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酸碱盐化学实验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中考酸碱盐化学实验题/计算题汇编

1、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

究 CO2的制取和性质: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 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

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 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 C02与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

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 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观察到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 已经发生了反应。

2、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

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性,还可能呈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 1-2mL,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色酚酞试液变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呈

【分析与思考】

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3、端午阳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

NaOH 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 NaOH 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 溶液部分变质。你的新猜想:。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取少量 NaOH 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 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NaOH 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反思】⑴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填序号)。

⑵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 溶液的方法是。

稀盐酸

4、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石灰石澄清石灰水

甲乙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实验室用甲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法收集氧

气。反应结束后冷却,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黑色粉末。该黑色粉末与过氧化氢接触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黑色粉末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乙装置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里产生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产生沉淀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沉淀溶解变成澄清溶液。为了确定沉淀溶解成澄清溶液的原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相关探究。提出问题沉淀为什么能溶解变成澄清溶液?

查阅资料碳酸盐溶于酸,碳酸氢钙[Ca(HCO3)2]溶于水。

猜想与假设①溶液呈酸性;②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Ⅰ:把一小片pH 试纸放在一块干净

的玻璃片上,用蘸取沉淀

溶解成澄清的溶液沾在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得被测液的 pH=8

猜想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Ⅱ:取沉淀溶解成澄清的溶液于另

一支试管中,加入

。有气体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猜想②成立。

通过探究得知,生成的沉淀会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交流与反思从探究中你得到的启示或感受是。

5、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发生装置生成的氢气可能含有氯化氢和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C 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 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 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 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 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 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

① 加热氧化铜② 检验氢气纯度③ 停止加热④ 通入氢气⑤ 停止通入氢气。

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5)实验过程中,通入D 装置的氢气如果不纯(混有空气)就可能发生事故。

6、为验证某混合气体由 H2、CO 和HCl 组成,请从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注意:图中装置不得重复使用,有的装置可不选用。)

(1)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序号)。

(2)选用的第一个装置的作用是;选用的第二个装置的作用是。

7、某同学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做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因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还要防止反应后多余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他准备了甲、乙、丙、丁四个装置(丙装置中的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丁

(1)装置丙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2)实验进行时,各装置口的连接顺序为:A 接,接,G 接。

(3)C 处放出的气体为,应处理。

(4)装置丁中反应管内的现象是。(5)装置乙中的现象是。

8、一种气体可能含有 N2、H2O(气)、CO2、H2和CO 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研究该气

体的组成(A 中试剂足量):

该同学观察到的现象为:A、E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F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C 中浓 H2SO4无明显变化,D 中氧化铜转化为一种红色物质。于是他得到如下结论:气体中① 肯定不含 CO2;② 肯定含 CO;

③肯定含H2O(气);④肯定含H2;⑤可能含N2。你认为不正确的结论是(填序号)。为使实验得到正确结论,须将上述实验中的仪器装置重新连接,你认为合理的排列顺序是(填代号)。其中C 中浓H 2 SO4 的作用是,F 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9、某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皮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该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1)写出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水搅拌所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

(2)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2CO3、Ca(OH)2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Ca(OH)2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

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活动与探究】

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观察到,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

丁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

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

原因是。

10、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

(2)检验:证明CO 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若用排水法收集 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来进行实验,水应从端通入。

11、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甲乙丙烧杯+稀硫酸200g 150g 150g

加入的铁样品9g 9g 14g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208.7g 158.7g 163.7g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哪位同学所取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3)计算恰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的质量为25.4g;计算结果精确到1%)12、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5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根据所得数据计算:(1)500g 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

(2)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