质犯罪事件。即劫持者是心理健康的正常人所实施的劫持人质犯罪事件。

2劫持人质犯罪的特点。(1)方式的公然性。劫持人质犯罪一般是公开的,是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的情形下发生的。并且多数情况下,劫持者是以伤害人质或杀害人质等相威胁,与以警方所代表的第三方双方公开、直接对峙,双方对抗性明显。劫持人质方式的公然性。使这类犯罪的社会影响面较大,劫持者公然使用暴力手段对人质的人身进行直接强制,或对人

质的人身自由予以限制。对人质及其家属、社会公众以及大众媒体而言,都具有极大的精神压迫感,虽说某一具体的劫持人质犯罪事件很快就会过去,但留在人们特别是人质记忆之中的那种惊恐、忧虑的惯性却是长久的。(2)形式的突发性。劫持人质犯罪事件通常是在人质毫无思想准备或思想戒备心不足的情况下,劫持者以突然袭击的方法实施劫持行为。劫持者事先没有通知,当然也不可能告之其他人自己在什么时间、地点,以何种暴力手段劫持。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劫持者对人质并无特别选择的必要,也就是说。劫持人质犯罪所牵涉的人质往往是没有特定性的,凡是在当时现场出现的任何公民,都有可能成为劫持者手中的人质。

(3)行为的暴力性。劫持人质犯罪是一种风险很高的严重犯罪行为,大多数犯罪分子是铤而走险、孤注一掷的亡命之徒。尽管劫持者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实施劫持行为,但他们常常还携带枪支、器械、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等犯罪工具实施加害行为,动辄以伤害人质或杀害人质、进行当场破坏活动相威胁,采用暴力手段对人质人身进行强制或对人质人身自由予以限制,并与警方对抗,具有典型的暴力性。没有暴力,也就无所谓劫持。(4)手段的残忍性。在劫持人质犯罪事件中。劫持者为了达到其犯罪目的,往往丧心病狂,不择手段而凶残至极。突出表现在劫持者动机恶化,犯罪的手段呈破坏性、疯狂性和恐怖性。有的犯罪分子持枪杀人、爆炸犯罪等;有的对人质肆意虐待、恐吓,并以死亡相威胁。不惜造成人质肉体上的伤害,而且使人质精神上受到极度恐慌和折磨;有的甚至对警察开枪,伤害警察。(5)危害的严重性。劫持人质犯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人质的人身自由权,又侵犯人质的生命保障权。还可能侵犯其财产权利。同时,劫持人质犯罪所涉及人员不仅仅是人质,还有人质家属、现场的群众、处置的警察等。一方面,劫持过程中,劫持者心理承受着高压,精神上处于极度紧张,容易因绝望、激动而做出伤害人质、杀害人质或引爆引燃危险物品、危害公共安全等极端行为。这些行为会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的严重后果,它无形中构成了对社会大多数人的人身安全的一种潜在威胁,使公众有着一种生命之忧、精神之虑的心理重压,因而引起社会公众的恐慌。另一方面,劫持人质犯罪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会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而且会使公众怀疑警方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的能力,降低对警察机关的信任度和满意率,从而影响政府形象,严重损害国家与法律的尊严。

二、劫持人质犯罪的发展趋势

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时期,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热点问题不断增多。由于社会生活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不公平现象,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人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行为失范,由此引发的劫持人质犯罪事件不断发生。当今社会劫持人质犯罪活动的种类不断增多,实施手段也不断变化,随着恐怖犯罪的多极化趋势亦有愈演愈烈的取向。

1影响劫持人质犯罪的主要因素。在社会活动中。人的行为要受经济、政治、社会、道德、文化、法律等因素的影响,劫持人质犯罪作为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人的行为,其发生和发展同样要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劫持人质犯罪的发展趋势。(1)影响劫持人质犯罪的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生活对犯罪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带来了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一方面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和地区及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增强社会财富,改善人民生活,为预防和打击犯罪提供物质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在对犯罪抑制的同时,也成为犯罪增加和犯罪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首先。随着社会的转型,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利益团体开始出现,社会贫富差距有逐年拉大的趋势,社会公正面临挑战,社会利益群体的冲突日益频繁和加剧。其次,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侵蚀着社会成员原有的道德和忠诚品格,催化了人们的物质欲望。刺激一部分人不惜以非法手段获取利益,从而影响犯罪的发生和发展。再次,

经济发展造就经济比较富裕的人员显著增多,个人经济条件越好,犯罪效益就越高,这就客观上为劫持人质犯罪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2)影响劫持人质犯罪的社会因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体制的不够完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不仅引发了一系列复杂交错的社会关系的冲突,而且出现了多种经济利益之间的尖锐对立。劫持人质犯罪是将一系列潜在的社会矛盾公开化、对抗化。激烈化,给社会局部环境带来的一种社会治安问题。劫持人质犯罪从社会原因角度分析,是一定社会物资生活条件的产物,即取决于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方式。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超前和管理体制的相对滞后,为劫持人质犯罪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空间。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而人口流动基本上是处于无序的状态。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情况和问题。(3)影响劫持人质犯罪的道德因素。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应该遵守社会规则,不能在个人自利的过程中侵犯他人的利益,这是受道德和法律约束的。犯罪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受人的思想观念、认识水平以及价值取向等支配。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道德准则将传入我国,受其影响我国传统的道德已不能有效调整市场经济下人们相互间的利益关系。由于利益意识的强化和利益差距的扩大,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将发生变化,某些社会成员随着身份的改变,相对剥夺感、失落感增强,道德观念、责任感下降,造成犯罪呈上升趋势。(4)影响劫持人

质犯罪的文化因素。文化在社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强化人们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能力,形成人们稳定的同质的价值观念。然而,现实社会中大量存在的是多元的异质的文化。不同文化以至相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冲突,严重影响人们的行为,驱使他们在文化冲突中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念,排斥和同化异己。甚至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我国改革开放带来思想文化领域的宽松与搞活,加之外来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影响,社会心理剧烈冲突,对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不良刺激的增多,消极文化的蔓延,为整个社会心理带来了直接的消极影响,直至诱发犯罪。(5)影响劫持人质犯罪的法律因素。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正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还存在许多空白和不相衔接的地方。由于法制相对滞后,因而在制度层面上留下了很多利益的缺口,“法轻利重”,劫持人质犯罪现象就难以杜绝。一是我国现行法律没有规定独立的劫持人质罪,劫持人质犯罪按照绑架罪等罪名处罚。只要人质不死亡,劫持者就不会被判处死刑,而不论勒索金额多少,劫持多少次,是否伤害人质健康。因此,不少犯罪分子铤而走险进行劫持人质犯罪。二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境外与我国司法制度的差异规避法律的打击。各国、各地区司法制度的不同,权力机关对劫持人质犯罪的治理行动因司法制度的不同在立法、司法和管理方式上的差异而受到限制。我国大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实行着不同的司法制度,加之我国大陆与有的国家和地区警方和司法机构尚未建立正式的警务合作渠道和司法协助关系,不法分子利用这种司法制度的差异来逃避法律的打击。

2劫持人质犯罪发展趋势。(1)案件数量继续增长。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以及深刻的主观因素的作用。使得劫持人质犯罪出现增长的势头。目前在我国内地发生的事件大多是由弱势群体中的变异者所为,并且这种趋势还可能会得到强化,成为一种不可小视的社会动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各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凸显出来,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不稳定因素、不确定因素还可能增多,同时由于我国存在上亿的剩余劳动力和失业人员,加之对流动人员缺乏科学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为劫持人质犯罪提供了庞大的“后备力量”,以及受境外不良因素的影响,劫持人质犯罪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将增强。(2)犯罪跨区域甚至国际化。现代社会信息发达,交通便捷,人们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大,使得犯罪活动的空间、行动范围、行进速度都将明显增大。劫持者凭借各种信息和现代交通工具进行跨区域作案成为现实。一方面,现代社会人口大量流动。为劫持人质提供了易于隐蔽的空间,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为劫持人质犯罪提供了便利的作案手段和作案工具。另一方面。随着各地区开放程度的提高。人员国

际间的频繁流动,境外的不法犯罪分子进入我国内地从事犯罪活动,境外的犯罪类型和手法必然传人内地,同时随着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出入境条件的放宽,境内犯罪分子作案后潜逃境外,逃避打击的现象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沿海地区,如广东在地理上毗邻港澳,交通顺畅,往来十分方便,加之与港澳地区文化同源。语言同音,生活习性相同,思想传统一脉相传,港澳回归后。双方往来更为紧密,粤港澳跨境劫持人质犯罪就有可能发生:一是内地不发分子出境到港澳地区实施劫持人质犯罪:二是港澳地区的不发分子入境到内地实施劫持人质犯罪:三是粤港澳地区的不发分子相互勾结实施劫持人质犯罪。(3)恐怖劫持。出于恐怖活动目的而进行劫持人质犯罪,在国际上属于多发性犯罪类型。恐怖劫持在国际上频频发生,对国际社会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也必然对国际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在我国出于恐怖活动目的进行劫持人质犯罪的为数极少,但是不能因此而放松对这类犯罪的警惕和防范。目前在我国新疆、广东等地发生过带有恐怖活动色彩的系列绑架犯罪活动,虽然这些都是普通的刑事犯罪事件,但是这些事件的发生还是向人们发出了警示:必须关注这类具有恐怖犯罪色彩的事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及时打击,不能让其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恐怖活动。从国外犯罪发展的规律来看。普通劫持人质犯罪的“高发”即为恐怖劫持人质犯罪到来的信号,现在我国内地频发劫持人质犯罪,就有可能在某一个地方率先出现恐怖劫持人质犯罪。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恐怖劫持犯罪的规模不断扩大,地域也逐渐走出国界、区域,而逐渐现出其国际性、跨国性等特征。因此,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增多,来自境外的恐怖劫持活动的威胁更大,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好一切应对之策。(4)政治图谋动机。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不仅使原来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积聚并得以充分暴露,同时也滋生着新的矛盾和冲突。社会矛盾的激化,给了境外敌对分子插手破坏以可乘之机,也为违法犯罪分子借机作案提供了便利。虽然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政治性恐怖活动事件,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我国国内外、境内外都存在政治敌对势力,而且其活动极为频繁。发生大规模劫持人质的恐怖主义袭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一是恐怖主义。虽然世界各国对恐怖活动的打击力度极大,但国际恐怖主义并没有得到彻底根除,他们不断地改变政策和策略,对敌对国家、民族、宗教组织进行报复和打击活动,不断地策划、组织恐怖袭击。这样我国完全可能成为新的恐怖袭击目标。二是境外政治势力。西方一些国家在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推行其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使得危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犯罪因素有所增加。境外政治势力对突发性事件的操控或渗透直接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三是民族分裂。由于狭隘的民族情感、尖锐的民族矛盾、狂热的宗教热情以及特殊的利益追求。一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利用相似的文化传统、血缘关系和心理认同。不顾民族融合的历史和现实。企图通过暴力恐怖的手段分裂国家。四是政治野心。有些人把遭遇挫折或处于不利境遇归结为现存制度的不公平。产生对现行政治、经济制度极端仇视或对现行的国家政策极端不满情绪,继而发展成仇恨心理,萌发改变现状的强烈要求。以期人生境遇发生重大改变。

总之,我国存在着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势力及非政治势力,只要他们没有被彻底消灭,就存在发生劫持人质犯罪甚至发生大规模劫持人质的恐怖主义袭击的可能。

你不知道的20个中国大案之三-洛阳黄河大桥武装劫持人质案

你不知道的20个中国大案之三-洛阳黄河大桥武装劫持人质 案 在警匪的枪战中,最难以处理的就是武装歹徒劫持人质案件。而新中国建国以后,曾经有一起最为失败的解救人质案件。18名被歹徒劫持的人质,除了2名自行拼死跳车逃脱以外,其中1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