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期末习题集

遗传学期末习题集
遗传学期末习题集

一、选择题

1.(C)年,孟德尔孟德尔法则的重新发现,它标志遗传学诞生

A 1859

B 1865

C 1900

D 1910

2.水稻体细胞2n=2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结果,子细胞染色体数为(C)。

A、6条

B、12条

C、 24条

D、 48条

3.遗传物质可存在于植物细胞的( B)。

A内质网中 B细胞核中 C核糖体中 D叶绿体中

4.一个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及B和B',在它的生长期间,你预料在体细胞中是下

面的哪种组合( A):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5.蚕豆正常体细胞内有6 对染色体, 其胚乳中染色体数目为 ( D )条。

A、3

B、6

C、 12

D、18

6.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四个小孢子,最后形成(D)个雄配子.

A、8

B、6

C、4

D、2

7.由等位基因A-a组成的遗传平衡群体,A基因频率为0.8,那么Aa基因型频率为(C)

A、0.8

B、0.64

C、0.32

D、0.16

8.分离定律证明, 杂种F1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基因(B)。

A、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

B、分离, 进入不同一配子

C、不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

D、不分离, 进入不同一配子

9.玉米某植株的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如果有20%的性母细胞在某两基因间发生了一个交

叉,80%的性母细胞在某两基因间没发生交叉,则减数分裂结束后形成的重组型配子与亲本型配子的比例分别为(C)

A、5%与45% ;

B、10%与10%;

C、10%与90% ;

D、20%与80% 。

10.豌豆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与之独立的高杆(T)对矮杆(t)是完

全显性,RrTt的个体自交后代会产生( B )

A.1/8高杆,开粉红色花 B.1/8矮杆,开粉红花 C.3/16矮杆,开白花 D.3/16矮杆,开红花

11.有一豌豆杂交:绿子叶×黄子叶→F1全部黄子叶→F2 3黄子叶:1绿子叶。那么F2中

能真实遗传(即纯合体)的黄子叶的比率是(D)。

A.A、3/4 B、2/3 C、1/3 D、1/4

12.缺体在下列哪一种类型的生物中最易存在(C):

A、单倍体

B、二倍体

C、多倍体

D、单体

13.某一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它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应该是( C)。

A、AaBB

B、AABb

C、 AaBb

D、 AABB

14.金鱼草的红色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与之独立的决定窄叶形基因

(N)和宽叶形基因(n)为完全显性,则基因型为RrNn的个体自交后代会产生( B):

A、1/8粉红色花,窄叶

B、1/8粉红花,宽叶

C、3/16白花,宽叶

D、3/16红花,宽叶

15.红绿色盲在男人中的发病率远比在女人中要高得多,这种病的遗传方式属于

( D )

A、从性遗传

B、细胞质遗传

C、性影响遗传

D、伴性遗传

16.由于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涉及两对独立基因的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表现为

9:7(15:1,9:6:1,13:3呢)的分离,则其基因的互作方式属于( B)[累加作用=9:6:1 重叠作用=15:1 抑制作用=13:3]

A.积加作用 B.互补作用 C.重叠 D.抑制作用

17.A和B是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彼此间的交换值是14%,现有 AaBb杂

种,试问产生Ab重组配子的比例是多少?( B )

A、14%

B、7%

C、3.5%

D、28%

18.已知a与b的图距为16单位,从杂交后代测得的重组值仅为15%,说明其间的双交换值

为:(A)A、0.5% B、1% C、2% D、难以确定

19.番茄基因O、P、S位于第二染色体上,当F1 OoPpSs与隐性纯合体测交,结果如下:+++

73, ++s 348, +p+ 2, +ps 96, o++ 110, o+s 2, op+ 306, ops 63 ,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是( B )

A、o p s

B、p o s

C、o s p

D、难以确定

20.在三点测验中,已知AbC和aBc为两种亲本型配子,在ABc和abC为两种双交换型配子,这

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是( B )

A、A B C

B、B A C

C、A C B

D、难以确定

21.蜜蜂中,母蜂(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2n=32),是正常可育的,工蜂也是由受精卵

发育来的(2n=32),但是它们是不育的,其原因是(D)

A、由于决定育性基因的突变

B、由于精子的败育

C、由于幼虫发育时,营养状态不同

D、由于孤雌生殖

22.染色体重复可带来基因的( A )。

A、剂量效应

B、互作效应 C位置效应 D、重组

23.造成假显性现象的是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A )

A、缺失

B、重复

C、倒位

D、易位

24.八倍体小黑麦种(AABBDDRR)属于(D)

A、同源多倍体

B、同源异源多倍体

C、超倍体

D、异源多倍体

25.草履虫的放毒型遗传属于(C)

A、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遗传

B、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

C、细胞核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的遗传

D、母系遗传

26.正常的2n个体可称为双体,则三体是( B)

A、 2n-1

B、2n+1

C、2n-1-1

D、2n+1+1

27.已知某物种2n=8x=44,则其属于( B )。

A.二倍体 B.四倍体 C.六倍体 D.八倍体

28.单倍体在减数分裂时只能形成单价体, 所以( A)。

A.高度不育

B.绝对不育

C.一般不育

D.可育

29.某植物中,花色是由一对呈中间显性的基因控制的,一种纯合体为深蓝色,另一种纯合体

为白花,杂合体为浅蓝色花。如果深蓝花与浅蓝花进行杂交,其子代的表型为(D)

A. 深蓝花:浅蓝花:白花 = 2 :1 :1

B. 全部深蓝花

C. 、全部浅蓝花

D. 1/2浅蓝花,1/2 深蓝花

30.两个正常夫妇生下一个色盲的儿子。儿子色盲基因是从双亲的哪一个传来的?

(B)

A.父亲

B.母亲

C.父母各1/2

D.父或母任一方

31.在果蝇中,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这基因在X染色体上。果蝇的性决定是XY型。纯

合的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交配,在它们的子代中可期望出现这样的后代( A ):

A.♀红,♂红

B.♀红,♂白

C.♀白,♂红

D.♀白,♂白

32.根据人类血型遗传知识,可以鉴别亲子间的血缘关系。已知父母中之一方A血型,另一方

为B血型,其子女的血型可能是( D ):

A、O型

B、AB型

C、A型或B型

D、O、A、B、AB型都有可能

33.紫茉莉的枝条有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不同颜色,其颜色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用♀花

斑×♂绿色,其后代表现为( D )(如果是♀绿色×♂白色;♀白色×♂花斑;♀白色×♂绿色呢?)

A.绿色;

B.白色;

C.花斑;

D.绿色,白色,花斑。

34.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系基因型为( C)。(恢复系;保持系呢?)

保持系:N(rr) 恢复系:S/N杂交

A.S(RR)

B. N(rr)

C. S(rr)

D. N(RR)

在下列几方面比亲本优越35.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之间杂交产生的杂种F

1

的现象。错误的是( C )

A、生长势和生活力

B、繁殖力和抗逆性

C、数量和大小

D、产量和品质

36.对基因的描述错误是(C)。

A、基因是DNA分子的一个片段

B、它的分子结构首先由孟德尔发现

C、它的化学结构不会发生变化

D、它是控制性状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

37.关于异源多倍体的描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C)。

A、异源多倍体的缺体的育性大大高于二倍体的缺体

B、异源多倍体可来源于两个相同同源多倍体杂交

C、偶数倍异源多倍体的育性高于奇数倍异源多倍体

D、自然界中有许多异源多倍体动植物

38.大肠杆菌A菌株(met-bio-thr+leu+)和B菌株(met+bio+thr-leu-)在U型管实验培养

后出现了野生型(met+bio+thr+leu+),证明了这种野生型的出现可能属于(B)

A、接合

B、转化

C、转导

D、都不是

39.色盲是X连锁隐性遗传,一个表型正常的女人(其父是色盲)与一个视觉正常的男人结婚,

你认为他们的儿子是色盲的概率是?(C)

A、100%

B、75%

C、50%

D、25%

40.在一个随机交配群,基因频率为A=0.4,a=0.6,如随机交配一代,则产生的新群体的基

因型频率为( C ):

A. 0.16:0.32:0.52

B. 0.32:0.24:0.46

C. 0.16:0.48:0.36

D. 0.20:0.48:0.32

41.指出下列群体中哪一个处于遗传平衡中( B)。

A.3%AA:47%Aa:50%aa B.4%AA:32%Aa:64%aa

C.32%AA:64%Aa:4%aa D.100%AA

42.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是在( C )中,交配一代后情况下能够实现。

A.自花粉群体

B.回交后代群体

C.随机交配群体

D.测交后代群体

43.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和重复在染色体配对中都形成环(瘤),但这两种变异形成的环所

涉及的染色体是不同的,其中重复环(缺失环呢?)由(D )形成的。缺失环C

A、重复(.缺失)染色体

B、部分重复染色体

C、正常染色体

D、重复(缺失)和正常染色体交换

44.已知玉米非甜基因SU对甜su为显性,如果在大面积甜玉米制种田附近发现有人种植的少

量非甜玉米时为保证甜玉米种子的纯度,你认为以下哪种方法解决最好。(C)

A、甜玉米制种田的玉米全部套袋, 然后再人工授粉。

B、甜玉米种子收获后, 根据胚乳直感现象把非甜籽粒(能饱满)全部挑选出来。

C、令私人拔除全部非甜玉米, 并给私人补偿损失。

D、把私人种植的少量非甜玉米在抽雄时(散粉前)拔去全部的雄花, 并深埋地下。

45.为了确定T4噬菌体的h和r位点间的重组率,利用大量的h+r-和h-r+噬菌体对大肠杆菌进

行复感染,收集裂解液,分析其基因型,结果是:h+r+1000; h+r-3000; h-r+3000;h-r-1000,这些资料说明两位点间的重组率是( B )

A、20%

B、25%

C、50%

D、75%

46.下面是对数量性状特点的几点描述,其中哪些是正确的(ABC )。

A、界限不分明,不易分类,表现连续变异

B、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异

C、受许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每个基因的单独作用较小

D、也受遗传的制约,但本质上与孟德尔式遗传完全不同

47. 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不连锁)作母本,去雄后授基因型为AABb玉米的花粉,其胚乳核

的基因型分别为(AC )。

A、Aaabbb

B、AAabbb

C、 AaaBbb

D、AAaBBb

二、名词解释:

基因互作:非等位基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影响同一性状表现的现象

外显率:在具有特定基因的一群个体中,表现该基因有决定性状的个体所占比率

有丝分裂重组:二倍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基因型与其不同的子细胞的过程

无序四分子分析:一次减数分裂的四个子细胞称为四分子,对四分子进行遗传学分析,没有特殊的顺序,因此也就不能进行着丝粒作图,但无序四分子也可用于各种减数分裂分离和重组分析。

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

倍半二倍体:是一种异源多倍体的奇数染色体数目变异,其染色体数目是个体或细胞含有其中一个亲本的全部染色体,另一个亲本的半数染色体。

性别决定:有性生殖生物中决定雌、雄性别分化的机制。

剂量补偿效应:使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的基因量的个体与只具有一份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现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

母性影响:自带某一形状的表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从而导致子代的表型和母本相同的现象.

植物雄性不育:植物雄性生殖器官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雄配子──花粉的现象

近亲繁殖:血统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

杂种优势:杂交产生的后代在抗逆性、繁殖力、生长势等方面优于纯种亲本的现象

孟德尔群体:能够彼此交配的许多个体繁育而成的群体。

三、填空

1、人的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一个女孩从她父亲那里接受23条染色体;女孩产生的卵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其中有2条性染色体。

2、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愈大,求得的遗传率数值愈大,说明这个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

3、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断染色体或基因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的过程。

4、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有突变、选择、隔离、迁移和 _非随机交配_。

5、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假设这两个位点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若把真实遗传的高茎黄子叶个体与矮茎绿子叶个体进行杂交,F

2

中矮茎黄子叶的概率为3/16。

6、正常果蝇的每条X染色体上,都有一个16区A段,若每条都增加了一个该区段,果蝇表现棒眼,若其中一条增加了这样的两个区段,另一条为正常时,表现为加倍棒眼,这是由于___位置效应___效应。

7、在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当,确定同一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不同位置的基因叫非等位基因。

8、玉米种子的淀粉性(A)基因对砂糖性基因(a)为显性,一个纯系砂糖性玉米的雌蕊接受了淀粉性的花粉,它所产生的种子的胚乳的基因型是Aaa。

9、用A、B、C、D代表一个生物的染色体基数的不同的染色体,写出下列植物类型的染色体组成:二倍体、同源三倍体、同源四倍体、单倍体、缺体、双单体、三体、四体(附A染色体发生变异)

二倍体:AABBCCDD/同源三倍体:AAABBBCCCDDD/同源四倍体:AAAABBBBCCCCDDDD/单倍体:ABCD 缺体:BBCCDD/双单体:ABCCDD/三体:AAABBCCDD/四体:AAAABBCCDD

11、在同一个连锁群内任意两个基因之间交换值与这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有关,两个基因间距离越大,其交换值也就愈____大___;反之,距离越小,则其交换值也就愈___小___,所以交换值也叫重组值,当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时,重组率为50%,当两对基因为完全连锁时,重组率为0。

12、根据生物性状表现的性质和特点,我们把生物的性状分成两大类。一类叫质量性状,它是由主基因所控制的;另一类称数量性状,它是由微效多基因所决定。

14、黄牛2n=60,人2n=46,所以黄牛有30个连锁群,人有23个连锁群。

1.设N和S分别代表细胞质可育和不育基因,R和r分别代表细胞核可育和不育基因,质核

互作雄性不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表示方法

不育性基因型:S(rr) 恢复系:N(RR)和S(RR) 保持系:N(rr)

2.F+、F+、Hfr 的区别。

F-:细菌细胞没有F因子F+:包含一个自主状态的F因子

Hfr:包含一个整合到自己染色体内的F因子

3.F2杂种优势衰退的原因,为什么在生产上不利用杂种F2代?

F2与F1相比较,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和产量等方面都显著地表现下降,F2其中虽然有极少数个体可能保持F1同样的杂合基因型,但是大多数个体的基因型所喊的杂合和纯合的程度是很不一致的,致使F2个体间参差不齐,差异极大.

4.获得单倍体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在遗传育种中有什么利用价值?

花药离体培养

因为它们的二倍数染色体是由单倍数染色体本身加倍而来的,所以都是纯系,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在育种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5.简述哈德-温伯格定律的要点

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产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

⑤没有自然选择

6.在番茄中,圆形果(O)对长形果(o)是显性,单一花序(S)对复状花序(s)是显性。这两

个基因是连锁的,重组率为20%。今以一纯合圆形单一花序植株与长形复状花序植株杂交,问

①写出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产生的F2有哪些表现型?

②如果希望得到长形果、复状花序的植株20株,F2应至少种多少株?

③所希望得到的类型第几代会出现?到第几代才能肯定获得?

④假定这两对基因不连锁,则长形果、复状花序的植株(ooss)在F2中的比例是多少?F2

至少要种多少株才能得到20株长形果复状花序的植株?

1.F2表现型:圆形单一花序、圆形复状花序、长形单一花序、长形复状花序

OS=0.4、Os=0.1、oS=0.1、os=0.4

2. ooss频率0.16 20/x=0.16 x=125

3. F2会出现 F3肯定能获得

4. ooss频率1/16 20/x=1/16 x=320

7.玉米种子的有色(C)与无色(c),非蜡质(Wx)和蜡质(wx)胚乳,饱满(Sh)与皱粒

(sh)是三对等位基因,用三隐性个体与这三个基因均杂合的植株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数量如下:

无色,非蜡质,皱粒 84 无色,非蜡质,饱满 974

无色,蜡质,饱满 2349 无色,蜡质,皱粒 20

有色,蜡质,皱粒 951 有色,蜡质,饱满 99

有色,非蜡质,皱粒2216 有色,非蜡质,饱满 15

总数 6708

①确定这三个基因是否连锁。

②假定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③如果存在连锁,绘制出连锁遗传图。

④是否存在着干扰?如果存在,干扰值是多少?

8.已知 MN血型由一对共显性基因决定(L(M)和L(N)),对两奈丰岛的500名具督因人的调查

结果为:M型273人,MN型171人,N型46人。试统计

①两奈丰岛的3种血型的基因型频率;

②分别计算基因L(M)和L(N)的频率;

③如果L(N)的频率为0.3,预计在1000个人中分别有多少人是M型、MN血型、N型?

1.MM=273/(273+171+46)=55.7% MN=171/(273+171+46)=34.9% NN=9.4%

2.M=(273*2+171)/2*(273+171+46)=0.73 N=0.27

3.M=0.7 MM=0.49 MN=0.42 NN=0.09 M型=490人 MN型=420人 N型=90人

9.人的色盲是性连锁隐性基因(b)引起的,而蓝眼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d)引起的。两个褐色(基

因D)眼视觉正常的人夫妇结婚,生了一个蓝眼并色盲的儿子。

①写出该夫妇蓝眼并色盲的儿子的基因型;ddXBY

②写出该夫妇的基因型,并预计该夫妇除了可生蓝眼并色盲的儿子外,还可能育有哪些表

现型的子女?

DdXBXb DdXBY 褐眼正常男女蓝眼色盲男蓝眼正常男女褐眼色盲男

10.一个男子的外祖母是色觉正常,外祖父是色盲,他的母亲是色盲,父亲正常,问

①该男子及其姊妹的辨色能力如何?正常

③推导祖亲和双亲的基因型是什么?祖母XBXb 祖父XbY 母亲XbXb 父亲XBY

④如果他和基因型与他的姊妹相同的女子结婚,他子女的辨色能力如何?儿子女儿都1/2

色盲 1/2正常

11.设玉米籽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显性基因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为A

—C

R

的籽粒有色,其余

基因型的籽粒均无色。一个有色籽粒植株与以下3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根据结果分别写出下列有色籽粒亲本的基因型:

①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②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籽粒;

③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1)A-C-R-╳aaccRR获得50%有色籽粒;说明A-C-有1个是杂合的。

(2)A-C-R-╳aaCCrr获得25%(1/4)有色籽粒;说明A-R-均为杂合。

(3)A-C-R-╳AAccrr获得50%有色籽粒;说明只有1对基因杂合就是R-。

所以:这个有色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AaCCRr

12..在蕃茄中,园形(O)对长形(o)是显性,单一花序(S)对复状花序(s)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

连锁的。

Os oS

现有一杂交组合──×──得到下面4种果形.花序性状个体数。

Os oS

圆形,单一花序(OS)23

长形,单一花序(oS)83

圆形,复状花序(Os)85

长形,复状花序(os)19

Os os

求O-S间的交换值,并根据其交换值请指出──×──,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

oS os

及比例?以及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

13、两个玉米自交系,各有3对基因与株高有关,其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各对基因均

以加性效应方式决定株高。已知AABBCC为180 cm,aabbcc为120 cm,试问:

(1)2个自交系杂交的F1株高是多少?(180+120)/2=150cm

(2) 在F2群体中有哪些基因型表现株高与F1相同?

根据数量性状的微效多基因假说和本题的给定条件,F2中凡是含有3个增效基因的个体,其基因型值均为150cm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

(3)在F2群体中株高表现为180cm的植株占多大比例?

1/4*1/4*1/4=1/64

普通遗传学(第2版)杨业华课后习题及答案

1 复习题 1. 什么是遗传学?为什么说遗传学诞生于1900年? 2. 什么是基因型和表达,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 3. 在达尔文以前有哪些思想与达尔文理论有联系? 4. 在遗传学的4个主要分支学科中,其研究手段各有什么特点? 5. 什么是遗传工程,它在动、植物育种及医学方面的应用各有什么特点? 2 复习题 1. 某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及B和b,你预期在它们生长时期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该是下列哪一种:AaBb,AABb,AABB,aabb;还是其他组合吗? 2. 某物种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分别指出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的有关数据: (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数 (2)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 (3)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着丝点数 (4)减数分裂末期II的染色体数 3. 假定某杂合体细胞内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母体,A′、B′、C′来自父本。经减数分裂该杂种能形成几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如何?其中同时含有全部母亲本或全部父本染色体的配子分别是多少? 4. 下列事件是发生在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或是两者都发生,还是都不发生? (1)子细胞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 (2)染色体复制 (3)染色体联会 (4)染色体发生向两极运动 (5)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 (6)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 (7)着丝点分裂 5. 人的染色体数为2n=46,写出下列各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 (1)初级精母细胞(2)精细胞(3)次级卵母细胞(4)第一级体(5)后期I (6)末期II (7)前期II (8)有丝分裂前期(9)前期I (10)有丝分裂后期 6. 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1)叶(2)根(3)胚(4)胚乳(5)大孢子母细胞

遗传学第三版答案第3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以说明。 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1)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而减数分裂一般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2)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数由2n-2n,减数分裂DNA 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由2n-n。 (3)有丝分裂在S期进行DNA合成,然后经过G2期进入有丝分裂期。减数分裂前DNA合成时间较长,合成后立即进入减数分裂,G2期很短或没有。 (4)有丝分裂时每一条染色体独立活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会发生配对、联会、交叉、交换等。 (5)有丝分裂进行的时间较短,一般为1-2小时,减数分裂进行时间长, 例如人的雄性配子减数分裂需24小时,雌配子甚至可长达数年。 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通过有丝分裂维持了生物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组织及细胞间遗传组成的一致性);并且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单细胞生物及无性繁殖生物个体间及世代间的遗传组成的一致性)。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1)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交替(2n-n-2n),保证了物种世代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是随机的(染色体重组) ,加上同源染色体的交换(染色体片断重组) ,大大增加了配子的种类,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变异,提高了生物的适应性,为生物的发展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生物体自身的分裂生殖或其体细胞生长发育形成个体过程一般没有和其他个体或结构发生基因交流,自身也不发生减数分裂,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分离,但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通过无性生殖方式产生的个体也有可能会发生变异。 2 水稻正常的孢子体组织,染色体数目是12对,问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是

遗传学期末习题集

一、选择题 1.(C)年,孟德尔孟德尔法则的重新发现,它标志遗传学诞生 A 1859 B 1865 C 1900 D 1910 2.水稻体细胞2n=2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结果,子细胞染色体数为(C)。 A、6条 B、12条 C、 24条 D、 48条 3.遗传物质可存在于植物细胞的( B)。 A内质网中 B细胞核中 C核糖体中 D叶绿体中 4.一个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及B和B',在它的生长期间,你预料在体细胞中是下 面的哪种组合( A):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5.蚕豆正常体细胞内有6 对染色体, 其胚乳中染色体数目为 ( D )条。 A、3 B、6 C、 12 D、18 6.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四个小孢子,最后形成(D)个雄配子. A、8 B、6 C、4 D、2 7.由等位基因A-a组成的遗传平衡群体,A基因频率为0.8,那么Aa基因型频率为(C) A、0.8 B、0.64 C、0.32 D、0.16 8.分离定律证明, 杂种F1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基因(B)。 A、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 B、分离, 进入不同一配子 C、不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 D、不分离, 进入不同一配子 9.玉米某植株的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如果有20%的性母细胞在某两基因间发生了一个交 叉,80%的性母细胞在某两基因间没发生交叉,则减数分裂结束后形成的重组型配子与亲本型配子的比例分别为(C) A、5%与45% ; B、10%与10%; C、10%与90% ; D、20%与80% 。 10.豌豆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与之独立的高杆(T)对矮杆(t)是完 全显性,RrTt的个体自交后代会产生( B ) A.1/8高杆,开粉红色花 B.1/8矮杆,开粉红花 C.3/16矮杆,开白花 D.3/16矮杆,开红花 11.有一豌豆杂交:绿子叶×黄子叶→F1全部黄子叶→F2 3黄子叶:1绿子叶。那么F2中 能真实遗传(即纯合体)的黄子叶的比率是(D)。 A.A、3/4 B、2/3 C、1/3 D、1/4 12.缺体在下列哪一种类型的生物中最易存在(C): A、单倍体 B、二倍体 C、多倍体 D、单体 13.某一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它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应该是( C)。 A、AaBB B、AABb C、 AaBb D、 AABB 14.金鱼草的红色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与之独立的决定窄叶形基因 (N)和宽叶形基因(n)为完全显性,则基因型为RrNn的个体自交后代会产生( B): A、1/8粉红色花,窄叶 B、1/8粉红花,宽叶 C、3/16白花,宽叶 D、3/16红花,宽叶 15.红绿色盲在男人中的发病率远比在女人中要高得多,这种病的遗传方式属于 ( D ) A、从性遗传 B、细胞质遗传 C、性影响遗传 D、伴性遗传 16.由于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涉及两对独立基因的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表现为 9:7(15:1,9:6:1,13:3呢)的分离,则其基因的互作方式属于( B)[累加作用=9:6:1 重叠作用=15:1 抑制作用=13:3]

普通遗传学习题集

一、什么叫细胞质遗传?它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之。 二、何谓母性影响?试举例说明它与母性遗传的区别。 三、如果正反杂交试验获得的F1表现不同,这可能是由于(1)性连锁;(2)细胞质遗传;(3)母性影响。你如何用试验方法确定它属于哪一种情况? 四、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五、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有何异同?二者在遗传上的相互关系如何? 六、试比较线粒体DNA、叶绿体DNA和核DNA的异同。 七、植物雄性不育主要有几种类型?其遗传基础如何? 八、一般认为细胞质的雄性不育基因存在于线粒体DNA上,为什么? 九、如果你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你如何确定它究竟是单倍体、远缘杂交F1、生理不育、核不育还是细胞质不育? 十、用某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得到F1全部正常可育。将F1的花粉再给不育系亲本授粉,后代中出现90株可育株和270株不育株。试分析该不育系的类型及遗传基础。 十一、现有一个不育材料,找不到它的恢复系。一般的杂交后代都是不育的。但有的F1不育株也能产生极少量的花粉,自交得到少数后代,呈3:1不育株与可育株分离。将F1不育株与可育亲本回交,后代呈1:1不育株与可育株的分离。试分析该不育材料的遗传基础。 (参考答案) 一、 (P273-274)遗传方式为非孟德尔式,后代无一定比例.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核遗传:表现相同,其遗传物质完全由雌核和雄核共同提供的;质遗传:表现不同,某些性状只表现于母本时才能遗传给子代,故胞质遗传又称母性遗传。) 连续回交,母本核基因可被全部置换掉,但由母本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仍不会消失; 由细胞质中的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即可传递给其它细胞。 基因定位困难。 ∵带有胞质基因的细胞器在细胞分裂时分配是不均匀的。 二、 (P274-276)。 母性影响: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现象。 ∴母性影响不属于胞质遗传的畴,十分相似而已。 特点:下一代表现型受上一代母体基因的影响。 三、 连续进行自交。F 2出现分离则属于性连锁;若F 2 不分离,F 3 出现3:1分离则属于母 性影响;若F 2、 F 3 均不分离,则属于细胞质遗传。 四、真核生物有性过程: 卵细胞:有细胞核、大量的细胞质和细胞器(含遗传物质); ∴能为子代提供核基因和它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胞质基因。 精细胞:只有细胞核,细胞质或细胞器极少或没有; ∴只能提供其核基因,不能或极少提供胞质基因。 ∴一切受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其遗传信息只能通过卵细胞传给子代,而不能通过精细胞遗传给子代。 五、共同点:

刘祖洞遗传学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1、 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因为 (1) 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 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9、真实遗传的紫茎、缺刻叶植株(AACC )与真实遗传的绿茎、马铃薯叶植株(aacc )杂交,F2结果如下: 紫茎缺刻叶 紫茎马铃薯叶 绿茎缺刻叶 绿茎马铃薯叶 247 90 83 34 (1)在总共454株F2中,计算4种表型的预期数。 (2)进行2 测验。 (3)问这两对基因是否是自由组合的 紫茎缺刻叶 紫茎马铃薯叶 绿茎缺刻叶 绿茎马铃 薯叶 观测值(O ) 247 90 83 34 预测值(e ) (四舍五入) 255 85 85 29 454 .129 )2934(85)85583(85)8590(255)255247()(2 22 222 =-+ -+-+ -=-=∑e e o χ 当df = 3时,查表求得:<P <。这里也可以将与临界值81.72 05.0.3=χ比较。 可见该杂交结果符合F 2的预期分离比,因此结论,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11、如果一个植株有4对显性基因是纯合的。另一植株有相应的4对隐性基因是纯合的,把这两个植株相互杂交,问F2中:(1)基因型,(2)表型全然象亲代父母本的各有多少 解:(1) 上述杂交结果,F 1为4对基因的杂合体。于是,F2的类型和比例可以图示如下: 也就是说,基因型象显性亲本和隐性亲本的各是1/28 。 (2) 因为,当一对基因的杂合子自交时,表型同于显性亲本的占3/4,象隐性亲 本的占1/4。所以,当4对基因杂合的F 1自交时,象显性亲本的为(3/4)4 ,象隐性亲本的 为(1/4)4 = 1/28 。 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遗传学复习题及答案

2005年本科遗传学试卷(A卷) 一、名词解释(×10=15): 联会复合体核小体相斥相亚倍体顺反子 QTL RFLP母性影响ClB染色体复等位基因 二、填空和选择(2×15=30): 1. 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学科的建立。在遗传学的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由于其突出的学术贡献,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奖金,____________因为他用__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创立了基因理论,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成为第一个因在遗传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 2.和于1953年提出了DNA分子结构模型。 3.孟德尔遗传规律最常用的验证方法有:和。 4. 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花粉粒,精核,管核。植物的10个胚囊母细胞可以形成卵细胞,极核。 5. 西瓜(2n=22),无籽西瓜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__。 6. 缺失杂合体、重复杂合体和倒位杂合体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时会形成瘤状突起,但是它们突起的成分是不同的:缺失环是____________,重复环是____________,倒位圈则是____________。 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 7. 普通小麦(AABBDD)与圆锥小麦(AABB)杂交,其F 1 孢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形成___________二价染色体组,共有_______染色体。F 1 体和__________单价体。 8.植物基因转化的方法有、等。 9.相互易位杂合体自交将形成、和三种后代。其比例为,其中的产生的配子是半不育

的。 10. (n-1)II+I是; (n-1)II+III是; (n-2)II+I+I是。 产生nI和(n-1)I两种配子的非整倍体是;产生(n+1)I和nI 两种配子的个体是。 11.植物的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中进行遗传力计算时,广义遗传力为与之比;狭义遗传力则为与之比。12.简写下列符号代表的遗传学含义。♂ ;♀ ; P ; F t ; BC ; V A ; V D . 13.减数分裂前期I最复杂,根据染色体(质)的形态和运动特点,可以按时间先后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个时期,其中,交换发生在____________。 14.某一对夫妇,丈夫患有色盲,妻子正常,他们的子女中男性和女性患色盲的最大几率分别是: A:男性50%和女性50%;B:男性50%和女性0;C:男性100%和女性0;D:男性0和女性0。() 15.观察玉米(2n=20)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现有9个联会体,后期I 还看到有染色体桥出现,则表明该玉米的染色体发生了:A. 臂内倒位;B. 易位;C. 臂间倒位和易位;D. 臂内倒位和易位。() 三、问答与分析(7×5=35) 1.何谓孢子体雄性不育和配子体雄性不育请自拟基因型说明其花粉的育性表现。 2.以红花豌豆为材料进行辐射诱变处理,在M 2 代发现甲、乙两株白花豌豆。将 它们分别与红花亲本杂交,F 1均为红花,F 2 均出现3:1的红花与白花的分离。 但将甲、乙两个白花豌豆杂交时,F 1均为红花,F 2 则出现351株红花、267株白 花的分离。请用你自己假设的基因符号,推断以上有关植株的基因型,利用基因符号写出上述试验过程,并简要说明这一遗传现象。

浙江大学遗传学习题答案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 1.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文中首次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性状传递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一重要理论直到1900年狄·弗里斯、柴马克、柯伦斯三人同时发现后才受到重视。因此,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1906年是贝特生首先提出了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6.答:遗传学100余年的发展历史,已从孟德尔、摩尔根时代的细胞学水平,深入发展到现代的分子水平。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因为遗传学与许多学科相互结合和渗透,促进了一些边缘科学的形成;另外也由于遗传学广泛应用了近代化学、物理学、数学的新成就、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因而能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地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因此,遗传学是上一世纪生物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遗传学不仅逐步从个体向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层次发展,而且横向地向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正在为人类的未来展示出无限美好的前景。 7.答:在生物科学、生产实践上,为了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遗传和变异,加速育种进程,开展动植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都需在遗传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例如我国首先育成的水稻矮杆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获得了显著的增产。又例如,国外在墨西哥育成矮杆、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种;在菲律宾育成的抗倒伏、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的推广,使一些国家的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引起了农业生产发展显著的变化。医学水平的提高也与遗传学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生命科学发展迅猛,人类和水稻等基因图谱相继问世,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遗传学的研究范畴更是大幅度拓宽,研究内容不断地深化。国际上将在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和功能蛋白质组等研究领域继续展开激烈竞争,遗传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答: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细胞壁内为细胞膜。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遗传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1、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因为1、分离规律就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与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2、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就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现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RR×rr (2)Rr×rr (3)Rr×Rr (4) Rr×RR (5)rr×rr 3、下面就是紫茉莉的几组杂交,基因型与表型已写明。问它们产生哪些配子?杂种后代的基因型与表型怎样?(1)Rr × RR (2)rr × Rr (3)Rr × Rr 粉红 红色白色粉红粉红粉红 合的。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WWDD×wwdd (2)XwDd×wwdd(3)Wwdd×wwDd (4)Wwdd×WwDd 5、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就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就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就是显性。

现在有下列两种杂交组合,问它们后代的表型如何?(1)TTGgRr×ttGgrr (2)TtGgrr×ttGgrr解: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r: 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3/8,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圆种子1/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 杂交组合TtGgrr ×ttGgrr: 即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矮茎绿豆荚皱种子3/8,矮茎黄豆荚皱种子1/8。 6、在番茄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就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C控制缺刻叶,基因型cc就是马铃薯叶。紫茎与绿茎就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A控制紫茎,基因型aa的植株就是绿茎。把紫茎、马铃薯叶的纯合植株与绿茎、缺刻叶的纯合植株杂交,在F2中得到9∶3∶3∶1的分离比。如果把F1:(1)与紫茎、马铃薯叶亲本回交;(2)与绿茎、缺刻叶亲本回交;以及(3)用双隐性植株测交时,下代表型比例各如何? 解:题中F2分离比提示:番茄叶形与茎色为孟德尔式遗传。所以对三种交配可作如下分析: (1) 紫茎马铃暮叶对F1的回交:

普通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普通遗传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同源染色体 2. 不完全显性 3. 干扰(干涉) 4. 伴性遗传 5. 狭义遗传率 6. 复等位基因 7. 转座因子 8. 部分二倍体 9. 母性影响 10. 隔裂基因 11. 联会 12.等位基因 13.位置效应 14.数量性状15.回交 16.同源染色体 17.转化 18.雄性不育 19.基因频率 20. 双三体 二、填空题 1. 以豌豆为材料进而提出分离与组合定律的是,利用果蝇研究提出提 出基因论是,比德尔利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2.基因型AABbDdEeFfGG的个体可产生种配子,自交可产生种基因 型类型,其中纯合基因类型种。 3. 人白化症由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a)控制遗传,某白化症患者的正常双亲 基因型为和。 4. 家蚕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型和型,而蝴蝶的性染 色体为型。 5.遗传学中重组率也称为__ _。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时,重组率为___ _, 当两对基因为完全连锁时,重组率为__ __。 6. A与B连锁,则AABB和aabb杂交称为,aaBB和AAbb杂交称 为。 7. 在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和杂合体性母细胞在减 数分裂的前期I都可以形成凸隆起来的瘤状物或环状形象。 8. 马铃薯单倍体减数分裂时可形成12个二价体,因此马铃薯属于倍 体。 9. PCR反应的基本步骤是、、。 10.死细菌与活细菌混合在一起后基因实现了重组,这叫。两种细菌以 噬菌体为媒介实现了基因重组是。 11.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__ __期配对,在___ ___期分开,染色单体在___ ___期分离。 12.大麦现有纯合密穗染病(AAbb)材料和稀穗抗病(aaBB)材料,两基因自由组合。想用这两个材料杂交以选育稳定的密穗抗病品种,所需类型第___ 代就会出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Chapter 1 AnIntroduction toGenetics (一)名词解释: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选择题:?1.1900年(2))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2)孟德尔(3) 拉马克(4)克里克 2.建立在细胞染色体的基因理论之上的遗传学, 称之( 4 )。 (1)分子遗传学(2)个体遗传学(3)群体遗传学(4)经典遗传学?3.遗传学中研究基因化学本质及性状表达的内容称(1 )。 (1)分子遗传学(2)个体遗传学(3)群体遗传学 (4)细胞遗传学 4. 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3)年。?(1)1859 (2)1865 (3) 1900 (4)1910?5.公认遗传学的奠基人是(3): (1)J·Lamarck (2)T·H·Morgan(3)G·J·Mendel (4)C·R·Darwin?6.公认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是(2):?(1)J·Lamarck (2)T·H·Morgan(3)G·J·Mendel(4)C·R·Darwin Chapter2Mitosisand Meiosis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说明。 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列于下表:

有丝分裂的遗传意义: 首先: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其次,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中从而使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首先,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发育为雌性细胞或雄性细胞,各具有半数的染色体(n)雌雄性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受精卵(合子),又恢复为全数的染色体2n。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 其次,各对染色体中的两个成员在后期I分向两极是随机的,即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与任何另一对染体的分离不发生关联,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均可能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里,n对染色体,就可能有2n种自由组合方式。 例如,水稻n=12,其非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的可能组合数为212 =4096。各个子细胞之间在染色体组成上将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组合。 此外,同源染色体的非妹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出现各种方式的交换,这就更增加了这种差异的复杂性。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水稻的正常的孢子体组织,染色体数目是12对,问下列各组织染色体数是多少? 答:(1)胚乳:32;(2)花粉管的管核:12;(3)胚囊:12;(4)叶:24;(5)根端:24;(6)种子的胚:24;(7)颖片:24。 3。用基因型Aab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AaBb的玉米雌花授粉,你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因型是什么类型,比例为何? 答:胚乳是三倍体,是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的结果。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因型和比例为下列所示: 4. 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是中间着丝粒,另一对是端部着丝粒,以模式图方式画出:(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图; (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图。

遗传学习题集(按章节)

— 遗传学习题集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变异 2.遗传 二、判断题 1.遗传的实质是后代能够按照亲代经过同样的途径和方式,把从外界环境吸取的物质经过转化建造成与其亲代相类似的复本自交繁殖的过程。() 2.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是摩尔根。 ( ) 第一章· 第二章经典遗传学 一、名词解释 1.单位性状 2.相对性状 3.显性性状 4.隐性性状 5.不完全显性 6.共显性 { 7.自交 8. 测交 9. 回交 10. 基因型 11. 表现型 12. 基因纯合体 13. 基因杂合体 14. 分离 - 15. 获得性状遗传 16. 泛生论 17. 种质论 18. 融合遗传 二、判断题 1.在一个混杂的群体中,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也一定相同。() 2.在性状表现中,显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3.用一个具有显性性状的亲本作母本,同另一个具有隐性性状的亲本作父本杂交在F1代表现出显性性状,根据显隐性原理,即能判别出它是真正的杂种。( ) 4.当一对相对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显性基因决定性状的表现而隐性基因则不能,这种显性基因作用的实质是:相对基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彼此直接抑制或促进的关系,而是分别控制各自所决定的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的发育。() 5.外表相同的个体,有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代,这主要是由于外界条件影响的结果。( ) 6.体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点上的基因称等位基因,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称非等位基因。() 7.表现型是指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8.具有n对基因的杂合体(F1)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配子,显性完全时,F2表现型为2n种,F1形成的不同配子种类为3n()9.多因一效是指许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表现,这是由于一个性状的发育是由许多基因控制的许多生化过程连续作用的结果。() 10.基因型纯合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也存在着同对基因的分离和不同对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 11.基因互作遗传中,等位基因分离,而非等位基因不独立分配。() 12.基因互作是通过控制同一生化过程的不同步骤来实现的。() 13.西葫芦的纯合白皮×绿皮杂交,F1表现白皮,F2出现12白皮:3黄皮:1绿皮比例,这是显性上位作用的表现结果。()14.在一对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关系,是抑制与被抑制的关系。( ) 15.具有三对独立遗传基因的杂合体(AaBaCc)自交,F2基因型为AaBBcc?的频率4/64,而表现型为A-B-cc的频率是9/64。() 16.具有n对独立遗传基因的杂合体(F1)自交,F2有2n种表型和3n种基因型。( ) 17.测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正好反映出被测个体所形成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18.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都是同一概念,它们的F2代都出现1:2:1的分离比例。( ) * 19.假设有一种小麦其粒色受控于6对基因的作用。由AABBCCDDEEFFxaabbccddeeff杂交,F2代中某一亲本应占1∕4096。() 20.用白颖与黑颖两种燕麦杂交,F1为黑颖,F2黑颖418,灰颖106,白颖36,可见颖色受两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在基因表达上属显性上位作用。() 22.高茎常态叶(DDBB)玉米与矮杆皱叶(ddbb)杂交,得的F1再进行测交,测交后代高茎常态83,矮茎皱叶81,高茎皱叶19,矮茎常态叶17,可见D与B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遗传学复习题

1、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研究遗传病发生机制、传递方式、诊断、治疗、预后,尤其是预防方法的一门学科,为控制遗传病的发生和其在群体中的流行提供理论依据和手段,进而对改善人类健康素质作出贡献。 2、什么是遗传病?包括哪些类型? 答:遗传病是遗传物质改变所导致的疾病。类型有①单基因病;②多基因病;③染色体病;④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 3、先天性疾病、遗传病和家族遗传病有何关系?遗传病,家族性疾病与先天性疾病的关系:有许多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但并不是所有的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遗传病往往具有家族性疾病,但并不是所有家族性疾病都是遗传病,也许不是所有的遗传病都具有家族性.区别: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疾病,先天性疾病是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家族性疾病指某些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的疾病. 4、名词解释。 罗伯逊易位:两个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部位或着丝粒附近部位发生断裂后,二者的长臂和短臂各形成一条新的染色体。 同义突变:为碱基被替换之后,产生了新的密码子,但新旧密码子是同义密码子,所编码的氨基酸种类保持不变,因此同义突变并不产生突变效应。 无义突变:无义突变是编码某一种氨基酸的三联体密码经碱基替换后,变成不编码任何氨基酸的终止密码UAA、UAG或UGA。 错义突变:错义突变是编码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经碱基替换以后,变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从而使多肽链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改变。 移码突变:移码突变是由于基因组DNA链中插入或缺失1个或几个(非3或3的倍数)碱基对,从而使自插入或缺失的那一点以下的三联体密码的组合发生改变,进而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变化。 动态突变:动态突变为串联重复的三核苷酸序列随着世代的传递而拷贝数逐代累加的突变方式。 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导致遗传密码编码信息改变,造成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表型的改变。 点突变:指DNA链中一个或一对碱基发生的改变。 基因组印记:又称遗传印记或亲代印记,是指在人或?某些组织细胞中,决定某一表型的同一等位基因根据其是母方还是父方的来源不同而差异性表达。 Ph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发现了一条比G组染色体还小的异常染色体,称为Ph染色体。约95%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携有Ph染色体,它可以作为CML的诊断依据。 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TSG):指正常细胞中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也称抑癌基因或隐性癌基因,例如p53, p16等。 癌基因(oncogene)能够使细胞发生癌变的基因,例如src ,H-RAS等 表现度(expressivity) 表现度是基因在个体中的表现程度,或者说具有同一基因型的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由于各自遗传背景的不同,所表现的程度可有显著的差异。 基因的多效性(pleiotropy):基因的多效性是指一个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个性状。 遗传异质性(genetic heterogeneity) :与基因多效性相反,遗传异质性是指一

遗传学课后题答案章

遗传学课后题答案章

————————————————————————————————作者:————————————————————————————————日期: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1、答:因为 (1)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2、解: 序号杂交基因型表现型 1 RR×rr Rr 红果色 2 Rr×rr 1/2Rr,1/2rr 1/2红果色,1/2黄果色 3 Rr×Rr 1/4RR,2/4Rr,1/4rr 3/4红果色,1/4黄果色 4 Rr×RR 1/2RR,1/2Rr 红果色 5 rr×rr rr 黄果色 3、解: 序号杂交配子类型基因型表现型 1 Rr × RR R,r;R 1/2RR,1/2Rr 1/2红色,1/2粉红 2 rr × Rr r;R,r 1/2Rr,1/2rr 1/2粉红,1/2白色 3 Rr × Rr R,r 1/4RR,2/4Rr,1/4rr 1/4红色,2/4粉色,1/4白色 4、解: 序号杂交基因型表现型 1 WWDD×wwdd WwDd 白色、盘状果实 2 WwDd×wwdd 1/4WwDd,1/4Wwdd,1/4wwDd,1/4wwdd,1/4白色、盘状,1/4白色、球状,1/4黄色、盘状,1/4黄色、球状 2 wwDd×wwdd 1/2wwDd,1/2wwdd 1/2黄色、盘状,1/2黄色、球状 3 Wwdd×wwDd 1/4WwDd,1/4Wwdd,1/4wwDd,1/4wwdd,1/4白色、盘状,1/4白色、球状,1/4黄色、盘状,1/4黄色、球状 4 Wwdd×WwDd 1/8WWDd,1/8WWdd,2/8WwDd,2/8Wwdd,1/8wwDd,1/8wwdd 3/8白色、盘状,3/8白色、球状,1/8黄色、盘状,1/8黄色、球状 5.解: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r: 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3/8,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圆种子1/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 杂交组合TtGgrr ×ttGgrr: 即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矮茎绿豆荚皱种子3/8,矮茎黄豆荚皱种子1/8。 6.解:题中F2分离比提示:番茄叶形和茎色为孟德尔式遗传。所以对三种交配可作如下分析: (1) 紫茎马铃暮叶对F1的回交: AaCc×AAc c→AACc、AAcc、AaCc、Aacc 表型二种,比例为1:1 (2) 绿茎缺刻叶对F1的回交: AaCc×aaC C→AaCC、AaCc、aaCC、aaCc 表型二种,比例为1:1 (3)双隐性植株对Fl测交: AaCc×aacc AaCc Aacc aaCc aacc 1紫缺:1紫马:1绿缺:1绿马

遗传学练习题

遗传练习题 (各章节重点还要复习,这里只是部分的模拟题,并不全面) A 型题(单项选择题) 1.染色质和染色体是_____ A.同一物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B.不同物质在细胞的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C.同一物质在细胞的同一时期的不同表现 D.不同物质在细胞的同一时期的不同表现 E.两者的组成和结构完全不同 2.常染色质是间期细胞核中_____ A.螺旋化程度高,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B.螺旋化程度低,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C.螺旋化程度高,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D.螺旋化程度低,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E.螺旋化程度低,很少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3.按照ISCN 的标准系统,1 号染色体,短臂,3 区,1 带第3 亚带应表示为_____ A.1p31.3 B.1q31.3 C.1p3.13 D.1q3.13 E.1p313 4.人类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 A、22条 B、23条 C、46条 D、92条 E、93条 5.着丝粒位于或靠近染色体中央,可称为_____ A、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B、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C、端着丝粒染色体 D、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E、中间着丝粒染色体 6.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核型细胞系的个体称为_____ A、单倍体 B、多倍体 C、嵌合体 D、多体 E、二倍体 7. 根据丹佛体制,人类染色体依次从1编到22号可分组。 A、2组 B、5组 C、7组 D、9组 E、10组 8.X染色体归入组。 A、 A 组 B、B组 C、C 组 D、D组 E、F组 9. Y染色体归入组。 A、 A 组 B、B组 C、C 组 D、G组 E、F组 10.除S期以外的整个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均处于凝聚状态的染色质称为_____ A.常染色质B.结构异染色质C.兼性异染色质D.异染色质E.染色体11.由常染色质凝聚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后转变而来的染色质称为_____ A.结构异染色质B.兼性异染色质C.异染色质D.常染色质E.以上都不是 12.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 A.核小体B.螺线管C.超螺线管D.染色单体E.放射环 13._____时期的染色体是进行染色体研究分析的最佳时期 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E.整个周期 14.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染色体最为粗大、清晰_____ 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E.以上都不是 15.精细胞发生过程所经历的四个时期是_____ A.生长期、增殖期、成熟期、变形期B.成熟期、生长期、增殖期、变形期C.生长期、成熟期、增殖期、变形期D.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变形期

普通遗传学 第六章 复习习题1

一、名词解释 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组整倍体多倍体单倍体非整倍体亚倍体超倍体单体三体 二、判断题 1.倒位片段提高了染色体重组几率。(×) 2.所有三倍体都是不育的。(×) 3.三体联会形成n个二价体和一个单价体。(×) 4.一条染色体的一段搭到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去的现象叫易位。(×) 5.易位杂合体所联合的四体环,如果在后期Ⅰ发生交替分离,则所产生的 配子都是可育的。(√) 6.同源四倍体由于四条染色体都是完全同源的,因此减数分裂前期Ⅰ会紧 密联会成四价体。(×) 7.单倍体就是一倍体。(×) 8.易位杂合体必然都是半不孕的。(×) 三、填空题 1.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在人类,缺失会造成缺失综合症,如猫叫综合症是由第短 臂缺失导致的。(五号染色体) 3.在臂间倒位情况下,如果倒位环内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一次交换, 则后期将形成四种形式的染色体即正常染色体,染色体,缺失染色 体,染色体。(倒位,重复) 4.臂内倒位的倒位环内,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一次交换,其结果是减数 分裂的后期分离出四种形式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无着丝粒染色体,正常染色体,染色体。(双着丝粒,倒位) 5.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的多倍体为,而增加的染色体 组来自不同物种的多倍体为。(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 6.茶树二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30条,下列个体中的染色体数为:单 体29 条,四倍体60 条。(29,60) 7.基因的表现型因其所在位置不同而不同的现象称,因基因出现 的次数不同而不同的现象称。(位置效应,剂量效应)

8.染色体abc.defgh 发生结构变异成为abfed.cgh ,这种结构变异称 为。(臂间倒位) 四、选择题 1. 染色体增加了两个不同的染色体,这类个体称为(D) A、单体 B、缺体 C、三体 D、双三体 2.下列写法表示单体的是B A、n-1)II +III B、(n-1)II +I C、(n+1)II +I D、(n-1)II 3.用马铃薯的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该花药的马铃薯是(C) A、三倍体 B、二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4.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导致染色体畸变? ( D ) A、化学物质 B、辐射 C、正常细胞的生物化学反应 D、以上所有 5. 结果导致DNA数量增加的染色体畸变是哪一种?( A ) A、重复 B、倒位 C、缺失 D、A和C均是 7.八倍体小黑麦种(AABBDDRR)属于(D) A、同源多倍体 B、同源异源多倍体 C、超倍体 D、异源多倍体 8.二倍体中维持配子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染色体称(A)。 A、染色体组 B、单倍体 C、二倍体 D、多倍体 9. 染色体结构涉及非同源染色体的叫。() A、倒位 B、缺失 C、易位 D、重复 10. 由n与n+1配子结合形成的后代是。(D) A、单体,亚倍体 B、三体,亚倍体 C、单体,超倍体 D、三体,超倍体 五、简答题 1.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哪些类型?请选一种介绍其细胞学特征和遗传学效 应。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Chapter 1 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s (一) 名词解释: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选择题: 1.1900年(2))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2)孟德尔(3)拉马克(4)克里克 2.建立在细胞染色体的基因理论之上的遗传学, 称之( 4 )。 (1)分子遗传学(2)个体遗传学(3)群体遗传学(4)经典遗传学 3.遗传学中研究基因化学本质及性状表达的内容称( 1 )。 (1)分子遗传学(2)个体遗传学(3)群体遗传学(4)细胞遗传学 4.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3)年。 (1)1859 (2)1865 (3) 1900 (4)1910 5.公认遗传学的奠基人是(3): (1)J·Lamarck (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 6.公认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是(2): (1)J·Lamarck (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 Chapter 2 Mitosis and Meiosis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说明。 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列于下表:

有丝分裂的遗传意义: 首先: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其次,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中从而使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首先,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发育为雌性细胞或雄性细胞,各具有半数的染色体(n)雌雄性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受精卵(合子),又恢复为全数的染色体2n。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 其次,各对染色体中的两个成员在后期I分向两极是随机的,即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与任何另一对染体的分离不发生关联,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均可能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里,n对染色体,就可能有2n种自由组合方式。 例如,水稻n=12,其非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的可能组合数为212 = 4096。各个子细胞之间在染色体组成上将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组合。 此外,同源染色体的非妹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出现各种方式的交换,这就更增加了这种差异的复杂性。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 水稻的正常的孢子体组织,染色体数目是12对,问下列各组织染色体数是多少? 答:(1)胚乳:32;(2)花粉管的管核:12;(3)胚囊:12;(4)叶:24;(5)根端:24;(6)种子的胚:24;(7)颖片:24。 3. 用基因型Aab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AaBb的玉米雌花授粉,你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因型是什么类型,比例为何? 答:胚乳是三倍体,是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的结果。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因型和比例为下列所示: 4. 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是中间着丝粒,另一对是端部着丝粒,以模式图方式画出:(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图;(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图。 答:(1)中期Ⅰ(2)中期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