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中间库标准及应用解读

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应用功能指引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 2016年9月

目录 一、惠民服务 (1) (一)预约挂号 (1) (二)智能导诊 (1) (三)双向转诊 (1) (四)统一支付服务 (2) (五)检验检查报告查询 (2) (六)出院病人随访服务 (2) (七)出院病人膳食指南 (3) (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3) (九)中医治未病服务 (3) (十)健康档案查询 (4) (十一)健康评估 (4) (十二)慢病管理 (4) (十三)精神疾病管理 (4) (十四)接种免疫服务 (5) (十五)医养服务 (5) (十六)用药服务 (5) (十七)健康教育 (6) (十八)新农合结算服务 (6) (十九)生育登记网上办理 (6) (二十)计划生育药具网上配送 (7)

(二十一)计划生育服务和指导 (7) (二十二)医疗信息分级公开 (7) (二十三)贫困人口健康信息服务 (7) 二、业务协同 (8) (二十四)疾病监测业务协同 (8) (二十五)疾病管理业务协同 (8) (二十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协同 (9) (二十七)妇幼健康业务协同 (9) (二十八)卫生计生监督应用协同 (10) (二十九)血液安全管理业务协同 (10) (三十)院前急救业务协同 (10) (三十一)分级诊疗协同 (11) (三十二)医疗医药联动应用协同 (11) (三十三)药品(耗材)采购使用联动应用协同 (11) (三十四)计划生育业务协同 (12) (三十五)出生人口监测业务协同 (12) (三十六)跨境重大疫情防控协同 (13) (三十七)药品(疫苗)监管协同 (13) (三十八)食品安全防控协同 (13) (三十九)医保业务监管协同 (13) (四十)爱国卫生与健康危害因素应用协同 (14) (四十一)健康促进与教育业务协同 (14)

县域人口健康信息数据中心详细描述

县域人口健康信息数据中心详细描述 一、综述 数据中心建设是本项目的一项关键任务,目的是将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起统一的、核心的、标准化的、涵盖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影像、检查检验、心电、卫生指标等数据的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卫生计生业务数据的采集、清洗、存储、管理和利用。将整合后的标准化数据应用于更多的医疗业务中,同时对外部相关部门开放共享,实现业务协同。最终帮助卫生管理部门及辖区内的医疗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通过医疗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实现医疗数据的增值。 数据中心建设符合国家卫生计生委最新发布的数据元、数据集、数据交换、存储、利用等相关标准规范。 1.1、数据库设计原则 (1)规范性原则 数据库设计要严格遵照国标、行业相关标准以及本项目制定的数据标准,在编码、内容、关系、值域等标准应执行已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实现数据库规范化的组织和设计,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完整性。 (2)合理性原则 合理的划分和分离数据的存储,在数据分类的基础上,合理的部署数据的存储。实现关系型数据库的合理设计并充分优化,满足用户对数据快速查询,以及

与海量数据快速关联检索的需要。 (3)高效性原则 充分利用硬件和磁盘加速的技术,并通过尽可能少的磁盘访问获得所需要的数据。响应时间和吞吐量之间的权衡、数据库的可用性、数据库的命中率以及内存的使用效率,以此来衡量调节措施的效果和指导调整的方向,实现数据库的高效运行。 (4)并发性原则 数据库是一个共享资源,可以有多个用户使用,为了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源,应该允许各用户程序可以并行存取数据,这样就会产生多个用户并发地存取同一个数据的情况,数据库设计应充分考虑并发操作的控制机制,保证存取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5)安全性原则 要防止对数据的非法使用,必须在数据库设计时考虑用户的权限管理的约束信息,并记录关键数据操作的全过程,防止对数据进行有意无意的破坏,并能对造成的破坏进行恢复。通过设计一个合理和有效的备份和恢复策略,在数据库因天灾或人为因素等意外事故,导致数据库系统毁坏,我们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数据库恢复。 (6)先进性原则 数据库建设应支持目前主流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具备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硬件可以支持小型机、服务器集群和PC服务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支持WINDOWS各版本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可以支持ORACLE、SQL Server、Access等不同级别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解读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解读 区域卫生信息化从2006年开始,逐步在全国探索和发展。卫生部2011年在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解决方案和医院平台方案的基础上启动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以下简称“区域平台技术规范”)和《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以下简称“医院平台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本项目由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包括上海等4省卫生厅(局)、解放军总医院等6家医院和万达信息、东华软件等医疗卫生IT企业共同参与标准研制工作,并从各参研单位挑选长期从事临床、卫生信息标准化、医院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工作的专家组成标准研制项目组,于2011年7月启动标准制修订工作。 明确定位 为保证技术规范编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2011年7月,首先对技术规范的定位进行研讨。技术规范的发布旨在进一步指导全国各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的建设,对于已有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成果启动标准的测试、认证、评价和验收工作。技术规范明确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的技术路线以SOA架构为核心,同时在必要时补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注册服务、健康档案整合服务、健康档案存储服务、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健康档案调阅服务、健康档案协同服务等基础服务,对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及IT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技术要求。医院信息平台提供注册服务、电子病历整合服务、电子病历档案服务、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互服务、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服务。 厘清技术路线 2011年8月重点厘清了平台技术规范编制的技术路线,包括采用何种编写体例,平台技术规范具体的技术内容的范围,从哪些方面来体现“测”(测试)与“评”(评价)。 在借鉴了国内电子政务等其他行业技术规范及国内现有区域平台工程文档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IHE等集成规范的体例。 区域平台技术规范的内容重点包括:个人身份管理、健康档案数据采集、交换、健康档案数据存储、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档案共享调阅、健康档案隐私保护、基于健康档案的医疗卫生业务协同,而不包括基于健康档案的综合卫生管理。风格上只描述是什么,不描述为什么。结合体例和内容,技术规范包括:技术架构规范、功能规范、数据采集规范、流程(交易)规范、接入规范、IT基础设施规范、性能要求和相关附录。类似的,医院平台技术规范内容重点包括:个人身份管理、电子病历数据采集、交换、电子病历数据存储、电子病历管理、电子病历共享调阅、隐私保护、医院内部业务协同和医院与区域平台的交互,而不包括医院内部综合卫生管理。 结合测试和评价的角度,技术架构规范、功能规范、数据采集规范、接入规范侧重于评价;而流程(交易)规范、性能要求和相关附录侧重于测试。 内容简介 内容概述 区域平台技术规范第4章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框架和技术要求提出总体框架和SOA等技术要求。第5章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参考模型架构提出软件体系架构,各组件概述及范围的进一步界定。第6章平台功能和交易规范提出基于面向服务

人口健康数据采集交换监控平台技术及对接要求

附件: 人口健康数据采集交换监控平台 技术及对接要求 1.技术要求 1.1.建设背景 按照《国家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山东省卫计委《山东省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等要求,同时结合国家卫计委正式发布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解决方案》等标准规范,市卫计委于2016年10月上旬已经启动了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的招标建设工作。 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接入医疗机构数量众多,为了让市级平台的建设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平台接入机构的数据质量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时效性等要求很高。本项目招标采用卫生数据采集交换综合一体机(以下简称“一体机”)实现接入医疗机构数据采集,通过一体机在医疗机构业务系统和市级人口健康信息之间建立稳定、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高效、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数据采集,保障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单位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管理决策及居民健康服务更加有效。 1.2.采购配置表 医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采购。

1.3.总体技术要求 医院数据采集交换监控平台(一体机形式)(以下简称“一体机”)是集数据自动采集、数据清洗、数据交换、远程维护、安全、路由交换、数据存储等功能为一体的数据采集设备,以实现与医疗卫生机构内HIS、LIS、PACS等应用的交换,实现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数据的采集与提取、信息数据转换与标准化、协议转换、信息交换与上传等。 一体机需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具有硬盘RAID5保护机制,实现数据存储并保证数据安全;内置防火墙确保网络接入安全;支持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包括静态IP 地址、DHCP、PPPoE和PPTP;支持多种网络服务,包括FTP 服务、静态路由、动态路由、NTP 服务、DNS 服务以及DHCP 服务等。 2.一体机必须基于企业服务总线设计,实现数据采集、传输与交换的消息传输中间件产品需与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消息传输中间件无缝对接,以保证数据传输的一致性;一体机须遵循Web Service、JMS、FTP标准规范,实现二三级医院与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间数据的高效采集与交换。 3.一体机须采用SOA架构设计,保证数据采集、交换、共享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适应未来医疗卫生不断变化和新增的业务需求。

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一、项目概况 本次项目为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主要内容为: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及扩展应用、基层卫生综合管理系统、村卫生室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迁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及数据迁移、乡村一体化管理。 1.1、项目背景 依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和指导,2010年卫生部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卫生信息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思路,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市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面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以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为基础,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为重点,国家、省、地市和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为枢纽,居民健康卡为载体,信息标准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互联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关键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简称46312工程”。 某某市作为某某省的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力图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方便群众就医,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可及性;建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之间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卫生协同服务模式;构建健康管理的城乡一体化卫生管理模式,提高卫生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达到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信息的共享。 1.2、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以业务和管理需求为导向,全面建成实用、共享、安全的人口健康信息网络体系,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卫生计生服务与管理水平,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和保障。 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安全可靠、务求实效。通

xxx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XXX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XXX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人口健康信息)建设背景 (1) 1.1 政策环境 (1) 1.2 XXX市概况 (2) 1.3 市级平台评估 (3) 1.3.1 市级平台定位 (3) 1.3.2 XXX市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构建的优势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 (4) 1.4 医疗机构评估 (5) 1.4.1 医疗机构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定位 (5) 1.4.2 医疗机构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构建中的优势与问题总结 6 1.5 国内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状况和趋势 (7) 1.6 XXX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现状 (8) 1.6.1 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8) 1.6.2 人口计生信息化成效显著 (9) 1.6.3 医疗信息系统迅速发展 (9) 1.7 健康XXX市存在问题 (10) 1.8 现状评估总结 (10) 1.8.1 优势 (10) 1.8.2 劣势 (11) 2XXX市人口健康信息需求分析 (12) 2.1 XXX市人口健康信息业务需求分析 (12) 2.1.1 公众服务 (13) 2.1.2 业务协同 (14) 2.1.3 政府监管 (18) 2.1.4 专项业务 (21)

2.2 XXX市人口健康信息技术需求分析 (22) 2.2.1 性能需求 (23) 2.2.2 数据存储需求 (24) 2.2.3 网络需求 (25) 2.2.4 信息安全需求 (27) 2.2.5 标准化需求 (28) 3XXX市人口健康信息建设目标和原则 (30) 3.1 建设目标 (30) 3.2 建设原则 (31) 4XXX市人口健康信息整体逻辑架构 (34) 4.1 人口健康信息整体逻辑构架定义基础 (34) 4.2 各级平台架构与功能定位 (34) 4.2.1 市级平台 (34) 4.2.2 县级数据中心或平台 (35) 4.3 省市平台的关系 (36) 4.3.1 健康档案归属地保存 (36) 4.3.2 市县平台互联 (36) 4.3.3 与外部系统互连的分工 (37) 4.3.4 应用系统业务支撑的分工 (37) 4.4 XXX市人口健康信息整体逻辑构架规划 (37) 4.4.1 市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40) 5XXX市人口健康信息应用系统架构 (44) 5.1 总体应用架构 (44) 5.2 市级平台应用架构细化 (47) 5.3 人口健康核心应用平台设计 (53) 5.3.1 基础目录服务 (53)

各省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整体架构收集整理复习课程

各省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整体架构收集整 理

4631-2工程”整体架构 “4”代表4级卫生信息平台,分别是:国家级人口健康管理平台,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地市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及区县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6”代表6项业务应用,分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3”代表3个基础数据库,分别是: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1”代表1个融合网络,即人口健康统一网络;最后一个“2”是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依托中西医协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系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家卫生计生资源体系。 深圳市12361整体框架 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又可简称为“12361”工程 ,即: “1”一个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是连接深圳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计生服务机构以及健康相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融合共享的基础性的技术支撑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网络、存储、计算等基础设施资源的配置和部署、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以及建立权责明晰、安全可控的信息安全体系等。 “2”二个保障体系:即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既包括全民健康信息化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平台接口、安全架构、系统建设、运维管理、绩效评估等相关技术标准建设,推进健康服务领域万物互联,又包括深圳市智慧服务体系的服务标准、业务流程、管理规范、认证和评价制度、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全面支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三大数据中心:即以深圳市全员人口信息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资源汇聚;是面向全民健康六大业务领域和大健康产业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用于实现深圳市各卫生计生机构间及与其他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与协同、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市民健康的全民健康信息资源体系。基于三大数据中心建设全市统一的全民健康大数据中心,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探索建立大数据应用体系,构建全民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链。 “6”六项业务管理:即涵盖深圳市卫生计生部门有关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和综合管理等六项业务应用系统;主要用于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础上面向卫生计生部门六大业务工作的协同服务和监督管理服务。 “1”一项健康惠民云服务:是利用“云大物移智”等新技术,建立以居民身份证为主索引,面向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核心,以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为前提的“互联网+健康医疗”创新服务应用。 “12361工程”总体架构图如下:

各省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整体架构收集整理

4631-2工程”整体架构 “4”代表4级卫生信息平台,分别是:国家级人口健康管理平台,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地市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及区县级人口健康区域信息平台;“6”代表6项业务应用,分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3”代表3个基础数据库,分别是: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1”代表1个融合网络,即人口健康统一网络;最后一个“2”是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依托中西医协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系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家卫生计生资源体系。 深圳市12361整体框架 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又可简称为“12361”工程 ,即: “1”一个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是连接深圳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医疗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计生服务机构以及健康相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融合共享的基础性的技术支撑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网络、存储、计算等基础设施资源的配置和部署、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以及建立权责明晰、安全可控的信息安全体系等。 “2”二个保障体系:即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管理体系和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既包括全民健康信息化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平台接口、安全架构、系统建设、运维管理、绩效评估等相关技术标准建设,推进健康服务领域万物互联,又包括深圳市智慧服务体系的服务标准、业务流程、管理规范、认证和评价制度、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全面支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三大数据中心:即以深圳市全员人口信息库、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资源汇聚;是面向全民健康六大业务领域和大健康产业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用于实现深圳市各卫生计生机构间及与其他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与协同、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市民健康的全民健康信息资源体系。基于三大数据中心建设全市统一的全民健康大数据中心,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探索建立大数据应用体系,构建全民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链。 “6”六项业务管理:即涵盖深圳市卫生计生部门有关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和综合管理等六项业务应用系统;主要用于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础上面向卫生计生部门六大业务工作的协同服务和监督管理服务。 “1”一项健康惠民云服务:是利用“云大物移智”等新技术,建立以居民身份证为主索引,面向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核心,以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为前提的“互联网+健康医疗”创新服务应用。 “12361工程”总体架构图如下:

全民人口健康信息化云平台解决方案

全民人口健康信息化云平台解决方案 一、政策背景 《“十三五”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发展规划》(国卫规划发〔2017〕6号)要求,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区域医疗健康信息平台(或 称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将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人口数据 库为核心,在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下,有效整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 1、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 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承建全民健康保障工程一期工程总投入为3.4 亿元,搭建“1+6”国家医疗健康中心,即以国家医疗数据中心 为核心,依托于疾病控制、中医药、新农合等六个业务应用平台,形成一个医疗卫生的私有云,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和各省级平台实现连通,全面建成标准统一、融合开放、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省、地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六大业务应用、业务协同和信息 共享。

2、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全民健康四级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技术方案》要求,四级平台部署架构如下: ●国家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包括两部分:1、数据采集和交换平台, 用来适应非标准化平台的接入以及数据采集;2、企业服务总线以及十个基础服务构成的基于文档采集和协同服务平台。 ●省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参照国家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架构,也包 括数据采集和交换平台和企业服务总线平台。向上与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成对接;省属医疗机构及下级平台接入支持协同服务以及数据采集两种功能。 ●地市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参照省级基础数据交换平台架构。市 属医疗机构、下级平台或其他部门接入支持基于文档和基于中间库两种形式。 ●县级平台数据交换架构:县级数据采集交换架构参照地市级基础 数据交换平台架构。县(区)属医疗机构及其他部门接入支持基于

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设计指导

《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设计指导》(胡建平) 学习整理 服务功能获得感强 预约挂号智能导诊 双向转诊统一支付 查验报告随访膳食 中医未病档案查询 健康评估慢病精病 接种免疫医养用药 健康教育农合结算 生育登记计药配送 计生服导分级分开 贫困人口健康信息 业务协同纵横联动 疾病监测疾病管理 突发公卫应急指挥 妇幼健康卫计监督 血液安全院前急救 分级诊疗疗药联动 药品耗材采使联动 计划生育出生人口 跨境疫情防控协同 药品疫苗食品安全 医保业务监管协同 爱国卫生健危因素 健康促进教育协同 监管水平政令落地 医改进展综合业务 卫生服务资源监管 医务人员职业行为 医疗行为传染疾病 慢病精病预防接种 妇女保健儿童保健 基卫服务食品安全 医院运营基建装备 预约挂号查验互认 医疗质量院感情况 基效监管中医药服务

基药监督合理用药 健康促进教育业务 人口决策人口信息 远程医疗电子证照 居民健康卡的应用 平台基建支撑保障 数据规范上报共享 平台索引注册服务 数据采集数据交换 信息资管信息资目 全称档案区域业同 信息安全平台管理 健卡注册数据应用 全面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到2030年,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规范应用。建设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对于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指导和促进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统计信息中心2016年组织编制了《省统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全面体现了国家对全面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要求,充分考虑了各级平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如何加强惠民服务功能 1.1预约挂号 统一号源池管理、医疗机构号源管理、患者身份认证、预约规则管理,预约、挂号流程、医疗机构和专家介绍,预约黑名单 1.2智能导诊 医疗机构介绍(医院简介、医生简介、科室简介、人均费用/平均住院日/手术费指标等)、医生检索(提供按照医院、专家、症状、疾病等不同条件检索查找医生)、就医体检与评价(查看居民在就诊的机构的就诊体验和对医疗机构、医生评价)、就医推荐(根据推荐规则,如距离、热度(就诊人次等)、历史评价等,推荐就医医疗机构或医生) 1.3双向转诊 远程医患交流、诊间预约、转诊绿色通道等服务、医保(新农合)转诊的业务联动 1.4统一支付服务 用户管理(个人用户、接入机构用户、黑名单)、个人用户实名制认证管理、接入机构资质管理、促销管理、积分管理、综合分析、手机app 1.5检验检查报告查询 报告提醒、报告查询、报告定制和推送 1.6出院病人随访服务

江苏省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功能规范分级评定标准(2015)版

江苏省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应用 分级评价标准(2015版) [评价目的] 通过建立一套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对我省各级开展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进行指导,促进平台建设与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真正发挥好支撑医改和各项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管理工作的作用。 [评价对象]已开展建设并投入实际应用的市、县(市、区)级区域健康信息平台。 [评价方法]采取“定项评估、分档评分、综合评级”方法,整体评价区域健康信息平台的功能和应用水平。共设置“平台功能”与“业务应用”两大类、市级平台选择了60个重点评测指标,县(市、区)平台选择了58个重点评测指标,每个指标项均确定“是否必需”以及在哪一级所“必需”,分为“好”、“中”、“差”三个档次分别评判、确定不同的分值,总分为市级平台700分、县(市、区)平台660分。根据“必需项”指标实现情况和累计得分情况,综合评定平台的等级水平。 [等级水平]将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应用水平,由低向高分为“一、二、三、四、五”5个等级。各级应分别达到以下水平:一级:已具备平台基础功能和架构,收集了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信息,并形成基本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具有初步的统计分析能力。一级“必需项”全部达到“中”以上,市平台累计得分≥180分,县(市、区)平台累计得分≥160分。 二级:在一级的基础上,收集了辖区内部分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主要诊疗数据,并归并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中;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可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具备基本的统计分析及绩效考核功能。 一、二级“必需项”全部达到“中”以上,市平台累计得分≥280分,县(市、区)平台累计得分≥260分。 三级:在二级基础上,收集了辖区内全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主要诊疗数据,实现与公卫业务数据的交换;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既可供医疗卫生机构使用,也可供居民本人查阅;具有比较完善的统计分析及绩效考核功能,实现向上级平台上传数据,数据质量基本达到省考核要求。一至三级“必需项”全部达到“中”以上,市平台累计得分≥380分,县(市、区)平台累计得分≥360分。 四级:在三级基础上,全面整合辖区内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的主要业务数据,基于平台开展医疗卫生计生业务协同与监管;居民本人可参与健康管理;上传数据质量达到省考核要求,实现与省平台双向数据交换;开展数据挖掘分析与决策支持。一至四级“必需项”全部达到“中”以上,市平台累计得分≥480分,县(市、区)平台累计得分≥460分。 五级:在四级的基础上,全面实现跨区域、跨领域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基于大数据开展数据挖掘分析与决策支持。一至五级“必需项”全部达到“中”以上,市平台累计得分≥580分,县(市、区)平台累计得分≥560分。 [其他说明]:对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应用主要评价“平台功能”及“业务应用”二个方面,以评价业务应用为主。在评价业务应用水平的同时,不可避免会涉及对平台的主要功能及整体风格的评价。本测评主要涉及平台功能及业务应用,未涉及硬件评价。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标准与规划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标准与规划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综合处处长胡建平 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及其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国家推出新医改方案,实际是基于现在服务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居民健康的需要,大家都知道现在整个的情况是看病难、看病贵,为什么造成这样的现象呢?就是我们所有的患者几乎都在大医院寻求医疗卫生服务,所以导致我们看病难、看病贵,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怎么样来改变这样的一个现状呢?我们必须对整个卫生服务的模式有一个调整。 国家要建立新的服务模式来满足居民健康的需要和需求,我们把患者进行分类以后发现不同的人群是需要不同的服务来满足的,这样就要我们的医疗体制必须与老百姓健康需求相适应,建立一种新的模式来满足看病就医的需要。总的是要以人为中心,通过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不同的服务,患者到医院,然后一般的人群可以通过健康管理来给他提供服务,还有一些高危人群也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要。这实际涉及到服务模式的改变,这是按照需求进行调整。 根据这么一个设想,我们国家提出来一个“三步走”中国卫生发展战略。第一步是201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医疗卫生保健国家的行列。通过去年一年的努力,我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扩大,以前在城镇只有职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现在城镇没有就业这些居民可以通过享受居民的医疗保险来减轻他负担的压力。另外,基本上每一个农民都享有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来为他们解决看病的负担。第二步,到2015年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第三步,到2020年保持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前列的地位,东部地区的城乡和中西部的部分城乡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基于这个规划,去年发布了医疗卫生改革指导意见以及近三年实施的方案,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这个保健制度它是作为一个公共的产品向全体居民提供的。这个框架的顶是要覆盖城乡,它有四个梁,实际是我们的四个服务体系,第一个是医疗服务体系,第二个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第三个是医疗保障体系,第四个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八柱有管理、运行、投入等等,其中信息系统也是我们这次医改很大的亮点,把信息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使我们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拥有了一把“尚方宝剑”。以前搞信息化都需要做开发领导的工作,现在有上面的认识下面就是具体执行工作的问题了,这是医疗信息化遇到良好的发展机遇。 为什么把这个信息化列到这么一个高度?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大家都知道信息化带来整个社会的变革,现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服务等等方面,实际信息化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变化,所以把信息化提到这么一个高度,它不仅仅是一个手段,而且它更是一个改变组织变革的力量,所以我们要这么理解我们的信息化。有这么高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个手段,它是为了改变组织模式,改变管理构架,所以它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我们的卫生改革实际是要建立一种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实际是要实现几个目标的。第一个目标叫看得起病,第二个是要看得上病,光扩大保障覆盖没有人给你服务也不行,所以要增加卫生资源,而且要增加基层卫生服务的资源,同时要增加大医院的资源。第三个是看得好病,这是需要我们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使我们的医生有更高的水平为患者服务,另外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患病的人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