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一、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简述

1、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方法简述

我市第一轮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是针对特定用途对土地资源性状进行评估,从而分析土

地对农、林、牧等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首先在分析我市土地资源特点和土壤类型的基础上,

以土地资源状况、土壤类型、农林牧生产的地域差异性、未来发展方向为依据,在综合考虑

影响土地资源质量和开发利用方向诸多因素的基础上,选定了对土地资源起限制作用的6个

主导因素:坡度、土层厚度、土壤侵蚀方式和侵蚀程度、土壤质地、土壤肥力、水源及灌溉

条件。并对6个限制因素与土地资源等级关系逐个提出评价标准或定量指标,详见表4-1。

表4-1 龙岩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限制因素及评价指标

┏━━┯━━━━━┯━━━━━━━━┯━━━━━━━━┯━━━━━━━━┯━━

━━┯━━━━━━━━┓

┃等级│坡度(°)│土层厚度 (厘米)│ 侵蚀方式及程度│ 土壤质地│土壤肥

力│ 水源与灌溉条件┃

┠──┼─────┼────────┼────────┼────────┼────┼────────┨

┃ 1 │ < 6 │ > 100 │ 轻度面蚀纹沟│ 粘壤质砂壤质│ 较高

│ 较充足或有保证┃

┃ 2 │ 6-15 │ 80-100 │ 中度面蚀纹沟│ 偏粘偏砂│ 中等

│ 一般┃

┃ 3 │ 15-25 │ 40--80 │ 轻强面蚀切沟│ 重粘质或砂性大│ 较低

│ 不足┃

┃ 4 │ 25-35 │ 20--40 │ 强度面蚀冲沟│ 含砂 20--30%│ 低

│ 缺少┃

┃ 5 │ >35 │ 10--20 │极强面蚀大量冲沟│ 含砂 30--50%│ │ ┃

┃ 6 │ │ < 10 │ │ 含砂 50--60%│ │ ┃

┃│ │ 零星土斑│ │ 含砂 60--75%│ │ ┃

┃│ │ 基本无土│ │ 基岩、砾石│ │ ┃

┗━━┷━━━━━┷━━━━━━━━┷━━━━━━━━┷━━━━━━━━┷━━

━━┷━━━━━━━━┛

以本市土地类型单位作为土

地资源评价单元,在确定每个土地评价单元6个主导因素具体数值的基础上,将其与土地利

用的要求相比较,然后评定该土地单元对指定的土地用途适宜程度或适宜等级。

2、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及各等级土地资源面积如表4-2所示:

表4-2 龙岩市各等级土地资源面积统计表

┏━━━┯━━━━━┯━━━━┯━━━━━━┯━━━━━┯━━━━━┯━━━━

━┯━━━━━┯━━━━━┯━━━━━┓

┃│ 合计│占土地总│ │ │ │ │ │ │ ┃

┃代号│ │ │ 新罗│ 长汀│ 永定│ 上杭

│ 武平│ 漳平│ 连城┃

┃│ ( 公顷)│面积(%)│ │ │ │ │ │ │ ┃

───┼─────┼────┼──────┼─────┼─────┼─────┼─────┼─────┼─────┨

┃S1 │ 83848.48│ 4.40 │ 8932.40 │ 18431.28│ 10998.73│ 13306.53│ 13861.87│ 5982.80│ 12334.87┃

┃S2 │ 49386.17│ 2.59 │ 3003.29 │ 5707.00│ 8653.73│ 10813.94│ 10301.49│ 6135.32│ 4762.40┃

┃S3 │ 22685.78│ 1.19 │ 5554.31 │ 2510.77│ 4293.05│ 3345.24│ 2607.39│ 1913.93│ 2434.09┃

┃H1 │ 4710.99│ 0.25 │ 614.77 │ 1206.61│ 699.61│ 845.88│ 325.94│ 280.23│ 737.95┃

┃H2 │ 5812.57│ 0.31 │ 375.59 │ 846.67│ 1146.50│ 1292.07│ 1233.31│ 493.25│ 425.18┃

┃H3G1 │ 6969.18│ 0.37 │ 925.25 │ 1586.93│ 1035.27│ 1168.37│ 1339.46│ 592.93│ 320.97┃

┃G2 │ 12519.49│ 0.66 │ 3935.75 │ 1410.66│ 1182.74│ 1124.45│ 439.71│ 2849.11│ 1649.07┃

┃G3L1 │1247521.9 │ 65.52 │ 183601.77 │ 191949.06│ 139929.13│ 176502.27│ 190405.16│ 184317.00│ 180817.51┃

┃L2 │ 149649.30│ 7.86 │ 17133.05 │ 28903.57│ 15247.24│ 24911.77│ 8676.75│ 27546.05│ 27131.07┃

┃L3M1 │ 106087.48│ 5.54 │ 10888.78 │ 32274.57│ 8982.91│ 17656.45│ 11327.19│ 17855.07│ 7102.51┃

┃L3M2 │ 10821.06│ 0.57 │ 1826.71 │ 366.09│ 3012.21│ 1036.09│ 133.64│ 2352.45│ 2093.87┃

┃L3M3 │ 81728.62│ 4.29 │ 12186.95 │ 7529.39│ 12503.55│ 15604.26 │ 7072.74│ 23207.17│ 3624.56┃

┗━━━━━━━━━┷━━━━┷━━━━━━┷━━━━━┷━━━━━┷━━━━━┷━━━━━┷━━━━━┷━━━━━┛

S1── 宜水田一等地S2── 宜水田二等地S 3── 宜水田三等地

H1── 宜旱地一等地H2──宜旱地二等地H3G1── 宜旱地三等宜果一等地

G2── 宜果二等地G3L1── 宜果三等宜林一等地L2──宜林二等地

L3M1──宜林三等宜牧一等地L3M2──宜林三等宜牧二等地L3M3──宜林三等宜牧三等地(二)土地利用潜力

1、后备土地资源潜力

后备土地资源指目前尚未被开发利用,当前一段时期内,在现有科学技术、经济条件、生产方式下能被开发利用的土地。根据我市1996年土地资源变更调查结果,我市目前的后备土地资源主要是荒草地,其面积为60269.7公顷,根据上一轮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历年来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及建设用地占地情况,与各部门、各县(市、区)提供的资料,可测算出我市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及其数量,具体情况详见表4-3。

表4--3 龙岩市后备土地资源潜力统计表

单位:公顷

┏━━┯━━━┯━━━━━┯━━━━━┯━━━━━┓

┃范围│宜耕地│ 宜园地│ 宜林地│ 宜牧地┃

┠──┼───┼─────┼─────┼─────┨

┃全市│ 5415 │ 17126 │ 28608 │ 6255.67 ┃

┠──┼───┼─────┼─────┼─────┨

┃新罗│ 650 │ 2700 │ 5291 │ 1666.67 ┃

┠──┼───┼─────┼─────┼─────┨

┃长汀│ 741 │ 3028 │ 3471 │ ┃

┠──┼───┼─────┼─────┼─────┨

┃永定│ 1267 │ 3192 │ 3500 │ 1353┃

┠──┼───┼─────┼─────┼─────┨

┃上杭│ 935 │ 3232 │ 3762 │ ┃

┠──┼───┼─────┼─────┼─────┨

┃武平│ 1246 │ 1588 │ 1436 │ 1100 ┃

┠──┼───┼─────┼─────┼─────┨

┃漳平│ 300 │ 3180 │ 9792 │ 1905 ┃

┠──┼───┼─────┼─────┼─────┨

┃连城│ 276 │ 206 │ 1356 │ 201 ┃

┗━━┷━━━┷━━━━━┷━━━━━┷━━━━━┛

2、再开发土地资源潜力

(1)、农地整理潜力

1996年全市有耕地 163656.87 公顷,其中0°-2° 的占22%,36004.5万公顷;2°-6°的占29.9%,48933.4公顷;6°-15°的占32.3%,52861.17公顷;15°-25°的占11. 8% ,19311.51公顷;25°以上的占4.0%,6546.27公顷。坡度较小的耕地通过土地整理可以增加耕地面积,而且坡度越小,整理难度越小,整理效率越高,目前我市农地整理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近期内将以0°-6°的耕地整理为重点。全市共有坡度在0°-6°的耕地84937.9公顷,按其 50%进行整理,根据调查通过农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比例约为 6 %,按此计算通过农地整理全市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2548公顷。

(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目前全市农村居民点占地23604.85公顷,人均占地110.6平方米/人,用地标准偏高,且大多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不合理,功能混乱,杂乱无章,环境较差,影响农民日常的生活质量和奔小康进程,根据我市提出的“百镇千村”计划,近期内将对全市共一百个镇一千个村的农村居民点进行改造、整理。按照比例推算,将对55%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据调查,农村居民占整理中,约有10%左右的土地可复垦为耕地。按此推算,到2010年我市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增加耕地1300公顷。另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农村人口将逐步转化为城镇人口, 一些城镇周围的农村居民点将转化为城镇用地,根据有关部门资料,将有2375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变为城镇用地。

(3)、闲置地和荒弃地的利用潜力

根据1997年我市闲置地调查资料表明,到目前为止全市有闲置土地53.95公顷。这些闲置地经过合理调整土地用途,一部分通过投入资金可作为建设用地使用,另有13.8 公顷闲地可复垦为耕地。另据各县(市、区)提供资料统计,全市共有3469.3公顷荒弃地,可开发为耕地。

3、耕地资源潜力

(1)增加耕地有效面积的分析

根据前面所述,我市通过开发后备资源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5415 公顷,另外通过农地整理与复垦可增加耕地面积2548公顷,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增加耕地面积 1300公顷,对闲置地和荒废地复垦可增加耕地3483.1公顷。以上四项相加,我市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为12746.1公顷。

(2)、提高耕地生产力的潜力

①提高作物生产力的潜力

1996年,我市粮食播面单产为322公斤/亩,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公斤/亩,烤烟单产为100公斤/亩,比三明市平均水平低 9公斤/亩。相比之下的差距便是本市耕地生产力的

潜力差距之所在,粮食作物单产若能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烤烟单产若能达到三明市的水平,则粮、烟总产可分别增产2.2万吨和0.26万吨。

②提高复种指数的潜力

我市耕地复种指数从1949的142%提高到1996年的216%,上升了7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省同期的平均水平。全市耕地除冷、烂、锈、毒田2.12万公顷和地处海拔800米以上的

0.72万公顷耕地难以搞多熟制外,其余13.53 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3%),都有条件搞二熟、三熟制。另目前仍有占耕地一半以上的秋、冬闲田未利用。根据农业部门预测我市2000年耕地复种指数将达到240%,2010年将达到260 %,相当于耕地播种面积扩大7.2万公顷。

③改造中低产田潜力

根据农业部门调查统计,全市现有中低产田6.7万公顷,占水田面积的47%,以上杭、武平、连城面积较大。从中低产田类型来看,冷烂型中低产田1.53万公顷,占22.8%;沙漏型中低产田2.22万公顷,占33.2%;粘瘦型中低产田2.95万公顷,占44.0%。

1986-1995年全市完成中低产田改造面积5.28 万公顷,完成中低产田面积的44%。另据田块测产,改造后第一年,粮食亩产普遍增产100公斤以上,三年内亩增200公斤。到 2010年通过改善排灌系统、客土改良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将对 6.7万公顷的中低产田进行改造; 按中低产田改造后第一年可亩增100公斤,以后每年亩增50公斤计算,到2010年,全市累计可增加粮食30万吨。按现有粮价1600元/吨计算,可增产值48000万元

4、建设用地潜力

我市现有城市及建制镇用地3202.43公顷,但目前城镇用地大多存在着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不明确、建筑密度高、基础设施落后、容量小、交通不畅等诸多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对部分旧城区进行改造,以改善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预计到2010年,我市30%的旧城区将得到改造,按30%的比例计算增容人口,则以目前的城区通过旧城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城镇的居住、工作、交通、游憩条件,还可以提高城镇的人口容量,约可增容8.0万人。另外由于部分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导致一部分村镇用地(约2375公顷)转变为城镇用地。

我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有23604.85公顷,“百镇千村”计划将对其进行整理,不但不会增加总用地面积,而且还可以复垦出1300公顷耕地。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农业生产潜力分析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农业生产潜力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农业生产潜力分析对于实 现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农业生产潜力分析的方法和应用,旨在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利用。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意义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综合评价指标和农作物需求,对土地 的适宜性进行评估。通过评价土地的适宜性,可以为农作物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潜力。 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土壤适宜性评价和气候适宜性评价。土壤适宜性评价 主要考虑土壤结构、肥力、水分保持能力等因素,气候适宜性评价则主要考虑气温、降水、日照等因素。评价结果可以指导农民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进行合理的耕作措施。 二、农业生产潜力分析的方法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土地具备的实现农业发展目标的潜力。农业 生产潜力分析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条件、农作物需求、农业发展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来评估土地的生产潜力。 农业生产潜力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依靠专 家经验和判断,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作物需求进行评估。定量分析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等。 三、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农业生产潜力分析的应用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农业生产潜力分析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作物种植规划。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农业生产潜力分析,可以为农民提供种植规划和经营建议。针对适宜的土地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2. 土地资源配置。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农业生产潜力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通过评价土地的潜力和适宜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环境保护。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农业生产潜力分析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和合理的耕作措施,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和损失,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农业生产潜力分析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评价土地的适宜性和分析农业生产潜力,可以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农业生产潜力分析的作用,才能推动农业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土地整治利用潜力分析研究报告

土地整治利用潜力分析研究报告

1 前言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活动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包括农用地整理、宜耕未利用地开发、土地复垦、建设用地整治等内容。 土地整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调整土地利用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二是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三是促进耕地保护与建设,有效补充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是推进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五是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把土地整治潜力定义为: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及某种既定用途下,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土地资源在提高利用率与产出率的基础上,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其内涵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土地整治潜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而言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土地整理潜力的高低及其衡量标准都有较大差异。(2)土地整治潜力是土地资源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实际潜力,是土地资源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用途的一种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在当前各种限制因素的制约下,没有在利用过程中得以体现。(3)土地整治潜力只有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才可获得体现,这种手段一般是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的各种措施。只有在这些措施的调控下,土地资源的这种内在潜力才可获得释放。 土地整治潜力类型包括农用地整治潜力、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土地复垦潜力和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农用地整治潜力是指通过综合整治,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以及调整产权关系等手段,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态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 概述:土地潜力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在农业、工业、建设等方面的利用潜力和发展前景。土地潜力评价对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地潜力评价的相关内容。 一、土地潜力评价的意义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之一,土地潜力评价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土地潜力评价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城市化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为农业生产选择合适的土地类型、指导农作物选择和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对于工业和建设领域来说,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确定适宜用地范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工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潜力评价的方法 土地潜力评价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地理环境、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判断土地的发展潜力。定量评价则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学模型和GIS技术,对土地潜力进行量化分析。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可利用率、土地适宜性、土地肥力、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 三、土地潜力评价的影响因素 土地潜力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土地自身条件,包括土地类型、土壤质量、地势状况等。其次是地理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等。还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于土地潜力评价。 四、土地潜力评价的应用 土地潜力评价在农业、工业和建设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农业领域,土地潜力评价可以为农民提供农田选择的参考,指导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工业和建设领域,土地潜力评价可以为企业选择用地提供依据,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工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土地潜力评价还可以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土地潜力评价的挑战与展望 土地潜力评价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法的改进、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遥感和GIS技术的应用,土地潜力评价将更加科学和精确。同时,

崇左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

v1.0 可编辑可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专题研究之专题二 崇左市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研究 (送审稿) 崇左市国土资源局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二〇〇七年七月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目录 1 土地利用现状及其潜力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1) 目的 (1) 意义 (1) 2 崇左市概况 (1) 区位交通条件 (1) 自然条件 (2) 社会经济条件 (5) 生态环境条件 (6) 土地利用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6) 3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7) 土地利用结构 (7) 土地利用布局现状 (8)

1 土地利用现状及其潜力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土地利用现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及其驱动机制,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预测区域未来土地利用需求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潜力研究,掌握区域土地利用、土地供给的增长空间,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出意见和建议,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辨证地分析处理土地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规划引导需求,协调各业用地矛盾,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创建小康与和谐社会提供土地资源保障。土地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它具有满足人类的多种需求的功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土地总量是有限的,人类利用土地的需求是无限的,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的研究,可以摸清家底,发现问题,把握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基础和依据。 2 崇左市概况 崇左古为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立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崇左属象郡地。1949年12月广西解放,设立龙州专区。1951年10月,龙州专区改为崇左专区。1952年8月,改邕宁专区。1958年9月,邕宁专区改为南宁专区。1971年11月,南宁专区改为南宁地区。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消南宁地区和崇左县,设立地级崇左市,原崇左县改为江州区。新崇左市于2003年8月6日挂牌成立,全市辖江州区和扶绥县、宁明、龙州、大新、天等5个县,代管凭祥市。截至2005年9月,崇左市总计37镇39乡,87个居民居委会,754个村民委员会。 区位交通条件 崇左市地处广西西南部,是桂西南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地跨北纬21°36′至

原州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潜力分析

原州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潜力分析 摘要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利用率低,笔者调查该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州区土地利用的潜力。 关键词原州区;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现状 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原州区总人口48.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4万人,人口密度138.5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12.69%。原州区属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为550-350mm,蒸发量大,植被覆盖率仅为15%左右,而每年的降雨量又大都集中在7-9三月,加上人类掠夺或以垦荒和滥砍乱伐森林,大量植被破坏,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总土地面积为276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就为2072km2。 1地貌地质 根据原州区地貌特征,可划分南部土石山区,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清水河流域川塬区。 1)南部土石山区自然地理特征。南部土石山区面积857.8km2,主要包括境内的涉及清水河、泾河、葫芦河流域上游,为清水河、泾河、葫芦水源发源地。土石山区大部分在六盘山阴湿区内,地势高,植被较好,有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草场面积宽阔,水土流失较轻。地貌以土石丘陵梁峁为主,沟壑相对稳定。土壤以黑垆土为主,肥力较好,气温低,降雨多,气候湿润。适于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时间较短,海拔1900-2900多m。 2)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地理特征。东部黄土丘陵区面积1751.5km2,主要包括本县境内的清水河、泾河流域。本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土壤侵蚀摸数6500T km2·年以上,属缃黄土,土壤肥力差,草原退化严重。是我区贫困人口分布的主要区域,也是淤地坝建设的主要区域。 3)河谷川塬区。清水河流域川塬区面积156.5km2,主要包括清水河流域,本区地形平缓,土壤条件好。特点为气候干燥,降雨量介于前两区之间,“卡脖子”旱严重,地势平坦,有一定水利灌溉条件,土壤肥力逐年下降,盐渍化程度逐年加重,面积逐年增加,库灌面积逐年减少,库灌变井灌,灌溉成本高,部分水耕地已无水可灌。 2土壤、植被 1)土壤。其成土母质多为黄土,六盘山地主要为沙岩、页岩等母质,河谷川道尚有冲积、洪积和风积母质,这些母质发育起来的土壤主要有黄土、黑垆土、草甸土。

土地利用评估报告:资源利用程度与潜力分析

土地利用评估报告:资源利用程度与潜力分 析 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其利用程度和潜力的评估对于合理开发和 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和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两个方面展开,分别以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结构、土地适宜度、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管理政策等为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论述。 1. 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 在此部分,我们将分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首先,我 们需要明确土地资源的属性和特点,并通过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来评估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其次,我们将分析土地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如何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和合理性,以及如何保护土地资源免受过度开发的损害。 2. 土地类型与利用 在此部分,我们将详细讲解不同类型土地的特点和利用方式。包括农田、林地、草地、水域等土地类型,分别从其利用价值、利用状况、利用方式和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各类土地资源。 3.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不同类型土地在整体土地利用中所占比重和分布状况。我们 将以各类土地的面积和分布情况为依据,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方向,并讨论如何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 土地适宜度评价 土地适宜度评价是指通过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环境条件和利用要求,对土地利 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我们将介绍土地适宜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利用实际

案例来说明如何根据土地的性质和功能来评估土地的适宜度,以指导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 5.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土地利用所获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土地利用的效益特点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和经济分析来评估土地利用效益的大小和变化趋势,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6. 土地管理政策 土地管理政策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我们将介绍土地管理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通过土地管理政策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并探讨未来土地管理政策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评估报告涵盖了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土地类型与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适宜度评价、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和土地管理政策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详细论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潜力,并为土地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同时,也为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山区耕地整理潜力分析与评价

山区耕地整理潜力分析与评价 农业是中华民族的立命之本,土地也无可替代地成为支撑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元素。因此,保有一定数量和相当质量的耕地,不仅有保护生命线的意义,还有保护生态,优化环境,促进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使命。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占用一定的耕地搞建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怎样才能守住耕地红线?怎样在确保耕地数量动态平衡的情况下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践已经证明,土地整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是一项结合了现代科学管理思想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工程。 标签:耕地整理;潜力;效益 1、西吉县耕地整理的背景与条件 1.1西吉县土地利用现状 西吉县土地总面积4694995.5亩,其中耕地1743405.2畝,占土地总面积的37.2%;园地1107.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3%;林地1377411.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9.4%;牧草地746666.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9%;其它农用地259801.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6%;建设用地178144.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8%;未利用地388458.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9%。依据西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1743350.9亩。但随着我县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公路、住宅、水利设施等建设用地还将占用大量耕地。从我县后备土地资源看,数量少,质量差,开垦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几乎没有可垦价值。如何才能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县晌应党的号召,顺应潮流,高举耕地整理大旗,向整理要耕地,向整理要效益。 1.2西吉县耕地整理现实条件 按照西吉县农业区划,将西吉县划分为葫芦河川道区、黄土丘陵区和土石山区三个区域。 葫芦河川道区土地总面积236877亩,耕地面积占70%,分布在葫芦河两岸,田面平整,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但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都很低。原因在于,一是川旱地没有灌溉设施,已有的水浇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二是田间存在一定规模的闲散地,沟、路、埂分布杂乱,土地利用率低;三是耕作地块小,形状不规则,沟、渠、路不协调,影响机械化耕作。实施耕地整理,合理布局田、路、渠、林,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配套渠系,实施旱改水,提高耕地质量大有潜力可挖。 黄土丘陵区土地总面积3936679.0亩,耕地面积占40%,主要分布在梁、卯的腰部坡面上,黑垆土层较厚,光照充足。但土壤干燥,坡面支离破碎,田面坡度大,保水保墒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这些地区解决田面坡度是关键。实施土

土地评估报告

土地评估报告 【土地评估报告】 一、报告概述 本报告是针对某地区的土地进行评估的详细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土地的调查、测量、分析和研究,得出了该地区土地的价值和潜力评估结果。本报告旨在为相关利益方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他们了解土地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 1.调查范围 本次土地评估调查的范围包括某地区的土地面积、土地类型、土地所有权、土地用途等方面的内容。 2.调查方法 为了准确获得土地的相关信息,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现场勘测、文献资料收集、专家咨询等。同时,我们还对该地区的市场需求、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等进行了综合分析。 三、土地现状评估 1.土地面积和地理位置 经过测量和计算,该地区的土地面积为XXXX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位于XXXX。 2.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 根据调查结果,该地区的土地主要分为农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状况如下:

- 农用地:占地面积XX%,主要用于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 - 工业用地:占地面积XX%,主要用于工厂和仓库建设。 - 商业用地:占地面积XX%,主要用于商业综合体和商业办公楼的建设。 - 住宅用地:占地面积XX%,主要用于住宅小区和公寓楼的建设。 3.土地所有权和权属状况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调查结果,该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归属于政府和个人。土地 权属状况稳定,不存在纠纷和争议。 四、土地价值评估 1.市场需求分析 通过对该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对土地价值 产生了积极影响: - 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企业和人口流入,对土地需求增加。 - 政府对该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土地的交通便利性和生 活便利性。 - 该地区的商业和旅游业发展较好,对商业和住宅用地的需求较高。 2.土地价值评估方法 为了准确评估土地的价值,我们采用了市场比较法和收益法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 市场比较法:通过对该地区类似土地的成交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土地的市场 价值。 - 收益法:通过对土地的潜在收益进行估算,得出土地的投资价值。 3.土地价值评估结果

重庆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

重庆市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 1背景分析 1.1研究区概况 1.1.1自然地理条件 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辖区东西长470km,南北宽450km,总面积8.24万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全市共辖38个区县(自治县)。重庆市地貌类型以丘陵、低山为主,山地、丘陵、台地共占

幅员面积的97. 58%左右,平坝占2.42%。全市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山脉(如图2)。 重庆市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綦江、大宁河等。全市气候类型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热冬暖,光热同季,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8°C,年总降雨量1000~1350mm,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全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h,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是全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土壤类型主要包括水稻土、紫色土、黄壤、石灰岩土、新积土、黄棕壤、棕壤、山地草甸土、黄褐土、粗骨土10个大类。 1.1.2社会经济条件 2010年,重庆市常住人口2884.62万,其中城镇人口1529.55万,农村人口1355.07万,城镇化率53.00%。全市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25.58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85.38亿元、4359.12亿元、2881.08亿元,产业结构比值为8.65:55.00:36.35。重庆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934.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2.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76.66元。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 一、引言 土地整治是指通过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以提高土地质量、优化土地结构、增加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的一系列综合措施。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是为了了解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潜力,为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从调查目的、方法、内容和应用等方面介绍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 二、调查目的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明确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方向。具体目的包括: 1. 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 2. 分析土地资源的质量和产能; 3. 评估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潜力; 4. 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 三、调查方法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实地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 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样,了解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包括土壤质量、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

2. 遥感影像解译: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获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变化情况。 3.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生成土地资源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四、调查内容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土地资源状况:了解土地类型、土壤质量、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 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分布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趋势。 3. 生态环境评估:评估土地生态环境的状况,包括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 4. 土地潜力评价:评价土地整治的潜力和可行性,包括土地可利用度、改良潜力等。 5.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整治的影响,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政策法规等。 五、应用与意义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结果可以为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1. 指导土地整治规划:通过评估土地潜力,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和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一、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简述 1、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方法简述 我市第一轮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是针对特定用途对土地资源性状进行评估,从而分析土 地对农、林、牧等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首先在分析我市土地资源特点和土壤类型的基础上, 以土地资源状况、土壤类型、农林牧生产的地域差异性、未来发展方向为依据,在综合考虑 影响土地资源质量和开发利用方向诸多因素的基础上,选定了对土地资源起限制作用的6个 主导因素:坡度、土层厚度、土壤侵蚀方式和侵蚀程度、土壤质地、土壤肥力、水源及灌溉 条件。并对6个限制因素与土地资源等级关系逐个提出评价标准或定量指标,详见表4-1。 表4-1 龙岩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限制因素及评价指标 ┏━━┯━━━━━┯━━━━━━━━┯━━━━━━━━┯━━━━━━━━┯━━ ━━┯━━━━━━━━┓ ┃等级│坡度(°)│土层厚度 (厘米)│ 侵蚀方式及程度│ 土壤质地│土壤肥 力│ 水源与灌溉条件┃ ┠──┼─────┼────────┼────────┼────────┼────┼────────┨ ┃ 1 │ < 6 │ > 100 │ 轻度面蚀纹沟│ 粘壤质砂壤质│ 较高 │ 较充足或有保证┃ ┃ 2 │ 6-15 │ 80-100 │ 中度面蚀纹沟│ 偏粘偏砂│ 中等 │ 一般┃ ┃ 3 │ 15-25 │ 40--80 │ 轻强面蚀切沟│ 重粘质或砂性大│ 较低 │ 不足┃ ┃ 4 │ 25-35 │ 20--40 │ 强度面蚀冲沟│ 含砂 20--30%│ 低 │ 缺少┃ ┃ 5 │ >35 │ 10--20 │极强面蚀大量冲沟│ 含砂 30--50%│ │ ┃ ┃ 6 │ │ < 10 │ │ 含砂 50--60%│ │ ┃ ┃│ │ 零星土斑│ │ 含砂 60--75%│ │ ┃ ┃│ │ 基本无土│ │ 基岩、砾石│ │ ┃ ┗━━┷━━━━━┷━━━━━━━━┷━━━━━━━━┷━━━━━━━━┷━━ ━━┷━━━━━━━━┛ 以本市土地类型单位作为土 地资源评价单元,在确定每个土地评价单元6个主导因素具体数值的基础上,将其与土地利 用的要求相比较,然后评定该土地单元对指定的土地用途适宜程度或适宜等级。 2、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及各等级土地资源面积如表4-2所示: 表4-2 龙岩市各等级土地资源面积统计表 ┏━━━┯━━━━━┯━━━━┯━━━━━━┯━━━━━┯━━━━━┯━━━━ ━┯━━━━━┯━━━━━┯━━━━━┓ ┃│ 合计│占土地总│ │ │ │ │ │ │ ┃ ┃代号│ │ │ 新罗│ 长汀│ 永定│ 上杭 │ 武平│ 漳平│ 连城┃ ┃│ ( 公顷)│面积(%)│ │ │ │ │ │ │ ┃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整理复垦开发潜力研究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整理复垦开发潜力研究 摘要:针对土地利用现状及整理复垦开发潜力,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开发 利用建议,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从土地利用现状来说,土地资源有限,可利用 资源不断减少,同时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阻碍着持续发展。基于此,要加以优 化和改进,充分挖掘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释放更多的土地资源。现结合具体 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整理复垦开发潜力;土地资源 引言 我们中华民族在过去的五千多年发展史中取得了无数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土地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人类的早期阶段,土地资源异常的 丰富,并且对土地的利用和开采也毫无节制。致使发展到现代,世界上有大约70亿人口,人口的增多导致人均土地资源份额不断减少,面临这样不合理的趋势, 我们必须重视起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本文通过长期的研究论证,参考相 关的一系列研究,针对当前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本文能为我 国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1科学构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统的重要性 为了保证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做好土地整治实施管理工作显得至 关重要。通过科学构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统,能够帮助相关工作 人员更加全面的了解土地资源整治管理情况,减少国土资源的浪费。由于土地整 理复垦开发项目的实施与国家经济联系联系比较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 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统构建难度,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该地区的农业生 产情况,适当加大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远程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土地整理 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效果,减少监管资金的浪费。除此之外,通过科学构建土 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统,能够更好的提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效率,减 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对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中的相关工作人员来讲,在实际 工作当中,要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对原有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 统进行合理的改进,在保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远程监管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之上,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2目前土地利用状况和加强土地管理的意义 时代发展和经济的壮大的基础都是土地资源,离开了土地将无从谈起。虽然 我国早已将保护耕地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同时国家也已经出台和制定了很多的 加强土地管理的最严格的政策、制度和方法,但土地流失目前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仍然存在耕地的非法占用占用和农业土地用于商业建设的问题。政府部门批 准的农用地指标不足以满足当地建设的发展和需要。而未经批准的租赁,建设征 用和非法的占用现象屡禁不止,耕地需求与补充的平衡得不到改善。现在这个时代,工业的发展非常迅猛,城市建设的推进和城乡一体化的实施与土地密切相关。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土地的供需矛盾,保持社会的正常发展和进步,严格管理土地。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土地资源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如果,不控制好土地的利用,不消除土地的浪费现象, 那么可用土地面积将不断缩小,会使我们的生活面临严峻的威胁。为了更好地实 现持续发展,所有人都应该注重土地的保护和管理,为了未来的发展,为了人类

建设项目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分析方法研究

建设项目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分析方法研究引言: 土地利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建设项目规划中,土地利用分析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它能够帮助规划者了解土地的现状和潜力,为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探讨建设项目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分析方法,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潜力评估和土地利用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一、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建设项目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规划者了解当前土地利用的状况,为后续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意见。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 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飞机等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在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中,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和识别。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判断某一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农田、林地还是建设用地,从而为规划者提供土地利用现状的基本信息。 2. 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中,GIS可以帮助规划者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例如,利用GIS可以绘制土地利用现状的空间分布图,分析不同类型土地的分布规律和集聚程度,为规划者提供土地利用现状的空间特征。 二、土地潜力评估

土地潜力评估是建设项目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规划者了解土地的潜在利用价值和发展潜力,为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土地潜力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可持续性评估。 1.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要求,综合评价土地的适宜程度。例如,对于农业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可以考虑土壤肥力、水资源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评估土地的农业生产潜力。对于工业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可以考虑交通便利性、环境承载力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评估土地的工业发展潜力。 2. 土地可持续性评估 土地可持续性评估是根据土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评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程度。例如,对于生态保护区,土地可持续性评估可以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和土地退化防治等因素,评估土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对于城市建设用地,土地可持续性评估可以考虑城市热岛效应、交通拥堵和生活质量等因素,评估土地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 三、土地利用优化 土地利用优化是建设项目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规划者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优化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土地利用模型模拟。 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通过调整不同类型土地的比例和空间布局,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例如,对于农业用地,可以通过调整农田和林地的比例,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平衡。对于城市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区域,实现城市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2. 土地利用模型模拟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

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评价与开发潜力 分析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是土地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评价的概念和方法入手,探讨土地利用评价的意义和目的,并分析土地开发潜力的评估方法和应用。最后,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土地利用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土地利用评价的概念和方法 土地利用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确定其适宜的利用方式和强度的过程。土地利用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定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特征、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判断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定量评价则是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土地的适宜利用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二、土地利用评价的意义和目的 土地利用评价的意义在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指导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三、土地开发潜力的评估方法和应用 土地开发潜力评估是指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估和分析。土地开发潜力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定性评估是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需求等因素,综合判断土地的开发潜力。定量评估则是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数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土地的开发潜力进行量化评估。

土地开发潜力评估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土地规划、土地利用政策制定和土地资源 配置等方面。通过评估土地的开发潜力,可以确定土地的开发方向和重点,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同时,土地开发潜力评估还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四、土地利用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的应用案例 以某地区为例,通过对其土地资源进行利用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可以得出以 下结论: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具有较好的农业开发潜力,适宜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同时,该地区的土地资源还具备一定的旅游开发潜力,可开展农家乐和观光旅游等业态;此外,该地区的土地资源还适宜发展工业和城市建设,可以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商业中心。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 应用价值。通过科学评估土地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可以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加强土地利用评价与开发潜力分析的研究和应用,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山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

山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 摘要 为加快山西省城市发展和构建高质量的城市土地利用体系,提高山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潜力对于实现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山西省11个地市2017年有关的城市土地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并建立相应的城市土地利用潜力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两个重要的因子,并计算11个地市在这两个因子上的得分,同时得出11个地市的总得分和排序,根据结果对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提高土地利用潜力,实现城市土地协调发展,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城市土地利用体系为目标,提出了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经济效益、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等相关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潜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主成分分析 1、引言 长期以来,我省依靠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获得了经济发展,尤其是钢铁等重工业的发展,但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强调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严重制约了我省的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没有挖掘其发展潜力。近年来,山西作为资源大省,肩负着能源革命的重大使命,“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这三大目标是山西省在新时代要坚决打赢的攻坚之战,这对于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山西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点省份,其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有着巨大的潜力。土地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关于土地的问题应该重视起来。我国几十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伴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带来许多问题,如城市土地过度开发、土地闲置、用地比例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生态遭到破坏等,这些问题会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山西省也存在诸如以上的问题:由于城市中人口增多,重化工产业的大力发展,城市土地变得相对稀缺,导致城市周边的农用地被划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盲目地快速划转土地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闲置的土地、不合理的用地比例,低效的土地开发利用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土地利用潜力。因此,需要对山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进行深入研究。 2、山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总体概况 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它具有稀缺性,同时它也是一种空间载体,它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1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2017年山西省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140.08km2,2013年山西省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972.65 km2,扩张速度达17%,将山西省与其他中部六省做对比,可以看出2013年至2017年,山西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张速度处于中部六省的平均水平。 2.2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从土地利用结构来看,山西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140.08 km2。其中,居住用地面积的比率为32.40%;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比率为11.02%;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比率为6.48%;工业用地面积比率为12.57%;物流仓储用地面积比率为3.36%;道路交通设施用地面积比率为15.60%;公用设施用地面积比率为6.30%;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比率为12.28%。直观反映出各类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从图中可看出,居住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需要大量的城市用地,各类建设用地需求会给城市土地供应带来很大的压力,仅靠新增用地发展城市建设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的。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只有转变城市土地粗放开发管理模式,逐步向信息化利用的方向转化,才能实现 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粗放经营,在 用地规模上表现为总量失控,扩展过快;在用地结构上,表现为各类用地布局不 合理、产值低;在城市用地的建筑容纳能力上,表现出较低的水平。城镇土地信 息利用与优化配置主要通过土地资源的数量、空间、用途和时间四要素,实现每 一种要素的合理化,即土地数量结构的合理性、土地空间布局的均衡性、土地的 相对稳定性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关键词:城镇;土地利用;分析 1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的原则 一是综合性原则。评价采用城市土地的使用强度、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程度 等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评价充分考虑了城市生态建设、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 护等因素,体现了城市的保护与发展的协调一致。 三是前瞻性原则。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考虑。 四是可操作性原则。评价强调潜力分析对于城市发展,城市建设的实际指导 意义。 2 土地利用潜力的影响因子 2.1 城市生态环境 作为国家级园林城,当前城市土地使用强度是否超过环境容量的负荷,是否 能够达到建设中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目标的基本要求。如果城市交通用地、绿化 用地偏紧,环境质量较差等,进而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2 市用地结构的合理性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分析现状城市用地性质与规划用地性质是否协调一致。 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混杂,不能形成功能合理的布局结构,不利于城市聚集经济 效应的发挥。 3 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方向 一般情况下,积极推动新区开发,提高旧城改造质量;优化城市用地结构, 提高主城综合功能;完善提高第三产业,适度发展城市工业;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保障能力;强调改善环境质量。旧城的用地结构优 化主要体现在增加绿化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同时适应人口 增长的需要,适当地、提高居住用地的容积率,同时保留一定的工业用地。 4 城市土地利用潜力拓展 4.1 经济效益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适度进行潜力拓展将有助于降低单位面积的固定 投资,提高开发的经济效益(土地开发投资分为固定投资和变动投资两类,固定 投资是批土地开的一不定期密集空间规模内,其开发投资额不随其立体开发空间 规模的变化的相对固定的投资,如市政基础调入配套费、安置费等)。土地在经 济结构调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土地利用潜力拓展将带来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首先涉及土地利用类别划分及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目前我国采用统一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获取是一项复杂庞大且 重要的工作,需要集技术、专业人才、物力的配合进行全面调查。 2.1.1土地利用分类 1984年9月,由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对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作了比较详尽的分类。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 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将全国土地分为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为全国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提供了分类依据。为进一步摸清城镇土地的状况,原国家土地 管理局于1989年实施,又于1993年6月修改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将城镇土 地划分为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城镇土地的分类是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中“城镇”的进一步划分,从而形成一套我国土地利用的分类体系。这套分类体 系为完成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土地管理部门掌握各类土地的面积、土地利用状况提供了依据。但是,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分类和城镇土地分类标准自成体系和交叉重叠的 现象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要求,根据《土地管理法》 的要求,结合我国基本国情,2001年8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试行《土地分类》 的通知,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采用新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办法,原来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城镇土地分类同时废止。新的土地分类体系采用三 级分类方法:一级类设3个,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二级类设15个,三级类设71个fail。为适应新的形式与全省乃至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仙桃市土地利用分类采用三级分类。见表1(三级地类略)。 2.2.1土地利用现状总体结构 2002年仙桃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表明:全市土地总面积为251983.27 公顷,其中农用地187625.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4.47%,建设用地29119.3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55%,未利用地35238.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3.98%。 2.2.2农用地结构 农用地以耕地为主,占农用地面积的71.77%,园地、林地面积都比较小, 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1.33%和2.36%,其他农用地占24.54%,牧草地面积仅有11.59公顷。 1)耕地 耕地面积134649.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44%,分布在各乡镇。耕地 中灌溉水田面积最大为70995.2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2.73%;其次是早田, 面积为56690.64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2.10%;菜地面积为6834.10公顷, 占耕地总面积的5.08%;望天田和水浇地面积极少,分别为28.91公顷和100.08 公顷,仅占耕地总面积的0.02%和0.07% o 2)园地 园地面积为2487.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9%,主要分布在陈场、三 伏潭、沙湖和西流河等镇。其中果园2274.98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91.46%; 其它果园面积为201.49公顷,占园地面积的8.10%;桑园面积仅为10.97公顷, 占园地面积的0.44% o 3)林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