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
环境监测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水和废水的监测

1环境分析:对于通常处于痕量级、基体复杂、流动性变异性大的环境污染物,进行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辨率和快速度的分析,得出一系列环境监测数据的过程(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不是环境化学和分析化学的简单结合)。

2综和效应的毒理学观点:

3生活污水:含洗涤剂和粪便。前者降解后形成磷酸盐和有机物,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后者含多种病菌,引起疾病蔓延。

4水质监测方法选择原则: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方法成熟准确;操作简便,易于普及;抗干扰能力好。

5采样容器的洗涤:水质监测,尤其是痕量组分的测定,仪器的污染常会造成误差。为减少器壁溶出物对水样的污染和器壁的吸附现象,须注意容器的洗涤方法。测铬时,容器不能用铬酸洗液;

测汞时,仪器洗净后尚需用1+3硝酸浸泡数小时。

6流量的测量方法:容量法、浮标法、测速仪法(水深大于0.3米,流速不小于0.05米/秒的河流)、三角堰法(不规则的水渠和污染源排放口)

7工业废水采样常用的三种采样方法:瞬时个别水样、平均水样、综合水样(比例组合水样)

8采样时间和频率原则:采集的水样必须有代表性,要能反映出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9水样的预处理包括:水样的消化、富集和分离(目的:消除干扰,提高测定方法的灵敏度。)

10水样的消化目的: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种形态(价态)氧化成单一高价态,以便测定。

消化液的表现物性:清澈、透明、无沉淀

消化的方法:硝酸—硫酸;硝酸—磷酸—硫酸;硝酸—高氯酸;硫酸—高锰酸钾等

11富集和分离常用方法:挥发、蒸发、蒸馏(利用共存组分的挥发性不同(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活性炭富集;共沉淀;共结晶;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吸附、脱吸);冷冻浓缩

12共沉淀法:利用溶液中的一种沉淀(载体,称共沉淀剂)析出时,将共存于溶液中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沉淀出来。原理:由于沉淀的表面吸附作用,形成混晶,生成化合物,吸留和包藏等原因而引起的。

常用的两种:利用共沉淀剂表面吸附现象进行共沉淀;利用混晶进行共沉淀

13常用萃取剂:APDC—MIBK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甲基异丁基甲酮;二硫代氨基甲酸盐:HDDC NaDDC 14阳离子交换顺序:不同价态:价态越高,交换能力越强。

相同价态:原子序数越高(或水合离子半径越小),交换能力越强。

15物理性质的测定:温度、颜色、臭(p66)、电导率、残渣、浊度

监测水的颜色常用以下四种方法:铂钴比色法、颜色描述法、稀释倍数法、分光光度法Array残渣的分类:总残渣(总蒸发残渣):没经过滤水样蒸干后的残留物。

过滤性残渣(溶解性蒸发残渣):滤液蒸干残留物。非过滤性残渣(悬浮物):过滤物。

电导率:把电极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两极间距离为1厘米的电导池插入水样中,所测电阻取倒数即为电导率。浊度测定方法:比浊法、分光光度计法、浊度计法

16重金属毒性机理:重金属(如汞、铬、镉、铅、铜、锌、镍、钡、钒等)侵入人体,与某些酶的活性中心的巯基(—SH)有着特别强的亲和力,金属极易取代巯基上的氢离子,使酶失去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影响重金属毒性的因素:金属离子浓度、金属化学形态、金属价态、致癌作用

常用的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原子发射光谱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容量法

17酸度:水中含有能与强碱(NaOH,KOH)作用的所有物质含量,即用标准碱滴定水样至一定pH值时所消耗的碱量。甲基橙酸度: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所测酸度(终点pH = 4.5)

酚酞(总)酸度:以酚酞为指示剂所测酸度(终点pH = 8.3)

碱度:中能与强酸作用的所有物质的总含量,即用标准酸滴定水样至一定pH值时所消耗的酸的量。(水碱度:水中吸收质子的能力,即质子碱含量。)

酚酞碱度:以酚酞为指示剂所测碱度(终点pH=8.3)

甲基橙碱度〈又称总碱度〉: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所测碱度(终点pH=4.5)

18测定ph 值方法:比色法、玻璃电极法

19氟主要在人的牙齿和骨骼中。饮用水国标<1.0 mg / l ;适宜浓度:0.5~1.0mg / l 。 氟骨症

20检测砷,注意用醋酸辛去除硫化物干扰,KI 和SnCl 可消除锑的干扰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1大气污染:在自然界中,由于局部的物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的各种生活和生产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各种有害物质,当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的时间时,就会使大气质量恶化,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并使设备和财物直接或间接地遭到破坏。

2大气污染物的种类:(1)按形成过程:一次污染物(SO2、CO 、N0x 及颗粒物)和二次污染物(O3、醛类、过氧乙酸硝酸酯(PAN ),硫酸雾,硝酸雾等。)(2)按存在状态分:分子污染物;粒子状污染物

3污染空间分类:小尺度污染空间:(离污染源较近)半径<10 Km ;中尺度污染空间:(离污染源适中所引起的污染空间)10~100 Km ; 大尺度污染空间:(离污染源很远,受污染影响越来越小)100 ~ 1000 Km 。

4大气监测的目的: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标;判断污染源造成影响,为确定控制和防治对策提供依据;评价治理设施效果;收集和积累大气污染监测数据,为制订或修正标准提供资料;为研究大气扩散模式和污染浓度的预测预报提供数据。

5常规监测项目:SO2、NOx 、CO 、总氧化剂(O3、过氧乙酰硝酸酯,部分氮氧化物及其他氧化性物质)、总悬浮颗粒物TSP 、降尘、氟化物、Pb 等

6监测方案的设计程序:? 明确监测目的;? 了解监测对象;? 设计监测网点;? 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频率;? 选定采样方法和分析监测技术;? 提出监测报告要求;? 制订质量保证程序,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计划。 7布点方法:功能区布点法(适用范围:区域性常规监测)、网格布点法(适用范围:多个污染源,且分布较均匀)同心圆布点法(适用于多个污染源,且大污染源较集中)扇形布点法(适用范围:孤立的高架点源)【画法】 8采样时间和频率:短期采样、长期采样、间歇采样;要求:采集的气样能包括高中低浓度出现的时间。 9监测方法:目前常用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

10空气样品采集方法 分类:直接采样法、富集采样法 依据:污染物存在状态、浓度高低、理化性质、灵敏度 11直接采样法:适应范围:污物物浓度高、方法灵敏度高 仪器:注射器、采气管、塑料袋、真空瓶

浓缩采样法:范围:被测物浓度较低,或分析方法灵敏度不高 方法:溶液吸收法、固体阻留法、低温冷凝法 气体吸收管(瓶):气泡式吸收管、冲击式吸收管、多孔筛板吸收管、玻璃筛板吸收瓶

固体阻留法分类:滤膜过滤法;采样管法 优点:可长时间采样、可长时间存放、采样效率高

采样管分类:吸附采样管(吸附剂为多孔性材料)、分配采样管(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反应型采样管 低温冷凝法:冷阱、凝结、分离和测定 干扰:水、CO2一同冷凝 消除:选择性过滤器除去干扰物

12空气样品采集仪器:收集器、流量计、抽气动力、商品大气采集器 13采样效率的测定方法:标准气测定法、串联采样管测定法

14气样体积换算:现场状态下体积:t P 标准状态:0℃ 101.3Kpa 参比状态下25 ℃101.3Kpa (根据PV=nRT ) 气样测定结果表示方法:① 体积质量浓度mg / m3 任何聚积状态② 体积比浓度:ppm 百万分之一 10-6气体 15 SO2的测定方法: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库仑滴定法、溶液电导法(测SO2吸收前后吸收液电导的变化) NOx 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总-NO );恒电流库仑滴定法等

CO 毒性:CO 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输送氧的功能降低,引起人体组织的缺氧CO 测定方法: 红外线吸收法;气相色谱法(FID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间接冷原子吸收法等

O 3 的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

16粒子状污染物的监测项目:自然降尘量测定;飘尘浓度; 粒度分布; 化学组分测定。

17降尘总量的测定步骤:定量转移、初蒸发、水浴蒸干、恒重

18飘尘浓度的测定:项目:重量浓度;粒度分布;化学组分 重量浓度测定方法:重量法、压电晶体差频法 粒度分布测定常用采样器:多级喷射冲击式采样器;安德森采样器

化学组分的测定内容:(1)金属元素的测定:(2)水溶性物质测定(3)有机成分的测定,主要测BaP

(3):采样;提取(索氏溶剂提取法;真空充氮升华法)分离(纸上层析法;薄板层析法)测定

25252527325273)273()25273(P P t V t P V P V A

t t A ?++?=+?+??=

19索氏溶剂提取法:P332

1. 将采集在滤纸上的尘粒试样放在索氏提取器的渗滤管中;

2. 向蒸馏瓶中加入溶剂并连接回流装置;

3. 在水浴上回流数小时;

4. 收集回流液浓缩,供分离使用。

原理:滤纸卷成直径略小于提取筒的圆筒,一端用线扎紧。研细试样装入滤纸筒中,盖上滤纸,放入提取筒。蒸馏瓶中加入适当溶剂,连接好回流装置,加热提取。提取筒中液面超过虹吸管的上端时,就自动流回蒸馏瓶中,如此反复进行。

特点:优点:每次提取时,试样都能与纯净的溶剂接触,提取效率高,溶剂用量少,所得提取液浓度大,有利于下一步分析;缺点:费时较多,常作标准方法使用。

提取剂的选择:①原则:“相似相溶”。②沸点:45~80℃之间。太低易于挥发;太高,则难于浓缩,而且会导致热稳定性差的污染物分解。③其他因素:毒性、价格以及在分析中有无干扰等。

20荧光:用紫外光(或靠近紫外光的可见光)作光源,照射某些具有π-π电子共轭体系的多环芳烃分子,分子就会发射出比入射光波长稍长的可见光。当光源停止照射,分子所产生的可见光也随着消失,此光为荧光

21标准气样的配制:标准原料气的产生(液体挥发法、化学反应法)静态配气法动态配气法

静态配气法:把一定量液体原料或原料气加到已知容积的稀释气体容器中,混合均匀。据加入量和容器容积,计算浓度。常用方法:大瓶子配气法;注射器配气法;塑料袋配气法

第五章土壤监测

1土壤的组成:土壤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

2土壤有机质来源:动植物死后留在土壤里的残骸,施入土壤的有机肥料,微生物;经过微生物作用而形成的腐殖质等。

3土壤本底值

4土壤监测的特点:?属痕量分析和超痕量分析;?样品具有局限性。

调查内容:自然条件、土壤性状、污染历史及现状

5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意义:以便计算土壤中各种成分按烘干土为基准时的校正值。

6样品酸消化的作用:①破坏有机物;②溶解固体物质;③将各种形态的金属变为一种可测态。

7※土壤监测实例※污染土壤中铬的测定

第六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1植物从土壤中吸取污染物、毒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规律(习题)碘在甲状腺中,汞在肾脏中积蓄较多。

2动物样品主要监测对象:尿液;血液;毛发;指甲;人类常食用的鱼类等

3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消解、灰化、提取、分离、浓缩

4消解注意:有机物的含量很高,加热消解时,产生大量泡沫,使被测物损失。

措施:先加HNO3,常温放置24小时,再加热消解,泡沫大为减小(先氧化掉一部分)。

灰化:高温电炉法、氧燃烧法提取:振荡浸取、组织捣碎法、索氏提取法

分离:柱层析法、液---液萃取法、磺化法、低温冷冻法浓缩:加热蒸发;减压蒸发

5 测重金属:(1)分光光度法;(2)原子吸收法;(3)电化学分析法。

测有机物:(1)荧光光度法;(2)气相色谱法;(3)高压液相色谱法。

第十章质量保证

1实验室是获得监测结果的关键部门;①仪器和玻璃仪器。(质量保证的基础)②试剂、溶剂和溶液。(质量保证的重点)③环境条件(如清洁度和安全等)。(质量保证的必要条件)人:质量保证的关键。

2以“9”的数目表示产品的纯度(规格栏中标以9的个数)。4个9表示纯度为99.99%,杂质总含量≤1×10-2 % 3检测限: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为检测下限,最大浓度为检测上限。所谓检测,指定性检测,即断定样品中确实存在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的浓度。即:方法检出的最低和最高浓度。

4最佳测定范围不能大于方法测定的上、下限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_完整版教材

第一张绪论 1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有三种 监视性检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检测) 根据特定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监测数据的五性:(P498) 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 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 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 4)、代表性:检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5)、可比性: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及适用条件: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1.Dixion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②根据测定次数计算Q 值 ③查表Q α(n ) ④判断Q ≦Q0。05 正常;Qo 。05Q0.01离群值,舍去. 2.Qrubbs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有序排列,求x ,s ②计算统计量 s x x T min -= 或s x x T -=max ③查表)(n T α ④判断:若T ≦T0。05正常离群值;T0。05T0.01离群值,应舍去; ⑤在第一异常数据剔除后,可重新检验新的离群数据。 t 检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四)均数置信区间和“t ”值,置信区间表示以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t 值是

环境监测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水和废水的监测 1环境分析:对于通常处于痕量级、基体复杂、流动性变异性大的环境污染物,进行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辨率和快速度的分析,得出一系列环境监测数据的过程(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不是环境化学和分析化学的简单结合)。 2综和效应的毒理学观点: 3生活污水:含洗涤剂和粪便。前者降解后形成磷酸盐和有机物,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后者含多种病菌,引起疾病蔓延。 4水质监测方法选择原则:灵敏度能满足定量要求;方法成熟准确;操作简便,易于普及;抗干扰能力好。 5采样容器的洗涤:水质监测,尤其是痕量组分的测定,仪器的污染常会造成误差。为减少器壁溶出物对水样的污染和器壁的吸附现象,须注意容器的洗涤方法。测铬时,容器不能用铬酸洗液; 测汞时,仪器洗净后尚需用1+3硝酸浸泡数小时。 6流量的测量方法:容量法、浮标法、测速仪法(水深大于0.3米,流速不小于0.05米/秒的河流)、三角堰法(不规则的水渠和污染源排放口) 7工业废水采样常用的三种采样方法:瞬时个别水样、平均水样、综合水样(比例组合水样) 8采样时间和频率原则:采集的水样必须有代表性,要能反映出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9水样的预处理包括:水样的消化、富集和分离(目的:消除干扰,提高测定方法的灵敏度。) 10水样的消化目的: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种形态(价态)氧化成单一高价态,以便测定。 消化液的表现物性:清澈、透明、无沉淀 消化的方法:硝酸—硫酸;硝酸—磷酸—硫酸;硝酸—高氯酸;硫酸—高锰酸钾等 11富集和分离常用方法:挥发、蒸发、蒸馏(利用共存组分的挥发性不同(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活性炭富集;共沉淀;共结晶;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吸附、脱吸);冷冻浓缩 12共沉淀法:利用溶液中的一种沉淀(载体,称共沉淀剂)析出时,将共存于溶液中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沉淀出来。原理:由于沉淀的表面吸附作用,形成混晶,生成化合物,吸留和包藏等原因而引起的。 常用的两种:利用共沉淀剂表面吸附现象进行共沉淀;利用混晶进行共沉淀 13常用萃取剂:APDC—MIBK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甲基异丁基甲酮;二硫代氨基甲酸盐:HDDC NaDDC 14阳离子交换顺序:不同价态:价态越高,交换能力越强。 相同价态:原子序数越高(或水合离子半径越小),交换能力越强。 15物理性质的测定:温度、颜色、臭(p66)、电导率、残渣、浊度 监测水的颜色常用以下四种方法:铂钴比色法、颜色描述法、稀释倍数法、分光光度法Array残渣的分类:总残渣(总蒸发残渣):没经过滤水样蒸干后的残留物。 过滤性残渣(溶解性蒸发残渣):滤液蒸干残留物。非过滤性残渣(悬浮物):过滤物。 电导率:把电极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两极间距离为1厘米的电导池插入水样中,所测电阻取倒数即为电导率。浊度测定方法:比浊法、分光光度计法、浊度计法 16重金属毒性机理:重金属(如汞、铬、镉、铅、铜、锌、镍、钡、钒等)侵入人体,与某些酶的活性中心的巯基(—SH)有着特别强的亲和力,金属极易取代巯基上的氢离子,使酶失去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影响重金属毒性的因素:金属离子浓度、金属化学形态、金属价态、致癌作用 常用的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原子发射光谱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容量法 17酸度:水中含有能与强碱(NaOH,KOH)作用的所有物质含量,即用标准碱滴定水样至一定pH值时所消耗的碱量。甲基橙酸度: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所测酸度(终点pH = 4.5) 酚酞(总)酸度:以酚酞为指示剂所测酸度(终点pH = 8.3) 碱度:中能与强酸作用的所有物质的总含量,即用标准酸滴定水样至一定pH值时所消耗的酸的量。(水碱度:水中吸收质子的能力,即质子碱含量。) 酚酞碱度:以酚酞为指示剂所测碱度(终点pH=8.3) 甲基橙碱度〈又称总碱度〉: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所测碱度(终点pH=4.5)

地理: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3.规模的全球性。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重金属污染的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环境监测知识点概括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密码样品分析;编制质量控制图。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分析标准样品以进行实验室之间的评价和分析测量系统的现场评价等。 由以上可知,误差和偏差具有不同的含义:

误差以真值为标准,而偏差以多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标准。但在实际分析中,真值所以,并不强调误差和偏差的严格区别,而往往将两者一般地称为“误差。 一个工业区布置9个空气采样点,某天测得各点上TSP 日平均浓度为:1.85,1.86, 1.93, 2.01,2.03,2.05,2.07,2.12,2.15mg/m3。当α=0.01时,求该区那天TSP 浓度变化的置信区间(设已知该地TSP 浓度呈正态分布)。 解:

自由度 f = n-1 = 8 显著性水平 α = 0.01 = 1% 查表得 t0.01,(8)= 3.36 将数据代入公式,得置信区间为 [1.89,2.31] 则 1.89≤μ ≤ 2.31 也即,有99%的把握推断该地区那天的 TSP 浓度变化范围在1.89至2.13之间。 某种方法经过改进,其精密度是否有变化; 相同试样由不同的分析人员或不同分析方法所测得均数是否有差异; 对标准样的实际测定均值与其保证值之间的差异,到底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还是确实存在本质的差别; 以上问题,均可用“t 检验”,即“显著性检验”来加以检验。 [例] 某含铁标准物质,已知铁的保证值为1.05%,对其10次测定的平均值为1.054%,标准偏差为0.009。检验测定结果与保证值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解] [ (1) =-2.11 (2)给定 α =0.05, =9, 查得 = 2.26 1-=n f ) 9(05.0t

《环境监测技术》复习参考题

《环境监测技术》复习参考题 说明:最后一题给出了参考答案示例,其余题目请自行查找空气污染指数(API) 1.环境标准,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2.优先控制污染物 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4.环境监测的目的、特点、一般过程 5.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有何区别 6.危险废物及常规监测方法 7.空白试验、对照试验 8.放射性样品预处理方法 9.第一类污染物与第二类污染物的区别 10.静态配气法 11.细菌总数 12.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13.制定环境标准的目的和原则 14.比较COD(Cr)、COD(Mn)、BOD(5)、TOC之间的异同点 15.空气污染指数 16.氟化物测定过程中加入TISAB的作用 17.浸出毒性与急性毒性 18.生物污染的途经 19.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的区别与联系 20.环境监测实验室内部分析质量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21.碱片法测定硫酸盐化速率的过程 22.水质pH与酸碱度的关系 23.冷原子吸收测定汞的原理 24.生物污染的途经 25.标准的生物毒性实验包括哪几类,并简要阐述之。 26.指示生物及其分类 27.光度分析法中规定测定上、下限的原因 28.在大气污染源监测时,采样位臵的设臵原则 29.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总悬浮颗粒物TSP 30.空气中总烃的测定 31.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32.水样预处理的目的和常用方法 33.现有一工业废水,内含微量汞、铜、铅和痕量酚,设计一个预处理方案,实 现四种化合物的分别测定 34.浊度和色度 35.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GC和HPLC的异同。 36.元素分析常用的仪器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情况 37.怎样求得城市交通噪声的等效连续声级? 38.为什么要进行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析?简述总量分析与形态分析之间的关 系,以及一些常见的分析方法。 39.方案设计 环保局要对某河流水受污染状况进行监测,请你制定水污染监测方案。(假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 1.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2、空间分布性。3、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2.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 3.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五毒有害元素: , , , , . 4.现场监测五参数:①水温②值③电导率④浊度⑤溶解氧 5.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标准分为综合标准和行业标准。 执行原则:地方环境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国家综合标准。 6.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一律在车间排放口和具体安装设施排放口。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工厂的总排放口采样。 7.臭阈值: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臭阈值()=(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 8.色度:取一定量水样,用蒸馏水稀释至刚好看不到颜色,以稀释倍数表示该水样的色度。 7.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8.水样中加入硝酸可以防止金属离子沉淀。 9.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分为:水样的消解,分离和富集。

①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消除对测定的干扰,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②分离与富集的目的:对样品进行浓缩,使其浓度增大。 10.水样中金属离子,无机非金属离子,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消解、蒸馏、萃取。(或消解、萃取、蒸馏)。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 地表水水域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等。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等渔业水域与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与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分为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 特定工业区。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性质与控制方式分为两类:

2018年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考试 环境监测知识点总结

12.2水和废水监测与分析 12.2.1物理性质检验 2.颜色的测定:真色(去除悬浮物后)和表色。水的色度一般指真色。测定方法 1)目视法——铂钴标准比色法:离心或0.45μm滤膜(非滤纸)过滤,(1mgPt+0.5mgCo)/L水具有的颜色为1度。仍不透明时,测定表色。 适用范围:较清洁的、带有黄色色调的天然水和饮用水的测定。 计算:色度=A*50/B (A:稀释后水样相当于铂钴标准色列的色度;B:水样体积ml) 2)目视法——稀释倍数法:用蒸馏水稀释到刚好看不到颜色时的稀释倍数表示色度,辅以文字描述。 适用范围:受工业废水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 3)分光光度法(铬钴比色法):铬钴标准液在350nm波长附近有最大吸收峰,且在10~100°色度(铂钴标准溶液)范围内吸光度与色度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插图和表,得知水样的色调,以主波长表示;亮度,以明度表示;饱和度,以纯度表示。 适用性:近年来,我国某些行业已试用这种方法检验排水水质。 3.臭 1)定性描述法:依靠嗅觉描述,按下表划分等级。 2)臭阈值法(稀释倍数法) 4.残渣——总残渣、总可滤残渣和总不可滤残渣(SS) 1)测定方法:总残渣先在蒸气浴或水浴蒸发干,再烘箱烘干测定方法均是在103~105℃烘干,称重。5.浊度(P117) 1)定义: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 2)测定方法: 分光光度法:以浊度标准溶液。适用于天然水、饮用水测定。 目视比浊法:1mL蒸馏水中含1mg一定粒度的硅藻土所产生的浊度为1个浊度单位,简称度。 浊度计法:一般用于水体浊度的连续自动测定,依据浊液对光进行散射或透射原理制成的专用仪器。 12.2.2金属化合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容量法 1.汞 1)冷原子吸收法:适用于各种水体中汞的测定。汞原子蒸汽对253.7nm的紫外光有选择性吸收,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汞浓度成正比。 检出限:0.1-0.5μg/L,适用于各种水体中汞的测定。 2)冷原子荧光法: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为基态汞原子蒸汽,吸收253.7nm的紫外光后,被激发而产生特征共振荧光,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和较低的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汞浓度成正比。 检出限:0.05μg/L。干扰因素少,适用于地面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测定。 3)双硫腙分光光度法:酸性介质中用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消解(氧化),无机汞和有机汞转化为二价汞;

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1、检测技术:完成检测过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2、检测的含义:对各种参数或物理量进行检查和测量,从而获得必 要的信息。 3、检测技术的作用:①检测技术是产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②检测技术在大型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③检测技 术和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④检测技术的完善和 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4、检测系统的组成:①传感器②测量电路③现实记录装置 5、非电学亮点测量的特点:①能够连续、自动对被测量进行测量和 记录②电子装置精度高、频率响应好,不仅能适用与静态测量,选 用适当的传感器和记录装置还可以进行动态测量甚至瞬态测量③电 信号可以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远距离测量和集中控制④电子测量 装置能方便地改变量程,因此测量的范围广⑤可以方便地与计算机 相连,进行数据的自动运算、分析和处理。 6、测量过程包括:比较示差平衡读数 7、测量方法;①按照测量手续可以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 测量。②按照获得测量值得方式可以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 和微差式测量,③根据传感器是否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可区分为 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8、模拟仪表分辨率= 最小刻度值风格值的一半数字仪表的分辨率 =最后一位数字为1所代表的值 九、灵敏度是指传感器或检测系统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的输入量变化的 比值 s=dy/dx 整个灵敏度可谓s=s1s2s3。 十、分辨率是指检测仪表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十一、测量误差:在检测过程中,被测对象、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检测人员受到各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对被测量的转换,偶尔也会改变被测对象原有的状态,造成了检测结果和被测量的客观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十二、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可以概括为工具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等 十三、误差分类:按照误差的方法可以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按照误差出现的规律,可以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按照被测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十四、绝对误差;指示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x0之间的差值 =x—x0 十五、相对误差;仪表指示值得绝对误差与被测量值x0的比值r=(x-x0/x0)x100%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复习题 环境监测中心 二○○六年七月 目录 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1-4页 二、实验室基础、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4-7页 三、水质监测实验室基础8-21页 四、空气和废气监测基础21-26页 五、金属类监测基础26-31 六、有机物监测基础31-36页

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 1、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对) 2、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 3.为了推动我国火电行业对SO2的治理工作,实行SO2排放总量与排放浓度双重控制。(对) 4、噪声的来源主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120分贝(dB)左右。(对)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对)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对)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测定方法为红外分光光度法。(对) 8、我国1983年颁布了第一个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对) 9、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采样。(对) 10、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批准日期为准。(对) 11、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若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对) 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挥发酚指能与水蒸气一并挥发的酚类化合物。(对) 13、锅炉排放二氧化硫浓度应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时测定。(对) 14、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对) 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以标准分布时所规定的实施日期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段。即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一时间段规定标准值;1998年1月1日起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二时间段规定标准值。(对) 16、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污染物排放达不到规定排放标准的,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要求建设单位限期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地方,还应达到当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对) 17、危险废物腐蚀性鉴别,当pH大于或等于12.5,或者小于或等于2.0时,则该废物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对) 18、我国的环境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对) 19、烟尘的排放量主要受到燃烧方式、锅炉运行情况和煤的性质,还有锅炉负荷的影响。(对) 20、产污和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指单元活动所产生和排放的污染物量。(对) 21、排污系数是指产污系数条件下经污染控制措施削减后或未经削减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污染物的量。(对) 22、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每耗用1t煤产生和排放污染物的量。(对) 23、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的浓度超过其标准中所列的浓度值,则该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对) 24、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错) 25、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两大类。(对) 26、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对) 27、工业废水样品应在企业的车间排放口采样。(错) 28、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对) 2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I~Ⅳ类标准的水质pH值为5~6。(错) 30、排放污染物的烟囱是污染源,而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如车间等)不能算是污染源。(错) 31、排气筒高度的计算是指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的高度。(对) 32、烟度标准中拟控制的是柴油车运行中的平均烟度。(错) 33、柴油机车排放的碳烟比汽油机车大40倍左右。(对) 34、柴油机排放的SO2明显比汽油机浓度值高。(对)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课程性质:XXX 总学时:64 学分:4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单位:XXX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给水与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按监测对象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等内容。按测定项目学习,包括汞、镉、铬、铅、砷等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含氮化合物,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酚类、油类,大气中SO2、NO X、TSP、PM10、CO、O3、烃类等气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颗粒物,多环芳烃类、二噁英类等重要有机污染物,以及酸雨项目监测等。按监测程序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环境监测的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及测定,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化,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等的内容。 按监测方法学习,主要讲述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生物方法;主要为标准方法和正在推广的新的常规监测技术,还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简易监测技术,及迅速发展的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法规,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掌握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后期课程和将来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2.掌握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或程序。 3.掌握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 4.了解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及制订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情况。 5.掌握大气、水、土壤等最新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应用范围;了解各类污染物的控制或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重庆市环境监测基础知识竞赛 目录 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 二、实验室基础、质量保证及质量操纵 三、水质监测实验室基础 四、空气和废气监测基础 五、金属类监测基础 六、有机物监测基础 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 1、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操纵是推行可持续进展战略的需要。(对) 2、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或地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

3.为了推动我国火电行业对SO2的治理工作,实行SO2排放总量与排放浓度双重操纵。(对) 4、噪声的来源主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120分贝(dB)左右。(对)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对)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对)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测定方法为红外分光光度法。(对) 8、我国1983年颁布了第一个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对) 9、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采样。(对) 10、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刻,以环境阻碍评价报告书(表)的批准日期为准。(对) 11、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若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对)

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挥发酚指能与水蒸气一并挥发的酚类化合物。(对) 13、锅炉排放二氧化硫浓度应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时测定。(对) 14、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同意排放速率,是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对) 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以标准分布时所规定的实施日期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段。即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一时刻段规定标准值;1998年1月1日起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二时刻段规定标准值。(对) 16、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污染物排放达不到规定排放标准的,负责验收的环境爱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依照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要求建设单位限期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实行污染物总量操纵的地点,还应达到当地污染物排放总量操纵的要求。(对) 17、危险废物腐蚀性鉴不,当pH大于或等于12.5,或者小于或等于2.0时,则该废物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对) 18、我国的环境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点标准、企业标准。(对)

环境管理学复习要点

环境管理学复习要点 一、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区别是什么?分别包括哪些? (1)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区域环境质量的下降; 2、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 3、南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 4、酸雨区的发展; 5、自然资源的耗竭; 6、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减少; 7、固体有害废气物的大量产生和堆弃。 (2)、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错误的发展观(将发展观实际上作为增长观且仅仅是经济增长观导致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不协调) 2、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缺乏人与生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道德准则) 3、不正确的价值观(认为自然资源和要素是无价值的) 4、不正确的科学观(认为认识、改造、征服自然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科学的唯一价值尺度,提取自然资源越快的技术是好技术) 5、错误的消费观 (3)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区别是什么?分别包括哪些? 一次污染是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包括:含硫燃料燃烧生成的SO 2 等(这个应该可以自己判断吧?) 二次污染是指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的污染 物。包括:因为CO 2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因氟利昂而破坏臭氧层、含硫燃料燃烧生成的SO 2 同水 蒸气结合而形成酸雨等等。(这个应该也可以自己判断吧?) 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环境管理对象和手段分别包括哪些? (1)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全过程控制原则、双赢原则综合性原则、区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规划和协调原则 (2)环境管理对象和手段分别包括哪些? 1、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具体可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对象: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行为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三、什么叫环境生产?什么叫物质生产?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1)环境生产 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2)物质生产 P39 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料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在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PS:三种生产理论,还有一种叫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3)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P43 (一)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二)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三)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四)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五)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完整word版)《环境监测》专升本考试大纲(精)

《环境监测》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 (一)考试方式和时间 闭卷考试,180分钟,总分值:150分。 (二)考试命题 1、命题覆盖面广,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试卷对不同层次能力要求比例:识记约占20%,理解约占40%,运用约占40%。 3、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题和主观性题两大类,客观性题指:填空题和名词解释,主观性题:简答题、论述。 二、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奚旦立等《环境监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三版) 2、参考书目 [1]陈玲、赵建夫等。环境监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齐文启等。环境监测新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三、课程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识记:(1)环境监测的分类;(2)环境监测的发展;(3)环境监测的特点;(4)环境污染的综合效应;(5)优先污染物及优先监测;(6)生物监测与生态监测;(7)持久性有机污染物;(8)环境标准的分类与分级;(9)地表水环境标准的分类;(10)细菌总数;(1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级。 2、理解:(1)地方制定环境标准的依据;(2)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3)环境标准的作用。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1、识记:(1)水质污染的类型;(2)水质分析方法的三个层次;(3)控制断面与对照断面;(4)水样的类型;(5)分配系数;(6)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7)表色与真色;(8)浊度;(9)残渣;(10)硬度及分类;(11)矿化率;(12)电导率;(13)原子化方法的类型;(14)酸度与碱度;(15)溶解氧;(16)化学需氧量;(17)生化需氧量;(18)总有机碳;(19)污泥沉降比;(20)污泥浓度;(21)污泥体积指数。 2、理解:(1)选择水质分析方法的原则;(2)水质监测方案制定的程序;(3)监测方案布设原则;(4)采集水样注意事项;(5)水样保存的各种方法;(6)水样预处理的各种方法及注意事项与适用范围;(7)色度的测定方法;(8)朗伯比尔定律及使用范围;(9)硬度的测定;(10)原子发射光谱的原理与适用范围;(11)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与适用范围;(12)极谱法的原理;(13)阳极溶出伏安法的原理;(14)溶解氧的测定方法与原理;(15)氰化物的测定方法;(16)氮化物的测定方法;(17)COD的测定与原理;(18)BOD的测定与原理;(19)TOC的测定与原理;(20)挥法酚的测定与原理;(21)苯系物的测定;(22)气相色谱的原理与使用范围。 3、运用:(1)会制定水质监测方案;(2)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种物质及相关计算;(3)原子发射光谱的相关计算;(4)原子吸收光谱的相关计算;(5)溶解氧的相关计算;(6)COD的计算;(7)BOD 的相关计算;(8)气相色谱法的各种计算。 第三章大气和废气监测 1、识记:(1)空气污染的危害;(2)空气污染的类型;(3)空气污染的形成过程;(4)空气污染的存在形态;(5)空气污染的浓度表示方法;(6)填充柱法的分类;(7)空气采样仪器的组成;(8)光化学氧化剂;(9)硫酸盐化速率;(10)空气污染指数;(11)总悬浮颗粒物;(12)灰尘自然沉降量;(13)标准气体;(14)烟气黑度。 2、理解:(1)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2)采样站点布设的各种方法与适用范围;(3)空气污染的各种采样方法;(4)选择吸收液的原则;(5)采样 的测定方法与原理;(7)氮氧化物的测定与原理;(8)效率的评价;(6)SO 2 CO的测定与原理;(9)光化学氧化剂的测定;(10)臭氧的测定与原理;(11)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与原理;(12)总烃及非甲烷烃的测定;(13)甲醛的测定与原理;(14)空气污染指数的测定;(15)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16)灰尘自然沉降量的测定;(17)降水监测;(18)标准气体配制的方法。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说课材料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 1.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2、空间分布性。3、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2.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 3.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五毒有害元素: Hg , Cr, Cd , Pb, As. 4.现场监测五参数:①水温②pH值③电导率④浊度⑤溶解氧 5.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标准分为综合标准和行业标准。 执行原则:地方环境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国家综合标准。 6.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一律在车间排放口和具体安装设施排放口。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工厂的总排放口采样。 7.臭阈值: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 臭阈值(TON)=(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 8.色度:取一定量水样,用蒸馏水稀释至刚好看不到颜色,以稀释倍数表示该水样的色度。 7.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8.水样中加入硝酸可以防止金属离子沉淀。 9.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分为:水样的消解,分离和富集。 ①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消除对测定的干扰,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②分离与富集的目的:对样品进行浓缩,使其浓度增大。 10.水样中金属离子,无机非金属离子,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消解、蒸馏、萃取。 (或消解、萃取、蒸馏)。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 地表水水域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等。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分为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 特定工业区。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两类: 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人类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

28525环境分析与监测(大纲)

高纲1265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8525环境分析与监测 河海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环境分析与监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段)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它的特点是包括了化学、分析化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部分共10章,第1章是绪论,介绍了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和环境标准。第2章是水和废水监测,介绍了水质污染与监测的目的、方案、样品采集、保存和预处理技术以及监测项目的种类和分析方法。第3章是空气和废气监测,介绍了空气污染的基本知识,空气污染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方法和仪器以及监测项目的种类和分析方法。第4章是固体废物监测,介绍了固体废物基本知识、样品采集和制备方法以及监测项目的种类和分析方法。第5章是土壤质量监测,介绍了土壤基本知识、监测方案、样品采集和预处理方法以及监测项目的种类和分析方法。第6章是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介绍了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方法以及监测项目的种类和分析方法。第7章是噪声监测,介绍了噪声的基本知识、监测仪器、标准和监测方法。第8章是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介绍了放射性的基本知识、监测仪器、监测对象、标准和监测方法。第9章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介绍了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包括数据的处理和表述、标准方法、标准物质以及标准化管理的内容。第10章是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简介了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的技术。实验部分包括17个实验内容,其中水监测项目11个、气监测项目2个以及噪声、土壤、固体废物和头发中含汞量的测定各1个。 通过学习应考者可以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在具体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为环境监测工作和研究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2、理解各种监测方法的原理、质量保证的意义,并且掌握其基本内容; 3、掌握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和分析技术等有关内容; 4、熟练掌握环境监测中常见术语的名称和意义。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化学(无机、有机和分析)、仪器分析,环境微生物学。这三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监测方法的原理,掌握各种监测技术。可以更好地掌握环境监测在工作和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绪论 (一)课程内容

环境监测考试知识点总结~

碘量法: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产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沉淀。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可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 相同点: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成二价汞,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为单质汞,利用汞易挥发的特点,在室温下通入载气将其载入原子化系统(吸收池)中;所用的光源均是低压汞灯,特征波长为253.7nm;不同处:冷原子吸收测定的特征紫外线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透射光强,而冷原子荧光仪测定的是吸收池中的汞原子蒸气吸收特征紫外线被激发后所发射的共振荧光的强度。仪器上其光电倍增管必须放在与吸收池相垂直的方向上。 TOC:将一定量的水样注入高温炉内的石英管,在900~950℃下,以铂和三氧化钴或三氧化二铬为催化剂,使有机物燃烧裂解转化为二氧化碳,然后用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二氧化碳含量。从而确定水样中碳的含量。 相同点:均是采用双硫腙和金属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一定的络合物,在一定波长下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点:反应介质不同,汞是在酸性介质中;镉是在强碱性介质中;铅是在pH为8.5~9.5的介质中;锌是在pH为4.0~5.0的介质中。 汞,冷原子吸收法: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汞转变成二价汞,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为单质汞。利用汞易挥发的特点,在室温下通入空气或氮气,将其载入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测量对特征波(253.7nm)的光的吸收度,与汞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定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双硫腙法:水样在酸性介质中于95℃用高锰酸钾溶液和过硫酸钾溶液消解,将无机汞和有机汞转化为二价汞后,用盐酸羟胺溶液还原过剩的氧化剂,加入双硫酸腙,与汞离子反应生成橙色螯合物,用三氯甲烷或四氯化碳萃取,再加入碱溶液洗去萃取液中过量的双硫腙,与485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以标准曲线法定量。 冷原子荧光法: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为基态汞原子蒸汽,吸收2523.7nm的紫外光线后,被激发而发射特征共振荧光,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和较低的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汞浓度成正比。方法检出限为0.0015ug/L,测定下限为0.006ug/L,且干扰因素少。 纳氏试剂法:在经絮凝沉淀或蒸馏法预处理的水样中,加入碘化汞和碘化钾的强碱溶液(纳氏试剂),则与氮反应生产黄棕色胶体化合物,在410-425nm波长范围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存在的情况下,氨与次氯酸反应生成氯胺,氯胺与水杨酸反应生成氨基水杨酸,氨基水杨酸经氧化、缩合,生成靛酚蓝,与其最大吸收波长697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COD:在强酸性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即为终点,记录标准溶液消耗量;再以蒸馏水作空白溶液,按同法测定空白溶液消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根据水样实际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凯氏氮:取水样与凯氏烧瓶中,加入浓硫酸和催化剂(K2SO4)加热消解,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然后在碱性介质中蒸馏出氨用硼酸溶液吸收,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含量即为水中...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方法、环境标准样品、环境基础。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