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

最新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
最新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

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

施肥技术

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

一、冬小麦的生长发育

1、种子的萌发与出苗

⑴种子的构造

小麦种子由皮层、胚乳、胚三个部分组成。籽实的腹部有一纵沟称为腹沟,他的深浅是不同品种的特征之一,也是籽粒饱满程度的指标之一,浅—饱,深—不饱。皮层包括果皮和种皮,二者紧密联结在一起不易分开,种皮内层细胞含有色素,他决定粒色,保护内部;胚乳贮藏养分,由糊粉层和粉质层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盾片组成。

⑵种子萌发与出苗的三个过程

①生物物理过程:干种子的含水量为12~13%,呈凝胶状态,胚乳是亲水胶体,在适宜温度下吸水膨胀变为溶胶状态,体积增大;②生物化学过程:随着种子吸水增加,呼吸加强,种子内各种酶开始活动,使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胚可利用的简单物质和能量,为萌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③生物学过程:当种子吸水达种子干重的45~50%时,开始萌发,胚根首先突破种皮,接着胚芽鞘突破种皮。当胚根达到种子长度,胚芽鞘相当于种子长一半时称为发芽。胚芽鞘向上生长顶出地表称为出土。胚芽鞘顶出地面见光后裂开,露出真叶。当第一片真叶露出地面2cm时称为出苗,全田50%幼苗达到此标准时称为出苗期。

⑶影响萌发和出苗的条件和在实践上的意义:

①种子质量起决定作用。粒大、无病、成熟好的萌发好,果皮和种皮厚的不如薄的出苗快。因此要进行选种,以达到出苗齐、快的目的。②萌发出苗需要一定的温度。最适15~20℃,最高30~35℃,最低1~2℃。在10℃以下萌发时,发芽慢,且种子易受病菌危害,发芽整齐度和出苗率都降低。日平均温度16~18℃为播种适期。③播深以3~5cm为宜。天津4~5cm。播种过浅,虽然出苗快,但易发生冻害;播种过深,胚芽鞘在地下开裂,不易出土,消耗养分多,苗弱。④适宜的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80%为宜。⑤良好的通气条件。酶等生化活动需要氧气,缺氧时种子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中毒死亡,故在播种前应整好地。

2、分蘖及其成穗

⑴分蘖和分蘖节的作用

分蘖是指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地下分枝。其作用是:①分蘖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组成,分蘖成穗率可反映栽培水平和地力的高低。②分蘖是壮苗的标志。在亩穗数相同时,基本苗少者单株成穗数多产量高,因其个体发育好。分蘖多必然次生根多、近根叶多,是壮苗的标志。③分蘖是环境与群体的调解者。分蘖对环境的反应比主茎敏感,故小麦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群体大小的调节主要靠分蘖。

分蘖节是指主茎或分蘖埋藏于地面以下密集于植株基部的节群。其作用是:①再生作用。在分蘖期,分蘖节可产生分蘖和次生根。当主茎和分蘖遇不良环境而死亡时(如冻害),只要条件适合仍可再生新蘖并能形成一定产量。

②健壮的分蘖节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

⑵小麦分蘖规律

①分蘖的时期:苗龄三叶时开始,至拔节期结束。冬小麦从三叶到越冬,冬前持续约一个半月时间,第二年从返青到拔节结束。小麦分蘖发生的最低温度要求是2~4℃,故越冬和返青的时间界限是稳定下降到和稳定上升到这个温度指标。

②分蘖的规律——同伸现象与同伸关系:小麦各级分蘖的出现与主茎叶片的出生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即所谓的同伸关系。

③缺位现象:同伸规律是理论数,实际分蘖数比理论数少。胚芽鞘蘖出现的机会很少,高位、高级蘖也常有缺少。任何时候条件不利,都可能缺位,而且条件变好时也不再生。但有可能发生该出的次生根,因长根和长分蘖所需的条件不同。

④同伸关系产生的基础:在种胚形成期间,第四叶原基分化的同时(第三完全叶)也分化出胚芽鞘蘖芽原基。播种后,种子萌发至穗分化开始前这一期间,新的叶原基不断分化形成,在分化第五叶原基(第四完全叶)同时,主茎第一叶叶间分化出第一蘖芽原基。叶原基和蘖芽原基分化速度相等,既每分化出一个叶原基的同时分化出一个一级蘖芽原基,因此产生了同伸关系。

⑤同伸关系的生产意义:实践证明,华北地区冬小麦在良好的播种条件下,播种到出苗约需≥0℃积温120℃;出苗到越冬,主茎每长一片叶约需积温70℃。根据以上两个积温数,在查算出当地小麦从播种到越冬的≥0℃积温数,即可推算出当地小麦不同播期的麦苗,在越冬前单株主茎的叶片数和分蘖数以及全田总茎数;也可以根据对越冬前全田总茎数的要求,推算出不同播期应具有的基本苗数,进一步推算出播种量。总之对确定播期、播量以及控制冬前群体大小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⑶小麦分蘖消长动态

冬小麦分蘖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冬前分蘖高峰,时间在分蘖后半个月左右,另一个在春季拔节前。冬前分蘖高峰是主峰,因冬前分蘖数占总分蘖数的70~80%。到拔节期由于生长中心转移,小蘖逐渐死亡,最后稳定到穗数。分蘖两极分化的时间界限是拔节前后,两极分化后,主茎和低位蘖长成有效穗,小蘖消亡,消亡顺序和分蘖发生顺序相反。

未抽穗前如何判断分蘖有效或无效:①冬前判断:冬前具有三片叶以上的分蘖若越冬未死亡,且肥水条件正常就能成穗;②春季拔节以前:具有六片叶以上的分蘖可成穗,五片叶的介于成与不成之间,四片叶以下的不能成穗。

争取穗数有两个途径:穗数决定于分蘖的增长过程和消亡过程,故争取穗数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总分蘖数;二是以较少的总分蘖数提高成穗率。第一个途径因最高分蘖数多,易引起郁蔽而发生倒伏,第二个途径可减轻倒伏威胁。

3、幼穗分化及粒数

⑴麦穗的构造

穗轴——穗轴节片子房

麦穗{小穗轴雌蕊一枚{柱头二个

小穗{若干小花{鳞片二枚花丝

两枚护颖雄蕊三枚{花药

内、外颖——(芒)

⑵幼穗分化过程

分期原则:①镜检有易于确定的形态指标;②有明显的外部形态与之对应。

小麦生长锥在穗原基分化之前呈半球状,宽度大于长度,这一阶段的生长锥主要分化叶片,称为叶原基分化期。以后幼穗生长锥分化生殖器官。幼穗分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人为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Ⅰ、伸长期:生长锥长度大于宽度呈锥状,标志着生殖器官分化开始。

Ⅱ、单棱期(穗轴分化期):在伸长的生长锥基部由下而上分化出环状突起,叫苞原始体。形状像棱,故叫单棱期。一个苞原始体相当于一个节,两个节之间为节间,即穗轴节片,苞原基不久即消失。

Ⅲ、二棱期(小穗原基分化期):在幼穗中部的两个苞原始体之间又出现一个突起,即小穗原基。这时幼穗呈二棱状,故叫二棱期。注意小穗原基的分化顺序是从生长锥中部开始,渐次于上部和下部。二棱期又分为二棱初、中、末期,初期二棱显二列性不显;中期二棱二列均显;末期二棱不显二列性显。此时处于起身期。

Ⅳ、护颖分化期:在幼穗中部的小穗原基基部分化出护颖原基,此期很短。Ⅴ、小花原基分化期:在幼穗中部已形成护颖原基的小穗原基上自下而上分化出小花的外颖原基。

Ⅵ、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在中部第一小穗分化出3~4朵小花原基后,基部第一朵小花外颖内出现三个半球状雄蕊突起,随后在三个半球状突起中间出现雌蕊突起。此时处于拔节期。

Ⅶ、药隔形成期:雄蕊突起由球状变为柱状,且沿中部自顶向下出现微凹纵沟进入药隔形成期。同时雌蕊原基顶端凹陷分化出两枚柱头原基,有芒品种沿外颖中脉伸长。

Ⅷ、四分子形成期:镜检花药中花粉粒,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子。

注意:①有人认为,因药隔和四分子之间间隔长达10天,故可在这两期之间加一个时期,即覆盖器官伸长期,此时颖花、芒和幼穗迅速伸长。②研究证明,穗分化进程与春生叶片有同步的对应关系。如北京等冬麦区,正常播种和正常气温条件下,春1叶——单棱;春2叶——二棱;春3叶——小花;春4叶——雌雄蕊;春5叶——药隔;春6叶——覆盖。

⑶小花退化

小花退化的时间:四分子形成期是小花两极分化的转折点。2~3天开始退化,5~6天急剧退化期,以后一直到花粉粒形成为持续退化期。

什么样的小花退化:①性器官分化不健全的小花。一穗上发育最早的小花进入四分子期后,还在药隔之前的小花,称为性器官分化不健全。首先退化,占退化小花的70~80%;②性细胞发育不健全的小花:进入四分子的小花花粉胚囊发育不好称为性细胞发育不健全。跟着退化,占退化小花的20~30%;③退化子粒:占退化小花的1~5%。

可以争取什么样的小花成粒:退化子粒和一部分性细胞发育不健全的小花,占退化小花的5~8%。退化小花占分化小花的70~80%,每小穗分化3~9朵小花,2~3朵结实。退化顺序与分化顺序相反。

⑷结实器官建成的控制时期

穗器官分化期性器官分化期

单棱期—————→小花分化期—————→四分子形成期

决定小穗数决定小花数

性细胞分化期

药隔形成期——————→开花

浅谈精准施肥技术

浅谈精准施肥技术 摘要:”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目前,精准农业已涉及到施肥、精量播种、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和水分管理等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从应用的广泛性上讲,又以精准农业土壤养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量施肥技术(以下简称精准施肥技术)最为成熟。因此可以说,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是精准施肥技术。 关键词:农业施肥技术 “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它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十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土壤养舂信息管理、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目前,精准农业已涉及到施肥、精量播种、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和水分管理等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而从研究和应用的广泛性上讲,又能精准农业土壤养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量施肥技术(以下简称精准施肥技术)最为成熟。在土壤养分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已将土壤类型、土壤生产潜力、不同肥料的增产效应、不同作物的施肥模式、历年施肥和产量情况等。 1、精准施肥的主要技术要点 1.1采集和分析土壤养分 在开展精准施肥的种植区内,选点采集土壤农化样,化验分析并汇总有关数据,建立土壤类型及性状数据库。 1.2研究土壤施肥增产效应 根据小区多年施肥种植试验,研究土壤养分与施肥变量之间的产量变化关系,绘制有关土壤养分与施肥增产效益函数图,确认相关函数,获取施肥参数。 1.3拟定作物目标产量和需肥比例 根据生产要求拟定作物产量,再根据产量推算作物营养总需求量、土壤可能供给养分量和施肥量及比例。 1.4配制肥料 根据确定的地点和具体的作物目标产量,参照一季作物总施肥量及比例,选取合适的单质化肥,混配生产专用BB肥。 1.5确定施肥时期、地点和施用量

冬小麦施肥技术

冬小麦施肥技术 开春后冬小麦进入返青阶段,接着是分蘖期至拔节期,这两个生育期对于高产冬小麦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春季追肥的重要时期。春季冬小麦的追肥主要是氮肥,年后冬小麦所需的磷钾肥是靠基肥、种肥和土壤库供应的。 冬小麦返青后,立即进入以根、叶、蘖为生长中心的时期,在氮营养吸收规律上,虽然数量要求不是太多,但是当年冬小麦的产量水平对此时期氮营养供应丰富或缺乏的反应却非常敏感,这也叫氮营养临界期,氮营养不足,出现根少,苗小尤其分蘖少,群体不够,难获高产;此时如追氮肥过多,造成叶大、蘖多,群体过大,消耗太多,将来必定穗粒少、粒重轻,还贪青晚熟也难获高产。因此,在正常苗情的情况下,追施氮肥的总量应控制在纯氮为6-8公斤/亩的范围内为宜。 至于何时追肥,追1次还是追2次,这既要看当前苗情,又要瞻前顾后。苗情的主要指标是看群体状态,按群体状态确定追氮肥的次数和数量。所谓瞻前顾后先要考虑年前的基肥施用和苗情长势,如果基肥中已经氮肥过多,造成冬前麦苗过旺,春季就少追氮肥,晚追氮肥,或者因旺苗消耗太多,也要及早施肥,否则小麦后期的穗粒和成熟期都会出问题。反之,晚播小麦、弱苗状态,就要早追肥,促进分蘖,正常苗情下起身期追一次肥,如尿素的施用量15-20公斤/亩就可以,而对于强筋小麦,则要在扬花期加1次追肥,施尿素4-5公斤/亩,增加小麦中蛋白质含量。

1.重施基肥. 2.少施种肥. 3.巧施追肥. 1.重施基肥。一般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2000kg。根据小麦吸肥规律,高肥水地块每667m2应施尿素4~7 kg或碳酸氢铵23~38 kg、磷酸二铵15~17 kg、氯化钾12~17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50 kg 或40%小麦专用肥50 kg。中低产肥地块每667 m2应施尿素2~5 kg或碳酸氢铵5~12 kg、磷酸二铵18~22 kg、氯化钾9~12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或40%小麦专用肥40~50 kg或36%磷酸二氢钾复合肥50 kg。缺锌地块可配施硫酸锌2 kg。 2.少施种肥。施种肥是最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一般每667 m2施尿素2~3 kg,或过磷酸钙8~10 kg,也可用复合肥10 kg左右。微肥可作基肥,也可拌种。作基肥时,由于用量少,很难撒施均匀,可将其与细土掺和后撒施地表,随耕入土。用锌、锰肥拌种时,每千克种子用硫酸锌2~6g、硫酸锰0.5~1g,拌种后随即播种。 3.巧施追肥。追肥包括两种:⑴土壤追肥。追肥的时间一般在拔节期,追肥量看苗情而定,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并减少施用量,可在拔节后每667 m2尿素15~20 kg或氢铵40~50 kg。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施,并加大用量,可在返青后每667 m2施尿素20~25kg或氢铵 50~70kg。但对于地力差的土壤,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以每667 m2施尿素15~17kg为宜,施用不宜太晚。但当基肥未施磷肥和钾肥,且土壤供应磷、钾又处于不足的状况时,应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对于供钾不足的高产田,也可在冬前撒施150kg左右的草木灰。对供肥充足的麦田,切忌过量追施氮肥,且追肥时间不宜偏晚,否则,易引起贪青晚熟,招致减产。⑵根外喷肥。由于麦田后期不便追肥,且根系的吸收能力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日趋降低。因此,若小麦生育后期必须追施肥料时,可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这也是小麦增产的一项应急措施。每年5月下旬是干热风多发季节,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间隔5~7天,可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 营养特性 小麦生长发育需氮、磷、钾、铜、锌、锰、硼等多种元素,每形成100公斤小麦籽粒需纯氮2.8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化钾2.4公斤。需肥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由于不同化肥当季利用率的不同,一般每亩麦田全生育期需施纯氮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4~8公斤,除中低产田外,还需施钾肥(氧化钾)3~6公斤。养分吸收率随小麦生育期而不同。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分蘖到越冬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拔节到孕穗期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 37.3%;小麦对磷、钾的吸收,随生长的推移而增多,拔节后吸收率激增,占总吸收量40%以上 的磷、钾是在孕穗以后吸收的。锌、硼、锰等元素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因缺补缺,针对性使用。在分期施肥上,按小麦需肥特性,遵循“重施基肥、巧施追肥、补施微肥”的原则,合理调剂。

江西省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江西省年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江西省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 江西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 为引导农民科学施肥,促进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部《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和《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施肥指导意见。总的原则是: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稳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一、早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存在问题 氮肥用量偏高,穗粒肥比例较低,有机肥施用量少,缺锌、缺硫地区对锌肥、硫肥施用重视不够。 (二)施肥原则 、适当降低氮肥总用量,适当增施穗粒肥; 、增施有机肥料,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提倡秸秆还田; 、基肥深施,施后耙田以使土肥相融; 、引导农民按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施肥,加大配方肥的推广使用;

、酸性土壤适当施用土壤改良剂或基施生石灰。 (三)施肥建议 在亩产~公斤产量水平时,根据测土结果,施肥量控制在氮肥总量()~公斤亩,磷肥()~公斤亩,钾肥()~公斤亩,缺锌、缺硫的地区,每亩基施硫酸锌公斤、硫磺公斤。 选用配方肥料的,~作为基肥,~作为分蘖肥,追补的尿素、氯化钾作为分蘖肥和穗粒肥。选用单质肥料的,氮肥的~作为基肥,作为分蘖肥,~作为穗粒肥;钾肥的~作为基肥,~作为追肥;有机肥、磷肥全部作基肥。 提倡施用有机肥料。施用有机肥料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化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公斤亩。 二、中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存在问题 有机肥用量少,氮肥普遍过量,前期施肥比例过大,后期施肥量不足,缺锌、缺硫地区对锌肥、硫肥施用重视不够。 (二)施肥原则 、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追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氮肥分次施用,适当增加钾肥用量; 、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

农作物施肥方法

农作物施肥方法 王代伟 一、蔬菜类施肥方法(按照45%硫酸钾15-15-15复合肥计算用量,面积以667㎡) 1、大葱的营养与施肥方法。 大葱的特性:喜肥性强,生长需肥量大,对氮素的反应很敏感,施用氮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进入叶鞘充实期,对钾的吸收量要比氮高。每生产1000kg大葱,需吸收氮3.4kg、基肥:磷1.8kg、钾6kg。8月中旬至9月下旬,是大葱需肥量最多的时期。 基肥:定植时间在6月上旬开始,最晚7月上旬结束。定植时结合耕翻整地施腐熟的厩肥5000-8000kg加45%硫酸钾120kg。 追肥:初署后,第一次8月下旬,追施复合肥40-50kg,加入土杂肥4000kg于垄背上,或施用饼肥150kg或炕洞土3000kg,施后随即浅锄1次,并浇水1次。第二次9月下旬(过15天左右),追复合肥60-75kg。每一次追肥加入人粪尿750kg或撒施草木灰100kg、腐殖酸铵30kg、过磷酸钙30kg,施肥后结合深锄,进行培土,随即浇水。第三次再过25-30天进行追肥,追施氮素化肥15-25kg,追肥后浇水、培土,此时葱白迅速增重而充实。 2、大姜的营养与施肥方法。 大姜的特性:喜肥性强,生长需肥量大。每生产1000kg鲜姜约吸收氮6.3kg,磷1.3kg,钾11.2kg。氮磷钾比例为5:1:8。 基肥:在5月上中旬播种时,结合耕翻整地施有机肥,每亩施优质腐熟鸡粪3-4方、或优质圈肥4000-5000kg和复合肥50-60kg,硫酸锌1~2kg,硼砂1kg。做种肥时,一定要开沟施肥覆土后再播种,种肥隔离开。 追肥:一是初署前后轻施壮苗肥:于6月中上旬幼苗长出1-2个分枝时,结合浇水冲施二次肥,间隔10-15天,每次每亩冲施高氮硫酸钾复合肥40-60kg。二是重施拔节肥:又称转折肥8月上旬立秋前后,三股杈阶段,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是追肥的关键时期,每亩追施高氮复合肥80-100kg。三是在块茎膨大期冲施补充肥料,在9月中旬植株出现6-8个分杈时,每亩冲施高氮钾复合肥50kg左右,间隔15天左右分两次施用。 3、大蒜的营养与施肥方法。 大蒜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钾、钙、磷、镁次之。此外,硫是大蒜品质构成元素,适当应用硫肥能使蒜头和蒜苔增大增重,还能减少畸形蒜苔和裂球现象。 基肥:9月份播种时,结合耕翻整地施腐熟的厩肥、有机肥5000-6000kg或饼肥80-100kg,以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养分供应。在基肥中加入复合肥70-80kg。一定要开沟施肥覆土后再播种,种肥隔离开。 追肥:追肥两次。一是返青肥:一般于出苗后15天左右进行。在春季气温回升,大蒜的心叶和根系开始生长时施用,用量以标准氮肥10-15kg。二是催苔肥,在鳞芽和花芽分化完成、蒜苔缨时进行。由于此时进入生长旺盛期,生长量和需肥量先后达到高峰期,所以催苔肥是一次关键性的追肥,一般应重施。约占追肥总量的40-50%。蒜苔抽出时施复合肥25-30kg。三是催头肥:这次追肥是满足蒜苔采收和蒜头膨大时对养分的需要。此次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施少量磷钾肥。用量以总追肥量的20-30%为宜。一般于催苔肥施后25-30天进行,施复合肥20-35kg。 4、番茄的营养与施肥方法。 每生产1000kg商品番茄需要吸收氮(N)4.5kg,磷(P2O5)5.0kg,钾(K2O)5.0kg。

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摘要:春季冬小麦要因苗管理,运筹肥水,促弱控旺,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关键词:春季;冬小麦;管理技术 春季是冬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管理要以多成穗,成大穗、防倒伏为主要管理目标。 一、因苗管理,运筹肥水 春季在小麦的返青、起身、拔节和挑旗各期,要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麦苗生育状况确定肥水的施用。 1、返青期。是冬小麦进入以根、蘖、叶为生长中心的营养生长时期,对氮素营养的需要虽然不多,但却是决定小麦产量的氮素反应敏感期,即氮营养临界期。如果氮营养不足,就会造成根少、苗小、分蘖少,不能形成高产群体;而氮素过多,则叶大,分蘖多,群体过大,营养消耗多,对生殖生长造成影响。因此,返青肥水应根据苗情而定。在底肥充足,冬季已施肥、浇水或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可以不施用返青期肥水。在旱地麦田或晚播麦田,麦苗长势弱,返青期肥水具有促分蘖,提高成穗率的重要作用,可在返青后追施尿素15~25kg或碳铵50~70kg。地力较差的麦田氮肥不应过多,如果基肥磷钾肥不足还要追施磷、钾肥。

2、起身期。起身期施用肥水,可以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特别是对群体较小的壮苗效果最好,可以亩施尿素10~15kg。对冬季未施肥且群体大小适中的田块,此期肥水也有较好的效果。对返青期经过深中耕控制且群体过大的田块,此期应少施或不施肥。 3、拔节期。对苗情好、分蘖多、群体和个体生长适宜的麦田,应促控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为目标,每亩施尿素15kg左右。返青期追肥量不足的麦田,在拔节中期再追施尿素10kg。如果小麦出现微量元素缺素症状,还要在这个时期有针对性地喷施锌、锰、钼等微肥,可以有效地提高结实率,促进籽粒饱满,增加产量。 4、对于强筋小麦,要在扬花期追施一次氮肥,亩施尿素4~5kg。 二、划锄镇压,增温保墒,促弱控旺 中耕划锄具有防止土壤板结、除草、保墒防旱、提高地温、促进生长以及控制旺长等多种功效,降雨、灌溉后以及早春季节,应对小麦进行中耕、划锄。对于肥力充足,群体生长旺盛的麦田,为了促进保墒,应加强中耕,通过深中耕伤根控制植株长势,促进麦苗早发稳长。但是,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管理的重要措施,经过浅划锄减少蒸发,保持水分。对晚播小麦则应该及时进行浅中耕划锄,划锄时要防止锄断根系和掩埋麦苗。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 选用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 二、采用旱地育秧技术 (一)选好苗床:选择离家近便于管理、肥沃疏松的旱地作育秧苗床。育一亩大田的秧苗,需长7米、宽1.2米(净播种面积)的苗床4厢。 (二)精细整理苗床:苗床按1.7米开厢,厢沟宽40㎝,厢沟深5-8㎝,厢面宽1.3米,将过筛后的细磷肥按每厢1公斤撒于厢面上后将土整细,并将磷肥与厢面表土拌均,将厢面整细整平。并提前筛好盖种的细土用塑膜盖上防雨备用。 (三)浇透底水与苗床消毒:整好的苗床上只用淡粪水或清水浇透(底水不足出苗时间长出苗率低),然后按4厢苗床50克敌松兑1-2桶水均匀地洒在苗厢表面上进行土壤消毒。 (四)适时播种:播种期低山在3月20-25日,二高山在3月25-30日。播种过早遇寒潮低温将造成烂种,播种过迟温度升高后苗厢上管理难度大,秧苗生长过快难以培育壮苗。

(五)精细播种盖土:不需摧芽直接播干种,将稻种分成与苗床厢数相等的份数后,每厢播一份稻种,注意播均匀。每厢种子播结束后及时用细土盖种,然后在盖种细土上喷施旱秧净防杂草(只喷一次,不能重复喷)及时盖塑膜,防止盖土盖膜不及时遇晴天苗床水分蒸发后出苗迟和出苗不整齐。 (六)盖膜:必须盖2层膜(第一层保湿,第二层增温),第一层膜平盖在厢面上,不能压边(以便齐苗后抽掉),第二层升棚覆盖,并将膜的四周用土压紧封严。 (七)苗床管理: 1、适时揭膜:齐苗后(苗高达1-1.5㎝)从拱棚的一端将平盖在厢面上的第一层膜抽掉,二叶一心时在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揭开膜的两端通风炼苗,三叶一心时选择晴天的下午将膜全部揭掉。 2、防治立枯病:秧苗一叶一心时,每四厢苗床用50克敌克松兑水100公斤均匀地浇洒在厢面上防立枯病,如雨水多时,间隔5天用同样浓度的敌克松药液再预防一次。 3、追苗肥:从二叶一心开始每长一片叶追一次淡粪水(最好用不是沼液的粪水,如用沼液必须用一桶沼液兑4桶清水,严防因沼液浓度过高导致烧苗),苗床上严禁施用尿素和碳铵。 4、适时移栽:在秧苗叶龄达 3.1-4.1叶时为移栽最隹叶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重点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第一章合理施肥的原则 一、概念 1 养分归还学说:○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包括籽粒和茎杆)必然从土壤中去走大量养分;○2如不正确地规还养分与土壤,地力必须会逐渐下降;○3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4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和氮元素)。 2最小养分律: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重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3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二、1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元素:氮和磷。 2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②最小养分律③报酬递减律④因子综合作用律 3合理施肥遵循的基本原则:○1平衡施肥○2首先满足最小养分○3肥料效益是指导施肥的又一基本原则。○4合理施肥必须考虑作物增产的综合因素。○5合理施肥必须从农业生态的大农业观点出发。 4如何理解最小养分律:○1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某种对作物需要来讲相对含量最少而非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2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3继续增加最小养分以外其他养分,不但难以提高作物产量而且还会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作物营养特性土壤养分与施肥 一、概念 1趋肥性:根系能迅速伸到土壤养分相对丰富的地方,以扩大吸收养分的范围,根系的这种特性称为趋肥性。 2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 3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二、1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是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和营养临界期。 2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效应是①正的相互作用效应②没有相互作用效应③负的相互作用效应。 正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大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的相互作用效应。 没有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等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效应。 负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小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负的相互作用效应。 3中量营养元素缺乏的原因:○1随作物产量的提高,中量元素每年随作物大量带走,在某一些土壤上也出现了土壤与作物供求三间的矛盾。○2随化学肥料品种改变,日益走向浓缩化和高效化。如化学N肥过去占统治地位(NH3)2SO4被NH3 NO3与尿素代替。过砼酸钙统治砼肥,被二胺代替,这样,Ca 、Mg、S、很少随化学肥料施入土壤。○3有机肥料用量日益减少,随有机肥料施入的中量元素减少。○4化学N肥大量施用,在旱田施用胺态N,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成硝酸,几产生了生物酸性,这样使土壤中Ca、Mg受到溶解和淋失。(保护地严重)。○5农药组成的改变。○6钾肥与镁肥存在着拮抗作用,随钾肥施用必然影响作物对镁的吸收。 4容易缺乏中量营养元素的土壤有白浆土、淋溶强烈的酸性土、蔬菜地。 5如何根据根系的特征合理施肥? ○1按照作物根系密集层深度,合理施用基肥。须根系浅些,直根系深些。基肥深时有利于根系生长,但不能过深。○2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根系发展情况,适量施用种肥和追肥。○3根据作物发育特点,结合耕作施肥。○4根据作物根系生长要求的土壤条件,合理轮作施肥。

最新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

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 施肥技术

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 一、冬小麦的生长发育 1、种子的萌发与出苗 ⑴种子的构造 小麦种子由皮层、胚乳、胚三个部分组成。籽实的腹部有一纵沟称为腹沟,他的深浅是不同品种的特征之一,也是籽粒饱满程度的指标之一,浅—饱,深—不饱。皮层包括果皮和种皮,二者紧密联结在一起不易分开,种皮内层细胞含有色素,他决定粒色,保护内部;胚乳贮藏养分,由糊粉层和粉质层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盾片组成。 ⑵种子萌发与出苗的三个过程 ①生物物理过程:干种子的含水量为12~13%,呈凝胶状态,胚乳是亲水胶体,在适宜温度下吸水膨胀变为溶胶状态,体积增大;②生物化学过程:随着种子吸水增加,呼吸加强,种子内各种酶开始活动,使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胚可利用的简单物质和能量,为萌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③生物学过程:当种子吸水达种子干重的45~50%时,开始萌发,胚根首先突破种皮,接着胚芽鞘突破种皮。当胚根达到种子长度,胚芽鞘相当于种子长一半时称为发芽。胚芽鞘向上生长顶出地表称为出土。胚芽鞘顶出地面见光后裂开,露出真叶。当第一片真叶露出地面2cm时称为出苗,全田50%幼苗达到此标准时称为出苗期。 ⑶影响萌发和出苗的条件和在实践上的意义:

①种子质量起决定作用。粒大、无病、成熟好的萌发好,果皮和种皮厚的不如薄的出苗快。因此要进行选种,以达到出苗齐、快的目的。②萌发出苗需要一定的温度。最适15~20℃,最高30~35℃,最低1~2℃。在10℃以下萌发时,发芽慢,且种子易受病菌危害,发芽整齐度和出苗率都降低。日平均温度16~18℃为播种适期。③播深以3~5cm为宜。天津4~5cm。播种过浅,虽然出苗快,但易发生冻害;播种过深,胚芽鞘在地下开裂,不易出土,消耗养分多,苗弱。④适宜的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80%为宜。⑤良好的通气条件。酶等生化活动需要氧气,缺氧时种子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中毒死亡,故在播种前应整好地。 2、分蘖及其成穗 ⑴分蘖和分蘖节的作用 分蘖是指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地下分枝。其作用是:①分蘖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组成,分蘖成穗率可反映栽培水平和地力的高低。②分蘖是壮苗的标志。在亩穗数相同时,基本苗少者单株成穗数多产量高,因其个体发育好。分蘖多必然次生根多、近根叶多,是壮苗的标志。③分蘖是环境与群体的调解者。分蘖对环境的反应比主茎敏感,故小麦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群体大小的调节主要靠分蘖。 分蘖节是指主茎或分蘖埋藏于地面以下密集于植株基部的节群。其作用是:①再生作用。在分蘖期,分蘖节可产生分蘖和次生根。当主茎和分蘖遇不良环境而死亡时(如冻害),只要条件适合仍可再生新蘖并能形成一定产量。 ②健壮的分蘖节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 ⑵小麦分蘖规律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合理布局 按照地域类型,选用经过省级以上审定或办理引进种植手续的优质、高产、抗病水稻良种,种子质量达到国颁二级以上标准。因地制宜,合 理品种布局,严禁越界种植。平川主推丰优香占、隆优305、内香 8518、泰香8号、宜香19、宜香725、内5优H25、内5优5399、内香 18等优质高产品种;浅山丘陵推广D优2362、K优877、特优801;糯稻品种可选用糯优1号、汉中雪糯等;机械化插秧品种主推黄华占。 二、适期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壮秧标准:秧龄40-50天,叶龄6-8叶,苗高35-40cm,单株带蘖 3-5个,白根10条以上,叶片老健清秀无病虫害。 1、选好秧田,施足底肥,精耕细整。秧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的田块,按1分秧田插0.8-1亩大田的比例留 足秧母田;施肥要掌握“腐熟、速效、适量、浅施”的原则,以农家肥 为主,亩施腐熟圈粪1000-1500公斤,碳酸氢氨20-25公斤,过磷酸钙 30公斤或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作底肥,充分混匀;精细整地,做好秧田通气,关键是干耕干整,把田耕耙整细,拣净残茬杂物,起沟做畦,用 底肥把畦面泥块打碎,初步耙平,然后放水浸泡,再进一步把畦面整平 抹光、畦宽、沟宽以适宜田间操作为宜,沟深0.25米,达到“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 2、选择适宜的育秧方式。坚持两段育秧或薄膜育秧方式,长生育期品种坚持两段育秧,以保证安全齐穗,增温早熟夺高产;生育期较短的

品种或劳力紧缺的可采用薄膜育秧或旱育秧,杜绝露地秧。 3、播前准备。每亩大田备种1公斤,播种前晒种1-2天,使其发芽 快而整齐。然后用清水预浸1天,期间打捞出秕谷及杂物;再用“500倍”的强氯精或抗菌剂“402”药液浸种1天,预防种子带病菌;最后再用清 水浸1-2天,待种子吸足水分后再进行催芽。催芽重点掌握三个环节: 一是高温破胸(将浸种消毒后的种子用45℃左右的温水淘洗3-4分钟, 然后趁热上堆,以后适当浇洒热水,以增温保湿,使谷堆内温度保持在35℃左右,促使破胸露白);二是适温催芽(在谷种露白后,经常翻动谷堆,使温度保持在25-30℃,必要时淋温水保温保湿,达到壮芽标准); 三是低温炼芽(根芽出齐后,摊开晾种1-2天,可喷淋冷水炼芽,以增 强芽谷抗寒能力)。催芽好的谷种才可进池或播种。 4、适期播种。温室两段育秧及薄膜育秧平川晚熟组合要保证在4月 5日前播种(芽谷落泥),地池两段秧在4月1日左右播种,旱育秧可适 当提早到3月底。 5、秧田管理:(1)水层管理:无论是两段秧、旱育秧和薄膜秧都 要培育好根系,坚持寄插后5-7天畦面不上水,保持畦面湿润即可,促 进根系下扎,3叶期以前干湿交替灌溉,3叶期后保持浅水层。遇寒流降 温天气,立即放深水护苗,寒流时间较长时,应加盖薄膜保温,寒潮过 后喷施多菌灵或敌克松等杀菌剂预防立枯病发生,防止烂秧死苗。在插 秧前1-2天,加深水以利拔秧洗泥。(2)及时追肥:在秧苗2叶1心期,亩泼浇淡尿水1000公斤或追施尿素3-5公斤做“断奶肥”;3-4叶期亩喷15%多效唑30-40克,矮化秧苗,促进分蘖发生;4-6叶期追施尿素7- 8公斤促分蘖发生;插秧前4-5天追尿素5-6公斤作“送嫁肥”。(3)病

常见作物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常见作物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一)大田作物 1、小麦 需肥规律: 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 3.00kg,磷(P205)1.00-1.50kg,钾(K20)2.00-4.00kg,氮、磷、钾比例约为3:1:3。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底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施肥技术: 1)底肥:小麦的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 的基础上,再施22-18-8或24-14-7的复混肥40-50kg 2)追肥:对于底肥不足,播种比较晚分蘖少的三类麦田,要及早追肥,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肥,每亩追施28-6-6配方肥20-25kg;对于底肥施的比较足、分蘖多的一、二类麦田,要根据长势及群体情况可在小麦起身、拔节期酌情追肥。每亩可用28-6-6的配方肥10-15kg,并配合浇水。 3)根外追肥:后期小麦仍需要一定的养分,这时小麦根系己老化,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来给小麦补充养分。对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每亩可以喷施1%的尿素液50升左右,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对于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 小麦施肥指标 2、玉米 需肥规律: 每生产100kg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2.22-4.24kg氮,平均量为2.57kg;磷(P2O5)1-1.5kg;钾(K2O)1.52-4.00kg,平均量为2.14千克,产量愈高氮磷钾吸收就愈多。

玉米对氮肥很敏感,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在每亩施3-10kg尿素的范围内,1kg尿素可增产6-11kg玉米籽粒。玉米需磷较少,但不能缺,三叶期缺了磷,将导致以后的空秆秃顶。玉米又是喜锌作物,施用锌肥,增产在15%左右。 施肥技术: 玉米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采用农家肥与磷、钾、微肥混合作底肥,氮肥以追肥为主。春玉米追肥应前轻后重,夏玉米则应前重后轻。 玉米施肥量:在中等肥力地块上,每增产100kg玉米需要施氮5kg,磷2kg,钾3kg,具体运用还应因地、因品种不同而作适当调整。亩产千斤玉米的参考施肥量为:农家肥1500kg,氮素9-11kg,磷4-5kg,钾5-6kg,锌肥1kg。 1)基肥:直播露地春玉米,应把所需的磷、钾、锌肥和2-3kg尿素一并与农家肥拌匀,施入种穴,适墒播种。余下的氮素肥料留作追肥;山区地膜覆盖直播玉米,要把玉米全生育期所需磷、钾、锌肥和70%氮肥作底肥。其方法是:在播种两行玉米之间开一条深3-4寸、宽8寸左右的沟。先将氮肥施于底层,再将所有的磷钾锌肥与农家肥混匀,施在氮肥上面。然后起垄覆土,垄高2-3寸,待时播种覆膜。 2)种肥:对未包衣的种子,播前晒种2-3天,用锌肥10kg加水50g,拌种1.5-2kg,堆闷1小时,摊开阴干即可播种。 3)追肥: ①直播露地春玉米追肥要前轻后重。氮素肥料追拔节肥(6-7叶期)占施氮总量的1/3,喇叭肥(10-11叶期)占1/3。 ②直播夏玉米追肥应前重后轻。夏播回茬玉米因农活忙、农时紧,多数是白籽下种,追肥显得十分重要。拔节肥(5-6叶期)应占总施氮量的三分之二,喇叭肥(10-11叶期)占三分之一。 ③地膜玉米:因底肥用量足,肥效长,每亩将未施的30%的氮肥在喇叭口期一次追施。方法是每隔两株玉米打一施肥孔,施入肥料。 玉米施肥指标

浅谈海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一)

浅谈海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一) 论文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海南 论文摘要概述了海南水稻发展情况,并介绍了海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优良水稻品种的选择、适当安排播期、科学催芽、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海南的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1海南水稻发展概况 水稻是海南岛传统的农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据农史研究,3000多年前的原始农业已有水稻栽培。海南的光、温条件优越,野生稻类型多样,水稻种质资源丰富,明代有水稻品种70个,民国时期有240个,20世纪70年代有560个1]。近期,优质、丰产的常规品种、杂交组合不断增加,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海南水稻播种面积由增加到减少,总产由增加到基本平衡,单产在逐渐增加。播种面积的减少与海南农业结构调整及市场经济导向有关。但是,海南是农业人口为主的省份,农村居民约占总人口的72.25%2];从长期战略与社会稳定以及气候方面选择,水稻仍是海南面积最大作物,农业地位不可动摇。海南由于人均水田面积少,农民生产水稻主要是解决口粮问题,造成长期以来,水稻生产管理粗放、栽培技术低。在人口日益增多、播种面积又逐年减少的局面下,粮食明显不能自给。因此,只有不断更新水稻品种,接受新的栽培技术,才能增加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 2优良水稻品种(组合)的选择 优良的水稻品种(组合)选择,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首要条件。目前,水稻品种(组合)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海南省下属各市县的农技部门应做好引种、试种、示范推广,帮助农户选好种、用好种。目前海南早稻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主要有Ⅱ优128、特优128、特优721、粤杂922等组合;晚稻主要有博Ⅱ优15、博优225、博Ⅱ优134等组合,常规品种主要有特籼占25、桂农占、科选13等。根据适应性不同,各地区应坚持优中选优,而且选择的品种(组合)要耐肥、抗倒,耐热性好,抗病性强,而且要不断尝试新品种(组合)。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当安排播种期 海南岛面积不大,但是冬季、早春气候,东南部和西北部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要根据品种的特性,安排合适的播种期,确保苗期的安全和季节安排。 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12月中旬,晚稻安排在6月上、中旬;海南岛的西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在1月中、下旬,晚稻安排在7月上旬。 3.2科学催芽 目前我省农民催芽方法比较简单、缺乏科学性,在早稻遇到低温时经常出现烂种、出芽慢、质量差的情况。比较科学的催芽是采取多浸多晾。催芽的步骤为:1000倍的多菌灵泡种12h→清水洗干净晾12h→清水浸12h→晾12h→清水浸12h→晾干催芽。催芽一般用润湿麻袋包裹好,进行催芽,这种催芽方法虽然有些繁琐,但难度不大,农户也容易接受,目的是使种子出芽一致,秧苗生长均匀。 3.3科学管理 3.3.1苗期管理。播种前1d先将秧地整好,杂草除净,畦面宽一般为1.5m,秧地施复合肥75kg/hm2。早稻播种时如遇低温,必须及时用地膜覆盖,回温后或晴天要把畦面两端膜揭开,如果气温高,要把膜全揭开;晚稻播种时如遇雨天,也应采用地膜覆盖,以免雨水冲散、流失,但雨天过后要及时揭膜。秧地显绿后,开始灌跑马水,保持秧田湿润;秧苗长到2叶1心时,灌好1层浅水,施尿素75kg/hm2;插秧前3d左右,再施75kg/hm2尿素做为送嫁肥,秧地保水2cm左右至插秧,每苗争取带蘖到本田。 3.3.2田间管理。①插植疏密合理。目前,我省农民插秧普遍存在过密,而且一蔸多苗,这样不利于管理,又浪费种苗。一般杂交稻采用单、双苗插植,常规稻2~3苗插植;插植规

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1)小麦需肥特征小麦每形成100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5~ 3kg,磷素(P2O5)1~1.7kg,钾素(K2O)1.5~3.3kg,氮、磷、钾比例为 1:0.44:0.93。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和每形成100kg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比例也不相同。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一般氮的吸收有 两个高峰: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 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在小麦苗期,初生根细小,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 定的磷、钾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壮苗。小麦拔节至孕穗、抽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是小麦吸收养分 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麦穗大小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因此,适期施拔节肥,对增加穗粒数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小麦在抽穗至乳熟期,仍应保持 良好的氮、磷、钾营养,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 产物的转化运转,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和增重。小麦后期缺肥,可结合 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2)小麦施肥技术小麦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 养分的吸收率不同。不同阶段的施肥技术也不同,主要有: ①施足基肥。小麦施足底肥是提高麦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底肥能保证 小麦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要,促进其早生快发,使麦苗在冬前长出足够的健壮 分蘖和强大的根系,并为春后生长打下基础。底肥的数量应根据产量要求、肥 料种类、性质、土壤和气候条件而定。碳铵由于性质不稳定,容易挥发损失, 追施后如不及时灌水容易使氮素损失,因此,各地推广碳铵作底肥时深施。如 果碳铵全部作底施,从施肥到小麦拔节、孕穗,至少要经历个4~5月,虽然冬春温度低加上深施,损失较少,但碳铵的肥效很难维持到小麦生育后期。因此,1次底施往往满足不了小麦各生育期的需要。据试验,碳铵用量40kg/667m2, 全部作底肥的产量为442.8 kg/667m2;而用15kg/667m2作底肥,冬前追 10kg/667m2, 拔节时再追15kg/667m2,产量515.87kg/667m2,底肥和分期追肥并用的增产46.4kg/667m2。底肥应占施肥总量的60%~70%为宜。底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适量配合施用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一般施农家肥1000~ 1500kg/667m2,尿素10kg/667m2, 或碳铵25kg/667m2,高浓度复混肥25~ 30kg/667m2。 ②合理使用种肥。小麦播种时用适量速效氮、磷肥作种肥,能促进小麦生 根发苗,提高分蘖,增加产量,对晚茬麦和底肥不足的麦田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试验证明,施用硫铵拌种的可增产10%左右。氮肥作种肥一般施硫铵3kg/667m2与尿素 2.5kg/667m2,碳铵因易挥发造成种子灼伤而不能作种肥。磷肥作种肥,可预先将过磷酸钙与腐熟的农家肥粉碎过筛后,制成颗粒肥与小麦种子混播; 也可将过磷酸钙撒在土表后,浅耙与土混匀再行播种。磷酸钙用量一般为 7.5~10 kg/ 667m2。对土壤肥沃或底肥充足的麦田,种肥可以不施。 ③返青至拔节期看苗追肥。追肥要看苗追施,对于冬前总茎数达100万个 /667m2以上的旺苗,由于分蘖太多,叶色深绿,叶片肥大,返青肥应以磷、钾 为主,不要再追氮肥。施过磷酸钙15kg/667m2,草木灰50~100kg/667m2或钾 肥10kg/667m2左右,对壮秆防倒伏有好处。对于冬前总茎数已达70~100万个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

绪论 1.施肥的效应: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 2.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①施肥的增产效应;②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③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 ④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⑤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3.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养分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 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 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4.施肥科学研究容:①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②施肥效应研究;③施肥技术研究。 5.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统计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6.试验研究包括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盆栽试验包括土培法、砂培法、水培以及灭菌培养法等。 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 1.养分归还学说(theory of nutrition returns)比希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 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②若不及时地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 渐下降,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③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向土壤施入肥料。 2.最小养分学说(law of the minimun nutrition)比希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高低。②最 小养分会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③只有补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 3.报酬递减率(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投资数量的 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逐渐递减。 4.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 种以及耕作条件等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该种限 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最高。 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 1.施肥的目的:①为了营养作物,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②为了改良和培肥土壤;③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2.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①培肥地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②施肥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Ⅰ、有机肥在 培肥地力中的作用。Ⅱ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 3.有机肥的作用:①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矛盾。②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 的有效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③增强土壤保肥、供肥的能力。 4.协调营养平衡原则:①施肥是调控作物作物营养平衡的有效措施;②施肥是修复土壤营养平衡失调的基本手段。 5.元素类型:大量:C、N、O、H、P、K 中量:Ca、Mg、S 微量:Fe、Mn、Zn、Cu、B、Mo、Cl 有益:Co、Ni、Se、Na、Si 6.施肥与作物产量:把每千克肥料养分所增加的作物经济产量千克数称为肥料的生产系数(production index,PI) 7.施肥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出现在达到最高产量之前;②随着施肥量的增 加,最佳产品品质出现在最高产量出现之后;③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和最高产量同步出现。 8.肥料利用率(utilization rate),也称肥料利用率(utilization coefficient)或肥料回收率(recovery rate)是指当季作物对肥料中某一种养分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该养分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9.不合理施肥导致生态环境的污染:①施肥引起的大气污染;②施肥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③施肥引起的地下水 污染;④施肥引起食品污染。 第三章养分平衡法 1.养分平衡施肥法(nutrition balance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是根据作物计划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 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以“养分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 2.地力差减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求得实际目标产量所需肥料量的一种方法。 3.几个参数的确定:①基础产量;②目标产量;③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④肥料利用率;⑤肥料中有 效养分含量。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吴立新 教材简介: 取自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农艺工》培训教材。本章共分四讲:农作物的生长与环境、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农作物的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主要环节。本课程设计适用于新型农民通识性技能培训和现代农艺的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简单,层次较低,仅供基础教育适用。 第一讲农作物生长与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概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3、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难点:同上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分化、发育与环境 1、生长——指由于细胞的分生和增大,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和干重发生不可逆增加的量变过程。 分化——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异质化的过程。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成胚;从形成层组织转变

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等。 发育——指由于生长和分化,使植物的组织、器官以及整个植株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如:从叶原基的分化到长成一个成熟叶片的过程是叶的发育; 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大环境:生物所处的大的地理区域。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须的条件,反之,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4、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生物条件等。 二、光照与农作物生长 1、光谱 光谱成分不同对农作物起着不同的作用。通常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紫外光——波长较长的部分可刺激农作物生长,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及糖分的含量;波长较短部分能抑制农作物体内某些激素形成,抑制细胞伸长。 可见光——被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蓝光可促进蛋白质和非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