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后裔揭氏族谱及资料

蒙古族后裔揭氏族谱及资料
蒙古族后裔揭氏族谱及资料

蒙古后裔揭氏族谱及资料

坦率的说:面对自己家族的历史,似乎我从来不是亲历者,也不是参与者,甚至算不上旁观和远眺。于是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也很难描述,哪里是‘我们揭氏的根’,何处是‘我们揭氏的梦’,什么是‘我们揭氏的魂’。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书;有什么样的书,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因此,必须重写我蒙古后裔揭氏家族的历史,重写我蒙古后裔揭氏的书!

700多年前我蒙古后裔揭氏祖先跟随忽必烈从蒙古高原色楞格河流域到了

大都北京,于1279年跟随忽必烈的哥哥来到南方江浙行省。元末明初公元1360年前后在江西永丰(今江西省广丰县)定居并繁衍生息。

我蒙古后裔揭氏六世祖是公元1330年元朝右榜状元笃列图。但对于他的先祖是谁颇有争议,一说其祖先是元朝时期永丰县达鲁花赤捏古氏的火室答儿,一说他是成吉思汗“四怯薛”之一逊都思氏的赤剌温的五世孙,遗憾的是至今未发现有族谱遗传。但在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献,我们看到虽然历史长河的细节离我们远远而去,其中一些纪录由于种种缘故也莫名在变迁(这些缘故在后续的章节里会做详细的阐述),但是无论是捏古氏的先祖播而祝吾还是逊都思氏的先祖锁儿罕失喇、赤老温,他们在蒙古帝国建立之初,都是跟随圣祖成吉思汗打天下的兄弟。根据《蒙古秘史》记载:圣祖成吉思汗在蒙古帝国第一次分封95名重要功臣中,捏古氏是第 24位,锁儿罕失喇、赤剌温是第 27位的千户首领而被载入历史的史册。捏古氏和逊都思氏分别和铁木真家族是父系和母系的亲戚。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无论是捏古氏还是逊都思氏,到了今天要搞清楚他们中谁是我们真正的先祖已经不重要了!捏古氏和逊都思氏他们都是最早期蒙古部落里尼伦家族和迭儿列勤家族中很亲近的人,很巧合的是国内史记上明确记载着这俩个家族都有在铁木真少年危难时期,解救过铁木真生死性命的家族故事,这也是其他纯正蒙古部落的家族里面没有的!历史从那个时刻到现在已经 800多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既是赤老温后裔,我们也是播而祝吾的后裔,因为历史已经把我们和他们都融在一起,从内心的情感来说我们也无法否认他们其中任何一个,并且他们都是值得后人崇敬的先人,值得我们蒙古后裔揭氏子孙生生世世的追怀与纪念。

我们家族后来很多口口相传迁徙故事,都和逊都思笃列图密切相关,在后面记载中把先祖逊笃思的家族史详细描述。

关于我们的姓氏,据二十九世孙揭英年老人回忆,他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随其父一同给笃列图上坟祭扫时,亲眼见墓碑上刻着“揭笃列图”,但我们在查阅

的大量的史料方志等文献,“笃列图”前并未有“揭”姓,但其子已确切地冠以“揭”姓,再根据揭英年老人的回忆,揭笃列图的墓应该是清朝时广丰县府修建的,所以这墓碑当然应该也是清朝时期所刻(先祖笃列图在元朝去世时候就安葬在广丰鸟林街,后因故在清朝时期改建)。由此我们推断,应该是从我们的七世祖先开始正式用“揭”姓。

关于姓氏,家族的另外一个传说是“揭铁是一家”

这个传说家族口口相传几百年:元朝广丰还未设县,只是个驿站时,有俩蒙古族兄弟来到广丰,哥哥叫笃列图,弟弟叫“铁**,他们来到广丰,看见当地汉人都有姓氏,便分别将自己的第一个字做了姓。后来,这个传闻在史料中得到证实,这个铁**其实是笃列图的族弟“帖哥”,一直跟在笃列图身边,贴哥后来也中了进士,祖先笃列图的功劳不小。

从相关文献可以看到,我们先祖们在1300--1340年前后的那段时间和揭徯斯(1274-1344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史学家、诗人,翰林院侍讲大学士二品)有着紧密的联系,且是很好的朋友。有资料描述在1360年前后揭徯斯的儿子揭汯(1304—1373)当时和先祖月鲁不花一起在绍兴、宁波一带工作。当月鲁不花先祖乘船北上全家遇难之后揭汯给予我们先祖们很大的帮助,从绍兴迁徙回到广丰。从这些资料分析,家族改汉姓揭和揭徯斯父子家族有很直接的关系。

关于族谱

家族中目前健在的二十九代孙揭万年、揭英年皆未见过族谱。不知是元末时家族从浙江绍兴迁徙广丰途中遗失还是故意毁弃(元末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时人对蒙古人非常仇恨,当时许多蒙古人回到蒙古草原,一部分无法回去或不愿回去的便都隐姓埋名融入汉族人中)另外一种可能是:族谱是日本侵华时期连同我们的祖屋一同被烧毁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家族根本就没有族谱;但我个人不认同这种说法,否则无法解释家族很多传说的出处了。

关于字辈

找不到原始族谱也就无法查到字辈,就目前收集到的第二十八世两兄弟其中有一个名字无考,查不到字辈;二十九世为“年”字辈,三十世是“克”字辈,就这两个字辈当然是远远不够的。

关于家风

没有族谱,就不知道祖训,但根据史料对先祖事迹的记载,一世祖先锁儿罕失剌、播而祝吾等祖先祖机智救主;二世祖先赤老温英勇善战;五世祖先脱铁穆尔、火室答儿明辨是非公正断案,赢得百姓爱戴,为其修建庙宇;六世月鲁不花忠孝两全,死后被朝廷追封“谥忠肃”;六世祖先笃列图“字敬以持其身,书敬以表其斋,是有志于敬也”且笃列图为南台御史时,明辨是非、不

畏强权、“整肃百僚,奸宄慑伏”,至孝至善亲爱家人,临终遗命“治丧勿作佛事”(《同治广信府志》卷九《宦业》) ;二十七世祖揭成祖“为人慈善,同情穷人。救济乞讨灾民时,他人出一箩米,他却是一担米;二十八世祖伯怀,秉承先祖遗风,慈悲为怀,年景不好是常常减租减息;治家严谨而不失温良;二十八世祖樟泉德高望重,受人爱戴敬重,民国时期抓壮丁,没人愿意,身为负责人的他忍痛将亲弟弟的儿子送去台湾;二十九世揭芳年,悬壶济世,常常免费为穷人看病,还贴上药钱二十九世孙揭艾年有情有义,妻子病逝后,伤心欲绝抱着其实子的灵牌出门,后来投身抗日并为此献出年轻的生命;二十九世揭谷孙淳朴温厚、勤俭朴素、惜衣惜食、扬善憎恶、工作勤恳,教子有方……。综上所述,不畏强权,刚直不阿、慈悲善良,孝敬长老就是我们的传统家风,后辈子孙当予以继承。

关于家族世代数

目前根据《元史》有记载的锁儿罕失剌、播而祝吾作为第一代,到笃列图之子揭毅夫,记七代,之后由于没有找到原始族谱,已经无法记录。于是按照现在公认的计算家族世代数的惯例,再根据近代家族每代的平均数,(按平均27.5年为一代)计算,我们估算出现在约为三十二代。

关于家族人数和散布地区

家族人数,和其他家族相比,我们家族相对来说是个小家族,即使放在人数不多的整个中华揭氏里,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从最初算起,我们家族应该也是个庞大的家族,在世界各地都应该有族人,因为当时的蒙古帝国的统治区域横跨欧亚大陆,而我们的祖先也分散在其中,必有繁衍生息下来的,根据蒙古秘史,可能俄罗斯就有我们的族人。只是我们无法相认相聚来纪念我们共同的祖先。国内目前确切知道的是江西、福建、上海、浙江、重庆,武汉等地有我们的族人;另外台湾也非常可能有我们蒙古族后裔揭氏族人,江西新建可能有铁姓族人。

700多年过去,我们家族有过辉煌也历经风雨,虽然族群人数不多,但我们毕竟走过来了,前路也许还会有风雨坎坷,事实证明我们蒙古族后裔揭氏是个有血性,面对艰难困苦百折不挠的家族;我们一定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继续胜利前行。族谱不但能记录家族历史,也是联系族人情感的一条纽带,可能有些人已经不在乎这些,我们蒙古族后裔揭氏都是重亲情重感情的一群,血液里带来的东西无法剔除。不需刻意铭记,因为它就存在我们心里融在我们血液里。祝愿我蒙古族后裔揭氏家族从此风调雨顺枝繁叶茂繁荣昌盛!

修族谱是传统,但毕竟我们已经走进了新的历史时期,要传承但也不能拘泥于传统。所以这次修谱我们将家族的女子包括她们的子女,也写进家谱。因为她们也有我们蒙古族后裔揭氏的血脉。另外,对于家族成员的简历,贡献,这次也尽可能地做了记录,这些记录将能部分反应我们家族某个时期的生存状态,这也是一件有意义的记载。

此次家谱修订得到以下人员大力支

持:

三十世孙揭文:主持并大力促成

为此次修谱提供资料的

有:

二十九世孙:揭万年、揭英年、揭贵兴;二十九世孙媳:俞宝琴;

三十世孙:揭克昌、揭克文、揭克祥、揭东晓

三十世孙:揭文三十世孙女:揭丽红敬撰

二0一三年五月二日

第一部分蒙古后裔揭氏族谱

一世祖

锁儿罕失剌逊都思氏。有二子一;子:赤剌温,沈白;女:合达安

播而祝吾、捏古氏。裔,乞奴。

厄之吾捏古氏。

脱和剌吾捏古氏。

撒哈儿秃捏古氏

二世祖

赤剌温:锁儿罕失剌长子,太祖四怯薛之一。与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齐名。一日,与敌战,坠马。敌将欲刺之,赤老温腾起,反刺杀敌将。太祖大悦。后从太祖平泰亦兀赤,以枪掷塔儿忽台。早卒。二子:曰纳图儿,曰阿剌罕。

沈白:锁儿罕失剌次子。率右翼兵讨蔑儿乞酋带亦儿兀孙,亦有功。其后代五消息,俄罗斯可能有其后代。

合达安(女):锁儿罕失剌之女,赤温剌之妹;元太祖成吉思汗第四斡儿朵可敦(皇后)。

其他未详

三世祖

纳图儿:赤剌温之长子,御位下必阇赤。从伐金,数有功。后从攻西夏,战殁。

阿剌罕:赤剌温之次子。

乞奴,史料记载其为播而祝吾之裔,不知其为子或孙一子,所以我将他记为三世祖。子,火失答儿。

四世祖

察剌:纳图儿长子,从太祖征西域,以功授业里城子达鲁花赤。后事太宗于潜邸,从太宗经略中原,赐金符,改授随州军民达鲁花赤。卒。

忽纳:纳图儿次子,袭父职,追封陈留郡公,谥景桓。子式列乌台,次脱帖穆儿。

火失答儿:乞奴之子,永丰县达鲁花赤、赠渔阳郡伯。

五世祖

式列乌台:忽纳长子。

脱帖穆儿:忽纳次子。字可与。以勋家子入直宿卫。大德十年,用台臣荐,佩金符,为武德将军、东平管军上千户所达鲁花赤。泰定三年,移镇绍兴摄军民

万户府事。脱帖穆儿有威仪,人望而敬之。至正四年卒,年八十四。正妻是哈刺鲁氏,其他两位则是汉女,为高氏,朱氏。正妻封陈留郡夫人、两位汉女封为范阳郡夫人;五子:大都、哈剌、月鲁不花、笃列图、王者不花。其有一女嫁给汉人齐伯颜察儿。

唐台*:锁兀都之子,领王府怯薛官及所属民匠户;有子数名,知名者唯健都班。

卜里牙秃思:火室答儿之子,靖州路总管。妻:王氏,潘氏,畏吾氏;子:笃列图、观音奴、孛罗。

六世祖,

大都:脱帖穆儿长子,袭东平上千户所达鲁花赤

哈剌:脱帖穆儿次子。

月鲁不花:字彦明,脱帖穆儿三子,(公元?年至一三六〇年前后)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生年不详,约卒于元惠宗至正下半期中。元统元年(公元一三三三年)进士。历吏部尚书,招降剧贼程思忠。迁大都路达鲁花赤,以忠谠著。后改山南道廉访使,浮海北往,遇倭船,被害。谥忠肃。他著有《芝兰集》,《元诗选》传于世。

笃列图:字敬夫、一字彦诚,号敬斋;脱帖穆儿四子,一说火室答儿之子。生于1312年,卒于1348年,至顺元年(1300年)庚午策试蒙古榜进士第一,授南台御史。发妻为马祖常之妹。二子沈、沋,皆名进士。

王者不花:脱帖穆儿五子。

健都班:唐台*之子,领王府怯薛管军民诸色人匠。至顺二年,授永昌路总管。泰定二年,迁本路达鲁花赤,阶中顺大夫。又迁王府中尉。天历二年,只必帖木儿入觐,荐其从臣五十人为宿卫,以健都班为第一。奏对称旨,拜同佥太常礼仪院。俄迁监察御史、中书省左司员外郎,累擢治书侍御史。卒,

贴哥:史料记载其为笃列图族弟。据有专家考证,江西新建县可能尤其后代,根据家族“揭铁是一家”之传说,其后代可能姓铁。

观音奴:卜里牙秃思之子

孛罗:卜里牙秃思之子

七世祖

?:月鲁不花长子,月鲁不花遇害时,未提到其长子,不知道其究竟何处,有否后代。

老安:月鲁不花之次子,枢密院判官,1360年前后与月鲁不花一同遇害

揭沈,笃列图长子,字伯洪,号懋夫,以春秋登至正进士,

揭沋,笃列图次子,字毅夫,登至正二十年进士,后以字行,仕明,江西行省郎中。

百家奴:月鲁不花之侄子,不知其父为谁;1360年前后与月鲁不花一同遇害。

。。。

。。。

。。。

约二十六世祖

揭**:揭成祖之父,名字不详,一生做杂货生意,很有名,广丰揭家房子有13个天井,可想当时的富裕家底。子:成祖、还有一子,名字不详,为康熙(音)之父。

揭??:不知何代由江西广丰迁至福建浦城水南;二子:揭官养、揭&& 二十七世祖

揭成祖:字慎斋;书法名人,秀才名誉,据说年有500担谷收入。为人慈善,同情穷人。救济乞讨穷人时,别人一箩米,他却是一担米。育有三子五女:子:伯怀,宝符,老三(?)早逝。五女揭美兮,1984年逝于广丰。其他不详。

揭##:不知其与成祖谁为长。子:康熙(音)

揭官养:浦城揭??之长子,生卒年不详。因子早夭,将弟弟次子樟泉收为养子。

揭&&:浦城揭??之次子,生卒年不详。二子,森泉,樟泉。

二十八世祖

康熙(音):伯怀堂兄,育有三男。依次为:柏堂(大毛)、寿明(二毛)、豪元(三毛)。

伯怀:成祖长子,书法有名,秀才名誉。育七子四女。子:芳年、芝年、艾年、松年、心年、万年、英年;女:玉花、舜花、娇花、榴花。

宝符:成祖二子(详知的)有二子,揭昌年、揭冬年。

老三:成祖三子,名字不详。早逝。

美兮(女):成祖五女,1966年随心年从上饶市下放到婺源县珍珠山垦殖场莲子滩分场。1983年回到广丰,1984年去世。膝下只有一女。姓名为揭翠芸,生活在福建古田,上世纪70年代未与心年家曾经有书信来往。

国基:揭**——广丰县某单位书记。,

钵头(小名)——下落不明

森泉:(1892—1969);育三子一女,子:小尔、连元、连奎;女:妹妹。

樟泉:(1895-1981);随祖先由广丰迁徙至福建浦城水南,并落户于此,其亦葬与此。发妻:许小妹,育二子三女成人。子:谷孙、贵兴;女:素珠、素銮、素娥。

二十九世

芳年(冠华):伯怀长子,揭芳年,广丰四秀之一。曾任国民党军医,国民党中央军医署上校正视察少将军衔,抗战胜利时为特派的对日接受大员。著名的外科医生。文革结束后在广丰人民医院任外科主治医师。江苏医学院毕业。娶四妻徐氏(发妻)、方竹君(苏州人)晚年随女丽敏去河南、另外两分别为四川重庆人和上海人育三子五女。子为:克东、克康、克昌;女:丽贞、丽敏、丽玉、曼霞、美英。

芝年(仲兰):伯怀次子,从商。抱养一子,克武

艾年(求三)。伯怀三子,革命烈士。英年回忆:1940年,在河南徽县抗日阵亡,时为营长。原配病故后参军,无子。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妻子病逝后,伤心欲绝抱着其实子的灵牌出门,后来投身抗日并为此献出年轻的生命,据说他会使双枪。(广丰县志记载:揭艾年,男,32岁,永丰镇人。民国16年(1927)参加革命。同年6月在本县被敌杀害)按年龄算,县志记载有误。

菘年(季轩):伯怀四子,国民党公安部队连长。妻:熊碧兰;育一子二女。子:克仁,女:丽霞、丽娟(均在广丰)。

心年(聚五)伯怀五子,国民党军校三分校上连长。妻:俞宝琴,育有三子一女;子:克文、克虎、克翔;女:丽

万年(连三):伯怀六子,国民党傅作义部队上尉政工人员,参加起义部队,现住广丰;二妻:?、熊碧兰;育一子三女:子:克强;女:丽华、丽慧、丽平。

英年(雄七)伯怀七子,1927年出生,18虚岁曾参加国民党青年军(1944年),解放后毕业于中南军区大学第一期,1950年首批入朝鲜抗美援朝,在志愿军一四八师炮兵室,侦查科排级测图员。文革期间被打成右派,劳动教养并举家下放到原贵溪上清林场,平反后任中学教师。妻:余金仙,育四子一女,子:啸宇、啸岗、啸汉(吕发水)、啸闻;女:丽红

昌年:宝符之子,不详,早逝。

冬年:宝符之子,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为上饶市砖瓦厂厂长。

柏堂(大毛),康熙长子,是有名的书法家,曾任国民党省党部书记(一说:解放前江西南昌市书记),有名书法家。育一子一女。子:庭春;女:庭梅寿明(二毛),康熙次子,首任汉口国民党空军秘书,育有四子二女,子:庭魁、庭汉、庭宝、庭德;二女名字不详,一个生活在广丰(已逝),一个生活在武汉。

豪元(三毛),康熙三子,解放前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据说是国民党特工。曾为接受考验将发妻骗至重庆却不露面。上世纪80年代初曾从台湾寄钱给心年之妻(广丰代转20元)。

揭翠芸(女):美兮之女。

小尔:1913—?;森泉之长子;妻:季兴妹;育二子一女;子:松寿、金寿;女:金英。

连元:1914——198?森泉之次子;娶二妻,育六男二女;原配生四男侧室育二子二女;子:清富、岩孙、清寿、清弟;茂生、茂友;女:紫凤、紫苗。

连奎:1916——1997;森泉之三子;妻:甘素琴;一子:清福。

妹妹(女):森泉之女;嫁水南樟树下黄氏。,

谷孙:樟泉之长子,1935年农历正月20出生,卒于2012年。中国石油公司测井研究所开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发妻:吴蕙英中国石油公司测井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其论文《泥岩裂缝储集层的研究》)1986年获全国优秀论文奖。育四子:揭文、揭平、揭晓(吴冰)、明(吴炎)

贵兴:樟泉之次子,1936年出生,林业高级工程师;发妻:俞理仙,小学高级教师;育三子三女;子:东晓、东虹、东辉;女:丽珍、丽静、丽红

三十世

克东:芳年之长子,1938年10月3日出生,毕业于上饶师范;天才,有过目成诵之能,当年永丰中学年年第一,奈时运不济,只允许他读师范;妻:黄华坤;一子:非凡,

克康:芳年之次子,1948年农历5月初4出生,一女:揭晶。

克昌:芳年三子,1947年2月23出生;经营一家烧烤店,被誉为有“家乡味道”。妻:刘冬美,育二女:春华,秋华

丽贞(女):芳年之长女。

美敏(女):芳年之次女。

丽玉(女):芳年之三女。

曼霞(女):芳年之四女。1944年农历6月20出生,夫:傅能火。曾任重庆铁路分局任列车长和安检室主任。

美英(女):芳年之五女。

克武:芝年之养子。

克仁:菘年之子,育二子一女。

丽霞(女):菘年之长女。

丽娟(女):菘年之次女。

克文:心年之长子,1948年9月出生,退休前为某中学校长。妻朱顺娣;育二子一女;子:凌峰、凌生;女:茗芳

克虎:心年之次子。

克翔:心年之三子。1961年11月出生,中国人民银行高上饶中心支行中层科级干部;妻:徐美凤;温良贤淑的女子;一子:凌煜。

丽君:心年之女。1946年7月出生;夫茹炳林;育二子一女;子茹勇、茹骏;女:茹洁颖

克强:万年之子,1963年出生;服装店老板,广丰县城小有名气;1963年出生;妻:卢玉姬;一子:揭健。

丽华:万年之长女。

丽惠:万年之次女。某驾驶学校校长,育一子一女;子:黄炎;女:黄乔霏,美容店老板。

丽萍:万年之三女。1967年2月出生,随夫经商;夫:潘天璋,现在上饶拥有六家商铺;育一子:潘天璋,现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

啸宇:英年之长子,1958年农历正月30出生。发妻孙江英(已故),妻林氏,一女:雷兹。

啸岗:英年次子,1963年3月初8日出生,1983年以当时贵溪三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曾任江西教育学院鹰潭分院副院长,富

安娜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销售总监;妻徐玉玲。一女:珉怡。

啸汉(吕发水):英年之三子,1965年农历11月13日出生,工程承包商。妻:王小敏,育一子二女;子:杭杭;女:多多、佳佳。

啸闻:英年之四子,1972年农历2月初7日出生,发妻:陈围葵;一女:珮璐。

丽红(女):英年之女,1968年农历正月初8日出生,1983以当时贵溪三中第一名考取江西鹰潭师范。中学高级教师;夫:王才辉。江西省书法协会会员,龙虎山艺术院副院长。一女:王艺霖。

庭春:柏堂(大毛)之子,某区委书记。

庭梅:柏堂(大毛)次子,曾任解放军炮兵连长。

上珍(女):柏堂(大毛)之女。

庭魁:寿明(二毛)长之子,解放前曾在其父亲手下工作(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后曾任过省部级干部。

庭汉:寿明(二毛)长次子,退休前为武汉钢铁厂销售部经理。

庭宝:寿明(二毛)长三子,武汉钢铁厂子弟学校老师。

庭德:寿明(二毛)长四子,武汉汉口区文化局工作。

揭真:(康煕侄子,可能是揭柏堂儿子)曾任广丰县洋口镇镇长。

松寿:小尔之长子,1935出生;妻:缪銮玉;育二子三女;子:云彪、云忠;女:美云、美秀、美红。

金寿:小尔之次子,1938年出生;妻:陈妹止;育三子一女;子:文财、文生、文武;女:文美。

金英(女):不详。

清富:连元发妻所生之长子,1944——?一子:文良;

岩孙:连元发妻所生之次子,1946出生;妻:张水凤,育二子一女;子:天龙、天财;女:丽华

清寿:连元发妻所生之三子,1952年出生,妻:曹兰菊,育二子一女;子:利君、利强;女:丽红。

清弟:连元发妻所生之四子,1954出生,妻:叶兰英,育一子一女;子:利忠;女:丽萍。

茂生:连元侧室所生之长子,1951年出生,妻,祝秋香;一子:华清。

茂友:连元侧室所生之次子,1953年出生,妻:杨水妹,育二子:灵武、灵波。

紫凤(女):连元侧室所生之长女,1955出生,现居福州。

紫苗(女):连元侧室所生之次女,1961出生,现居福州。

清福:连奎之子,育一子三女;子:树林、女:水珠、水云、水红。

揭文:谷孙之长子,1962年6月5日出生。1982年毕业于湖北轻工业学院(现湖北工业大学)获机械制造专业学士学位,在校期间任校学生会副主

席,198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生院获机械制造专业

硕士学位, 现在北京富通东方科技有限公司任华为产品销售总监.妻:贺惠玲,本科1983年毕业,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电机专业学士,中国人民大学2002届商学院MBA ,教授。现在上海电视台任市场部总监,高级经济师;一子:揭奕。

揭平:谷孙之次子,1963年12月12日出生。1984年武汉理工大学毕业,曾任交通部第二航务设计院高级工程师,佛山市南海巨兴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育一子一女。妻:陈燕妮佛山市南海蒙蒂家具有限公司经理子:礼豪;女:揭薇。

揭晓(吴冰):谷孙之三子,1967年11月28日出生。1989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现在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渠道总监. 妻:吴迎霞出生日期1974年1月18日,毕业于株洲工学院,就职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部门经理,一子:揭晓辰.

揭明(吴炎):谷孙之四子,1972年7月29日出生;1995年江汉石油学院建筑工程系毕业;目前国家房屋建筑一级建造师,建筑施工专业高级工程师;佛山市南海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经理;获聘佛山市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评优专家、佛山市重大危险源专项方案评审专家、南海区房屋安全鉴定专家、南海区安全巡查专家、南海区房屋建筑施工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妻:谭云,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华南师范大学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于职佛山一中,一女:揭劲立。

东晓:贵兴之长子,1964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浦城县委、县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兼任浦城第三中学副校长,浦城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妻:何晓卫,中学高级教师,浦城县第一中学办公室主任;一女:可人,现在北京华北科技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习。

东虹:贵兴之次子,1967年出生,浦城县首届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南平市见义勇为模范。妻:黄丽芬;一子:晨宇。

东辉:贵兴之三子,1976年出生,复旦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2000至2003应聘赴美国硅谷工作,现在上海张江高科软件园部门经理。妻:徐蔚红;一女:揭好。

丽珍:贵兴之长女,浦城县林业局干部。1963年出生,夫:刘英松,1962年出生,浦城县九牧镇公安派出所所长。一女:刘超启,1988年出生,南京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现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在读眼科研究生。

丽静:贵兴之次女,1968年出生,小学高级教师,浦城县教育督导室督学。夫:邱淑平,厦门高炮部队连长转业,现任浦城县政府办公室正科级副主任。一子:邱逸聪。

丽红:贵兴之三女,1971年出生,海南海口市幼儿教师。夫:肖利灵,南海舰队某部正团级转业,现在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后勤科科长。一女:肖一帅。

三十一世

非凡:克东之子,1985年3月22日出生,江西农大毕业;妻:邓素清,子:松明

揭晶(女):克康之女,1982年6月29日出生。

春华(女):克昌之长女。1978年1月12日出生;夫:陈秋生一子,陈子健

秋华(女):克昌之次女。一女:揭诺亭

凌峰:克文之长子,1973年7月出生

凌生:克文之长子,1975年3月出生

茗芳:克文之女,19779月出生

凌煜:克翔之子,1988年3月出生;

揭健:克强之子。

雷兹:(女):啸宇之女,1985农历2月10日年出生。瑜伽教练;一女,董懿懿;

珉怡:(女)啸岗之女,1990年10月22日出生,南京工程学院09级;

吕杭杭:啸汉(吕发水)之子,1995农历8月12日年出生;

吕多多(女):啸汉(吕发水)之长女,1996年农历6月29日出生;

吕佳佳(女):啸汉(吕发水)之次女,1997年农历7月13日出生;

珮璐(女):啸闻之女,2007年12月初8日出生;

云彪:松寿之长子,1967年出生,妻:苏样銮一子:海翔;

云忠:松寿之次子,1976年出生,妻:王晓芝;育二女:依婷、依琳;

美云(女):松寿之长女,1962年出生,夫:徐云鼎;

美秀(女)松寿之次女196年4出生,夫:林水兴

美红(女):松寿之三女1971年出生,夫:占丁亮,

文财:金寿之长子,1966年出生,妻:汤志芳;一子:主正

文生:金寿之次子,1968年出生,妻:吴莲芝;一子:雨鸿

文武:金寿之三子,1974年出生,妻:余永丽;二女:阳阳、欣婷

文美(女):金寿之女,1970年出生,夫:叶国兴

文良:清富之子,1964年出生,妻:吴文妹,育一子一女;子:勇;女:柳燕

天龙:岩孙之长子1970年出生,妻:徐建芬;一子:家昇

天财:岩孙之次子1973年出生,妻:王妹芝;一子:家昇

丽华(女):岩孙之女1967年出生,夫:王忠伟

利君:清寿之长子,1975年出生,妻:杨丽芬;一子:杨涛,

利强:清寿之次子,1980年出生,妻:李美燕;二女:可乐、可怡

丽红(女):清寿之女,1973年出生,夫:余金华

利忠:清寿之子,1979年出生,妻之子:李锦蓉;一子:承昊

丽萍(女):清寿之女,1977年出生,夫:谢子岳

华清:茂生之子,1978年出生,妻:鲍纯花,育一子一女;子:俊涛;女:欣婷

灵武:茂友之长子,1980年出生,妻:周益君

灵波:茂友之次子,1983年出生

树林:清福之子,1969出生,,小学高级教师,浦城仙阳中小学教务处主任。妻:徐丽红;一子:立士

水珠(女):清福之长女,1966年出生,夫:胡华金,

水云(女):清福之次女,1973年出生,夫:吴先荣

水红(女):清福之三女,1976年出生,夫:徐世源

揭奕:揭文之子,1992年8月26日出生,华北电力大学2010级

本科生电气工程学院通信专业

揭薇:揭平之女,1995年2月6日出生。2013年以612的高分录取北京交通大学

揭礼豪:揭平之子,2009年7月1日出生

揭晓辰:揭晓(吴冰)之子1999年7月1日出生

揭劲立:揭明(吴炎)之女,2003年6月12日出生

揭晨宇:东虹之子,1989年出生,现在福建师范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学习。

可人(女):东晓之女,1992年12月25日出生,现在北京华北科技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

揭好(女):东辉之女,2007年出生。

三十二世

松明:非凡之子,2013年7月1日出生

诺亭(女):秋华之女1998年1月29日。

海翔:云彪之子,1992年出生。

依婷(女):云忠之女,2001年出生

依琳(女):云忠之女,2007年出生

主正:文财之子,1987年出生

雨鸿:文生之子,1992年出生

阳阳(女):文武之女,2001年出生

欣婷(女):文武之女,2005年出生

揭勇:文良之子,1992年出生

柳燕(女):文良之女,1986年出生

家昇:天龙之子,1994年出生

志鹏:天财之子,1999年出生

杨涛:利君之子,2005年出生

可乐(女):利强之女,2009年出生

可怡(女):利强之女,2009年出生

承昊:利忠之子,2009年出生

俊涛:华清之子,2003年出生

欣婷(女):华清之女,2002年出生

立士:树林之子,1996年出生

第二部分,我们是赤剌温的后代

作者:揭丽红我的家族是蒙古后裔,是状元笃列图之后,祖居江西广丰,在县志和许多历史资料中都是将先祖记载为捏古氏,为广丰元朝时达鲁花赤火斯答尔子孙,卜里牙秃思之子,但,同时又将其与同时代的赤老温之后笃列图混淆不清,他们俩的诗词也常常分不清是出自谁之手。作为状元的后人,经过大量史料的阅读探究,以及与家族传说的对比,我得出结论:我们家族极可能就是成吉思汗四杰之一的赤老剌温后裔。

(一)从家族传说说起:

“我姓揭,但是《百家姓》中却找不到揭姓。我曾好奇地问过爸爸,

他似乎对祖辈的来历也不甚清楚,只是简单地对我讲述过:我们的祖

先名叫揭笃列图,蒙古族人。元朝时是个大官。他有两兄弟,弟弟叫

铁***。元朝鼎盛时,版图曾地跨欧亚元朝的统治者对汉人十分苛刻,

终因不得人心,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的祖先迁徙到江西广丰。当时

广丰尚未设县,仅是个驿站。今天的鸟林街是一片山林。铁姓后裔一

部分留在江西,大部份向广东方向去了。江西百姓都有皇帝封的姓,

蒙古人无姓,因效江南人把祖先名字的第一个字当作姓。故

“揭”·“铁”两姓原属一个血统,是一家。为纪念这个史实,我给

自己取了个笔名“铁一”,以表思远追宗之

忱。

小时候,每逢清明节,父亲都要带我们兄弟姐妹到广丰县政府公堂后面“揭笃列图”墓前祭拜始祖。有时

也会碰上姓铁的人来祭祖。据说,原来我们始祖的坟是坐落在县政府

县官审案时案桌放置的地方。后来建造公堂时被铲除了。一日夜间,

某县官经公堂外出,在公堂上遇见一位身穿元服的官员,把他吓坏了

事后查问此次事其部下一知情者告知:在他审案的座位下,原有一座

揭姓古坟。因此,这位县官命令他的部下在公堂之后建造一座假坟,

以慰亡灵。此事可信以为真,否则县官公堂之后岂容百姓造

坟。”

上面这段文字是家父的回忆录里的一段文字,这里有两点是事实,即,“揭铁是一家”据父亲回忆,有时候清明节去给先祖上坟,会遇到铁姓人。父亲亲耳听到那位铁姓人告诉他“我们揭铁是一家”。父亲还说,墓碑上刻的名字就是“揭笃列图”。这与历史资料略有出入,资料里只有“笃列图”,这也可以理解,因为,从文中看坟墓显然是后来重新修建的。而这一史实也得到我堂兄们的印证,且与asho先生提供的历史资料相互印证。原来,他是先祖笃列图的族弟,叫铁哥。由此可见,家族传说是可信度非常高的。今天我要强调的的家族的另外一个传说——绍兴迁徙说。这个说法是我的一位堂兄告诉我的。他说,我们家族是从绍兴经江山来到广丰,且不止我一家,广丰很多家族都是从绍兴过来的。我这位堂兄是我大伯父的儿子,我的爷爷奶奶生育有十多个孩子,其中男孩就有七个,还有5个女儿。大伯父是家中老大,我父亲排行最小。所以,

当父亲还年幼无法记忆很多事情的时候,我大伯已经是个成年了,我大伯的女儿就与我父亲的年龄相仿。且他是长子,他知道的有关家族的事情肯定要比我父亲知道的多。且,我这位堂兄现在还居住在广丰。且,先祖笃列图时代距离我们不过600多年,并不是太遥远,那么这种传说的可信度就更高了。我为什么如此强调家族迁徙史?因为,这与家先祖究竟是谁有很大关系。如asho先生前面所述,笃列图这个名字在元朝是个很普遍的名字,而在史料中家先祖捏古氏笃列图与逊都思笃列图——即成吉思汗的四杰之一的赤老温后裔常常被混淆为一人,asho先生列举了很多资料来证明他们是两个人,那么他们究竟是一个还是两个呢?根据我查阅的资料加上asho先生的资料,我认为,他们为同一个人的可能性实在太大。

一,俩笃列图都与“敬”结缘(为了方便表述,我暂且称他们为逊都思笃列图和捏古氏笃列图)先看两段文字“刘基《刘文成公集》卷八《敬斋铭并序》:敬斋者笃列图彦诚所以名其古室也彦诚以科苐发身其於敬字之义盖亦讲之熟矣则举其所知而行焉可也又何必多求乎人之言哉乃勉而为之铭铭曰:“庄其外而肃其内琼琚玉佩无显无昧惟鬼神是对肆遏蹶弗愦以不越载以永无有悔”。“信州永丰蒙古人笃列图,以理学的貌、言、视、听、思五事要求自己,‘字敬以持其身,书敬以表其斋,是有志于敬也’,故其字为敬夫,其居称‘敬斋’”——《江西通史》7元代卷155页,这段文字摘自虞集的《敬斋为笃敬夫作》,现贴于此——

第一段文字按asha01769先生的说法,是描写逊都思笃列图,第二段是写我的先祖捏古氏笃列图。当初我第一眼读到第一段文字,马上想到的就是我曾经看到过的第二段文字,几乎以为先生说的就是我家先祖笃列图,我一再仔细看,分析,才确定先生说的是逊都思笃列图。从这两段描写分析,至少有以下几点他们是重合的,1,他们都喜欢“敬”,且都用“敬斋”做居室名。家先祖笃列图的号没有资料提及,根据历朝文人的习惯,据我猜想家先祖的号也应该是“敬斋”。就这个“敬”字,我查阅了钱大昕勘定《元进士表》

里发现这些进士们的“字”里用“彦”的比较多,而用“敬”的很少,除他们两个之外只有一两个,我看到另外只有一位“字”也是用“敬斋”。这两个同名之人,连居室和字号都如此相近,实在叫人不能不起疑。2,再看他们神态和性格“庄其外而肃其内琼琚玉佩无显无昧惟鬼神是对肆遏蹶弗愦以不越载以永无有悔”。这段描写对照我家先祖的一段记叙“凡御史至,堂幄地衣,盛设金绣,公命撤去”且嘱死后不做佛事,都是如此——“谨慎清正且不张狂”不讲排场不嗜奢华,外表也都很严肃。遗憾的是我目前还没有找到关于逊都思笃列图的外貌描写的文字

二,他们都做过南台监察御史,根据历史资料和家族传说,他们都应该在江浙的绍兴做过官,只是不知道为啥我家先祖的资料里唯独没有这一点的记录?所有的记录都是围绕他在永丰的足迹而写。

三,他们都是进士,至于进士时间问题,元朝史料经过明朝的毁灭性销毁和清朝的有目的的修改(这一点后面我会有小论述)很多东西早已经面目全非了,时间记录的错误简直是小儿科。

四,捏古笃列图在1330年中状元时曾得到元文宗的赞赏:‘必世臣佳子弟也!何以知吾家事若是其详耶?’。而陶安《陶学士集》卷三有诗:《送笃彦诚赴官绍兴并寄徐国宾》:“省榜名同荐,云泥势却殊。文章动明主,字牧选英儒。联桂荣珂里,芳莲满鉴湖。廛氓应感惠,好是砺廉隅。”asho先生说这首诗是送给逊都思笃列图的,可是,“文章动明主”,怎么都让我觉得这是写捏古思笃列图呢?进士能受到皇帝亲口表扬的可不多哦,好像除了逊都思月鲁不花,以及家祖先笃列图,史料里再没有发现有其他进士者获此殊荣。再说那逊都思笃列图并非状元,也非前三名,咋会吸引到皇帝的目光?又如何能“文章动明主”呢?还是指他后来的文章“动名主?”至少我们目前没有发现有相关的资料,如果这两个笃列图其实就是一个人,那就非常好理解了。

五,两个家族与文帝以及马祖常的关系捏古氏笃列图“父卜里也秃思,从文皇帝潜邸,”“中丞马公伯庸妻以妹。”如果说父亲的与文宗的关系,文宗才特别关注笃列图的话,那么,马祖常的关系呢?我一直想找到这样的文章,结果,马祖常与捏古家族的渊源我没有找到,倒是找到一篇能说明逊都思家族与文宗帝和马祖常的关系。请看

——

文中提到的建都班是赤老温五世孙,简单说他就是逊都思笃列图的族兄。文帝至顺元年(1330)年登位,第二年就嘉奖建都班的祖父,赐其金牌(文中说金币,根据史料,其实就是金牌)并对其后人委以重用(至顺二年,建都班授永昌路总管。)这个信息告诉我们什么?刚刚登基的文帝,他肯定要培养一批忠于自己的人,他显然看中了曾经是成吉思汗四杰之一的赤老温家族。而至顺元年刚好是捏古笃列图中状元的那一年,也刚好是文帝登基的那一年,如果家先祖笃列图根本就是赤老温后裔,是不是也非常合理?还有重要的一点,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马祖常是建都班的同僚。所以,如果家先祖笃列图就是赤老温的后裔,他是建都班的族弟,马祖常将其妹妹嫁给笃列图,是不是也非常合请合情理?当然,

我不是说笃列图为捏古氏后裔娶马祖常的妹妹就不合情理,这篇文章至少告诉我们,状元笃列图如果是赤老温的后裔,他中状元,文章受文帝赞誉并娶马祖常的妹妹为妻,一切

都是多么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完全无法排除他不是逊都思赤老温的后裔的可能。

六,还有一个年龄问题。脱贴穆尔生于1262的年龄,1308年生育月鲁不花,若按逊都思笃列图的中进士的年龄至正五年(1345)计算,(根据通常情况他中进士的年龄应该在25岁左右,此处姑且以25计数)他该是58左右近60岁才生下笃列图,还有老五呢?脱贴穆尔岂非是60多了还生儿子?虽然这不是不可能的事,但,显然也太晚了些,不合常情。但如果是捏古氏笃列图(生于1312)此时的脱帖穆尔刚刚50岁,正当壮年,相对来说便合情合理的多

七,关于两个家族的先祖救主的故事。在《蒙古秘史》里记载了一个著名的逊都思家族赤老温一家救少年成吉思汗的故事,由此,赤老温的父亲被封第二十七位功臣。捏古氏的先祖被封为第二十五位功臣,他被封功臣的原因,《蒙古秘史》注释里是这样写的“蒙古建约1191年,在十三翼之战中,率领其捏古思部随从帖木真对札木合英勇作战,被札木合擒杀。国后,成吉思汗追封他为第二十五位功臣,封他的儿子纳邻·脱斡邻勒为千户长,管领捏古思部人"在后来我阅读到清朝钱大昕整理蒙古姓氏的时候里,看到另外一个捏古氏先祖救少年成吉思汗的故事。故事情节虽然与赤老温家族救少年成吉思汗的故事有差异,但这个故事在蒙古秘史里尚未查到,当然不能排除《蒙古秘史》里的记载会有遗漏,而两个家族都曾救过少年成吉思汗,加上我前面写的诸多疑点,这个故事就有可能是赤老温家族救少年成吉思汗故事的改版。后来,我终于知道钱大昕《元姓氏考》里的故事是来自虞集的文章《靖州路总管捏古台公墓志铭》。从文章中我还知道,这个故事应该是笃列图自己告诉虞集的,有一阵我有点疑惑,看了这篇文章,我几乎要放弃我原先的认为家先祖笃列图是逊都思赤老温之后的看法。因为,我相信家先祖笃列图和虞集先生的人格文品。但是,我的一位本家大哥告诉我《全元文》不可全信,因为《全元文》大部分文章来自《四库全书》。而《四库全书》虽然在图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专家们对它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我这里只贴其中一篇仅供证

明:

《四库全书》四不全

《四库全书》其实是一部“四不全”的次品乃至废品。何谓“四不全”?因为在编修过程中,数目惊人的书籍遭到了焚毁、删削、篡改、错讹的厄运,而这一切都是蓄意为之。一、焚毁。《四库全书》收录全文的图书一共有3461种,成书79000卷,近7.7亿字。编修中明令禁焚的书籍就有3000多种,几乎与全文收入的总数相当,这还不算上因当时诏令上缴违禁书籍在民间造成的恐怖氛围,百姓偷偷焚毁的书籍,合计起来被毁掉的书籍恐怕不止万部,这实在是一场文化大浩劫。二、删削。只举几例,据黄裳先生考证:乾隆四十一年诏令:书籍内如有只须删改的字句,就不必因此而废掉全书;乾隆四十四年,禁网已注意到地方志;乾隆四十五年,注意力伸到野史诗、演戏曲本、小说等俗文学领域;乾

隆五十年,改《明末纪事本末》中“吴三桂击走李自成”为“清军击走李自成”。

三、篡改。鲁迅先生就说过:“清人篡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病后杂谈之余》)不但与清代统治者利益密切相关的明人作品遭到大力剿灭,而且殃及两宋。如岳飞的《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被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因为“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最荒唐可笑的是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寄奴”本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与犯忌的“胡”“戎”“夷”“虏”等并不相关,可是奴才们害怕专制淫威,为保险起见“觉悟高”,须知“狗总是跑在最前面的”。四、错讹。戊戍变法时支持新法的陕西进士李岳瑞,在其笔记《悔逸斋笔乘》中提到乾隆御制、四库馆臣校订的武英殿版《二十四史》。“曩读武英殿本《二十四史》,惟《史》、《汉》、《国志》校勘无愧精审,《晋书》以次,则讹字不可枚举。”是四库馆臣的疏忽吗?不是。这是四库馆臣、内府官员、太监共同表演的取悦皇帝的“哑剧”——故意留下些容易看出的错误,等待喜欢校书的乾隆看到后标出,再对馆臣的“不学”降旨申斥,从而“龙心大悦”,觉得自己的学问也在“皆海内一流,一时博雅之彦”的四库馆臣之上。“然上虽喜校书,不过偶尔批阅,初非逐字雠校,且久而益厌。每样本进呈,并不开视,辄以朱笔大书校过无误,照本发印。司事者虽明知其讹误,亦不敢擅行改刊矣。”从上述可以看出,毁、删、改,包括留下的大量错讹,都是蓄意而为。深究缘由,就不得不剖析乾隆编修《四库全书》的真实意图了。在费正清的名著《美国与中国》中,他鲜明地指出了清朝统治者编纂《四库全书》的真实用意:“通过这项庞大工程,清廷实际上进行了一次文字清查(文学上的“宗教裁判”)工作,其目的之一是取缔一切非议外来统治者的著作。编纂人在搜求珍本和全整文本以编入这一大文库时,也就能够查出那些应予取缔或销毁的一切异端著作。正如L.C.古德里奇所论证的,这是最大规模的思想统治。”众所周知,所谓的“康雍乾盛世”本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最为酷烈的时期,而在乾隆编纂《四库全书》的同时,更是“于斯为盛”。有人做过统计:整个乾隆年间62年,一共发动了100多起文字狱,而发生在编纂《四库全书》的20年间的就有48起,大约占到了一半!乾隆老儿惯于“软硬两手”抓思想文化专制,编纂《四库全书》是“软”的一手,起正面引导作用,藉此蒙蔽天下人的视线;罗织文字狱,动辄让有嫌疑的读书人人头搬家,则是“硬”的一手。“软”的一手正是为“硬”的一手收证据、作准备、找借口。“两手”可谓相辅相成、珠联璧合。可见乾隆比“焚书坑儒”的秦始皇“聪明”,编书不过是手段,禁毁才是目的,他是“寓禁于编”。明末思想家黄宗羲在《原君》中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话如同流星,在夜空中划出耀眼的光辉。为害天下,当然就会殃及书籍、祸及文化。编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便是一场浩劫文化、钳制思想、驯养顺民的悲惨历史。鲁迅说《四库全书》编好后,不仅藏在内廷,而且“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作者里面,也曾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病后杂谈之余》)。要问《四库全书》的价值究竟何在?质言之,它最大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是中国文化蒙难的铁证。看了上文,有人会质疑,你家先祖不过一元代状元,有被改的必要吗?我的回答是,太必要了,太可能了!这是我下面要谈到的问题。

湖北严氏族谱

湖北省鄂州葛店严家大湾严姓源流一览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熊侣的君主,死后被追谥为楚庄王,其子孙便以其谥号为姓,世代姓庄。史载,东汉时,因有汉明帝刘庄,汉明帝刘庄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刘庄继位第二年,就改年号为永平,在位十八年,谥号为明帝。就因为这位汉明帝叫刘庄,国人就得改姓避讳了,凡是姓庄的都不能姓庄了,故下令庄姓改为严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后为严光的庄光就被奉为严姓人的始祖。 “稽我光祖子陵,其先世本姓,嗣改为庄,盖楚庄王之后裔也。后因避汉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庄为严,遂以严为姓。”但是,到了魏晋时期,又有些严姓人恢复了庄姓。《中国姓氏寻根》一书也说“严姓是庄姓所改”并说“魏晋时严氏有恢复庄姓的,于是形成庄严两家。”,两家原来一家。 庄姓时期: 第一世:楚庄王支子,原公,生于周襄王三十三年(东周襄王始于公元前651年庚子,33年应是公元前619年)壬寅,官令尹赞襄国政,因父谥“庄”,遂以庄为姓,夫人赵氏,生子二:承先、承启。 第二世:承先公,字思孝,生于定王十一年(东周定王始于公元前606年乙卯,十一年应是公元前596年)乙丑。妣王氏,生子三:智、仁、勇。 第三世:智公,字远明,生于灵王十一年(东周灵王始于公元前571年庚寅,十一年应是公元前561年),庚子年。妣蒋氏,生子二:鸾、凤。 第四世:凤公,字翰音,生于景王七年(东周景王始于公元前544年丁巳,七年应是公元前538年)癸亥。妣张氏,生子五:房、芯、箕、斗、奎。

第五世:箕公,字裘,生于敬王十四年(东周敬王始于公元前519年壬午,十四年应是公元前506年)乙未,妣柳氏,生子一:蹻。 第六世:蹻公,生于敬王四十年(东周敬王始于公元前519年壬午,四十年应是公元前479年)壬戌。公有才识,尝略定滇池,会秦击楚威声咸振一时焉。生子一:美。第七世:美公,字明善,生于贞定王十二年(东周贞定王始于公元前468年癸酉,十二年应是公元前456年)甲申。妣黄氏,生子三:槐、梅、柏。 第八世:槐公,字植三,生于威烈王六年(东周威烈王始于公元前425年丙辰,六年应是公元前419年)辛亥,妣李氏,生子一:辛。 第九世:辛公,生於显王十六年(东周显王始于公元前368年癸丑,十六年应是公元前353年)戊子,事楚襄王,秉政不阿,尝作幸臣论以讽王。妣刘氏,生子二:文,武。第十世:武公,字子斌,生於赧王十六年(东周赧王始于公元前314年丁未,十六年应是公元前299年)壬戌。妣宛氏,生子三:礼、乐、诗。 第11世:诗公,字庭训,生於赧王五十三年(东周赧王始于公元前314年丁未,公元前262年)己亥。妣胡氏生子六:华国、华山、华林、华章、华阳、华夏。 第12世:华国公,字文林,生於秦始皇帝(秦始皇始于公元前246年乙卯,丙寅年应是公元前235年)丙寅年。妣洪氏,生子一:瑞。 第13世:瑞公,字策名,生於秦二帝三年(秦二帝始于公元前209年壬辰,三年应是公元前207年)甲午。妣陶氏,生子一:忌。 第14世:忌公,生於汉文帝元年(西汉文帝始于公元前179年壬戌,元年应是公元前1 79年)壬戌。公以词赋受知于梁王,名重当时,人咸称为夫子焉。妣叶氏,生子一:助。

蒙古族后裔揭氏族谱及资料

蒙古后裔揭氏族谱及资料 序 坦率的说:面对自己家族的历史,似乎我从来不是亲历者,也不是参与者,甚至算不上旁观和远眺。于是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也很难描述,哪里是‘我们揭氏的根’,何处是‘我们揭氏的梦’,什么是‘我们揭氏的魂’。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书;有什么样的书,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因此,必须重写我蒙古后裔揭氏家族的历史,重写我蒙古后裔揭氏的书! 700多年前我蒙古后裔揭氏祖先跟随忽必烈从蒙古高原色楞格河流域到了 大都北京,于1279年跟随忽必烈的哥哥来到南方江浙行省。元末明初公元1360年前后在江西永丰(今江西省广丰县)定居并繁衍生息。 我蒙古后裔揭氏六世祖是公元1330年元朝右榜状元笃列图。但对于他的先祖是谁颇有争议,一说其祖先是元朝时期永丰县达鲁花赤捏古氏的火室答儿,一说他是成吉思汗“四怯薛”之一逊都思氏的赤剌温的五世孙,遗憾的是至今未发现有族谱遗传。但在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献,我们看到虽然历史长河的细节离我们远远而去,其中一些纪录由于种种缘故也莫名在变迁(这些缘故在后续的章节里会做详细的阐述),但是无论是捏古氏的先祖播而祝吾还是逊都思氏的先祖锁儿罕失喇、赤老温,他们在蒙古帝国建立之初,都是跟随圣祖成吉思汗打天下的兄弟。根据《蒙古秘史》记载:圣祖成吉思汗在蒙古帝国第一次分封95名重要功臣中,捏古氏是第 24位,锁儿罕失喇、赤剌温是第 27位的千户首领而被载入历史的史册。捏古氏和逊都思氏分别和铁木真家族是父系和母系的亲戚。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无论是捏古氏还是逊都思氏,到了今天要搞清楚他们中谁是我们真正的先祖已经不重要了!捏古氏和逊都思氏他们都是最早期蒙古部落里尼伦家族和迭儿列勤家族中很亲近的人,很巧合的是国内史记上明确记载着这俩个家族都有在铁木真少年危难时期,解救过铁木真生死性命的家族故事,这也是其他纯正蒙古部落的家族里面没有的!历史从那个时刻到现在已经 800多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既是赤老温后裔,我们也是播而祝吾的后裔,因为历史已经把我们和他们都融在一起,从内心的情感来说我们也无法否认他们其中任何一个,并且他们都是值得后人崇敬的先人,值得我们蒙古后裔揭氏子孙生生世世的追怀与纪念。 我们家族后来很多口口相传迁徙故事,都和逊都思笃列图密切相关,在后面记载中把先祖逊笃思的家族史详细描述。 关于我们的姓氏,据二十九世孙揭英年老人回忆,他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随其父一同给笃列图上坟祭扫时,亲眼见墓碑上刻着“揭笃列图”,但我们在查阅

家谱版式体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0910944885.html,/cpz/proview.asp?id=51 版式体例 传统版式:欧阳修、苏询从谱学理论上进行探讨,提出了编修族谱的方法与体例,并编出自家内容全面、形制科学的族谱,成为后人修编的规范。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欧式、苏式两种基本格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图),用起来非常方便。欧式中,每人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最大优点是父子兄弟世系关系清晰。 样式组合:欧式(单页/筒子页)—(有/无)照片——(有/无另提)共12种 欧式单页无世系线有照片行传欧式单页有世系线有照片行传 欧式筒子页无世系线有照片行传欧式筒子页有世系线有照片行传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询创立。苏氏行传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以行号排序,由右向左排列,主要强调宗法关系。最大优点是同一代人之间大小关系清晰。苏式行传家谱必配世系图,于是也有人将世系图称为欧式,后来就有欧苏同体的说法,也就是欧式和苏式同在一套家谱中,不过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样式组合:(单页/筒子业)——(有/无)照片——(单栏/双栏)——(有/无承前项)共16种 苏式单页双栏无承前项行传苏式单页有照片行传 苏式筒子页有照片行传苏式筒子页有照片行传 ●宝塔式:宝塔式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其特点是将

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子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齐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 一个相关的简介。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有不少家谱采用这一图谱。 宝塔式牒记式 传统版世系图:

蒙古族民俗常识

教学内容: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教学时间:2012年11月21日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蒙古族的历史、节庆习俗、服饰、建筑、饮食、歌舞、民族文化等要点; ②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赏视频、聆听音乐,让学生直接感受,引发思考,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②以导游讲解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生讲解介绍,多次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勤思考、爱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通过视听欣赏,让学生用心去感知美,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节庆习俗。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地介绍蒙古族的服饰、建筑、饮食。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这个地区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能不能说说都有什么民族?人数居多的是哪个民族?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蒙古族民俗常识。 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有没有同学知道是谁统一了蒙古部落? 我们一起把书翻到第二页,共同来了解蒙古族的来源,成吉思汗的简介和蒙古族主要分布的国家,人口数目。(课件) 解决老师课件的问题。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民族”、“草原骄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我们一起来学习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1)狩猎民俗(出示课件)带着问题自由读文,解决问题。 ①狩猎方式主要归纳为两种:个人狩猎和集体狩猎。(板书)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个人狩猎和集体围猎的不同。②蒙古族狩猎的方法有几种?学生自行读文,汇报结果。③出示问题:蒙古族的狩猎活动为何在秋、冬两季进行?学生自己归纳,老师总结。 3、欣赏蒙古族生产民俗图片、民族音乐。 4、整理笔记。 5、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做归纳总结。 6、课后拓展: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搜集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留意一下身边的蒙古族朋友,看看他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民俗是我们平时所没有注意到的,请教一下他们,这些民俗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狩猎民俗个人狩猎、集体围猎

唐滕王李元婴家族历代先祖世系图

唐滕王李元婴家族历代先祖世系图 上唐李氏家谱因先祖信公征南蛮有功于朝庭,而封太尉、工部尚书、太子少师、司空。恩准编修金字玉牒族谱,有幸记载了李元婴家族在唐朝的家史,谱中除有上唐李氏家族历代先祖世系之外,还同时记载了各旁系先祖的世系图,主要是居住在江西境内的各旁系先祖,因为在唐、宋时期交通不便、关山远隔,信息不通,故而在省外的很多先祖都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希望在今后的岁月能够联系到更多的元婴公在各省的后裔宗亲,让我们重聚首、再相会。下面就把我们家族在唐宋时的家谱记载整理如下: 一世祖:唐高祖李渊。 二世祖:李元婴, 三世祖:元婴公有子十八,除元婴公的第十一子修珽公也就是我們的先祖有譜系之外,就只有元嬰公第十六子修琈公有七八代的世系,其餘的还有十六个儿子没有世系图或只有二三代的世系,其中六个在垂拱中被害,这六个被害的可能就是前面的六个儿子,多是封王封公的,其余的是元婴公另外十二個兒子:(这里说明一下,下面有关宫使的记载是在当时唐代特别的一种称谓:意思是亲王的儿子,代表王子的意思。以后就没有这个称谓。) 這六個被害的可能就是: 长子修琦;薛国公晋长乐王。 次子修珌:長安公。 第三子修瑀:嗣滕王。 第四子修瑤:下邳公。 第五子修璩:蘭陵公生子二,知禮,封金山公,知節封昌寧公。 第六子修珍:臨海公。 第七子修琬:字崇文,后封临淮公夫人王氏生子一,千七宫使,居洪都阁下,千七宫使字环衡,妣王氏生子一,十宫使,讳琛,妣熊氏生子一,猛。居直下南塘。 第八子修顼:字崇章,居不详。 第九子修玘居游江。 第十子修字崇义,居江州。 第十一子修珽字崇禮,唐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庚申五月生妣吳氏生子六,千宮使、千一宮使、千二宮使、千三宮使、千四宮使、千五宮使、又妣王氏生子三,千六宮使、千七宮使、千八宮使, 第十二修字崇智妣王氏生子二居廣東, 第十三子修琮字崇信,生子一。第十四子,字崇純妣江氏生子二居汴州。 第十五子修理,字崇厚妣王氏生子二居不詳。 第十六子修琈,詳見下面李白家世系。 第十七子修琚字崇慶妣劉氏生子二,居楊州。 第十八子修琂字崇壽夫人王氏生子一,涉本名荗字神龍初嗣滕王開元中授左驍衛將軍子湛然嗣滕王從元宗至蜀擢左金吾將軍。。 附李白家世系, 三世祖:元婴公第十六子,修琈,字崇善妣朱氏生子一,千十宫使。 四世祖:千十宮使,字環妣朱氏生子三,珂、玟、瑺。 五世祖;珂公字玉輔淑人賀氏生子白,公遷蜀, 六世祖:白公行十二字太白,初生時母夢長庚入懷又傳夢吞魚白而生故名白,官供奉翰林

如何利用家谱资源编纂县志

·方志论坛· 如何利用家谱资源编纂县志 陈平军 摘要家谱集中了哲学、历史、地理、礼仪、风俗等多方面的知识,是研究社会发展、进步和研究过去社会状态、生活情景最基本的资料之一。当然,家谱也有局限性,应当甄别地继承,吸取精华,扬弃糟粕,去伪存真。作为史志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家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方志编纂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史料。 关键词家谱志书资料关系 家谱是族人为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秉承百善孝为先、奉先思孝、不忘根本的家族史料。在社会发展中有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的作用。是一种能够比较真实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载籍。家谱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方面是县志所欠缺的。县志是公开性文献,家谱为私藏性资料,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后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应该受到重视。县志记述内容往往仅能及于朝政之实施、与制度之创立、地方之建置、财计之丰歉、人物之得失以及边民之入居。家谱是家族史,可以补充县志资料的不足,是研究编纂地方史志的重要史料。家谱是溪流,县志是江河;家谱是目,县志是纲。不知历史和根底的家族,如无根的浮萍,读了家谱,会使自己变得充实踏实起来。 家谱记载的许多优秀人物品格和事迹,对读者有很好的引导、启迪作用,还能让后人吸取先人或亲人的经验教训,是综合性很强的文本,里面牵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文艺、体育等各个方面,人们生产、生活的全部内容,家谱里几乎都有记载,它集中了哲学、历史、地理、礼仪、风俗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其他任何文本都无法达到和取代的。因而家谱是研究社会发展、进步和研究过去社会状态、生活情景最基本的资料,这一点,县志是不可比的 家谱编修历史演变 中国家谱编修的历史源远流长。周朝开始设史官修谱。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设掌管宗族世系的官员,负责王族修谱。秦汉时期,帝王、诸侯、士大夫谱牒相继出现,家谱编修在世家大族中已相当普遍。隋朝的谱牒已达百余种。唐朝设立宗正寺,官修《氏族志》、《姓氏录》等,私家族谱开始出现。宋代,随理学兴起,宗法倡立,作为宗族典籍的家谱,其编修已经扩散到广大平民族群。元明以来,家谱的体例逐渐向史书、志书学习,出现史志化倾向,体例繁杂,在世系之外,传志齐全,到明代业已定型。清代家谱在世系之外,人们的着重点是在传记方面。明、清两朝是族谱编修最为兴盛的时期,朝廷设宗人府,掌管皇族谱籍。新中国成立后,谱学研究基本停止,家谱的文献价值在我国一直处于尚未被开发利用的状态。家谱大多深藏民间、秘不示人,学者在搜集家谱资料时十分困难。历次政治运动使家谱成为封建残余被扫地出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民间旧存族谱相当一部分遭到焚毁的厄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港、澳、台地区及世界各地宗亲寻根问祖热的兴起,民间修谱再现高潮。20世纪90年代,民间流传“政府在修志,百姓忙修谱”之说,就反映了这个不容忽视的历史现象。 回顾家谱编修史与方志编纂史,不难发现它们的历史进程非常相似。目前全国上下都已经进入

蒙古族的图腾崇拜-最新文档资料

蒙古族的图腾崇拜 无际的草原成就了蒙古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同时也形成了蒙古族特有的图形风格。要探寻蒙古族的艺术渊源,必须了解他们的传统文化风貌,并通过对其民间传统图形的研究了解蒙古族人在民族艺术上的审美追求。 一、蒙古族人对图腾符号的崇拜 列宁说:‘恐惧创造神。”《蒙古秘史》己载;‘成吉思汗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李儿贴赤那,和妻子豁埃马兰勒一同过腾古思海,来至汗难名子河源头的不而罕山前住下,生子名巴塔赤罕根据蒙古语的解释,‘‘李儿帖赤那”意为“苍色狼”,“豁埃马兰勒”一词是“白色的鹿”。蒙古族自诩为‘苍狼白鹿”的后代,这显然有极深刻的图腾崇拜的意味。根据北方民族史、蒙古族的历史典籍中的有关记载,从蒙古族崇尚萨满教的神扯观念表现中也可推定蒙古先民确实将“狼”、鹿作为图腾进行崇拜。在蛮荒的北方草原,“狼”对于草原游牧人群来说是非常可怕的野兽。它们往往集结成群,无论捕食或对付进犯之敌,都协同战斗,团队意识极强,且凶猛而富有灵性。于是人们由恐惧而敬奉,把它们视作自己的亲属和同类,这也许就是“狼”图腾崇拜的缘由。“狼”的图腾崇拜不仅寄托了原始的蒙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崇,也传达了人类对自身力量和自我意识的认同与自信。作为图腾符号的‘粮”图形有着强烈的宗教意味。原始图

腾崇拜是蒙古族人的宗教信仰与审美取向的中介符号。蒙古族人民对“狼”图腾的崇拜,也涵摄了对“狼性”文化的审美意识的深刻体验。因此,“狼”图腾作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文化艺术符号,渗透进蒙古族文化的基因中,而审美文化、艺术活动作为文化形态也受其影响。由于受万物皆有神观念的影响,蒙古人对其他的动植物有着崇拜心理。根据考古及史料记载,蒙古族的图腾崇拜还包括有牛、马、羊、虎、鹿、蝶、鱼、佛手、杳花、莲花等图腾纹饰。虽然这些纹饰有些已经完全失去了原形,成为远古图腾文化的象征和回忆,但始终表现出蒙古民族特有的艺术活动与审美情趣。 二、蒙古族图形文化的样式特征 图形文化在蒙古族的文化中占有很大的份量,无论是图腾禁忌的图形样式,还是审美需要的物件装饰图案,都充满着蒙古族对生命、生活的态度。在原始信仰中,蒙古族人始终认为本氏族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它们有着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崇拜的图腾,也才有了古老的、著名的“狼”图腾的神话。因此说,蒙古族的图腾崇拜是对动植物的崇拜,实际是源于对祖先崇拜的一种对应转换,这种对应转换常常通过氏族起源的神话和图形展示出来。 蒙古族人对与他们共同生存、生长的动物和植物有着特殊的感情。如牛、马、羊、驼、犬、狼、鹰、鹿等及各种植物,象征着上天降下的吉祥,传达对幸福的理解与对理想的追求。聪慧的

石氏族谱简录

石氏族谱简录 石姓是以石磐为演奏职业的世家。石图腾由三部分组成。“口”代表石磐,“厂”代表悬挂石磐的支架。上面的鸟就是句芒天干,羽毛代表扶桑树,主要是用来表示该族是句芒的后代。姬姓石氏始祖石骀仲 湖南邵阳敦睦堂石氏 始祖石九鼎世居江西泰和千秋乡,北宋初官邵阳,夫人卒後就葬邑之三溪牛角山。传数世至光赵,复携三子自泰和来居三溪五都,故谱奉之为迁邵始祖。光赵长子仍回泰和,幼子百三郎开支於一都和九都。次子千三郎五子,遂启武、文、奇、祥、权五派。 字辈: 万朝成受以,子应添汝明,文武正永定,华荣大吉昌,景德启盛世,安思庆楚邦,嗣秀通京国,显隆士俊良,义方遵祖训,孝友绍家纲,裕后诒谋远,承先福泽长,教典昭敦睦,儒林誉锡乡,诗书崇甲第,勋业赞平章,圣学心传续,纯臣矩范详,继绳储杰伟,兰桂郁滨湘。 湖南邵阳方顺堂石氏 始迁祖万三、千三、百三,宋建隆间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千秋乡水伯堡徙居宝庆府。万三公落业佑溪桥,不数年回籍;千三公落业石陂桥,支分五房:通、达、贵、逵、暹;百三公落业茶园山,支分为桂、相、椅、隆四房。后人分布于邵阳、益阳、湘乡、宁乡、新化及江西、四川等地。千公后裔字辈:万朝成受以,子应添汝明。文武正永定,华荣大吉昌。景德啓盛世。 百公后裔字辈:邦思原志楚,仕兴永吉昌。

续派:一宗多国用,美翠自生光。 二支合派:景德耀先者,芳声孝友传,显扬昭盛代,家世裕魁元。 字辈续:纪书亮功泰,育秀方宇东。秉伦希垂裕,厚坤普尚同。贤泽延平治,孝本建初宣。述祖恒求仁,均和昭克全。行抗由才奇,而立哲化孔。介彦春载长,冲卓会禄总。 湖南娄底市涟源市石氏 湖南邵阳方顺堂石氏同宗。 自第二十五代起字辈:万朝成受以,子应添汝明。文武正永定,华荣大吉昌。景德启盛世,纪书亮公泰。 少典——轩辕 (黄帝)—少昊——乔极——喾——弃——不窟——鞠——公刘——庆节—— 朴——差弗——毁喻——公非——高圉——亚圉——祖类... ┌─○─石骀仲─石祈子 │ 卫康叔(姬封)─康伯─考伯─嗣伯─疌伯─靖伯─○─┴石碏─石厚──○─┐ │ ┌──────────────────────────────────┘ └─石稷─石买─┬─石恶─(?)石曼姑──石魋 │ └─○─石圃 (a): 靖伯周武王封康叔于卫,七传至靖伯,食采于石,遂以石为姓。 还清靖伯之子,配梁氏生栋材

世彭源流谱基本表格49

世彭源流谱基本表格 说明: 1、该表是彭氏源流谱的基本形式,即母表。 2、表格的左上角的“代数”表示该栏纵向的数字是连续的,即 从第“1代”起,到“2代、3代、4代、5代……N代”。 3、表中的“各地代数”表示祖先发生迁移,到新的县域居住地 后各代的定性情况。 例如: 第“1代”的“始祖”是指你的族谱上记载的最早的祖先。 他不是齿录上记载的始祖,而多是族谱上源流介绍、谱序等

部分记载的情况)。 第“2代”右边一栏填写“二世”。如果该“二世”迁移到其他县域,该“二世”在此栏就应该填“始祖”,即某某县某某村彭氏始祖。 4、具体填写时要注意凡是发生祖先迁移时,要空一行。即这一 行的“代数”和“各地代数”栏内不要填写,在“基本情况” 栏里填写“某某县某某村彭氏始祖”。接着在下一行的“代数” 栏内填写相应的代数,在“各地代数”填写“始祖”。 5、从以上简介中可以了解“代数”栏的数字是连续,不可断“代” 的。 “各地代数”栏的内容是以迁徙来决定的,没有迁徙的就按世系传承填写;发生迁徙后就按新的县域里始祖的世系填写。故它是一个变化的栏目。 6、此二栏可以清楚的反映在第“几代”发生迁徙,同时也可以 知道祖先们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多少代后又发生迁徙。结合“基本情况”栏的内容从而折射出迁移的原因、动机、时间、方式等社会情况。所以该表的设置不仅仅是解决人口迁移后最容易产生与祖居地世系传承脱钩而出现一系列错讹情况的基本矛盾。 世界彭氏通谱编修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六月卅日

“世界彭氏源流谱”表格填写说明 这里填写:第一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宋体四号字加粗)最后一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宋体小四号字加粗)

蒙古族传统文化资料

蒙古族传统文化资料 惟妙惟肖的蒙古族剪纸文化我国许多民族都有着剪纸这项民间艺术,而蒙古族的剪纸艺术却应用广泛,其历史却可以追寻到北魏时期,在这样代代相传的千古遗风中,使得剪纸艺术更加的贴近生活。 剪纸是蒙古族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学研究,其渊源可追溯到北魏时期,而学术界观点是远古时代。他们认为那时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作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并相继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这种完善的远古艺术手法在原始社会的岩画、彩陶、红山文化的玉雕、匈奴与东胡铜器等都有所体现。今天的民间剪纸与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上极其明显的一致。这充分说明它们之间的传承和延续关系。民间艺人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将千古遗风代代相传,使剪纸艺术成为一种贴近生活、植根于大众的民间艺术。 蒙古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无论从信仰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到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民间剪纸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空间象征和族群生命记忆的功能。 蒙古族剪皮艺术最常被用来装饰马鞍及鞍垫,多用皮剪成鸟、盘肠、回纹、交叉图案等纹样贴绣缝缀于马鞍上,既醒目大方又富有装饰感。剪皮贴花还多用于民间流行的盛乳

革囊等生活用品上,或摔跤服等服饰上。 在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间刺绣中,有靴花、枕花、鞋花、肚兜花、荷包花等不同类型的剪纸图案,还有毡绣和服饰贴花都是先剪后绣、剪绣结合的。蒙古族剪纸风格单纯质朴富有草原的乡土情趣,多以盘肠、卷草、花鸟、卷云,石榴、西瓜、葫芦等作为刺绣图案,有些花边和角隅纹样采用规则对称或重复的二方连续图案。 在草原牧区的剪皮与剪纸中,多采用造型奇异的形象,具有粗壮、热烈、奔放、丰满和简洁的特色,多数作品以半侧身的形象出现,以程式化的方式表现物象的各种结构,充满生命的活力。如在剪纸中点可以表示头饰中的珍珠、动物的腿、树的叶、锯齿纹可以代表鸟兽的毛以及衣服的皱褶等。剪纸布局也采用了透明透视的方法即大小套叠,如大动物身上刻小动物,大动物一般都被视为是小生命的母体,小动物可以是腹中的胎儿,具有强烈的的装饰效果,这种装饰风格在北方原始岩画中也可以看到。

祖先崇拜与四川客家神榜文化

祖先崇拜与四川客家神榜文化.txt其实全世界最幸福的童话,不过是一起度过柴米油盐的岁月。一个人愿意等待,另一个人才愿意出现。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祖先崇拜与四川客家神榜文化 . 客家人由于地处偏僻山区,祖先崇拜观念较为浓厚,且成了客家族群最典型的人文特征。四川客家(“广东人”)也是如此,如成都东山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观念要比其他的成都人强烈。[1]目前关于客家祖先崇拜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田野考察个案和相关论著。但研究主要局限于粤、闽、赣等主要客家地区,由于客家各地区的祖先崇拜形式和内容都有区别,因此粤闽赣客家大本营以外客家人的祖先崇拜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学术界把祖先神榜的写法看成识别四川客家文化的三大标志之一,[2]可见神榜文化是客家文化的典型。客家神龛是祭祀祖先的祭坛,作为祭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的客家神榜(或称龙榜)包括祖先牌位、神匾和神联三部分,是祖先崇拜重要的载体和客家祖先崇拜的集中体现,其文化几乎浓缩了客家祖先崇拜文化内涵的全部,是研究客家祖先崇拜的切入点。由于四川客家以成都东山地区为主要聚居区,为此,本文以成都东山客家地区的神榜进行重点考察,试图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四川客家祖先崇拜文化的内涵和区域特色。 一、四川的客家神榜 祭祀祖先要有祖先的象征物。文字出现以来,人们用书写死者代号的木牌作神主,为了祭祀时神主能直立,木牌下端加上较宽的底座,这就是“木主”,亦称“神主”、“牌位”、“灵位”或“灵牌”等,代表祖先的存在。中国人的祖宗牌位,是一块长方形的木片,就是“且”字,甲骨文是象形的阴茎。牌位的运用正好与传统的生殖器崇拜关联。祖先崇拜观念源于古代的鬼魂观念,视祖先为神灵而祭祀,想得到祖先的保佑。武王伐商是用车载着他祖先的牌位战斗的。即《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兴兵伐商纣王,为文王木主,载车中,置于中军。”客家移民的祖先崇拜文化心理中,亡故祖先的神灵具有巨大的赐福和作崇功能,人生的生死祸福与祖先神灵有密切的关系,祖先在客家祖先崇拜中有强大的宗教信仰力量。 (一)客家祖先牌位 祖先牌位是汉族各民系家庭奉行祖先崇拜的特有标志,是祖堂必供之物。其质料分木牌和红纸两类,木牌多为篆刻,红纸则为墨书。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最显著的区别之一是堂屋上供奉祖先牌位的差异。即湖广人神榜正中是“天地君亲师”,旁小字书先祖、观音及其它神位,神匾也多为“祖德流芳”,神联多为“忠孝传家远,诗书处世长。”而四川客家人的牌位很少有“天地君亲师”作抬头,而是直书“某氏堂上历代高曾远祖考妣神位”或“某氏堂上历代先祖考妣香位”,两边的神匾、神联反映客家历史渊源和祖宗功德。如十陵镇千弓村朱氏是理学家朱熹后裔,其牌位是:“沛国堂上始高曾祖考妣神位”;神匾为“理学传家”,神联为“恩承博士名重五经,德配先贤典隆十哲”。湖广人的神匾、神联可以用于任何家族,不像客家人的神榜那样个性突出。[3] 牌位的木料,高度,宽度,厚度,顶部及底座的修饰等都有讲究。牌位多用樟木、柏木、檀香木等芳香型常青树木料做成,象征万古长青、祖德流芳;其规格是呈长方形牌状,上圆

家谱撰写格式方法范例 计划等

通渭李家店青草湾车家家谱撰写计划 第一部分家谱通用格式简介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 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 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 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下面的24项。 下面的这24项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 举例: 虞邑范氏族谱凡例 一、本谱总分五卷,共列内容十六章。历次谱序列于卷首,其一至四卷为 世系图,第五卷为世系考、旌表诰命、官秩与名宦、族礼、祭礼、祠堂、义田、传记、艺文、史料等综合卷。第一卷中列明本谱总目录,其余卷仅列本卷目录。 二、谱中世系图所载之世系支派,一律按世次排列,概不冠姓。妻室有姓 名者列入全名,无名者只称姓氏,列于夫男简历之内,不另记述。

三、旧谱记男不记女,本次续修于女均予入谱。女子简历记入父辈简历中,已婚子女列明夫男姓名。 四、遵旧谱惯例,仍以竖排从右至左阅之,每页列五世,起始世次族人标 明父辈名字,以便衔接。为方便阅谱,原谱中的繁体字、异体字,此次续谱时 均改为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的通行简化汉字。无简化字者,仍以原谱登之。 五、谱中文字凡出现族人姓名、名讳、字、号、官衔、封号者,皆加着重线,以便识别。现代文章中多未标注。外族人员与官衔等不在此例。 六、本族新增之传记、艺文、史料等,有出处的皆注明出处,明示作者, 以期族人核对。原实行、忠义、节烈贤孝被另外刊载的,亦予标明。 九、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 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 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十、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 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 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

蒙古族民族音乐参考资料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3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礼仪歌用于婚宴等喜庆场合,以歌唱纯真的爱情、歌唱英雄、歌唱夺标的赛马骑手为主要内容。牧歌多在放牧和搬迁时唱,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者居多。蒙古族民歌节奏自由,装饰音多而细腻,并具有较强的朗诵性。其燎亮、悠长、亲切的曲调,沁人心脾。牧歌的歌词既擅于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牧歌的节奏一般是悠长、徐缓、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节奏。一般情况下,牧歌的上行乐句节奏是悠长徐缓的;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形成绚丽的华彩乐句。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民歌 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1.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科尔沁草原的民歌以抒情为主,流行的有《思乡曲》、《威风矫健的马》等。昭乌达草原民歌流行的有《翠玲》、《孟阳》等。长调民歌在一些长音的演唱上,可以根据演唱者的情绪自由延长,从旋律风格及唱腔上具有辽阔、豪爽、粗犷的草原民歌特色。长调民歌的衬词均以“嗒咿”、“咿哟”、“咿哟”等。高音的衬词一般为开口音或半开口音;中音的衬词较灵活,结尾处的衬词一般是半开口音或闭口音。 比较著名的多为长调,蒙古长调的表演者穿蒙古长袍,配以马头琴音乐,讴歌母爱、赞美生命、

中国特有的姓氏堂号

中国特有的姓氏堂号 姓氏堂号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28日 一、堂号及应用 什么是堂号?据《现代汉语词典补编》中解释:“堂号:厅堂的名称,旧时多指某一家或某一房的名号;三槐堂是他家的堂号”。《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李氏分陇西、赵郡二支,陇西有西房,赵郡有六房。因此,某一同姓就有一个堂号或多堂号之分,如:河南省密县超化乡五里河村李氏,为“陇西堂”,清光绪年间,兄弟五人分居,按“仁、义、礼、智、信”,即“崇仁堂”、“崇义堂”……,沿用至今。“三槐堂”即王氏的堂号,据《宋史》王旦传记载:宋朝宰相王旦之父在庭院中亲手种植槐树三棵,说: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时称三槐王氏。 海峡两岸施琅后人在树德堂联谊 堂号多用在族谱封面、祖庙横额、店铺字号、书斋及别墅堂名;也有在生活器具上,如:斗、口袋、钱袋、箭袋上书某某堂记,用以区别姓氏。繁衍在黄淮、长江流域的汉族人,不管身处何方,都不会忘记世代相沿袭的堂号。更值得研究

的是匈奴族的呼延氏、回纥族的爱氏、蠕蠕族的茹氏等少数民族,在迁居黄淮流域之后,都以繁衍地为其堂号。>>进入论坛,聊聊吧 二、姓氏与堂号 据《百家姓辞典》记载:中国人的姓氏多达6363个,其中:单姓3730个、复姓2498个,三个字的有127个,四个字的有6个,五个字的有2个。若按每姓一堂计算,全国至少也有六千多个堂号,这对研究中国文化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1、堂号反映了强烈的血亲观念。中国宗法制社会,首先表现出来的社会心理就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这一社会心理在堂号中也有所反映。前面所说的河南省密县五里河李氏就是由于家庭分支,形成了同姓不同堂号;而在我国南方闽粤一带的洪、江、翁、方、袭、汪六个姓氏,共用一个堂号——“六桂堂”。“六桂堂”大约出现于北宋初年,它是我国一个十分著名的堂号,据历史文献记载,南方的这六个家庭,虽然其姓氏不同,但实际上却是一父所出的同一家人,而追本溯源,统统都是翁家的后裔。 2、堂号反映了强烈的区域观念。区域观念的突出表现就是以地名堂。如:海氏,系承海春,望出薛郡。春秋时代始见于卫国的海氏,当秦汉统一天下之后,族人却集中于薛郡,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西南部及江苏省北部地区,后以薛郡为繁衍为中心,逐步向其他地区播迁。

家谱编修

家谱编修【之一】——序言 盛世修谱,家谱族谱作为与国家史志、地方史志并称为重要历史载体,编修的意义极为重大: 一、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 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打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外?世代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着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修谱,意义重大,一者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你如果真的断线,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周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二、清缘、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望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比如,你要知道本族来由、远祖世系,可查本族由来。你要知道老、新派别,可查老新语录。你想给自己的子女取个好名字,你想了解本族先人在各个历史朝代的功绩和对社会的贡献,一套谱书在手,家族情况都有。 三、增知、育人。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嫖娼有余,赌不竭力,吃喝玩乐无度,为官不体恤黎民,馋奢无底,为民不尊师长,横蛮逆行,用什么教育他们,谱书中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本族后人的言行。谱书中收录了历代经典,不如,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四、血肉联情。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大流通的社会中,在国际一体化世代,人们不可能禁锢封闭。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这是今后人子孙必行之路,通过联宗族谱,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一个人走在外,路人(路上随意向隅的人)不如乡人(自己家乡的人),乡人怎与血肉之情相比。经济开发中的往来,生死祸福的降临,人与人之间自然也非常必要相互提携、帮助,有了谱书,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哪怕相见恨晚,血肉亲情一定更好、更深厚。 五、承前启后。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辈,先人千心万苦创业,育人,为本族、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对后人来说,我们应该给他们留点什么?是金钱?房屋?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美如玉。”先人只能留给后人知识,精神财富,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品德,儿孙们才有生财之道,才能发迹万贯,这些都溶聚在我们的谱书之中,只有把这些留给他们,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纂修族谱意义如此重大,古时祖先将其高度概括为“敬宗收族”。“敬宗”当然是尊敬祖宗,“收族”,除有不遗漏每一个族人的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全体族人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团结全体族人,使大家处于同一价值观念之下。 家谱编修的时间间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族谱宜三十年一修。 修谱,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修好一次族谱,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组织,二、经费,三、编辑,四、制作。

蒙古族人的主要饮食习惯

蒙古族人的主要饮食习惯 蒙古族人一般喜欢油多、肉多,吃稀饭也放肉。一般一日三餐,早餐为奶茶、馍馍和酥油,中餐不定时,晚餐多为吃肉。 烤肉、烧肉、手抓肉均为蒙古族家常食品;蒙古族的传统食品分为白食和红食,以白食待客是最高礼遇,而吃全羊则是宴请宾客的最佳食品。 蒙古人喜欢砖茶。饮料有马奶、牛奶及奶茶,此外还有奶子酒。 牧区的蒙古族人以牛肉、羊肉、乳品为主食,以粮食为辅;农区蒙古族人的主食则一般以粮食为主,肉食为辅。 藏族人的主要饮食习惯藏族人在饮食上忌食奇蹄五爪类禽兽类动物。 藏族牧区饮食多为一日四餐,午餐以食肉为主,晚餐以稀饭为主;农区农闲时一日三餐,农忙时为四至五餐,饮食以粮为主,蔬菜为辅。 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酥油茶是藏族时刻不可缺少的饮料佳品,青稞酒是藏族过节必备饮品。 回族人的主要饮食习惯 回族人一日三餐。喜欢吃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及带鳞的鱼类,爱吃蔬菜,但不吃马、骡、驴、狗的肉,不食动物的血液,不食自死的禽畜和非穆斯林宰杀的牲畜和牛、羊罐头,尤其忌食猪肉。 回族人的饮食以大米、面粉为主,辅以杂粮。 回族人一般不嗜烟酒,喜欢喝茶。 维吾尔族人喜爱和喜欢吃的主食和副食 馕是维吾尔族家常主食之一,抓饭、拉面也是维吾尔族人喜爱的食品,还喜欢吃包子和玉米粥;副食有牛、羊、鸡肉和各种蔬菜,但不吃素菜,做菜须加肉。 朝鲜族人的主要饮食习惯 朝鲜族人主食习惯吃米饭、冷面和米糕。每餐必喝汤,最讲究的是汤浓味重的浓白汤。 朝鲜族人爱吃狗肉、瘦猪肉、咸菜和各种海鲜,不喜欢吃羊肉、肥猪肉和河鱼。 朝鲜族人特别爱吃泡菜,每日都离不开大酱和清酱。 朝鲜族人爱喝烧酒,但不饮茶。 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长期以来在某一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有一定亲缘承袭关系、菜点风味相近,知名度较高,并为部分群众喜爱的地方风味著名流派称作菜系。其中,鲁菜、川菜、苏菜和粤菜、享称为“八大菜系”,加上京菜和鄂菜,即为“十大菜系”。本网刊就着重介绍“中国八大菜系”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如何发展和演变以及其特点,高超技法和著名代表菜。同时也略带介绍一下京菜和鄂菜. NO:1 八大菜系之鲁菜 NO:2 八大菜系之粤菜

范仲淹,商丘的文化名人

范仲淹,商丘的文化名人 ——张修起畅谈商丘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2012-06-01 07:35 商丘网—商丘日报本报记者郭文剑我要评论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史学会会长陈奎元题词:范仲淹在商丘。

范仲淹像。 嘉宾名片 张修起:商丘市二届政协副主席、商丘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商丘市诗词学会会长、商丘市城镇经济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商丘市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长期以来,他致力探寻商丘优秀传统文化,并将视野洒向书法、绘画、陶瓷等多种艺术领域,为商丘文化传承与发展鼓与呼,著述颇丰,见解独到。他对商丘文化的研究既坚持周密的学术论证,又特别着重在开发利用上提出论证和建议,旨在促进文化向产业转移,增强商丘文化的软实力和提高商丘文化名市的知名度。 开栏的话:中原经济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的其中一个定位是“华夏重要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全力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的商丘,将“打造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先行区”列为战略目标之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气息迎面而来,文化底蕴深厚的商丘正焕发出日益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把深邃的目光聚焦在我们脚下这块古老的土地,穿越时空隧道,从纷繁的典籍史料中探寻商丘历史文化的惊鸿一瞥,为致力文化名市建设的现代商丘带来发展的启迪。本报

文化周刊特开辟《文化给力商丘纵横谈》专栏,以嘉宾访谈的形式,精心烹制本土特色的文化盛宴,为商丘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先行区鼓与呼,敬请关注。 一、“商丘要重点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 二、“我们可以非常踏实地说 范仲淹是商丘的文化名人” 记者:文化是软实力。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三商”文化底蕴,致力提高商文化、火文化、根文化、汉梁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我知道您这些年一直为商丘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在奔走呼吁,为什么? 张修起:商丘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品牌众多。前几年,商丘为创建文化名市,在塑造文化品牌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已卓有成效。例如华商文化、火文化、汉梁文化等文化品牌已小有名气,成绩应当肯定。但是,商丘要建设文化名市,还有许多文化品牌应当挖掘和宣传,有了过硬的、能够在全国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就会为建设文化名市增加更浓的色彩。按照多方面的条件衡量,我总以为,范仲淹文化品牌应当是我们商丘众多文化品牌中的一个重要品牌,主要理由有五:一是范仲淹与商丘的渊源深;二是范仲淹在民族文化中的影响巨大;三是商丘打范仲淹这个文化品牌,外地没有争议,大家服气,当之无愧,成效也一定很快;四是我们对范仲淹文化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为打造范仲淹文化品牌打下很好的基础;五是领导很重视范仲淹文化品牌的宣传,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为正在筹备的《范仲淹在商丘文集》题写书名,市委书记陶明伦批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大事,应大力支持。” 记者:有关范仲淹与应天书院的故事,商丘人耳熟能详。上升到一个文化品牌,商丘还欠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