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实验——查找算法的实现

数据结构实验——查找算法的实现
数据结构实验——查找算法的实现

实验五

查找算法实现

1、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顺序查找、折半查找及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上的查找、插入和删除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平均查找长度。

2、问题描述

查找表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操作,试建立有100个结点的二叉排序树进行查找,然后用原数据建立AVL树,并比较两者的平均查找长度。

3、基本要求

(1)以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实现二叉排序树的建立、查找和删除。

(2)根据给定的数据建立平衡二叉树。

4、测试数据

随即生成

5、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EQ(a,b) ((a)==(b))

#define LT(a,b) ((a)<(b))

#define LQ(a,b) ((a)>(b))

typedef int Keytype;

typedef struct

{ Keytype key; //关键字域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BSTnode

{ ElemType data;

int bf;

struct BSTnode *lchild,*rchild;

}BSTnode,*BSTree;

void InitBSTree(BSTree &T)

{T=NULL;

}

void R_Rotate(BSTree &p)

{BSTnode *lc;

lc=p->lchild;

p->lchild=lc->rchild;

lc->rchild=p;

p=lc;

}

void L_Rotate(BSTree &p)

{BSTnode *rc;

rc=p->rchild;

p->rchild=rc->lchild;

rc->lchild=p;

p=rc;

}

void Leftbalance(BSTree &T) {BSTnode *lc,*rd;

lc=T->lchild;

switch(lc->bf)

{

case +1:

T->bf=lc->bf=0; R_Rotate(T);

break;

case -1:

rd=lc->rchild; switch(rd->bf)

{ case 1:

T->bf=-1;

lc->bf=0;

break;

case 0:

T->bf=lc->bf=0;

break;

case -1:

T->bf=0;

lc->bf=1;

break;

}

rd->bf=0;

L_Rotate(T->lchild);

R_Rotate(T);

}

}

void Rbalance(BSTree &T) {BSTnode *lc,*ld;

lc=T->rchild;

switch(lc->bf)

{ case 1:

ld=lc->lchild;

switch(ld->bf)

{ case 1:

T->bf=0;

lc->bf=-1;

break;

case 0:

T->bf=lc->bf=0;

break;

case -1:

T->bf=1;

lc->bf=0;

break;

}

ld->bf=0;

R_Rotate(T->rchild);

L_Rotate(T);

case -1:

T->bf=lc->bf=0;

L_Rotate(T);

break;

}

}

int InsertAVL(BSTree &T,ElemType e,bool &taller) { if(!T)

{ T=(BSTree)malloc(sizeof(BSTnode));

T->data=e;

T->lchild=T->rchild=NULL;

T->bf=0;

taller=true;

}

else

{ if(EQ,T->)

{ taller=false;

cout<<"结点 "<<<<" 不存在。"<

return 0;

}

if(LT,T->)

{ if(!InsertAVL(T->lchild,e,taller))

{ return 0;

}

if(taller)

switch(T->bf)

{ case 1:

Leftbalance(T);

taller=false;

break;

case 0:

T->bf=+1;

taller=true;

break;

case -1:

T->bf=0;

taller=false;

break;

}

}

else

{ if(!InsertAVL(T->rchild,e,taller))

{ return 0;

}

if(taller)

switch(T->bf)

{ case 1:

T->bf=0;

taller=false;

break;

case 0:

T->bf=-1;

taller=true;

break;

case -1:

Rbalance(T);

taller=false;

break;

}

}

}

return 1;

}

bool SearchBST(BSTree T,ElemType key,BSTree f,BSTree &p) { if(!T)

{ p=f;

cout<<"结点不存在。"<

return false;

}

else if( EQ,T-> )

{ p=T;

cout<<"查找成功,存在结点";

cout<<

return true;

}

else if(LT,T->)

return SearchBST(T->lchild,key,T,p);

return SearchBST(T->rchild,key,T,p);

}

void Leftbalance_div(BSTree &p,int &shorter)

{ BSTree p1,p2;

if(p->bf==+1) //p结点的左子树高,删除结点后p的bf减1,树变矮

{ p->bf=0;

shorter=1;

}

else if(p->bf==0)//p结点左、右子树等高,删除结点后p的bf减1,树高不变

{ p->bf=-1;

shorter=0;

}

else

{ p1=p->rchild;//p1指向p的右子树

if(p1->bf==0)//p1结点左、右子树等高,删除结点后p的bf为-2,进行左旋处理,树高不变

{ L_Rotate(p);

p1->bf=1;

p->bf=-1;

shorter=0;

}

else if(p1->bf==-1)//p1的右子树高,左旋处理后,树变矮

{ L_Rotate(p);

p1->bf=p->bf=0;

shorter=1;

}

else

{ p2=p1->lchild;

p1->lchild=p2->rchild;

p2->rchild=p1;

p->rchild=p2->lchild;

p2->lchild=p;

if(p2->bf==0)

{ p->bf=0;

p1->bf=0;

}

else if(p2->bf==-1)

{ p->bf=+1;

p1->bf=0;

}

else

{ p->bf=0;

p1->bf=-1;

p2->bf=0;

p=p2;

shorter=1;

}

}

}

void Rbalance_div(BSTree &p,int &shorter) { BSTree p1,p2;

if(p->bf==-1)

{ p->bf=0;

shorter=1;

}

else if(p->bf==0)

{ p->bf=+1;

shorter=0;

}

else

{ p1=p->lchild;

if(p1->bf==0)

{ R_Rotate(p);

p1->bf=-1;

p->bf=+1;

shorter=0;

}

else if(p1->bf==+1)

{ R_Rotate(p);

p1->bf=p->bf=0;

shorter=1;

}

else

{ p2=p1->rchild;

p1->rchild=p2->lchild;

p2->lchild=p1;

p->lchild=p2->rchild;

p2->rchild=p;

if(p2->bf==0)

{ p->bf=0;

p1->bf=0;

}

else if(p2->bf==1)

{ p->bf=-1;

p1->bf=0;

}

else

{ p->bf=0;

p1->bf=1;

}

p2->bf=0;

p=p2;

shorter=1;

}

}

}

void Delete(BSTree q,BSTree &r,int &shorter)

{ if(r->rchild==NULL)

{ q->data=r->data;

q=r;

r=r->lchild;

free(q);

shorter=1;

}

else

{ Delete(q,r->rchild,shorter);

if(shorter==1)

Rbalance_div(r,shorter);

}

}

ElemType DeleteAVL(BSTree &p,ElemType key,int &shorter) { ElemType k,a,b;

=1;

=0;

BSTree q;

if(p==NULL)

{ cout<<"结点不存在。"<

return b;

}

else if(LT,p-> )//在p的左子树中进行删除

{ k=DeleteAVL(p->lchild,key,shorter);

if(shorter==1)

Leftbalance_div(p,shorter);

return k;

}

else if(LQ,p-> )//在p的右子树中进行删除

{ k=DeleteAVL(p->rchild,key,shorter);

Rbalance_div(p,shorter);

return k;

}

else

{

q=p;

if(p->rchild==NULL) //右子树空则只需重接它的左子树

{ p=p->lchild;

free(q);

shorter=1;

}

else if(p->lchild==NULL)//左子树空则只需重接它的右子树 { p=p->rchild;

free(q);

shorter=1;

}

else

{ Delete(q,q->lchild,shorter);

if(shorter==1)

Leftbalance_div(p,shorter);

p=q;

}

return a;

}

}

void Print_BSTTree(BSTree T,int i)

{ if(T)

{ if(T->rchild)

Print_BSTTree(T->rchild,i+1);

for(int j=1;j<=i;j++)

cout<<" ";

cout<<

if(T->lchild)

Print_BSTTree(T->lchild,i+1);

}

}

int main()

{ BSTree T;

ElemType e;

InitBSTree(T);

bool tall=false;

bool choice=true;

char y;

{ cout<<"输入要插入结点(数字):";

cin>>;

InsertAVL(T,e,tall);

Print_BSTTree(T,0);

cout<<"是否继续,是选y,否选n:"; cin>>y;

if(y=='Y'||y=='y')

choice=true;

else choice=false;

}

BSTree f,p;

choice=true;

while(choice)

{ cout<<"输入要查找的结点:";

cin>>;

SearchBST( T,e,f,p);

cout<<"是否继续,是选y,否选n:"; cin>>y;

if(y=='Y'||y=='y')

choice=true;

else choice=false;

}

int shorter;

choice=true;

while(choice)

{ cout<<"输入要删除的结点:";

cin>>;

DeleteAVL(T,e,shorter);

Print_BSTTree(T,0);

cout<<"是否继续,是选y,否选n:"; cin>>y;

if(y=='Y'||y=='y')

choice=true;

else choice=false;

}

return 0;

}

实验8查找与排序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陕西科技大学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实验组别 实验日期室温报告日期成绩 报告内容:(目的和要求、原理、步骤、数据、计算、小结等) 实验名称:查找与排序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实验目的: 1. 掌握顺序表中查找的实现及监视哨的作用。 2. 掌握折半查找所需的条件、折半查找的过程和实现方法。 3. 掌握二叉排序树的创建过程,掌握二叉排序树查找过程的实现。 4. 掌握哈希表的基本概念,熟悉哈希函数的选择方法,掌握使用线性探测法和链地址法进行冲突解决的方 法。 5. 掌握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算法的实现。 实验环境(硬/软件要求):Windows 2000,Visual C++ 6.0 实验内容: 通过具体算法程序,进一步加深对各种查找算法的掌握,以及对实际应用中问题解决方 法的掌握。各查找算法的输入序列为:26 5 37 1 61 11 59 15 48 19输出 要求:查找关键字37,给出查找结果。对于给定的某无序序列,分别用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等方法进行排序,并输出每种排序下的各趟排序结果。 各排序算法输入的无序序列为:26 5 37 1 61 11 59 15 48 19。 实验要求: 一、查找法 1. 顺序查找 首先从键盘输入一个数据序列生成一个顺序表,然后从键盘上任意输入一个值,在顺序 表中进行查找。 2. 折半查找

任意输入一组数据作为个数据元素的键值,首先将此序列进行排序,然后再改有序表上 使用折半查找算法进对给定值key 的查找。 3. 二叉树查找 任意输入一组数据作为二叉排序树中节点的键值,首先创建一颗二叉排序树,然后再次二叉排序树上实现对一 定k的查找过程。 4. 哈希表查找 任意输入一组数值作为个元素的键值,哈希函数为Hash (key )=key%11, 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问题。 二、排序算法 编程实现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各算法函数;并编写主函数对各排序函数进行测试。 实验原理: 1. 顺序查找: 在一个已知无(或有序)序队列中找出与给定关键字相同的数的具体位置。原理是让关键字与队列中的数从最后一个开始逐个比较,直到找出与给定关键字相同的数为止,它的缺点是效率低下。 二分查找又称折半查找,优点是比较次数少,查找速度快,平均性能好;其缺点是要求待查表为有序表,且插入删除困难。因此,折半查找方法适用于不经常变动而查找频繁的有序列表。首先,假设表中元素是按升序排列,将表中间位置记录的关键字与查找关键字比较,如果两者相等,则查找成功;否则利用中间位置记录将表分成前、后两个子表,如果中间位置记录的关键字大于查找关键字,则进一步查找前一子表,否则进一步查找后一子表。重复以

(完整版)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 .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Visual C++ 6.0 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 .实验要求 (1 )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 )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 )上机运行程序。 (4 )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 )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 头文件 #include// 库头文件------ 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 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 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 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 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 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 域之值, // 以0 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 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 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 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 以0 表示输入结束 if(i==1)// 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 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 是头指针 } else// 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 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数据结构实验七 查找

实验七查找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查找的不同方法,并能用高级语言实现查找算法; 2. 熟练掌握二叉排序树的构造和查找方法。 3. 熟练掌握静态查找表及哈希表查找方法。 二、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读入一串整数,然后构造二叉排序树,进行查找。 三、实验步骤 1. 从空的二叉树开始,每输入一个结点数据,就建立一个新结点插入到当前已生成的二叉排序树中。 2. 在二叉排序树中查找某一结点。 3.用其它查找算法进行排序(课后自己做)。 四、实现提示 1. 定义结构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key; int other; struct node *lchild, *rchild; } bstnode; void inorder ( t ) { if (t!=Null) { inorder(t→lchild); printf(“%4d”, t→key); inorder(t→rchild); } } bstnode *insertbst(t, s) bstnode *s, *t; { bstnode *f, *p; p=t;

while(p!=Null) { f=p; if (s→key= =p→key) return t; if (s→key

第三节 排序和查找

第三节排序和查找 一、教材分析 排序和查找算法是一种数据处理问题最常用的算法思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查找,而且总是希望要查找的数据井然有序,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其实就是排序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查找是和排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节在编写上力求前面体现排序和查找算法的基本思想,设计了一个典型的“运动员比赛成绩管理问题”,本节在设计上,就是让学生通过经历一个充分体现查找和排序的活动的算法分析设计过程,体验和感受相对比较简单的冒泡排序法和顺序查找法的基本思想,了解排序和查找的应用场合。在实践示例中通过与基本排序查找算法对比引入改良的算法选择排序法和二分查找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排序和查找算法的基本思想。通过运动会管理程序不同模块对数组的引用,让学生了解变量的作用范围。通过课堂三个教学活动的分析设计,让学生深入理解和体会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排序和查找算法的原理与解析法和穷举法相比复杂了一些,如果通过大量的实践应用,也是很容易掌握的,在学习指引中有明确的描述。 在活动设计上,用到了两个“分析”和一个“实现”,旨在让学生重点关注冒泡法的分析过程和顺序查找法的分析过程,并在程序实现的过程中,体会变量的作用范围和两个分析子程序的调用过程,在宏观上渗透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 1.教学活动一分析:分析比赛成绩排序算法并编写程序

3.教学活动三分析:实现运动会管理的应用程序

4.选择排序算法及示例分析: 选择排序算法是对冒泡排序算法的改进,通过下面的活动分析,旨在让学生在对比分析过程中掌握排序的基本思想。熟练掌握两种排序算法的使用过程及关键问题的处理过程,尤其是不同排序算法之间的排序原理的区别,决定了学生在今后解决实际问题中选择何种排序算法的重要依据,是学生算法分析素养的提升的关键环节。 示例:寻找一个数列中最小数的方法 查询过程:采用循环和选择程序结构,按顺序逐一比较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通过交换位置或记忆位置的方式,找到最小数。 5.二分查找算法及示例分析: 二分查找算法是对顺序查找算法的改进,通过下面的活动分析,旨在让学生在对比分析过程中掌握不同的查询思想。熟练掌握两种查询算法的使用过程及关键问题的处理过程,尤其是不同查询算法之间的查询分析过程的区别,决定了学生在今后解决实际问题中选择何种查询算法的重要依据,是学生算法分析素养的提升的关键环节。 示例:在有序数列A{3,16,20,27,35,39,46,48,55,73}中查找20和71

约瑟夫问题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汇总.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约瑟夫问题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年级: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管理学院综合实验室 完成日期: 小组成员: 2012 学年至2013 学年度第1 学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表表示和实现; (2)学会定义抽象数据类型; (3)学会分析问题,设计适当的解决方案; 二、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编号为1,2,…,n的n 个人按顺时针方向围坐一圈,每人持有一个密码(正整数)。一开始任选一个正整数作为报数上限值m,从第一个人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自 1 开始顺序报数,报到m 时停止报数。报m 的人出列,将他的密码作为新的m 值,从他在顺时针方向上的下一个人开始重新从1 报数,如此下去,直至所有人全部出列为止。试设计一个程序求出出列顺序。 【基本要求】:利用单向循环链表存储结构模拟此过程,按照出列的顺序印出各人的编号。 【测试数据】:m 的初值为20;密码:3,1,7,2,4,8,4(正确的结果应为6,1,4,7,2,3,5)。 三、实验步骤 (一)需求分析 对于这个程序来说,首先要确定构造链表时所用的插入方法。当数到m 时一个人就出列,也即删除这个节点,同时建立这个节点的前节点与后节点的联系。由于是循环计数,所以才采用循环列表这个线性表方式。 程序存储结构利用单循环链表存储结构存储约瑟夫数据(即n个人的编码等),模拟约瑟夫的显示过程,按照出列的顺序显示个人的标号。编号为1,2,…,n 的 n 个人按顺时针方向围坐一圈,每人持有一个密码(正整数)。一开始任选一个正整数作为报数上限值 m,从第一个人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自1 开始顺序报数,报到 m 时停止报数。报 m 的人出列,将他的密码作为新的 m 值,从他在顺时针方向上的下一个人开始重新从 1 报数,如此下去,直至所有人全部出列为止。试设计一个程序求出出列顺序。基本要求是利用单向循环链表存储结构模拟此过程,按照出列的顺序印出各人的编号。 程序执行的命令(1)构造单向循环链表。 (2)按照出列的顺序引出各个人的标号。 测试数据 m 的初值为 20;密码:3,1,7,2,4,8,4(正确的结果应为 6,1,4,7,2,3,5) (1)、插入:在把元素插入到循环链表中时,由于是采用的头插法,所以我保留了front头结点。在每加入一个节点时,都会直接连接在front后面,从而保证一开始就赋值的rear尾节点不用修改。 伪代码阐释如下:

数据结构实验——查找算法的实现

实验五 查找算法实现

1、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顺序查找、折半查找及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上的查找、插入和删除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平均查找长度。 2、问题描述 查找表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操作,试建立有100个结点的二叉排序树进行查找,然后用原数据建立AVL树,并比较两者的平均查找长度。 3、基本要求 (1)以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实现二叉排序树的建立、查找和删除。 (2)根据给定的数据建立平衡二叉树。 4、测试数据 随即生成 5、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EQ(a,b) ((a)==(b)) #define LT(a,b) ((a)<(b)) #define LQ(a,b) ((a)>(b)) typedef int Keytype; typedef struct { Keytype key; //关键字域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BSTnode { ElemType data; int bf; struct BSTnode *lchild,*rchild; }BSTnode,*BSTree; void InitBSTree(BSTree &T) {T=NULL; } void R_Rotate(BSTree &p) {BSTnode *lc; lc=p->lchild; p->lchild=lc->rchild; lc->rchild=p; p=lc; } void L_Rotate(BSTree &p) {BSTnode *rc; rc=p->rchild; p->rchild=rc->lchild;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数据结构停车场问题实验报告汇总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停车场管理问题 姓名: 学号: 问题描述 设有一个可以停放n辆汽车的狭长停车场,它只有一个大门可以供车辆进出。车辆按到达停车场时间的早晚依次从停车场最里面向大门口处停放(最先到达的第一辆车放在停车场的最里面)。如果停车场已放满n辆车,则后来的

车辆只能在停车场大门外的便道上等待,一旦停车场内有车开走,则排在便道上的第一辆车就进入停车场。停车场内如有某辆车要开走,在它之后进入停车场的车都必须先退出停车场为它让路,待其开出停车场后,这些车辆再依原来的次序进场。每辆车在离开停车场时,都应根据它在停车场内停留的时间长短交费。如果停留在便道上的车未进停车场就要离去,允许其离去,不收停车费,并且仍然保持在便道上等待的车辆的次序。编制一程序模拟该停车场的管理。 二、实现要求 要求程序输出每辆车到达后的停车位置(停车场或便道上),以及某辆车离开停车场时应交纳的费用和它在停车场内停留的时间。 三、实现提示 汽车的模拟输入信息格式可以是:(到达/离去,汽车牌照号码,到达/离去的时刻)。例如,(‘A',,1,5)表示1号牌照车在5这个时刻到达,而(‘ D ',,5,20)表示5号牌照车在20这个时刻离去。整个程序可以在输入信息为(‘ E ',0,0)时结束。本题可用栈和队列来实现。 四、需求分析 停车场采用栈式结构,停车场外的便道采用队列结构(即便道就是等候队列)。停车场的管理流程如 下 ①当车辆要进入停车场时,检查停车场是否已满,如果未满则车辆进栈(车辆进入停车场);如果停车场已满,则车辆进入等候队列(车辆进入便道等候)。 ②当车辆要求出栈时,该车到栈顶的那些车辆先弹出栈(在它之后进入的车辆必须先退出车场为它让路),再让该车出栈,其他车辆再按原次序进栈(进入车场)。当车辆出栈完毕后,检查等候队列(便道) 中是否有车,有车则从队列头取出一辆车压入栈中。

实验七 查找

实验报告七查找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线性查找算法。 2、掌握顺序查找、二分查找算法 二、实验内容: 1.SeqList类中增加下列成员方法: public int lastIndexOf(T key) { //返回最后出现的关键字为key元素位置int num=0; for(int i=0;i p=this.head; while(p.next!=null){ if(p.next.data==key) p.next=p.next.next; } } public void replace (T x, T y) //将首次出现的元素x替换为y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七查找、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本实验项目方案受“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X3108005)”项目资助)实验难度: A □ B □ C □ 学期:2010秋季学期 任课教师: 实验题目: 查找算法设计与实现 姓名: 王辉 学号: 20091120154 电子邮件: 完成提交时间: 2010 年 12 月 27 日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2010学年秋季学期 《数据结构实验》成绩考核表 学号:姓名:本人承担角色: 综合得分:(满分100分) 指导教师:年月日(注:此表在难度为C时使用,每个成员一份。)

(下面的内容由学生填写,格式统一为,字体: 楷体, 行距: 固定行距18,字号: 小四,个人报告按下面每一项的百分比打分。难度A满分70分,难度B满分90分)一、【实验构思(Conceive)】(10%) 1 哈希表查找。根据全年级学生的姓名,构造一个哈希表,选择适当的哈希函数和解决冲突的方法,设计并实现插入、删除和查找算法。 熟悉各种查找算法的思想。 2、掌握查找的实现过程。 3、学会在不同情况下运用不同结构和算法求解问题。 4 把每个学生的信息放在结构体中: typedef struct //记录 { NA name; NA tel; NA add; }Record; 5 void getin(Record* a)函数依次输入学生信息 6 人名折叠处理,先将用户名进行折叠处理折叠处理后的数,用除留余数法构造哈希函数,并返回模值。并采用二次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 7姓名以汉语拼音形式,待填入哈希表的人名约30个,自行设计哈希函数,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或链地址法处理冲突;在查找的过程中给出比较的次数。完成按姓名查询的操作。将初始班级的通讯录信息存入文件。 二、【实验设计(Design)】(20%) (本部分应包括:抽象数据类型的功能规格说明、主程序模块、各子程序模块的伪码说明,主程序模块与各子程序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1抽象数据类型的功能规格说明和结构体: #include

《数据结构实验》实验题目及实验报告模板

《数据结构实验》的实验题目及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一客房管理(链表实验) ●实现功能: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编程实现客房管理程序的各个功能函数,从而熟练 掌握单链表的创建、输出、查找、修改、插入、删除、排序和复杂综合应用等操作的算法 实现。以带表头结点的单链表为存储结构,实现如下客房管理的设计要求。 ●实验机时:8 ●设计要求: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定义客房链表结点结构 typedef struct HNode { char roomN[7]; //客房名称 float Price; //标准价格 float PriceL; //入住价格(默认值=标准价格*80%) int Beds; //床位数Beds char State[5]; //入住状态(值域:"空闲"、"入住"、"预订",默认值为"空闲") struct HNode *next; //指针域 }Hotel, *HLink; (1)实现创建客房信息链表函数void Build(HLink &H),输入(客房名称、标准价格、床位数),同时修改入住价格、入住状态为默认值,即入住价格=标准价格*80%,入住状态为”空闲”(提示:用strcpy()字符串拷贝函数)。为了提高程序调试效率,要求:用文件操作来输入客房信息(客房名称、标准价格、床位数); (2)实现输出客房信息函数void Exp(HLink H),输出所有客房的客房名称、标准价格、入住价格、床位数、入住状态; (3)函数int Find(HLink &H, char *roomN),查找房间名称为roomN的客房。如果找到,则返回该客房在链表中的位置序号(>=1),否则返回0。提示:用strcmp()字符串比较函数; (4)实现函数void updateH(HLink &H, int beds, char *state),将床位数为beds的客房入住状态改为state。提示:用strcpy()字符串拷贝函数; (5)函数void Add(HLink &H),将该链表中未入住的客房入住价格均加价20%; (6)求出入住价格最高的客房函数HLink FirstH(HLink &H),该函数内return语句返回入住价格最高的客房结点指针,返回前将该结点在链表中删除; (7)函数void MoveK1(HLink &H, int k),将单链表中倒数第k个结点移到第一个结点位置,注意:严禁采用先计算链表长度n再减k(即n-k)的方法;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模板

2009级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约瑟夫问题 学生姓名:李凯 班级:21班 班内序号:06 学号:09210609 日期:2010年11月5日 1.实验要求 1)功能描述:有n个人围城一个圆圈,给任意一个正整数m,从第一个人开始依次报数,数到m时则第m个人出列,重复进行,直到所有人均出列为止。请输出n个人的出列顺序。 2)输入描述:从源文件中读取。 输出描述:依次从显示屏上输出出列顺序。 2. 程序分析 1)存储结构的选择 单循环链表 2)链表的ADT定义 ADT List{ 数据对象:D={a i|a i∈ElemSet,i=1,2,3,…n,n≧0} 数据关系:R={< a i-1, a i>| a i-1 ,a i∈D,i=1,2,3,4….,n} 基本操作: ListInit(&L);//构造一个空的单链表表L ListEmpty(L); //判断单链表L是否是空表,若是,则返回1,否则返回0. ListLength(L); //求单链表L的长度 GetElem(L,i);//返回链表L中第i个数据元素的值; ListSort(LinkList&List) //单链表排序 ListClear(&L); //将单链表L中的所有元素删除,使单链表变为空表 ListDestroy(&L);//将单链表销毁 }ADT List 其他函数: 主函数; 结点类; 约瑟夫函数 2.1 存储结构

[内容要求] 1、存储结构:顺序表、单链表或其他存储结构,需要画示意图,可参考书上P59 页图2-9 2.2 关键算法分析 结点类: template class CirList;//声明单链表类 template class ListNode{//结点类定义; friend class CirList;//声明链表类LinkList为友元类; Type data;//结点的数据域; ListNode*next;//结点的指针域; public: ListNode():next(NULL){}//默认构造函数; ListNode(const Type &e):data(e),next(NULL){}//构造函数 Type & GetNodeData(){return data;}//返回结点的数据值; ListNode*GetNodePtr(){return next;}//返回结点的指针域的值; void SetNodeData(Type&e){data=e;}//设置结点的数据值; void SetNodePtr(ListNode*ptr){next=ptr;} //设置结点的指针值; }; 单循环链表类: templateclass CirList { ListNode*head;//循环链表头指针 public: CirList(){head=new ListNode();head->next=head;}//构造函数,建立带头节点的空循环链表 ~CirList(){CirListClear();delete head;}//析构函数,删除循环链表 void Clear();//将线性链表置为空表 void AddElem(Type &e);//添加元素 ListNode *GetElem(int i)const;//返回单链表第i个结点的地址 void CirListClear();//将循环链表置为空表 int Length()const;//求线性链表的长度 ListNode*ListNextElem(ListNode*p=NULL);//返回循环链表p指针指向节点的直接后继,若不输入参数,则返回头指针 ListNode*CirListRemove(ListNode*p);//在循环链表中删除p指针指向节点的直接后继,且将其地址通过函数值返回 CirList&operator=(CirList&List);//重载赋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2011~2012第一学期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班级:信管一班 学号:201051018 姓名:史孟晨

实验报告题目及要求 一、实验题目 设某班级有M(6)名学生,本学期共开设N(3)门课程,要求实现并修改如下程序(算法)。 1. 输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和 N 门课程的成绩(输入提示和输出显示使用汉字系统), 输出实验结果。(15分) 2. 计算每个学生本学期 N 门课程的总分,输出总分和N门课程成绩排在前 3 名学 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 3. 按学生总分和 N 门课程成绩关键字升序排列名次,总分相同者同名次。 二、实验要求 1.修改算法。将奇偶排序算法升序改为降序。(15分) 2.用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分别替换奇偶排序算法,并将升序算法修改为降序算法;。(45分)) 3.编译、链接以上算法,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25)。 4. 修改后算法的所有语句必须加下划线,没做修改语句保持按原样不动。 5.用A4纸打印输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说明 实验数据可自定义,每种排序算法数据要求均不重复。 (1) 实验题目:《N门课程学生成绩名次排序算法实现》; (2) 实验目的: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实验方法和验证算法的准确性; (3) 实验要求:对算法进行上机编译、链接、运行; (4) 实验环境(Windows XP-sp3,Visual c++); (5) 实验算法(给出四种排序算法修改后的全部清单); (6) 实验结果(四种排序算法模拟运行后的实验结果); (7) 实验体会(文字说明本实验成功或不足之处)。

三、实验源程序(算法) Score.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 6 #define N 3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10]; int number; int score[N+1]; /*score[N]为总分,score[0]-score[2]为学科成绩*/ }stu[M]; 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 {int flag=1,i; struct student temp; while(flag) { flag=0; for(i=1;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 for(i=0;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实验7算法答案

一、实验名称:Apriori和Fp-growth算法 二、实验日期:2013年10 月18 日 三、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Apriori和Fp-growth算法的思想 四、实验用的仪器和材料: 硬件:PC电脑一台; 配置:内存,2G及以上硬盘250G及以上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数据库环境: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五、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假设事务集合T如下表所示: 事务ID事务的项目集 T1A,B,E T2B,D T3B,C T4A,B,D T5A,C T6B,C T7A,C T8A,B,C,E 1、根据以上事务集合,通过Apriori算法实现: 1)假定最小事务支持数是2,写出搜索所有频繁项集的过程。

2)假定最小置信度为60%,写出1)题中已求出的频繁3-项集的所有项组成的强关联规则。 在事务数据库中,频繁项集L={A,B,E},可以由L产生哪些关联规则? L的非空子集S有:{A, B}, {A, E}, {B, E}, {A}, {B},{E}。可得到关联规则如下: A ∧ B → E conf=2/3=66% A ∧ E → B conf=2/2=100% B ∧ E → A conf=2/2=100% A → B ∧ E conf=2/5=40% B → A ∧ E conf=2/6=33% E → A ∧ B conf=2/2=100% 假设最小置信度为60%,则最终输出的关联规则为: A ∧ B → E 66% A ∧ E → B 100% B ∧ E → A 100% E → A ∧ B 100% 2、根据以上事务集合,通过Fp-growth算法实现: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南京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操作的函数程序清单,分别用顺序表和链表结构完成,并在首页上表明团队名称、成员及个人的工作(函数),未来的成绩评定时将包含这一部分的团队成绩及个人的工作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上机环境,进一步掌握语言的结构特点。 2.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定义及实现。 3.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的定义及实现。 4.掌握线性表在顺序存储结构即顺序表中的各种基本操作。 5.掌握线性表在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中的各种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 1.顺序线性表的建立、插入及删除。 2.链式线性表的建立、插入及删除。 三、实验步骤 1.建立含n个数据元素的顺序表并输出该表中各元素的值及顺序表的长度。 2.利用前面的实验先建立一个顺序表L={21,23,14,5,56,17,31},然后在第i个位置插入元素68。 3.建立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结点的值域为整型数据。要求将用户输入的数据按尾插入法来建立相应单链表。 四、程序主要语句及作用(main函数程序清单) 程序1的主要代码(附简要注释)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24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vec[MAXSIZE]; int len; }sequenlist; elemtype geti(sequenlist s, int i); elemtype deli(sequenlist *s,int i); elemtype insi(sequenlist *s,int i,int b);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int i,n,x; sequenlist a; printf("输入n(n>3):"); scanf("%d",&n);

查找和排序算法的实现(实验七)

实验七查找和排序算法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各种查找和内部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适用场合,理解开发高效算法的可能性和寻找、构造高效算法的方法。 (2)掌握运用查找和排序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二.实验内容: (1)编程实现一种查找算法(如折半查找、二叉排序树的查找、哈希查找等),并计算相应的ASL。 (2)编程实现一种内部排序算法(如插入排序、快速排序等)。 三.实验主要流程、基本操作或核心代码、算法片段(该部分如不够填写,请另加附页) (1)编程实现一种查找算法(如折半查找、二叉排序树的查找、哈希查找等),并计算相应的ASL。 ?程序代码: 折半查找: 头文件: #define EQ(a,b) ((a)==(b)) #define LT(a,b) ((a)<(b)) #define maxlength 20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key; ElemType other; }card;//每条记录包含的数据项 typedef struct{ card r[maxlength]; int length; }SSTable;//一张表中包含的记录容量 void Create(SSTable &L); int Search(SSTable L,int elem); 功能函数: #include"1.h" #include"stdio.h"

void Create(SSTable &L) { printf("新的线性表已经创建,请确定元素个数(不超过20)\n"); scanf("%d",&L.length); printf("请按递增序列输入具体的相应个数的整数元素(空格隔开)\n"); for(int i=0;ielem) { printf("表中没有该元素(不在范围内)\n"); return 0; } int low=0,high=L.length-1; int mid; while(low<=high) { mid=(low+high)/2; if(EQ(L.r[mid].key,elem)){printf("该元素在第%d位\n",mid+1); return 0;} else if(LT(elem,L.r[mid].key)) { high=mid-1; } else { low=mid+1; } } printf("表中没有该元素(不在范围内)\n"); return 0; } 主函数: #include"stdio.h" #include"1.h" int main() {

C常用经典算法及其实现

常用算法经典代码(C++版) 一、快速排序 void qsort(int x,int y) //待排序的数据存放在a[1]..a[n]数组中 {int h=x,r=y; int m=a[(x+y)>>1]; //取中间的那个位置的值 while(hm) r--; //比中间那个位置的值大,循环直到找一个比中间那个值小的if(h<=r) {int temp=a[h];//如果此时h<=r,交换a[h]和a[r] a[h]=a[r]; a[r]=temp; h++;r--; //这两句必不可少哦 } } if(r>x) qsort(x,r);//注意此处,尾指针跑到前半部分了 if(h

{for(int i=1;i=1;j--) //相邻的两两比较 if(a[j]>a; tong[a]++;}//相应的桶号计数器加1 for(int i=1;i<=cmax;i++) {if(tong[i]>0) //当桶中装的树大于0,说明i出现过tong[i]次,否则没出现过i while (tong[i]!=0) {tong[i]--; cout<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一约瑟夫问题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线性链表的基础知识; 能够使用C++或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编程实现线性链表; 能够使用线性链表构造正确而且时间复杂度低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锻炼程序设计能力。 二、实验内容 M个教徒和N个非教徒在深海上遇险,必须将N个人投入海中,其余的人才能幸免于难,于是想了一个办法:所有人围成一圆圈,从第一个人开始依次报数,每数到第K个人就将他扔入大海,如此循环进行直到仅余M个人为止。设计一个算法,找出这样一个排序:使每次被扔进大海的都是非教徒。并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使用循环单链表,将每个人作为一个结点,每个结点的指针域指向下一个人,采用循环链表的遍历对每隔N-1个结点的结点进行标记,直至标记出N个结点为止。该实验亦可用顺序表实现。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本实验采用集中授课形式,每个同学独立完成上述实验要求。 五、实验条件 每人一台计算机独立完成实验,有如下条件: (1)硬件:联想高性能PC机; (2)软件:VC++ 6.0、VC++.Net。 六、实验步骤 (1)编写循环链表构造函数Node *Create( ),使链表中每个结点的数据域值为0,并让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域指向第一个结点; (2)编写约瑟夫问题函数 Node *Move(Node *H,int n); void Insert(Node *H,int pos,int data); (5)主函数中调用Create,Move和Insert,采用具体数据计算,输出结果。 七、实验程序 // stdafx.h : 标准系统包含文件的包含文件, // 或是经常使用但不常更改的 // 特定于项目的包含文件 // #pragma once #include"targetver.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