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体会

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体会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疾病,是儿科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2007年6月~2009年8月,我院儿科共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64例,经过给予更昔洛韦抗

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加强健康教育,患儿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4例均为6个月至5岁小儿,其中男40例,女24例。夏秋季发病,均有突然

发热、流涎、拒食,咽腭弓、悬雍垂、扁桃体、咽腔疱疹,周围有红晕,部分出现溃疡。血

常规WBC(3.8~12.5)×109/L,淋巴细胞15%~85%,未见异型淋巴细胞,参照儿科学的有

关标准均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1]。

1.2 治疗原则及用药在对症、补液等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更昔洛韦10mg/(kg·d)加入5%葡萄

糖注射液中静滴,每日1次,若外周血象示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则加用头孢他啶等抗生素

抗感染。3~5d后患儿体温降至正常,疱疹消失,无溃疡形成或原有溃疡面愈合。

2 护理

2.1 合理饮食吃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锌。

2.2 高热的护理

2.2.1 保持周围环境通风和安静,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3~4次,室内温度调节

在20~22℃,相对湿度在50%~60%,有助于散热和降低代谢率,多饮水以利出汗而散热。

先物理降温,尤其是小婴儿,物理降温常用头部冷湿敷(即用冷湿巾敷于患儿的额部)、洗

温水澡或温水擦浴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置冰袋和酒精擦浴,在物理降温无效时,适当选用退

热药进行药物降温,我科常用的口服药是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滴剂或栓剂,根据病情

可4~6h重复使用1次。

2.2.2 对体温过高、吞咽不适、拒食的患儿,给予静脉滴注60~80ml/kg的1/5张的含钠液以

补充生理需要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3 口腔舒适护理因口腔部位黏膜和舌面均可出现疱疹及溃疡,患儿阵发性哭吵不安,吞咽

疼痛,会影响患儿饮食摄入。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舒适护理尤其重要,每天用淡盐水漱

口数次,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或用西瓜霜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复合维生素

B溶液促进溃疡的愈合。

2.4 在治疗护理患儿的整个过程中让家属参与进来,管床护士一定要耐心、细心的指导,协

助家属完成所有的生活护理及疾病护理,让护士、患儿、家属成为共同实现健康的合作伙伴。

2.5 心理护理患儿可因住院产生焦虑、恐惧、急躁等不良情绪,在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时,

告知患儿及家长,此病并不可怕,预后良好,病程1周左右[2]。告知患儿家长不要在患儿面

前哭泣,避免给患儿造成恶性刺激,应用充满信心的语言告诉患儿,多给患儿讲一些小朋友

勇敢之类的故事,增加患儿的信心。同时,护士要有美好、和蔼、诚恳、充满信心的语言、

举止和态度,以使患儿感到亲切。

2.6 健康宣教

2.6.1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疾病,本病系病毒感染,好发于夏季。主要通过呼吸道、肠道(粪-口)或虫媒传播,如经由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2~10岁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婴幼儿,可为散发或小流行。认识到这点,家长们就可以从源

头防治该病。

2.6.2 疱疹性咽峡炎自然病程约10d。患儿经历了自然病程后就会自然康复,一般无并发症和

后遗症。认识到这一点,家长们就可以避免盲目担心,更不必每天给孩子输许多抗生素了。

因为抗生素不会缩短疾病的病程,而合理治疗和护理才可以加快身体康复。

2.6.3 对高热的孩子切忌通过过度保暖(多穿衣或多盖被子)发汗降温,这样不仅不能降温,反而增加脱水,加重病情,诱发惊厥。

2.6.4 均衡营养、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供给足量的维生素,加强“三浴”锻炼,增强机体

抵抗力,防止病原体侵入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3 体会

由于小儿感冒为常见病,家长是比较熟悉的。但是,这种特殊类型的感冒常会侵袭小儿,不

常被家长了解。该病起病急,体温高,传染性强,呈散发流行,主要侵袭1至7岁儿童,经

过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抗生素治疗无效。突出表现为发热,尤其在高温的夏季,给家长

和患儿增加更多的痛苦。通过对本病实施护理,使患儿及家长进一步掌握了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做好心理护理和健

康教育,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了疱疹性咽峡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避免抗生

素等药物运用不当,促进了患儿早日康复。本文64例患儿经过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合理

的对症处理,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建立和谐的自护模式,针对性健康宣教,取得了良好的护

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4—306.

[2]薛辛东.儿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9.

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体会

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体会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疾病,是儿科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2007年6月~2009年8月,我院儿科共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64例,经过给予更昔洛韦抗 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加强健康教育,患儿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4例均为6个月至5岁小儿,其中男40例,女24例。夏秋季发病,均有突然 发热、流涎、拒食,咽腭弓、悬雍垂、扁桃体、咽腔疱疹,周围有红晕,部分出现溃疡。血 常规WBC(3.8~12.5)×109/L,淋巴细胞15%~85%,未见异型淋巴细胞,参照儿科学的有 关标准均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1]。 1.2 治疗原则及用药在对症、补液等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更昔洛韦10mg/(kg·d)加入5%葡萄 糖注射液中静滴,每日1次,若外周血象示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则加用头孢他啶等抗生素 抗感染。3~5d后患儿体温降至正常,疱疹消失,无溃疡形成或原有溃疡面愈合。 2 护理 2.1 合理饮食吃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锌。 2.2 高热的护理 2.2.1 保持周围环境通风和安静,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3~4次,室内温度调节 在20~22℃,相对湿度在50%~60%,有助于散热和降低代谢率,多饮水以利出汗而散热。 先物理降温,尤其是小婴儿,物理降温常用头部冷湿敷(即用冷湿巾敷于患儿的额部)、洗 温水澡或温水擦浴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置冰袋和酒精擦浴,在物理降温无效时,适当选用退 热药进行药物降温,我科常用的口服药是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滴剂或栓剂,根据病情 可4~6h重复使用1次。 2.2.2 对体温过高、吞咽不适、拒食的患儿,给予静脉滴注60~80ml/kg的1/5张的含钠液以 补充生理需要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3 口腔舒适护理因口腔部位黏膜和舌面均可出现疱疹及溃疡,患儿阵发性哭吵不安,吞咽 疼痛,会影响患儿饮食摄入。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舒适护理尤其重要,每天用淡盐水漱 口数次,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或用西瓜霜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复合维生素 B溶液促进溃疡的愈合。 2.4 在治疗护理患儿的整个过程中让家属参与进来,管床护士一定要耐心、细心的指导,协 助家属完成所有的生活护理及疾病护理,让护士、患儿、家属成为共同实现健康的合作伙伴。 2.5 心理护理患儿可因住院产生焦虑、恐惧、急躁等不良情绪,在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时, 告知患儿及家长,此病并不可怕,预后良好,病程1周左右[2]。告知患儿家长不要在患儿面 前哭泣,避免给患儿造成恶性刺激,应用充满信心的语言告诉患儿,多给患儿讲一些小朋友 勇敢之类的故事,增加患儿的信心。同时,护士要有美好、和蔼、诚恳、充满信心的语言、 举止和态度,以使患儿感到亲切。 2.6 健康宣教 2.6.1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疾病,本病系病毒感染,好发于夏季。主要通过呼吸道、肠道(粪-口)或虫媒传播,如经由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2~10岁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婴幼儿,可为散发或小流行。认识到这点,家长们就可以从源 头防治该病。

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预防与应对措施

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预防与应对措施 季节交替,细菌病毒也随之爆发,这个季节传染病肆意生长,而疱疹性咽峡炎更是进入高发期,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预防和防控传染病的发生,更好的保护小宝贝们的健康!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疱疹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三、专家提醒 四、我们的工作 1、加强晨午离园检查:每天保健医生及班级老师在幼儿入园时、

午睡前、午睡后、离园前仔细进行检查,如有异常及时联系家长并做好登记。 2、积极开展健康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让家长和幼儿了解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七步洗手法。 4、加强教职工疾病防控知识培训:加强教职工对传染病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全园教职工认真执行各项卫生制度,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家长宣传以及家长群温馨提示,确保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5、加强日常清洁消毒:每周请专业消杀公司为幼儿园环境进行消杀消毒,保育老师、保洁阿姨每天对室内外玩教具、床铺、洗手间、楼梯走廊等进行清洗和消毒,保证清洁到位无死角。玩具、教具等进行消毒和暴晒。 五、幼儿园温馨提示

疱疹性咽峡炎

近期防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文章来源:39健康网社区2010/5/24 3岁的毛毛一周前发烧不退,父母以为是感冒,用了几天药后仍不见好转,后到医院儿科就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经过治疗,目前已经康复。某儿科医院的医生介绍,近一个时期,因突然发热就诊的孩子非常多,这些孩子都伴有拒食、烦躁、夜间睡眠不宁等症状,年龄稍小一点的孩子还伴有流口水、哭闹、不吃奶,经检查孩子是得了“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夏秋季节较多见。在托儿所、幼儿园小有流行,婴幼儿患此病比较多,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专家介绍,造成“疱疹性咽峡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最近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起疾病的发生。这些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和埃可病毒以及并发细菌感染等引起的急性咽部炎疾病。这几种病毒所导致的疾病传染性强、流行快,主要侵犯1岁—7岁儿童,严重的可以引起心肌的损伤。由于其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咽痛,患儿可伴恶心、呕吐与咳嗽等症状。患儿一般为起病急、突然高热,早期可伴有流鼻涕,大一点的孩子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小一点的孩子则表现为拒乳、哭闹、不能睡眠,流口水等,重者影响吞咽功能,但多数不影响发声。进行体格检查时,可见咽部出血,有数个灰白色约小米粒大小的疱疹,直径约为1-2cm,周围有红晕。疱疹多分散存在,主要分布于咽腭弓边沿、口腔黏膜、扁桃体、咽后壁等处,疱疹可破溃,破溃后形成黄色溃疡。诊断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并不十分困难,难在疱疹未显现之前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或咽炎,对此,家长要加强观察。 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主要以中药治疗为主。可选择一些清热、解毒、利咽的药物如板蓝根冲剂,汤药常用银花、连翘、蒲公英、薄荷、生石膏、竹叶、生地等清热解毒的药物。较重一些的孩子可静脉点滴炎琥宁、清开灵注射液。同时,还可以用雾化超声吸入中药双黄连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西医一般多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病情比较重、高热的孩子,应根据病情化验后再进行静点。病轻者可口服新博林等抗病毒药物及退热药。 专家建议家长,当孩子患疱疹性咽峡炎时,应多饮水有利于降温。吃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米粥、果汁。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另外,给孩子多吃一些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尤其是不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是夏季高发的一种疾病,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了解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有哪些? 一、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 急性发热 疱疹性咽峡炎的潜伏期大概为1-2天,过后突然开始不明原因的发热,并且持续发热或者反复发热。 口腔疱疹 当疱疹性咽峡炎出现发热的同时,一般在口腔上颚出现疱疹,周围绕以红晕。 食欲下降 由于口腔内疱疹形成,患儿会感到咽喉疼痛,这个时候患儿食欲下降,甚至拒绝进食。 二、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只需要对症采取治疗措施即可。 一般治疗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清热解的药物,如复方大青叶、蓝芩口服液、黄梔花口服液、清开灵、维生素C等。 对症治疗 体温低于38.5℃时,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体温高于39.5℃

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退烧。 三、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 一般护理 对于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要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室内环境卫生,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症护理 针对发烧使用物理和药物降温的方法,注意补水。 针对口腔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 针对小溃疡,可适当使用帮助溃疡愈合的药物。 四、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 1、疾病高峰期少去人多嘈杂的公众场所。一旦得病了一定要隔离,隔离到症状消失后一周。 2、注意个人卫生。孩子和家长都要勤洗手,对家中的物品进行必要的消毒;保持家中空气流通;避免孩子接触粉尘。 3、夏季要多喝白开水,吃新鲜水果、蔬菜,饮食上注意清淡些,少吃易上火的零食。 4、平时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5、一旦发现患病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哦。

疱疹性咽峡炎

什么是疱症性咽 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属于典型的病毒感染,夏秋季节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这时气温高、雨水较多、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导致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呼吸道而引发疾病.3岁以下儿童最易中招。疱疹病毒和肠道病毒是致病罪魁祸首。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该病常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咽部充血,年幼患儿常会哭闹,烦躁不安,年长儿会自诉喉咙痛。口腔咽部会出现数个至数十个2~4毫米的灰白色疱疹,周围伴有红晕。一般一两天后疱疹就开始破溃成小溃疡,孩子会更加难受,常常哭闹不止,异常烦躁。

疱症性咽峡炎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需要隔离患儿,避免传染给其他健康的小朋友。痊愈后,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密闭的公共场所。因患过此病的孩子还会反复感染。感染性较强。为防止

产生继发感然。患儿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染。一定注意口腔卫生,可每天用淡盐水让孩子漱口。 平时,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到正

规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疱症性咽峡炎饮食方面的护理:四多一少要谨记。 因孩子突起高热,往往哭闹不止,拒绝进食。护理上要注意四多一少,多洗手,多喝水,多休息,少量多次进食,以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同时也要注意给患儿补充营养,选择一些清淡,如米粥、面汤、果汁、菜汁等。不要进食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

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 一、定义: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二、病因: 1.大多为柯萨奇病毒所引起,A组2、4、6、9、16、22型皆可引起此病,B组1~5型也可致病,但较少见。此外,埃可病毒3、6、9、16、17、25型和肠道病毒70型也可引起本病。 2.疱疹性咽颊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 3.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受到感染,但以1~7岁多发。因婴幼儿呼吸道屏障功

能不足,呼吸道黏膜柔嫩,呼吸道分泌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呼吸道“自洁”功能差,故易发病。 三、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为2~4天。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多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 2.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表现为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

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位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但不累及齿龈及颊黏膜。 3.病程一般为4~6天,偶有延至2周者。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 四、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大多正常。如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应考虑合并细菌感染。 2.取咽部疱液或粪便,经组织培养或接种于乳鼠可得致病病毒,同时可取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进行特殊的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或血凝抑制试验,以助确诊。 五、治疗: 1.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2.目前对肠道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 3.对于轻、中度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布洛芬等退热药。有高热惊厥及严重肌痛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和止痛剂。 4.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峡炎无效,但如考虑合并有细菌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5.中药治疗对此病有一定效果,常用解毒利咽、化湿退热的治法,分内服及

浅谈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与护理对策

浅谈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与护理对 策 在儿科,通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长急匆匆地带孩子来看诊,说孩子嘴巴 里长了疱疹,吃不下,也睡不着,看起来揪心不已。别慌,这有可能是患上了小 儿疱疹性咽峡炎。这种疾病作为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在儿科,较为常见。得了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可出现发热、咽痛、流延、 厌食、呕吐等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治疗,还能引起消化不良、败血症、脑膜炎等 严重病症,危害性比较大。宝宝患上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其治疗方法很重要,同时,给予优质的护理措施,也是不能少的。很多患儿家长,特别想通过好好护理,让孩子病情尽快康复,但是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具体是什么疾病?”、“小儿 疱疹性咽峡炎该如何进行护理?”以及“得了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应该要如何预防?”等,并没有很清楚的认知观念。因此,当孩子出现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症状后,就会非常担心。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什么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传染病。一般而言,6岁以下儿童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疾病的高发人群。本病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接触形式,进行传播,在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社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易出现爆发态势,应引起家长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那么,宝宝是如何患上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这种疾病的呢?顾名思义,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的侵袭。当宝宝饮食习惯不良,比如吃了被污染的食品和水等,或者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皮肤黏膜疱疹液的时候,很容易感染上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此类病毒进入患儿体内后,在患儿的咽峡部、咽部,进行定植,引发一系列感染性炎症反应。

60例疱疹性咽峡炎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干预总结

60例疱疹性咽峡炎病情严峻程度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 干预总结 摘要: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孩子呼吸道感染,严峻程度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探究,总结了严峻程度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提供相关临床参考。 一、引言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孩子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咳嗽、溃疡和淋巴结肿大等。疱疹性咽峡炎的严峻程度对患儿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了解其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 选取了60例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作为探究对象,分析其个人基本信息、疾病严峻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在患儿护理过程中,实行标准化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其效果。 三、结果 1. 影响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发育完善,患儿的疾病严峻程度逐渐减轻。 (2)免疫状况:患儿免疫系统的强弱与疾病的严峻程度密切相关。 (3)合并症:如其他感染、过敏等合并症会使疱疹性咽峡炎的严峻程度增加。

2. 标准化护理干预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交叉感染。 (2)合理调控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潮湿。 (3)安置室内清洁、整整齐齐、舒适的环境,创设良好的休息氛围。 (4)注意孩子饮食营养,补丰富够的维生素。 (5)合理用药,包括抗病毒药物和支持治疗。 (6)加强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减轻患儿的焦虑情绪。 四、谈论与结论 本探究通过对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观察与护理干预,发现年龄、免疫状况和合并症是影响疱疹性咽峡炎严峻程度的重要因素。标准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和不适感,提高护理效果。 然而,本探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探究样本较小且仅限于一地区,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探究样本和多地区、多中心的探究,以增加其代表性。 综上所述,疱疹性咽峡炎的严峻程度会受到年龄、免疫状况和合并症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实行标准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儿的症状和提高护理效果。将来需要进一步深度探究,以进一步明确相关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的效果 综合以上探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疱疹性咽峡炎的严峻程度受年龄、免疫状况和合并症等因素的影响。标准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和不适感,提高护理效果。然而,本探究存在样本较小且局限于一地区的限制,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探究样本和多地区、多中心的探究,以增加其代表性。将来需要深度探究以明确相关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的效果

疱疹性咽峡炎

疱症性咽峡炎 症状:该病潜伏期为3~10天,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7日内愈合。愈合后一个星期内依旧有传染性。但传染性没有手足口强。会传染给体弱的大人。 确诊:需要到二甲以上大医院检查,查血确诊,痊愈后带医院病历及医生痊愈证明方可入园。(有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与养护: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多吃维生素C和B比较高的新鲜蔬菜水果(绿豆、胡萝卜、牛奶、鸡蛋(高烧时禁吃鸡蛋)、豆类、橙子、芒果、香蕉等)。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尽可能少吃煎、炸的油腻食品,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的食品,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 水痘 症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学生应在结痂脱落后才返校上课)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患病学生较集中时可采取该班级停课)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发生在儿童,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潜伏期14~16日,最初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呈向心分布的皮疹。为自限性疾病,10日左右自愈。 确诊:需要到二甲以上大医院检查,疱疹刮片检查,痊愈后带医院病历及医生痊愈证明方可入园。 治疗与养护:开窗通风,用消毒剂对污染场所实行消毒。多休息,吃有营养并容易消化的食物。宜饮绿豆汤、小麦汤、粥、面片、龙须鸡蛋面等。多喝开水。局部红斑水泡千万不要挠破或者剪破挑破水泡,否则很可能留坑,也容易传染其他人。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玩具等实行消毒。患者的隔离期应自出疹开始到出疹后6天,或隔离至全部水痘疱疹干燥结痂脱落为止。无并发症者可在家隔离,此前不得入幼儿园;有并发症(肺炎、急性小血板减少)者应立即送医院检查,亦不应出门与其他儿童玩耍接触,并防止其与易感孕妇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用品应消毒。易感者接触后应检疫3周(可自接触后第11天起观察)。患病学生应在家隔离治疗至水痘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水痘完全结痂蛋不得少于发病后14天。 终末消毒:在幼儿病好一个星期后,对家里实行全面消毒,开窗通风,被子枕头阳光下暴晒1小时,玩具消毒水侵泡半小时,家具消毒水擦拭,餐具抹布等用沸

102例疱疹性咽峡炎护理体会

102例疱疹性咽峡炎护理体会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分外类型之一,好发于夏秋季,多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查体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等粘膜上有2~4mm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病程1周左右。无特效治疗方法。我院儿科对10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康健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102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疗程5天左右,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大凡资料102例疱疹性咽峡炎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住院病例,年龄1~5岁,均符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儿科学第6版[1]诊断标准,病程1-2天,均有发热、咽峡部疱疹。 1.2治疗方法:在常规对症、补液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6ml/kg加入5%葡萄糖100-250ml中稀释静滴,1次/d(最大量10ml/d),疗程5d。 2.护理 2.1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减少探视人员,病房每日通风3~4次,每次3O min至1h,循环消毒机每日2次,每次30min至1h。 床头桌等物品每日用0.1%含氯消毒剂擦拭,穿刺盘、听诊器等医疗用品每个病房单独备用,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双手用消毒液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2高热护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的变化,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如体温在38.5℃以下,采用物理降温,常用方法有:头部置冰枕,解开衣被,冷毛巾湿敷前额或温水擦浴患儿颈部、腋窝、大腿根部。如体温在38.5℃以上,予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对不能口服给药的小儿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

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教案与总结

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教案与总结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都是肠道病毒所致,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4-6月份高发,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二、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潜伏期:3-5天,患者无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大量复制。前驱期:1-2天,突发高烧38-40度,可伴有咽红、食欲不好等症状。(体质好的幼儿有的不发烧或者低烧)水疱期:2至3天,除高烧外上颚粘膜出现水疱。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是幼儿最痛苦期,因溃疡疼痛致出现流口水、拒等症状。温馨小贴士:幼儿高热患病期,家长主要的任务是使用物理降温或给孩子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三、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1、疱疹部位不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在咽峡部位;手足口病在口腔、手足臀部通常都会有疱疹。2、发病风险不同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持续1-2周,可自愈。手足口病:病情较轻,持续1-2周,可自愈;病情较重,发展为脑炎;有百分之0.1的风险发展为脑出血。温馨小贴士:注意观察孩子手、脚、臀部有无疱疹,以防发展成手足口病。四、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一样,目前没有疫苗。预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勤洗手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或分泌物后应洗手2.吃熟食和喝净水,生食和不干净的水有的自身带有一些特殊的细菌容易致病3.加强锻炼,锻炼可以加强幼儿自身的抵抗能力4.开窗通风,通风可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的量。5.少去人多场所,避免密切接触咽峡炎的患者。温馨小贴士:疱疹性咽峡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幼儿园为做

好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工作,建议家长和孩子做到以下几点:1.早上来园时,请主动配合保健医生,有序排队进行晨检。2.如果您的孩子有出现以疑似症状(发烧、咽痛、咽部疱疹等),请家长及时带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3.若确诊疱疹性咽峡炎,请务必及时通知本班老师,以确保做到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4.幼儿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口鼻,并且纸巾丢至垃圾桶。5.勿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碗、汤勺等6.需要清洗和消毒患者口鼻分泌物污染过的玩具或其他物品、以及经常触碰的物品、家具、厕所,可以高温(大于56℃)、漂白粉或者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7.待隔离期满(2周)并症状全部消失后,携带正规医院开具疾病痊愈证明方可入园。

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操作体会

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操作体会 作者:黄海英韦丽凤石洁英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17期 【摘要】目的探讨短波紫外线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将就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同等条件下,治疗组给予短波紫外线局部照射6~10s,从6s开始,每日1次,以后每日增加,持续时间不超过5 d,每次照射完成后暂禁饮禁食20分钟。对照组采取开喉剑喷雾剂喷喉,不进行紫外线照射。结果两种方法均能使疱疹面缩小,达到痊愈,但观察组可有使局部疼痛减轻,缩短疱疹缓解时间,减少病程时间。结论紫外线局部照射能使溃疡面迅速愈合,病程缩短,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短波紫外线;疱疹性咽峡炎;小儿;操作;体会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一般由柯萨奇a组病毒导致,多发于春秋季节,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毒性咽炎[1]。该病患儿除咽部以外,口腔黏膜也会出现一些疱疹。近年来该病在儿科临床中常可发现,有全年多发、季节聚发病的特点。本病发病特点常以发热或不伴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甚者影响患儿进食等日常生活。为提高治疗本病疗效,促进患儿病愈,缩短

病程,我科引进了JD-3300A短波紫外线治疗仪,经一段时期临床治疗疗效对比观察,短波紫外线治疗明显有效减轻患儿的咽痛情况,达到缩短病程,促进患儿疱疹消退。现将本科2019年8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用短波紫外线治疗仪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相关资料 治疗组:4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其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8±1.41岁,平均病程是1.76±0.32 d。对照组:4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 4.25±1.26岁。平均病程时间1.68±0.28 d。 1.2 短波紫外线治疗仪的原理 紫外线疗法是物理疗法中光疗法的一种,临床研究证明其具有杀菌作用、消炎作用、镇痛作用、促进伤口愈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2]。紫外线是光谱中位于紫光之外、波长小于紫光的不可见光线,其波长为180~400 nm。医用紫外线分为三段:①长波紫外线(400~320 nm);②中波紫外线(280~320 nm);③短波紫外线(200~280 nm)。紫外线可直接作用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引起光化学反应,破坏及改变微生物的DNA,阻断微生物的遗传和生长,可以起到灭菌和消毒的作用。此外,经过紫外线照射治疗可以刺激细胞产生白介素1、白介素6、bFGF、PDGF、TGF、和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以上种种诸多因子通过使得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刺激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经过胶原的合成和分泌,达到抗炎作用,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3-4]。本仪器主要采用的是波长200~280 nm的短波紫外线进行治疗,主要作用就是进行杀菌消炎作用。 2 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口服抗病毒药物基础上,配合紫外线治疗仪治疗,详细操作步骤是:①接插好电源线,②选取体腔照射器,③打开主机上电源开关,体腔照射器工作指示灯亮;设置治疗时间(单位:秒)。体腔照射器预热*10-20秒后(视环境温度高低设置预热时间的长短),④嘱患儿摆好坐姿(或嘱家属抱好患儿固定体位),嘱患儿举头自然开口,自然持续长音发出“啊”声。⑤光导输出端抵近或直接接触患部,按动照射器手把上的启动开关(按一下即可松开),体腔治疗开始(时间倒计时),主机上“治疗中”指示灯亮。⑥治疗时间结束后,时间显示回归预置值,蜂鸣器音响提示。⑦体腔照射器移开治疗部位。⑧治疗完毕。 2.2 所需注重的各类事宜

蒙脱石散涂抹联合针对性护理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的应用评价

蒙脱石散涂抹联合针对性护理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的应用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蒙脱石散涂抹联合针对性护理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2022年4月-2022年7月收治的3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实行蒙脱石散涂抹联合针对性护理,观察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32例患儿住院期间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出院,护理满意度高。结论蒙脱石散涂抹联合针对性护理,可以减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疱疹溃疡愈合,辅助提升治疗效果,有利于患儿康复,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蒙脱石散;针对性护理;治疗效果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四季均可发病,春夏季为主,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1]。受疾病影响,患儿进食困难,能量、营养摄入不足,会降低其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严重影响其病情恢复。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1],为了控制和缓解症状,促进患儿康复,临床上一般选择清热解毒等对症治疗方案。笔者所在科室对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给予蒙脱石散涂抹联合针对性护理,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2年4月-2022年7月的收治的3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男19例,女13例,年龄5月0天-6岁8月,年龄均值为(2.37±1.64)岁。纳入标准:①患儿意识清醒;②患儿家属均知晓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患患儿;②合并严重肝肾、心肺功能损伤患儿;③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患儿; ④无法配合或中途退出患儿。

蒲地蓝口服液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观察和护理

蒲地蓝口服液联合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观察和护理 目的主要就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护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儿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选取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儿和治疗组均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组患儿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和护理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明显优于对照组82%,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8%。结论临床上广泛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护理上首先告知家长疾病相关知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主要通过呼吸道、肠道(粪-口)或虫媒传播,如经由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可为散发或小流行。认识到这点,家长们就可以从源头防治此病。家长及患儿很好地配合,加上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本院联合热度宁静脉注射及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治疗和护理,治疗组总有效率92.8%,明显优于对照组82%,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疱疹性咽峡炎;蒲地蓝消炎口服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之一,多发生在夏秋季,常见于婴幼儿,发病年龄多在1~7岁儿童,临床表现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腹痛等全身症状,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5月采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和护理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06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诊治标准,其中男60 例,女46 例,年龄3个月~4岁,临床症状病例均表现突然高热37.9℃~40.5℃,流涕,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有咽痛,咽峡部、咽腭弓、软腭处均可见散在2~4 mm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将10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6 例,对照组50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 ml/支)0.5~0.8 ml/kg/d加入葡萄糖中静滴,1次/d,连续3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3 次/d,连续治疗 3 d。其他治疗相同。两组体温超过38.5℃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补液。 1.3护理 1.3.1消毒隔离严格实行隔离制度,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2次/d,保持室温18℃~22℃,湿度50%~60%,空气净化器消毒2次/d,1 h/次。减少探视人员,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双手用消毒液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3.2发热的护理发热时,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引起体温进

干扰素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干扰素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体会。方法:将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8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A组给予干扰素50万U/(kg·d)雾化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蒙脱石散来涂口腔疱疹或溃疡处,并结合适当的护理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热退、咽痛流涎、疱疹溃疡愈合时间和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B组的热退、咽痛流涎、疱疹溃疡愈合时间均比A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显著,再结合相关的护理干预,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儿的恢复。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的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1]。其具有传染性,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受到感染,但多见于1~7岁儿童,尤其好发于1~4岁儿童。因为婴幼儿呼吸障碍功能不足,呼吸道黏膜软,对于呼吸道分泌物的耐药菌,病毒的免疫功能缺乏,呼吸“自我清洁”功能差,容易患上此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季为高发期。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出现在咽部,表现为咽部血管血量增加,血流加速。口腔黏膜在起病的2 d之内会出现数个直径较小的疱疹,疱疹周围会出现红晕。2~3 d后红晕会严重加大,疱疹进而形成溃疡。而这种黏膜疹一般出现在扁桃体前柱,也可能出现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但没有涉及齿龈和颊黏膜。病程一般为4~6 d,偶有严重患儿可延至2周。在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时,由于口腔黏膜受到炎症刺激,使唾液分泌增加,严重的溃疡疼痛会加重小儿流涎现象,疼痛往往引起小儿拒食[2]。进而影响了患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引起了家长的担忧与关注,降低了家庭生活的質量,因此,引起了人们对其的重视。而传统方式为单一的一种药物治疗,已不能起到显著的效果。采用干扰素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再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儿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现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8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90例。A组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3.3±0.6)岁;B组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3.2±0.5)岁。本研究入选患者均经医学伦理会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和体温、治疗前的症状、体征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标准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咽痛、发热、流涎、拒食,体检时咽部的血管血量增加,血流加速充血,见1~2 mm大小的疱疹,部分溃破形成溃疡,周围有红晕,颊黏膜和齿龈没有疱疹和溃疡,手、足、肛周没有发现丘疹;疱疹发生年龄一般在6个月~7岁,病程1~2 d,就诊前和就诊期间没有给予其他抗感染、抗病毒治疗,病变没有涉及到颊黏膜;没有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受损,治疗期间没有全身并发症,并能够坚持随访到痊愈[3]。

一例疱疹性咽峡炎诊治体会

一例疱疹性咽峡炎诊治体会 病史摘要:患者崔XX,女,8岁,以“反复发热1周”之主诉,于2019年2 月13日就诊于我院。患者1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症状较轻,咳 少量白色粘液痰,无鼻塞流涕等卡它症状,曾在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 予头孢等抗感染、退热等对症治疗,仍反复发热,体温波动在37~38.9之间;遂 来我院就诊,现症:患者儿童女性,自发病以来头晕、咽痛、声音嘶哑,偶有咳嗽、乏力,精神尚可,食纳一般,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先 天性心脏病病史;个人史:长期居住在本地,无南方旅居史。 查体:体温38.6℃,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急性病容,咽红充血, 咽腭弓、软腭、悬雍垂附近粘膜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大小灰白色疱疹,周围 有红晕,有的已经破溃成溃疡状,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全身皮肤无黄染、皮 疹及出血点,巩膜无黄染,颌下淋巴结肿大,触及如豌豆大小,压痛阳性,活动 度好,头部及锁骨下、腋窝下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 呼吸音粗,慰问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9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慰问及病 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无杵壮指,双侧巴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本院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02X109/L,淋巴细胞0.70,血红 蛋白126g/L,血小板234g/L,外院胸部正位片示:正常; 诊断:疱疹性咽峡炎 鉴别诊断:慢性单纯性咽炎,表现为咽部粘膜慢性充血2肥厚性咽炎,主要 表现为咽部粘膜充血肥厚,粘膜下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3慢性萎缩 性咽炎,主要表现为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萎缩变薄,咽后壁有痂皮附着,分泌减少。 治疗原则:西医以抗感染、抗病毒、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治疗以清热 解毒为主;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控制知识要点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控制知识要点 一、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多为柯萨奇A组感染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疱疹性咽峡炎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3-10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二、临床症状 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本病呈自限性,病程大约7天,预后良好. 三、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异同 一相同点 1.病原体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为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2.临床特征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可出现口腔内疱疹及溃疡表现. 3.流行病学特征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具有传染性,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可能出现散发或聚集性疫情. 二不同点

1.疹子分布部位 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症状主要为发热和口腔疱疹,但手、足、臀等部位并无疹子分布,而手足口病则有. 2.传染性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较手足口病要小,后者更容易引起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3.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症状较典型的手足口病症状要轻一些. 4.并发症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患儿往往因为咽痛而流涎、拒食,但是一般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几乎不会出现重症、死亡病例. 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四、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要点 学校和托幼机构在疫情流行期间,应积极落实晨午检、病例隔离、清洗消毒、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 一病例隔离 对于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要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在此期间医疗机构不应开具复课证明,以免造成疫情扩散. 二预防控制措施 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并立即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2.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也要保持良好的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