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诗词谚语博物馆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博物馆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博物馆

----传承千年工艺弘扬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博物馆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传统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许多有识之士通过各种方式在搜寻和咏叹着传统农耕文化,记录和研究着历史变迁的足迹。近年来,在报刊上、书籍中、媒体上、艺术界等领域,屡见搜寻农耕文化类精品佳作。把农耕文化精品放在这里展示,就是供热爱中华文化、热爱农耕文化的人欣赏受益。热诚欢迎各界朋友自荐或推荐优秀的农耕文化精品。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犁

犁的名言诗句:犁

耕田犁地伴耕牛,走遍大地任性求。

以食为天民所赖,开创大业是先流。

犁的特性:坚韧执着,勇往直前

----传承千年工艺弘扬农耕文化----

犁,是传统农业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农具之一,将犁做成工艺品,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具有一定独创性。继承发展传统理念,加上精湛技术,使这款犁工艺品玲珑可爱,妙趣横生。令收藏者,观之顿生喜悦,把玩回味无穷。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耙

耙的名言诗句:耙

精耕细作论短长,踏平田地拓旧荒。

春来勤于万民事,秋奉平畴五谷香。

耙的特性:稳健细

致,兼顾公平。

耙,是南方水稻产区广泛使用的大型农具之一,采用优质木材制作而成。创意独到、工艺精致。耙床与耙挺之间的连接,处理得恰到好处。尤其与工艺

----传承千年工艺弘扬农耕文化----

品犁的比例相谐调,配套组合,相映成趣。可以为传统农具工艺品爱好者带来收藏乐趣,陶冶处事公平细致的情怀,拓展宽阔远大的视野。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水车

水车的名言诗句:水车

天下真龙居田头,旱涝凭此水长流。

今逢识者留得在,助力财富任君求。

水车特性:合众之力,积极向上。

水车,它的整体造型具有龙的气势,积极向上,充满激情;龙骨和车叶精致小巧,玲珑可爱;上下两轴的齿数一多一少,设计科学,搭配恰当,运转灵活,提升效率。各项配件一应俱全,真中有巧,巧中存真。其色彩也一如真车以桐油油过一般,车身红润,纹理自然。既不失原物属性,又极具

----传承千年工艺弘扬农耕文化----

艺术品位和观赏、收藏与研究价值。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风车

风车的名言诗句:风车

原为富贵送清凉,争得万户扬谷场。

去粗存精风骨在,从今聚满米粮仓。

风车特性:去粗存精,量材而用。

风车,与一般工艺品风扇车相比,这款风扇车更加追求细节上的完美逼真,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传统木制器具的加工工艺,连接部分一律采用榫卯结构。固定构件结实牢固;活动构件可装可卸。风叶、曲柄、开关、漏斗形

----传承千年工艺弘扬农耕文化----

制虽小,其用材、样式都与原物并无二致。以此成为农具工艺品中的精品,非常值得传统农具爱好者观赏、收藏和进一步探究。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禾桶

禾桶的名言诗句:禾桶

端端正正立四方,盈盈禾谷尽归仓。

装入其中都是宝,年年岁岁保安康。

禾桶特性:收获成果,聚少成多。

禾桶,是江南地区最常见的农耕工具,用优质木料制作而成。设计匠心独到,形制悉如原物。收藏者置于案头几上,既可用于观赏把玩,又具有聚物、藏宝功能。以工艺品理念制作禾桶,非常具有创意。样式虽朴实无华,结构却十分考究。桶沿、桶底、和桶柁的弧度都与保持原物一致;四角

----传承千年工艺 弘扬农耕文化----

把手不仅形状与原物相同,还采用与原物一样的榫卯结构。在目前工艺品市场上仅有的,非常值得把玩和收藏。

同时,农耕文化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更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农耕文化涵盖了道家、儒家、法家、墨家文化和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其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文化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农耕文明决定了汉族文化的特征。农业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耕文化是祖先智慧的结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耕所用的传统器具已渐行渐远!但蕴含在农耕文化中的坚强奋斗、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和高贵品质是我们要传承发扬的。

我们一定要将农耕文化中的智慧、坚强奋斗、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和高贵品质传承发扬下去。

英语谚语名言社会与文化

英语谚语名言社会与文化 1.A hero is nothing but a product of his time. 时势造英雄。 2.When a man assumes a public trust, he should consider himself as public property. 当一个人受到公众信任时, 他就应该把自己看作公众的财产。 -----T. Jefferson 杰弗逊 3.Progress is the activity of today and the assurance of tomorrow. 进步是今天的活动, 明天的保证。 ----- Emerson 爱默生 4.Discontent is the first step in progress of a man or a nation. 不满足是一个人或一个民族进步的第一步。 ----- O. Wilde王尔德 5.The art of progress is to preserve order amid change, and to preserve change amid order. 进步的艺术是在变革中保持秩序, 在秩序中保持变革。 ----- A. N. Whitehead 怀特黑德 6.A good newspaper, I suppose, is a nation talking to itself. 我认为, 一份好的报纸是一个民族在同自己谈话。

----- A. Miller 米勒(美国作家) 7.Violence is the last refuge of the incompetent. 暴力是无能者的最后手段。 8.We are in bondage to the law in order that we may be free. 我们受法律约束, 为的是可以自由。 9.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 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Voltaire 伏尔泰 10.The only thing necessary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good men to do nothing. 只要好人不闻不问, 邪恶就能胜利。 ----- E. Burke 伯克 11.There is no rule without an exception. 有规则必有例外。 12.What is bought is cheaper than a gift. 自己花钱买的比别人送的便宜。 13.Hardship disposes man to meet adversity. 艰苦的生活使人能面对逆境。 14.Nothing is a greater misfortune than not being able to bear misfortune.

闫敬铭宅院花墙壁挂砖雕艺术特征考察报告

闫敬铭宅院花墙壁挂砖雕艺术特征考察 报告 学生姓名: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 摘要中国古建雕刻艺术及青砖雕刻工艺由东周瓦当、汉代画像砖等发 展而来。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来装饰寺、庙、观、庵及民居的构件和墙面。通常也指用青砖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艺品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对闫敬铭宅院的花墙做了考察取证,将这些花墙壁挂的图案、结构和造型方面做了分析。 关键词花墙砖雕艺术图案构图造型 概述: 1、闫敬铭(1817-1892),清代陕西朝邑人(今陕西大荔)。1881任户部尚书, 1884年授东阁大学士,为官四十余年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以善理财著 称于世,被称为“求时宰相”。 2、阎敬铭宅院原址位于陕西朝邑,始建于清咸丰年间,为两进两院式。分前 房、东西偏院、二进门楼、东西厢房、上房。整个院落布局对称,宽敞宏伟。院内石雕、砖雕、木雕内容丰富,颇具气象。该宅院于上世纪50年代末因修三门峡水库被拆。1997年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经多方查考,从其后 人手中征购保存下来的房屋构件及砖雕、石雕、木雕,至2004年依其族人提供的原貌照片和原址测量数据及构件实际尺度,在该院复建。 3. 砖雕(tilecarving)是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古建筑雕砖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于装饰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通常也指用青砖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艺品。砖雕主要流派有:1、北京砖雕;2、天津砖雕;3、山西砖雕;4、徽州砖雕;5、苏派砖雕(苏州砖雕);6、广东砖雕;7、临夏砖雕(河州砖雕)。编辑本段艺术特色砖雕大多作为建筑构件或大门、照壁、墙面的装饰。由于青砖在选料、成型、烧砖雕成等工序上,质量要求较严,所以坚实而细腻,适宜雕刻。在艺术上,砖雕远近均可观赏,具有完整的效果。在题材上,砖雕以龙凤呈祥、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三阳开泰、郭子仪作寿、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松柏、兰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鲤鱼等寓意吉祥和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为主。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阴刻(刻划轮廓,如同绘画中的勾勒)、压地隐起的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镂雕、减地平雕(阴线刻划形象轮廓,并在形象轮廓以外的空地凿低铲平)等(见雕塑工艺品)。民间砖雕从实用和观赏的角度出发,形象简练,风格浑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纤细,以保持建筑构件的坚固,能经受日晒和雨淋。 4、城市的发展建设,如何保护古民居,保留古城的人文记忆,始终是一个备受

传统文化谚语

传统文化谚语 谚语大全 传统文化谚语 1、家有百棵树,零花年年有。 2、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3、人心要实,火心要虚。 4、菜无心必死,人无心必亡。 5、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6、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7、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8、没有锯不倒的树,没有敲不响的钟。 9、宁死不背理,宁贫不堕志。 10、单筷难挟菜,独翅难飞天。 11、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12、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 13、近河莫枉费水,近山莫枉烧柴。 14、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15、求人不如求己,使人不如使腿。 16、广交不如择友,投师不如访友。 17、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

18、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19、多从一家师,多懂一家艺。 20、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21、细工出巧匠,细泥浇好瓦。 22、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23、儿多不如儿少,儿少不如儿好。 24、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25、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26、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27、走路不怕上高山,撑船不怕过险滩。 28、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29、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30、虎离山无威,鱼离水难活。 31、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32、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33、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34、话中有才,书中有智。 35、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36、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 37、疮怕有名,病怕没名。 38、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39、比赛必有一胜,苦学必有一成。

40、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41、兵不离队,鸟不离群。 42、万物土中生,全靠两手勤。 43、理不短,嘴不软。 44、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4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46、吹嘘自己的人,等于在宣传他的无知。 47、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4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49、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50、不可不算,不可全算。 51、扎针拔罐子,病好一半子。 52、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53、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54、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 55、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56、囤尖省,日子长;囤底省,打饥荒。 57、囤尖浪费看不见,到了囤底后悔迟。 58、树大招风,气大遭凶。 59、火越烧越旺,人越干越壮。 60、每日省一钱,三年并一千。 61、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农耕的谚语

农耕的谚语 导读:1、腊雪如盖被,春雪冻死鬼。 2、春到人间,绿化当先。 3、春雷响,万物长。 4、栽杨树、盖高楼;种核桃,吃上油。 5、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6、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7、地有多高,水有多高。 8、寒损根,霜打头。 9、种田不怕多,修坝别怕长。 10、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11、小暑吃粟,大暑吃谷。 12、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13、家有一片树,不愁吃和住。 14、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15、羊圈摇钱树,猪圈聚宝盆。 16、六月不热,稻子不结。 17、宅旁栽上几棵杨,十年就能盖楼房。 18、若要收成好,积肥莫辞劳。 19、平原绿葱葱,旱涝无影踪。 20、栽个花果山,强似米粮川。

21、多打细磕,颗粒不放脱。 22、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23、遭了寒露风,收成一场空。 24、霜打片、雹打线。 25、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26、百株核桃十五年,赛过百亩好良田。 27、冬耕无早,春耕勿晚。 28、荞麦见霜,粒粒脱光。 29、小麦种迟没头,菜籽种早没油。 30、身好谷穗大,母胖儿子肥。 31、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32、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33、若要吃白面,伏里耕三遍。 34、圩里干死怕淹,山里淹死怕干。 35、不怕旱苗,只怕旱籽。 36、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37、冻断麦根,挑断麻绳。 38、洪涝灾害轻与重,树多树少大不同。 39、有地有井人当家,有地无井天当家。 40、挖地如挖粮,整地如修仓。 41、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42、以河补源,以井保丰,两套准备,不致落空。 43、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 44、铺上热得不能躺,田里只见庄稼长。 45、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46、做田不做角,边做会边缩。 47、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48、不栽树是荒山,栽上树是宝山。 49、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50、勤起勤垫,三天一圈。 51、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52、秧好一半谷,种好一半收。 53、水利不修,有田也丢。 54、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 55、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56、雨下不死南瓜,太阳晒不死棉花。 57、冬雪是被,春雪是鬼。 58、谷要田淹,麦要田旱。 59、打好棉花营养钵,天好及时把种搁。 60、二月清明不要慌,三月清明早下秧。 61、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62、缸穿裙、盐出汗,大雨一定不少见。

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势在必行

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势在必行 农耕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化根之所在,其中农耕器具和传统手工艺制作器具的发展历程,它们代表着一个地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古旧农耕器具和传统手工艺制作器具作为农业文明的主体,蕴含着厚重而又丰富的农耕文化。 在世界古代文明中,中国的传统农业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主要是由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整套的精耕细作、用地养地的技术体系,并在农艺、农具、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等方面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广袤的地域多样性、民俗多元性形成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多样性,而其秉承的协调和谐的三才观(即天、地、人在农业生产中的辩证关系)、趋时避害的农时观(即“不违农时”和“用养结合”)、辨土肥田的地力观(即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种养三宜的物性观(“物宜”“时宜”和“地宜”)、变废为宝的循环观(即废弃物质资源化、实现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物质良性循环)、御欲尚俭的节用观(即积粮以备荒)更是及大地丰富了中国农耕文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迅猛提升,农村发展日新月异,在我们这一代人跨入机械化、电子化和信息化全新时代的同时,也亲手送别了穿越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农耕社会。因此,开发利用好丰富多彩的农耕文明与自然遗产资源,收集整理古旧农耕器具和传统手工艺制作器具、实物及其技艺资料,建设存放、保护、展览博物馆是传承农耕文化的需要,是启迪教育后人的需要,是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是现代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 时至今日,农耕文化中的许多理念、思想和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如夏历、二十四节气、阴阳五行等)在现代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农村和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在农业生产中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在保持地域特色、传承地方文化传统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有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传统农业中有许多好的东西,是当地劳动人民依据自身的自然资源和物种间的关系,运用本土的、独特的、独创的耕作技术和实践经验,经过世代不懈的努力形成并传承下来的生态平衡系统和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毫无疑问就是先民给我们留下的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遗产,是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资源。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虫剂、除草剂等化学品,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伤害了大量有益生物,破坏了

饮食文化及谚语

饮食文化(CateringCulture)及谚语 烹调术cookery 色、香、味color,aroma and taste 佐料seasoning 刀功slicing technique 清炒plain-frying 煸stir-frying 爆quick-frying 炸deep-frying 煎pan-frying 焙roasting 清蒸steaming 氽quick-boiling 熏smoking 腌salting 食谱recipe 回锅肉twice-cooked pork slices in brown sauce 炸猪排fried pork chop 北京烤鸭roast Beijing duck 什锦炒蔬stir-fried mixed vegetables 酸辣汤hot and sour soup 鸡茸蘑菇汤cream of mushroom with chicken 主食staple food 馒头steamed bread 米饭steamed rice 扬州炒饭Yangchow fried rice 冷面cold noodle 炒米粉fried ground rice noodles 炸酱面noodles with fried brown sauce paste 油条fried twisted stick 锅贴pan-fried dumping 花卷steamed twisted roll 小笼包子steamed meat dumpling 粽子rice dumpling wrapped in reed leaves 黑啤dark beer 黄酒/花雕酒yellow rice wine 烈酒spitits/ strong liquor 白干white liquor 佐餐酒table wine (酒)加冰块的on the rocks (酒)不加冰块的straight up 小啜sip 矿泉水mineral water 红茶black tea 清咖啡black coffee

古玉臻美首届中国古代玉器玉文化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古玉臻美—首届中国古代玉器玉文化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中国古代玉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实物 证据。省思斋主等几位藏家以收藏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积几十年的财力与精力,从海内外征集收购了一批种类别致、材质上乘、造型优美独特、工艺精湛、内涵丰富的战国汉代时期的玉雕珍品,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这一时期玉雕艺术所取得辉煌成就的认识。日前,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等单位联合在西安举办“古玉臻美—首届中国古代玉器玉文化研讨会”,特别邀请了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现场观摩省思斋主等藏家提供的精品玉器,从不同视角对其切磋琢磨,共同探讨这批玉器的内涵和价值。与会专家学者发言摘录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今天看到王院长这批藏品,我觉得长了见识、开了眼界,很震惊。这些玉器工艺的精湛程度是非常惊人的,非常精美,称得上品位高贵。我倾向于尊重云辉先生对玉器年代的判断,赞同他的观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扁杯的造型非常新奇,还有秘戏图纹样的玉卮,都非常罕见。总之,这批藏品对于我们认识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是非常有价值的,是非常珍贵的研究材料,可以和我们先秦典籍里记载的贵族生活结合起来印证研究。对于王院长的关中民俗博物院,我们都应该感谢他这么多年的努力,为

我们保留下来这么多值得珍视的民俗文化标本。李银德(徐州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员) 我讲讲对两种器物的想法和感受。一个是枕,汉代的枕头分为四种:第一种像长方盒子,第二种像板凳,第三种是大块玉料制成的实心玉枕,第四种是镂空的,类似现在的凉枕。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应该说是第五种。它的工艺是完全不同的,枕面由三块玉板组成,围栏上雕刻着各种形象的纹饰,还镶嵌有宝石。这种器型之前没见过,而且比以前出土的同时期文物要更加华丽。另外一个是卮。整体来讲,汉代的玉容器的数量非常稀少。这一批就达七件,方的圆的都有。这几件玉卮保存情况是很好的,铜胎、银构件里还加了一些其它的材料,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资料。它们的规格在当时都是顶级的。王院长花了极大的心血,这是用个人的力量建成了一座国家级别的博物馆,我们文博工作者都十分感佩。张尉(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我感觉非常震撼。这批玉器可以说突破了以往的一些认知。它们的造型、纹饰、工艺技法上的多种复合,都有很大的突破。在我们既有的出土文物里边,有这种品种,但完全相同的造型和纹样是没有的。尤其是秘戏、杂技等图样在玉器上出现,这真是开了一次眼界。这批实物对战汉时期玉器资料的丰富是非常有益的,它给予我们一种新的信息。这种信息有助于我们对战汉玉器研究作进一步的探索。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参观了关中民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谚语在字典中的定义是短小精练的民间智慧警句,一般形式严谨,经常包括鲜明的形象和使人难忘的韵律。谚语多风趣幽默,饱含哲理,因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广为流传。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谚语,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1. 与基督教有关的谚语 宗教是谚语的重要来源之一。汉语的谚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明显与曾在中国广泛流传的佛教有关。包括英语在内的西方国家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许多英语谚语和基督教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是十分自然的。 例: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自助者天助之。 God sends meat and the devil sends cooks. 上帝赐给食物,魔鬼派来厨师。 Each cross hath its own inscription. 每个十字架都有自己的铭文。

以上谚语明显与基督教有关,因为谚语里出现的“上帝”或“十字架”都是基督教的象征。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英语中的God经常与汉语中的“天”相对应。基督教徒崇拜上帝,英语中God save the Queen是家喻户晓的句子。当一个说英语的人突然从紧张、焦急、或压力下解脱出来的时候,会脱口而出:Thank God! 中国人崇拜“天”。中国古代的皇帝是“天子”,运气好的人是“天之骄子”。只要好心人得到报答而恶人受到惩罚,我们就会说“苍天有眼”英国人和中国人都要有寻求帮助的对象。只是说英语的人找的是上帝,而中国人找的是“天”而已。 2. 出自《圣经》和英语文学巨著里的谚语 《圣经》是最广为阅读的书之一,也是包括英语国家在内的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作品。它也被认为是一部很好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警句、格言已经成为谚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例: Never cast your pearls before swine. 不可明珠暗投(不可对牛弹琴)。 Judge not according to appearance. 不可根据外表做出判断(勿以貌取人)。 Great men are not always wise. 伟人并非事事聪明。 文学作品,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谚语的又一来源。许多汉语谚语源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例如,“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源于《水浒传》;“明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博物馆

----传承千年工艺弘扬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博物馆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传统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许多有识之士通过各种方式在搜寻和咏叹着传统农耕文化,记录和研究着历史变迁的足迹。近年来,在报刊上、书籍中、媒体上、艺术界等领域,屡见搜寻农耕文化类精品佳作。把农耕文化精品放在这里展示,就是供热爱中华文化、热爱农耕文化的人欣赏受益。热诚欢迎各界朋友自荐或推荐优秀的农耕文化精品。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犁 犁的名言诗句:犁 耕田犁地伴耕牛,走遍大地任性求。 以食为天民所赖,开创大业是先流。 犁的特性:坚韧执着,勇往直前

----传承千年工艺弘扬农耕文化---- 犁,是传统农业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农具之一,将犁做成工艺品,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具有一定独创性。继承发展传统理念,加上精湛技术,使这款犁工艺品玲珑可爱,妙趣横生。令收藏者,观之顿生喜悦,把玩回味无穷。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耙 耙的名言诗句:耙 精耕细作论短长,踏平田地拓旧荒。 春来勤于万民事,秋奉平畴五谷香。 耙的特性:稳健细 致,兼顾公平。 耙,是南方水稻产区广泛使用的大型农具之一,采用优质木材制作而成。创意独到、工艺精致。耙床与耙挺之间的连接,处理得恰到好处。尤其与工艺

----传承千年工艺弘扬农耕文化---- 品犁的比例相谐调,配套组合,相映成趣。可以为传统农具工艺品爱好者带来收藏乐趣,陶冶处事公平细致的情怀,拓展宽阔远大的视野。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水车 水车的名言诗句:水车 天下真龙居田头,旱涝凭此水长流。 今逢识者留得在,助力财富任君求。 水车特性:合众之力,积极向上。 水车,它的整体造型具有龙的气势,积极向上,充满激情;龙骨和车叶精致小巧,玲珑可爱;上下两轴的齿数一多一少,设计科学,搭配恰当,运转灵活,提升效率。各项配件一应俱全,真中有巧,巧中存真。其色彩也一如真车以桐油油过一般,车身红润,纹理自然。既不失原物属性,又极具

西安市长安区文化发展规划(2010—2025)

西安市长安区文化发展规划(2010—2025)[5] | 第六章文化强区重点建设项目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长安所具有的丰富文化资源涵盖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其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地上的还是地下的,都具有不可再生的属性,需要科学评估,合理开发与积极保护,使之永续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根植在人民群众之中,更有一个挖掘、整理、传承、开发、使之发扬广大的艰巨任务。实现长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在文化发展区域规划的指导下,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精心打造一批具有长安地方特色的重点文化项目。未来十五年,即2025年前,要围绕创建长安文化强区的总体规划和跨入全国文化先进区(县)行列的阶段性目标,着力挖掘、筛选、培育和打造一批根植长安,具有浓郁长安地方特色并体现公共文化事业强的重点工程,文化产业强的重点项目。规划建设一批立足于使全区人民群众受益的项目,开展一些能够激励全区人民群众凝聚力,提高全区干部群众文化素质的文体娱乐活动,使长安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真正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格局。 一、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规划、推介、开发和建设要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市场运作形式有序推进。要因时、因地、因事制宜,拟分为政府规划、论证并全力向社会推介,通过招商引资启动并开发建设的重点骨干项目和在市场运作下,通过积极包装推介,由具有一定资质和实力的投资商开发的重点项目等两大类型。 第一、关于政府规划、论证、推介的重点骨干项目。 (一)丰镐遗址公园 规划并推介“丰镐遗址公园”,是基于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源头而进行的战略抉择。它旨在恢复与体现西周文化的盛世风韵。 丰镐遗址公园的开发建设要力求“三个统一”,即古丰镐与新长安的统一,静态历史文化积淀与动态当代文化发展的统一,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统一。坚持“四个结合”即遗址保护与改善遗址周边人居环境相结合,遗址保护与申报世遗相结合,弘扬民族文化与发展相关产业相结合,政府的主导决策与市场运作的开发建设相结合。 丰镐遗址公园的开发建设内容要突出四个重点: 1、项目定位 要立足高点起步,站在有利于推进西咸一体化大都市建设的高度,用全新的视野审视丰镐遗址公园的开发建设。跳出遗址看“文化”,建好公园展“源头”,突出周礼抓“主题”,向海内外重现大周文化的韵律,展示古典文明复活的魅力,使之成为华夏西周盛世文化“尊贵”的旅游特区,成为华夏文明“体验式”观赏的典范。通过遗址公园的开发建设,重现一个“明德、笃仁、和谐”和“正义、威武、强盛”有机结合的中国世纪。 2、项目设计 丰镐遗址公园的经营项目要确立“专业化、体验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基本原则,力求与“周礼”文化联系,与“文化体验”衔接,追求“周文化的活化”效应,形成市场垄断,做到中国唯一。使之成为继西安曲江新区之后又一个典型的历史文化产业旅游示范区,成为长安区经济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3、项目开发重点 丰镐遗址公园的开发建设要本着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原则,分阶段确定项目的开发重点。未来十年内,开发重点拟放在灵台、灵囿、灵沼的恢复建设上。其特点与有利条件是均处于沣河两岸的灵沼乡境内,且周边地域开阔,村庄较少,临近沣河,极易恢复“水”景观。 ——灵台。灵台是西周文王于丰京外设置的文化设施,位于灵沼乡阿底村东南500米,现夯

学点西方谚语,了解西方文化

学点西方谚语,了解西方文化 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这个说法最早见于14世纪,起初以“If man proposes evil,God disposes of it.” 的形式出现,意思是上帝会阻止想要为恶的人。这里的God,既可以指上帝,又可以指天意。就像我们常说的“尽人事,听天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样,尽力而为之后,还要顺从自然的规律。毕竟,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凡事皆不可强求,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eg: A: Bob,how about tomorrow’s driving test?Sure to pass,huh? B: I don’t know. I’ve done enough,I’d say. Anyway,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I am praying for good luck. It is a sin to steal a pin. 该句的字面意思是:即使是偷一根针也是一种罪过。还记得那句古训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冀望之切,溢于言表。不要因为犯的是小错就可以听之任之。 eg: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Never covet what is not yours,for it is a sin to steal a pin. If you play with fire,you get burnt. 正如西方谚语所说:Fire is a good servant but a bad master.

火在人们的掌控之下时是人类股掌之上的可爱精灵:篝火给人温暖,烟花处处讨人欢心。可是一旦它的力量过大,就凌驾于人类之上,再不受人的掌握。权力亦是如此,当它逐渐膨胀不可收拾时,就成为一个暴戾的君王,统治人们的言行。所谓“玩火者必自焚”,铤而走险的盲目举动会招致无穷祸患。 eg: The abuse of power has sent many people into jail,which shows that playing with fire could get you burnt. Revenge is a dish that could be eaten cold. 很形象的一句谚语。所有的菜肴都必须趁热吃,唯独revenge是个例外。“君子报仇,十年未晚。” eg: He has done serious wrong to his friends. You just wait and see. They will not let him go scot-free. Revenge is a dish that could be eaten cold.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前兆的,“流言”的兴起有时也不完全是无中生有。虽然说是“坐得船头稳,不怕浪来颠”(相似的西谚是“Do right and fear no man。”),但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可能引起大洋彼岸的一场大风暴。做人、谋事,谨慎为佳。 eg: "No smoke without fire," said the detective. "Smoke signals can be misread," countered Sloan. Every dog has its day.

关于农耕谚语的手抄报

关于农耕谚语的手抄报 导读:1、麦子争青打满仓,谷子争青少打粮。 2、杏子黄,麦上场。 3、今年积下来年粪,来年粮食装满囤。 4、种种甘薯种种稻,产量年年高。 5、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6、夏季田,早一宿,高一拳。 7、要吃豆腐,泥里咕嘟。 8、秋分麦粒圆溜溜,寒露麦粒一道沟。 9、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10、适时种麦年年收,种得晚了碰年头。 11、夏至后压,一担苗,一担薯。 12、肥料来路广,办法在你想。 13、忙不忙,先打场。 14、麦收九十九,不收一百一。 15、地化通,赶快耕。 16、立秋温还高,肥料大积造。 17、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18、棉花灌在麦收时,十年就有九适宜。 19、会扬场的一条线,不会扬的一大片。 20、八月十五雨一场,正月十五雪花扬。

21、立秋前早一天种,早一天收。 22、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23、东逛西串,不如挑沟垒堰。 24、麦不让场,豆不让墒。 25、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26、麦子割倒还未运,遇雨种豆不用问。 27、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28、腊雪如盖被,春雪冻死鬼。 29、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 30、立秋温度高,果子着色好。 31、早谷晚麦,十年九害。 32、棉怕八月连天阴,稻怕寒露一朝霜。 33、芒种芒种,碰到亲家不说话。 34、淤地种好麦,明年豆更强。 35、谷要田淹,麦要田旱。 36、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 37、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 38、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39、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40、搞好四旁绿化,风沙旱涝都不怕。 41、小麦连年收,就怕偷懒不挖沟。

农耕文化

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了农业文明的萌芽,“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就是那段历史留下的印迹。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已发现了成千上万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遗址,最早的当在一万年以前。考古证明,距今七八千年的时候,我国的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了。一般认为,我国的原始农业在夏朝开始向传统农业过渡。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经济社会里,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不但铸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书写了中国人的伟大与自豪,而且今天仍然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今天,深入发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当代价值,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农业文化体系,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无数先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保护我国农业文化资源,探究农业文化的内容及其现实价值,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文化的内涵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 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是一个复杂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对于农业文化,一般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农业文化被认为是在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与农业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农业文化仅指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观念体系,其中包括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的哲学理念、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科学认识等具体内容。我们认为,探讨农业文化必须从广义上进行理解,因为无论是研究农业文化的产生,还是研究农业文化的传承与保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作为载体,只有把农业文化物质的和精神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才能把握农业文化的本质,掌握农业文化发展变化以及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规律。在中国,农业文化不仅是农村的文化、农民的文化,而且也是城市的文化,它贯穿古今,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中国文化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的文化[2]。 2农耕文化的发展时代要求: 农业文化的价值文化是一条记忆的长河,是各时期的命。就农业生产本身而言,农业机械化、化肥化、良种化、饲养科学化等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的成果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农耕方式,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与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加的矛盾也日益突显。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农业之外的就业出路就是农民应对生活压力的必然选择。大部分中青年人离开乡村,直接的后果是土地撂荒、村庄的社会生活缺乏活力,给承载了农业文化的乡村生活增添了几分凄楚的晚景。与农民如潮般流向城镇的同时,电视、手机等信息媒体也在引领着乡村生活的走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文化正在影响着农民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重新设计,致使乡村固有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难以成为诗意的栖居之所。当农民不再倾注心力于农田,当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日益成为农民所向往的生活目标时,农业文化也就只能是日近黄昏、夕阳西下的图景了。在面临工业文明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时,人们逐渐开始反思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关系,试图从传统农耕文化中汲取生存与发展的智慧以克服现代化的消极影响,进而重新发现了传统农业文化的价值。由此,农业文化的继承与保护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3.1 农业文化的保护2002 年8 月,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和全球环境基金(GEF)开始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按照FAO的定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12]。该项目的目的是建立全球重要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这是在现代化背景下对于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策略。本文的所指的“农业文化保护”指的是广义层面上的农业文化保护,其范畴大于一般意义上的农业文化遗产范畴。农业文化保护涉及一切保留至今的、对今天的发展仍有价值的、与农业相关的

谚语文化

谚语文化 导读:1、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2、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3、没有不上钩的鱼,没有不上竿的猴。 4、打架不能劝一边,看人不能看一面。 5、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6、人投人,鸟投林。 7、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8、日长事多,夜长梦多。 9、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10、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赌。 11、小的不哄,老的不欺。 12、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13、水涨船高,风大树摇。 14、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三分孝。 15、莫馋人富,莫嫌人穷。 16、吃饭打湿口,洗脸打湿手。 17、说人别说短,打人别打脸。 18、宁走封江一指,不走开江一尺。 19、棋错一着,满盘皆输。 20、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21、静时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22、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 23、人活七十稀,请教不为低。 24、三分种,七分管。 25、驴骑后,马骑前,骡子骑在腰中间。 26、撒网要撒迎头网,开船要开顶风船。 27、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原。 28、人越嬉越懒,嘴越吃越馋。 29、山大无柴,树大空心。 30、话多了不甜,胶多了不粘。 3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32、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33、人不缺地的工,地不缺人的粮。 34、井掏三遍吃甜水,人走三省见识广。 35、买瓜看皮,扎针看孔。 36、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37、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38、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39、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40、强中更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41、家人说话耳旁风,外人说话金字经。

42、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经来。 43、宠狗上灶,宠子不孝。 44、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45、疮怕有名,病怕没名。 46、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47、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48、小心不怕多,有礼不在迟。 49、好花开不败,好事说不坏。 50、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 51、逢恶不怕,逢善不欺。 52、撑死胆大的人,饿死胆小的鬼。 53、人是铁,饭是钢,地里缺肥庄稼荒。 54、慢病在养,急病在治。 55、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56、买锣要打,买伞要撑。 57、对强盗只能用刀子,对恶狗只能用棍子。 58、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59、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60、冷粥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 61、人怕话多,活怕人做。 62、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农耕的谚语

农耕的谚语 谚语大全 农耕的谚语 1、腊雪如盖被,春雪冻死鬼。 2、春到人间,绿化当先。 3、春雷响,万物长。 4、栽杨树、盖高楼;种核桃,吃上油。 5、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6、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7、地有多高,水有多高。 8、寒损根,霜打头。 9、种田不怕多,修坝别怕长。 10、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11、小暑吃粟,大暑吃谷。 12、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13、家有一片树,不愁吃和住。 14、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15、羊圈摇钱树,猪圈聚宝盆。 16、六月不热,稻子不结。 17、宅旁栽上几棵杨,十年就能盖楼房。

18、若要收成好,积肥莫辞劳。 19、平原绿葱葱,旱涝无影踪。 20、栽个花果山,强似米粮川。 21、多打细磕,颗粒不放脱。 22、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23、遭了寒露风,收成一场空。 24、霜打片、雹打线。 25、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26、百株核桃十五年,赛过百亩好良田。 27、冬耕无早,春耕勿晚。 28、荞麦见霜,粒粒脱光。 29、小麦种迟没头,菜籽种早没油。 30、身好谷穗大,母胖儿子肥。 31、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32、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33、若要吃白面,伏里耕三遍。 34、圩里干死怕淹,山里淹死怕干。 35、不怕旱苗,只怕旱籽。 36、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37、冻断麦根,挑断麻绳。 38、洪涝灾害轻与重,树多树少大不同。 39、有地有井人当家,有地无井天当家。

40、挖地如挖粮,整地如修仓。 41、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42、以河补源,以井保丰,两套准备,不致落空。 43、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 44、铺上热得不能躺,田里只见庄稼长。 45、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46、做田不做角,边做会边缩。 47、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48、不栽树是荒山,栽上树是宝山。 49、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50、勤起勤垫,三天一圈。 51、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52、秧好一半谷,种好一半收。 53、水利不修,有田也丢。 54、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 55、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56、雨下不死南瓜,太阳晒不死棉花。 57、冬雪是被,春雪是鬼。 58、谷要田淹,麦要田旱。 59、打好棉花营养钵,天好及时把种搁。 60、二月清明不要慌,三月清明早下秧。 61、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解说词(新)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是讲解员某某某,非常欢迎大家光临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参观指导! 这座楼房是按照学校前身——原师专老校区50年代初建设的一座教学楼原样原大复制的。建筑面积1500平米。这一旧貌新颜而神韵永驻的建筑,在今后的岁月里,不仅承载着学校的厚重历史和万千校友的情感寄托,也承载着展示中原农耕文化的历史重任! 馆名和楹联1是我们特邀著名书法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我校校友志和教授题写的。庭院设有日晷、石磨、石碾、辘轳水井等景观,营造出农耕文化的氛围。日晷雕塑分三个层次,底层是二十四节气,中层是体现中国传统哲学理念的八卦,顶层是日晷。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到馆参观。 (迎宾厅) 大家首先进入的是迎宾厅。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农耕就是人类的立身之本和千秋基业。中华民族农耕文明源远流长,而中原地区2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几千年来,中原地区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发展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和先行行列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化成果。直到现在,中原地区仍在全国农1又称对子,对联,讲究对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指以河南为核心,延至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耕耘播灌拓展中原八万里,仁义礼智凝聚华夏五千年。历史跨入20世纪后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和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和农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用品等,已经或正在发生着革命性变革。我们在为时代进步无比高兴的同时,也对渐行渐远的传统农耕文化充满着深深的怀念。站在这个时代转换和文明嬗变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有责任为抢救性挖掘、研究、存留和展示中华民族传统农耕文化做些工作。为此,我们举办了这个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力求通过差异化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可以简要概括为五个字:一是“中”,就是立足以省为主要区域的大中原,努力挖掘和生动展现中国中部地区传统农耕文化的特征和风貌;二是“近”,就是以当下为历史立足点回望过去,重在展现近代农耕文化面貌,紧紧把握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农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节点,着力记录和展现刚刚消失和正在变化的事物与境况;三是“深”,就是深入挖掘和揭示“人”、“物”、“事”、“境”的历史脉络、文化底蕴和功能原理,着力突出研究功能和文化涵;四是“全”,就是全方位展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风貌和农耕文化,共设18个展厅,包含22个板块,努力勾画出中原农耕文化全景图;五是“真”,本馆展品不求外观华丽,但求真品真实,宁缺勿仿、宁旧勿新,所有展品均记载出处及捐献人,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反映传统农耕风貌。通过以上特点,力求有别于国已有的涉农博物馆。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游记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游记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坐落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地带和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东接翠华山,南拥五台山,西邻草堂寺,北瞰长安城,占地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 对于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我早有耳闻,一直无缘亲见。 直到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才终于领略了这处位于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脚下的别样景致。 自恃地道关中人、对关中民俗见惯不怪的我是怀着轻松甚至一丝不屑的心情走入其中的,不料一路游赏下去,却实实在在经历了一场灵魂的穿越和精神的洗礼。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品字形门楼,据介绍 是从渭南白水赵家原封不动、搬迁复建至此的,故称“赵家门楼”。其上雕饰内涵丰富、栩栩如生,让人心驰神往。 进得门内,绕过影壁,便进入拴马桩、画像石展厅。迎 面即是赫然林立的数百座雕工精美、姿态各异、形神兼备的拴马桩石柱,他们像严阵以待的士兵在等候领导的检阅,未闻一声呐喊,却处处透出威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听闻这座博物院收集、保护的拴马桩共计八千余根,而被列入此展室的仅为其冰山一角,令人不禁咋舌。

接着,穿过刻有“西京雄镇”的巍峨门楼,眼前豁然一 亮,我便已踏上了此行收获最为丰厚的地方——明清古民居一条街。 随着游览步伐的逐渐深入,我的内心深深地被这些技艺 精湛的古民居院落所折射出的人文气息所感染。在这里,无论是深宅大院高门槛,还是雕梁画栋俏屋檐,都散发出浓郁的地域乡土味道,透射出关中人特有的厚重与大气。穿梭其间,不禁有一种跨越时空的兴奋与感动。想着想着,我的脚步便不自觉地脱离了伴随讲解员的介绍而啧啧赞叹的游客队伍,神游到由这些雄浑雅致的古建筑所营造的另一个世界之中。 幽深的庭院、华丽的照壁、高大的门槛、精致的窗棂,似乎都在静静地诉说着关中古老的民俗文化和厚重的历史积淀。置身在这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的明清园林式建筑群落中,我的脑海里流星般划过“厚重少文”、“温厚笃实”等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