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设计的流程(上)

内部控制设计的流程(上)

第一篇:内部控制设计的流程(上)

内部控制设计的流程(上)

根据中天恒3C框架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内部控制设计是以国家监管部门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及其应用指引为依据,结合主体的实际情况,用系统控制的技术和方法,构建主体自身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理论界认为,内部控制系统由很多个内部控制循环组成。内部控制循环是个体上的概念,而内部控制系统是整体上的概念。通常,每个内部控制循环设计完成后,再加以整合,从而形成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系统。

实践中,围绕设计目标,中天恒将内部控制设计工作划分为收集资料和了解情况、现状流程描述、风险评估、寻找控制点、确定控制措施、明确控制责任、完善控制证据、编制内部控制文档、设计内部控制手册、制度优化10个基本流程。此外,根据内部控制实际操作需要,在基本流程的基础上,还应有多层次的具体流程,每个具体流程还需明确工作内容、方法、步骤及相应的表单等。

概括而言,所谓内部控制设计流程,就是内部控制设计的程序,包括内部控制设计准备、设计实施、试行及完善等基本流程。

内部控制设计准备

内部控制设计准备是内部控制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内部控制设计的基础。企业应从认识、人员、时间、经费保证等多方面对内部控制设计进行长期准备。如果企业领导不重视,企业上下没有统一的思想认识,内部控制设计工作就很难有效推进。

笔者认为,具体内部控制设计技术层面的工作主要包括:

界定需求。界定需求就是对内部控制设计需求的界定。在内部控制设计准备阶段,界定需求对内部控制设计至关重要。

内部控制设计需求因主体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动因不同而不同。为了满足外部监管部门要求的内部控制设计要突出合规性和全面性,

要以满足监管部门要求为内部控制设计的出发点;而为满足主体内部需要的内部控制设计则应突出针对性和有用性。同时,内部控制设计需求也会因主体及其运行特点而不同。不同的主体有自己的特点,主体运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部控制设计的需求是有差别的。

主体进行内部控制设计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一般而言,内部控制设计需求包括:设计或完善整个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或完善重要项目或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建设项目、采购业务等方面的内部控制;改进商业流程或绩效,有些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设计就是为了改进特定商业流程或提高绩效。这种情况下的内部控制设计注重的是对商业流程的分析或影响绩效的诸多要素的分析。

分解目标。分解目标就是对内部控制目标进行细化。内部控制目标是设计内部控制的方向。确定内部控制总体目标是需要的,但过于笼统宽泛的内部控制总体目标不便于进行内部控制设计,内部控制目标应当具体且便于理解。因此,内部控制设计者应当对内部控制整体目标进行分解,以便进行内部控制的设计。

成立小组。成立小组就是要成立内部控制设计项目组。这是内部控制设计准备阶段的重要步骤,是内部控制设计工作能够有效进行的组织和人员上的保证。内部控制项目组包括领导组和工作组,工作组还可进一步细分。不管项目组怎样组成,也不管项目组如何细分,领导是关键中的关键,同时内部人员和外部咨询专家的相互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收集信息。收集信息就是收集内部控制设计方面的初始信息。这是内部控制设计准备阶段的基础工作,也是内部控制设计项目组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应贯穿于内部设计全过程。内部控制设计所收集的信息会因单位、项目的不同而不同,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组织结构、部门岗位职责及现行各项规章制度是最基本的信息。

初步了解。初步了解就是了解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状况,这是制定具有针对性内部控制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前提。

制定计划。制定计划就是制定内部控制设计工作计划,是对内部控制设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做的综合安排。涉及几个项目组的大项

目,制定综合性工作计划是必要的。一般的小项目,工作计划可和实施方案合并。

编制方案。编制方案就是编制内部控制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是实施具体内部控制设计项目的具体依据。内部控制项目实施方案要具体、可操作,一般应包括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具体人员、具体时间、具体流程、具体方法、具体要求。

下发倡议。下发倡议就是下发内部控制设计倡议书或通知书,为内部控制设计工作造势。内部控制设计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多部门全力配合。这就需要高管人员的领导和大力支持。在内部控制设计开始前,下发倡议书或通知书,并由高管人员组织涉及内部控制设计的有关部门干部和员工召开内部控制建设启动仪式,阐明进行内部控制设计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提出配合要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部控制设计实施

设计实施是内部控制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内部控制设计的关键,是内部控制设计的实质性阶段,是内部控制设计项目组成员具体落实内部控制设计方案的具体操作过程。内部控制设计实施的具体流程因单位、项目以及管理要求等的不同而不同。其基本流程包括:调查评价。调查评价就是对内部控制现状的调查和评价。内部控制设计者应当向有关人员询问有关内部控制的情况;查阅有关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和文件;查阅以前年度有关内部控制评价的档案。这项目工作是在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查评价涉及内容很多,本阶段重点关注:

(1)评价内部控制环境。不同主体间存在的差异大多体现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设定了管理的基调和特色,影响着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同时也为其他要素提供了约束和控制结构。

(未完待续)

文李三喜来源财会信报

第二篇:财务管理流程及内部控制办法

财务管理流程及内部控制办法

为了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明确资金收付、费用报销的业务流程,严格票据审核、资金收付、费用报销、账目处理的程序,确保公司财务资产的安全。现将公司财务管理流程及内部控制办法如下:财务管理流程第一步、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财务管理流程第一步货币资金业务是指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收支业务。它具有业务数量大、发生范围广的特点。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部控制,是整个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关键。要求:

1、实现钱账分管,出纳员不得负责总账的记录和银行对账单的调整.

2、各种收付款业务均应集中于出纳员办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出具收款凭证或付款凭证。

3、现金收入和支出必须立即记账,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现金记账情况并进行账务核对。

4、一切货币资金收入,都要入账。不得将出售残料、废料的收入、罚款赔款的收入等列作账外处理。

5、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必须定期与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一次),并由出纳员以外的人员编制或审核银行调节表。

6、库存现金除日常周转需用外都应每日解交银行,库存现金必须存放保险柜内。

7、发票与收据必须按编号顺序使用,领用空白发票(银行票据)和收据必须进行登记。

8、支票签发必须由出纳员和财务负责人(主管会计)两个以上负责并签字,并应设置支票签发登记簿进行记录,空白支票不得签名盖章。

9、所有付款业务只有经过财务部门主管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支付(办理)。

10、一切收付款必须凭证齐全,收付业务完成后必须加盖收讫和(或)付仡(讫)的印章。

11、所有与现金或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有关的人员在业务处理后都

必须在相关文件上签字,以备追溯责任。

12、出纳员在每天工作结束时要清点现金,核对账目,主管部门应进行不定期检查。

财务管理流程第二步、货币资金收入业务的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流程https://www.360docs.net/doc/0919460137.html,第二步收入货币资金的途径,一是通过银行,二是直接收取现金。由于通过银行收款的业务,受到了银行的直接监督,起到了外部控制的作用,客观上能够有效地减少和堵塞货币资金收入业务中的漏洞,是保护货币资金安全的一个有力措施。因此,货币资金收入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主要针对现金收入业务。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收入主要有销售货物取得现金和回收欠款,取得现金。

1、销售货物收入现金的内部控制

主要采用填制“销货单”的方式。它是“原始凭证控制方式”在现金收入业务中的具体应用。要求在产品销售或顾客购货时,由销售部门开具销货单,注明所销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等内容。顾客持销货单向财会部门交付现金,然后持出纳员盖“收讫”章后的销货单向保管员提货。

2、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销售业务是围绕推销(销售)产品、商品或劳务等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销售业务包括产品销售业务和其他销售业务。一般要经过签订销售合同、填写发货单通知仓库发货、办理发货、办理货款结算四个环节。销售业务内部控制要求:

1)销售合同、发票和发货单,必须经审核批准方能生效。

2)发票和发货单应顺序编号,如有缺号须经批准方可注销。

3)要按规定价格销售,未经授权不得改变售价。

4)收款时必须对品名、数量、单价、金额进行审核,有销售合同的必须与合同核对。

5)销售退回必须按一般销售同样处理。

6)开单、发货、收款必须分工负责。

7)应收账款明细账应与总账核对相符。

3、其现金收款具体的财务管理流程是:

根据销售内勤开具的收据(产品销货单)收款——检查收据开具的金额正确、大小写一致、有经手人签名——会计审核凭证----出纳收款-----在收据(发票)上签字并加盖财务结算章——将收据第②联(或发票联)给交款人——凭记账联登记现金流水账——登记票据传递登记本——将记账联连同票据登记本传相应成本会计签收制证----按科目入账---销售核算(货款)。

注:(1)原则上只有收到现金才能开具收据,在收到银行存款或下账时需开具收据的,核实收据上已写有“转账”字样,后加盖“转账”图章和财务结算章,并登记票据传递登记本后传给相应主管会计。

(2)随工资发放时代收代扣的款项,由记账会计开具收据,可以没有交款人签字。

4、回收欠款收入现金的内部控制:

公司在办理回收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的业务时,应尽可能通过开户银行。如果采用收取现金的方式:

⑴ 出纳员直接向交款人收取现金时,必须由出纳员开具事先印有连续编号的“现金收据”,采用复写方式,一式三张。在加盖财务专用章和出纳章以及交款人签章后,将其中一张给交款人作为交款凭证,一张送交财务部门作为记账依据,一张留作存根。为保证现金收据的规范使用,应重点检查其编号是否连续,如有短缺,应及时查明原因,即使是作废的收据,也应将三张收据加盖“作废”字样后一并送交会计部门检查后归档保管。

“现金收据”也可以由记账员开具,然后交给出纳员加盖公章和出纳章,同时收取现金。这种方式下,由于票据、印章两人分管,使开票和收款工作分离,可以进一步强化现金收入业务的内部控制。

不论什么情况、采用什么方式收取现金,除前述重点加强记录工作,即强调原始凭证的作用外,还必须充分利用账簿的功能,按规定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现金”总分类账户,并加强二者之间的核对工作。

财务管理流程第三步、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内部控制

财务官流程第三步货币资金支出业务与收入业务相比,其相同之处在于支出途径也是两条,即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和由出纳人员直接支付现金,不同之处在于支出用途多样、业务内容繁杂、牵涉范围广、涉及人员多。

当通过银行支出货币资金时,要求采用银行规定的结算办法,填制银行统一的结算凭证,客观上受到银行的外部控制,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防错消弊的作用。因此,对这种业务实施内部控制,重点应放在结算凭证的管理上。基本要求是:建立严密完善的结算凭证管理制度,妥善保管各种凭证,尤其是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严把各种凭证的使用关,出纳员开具支票时,财务主管应当审查批准,而不能让其独自办理;对已用和未用凭证应当由非保管人员定期检查;严格限制签发空白支票;随时与开户银行对账等。

现金支出业务是货币资金支出业务内容控制的重点。该类业务按支出用途不同大致可分为采购物品支出现金、发放工资支付现金和支付各种借款使用现金等。具体控制方式:

(一)采购物品支出现金的内部控制

对采购材料、商品等支出现金的业务实施内部控制,关键是在付出现金之前,先取得相应的原始凭证,如支付购货款须取得销货单位的发票,支付货物运费须取得运输单位的收费单据,并及时送交财会部门,由财会主管审核批准后,交给出纳员支付现金。

1、填制“入库单”,严格验收制度

采购部门购买回的各种材料物品,都应及时送交仓库验收。验收人员应当对照销货单位的发货票和购货定单等,对每一种货物的品名、规格、数量、质量等严格查验,在保证正确、相符的基础上填写“入库单”(或收料单)。“入库单”是证明材料或商品已经验收入库的会计凭证,由仓库验收人员填制,并取得采购人员的签字后,一张登记仓库台账,一张退给采购部门进行业务核算,一张送交财务。严格的验收制度,有利于考核采购人员的工作质量,划清采购部门与仓库之间的经济责任,保证入库物资的准确性、安全性。

2、其现金付款业务的财务管理流程是:

(1)采购付款

采购人员凭原辅料入库验收单据(含仓库保管员、质检员签字)------填写付款申请单-----经部门主管审核签字-----送记账会计审核凭证-----报主管会计审核------总经理批准----出纳会计付款----客户收款----记现金流水账----订制传票。

财务管理流程这一步的关键是,强化审查制度,严格审核购货业务的各种凭证。

记录采购业务、支付货款之前,应对各有关部门送来的各种原始凭证,包括发货票、运费收据、入库单以及定货单等进行认真的审查、核对。不仅审查每一凭证的购货数量、金额计算的正确性,还要检查各种凭证之间是否内容一致、时间统一、责任明确、手续清楚等。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合理解决。在此基础上,编制付款凭证,由出纳员结算支付货款,并按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内部控制要求和方式实施内部控制,使两种业务的内部控制统一起来。

(2)费用报销

费用报销人持费用报销单据请部门主管审核确认----交记账会计审核凭证---查验现金付款凭证金额与原始凭证一致——检查并督促领款人签名——报销人送总经理审批----批准后交主管会计审查凭证----送出纳员按记账凭证金额付款——在原始凭证上加盖“现金付讫”图章——登记现金流水账——将记账凭证及时传主管会计复核;

为了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还可采取根据付款凭证而不是原始凭证支付现金的方式。即:财务部门在接到发票等原始凭证后,先由财会负责人审核批准,再由记账人员根据其编制付款凭证,注明会计科目、款项用途及金额等,交给出纳员由其根据付款凭证列示的金额支付现金,并登记现金日记账。然后将付款凭证退交会计部门,以便登记总账。这样,出纳人员应当付出多少现金,会计部门已经记录在案,更有利于形成控制关系。

(二)发放工资支出现金的内部控制

对发放工资支出现金的业务实施内部控制,主要应采取下列措施:

⑴合理划分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财会部门的职责,使工资发放业务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员工考勤记录、生产统计、记账会计、出纳会计分工协作完成。具体是: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负责审查并根据职工名单和考勤记录、工资标准,生产统计进行产量计件核算、记账会计核算工资、编制工资发放表,出纳会计负责提取现金发放工资并分配工资费用等。

其具体的业务流程是:

(2)一般员工工资核算发放

根据人力资源部门出具的员工考勤表、生产统计出具的生产工人产量计件核算表---记账会计做上月的工资表----送总经理审批----开具的付款审批单(经财务部长签字)开具现金支票——出纳会计填写进账单——连同工资表送公司开户行——主管会计登记支票使用登记本——将支票存根粘贴到付款审批单上——加盖“转账”图章——登记单据传递登记本——出纳员按科目记账。

(3)业务员绩效工资兑现

根据销售内勤送来的当月业务员销售业绩统计表---营销部门主管审核---与记账会计的产品销售统计数据对账、并制作工资表----→经主管会计审核----由出纳员填制付款审批单----报总经理审批----经财务部长签字、主管会计开具支票——出纳会计填写进账单——交记账会计送公司开户行——主管会计登记支票使用登记本——将支票存根粘贴到付款审批单上——加盖“转账”图章——登记单据传递登记本——出纳员按科目记账。

(4)建立健全劳动用工和考勤制度。要求:

工资表上的人名须经行政部门(人力资源人员)审查,临时工须有合格的证明,以防虚设人名,冒领工资;调动工作和变更工资标准须有行政部门(人力资源人员)的正式批准文件,以防多计工资总额,侵吞余额;考勤记录,工人工资核算须有生产厂长签字的工人产量计件统计核算表,以防多记工时产量等现象;离职人员应及时从工资表中除去,以防继续领发工资,等等。

(5)强化审查手续。

由于工资的构成内容复杂,包括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各种津贴、绩效奖金等,而计算手续又相当繁琐,不仅要计算应发工资,还要计算代扣款项、实发工资等。所以,即使不发生作弊行为,但差错则在所难免。为此,必须强化审查复核工作。要求:重复计算每一张工资表,至少计算两遍;每一张工资表都应经过行政部门(人力资源人员)、财会部门多环节的复查等。

(三)借款支出现金的内部控制

一般情况下,发生出差借款和其他公务性借款业务时,需要支付现金。该类业务相对较简单,对其实施内部控制,应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

⑴ 借款人需要预支现金时,首先应填制“借款单”,并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然后交财务主管审核、公司准,出纳员据以支付出现金;

⑵ 会计部门应当根据“借款单”编制付款凭证,登记“其他应收款明细账”,发挥账簿控制的作用。待借款人出差归来或完成业务后,根据实际用款数长退短补,注销明细账上的有关记录;

⑶ 严格禁止非公务性借款行为,不得以便条作为借款手续,更上不能搞口头承诺,君子协定。

第三篇: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A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相互牵制是以()为核心的自检系统,通过职责分工和作业程序的适当安排,使各项业务活动能自动地被其他作业人员查证核对。

A.职责分工

B.事务分管

C.作业程序

D.授权批准

2.()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的统称。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组织结构;董事会的职能;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式;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人事政策和实务;外部影响等。

A.控制环境

B.会计系统

C.控制程序

D.控制活动

3.()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计会计及相

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A.授权批准控制

B.会计系统控制

C.组织结构控制

D.内部报告控制

4.按照内控要求,应由()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编制“0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A.记帐人员

B.非出纳人员

C.会计人员

D.审核人员

5.现金收支原始凭证上业务经办人员应签字盖章以明确有关责任,同时该凭证还须经()审核签章。

A.记帐人员

B.出纳人员

C.会计人员

D.部门负责人

6.()应根据审核无误的现金收款或付款凭证进行收款或付款,收付完毕,对现金收款或付款凭证以及所附原始凭证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并签字盖章以示收付。

A.出纳人员

B..记帐人员

C.会计人员

D.稽核人员

7.在()监督下,各个账簿记录人员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有关明细分类账及总分类账。

A.出纳人员

B..记帐人员

C.会计人员

D.稽核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

1.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它具有()特征。

A.主体是单位内部人员

B.客体是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或经营管理活动)

C.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

D.属于单位内部的管理

2.建立和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遵循和依据的基本原则包括()。

A.合法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重要性原则

D.有效性原则

3.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一般包括()

A.基本规范

B.具体规范

C.授权批准

D.应用指南

4.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考虑的重点包括()。

A.注重选择关键控制点

B.以预防为主、查处为辅

C.注重相互牵制

D.设立补救措施

5.不相容职务之间应实行分离,其中会计记录应与()相分离。

A.会计监督

B.业务经办

C.财产保管

D.预算编制

三、判断题

()1.具体规范规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是制定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南的基本依据。

()2.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规范和相关具体规范制定的详细解释和说明,主要是为某些特殊行业、特

殊企业、特定内控程序提供操作性强的指引。

()3.内部牵制主要包括体制牵制、簿记牵制和价值牵制。

()4.货币资金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是否存在办理付款业务所需的全部印章交由一人保管的现象。()5.企业不得跳号开具票据,不得随意开具空白支票。

四、问答题

1.货币资金控制的目标是什么?

2.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要求有哪些?

3.货币资金支付控制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控制点,应当设置哪些授权审批环节?

4.银行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要求有哪些?

五、分析题

A公司的会计为外聘的兼职会计,平时不在公司上班,日常会计事务,均由出纳费玲办理,所有票据和印

章也均由费玲保管。一日,有客户持金额为2万元的购货发票要求退货,正与费玲争执时,被经理王某碰

到,经查该款系2个月前的销货款,并未入账。

试分析A公司在内控方面存在的缺陷。

第四篇:内部控制设计学习心得

《内部控制设计》心得体会

《内部控制设计》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一个没有免疫系统、或免疫力偏低的生命体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而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生命体”的免疫系统。内部控制的缺失或者不完善都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

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内部控制是指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维护财产物资的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保证财务信息的合法性、保证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和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执行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学期开设了《内部控制设计》专业必修课,现在课程过半,而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情况,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平时课下的阅读,也已经有一些了解和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在上了《内部控制设计》课程后的心得体会:

一、内部控制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

1.能够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极其需要控制的方面,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

2.能够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做出决策的必要条件,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业,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能够保证国家对企业的宏观控制。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政纪律及法规,都要求企业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落实,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进行自我约束,遵循国家的财政纪律和法规。

4.能够保证企业高效率经营。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内部控制设计》心得体会

职责、明确目标,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综上内部控制的意义,可见良好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一个企业是多么的至关重要。而我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去

设计一款完善严谨适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当然一方面应该遵守内部控制设计的基本原则,比如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以及成本效益原则。另外还要遵循要求的基本程序,比如首先进行细致调查;其次按相关理论和方法的要求划分单位内部机构;再次确定所属信息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最后形成内部控制的文本规定。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设计环节,设计出完善适用于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内部控制的效果,从而真正的达到内部控制的意义。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设计同等重要。

在学习这门课程中遇到了不少案例分析题,就是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本身制度建立的问题,存在实质性的缺陷以及漏洞,但是也发现,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执行不力。也许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和良好的内控制度,但是公司员工并未完全按照内控制度来执行,这样也很容易导致问题的产生,而建立的内控制度也仅仅是形同虚设,一纸空文了。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内控制度的执行也很重要,企业在建立好后,应监督其按要求规定来实施,从而真正的实现企业完善的内部控制。

三、作为学习了《内部控制设计》课程的学生,应该学以致用。

虽然我们并没有进入企业,也不可能真的去帮助其他企业单位设计其内控制度,但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自己去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看其制度是否存在缺陷等问题。看到优秀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的良好运用,看到因为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导致企业的衰退,这些都是要利用到所学知识来实践运用的。比如,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就在于内控的完善制定及执行,而巨人集团以及巴林银行则给我们以警示,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不健全,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因此,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企业至关重要,我们现在仅仅是学习了理论性的东西,下一步应该努力加强的方面就是提高实际运用分析能力。这一方面通过平时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思考锻炼,另外也可以通过实际去调查采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了解真实情况。总之,我们不

能只是单纯的学习了理论性的东西就止步不前,《内部控制设计》心得体会

应该继续深入下去,否则,有一天会发现,当时学的东西,就完全不为己用了。

通过对《内部控制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到对于企业来讲,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并且也发现,制定好完善的制度仅仅是建立良好内控的第一步,还需要后续良好地实施,从而使得内部控制真正在企业运转起来,达到真正控制的目的。另外,从一名学生的角度,学习理论知识参加考试并非长远意义,应该更多的是学习知识,学会运用分析,从而真正的实现为我所用,那才是真的自己的东西。而认识到这一点后,也会在以后的时间里,多多运用所学去分析去了解关于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从而让这门知识灵活起来,为我所用。

第五篇:存货内部控制设计

存货内部控制设计

【摘要】存货是一个企业的重要资产项目,一般占资产的比重比较大。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尽管现在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仍存在许多弊端。因此,针对存货管理特点,如何运用内部控制理论,构建科学、合理的存货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存货管理内部控制

一、存货内部控制的概述

(一)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主要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但也包括企业代销、代管存货、委托加工、代修存货。

(二)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的,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并且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三)存货内部控制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存货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控制存货的实物流转程序,二是控制存货的价值流转记录程序。控制实物流转程序主要是针对存货的采购、验收、存储、发出、生产及发货等各环节,对其工作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划分职能、同时设置控制环节、要求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以及明确相应的授权等。二是控制存货价值流转记录程序,会计部门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库存及出售的全过程建立控制制度,以配合企业存货的特点。

(四)存货内部控制的目标

存货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的目标,保护财产安全和完整、确保存货会计信息资料的可靠和真实,所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措施、方法和程序。建立了健全有效合理的存货内部控制不仅有助于防止存货业务的错误记录和舞弊行为的发生,还能使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实施低成本战略,不仅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步发展,达到了以效益为中心,也达到了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存货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存货内部控制的现状

1986年,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该法规只是提出内部会计控制,并且将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等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该定义为后来财政部发布的其他有关内部控制文件以及《会计法》所承袭。财政部从1993年7月1日起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七条第三款中规定:“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会计法》,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该法明确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并提出具体的要求。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又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1月9日出台,并从2002年1月1

日起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存货》;2002年又印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实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上述法规是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控制。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存货的核算进行了重新规范,法规的陆续出台与完善,使得各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有法可依,落到实处,从而有利于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无论是国有或国有占控股地位的企业,或者是在所有其他各类的企业中,明确内部分工并且落实责任,使各项物资从采购、验收、入库、付款等环节中实施了严格的控制和监督,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发生的许多触目惊心的经济案件中,有很多都是由于内控失效和缺乏监督所导致的。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缺乏透明度的采购过程中,产生了“以权谋私暗箱操作、收受回扣、跑冒滴漏、弄虚作假”等问题,使得企业采购商品质量差价格高,使用效率大大降低。比如说,有的采购人员图谋私利,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营私舞弊;有的采购人员通过签订假合同来骗取企业货款,或者用假合同来骗取预付款项;有的采购人员购买假冒低劣的商品,从中捞取差价和好处;有的采购人员内外勾结、暗算企业,拿“佣金”、“回扣”;有的采购人员舍优求劣、舍廉求贵、舍国营求个体,牺牲了企业和国家的利益,而谋求个人私利和实惠;有的采购人员接受请客或送礼,把原则做为交易;有的采购人员大搞人情买卖或订君子协议,明知上当不揭发、不举报,却还是与之同流合污等等。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存货采购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非常重要,一旦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就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尤其在存货的采购环节中,采购是企业生产产品及维护正常运作所必须消耗的物品,这是企业控制成本的重点。正由于目前一些企业存货采购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从而导致采购环节中发生营私舞弊、采购成本过高、质量低劣、数量及规格不达标等现象,也正是因为存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企业存货资源的大量浪费,严重削弱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2.存货的日常管理欠科学。大多数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在日常存货入库、数据核对、出库审批、以及存货的日常盘点等日常管理事项上比较松散,最后导致存货的资金成本占用率过高、存货安排和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速度变慢。如果一旦出现资金紧张,就会很容易发生产品价格的“被迫”上涨,从而必然带来商品的积压,使得企业陷入经营困境,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企业内缺少独立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一些企业未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各项控制制度只是由各单位的领导负责,由上级对下属的工作负责监督和检查。以材料的控制为例,材料从采购到保管、出库的管理内容均为供应部自行控制,没有独立的审查控制机构对其进行监督。这种内部控制产生的结果只能是纵向的控制,而缺乏纵向的监督检查,一方面可能会形成舞弊的漏洞,另一方面因为横向的沟通监督不善,缺乏从公司整体角度考虑的控制设计,浪费和低效率的现象不可避免。组织结构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产生了大量内耗,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4.企业缺乏检查和监督,没有建立材料管理的分析评估系统。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存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存货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一些企业并没有建立材料管理的分析评估系统,对于材料的库存量,没有一个科学的模式,绝大部分都是凭经验办事,超量采购,盲目储备的现象时常发生。首批订货量如何控制,库存材料的流转情况如何,流转件、慢流转件、不流转件的材料项数、资金比例各占多少,对多余部门如何处置,材料的结构是否合理,材料的订货件号、数量与实际使用的材料件号、数量有无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偏差材料影响等,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的模式。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存货数目庞大,种类繁多,管理机制复杂等容易产生舞弊,不合法和大量浪费的行为。为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使用效率,这就要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存货的管理,抓住存货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加强管理、监督和培训,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加强存货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存货采购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存货的业务流程,可以分为采购,库管,领用,盘存等多环节,其中存货采购师是重点,他是控制企业成本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科学的存货采购控制制度。

1.定采购的条件。明确采购人员对供应商的选择、采购物品的质量、需求的满足保证等负完全责任,并且还要明确采购主管对下属采购员的工作过程和结果的监控负责,采购物品必须要适量,不得超标积压或者不可用或者根本不需用,采购物品的单价必须为询价后的合适的单价,而且力求要最低的单价。执行到价格不得高于公司核定的价格或掌握的现行市场价格。

2.明确分工。明确采购员的权利和责任,使各采购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并将责任归落到人,必须对公司的所有采购活动按类别进行明确分工并且落实到相应的采购人员身上,采购人员同时也必须是该种采购的内行者。

3.购审批权限。所有采购报价、采购合同、采购办理必须先批准后实行,有效批准者需是总经理。禁止未经批准的采购事宜,但突发性或临时性急需物品可以由财务部确认后即由采购负责部门采购,但是在请购单上须注明急购字样并说明理由,然后请购单由总经理补批。

4.验收职能。任何物品购入后须经非采购者本人验收并且在送货单上签名。验收者必须核实进货的物品与订货单是否相符合,对于经手验收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与采购发票或采购约定所载之要求的相符性负责。只有完全合格或经相关职能部门批准特殊放行的物品才能允许验收入库。验收无误之后,再填制材料入库单,连同供应商送货单分别送到财务部作为结算货款的凭据。但是为明确责任,结算凭据必须由采购员签名。

5.退货与索赔。为了避免损失,采购回的物品由于质量,规格不符合标准的,采购部门必须立即办理退货,无论货物是否退还给了供应商,都要立即书面通知财务部并且及时扣回相应的款项。凡是检验结果为不良品的检验报告,物管部都应分发至采购部门和财务部,以

有效追踪,确保有遗漏退货扣款事项的发生。采购约定中必须要明确索赔条款,对于因供应商供货期间、数量、质量或相关原因未达到约定条件而产生的直接损失和因此而导致产生的其他损失,应由采购部门根据实际应由供应商负责的损失以正式公函向供应商索赔,并由财务部在货款中扣回相应款项或收取现款。对于采购部门不能解决的事项,公司可以采用不排除以法律形式解决的措施。

(二)加强存货控制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存货的日常管理包含存货的验收入库,发出和领用,加快存货周转速度,合理分析库存结构,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

1.存货的验收入库,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对入库存货的质量,数量,技术规格等方面进行检查,验收无误后才能入库;加快存货的周转速度,降低资金的占用成本;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加强存货的日常保管工作,严格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企业应当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仓储部门应该根据审批的销售通知单发出货物。

2.合理分析库存结构,依赖信息技术,结合自身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销售流程,采用与之相配套的计算机软件来实现企业存货资源信息化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降低人工管理成本、订货成本、缺货成本、资金的机会成本等各种费用,有效的阻止与存货相关部门的信息阻塞、账实不符、随意性强等现象的发生,提高工作管理效率,确保存货始终处于最佳库存状态。

3.建立存货盘点制度,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来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等相关内容,核查存货数量,并且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企业至少在每年年终了开展全面的盘点清查,盘点清查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盘点过程中如果发现盘亏、盘盈、盘损、闲置以及需要报废的存货,应当查明原因,并且落实并追究责任,按照规定权限批准后再处理。

企业的存货的日常管理尤其重要,日常管理一旦薄弱,就会增加营私舞弊的可能性。一直以来,很多企业内部都缺乏一整套有关存货

内部控制设计的流程(上)

内部控制设计的流程(上) 第一篇:内部控制设计的流程(上) 内部控制设计的流程(上) 根据中天恒3C框架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内部控制设计是以国家监管部门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及其应用指引为依据,结合主体的实际情况,用系统控制的技术和方法,构建主体自身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理论界认为,内部控制系统由很多个内部控制循环组成。内部控制循环是个体上的概念,而内部控制系统是整体上的概念。通常,每个内部控制循环设计完成后,再加以整合,从而形成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系统。 实践中,围绕设计目标,中天恒将内部控制设计工作划分为收集资料和了解情况、现状流程描述、风险评估、寻找控制点、确定控制措施、明确控制责任、完善控制证据、编制内部控制文档、设计内部控制手册、制度优化10个基本流程。此外,根据内部控制实际操作需要,在基本流程的基础上,还应有多层次的具体流程,每个具体流程还需明确工作内容、方法、步骤及相应的表单等。 概括而言,所谓内部控制设计流程,就是内部控制设计的程序,包括内部控制设计准备、设计实施、试行及完善等基本流程。 内部控制设计准备 内部控制设计准备是内部控制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内部控制设计的基础。企业应从认识、人员、时间、经费保证等多方面对内部控制设计进行长期准备。如果企业领导不重视,企业上下没有统一的思想认识,内部控制设计工作就很难有效推进。 笔者认为,具体内部控制设计技术层面的工作主要包括: 界定需求。界定需求就是对内部控制设计需求的界定。在内部控制设计准备阶段,界定需求对内部控制设计至关重要。 内部控制设计需求因主体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动因不同而不同。为了满足外部监管部门要求的内部控制设计要突出合规性和全面性,

内部控制流程设计

内部控制流程设计 一、引言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组织方式 和管理手段,旨在确保企业能够达成其目标,并保护企业的资源免受 损失。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以帮助企业建立高效、有效 的内部控制系统。 二、内部控制流程的重要性 良好的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首先,它能帮助企 业防范各种风险,减少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失误和欺诈行为。其次,它能提高管理效率,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监督。最后,它能 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合规性,为企业赢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 三、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原则 在设计内部控制流程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1.明确目标和任务:明确每个流程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确保流程的 设计能够达成所期望的结果。 2.合理分工和职责:合理分配不同岗位和人员之间的职责和权限, 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相应人员的监督和责任。 3.内外部信息沟通:确保内外部信息的畅通和及时分享,以便对可 能的问题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

4.风险评估和控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设计相应的控 制措施,降低潜在风险带来的影响。 5.持续监督和改进:建立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进行 内部控制流程的不断改进和优化。 四、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步骤 为了有效地设计内部控制流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流程范围:明确设计的内部控制流程所涵盖的范围和内容, 确保设计的流程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 2.分析流程要素:对每个流程环节进行详细分析,包括输入、输出、活动、控制点等要素,以确定关键的控制措施。 3.设计控制活动:根据分析结果,设计适当的控制活动,确保每个 环节都有相应的监督和控制措施。 4.建立监督机制:确立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复核和监察等, 以保证内部控制流程的有效运行。 5.制定操作手册:将设计好的内部控制流程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手册,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相关责任人。 6.培训和沟通:组织员工培训,确保每个人都理解并能够有效实施 内部控制流程。 7.持续改进: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员工和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内控的流程

内控的流程 内控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达到其目标、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报告、防止资产损失以及确保遵守法规和公司政策的一种管理活动。在组织中,建立健全的内控流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内控流程,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评估、控制设计、执行监督和评估改进。 首先是目标设定阶段。在这个阶段,组织明确其内控目标,包括财务报告准确可靠、资产保护、合规管理等。这些目标应该符合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并与其价值观相一致。目标设定的过程应该与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接下来是风险评估阶段。在这个阶段,组织应该识别和评估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评估包括对组织内部环境、经营活动、人员和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组织确定重点关注的控制领域,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然后是控制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组织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措施。控制设计应该考虑到每个控制活动的目标、职责、流程和监督。这些控制措施可以是预防控制、检查控制或纠正控制,可以通过流程改进、人员培训或技术支持来实现。 执行监督是内控流程的核心阶段。在这个阶段,组织需要确保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这包括建立适当的管理措施、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对制度的不合规行为进行纠正和惩罚、以及建

立有效的信息和报告机制。同时,内部审计人员或独立监督机构可以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审核,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最后是评估改进阶段。在这个阶段,组织应该定期评估内部控制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估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报告、风险评估结果、员工反馈等方式得到。组织应该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识别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改进措施可以包括流程优化、培训提升、技术升级等。 总而言之,内控流程是组织中确保目标达成、风险管理和合规性的重要方式。一个典型的内控流程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评估、控制设计、执行监督和评估改进。通过建立健全的内控流程,组织可以提高管理效能,减少错误和风险,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流程

内部控制流程 内部控制流程是指企业为了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财务资产的安全性和业务运营的有效性而实施的一系列程序和措施。内部控制流程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内部控制流程: 1. 管理层的责任:企业的管理层应确定内部控制政策和目标,并确保其有效实施。管理层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相应的授权和控制机制。 2. 风险评估和控制:企业需对内外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重大风险,企业应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例如制定审批流程、实施审计等。 3. 信息系统控制:企业应建立并维护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制定密码策略、实施系统日志监控等。 4. 资产保护措施:企业需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包括对办公场所、设备和文件的安全控制。例如实施门禁制度、监控系统、存储措施等。 5. 人员管理和培训:企业应制定人员招聘、培训和离职的规定,确保员工的背景调查、权限控制和岗位职责的明确。同时,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内控意识和技能。 6. 内部审计和监督:企业应建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聘

请外部的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监督。审计机构应制定具体的审计计划和程序,并向管理层提供审计结果和建议。 7. 内部报告和沟通: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流通和交流。例如,各部门应定期向管理层报告工作进展,管理层应向董事会报告内控工作的情况。 8. 不断改进和监督:企业应定期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同时,企业应成立一个监督委员会或者委派专人对内控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内部控制流程的建立和运行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利益相关方的信任至关重要。只有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企业才能更好地运营和管理,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流程的建设和持续改进。

内部控制体系的流程与程序设计

内部控制体系的流程与程序设计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旨在确保财 务报告准确无误、遵守法规和政策,并保护资产免受损失的体系。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 将探讨内部控制体系的流程与程序设计。 一、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流程 1. 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资产保护、合规性以 及运营效率。在设计内部控制体系时,需要明确确定这些目标, 并根据组织特点和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2. 风险评估与控制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组织内部外 部环境进行分析,识别出可能对组织运营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轻和防范这些风险。 3. 控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设计控制活 动时,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和程序,并确保 这些控制活动的正确执行。常见的控制活动包括审批程序、访问 控制、账务处理等。 4. 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信息和 沟通可以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内部 控制的顺利实施和改进。 5. 监督与评估 监督与评估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后一环。组织需要对内部控制 体系进行定期的监督和评估,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二、内部控制体系程序设计的要点 1. 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程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程序应该能够满足组织的内部控制目标,并且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执行。 2. 简洁性与清晰性 程序应该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指导员工的操作。避免冗长复杂的程序,以免引起员工的困惑和操作错误。 3. 相关性与灵活性 程序应该与组织的具体特点和需求相匹配。在设计程序时,需要考虑到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操作特点,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使程序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 4. 可追溯性与记录性 程序应该具有可追溯性和记录性,即能够追踪和记录员工的操作行为和结果。这有助于事后检查和评估,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5. 培训与意识培养

内部控制设计流程图

内部控制设计流程图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了实现业务目标和管理目标,通过在自身系统或 根据监管要求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规定和规范,对内部的风险进行预防、 识别、评估和处理的过程。内部控制设计流程图是指为了实现有效的内部 控制,组织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规定时所遵循的一种流程图示。下面将 对内部控制设计流程图进行详细的介绍。 1.确定内部控制目标:组织首先需要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财务 报告的准确性、资产的保护、运营活动的有效性和合规性等。这些目标将 成为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规定的基础。 2.风险识别和评估:组织需要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风险识别和评估是内部控制设计的基础,只有明确了风险才能在后续的流 程中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3.设计内部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组织需要设计相应的内 部控制措施。内部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审计程序、审查程序、检查程序、核 对程序等。内部控制措施可以分为预防性控制、发现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4.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规定:根据设计的内部控制措施,组织需要制 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定。内部控制制度和规定应该明确规定内部控 制的目标、职责和权限,细化内部控制流程,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 确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机制。 5.实施内部控制:组织需要将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定应用到实际 的工作中,确保每个员工都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和规定。组织可以通过培训、沟通和监督等方式来推动内部控制的实施。

6.监督和改进:组织需要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及时 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组织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内部自查等方式来监督内 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根据监督结果对内部控制制度和规定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内部控制设计流程图,但实际的内部控制设计流程 可能会因组织的特点和需求而有所不同。无论采用何种流程图,都应该贯 穿内部控制的整个设计和实施过程,并且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 规定,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是指企业为保护资产、确保财务报告准确性,并促 使企业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程序。它包括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控制活动的执行、信息与沟通、监控、反馈和修正等 环节。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和执行对于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非常重要。 首先,在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中,风险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企业需 要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风险分析,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的 风险。这包括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操作风险等。通过对风险的分析评估,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控制措施。 其次,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企业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特点和风险 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目标、政策和程序。这些控制目标包括确保资产 的安全和完整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工作效率、防止 欺诈等。企业还需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权限管理机制,确保每个岗位 和员工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责任和职权明确。 接下来,企业需要将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具体的业务活动中。 这需要通过控制活动来实现,包括合规性检查、审批和核对、内部审计、 风险监测等。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 教育,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正确执行内部控制措施。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企业需要建立 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及时传 递给相关人员。这包括内部报告的准备和审核、跨部门的协作和沟通等。 只有信息的流通畅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得到有效执行。

监控是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企业需要建立监控机制,通过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自评、监测报表分析等手段监控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和效果。监控的结果需要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和管理层,并及时修正和改进存在的问题。 最后,企业还需要建立反馈和修正机制,通过收集和分析反馈信息,及时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修正和改进,确保其与企业的风险和发展需求保持一致。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控制流程的建议和意见。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控制体系,涵盖了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控制活动的执行、信息与沟通、监控、反馈和修正等环节。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流程,企业可以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与优化

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与优化在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目的是保障企业运营的合规性、稳定性和健康性。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防范和识别各种风险,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本文将从设计和优化内部控制流程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一个合理的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保障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二、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应全面覆盖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和部门,确保管理的全面性。 2.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应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 3.灵活性原则: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应有一定的弹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能够及时调整和优化。 4.合理性原则: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应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确保流程的严密性和可行性。 三、内部控制流程设计的步骤

1.制定内部控制目标: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实施内部控制流程的具体目标。 2.识别风险点: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识别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 3.设计内部控制流程: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风险点,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流程,并确保控制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4.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制定内部控制的具体政策和程序,明确相关的工作职责和权限,确保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 5.建立内部控制档案: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档案,包括内部控制流程图、内部控制制度文件等,方便管理和监督。 四、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 1.定期评估和监控:定期评估内部控制流程的效果和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2.引入科技支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内部控制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3.加强培训和宣传:加强员工内部控制意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理解,增强内部控制流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持续改进内部控制流程,逐步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和效果。 五、内部控制流程设计与优化的实践案例

内部控制设计步骤

内部控制的设计步骤 设计内部控制的步骤,主要是确定控制目标,整合控制流程,鉴别控制环节,确定控制措施,最终以流程图或调查表的形成加以体现。1.控制目标控制目标,既是管理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又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总是根据控制目标,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因此,设计内部控制,首先应该根据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和管理要求提炼内部控制目标,然后据以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内部控制要素,组成该控制系统。我们将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概括为六项:(1)维护财产物资的完整性。(2)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3)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4)保证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5)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6)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执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六项目标均为基本目标或一般目标。在每项基本控制目标下,还可细化为若干具体控制目标。例如,第二项基本目标“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即可分解为:(1)保证会计凭证的准确性;(2)保证会计账簿的准确性;(3)保证会计报表的准确性等几项具体目标。而第(1)项具体控制目标“保证会计凭证的准确性”,又可进一步分解为保证会计原始凭证的准确性、保证会计记账凭证的准确性,第(2)(3)项具体控制目标同样也可分解为若干更具体的控制目标。 2.整合控制流程控制流程,是依次贯穿于某项业务活动始终的基本控制步骤及相应环节。控制流程,通常同业务流程相吻合,主要

由控制点组成。当企业的业务流程存在控制缺陷时,则需要根据控制目标和控制原则加以整合。 3.鉴别控制环节实现控制目标,主要是控制容易发生偏差的业务环节。这些可能发生错弊因而需要控制的业务环节,通常称为控制环节或控制点。控制点按其发挥作用的程度而论,可以分为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甚至决定全局成效的控制点,对于保证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为关键控制点;相比之下,那些只能发挥局部作用,影响特定范围的控制点,则力一般控制点。如材料采购业务中的“验收”控制点,对于保证材料采购业务的完整性、实物安全性等控制目标都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是材料采购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控制点;相比之下,“审批”、“签约”、“登记”、“记账”等控制点,即是一般控制点。需要说明的是,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某个控制点在此项业务活动中是关键控制点,在另外一项活动中则可能是一股控制点,反之亦然。 4.确定控制措施控制点的功能,是通过设置具体的控制技术和手续而实现的。这些为预防和发现错弊而在某控制点所运用的各种控制技术和手续等,通常被概括为控制措施。如现金控制系统中的“审批”控制点,就设有:(1)主管人员授权办理现金收支业务;(2)经办人员在现金收支原始凭证上签字或盖章;(3)部门负责人审核该凭证并签章批准等控制措施。银行存款控制系统的“结算”控制点则设有:(1)出纳员核查原始凭证;(2)填制或取得结算凭证;(3)加盖

内部控制流程

内部控制流程 1. 引言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并促使员工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而建立的一系列流程和体系。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流程对于组织的运作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就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以及流程展开论述。 2. 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障组织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资产的保护、合规性以及运营效率的提升。下面将分别探讨这四个方面的内部控制目标。 2.1 财务报告准确性 财务报告准确性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之一。组织通过建立适当的财务报告制度和流程,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和及时。这包括内部审计、财务账务核对、财务分析以及内部控制流程的持续改进等。 2.2 资产保护 资产保护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组织需要制定一系列控制措施,防止人为因素和外部因素对资产的损害和盗窃。例如,建立物资管理制度、加强设备保护、规范印章使用等。 2.3 合规性

合规性是指组织的运作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内部 控制流程需要确保组织的业务活动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下进行。这包 括建立合规性审计、合规性培训、风险管理等措施。 2.4 运营效率 内部控制的目标还包括提高运营效率。通过建立合理的流程和制度,减少浪费和滥用资源的情况,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促 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3. 内部控制原则 内部控制流程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即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 与通讯、监督和持续改进。 3.1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组织需要通过对内部和外部环境 的评估,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排序。这有助于确 定重点控制领域,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3.2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组织为了管理和控制风险而实施的各种控制措施。控 制活动可以包括审计、审批、监督、核对等,旨在确保风险可控,制 度规范。 3.3 信息与通讯

了解内部控制设计——控制流程

客户 签名 编制索引号P229-2 复核页次 1

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业务涉及的主要人员 我们采用询问、观察和检查等方法,了解并记录了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业务的主要业务流程,并已与 确认下列所述内容。 1. 有关职责分工的政策和程序 (注:此处应记录被审计单位建立的有关职责分工的政策和程序。例如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并评价其是否有助于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

2. 子流程/主要业务活动介绍 (注:此处应记录对本业务流程主要业务活动的了解。例如,被审计单位主要固定资产类别、预算管理制度、减值准备、对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置政策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对职责分工政策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等。) (1) 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管理与审批 (注:此处应记录对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流程的了解。例如,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调整、论证、审批、实施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保管等。如果被审计单位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建造固定资产,还应包括工程项目的预算编制及审批等。) (2) 购置 (注:此处应记录对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购置流程的了解。例如,请购及审批、招投标管理、购置合同的授权和签订、购置合同管理等。) (3)验收 (注:此处应记录对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的验收流程的了解。)(4) 记录固定资产 [注:1. 此处应记录对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记录流程的了解。例如,取得固定资产发票、核对及差异处理、单据流转及核对、处理以及审批程序等。如果被审计单位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建造固定资产,还应包括工程项目竣工决算编制及审计等。2. 对付款、与供应商对账环

节以及供应商档案维护流程的控制活动记录于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工作底稿(P224)。] (4) 固定资产折旧及减值 (注:此处应记录对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及减值流程的了解。例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及计提方法的确定及变更、可回收金额的估计、资产组的认定等。) (5) 固定资产日常保管、处置及转移 [注:此处应记录对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日常保管、处置及转移流程的了解。例如,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报废/处置的申请及审批(包括审批权限)、租入及租出固定资产的记录等。]

制定内部控制流程的关键环节与步骤

制定内部控制流程的关键环节与步骤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保障企业的财务健康和稳定发展。而制定内部控制流程则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关键。本文将介绍制定内部控制流程的关键环节与步骤,以帮助企业在这方面取得成功。 一、风险评估环节 在制定内部控制流程之前,企业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隐患。这个环节的目的是确定哪些方面可能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并为制定控制流程提供依据。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外部环境:评估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市场竞争、法律和监管要求等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2. 组织结构和责任分配:评估企业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以确定可能存在的控制缺失。 3. 业务流程和关键活动:分析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关键活动,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控制需求。 二、内控目标设定环节 在明确了潜在风险和隐患后,企业需要设定明确的内控目标。内控目标是制定内部控制流程的基础,它决定了控制措施的方向和内容。在设定内控目标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资产保护:确保企业的资产不会受到盗窃、损坏或滥用。 2. 风险管理:降低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确保企业能够应对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3. 信息可靠性: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4. 合规性和法律遵循: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业准则。 三、控制措施设计与实施环节 在制定内部控制流程时,企业需要根据设定的内控目标来设计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工具,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层的领导和承诺:明确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 岗位职责和权限: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避免因权限不明确或冲突而导致的控制失效。 3. 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确立和完善各项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规范员工的行为和操作。 4. 内部审计和监控机制: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和监控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监督与持续改进环节

内部控制流程

内部控制流程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对风险进行评估、应对和监督的过程。一个 健全的内部控制流程可以帮助组织遵循合规规定、保护资产、确保财 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提高经营效率。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 的内部控制流程,并探讨其重要性与实施步骤。 一、内部控制流程的重要性 良好的内部控制流程对于组织的健康运营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组 织识别和评估内部和外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潜在 的损失或风险。此外,内部控制流程还可以提供对决策的支持和指导,促进有序的业务流程,并对员工行为进行监督,防止内部失职和欺诈 行为。因此,组织应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 二、内部控制流程的实施步骤 1. 风险评估与控制目标确定:首先,组织需要对潜在的内部和外部 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合适的控制目标。通过明确控制目标,有助于 明确控制措施的方向和重点。 2. 控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确定控制目标后,组织需要设计和实 施相应的控制活动。这些控制活动包括审计、核对、审批、记录等, 旨在确保组织内部的相关业务活动符合内控要求,并防止潜在的错误 或失误。

3. 信息与沟通: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流程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这包括确保准确和及时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以及建立开放和透明的工作氛围,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4. 监控与评估:组织应该建立监控和评估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估。这可以通过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独立检查等方式进行,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三、内部控制流程的案例分析 以某公司的采购流程为例,介绍具体的内部控制流程。该公司在采购流程中建立了以下几项控制措施: 1. 采购委员会:公司设立采购委员会,负责审批高额采购合同。委员会成员由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确保采购决策具有多方面的审核和审批。 2. 采购申请和审批流程:公司实行采购申请和审批流程,要求员工在进行采购前提交采购申请,并经过相关主管的审批。审批流程由计算机系统支持,确保流程的透明和规范。 3. 合同管理:公司建立了合同管理系统,将所有采购合同进行登记和归档,并建立提醒机制,以确保合同执行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4. 检查和审计:公司定期进行采购流程的内部检查和审计,以确保采购流程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控制措施的实施,该公司的采购流程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减少了潜在的风险和误操作。

内控体系建立的四大关键步骤

内控体系建立的四大关键步骤 一、内部控制是什么?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的作用指,内部控制的固有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健全、实施与否,是单位经营成败的关键。 二、企业为什么难以解决内控上存在的问题? 一个企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决策管理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制度缺陷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在风险面前,企业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通过建立内控体系来防范和化解风险。 但企业最大的风险在于对风险的无知和无视,对已知的风险企业一定有相应的控制措施,而对未知的风险,往往是防不胜防。企业常常发现不了自己存在的风险,一是由于外部时刻在变化的复杂环境造成的,另一原因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知道风险在哪儿,当然不可能建立应对风险的控制措施了。我认识的一些企业家曾和我说,企业里面的人在做事上经常马马虎虎,在对待问题上经验主义,制度都有,但风险事件层出不穷。 三、内控体系建立的四大关键步骤 关键步骤一:搭框架 企业内控体系的框架搭建依据四层分法,也可以称为两横两纵 第一层分法(横向):按行业划分,分传统制造类、化工类、金融投资类、房地产类、建筑施工类、物流类、商业流通类、服务类、移动互联类……; 第二层分法(横向):按企业所处阶段划分,培育期企业、成长期企业、成熟期企业、衰退期企业; 第三层分法(纵向):按企业类型划分,分为多元化集团、专业化集团、单体企业、分支机构; 第四层分法(纵向):按专业分类,企业的内控包括:公司层面的控制、业务层面的控制和信息层面的控制。公司层面的内控包括: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业务活动层面的内控包括:战略、人力资源、资金、采购、资产、销售、研发、工程、担保、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信息层面的内控包括: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 企业如果没有依据四层框架分析来搭建适合自己的内控体系,就会走入内控搭建的误区,要么是走形式,要么建立的内控体系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就好比给自己穿了一件不合适的外套,内控变成了负担。 举例:某集团企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无关多元化,分子公司多,站在集团的角度,如何实现对分子公司的控制,管哪些不管哪些,内控与集团管控如何融合,面对如此复杂的集团化企业的全面内控体系建设,我们建议企业的内控建设先从财务内控着手,开展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梳理和设计其原因有三: 首先,财务管理体系是整个集团运营的核心,解决了财务管理体系的关键矛盾,整个集团的内部控制问题就至少解决了一半的内部控制难题。 其次,财务管理部门的经理业务水平较高,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均有深度的掌握和全面的认识,梳理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从财务管理往企业价值链的前端延伸,可以一直伸向销售、采购、生产、物流、研发、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 一、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建立的组织体系、制 度规范、业务管理和风险防范等一系列措施,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信息系统以及风险管理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内部控 制流程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它包括识别风险、内部控制设计 与实施、信息与通信、风险评估以及监督与追踪等步骤。本文将对企 业内部控制流程进行详细探讨。 二、识别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第一步是识别风险。企业应通过风险管理平台 或专门的风险评估工具,对可能存在的内部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分析。风险可以包括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等不同类型的风险,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并进行风险等级评估。 三、内部控制设计与实施 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来防范和 控制风险。具体的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制度建设、职责分工、审批权限、内部审计、资产保护、信息安全等方面。企业应根据风险程度和重要性,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并将其纳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进 行实施。 四、信息与通信

信息与通信是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内部信息的 传递、交流和共享等方面。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 准确、完整和及时性,同时要保护信息的安全,避免信息泄露和篡改。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内部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各部门之间、各级别之 间的信息流畅和沟通无障碍。 五、风险评估 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 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定期的 内部审计、管理层的自评和第三方的独立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估的重 点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实施执行情况、控制效果以及风险的 变化趋势等方面。 六、监督与追踪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最后一步是监督与追踪。企业应设立独立的监 督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对内部控制流程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同 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和整改。监督机构应与企业的内部审计、风 险管理和合规部门等密切合作,形成有效的内部监控体系。 七、总结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识别风险、设计与实施内部控制、信息与通信、风险评估以及监 督与追踪等步骤,企业可以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内部的财务管理、业务 流程和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企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有效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和可靠而建立的一整套制度和流程。它通过明确规定权限和责任、规范经营行为、预防和发现潜在风险等方式,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规范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和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应该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还应该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各项风险的重要性和潜在影响,以便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 第二,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根据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结果,企业应该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应该包括保障资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和可靠等方面。 第三,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企业应该根据内部控制的目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规章制度、流程规定、岗位职责等方面,旨在规范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 第四,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企业应该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这些措施包括明确权限和责任、分工合作、内部审计等方面。 第五,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估。企业应该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这包括日常监督、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等方

面。通过监督与评估,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第六,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流程,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它能够帮助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管理效益,降低风险,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流程,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和长期的竞争优势。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精)(最终5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精)(最终5 篇) 第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精)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设计出适合企业管理目标的内控制度,则是实施内控制度的基础。本文就设计内控制度的步骤和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设计步骤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与企业成败息息相关。无内部控制或形同虚设的内部控制,遇到市场风险和内部风险,可以轻易而举地毁掉一个企业,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把一个企业推向成功。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凡是成功的企业,一是有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二是产品在市场中具有明显的竞争力,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永立不败之地。产品竞争力从何而来?无非就是同等质量比价格,质价相当比服务。能够生产出质优价廉且极具竞争力产品的企业,肯定是具有先进技术和深厚管理功底的企业,二者不可偏废,但高深的管理功底从何而来?它应当来自于企业内部有效的管理与控制。这里所谈到的控制,是指有效的内控制度的实施和执行所起到的效果。所以,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和运用,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是因为,内控制度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层面,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员工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应该产生什么样的工作控制效果?这些在设计内控制度时均必须加以考虑。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种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所谓“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标准流程操作手册(修改)

1.序言 (2) 2.目标 (2) 3.范围 (3) 4。过程 (3) 5。责任 (4) 6。舞弊 (4) 7.内部控制标准 (5) 8.具体流程控制标准 (7) 第一部分销售与收入业务流程 (7) 1 工程业务收入流程 (7) 2 报修业务收入流程 (20) 3 燃气销售业务收入流程 (26) 4 燃器具销售收入业务流程 (37) 第二部分采购与付款流程 (42) 1 接驳工程费付款流程: (42) 2 天然气采购的核算流程: (50) 3 工程材料采购与付款(物流中心采购与付款) (58) 4 零星材料采购与付款(成员企业自行采购) (72) 5 办公用品采购与付款: (84) 6 办公设备采购与付款: (90) 7 生产设备采购与付款: (98) 第三部分实物资产管理 (105)

1 存货业务流程 (105) 2 固定资产业务流程 (123) 3 低值资产业务流程 (132) 第四部分货币资金与票据、印章管理 (130) 1 货币资金收款业务流程 (130) 2 货币资金付款业务流程 (138) 3 票据管理与使用 (145) (一)发票(收据)管理与使用: (145) (二)银行票据管理与使用: (154) 4 财务印章管理 (157) 1.序言 1。1.内部控制标准的制定,以文件的形式证明东莞新奥始终不渝地 遵循适用的法律和规定,实行可靠的经营和财务报告制度,以及保证 公司业务活动和记录的完整。 1.2。东莞新奥内部控制手册是向东莞新奥各镇区公司传达内部控制 标准和准则.标准应定期评估修改,旨在保证控制标准符合不断变化 的商业环境,新制定的法律规定以及计算机技术和应用带来的变化。 2.目标 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实现我们的主要战略目标之根本。本手册的目标:旨在保证所有成员公司具备基本的和一致的内部控制标准,有效防止公司的资源损失(其中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及现金等);内部控制可以有助于确保遵守适用的法律和内部规定.按照内部控制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