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论

学科教学论
学科教学论

、填空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

(注: “本体属性”可换成“本质属性、”“性质”、“基本特点”

2、语文素养大致可以分为四层:操作层、实施层、动力层和基础层。

3、实现课程总目标的五个发展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4、从语文教学评价领域和评价内容,可以把评价指标定为三个维度,五个领域和两种类型。(1)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既是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也是评价语文教学的三个基

本标准,即,三维目标。

(2)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目标的五个板块/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包括汉语拼音)、阅读、写作(包括写

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①高中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②高中阶段的两种课程类型:必修课和选修课。

A必修课程是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条线索进行描述。

B选修课程分别根据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五个系列的拟定

标。

5、钱梦龙教学提倡“三主四式”的教学方法,“三主”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小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四式“即导读式:自读一导读一教读一复读。

6、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的指的是:定向一自学一讨论一答疑一自测一自结。

7

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框架,即教学中的三教段是:感知一一理解一一实践。

(注:书中是初读一精读一复读)

作文的发展趋势,也是作文教学的训练方式是:命题作文一半命题作文一供料作文一话题作文。

9

作文讲评常用的方式:专题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综合讲评。

10、作文批改常用的符号:增补、删除、保留、换位、紧接、换行、褒许、考虑、错别、后移。

11、理想型的语文学习档案袋的三部分构成: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系列作品(包括作文、读书报告、研究报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等)以及学生的反思记录等。

12、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生成性特征。

1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十环节:选择课题一确定目的一策划方案一角色分工一准备材料一明

确时间一优化步骤一组织实施一成果展示一评价反思。

14、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15、说课内容的四大板块: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补充:说板书设计、具体时间分配和说作业布置)

16、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效果五大方面。

17、评课的三方面内容:评教师的教、评学生的学、评教学内容。

18、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过程:课前准备、导入情境、模拟交际、可外延伸。

19、教学过程的优化模式: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总结感悟-练习巩固。

二、简答、论述

一)1、什么是语文素养?

答:语文素养是指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素养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动态系统,而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是一个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生长的过程。

2、语文素养可以分为哪四层?

答:语文素养大致可以分为四层:操作层,实施层,基础层和动力层。

1)听说读写这是形之于外的显性语言行为属操作层支配上述这些的知能因素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感悟和语文思维属于实施层。

2)参加和支配上述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是语文学习的动机,情感态度,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语文行为的意志,属于动力层。

3)作为言语行为的背景要素则涉及到言语主体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知识视野,

个性人格,智力发展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属于基础层。

3、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有什么地位和作用?

答:(1)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文积累,学习方法习惯,思想品质和审美情趣的融合。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4、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六条结合)

答:(1)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总的目标追求,从三个维度来建构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2)根据语文课程特点,注重丰富的人文内涵,既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又要尊重理解多元文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强调语文过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4)突出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中地主体构建作用,力求实现建设有序、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课程理想。

5)着眼创新精神,倡道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自主探究能力。

6)强调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发挥多种评价功能,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二)5、什么是三维教学目标?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书225)

答:(1)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①从“知识和能力”这一角度,所关注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现代化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语文知识和

语文能力。事实上,这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内涵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②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所关注的是学习主体在言语实践过程中语感和文化的积累、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发展,以奠定其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也体现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质。

③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所关注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高尚的人格情操与审美情趣的发展, 并在这样一种人文熏陶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同样是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

3)关系: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6、语文课程标准的概念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进行基本规范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语文教材、组织语文教学、进行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估以及考试命题的依据。

7、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总的目标追求,从三个维度来建构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2)根据语文课程特点,注重丰富的人文内涵,既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又要尊重理解多元文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4)突出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中的主题建构作用,力求实现建设有序,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课程思想。

5)着想创新精神,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自主探究能力。

6)强调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发挥多种评价功能,采用多重评价方式,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8、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课程标准理念是什么?(书P56)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9、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理念有什么突破?

答: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理念(1)体现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现代课程教育思想;(2)强调了语文课程的

特点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必然联系;(3)通过教学方式的革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4)开放的课程观拓展了课文课程的学习空间。

10、义务教育内容从哪五方面展开?

答: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目标从识字与写字(包括汉语拼音)、阅读、写作(包括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领域展开。

11、高中阶段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书P58)

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3)遵循公共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四) 11、什么是课程资源?

答: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从狭义方面而言,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例:教材,

学科,知识等。 (2)从广义方面而言,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例:生态环境、 人文景

观、国际互联网、教师的知识、图书馆、人文传统等。 一般而言,语文课程资源指形成语文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或者“是能够转化为 语文课程和服

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12、课程资源的类别划分

1)按照语文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来划分:素材型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按照语文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来划分: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五) 13、什么是阅读? 答:阅读就是通过书面语言获取思想或体验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以文本为凭借的对话。

14、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 书 P147)

答: 阅读教学的方法有 朗读、默读、讲述、问答、讨论、填空、提要、 复述、比较、批注、写读书笔记、读 后感。

15、什么叫问答法教学?问答法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答:(1)问答就是通过提问和回答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2)原则: ①问题有价值; ②应以思考性问题为主, 记忆性问题为辅; ③问题应大小适当, 难易适中; ④问 题应有

启发性;⑤所有的学生均有机会回答;⑥教师语言简明,态度亲切⑦恰当评价;⑧鼓励学生提高。

16、什么叫讨论法教学?讨论法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答:(1)讨论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对话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把独立阅读变为集体阅 读的方法。

(2)原则:①要把握好讨论的主题(关键);②从文本岀发;③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反应, 又要尽可 能的寻求共

识; ④要倡导持之有效, 言之有理; ⑤应当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 ⑥要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讨论。

17、提要法教学的要求有哪些?

答:编写阅读提要的要求在于①准确无误的表达原意;②合乎逻辑;③言语简洁和谐;④作为一种阅读教学 的方法,编写提

要的运用应该是灵活的、有弹性的,并非每篇文章都需要编写提要,编写提要应因文而异; ⑤编写提要可以有繁简详略的区

别,同一篇文章可以有大同小异的两种甚至多种提要,编写提要的教学过程 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和处理。

18、阅读教学模式一:钱梦龙语文教学的“三主四式”

1)“三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① “学生为主体”,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休,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 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

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需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发现真理”的主动权, 而且在个性的全面发展以至世界观的形成上,同

样必须由主体来实现。

② “教师为主导”,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 只有通过“导”,才

能得到充分发挥。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

③ “训练为主线”,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过程,

二者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 而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 其他的教学措施都是服从于训练并为之服务的。

主体、主导、主线,是教学诸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平衡、和谐统一。钱梦龙指岀:“学生 为主体”是教学的前

答: 2)

3)

按照资源的组合方式划分:单纯资源和复合资源。 4)

按照其在课程中的作用划分:核心资源和边缘资源。 5)

按照其呈现形态划分: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 6)

按照其发展的先后划分:传统资源和现代资源。 贯彻于教学的过程, 成为“主线” ,

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学生的“善导”都必须通过“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所以说“训练为主线”是“主体”与“主导”相互作用的必然归宿

2) “四式”:自读式一教读式一练习式一复读式

①自读,是核心,是在课内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它是“学生为主体”思想的体现,但自读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自读训练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配合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先教后读;二是先读后教;三是边读边教或边教边读。自读,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过程,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阅读。

②“教读式”,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教会学生自读。教读与自读同步,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读边教。教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学会自读,从而达到不需要教师再教的境界。教读,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第三、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

③“练习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以后,完成一定的口头或书面作业,是课内作业。其目的是为加深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也是为了促进知识的迁移。

④“复读”是学习几篇课文组成复读单元。

3)“三主四式”教学的特点:

①体现了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主体,训练是主线统一的“三主”思想;

②注重方法的训练;

③把传授知道、传授方法和训练思维统一在一起。

19、阅读教学模式二:魏书生语文教学的“六步教学法”

1) “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①定向:就是向学生宣布、确定这一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重点。

②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③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岀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疑去解决。

④ 答疑:学生为主去解答疑问或者老师解决。即,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 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 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⑤ 自测:根据定向指岀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岀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 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⑥ 自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 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2)“六步教学法”的特点:

① 注重通过提高学生自觉性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② 体现了教室的主导与学生的学习主体的统一;

③ 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训练。

六) 20、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岀“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

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选择课题—确定目的—策划方案—角色分工—准备材料—明确时间—优化步骤—组织实施—成果展示—

评价反思。

23、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答: 开展综合性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 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边生活中主动地发现 问题并独立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发展实践能力, 发展对知识的总和运用和创新能力, 养成合作、 分享、 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4、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原则是什么?

答: 第一,综合运用听、读、说、写言语能力的原则; 第二,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的原则; 第三,围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条线索设计学习活动的原则; 第四,学生参与策划、实施、展示、评价等整个活动过程的原则。

25、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书

P215) 从展示形式的角度看, 七) 26、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是什么?(书

P227)

答: (1)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2)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教学评价的重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4)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视,多方评价的结合。

27、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和指标体系分别是什么?

答: ( 1)意义:首先,语文教学评价能对语文教学的改革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其次,语文教学评价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三,语文教学评价能够激励、鞭策学生不断上进。

2)从评价领域和评价内容看,可以把评价指标确定为三个维度、五个领域和和两种类型。

21、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是什么? 答: 具有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生成性特征。

22、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哪十个环节? 答: 答: (1)从课题生成的角度看,

2 )从时间安排的角度看,

3)从小组成员的角度看, 4)

①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基本框架、是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同时也是评价语文教学的三个基本标准,其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是评价的明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评价的暗线。这样评价既对学习的结果进行描述,有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判断。

②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包括汉语拼音)、阅读、写作(包括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③高中阶段的两种类型: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学习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所达到目标程度便构成了评价的基本内容。必修课的评价应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的评价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与差异性和多样性。

八)28、提高教师素养的途径有哪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答:(1)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师发展理念。

2)参与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师进修学习。

3)加强语文教师的校本教研。

注:这题答案或者为“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坚持反思、勤于动笔、教师的专业进修、强化理论学习和专业提升、立足学校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29、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有哪些?其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答:(1)语文教师基本素养包括语文教师的师德素养、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语文

教师的心理素养,其中最重要的是语文老师的能力素养。

(2)①语文教师的师德素养主要是指教师的德行,包括教师的善、教师的公正和教师的责任感。

②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③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言语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和语文科研能力。

④语文教师的心理素养包括:语文教师人格的完善和语文教师个性的塑造。

30、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什么?怎样提高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书P314)

答:(1)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言语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和语文科研能力。

(2)语文教师能力提高的途径有:①善于向优秀教师、同事、书本、实践学习;②勇于实践;③坚持反思(核

心);④勤于动笔:写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研论文等;⑤教师的专业进修。

九)31、说课的概念是什么?

学科教学论美术专题十作业

作业要求 1、外部环境好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一定会好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我认为外部环境好了,一般情况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会跟着好起来。因为教师专业发展有两个推动力:一是来自系统的推动力,包括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即外部动因;二是个体自身的推动力,受到教师生涯发展阶段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即内部动因。“发展”就意味着个体不满足于既有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不满足于自身目前的综合素质,在个体主动性的的促使下寻求专业的扩充和创新,专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内源性动力”,但同时也受到其它诸多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可是不存在绝对性,因为也要看教师的内在因素,比如教师的专业认可,学习能力,反思能力,科研能力,还有个人的惰性习惯。 2、请以“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与目标的关系”为题,结合自身实际发表你的观点,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 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与目标的关系 教育通常被认为是一项变化不大、惰性较强的工作,即使一个教学新手在教过三轮学生以后,通常也可较轻松地应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往很多教师经过几年的自我摸索,熟悉了所任教的科目,获得了一些课堂应急机智,教学方法基本定型后,其专业发展就基本结束,未来漫长的教学生涯就靠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储蓄的些许经验提供技术和理性支持,进入了年复一年的机械式的重复性劳动之中,不愿意再寻求变化和新的发展。 新课程要求新型的教师应是在其专业领域内不断成长进步的人,即专业不断发展的教师,其核心就是“发展”。现代汉语词典对“发展”一词的解释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变化就是发展的开始,没有变化则永无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变化”则取决于教师为发展所确定的“基点”与“目标”,其中目标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专业发展的成败。有的人是为了生活而被动做教师,有的人则是因为热爱、为事业而做教师,两者的发展目标不同,其发展的动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其发展的结果也必然是差之千里,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只有依照“目标”的引导,教师才会积极主动地在每一个前进的基点上调整把握好状态与方向,才会在每一个基点上“闪现专业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由此我想到了中学时的一位老师,每到上课时这位老师既不带课本、教参,也不带教案,但讲起课来却是侃侃而谈,就连哪个知识点、哪一个练习题在课本的哪一页都讲得十分准确,从没出过差错。这让当时的我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对这位老师的记忆力印象十分深刻。我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我向这位老师请教上课有何诀窍,不成想老师的回答让我初为人师后第一次陷入了“老师的工作就是如此数十年如一日的机械式的重复”的迷茫与疑问当中。这位老师告诉我说:“这没有什么诀窍,我已工作三十多年了,教材就这一本,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内容早已滚瓜烂熟了,你说我还用得着带那些东西(教材、教案)去上课吗?”听起来似乎没什么,教材还是那本教材,可学生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些学生了。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成长的环境、接触到的事物、学习的方法、对待生活、学习的态度等等,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由此看来,这位老师确实是把教书当作是自己的职业了,其发展的目标也即是“为了生活”。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正是以对“教育事业”本质作用的深刻而明确的认识为发端的。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试题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黄智光 单位:青原区思源实验学校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政治)考试科目:思想教育教学论 考试分数: 2013年 12 月 25 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试题 一、简答题(10×5) 1.为什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与学 生是什么关系? 答:(1)、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通过教育而培养人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的受传人,也是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对象。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学习的效果、教学的最终结果,都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学生的先天素质、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身心素质等,都对教学过程发生影响。 (2)、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相互结成团结、协作的关系。教学是一种传递和接受双向活动,学生是认识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收器。所以,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而且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为什么德育课要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 答:知行统一不但是学习德育课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在知行关系当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

“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不“行”,“知”也就会失去意义。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的:“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思想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3.学习力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与提高教学成绩有什么关 系? 答:学习力包括①、正确的学习理想和动机②、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③、持久的学习执着和意志力④、良好的学习实践能力⑤、科学的学习方法等五方面内容。 学习力是学生具有的和后天培养的,但主要是通过后天培育的。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改变学生自身精神状态和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核心力量对学习效果器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科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科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注意了以更新科学教育观念为前提, 以优化科学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科学素质为核心,以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基本知识和兴趣为起点,认真完成 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继续努力学习《科学课程标准》,使自己能正确理解并在日常教 学中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学论教。 2、经常浏览《科学课》、科学视野网、科学探究网等专业刊物和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认识水平。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积极认真地听课,虚心向其 他教师学习,遇到教学上的一些困惑能及时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 博采众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本学期共听课47节(含 班会)。 4、注重利用各种反馈信息,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认真进行教后小结,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与总结中不断进步和 提升。 二、做好课堂教学常规工作 1、争取每节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1)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甚至课本 上的每句话都弄清楚,以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自如地 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补充教学资料,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充分考虑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 学法,思考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 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等。 (3)精心准备实验。因为科学课上实验所需材料范围很广,本学 期也没有和教材配套的学具制作材料,为了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 亲身体验感受,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我们只能自己开动脑筋 想办法:①凡是仪器室原有的自然实验材料和用品,都拿来充分利

学科教学论

、填空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 (注: “本体属性”可换成“本质属性、”“性质”、“基本特点” 2、语文素养大致可以分为四层:操作层、实施层、动力层和基础层。 3、实现课程总目标的五个发展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4、从语文教学评价领域和评价内容,可以把评价指标定为三个维度,五个领域和两种类型。(1)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既是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也是评价语文教学的三个基 本标准,即,三维目标。 (2)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目标的五个板块/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包括汉语拼音)、阅读、写作(包括写 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①高中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②高中阶段的两种课程类型:必修课和选修课。 A必修课程是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条线索进行描述。 B选修课程分别根据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五个系列的拟定 目 标。 5、钱梦龙教学提倡“三主四式”的教学方法,“三主”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小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四式“即导读式:自读一导读一教读一复读。 6、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的指的是:定向一自学一讨论一答疑一自测一自结。 7 、 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框架,即教学中的三教段是:感知一一理解一一实践。 (注:书中是初读一精读一复读) 作文的发展趋势,也是作文教学的训练方式是:命题作文一半命题作文一供料作文一话题作文。 9 、 作文讲评常用的方式:专题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综合讲评。 10、作文批改常用的符号:增补、删除、保留、换位、紧接、换行、褒许、考虑、错别、后移。 11、理想型的语文学习档案袋的三部分构成: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系列作品(包括作文、读书报告、研究报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等)以及学生的反思记录等。 12、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生成性特征。 1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十环节:选择课题一确定目的一策划方案一角色分工一准备材料一明 确时间一优化步骤一组织实施一成果展示一评价反思。 14、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15、说课内容的四大板块: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补充:说板书设计、具体时间分配和说作业布置) 16、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效果五大方面。 17、评课的三方面内容:评教师的教、评学生的学、评教学内容。 18、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过程:课前准备、导入情境、模拟交际、可外延伸。 19、教学过程的优化模式: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总结感悟-练习巩固。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 1.怎样理解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是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是指这样一种教材观: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传统教材绝大多数足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多是结论加验证性实验,这样“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 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的目标是多样的。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了科学素养的诸多侧面: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后几者的教育在教材中的反映呈有限的,它们更大程度上要靠亲历、体验各种与科学有关的活动达成;同时,又不能离开有关的知识单独进行。这势必要求教师从“教教材”的立场转到“用教材教”的立场——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以充分实现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位“用教材教”的教师是这样设计“抑郁症”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的:为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他让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抑郁理论;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他让学生提出一种自己的抑郁理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提供了一个抑郁病人案例,让学生开治疗处方。这是一个典型的“用教材教”的案例。 “用教材教”需要教师提高科学课程多方面目标意识和识别

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哪些知识的学习可以超越知识本身的价值。展示月相的变化是一回事,让孩子连续观察并记录28 天左右的月相是另一回事,后者给予儿童的更多也更重要:坚持性、客观性、认真、严谨… 2.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首先看一下为什么要用行为化动词来表述教学目标。在教师撰写的教学目标中,常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表述: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②演示热胀冷缩现象;③学习“物体的沉和浮”。这些表述或失之于过于抽象、笼统,或失之于陈述的是教师行为,或失之于只写出要学的课题,致使执教者无法对教学的效果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美国学者拉尔夫·泰勒和布鲁姆均认为:教学的效果最终应反映在学生的行为变化上,因此主张陈述教学目标时,主语应该是学生,谓语应该是可测量的行为化动词。这样,可以避免因目标表述过于抽象、空洞而难以把握、无法测量的弊端。这些主张,为诸多课程设计者和教师认可并接受。 其次再来看一下怎样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来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多种多样的。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3 类: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另一位美国学者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5 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显然,这些学习结果具有不同的特征,言语信息

学科教学论必读书目

学科教学论专业硕士读书心得 一、要有历史的眼光,鉴往知来——读一点语文教育史的书 语文不只是工具,语文教师更不是操持工具的工匠,为此,对自己从事的语文教育,要有历史的眼光,才能鉴往知来。张志公先生虽然限于历史的原因,主张过“工具说”,但他有一部相当精彩的著作《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初版),后来又增补改写成《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看了这本书至少可以明白:一百年前的教师是怎样教书的?使用的是什么教材?然后才可以思考:这些历史遗产对我们还有多大用途?怎样用它们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包括白话文运动)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要了解这一段历史的演变,可以读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的专著《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而对于这一百年语文教育历史要作一个综览,则可以读一本大书:顾黄初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了解了过去,还要展望世界,面向未来,华东师大倪文锦教授等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正是一部闳中而肆外、鉴往而知来的大部头著作。 二、语文教育大师的经典性专著 “五四”以来,思想、文化和学术的大师们,对于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是十分关注的。他们有的专门为此写过文章,发表过专著。如梁启超就曾作过《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的演讲(见夏晓虹编《梁启超文选》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胡适也先后作过《中学国文的教授》和《再论中学国文教学》的演讲(见《读书与治学》,三联书店1999年第一版),他还主持过高中国文课程标准的制订。 把主要精力放在大中小学语文教育上的大师,当然是三十年代以后的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陈望道、黎锦熙、吕叔湘等人。 叶圣陶的名字在三四十年代,往往与夏丏尊连在一起。他们志同道合,又是儿女亲家。他们以开明书店为基地,编教材《开明国语课本》、《国文百八课》;编杂志《中学生》;共同编写小说体学习语文的专著《文心》,具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他们开拓的这条语文教育之道路,是一条正路,一条大路,我们应该沿着这一条“开明之路”走下去。叶先生关于语文教育的论著,收在《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的第13、14、15三卷之中,而第16卷则是他编选的教材。这么多著作当然难以读遍,我以为《文心》一书是值得每位教师认真一读的。至于在教学实践方面,叶先生又与朱自清先生在40年代初合作编写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精读”是对经典名文的品赏和分析,如课堂实录一般;“略读”则是对一本本名著所作的介绍,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我认为他们开启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我们今天也应该参考、学习和继承。 朱自清先生更多的工夫是在大学教书,但也没有离开语文教育的大范围。在《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中,有关语文教育的文字放在第二、三卷之中,其中以《国文教学》和《标准与尺度》这两辑与我们的关系最为切近。 朱光潜先生是一位美学大师,但他对语文教育的关注和影响甚大。上个世纪20年代末,他先是在叶圣陶主持的开明书店出版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然后在30年代初又在《中学生》杂志上写了“第十三封信”即《谈美》,是最通俗易懂的美学论著。然后又有了《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40年代则有《谈修养》和《谈文学》。我建议中小学语文教师都可以通读朱先生这六本书(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新印的单行本)。他的文字十分流畅明白,文理清晰,许多深奥晦涩的理论被他一说就清楚了。尤其是《谈文学》中的几篇论写作的文字,对我们从事写作教学大有帮助。 陈望道先生是修辞学家。他的《修辞学发凡》,应是我们语文教师案头必备的著作。另外他也是第一个写“作文法”的人。他的《作文法讲义》(1922年上海民智书局版)中的主要部分收在《陈望道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之中。 一般人只知道郭绍虞先生是文学批评史家,其实他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方面也花了不少工夫。他的《学文示例》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大学语文教材,尤其是对文章的比较阅读方面,别开生面。他有关语文教育的论著收在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郭绍虞论语文教育》一书中。 在上一个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师中,黎锦熙先生是十分重要的一位。他早在1916年就倡建“国语研究会”,至1978年3月21日逝世那一天的上午,还在准备“语言学科规划会议”的讲稿。他的论著有具体入微的特色,读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 业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关于中学化学探究情景的论述 145965 代梦云 课程改革的任务就是要彻底实现现代课程观和现代教学观,真正地以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五官并用,全身心独立地开展体验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逐步成长为创新型、开拓型的各级各类英才。这就需要构建崭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以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为宗旨。从诱思教学和谐论来看,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也不是以学生为太阳的纯粹发现式,而是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主动探究式。为了实施好探究学习方式,必须发挥情意子过程的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意因素,包括学习兴趣、动机、求知欲、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对本学科学习的热爱等。为此师生要善于共同创设好探究情景。 化学作为实验与理论密切结合的科学,化学教学的素材与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从科学性、趣味性还是实用性等方面来说,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着重从中学化学探究情景的内涵、类型、案例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探究情景的内涵

探究情景为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展开提供的背景或场景,为打开探究式学习局面提供导引作用,在情景中隐藏着可能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创造机会。 探究情景富有真实性、针对性、情感性。探究情景从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和事物入手,或以自然界、社会及与其它学科相关的问题为切入点,呈现化学知识存在的实际背景,使学生尽可能在真实的情景中建构意义;探究情景必须指向一定的课程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主体交互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探究情景的类型 按照情景的呈现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问题情境 按教学活动中问题情境出现的阶段分为教学活动开始、过程中和结束时的问题情境。 开始时的问题情境 这一阶段的问题情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主要起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兴趣作用的问题情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导课”阶段的问题情景,另一种问题情景虽然出现在教学的起始阶段,但它蕴涵的问题实际上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线索,也是教学目标的指向所在。 例如,在进行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时,开始这样描述:格林太太是位漂亮得妇女。当她开怀大笑时,人们会发现她一口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象征;另一颗

教师资格证《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方法和实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掌握科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科学课程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选择作业。 (三)科学课程教学实施能力 能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恰当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适时地根据学生反馈优化教学。 (四)科学课程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科学学科与教学知识 1.科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科学课程密切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大学物理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原子与原子核物理知识的基础知识;大学化学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大学生物学中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进化论的基础知识;大学自然地理和天文学方面相关的基础知识。

学科教学论(数学)必做作业

?名称(必做)数学学习理论简介 ?所属章节 ?专题3 数学学习理论简介 作业要求 作业:专题中提到了“行动研究”这一概念,查阅有关文献,了解何谓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优势以及怎样开展行动研究。 要求:提交有关行动研究的阅读体会以及对自己的启示。 学号:姓名: 1.何谓行动研究 2. 行动研究的优势 3. 行动研究怎么做:行动研究的步骤 4.行动研究对自己的启示 1.何谓行动研究 含义: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一种以实践工作者为主体进行的研究,它以研究自己实践中的问题,改进实践为其本质。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涵义 教育行动研究的涵义 教育行动研究的概念来自于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1)教育行动研究特别指在教育情景中,由教育专业工作者(通常指教师)进行,用以改善教育专业实践,并达成教育理想或目标的行动研究。(陈惠邦,1998)(2)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景的研究,是以改善社会情景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艾略特J.Elliot,1991)(3)由社会情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Husen:《国际教育百科全书》,1985) 2.行动研究的优势 该研究法是克服以往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弊端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要求教育实践者担任主角,在实践过程中,选择实践中的某一问题开展研究,研究的成果也就是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行动研究法应用范围比较灵活,可以是针对个别学生、特定事件的研究,可以是班级集体内或整个学校内某个突出问题的研究,也可以是一个学区、一个城镇(市、乡)、一个县、一个省范围内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的研究。 3. 行动研究怎么做:行动研究的步骤 勒温(K.Lewin)的螺旋循环模式;凯米斯行动研究模型(1985) 计划 “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订“总体计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计划。 包含三方面:(1)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2)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3)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 行动 “行动”就是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一起行动。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会不断调整行动。 观察 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察。行动研究鼓励使用各种有效研究技术。

级英语学科教学论教学大纲

附件1: 一、课程描述(明确本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学科特点,明确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在知识、能力、素质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特别注意该课程在能力矩阵中的应突出培养的能力,200字以内)。 《英语学科教学论》是英语专业(教师教育方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和主要的职业课程,本课程通过系统介绍中小学英语教学基础理论,结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模拟教学实践,达到熟练运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教学方法与操作技巧,逐步形成中小学英语教师应有的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小学英语教师良好的职业信念和专业发展能力,为成为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奠定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简要介绍学生应掌握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分条列出)。 1)能说出并解释中小学英语教学基本理论,能有针对性地运用其指导教学实践活动; 2)能应用中小学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教学的基本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与模拟教学; 3)能列举常见中小学文化、情感与学习策略基本教学方法,自觉将其渗透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教学之中; 4)能概述常见中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组织方法与形式并能独立设计课外活动; 5)能使用中小学英语听评课与说课技巧,按要求对所听课程进行评议与模拟英文说课; 6)能阐明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理论与方法,结合实际指导自己的专业发展。 2.能力目标:(主要是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分条列出)。 1)通过对中小学英语教学基本方法与技巧的学习,结合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基本的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能力; 2)通过有关中小学英语教育理论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具备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3)通过模拟授课实践与试讲专门训练,形成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六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2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五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质。

《语文学科教学论》一

《语文学科教学论》一 一、填空 1.语文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中学语文学科及其教育教学活动。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从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的。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是一般属性。 4.语文教学的设计程序包确定教学目标、处理教学内容、构思教学五环节、选择教学方法、确定媒介手段、设计反馈练习、编写书面教案等环节。 5.语文教师的职责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使之成为有用人才,进而完成传播人类文化,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任务。 6.中学语文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 7.从纵向上看,语文教育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从横向上看,语文教育是充盈于人的各个活动空间的“全方位教育”。 8.自主性学习具有三个显著特征: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的建构性。 9.无意注意往往是在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下不由自主的产生的,它缺乏个人的意志努力和积极性,与情绪、需要和兴趣有密切的关系。 10.新课程改革后,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平等的交流者”。 11.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现有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大教学效果。 12.1904年,《癸卯学制》颁行,确立了我国的近代学制,开始了分科教学,于是分科教授法应运而生。 13.建议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的著名教育家是陶行知。 14.注意是对刺激的有意识关注,是将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到某些刺激。 15.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16.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它具有激发、指向、维持和调节三大功能。

学科教学论

《学科教学论》 一、填空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 (注:“本体属性”可换成“本质属性、”“性质”、“基本特点”) 2、语文素养大致可以分为四层:操作层、实施层、动力层和基础层。 3、实现课程总目标的五个发展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4、从语文教学评价领域和评价内容,可以把评价指标定为三个维度,五个领域和两种类型。(1)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既是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也是评价语文教学的三个基本标准,即,三维目标。 (2)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目标的五个板块/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包括汉语拼音)、阅读、写作(包括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①高中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②高中阶段的两种课程类型:必修课和选修课。 A、必修课程是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条线索进行描述。 B、选修课程分别根据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五个系列的拟定目标。 5、钱梦龙教学提倡“三主四式”的教学方法,“三主”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四式“即导读式:自读—导读—教读—复读。 6、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的指的是: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7、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框架,即教学中的三教段是:感知——理解——实践。 (注:书中是初读—精读—复读) 8、作文的发展趋势,也是作文教学的训练方式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供料作文—话题作文。 9、作文讲评常用的方式:专题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综合讲评。 10、作文批改常用的符号:增补、删除、保留、换位、紧接、换行、褒许、考虑、错别、后移。 11、理想型的语文学习档案袋的三部分构成: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系列作品(包括作文、读书报告、研究报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等)以及学生的反思记录等。 12、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生成性特征。 1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十环节:选择课题—确定目的—策划方案—角色分工—准备材料—明 确时间—优化步骤—组织实施—成果展示—评价反思。 14、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15、说课内容的四大板块: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补充:说板书设计、具体时间分配和说作业布置) 16、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效果五大方面。 17、评课的三方面内容:评教师的教、评学生的学、评教学内容。 18、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过程:课前准备、导入情境、模拟交际、可外延伸。 19、教学过程的优化模式: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总结感悟-练习巩固。

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30条

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30条(修改稿)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激发兴趣、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科学态度。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规范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参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以下教学建议,请参照实施。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2条阅读教材,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要注意季节性较强的内容,可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 第3条阅读教学参考用书,理解教材的逻辑关系,并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第4条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以便分析利弊,作出预见,采取对策。在教学开始前,通过抽测、访谈、作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科学概念水平。 第5条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学进度应细致安排,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尽可能不拖延或超赶进度。 第6条设计分课时教学方案。课时目标要依据课文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逐字逐句研读本课教材文本,了解教材中活动设计安排的意图,并与教师参考用书结合起来研读,确定本课的核心探究活动。 第7条精心准备有关的教学器材,器材必须充足和典型,避免两手空空进入教室进行教学,保证学生观察、实验活动顺利进行。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第8条器材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要突出探究活动的重点和本质。可以对教材中的设计做适当的改进,提倡开展自制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第9条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材料,阅读资料,提前进行观察记录。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10条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又要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尽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协调发展。 第11条倡导探究式教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时间,保证学生获得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一般师生占用时间分配大约为1:1,即学生自主的活动时间在2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教师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时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第12条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处理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要保证学生的分组实验顺利进行。如因条件所限,也要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尽量避免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 第13条对观察实验活动,应根据学生动手水平,进行必要的指导,避免成为没有指导的探究活动;也避免指导过度,使学生成为教师指令下的探究活动。 第14条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节课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学环节的展开,先后呈现器材,达到以器材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领教学活动的效果。

学科教学论试题

全国2014年4月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 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被称为学生识字的拐棍的是 A.汉语拼音B.字典 C.独体字D.汉字的偏旁部首 2.我国颁布的第—个课程纲要是 A.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B.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 C.全国教育联合会刊布的《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 D.中央苏区颁布的《小学课程教则大纲》 3.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始,分别介绍了天地、历史、修身、处世、务农、读书、饮食等内容的蒙学读本是 A.《千家诗》B.《千字文》 C.《三字经》D.《百家姓》 4.被认为是1927年至1937年间水平最高的国语教科书是 A.《国语新读本》B.《小学国语读本》 C.《复兴国语教科书》D.《开明国语课本》 5.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课外阅读B.课堂教学 C.读写结合D.听说结合 6.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识字B.写字 C.阅读D.写作 7.学生初步掌握字义的工具是 A.汉语拼音B.汉字的笔画、笔顺 C.汉字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D.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8.一位小学生在以“一个爱劳动的同学”为题写作时,几句话表扬这位同学爱劳动,几句话说他热心帮助同学,再几句话赞扬他不自满。这位小学生在作文中犯的毛病是 A.中心不明确B.遣词造句不准确 C.布局能力差D.立意不新颖 9.最基本的表达能力是 A.准确审题的能力B.布局谋篇的能力 C.恰当选材的能力D.准确遣词造句的能力 10.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第二、三学段即三至六年级的写作教学目标和内容是A.写话B.习作 C.写作D.作文 11.在听清语音、理解语义的基础上,对讲话内容、语言的评价和判断的能力是 A.注意力B.理解力 C.辨析力D.记忆力 12.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的本质区别在于 A.生动性B.随机性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答案[语文学科教学论 答案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一答案 练习题第一套答案 一、论述(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1.课程标准是确定学校教育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准、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式的纲领性文件。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都曾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指令性文件,尽管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逐渐取代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指导作用,但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在性质、内容、功能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承继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语文教学大纲的大部分内容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的叙述,而语文课程标准则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年之后各方面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描述; (2)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师教学是语文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缺乏对语文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是站在课程统整教学的“大课程观”角度来定位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语文教学大纲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而语文课程标准则更倾向于开放的课堂; (4)同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把注重结果的评价变成注重过程的评价,在过程评价中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评价。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时间。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学生的课余活动,也不是学生的假期作业,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组织来进行; (2)保证全员参与。教师不应有功利的思想,将其变成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 (3)帮助学生成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起点不要太高,切入口不能太大,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开展活动; (4)体现个性化。不同地区、学校、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应自有特点。 3.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系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知识一种共同参与一直共同创造的过程。所以读者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读者也是文学活动的主体。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 (1)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注意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二、案例分析(每题30分,共1题,共30分)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而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

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2020-33 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工作 计划(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包括了“植物的生活”、“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我们的家园——地球”5个单元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2.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教学任务与目标 (一)教学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