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耕地整理潜力分级方法比较经验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耕地整理潜力分级方法比较经验分析

摘要:事实上,耕地整理潜力单因素评价方法侧重于耕地整理数量潜力的评价,对基础资料的要求不多,方法也比较简单,操作性也比较强;耕地整理潜力多因

素评价方法侧重于耕地整理数量、质量潜力所构成的综合潜力的评价,评价过程

中必须占有大量的基础资料,方法也比较复杂。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

需求看,土地整理尤其是耕地整理工作在增加耕地面积并提高土地利用率、调整

人地关系、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等

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耕地整理潜力;分析

一.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耕地整理潜力的概念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对特定区域范围内未来较长时期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方面所作的统筹安排与综合协调,是通过对区域内土地资源状况与土

地利用潜力的分析和评价,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目标和任务,划定土地

开发、整理、复垦的重点区域,安排重点工程,提出重点项目,制定补充耕地的

区域平衡方案,估算土地开发整理所需投资,评价预期综合效益,并制定实施规

划的对策措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保障土地开发整理合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措施,是选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依据。搞好土地开发

整理规划,对于科学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合理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保障

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等土地利用活动

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将统筹安排土地后备资源潜力的开发

利用,有效引导区域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和结构,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

全面实现,同时也为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审查耕地占补平衡方案、确保用

途管制全面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整理是一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从而对土地利用提出新要求的

产物,它是人类利用土地的新方式。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膨胀的背景下,我国土地保障发展的能力遇到了瓶颈城镇建设用地受限,粮食供给萎缩。与

此同时,土地的粗放利用和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土地浪费、土地荒漠化和土地污

染则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由于我国后备土地资源受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和生态环境脆弱等诸多因素限制,进一步开发出新的土地数量有限这

就需要对原有的土地进行内涵挖潜而土地整理作为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

高效合理利用和提高土地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永续

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

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

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髙土地利用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

过程。

耕地整理潜力是指通过开发整理,合理布局田、水、路、林、村,增加有效

耕地面积的能力及通过土地平整、农田灌排设施的配套和土壤改良,改善土地利

用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率的能力。从理论上讲,利用率和产出率都较

低的耕地,是最值得整理的对象。经过适宜性评价适合于耕地用途的耕地中的零

星未利用地。产出率较低的耕地,表现为耕地单位产量低下。当然,产出率低与

多种因素相关,既取决于土地的自然肥力,又决定于土地的经济肥力,即人类社

会的长期投入。因此,当前条件下,考虑退耕还林、还湖、封山育林等生态环保

要求,产出率较低的耕地应该是耕地整理潜力的主要来源之一。经过适宜性评价

适合于耕地用途的零星废弃工矿用地。利用率较低的耕地,表现为地块规模小,

布局散乱,地块中分布着较多的其他闲散地。

二.耕地整理潜力方法分析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在查清各类待整理耕地资源的类型、数量、结构、质量、分布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未来土地利用方式,对提升耕地利用的自然适宜性、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技术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程度作出评估。我国幅员

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技术条件不同,土地利用的方式、方向和特点

千差万别,耕地整理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各地区的耕地整理标准也各不相同,耕地整理潜力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在指标的设置上要遵循区域性原则、综合

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根据耕地整理潜力的内涵,可以从自然适宜性,该指标反映耕地整理活动的因地制宜性,是耕地整理在特定

区域和自然条件下所具有的自然潜力;生态合理性,该指标反映耕地整理活动是

否遵循生态学原理,是耕地整理在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和保持区域生态安全前提

下所具有的生态潜力;经济有效性,该指标反映耕地整理活动降低了生产成本和

增加了土地产出,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耕地整理所具有的经济潜力。;

技术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个方面设置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数量潜力测算方法耕地整理数量潜力一般采用调查法测算,即通过对研究区

内已实施的整理项目或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区域的调查研究来确定研究区耕地

整理新增耕地的系数,然后根据新增耕地系数和待整耕地面积计算新增耕地数量

潜力。我国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主要就是以新增耕地系数和新增耕地面积或

两者结合测算耕地整理潜力的。该方法简单易操作,但用于统计分析的整理项目

和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区域的选择是决定结果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关键,目前尚没有

研究涉及如何优化选择的问题。

耕地整理质量潜力测算方法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或分等成果的产能潜力

测算方法:耕地产能潜力是在一定区域耕地整治后与整治前相比粮食或经济作物

的产出增加能力,重点关注规划期内可实现的产能潜力。耕地整理自然潜力和现

实潜力最具代表性的测算方法是直接利用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的测算方法。基本

思路是:通过建立农用地分等单元标准粮理论单产与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函数关系、标准粮可实现单产与利用等指数的函数关系分别核算分等单元的理论单产和可实

现单产,以此为基础核算区域耕地理论产能和可实现产能;实际产能是核算区域

内指定作物产量折算的实际标准粮总产量;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与实际产能之

差就是耕地整理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是通过区域待整理耕地现状产能与理论

产能或最高产能之间的差距来测算产能潜力。由于质量越低、条件越差的耕地现

状产能越低,必将得出中低山丘陵区的我国的土地整治实践仅有十几年,许多已

实施项目存在诸多问题,其等级提升幅度未必能代表耕地整理等级潜力,规划等

级确定的科学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前述方法的缺陷,但没有充分考虑分

区单元内的整体限制性因素,对限制性因素改造难易程度也考虑不足。

结语:长期以来,我国土地存在大量粗放利用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土地

利用缺乏科学配置,耕地零碎分散,闲散废弃地、报废工矿地得不到及时复垦,

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这些不仅导致农田抗灾能力下降,且阻碍现代农

业措施的运用及土地规模效益的发挥,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形成对

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限制,更不利于应对WTO的挑战,不利于农业、农村、农

民问题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尤其是耕地整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傅殿群.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

[2]许晓婷.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4.

[3]刘洋.重庆市三峡库区耕地及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

[4]肖凯文.川中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3.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耕地整理潜力分级方法比较经验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耕地整理潜力分级方法比较经验分析 摘要:事实上,耕地整理潜力单因素评价方法侧重于耕地整理数量潜力的评价,对基础资料的要求不多,方法也比较简单,操作性也比较强;耕地整理潜力多因 素评价方法侧重于耕地整理数量、质量潜力所构成的综合潜力的评价,评价过程 中必须占有大量的基础资料,方法也比较复杂。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 需求看,土地整理尤其是耕地整理工作在增加耕地面积并提高土地利用率、调整 人地关系、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等 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耕地整理潜力;分析 一.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耕地整理潜力的概念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对特定区域范围内未来较长时期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方面所作的统筹安排与综合协调,是通过对区域内土地资源状况与土 地利用潜力的分析和评价,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目标和任务,划定土地 开发、整理、复垦的重点区域,安排重点工程,提出重点项目,制定补充耕地的 区域平衡方案,估算土地开发整理所需投资,评价预期综合效益,并制定实施规 划的对策措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保障土地开发整理合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措施,是选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依据。搞好土地开发 整理规划,对于科学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合理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保障 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等土地利用活动 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将统筹安排土地后备资源潜力的开发 利用,有效引导区域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和结构,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 全面实现,同时也为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审查耕地占补平衡方案、确保用 途管制全面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整理是一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从而对土地利用提出新要求的 产物,它是人类利用土地的新方式。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膨胀的背景下,我国土地保障发展的能力遇到了瓶颈城镇建设用地受限,粮食供给萎缩。与 此同时,土地的粗放利用和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土地浪费、土地荒漠化和土地污 染则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由于我国后备土地资源受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和生态环境脆弱等诸多因素限制,进一步开发出新的土地数量有限这 就需要对原有的土地进行内涵挖潜而土地整理作为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 高效合理利用和提高土地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永续 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 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 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髙土地利用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 过程。 耕地整理潜力是指通过开发整理,合理布局田、水、路、林、村,增加有效 耕地面积的能力及通过土地平整、农田灌排设施的配套和土壤改良,改善土地利 用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率的能力。从理论上讲,利用率和产出率都较 低的耕地,是最值得整理的对象。经过适宜性评价适合于耕地用途的耕地中的零 星未利用地。产出率较低的耕地,表现为耕地单位产量低下。当然,产出率低与 多种因素相关,既取决于土地的自然肥力,又决定于土地的经济肥力,即人类社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共3篇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共 3篇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1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拆迁,土地碎片化和空地闲置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因此,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整合和优化,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需要制定科学的农村土地整理计划。而科学的计划制定离不开准确的潜力测算。下面我们将从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的方法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制定农村土地整治计划。 方法 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主要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两个层面。宏观分析是对一个地区土地整理潜力进行全面、系统和综合的评估和预测。微观分析则确定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先决条件和可行性。 宏观分析 1. 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各类基础数据(如土地资源、经济社会、人口等)进行建模、计算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区土地整治的可行性。 2. 现场调查法 通过对现场卫星影像等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区的土地整治潜力(如用地适宜性、基础设施等)。 微观分析 1. 地形参数法 通过采集势能、坡度等地形参数信息,并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排水等因素,评估一个单元地块的整治潜力。 2. 地质勘探法 通过具体的地质勘探和分析,评估一个地块的土壤水分、PH 值、有机质含量等参数,以此推测出一个地块的整治潜力。 实践 在实践中,农村土地整理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当地实际。以下是农村土地整理计划实施中的一些普遍规律: 1. 充分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

在制定方案的初期就要征求当地民众的意见,这样可以更好地听取到群众的声音和反馈,增强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方案执行的成功率。 2. 有科学的计划和预算。 在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计划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计划和预算。预算要合理、可行,这样才能保证项目进行的顺利。 3. 建立征收政策和公正法制。 在实施中,应建立征收政策和公正法制,并将征收政策和法律程序发布给社区,保障社区居民权益。 4. 采用实践经验。 在实践中,需要采用实践经验来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计划,这样整治效果会更好,计划实施会更加顺利。 总之,农村土地整治的潜力测算是制定科学农村土地整理计划的关键点,它是在保护土地的同时,关注社区民众需求,维护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民意,更加注重科学和规范的制定土地整治方案,以便更好地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保护

土地整治利用潜力分析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利用潜力分析研究报告

1 前言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活动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包括农用地整理、宜耕未利用地开发、土地复垦、建设用地整治等内容。 土地整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调整土地利用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二是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三是促进耕地保护与建设,有效补充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是推进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五是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把土地整治潜力定义为: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及某种既定用途下,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土地资源在提高利用率与产出率的基础上,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其内涵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土地整治潜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而言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土地整理潜力的高低及其衡量标准都有较大差异。(2)土地整治潜力是土地资源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实际潜力,是土地资源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用途的一种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在当前各种限制因素的制约下,没有在利用过程中得以体现。(3)土地整治潜力只有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才可获得体现,这种手段一般是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的各种措施。只有在这些措施的调控下,土地资源的这种内在潜力才可获得释放。 土地整治潜力类型包括农用地整治潜力、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土地复垦潜力和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农用地整治潜力是指通过综合整治,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以及调整产权关系等手段,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态

土地整理潜力研究

土地整理潜力研究 1 背景 土地整理是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土地,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尽管现代意义的土地整理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速。当前,我国以农用地为主要对象的土地整理是基于人多地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总量锐减的特殊背景而展开的。因此,开展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目前,国家投资土地整理是以项目运作方式来实施的,而这些项目又必须符合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因此,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划定土地开发整理区、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重点)工程、选择项目时,除了符合项目管理的规定外,必须遵循效率原则,即优先选择土地整理潜力比较大的区域、项目。因此,对土地整理潜力进行研究是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充分发挥土地整理资金效用,提高土地整理的整体效益,的基础和前提。 2 土地整理潜力的涵义与特征 2.1 土地整理的基本概念 土地整理是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的统称。针对我国开展土地整理的特殊背景,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取工程、生物等技术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投入利

用与经营的活动。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复垦是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和自然灾害等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2.2 土地整理潜力的涵义 从土地整理的基本概念可以看出,土地整理三种类型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开发整理的对象所处的利用状态不同,其共同目的都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可利用土地的空间,降低土地利用成本。因此,土地整理潜力可以界定为: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针对一定区域范围内某种特定的土地用途,通过采取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所能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降低土地利用成本的程度。 2.3 土地整理潜力的基本特征 2.3.1 针对性 土地整理潜力总是针对某一确定的土地用途而言的,离开了潜力的对象,就无从谈潜力。 2.3.2 地域性

土地整理概论(综合整理版)

1.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2.土地整理潜力:通过实施整理各项措施可以挖潜的土地数量、提高生产能力及降低的生产成本等潜力的总和。 3.新增耕地(率):指新增加的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新增耕地面积所占项目建设规模的比率。 4.水资源平衡分析:综合考虑项目区内水资源的供应能力和需求状况,分析项目区水资源的余缺情况,合理协调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以寻求水土资源的平衡。 5.灌溉标准:播种前和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上的总灌水量,即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6.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7 灌溉保证率: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供水年数的百分数表示。 8.排水标准:一般是用发生某一频率(或重现期)而不受灾的暴雨雨量和降雨历时来表示 9.排涝模数:指单位面积上的最大排水流量,包括排涝流量和排渍流量。 10.土地权属调整: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及在其上设定的他项权利调整。 11.容泄区:用于承纳和排泄排水系统来水的河流、湖泊及天然低洼区 12.标准田块:即由田间灌排渠系、道路、林带等固定工程设施所围成的地块,是进行田间耕作、管理与

建设的最基本单位。 13.可行性研究:是指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分析、技术分析、财务分析和国民经济分析,对各种投 资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进行的综合评价。 14.土地复垦::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而废弃的土地,采取一定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 15.土地开发:指对未利用过但具有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采取工程或其他措施,对荒山、荒地、 荒水和荒滩等改造为可供利用的土地。 16.项目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已经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 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 1.简述土地平整工程设计中的土方计算方法及原理; (1)方格网法:适用条件:地形平缓或台塬区,平面形状方正,计算精度较高。具体步骤:①划分方格,②计算各桩点设计高程,③计算零点位置,④计算土方工程量。 (2)横断面法:适用条件:地形起伏较大,或挖填深度较大又不规则的地区。具体步骤:①确定桩点② 计算田面平均高程,③挖填方计算,④计算土方工程量。 (3)散点法(施工测量应用较多)适用条件:地形有起伏,但变化均匀,不太复杂的地形。主要用于施工测量。具体步骤:①划分横断面(10~20m一个截面),②绘制横断面③计算每个断面的挖方或填方,④汇总土方量。 (4)其它方法:①调查法;②实物工程量法;③水库积分法。

川北低山丘陵地区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分析及效益评价——以南充市为例

川北低山丘陵地区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分析及效益评价——以南充市为例 作者:黄薇霖毛健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3年第6期 黄薇霖1 毛健2 南充市地处川北低山丘陵地区,土地分割零散且田坎面积较大。通过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有利于实现南充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在土地整理潜力中,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占了很大的比重。本文利用南充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数据,结合坡度分级和田坎系数测算了南充市的农用 地整理数量潜力,并且对预期的整理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 专项规划提供参考。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改造。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我国人 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加剧,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土地整理 工作对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维持土地生态系统 平衡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农用地整理,二是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农用 地整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挖掘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另一部分是挖掘农用地整理质量 潜力。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的来源(在不改变农用地利用结构的情况下)只能是田坎,田坎整 理主要通过降低田坎系数来增加耕地数量;农用地整理的质量潜力就是通过生物、工程等措施 改善耕地质量,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由于南充市地处川北低山丘陵地带,农用地分割零散、 田坎面积大的问题较为突出,对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的挖掘理应成为南充市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本文试图以南充市为例,探讨川北低山丘陵地区的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及整理效益,以期 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提供参考。 一、研究区域概况与主要方法 (一)研究区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南充市位于川北低山丘陵地区,处嘉陵江中游,东邻达川市,南界广安市,西与绵阳市、遂宁市接壤,北与广元市相邻,东北与巴中相连。地处东经1 0 5 ° 2 6 ′ 1 5 ″ ~ 1 0 7 ° 0 0 ′ 0 0 ″ ,北纬30°27′30″~31°52′30″,东西跨度143公里,南北跨度165公里,幅员面积12482.05平方公里。南充市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并且水资源储量丰富,地势西北略高,东南较低,地层水平。 (二)研究区土地利用特点与结构 南充市所处的川北低山丘陵地区,其土壤常以水稻土和潮土为主,适宜种植水稻与其他农 作物。土地利用中普遍存的问题有:土地利用率较,人均耕地占有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中低产田数量大,田块面积较小、形状破碎,田坎占地比重大,田块随地势变化大。 根据南充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数据,南充市土地总面积达1248205.06 hm2。耕地面 积为532537.90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2.66%;园地面积为56233.20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4.51%;林地面积为374362.24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9.99%;草地面积为6130.02,占土地总 面积的0.49%;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97722.52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83%;交通运输用

山区耕地整理潜力分析与评价

山区耕地整理潜力分析与评价 农业是中华民族的立命之本,土地也无可替代地成为支撑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元素。因此,保有一定数量和相当质量的耕地,不仅有保护生命线的意义,还有保护生态,优化环境,促进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使命。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占用一定的耕地搞建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怎样才能守住耕地红线?怎样在确保耕地数量动态平衡的情况下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践已经证明,土地整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是一项结合了现代科学管理思想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工程。 标签:耕地整理;潜力;效益 1、西吉县耕地整理的背景与条件 1.1西吉县土地利用现状 西吉县土地总面积4694995.5亩,其中耕地1743405.2畝,占土地总面积的37.2%;园地1107.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3%;林地1377411.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9.4%;牧草地746666.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9%;其它农用地259801.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6%;建设用地178144.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8%;未利用地388458.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9%。依据西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1743350.9亩。但随着我县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公路、住宅、水利设施等建设用地还将占用大量耕地。从我县后备土地资源看,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几乎没有可垦价值。如何才能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县晌应党的号召,顺应潮流,高举耕地整理大旗,向整理要耕地,向整理要效益。 1.2西吉县耕地整理现实条件 按照西吉县农业区划,将西吉县划分为葫芦河川道区、黄土丘陵区和土石山区三个区域。 葫芦河川道区土地总面积236877亩,耕地面积占70%,分布在葫芦河两岸,田面平整,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但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都很低。原因在于,一是川旱地没有灌溉设施,已有的水浇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二是田间存在一定规模的闲散地,沟、路、埂分布杂乱,土地利用率低;三是耕作地块小,形状不规则,沟、渠、路不协调,影响机械化耕作。实施耕地整理,合理布局田、路、渠、林,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配套渠系,实施旱改水,提高耕地质量大有潜力可挖。 黄土丘陵区土地总面积3936679.0亩,耕地面积占40%,主要分布在梁、卯的腰部坡面上,黑垆土层较厚,光照充足。但土壤干燥,坡面支离破碎,田面坡度大,保水保墒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这些地区解决田面坡度是关键。实施土

土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

1 数量潜力测算 按照前述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的测算方法,统计并分析全区历年已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计算得到项耕系数、可整理建设规模、待整理建设规模和农用地整理出地率,再进行测算,得到全区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农用地整理的出地率一般为3.00%-5.00%,而统计出的已实施项目的出地率偏高,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合理性和提高农用地整理的可行性,确定平原地区农用地整理出地率为3.00%,丘陵山区出地率为5.00%。 测算公式如下: i i i i P M N δ=-*() (公 式1) 其中:i M =i S /i β; (公 式2) i i i S W *α=; (公式3) i i i L /N β=; (公式4) 式中:i P ---i 镇的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 i M ---i 镇可整理建设规模; i N ---i 镇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 i S ---i 镇可整理耕地面积; i W ---i 镇基期年耕地面积;

i L ---i 镇已实施项目区内的耕地面积; i α---i 镇耕地连片系数; i β---i 镇项耕系数; i δ---i 镇出地率; 2 质量潜力测算 质量潜力以产能提高潜力来表达,主要方法是根据各测算单位的产能提高状况确定。以镇(街道)区域为基本测算单位,以全区内待整理耕地的综合产能代表农用地整理质量潜力。假定全区整理前耕地为该县因素指标区二级区的农用地平均等别,整理后耕地达到该乡镇所在的二级区的农用地分等最高等别,原有耕地部分质量提高潜力为全区内待整理耕地质量由平均等别升到最高等别所增加的产量;新增耕地部分的质量潜力为全区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乘以农用地平均等所对应的标准量单产。 质量潜力测算公式如下: ()()15i i i i Q M N P K γ=-*+** (公式5) 式中:i Q 是i 县通过耕地整理产生的质量潜力,单位为 公斤; i M ---i 县可整理建设规模,单位为公顷; i N ---i 县已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区总规模,单位 为公顷; γ---i 县耕地提高的等别指数,为该县所在因素 指标区的二级区的农用地等指数最大值与平均值之间的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围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展开研究,通过对概念、现状、影响、潜力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探讨,深入分析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影响和作用。在潜力分 析部分,提出了一些潜力分析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推动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结论部分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关于城乡建 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建设用地 整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乡发展、潜力分析、案例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政策、农村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城 市化、农村改革、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城乡统筹。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减与乡村建设用地 整理挂钩在一起,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的平衡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进 程的加快,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成为当前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重要 课题。在城市迅速扩张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建设用地,

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农村用地 规划不够科学,土地利用率偏低,土地承载能力不足,导致土地浪费 严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对于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提高土 地利用效率、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分析,探讨对农村建设 用地整理的影响,为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 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的影响,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和整理农村建设用地资源,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促进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目的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深入了解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概念和实施情况,探讨其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意义和作用;分析当前农村建设用地整 理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农 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实际影响,包括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资源配置 效率的提升和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通过潜力分析和案例分析,提出 相关建议和政策措施,为更好地推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和指导。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旨在为实现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可持续 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耕地整理评价相关指标计算方法

耕地整理评价和相关计算方法 新增耕地率计算方法 耕地定义:根据《土地分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5号)对耕地的定义,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数码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已复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小于1.0米,北方宽小于2.0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新增耕地定义:指新增加的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另外根据《土地分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55号)规定,新增耕地面积除新增耕地外,还包括新增可转为耕地的园地、人工草地、养殖水面等。 新增耕地率指:新增耕地面积所占项目建设规模的比率。 新增耕地计算 新增耕地率=新增耕地面积÷项目规模(建设规模) 土地整理净增耕地面积可依据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Mz=(1-R2)×(M1-M2)+(R1-R2)×M 式中: Mz----整理后净增耕地面积; M----待整理农地区的原耕地面积; R1----整理前的待整理农地区田埂系数(南方宽<1.0米,北方宽<2.0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R2----整理后的田埂系数(视当地实际情况和整理区类型确定); M1----待整理农地区非耕地地类的面积(含沟渠、道路、园地、林地和夹荒地等); M2----待整理农地区整理后必须保留的非耕地地类面积(含沟渠、道路、园地和林地等); 上面的公式表明,土地整理净增耕地来源有两个途经:一是对整 理前的耕地而言,通过降低田埂系数增加一部分耕地;二是通过减少非耕地地类面积增加一部分耕地。 例题:某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前耕地面积M=500公顷,非耕 地地类面积(指耕地内的沟渠、道路、园地、林地和夹荒地、居民点等)M1=150公顷,整理前田埂系数(南方宽<1.0米,北方宽<2.0米的沟、渠、路和田埂)R1=10%。整理后田埂系数R2=5%,整理后必须保留的非耕地地类面积(含沟渠、道路、园地、林地等)M2=50公顷,则该项目净增耕地面积Mz=? Mz=(1-R2)×(M1-M2)+(R1-R2)×M =(1-5%)×(150-50)+(10%-5%)×500 =120(公顷) 土地整理中的资源条件和效益分析例——以承德县三沟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摘要::资源条件分析是进行土地整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摸清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资源状况,才能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合理的协调统一和效益的最大化。本文根据承德县三沟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资源现有状况,在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四川盆地丘区耕地潜力分析——以盐亭县富驿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四川盆地丘区耕地潜力分析——以盐亭县富驿镇土地整理项 目为例 温作成 【摘要】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综合运用典型田块调查法和室内标准田块设计法,对盐亭县富驿镇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及耕地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盐亭县富驿镇土地利用结构以农用地为主,占总土地面积的89.91%.其中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其面积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40.48%和36.16%.②耕地整理来源类型包括灌溉水田、旱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田坎、农田水利用地等,其中以旱地为主,占整理面积的55.97%.③研究区土地整理潜力新增加耕地99.74hm2.其中,旱地新增耕地面积80.19hm2,灌溉水田新增耕地面积19.55hm2,耕地整理潜力等级属Ⅰ级. 【期刊名称】《四川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7(000)011 【总页数】4页(P28-31) 【关键词】盆地丘区;耕地潜力;土地整理 【作者】温作成 【作者单位】四川省大竹县土地整理中心,四川大竹635199 【正文语种】中文 我国国土面积虽然位居世界第三,但是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少,且在不断减少。我国以山地丘陵为主,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3,因此,增加山地丘陵区有效耕地面积,提升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对于缓解我国耕地不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土地

开发整理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能够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它也关系到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1]。目前,关于土地整理潜力分析报道较多[2-5],如,杨尽等[6]对川西地区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进行了研究;靳国强等[7]对汾阳市农村居民点土 地整理潜力评价的分析。本文选择盐亭县富驿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运用土地潜力评价方法,对该地区耕地潜力研究做出系统的探讨,并提出了对该地耕地整理的对策,以期为该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1.1 自然条件 盐亭县富驿镇位于盐亭县城偏东北,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降雨量多,秋季绵雨和低温连阴雨常年出现,洪涝主要发生在7~9月,干旱等自然灾害也较为频发;境内地质、地貌、气候、生物等成土条件复杂多样,土壤类型繁多,宜种性广,有利于农、林、牧等各业的综合发展,为土地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北东一南西向条形山脊构成全县低山丘陵地貌的骨架。大致以唐巴公路为界,分为北部低山窄谷和南部中深丘宽谷,以及梓江沿岸平坝河谷3种地貌类型。除沿江河谷有平坝断续分布外,其余均系峰 谷相间的高中丘河谷地貌。高丘窄谷地貌出露地层为白垩系,砂泥岩互层,岩层多向北20°和南50°西方向微微倾斜。山脊多呈垄岗状南北向延伸,谷坡多发育有长100m左右宽窄不等带状延伸的3~4级剥蚀台地,坡度较大,15°~25°以上坡耕地较多,且同级台地海拔大体相等,丘高坡陡,谷底狭窄,多为稻田;土壤类型属紫色土类石灰性紫色土亚类黄红紫泥土属,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是石灰性紫色母岩。土壤中碳酸钙含量4%~9%,阳离子代换量6~15meg/100g干土。土壤质地为 中壤至重壤偏粘,以重壤为主。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整理复垦开发潜力研究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整理复垦开发潜力研究 摘要:针对土地利用现状及整理复垦开发潜力,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开发 利用建议,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从土地利用现状来说,土地资源有限,可利用 资源不断减少,同时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阻碍着持续发展。基于此,要加以优 化和改进,充分挖掘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释放更多的土地资源。现结合具体 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整理复垦开发潜力;土地资源 引言 我们中华民族在过去的五千多年发展史中取得了无数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土地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人类的早期阶段,土地资源异常的 丰富,并且对土地的利用和开采也毫无节制。致使发展到现代,世界上有大约70亿人口,人口的增多导致人均土地资源份额不断减少,面临这样不合理的趋势, 我们必须重视起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本文通过长期的研究论证,参考相 关的一系列研究,针对当前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本文能为我 国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1科学构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统的重要性 为了保证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做好土地整治实施管理工作显得至 关重要。通过科学构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统,能够帮助相关工作 人员更加全面的了解土地资源整治管理情况,减少国土资源的浪费。由于土地整 理复垦开发项目的实施与国家经济联系联系比较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 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统构建难度,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该地区的农业生 产情况,适当加大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远程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土地整理 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效果,减少监管资金的浪费。除此之外,通过科学构建土 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统,能够更好的提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效率,减 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对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中的相关工作人员来讲,在实际 工作当中,要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对原有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 统进行合理的改进,在保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之上,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2目前土地利用状况和加强土地管理的意义 时代发展和经济的壮大的基础都是土地资源,离开了土地将无从谈起。虽然 我国早已将保护耕地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同时国家也已经出台和制定了很多的 加强土地管理的最严格的政策、制度和方法,但土地流失目前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仍然存在耕地的非法占用占用和农业土地用于商业建设的问题。政府部门批 准的农用地指标不足以满足当地建设的发展和需要。而未经批准的租赁,建设征 用和非法的占用现象屡禁不止,耕地需求与补充的平衡得不到改善。现在这个时代,工业的发展非常迅猛,城市建设的推进和城乡一体化的实施与土地密切相关。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土地的供需矛盾,保持社会的正常发展和进步,严格管理土地。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土地资源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如果,不控制好土地的利用,不消除土地的浪费现象, 那么可用土地面积将不断缩小,会使我们的生活面临严峻的威胁。为了更好地实 现持续发展,所有人都应该注重土地的保护和管理,为了未来的发展,为了人类

试析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试析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利用过度,我国耕地面 积逐渐减少的背景之下,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一项为补充我国减少的耕地 面积的重要措施,文本着重对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 问题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对策,希望能够在土地开发方面取得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问题;策略 当前,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整体的经济水平也在不 断提升当中。在土地开发与整理工作方面,虽然也取得一定建树,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之中仍 存在许多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便成为本文谈论的重点。 1.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问题 1.1规划设计频繁更改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规划设计非常重要,能够根据环境因素、施工条件 和其他的影响因素,对项目进行调整和修改。虽规划设计好处颇多,但频繁整改,只会从中 滋生一些问题。第一,有关部门的干预,为追求工期。维护部门形象,规划设计频繁更改, 忽略客观规律;第二,部门协调性,因土地整改具有工期长的特点,施工中若遇到突发情况,原本的规划设计无奈之下只好将其更改,部门批准后,再次进行规划设计,但是在获得批准 之前,便已经对原有的规划设计进行过修改[1]。 1.2施工质量有待提升 土地整理项目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健康发展,在项目施工阶段,在保证土地整理的数量外,质量也需要进行保证,但是在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施工质量还需上一个台阶,而质量问题主要是以下两点原因造成的:第一, 相关部门工作落实不到位,在项目进行之前,虽有质量管理合同的制约,但是在实际施工的 过程中,相关部门并有依据合同的要求进行施工,合同上的相关条文形同虚设;第二,缺少 专业化的施工团队,施工队伍的建设,是保证质量的前提。在土地整理工程中,施工队伍会 依据竞价进行选择,所以,便无法正确了解施工质量,而经验与技术双重稀缺的施工队伍, 其工程质量更是难以保证。 1.3重视前期,不重视后期 科学的、规范的项目运营,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流程,此流程需要将创建项目、项目的 分析、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验收等等几个阶段囊括其中。在我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运营过 程之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其建设管理,并且在前期评价方面也给予一定重视,但是在项 目完成之后,关于项目的运营管理和后期的评价制度相对较少,以至于造成后续管理没有达 到要求,此时,若政府不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会使土地面临抛荒的局面。 1.4市场环境、资金问题 土地开发整理其本身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且耗时长。根据这个特点出发,便决定了 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资金支持也是保障工作进展顺利的关键。在我国土地 开发整理项目中,主要是以政府为主要投资手段,然而政府的财力,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 动用的资金完全不成正比[2]。 2.土地开发整理的具体措施 2.1把握工作原则 2.1.1坚持耕地占补平衡 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基础之上,提升粮食的生产能力, 并对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保证在建设的过程之中所占用的耕地与占补之间达到平衡,将生态 退耕的土地面积忽略不计的情况之下,依然能够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2.1.2坚持集约挖潜原则 节约集约合理利用土地,应挖掘一些已经闲置以及低效利用的土地潜力,并对一些在生 产过程中造成破坏的土地进行田地、水资源、道路、树林、村镇等方面的综合整治,以提升 土地的利用率。

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的统计分析方法

土地利用构造合理性的统计分析方法 1.技术道路与方法根据分析和评价要求,充分利用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根底数据,有目的的进展空间统计、汇总和分析,发现土地利用现状的数量、构造、强度等的空间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开展潜力分析和评价提供定性、定量的根底和根据。 综合土地利用现状和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经济、人口、环境等数据,考虑经济容积率、城市规划强迫因子和规划调整等因素,从构造的合理性考虑空间和数量构造的调整,从强度的合理性考虑纵向潜力的拓展,从未利用土地和城市规划要求考虑横向潜力拓展,进而得出土地的综合潜力。 2.工作内容根据调查工作的要求,选取城镇范围内的区域作为调查的工作区,区域内人口密集程度、经济开展状况、城市改造、建立频繁度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和研究意义。 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利用现状与构造合理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总体情况和用地构成情况的分析、分类人均指标比拟分析、中心区土地利用构造比拟分析、土地利用空间构造比拟分析,在此根底上提出构造调整方向。

土地利用现状与构造合理性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人手: 从总体土地利用情况、分行政区和综合区土地利用情况、用地构造等方面分析市区土地利用状况;从经济开展、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建立、政策与规划控制、产业构造调整、居民的生活需求等方面阐述市区用地扩展过程和土地利用 集约度演变;从土地利用的数量构造、空间构造分析市区土地利用构造特征和存在问题,指出土地利用构造优化和调整方向,并给出详细的措施;根据土地利用的总体状况、分类与分区评价、聚类分析结果、人口密度等方面因素,从平均建筑密度和平均建筑容积率两方面分析和评价市区土地利 用强度。 4.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土地利用潜力按土地利用程度和挖潜改造方向,可将城市土地分为:无容量土地(主要包括水面、绿化、道路、广场)、容量完全损失土地(现状为建立用地,规划为水面、绿化、道路、广场)、未利用的土地(未建立用地,包括耕地、闲置地等空地,规划为建立用地,是横向挖潜改造的重点)、低度利用的土地(利用不充分的土地,用地性质不符合;乙规划要求,现状容积率低于经济容积率,是纵向挖潜改造的主要对象)、合理利用的土地(符合规划要求,土地利用率高,已充分发挥用地潜力,是城市土地利用的方向,不属于挖潜改造的主要对象)、过度利用的

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

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 摘要: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质量管理是国家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政 府部门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理念,加强对土地 资源的规划利用工作,注重对耕地质量的管理保护,而不是盲目扩大土地开发面积。政府部门要建立起完善的土地质量管理机制和验收评估机制,强化生态景观 建设,这样才能提升耕地质量,推动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管理;分析 1土地开发整理和耕地质量的内涵 土地开发主要是利用技术手段将当前如荒山、荒地和滩涂等未被开发的土地 进行开发。分析土地开发概念时,根据土地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如开发的土 地用途是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以及未被利用过的土地等。从土地开发角度考虑问题,我们能看到土地开发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内涵,第一,开发所有未曾被利用过 的土地;第二,整理已经利用过的土地,让土地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另外,土 地整体实施开发期间,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要在一定范围内严格执行,通过因地 制宜的调整,使土地的结构得到优化,系统得以完善。 耕地是指用于种植的土地,耕地质量主要是对相关生产条件如土地综合水平,生产水平和耕地的环境等进行综合利用,从而评估土地肥力。从耕地质量的角度 考虑问题,土地开发整理主要是用于调整耕地环境和耕地限制因素,以形成良好 的土地利用状况。 2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人口不断增加,为确保粮食安全,现有耕地数量不能再减少;另一方面, 为保证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需要,要占用部分耕地,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开 发又受到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和生态环境问题等的限制,潜力非常有限。

土地资源复垦潜力调查与评价研究

土地资源复垦潜力调查与评价研究 摘要:通过对秀山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根据土地复垦原则,建立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对农村居民点、废弃工矿点进行复垦,得出土地利用潜力等级。为编制土地复垦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收稿日期: 其分析成果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土地开发复垦专项规划目标的确定、重点区域及重点项目的定点定位,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土地开发复垦专项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1]。本文从秀山县土地复垦开发的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土地复垦开发的潜力,以及进行,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探索新增加耕地的方法和对策。 1、秀山县土地利用结构现状 据秀山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和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秀山县的土地总面积为245337.48公顷,2010年末全县农用地总面积224682.2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1.23%;建设用地11808.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1%,;未利用地9715.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6%。 2、秀山县土地复垦资源调查 土地复垦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条件下,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及其自然灾害等破坏造成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 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复垦潜力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和各种污染、自然灾害等造成破坏的、废弃的土地,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利用和经营,可以增加的有效耕地和其它用地面积[2]。 根据土地复垦内涵,结合秀山县复垦资源现状,经研究确定:秀山县土地复垦对象包括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交通用地;土地复垦潜力来源于地灾搬迁避让、高山移民、生态移民、村庄整治等原因引发的农村居民点复垦,废弃采矿用地复垦,废弃交通用地复垦三部分。 (1) 2010年末,全县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1913.97 hm2,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7855.26 hm2,占65.93%。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要特点为:第一,人均、户均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大,平均每户占地555.64 m2,人均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为145.66 m2,大于《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中的120 m2;第二,零星散落分布户数多,约有93.87 hm2,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1.2%;第三,地灾隐患处户数多,共有5293间房屋处于地灾地段,面积达101.20 hm2;第四,高海拔、交通不便区信息闭塞区域居民多;第五,农村闲置房屋多,孝溪乡上囤村抽样调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一、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简述 1、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方法简述 我市第一轮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是针对特定用途对土地资源性状进行评估,从而分析土 地对农、林、牧等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首先在分析我市土地资源特点和土壤类型的基础上, 以土地资源状况、土壤类型、农林牧生产的地域差异性、未来发展方向为依据,在综合考虑 影响土地资源质量和开发利用方向诸多因素的基础上,选定了对土地资源起限制作用的6个 主导因素:坡度、土层厚度、土壤侵蚀方式和侵蚀程度、土壤质地、土壤肥力、水源及灌溉 条件。并对6个限制因素与土地资源等级关系逐个提出评价标准或定量指标,详见表4-1。 表4-1 龙岩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限制因素及评价指标 ┏━━┯━━━━━┯━━━━━━━━┯━━━━━━━━┯━━━━━━━━┯━━ ━━┯━━━━━━━━┓ ┃等级│坡度(°)│土层厚度 (厘米)│ 侵蚀方式及程度│ 土壤质地│土壤肥 力│ 水源与灌溉条件┃ ┠──┼─────┼────────┼────────┼────────┼────┼────────┨ ┃ 1 │ < 6 │ > 100 │ 轻度面蚀纹沟│ 粘壤质砂壤质│ 较高 │ 较充足或有保证┃ ┃ 2 │ 6-15 │ 80-100 │ 中度面蚀纹沟│ 偏粘偏砂│ 中等 │ 一般┃ ┃ 3 │ 15-25 │ 40--80 │ 轻强面蚀切沟│ 重粘质或砂性大│ 较低 │ 不足┃ ┃ 4 │ 25-35 │ 20--40 │ 强度面蚀冲沟│ 含砂 20--30%│ 低 │ 缺少┃ ┃ 5 │ >35 │ 10--20 │极强面蚀大量冲沟│ 含砂 30--50%│ │ ┃ ┃ 6 │ │ < 10 │ │ 含砂 50--60%│ │ ┃ ┃│ │ 零星土斑│ │ 含砂 60--75%│ │ ┃ ┃│ │ 基本无土│ │ 基岩、砾石│ │ ┃ ┗━━┷━━━━━┷━━━━━━━━┷━━━━━━━━┷━━━━━━━━┷━━ ━━┷━━━━━━━━┛ 以本市土地类型单位作为土 地资源评价单元,在确定每个土地评价单元6个主导因素具体数值的基础上,将其与土地利 用的要求相比较,然后评定该土地单元对指定的土地用途适宜程度或适宜等级。 2、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及各等级土地资源面积如表4-2所示: 表4-2 龙岩市各等级土地资源面积统计表 ┏━━━┯━━━━━┯━━━━┯━━━━━━┯━━━━━┯━━━━━┯━━━━ ━┯━━━━━┯━━━━━┯━━━━━┓ ┃│ 合计│占土地总│ │ │ │ │ │ │ ┃ ┃代号│ │ │ 新罗│ 长汀│ 永定│ 上杭 │ 武平│ 漳平│ 连城┃ ┃│ ( 公顷)│面积(%)│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