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压轴题_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

中考压轴题_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
中考压轴题_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

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

一.解答题(共7小题)

1.如图所示,矩形ABCD中,AB=6,BC=4,点F在DC上,DF=2.动点M、N分别从点D、B同时出发,沿射线DA、线段BA向点A的方向运动(点M可运动到DA的延长线上),当动点N运动到点A时,M、N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连接FM、MN、FN,过△FMN三边的中点作△PQW.设动点M、N的速度都是1个单位/秒,M、N 运动的时间为x秒.试解答下列问题:

(1)说明△FMN∽△QWP;

(2)设0≤x≤4.试问x为何值时,△PQW为直角三角形?

(3)试用含的代数式表示MN2,并求当x为何值时,MN2最小?求此时MN2的

值.

2.已知,△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以1cm/s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点B运动.(1)如图1,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那么t=_________(s)时,△PBC是直角三角形;

(2)如图2,若另一动点Q从点B出发,沿线段BC向点C运动,如果动点P、Q都以1cm/s的速度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那么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

(3)如图3,若另一动点Q从点C出发,沿射线BC方向运动.连接PQ交AC于D.如果动点P、Q都以1cm/s 的速度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那么t为何值时,△DCQ是等腰三角形?

(4)如图4,若另一动点Q从点C出发,沿射线BC方向运动.连接PQ交AC于D,连接PC.如果动点P、Q 都以1cm/s的速度同时出发.请你猜想: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PCD和△QCD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3.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OAB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若斜边所在的直线为y=﹣2x+4.点B'是OA上

的动点,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OAB,使折叠后点B与点B'重合,折痕与边OB交于点C,与边AB交于点D.

(1)若B'与点O重合,直接写出点C、D的坐标;

(2)若B'与点A重合,求点C、D的坐标;

(3)若B'D∥OB,求点C、D的坐标.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3,0),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BC∥x轴,且BC=5,AB交y轴于点D,

(1)求出C的坐标.

(2)过A,C,B三点的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E,连接BE,若动点M从点A出发沿x轴正方向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E出发,在直线EB上作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运动时间t为多少时,△MON为直角三角形.

5.(2009?衡阳)如图,AB是⊙O的直径,弦BC=2cm,∠ABC=60度.

(1)求⊙O的直径;

(2)若D是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CD,当BD长为多少时,CD与⊙O相切;

(3)若动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以1cm/s的速度从B点出发沿BC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0<t<2),连接EF,当t为何值时,△BEF为直角三角形.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交x轴于A、B两点,直线FA⊥x轴于点A,点D在FA上,且DO平行于⊙O的弦MB,连DM并延长交x轴于点C.

(1)判断直线DC与⊙O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2)设点D的坐标为(﹣2,4),①求MC的长;②若动点P从点A出发向点D匀速运动,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同时点Q从点D出发向点C匀速运动,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即结束.连接PQ 交OD于点H,当△PDH为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

7.已知点M,N的坐标分别为(0,1),(0,﹣1),点P是抛物线y=上的

一个动点.

(1)求证:以点P为圆心,PM为半径的圆与直线y=﹣1的相切;

(2)设直线PM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点Q,连接NP,NQ,求证:∠PNM=∠QNM;

(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P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解答题(共7小题)

1.如图所示,矩形ABCD中,AB=6,BC=4,点F在DC上,DF=2.动点M、N分别从点D、B同时出发,沿射线DA、线段BA向点A的方向运动(点M可运动到DA的延长线上),当动点N运动到点A时,M、N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连接FM、MN、FN,过△FMN三边的中点作△PQW.设动点M、N的速度都是1个单位/秒,M、N 运动的时间为x秒.试解答下列问题:

(1)说明△FMN∽△QWP;

(2)设0≤x≤4.试问x为何值时,△PQW为直角三角形?

(3)试用含的代数式表示MN2,并求当x为何值时,MN2最小?求此时MN2的

值.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专题:计算题;证明题。

分析:(1)由根据题意可知P、W、Q分别是△FMN三边的中点,可得PW是△FMN的中位线,然后即可证明△FMN∽△QWP;

(2)由(1)得,△FMN∽△QWP,当△QWP为直角三角形时,△FMN为直角三角形,根据DM=BN=x,AN=6﹣x,AM=4﹣x,利用勾股定理求得FM2=4+x2,MN2=(4﹣x)2+(6﹣x)2,FN2=(4﹣x)2+16,然后分①当MN2=FM2+FN2时,②当FN2=FM2+MN2时,③FM2=MN2+FN2时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3)根据①当0≤x≤4,即M从D到A运动时,MN≥AN,AN=6﹣x,故只有当x=4时,MN的值最小即可求得答案,②当4<x≤6时,MN2=AM2+AN2=(x﹣4)2+(6﹣x)2,解得x即可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P、W、Q分别是△FMN三边的中点,

∴PW是△FMN的中位线,即PW∥MN,

∴===,

∴△FMN∽△QWP;

(2)由(1)得,△FMN∽△QWP,

∴当△QWP为直角三角形时,△FMN为直角三角形,反之亦然.

由题意可得DM=BN=x,AN=6﹣x,AM=4﹣x,

由勾股定理分别得FM2=4+x2,MN2=(4﹣x)2+(6﹣x)2,FN2=(4﹣x)2+16,

①当MN2=FM2+FN2时,(4﹣x)2+(6﹣x)2=4+x2+(4﹣x)2+16,

解得,

②当FN2=FM2+MN2时,(4﹣x)2+16=4+x2+(4﹣x)2+(6﹣x)2

此方程无实数根,

③FM2=MN2+FN2时,4+x2=(4﹣x)2+(6﹣x)2+(4﹣x)2+16,

解得x1=10(不合题意,舍去),x2=4,

综上,当或x=4时,△PQW为直角三角形.

(3)①当0≤x≤4,即M从D到A运动时,MN≥AN,AN=6﹣x,

故只有当x=4时,MN的值最小,MN2的值也最小,此时MN=2,MN2=4,(10分)

②当4<x≤6时,MN2=AM2+AN2=(x﹣4)2+(6﹣x)2,

=2(x﹣5)2+2,

当x=5时,MN2取得最小值2,

∴当x=5时,MN2的值最小,此时MN2=2.

点评:此题涉及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2.已知,△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以1cm/s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点B运动.

(1)如图1,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那么t=(s)时,△PBC是直角三角形;

(2)如图2,若另一动点Q从点B出发,沿线段BC向点C运动,如果动点P、Q都以1cm/s的速度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那么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

(3)如图3,若另一动点Q从点C出发,沿射线BC方向运动.连接PQ交AC于D.如果动点P、Q都以1cm/s 的速度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那么t为何值时,△DCQ是等腰三角形?

(4)如图4,若另一动点Q从点C出发,沿射线BC方向运动.连接PQ交AC于D,连接PC.如果动点P、Q 都以1cm/s的速度同时出发.请你猜想: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PCD和△QCD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动点型。

分析:(1)当△PBC是直角三角形时,∠B=60°,所以BP=1.5cm,即可算出t的值;

(2)因为∠B=60°,可选取∠BPQ=90°或∠BQP=90°,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BP长,即可算出t的大小;(3)因为∠DCQ=120°,当△DCQ是等腰三角形时,CD=CQ,然后可证明△APD是直角三角形,即可根据题意求出t的值;

(4)面积相等.可通过同底等高验证.

解答:解:(1)当△PBC是直角三角形时,∠B=60°,

∠BPC=90°,所以BP=1.5cm,

所以t=(2分)

(2)当∠BPQ=90°时,BP=0.5BQ,

3﹣t=0.5t,所以t=2;

当∠BQP=90°时,BP=2BQ,

3﹣t=2t,所以t=1;

所以t=1或2(s)(4分)

(3)因为∠DCQ=120°,当△DCQ是等腰三角形时,CD=CQ,

所以∠PDA=∠CDQ=∠CQD=30°,

又因为∠A=60°,

所以AD=2AP,2t+t=3,

解得t=1(s);(2分)

(4)相等,如图所示:

作PE垂直AD,QF垂直AD延长线,因为AP=CQ,

∠F=∠AEP,∠QCF=∠APE,所以△EAP≌△FCQ,

所以PE=QF,所以,△PCD和△QCD同底等高,所以面积相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勾股定理的应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还要注意三角形面积的求法.

3.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OAB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若斜边所在的直线为y=﹣2x+4.点B'是OA上

的动点,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OAB,使折叠后点B与点B'重合,折痕与边OB交于点C,与边AB交于点D.

(1)若B'与点O重合,直接写出点C、D的坐标;

(2)若B'与点A重合,求点C、D的坐标;

(3)若B'D∥OB,求点C、D的坐标.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B'与点O重合,则CD是△AOB的中位线,根据中点定义进行解答写出;

(2)B'与点A重合,则CD是AB的垂直平分线,点D坐标可以根据(1)求解,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BC=AC,然后设点C坐标为(0,m),分别用m表示出OC、AC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解即可求出m的值,从而点C的坐标便可求出;

(3)若B'D∥OB,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以及折叠前后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性质可以得到

∠OCB'=∠CBD,再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CB'∥BA,从而证明△COB'∽△BOA,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设OB'=x0,然后表示出OC,在Rt△B'O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求出x0的值,再求出OC得到点C的坐标,利用直线AB的解析式求出点D的坐标.

解答:解:(1)C(0,2),D(1,2);

(2)由y=﹣2x+4求得B(0,4),A(0,2).

如图①,折叠后点B与点A重合,

则△ACD≌△BCD,BD=DA.

由(1)得D的坐标为(1,2)

设点C的坐标为(0,m)(m>0).

则BC=OB﹣OC=4﹣m.

于是AC=BC=4﹣m.

在Rt△AO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OC2+OA2,

即(4﹣m)2=m2+22,

解得.

∴点C的坐标为,D的坐标为(1,2).

(3)如图②,折叠后点B落在OA边上的点为B',

且B'D∥OB.

则△B'CD≌△BCD,∠OCB'=∠CB'D.

又∵∠CBD=∠CB'D,

∴∠OCB'=∠CBD,有CB'∥BA.

∴Rt△COB'∽Rt△BOA.

有,得OC=2OB'.

在Rt△B'OC中,

设OB'=x0(x>0),则OC=2x0.

则B'C=BC=OB﹣OC=4﹣2x0,

在Rt△B'OC中,由勾股定理,得B'C2=OC2+OB'2.

∴(4﹣2x0)2=(2x0)2+x02,

得x20+16x0﹣16=0,

解得.

∵x0>0,

∴.

∴点C的坐标为.

∵B'D∥OB

则可得点D的横坐标为.

设点D的纵坐标为n.

∵点D在直线y=﹣2x+4上,

∴,

∴点D的坐标为.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知识,翻折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综合性较强,并且运算量较大,希望通过学们在解答是要仔细分析,小心计算,以避免出错.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3,0),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BC∥x轴,且BC=5,AB交y轴于点D,

(1)求出C的坐标.

(2)过A,C,B三点的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E,连接BE,若动点M从点A出发沿x轴正方向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E出发,在直线EB上作匀速运动,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运动时间t为多少时,△MON为直角三角形.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分析:(1)根据题意首先判断出△BCD∽△AOD,根据相似比求出CD的长,进而确定C点的坐标.

(2)首先作BF⊥x轴于点F,则BF=4.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及A、C、O点的坐标和勾股定理得到BE、OE、AE 的值.再分两类情况进行讨论:①点N在射线EB上:若∠NMO=90°,若∠NOM=90°,∠ONM=90°;②点N在射线EB的方向延长线上:若∠NMO=90°,若∠NOM=90°,∠ONM=90°.最终得到结论.

解答:解:(1)∵BC∥x轴,

∴△BCD∽△AOD,

∴,

∴CD=,

∴CO=,

∴C点的坐标为(0,4).

(2)如图1,作BF⊥x轴于点F,则BF=4,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知EF=3,

∴BE=5,OE=8,AE=11,

根据点N运动方向,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

①点N在射线EB上,

若∠NMO=90°,如图1,则cos∠BEF=,

∴,

解得t=.

若∠NOM=90°,如图2,则点N和G重合,

∵cos∠BEF=,

∴,解得t=,

∠ONM=90°的情况不存在.

②点N在射线EB的方向延长线上,

若∠NMO=90°,如图3,则cos∠NEM=cos∠BEF,

∴,

∴,解得t=,

而∠NOM=90°和∠ONM=90°的情况不存在.

综上,当t=、t=或t=时,△MON为直角三角形.

点评:此题考查了抛物线解析式的图象性质、勾股定理等重要知识点,其中(2)小题中用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难点在于考虑问题要全面,做到不重不漏.

5.(2009?衡阳)如图,AB是⊙O的直径,弦BC=2cm,∠ABC=60度.

(1)求⊙O的直径;

(2)若D是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CD,当BD长为多少时,CD与⊙O相切;

(3)若动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以1cm/s的速度从B点出发沿BC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0<t<2),连接EF,当t为何值时,△BEF为直角三角形.

考点:切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知:∠BAC=30°,已知AB的长,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B的长,即⊙O的直径;

(2)根据切线的性质知:OC⊥CD,根据OC的长和∠COD的度数可将OD的长求出,进而可将BD的长求出;(3)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EF⊥BC时,△BEF为直角三角形,根据△BEF∽△BAC,可将时间t求出;

当EF⊥BA时,△BEF为直角三角形,根据△BEF∽△BCA,可将时间t求出.

解答:解:(1)∵AB是⊙O的直径,

∴∠ACB=90°;

∵∠ABC=60°,

∴∠BAC=180°﹣∠ACB﹣∠ABC=30°;

∴AB=2BC=4cm,即⊙O的直径为4cm.

(2)如图(1)CD切⊙O于点C,连接OC,则OC=OB=×AB=2cm.

∴CD⊥CO;∴∠OCD=90°;

∵∠BAC=30°,

∴∠COD=2∠BAC=60°;

∴∠D=180°﹣∠COD﹣∠OCD=30°;

∴OD=2OC=4cm;

∴BD=OD﹣OB=4﹣2=2(cm);

∴当BD长为2cm,CD与⊙O相切.

(3)根据题意得:

BE=(4﹣2t)cm,BF=tcm;

如图(2)当EF⊥BC时,△BEF为直角三角形,此时△BEF∽△BAC;

∴BE:BA=BF:BC;

即:(4﹣2t):4=t:2;

解得:t=1;

如图(3)当EF⊥BA时,△BEF为直角三角形,此时△BEF∽△BCA;

∴BE:BC=BF:BA;

即:(4﹣2t):2=t:4;

解得:t=1.6;

∴当t=1s或t=1.6s时,△BEF为直角三角形.

点评: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求时间t时应分情况进行讨论,防止漏解.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交x轴于A、B两点,直线FA⊥x轴于点A,点D在FA上,且DO平行于⊙O的弦MB,连DM并延长交x轴于点C.

(1)判断直线DC与⊙O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2)设点D的坐标为(﹣2,4),①求MC的长;②若动点P从点A出发向点D匀速运动,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同时点Q从点D出发向点C匀速运动,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即结束.连接PQ 交OD于点H,当△PDH为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

考点:切线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切割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动点型;探究型。

分析:(1)连OM,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DAO≌△DMO,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OM⊥DC,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就可以判定DC切⊙O于M;

(2)①根据已知条件容易证明△OMC∽△DAC,根据相似比即可求得MC的长;

②分两种情况:当∠PHD=90°时;当∠DPH=90°时;

解答:证明:(1)连OM,

∵DO∥MB,

∴∠1=∠2,∠3=∠4.

∵OB=OM,

∴∠1=∠3.

∴∠2=∠4.

在△DAO与△DMO中

∴△DAO≌△DMO.

∴∠OMD=∠OAD.

∵FA⊥x轴于点A,

∴∠OAD=90°.

∴∠OMD=90°.

即OM⊥DC.

∴DC切⊙O于M.(4分)

解:(2)∵D(﹣2,4),

∴OA=2(即⊙O的半径),AD=4.

由(1)知DM=AD=4,

∵△OMC∽△DAC,

∴===.

∴AC=2MC.

在Rt△ACD中,CD=MC+4,

∵(2MC)2+42=(MC+4)2

∴MC=或MC=0(不合,舍去),

∴MC的长为.(8分)

(3)由(2)知CD=.

当∠PHD=90°时,由切线长性质定理知PO平分∠PDQ,

∴PD=QD.

∴4﹣t=2t,(符合题意).

∴P(﹣2,).(10分)

当∠DPH=90°时,PQ∥AC,

∴△DPQ∽△DAC.

∴.

即,(符合题意).

∴P(﹣2,).(12分)

点评:此题把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线等知识和圆结合起来,综合性比较强,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已知点M,N的坐标分别为(0,1),(0,﹣1),点P是抛物线y=上的

一个动点.

(1)求证:以点P为圆心,PM为半径的圆与直线y=﹣1的相切;

(2)设直线PM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点Q,连接NP,NQ,求证:∠PNM=∠QNM;

(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P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

分析:(1)设出点P的坐标,分别表示出PM、P到直线y=﹣1的距离,然后判断它们是否相等即可;

(2)分别过P、Q作直线y=﹣1的垂线,设垂足为H、R,那么PH∥MN∥QR,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PM:HN=QM:RN,而PM=PH,QM=QR,等量代换后即可证得△PNH∽△QNR,由此可得∠QNR=∠PNH,进而可证得所求的结论;

(3)显然∠PNM、∠NPM都不可能是直角,当∠PMN=90°时,若△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PM=MN=2,由此可求出点P的坐标.(另一种解法:若△PNM是等腰Rt△,那么∠PNM=∠PNH=45°,由此可得PH=NH,可列方程求出点P的坐标.)

解答:解:(1)设点P的坐标为(x0,x02),则

PM=;(2分)

又因为点P到直线y=﹣1的距离为,

所以,以点P为圆心,PM为半径的圆与直线y=﹣1相切;(2分)

(2)如图,分别过点P,Q作直线y=﹣1的垂线,垂足分别为H,R;

由(1)知,PH=PM,

同理可得,QM=QR.(2分)

因为PH,MN,QR都垂直于直线y=﹣1,

所以PH∥MN∥QR,(1分)

于是,

所以,

因此,Rt△PHN∽Rt△QRN,(2分)

于是∠HNP=∠RNQ,从而∠PNM=∠QNM;(1分)

(3)显然,∠MNP≠90°,∠NPM≠90°,

所以,只能∠PMN=90°,(2分)

要使△P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有:

PM⊥MN且PM=MN,(1分)

所以,P(2,1).(1分)

点评:此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难度适中.

苏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苏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动 点问题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运动变化型问题专题复习 【考点导航】 运动变化题是指以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为载体,设计动态变化,并对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考察研究的一类问题,这类试题信息量大,题目灵活多变,有较强的选拔功能,是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题型之一,常以压轴题的面目出现.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运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把握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动中取静,静中求动,抓住变化过程中的特殊情形,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模型.【答题锦囊】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1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 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PDQ.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 (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例2如图2,直角梯形CD ,AD=4,DC=3,动点P从点 A出发,沿A→D→C→B方向移动,动点P移动的路程为x,点Q移动的路程为y,线段 PQ平分梯形ABCD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 y ,的取值范围;(2)当PQ∥AC时,求 x y ,的值; (3)当P不在BC边上时,线段PQ能否平分梯形ABCD的面积若能,求出此时x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例3 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2 为半径画⊙O,P是⊙O上一动点,且P的切线与x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 (1)点P在运动时,线段AB的长度也在发生变化,请写出线段AB长度的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2)在⊙O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以Q、O、A、P为顶点的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4如图7①,一张三角形纸片ABC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 纸片剪成 11 AC D ?和 22 BC D ? 11 AC D沿直线 2 D B(AB)方向平 移(点 12 ,,, A D D B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在平移过程中,11 C D与 2 BC交于点E, 1 AC与222 C D BC 、分别交于点F、P. ⑴当 11 AC D ?平移到如图7③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 1 D E与 2 D 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⑵设平移距离 21 D D为x, 11 AC D ?与 22 BC D ?重叠部分面积为y,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⑶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ABC ?面积的 1 4 .若存在,求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预 测】 ⒈如图8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叠放在一起(点A与点E重合),已知AC=8cm,BC=6cm,∠C=90°,EG=4cm,∠EGF=90°,O是△EFG斜边上的中点. 如图8②,若整个△EFG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平移,在△EFG 平移的同时,点P从△EFG的顶点G出发,以1cm/s 的速度在直角边GF上向点F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的延长线交 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 (1)当x为何值时,OP∥AC Q B M 图1 AC D Q P B 图2 1 2 2 D ① 2 1 ②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大全及技巧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湖北竹溪城关中学明道银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一) 数学综合题关键是第24题和25题,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一)函数型综合题:是先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求解前已知函数的类型),然后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初中已知函数有: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和常值函数,它们所对应的图像是直线;②反比例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双曲线; ③二次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抛物线。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此类题基本在第24题,满分12分,基本分2-3小题来呈现。 (二)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没有求出之前不知道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是什么)和求函数的定义域,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求x的值等和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

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一般有直接法(直接列出含有x和y的方程)和复合法(列出含有x和y和第三个变量的方程,然后求出第三个变量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代入消去第三个变量,得到y=f(x)的形式),当然还有参数法,这个已超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定义域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限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几何型综合题基本在第25题做为压轴题出现,满分14分,一般分三小题呈现。 在解数学综合题时我们要做到:数形结合记心头,大题小作来转化,潜在条件不能忘,化动为静多画图,分类讨论要严密,方程函数是工具,计算推理要严谨,创新品质得提高。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二) 具有选拔功能的中考压轴题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题目,其特点是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解法灵活。解数学压轴题,一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二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三要掌握常用的解题策略。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策略,供初三同学参考。 1、以坐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及详解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解析 中考压轴题分类专题三——抛物线中的等腰三角形 基本题型:已知AB ,抛物线()02≠++=a c bx ax y ,点P 在抛物线上(或坐标轴上,或 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BP ?为等腰三角形,求点P 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1)AB 为底时(即PA PB =):点P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AB 的中点M ; 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AB k ,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而求出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k ; 利用中点M 与斜率k 求出AB 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 将AB 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2)AB 为腰时,分两类讨论: ①以A ∠为顶角时(即AP AB =):点P 在以A 为圆心以AB 为半径的圆上。 ②以B ∠为顶角时(即BP BA =):点P 在以B 为圆心以 AB 为半径的圆上。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A e (或B e )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中考压轴题分类专题四——抛物线中的直角三角形 基本题型:已知AB ,抛物线()02≠++=a c bx ax y ,点P 在抛物线上(或坐标轴上,或 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BP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 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1)AB 为斜边时(即PA PB ⊥):点P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周上。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AB 的中点M ;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M e 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2)AB 为直角边时,分两类讨论: ①以A ∠为直角时(即AP AB ⊥): ②以B ∠为直角时(即BP BA ⊥): 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AB k ,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而求出PA (或PB )的斜率 k ;进而求出PA (或PB )的解析式; 将PA (或PB )的解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所需知识点: 一、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 已知两点()()2211y ,x Q ,y ,x P , 则由勾股定理可得:()()2 21221y y x x PQ -+-= 。 二、 圆的方程: 点()y ,x P 在⊙M 上,⊙M 中的圆心M 为()b ,a ,半径为R 。 则()()R b y a x PM =-+-= 22,得到方程☆:()()22 2 R b y a x =-+-。 ∴P 在☆的图象上,即☆为⊙M 的方程。 三、 中点公式: 四、 已知两点()()2211y ,x Q ,y ,x P ,则线段PQ 的中点M 为??? ??++22 2121y y ,x x 。 五、 任意两点的斜率公式: 已知两点()()2211y ,x Q ,y ,x P ,则直线PQ 的斜率: 2 12 1x x y y k PQ --= 。 中考压轴题分类专题五——抛物线中的四边形 基本题型:一、已知AB ,抛物线()02≠++=a c bx ax y ,点P 在抛物线上(或坐标轴上, 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四边形ABPQ 为平行四边形,求点P 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1)AB 为边时 (2)AB 为对角线时 二、已知AB ,抛物线()02 ≠++=a c bx ax y ,点P 在抛物线上(或坐标轴上,或抛物线的对 称轴上),若四边形ABPQ 为距形,求点P 坐标。 在四边形ABPQ 为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运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讨论: (1)邻边互相垂直 (2)对角线相等 三、已知AB ,抛物线()02 ≠++=a c bx ax y ,点P 在抛物线上(或坐标轴上,或抛物线的对 称轴上),若四边形ABPQ 为菱形,求点P 坐标。 在四边形ABPQ 为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运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讨论: (1)邻边相等 (2)对角线互相垂直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 (2016·湖北鄂州)如图,O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M是BC的中点,动点P由A开始沿折线A—B—M方向匀速运动,到M时停止运动,速度为1cm/s. 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s),点P的运动路径与OA、OP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cm2),则描述面积S(cm2)与时间t(s)的关系的图像可以是() 【考点】动点函数的图像问题. 【分析】分别判断点P在AB、在BM上分别运动时,点P的运动路径与OA、OP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cm2)的变化情况进行求解即可. 2.(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如图,在△ABC中,AB=10,AC=8,BC=6,以边AB的中点O为圆心,作半圆与AC相切,点P,Q分别是边BC和半圆上的动点,连接PQ,则PQ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是() A.6 B.2+1 C.9 D. 【考点】切线的性质. 【分析】如图,设⊙O与AC相切于点E,连接OE,作OP1⊥BC垂足为P1交⊙O于Q1,此时垂线段OP1最短,P1Q1最小值为OP1﹣OQ1,求出OP1,如图当Q2在AB边上时,P2与B重合时,P2Q2最大值 故选C. 3.(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如图,在△ABC中,∠ACB=90°,AC=4,BC=2.P是AB边上一动点,PD⊥AC于点D,点E在P的右侧,且PE=1,连结CE.P从点A出发,沿AB

方向运动,当E到达点B时,P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图中阴影部分面积S1+S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一直减小B.一直不变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设PD=x,AB边上的高为h,想办法求出AD、h,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4.(2016.山东省泰安市,3分)如图,正△ABC的边长为4,点P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B、C重合),且∠APD=60°,PD交AB于点D.设BP=x,BD=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 C. D. 【分析】由△ABC是正三角形,∠APD=60°,可证得△BPD∽△CAP,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

中考数学压轴题十大类型经典题目75665

中考数学压轴题十大类型 目录 第一讲中考压轴题十大类型之动点问题 1 第二讲中考压轴题十大类型之函数类问题7 第三讲中考压轴题十大类型之面积问题13 第四讲中考压轴题十大类型之三角形存在性问题19 第五讲中考压轴题十大类型之四边形存在性问题25 第六讲中考压轴题十大类型之线段之间的关系31 第七讲中考压轴题十大类型之定值问题38 第八讲中考压轴题十大类型之几何三大变换问题44 第九讲中考压轴题十大类型之实践操作、问题探究50 第十讲中考压轴题十大类型之圆56 第十一讲中考压轴题综合训练一62 第十二讲中考压轴题综合训练二68

第一讲 中考压轴题十大类型之动点问题 一、知识提要 基本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讲精练 1. (2011吉林)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BAD =90°,CE ⊥AD 于点E , AD =8cm ,BC =4cm ,AB =5cm .从初始时刻开始,动点P ,Q 分别从点A ,B 同时出发,运动速度均为1cm/s ,动点P 沿A -B -C -E 方向运动,到点E 停止;动点Q 沿B -C -E -D 方向运动,到点D 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 s ,△P AQ 的面积为y cm 2,(这里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的三角形)解答下列问题: (1) 当x =2s 时,y =_____ cm 2;当x =9 2 s 时,y =_______ cm 2. (2)当5 ≤ x ≤ 14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动点P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求出15 4 y S 梯形ABCD 时x 的值. (4)直接写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使PQ 与四边形ABCE 的对角线平行的所有x 的值.

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及答案(精选) 1.(2011年四川省宜宾市) 已知:如图,抛物线y=-x 2+bx+c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1,0)、B (0,3)两点,其顶点为D. (1) 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若该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 求四边形ABDE 的面积; (3) △AOB 与△BDE 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予以证明;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2. (11浙江衢州)已知直角梯形纸片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10,0),B(8,32),C(0,32),点T 在线段OA 上(不与线段端点重合),将纸片折叠,使点A 落在射线AB 上(记为点A ′),折痕经过点T ,折痕TP 与射线AB 交于点P ,设点T 的横坐标为t ,折叠后纸片重叠部分(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 (1)求∠OAB 的度数,并求当点A ′在线段AB 上时,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 (2)当纸片重叠部分的图形是四边形时,求t 的取值范围; (3)S 存在最大值吗?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并求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11浙江温州)如图,在Rt ABC △中,90A ∠=,6AB =,8AC =,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点P 从点D 出发沿DE 方向运动,过点P 作PQ BC ⊥于Q ,过点Q 作QR BA ∥交AC 于 R ,当点Q 与点C 重合时,点P 停止运动.设BQ x =,QR y =. (1)求点D 到BC 的距离DH 的长; (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点P ,使PQR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11山东省日照市)在△ABC 中,∠A =90°,AB =4,AC =3,M 是AB 上的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M 点作MN ∥BC 交AC 于点N .以MN 为直径作⊙O ,并在⊙O 内作内接矩形AMPN .令AM =x .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MNP 的面积S ; (2)当x 为何值时,⊙O 与直线BC 相切? (3)在动点M 的运动过程中,记△MNP 与梯形BCNM 重合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 为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5、(2007浙江金华)如图1,已知双曲线y=x k (k>0)与直线y=k ′x 交于A ,B 两点,点A 在

中考数学压轴题(对称问题、双动点对称问题)

(2014?济宁,第22题11分)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5,0)、B(﹣1,0)两点,过点A作直线AC⊥x轴,交直线y=2x于点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点A关于直线y=2x的对称点A′的坐标,判定点A′是否在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3)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线段CA′于点M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首先求出对称点A′的坐标,然后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判定点A′是否在抛物线上.本 问关键在于求出A′的坐标.如答图所示,作辅助线,构造一对相似三角形Rt△A′EA∽Rt△OAC,利用相似关系、对称性质、勾股定理,求出对称点A′的坐标; (3)本问为存在型问题.解题要点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列出代数关系式求解.如答图所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因此PM=AC=10;利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PM的长度,然后列方程求解. 解 答: 解:(1)∵y=x2+bx+c与x轴交于A(5,0)、B(﹣1,0)两点, ∴,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 (2)如答图所示,过点A′作A′E⊥x轴于E,AA′与OC交于点D, ∵点C在直线y=2x上,∴C(5,10) ∵点A和A′关于直线y=2x对称,∴OC⊥AA′,A′D=AD. ∵OA =5,AC =10, ∴OC ===.∵S△OAC=OC ?AD=OA?AC,∴AD=.∴AA′=,

在Rt△A′EA和Rt△OAC中,∵∠A′AE+∠A′AC=90°,∠ACD+∠A′AC=90°,∴∠A′AE=∠ACD.又∵∠A′EA=∠OAC=90°, ∴Rt △A′EA∽Rt△OAC.∴,即. ∴A′E=4,AE=8.∴OE=AE﹣OA=3.∴点A′的坐标为(﹣3,4), 当x =﹣3时,y=×(﹣3)2+3﹣=4.所以,点A ′在该抛物线上. (3)存在.理由:设直线CA′的解析式为y=kx+b, 则,解得∴直线CA′的解析式为y =x +…(9分)设点P 的坐标为(x,x2﹣x﹣),则点M为(x,x+). ∵PM∥AC, ∴要使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只需PM= AC.又点M在点P的上方,∴(x+)﹣(x2﹣x﹣)=10. 解得x1=2,x2=5(不合题意,舍去) 当x=2时,y=﹣. ∴当点P运动到(2,﹣)时,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 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型,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待定系数法、相似、平行四边形、 勾股定理、对称等知识点,涉及考点较多,有一定的难度.第(2)问的要点是求对称点A′的坐标,第(3)问的要点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列方程求解.

2020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附答案解析)

2020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 (附答案解析) 【001 】如图,已知抛物线2(1)y a x =-+(a ≠0)经过点 (2)A -,0,抛物线的顶点为D ,过O 作射线OM AD ∥.过顶点D 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射线OM 于点C ,B 在x 轴正半轴上,连结 BC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射线OM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s .问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DAOP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3)若OC OB =,动点P 和动点Q 分别从点O 和点B 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和2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OC 和BO 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的时间为t ()s ,连接PQ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及此时PQ 的长.

【002】如图16,在Rt△ABC中,∠C=90°,AC = 3,AB = 5.点P从点C出发沿CA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到达点A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返回;点Q从点A 出发沿AB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伴随着P、Q的运动,DE保持垂直平分PQ,且交PQ于点D,交折线QB-BC-CP于点E.点P、Q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B 时停止运动,点P也随之停止.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 秒(t>0). (1)当t = 2时,AP = ,点Q到AC的距离是; (2)在点P从C向A运动的过程中,求△APQ的面积S 与 t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的取值范围)(3)在点E从B向C 成 为直角梯形?若能,求t (4)当DE经过点C 时,请直接 图16 【00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B(4,0)、C(8,0)、D(8,8).抛物线y=ax2+bx过A、C两点. (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河北省中考数学压轴题汇总

2010/26.(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公司销售一种新型节能产品,现准备从国内和国外两种销售方案中选择一种进行销售.若只在国内销售,销售 价格y (元/件)与月销量x (件)的函数关系式为y =100 1 - x +150,成本为20元/件,无论销售多少,每月还需支出广告费62500元,设月利润为w 内(元)(利润 = 销售额-成本-广告费).若只在国外销售,销售价格为150元/件,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成本为a 元/件(a 为常数,10≤a ≤40),当月销量为x (件)时,每月还需缴纳 100 1x 2 元的附加费,设月利润为w 外(元)(利润 = 销售额-成本-附加费). (1)当x = 1000时,y = 元/件,w 内 = 元; (2)分别求出w 内,w 外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x 的取值范围); (3)当x 为何值时,在国内销售的月利润最大?若在国外销售月利润的最大值与在国内 销售月利润的最大值相同,求a 的值; (4)如果某月要将5000件产品全部销售完,请你通过分析帮公司决策,选择在国内还 是在国外销售才能使所获月利润较大? 参考公式: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2 4(,)24b ac b a a --. 2011/26.(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x 轴向右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t (t >0) 秒,抛物线y =x 2 +bx +c 经过点O 和点P .已知矩形ABCD 的三个顶点为A (1,0)、B (1,-5)、D (4,0). ⑴求c 、b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⑵当4<t <5时,设抛物线分别与线段AB 、CD 交于点M 、N . ①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你认为∠AMP 的大小是否会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AMP 的值; ②求△MPN 的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t 为何值时,S= 21 8 ; ③在矩形ABCD 的内部(不含边界),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好点”.若抛物线将这些“好点”分成数量相等的两部分,请直接.. 写出t 的取值范围. 2012/26.(12分)如图1和2,在△ABC 中,AB=13,BC=14,cos ∠ABC=. 探究:如图1,AH ⊥BC 于点H ,则AH= ,AC= ,△ABC 的面积S △ABC = ; 拓展:如图2,点D 在AC 上(可与点A ,C 重合),分别过点A 、C 作直线BD 的垂线,垂足为E ,F ,设BD=x ,AE=m ,CF=n (当点D 与点A 重合时,我们认为S △ABD =0)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

中考专题——动点问题详细分层解析(一)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1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 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 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 GH=32NH=2132?OP=2. (3)△PGH 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情况: ①GP=PH 时,x x =+23363 1,解得6=x .经检验, 6=x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 ②GP=GH 时, 23363 12=+x ,解得0=x .经检验,0=x 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 ③PH=GH 时,2=x . 综上所述,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PH 的长为6或2.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2 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 H M N G P O A B 图1 x y

南昌中考数学压轴题大集合

一、函数与几何综合的压轴题 1.(2004安徽芜湖)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CD 都垂直于x 轴,垂足分别为B 、D 且AD 与B 相交于E 点.已知:A (-2,-6),C (1,-3) (1) 求证:E 点在y 轴上; (2) 如果有一抛物线经过A ,E ,C 三点,求此抛物线方程. (3) 如果AB 位置不变,再将DC 水平向右移动k (k >0)个单位,此时AD 与BC 相交 于E ′点,如图②,求△AE ′C 的面积S 关于k 的函数解析式. [解] (1)(本小题介绍二种方法,供参考) 方法一:过E 作EO ′⊥x 轴,垂足O ′∴AB ∥EO ′∥DC ∴ ,EO DO EO BO AB DB CD DB '''' == 又∵DO ′+BO ′=DB ∴ 1EO EO AB DC '' += ∵AB =6,DC =3,∴EO ′=2 又∵ DO EO DB AB ''=,∴2 316 EO DO DB AB ''=?=?= ∴DO ′=DO ,即O ′与O 重合,E 在y 轴上 图① 图②

方法二:由D (1,0),A (-2,-6),得DA 直线方程:y =2x -2① 再由B (-2,0),C (1,-3),得BC 直线方程:y =-x -2 ② 联立①②得0 2 x y =?? =-? ∴E 点坐标(0,-2),即E 点在y 轴上 (2)设抛物线的方程y =ax 2+bx +c (a ≠0)过A (-2,-6),C (1,-3) E (0,-2)三点,得方程组42632a b c a b c c -+=-?? ++=-??=-? 解得a =-1,b =0,c =-2 ∴抛物线方程y =-x 2-2 (3)(本小题给出三种方法,供参考) 由(1)当DC 水平向右平移k 后,过AD 与BC 的交点E ′作E ′F ⊥x 轴垂足为F 。 同(1)可得: 1E F E F AB DC ''+= 得:E ′F =2 方法一:又∵E ′F ∥AB E F DF AB DB '?= ,∴1 3DF DB = S △AE ′C = S △ADC - S △E ′DC =1112 2223 DC DB DC DF DC DB ?-?=? =1 3 DC DB ?=DB=3+k S=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方法二:∵ BA ∥DC ,∴S △BCA =S △BDA ∴S △AE ′C = S △BDE ′()11 32322 BD E F k k '= ?=+?=+ ∴S =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证法三:S △DE ′C ∶S △AE ′C =DE ′∶AE ′=DC ∶AB =1∶2 同理:S △DE ′C ∶S △DE ′B =1∶2,又∵S △DE ′C ∶S △ABE ′=DC 2∶AB 2=1∶4 ∴()221 3992 AE C ABCD S S AB CD BD k '?= =?+?=+梯形 ∴S =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2. (2004广东茂名)已知:如图,在直线坐标系中,以点M (1,0)为圆心、直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大全及技巧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竹溪城关中学明道银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一) 数学综合题关键是第24题和25题,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一)函数型综合题:是先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求解前已知函数的类型),然后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初中已知函数有: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和常值函数,它们所对应的图像是直线;②反比例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双曲线; ③二次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抛物线。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此类题基本在第24题,满分12分,基本分2-3小题来呈现。 (二)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没有求出之前不知道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是什么)和求函数的定 义域,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求x的值等和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一般有直接法(直接列出含有x和y的方程)和复合法(列出含有x和y和第三个变量的方程,然后求出第三个变量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代入消去第三个变量,得到y=f(x)的形式),当然还有参数法,这个已超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定义域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限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几何型综合题基本在第25题做为压轴题出现,满分14分,一般分三小题呈现。 在解数学综合题时我们要做到:数形结合记心头,大题小作来转化,潜在条件不能忘,化动为静多画图,分类讨论要严密,方程函数是工具,计算推理要严谨,创新品质得提高。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二) 具有选拔功能的中考压轴题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题目,其特点是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解法灵活。

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大集合

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大集合 【一】函数与几何综合的压轴题 1.〔2004安徽芜湖〕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CD 都垂直于x 轴,垂足分别为B 、D 且AD 与B 相交于E 点.:A (-2,-6),C (1,-3) (1) 求证:E 点在y 轴上; (2) 假如有一抛物线通过A ,E ,C 三点,求此抛物线方程. (3) 假如AB 位置不变,再将DC 水平向右移动k (k >0)个单位,如今AD 与BC 相交于E ′点, 如图②,求△AE ′C 的面积S 关于k 的函数解析式. [解]〔1〕 〔本小题介绍二种方法,供参考〕 方法一:过E 作EO ′⊥x 轴,垂足O ′∴AB ∥EO ′∥DC ∴,EO DO EO BO AB DB CD DB ' '''== 又∵DO ′+BO ′=DB ∴1EO EO AB DC ' ' += ∵AB =6,DC =3,∴EO ′=2 又∵DO EO DB AB ' '=,∴2 316 EO DO DB AB ''=?=?= ∴DO ′=DO ,即O ′与O 重合,E 在y 轴上 方法二:由D 〔1,0〕,A 〔-2,-6〕,得DA 直线方程:y =2x -2① 再由B 〔-2,0〕,C 〔1,-3〕,得BC 直线方程:y =-x -2② 联立①②得 2 x y =?? =-? ∴E 点坐标〔0,-2〕,即E 点在y 轴上 〔2〕设抛物线的方程y =ax 2+bx +c (a ≠0)过A 〔-2,-6〕,C 〔1,-3〕 E 〔0,-2〕三点,得方程组426 32a b c a b c c -+=-?? ++=-??=-? 解得a =-1,b =0,c =-2 ∴抛物线方程y =-x 2-2 〔3〕〔本小题给出三种方法,供参考〕 由〔1〕当DC 水平向右平移k 后,过AD 与BC 的交点E ′作E ′F ⊥x 轴垂足为F 。 同〔1〕可得:1E F E F AB DC ''+=得:E ′F =2 图①

数学中考数学压轴题(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 1.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4cm ,BE =5cm ,点E 是AD 边上的一点,AE 、DE 分别长acm .bcm ,满足(a -3)2+|2a +b -9|=0.动点P 从B 点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B→C→D 运动,最终到达点D ,设运动时间为t s . (1)a =______cm ,b =______cm ; (2)t 为何值时,EP 把四边形BCDE 的周长平分? (3)另有一点Q 从点E 出发,按照E→D→C 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1cm/s ,若P 、Q 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随之停止运动.求t 为何值时,△BPQ 的面积等于6cm 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 4y mx mx n =-+(m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B 在点A 的右侧,顶点为C ,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D ,直线CA 交y 轴于E ,且 :3:4??=ABC BCE S S . (1)求点A ,点B 的坐标; (2)将△BCO 绕点C 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B 与点A 重合,点O 恰好落在y 轴上, ①求直线CE 的解析式; ②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如图1,抛物线2 (0)y ax bx c a =++≠的顶点为C (1,4),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D ,其中点B 的坐标为(3,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点E 是BD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AE 交DB 于点F ,若AF=2EF ,求出点E 的坐标. (3)如图3,点M 的坐标为( 3 2 ,0),点P 是对称轴左侧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MP ,将MP 沿MD 折叠,若点P 恰好落在抛物线的对称轴CE 上,请求出点P 的横坐标.

数学中考压轴题大全(含答案、详细解析版)之欧阳语创编

【最新】中考数学压轴题大全 (安徽)按右图所示的流程,输入一个数据x,根据y与x的关系式就输出一个数据y,这样可以将一组数据变换成另一组新的数据,要使任意一组都在20~100(含20和100)之间的数据,变换成一组新数据后能满足下列两个要求:(Ⅰ)新数据都在60~100(含60和100)之间; (Ⅱ)新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与原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一致,即原数据大的对应的新数据也较大。 (1)若y与x的关系是y=x+p(100-x),请说明:当p=1 2 时,这种变换满足上述两个要求; (2)若按关系式y=a(x-h)2+k (a>0)将数据进行变换,请写出一个满足上述要求的这种关系式。(不要求对关系式符合题意作说明,但要写出关系式得出的主要过程) 【解】(1)当P=1 2时,y=x+() 1 100 2 x -,即 y=150 2 x+。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即P=12 时,满足条件(Ⅱ)……3分 又当x=20时,y= 1 100502 ?+=100。而原数据都在20~ 100之间,所以新数据都在60~100之间,即满足条件(Ⅰ),综上可知,当P=12 时,这种变换满足要求;……6分 (2)本题是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若所给出的关系式满足:(a )h≤20;(b )若x=20,100时,y 的对应值m ,n 能落在60~100之间,则这样的关系式都符合要求。 如取h=20,y=()220a x k -+,……8分 ∵a>0,∴当20≤x≤100时,y 随着x 的增大…10分 令x=20,y=60,得k=60 ① 令x=100,y=100,得a×802+k=100 ② 由①②解得116060 a k ? = ???=?, ∴()2 12060160 y x = -+。………14分 2、(常州)已知(1)A m -, 与(2B m +,是反 比例函数k y x =图象上的两个点. (1)求k 的值; (2)若点(10)C -, ,则在反比例函数k y x =图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动点问题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续61套)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01:动点问题 25. (2012吉林长春10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cm,BC=4cm,D、E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连结DE,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E-EB运动,到 点B停止.点P在AD的速度运动,在折线DE-EB上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过点P作 PQ⊥AC于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线段AC上.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为______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求t的值.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4)连结CD.当点N于点D重合时,有一点H从点M出发,在线段MN上以2.5cm/s 的速度沿M-N-M连续做往返运动,直至点P与点E重合时,点H停止往返运动;当点P 在线段EB上运动时,点H始终在线段MN的中心处.直接写出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H落在线段CD上时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t-2。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2)a,当点N与点D重合时,此时点P在DE上,DP=2=EC,即t-2=2,t=4。 ②如图(2)b,此时点P位于线段EB上. ∵DE=1 2 AC=4,∴点P在DE段的运动时间为4s, ∴PE=t-6,∴PB=BE-PE=8-t,PC=PE+CE=t-4。 ∵PN∥AC,∴△BNP∽△BAC。∴PN:AC = PB:BC=2,∴PN=2PB=16-2t。 由PN=PC,得16-2t=t-4,解得t=20 3 。 综上所述,当点N落在AB边上时,t=4或t=20 3 。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有两种情况:

中考数学压轴题大集合

一、函数与几何综合的压轴题 1.(2004安徽芜湖)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CD 都垂直于x 轴,垂足分别为B 、D 且AD 与B 相交于E 点.已知:A (-2,-6),C (1,-3) (1) 求证:E 点在y 轴上; (2) 如果有一抛物线经过A ,E ,C 三点,求此抛物线方程. (3) 如果AB 位置不变,再将DC 水平向右移动k (k >0)个单位,此时AD 与BC 相交于 E ′点,如图②,求△AE ′C 的面积S 关于k 的函数解析式. ~ [解] (1)(本小题介绍二种方法,供参考) ' 方法一:过E 作EO ′⊥x 轴,垂足O ′∴AB ∥EO ′∥DC ∴ ,EO DO EO BO AB DB CD DB '''' == 又∵DO ′+BO ′=DB ∴ 1EO EO AB DC '' += ∵AB =6,DC =3,∴EO ′=2 又∵ DO EO DB AB ''=,∴2 316 EO DO DB AB ''=?=?= ∴DO ′=DO ,即O ′与O 重合,E 在y 轴上 图① 图②

方法二:由D (1,0),A (-2,-6),得DA 直线方程:y =2x -2① 再由B (-2,0),C (1,-3),得BC 直线方程:y =-x -2 ② 联立①②得0 2x y =??=-? 》 ∴E 点坐标(0,-2),即E 点在y 轴上 (2)设抛物线的方程y =ax 2+bx +c (a ≠0)过A (-2,-6),C (1,-3) E (0,-2)三点,得方程组426 32a b c a b c c -+=-?? ++=-??=-? 解得a =-1,b =0,c =-2 ∴抛物线方程y =-x 2-2 (3)(本小题给出三种方法,供参考) 由(1)当DC 水平向右平移k 后,过AD 与BC 的交点E ′作E ′F ⊥x 轴垂足为F 。 同(1)可得: 1E F E F AB DC ''+= 得:E ′F =2 方法一:又∵E ′F ∥AB E F DF AB DB '?= ,∴1 3DF DB = S △AE ′C = S △ADC - S △E ′DC =1112 2223 DC DB DC DF DC DB ?-?=? ( = 1 3 DC DB ?=DB=3+k S=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方法二:∵ BA ∥DC ,∴S △BCA =S △BDA ∴S △AE ′C = S △BDE ′()11 32322 BD E F k k '= ?=+?=+ ∴S =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证法三:S △DE ′C ∶S △AE ′C =DE ′∶AE ′=DC ∶AB =1∶2 同理:S △DE ′C ∶S △DE ′B =1∶2,又∵S △DE ′C ∶S △ABE ′=DC 2∶AB 2=1∶4 ∴()221 3992 AE C ABCD S S AB CD BD k '?= =?+?=+梯形 ∴S =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2. (2004广东茂名)已知:如图,在直线坐标系中,以点M (1,0)为圆心、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