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指标方法概述

评价指标方法概述
评价指标方法概述

?综合评分法

?FHW方法

?软评价方法

?德尔菲法

综合评分法

这一种方法是用于评价指标无法用统一的量纲进行定量分析的场合,而用无量纲的分数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分法是先分别按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然后采用加权相加,求得总分。其顺序如下:

1、确定评价项目,即哪些指标采取此法进行评价。

2、制定出评价等级和标准。先制定出各项评价指标统一的评价等级或分值范围,然后制定出每项评价指标每个等级的标准,以便打分时掌握。这项标准,一般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也可能是定量为主,也可以是定性为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制定评分表。内容包括所有的评价指标及其等级区分和打分,格式如下表所示:

4、

根据指标和等级评出分数值。评价者收集和指标相关的资料,给评价对象打分,填入表格。打分的方法,一般是先对某项指标达到的成绩做出等级判断,然后进一步细化,在这个等级的分数范围内打上一个具体分。这是往往要对不同评价对象进行横向比较。

5、数据处理和评价。

(1)确定各单项评价指标得分。

(2)计算各组的综合评分和评价对象的总评分。

(3)评价结果的运用。将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分,按原先确定的评价目的,予以运用。

FHW方法

FHW(模糊、灰色、物元空间)方法是贺仲雄教授创立的一种新的决策、评价方法,是对德尔菲法的改进和发展,融合了德尔菲法、BS法(头脑风暴法)、KT法的优点,并采用了一些新兴学科的思路,如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物元分析等,从而能定量处理联想思维,而把德尔菲法的咨询表改为FHW咨询表,把向专家咨询

的一个数(顺序、判断、打分)改为一个模糊、灰色物元。

FHW法的步骤为:

(1)收集与指标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能做出判断。

(2)填写“FHW评价表”:每个专家填写两次评价表。

第一次,不开讨论会,各自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各自的判断才能,填写A轮评价表。这样

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专家在填表时不受“马太效应”的影响。

第二次,召开讨论会,会后再填写B轮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意见统一。这样可以相互启发,激发联想思维,讨论顺序,一般应和A轮表的填写顺序相反,以防止思维惯性的影响。经过讨论,专家填写B轮表时,尽可能对自己在A轮表中填写的数据作必要的修改。当然,允许不修改自己的意见。

(3) FHW方法计算各组评价指标。由于每个专家都进行了两轮咨询,所以每个项目都由两个数据,这两个数据便组成一个闭区间,组成模糊灰色物元空间,评价的结果需要得到一个数,所以必须在区间数投影到一个点上,由三种准则可供选择。

第一种,乐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大值,这适用于评价条件从宽的情况。

第二种,悲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小值,这适用于条件从严掌握的情况。

第三种,平均值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两个端点的平均值。

然后计算主体评分T,总灰色N,白色优劣比S、灰色优劣比D、

远近效益En。

其中:T--表示对某组评价指标的基本评价结果。

N--表示对该组指标的朦胧程度,也就是信息不完全程度,N越大可靠性越差。

S--表示当前优势和当前劣势之比,S越大越好。

D--表示潜在优势和潜在列十支笔,D越大越好。

En--表示潜在优势和当前优势之比再乘以系数η,η的具体值需讨论后确定。

这样得到改组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

C=T+S+D+En-N

共适中,T以百分制表示,S、D,En,N一般都不大于一位数。所以,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必须对数据进行修正,控制每项数值的范围。

软评价方法

软评价方法也称专家评价,是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评价对象做出判断和评价,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判断结果往往是模糊的,很难精确做出判定的结果。由于模糊数学的发展,专家的这种评价思维过程得以定量化,使得软评价技术的科学性更强,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软评价的一般特性包括:

1、软评价的综合性

(1)多因素、多视角的综合。由于它不完全依靠统计数据,这样就可以发挥人的智力,考虑相关的所有因素,从更多的角度来认识评价对象,并把评价对象当作一个整体,即由大量变量相互作用的系统来认识。

(2)多种方法和多种思维的综合。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一般不受或少受某种方法的限制。在思维上,每个专家在评价过程中都不会是单纯一种思维在起作用,而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过程,不仅由分析、判断、综合、推理、演绎等抽象思维,而且还有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2、软评价的智能性。软评价主要依靠专家的知识、经验、智慧和思维判断能力,即专家的智能和素质,由专家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它是在了解和熟悉评价对象的基础上,对各种复杂现象进行分析透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要害,然后对事物做出评价。这个过程与专家的内行程度和本身的素质、知识水准有很大的关系。

3、软评价的模糊性。模糊性是指客观事物差异的过渡中的不分明性,即很难对事物做出非此即彼的判定,这就是人们思维中的一般规律。在评价过程中,往往要求以数量的形式来表达结果,这就是一个定性分析定量化的过程,模糊性理论解决了这种难以用精确数学的方法进行评价的许多问题。因此,软评价中的模糊性由于模糊性理论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显示出软评价在评价工作中的优越性。

4、软评价的相对性。对同一评价对象来说,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评价结果。即使是同一组专家或同一个专家在不同的时间,评价结果也是有区别的,而不象硬评价,只要模型或数学关系式以及统计数据没有发生变化,其结果总是不变。这就形成了评价结果和客观实际间的相对性,包括稳定程度的相对性和准确程度的相对性。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Delphi)是采取匿名的方式征求专家意见,经过反复所次的反馈修正,最后得到有关专家的综合意见,从而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的方法。

1、德尔菲法的步骤

(1)编制专家咨询表。按评价内容的层次、评价指标的定义、必需的填表说明,绘制咨询表格。

(2)分轮咨询。一般需要经过四轮咨询(内容比较简单的或进行过程比较顺利者,也可少于四轮)。

第一轮:将咨询表发给各位专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对评价对象的了解情况,填写表格。

第二轮:收回表格,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将前轮的结果填写在咨询表中新增的“前轮结果”栏内,再将新的咨询表发出,让各专家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判断做出调整,如果评价的结果和反馈的信息差距较大,应叙述理由。

第三轮、第四轮重复第二轮的工作。

(3)结果处理。以算术平均值来代表专家们的意见。

其中,Ki--第i指标的评价结果;

Pij--第j位专家对第i指标的评分值;

n--专家数。

离散系数以Vi表示,则

是第I指标评价结果的标准差。

2、德尔菲法的局限性。德尔菲法虽然简单易行,避免权威影响等好处,但也有其局限性:

(1)不能相互交流意见,共同讨论问题,取得共识,缩短评价时间;

(2)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具备该方面知识的人的意见很难从总体意见中剔除出来。

(3)有些咨询意见缺乏深刻论证,有的专家由于工作忙或对之不太重视,对表格的填写不经过很深入的调查和思考,这样就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评价指标方法概述

?综合评分法 ?FHW方法 ?软评价方法 ?德尔菲法 综合评分法 这一种方法是用于评价指标无法用统一的量纲进行定量分析的场合,而用无量纲的分数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分法是先分别按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然后采用加权相加,求得总分。其顺序如下: 1、确定评价项目,即哪些指标采取此法进行评价。 2、制定出评价等级和标准。先制定出各项评价指标统一的评价等级或分值范围,然后制定出每项评价指标每个等级的标准,以便打分时掌握。这项标准,一般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也可能是定量为主,也可以是定性为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制定评分表。内容包括所有的评价指标及其等级区分和打分,格式如下表所示: 4、

根据指标和等级评出分数值。评价者收集和指标相关的资料,给评价对象打分,填入表格。打分的方法,一般是先对某项指标达到的成绩做出等级判断,然后进一步细化,在这个等级的分数范围内打上一个具体分。这是往往要对不同评价对象进行横向比较。 5、数据处理和评价。 (1)确定各单项评价指标得分。 (2)计算各组的综合评分和评价对象的总评分。 (3)评价结果的运用。将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分,按原先确定的评价目的,予以运用。 FHW方法 FHW(模糊、灰色、物元空间)方法是贺仲雄教授创立的一种新的决策、评价方法,是对德尔菲法的改进和发展,融合了德尔菲法、BS法(头脑风暴法)、KT法的优点,并采用了一些新兴学科的思路,如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物元分析等,从而能定量处理联想思维,而把德尔菲法的咨询表改为FHW咨询表,把向专家咨询

的一个数(顺序、判断、打分)改为一个模糊、灰色物元。 FHW法的步骤为: (1)收集与指标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能做出判断。 (2)填写“FHW评价表”:每个专家填写两次评价表。 第一次,不开讨论会,各自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各自的判断才能,填写A轮评价表。这样 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专家在填表时不受“马太效应”的影响。 第二次,召开讨论会,会后再填写B轮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意见统一。这样可以相互启发,激发联想思维,讨论顺序,一般应和A轮表的填写顺序相反,以防止思维惯性的影响。经过讨论,专家填写B轮表时,尽可能对自己在A轮表中填写的数据作必要的修改。当然,允许不修改自己的意见。 (3) FHW方法计算各组评价指标。由于每个专家都进行了两轮咨询,所以每个项目都由两个数据,这两个数据便组成一个闭区间,组成模糊灰色物元空间,评价的结果需要得到一个数,所以必须在区间数投影到一个点上,由三种准则可供选择。 第一种,乐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大值,这适用于评价条件从宽的情况。 第二种,悲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小值,这适用于条件从严掌握的情况。 第三种,平均值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两个端点的平均值。 然后计算主体评分T,总灰色N,白色优劣比S、灰色优劣比D、

门店营运指标分析方法

营运指标分析方法 借助信息源、财务部提供的数据,营运指标可以将营运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基本工作量化,用来评估某部门、某门店的商品管理是否达到标准,是否存在管理上的漏洞,为了提高部门、门店管理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现将营运分析常用的公式、方法汇总如下: 一、销售数 销售数是卖场最主要的数据之一,他代表顾客的支持情况,销售额愈高说明顾客的支持率越高,而销售额少了,则必须分析影响销售额的主要因素。分析究竟是哪方面发生了问题,店长、课长应以每天或每周为单位分析本店、本课的销售情况,把握市场动态,采取有利措施,圆满完成月销售任务。 销售额=来客数×客单价 由上面的公式可看出,来客数的多少,客单价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门店的销售数。 1、来客数 来客数可算出顾客对门店和每个课的支持率 在信息系统中,不仅知全店的来客数,而且也可掌握各课及各大类的来客数,如1个顾客同时买了鱼和醋,那么就课来说,生鲜课和食品课都可同时将其称为自己的客人,就细分到大类来说,调味品类可称其为自己的客人,店长和课长在分析来客数时尽量细分。 部门(课)支持率=部门来客数÷全店来客数×100% 知道了各课的支持率后,各课就必须想方设法来提高本课的顾客支持率,这样整个店的来客数就增加了,同时客单价也可提高。 品类(大类)支持率=品类来客数÷部门来客数×100% 知道了各品类支持率,各课就必须进行分析,怎样提高品类的顾客支持率(陈列技巧、定价技巧的运用)。 从购买某项单品来客数还可以算出每个单品的支持率 单品支持率=单品购买数÷(全店来客数×购买此单品的顾客数)×100% 2、客单价 客单价=销售数÷来客数 客单价=平均1个顾客的购买商品个数×平均1个单品的单价 单品平均价格=所有单品价之和÷单品个数(有效单品平均价格)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最新版】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 (1)营业收入的赊销比率问题 计算时应使用赊销额而非营业收入。但是,外部分析人员无法取得赊销的数据,只好直接使用营业收入计算。 (2)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可靠性问题; 在应用应收账款周转率进行业绩评价时,可以使用年初年末的平均数、或者使用多个时点的平均数,以减少季节性、偶然性或人为因素的影响。 (3)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问题; 如果坏账准备的金额较大,就应进行调整,使用未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计算周转天数、周转次数。 (4)应将应收票据纳入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

(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就不是越短越好。 (6)应收账款分析应与销售额分析、现金分析联系起来。 2.存货周转率 (2)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短越好。 (3)应注意应付款项、存货和应收账款(或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 (4)应关注构成存货的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在产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 3.流动资产周转率 通常有三种计算方法: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流动资产表明一年中流动资产的周转次数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流动资产) 表明流动资产周转一次需要的时间 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营业收入表明每一元收入需要流动资产的投资 4.营运资本周转率 营运资本周转次数=营业收入/营运资本表明一年中营运资本的周转次数 营运资本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营运资本) 表明营运资本转换成现金平均需要的时间 营运资本与收入比=营运资本/营业收入表明每一元收入需要营运资本的投资 5.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非流动资产/营业收入 非流动资产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管理效率,主要用于投资预算和项目管理,以确定投资与竞争战略是否一致,收购与剥离政策是否合理等。 6.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周转天数=365/(营业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营业收入 总资产周转率的驱动因素分析,通常可以使用“资产周转天数”或“资产与收入比”指标,不使用“资产周转次数”。 六大营运能力比率总结如下图:

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指标

《应用统计分析》----题目2 题目2 数据data2是某医院3年中各月的数据,包括门诊人次、出院人数、病床利用率和周转次数、平均住院天数、治愈或好转率、病死率、诊断符合率、抢救成功率。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综合评价指标。 一、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也是利用降维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是一种将多变量化简的技术,其目的是分解原始变量,从中归纳出潜在的“类别”,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归为一类,不同类间变量的相关性则降低。每一类变量代表了一个“共同因子”,即一种内在结构,因子分析就是要寻找该结构。 因子分析有一个默认的前提条件就是各变量间必须有相关性,否则,各变量间没有共享信息,就不应当有公因子需要提取,自然也谈不上使用该方法。具体在该条件的判断上,除了根据专业知识来估计外,还可以使用KMO统计量和Bartlett’s 球形检验加以判定。 二、操作步骤 1.导入数据 依次单击“文件—打开—数据文件”命令,打开如图1所示的对话框。 图1 导入数据

2.因子分析 (1)依次单击“分析—降维—因子分析”命令,如图2所示。打开图3所示的“因子分析”主对话框。 图2 因子分析菜单 (a )选入变量前 (b )选入变量后 图3 “因子分析”主对话框 (2)在图3(a )所示的对话框中选中左边的变量,单击 按钮,将其 选入到左边的列表框中(如图3a 所示)。 (3)单击“描述”按钮,弹出“因子分析:描述统计”对话框,如图4所示,在“统计量”选项组中选取“原始分析结果”;在“相关矩阵”中选取“系

数”和“KMO和Bartlett”。设置完毕后,单击“继续”按钮,确认操作。 图4 “因子分析:描述”对话框 图5 “因子分析:抽取”对话框 (4)单击“抽取”按钮,得到如图5所示的“因子分析:抽取”对话框。选择“方法”为“主成分”;在“分析”选项组选择“相关性矩阵”;在“输出”选项组选择“未旋转的因子解”和“碎石图”;在“提取”选项组中将“因子的固定数量:”设置为4;将“最大收敛性迭代次数:”设置为25. (5)单击“旋转”按钮,得到如图6所示的“因子分析:旋转”对话框。在“方法”选项组选择“最大四次方值法”;在“输出”选项组选择“旋转解”;将“最大收敛性迭代次数:”设置为25。 (6)单击“得分”按钮,得到如图7所示的“因子分析:得分”对话框。选择“保存为新变量”和“显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在“方法”选项组选择“回归”。 最后,在“因子分析”主对话框(如图3所示)中,单击“确定”按钮,执行操作。

企业营运情况分析方法

企业营运情况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 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①借款主体资格及其合法性、经营范围等 ②股权结构 ③组织人构及其人员构成及经营者素质分析 ④企业经营状况及其主要产品 ⑤历史经营、技改情况及其主要业绩 2、市场、行业与产品及企业前景分析 3、信用记录分析 4、风险点分析 二、定量分析 (一)定量分析几个基本概念及基本计算公式 本期数(也叫当期或报告期):是指近期某一时段内对经营成果的统计情况。 同期数:是指同口径的去年同期数据。 时期数:它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如产品产量、能源生产总量、财政收入、商品零售额等。时期数通常可以累积,从而得到更长时期内的总量。 时点数:它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如资产额、商品库存(存货)、货币资金、年末人口数、存栏数、员工数等。时点数通常不能累积,各时点数累计后没有实际意义。

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比值,它可以从数量上反映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相对数的计量单位:(1)有名数,采用复合计量单位,如人均纯收入“元”、元/吨.公里、元/m3。(2)无名数,分别采用倍数、成数、系数、百分数、千分数等来表示。按种类分为五种:动态相对数(报告期数/基期数)、结构相对数(部分总量/总体总量)、比较相对数(同质甲指标/同质乙指标)、强度相对数(某一总量指标/另一有联系的总量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完成数/计划数)。 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 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时点数列平均数计算: (二)定量分析指标 1、经济实力分析 (1)总资产(2)净资产(所有者权益)(3)注册资金 (4)有形净资产 有形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无形资产(不包括土地使用权)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

典型相关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典型相关分析如何评价指标体系 本节我们介绍典型相关分析如何评价指标体系。我们通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关键因素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以此来说明典型相关分析可以评价指标体系。 典型相关分析是利用综合变量对之间的相关关系来反映两组指标之间的整体相关性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了研究两组变量的相关性,我们可以把两组变量的相关性转化为两个变量的相关性来考虑,即考察第一组变量的线性组合与第二组变量的线性组合的相关性。通过选择线性系数使线性化后的变量有最大的相关系数,形成第一对典型变量,依此可以形成第二对、第三对典型变量,并使各对典型变量之间互不相关,典型相关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典型相关分析就是用典型相关系数衡量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一、案例背景 信息化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效果,企业在其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关键影响因素。从企业信息化角度,探求影响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关键因素,对于避免在信息化过程中人力、资金等方面的浪费,进而达到科学、稳步地提高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数据的选取 1、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指标体系 根据实现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所需的基础条件、企业信息化过程和信息化对企业作用的体现,将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分为两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和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见图4-1)。 图4-1 2、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影响因素 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信息化水平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见

图4-2)。 图4-2 三、实例分析 把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指标体系和影响因素分别用以下两个向量表示: 在SAS软件中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得到10组典型相关,其中前3组(见表4-1)相关系数可以知道两组变量之间相关性显著,3组典型变量似然率卡方检验值小于0.0001,均通过显著性检验。第1对典型相关的相关百分比为0.2087,说明这对相关变量表示了20.87%的隐含信息,第2对典型相关的相关百分比为0.1793,说明这对相关变量表示了17.93%的隐含信息,前3对典型变量解释了56.10%的数据信息。

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主要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益通常是指企业的产出额与资产占用额之间的比率。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就是要通过对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 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大体包括六个,即货币资金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一、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资产周转速度就越快,能够相对节约流动资金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如果周转速度过低,会形成资产的浪费,使企业的现金过多的占用在存货、应收账款等非现金资产上,变现速度慢,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偿债能力。 流动资产周转率比较高,说明企业在以下四个方面全部或某几项做的比较好: 1. 快速增长的销售收入; 2. 合理的货币资金存量; 3. 应收账款管理比较好,货款回收速度快;

4. 存货周转速度快。 二、货币资金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 之所以将这三个指标放在一起,是因为该三项指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的重要补充;反映了企业最重要的三项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该三项指标的变化会导致流动资产周转率发生相应的变化;该三项指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 计算分析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通过制定合理赊销政策,严格购销合同管理、及时结算货款等途径,加强应收账款的前中后期管理,加快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存货周转速度的快慢,能够反映出企业采购、储存、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作的好坏。 如果企业形成应收账款,意味着企业提前交税,而税金都是以现金方式支付,这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减少,从而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减慢。如果因为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增加导致企业经营现金流为负数,企业就要通过银行贷款来补充经营中短缺的现金,企业负债增加,同时需要支付相应的利息费用,导致企业偿债风险加大,减弱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精品文档]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性原则 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要从特定的区域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2)动态性原则 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的反映考核对象的发展现状,还要动态的考察其发展潜力。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具有动态性,可以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并且要求所选指标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实际意义。 (3)可量化原则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进行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4)层次性原则 一级指标同时分别设立多个具体的子指标。在众多指标中,把联系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指标群,形成不同的指标层,有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研究对象。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用于定量评价多指标问题的多指标

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SAS 、SPSS 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更加提高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目前用于分析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以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都是依据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对象的综合状况进行排序评价。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十分重要。对指标赋值主要有主观赋值和客观赋值,也有将主观、客观赋值法结合起来的。对于指标数量比较大时,采用传统的主观赋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则难以全面把握众多指标,依赖主观判断会增大或降低一些指标的重要程度,导致实证的结果难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值法等,权重的确定是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或者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所构建指标体系的特点以及实证的目的来确定。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要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而定,采用客观赋权法的主成分分析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提取主成分也能减少工作量。以下对常用的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做简单介绍。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记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 等人提出的一种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领域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层次分析结构,排列组合得出优劣次序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反映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构造判断矩阵,将各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对于各 1.0<= RI CI CR

综合评价方法综述与比较

综合评价方法综述与比较 综合评价的概念:所谓统计综合评价,通常就是指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它是利用一定的统计指标体系,采用特定的评价模型和方法,对被评价对象多个方面的数量特征进行高度的抽象和综合,转化为综合评价值,进而确定现象的优劣、类型或对现象进行排序的一种统计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盗用函数法、多元统计综合评价技术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此外像人工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系统理论等新兴综合评价技术还在源源不断地涌现。 一简易的综合评价方法 (一),综合指数法 1,直接综合法概念:直接综合法是在确定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对各项指标个体指数进行相加,直接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数。优点:公式简单易懂,指标数值计算简便。缺点:得到的数值比较粗糙,以此得到的数据进行评价结果精确度不高。 2,加权综合法概念:加权综合法是在确定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综合评价数值。优点:与直接综合法相比,加权综合法指标数值的计算考虑到了各指标的比重问题,将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以体现不同指标的不同重要程度。缺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的判断具有很大主观性。 (二) 功效系数法概念:功效系数综合评价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的原理,把所要考核的各项指标按照多档次标准,通过功效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据以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总体评价得分的一种方法。优点:方法简便和可操作性强是这种方法的优点所在。缺点:竞争力评价中,不同行业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而权数是由评判人员主观确定,因此科学性有所欠缺,往往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出入较大。 (三)综合积分法概念:综合积分法是对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每个指标评分,将所有得分相加算出总分,作为综合评价数值的一种评价方法。适用范围:适用于定量分析且变量指标可以用数字表达的评价分析。优点:此法操作简单,结果与、易于理解。缺点:对各指标变量的评分比较主观,没有客观精确地评分公式。 二运筹学中综合评分法 (一)层次分析法概念:AHP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即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萨蒂教授于本世纪七十年代创立的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把一个复杂决策问题表示为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人们的比较判断,计算各种决策方案在不同准则及总准则之下的相对重要性量度,从而据之对决策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优点:1,系统性的分析方法;2,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3,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缺点:1,不能为决策提供新方案;2,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3,指标过多时数据统计量大,且权重难以确定;4,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精确求法比较复杂; (二)模糊评价法概念:模糊评价法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的一种方法。优点:(1)为定性指标定量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实现了定性和定量方法的集合。(2)在客观事物中,一些问题往往不是绝对的肯定或绝对的否定,涉及到模糊的因素,而且模糊综合判别评价法则很好的解决了判别的模糊和不确定的问题。(3)所得结果为一向量,即评语集在其论语上的子集,克服了传统数字学方法结果单一的缺陷,结果包含的信息丰富。缺点:(1)不能解决评价指标间相关造成的信息重复的问题。(2)各因素权重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3)在某些情况下,隶属函数的确定有一定困难,尤其是多目标评价模型,要对每一目标,每一个因素确定隶属函数,过于繁琐,实用性不强。应

项目可行性分析财务评价指标及运用

项目可行性分析中主要经济指标的理论与应用 本文主要包括两部份,第一部分是对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用到的主要指标进行解释,第二部分是结合实例,讲解评价项目可行性时如何运用经济指标。 第一部份理论篇 一、主要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财务净现值FNPV、投资回收期pt ﹝一﹞、指标解释 1.投资利润率:是指项目在正常生产年份内所获得的年利润总额或年平均利润总额与项目全部投资的比率。 2.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编制项目时设定为银行贷款利率)时,项目可行。财务内部收益率的计算过程是解一元n次方程的过程,只有常规现金流量才能保证方程式有唯一解。 说得通俗点,内部收益率越高,说明你投入的成本相对地少,但获得的收益却相对地多。比如A、B两项投资,成本都是10万,经营期都是5年,A每年可获净现金流量3万,B可获4万,通过计算,可以得出A的内部收益率约等于15%,B的约等于28%,这些,其实通过年金现值系数表就可以看得出来的。

3.财务净现值(FNPV) 是指项目按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目标收益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算到开发活动起始点的现值之和,它是开发项目财务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主要反映技术方案在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 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以资金成本为贴现率折现之后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净现值大于零则方案可行,且净现值越大,方案越优,投资效益越好。 计算公式 FNPV = 项目在起始时间点上的财务净现值 i = 项目的基准收益率或目标收益率 〔CI-CO〕ˇt〔1+ i 〕ˉt 表示第t期净现金流量折到项目起始点上的现值 财务净现值率即为单位投资现值能够得到的财务净现值。 其计算公式为:FNPVR=FNPV/PVI (16—40) 式中FNPVR——财务净现值率; FNPV——项目财务净现值; PVI——总投资现值。 ﹝二﹞净现值法和内部报酬率法的比较 1.净现值法和内部报酬率法都是对投资方案未来现金流量计算现值的方法。 2.运用净现值法进行投资决策时,其决策准则是:NPV为正

9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习题

第九章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资产流动性方面反映总资产效率的指标是()。 A.总资产产值率 B.总资产收入率 C.总资产周转率 D.产品销售率 2.影响总资产收入率的因素除总资产产值率外,还有()。 A.总资产报酬率 B.总资产周转率 C.固定资产产值率 D.产品销售率 3.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是影响()指标变动的重要因素。 A.总资产周转率 B.总资产产值率 C.总资产收入率 D.总资产报酬率 4.反映资产占用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指标是()。 A.流动资产产值率 B.流动资产周转率 C.固定资产产值率 D.总资产产值率 5.影响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因素是()。 A.产出率 B.销售率 C.成本收入率 D.收入成本率 6.当流动资产占用量不变时,由于流动资产周转加快会形成流动资金的()。 A.绝对浪费额 B.相对浪费额 C.绝对节约额 D.相对节约额 7.当流动资产占用量不变时,由于营业收入减少会形成流动资金的()。 A.绝对浪费额 B.相对浪费额 C.绝对节约额 D.相对节约额 8.提高固定资产产值率的关键在于()。 A.提高销售率 B.增加生产设备 C.增加生产用固定资产 D.提高生产设备产值率 (二)多项选择题 1.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有()。 A.总资产收入率

B.固定资产收入率 C.流动资产周转率 D.存货周转率 E.应收账款周转率 2.反映资产占用与总产值之间关系的指标有()。 A.固定资产产值率 B.固定资产收入率 C.流动资产产值率 D.总资产收入率 E.总资产产值率 3.影响存货周转率的因素有()。 A.材料周转率 B.在产品周转率 C.总产值生产费 D.产品生产成本 E产成品周转率 4.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因为它表明()。 A.收款迅速 B.减少坏账损失 C.资产流动性高 D.营业收入增加 E.利润增加 5.存货周转率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A.应收账款增加 B.降价销售 C.产品滞销 D.销售政策发生变化 E.大量赊销 6.以下属于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的情况是()。 A.流动资产存量不变,营业收入增加 B.流动资产存量不变,流动资产周转加速 C.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超过流动资产增长速度 D.营业收入不变,流动资产存量减少 E.流动资产减少速度大于营业收入减少速度 7.影响固定资产产值率的因素有()。 A.生产设备产值率 B.增加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数量 C.生产设备占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比重 D.增加生产设备的数量 E.生产用固定资产占全部固定资产的比重 8.反映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有()。 A.流动资产周转率 B.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 C.存货周转率 D.存货构成率 E.应付账款周转率

评价指标方法概述

?综合评分法 ?方法 ?软评价方法 ?德尔菲法 综合评分法 这一种方法是用于评价指标无法用统一的量纲进行定量分析的场合,而用无量纲的分数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分法是先分别按不同指标的评价标准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然后采用加权相加,求得总分。其顺序如下: 1、确定评价项目,即哪些指标采取此法进行评价。 2、制定出评价等级和标准。先制定出各项评价指标统一的评价等级或分值范围,然后制定出每项评价指标每个等级的标准,以便打分时掌握。这项标准,一般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也可能是定量为主,也可以是定性为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制定评分表。内容包括所有的评价指标及其等级区分和打分,格式如下表所示: 4、

根据指标和等级评出分数值。评价者收集和指标相关的资料,给评价对象打分,填入表格。打分的方法,一般是先对某项指标达到的成绩做出等级判断,然后进一步细化,在这个等级的分数范围内打上一个具体分。这是往往要对不同评价对象进行横向比较。 5、数据处理和评价。 (1)确定各单项评价指标得分。 (2)计算各组的综合评分和评价对象的总评分。 (3)评价结果的运用。将各评价对象的综合评分,按原先确定的评价目的,予以运用。 方法 (模糊、灰色、物元空间)方法是贺仲雄教授创立的一种新的决策、评价方法,是对德尔菲法的改进和发展,融合了德尔菲法、法(头脑风暴法)、法的优点,并采用了一些新兴学科的思路,如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物元分析等,从而能定量处理联想思维,而把德尔菲法的咨询表改为咨询表,把向专家咨询的一个数(顺序、判

断、打分)改为一个模糊、灰色物元。 法的步骤为: (1)收集与指标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能做出判断。 (2)填写“评价表”:每个专家填写两次评价表。 第一次,不开讨论会,各自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各自的判断才能,填写A轮评价表。这样 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专家在填表时不受“马太效应”的影响。 第二次,召开讨论会,会后再填写B轮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意见统一。这样可以相互启发,激发联想思维,讨论顺序,一般应和A轮表的填写顺序相反,以防止思维惯性的影响。经过讨论,专家填写B轮表时,尽可能对自己在A轮表中填写的数据作必要的修改。当然,允许不修改自己的意见。 (3)方法计算各组评价指标。由于每个专家都进行了两轮咨询,所以每个项目都由两个数据,这两个数据便组成一个闭区间,组成模糊灰色物元空间,评价的结果需要得到一个数,所以必须在区间数投影到一个点上,由三种准则可供选择。 第一种,乐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大值,这适用于评价条件从宽的情况。 第二种,悲观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最小值,这适用于条件从严掌握的情况。 第三种,平均值准则。将区间数投影到两个端点的平均值。 然后计算主体评分T,总灰色N,白色优劣比S、灰色优劣比D、

关于评价标准与方法的说明

英语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实施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3-6年级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然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将总结性评价也就是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大多数的学生却没有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这样无形中伤害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注重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弥补了这个不足,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评价已十分必要。 而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活动记录、测验、问卷调查、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持续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的完善与提高的机会。那么形成性评价如何操作实施呢? 一、什么是形成性评价 教学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它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原则 1.评价应着眼于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达到能听、会说、能读、会写。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也应围绕这几种能力展开,而不应只局限于学生是否会做什么样的题目,是否会背某一课内容。 2.评价应能引导、刺激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在我国这种英语学习是一种外语学习,并非第二语言学习的条件下,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所以我们在评价时,一定要照顾到学生的这一特点,使我们的评价成为鼓励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源泉。 3.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评价观,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所以,针对小学生好表现,特别认真负责的特点,可以事先使学生对自己要达到的结果有个明确的认识,并主动地使自己的学习与任务的预期要求看齐。 4.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学习成绩是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学习水平则是针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结果,所以为了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习者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效,我们要注重二者结合进行评价。 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语言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艺术地使用评价语言和技巧,完成有效的形成性评价,通过评价推动学生朝目标不断前进。

(店铺管理)超市营运指标分析方法

超市营运指标分析方法(图) 更新日期:2009年9月16日 【字号:大中小 | 颜色:浅深红| 打印】 烟草在线据百龙网报道借助信息源、财务部提供的数据,营运指标可以将营运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基本工作量化,用来评估某部门、某门店的商品管理是否达到标准,是否存在管理上的漏洞,为了提高部门、门店管理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现将营运分析常用的公式、方法汇总如下: 一、销售数 销售数是卖场最主要的数据之一,他代表顾客的支持情况,销售额愈高说明顾客的支持率越高,而销售额少了,则必须分析影响销售额的主要因素。分析究竟是哪方面发生了问题,店长、课长应以每天或每周为单位分析本店、本课的销售情况,把握市场动态,采取有利措施,圆满完成月销售任务。 销售额=来客数×客单价 由上面的公式可看出,来客数的多少,客单价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门店的销售数。 1、来客数 来客数可算出顾客对门店和每个课的支持率 在信息系统中,不仅知全店的来客数,而且也可掌握各课及各大类的来客数,如1个顾客同时买了鱼和醋,那么就课来说,生鲜课和食品课都可同时将其称为自己的客人,就细分到大类来说,调味品类可称其为自己的客人,店长和课长在分析来客数时尽量细分。

部门(课)支持率=部门来客数÷全店来客数×100% 知道了各课的支持率后,各课就必须想方设法来提高本课的顾客支持率,这样整个店的来客数就增加了,同时客单价也可提高。 品类(大类)支持率=品类来客数÷部门来客数×100% 知道了各品类支持率,各课就必须进行分析,怎样提高品类的顾客支持率(陈列技巧、定价技巧的运用)。 从购买某项单品来客数还可以算出每个单品的支持率 单品支持率=单品购买数÷(全店来客数×购买此单品的顾客数)×100% 2、客单价 客单价=销售数÷来客数 客单价=平均1个顾客的购买商品个数×平均1个单品的单价 单品平均价格=所有单品价之和÷单品个数(有效单品平均价格) 二、单位面积销售额(坪效) 坪效=销售额÷经营面积 A、坪效是指门店的销售额与卖场面积的比率,它反映的是卖场的有效利用程度。 B、坪效是指门店各大类、小类、品牌的销售额、毛利与卖场货架面积(组数)的比率,也称各大类、小类、品牌的贡献度(销售额贡献度、毛利贡献度)。 各大类、小类、品牌的销售额与门店销售额的百分比应与它所占货架面积(组数)成正比,反之应进行分析,采取措施,优化品类结构,努力提高坪效。 三、动销率分析 动销率的高低,是检验门店商品是否适销的一把钥匙。 动销率是通过“零销售”来反证的(销售排行榜) 零销售是指“一个月内没有销售记录的有库存的商品”。如果这个商品不在货架上,顾客无法找到,那当然没有销售,我们就要从仓库里把它找出来,分析为什么在仓库里睡大觉,追究原因,并让它实现销售,如果确实不适销,就应该立即清退。如果是货架上有货,零销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陈列位置不对,顾客无法找到(看到)或无法取到。

评价指标知识分析

?标度划分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 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 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 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 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 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 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 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 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 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 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 法,例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 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 考评时可以根据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行: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 参照总局提供的纳税评估指标,本着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的原则,省局确定了11个纳税评估指标,并针对这些指标提供了申报差异综合评分法,对纳税人进行综合评分,分值作为筛选评估对象的参考数据,综合其他因素,确定纳税评估对象。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象的筛选确定 筛选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象,要依据税收宏观分析、行业利润率、行业贡献率和行业税负等数据,结合企业所得税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和税收管理员掌握的纳税人实际情况,参照纳税人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经营期、信用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核对比分析。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象除按申报差异综合评分法确定的应进行评估的纳税人外,应对以下纳税人重点予以关注: 1、连续三年以上亏损的纳税人; 2、房地产等重点行业; 3、享受减税、免税且经营规模较大的纳税人; 4、减免税期满后利润额与减免期相比变化异常的纳税人; 5、有审核审批和后续管理事项的纳税人; 6、存在关联交易的纳税人; 7、省、市级所得税重点税源纳税人; 8、其他需作为重点评估对象的纳税人。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依托征管信息系统,以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提取的数据为基础,省局初步设置了11个指标,为纳税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各市局可结合工作实际予以细化和完善。 1、销售(营业)收入比值(11分) 计算公式:销售(营业)收入比值= [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指标分析:分析纳税人销售(营业)收入的变化情况。与同行业预警值进行比较,若高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若低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1、隐瞒收入;2、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3、市场因素;4、政策因素等等。 2、销售(营业)成本率(13分) 计算公式:销售(营业)成本率= [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指标分析:分析纳税人销售(营业)成本占销售(营业)收入的比例。与同行业预警值进行比较,若低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若高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1、虚列成本;2、隐瞒收入;3、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4、市场因素;5、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6、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7、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调整正确性;8、政策因素等等。 3、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值(9分) 计算公式: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率= [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基期销售(营业)成本率= [基期销售(营业)成本/基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值=[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率/基期销售(营业)成本率]×100%指标分析:分析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基期销售(营业)成本率的变动情况。评估期与基期的销售(营业)成本率应基本持平,如该指标小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大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1、虚列成本;2、隐瞒收入;3、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4、市场因素;5、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6、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7、税法与会计的差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1.反应资产周转快慢的指标一般有周转率和周转天数两种形式.周转率又叫周转次数,代表一定时期内资产完成的循环次数.周转期又叫周转天数,代表资产完成一次循环所需要的天数. 资产周转率(次数)=计算期的资产周转额/计算期的资产平均占用额 资产周转期(天数)=计算期天数/资产周转率(次数) 其中,在财务分析中,通常以1年为计算期,1年的天数通常按360天计算 2.应收账款周转率:又叫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是赊销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之比.应收账款周转一次指的是从应 收账款发生到收回的全过程 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其中,赊销收入指的是没有立即收到货款的主营业务收入,其计算公式为: 赊销收入净额=赊销收入-赊销退回-赊销折让-赊销哲扣. 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反应应收账款周转情况的一 另一个重要指标,又称应收账款平均收现期,它是360天与应收账款周转率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天/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天/赊销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天/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说来,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短,说明应收账款回得越快,应收账款的流动性越强,同时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事能也就越小.但是,如果一个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过高,则可能是由于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苛刻所致,这样又可能会限制企业销售规模的扩大,景响企业长远的盈利能力.

4.存货周转分析, 存货周转转率又叫存货周转次数,是一定时期内企业销货或是主营业务成本与货货平均余额之比.它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和存货周转速度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率的一个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5.存货周转天数是反应存货周转情况的另一重要指标,又称为存货周转天数,它是360天与存货周转率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存货平均余额*360/主营业务成本 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周转天数越短,说明存货周转得越快,存货的流动性越强.如果一个企业的存货周转率过高,则有可能是由于企业的存货水平太低所致,存货水平太低有可能是由于企业的采购量批量太小,采购过于繁,这样可能会增加企业的采购成本,并且存货水平太低可能会导致QUE货,景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6.营业周期,是指从从购商品或接受劳务从而承担义务开始,到收回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并收现金之间的时间间隔,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一般来说,营业周期限越短,说明企业完成一次营业活动所需要的时间越短,企业的存货流动越顺,账款收取越短.营业周期不仅可以用于分析和考察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而且可以用来补充说明和评价企业的流动性. 7.现金周期,是指衡量公司从置备存货支出现金到销售货物收到现金所需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