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笛卡尔

方法论-笛卡尔
方法论-笛卡尔

《谈谈方法》

笛卡尔

【全名为《谈谈正确引导理性在各门科学上寻找真理的方法》。文章以半自传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作者新的哲学方法及其形成过程。作者从几何学和代数学的优缺点总结出四条原则:(一)不要把任何事物看成是真的,除非对它已经认识清楚了。(二)要用逐步分析的方法系统地解决问题。(三)思考时,由简到繁。(四)要彻底复查一切,做到确实无遗漏。在四条规则中,作者指出了三种具体的方法:怀疑的方法、分析、演绎和列举推理的方法。尤其主张普遍怀疑,认为一切都可怀疑,只有怀疑者本身不可怀疑,从而得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公式。对于作者,怀疑和怀疑的克服学说是哲学的入门途径,这种学说的锋芒是直接针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院哲学,因此被誉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宣言。】

第一段

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中,惟有健全的理性是为人人所最均等分有的。因为每一个人都认为他已经充分地有了这种天然的禀赋,所以甚至那些在任何别的事上最难感觉满意的人,独在理性方面除了他们所已有的外,通常也更不望再有多求。?在这件事上既然不像人人都会

犯错误,这便可以证明正确的判断力和分辨真伪的能力,即所称为健全的常识或理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共有之物。这样看来,我们彼此之所以有不同的意见,并不是因为我们当中某些人比其他的人赋有更多的理性,乃是纯粹因为我们把思想引领到不同的路线,以及各人所注意的对象并不相同。仅有一个元气充健的心性是不够的,主要的条件是要能善于运用。最大的心性可能造成最高的优德,也可能造成最大的恶行;那些行走缓慢而遵循正径的人,可以比那些飞奔疾驰而背离正道的人有更真实的进步。

至于我自己,我从来没有幻想到我的心性比其他一般人更完全。相反地,我毋宁常希望我自己跟一些别的人能够同有敏捷的思想,或清晰明了的想象力,或充沛与持久的记忆力。除了这些之外,我再也想不出有任何东西可以帮助完成心性的功能。理性或常识即是造成人之所以为人,和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唯一事物,我便相信它是全部为人人所同有的。在这一点上,我采纳一般哲学家共同的意见,认为程度多少的差异,仅可以在偶然的意外的事上发生,但是在同一种类之内,一切(个体)的本性或(格式)(Form)却无分别之可言。

然而我可以毫无踌躇地说,我特别幸运,早在童年时代便已踏入沉思和爱好金玉良言的途径,由此而理出了一种思想方法。藉着这种思想的方法,我认为我已经有了一个在我平凡的才能和短促年寿里可以充分地逐步增进知识,以达于最高峰的工具。因为根据我经验的成果,虽然我已经有一样不是徒劳无益的,但是我却在追求真理已经获得的进步上,得到了无上的满足,而且不自禁地怀抱着一种未来的希

望,相信在人类一切的事业中,如果有任何一种是真正高贵而重要的,那便是我所选择的事业了。

然而我很可能有错,以至于将一块小小铜片和玻璃误认为黄金和钻石。我深知我们是如何地容易在与我们本身有关的事上发生迷惘之见,同时也深知我们是如何地应当置疑于外人友辈对我们的褒扬之词。但是我将尽力在这个方法论中讲述我所依循的途径,并且描绘我的生平,以便让每个读者各加自己的评论。这样我便可以从众人的意见中获得新的指示,把它拿来加入我所惯于采用的思想方法中。

因此,我的计划并不是要在这里指示一个为要善用理性人人都当遵循的方法,乃是仅愿描述我自己如何督导自己的理性。凡是以教师自居的人们,很自然地要以为自己比受教的人更有熟练的技能;所以他们如果在很微小的事上发生了错误,便应当受人指责。但是这个小册子既然只是一个历史的或故事的叙述,其中除了一些或者值得仿效的范例之外,多半恐怕是不大适宜采用的。所以我希望这个小册子能够有助于一些人,而无害于任何人;也希望凡读它的人,还能同情我的直爽和坦白。自童年时代起,我始终是与书文为伍。为了有人会这样说服我:书文是足以帮助人生旅

程上所必需而甚有益的那种清楚而确实的知识,所以我那时如饥似渴地向这方面求教。可是当我完成了全部学习的课程以后,按照常例正式合格而被列入于学者之林的时候,我却全然改变了我的见解。因为我发现自己被卷入了怀疑与错误的漩涡中,深觉在致力追求学问方面惟一的进展,乃是发现了自己每一件事上的无知。然而我当时是在欧洲一个很著名的学校里求学,并且认

为,如果世界上真有博学多闻的人,我那学校里必然也有。我在那里学完了一

切别人所学的,却对学校所讲授的各种科学都不满意。我在正课之外,又加读凡能到手而又被誉为讨论各种最新奇和珍贵的知识的书籍。那时虽然有些同学已被学校聘请来接替我们几位教师的职位,但是我深知一般人对我的评论:我从未发觉有人认为我是比不上任何其他的同学的。总而言之,我认为我们的时代,在坚强头脑的人看来,是与任何已往的时代一样地昌明和鼎盛。因此,我便毫无拘束地决定以我自己作为评判其他一切人的标准,而且也断定世界上并没有如我从前所会置信的那种十足确实性的科学广泛存在。

但是我那时依然重视着学校里的各项功课,我深知学校所讲授的各种课程,如

语言是了解古代著作必要的工具;小说的温婉,可以激发心灵;历史上可资纪念的事迹,不但可以提高思想,如果加以品味,也足以有助于是非的判断;读珍贵的书籍,犹如与先贤相对,甚至是一种仔细而具有条理的对话,使我们获得作者自己思想的精华;雄辩术有其无比的气势和优美;诗词韵文有其荡魂的柔和与愉悦;数学以其多种缜密的发见,不但可以满足一般好学多问的人,也可以促进各种艺术的发展和减轻人生的劳苦;伦理的著作包含许多非常有用而引人入德的教训和勉励;神学指示我们上天堂的路;哲学教我们谈论一事物俨若已把握了真理,并使那些学识较浅的人心生仰慕;法律、医学以及其它科学,给凡是研究它们的人,带来了荣誉和财富。综括地说,一切的学问,甚至于即使充满了迷信和错误的学问,都值得我们去注意研究,以致可以判定它们的真正价值,并且避免受欺骗之害。

但是我那时相信,我已费了足够的时间去学习语言。并读过先贤的著作,以及

他们的历史和寓言。因为和古人对话几乎与旅行无异。明了其他各国不同的风习是

一件很有益的事情,因为如此我们便可以对自己的国家作较正确的评论,并可避免以为凡与我们风习不同的皆可为笑与不合理的偏见--凡是经验中限于本国的人,常不免有这种偏见发生。从另一方面说,我们若过于花费时间在异国旅行,便成了自己国家的陌生人;并且凡对古代的风尚过于爱好的人,则于现代的习俗往往茫然无知。除此之外,小说的描写使我们幻想许多不可能的事情以为实有,甚至那些最忠实的历史记载,即使它不全作曲解。或每侈饰浮词以增加其阅读兴趣,至少也常常删除了那些最卑微和不动人的事迹。以此,凡是诚受采录的,并不能代表历史的真相;因而那些以历史记载中的例证作为行为规范的人,便更容易堕入那传奇小说中侠士式的狂妄与幻想,而希冀实现出乎自己能力之外的图谋。

我那时对雄辩术有很高的估价,对诗词作品也热爱欲狂。但我认为这两者都出自天才,而不是由学习得来的果实。那些理性力特殊,而又能善于明晰敏巧地表达其思想的人,虽然只会讲地方不列颠方言,而完全不懂演说和修辞规则,却经常是最能说服别人,使别人相信他所提出的真理。那些富有动人的幻想而又善于绮丽和谐地把它表达出来的人,纵使不谙词章韵律,却不失为第一流的诗人。

我那时对数学有特殊的爱好,为了它的推理具有精确和明证的特

长。但是我当时还不会确实了解数学的真正用途,而以为它仅在机械技术的发展上有其贡献。我惊奇着:为何人类在如此坚强稳固的数学基础上,没有建造出更高的层楼。另一方面,我常把古代伦理学家的著作,比作专以沙泥为根基的瑰宫琼殿:它们列举美德之名,颂扬为大地上无可伦匹的无上珍品,然而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一个衡量德性的充足标准;而且其中所称为美德者,往往不过是无情,或骄傲,或失望,甚至杀亲的行为而已。

我那时也敬仰我们的神学,并且和别人一样地希望能上天堂。但是,既然有人万分确凿地这样告诉我,说人类不分智愚,都不容易踏上天堂的路,而导入天国的启示真理,却也不是我们所可了解的;因此,我便未敢以我脆弱的理性来作研究神学的尝试。我认为非有自天而降的特殊济助和超人的资格,研究神学而有成是属万不可能的事。

至于哲学,除了下面的几句话,我不愿多说什么。根据我的观察,虽然若干世纪以来最著名的人都在研究哲学,但是直到今日为止,没有一个哲学上的问题不是仍在争论之中,所以也没有一个不是可以脱于怀疑。因此,我那时并未希望自己有哲学上的成就比别人大。此外,既然每一个问题只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而学者却往往有若干彼此冲突的意见,我便决定把一切只具或然性的论断,看作近乎完全错误。

至于其它的各种科学,既然都是哲学中借得它们的原理,我便断定在那么不稳

固的基础上,必不能建造出坚实的屋宇来。所以不论科学所能给予人的名誉或财利,都不足令我决心去研究它,因为,感谢上帝,我那时的环境,并不迫使我拿科学作为商品来增加我的资产。

虽然我未必承认自己是一个蔑视虚荣的犬儒学者,但是我却把那些只能由假冒和藉故的手段而获得的荣誉看得十分轻淡。总而言之,我想到我所了解的这些虚伪科学的价值,徒足令我对一炼丹术者的应许、占星卜士的预言、魔术家的哄弄,退避三舍,提防上当,或是对于那些自称内行而实一无所知之人的巧计和矜夸,望而却步,免致受欺。

为了这些缘由,当我的年龄达到了不再直接受教师约束的时候,我便完全放弃

了书本的学习,并决志向一切科学告辞,以便专心一志地从事"认识自己"和关于大社会的学问。我利用我青年时期剩余的年月四处旅行,走访宫廷和军旅以及结交各阶层各异兴趣的人,汇集各种各式的经验,在幸运给我安排的各种环境中考验我自己,特别是审思我所经历着的事物,以期获得确实的改进。我觉悟到我可以在每一个人对他的亲自感着兴趣的事物上之推理,发现更多的真理,因为如果他的断论是错误的,他便要自受其罚。然而那些坐在书斋内的博学之士所推论的事物,反倒不能给人以真理,因为这些都是无关实际的空论,对他本人几乎毫无益处,除了离开常识愈远愈能增进他的虚荣之外。如果他要把这些空论与玄想变成比较或许可能,并非使他运用极大的智慧与技巧不可。除此之外,我时常抱着一个极大的愿望便是要知道如何辨别真伪,以便很清楚地判定人生的正途,并且坦然无惧地向此迈进。

诚然当我审察其他民族的风习和好尚,也几乎没有发现一件可称令人心折的定案,并且他们自己亦常有彼此不同的意见,正与一群哲学家们自相矛盾的主张没有什么两样。我从那研究所得的最大益处乃

是留心到:虽然有许多我们认为是狂妄可笑的事,却不约而同地在其他伟大的

国家里被采纳和嘉许。这就使我学会了如何避免对那些仅由先例和风俗而折服我的,全不信以为真。因此,我逐渐地脱离了许多的错误。这些错误,不但十足可以削减我们本性上的聪慧,也可以大量地剥夺我们听顺理性的本能。但是在我这样好几年研究人类社会的情形和结集若干经验之后,我终于决志拿我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利用我思想的一切能力,来选择我所应当遵循的途径。从事这种事业,使我收获颇大。然而如果我没有出国旅行,或抛弃书本,就不会有这样的成功。

第二段

我那时候正在德国。我之所以到德国去,是因为那里已发起了那现在仍在进行着的战争。当我由皇帝加冕大典回到军队里的时候,严冬的临到使我留阻在一个地方。在那里既然没有什么社交活动,也颇私幸没有任何杂虑和激动来搅扰我,我便终日独自匿身于一个设有火炉的房间里,聚精会神地审察我的思想,这时来到我脑海中的第一个思想是:由许多人执笔而章段不相连贯的著作,终不如由一个人写成的那么完善,例如我们看出凡是由一个工程师设计和建造的房屋,往往都是比那由几个工程师出主张的来得美观而合用,因为后者常不得不拿旧墙故壁,勉强供作并不出自他们原定计划之用的缘故。

同样,凡起初不过是小村邑,经过相当时间,而现在已变成了大城市的地方,若

与纯由一个工程师专家自由设计,而在平原之上建造成功的大城市相比较,则其悬殊霄壤可想而知。当然,如果我均把其中的建筑物作个别的观察,古老城市和建筑物往往可以与现代城市里的建筑物两相比美,甚至超而过之。但是当一个人看到古老城市建筑物的情形:这里一大排房子,那里一小排房子,加上弯曲不直和大小不一的街道,他便会觉得那里的排列完全出于偶然,而不是出于有理性思想的人工设计。

虽然在一切时代中,各城市都有专门的官吏来统管一切私人房屋的建造,以便

对于全城的美观有增无减,而结果终仍不能合于理想,由是人们可以知道若只利用别人的旧材料,工作之达于完善是如何地困难了。再者,我常想象到:有一些由半野蛮生活而慢慢演进到文明地步的民族,他们因受了特种罪案和争讼的痛苦经验,而迫于逐步地设立并改进他们的法例。由此之故,这些民族其制度文化,终远不如从一开始组织社会便可遵守那由智慧的立法家所订立的法制的一些民族,得以达到完善的境地。

这样,我们可知那持有由上帝直接设立之教规的宗教,与一般其它的宗教相比较,必有无可比拟的超越性。论到人事方面,我相信古时斯巴达(Sparta)的兴盛,并不是由于它法律的备臻完善,因为它实有许多条例非常古怪,甚至与道德相抵触。但是由于它一切律条制

订纯出一人之手,因而同具一个目的,而得总束民心。根据这一切的理由,我就认为书本内所讲论的各种科学--至少那些根据悬想而无事实证明的科学理论--既然是逐渐地由许多不同的个人意见所凑成的,所以如与一个有天禀理性的人,以其自然和无偏见的判断力,由自己实地经验中所得到的简明推论来比较,自不免离真理更遥远了。再者,我们都是经过了由婴儿到成人的阶段,并且必然在其间某一时期受了本人欲望和家教师长两方面的支配,这两者的指使又常彼此矛盾,且或者都不见得很健全。于是我进一步决定:要我们的行使判断十分正确或坚实可靠,是几乎不可能的事。除非我们一出世便有成熟的理性,而且始终只遵循这理性而行,那我们的判断当然就要好得多了。

当然,通常我们不大会把一个城市里所有的房屋加以全部拆毁,而根据别一种

的新设计另起炉灶,以求达到全市的美观。然而私人拆毁自己的房屋以图重新建造,以及为了避免日久坍塌,或根基动摇的危险,以致不得不把它拆毁,这却是常有的事。根据这个例证我就看出,如果一个私人为求弥缝及修正本国的缺陷,而竟想根本改变它,或全部摧毁它,那自然是颠倒错误的举动。同样,我们也不能这样地彻底改造各种科学,或在学校中讲授科学的次序。但是,至于我个人多年来所持的私下意见,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却是立时决定把它们都扫除净尽,以便可以采纳比它们更正确的新见解,或在经过我理性考验之后,证明旧的还不错就再重新采纳它。这样做,我坚决地相信,在引导自己的生活上,必要比之建立于旧根基,和依赖我自童年时代

所一向相信的理论有更大的成功,因为虽然我知道采取这种方法行事有各种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并不是不可补救,而与在轻微地改良社会时所遇到的困难相比较,它们真是渺乎其小了。凡是巨大的形体一旦坍塌,便很难再树立起来,甚至仅仅一次剧烈动摇之后,也难再次被扶直。其倒塌必然造成很大的灾祸。如果国家的法制具有缺陷的话(而它们彼此的矛盾抵触,也足够证明它们都有缺陷存在),一般的风俗习惯无疑地已使那些缺陷不大引起人民的反感,甚且把这些缺陷完全回避掩饰过了,或在无形中为之纠正若干,比之贤哲明达出而领导改革的还更有效。

简而言之,我们宁愿容忍有缺点的制度,而不愿见其变动至不得不予以革除。

这有如回旋于群山之中的通路,经过不断地踏用之后,它们逐渐地变成了光滑宽敞的大道。这种山道虽然弯曲回旋,但是徜徉其间,比之直爬山岭,下入深谷,以求行走直路,要好得多了。

因此我绝不赞成那些不肯安定而老是主张改良社会的人。他们无论在门第上讲,或在机缘上讲,都毋劳其担负管理公众事务的职任,但是他们偏爱东奔西走忙忙碌碌地叫嚣改革。如果我想到在这个小册子内,有任何地方足以把这种错误归于我的话,我将绝对不会让它出版。我不过计划革新我个人的见地,把它建造在纯属我自己固有的根基上。我对所成功的虽多少感觉满意,而写这个小册子给大家披览,但是我并未存心叫人去仿效我的作法。那些从上帝那里得到更多天才

禀赋的人,或许怀抱着更崇高的计划,但是为一般的群众着想恐怕就是我现在

所作的这一点了。在他们看来都算是太冒险而难以模仿了。论到决心放弃本身从前所持的全部意见和信仰,就是这一个单纯的决志也不是人人所应当做的。大多数的人可分为两种,而这两种人都不适合于这种决定。第一种是那些过于相信自己才能的人,他们都是仓猝地下判断,无耐心作系统的思想。这种人一旦怀疑自己一向所保持的信念,离弃了平坦康庄,便永远不会知道如何行走那直通捷径的羊肠小道,终于

迷失方向而彷徨终身。第二种人是具有足够的觉感或虚心,以至于承认在分辨真伪的事上,别人比他自己更能干,所以应多多领教,并以毋宁信服别人的意见为满足,而不愿依凭自己的理性去追寻更正确的实际。至于我自己,假使我从来只跟一个教师学习,或是向不熟悉自从有史以来所流行于一般伟大学者之间的学说是怎样分歧百出的人学习,那现在我无疑地也是属于第二种人。然而,我远在大学读书的时期,就深知任何一种意见,无论它是如何荒诞离奇,只要能够想象得出,没有不是曾经被哲学家所提倡过的。后来在我的四方行役中,我才看出那些与我们保持绝对相反意见的民族,并不因此就是野蛮凶悍的民族;相反地,他们和我们一样或比我们更多善用理性。我同时也注意到:一个人既然有一样的理性,但是如果他生长在法国或德国,便和他生长在中国人或其他野蛮人中所养成的品质和性格大不相同。同时有些时装的样式,在10年前颇受人们欢迎,在10年之内可能再受欢迎,但是往后却被看作放诞可笑。因此我便推想:我们的意见极大多数是以风俗习惯和已有的成例为依据,而少以

准确的知识作根据,而且无论如何,大多数人的同意不一定就能保证那些不易被发现的真理,因为这一类的真理,大多都是一个人单独的寻获,而很少是许多人的集体发见。同时我既然在大众的意见中,寻找不出任何一种值得选取的,我便迫于无奈而以自己的理性为人生的向导了。

但是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在黑暗中孤独行走的人,所以我决志慎行慢步,这样即使我没有很大的进程,至少就不至于跌跤。甚或有些不受理性的指示而爬进我信念中的学说,我尤不愿随便一裹脑儿摒弃它们,必先要费充足时间来考察我正在进行的工作,并且追寻正确的方法,藉以获得我能力所能达到的知识。当我年纪尚轻的时候,我便在哲学的范围内研究逻辑,在教学的范围内研究解析几何和代数。这三门学艺或科学,据我看来应该对我的计划有帮助,但是经过详细的研究之后,我便发见逻辑学的三段论法等许多法则教条都只能解释我们所已了解的东西,或像拉勒氏(Lully)所发明的机器一样,可以帮助讲解(不下断定)我们所不懂得的事物,而不能用以采究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固然逻辑学含有若干正确和卓越的定律,但是也有许多有害或无需要有的糟粕混糅杂存,以至于在其间分辨真伪,困难不亚于从一块粗

朴未经雕刻的大理石中分开一个明晰的塑像来。至于古代的解析几何和今世的代数学,除了双方都是讨论高度抽象的东西而显然没有实际用途之外,前者只限于玩弄圆形,以至于叫人非使想象力感到极大疲劳,便不能运用其理解;而后者则全部被限制于某些定律和方

程式中,结果只形成一种既混乱而又模糊的科学,以至于不但不能栽培心智,反倒有碍于其发展。为了这些原故,我那时才决心寻找一种新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上三种科学的长处,而没有它们的缺点。而且,正如繁多的法令常常成为增加犯罪的藉口,因而一国的盛治毋宁系乎律文之简而执法之严。同样,我想也无须逻辑学所由构成的大多繁复规条,而只采取下列四项定律,并以坚决不移的态度,严格地在任何事上从不违犯它们。这样作,我相信即能满足我的需要了。

第一条,在不清楚明白知道某件事为真之前,就绝对不要接受它。换言之,即谨慎地避免卤莽和偏见,并除了那呈现在我的理性之中既极清晰明了,而又毫无怀疑余地的事物之外,不作任何其它的判断。

第二条,要把每一项在审察中的困难,尽问题所许可地划分成若干部分,好达到充分的解决。

第三条,要按次序引导我的思想,由最简单和最容易明了的事物着手,渐渐地和逐步地达到最复杂之事的知识,甚至在那些本质上原无先后次序的事物,也为假定排列层次。

最后,在每一种研究上,枚举事实要那么周全,而且审查要那么普遍,但可确实

地知道没有任何遗漏。几何学家为了证明最困难的问题,总是利用一连串简单而容易的推理而达到结论,这事使我联想到:凡属人类知识范围之内的事物,也是同样地彼此跟踪相衔锁的。只要我们不把假当真,又始终在思想中保持由此一真理推断彼一真理的必要次序,那末世界上便不会有高远而不可达到的知识,或不会有

隐藏而不能发现的真理了。因此没有经过多大的困难,我便决定了必须由某种事物开始,因为我早已知道应当由最简单和最容易明白的事物下手。想到已往在各科学中寻求真理的人们,唯独数学家才发现了真正证明的方法,即确实而有证据的推理,而他们之所以有这些发现,无疑地是为了他们在研究的时候,采用了由浅入深和由简而繁的定律。但是我之所以采取这种方法,并未企图有其它的利益,只希望养成自己的思想使得接受好真理,唾弃虚假和不健全而已。但是我并没有为了这个原故,就计划研究数学范围内的各项特种科学。根据我的观察,虽然这些特种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各各不同,但是它们的手续却是一致的,就是都要把本科对象所寓有的种种关系或比例加以研讨揭示,如此而已。所以我就觉得为了达到我的计划,最好是尽可能概括地来研究这些关系。而不论及它任何特殊的事物,除非那些事物是极有助益于明了这些关系,而我亦不要使这些关系受限制于那些事物,好使我以后可以更适宜地把这些普遍关系应用到其它各种相宜的事物上去。再者我观察到,为了明了这些关系,我有时需要把它们一一作个别的研究,有时则只要雇它们,或把它们作一综合而论。所以我认为,为要更有效地把它们作个别的研究,我就应当把它们看作介于直线之间的关系,因为世上再没有比直线关系更简单或更容易想象和明晰感觉到的东西了。从另一方面说,为了把它们蕴蓄在记忆里,或包罗它们的整体,我应当以最简明的格式来表明它们。藉着这种方法,我相信可以获得解析几何学和代数学的精华,而且可以藉着它们两者彼此的长处,来纠正它们彼此的短处。

实际上,我可以毫无拘束地说,我切实遵行这几项定律的结果,使我很轻易地清理了这两种科学所包含的一切问题。我既然由最简单和最普通的事物着手,并以每一种所发现的真理作为帮助发现其它真理的法则,所以我在两三个月的研究之内不但解决了从前认为极其困难的问题,而且对那些我仍旧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最后也好像看出了可能解决的方法和范围。在这里我并不是夸大其词,因为既然每一件事只有一个真理,所以凡发现了那一个真理,便知道了那一件事的全部真理。例如一个小孩子在学会了算术之后,如果他依照法则计算一个加数,他便不妨大胆地自信,就在这一实例中他已经发现了人类的才智所可能发现的一切。总而言之,那教人遵照事物的正当次序,并列举事物的详细条件的研究方法,正是包括了一切使算术法则成为准确无误的方法。这种方法使我感觉最满意的地方,是因为藉着它可以很有把

握地在一切事上运用我的理性,即使不到绝对完全的地步,至少也达到了我的能力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除此以外,我觉得藉着这种方法,我的思想可以渐渐地从那事物得到更清晰和更明了的概念;而且我既然没有把这方法限制到任何特种的事物上去,所以我也希望把它用来解决其它科学中的困难问题,可不亚于用它解决代数学上的问题。然而我并未敢因此就企图立刻考察各项科学中的我所见到的一切困难,因为那不免违反上述方法所规定的次序。但是我认为,既然一切科学的原理都是来自哲学,而在哲学中我从未发现任何准确的理论,所以我便觉得我的第一要务是建立哲学的原理。可是我很知道为

哲学创造原理是一件重大无比的事,而且极容易坠入卤莽或成见的危险中去。况且我当时才值23岁,所以我想到应该等我达到比较成熟的年龄,并先用充分的时间从事准备。在准备的事项中,我要一方面从我的心中抛弃一向所接受的一切错误的意见,一面又搜集各种不同的经验,作为我推理的材料,同时在运用我所采择的方法上不断地训练自己,以求达到更能纯熟利用它的目的。

第三段

最后,在没有开始重建我们现在所居住的房子之前,若仅把这房子拆毁,把重建的材料和建筑员工准备齐全,或是根据事前缜密设计的图样而由我们真的亲自动手,这都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同时准备另外一座房子,以便在重建工作进行的时期可以很舒适地住在里面。这样一来,我便可以在行动上不致傍徨失措。纵使我的理性不许我即作最后判断,并且为要使我生活的前途或可造成最大可能的幸福,我就整理出了一套暂定的道德法典,其中包含了三四个格准。现在我愿意把它们介绍于后,以供大家研究:第一,是要服从我自己国家的法律和风俗习惯,始终保持我从童年时代靠上帝的恩典所学到的那些宗教信仰,并且在其它的事上,都以同胞中明达诸贤所同意而采纳的最中庸而远离极端的意见来督导我的行为。因为,我既然已经开始以我自己的意见为虚空无用,而愿意把它们详加考核,所以我深信在过渡时期,最好是遵从那些明达诸贤的意见。而且虽然在波斯和中国无疑

地有些人与我们中间的人是同样地贤达,但是为图方便起见,我就认为我应当以那些与我必定同处在一个社会的人的意见作为我行为的规范。

同时,我觉得要查明这些人的真正意见为何,我毋宁应当考察他们的行为,而不应当只听他们凭口讲说。这是因为在我们腐败的习俗中,不但很少有人愿意全部吐露他们所相信的,而且因为有很多人并不自知他们所相信的是什么。其实那使我们相信一件事物的思维作用,和那使我们知道我们相信某件事物的思维作用是两件不同的事,因此可以有这个而没有那个。再者,在不同的人所采纳的不同意见中,我之所以选择其最中庸的,不但是为了它常最便利于实行,而且可能是最好的(因为一切极端的意见通常都有弊端),也是为了我如一旦坠入错误之中,便可以离正道不太远,这样总比错误地选择某一个极端好得多。我特别把剥夺我们某些自由的一切约束划入极端之列,这并不是说我不赞成用法律来防范那些意志薄弱的人发生动摇变卦,因而许可双方在企图达成一件美好的计划时互立誓言,互订合同,以便彼此忠信守约,甚至为了通商贸易的安全而批准同样性质的誓约,虽然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无关于道德。但是我在地球上未曾寻见完全比变化还优越的任何事物;同时,我自己也希望渐渐地改善我的诸多判断,而不让它们停滞退化。

所以我认为,若因为前时曾赞许过一事,就必须以后也赞许它--

其实那件事或许已经变了质,或者我自己已经对它不再作同样的估价--那不免是严重地冒犯了我们的良知。我的第二个格准是:在行动上我要尽量坚定不移。倘一旦采取意见之后,虽是最可怀疑的,却要像最可靠的意见一样坚持到底。在这一点上,我仿效旅客的榜样。当旅客们迷途于森林中的时候,他们就不应当徘徊不定,更不应当停留一处而动。他们应当一致地朝着一个方向一直前进,不以任何轻微的理由而改变,即使这个方向的选择,在起初纯乎出自偶然。因为这样做,即使他们未能达到真所希望的目的地,他们在最后至少会达到一个总比呆在森林中心更好的地方。同样,我们生活的行动常常是不许可有所耽延的,所以当我们无法决定什么是真确的意见时,无疑地应当根据最大或然性的意见而行动。甚至当我们不能决定在两种意见中哪一种有可能较大的真确性时,我们也当选取任何其一,而以后在有关实际

的行动方面,把它当作完全真正确实的意见,而不再去怀疑它了,因为那使我们决定选取它的理由本身,确是十分真实的缘故。后来,这个原则十足地使我避免了那些意志薄弱动摇不定的人每在良心上所感到的痛悔。他们今日所采纳而认为美好的行动原则,次日就把它放弃而认为不好了。

我的第三个格准是:始终要勉力克服我自己而不是命运,要改变我的欲望而不是世界的秩序;并且一般地说来,要使我惯于相信除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之外,没有一件事是绝对地归我们支配的。所以当我们对于身外的事尽了最大的努力之后,而毕竟失败了的,单就我们来

说,是绝对不可能再成功的了。我认为只有这条原则也尽足以防止我会奢望我所不能得到的事物,而因此给予我安心乐意。因为既然我们的意志本来很自然地仅在追求我们的理性所认为可以得到的那些东西,那末很显然地,如果我们把一切身外的财物都认为是在我们的权力之外,我们就不会再因为原非由我们的过失而缺乏那些好像我们一生下来就当享有的财物而心抱感伤,就如同我们并不因为中国或墨西哥王国之不属于我们而感伤一样。这样一来,我们必然不会再在病痛中希望健康,或在监牢中希望自由,犹如我们现在不希望保有如钻石一般不可朽坏的身体或生双翼以展翅飞腾高天。但是我承认,为要使我们的思想习惯于这样地观察一切事物,长期的锻练和屡次的默想是必要的。我也相信那些历代哲学家之所以能超越命运的支配力,在痛苦与贫困中自得其乐而使鬼神都羡慕不已,其秘诀端在于此。因为他们既在随时注意到大自然所命定他们能力所及的限度,他们便完全信服除了自己的思想之外,没有一件事是在他们的权力范围之内的。这种信念的本身已经足够阻止他们对其它的事物怀抱任何奢望,他们又对控制自己的思想是那么完全,使他们因此而估量自己比那些纵受大自然及命运之厚遇,而因缺少这种控制自己思想的哲学就永远不能实现他们欲望的人更富足,更有权力,更自由和更快乐。

最后,说到这个道德法典的结论。我那时也想到查证人类在今生所有各种不同的职业,以便选择其中最好的。我无意评论别人的工作,但是至于我自己,我深信最好是继续我一向所致力的事业,那就是一生

培养我的理性,并且根据我已制定的方法,尽力追求真理。这种方法自我开始利用以来,便成了我极度满足的泉源,以致使我相信比这更完全和更清白的快乐,在今生是不可能享有的了。而且藉着这个方法,我每日发现我自己以为重要,而一般人通常所不知道的真理,由此而发生的喜乐占据了我的内心,以致使我对于其它各种的事都全不感兴趣。况且上述三格式的惟一目的,只在帮助我继续自我教育的工夫。因为上帝既然赋予我们每人一些理性底光明以作辨别真伪之用,我就认为我应当无时无刻从不以别人的意见为满足,却要先尽我固有的资格来运用我自己的判断力,以考验那些意见。而且我也不能绝无踌躇地径直采用那些意见,而不去想象世上竟还有比它们更准确的好意见存在着,而甘放弃我自去寻求获得的权利。总之,我所循行的道路必须要使我觉得确实获致我能力所得企达的一切知识,以及我所能希望获得的最大量的真正好处,否则我便不可能控制我的欲望,或是感觉满足。既然我们的意志之所以追求或回避某一事物,是完全由我们所了解的把那件事物看作善或恶以为转移,那末只要有正当的判断力就必有正当的行动,而如有最正确的判断力,也必有最完善的行动,就是获得一切美德,以及我们能力所能达到的具有真正价值的一切。要是我们对于获得这些事物有了把握,就很自然地能感到心满意足。

我既为自己制定了这些格准,并把它们同我宗教信仰中那些占据首位的真理并列而予以保留,我便最后决定现在可以很自由地着手抛弃我尚持守着的意见了。但是我希望若与世人交结来往,不再继续那

使我发生这些思想的退省生活,就能更顺利地完成这一件工作,所以我在冬季尚未结束之前又开始旅行了。在以后的9年中,我除了到处漫游之外,什么都没有作。我不希望充作世界大舞台上演剧的一名演员,而只希望作个旁观者。我既然决定在每件事上特别考查那些值得怀疑并且产生错误的地方,我便渐渐地把那些向来攒在心中的一切错误都从根铲除了。我这样做,并不是仿效那些只为了怀疑而怀疑,甚至以猜疑一切为自负的怀疑主义者;恰恰相反,我惟一的计划乃是在寻求确切的证据,并且抛开松土和散沙以期达到坚石和胶土。依我看来,在这件事上我已经得到相当的成功。因为我既然并不是藉着脆弱的猜度,而是藉着清晰和明确的推理,以求在我所研究的问题中发现其谬伪不确或不可靠之处,所以我没有遇到一个问题可怀疑

至简直丝毫不具真实性而终是多少获致十分正确的结论,纵使这不过是推论而已。正如当我们拆毁一座旧房子的时候,经常保留破砖断木以为重建新屋之用,照样当我摧毁那些我认为根基危恶的意见之时,我曾作过各种的观察并且保留了一些经验,藉以建立更确实的意见。此外我也继续在我所制定的方法上训练自己,因为我除了普遍地根据这方法以督导我的思想之外,我间或也特别保留一些时间,藉以运用这个方法来解决数学或其它各种科学上的某些困难。不过在数学而外的各种科学上,我把那些不甚确实的原则排弃以后,也就使它们中的困难变成数学似的问题。这样,我的生活在表面上跟那些无职一身轻的人没有什么分别。他们倒真清闲写意,只事研究如何分辨快乐与恶事;他们为要享受安逸而不觉厌倦起见,就一味求为很有体面的事。然而实际

上我从来没有放弃力行我的计划,并且在真理的知识上所获得的进步恐比之专门从事于钻研书册,或与文人学士交往所能获得的还要大得多。

但是在9年之内我尚未对于一般学者们所争辩的许多问题得到任何结论,也未曾开始寻求比庸俗的哲学更真确的哲学原则。从前许多赋有卓绝天才的人曾经从事这种工作,而据我看那遭遇失败的例子,使我想象到这种工作是极有困难的。我如果不是听见一般人传说我已经完成了这件工作,或许就不敢着手。我不知道这种传说的根据是什么。假若是由于我的谈话而引起的,那末一定是因为我比一般稍微有学问的人更觉毫无拘束地向人承认我自己的无知,或许向人说明了我之所以怀疑别人所认为正确的,而不是因为我曾经向人夸口说我已经自创了任何哲学的系统。但是我的天性既然使我不愿意别人对我的真面目有误会,我就认为必须尽一切所能,使我自己与别人加于我的名誉相配。自从这个愿望迫使我离开朋友的搅扰,而隐退到这个国家来(荷兰,译者注)已经整整8年了。在这里,战争已拖了那么长久,以致驻扎的军队好像只是用以帮助当地的居民很稳定地享受和平的祝福罢了。同时,既然在这里充满了忙于从事商业,和专心照顾自己事情而无意过问别人闲事的群众,我就不但不缺少任何人烟最稠密的都市生活的方便处,却也能够过着一种如在最遥远的沙漠当中孤独与隐退的生活。

笛卡尔的心灵哲学及其价值(一)

笛卡尔的心灵哲学及其价值(一) 摘要:心灵哲学成为当代西方哲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该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变革”,笛卡尔的二元论的思想成为他们批判的对象,因此,笛卡尔对心灵哲学所作的贡献是大多数哲学家所忽略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当代“本体论变革”中的部分思想对笛卡尔心灵哲学的思想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心身关系取消主义解释主义同一论功能主义 最近三、四十年,心灵哲学作为哲学的一大分支,倍受哲学家的关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当代西方哲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并且,该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变革”。这一变革,共同的目的是批判、颠覆常识的心身观和潜藏在大多数哲学体系中的二元论幽灵。而作为二元论的代表者——笛卡尔,就不可避免的成为矛头所指。当然,笛卡尔的二元论的思想给哲学界带来的灾难不可视而不见。但是,当代心灵哲学所讨论的许多问题并未超出笛卡尔所思考的范围,而且一些重要思想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笛卡尔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和衍生起来的,甚至一些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并未超越笛卡尔的思想。 一、笛卡尔关于心灵哲学的基本思想 笛卡尔的关于心灵哲学的思想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自我意识、心身关系、人与机器。自我意识。笛卡尔的方法是以“怀疑”开路的。他的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一沉思”就是普遍的怀疑。我在怀疑,这也是在说,我在思想。既然肯定我在思想,那么就必须也肯定我的存在。在他看来,“我思”必然依附一个主体,那就是我。因此,我是存在的。既然我是存在的,那就必然占有一定的空间,因此就具有广延的属性,属性又依附一定的实体,因而就推出了“物质实体”。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和本性就是思想。“思”就是以属性而存在的,和上面一样又推出了“心灵实体”。 心身关系。上面已经说了,笛卡尔的“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是从属性“广延”和“思”中推出来的。他认为,“广延”和“思”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看都不可能还原为对方,因此,它们具有不可还原性,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具有绝对的区别,进而,他就提出了心身二元论的思想。人和机器。笛卡尔是“人和机器说”的坚决反对者。他认为人不是机器,动物才是机器,因为人和动物的身体是物质的不同形态,所以它们也服从物质的普遍规律。他同意将动物和人的肉体看作机器。但是,一旦超出了肉体和物质的范围,进入意识和精神的层面,就不能将动物和人同等对待。 二、笛卡尔的心灵哲学的价值所在 不管笛卡尔的二元论思想给哲学界带来了何种灾难,我们都不能被关于二元论的批判遮蔽了双眼,而对笛卡尔一概否定,对他的贡献置之不理。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他、怎样诋毁甚至诅咒他,我们仍应正视他对心灵哲学所作的贡献。 笛卡尔为心灵哲学设定了共同的问题和对象。他认为,人是由物质和灵魂两种实体构成的,灵魂的特征是能思而无广延,身体则有广延而不能思。同时他又用身心交感论解释心身相互作用何以可能的问题。他的理论及其矛盾构成了近现代心身问题讨论的焦点。与此相关的,心与身有没有同一性,有没有“属”与“种”的关系,它们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是如何可能的,对此应如何解释,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心灵哲学的核心问题,尽管讨论的方式和论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当代,心灵哲学这一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的变革”,一些哲学家以解构心灵,祛除隐藏在人们心中的二元论幽灵为目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极大地丰富了心灵哲学的思想。但是,他们讨论的部分问题并未超出笛卡尔所思考的范围,而且一些思想是在笛卡尔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和衍生起来的,甚至有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并未超越笛卡尔。下面,将结合当代本体论变革中的部分思想进行分析,以显示笛卡尔心灵哲学的价值。

笛卡尔的本体论之争

笛卡尔的本体论之争 首先周一公布2001年6月18日;实质性修改太阳2006年10月15日 笛卡尔的本体论(或先验)的论点,既是哲学的一个最迷人,他的理解方面的不足。论据与魅力源于努力证明神的存在,从简单的处所,但功能强大。存在是产生立即从清晰和明确的想法是一个无比完美。讽刺的是,简单的说法也产生了一些误读,加剧了部分由笛卡尔没有一套单一版本。 该声明的论点主要出现在第五沉思。这种说法因果来得早在接踵而至的一个神的存在,沉思在第三,不同的证据提出问题的两项之间的秩序和关系。重复笛卡尔哲学原理,包括本体论争论的几个文本等中央。他还辩解首先由一些主要的知识分子,他在一天,严厉打击反对第二次回复,和第五。 笛卡尔不是第一位哲学家,制订一个本体论的论点。一个早期版本的说法已大力安瑟伦辩护圣在11世纪,然后圣托马斯阿奎那批评由当代),后来被命名为Gaunilo和尚(安瑟伦(尽管他的言论是针对然而,另一个版本参数)。阿奎那的批评被视为如此具有破坏性,本体论的争论了数百年死亡。它的出现,作为一个同时代的惊喜笛卡尔,他应该试图复活它。虽然他声称没有被证明的熟悉安瑟伦的版本,笛卡尔似乎他自己的工艺参数,以阻止传统的反对。 尽管相似之处,笛卡尔的论点的版本不同于安瑟伦方式在重要的。后者的版本被认为要从定义这个词的含义“上帝”,上帝是一个被一大于不能设想。笛卡尔的观点相反,中,主要是基于两个他的哲学的中心原则-天生的思想理论和学说明确的印象和独特的。他声称不依赖于上帝的任意定义,而是一种天生的想法,其内容是“的。” 笛卡尔的版本也非常简单。神的存在是直接从推断的事实,有必要存在的想法是包含在一个清晰而鲜明的超级完美的存在。事实上,在一些场合,他建议,所谓的本体论“的论调”是不是一个正式的哲学偏见的证据,而是在所有不言而喻的公理直观地掌握了一个心灵的自由。 笛卡尔的本体论的争论相比往往以几何论证,认为有必要存在的想法不能排除再从神比事实平等的角度,其角度,例如两权,可以被排除在一个三角形的想法。这个比喻的说法,再次强调的最高简单。神的存在看来是那么明显和不言自明作为最基本的数学真理。它还试图说明如何在“逻辑论证”的做法,是植根于我们普通的道理。 在同样情况下,笛卡尔也刻画了自然“本体论”作为证据的“本质”或上帝,认为有必要存在不可分离的本质是一个超级不完美的矛盾。在铸造这些术语的论调,他含蓄地存在依靠传统的本质和它的一个中世纪的东西之间的区别的。根据这一传统,我们可以判断是什么东西(即它的本质),不知是否存在独立于它。这种区分似乎有用对笛卡尔的目标,有些人认为,因为它让他指定他的存在上帝的本质问题没有乞求。 1。简单的论证的“”

笛卡尔与形而上学

浅谈笛卡尔与形而上学 勒奈·笛卡尔作为近代唯理论哲学的创始人不仅奠定了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主要原则,更是为17世纪形而上学奠定了基础,在西方近现代哲学思想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时至今日,笛卡尔在西方哲学中仍有着广泛的影响。一些流派、观点都直接或间接与他产生关系,从他的思想和方法中汲取灵感。而他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考就是他对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要贡献之一。 一、笛卡尔之前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这个词源于希腊文ta meta ta physica ,字面意思是“在物理学之后”。它最初只是安德罗尼柯(Androicus)在整理和分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把讨论终极本原问题的著作排在其物理学之后而得名。此书进入中国,由于其内容具有超感性、非经验对象的性质,与魏晋时期的玄学相似,曾被译为“玄学”。后来严复据《易传系辞上》中“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之说,把“物理学之后”译为“形而上学”。再后来,在黑格尔那里,“形而上学”被赋予与辩证法相对的,某种机械的,静止的和绝对僵化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也是在这一含义上使用该概念的。 形而上学问题涉及到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问题,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尤有重要意义,它是哲学问题的核心和基点,甚至成为哲学的同义词。

1.形而上学意义的开端 从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关于“水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开始,西方哲学就把探索“始基”,即宇宙自然永恒普遍之本质的形而上学问题提了出来。后来巴门尼德提出更为一般的“存在”作为万物的“始基”,从而奠定了他在形而上学史上的“开端”地位。巴门尼德认为有两条不同的研究途径:一条是主张“存在着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另一条是主张“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必然存在。” 保罗·爱德华兹(P.Edwards)在其主编的《哲学百科全书》的“形而上学”篇中这样认为:“最恰当地说,形而上学开始于巴门尼德,因为在他残留的作品中表现,至少是暗示了作为一门独特的哲学探索的形而上学的一些典型特征”。[1] 在巴门尼德之后,苏格拉底(Socratee, 公元前468—前399)对形而上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他把神和心灵作为哲学的对象,对事物的目的进行研究。其次,他提出“美德就是知识”命题。这个命题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它不仅可以推出善就是真,且具有“合理的利己主义”。再次,他对一般伦理定义进行寻求,为形而上学的基本对象的确定提供了前提。

西方哲学史精选

西方哲学史2006年 一概念解析 逻格斯、爱丽亚学派、柏拉图的回忆说、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教父哲学、唯名论、流射说、二重真理、实体、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二。洛克怎样批判天赋观念? 莱布尼茨单子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休谟的不可知论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笛卡尔的普遍怀疑二元论? 下面是西方哲学试题的分类整理 一名词解析 99年 卢克莱修的“始基说“、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休谟的“因果关系是习惯联系”、库恩的“常规科学”、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莫里斯的语用学 00年 柏拉图的理念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根本分歧、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论、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论、语言分析哲学 02年 米利都学派、柏拉图“回忆说“、伊壁鸠鲁”快了主义“、经院哲学、”四假相“说、《利维坦》、我思故我在、洛克”两种性质?学说、实用主义 03年 泰利斯的“水…、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接生术“ 、柏拉图”回忆说“、伊壁鸠鲁”快乐观”、教父哲学、奥卡姆的“剃刀?、我思故我在、拉美特利”人是机器“、康德的?自在之物”、詹姆士的“有用即真理…、 04年 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的“火“、毕达哥拉斯的”数?、巴门尼德德?存在?、“流射说“、“影像说”、伊壁鸠鲁”快了主义、奥古斯丁及教父哲学、奥卡姆的“剃刀?、佛兰西斯培根德?二重真理?、《利维坦》维也纳学派 二论述题 评述经院哲学德基本特征 评述洛克德经验论 评述康德德伦理学 评述杜威德工具主义 什么是人权?简述人权德绝对性和相对性 00年 简述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德无神论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评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德唯物主义及其局限性。 简评罗尔斯正义论的原则 简述科学哲学中实证主义(归纳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困难。 02年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试论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 谈谈莱布尼茨单子论中的辩证思想 费尔巴哈为什么把自己的哲学称之为?人本学…

方法论-笛卡尔

《谈谈方法》 笛卡尔 【全名为《谈谈正确引导理性在各门科学上寻找真理的方法》。文章以半自传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作者新的哲学方法及其形成过程。作者从几何学和代数学的优缺点总结出四条原则:(一)不要把任何事物看成是真的,除非对它已经认识清楚了。(二)要用逐步分析的方法系统地解决问题。(三)思考时,由简到繁。(四)要彻底复查一切,做到确实无遗漏。在四条规则中,作者指出了三种具体的方法:怀疑的方法、分析、演绎和列举推理的方法。尤其主张普遍怀疑,认为一切都可怀疑,只有怀疑者本身不可怀疑,从而得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公式。对于作者,怀疑和怀疑的克服学说是哲学的入门途径,这种学说的锋芒是直接针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经院哲学,因此被誉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宣言。】 第一段 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中,惟有健全的理性是为人人所最均等分有的。因为每一个人都认为他已经充分地有了这种天然的禀赋,所以甚至那些在任何别的事上最难感觉满意的人,独在理性方面除了他们所已有的外,通常也更不望再有多求。?在这件事上既然不像人人都会 犯错误,这便可以证明正确的判断力和分辨真伪的能力,即所称为健全的常识或理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共有之物。这样看来,我们彼此之所以有不同的意见,并不是因为我们当中某些人比其他的人赋有更多的理性,乃是纯粹因为我们把思想引领到不同的路线,以及各人所注意的对象并不相同。仅有一个元气充健的心性是不够的,主要的条件是要能善于运用。最大的心性可能造成最高的优德,也可能造成最大的恶行;那些行走缓慢而遵循正径的人,可以比那些飞奔疾驰而背离正道的人有更真实的进步。

至于我自己,我从来没有幻想到我的心性比其他一般人更完全。相反地,我毋宁常希望我自己跟一些别的人能够同有敏捷的思想,或清晰明了的想象力,或充沛与持久的记忆力。除了这些之外,我再也想不出有任何东西可以帮助完成心性的功能。理性或常识即是造成人之所以为人,和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唯一事物,我便相信它是全部为人人所同有的。在这一点上,我采纳一般哲学家共同的意见,认为程度多少的差异,仅可以在偶然的意外的事上发生,但是在同一种类之内,一切(个体)的本性或(格式)(Form)却无分别之可言。 然而我可以毫无踌躇地说,我特别幸运,早在童年时代便已踏入沉思和爱好金玉良言的途径,由此而理出了一种思想方法。藉着这种思想的方法,我认为我已经有了一个在我平凡的才能和短促年寿里可以充分地逐步增进知识,以达于最高峰的工具。因为根据我经验的成果,虽然我已经有一样不是徒劳无益的,但是我却在追求真理已经获得的进步上,得到了无上的满足,而且不自禁地怀抱着一种未来的希 望,相信在人类一切的事业中,如果有任何一种是真正高贵而重要的,那便是我所选择的事业了。 然而我很可能有错,以至于将一块小小铜片和玻璃误认为黄金和钻石。我深知我们是如何地容易在与我们本身有关的事上发生迷惘之见,同时也深知我们是如何地应当置疑于外人友辈对我们的褒扬之词。但是我将尽力在这个方法论中讲述我所依循的途径,并且描绘我的生平,以便让每个读者各加自己的评论。这样我便可以从众人的意见中获得新的指示,把它拿来加入我所惯于采用的思想方法中。 因此,我的计划并不是要在这里指示一个为要善用理性人人都当遵循的方法,乃是仅愿描述我自己如何督导自己的理性。凡是以教师自居的人们,很自然地要以为自己比受教的人更有熟练的技能;所以他们如果在很微小的事上发生了错误,便应当受人指责。但是这个小册子既然只是一个历史的或故事的叙述,其中除了一些或者值得仿效的范例之外,多半恐怕是不大适宜采用的。所以我希望这个小册子能够有助于一些人,而无害于任何人;也希望凡读它的人,还能同情我的直爽和坦白。自童年时代起,我始终是与书文为伍。为了有人会这样说服我:书文是足以帮助人生旅

笛卡尔思想

1、笛卡儿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 人和统治者。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提出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但他还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原则,强调不能怀疑以思维为其属性的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存在,并论证以广延为其属性的独立物质实体的存在。他认为上述两实体都是有限实体,把它们并列起来,这说明了在形而上学或本体论上,他是典型的二元论者。笛卡儿还企图证明无限实体,即上帝的存在。他认为上帝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的原因。笛卡儿的认识论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他主张唯理论,把几何学的推理方法和演绎法应用于哲学上,认为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提出“天赋观念”。 对此,因为他的卓出成就使他的上帝的存在言论得到一时的风靡,导致人们思想的偏离,使那时的研究方向以及言论发生错误。 2、笛卡儿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他的关于自然哲学的思想对于人体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 器致使人们缺少了自主能动性。 3、笛卡儿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反映了他的上述哲学思想。他同意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的某些科学观点。他否认真空的存在,但又同意原子论学说。笛卡儿对物理学的发展曾做出很大贡献。他论述了动量守恒问题,提出宇宙永远保持着同量的运动。他还推导出了抛

体的轨迹,发现了光的折射的基本定律。在光学理论上他坚持光的微粒说和光是一种压力的观点。他所论证的光在密介质中比在疏介质中走得快的观点却被费马否定了。 他的对于真空的否认致使科学发展的步伐落后了好几年,对于光在密介和疏介中得传播速度的看法与论证导致了一段时间的人们的错误认知。 4、笛卡儿最杰出的成就是在数学发展上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在笛卡儿时代,代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笛卡儿致力于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的研究,于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他的这一成就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解析几何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 虽然没这些思想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方法的论证,致使很多更简便的方法研究延后。 5、笛卡尔是近代哲学史上天赋观念说的典型代表,他对天赋观念的理解既体现于起初提出的“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中,又体现于后来提出的“天赋观念潜在说”中。然而,最能反映其基本思想的,则是前者,即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哲学目的和方法密切相关的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笛卡尔曾明确表示,他要建立一种与经院哲学不同的、具有确实可靠基础和实际效用的哲学,以便帮助人们获得确定性知识,从而达到认识自然、支配自然、造福人生的目的。应该看到,在这一点上笛卡尔与近代经验论者培根的观点是一致的。不过,在通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整理打印版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 绪论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 一、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 二、希腊哲学发展的梗概 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 1.泰勒斯 2.阿那克西曼德 3.阿那克西美尼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三、赫拉克利特 四、爱利亚学派 1.克塞诺芬尼 2.巴门尼德 3.芝诺 4.麦里梭 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一、智者派 1.普罗泰戈拉 2.高尔吉亚 二、原子论者及其先驱 1.恩培多克勒 2.阿那克萨戈拉 3.留基波 4.德谟克利特 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1.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学派 3.柏拉图 四、亚里士多德 第四节希腊哲学的衰颓 一、伊壁鸠鲁学派 二、斯多葛学派 1.早期斯多葛学派 2.晚期斯多葛学派 三、怀疑主义 1.早期怀疑主义 2.晚期怀疑主义 四、新柏拉图主义 1.斐洛 2.普罗提诺 3.波菲利 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教父哲学 一、教父哲学对待理性与信仰的基本态度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2.超理性的信仰 3.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确立 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经院哲学一、实在论与唯名论 1.“共相”问题的由来 2.安瑟尔谟 3,最初的唯名论者 4.阿伯拉尔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三、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 1.罗吉尔·培根 2.约翰·邓斯·司各脱 3.威廉·奥卡姆 第三章16-18世纪西欧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二、宗教改革 第三节早期经验论哲学 一、弗兰西斯·培根 二、霍布斯 三、洛克 四、英国自然神论 第四节唯理论哲学 一、笛卡尔 二、伽桑狄与马勒伯朗士 1.伽桑狄 2.马勒伯朗士 三、斯宾诺莎 四、莱布尼茨 第五节晚期经验论哲学 一、贝克莱 二、休谟 第四章18世纪法国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法国自然神论者 一、伏尔泰 二、孟德斯鸠 三、卢梭 第三节法国唯物主义者 一、狄德罗 二、拉美特利 三、爱尔维修 四、霍尔巴赫 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康德 一、“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及批判哲学的 形成 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 2.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 二、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 1.感性 2.知性 3.理性 4.未来形而上学的方法 三、批判哲学的道德哲学:《实践理性批判》 1.道德问题的提出 2.道德律 3.自由 4.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和道德宗教 四、批判哲学的美学和目的论:《判断力批 判》 1.康德两大批判的对立及调和的努力 2.审美判断力批判 3.目的论判断力批判 第三节费希特和谢林 一、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行动哲学 1.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2.知识学的基本原理 3.理论知识的基础 4.实践知识的基础 二、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 1.对费希特的批判和“绝对同一性”的提 出 2.自然哲学 3.先验哲学 4.艺术哲学 第四节黑格尔 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总结和开拓 二、逻辑学 1.存在论 2.本质论 3.概念论 三、应用逻辑学 1.自然哲学 2.精神哲学 第六章近代哲学的终结及向现代哲学的过 渡 第一节青年黑格尔派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 物主义哲学 一、“实体”和“主体”之争 二、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学和直观的唯物主 义 第二节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 一、马克思的感性学 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三、马克思的辩证法 第三节非理性主义的兴起 一、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 三、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哲学 第四节实证主义哲学的滥觞 一、孔德的社会学的实证主义 二、穆勒的归纳逻辑及其运用 三、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后记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作业” 学号:1404122025 姓名:王娅静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我思故我在 至高的形而上 在时间的拐弯处 你的影子无处不在 穿越过世纪的尘埃 因为一种思想你的光芒一路照耀 在人类精神的花园 你是一片长青的叶子 “I think therefore I am” 来自哲学的呓语谁的声音如梭 在每一个交叉的路口 智者如此说 第一次看到这首诗,就被“I think therefore I am” 这句话震撼。也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从此,我知道了有个哲学家叫做笛卡尔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浅浅低吟:“I think therefore I am”。也会像他一样问自己一些问题: 你是如何知道,你的身体是存在的呢? 你又是如何知道,你周围的人和物是存在的呢? 笛卡尔就曾经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人和动物以及机器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显而易见的是,我们都有物质客体,但是不同的是,人类的本质并非是物质的,而这个本质,你可以说是寄存在身体里的,但却和身体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便是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笛卡尔认为意识和肉体是两种完全不同且互相独立的基本存在。这种类型的思想来源于一系列理性思考的演绎。意识和肉体间的区别是由他们完全不同的性质所决定的,也就是“思”和“广延”。 在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后面几个章节中笛卡尔提出意识和肉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是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基本观点。所有的物理运动和反映都可以用机械力学的定律来解释,而人类思维的活动是无法用机械力学定律来解释的,人类的活动有物理性的一面又有精神性的一面,于是人类至少是由两种不同的存在(基本实在)构成的。笛卡尔称这两种基本存在是意识与肉体。从笛卡尔的第二个沉思我们可以得知意识一种思考的状态,所以,所有的意识的性质都是思考的:感觉、情绪、理解。而物质的本质是广延的,如:形状、大小、位移、颜色等,简而言之就是占据着空间。这两种存在物的性质都是基本实在,因为不取决于其他存在物的存在而存在。思和广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我们又清晰地辨别的知道其中一种不取决于另一种性质而存在,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意识和肉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的结论。如果我们理解意识的性质是思考并且不具有延展性且肉体的性质是延展而不具备思考,这种理解又是清晰地明辨的。于是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说:意识和肉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其中任意一者都可以独立的不依赖于另一者而存在。这样,笛卡尔总结说:

笛卡尔《谈谈方法》

第一部分: 1、在牵涉到自己本人的事情上,我们是非常容易弄错的。 2、从事向别人颁布训条的人一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如果稍有差错就该受到责备。 3、旅行过久就会对乡土生疏,对古代的事情过分好奇每每会对现代的事情茫然无知。 4、雄辩和诗词都是才华的产物,而不是研究的成果。 5、良知,是人间分配得最均匀的东西。 第二部分: 1、单靠加工别人的作品是很难做出十分完美的东西的。 2、既然我们每个人在成长以前都当过儿童,都不能不长期受欲望和教师的支配。教师们的意见又常常是相互抵触的,而且谁的教导都未必总是正确。那么,我们的判断要想一尘不染,十分可靠,就=像一生下来就完全用理性、只受理性指导一样,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3、涉及公众的事情,哪怕鸡毛蒜皮,改革起来都困难无比。 第三部分: 1、为人处事常常必须当机立断,刻不容缓。 在行动上尽可能坚定果断,一旦选定某种看法,哪怕它十分可疑,也毫不动摇地坚决遵循,就像它十分可靠一样。这样做是效法森林里迷路的旅客,他们决不能胡乱地东走走西撞撞,也不能停在一个地方不动,必须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尽可能笔直地前进,尽管这个方向在开始的时候只是偶然选定的,也不要因为细小的理由改变方向,因为这样做即便不能恰好走到目的地,至少最后可以走到一个地方,总比困在树林里面强。 2、以周围最明智的人为榜样,而且,要想知道他们真正的看法,一定要看他们的实际行动,不能光听他们说的话,这不仅是由于世风日下,有不少人不肯定全说真心话,也是由于有不少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心是什么。因为相信一件事并不等于知道自己相信这件事,这是两种思想活动,常常分道扬镳。 3、除了自己的思想以外,没有一样事情可以完全由我们作主。 笛卡尔哲学思想: 1、笛卡尔的方法论:感官只能得到个别的、片面的知觉,只有理性才能获得普遍的、必然的认识。 2、笛卡尔的形而上学:我可以怀疑这,怀疑那,但是我不能怀疑我在怀疑。 3、天赋观念:个人置身于社会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着社会的遗产,拿着它参加现实的社会实践,同大家一道不断地修正和扩大这份遗产,再传给后世。笛卡尔以为这份遗产是上帝给的。 4、物理学:认为物质只有一种属性,就是具有长、宽、高三个向量的广延,因此物质的运动只能是广延性的位置移动。 5、发明解析几何:过去,几何和代数是两门科学,几何研究图形,代数研究数,图形和数被认为是两回事。笛卡尔不满意这两门科学孤立研究的抽象性,企图使他们具体化,他通过坐标系统标示法,证明了几何问题可以归结为代数问题。 6、身心关系:外界的物质事物以它们的运动影响我们的身边器官,使我们的身体发热或者

笛卡尔

论笛卡尔哲学理论及价值 摘要:勒内·笛卡尔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本文主要针对其重要哲学思想进行阐述,并谈谈其哲学思想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笛卡尔,心灵哲学,我思故我在,普遍怀疑,上帝存在理论,天赋观念,心物二元论,价值 1.笛卡尔简介 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笛卡尔是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儿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小镇拉埃的一个贵族家庭。因家境富裕从小多病,学校允许他在床上早读,养成终生沉思的习惯和孤僻的性格。1606年他在欧洲最有名的贵族学校──耶稣会的拉弗莱什学校上学,1616年在普依托大学学习法律与医学,对各种知识特别是数学深感兴趣。在军队服役和周游欧洲中他继续注意“收集各种知识”,“随处对遇见的种种事物注意思考”,1629~1649年在荷兰写成《方法谈》(1637)及其附录《几何学》、《屈光学》、《哲学原理》(1644)。1650年2月11日卒于斯德哥尔摩,死后还出版有《论光》(1664)等。他的年轻时的勒奈·笛卡儿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2.笛卡尔的哲学理论 通常都把笛卡尔看成是近代哲学的始祖。他是第一个禀有高超哲学能力、在见解方面受新物理学和新天文学深刻影响的人。固然,他也保留了经院哲学中许多东西,但是他并不接受前人奠定的基础,却另起炉灶,努力缔造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这是从亚里士多德以来未曾有的事,是科学的进展带来的新自信心的标志。他的著作泛发着一股从柏拉图到当时的任何哲学名家的作品中全找不到的清新气息。 他在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谈谈方法》(1637)、《第一哲学沉思集》(即《形而上学的沉思》,1641)、《哲学原理》(1644)等,都是在荷兰发表的,这些著作在当时都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 他的主要哲学理论有(1)怀疑一切——我思故我在(无论如何怀疑,那在怀疑的我不容置疑)——上帝存在(既然“我”存在,而这个不完满的“我”却有着关于完满的观念,又因为无中不能生有,故而,”我“的完美观念来源于上帝,上帝必然存在)——物体存在(既然完满的上帝存在,那么上帝是可信的,绝不会用物体的假象欺骗”我“,故而物体必然是实际存在的)(2)心物二元论(3)天赋观念:认识的起点是清楚明白、不可置疑的、普遍有效的、纯粹理智的天赋

古希腊哲学主要思想学派概述

古希腊哲学主要思想学派概述 摘要: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许多自然哲学思想。概括分析其内涵,含有丰富的科学思想成份:一是对自然加以自然主义解释;二是将自然本质数学化,提出数学天文学;三是从实体的角度考察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四是将世界逻辑化并进行相应的经验观察。所有这些对于近代科学的诞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然哲学,科学数学化,原子论 Overview on main factions of natural philosophy of ancient Greek Abstract: the philosopher of ancient Greek has proposed many thoughts on natural philosophy. Summarizing their connotation with abundant elements of science, there are four aspects: firstly, naturalism explanation about nature; secondly, mathematicing the essence of nature and proposing Mathematics astronomy; thirdly, analyzing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s of things in substance aspect; fourthly, making the world logical and doing related observation. All of these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birth of modern science. Key words: natural philosophy, mathematicization of science, atomism 希腊哲学的直接前身是原始的神话和自然宗教的世界观。希腊神话是一种把人和自然混沌不分的幼稚幻想的世界观。古希腊哲学同它最初分离就在于把人和自然区别开来,排除拟人观而把自然万物当作在人之外的对象来对待。古希腊人由此就产生了一种对自然本身来了解自然、寻求客观的原因和理由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1]正因如此,我们看到最初的哲学只能是自然哲学。然而,人们关心的当然不只是自然,关心自然还是为了人类自己。人们创造的神话不仅包括自然,而且还包括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因此神话比最初的自然哲学包含着更全面的因素。哲学在思维方式上已经胜过了神话宗教,但还需要继续从那里学习和吸取营养,从那里获得某种智慧,并使哲学的研究从单纯的自然转回到研究社会和人生。哲学是通过哲学家们分别研究了自然和社会和思维之后,才逐渐形成和成长起来的。 在古希腊,科学处于萌芽状态,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没有区分开来,哲学家们对自然的认识是以思辨和直观的方式进行的,他们开始探寻世界的成分、组成、形式结构和它的运行,深入思考、推论和证明自然的法则,形成对自然的独特看法。这些看法中蕴涵着深刻的科学思想成份,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倡导反思和扬弃,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先导。 一、米利都学派 古希腊第一个哲学流派——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提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命题——“万物的本原是水”。泰勒斯是根据对自然的观察,用自然的因素来解释自然的。必须明确的是,他所说的水不是我们现代自然科学所理解的水,也不是指万物的基本物质成分是水,而是指万物的开端、开始和起源是水,水是生命的本原,渗透在宇宙的万事万物中,使宇宙成为一个有机体。根据他的这一命题,宇宙作为生长、生成、生活的生命整体的本质就揭示出来了。这种含义可从下面他的一段话中反映出来:“宇宙的心灵便是神,万物是活的,而且充满了精灵;正是通过基础性的水,宇宙的运动贯注着神圣的力量。”[2] 米利都学派自然哲学的提出不是纯粹的猜测,是以一定的自然观察和思考为基础的,他们的问题意识一代比一代强。尽管他们所持有的是一种有机生成论的自然观,尽管早期的希腊哲学家们还远不是无神论者,很多思想还带有很强的早期神话的味道,但他们与神话的解

西方哲学史期末复习材料

1、“逻各斯”(Logos):最早由赫拉克利特提出,是西方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创举。客观上指世界的本原,可理解为原则和规律;主观上指人所认识的道理,可理解为理性和理由,是符合客观逻各斯的思想和真理。 2、奴斯:是阿那克萨格拉提出的,最初是指感知﹑认识﹑理解事物的东西。他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种子构成的﹐种子本身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不可变的,其本身不能运动﹐这就需要一种推动运动的力。但是因为这力必须认为是现存的,因此,他将此力赋予一种特别的、单一的物质,即基本实体,即奴斯,奴斯是一种物质元素:均匀、不生不灭,奴斯以最细微的状态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物质之中。 3、原子(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或根本元素是原子和虚空。原子的本意是不可分割,表示充实的最小微粒。原子的根本特性是“充满和坚实”,因而是不可分的。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中,它的惟一的运动形式是振动;原子的体积微小,不能为感官所知觉,只能通过理性才能认识。 4、理念:客观存在的、借思维把握的一类事物的共性。它是一类事物的原本、范畴,而个别事物则是理念的阴影和摹本。它的特点有本原性,超感性,不变性、永恒性,绝对性,客观性、真实性,目的性、完善性。单一性和多数性,有序性。柏拉图的理念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一方面论证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分离和对应关系,另一方面用“分有”和“摹仿”说明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的联系。 5、实体(亚里士多德):通常指能够独立存在的、作为一切属性的基础和万物本源的东西。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不表述主体;第二,独立自在性;第三,实体的属性是可变的,本身是不变的。他还区分了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指个别事物,第二实体指事物的属和种。四因说和潜能现实说也是对实体论的延续。 6、经验论:主张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感觉经验,科学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都是对感觉经验归纳的结果,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或观念的唯一来源。经验论片面地强调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实性,贬低乃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定性。以F.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为代表。 7、唯理论:主张理性是知识的主要来源,认为感觉经验是相对的、个别的、偶然的,因而是不可靠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不可能建立此基础上,而只能是从理性所固有的天赋观念中推演而来,这样才能说明科学知识的普遍有效性。唯理论是片面强调理性作用的一种认识论学说。以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为代表。 8、哥白尼革命:康德对其哲学认识论改革的自喻。康德受到哥白尼将地球太阳关系颠倒而得出日心说的启发,认为在认识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思考上也可以换个角度,即让对象符合认识,符合主体固有的认识形式。这样,经验为知识提供材料,主体为知识提供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形式,知识就其内容而言是经验的,但就其形式而言是先天的。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由此得到证明。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核心就是认识主客体关系的颠倒。 9、道德律令:由康德提出,指先天存在于人内心深处的普遍的道德法则,而与后天的经验无关。康德认为,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在于服从和执行心中固有的道德律令,因此道德必须超越经验。它有三个特征:第一条,普遍的立法形式。即这种行为能成为普遍有效的道德法则,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而共同遵守;第二条,人是目的。行为本身尊崇人是目的,而不是当作工具;第三条,意志自律。道德主体不受外界因素制约,为自己规定法则。 10、形而上学:由亚里士多德提出,被他称为第一哲学。他认为,没有一样东西不属于存在的范围,其他科学只是研究存在的某个部分或性质,只有第一哲学才研究存在自身及其本质属性。13至19世纪,形而上学主要指研究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黑格尔哲学则开始把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抽象、孤立、固定的思维方式分析和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看不到事物内在本质的变化。

从笛卡尔理性主义看笛卡尔语言学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26 从笛卡尔理性主义看“笛卡尔语言学” 赵春生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摘 要:生成语言学因其主要理论基础是笛卡尔理性主义而被乔姆斯基称作“笛卡尔语言学”。本研究发现这一称谓与实质并不相符,因为两套理论体系——生成语言学与笛卡尔理性主义——在二元论和演绎法等核心思想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关键词:生成语言学;笛卡尔理性主义;笛卡尔语言学;二元论;演绎法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326-2 一、引言 作为生成语言学创始者的Chomsky 在多部著述中都宣称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基本思想源于《普遍唯理语法》。由于这部语法体现的是“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体系,乔姆斯基遂将生成语言学叫做“笛卡尔语言学”[1]。然而,笔者研究发现:生成语言学并未从本质上继承笛卡尔理性主义的核心内容——认识论上的二元论和方法论上的演绎法。这种扭曲的继承导致了生成语言学中大量的矛盾与冗余。因此,本文主要从二元论和演绎法对比笛卡尔哲学与生成语言学,以期探出现存生成语言学的病因,助其驶入理性航线,成为名副其实的“笛卡尔语言学”。 二、笛卡尔理性主义 为了反对经院哲学的教条式论断,笛卡尔(Descartes)从怀疑一切出发,用理性做公正的检查员,重新建立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认为上帝不是权威之所在,而理性才是衡量一切的尺度。的确,理性主义在笛卡尔这里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以至于后人在他 的墓碑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一)笛卡尔二元论 笛卡尔认为,精神(mind)和物质(body)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质在于思想(thinking),物质的本质在于广延(extension);物质无思想,精神无广延,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也就是说,心灵实体与物质实体、“思”与“广延”是绝对不相同的东西,各自都不能成为对方的根据和解释。不过,这两个层面在笛卡尔心灵哲学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笛卡尔是单向度地向内追,追寻到“我思”的先验自明性 [2]。 (二)笛卡尔演绎法 笛卡尔认为,哲学作为一切知识的基础,必须是从一个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基本原理推演出来的严密的科学体系。但是,他认为精神的通达无法依赖身体的物质外壳,建立在直观基础上的演绎成为研究探索问题的唯一方法。所以,他以几何学为模型,将演绎法看作哲学的根本方法。 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的方法正确地解释了应该这样发现演绎,以使我们能够获得全部事物的知识,我看不出还需要什么使这个方法更完全,因为我已经说过了,除了通过精神的直观和演绎得不到任何科学”[3]。这里的“直观”既不是感性直观也不是神秘的直觉,而是“理性直观”,是一个清晰而周详的心灵的无可置疑的概念。“理性直观”的作用是为演绎提供进行推理的基本原理。演绎就从这些基本原理出发,形成一个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推理过程,最终形成科学知识的体系。 三、生成语言学对笛卡尔理性主义的歪曲继承 生成语言学对笛卡尔理性主义的继承主要体现于“怀疑一切的精神”和“理性的分析方法”。其创始人Chomsky 在跟随结构主义大师Harris 学习语言学的过程中对结构主义路线产生怀疑,决定改感性的描写为理性的推演——因为他深知,感性的狭隘是靠不住的,只能靠理性的超拔去探索语言的奥秘。同时,乔姆斯基也怀疑自己的理论,从而不断地否定并更新自己的理论。令人遗憾的是,Chomsky 并未将笛卡尔理性主义很好地贯彻于语言研究,主要表现在其语言学理论中的“心物不完全二分”和由之导致的“不纯正演绎法”。可见,生成语言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偏离了笛卡尔理性主义的航线。 (一)生成语言学中的不彻底二元论 Chomsky 发展了德国学者Humboldt 和丹麦学者Jespersen 的语言学主张,将语言研究由外部描写拉回心智解释。他认为,在人类的“心智/大脑(mind/brain)”中存在着由生物遗传而天赋决定的认知机制,而决定构成人类语言知识的是其中的一个被称作“语言官能(Language Faculty)”的系统[4]。语言习得是语言官能初始状态在经验引发(trigger)下成长的过程[4]。 通过上述理论假设,生成语言学试图摆脱经验主义的束缚,向语言学的理性研究迈进。而问题在于:为何在Chomsky 的著作中总是将“心智”与“大脑”相提并论?心智研究本来就不同于对大脑研究,因此不能用大脑的物 理属性代替心智规律——这正是Chomsky 反对还原论的理由。何况,我们目前对心智和大脑的关系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认识方面的空白[5]。那么,Chomsky 所使用的简明公 式“心智/大脑”中的这一条斜线到底表示什么?据他本人所言,他所追求的是统一:把对语言、心智的研究认识和 作者简介:赵春生,(1981-),男,四川遂宁人,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语言哲学研究。 网络出版时间:2012-10-10 11:43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91042084.html,/kcms/detail/53.1133.D.20121010.1143.199.html

2016考试-98分笛卡尔及其哲学思想

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代表人物。
1.0 分
? A、洋务派
? B、守旧派
? C、维新派
? D、亲日派
我的答案:C
2 在法国波旁王朝的专制之下,处于法国社会第二等级的是()。
1.0 分
? A、世袭的贵族 ? B、农民阶层 ? C、教会的教士 ? D、其他各阶层
我的答案:C
3 笛卡尔认为意识和肉体间相互作用的地点是大脑中的()。
1.0 分
? A、大脑皮层 ? B、神经元 ? C、松果体 ? D、下丘脑
我的答案:C
4 托马斯·霍布斯是()国哲学家和政治学家。
1.0 分

? A、法 ? B、德 ? C、英 ? D、意大利
我的答案:C
5 以下哪项不属于笛卡尔的观念形态。()
1.0 分
? A、天赋观念 ? B、自由观念 ? C、外来观念 ? D、虚构观念
我的答案:B
6 笛卡尔的方法论思想中,第四条方法指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的检查和()的复查。
1.0 分
? A、全面,全面 ? B、全面,普遍 ? C、普遍,全面 ? D、普遍,普遍
我的答案:B
7 笛卡尔认为,在自然界中,()是唯一本源的东西。
0.0 分
? A、精神 ? B、灵魂

? C、生物 ? D、物质
我的答案:A
8 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是()。
1.0 分
? A、西班牙 ? B、英国 ? C、法国 ? D、荷兰
我的答案:D
9 笛卡尔对()的证明是其整个形而上学体系的一个起点。
1.0 分
? A、极端怀疑 ? B、普遍怀疑 ? C、是否存在真空 ? D、人的灵魂和身体是一体的
我的答案:B
10()是笛卡尔一生当中的最后一部著作。
1.0 分
? A、《论世界》 ? B、《哲学原理》 ? C、《灵魂的激情》 ? D、《沉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